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德州市第五中学2021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份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山东省德州市第五中学2021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份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山东省德州市第五中学【最新】九年级上学期10月份第一次

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经典诗句所表达的意思中不涉及燃烧反应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2.在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焰火表演B.霓虹灯表演C.音乐喷泉D.气球升空3.下列四项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4.“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下列做法违背该理念的是()

A.多植树造林B.开发绿色能源C.焚烧废旧塑料D.减少煤的燃烧5.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实验数据的变化与下列图像不相符合的是

A.

B.

C.

D.

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把玻璃导管插入胶皮管时,先要把玻璃导管一端用水润湿

B.洗过的试管,只要试管内壁看不到杂物就表明已洗涤干净

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数

D.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7.下列关于空气各成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够燃烧

B.空气中氮气的质量分数为78%

C.稀有气体都不能与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8.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空气污染关注的程度不断加强.下列气体中目前没有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二氧化氮D.一氧化碳9.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A.A B.B C.C D.D

10.N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NO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NO 难溶于水,通常条件下极易与氧气反应。实验室收集NO的装置是

A.B.C.

D.

11.图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表示混合物的是()A.B.

C.D.

12.下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过程Ⅰ是化学变化,过程Ⅱ是物理变化B.甲是混合物,乙和丙都是纯净物C.过程Ⅰ分子和原子种类都改变D.引起过程Ⅱ的原因可能是温度降低13.2016 年诺贝尔奖颁给了对“分子机器的设计和合成”作出贡献的科学家。“分子机器”是在合适的外界刺激下,可以执行类似机器运动的独立分子或者分子组装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机器可能是一种新型分子,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变成其他分子

B.分子机器不会运动,一定要在外力的作用下才会运动

C.人们可以通过肉眼看到分子机器的运转

D.分子机器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14.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A B.B C.C D.D

15.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

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D.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可再分16.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水会像棉花糖一样,以蓬松轻盈的形式稳定存在,被称为“气凝胶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凝胶冰”是纯净物B.结成“气凝胶冰”后,分子停止运动C.“气凝胶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D.“气凝胶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

17.有关氧原子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16 g

B.1 g氧原子和1 g氧分子含有相同的原子个数

C.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氧原子的质量

D.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就是1个碳-12原子的质量的十二分之一

18.对于图示理解错误的是( )

A.原子可结合成分子,分子聚集成物质

B.可用表示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C.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9.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物质时;把固体物质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称得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0.8g(1克以下用游码),如果按正确的方法称量,这位同学所称固体的实际质量是:()

A.9.2g B.9.8g C.10.8g D.10.2g

20.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重要的方法。下列方法中所举示例错误的是( )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21.将下列空格里填上适序号: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③物理性质④化学性质⑤物质的用途

酒精常用作酒精灯的燃料_____________,因为酒精具有可燃性___________。点燃酒精灯的过程中,酒精先汽化成酒精蒸气____________,后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__________________。酒精是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______________。

22.国庆时,天安门前有许多彩色气球.用你所学下列气体的化学性质及下表中提供的数据分析,充灌气球最好选用的气体是 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氢气可以做燃料)

23.某同学用100mL的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如图所示。

(1)图中所表示的液体体积是____________mL。

(2)该同学若要量取44mL的该液体,在上面的基础上,应该用____________再向量筒中加入该液体。

(3)如果该同学在量取44mL该液体时,没有保持视线水平,而是仰视,则量取的实际体积是(填“大于”或“小于”)____________44mL。

24.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他们跟通常说的电子和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十分可观。根据以上信息,甲、乙、丙、丁四位学生做出相应的预测:

甲:氧原子呈电中性,反氧原子带电;

乙: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都是16,反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也是16;

丙:氧气能供给呼吸,反氧气不能供给呼吸;

丁:氧气能支持燃烧,反氧气不能支持燃烧。

(1)你认为:上述四位学生的预测中,一定正确的是 ____,一定错误的是____,可能正确的是 ____;

(2)假设存在反氧气,请对可能正确的结论设计实验验证,方法是 ______。

三、实验题

25.下面图示是硫粉、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

(1)三个实验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在反应条件方面,三个实验都要_____,在能量变化方面,三个实验都是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在反应的基本类型方面,三个反应都是_______反应。

(2)甲中产生_______色的火焰,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

(3)乙中产生浓厚的白_______,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

(4)丙中的反应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_________,生成_____色固体。

(5)三个集气瓶里都放有少量的水,其中甲中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

26.通过化学学习,应该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如:

A.分离空气;B.加热高锰酸钾;C.分解过氧化氢;D._______;

(1)相信你在D处还可以写出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室采用方法B制取氧气时,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

(2)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图1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_______,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若发现试管炸裂,你认为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①______;②_____(填出两点即可)。

(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______时,再开始收集;还可以用_______收集氧气;(4)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图2: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 (选填“甲”或“乙”),若用丙装置干燥生成的氧气,丙中盛放的液体试剂是浓硫酸,气体应从______(“a”或“b”选填)端导入。

27.如图1是“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测定”实验的改进装置。主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1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mL的水,再按图1连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白磷40℃即燃烧,燃烧产物与红磷相同)

(1)白磷从燃烧到熄灭冷却的过程中,瓶内水面的变化是________,若实验成功,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______mL。

(2)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的物理性质为________,化学性质为________。

(3)若将白磷换成炭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4)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50mL水,在实验过程中起到哪些作用?__________(填写序号)

A.加快集气瓶内气体冷却B.液封导气管末端以防气体逸出C.吸收五氧化二磷(5)图2是另一实验小组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已知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铜固体)

①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如表:

②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_________(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__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28.如图所示,在小烧杯A中装入30 mL蒸馏水,再滴入3滴酚酞,在小烧杯B中装入30 mL浓氨水,用一大烧杯把A、B两个烧杯罩在一起,过一段时间看到的现象是__,该实验说明___。

一些同学对上述结论有不同看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猜测:

第一种:B烧杯中的蒸馏水使酚酞试液变红;

第二种:B烧杯中浓氨水挥发出氨气,扩散到A烧杯中的溶液中使酚酞试液变红。

①你认为____猜测正确,②为证明这两种猜测,现设计如下的实验(请完成下表):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燃烧指的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包含了草木的燃烧,A错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包含的是铁杵变成针的物理变化,没有燃烧反应,B正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包含的有蜡烛的燃烧,C错误;“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包含的有石灰石的燃烧,D错误。故选B。2.A

【详解】

A、焰火表演过程中存在燃烧,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霓虹灯表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音乐喷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气球升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A。

3.D

【解析】

A、倾倒液体时,试管和试剂瓶要倾斜,试剂瓶口要紧靠试管口,标签要向着手心,瓶盖倒放在桌面上,不符合题意;

B、量取液体时应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不符合题意;

C、熄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吹灭酒精灯易导致灯内酒精着火,甚至引起酒精灯爆炸,不符合题意;

D、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固体时,应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固体放在试管底,然后将试管竖起,使固体滑到试管底,符合题意;选D

4.C

【解析】

A、植树造林可以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改善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错误;

B、开发新能源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有助于环境保护,错误;

C、就地焚烧废旧塑料会产生有毒气体和烟尘,会造成环境污染,正确;

D、减少煤的燃烧能够减少有毒气体和烟尘的排放,有助于环境保护,错误。故选C。

5.C

【解析】

试题分析:加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A氧气的质量随反应

时间增加,反应结束时氧气的质量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B刚开始加热一段时间时高锰酸钾还没有分解,反应时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增加,反应结束时氧气的质量不变,故B 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不是催化剂而是生成物,实验二氧化锰的质量随加热时间增加,反应结束时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故选C。D刚开始加热一段时间时高锰酸钾还没有分解,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零,反应时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随反应时间增加,反应结束时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分数变,故D不符合题意。

考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6.B

【详解】

A、把玻璃导管插入胶皮管时,先要把玻璃导管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用力转动使之插入胶皮管内,故选项说法正确;

B、洗过的试管,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示仪器已洗干净,故选项说法错误;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选项说法正确;

D、对化学实验中的剩余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可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入的指定的容器内,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7.D

【详解】

A、氧气能支持燃烧,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烧,故选项错误;

B、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不是质量分数,故选项错误;

C、稀有气体在一定的特殊条件下,可与一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D、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无毒,可用于食品防腐,故选项正确。故选D。

8.B

【分析】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及臭氧等。【详解】

A、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是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物质,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但是目前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故选项正确;

C、二氧化氮属于空气污染物,是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物质,故选项错误;

D、一氧化碳属于空气污染物,是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物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

9.D

【详解】

10.C

【详解】

A、一氧化氮极易与氧气反应,所以不得采用排空法收集,选项A不符合题意;

B、D收集装置错误,导管应延伸到瓶底,同时一氧化氮能与氧气反应,不得采用排空法收集,所以选项B、D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氮难溶于水,所以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1.C

【分析】

由同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从微观上看,由分子构成是物质,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分子。

【详解】

A、只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只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含有两种分子,表示由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此选项符合题意;

D、只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C

【详解】

A. 从微观上看,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过程Ⅰ有新分子生成,是化学变化,过程Ⅱ无新分子生成,是物理变化,此选项正确;

B. 甲中含有不同种分子,是混合物,乙和丙含有的是同种分子,是纯净物,此选项正确;

C. 过程Ⅰ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原子种类没改变,此选项错误;

D. 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由图看出,乙中分子间隔大,丙中分子

间隔变小,引起过程Ⅱ的原因可能是温度降低,此选项正确。故选C。

13.A

【详解】

A. 分子机器是独立分子或者分子组装体,故可能是一种新型分子,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变成其他分子,正确;

B. 微观粒子都是在不停运动的,分子机器能运动,“分子机器”在合适的外界刺激下,可以执行类似机器运动,错误;

C. 微观粒子都是肉眼看不到的,通过肉眼看到分子机器的运转,错误;

D. 分子机器不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错误。故选A。14.D

【详解】

A夏天比冬天温度高,水中的水分子运动快,所以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此项正确。B由于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比较大,所以气体被压缩成液体或固体时,其体积可以缩小很多倍。此项正确。

C在无外力的情况下花粉会在平静的水面上移动是因为水分子和花粉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

则运动。此项正确。

D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裂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气体体积膨胀。分子本身的大小并没有发生变化。此项错误。

故选D。

【点睛】

可用分子的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隔且二者受温度影响;来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15.B

【详解】

A. 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此选项错误;

B. 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运动,此选项正确;

C.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此选项错误;

D.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此选项错误。故选B。

16.A

【详解】

A、“气凝胶冰”中只有一种物质,是纯净物,故A正确;

B、结成“气凝胶冰”后,分子仍在不停在运动,故B错误;

C、“气凝胶冰”与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化学性质相同,故C错误;

D、“气凝胶冰”是在负压和超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当外界条件改变时会融化,故D错误。故

选A。

17.B

【解析】

【详解】

一个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并不是氧原子的实际质量,A选项错误;一个氧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所以1g氧原子和1g氧分子含有相同的原子个数,B选项正确;相对原子质量并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C选项错误;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与1个碳-12原子的质量的十二分之一的比值,D选项错误;故选择B项。

18.C

【详解】

A. 由图可看出,氢原子可结合成氢分子,氢分子聚集成物质氢气,此选项正确;

B. 两个氢原子结合为一个氢分子,此选项正确;

C. 一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此选项错误;

D.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此选项正确。故选C。

19.A

【解析】

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物体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物码反放时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物体质量="10.0" g-0.8 g="9.2" g.

20.C

【详解】

A、足量的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冷却至室温后,进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等于集气瓶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此选项正确;

B、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根据组成物质的种类,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此选项正确;

C、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此选项错误;

D、用等体积的水和空气进行压缩,空气比水容易被压缩,得出气体的间隔大,液体的间隔小,此选项正确。故选C。

21.⑤④①②③

【解析】酒精常用作酒精灯的燃料,属于酒精的用途;酒精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酒精的化学性质;点燃酒精灯的过程中,酒精先汽化成酒精蒸气,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酒精是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酒精的物理性质;故答案依次为⑤、④、①、②、③。

点睛: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22.氦气; 密度比空气小且不具可燃性

【详解】

充灌气球应该选用密度小的气体,虽然氢气的密度最小,但是氢气具有可燃性,用氢气充灌气球较危险,而氦气是第二轻的气体,不具有可燃性,安全,所以用氦气充灌气球。 23.42 胶头滴管 大于

【详解】

(1)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42毫升;(2)接近要求的体积时,应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

(3)仰视时读数偏小,所以实际体积应大于44毫升。

24.乙; 甲; 丙丁; 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满反氧气的容器中,如果木条复燃,则表明反氧气能支持燃烧,如果木条熄灭则表明反氧气不能支持燃烧;将一只小白鼠置于盛满反氧气的容器中,如果小白鼠在一段时间内能存活,则表明氧气能供给呼吸,反之则表明氧气不能供给呼吸。

【详解】

(1)根据题给信息可知,反氧原子的结构为:8个反质子、8个反中子构成原子核(因为中子不带电,所以不存在反中子),核外有8个反电子,原子核带8个单位的负电荷,核外的8个电子带8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反氧原子也呈电中性,此说法错误;乙:氧原子和反氧原子的质量相等,所以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也相等,此说法正确;丙:反氧气能不能供给呼吸是不能妄下结论的,必须通过实验来验证,此说法错误;丁:反氧气能不能支持燃烧是不能妄下结论的,必须通过实验来验证,此说法错误。(1)四种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乙,一定错误的是甲,可能正确的是丙、丁;(2)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满反氧气的容器中,如果木条复燃,则表明反氧气能支持燃烧,如果木条熄灭则表明反氧气不能支持燃烧;将一只小白鼠置于盛满反氧气的容器中,如果小白鼠在一段时间内能存活,则表明氧气能供给呼吸,反之则表明氧气不能供给呼吸。

25.点燃; 放热; 化合。 蓝紫; S+O 2????

→点燃SO 2 烟; P+O 2????

→点燃P 2O 5 火星四射; 黑。 吸收硫燃烧产生的有毒的二氧化硫,防止污

染空气。

【详解】

(1)硫粉、红磷、光亮的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三个实验都要点燃后才能燃烧;三个实验都是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2)硫在氧气中燃烧放出蓝紫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3)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五氧化二磷。(4)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5)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入少量的水,目的是吸收硫燃烧产生的有毒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26.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KMnO4K2MnO4+MnO2+O2;防止水倒流入试管,引起试管的炸裂;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试管外壁有水;没有预热。连续均匀冒出;向上排空气法;甲; a

【详解】

实验室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加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方法制取氧气。(1)加热高锰酸钾,发生分解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实验室用加热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入试管,引起试管炸裂。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果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高锰酸钾颗粒会经导气管进入水槽中,使水变为紫色。如果试管外壁有水或没有预热,试管会炸裂。(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此时是纯净的氧气,再开始收集。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还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4)通过注射器可控制滴加液体的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度,故选甲。丙是一个洗气装置,用此装置除去气体中的杂质气体,要长进短出,所以气体应从a端导入。

【点睛】

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要得到平稳的气流,则必须控制反应物的量,而注射器可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进而内达到可知反应速率的目的。洗气装置中的导管要长进短出。

27.先下降,后上升;70。氮气难溶于水;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因为碳燃烧产生气体,使瓶中大气压不变。ABC 装置二;能让空气更易流通,全部通过铜粉,使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应

【详解】

(1)白磷燃烧放出热量,集气瓶内温度升高,压强变大,一部分水进入导气管中,导致集气瓶内液面下降。白磷燃烧消耗氧气,无气体生成,冷却至室温后,集气瓶内压强变小,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所以集气瓶内的液面上升。集气瓶内空气的体积是

150mL-50ml=100ml,其中氧气的体积是100ml×1

5

=20ml,则进入水的体积是20ml,所以最

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50ml+20mL=70ml(2)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难溶于水,化学性质不活泼。(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所选物质应该是只与氧气反应,且无气体生成,如果用炭粉代替白磷,因为碳燃烧产生气体,使瓶中大气压不变,水不会进入集气瓶中,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4)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50mL水,可加快集气瓶内气体冷却、液封导气管末端以防气体逸出、吸收五氧化二磷,故选ABC。(5)①注射器内气体减少的体积

就是氧气的体积,则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59

2515

ml ml

ml ml

-

+

×100%=15%。②装

置二与装置一比较,装置二中的气球在玻璃管的后部,更易让空气流通,使氧气与铜能充分反应。

【点睛】

图1装置根据白磷从燃烧到熄灭冷却的过程中装置内的压强变化进行分析;装置二根据注射器内气体减少的体积就是氧气的体积进行计算。

28.A中液体变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第一种(或第二种) 不能不能红

【详解】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浓氨水中的氨分子由于不断运动,扩散到A烧杯中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①碱性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中性溶液(例如水)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因此我认为第二种猜测正确;

②用洁净的小烧杯取20mL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酚酞变色;取一张滤纸,滴入酚酞试液,待晾干后,放在装上有浓氨水的试剂瓶上方,酚酞不变色,说明氨气不能使酚酞变色;将少量氨气通入含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结论是氨气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氨水能使酚酞变色,则说明现象是溶液变成红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