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LC实验六数学运算指令

PLC实验六数学运算指令

PLC实验六数学运算指令
PLC实验六数学运算指令

实验六数学运算指令

【实验目的】

1.熟悉STEP7编程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2.掌握STEP7编程软件梯形图程序的运行、监视及调试方法。

3.掌握基本数学运算指令的使用方法。

4.将所学运算指令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预习要求】

1.复习数学运算指令的有关内容。

2.按照下面给出的实验习题控制要求进行预习,理论分析梯形图内容。

【实验任务及要求】

1.为加深对本次实验指令的理解,将课堂上讲解的例题输入编程软件,下载运行,并观察实验结果。

2.将实验习题理论分析的梯形图内容进行验证。将梯形图程序输入编程软件,下载运行,并根据运行情况进行调试、修改程序,直到通过为止。

3.例题内容要求在实验课上测试通过,实验习题内容要求课堂上进行编写及调试,实验报告需涵盖I/O分配表和梯形图。

4.要求实验报告写出心得体会:本次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或收获。【实验步骤】

1.新建工程,进行硬件组态,编译保存。

2.将程序逐条输入,检查无误后,保存程序。

3.将工程下载到模拟器。

4.将PLC设为运行状态,根据控制要求观察程序输出状态是否正确。

【实验内容】

1、整型算术运算指令

练习如下指令

~ 1 ~

2、浮点数算术运算指令

练习如下指令:

加减乘除3、浮点数数学运算指令

练习如下指令:

~ 2 ~

4、字逻辑学运算指令

字逻辑运算指令在功能上包括逻辑与、或、异或。根据操作数的数据类型又分为字型和双字型,两者的功能相同,指令形式相似,只是数据宽度不同,前者是16位的,后者是32位的。两者也都是按位操作的。

练习如下指令:

5、综合练习

实验习题1(整数运算指令):某系统要求对按钮按下的次数进行计数。若计数次数为偶数次,则指示灯以1Hz的频率闪烁;若计数次数为奇数次,则指示灯以10Hz的频率闪烁。

分析:首先应该对计数脉冲计数,偶数次数可以被2整除,奇数次数不能被2整除,这里可以用取余指令来解决。

~ 3 ~

实验习题2(浮点数数学运算指令):求cos70°。

cos等三角函数在PLC中的操作数是弧度,所以应该将70°转换为弧度值,然后对弧度值再求cos。按照下式来进行转换:(70/180)*pi。式中的根据实际的精度要求来选择。这里选择=3.14,程序如图所示。

实验习题3(字逻辑运算指令):如果I0.0为1,则只允许将MW0的第0位至第3位的数据状态,传送到MW4的对应位,而将MW0的其余位屏蔽。如果

~ 4 ~

传送成功,则Q4.0为1。

实验习题4:将53英寸转换成以毫米为单位的整数,请设计梯形图。

提示:1英寸=25.4毫米,因此涉及到实数乘法,先要将整数转换成双整数,再将双整数转化成实数,用实数乘法指令将英寸为单位的长度变为以毫米为单位的实数,最后四舍五入即可。

实验习题5:计算如下算式,其中,a=32 o,b=78o。请设计梯形图。

~ 5 ~

plc基础知识指令27个

plc基础知识指令27个 三菱 FX 系列plc的基本逻辑指令。 取指令与输出指令(LD/LDI/LDP/LDF/OUT) (1)LD(取指令)一个常开触点与左母线连接的指令,每一个以常开触点开始的逻辑行都用此指令。 (2)LDI(取反指令)一个常闭触点与左母线连接指令,每一个以常闭触点开始的逻辑行都用此指令。 (3)LDP(取上升沿指令)与左母线连接的常开触点的上升沿检测指令,仅在指定位元件的上升沿(由OFF→ON)时接通一个扫描周期。 (4)LDF(取下降沿指令)与左母线连接的常闭触点的下降沿检测指令。 (5)OUT(输出指令)对线圈进行驱动的指令,也称为输出指令。 取指令与输出指令的使用说明: 1)LD、LDI指令既可用于输入左母线相连的触点,也可与ANB、ORB指令配合实现块逻辑运算; 2)LDP、LDF指令仅在对应元件有效时维持一个扫描周期的接通。 3)LD、LDI、LDP、LDF指令的目标元件为X 、Y 、M 、T、C、S;

4)OUT指令可以连续使用若干次(相当于线圈并联),对于定时器和计数器,在OUT指令之后应设置常数K或数据寄存器。 5)OUT指令目标元件为Y、M、T、C和S,但不能用于X。触点串联指令(AND/ANI/ANDP/ANDF) (1)AND(与指令)一个常开触点串联连接指令,完成逻辑“与”运算。 (2)ANI(与反指令)一个常闭触点串联连接指令,完成逻辑“与非”运算。 (3)ANDP 上升沿检测串联连接指令。 (4)ANDF 下降沿检测串联连接指令。 触点串联指令的使用的使用说明: 1)AND、ANI、ANDP、ANDF都指是单个触点串联连接的指令,串联次数没有限制,可反复使用。

利用图形计算器探究复合函数的性质

《利用图形计算器探究复合函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西北师大附中曹岩 一.教学内容解析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观察—归纳—猜想—证明”,选取的知识载体是复合函数的性质,辅助探究工具是图形计算器。 “观察—归纳—猜想—证明”是我们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可以探索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是一种完整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法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重要而且有效的作用,掌握这种思维方法对提高中学生思维能力有直接的作用。 在知识载体上,函数是高中数学的主体内容,而函数性质是函数研究的核心。函数研究有两种途径:“函数图象→函数性质”和“函数性质→函数图象”。 本节课我们主要实践第一种途径:“作函数图象→观察图象特征→归纳猜想函数性质→证明函数性质”即“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目标设置 1.知识与技能: (1)会用图形计算器作出函数的图象和含参数的动态图象; (2)会观察函数的图象特征并归纳函数的性质; (3)会用代数的方法判断或证明函数的性质; (4)能对含参数的问题进行分类讨论; 2.过程与方法: (1) 掌握“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的研究方法; (2)了解函数研究的两种途径“函数图象→函数性质”和“函数性质→函数图象”; (3)了解科学研究的两种途径:“理论研究→实验验证”和“实验探究→理论证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类比、联想、归纳的数学探索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体验探究的乐趣;

(3)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有意识的总结数学研究活动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学生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我校高二选修课《用图形计算器学数学》的学生,通过高一学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 1.工具方面:学生可以熟练地操作图形计算器实现相关的功能,如输入函数解析表达式并画出图象、利用图形计算器动态图功能对含参数的函数进行动态演示; 2.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也具备了讨论由基本初等函数复合或四则运算而构成的初等函数性质的能力,会求出初等函数定义域、值域,会判断和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会求解或证明函数的对称中心、对称轴、渐近线等; 3.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特殊与一般思想等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 基于以上基础,可以展开本节课的教学。但是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函数,尤其是复合函数,部分学生直接对函数性质的讨论和求解存在困难,因此可以借助于图形计算器,先画出函数图象,观察函数图象特征,进而归纳函数抽象的代数性质,得到关于性质的猜想后再做证明。这样变抽象的函数问题为形象的图形问题、变未知的探索为已知猜想的证明,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根据以上对学情的分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函数图象→函数性质”的“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函数性质的代数研究方法; 有图形计算器函数图象的辅助大大降低了函数性质的代数研究的难度,教学的难点得以突破。 四.教学策略分析 本节课采用问题引导驱动、启发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通过问题引导、分组合作、自主探究、辨析讨论、成果展示的过程,达到深化理解的目的,图形计算器的辅助使得学生自主探究贯穿本节课的始终,学生研究成果在投影上的展示更加激励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动力。

3算术运算指令实验

2.3 算术运算指令实验 一、实验目的 ·掌握单字节的加减法指令的使用。 ·掌握单字节的乘除法指令的使用。 ·掌握用Keil调试汇编源程序的方法。 ·掌握用Proteus调试汇编源程序的方法。 二、实验预备知识 算术运算指令对程序状态寄存器PSW中的相关位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具体如下:◇执行加法指令时,当和的第3位或第7位有进位时,分别将AC、CY标志位置1;否则为O。如果第6位向第7位有进位而第7位没有向前进位,或者如果第7位向前有进位而第6位没有向第7位进位,OV=1,否则OV-O。该操作也影响标志位P。 ◇执行减法指令时,如果第7位有借位,则CY置1,否则清O。若第3位有借位,则 AC置1;否则清O。两个带符号数相减,还要考查OV标志,若OV为1,表示差数溢出,即破坏了正确结果的符号位。该操作也影响标志位P。 ◇执行乘法指令时,若乘积大子OFFH,则OV置1,否则清o(此时B的内容为0)。 CY总是被清O。该操作也影响标志位p。 ◇执行除法指令时,若除数(B) -OOH.则结果无法确定,OV置l。CY总是被清O。该操作也影响标志位P。 三、实验内容 将算术运算指令分成两类,分别编写两个小程序,以完成数据的加减法、乘除法运算。 1.参考程序i-hn减法运算 (1)将立即数# B5H、#36H、#89H分别传送至内部RAM区40H、R2、A中。 (2)将内部RAM区40H中的内容与A中的内容相加,然后再与R2中的内容相加,结果存放至内部RAM区50H中。 (3)将A中的内容与内部RAM区40H中的内容相减,结果存放至内部RAM区60H中。 2.参考程序2——乘除法运算 (1>将立即数#75H、#31H分别传送至内部RAM区15H、33H中。 (2)将内部RAM区15H单元的内容与33H单元的内容相乘。 (3)将乘积的高8位和低8位分别传送至内部RAM区31H、30H中。 (4)将内部RAM区15H单元的内容除以33H单元的内容。 (5)将商和余数分别传送至内部RAM区41H、40H中。四、实验参考程序

《计算机图形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中点Bresenham直线扫描转换算法的思想。 2掌握边标志算法或有效边表算法进行多边形填充的基本设计思想。 3掌握透视投影变换的数学原理和三维坐标系中几何图形到二维图形的观察流程。 4掌握三维形体在计算机中的构造及表示方法 二、实验环境 Windows系统, VC6.0。 三、实验步骤 1、给定两个点的坐标P0(x0,y0),P1(x1,y1),使用中点Bresenham直线扫描转换算法画出连接两点的直线。 实验基本步骤 首先、使用MFC AppWizard(exe)向导生成一个单文档视图程序框架。 其次、使用中点Bresenham直线扫描转换算法实现自己的画线函数,函数原型可表示如下: void DrawLine(CDC *pDC, int p0x, int p0y, int p1x, int p1y); 在函数中,可通过调用CDC成员函数SetPixel来画出扫描转换过程中的每个点。 COLORREF SetPixel(int x, int y, COLORREF crColor ); 再次、找到文档视图程序框架视图类的OnDraw成员函数,调用DrawLine 函数画出不同斜率情况的直线,如下图:

最后、调试程序直至正确画出直线。 2、给定多边形的顶点的坐标P0(x0,y0),P1(x1,y1),P2(x2,y2),P3(x3,y3),P4(x4,y4)…使用边标志算法或有效边表算法进行多边形填充。 实验基本步骤 首先、使用MFC AppWizard(exe)向导生成一个单文档视图程序框架。 其次、实现边标志算法或有效边表算法函数,如下: void FillPolygon(CDC *pDC, int px[], int py[], int ptnumb); px:该数组用来表示每个顶点的x坐标 py :该数组用来表示每个顶点的y坐标 ptnumb:表示顶点个数 注意实现函数FillPolygon可以直接通过窗口的DC(设备描述符)来进行多边形填充,不需要使用帧缓冲存储。(边标志算法)首先用画线函数勾画出多边形,再针对每条扫描线,从左至右依次判断当前像素的颜色是否勾画的边界色,是就开始填充后面的像素直至再碰到边界像素。注意对顶点要做特殊处理。 通过调用GDI画点函数SetPixel来画出填充过程中的每个点。需要画线可以使用CDC的画线函数MoveTo和LineTo进行绘制,也可以使用实验一实现的画直线函数。 CPoint MoveTo(int x, int y ); BOOL LineTo(int x, int y ); 实现边标志算法算法需要获取某个点的当前颜色值,可以使用CDC的成员函数 COLORREF GetPixel(int x, int y ); 再次、找到文档视图程序框架视图类的OnDraw成员函数,调用FillPolygon 函数画出填充的多边形,如下: void CTestView::OnDraw(CDC* pDC) { CTestcoodtransDoc* pDoc = GetDocument(); ASSERT_VALID(pDoc);

计算方法上机实验报告

《计算方法》上机实验报告 班级:XXXXXX 小组成员:XXXXXXX XXXXXXX XXXXXXX XXXXXXX 任课教师:XXX 二〇一八年五月二十五日

前言 通过进行多次的上机实验,我们结合课本上的内容以及老师对我们的指导,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Newton 迭代法、Jacobi 迭代法、Gauss-Seidel 迭代法、Newton 插值法、Lagrange 插值法和Gauss 求积公式等六种算法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参考课本例题进行了MATLAB 程序的编写。 以下为本次上机实验报告,按照实验内容共分为六部分。 实验一: 一、实验名称及题目: Newton 迭代法 例2.7(P38):应用Newton 迭代法求 在 附近的数值解 ,并使其满足 . 二、解题思路: 设'x 是0)(=x f 的根,选取0x 作为'x 初始近似值,过点())(,00x f x 做曲线)(x f y =的切线L ,L 的方程为))((')(000x x x f x f y -+=,求出L 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 (') (0001x f x f x x - =,称1x 为'x 的一次近似值,过点))(,(11x f x 做曲线)(x f y =的切线,求该切线与x 轴的横坐标) (') (1112x f x f x x - =称2x 为'x

的二次近似值,重复以上过程,得'x 的近似值序列{}n x ,把 ) (') (1n n n n x f x f x x - =+称为'x 的1+n 次近似值,这种求解方法就是牛顿迭代法。 三、Matlab 程序代码: function newton_iteration(x0,tol) syms z %定义自变量 format long %定义精度 f=z*z*z-z-1; f1=diff(f);%求导 y=subs(f,z,x0); y1=subs(f1,z,x0);%向函数中代值 x1=x0-y/y1; k=1; while abs(x1-x0)>=tol x0=x1; y=subs(f,z,x0); y1=subs(f1,z,x0); x1=x0-y/y1;k=k+1; end x=double(x1) K 四、运行结果: 实验二:

实验二 算术运算实验

实验二算术运算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MASM for Windows 环境下的汇编语言编程环境使用; 2、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及汇编语言中的二进制、十六进制、十进制、BCD 码的表示形式; 3、掌握汇编语言对多精度十六进制和十进制的编程方法及运算类指令对各状态标志 位的影响及测试方法; 4、掌握无符号数和有符号数运算区别及编程方法; 5、掌握BCD 码调整指令的使用方法 二、软硬件实验环境 1、硬件环境:惠普64 位一体化计算机及局域网; 2、软件环境:windows 8,红蜘蛛管理系统,MASM for Windows。 三、实验基本原理 算术运算实验需要对运行结果进行调试及查看状态字,其相关知识如下。 1) 标志位 在debug调试过程中,标志位用特殊符号表示的,其标志名和状态符号的对照表参照表1所示。 表1标志名和状态符号的对照表参照表 2) 加减法指令 ADD表示加法指令,ADC表示带进位加法指令,SUB表示减法指令,SBB表示带进位减法指令。 3) 乘除法指令

MUL表示无符号数乘法指令,IMUL表示带符号数乘法指令,DIV表示无符号数除法指令,IDIV 表示带符号数除法指令。 4) 符号位扩展指令 CBW表示从字节扩展到字的指令,CWD表示从字扩展到双字的指令。 5) BCD码的调整指令 在进行十进制加减运算时,需要将数据用BCD码表示,还要考虑到是组合BCD码还是非组合BCD码,组合BCD码是用一个字节表示两位十进制数,非组合BCD码是用一个字节表示一位十进制数,对于组合的BCD码加减法运算其结果存放在AL中。 组合的BCD码加法调整指令DAA; 组合的BCD码减法调整指令DAS; 非组合的BCD码加法调整指令AAA; 非组合的BCD码减法调整指令AAS; 乘法的非组合BCD码调整指令AAM; 除法的非组合BCD码调整指令AAD。 8088/8086指令系统提供了实现加、减、乘、除运算指令,可参照表2所示内容。 表2数据类型的数据运算表 四、实验步骤与内容 1)对于表格中三组无符号数,试编程求这三组数的指定运算结果,并考虑计算结果对标志寄存器中状态标志位的影响: ①实验分析 本实验要求简单,仅对指定三组数进行基本运算。只需使用ADD、SUB、MUL、DIV四个运算命令,并以MOV命令作为数值转移的手段即可。运算结果和状态标志的情况可以通过debug调试中的T命令进行逐步查看。 需要注意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进行加法和乘法运算时,会出现对高位的进位扩展。因此,在记录结

用TI图形计算器的统计功能研究,

用TI图形计算器的统计功能研究物理规律 东辉职校高中部韩建平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有许多规律往往无法给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定量的研究得出,而是通过定性的分析后直接给出,例如,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怎样通过实验方法得出,以及万有引力的大小与距离的关系、单摆的摆长与周期的关系、导线电阻与导线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关系、等温变化下的压强P与体积V关系等等,长此以往,学生只有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忆物理公式、物理定律,缺乏对物理公式、物理定律的探讨与研究,以至于经常对物理公式张冠李戴也就不足为奇了。老师对此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令人欣喜的是,TI图形计算器的统计功能为我们研究物理规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具,结合CBR(超声波测距仪)、CBL(数据采集器)及各种各样的探头(传感器)更是如虎添翼,下面就以研究单摆的摆长与周期的关系为例,简单的作以描述。 一、用CBR测量不同摆长对应的周期,方法如下: 1.按照要求将CBR与TI图形计算 器连接,在距离CBR约0.5米处 放置一单摆.摆球在最低点时应 正对CBR中心。 2.起动 选择2 ,CBL/CBR应 3.程序界面 4.按回车,选3 :测距

5.测距程序界面 6.按回车,选1 采集数据 7.按照上面的设置得到单摆的振 动图象. 8.根据振动图象,利用 出周期 9.用米尺测量其对应的摆长L. 10.改变摆长,重复前面的过程,测 量不同摆长对应的周期,填入下 表 二、用TI图形计算器的统计功能研究摆长与周期的关系

1.按,统计功能键 2.选择,在L1与L2变量下分别 3.按Plot1 4.对Plot1进行如图设置: 5.按选9 Zoomstat,统计做图 6.绘出现L,T的描点图

练习(算术运算及逻辑移位指令3题目)

练习 算术运算与逻辑移位指令 1、若AX=0ABCDH,BX=7F8FH,CF=1。分别执行0886 CPU指令 (1)ADD AX,BX (2)ADC AX,BX (3)SBB AX,BX (3)NEG AX (5)AND AX,BX (6)OR AX,BX (7)XOR AX,BX (8)IMUL BL 后,AX寄存器中的内容,并指出标志寄存器SF、ZF、AF、PF、CF及OF的状态。 2、若CX=6700H,DX=78FFH,CF=1,求分别执行指令 (1)ADD CX,DX (2)ADC CX,DX (3)SUB CX,DX (4)SBB CX,DX (5)AND CX,DX (6)OR CX,DX (7)XOR CX,DX 后,CX和DX中的内容。并指出标志寄存器SF、ZF、AF、PF、CF和OF的状态。 3、X,Y分别为下列各组数,当它们分别进行加、减、AND、OR、XOR运算后,其标志位,SF、OF、CF、PF、ZF的状态如何? (1)X=21H;Y=43H (2)X=9AH;Y=0BCH (3)X=48H;Y=8DH (2)X=54H;Y=54H 4、若AX=98ABH,BX=A8BCH,求执行指令ADD AX,BX后,AX与BX中的内容,并指出SF、ZF、AF、PF、CF和OF的状态。 5、针对下列各条指令执行后的结果,填入目的操作数的值及标志位的状态。 6、若AX=FFF8H,BX=FFFAH,求执行IMUL BX后,DX与AX中的内容,并指出标

志位OF与CF的状态。 7、若AX=FFFEH,BX=FFFDH,求执行指令IMUL BX后,DX与AX中的内容。指出标志位OF与CF的状态。 8、设AL=85H,BL=2AH,均为带符号数,求指令 IMUL BL的执行结果。 9、若AL=78H,BL=87H, (1)求执行指令 ADD AL,BL DAA 之后,AL=?标志位AF=?CF=?并说明BCD码调整情况。 (2)若执行指令SUB AL,BL与DAS后,情况又如何? 10、若AL=75H,BL=48, (1)求执行指令 ADD AL,BL DAA 之后,AL=?标志位AF=?CF=?并说明BCD码调整情况。 (2)若执行指令SUB AL,BL与DAS后,情况又如何? 11、若有一个4字节数,放在寄存器BX间址的内存中(低地址对应低字节),要求这个4字节整数整个左移一位如何实现?右移一位又如何实现? 12、若有一个四字节数,放在寄存器DX与AX中(DX放高16位),要求这个四字节数整个左移一位如何实现?右移一位又如何实现? 13、分别编写一程序使 (1)AX寄存器高3位清0; (2)BX寄存器高3位置1; (3)CX寄存器高4位取反; (4)DX寄存器高3位不变,其余位清0。

TI图形计算器的简单操作使用教学设计

《TI图形计算器的简单操作使用》教学设计 华润高中胡同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TI图形计算器,了解图形计算器的构成; (2)会使用鼠标,了解图形计算器的工作界面,能进入不同的工作界面; (3)掌握图形计算器的代数运算功能,解决相关问题; 2、能力目标: (1)能针对不同类型的代数问题,选择相应的代数运算功能进行解决; (2)通过图形计算器的操作体验,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学生操作过程的跟踪,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展示自我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精神,构建其乐观、阳光的心态。 二、重难点: 1、教学重点:熟悉图形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和工作界面、掌握图形计算器的计算功能,能用其中的代数功能进行操作、运算和求解。 2、教学难点:特殊的函数符号的输入、基本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的求解方法。 三、教学准备: 导学案任务单、教学PPT、电脑安装图形计算器演示软件、多媒体、交互式互动白板、图形计算器(一个班)、图形计算器AP(进行网络教学和学生作品展示)。 四、学情与教法分析: 1、学情分析:高一的同学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运算能力,对于基本的代数问题都能够进行熟练运算;所有同学都进行过微机上机操作,有一定的电脑基础,对使用图形计算器有帮助作用;拥有极强的好奇心,对具有高科技的新兴事物容易产生兴趣。绝大多数同学对于图形计算器不熟悉,在平常的学习中,几乎很少使用,所以首先要让同学们熟悉TI图形计算器基本的构成,模块按键的区域分布和主要的工作界面。 2、教法分析:联系学生现有的学科知识水平、动手能力水平、逻辑思维能力,编辑导学案任务单,难度由低到高,内容由浅到深,相信学生的实战操作能力,适当设置难度,启发激励学生进行解决。一方面指导教师作示范,引导学生模仿操作运用,解决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利用任务单的形式驱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操作,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利用网络展示系统,查看学生作业完成情况,选择进行展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各不相同,设置学习小组互相帮忙,及时对需要帮助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五、教学过程: 1、认识TI图形计算器 TI图形计算器是一种既能计算又能作图的新型的数学使用工具,它具备符号代数系统、几何操作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等,可以直观地绘制各种图形,并进行动态演示、跟踪轨迹。介绍图形计算器所能解决的问题,数学实验室的布置情况。 TI图形计算器的工作界面介绍:鼠标、第二功能键、中英文切换、三角函数、公式编辑器、回车、7种处理文档、文档页面转换、图形抓取、WIFI、AP。根据教学时的实际情况,

第八讲 算术运算类指令

第八讲算术运算类指令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目的: 1、熟悉数据运算类指令的操作方式特点 2、理解二-十进制调整指令的含义 3、熟练掌握加法指令 教学重点、难点: 加法、减法指令、二-十进制调整指令 无条件转移指令的应用 主要教学内容(提纲): 一、数据运算类指令的操作方式特点 二、算术运算类指令 三、逻辑运算类指令 复习: direct、@Ri、@DPTR、Rn、#data、(x)、((x))的含义? 讲授要点 §3-3 算术运算类指令 包括:加、减、乘、除;加一、减一。 一、加法指令 ADD A,Rn ;(A)(A)+ (Rn)以下类同。 ADD A,direct ADD A,@Ri ADD A,#data 无符号数相加时:若C = 1,说明有溢出(其值> 255)。 带符号数相加时:若OV = D7c⊕D6c = 1,说明有溢出。 ADDC A,Rn ;(A)(A)+(Rn)+(C),以下类同。ADDC A,direct ADDC A,@Ri ADDC A,#data 上述四条指令多用于多字节数相加。 INC A ;(A)(A)+1 ,以下类同。 INC Rn INC direct INC @Ri INC DPTR 例1、设(R0)= 7FH;(7EH)= 40H

执行:INC @R0 INC R0 INC @R0 后, (R0)= 7FH; (7EH)= 00H; (7FH)= 41H. DA A ;二——十进制调整指令。 执行过程中,CPU能根据加法运算后,累加器中的值和PSW中的AC及C标志位的状况自动选择一个修正值(00H、06H、60H、66H)与原运算结果相加,进行二——十进制调整。 选择修正值的规则: (A3 ~ 0)> 9时或(AC)= 1时,(A3 ~ 0)(A3 ~ 0)+6 (A7 ~ 4)> 9 或(C) = 1时,(A7 ~ 4)(A7 ~ 4)+ 6 例2、设(A)= 56H 为56的压缩的BCD码数,(R3)= 67H,(CY)=1 执行ADDC A,R3 DA A 结果为:124 注意:1)DA指令只能跟在加法指令后面使用; 2)调整前参与运算的两数是BCD码数; 3)DA指令不能与减法指令配对使用,但可以实现对A中压缩BCD 减一操作。 例3、设(A)=30H(压缩BCD码数),执行: ADD A,#99H DA A 后,便实现了30 -1 = 29的操作。 例4、两个4位BCD码相加,一个存放在(31H)(30H);另一个存放在 (33H)(32H);和数拟回存在(31H)(30H)中,试编程实现之。 解:MOV R0,#30H MOV R1,#32H MOV A,@R0 ADD A,@R1 DA A MOV @R0,A INC R0 INC R1 MOV A,@R0 ADDC A,@R1 DA A MOV @R0,A 二、减法指令 SUBB A,Rn ;(A)(A)-(Rn)-(C),以下类同。 SUBB A,direct SUBB A,@Ri SUBB A,#data

图形计算器的作用

图形计算器的作用 ——观《优秀课例》有感 我看了《利用导数研究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一课,对图形计算器的使用及其作用产生了些许想法。这节课体现出来的图形计算器的作用尤为突出,学生一旦掌握了图形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就可以利用图形计算器来研究一些有关函数图像的问题。尤其是那些学生自己动手画函数图像较困难的问题,而使用了图形计算器后,函数图像由图形计算器自动生成,为学生从形的角度研究函数提供了便利的条件,直观、具体、形象。这对学生学习函数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总所周知,函数是中学数学极为重要的内容,贯穿高中数学的始终.数、式、方程、不等式、数列、极限、导数与微分等内容都是以函数为中心,同时渗透到三角、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更有内容丰富的函数实际应用性问题,跨学科的综合应用是函数的鲜明特征.所以,学好函数知识是学好整个高中数学的关键.但由于函数是学生所接触到的第一个研究变数之间关系的数学基本概念,从而学生无法很好的基于自身的知识背景来建构这一抽象的概念,并得到深刻的理解.函数图象是函数关系的一种直观、形象的表示,函数图象对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作图很麻烦、不方便,甚至不可能作出,从而学生很难达到对函数知识的深刻理解.图形计算器的出现可以很好地学习函数知识. 一、利用图形计算器有利于加深对函数知识的理解,挖掘函数知识蕴含的重要思想方法,领悟数学的本质 教材的编写有其严密的逻辑体系.函数知识的编写遵循着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在传统教学中限于技术手段,往往不能很好地呈现函数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函数知识的内涵,挖掘函数知识蕴含的重要思想方法,领悟数学的本质,虽然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能解决一些问题,但对函数知识的认识往往是一知半解、残缺不全.现在利用图形计算器等信息技术手段,由“静”到“动”,“微观”到“宏观”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如指数函数的学习中,只用“描点法”作出y=2x,两 个图象,然后直接给出指数函数y=a x的性质.这有些“强加于人”的感觉,例如,学生对为什么要把底数a分为0<a<1和a>1两种情况加以讨论不一定理解,学习过程比较被动.而引导学生用图形计算器完成函数y=2x的对应值表,作出图象,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动态观察图象,形成对指数函数性质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自由选择a的值,并用图形计算器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图象.在此过程中,学生可清楚地看到底数a如何影响并决定着函数y=ax的性质.由于函数的图象随着0<a<1和a>1自然聚集(如图1),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a=1这条分界线,而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特殊点(0,1)等更是一目了然.然后再通过a的连续变化来演示函数图象的变化规律,从而让学生更直观、更清楚地“看到”函数y = a x的性质.这样呈现内容,对学生发现和认识“为什么以a=1为分界点”“过点(0,1)为什么要作为性质之一”“为什么不讨论a=0和a<0的情形”(如图2,图3)等,都营造了很好的环境,使教学的开放性、探索式学习等成为可能.显然,如果没有信息技术,上述过程很难实现.

数学实验报告

《数学实验》报告 题目:根据数值积分计算方法计 算山东省面积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机械工程17-1班

2019年4月15日

一、问题背景与提出 图1是从百度地图中截取的山东省地图,试根据前面数值积分计 算方法,计算山东省面积。 图 1 二、实验目的 1、 学会运用matlab 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应用问题。 2、 学会运用matlab 建立数学模型。 3、 学会运用一些常见的数值积分计算方法结算实际问题,并 了解其实际意义,建立积分模型。 三、实验原理与数学模型 将积分区间 [a , b] n 等分,每个区间宽度均为h = (b - a) / n , h 称 为积分步长。记 a = x 0 < x 1 < … < x k … < x n = b , 在小区间上用小矩形面积近似小曲边梯形的面积,若分别取左端点和右端点的函数值为小矩形的高,则分别得到两个曲边梯形的面积的近似公式: Ln = h ∑f (x k )n=1k=0 , h = b?a ?

R n =?∑f (x k )n k=1 , h = b?a ? 如果将二者求平均值,则每个小区间上的小矩形变为小梯形,整 个区间上的值变为: Tn =?∑f (X k )n=1 k=1+?2[f (x 0)+f (x n )] 将山东省边界上的点反映在坐标化,运用梯形公式积分计算得山 东省的面积。 四、实验内容(要点) 1、将山东省的地图区域在matlab 中画出 。 2、在坐标系上运用积分方法将所求区域的面积求出。 3、通过比例尺将山东省的实际面积求出。 五、实验过程记录(含基本步骤、主要程序清单及异常情况记录等) 1、 在百度地图中标识出山东省的区域范围,标明对应的比例: 图 2 2、 取出所截取图片中山东的边界的坐标,即将边界坐标化: (1) 运用imread 函数和imshow 函数导入山东省的区域 图片。

数学计算方法实验报告

数学计算方法实验报告 习题二 2.估计用二分法求方程f(x)=x3+4x2-10=0在区间[1,2]内根的近似值,为使方程不超过10时所需的二分次数。f(x k) 程序过程: function two (tolerance) a=1;b=2;counter=0; while (abs(b-a)>tolerance) c=(a+b)/2; fa=a^3+4*a^2-10;

fb=b^3+4*b^2-10; fc=c^3+4*c^2-10; if ((fa==0|fb==0)) disp(counter); elseif (fa*fc<0) b=c;counter=counter+1; elseif (fb*fc<0) a=c;counter=counter+1; elseif (fb==0) disp(counter); end end solution=(a+b)/2; disp(solution); disp(counter); 实验结果: 6.取x0=1.5,用牛顿迭代法求第三中的方程根.f(x)=x3+4x2-10=0的近似值(精确到||x k+1-x k|≦10-5,并将迭代次数与3题比较。 程序过程: function six (g) a=1.5; fa=a^3+4*a^2-10;

ga=3*a^2+8*a; b=a-fa/ga; k=1; while(abs(b-a)>g) a=b; fa=a^3+4*a^2-10; ga=3*a^2+8*a; b=a-fa/ga; k=k+1; end format long; disp(a); disp(k); 实验结果:程序结果计算结果 8.用弦割法求方程f(x)=x3-3x2-x+9=0在区间[-2,-1]内的一个实根近似值x k,|f(x k)|≦10-5. 程序过程: function eight (t) a=-2; b=-1; fa=a^3-3*a^2-a+9; fb=b^3-3*b^2-b+9; c=b-fb*(b-a)/(fb-fa); k=1; while(abs(c-b)>t) a=b; b=c; fa=a^3-3*a^2-a+9; fb=b^3-3*b^2-b+9; c=b-fb*(b-a)/(fb-fa); k=k+1; end

PLC训练题(基本逻辑指令简单应用1)

例1: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点动运行控制 有一台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M,其运行由交流接触器KM控制。 当按下按钮SB1时,接触器KM线圈通电,其主触点闭合,电动机M转动;当松开按钮SB1时,接触器KM线圈失电,其主触点断开,电动机M停止转动。 为了保护电动机M,控制电路中设立了热保护继电器FR。当电动机M过载时,热保护继电器FR动作,接触器KM线圈失电,其主触点断开,电动机M停止转动。 例2: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启动、停止控制 有一台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M,其运行由交流接触器KM控制。 当按下启动按钮SB2时,接触器KM线圈通电,其主触点闭合,电动机M转动;当按下停止按钮SB1时,接触器KM线圈失电,其主触点断开,电动机M停止转动。 为了保护电动机M,控制电路中设立了热保护继电器FR。当电动机M过载时,热保护继电器FR动作,接触器KM线圈失电,其主触点断开,电动机M停止转动。 例3: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点动及连续运行控制 有一台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M,其运行由交流接触器KM控制。

当按下点动按钮SB1时,接触器KM线圈通电,其主触点闭合,电动机M转动;当松开SB1时,接触器KM线圈失电,其主触点断开,电动机M停止转动。 当按下连续运行按钮SB2时,接触器KM线圈通电,其主触点闭合,电动机M转动;当松开SB2时,接触器KM线圈仍旧通电,其主触点闭合,电动机M保持转动状态,直至按下停止按钮SB3或SB1。 当按下停止按钮SB3时,接触器KM线圈失电,其主触点断开,电动机M停止转动。 为了保护电动机M,控制电路中设立了热保护继电器FR。当电动机M过载时,热保护继电器FR动作,接触器KM线圈失电,其主触点断开,电动机M停止转动。 例4: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正、反转及停止控制(1) 有一台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M,可以正转也可以反转,其转动方向由交流接触器KM1和KM2控制。 在电动机停止的情况下,当按下正向启动按钮SB1时,接触器KM1线圈通电,其主触点闭合,电动机M正向旋转,直至按下停止按钮SB3,接触器KM1线圈失电,其主触点断开,电动机M停止转动。 在电动正向运转的过程中,如果按下反向启动按钮SB2,电动机并不会反向运转,只有在电动机M停止后,才能够反向启动并运转,其运转由KM2控制实现,动作方式类似于KM1。在电动机M反向运转过程中,按下正向启动按钮SB1,效果相同。 为了保护电动机M,控制电路中设立了热保护继电器FR。当电动机M过载时,热保护继电器FR动作,接触器KM1和KM2线圈失电,其主触点断开,电动机M停止转动。 例5: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正、反转及停止控制(2) 有一台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M,可以正转也可以反转,其转动方向由交流接触器KM1和KM2控制。 在电动机停止的情况下,当按下正向启动按钮SB1时,接触器KM1线圈通电,KM1主触点闭合,电动机M正向旋转,直至按下停止按钮SB3,接触器KM1线圈失电,其主触点断开,电动机M停止转动。 在电动正向运转的过程中,如果按下反向启动按钮SB2,接触器KM1线圈立即失电,KM1主触点断开,同时接触器KM2线圈通电,KM2主触点闭合,电动机立即反向运转。

《数学软件》实验报告-符号计算基础与符号微积分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学软件姓名: 学院: 专业: 年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年月日

实验项目列表

附件三: 实验报告(二) 系:专业:年级:姓名学号:实验课程: 实验室号:_ 实验设备号:实验时间: 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1. 实验项目名称:符号计算基础与符号微积分 2. 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定义符号对象的方法 2.掌握符号表达式的运算法则以及符号矩阵运算 3.掌握求符号函数极限及其导数的方法 4.掌握求符号函数定积分和不定积分的方法 3. 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和软件 方正商祺N260微机;MATLAB7. 0或以上版本 4. 实验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1)符号函数;sym(x);syms a b …… (2)平方根:sqrt(x) (3)分解因式:factor(s) (4)符号表达式化简:simplify(s) (5)逆矩阵:inv(x) (6)下三角矩阵:tril(x) (7)矩阵行列式的值:det(x)

(8)符号函数求极限:limit (f ,x ,a );limit (f ,x ,a ,‘right ’) (9)符号函数求导:diff (f ,v ,n ) (10)符号函数求不定积分:int (f ,v ) (11)符号函数求定积分:int (f ,v ,a ,b ) 5. 实验内容与步骤 (描述实验中应该做什么事情,如何做等,实验过程中记录发生的现象、中间结果、最终得到的结果,并进行分析说明) (包括:题目,写过程、答案) 题目: 1. 已知x=6,y=5,利用符号表达式求 y x x z -++= 31。 提示:定义符号常数)'5(')'6('sym y sym x ==,。 >> x=sym('6'); >> y=sym('5'); >> z=(x+1)/(sqrt(3+x)-sqrt(y)) z = 7/(3-5^(1/2)) 2. 分解因式:44y x - >> syms x y; >> A=x^4-y^4; >> factor(A) ans = (x-y)*(x+y)*(x^2+y^2) 3. 化简表达式 (1)2121sin cos cos sin ββββ- (2) 123842+++x x x (1) >> syms x y; >> f1=sin(x)*cos(y)-cos(x)*sin(y);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案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掌门1对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学会应用计算器进行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及混合 运算。 2.能力目标:用计算器完成较为繁杂的计算,鼓励学生用计算器进行探索规律的活动。 3.情感态度:使学生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进一步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 理,通过类比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是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 的工具。 【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计算器和计算机的逐步普及,对数学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标 准》强调,“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一方面计算器可以使学生从繁琐的纸笔计算中解放出来,也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另一方面,计算器和计算机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也有很大的影响。计算器可以帮助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理解数学概念和法则。 学生刚学了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可以将纸笔计算与计算器计算的结果相对照,对于数值(绝对值)较为复杂的运算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探索现实问题和需要进行复杂的运算时,应当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慢慢养成像使用纸笔那样使用计算器的习惯。 2.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计算器的使用及技巧,难点是运用计算器进行较为繁琐的运算和 探索规律,关键是熟练准确的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教具:算盘、计算器、(简单计算器、科学技术器、图形计算器)、多媒体展示台、计算机。 广泛的计算工材料: 1、扩展资料: ①计算器的历史:说起计算器,值得我们骄傲的是,最早的计算工具诞生在中国。中国古 代最早采用的一种计算工具叫筹策,又被叫做算筹。这种算筹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充当材料的。约二百七十枚一束,放在布袋里可随身携带。直到今天仍在使用的珠算盘,是中国古代计算工具领域中的另一项发明,明代时的珠算盘已经与现代的珠算盘几乎相同。 17世纪初,西方国家的计算工具有了较大的发展,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的"纳皮尔算筹",英国牧师奥却德发明了圆柱型对数计算尺,这种计算尺不仅能做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甚至可以计算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这些计算工具不仅带动了计算器的发展,也为现代计算器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为现代社会应用具。 ②电子计算器的特殊键 在使用电子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的时候,一般要用到数字键,四则运算键和清除数据键。 除了这些按键,还有一些特殊键,可以使计算更加简便迅速。 2.图形计算器的发展:图形计算器技术动态

Maple 常用计算命令

Maple 常用计算命令 《Maple 指令》7.0版本 第1章章数 1.1 复数 Re,Im - 返回复数型表达式的实部/虚部 abs - 绝对值函数 argument - 复数的幅角函数 conjugate - 返回共轭复数 csgn - 实数和复数表达式的符号函数 signum - 实数和复数表达式的sign 函数5 1.2 MAPLE 常数 已知的变量名称 指数常数(以自然对数为底) I - x^2 = -1 的根 infinity 无穷大 1.3 整数函数 ! - 阶乘函数 irem, iquo - 整数的余数/商 isprime - 素数测试 isqrfree - 无整数平方的因数分解 max, min - 数的最大值/最小值 mod, modp, mods - 计算对 m 的整数模 rand - 随机数生成器 randomize - 重置随机数生成器 1.4 素数 Randpoly, Randprime - 有限域的随机多项式/首一素数多项式ithprime - 确定第i个素数 nextprime, prevprime - 确定下一个最大/最小素数 1.5 数的进制转换 convert/base - 基数之间的转换 convert/binary - 转换为二进制形式 convert/decimal - 转换为 10 进制 convert/double - 将双精度浮点数由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convert/float - 转换为浮点数 convert/hex - 转换为十六进制形式 convert/metric - 转换为公制单位 convert/octal - 转换为八进制形式 1.6 数的类型检查 type - 数的类型检查函数 第2章初等数学 2.1 初等函数 product - 确定乘积求和不确定乘积 exp - 指数函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