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管理制度

商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管理制度

商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管理制度
商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管理制度

神木市百盛外贸有限责任公司新世纪购物广场

目录

*卫生管理组织机构

*卫生管理制度

*证照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空调系统卫生管理制度

*用品用具卫生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卫生档案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卫生培训和个人卫生制度

*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制度

*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公共场所传染病和健康危害事件报告制度

*公共场所顾客用品用具采购、验收、索证制度

*卫生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公共场所卫生自查制度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制度

*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公共场所预防空气传播性疾病应急预案

*公共场所预防控制传染性疾病传播及健康危害事故应急处理工作预案

卫生管理组织机构

组长:蔡泽民

卫生管理员:蔡文

组员:王璠刘进霞赵红霞李瑞

机构人员职责:

组长: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全面卫生工作。包括制定管理计划、标准;组织自身卫生检査;对违规情况组织整改、对违反人员作出处理决定等。

卫生管理员:主持日常卫生管理工作,建立建全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档案;对违规部门和人员作出处理决定的建议提交组长,

执行处理决定等。

组员:本部门卫生责任人、落实本部门卫生责任制。参加自身管理的检査落实本部门存在问题的整改等。

卫生管理制度

一、公共场所经营单位需取得有效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后方能营业,做到亮证经营并按照国家规定定期到卫生监督部门复核。

二、建立本单位从业人员健康档案,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应按规定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并经卫生知识培训后,持有效的健康合格证方能从事本职工作。

三、发现患有“五病”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的从业人员时,按规定及时调离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岗位。

四、空调场所应有新风供给,新风入口应设在室外,远离污染源,空调器过滤材料应定期清洗或更新

五、场内禁止吸烟并有明显禁烟标识。

六、商场应设置顾客休息室或休息区,设保洁工具存放处。

七、所有场所应保持环境清洁。

八、卫生间应保持清洁卫生,应有有效的排气装置。

证照管理制度

一、按《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相关规定依法办齐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等证照方可营业;各种证照禁止涂改、伪造、转让、倒卖。

二、卫生许可证悬挂在场所醒目处,经营单位名称、地址、负责人及许可经营项目应与实际情况和营业执照相符。新建、扩建、改建旅店业,按规定程序申领卫生许可证。

三、专人负责管理单位各种证照,按相关法规规定按时办理卫生许可证等证照审验、变更、换证手续,避免持过期失效证照。

四、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上岗,并按要求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复检、复训,禁止无证上岗或持过期失效证件上岗。

五、供顾客使用的沐浴、洗发用品等化妆品必须符合《化妆品卫生规范》,并能提供化妆品生产厂家有效的卫生许可证和产品检验报告等复印件。

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制度

为创造良好的公共场所卫生条件,预防疾病,保障人体健康,以《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为根据,结合单位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健康体检,取得有效健康合格证方可上岗工作。

二、从业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卫生法规和基本卫生知识。新参加工作的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卫生知识培训后方可上岗工作。

三、建立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档案,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到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卫生检测机构进行体检,并上报应体检从业人员名单。从业人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

四、对健康体检中发现的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化脓性四、对健康体检中发现的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的患者,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五、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要做到“四勤”即

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换工作服。保持手的清洁,加工时不留(染)指甲、不染(烫)发、不带饰物、男生不留长发。

空调系统卫生管理制度

1、凡设有空调的各类公共场所必须加强空调卫生管理工作,并设专

人负责。

2、各类空调场所必须有足够的新风供应,新风量不得低于20m3/人

新风口必须设在室外并远离污染源,新风口应定期清洗。

3、空调系统的各处过滤器的滤网必须定期清洗,不得积尘,保持干净

完整,清洗的频次视滤网的清洁状况而定。

4、回风口、出风口、排气口等处应定期清洗,保持干净,不得积尘,保持完

整不破损。出风口四周不应有黑烟迹。

5、风机房内应保持干净整洁,无杂物,不能作仓库用或其他用途用。风机

房内不得积水。

6、设立空调系统清洗记录簿和检查记录簿,记录每次清洗及检查的

情况。

7、各类空调场所必须重视排气,釆用机械排气的,排气扇及入风口应

保持清洁干净,不积尘,排气扇应能正常运转。

8、采用集中式空调的单位,必须加强冷却塔卫生管理,应每半年更换

冷却水一次。

用品用具卫生管理制度

一、公共场所使用的用品用具及一次性用品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

生要求,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使用前应洗净消毒、按卫生要求保管,一次性用品严禁重复使用。

二、公共场所必须设有专用公共用具洗消间和洗消设施,并有明显标志。

公用设施每客用后必须严格按照一洗二过三消毒的程序进行洗消,并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三、公共场所各类用品用具的运输应釆用密闭方式进行,应分有干净和肮

脏用品用具的运输工具和容器,并有明显标志区分。

四、公共场所应有健全的用品用具清洗消毒制度和保洁制度。

五、公共场所的各类用品用具数量应配备足够能供周转用,一般应不少于

满负荷量的三倍量。

六、公共场所的用品用具应符合《公共场所用品卫生标准》(WS2052001)

和相应各类场所的相关卫生要求。

七、公共场所内供客人用的各类食品用具餐具必须符合《食品卫生法》

的有关规定。

八、公共场所内用于用品用具清洗消毒的药物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卫生要

求。

公共场所卫生档案管理制度

为规范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卫生档案管理,依据《公共场所卫生

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制定本制度:

一、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档案有专人管理,分类记录,存放在资料盒(袋)内,随时备查。档案至少保存两年。

二、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督意见书、采样记录、检验报告、处罚

文书及本单位建立的卫生管理制度、日常检查记录、奖惩意见等应及时归档。

三、档案内容:

1、卫生管理组织、人员设置情况及卫生管理制度:

2、空气、微小气候(湿度、温度、风速)、水质、采光、照明、

噪声的检测情况

3、顾客用品用具的清洗、消毒、更换及检测情况;

4、卫生设施的使用、维护、检査情况

5、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消毒情况

6、安排从业人员健康检査情况和培训考核情况

7、公共卫生用品进货索证管理情况;

8、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应急预案或者方案;

9、卫生行政部门要求记录的其他情况。

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卫生培训和个人卫生制度

为规范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卫生培训及个人卫生习惯,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一、从业人员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査,在取得有效健康合格证明

后方可上岗。

二、凡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岀性皮肤病等疾病的人员,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三、公共场所经营者要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学习相关卫生法律知识和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做好学习培训记录,并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不得安排上岗。

四、公共场所经营单位要建立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档案。

五、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进行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及佩带饰物。

六、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脱离工作场所时须更换下工作服,不得穿着工作服进入厕所等场所。

七、每名工作人员须配备两套以上工作服。工作服应定期清洗, 保持清洁。

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制度

一、公共场所须设立独立密闭的清洗消毒间,清洗消毒间应有明

显标志,环境整洁,通风换气良好,无积水积物,无杂物存放。

二、供顾客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应严格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

三、清洗消毒应按规程操作,做到先清洗后消毒,使用的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消毒设备(消毒柜)应运转正常。

四、清洗饮具、盆桶、拖鞋的设施应做好标志,严格分开,清洁工具应专用,防止交叉传染。

五、清洗消毒后的各类用品用具应达到有关卫生标准的规定并保洁存放。清洗消毒后的茶具应当表面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符合《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规定

六、消毒后的用品用具要存放于保洁柜内。

七、洁浄物品保洁柜应定期淸洗消毒,保持干燥,柜内不得存放杂物。

八、用品用具消毒工作要有专人负责,并及时做好消毒记录各类公共用品用具更换、清洗、消毒、保洁工作可参考《推荐的公共场所场所用品用具清洗消毒方法。

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一、公共用品用具消毒的基本要求

1、毛巾、面巾、床单、被罩、按摩服、美容用具、剃须刀、皮肤病患者美发工具、拖鞋、饮具等公共用品用具应一客一换一消毒,其他用品用具至少一日一消毒,直接接触顾客的用品用具应一客一消毒。

2.顾客用品用具消毒后要贮存于专用保洁柜内备用,已消毒和未消毒物品应分开存放。保洁柜应保持洁净,不得存放其他物品

二、清洗消毒的原则

1、清洗消毒程序:普通顾客使用过的物品,先淸洗去除污染,再消毒皮肤病患者使用过的工具,应先消毒,清洗后再消毒。清洗消毒流程:凊除污物→用水冲刷或用水煮沸→用清洁剂清洗→用湿布抹净或用水冲净→用消毒剂、消毒设施消毒→干燥→保洁柜分类存放。

2.、消毒要使用经卫生部批准的消毒产品和器械,并按照批准的使用范围和方法使用。

3、根据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一是要保护被消毒物品不受损坏。二是保证达到消毒效果。耐高温、耐湿的物品和器材,应首选压力蒸汽、煮沸、流通蒸气等热力消毒方法;耐髙温的金属器械(剪子、刀片等)可选用干热消毒;不耐热、不耐湿,以及贵重物品,可选择环氧乙烷或低温蒸汽甲醛气体消毒;金属制品进行的浸泡消毒时,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的消毒剂。理发器具应尽量选择使用物理方法进行消毒,无合适的物理方法时才选择化学消毒剂浸泡或擦拭。

三、常用消毒方法

1、物理消毒。包括蒸汽、煮沸、电热消毒柜(红外线)、紫外线等消毒方法。

(1)蒸汽、煮沸消毒:煮沸15~30min,主要用于毛巾、面巾、床上

用品等布、棉制品的消毒。注意煮沸时物品要完全浸没在水中,计时从水沸腾开始。

(2)电热消毒柜(红外线消毒箱):选择二星级的消毒柜,消毒温度

≥120℃,消毒时间≥15min,主要用于剃刀推剪等耐热金属制品的消毒注意物品放入时要清洁干净并擦干,按照消毒柜使用说明消毒一个周期后待温度下降到50℃以下或消毒完毕等待30min后才能打开柜门,以免烫伤。

(3)紫外线消毒:紫外线灯或紫外线表面消毒器,近距离照射理发工具表面,其照射剂量要达到10000gW·s/cm,一般辐射强度的紫外线等要照射30min。但是紫外线辐照能量低,穿透力弱,仅能杀灭直接照射到的微生物,因此消毒时必须使消毒部位充分暴露于紫外线下。

(辐照剂量是所用紫外线灯在照射物品表面处的辐照强度和照射时间的乘积。因此,根据紫外线光源的辐照强度,可以计算出需要照射的时间例如,用辐照强度为70μW/cm2的紫外线表面消毒器近距离照射物品表面,选择的辐照剂量是100000μW.s/cm,则需照射的时间是:100000uS/ cm70μW/cm=1429s÷60s≌24

2、化学消毒。包括使用过氧化物类、卤素类、季胺盐类、醛类和乙醇等消毒药剂,消毒后,应当用净水冲去用品用具表面的消毒剂。

(1)过氧化物类、氯制剂消毒:使用0.1%~0.2%的过氧乙酸、3%

过氧化氢、200mg/L二氧化氯、有效氯含量500mg/L的溶液,作用30~

60min,主要用于面盆、毛巾、拖鞋等非金属类、不脱色的用品用具浸泡消毒和物体表面喷洒、涂擦消毒。

(2)戊二醛消毒:使用浓度2%戊二醛溶液,作用60min,主要用于

剃刀、推剪等金属用品用具的浸泡消毒。

使用时应注意:①将清洗后的用品用具放入戊二醛消毒液浸泡,使其完全淹没,再将消毒容器加盖,作用60min。使用前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②操作人员对醛过敏者禁用。③戊二醛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性,对人有毒性,戊二醛使用液对眼睛有严重的伤害,配制、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戴防护口罩、防护手套和防护眼镜。建议佩戴防喷溅防护眼镜或全包裏式全面防护面罩。如不慎接触,应立即用清水连续冲洗,如伤及眼睛应及早就医。④应在通风良好处使用,必要时,使用场所应有排风设备。如使用处空气中戊二醛浓度过高,建议配备自给式呼吸器(正压式防护面具)。⑤用于浸泡理发工具的容器,必须洁净、密闭,使用前需先经消毒处理。⑥在室温条件下,加入亚硝酸钠和碳酸氢钠后的戊二醛消毒液最多可连续使用14天。

(3)新洁尔灭消毒:使用浓度0.1%的新洁尔灭或新洁尔灭复配消毒液可用于操作人员手部消毒和工具、器械浸泡消毒

(4)乙醇消毒:使用浓度75%的乙醇可用于操作人员手部和髙频玻璃电极、导入(出)棒等美容器械涂擦消毒。

四、保洁方法

1.消毒后的用品用具要在洁浄处自然晾干或烘干,不应使用毛巾擦干,以免造成再次污染

2.清洗消毒后的用品用具应当及时放入保洁柜内贮存。

公共场所传染病和健康危害事件报告制度

一、工作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公共场所突发卫生事件的危害,建立健全应对公共场所传染病或突发危害健康事件的运行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将其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突然发生的造成社会公众健康损害,影响社会正常秩序的公共场所传染病或突发危害健康事件的卫生报告工作。

本制度涉及的公共场所传染病或突发危害健康事件的范围包括:

1.空气质量不符合卫生标准所致的虚脱休克

2.生活饮水遭受污染或饮水污染所致的介水传染性疾病流行和中毒。

3.公共用具、用水和卫生设施遭受污染所致传染性疾病、皮肤病。

4.意外事故导致的一氧化碳、氨气、氯气、消毒杀虫剂等中毒

5.其他不明原因群体性疾病。

三、公共场所传染病或突发危害健康事件的分级

根据公共场所传染病或突发危害健康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将公共场所传染病或突发危害健康事件划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特别重大事件(Ⅰ级)、重大事件(ⅠI级)、较大事件(III级)、一般事件(Ⅳ级)

1、特别重大事件(Ⅰ级)

危害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特别巨大,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特别重大公共场所传染病或突发危害健康事件。

(1)公共场所传染病或突发危害健康事件造成本地区发病人数在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死亡病例10例以上的

(2)重大活动、体育赛事期间公共场所传染病或突发危害健康事件造成比赛场馆、定点宾馆内发病人数在100人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的;

(3)公共场所发生的生物化学核恐怖事件,有可能造成特别重大影响的

(4)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公共场所传染病或突发危害健康事件。

2.重大事件(II级)

危害严重、社会影响大,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重大公共场所传染病或突发危害健康事件

(1)公共场所传染病或突发危害健康事件造成本地区发病人数在100人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的

(2)重大活动、体育赛事期间公共场所传染病及传染病或突发危害健康事件造成比赛场馆、定点宾馆内发病人数在20人以上的

(3)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公共场所传染病或突发危害健康事件

3.较大事件(I级)

危害较严重、社会影响较大,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较大公共场所传染病或突发危害健康事件

(1)公共场所传染病或突发危害健康事件造成本地区发病人数在20-99人的

(2)重大活动、体育赛事期间公共场所传染病或突发危害健康事件造成比赛场馆、定点宾馆内发病人数在5-19人的

(3)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公共场所传染病或突发危害健康事件

4.一般事件(Ⅳ级)

危害、社会影响不显著,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一般公共场所传染病或突发危害健康事件

(1)公共场所传染病或传染病及突发危害健康事件造成本地区发病人数在20人以下的

(2)重大活动期间、体育赛事期间公共场所传染病及传染病或突发危害健康事件造成比赛场馆内、定点宾馆发病人数在5人以下的。

四、报告

1、责任报告单位

公共场所传染病或传染病及突发危害健康事件发生单位

2.责任报告人

公共场所负责人和卫生管理员为责任报告人。

3.报告内容

公共场所传染病或传染病及突发危害健康事件报告分为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终结报告。

(1)首次报告:应在2小时内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包括发生公共场所传染病或传染病及突发危害健康事件的时间、地点、单位、事件类型;污染范围、受影响的人群、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主要临床症状、可疑污染物及快检结果;初步控制措施、事件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拟采取的措

(2)进程报告: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事态发展和控制情况及时报告事件进程,应在24至48小时内完成。包括现场控制情况,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和进展程度,临床和实验室诊断、检测结果,及初步结论

(3)总结报告:事件处置完毕要进行总结报告,应在72小时内完成报告的主要内容:整体事件的描述、事件原因的判定、危害程度、采取的控制和救治措施、事件的最终结论和经验教训等。

(4)重大活动和体育赛事的比赛场馆、定点宾馆发生公共场所传染病或传染病及突发危害健康事件时,责任报告单位和人员应在30分钟内向驻场、驻点公共卫生监督人员报告,驻场、驻点公共卫生监督人员应立即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生在比赛场馆、定点宾馆外的公共场所传染病或传染病及突发危害健康事件,责任报告单位及个人应当在1小时内向所在地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生特别重大、重大公共场所传染病或传染病及突发危害健康事件时,各责任报告单位及个人可直接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或人民政府

4.报告方式

责任报告人对发现的各种公共场所传染病或健康危害事件要以最快速度,通过传真、电话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方式向所在地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有关部门在接到报告后,要对报告内容的可靠性进行审核。如不能排除,应立即在最短时间内向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五、发生传染病或健康危害事故时,公共场所经营者应立即停止相应经营活动,协助医务人员救治事故受害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事故的继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传染病或健康危害事故。

公共场所顾客用品用具采购、验收、索证制度一、采购的顾客用品用具应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规定要求。采购物

品应做好记录,便于溯源

二、采购的一次性卫生用品、消毒品、化妆品等物品中文标识应规范,

并附有卫生许可证、检验报告等必要的证明文件(复印件)。

三、采购的用品用具入库前应进行验收,出入库时应登记。

卫生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一、卫生设施设备的使用要坚持“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实行维修

和保养相结合的原则

二、卫生设施设备要有专人负责管理、保养和维修工作,定期检査设

备、设施的运转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领导。

三、要保持卫生设施、设备的卫生清洁,设施设备使用、保养、维修、

更换,应做好详实的记录。

公共场所卫生自查制度

一、制定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卫生管理制度健全,区域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到人。

二、成立检査考核领导小组,制订检査计划,明确检査时间、检査项及考

核标准。

三、每月至少有一次全面的检查记录并有相应处理结果。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为建立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评价体系,促进公共场所经营单位加强自身管理,强化其作为公共场所卫生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提高公共场所卫生水平,保护公众身体健康,根据卫生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制定本制度。

一、本制度适用于已获得卫生许可证的公共场所单位

二、公共场所的量化评分和卫生信誉度等级评定由卫生许可证的发放和实施日常监督的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公共场所经营单位须根据《量化评分表》定期进行自评,并存档

三、卫生监督机构对公共场所进行日常监督检査时,要使用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进行量化评价。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根据量化评价结果确定。

四、量化分级评分表由卫生监督机构根据卫生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

五、卫生信誉度等级的确定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评分表评价,按100分标化后,总得分在90分以上的,卫生状况为优秀,卫生信誉度为A级;总得分在70~89分的,卫生状况为良好,卫生信誉度为B级;总得分在60~69分的,卫生状况为一般,卫生信誉度为C级;总得分低于60的,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法处理。

公共场所内发生传染病疫情或因空气质量、水质不符合卫生标准、用品用具或设施受到污染导致的群体性健康损害事件的,其卫生信誉度定为C级。

六、公共场所日常监督频次参照其卫生信誉度等级确定。等级越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