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 全章教案 新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 全章教案 新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 全章教案 新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 全章教案 新版粤教版

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

8.1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的pH的关系。

(2)会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知道pH对生命活动及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

【难点】

pH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酸碱指示剂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22~22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酸碱指示剂的概念:能跟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是初中阶段最常用的指示剂。

2.常见指示剂与酸、碱作用的变色情况

石蕊溶液酚酞溶液酸性溶液

红色

无色

中性溶液

紫色

无色

碱性溶液

蓝色

红色

3.自制酸碱指示剂的原理:有些植物的花叶中提取的汁液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中能呈现不同的颜色,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

【合作探究】

指示剂与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起作用而显不同的颜色,变色的是哪种物质?

答:酸碱指示剂与酸性或碱性溶液作用时,变色的是酸碱指示剂。

【教师点拨】

1.不溶于水的酸或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2.酸碱指示剂只能判断出溶液的酸碱性,不能判断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跟进训练】

小红学习酸碱指示剂与常见酸、碱溶液作用后,归纳总结出如图所示的关系。图中A、B、C、D是两圆相交的部分,分别表示指示剂与酸、碱溶液作用时所显示出的颜色,其中颜色不正确的是(A)

A.紫色

C.红色

B.蓝色

D.无色

知识点二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23~224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酸碱度:用来衡量稀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表示为溶液的pH。

2.溶液pH范围一般在0~14之间,在常温时:酸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

3.溶液酸性越强,pH越小;溶液碱性越强,pH越大。

4.pH与溶液的酸碱性

【教师点拨】

当酸性溶液被稀释时,酸性越来越弱,溶液的pH逐渐变大,但不会变为中性或碱性溶液,

即稀释后的溶液的pH不会等于或大于7。同理,碱性溶液稀释后pH不会等于或小于7。

【跟进训练】

1.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表所示,其中显酸性的是(A)

物质

pH

番茄汁

4

糖水

7

牙膏

9

肥皂水

10

A.番茄汁

C.牙膏

B.糖水

D.肥皂水

2.下表是测得的某些食物的近似p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物质柠檬鸡蛋清苹果西红柿牛奶

pH 2.37.9 3.1 4.2 6.5

A.牛奶和鸡蛋清均呈碱性

B.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食苹果

C.柠檬汁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D.西红柿的酸性比苹果强

知识点三pH的测定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24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测定pH的方法有很多,最简便的是利用pH试纸。pH试纸上附有多种指示剂,对酸碱度很敏感。

2.pH的测定方法: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放一片p 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或滴管吸取)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读出溶液的pH。

3.如果将pH试纸湿润、滴管或玻璃棒有水,使待测溶液被稀释,可能会导致所测pH 不准。

【合作探究】

能不能将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液中?

答:不能直接把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以免带入杂质,污染试液。

【教师点拨】

1.如果要测定气体的酸碱性,需将试纸提前润湿再测定。

2.若测定土壤等的酸碱性,可将其先加水溶解,静置,蘸取上层清液,测定其p H。

【跟进训练】

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常温下碳酸钠饱和溶液的酸碱度。

[猜想与假设]溶液的pH可能是:①pH>7;②pH<7;③pH=7。

[设计实验]小方、小钟、小陈三位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小方:取pH试纸于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碳酸钠溶液沾在pH试纸上,测得pH>7。

小钟:取pH试纸于玻璃片上,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然后用玻璃棒蘸取碳酸钠溶液沾在pH试纸上,测得pH>7。

小陈:取pH试纸直接浸入碳酸钠溶液中,测得pH>7。

[评价]以上三位同学中操作规范的是小方同学,其余两位同学操作上的错误是:

小钟:用蒸馏水润湿了pH试纸,使得测定结果偏小(填“偏大”或“偏小”);小陈:将pH试纸直接浸入碳酸钠溶液中。

[结论]从物质的类别看,碳酸钠是一种盐,它的溶液显碱性,说明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

知识点四pH与生命活动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25~226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溶液的酸碱性与人体健康:人体的生理活动要在一定的pH范围内才能正常运行。若体液的pH超过正常范围,则会导致生理功能失调或发生疾病。

2.土壤的酸碱性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农作物的生长也需要一定的p H范围,大多数的农作物适宜在接近中性(pH在6.5~7.5之间)的土壤中生长,酸性太强(pH<4)或碱性太强(pH>8)的土壤不适宜农作物生长。

【教师点拨】

生物只有在适宜的酸碱性环境中才能正常生活和生长。

【跟进训练】

下表是几种作物适宜生长的pH范围:

作物pH

马铃薯茶树水稻莲4.8~5.5 5.0~5.5 6.0~7.08.0~9.0

某地土壤显碱性,则该地适宜种植的作物是(D)

A.马铃薯C.水稻B.茶树D.莲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8.2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课时常见的酸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重要的“三酸”,了解浓硫酸的特性。

(2)学习稀酸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对比获得的信息,认识事物本质,增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常见酸的性质,浓硫酸的特性及稀释浓硫酸的方法。

【难点】

稀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 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 229~231 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酸的种类不少,其中最重要的“三酸”指的是盐酸、硫酸、硝酸,它们各有重要的用

途。

2.浓酸的物理性质

(1)盐酸(HCl),即氢氯酸,无色液体,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主要用于电镀、食品、

化工生产等。

(2)硫酸(H 2SO 4),无色油状液体,不易挥发,强腐蚀性,密度较大。主要用于车用电池、

化肥、农药、精炼石油等。

(3)硝酸(HNO 3),无色液体,易挥发,强腐蚀性,有特殊刺激性气味,主要用于生产化肥、

染料、炸药等。

3.浓酸有强烈的腐蚀性,会伤害人体,使用时要特别小心,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确

保安全。

4.浓硫酸的特性

(1)脱水性: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它能使衣服、木材、纸张、人体皮肤等脱水,变成

碳,这种作用叫脱水作用。

(2)吸水性:浓硫酸有强吸水性,据此,浓硫酸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3)浓硫酸的稀释: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

断搅拌,使热量迅速散失。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里。

【合作探究】

浓硫酸有很强的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你能说出一些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吗?

答: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不能与浓硫酸发生反应,因此酸性和中性气体可用浓硫酸干燥,

如 CO 、CO 2、HCl 、O 2、CH 4 等。

【教师点拨】

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塞,瓶口产生的是白雾而非白烟,白雾是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

溶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盐酸的小液滴。

【跟进训练】

1.浓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下列关于浓盐酸溶液 pH 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 .变大

B .不变

2

3

4

4

4

4

C .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2.将浓盐酸和浓硫酸分别暴露在空气中,变化的结果是容器内( C )

A .两瓶酸溶液质量都减小

B .两瓶酸溶液质量都增大

C .两瓶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减小

D .两瓶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知识点二 稀酸的化学性质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 231~233 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但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2.酸和较活泼金属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与酸反应生成盐

和氢气。如 Zn +2HCl===ZnCl +H 2↑。反应规律:酸+活动性较强的金属→盐+氢气。

3.酸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如稀硫酸和 Fe 2O 3 反应,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化学方程 式为 Fe 2O 3+3H 2SO 4===Fe (SO 4)3+3H 2O 。反应规律: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和某些盐反应:如将稀盐酸滴入硝酸银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HCl +AgNO 3===HNO +AgCl↓。反应规律:酸+盐→新酸+新盐。

5.像 FeSO 4 这样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通称为盐。

6.用硝酸银和稀硝酸可检验物质中是否含有 C l -。方法: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银,若产生

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就说明原溶液中存在 C l -。

【合作探究】

我们已经知道怎样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Cl -,那么怎样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SO 2-呢?

答:SO 2-能与 Ba 2+反应生成 BaSO 4 白色沉淀,如:H 2SO 4+Ba(NO 3)2===BaSO ↓+2HNO 3,故

该反应常用于检验 SO 2-。

【教师点拨】

1.铁和稀盐酸、稀硫酸反应时生成的是+2 价铁,不是+3 价铁。+2 价铁在溶液中显

浅绿色。

2.硝酸性质特殊,与较活泼金属反应时生成氮氧化物,而不是氢气。

【跟进训练】

1.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这是因为(

D )

A .酸能使指示剂变色

B .酸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 .酸溶液能导电

D .酸溶液中含有 H +

2.下列不能由金属和酸直接反应得到的物质是(

D )

A.氯化镁C.氯化亚铁B.硫酸锌D.硫酸铜

3.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浸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①铁钉表面产生气泡;②液体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③铁钉的质量减轻;④液体的质量减轻。其中正确的是(C)

A.②③C.①②③B.①②④D.①②③④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第二课时常见的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几种常见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了解熟石灰的工业制法。

(2)认识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3)掌握碱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用碱的性质解释有关生活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碱的通性的学习,使学生逐渐了解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过程,建立个性与共性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氢氧化钙的制取方法,氢氧化钠的特性和常见碱的性质。

【难点】

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特性和用途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33~234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三种常见的碱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钾。

2.氢氧化钠(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白色片状固体,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会潮解,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热量,具有强腐蚀性,可用于制肥皂、洗涤剂、造纸、纺织工业、炼制石油等。

3.氢氧化钙[Ca(OH)

2

],俗称:熟石灰、消石灰,白色粉末,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

( 2

2

2

3

的升高而减小,可用于建筑材料、漂白粉、处理污水、改良土壤等。

4.熟石灰的工业制法: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得生石灰 主要成分是 CaO),再将生石灰与

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制得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 3 高温,CaO +CO 2↑,CaO + H 2O===Ca(OH) 。

【合作探究】

氢氧化钠能用作干燥剂,哪些气体可用氢氧化钠干燥?

答:用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要保证气体不和氢氧化钠反应,因此氢氧化钠可用于干

燥碱性或中性气体,如氨气、氧气、氢气、一氧化碳等,不能用于干燥酸性气体,如二氧化

碳、二氧化硫和氯化氢等。

【教师点拨】

氧化钙也能作干燥剂,很多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就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

氧化钙,氢氧化钙又可以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这就是氧化钙干燥剂的变质

过程。

【跟进训练】

1.袋装饼干的包装中,常装有一包干燥剂,该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是(

B )

A .石灰石

C .熟石灰

B .生石灰

D .烧碱

2.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或俗称与化学式不相符的是( B )

A .CaCO 3 :石灰石、碳酸钙

B .CaO :生石灰、消石灰

C .Ca(OH)2:熟石灰、氢氧化钙

D .NaOH :烧碱、苛性钠

知识点二 碱溶液的化学性质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 235~236 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2.碱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如两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一支倒插入水中,一支

倒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摆动试管,试管内液面上升,且倒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的试管内的

液面比倒插入水中的上升得高。化学方程式:2NaOH +CO 2===Na CO 3+H 2O 。反应规律:碱+非

金属氧化物→盐+水。

3.碱与某些盐反应:如用澄清石灰水分别与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反应,石灰水与硫

酸铜溶液反应有蓝色沉淀产生,与氯化铁反应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化学方程式:

CuSO 4+

Ca(OH)2===Cu(OH) ↓+CaSO 4、2FeCl 3+3Ca(OH)2===2Fe(OH) ↓+3CaCl 2。反应规律:碱+盐 →新碱+新盐。

【教师点拨】

1.检验二氧化碳应用澄清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应用氢氧化钠溶液。

2.玻璃的主要成分含SiO

2

,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一般不用玻璃塞。

【跟进训练】

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由于发生化学变化而使质量改变的是(C)

A.浓盐酸

C.氢氧化钠固体B.浓硫酸D.浓硝酸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8.3酸和碱的反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酸和碱的组成,知道酸在水中都能解离出H+和酸根离子,碱在水中都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OH-。

(2)掌握酸的通性和碱的通性。

(3)理解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实质。

(4)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及交流、汇报等方面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和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中和反应。

(2)酸的通性、碱的通性的归纳。

【难点】

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中和反应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37~23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酸和碱的组成:酸溶液中阳离子都是氢离子,阴离子为酸根离子;碱溶液中的阴离子

4

都是氢氧根离子,阳离子为金属离子。

2.酸跟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3.中和反应的实质: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的过程。

【教师点拨】

1.铵根离子(NH +)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也属于碱。

2.很多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可通过指示剂或其他方法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但并

不是所有的中和反应都没有明显现象,如难溶性的碱和酸反应,难溶性的碱会溶解;硫酸和

氢氧化钡反应可产生沉淀等。

【跟进训练】

下列物质中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C ) A .铁锈

C .氢氧化钠

B .大理石

D .锌粒

知识点二 酸和碱的通性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 239 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项目

与指示

紫色石蕊

剂作用

无色酚酞

酸碱相互反应

与氧化物反应

与盐反应

与较活泼金属反应 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使紫色石蕊变红

无色酚酞不变色

酸+碱→盐+水

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酸+某些盐→新酸+新盐

酸+较活泼金属→盐+氢气 碱的主要化学性质

使紫色石蕊变蓝

使无色酚酞变红

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碱+某些盐→新碱+新盐

【教师点拨】

1.酸和碱分别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酸溶液中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碱溶液中阴

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

2.碱和盐发生复分解反应时两种反应物均要能溶于水。

【跟进训练】

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D )

A .较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最后变成白色粉末状的物质

B .酸能解离出氢离子,这是酸的通性之一

C .盛装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而应该用橡皮塞

D .区分食盐水和稀盐酸时,可用无色酚酞溶液

知识点三 复分解反应

【自主学习】

2

阅读教材第 239 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复分解反应的概念: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

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是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2.复分解反应的通式:AB +CD→AD+CB 。

3.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1)反应物、生成物均是两种化合物;

(2)发生反应的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

(3)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均不改变。

4.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比较

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定义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

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表达式

A +

B +…→

C 特征

多变一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 分解反应

A→B+C +… 一变多

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

置换反应

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

化合物的反应

A +BC→B+AC 单换单

复分解反应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 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AB +CD→AD+CB

双交换,

价不变

【教师点拨】

1 .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 2NaOH +

CO 2===Na CO 3+H 2O 就不是复分解反应。

2.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但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跟进训练】

下列各组物质的水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C )

A .Na 2SO 4 和 HCl C .Ca(OH)2 和 K 2CO 3

B .NaNO 3 和 KCl D .BaCO 3 和 NaCl

知识点四 中和反应的应用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 239~241 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中和反应的应用

(1)改良酸性或碱性土壤:如农户向放干的鱼塘底撒熟石灰,使鱼塘水达到适合鱼苗生长

的 pH 。

(2)废水处理:废水中含有酸性物质,我们必须将其中和成中性以后才能排放,否则会造

成水体污染。

(3)医药应用:如被蚊虫叮咬,可以涂抹弱碱性的物质(如肥皂水)以减轻疼痛。

(4)调节溶液的酸碱性:当溶液的酸性或碱性太强或太弱时,可以加适当的碱或酸进行调节。

2.酸雨的形成可能有多种原因,一些酸性气体或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气体都可能形成酸雨。正常雨水显弱酸性,pH<5.6的降水才称为酸雨。

【教师点拨】

1.改良酸性土壤用熟石灰而不用氢氧化钠,主要是因为熟石灰的价格便宜且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

2.中和胃酸不能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主要是因为它们具有腐蚀性,会对胃部产生伤害。

【跟进训练】

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D)

A.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蚊虫叮咬处涂上肥皂水,可减轻痛痒

D.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8.4常见的盐

第一课时几种常见盐的用途及其化学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生活中常见盐的主要化学性质,了解其用途。

【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归纳,得出盐的化学性质,学会硫酸和硫酸盐的检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

(2)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用途。

【难点】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 常见盐的性质及用途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 243~245 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盐,除食盐外,还有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

2.氯化钠(NaCl):白色晶体,有咸味,易溶于水,溶液显中性。医疗上用氯化钠配制生

理盐水;工业用氯化钠制盐酸、氯气等化工原料;生活中作调味品。

3.碳酸钙化学式为 CaCO 3,多为灰白色矿物,纯净物为白色粉末,不溶于水,能溶于酸。

碳酸钙不光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以用作炼铁、炼钢、制造水泥的原料。

4.碳酸钠化学式为 Na 2CO 3,俗称纯碱、苏打,是白色块状固体,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

性,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制玻璃、造纸、印染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5.碳酸氢钠化学式为 NaHCO 3,俗称小苏打,是白色粉末,能溶于水,水溶液有弱的碱

性,较易分解。常用来做面点发酵剂和灭火剂的原料,在医疗上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6.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是侯德榜。他在氨碱法的基础上创立了更为先进的“侯氏联合制

碱法”。

【教师点拨】

辨别食盐和盐、纯碱和碱:食盐的主要成分是 NaCl ,而盐是一类化合物,食盐属于盐;

纯碱是 Na 2CO 3 的俗称,其另一个俗称是苏打,水溶液呈碱性,但纯碱不是碱而是盐。

【跟进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盐都能食用,故称食盐

B .盐就是食盐,易溶于水

C .盐都有咸味,都是白色晶体

D .盐是一类物质的总称

2.某地发生了冰雪天气,交通部门使用了大量的氯化钠融雪剂。下列关于融雪剂的说法

中,错误的是( D )

A .氯化钠能融雪是因为其溶液的凝固点比水低

B .氯化钠的大量使用会造成地下水污染

C .使用氯化钠融雪,会加快钢铁桥梁的锈蚀

D .使用大量氯化钠融雪,对公路周围农作物的生长无影响

3.以下是四位同学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探究后的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D )

A .“纯碱”其实不是碱,属于盐类

B .可用纯碱代替洗涤液洗涤餐具表面的油污

4

4

3

4 3

2

4

C .用纯碱可除去面团发酵产生的酸

D .用加水溶解的方法检验纯碱中是否混入了食盐

知识点二 盐的组成、分类及溶解性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 245~246 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通称为盐。

2.根据阳离子不同,盐可分为钠盐、钾盐、镁盐、铁盐等;根据阴离子不同,盐可分为

硫酸盐、碳酸盐、硝酸盐、盐酸盐等;由铵根离子 (NH +)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也属于盐

类,称为铵盐。例如 NH 4NO 3、(NH 4)2SO 4 等。

3.盐的溶解性

(1)带 K +、NH + 、Na +的盐都溶于水;

(2)带 NO - 的盐都溶于水;

(3)带 Cl -的盐中只有 AgCl 不溶;

(4)带 SO 2-

(5)带 CO 2- 的盐中只有 BaSO 4、CaSO 4、Ag 2SO 4 不溶; 的盐中只有 K 2CO 3、Na 2CO 3、(NH 4)2CO 3 溶于水。

【跟进训练】

下列各组物质均溶于水的一组是( D )

A .CaCO 3、KOH 、Ca(NO 3)2

B .Ca(OH)2、BaSO 4、MgCl 2

C .Na 2SO 4、AgCl 、Ba(OH)2

D .NH 4Cl 、K 2CO 3、AgNO 3

知识点三 盐的化学性质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 245~247 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盐的化学性质

(1)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如:CaCO 3+2HCl===CaCl +CO 2↑+H 2O (2)盐能与碱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如:2FeCl 3+3Ca(OH)2===3CaCl +2Fe(OH)3↓

(3)盐能与另一种盐反应,生成两种新盐。 如:BaCl 2+Na 2CO 3===2NaCl +BaCO 3↓

(4)盐能与较活泼金属反应,生成一种较不活泼金属和一种新盐。 如:Zn +CuSO 4===ZnSO +Cu

2.硫酸和硫酸盐的检验

4

试剂:硝酸钡和稀硝酸;

方法: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硫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向其中滴加稀

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说明原溶液中含有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

【合作探究】

除了我们学习的检验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的方法,你还能想到其他方法检验硫酸或可溶

性硫酸盐吗?

答:氯化钡和稀盐酸也可用来检验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方法: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

向其中滴加稀盐酸,没有明显现象,即原溶液中不含银离子或碳酸根离子;再加入氯化钡溶

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

【跟进训练】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可行的是( D )

A .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氯化钠和硝酸钾的固体混合物

B .用酚酞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C .向氧化铜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恰好反应后,再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过滤即可制得氢

氧化铜

D .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

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SO 2-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第二课时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记住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并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巩固已学过的物质间(盐与金属、盐与酸、盐与碱、盐与盐)发生反应的知识,

认识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增强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难点】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4

3

3

3

3

3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 247~248 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1)对反应物的要求:反应物中如果有酸,那么酸必须能溶于水;如果反应物中没有酸,

则参加反应的两种反应物都必须能溶于水。

(2)对生成物的要求:生成物中如果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那么复分解反应就能发生。

2.复分解反应的实质:酸、碱、盐在溶液中发生的离子间的交换作用。

【跟进训练】

1.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D )

A .锌和稀盐酸

B .二氧化碳和水

C .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D .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2.下列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一组物质是(

B )

A .CuSO 4 和 KOH

B .NH 4Cl 和 KNO 3

C .Na 2CO 3 和 H 2SO 4

D .Ca(OH)2 和 HNO 3

知识点二 离子的共存

【自主学习】

1.判断离子间共存的基本原则是看离子间能否发生反应,能反应则不共存。

2.注意无色溶液和有色离子的不匹配:常见的有色离子有 Fe 3+(黄色)、Fe 2+(浅绿色)、

Cu 2+(蓝色)、MnO -(紫红色)等。

3.注意溶液隐含的酸碱性条件:如pH =1 的溶液隐含着溶液具有强酸性,含有大量 H +,

不能与 OH -、CO 2-、HCO -等大量共存。

【跟进训练】

1.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C )

A .Na +、H +、HCO -

B .Na +、Ca 2+、CO 2-

C .K +、NO -、H +

D .H +、Cl -、OH -

2.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C )

4

A .NaCl 、AgNO 3、Na 2SO 4

B .H 2SO 4、NaCl 、Na 2CO 3

C .Na 2SO 4、KNO 3、NaOH

D .BaCl 2、NaCl 、K 2SO 4

知识点三 物质的鉴别

【自主学习】

1.物质鉴别的概念: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的特性,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把它们区分开来。

2.物质鉴别的基本方法:通过物质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溶

解时放热或吸热等)以及物质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热稳定性等)对物质进行区分。

3.物质鉴别的原则

(1)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不用化学方法,能用一种试剂鉴别的不用多种试剂。

(2)选用的方法要使待鉴别物质的现象对比度较大。

(3)防止干扰:如鉴别 Cl -和 SO 2-时,只能用氯化钡溶液,而不能用硝酸银溶液。

4.物质鉴别的思路和方法

(1)思路:气体的鉴别:一看颜色,二用试纸,三用点火,四加试剂;固体、液体的鉴别:

一看颜色,二看气体,三辨沉淀。

(2)方法:①观察法:根据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等进行鉴别。②热分解法:

根据物质的热稳定性不同,利用产物的不同性质特征进行鉴别。③相互作用法:根据两两混

合后的不同现象进行鉴别。

【跟进训练】

1.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和氢气三瓶气体的是(

A )

A .插入燃着的木条

C .闻气体的气味

B .观察气体颜色

D .倒入澄清石灰水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 .用燃着的木条区分二氧化碳和氮气

B .用硝酸钡溶液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

C .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D .用紫色石蕊溶液区分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3.下列各组物质中,只用稀盐酸就能将三种物质区分开来的是(

C )

A .澄清石灰水、酚酞溶液、食盐水

B .硝酸银溶液、稀硫酸、氯化铵溶液

C .木炭粉、氧化铜粉末、铁粉

D .硝酸钾溶液、氯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8.5 化学肥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常见化肥的种类以及各种化肥对植物的主要功效。

(2)初步学会鉴别铵态氮肥,能用不同的方法区分氮肥、磷肥、钾肥。

(3)知道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初步掌握鉴别铵态氮肥的方法,认识使用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树立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2)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对肥料的种类和性能作出判断。

【难点】

鉴别铵态氮肥的方法。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 250~251 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肥料的种类

(1)天然有机肥:由人畜粪便和植物茎、叶等沤制而成,俗称农家肥。

(2)化肥:用化学方法制得的肥料,常用的有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

2.氮肥

作用:氮肥壮叶。常见的氮肥如下:

(1)碳酸氢铵 (碳铵) NH 4HCO 3,白色晶体,易溶于水,会受潮,易分解,含氮低于 17%。 (2)硝酸铵 (硝铵)NH 4NO 3,白色晶体,易溶于水,高温或受猛烈撞击时易爆炸, 含氮低

于 35%。

(3)尿素 CO(NH 2)2,白色或淡黄色晶体,易溶于水,含氮不超过 46%。

3.磷肥

作用:磷肥壮果。常见的磷肥如下:

(1)重过磷酸钙 Ca(H 2PO 4)2,灰色,能溶于水。

(2)过磷酸钙 Ca(H 2PO 4)2 和 CaSO 4 的混合物,灰色,部分溶于水。

4.钾肥

作用:钾肥壮茎。

常见的钾肥有氯化钾 KCl ,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易结块。

5.复合肥

作用:多元肥效。常见的复合肥如下:

(1)磷酸氢二铵(NH 4)2HPO 4,无色晶体,易溶于水。 (2)磷酸钾 K 3PO 4,无色晶体,易溶于水 。

【教师点拨】

化肥营养元素单一,含量高,肥效快,但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板结硬化;农家肥营养元

素种类多,含量低,但肥效持久,可以改良土壤。所以,将化肥和农家肥混合施用对土壤和

农作物较好。

【跟进训练】

1.某作物茎秆细软,抗病虫害能力差,出现大面积倒伏症状,应及时施用(

C )

A .氮肥

C .钾肥

B .磷肥

D .农家肥

2.土壤为植物生长所提供的养分是有限的,所以施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下列几种

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B )

A .碳铵(NH 4HCO 3)

B .磷酸二氢铵(NH 4H 2PO 4)

C .硫酸钾(K 2SO 4)

D .尿素[CO(NH 2)2]

3.“万物生长靠太阳,植物生长靠营养”,当作物叶色淡黄,生长不茂盛时,需要及时

施用碳酸氢铵(NH 4HCO 3)化肥。碳酸氢铵属于( D )

A .复合肥料

C .磷肥

B .钾肥

D .氮肥

知识点二 化肥的简易鉴别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 252~253 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常见化肥的简易鉴别

氮肥

钾肥 磷肥

看外观

加水

白色晶体

全部溶于水

灰白色粉末

大多数不溶于水

或部分溶于水

2

3

灼烧

不燃烧,熔化起泡或冒烟 不燃烧,跳动或有爆裂声 —

2.铵态氮肥的检验

(1)将氯化铵和熟石灰粉末放在研钵中,经过混合、研磨后,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说明氯化铵和熟石灰粉末反应生成了氨气,反应方程式是 2NH 4Cl +Ca(OH)2===CaCl +2NH 3↑

+2H 2O 。

(2)滴烧碱溶液于装有氯化铵的试管中,稍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试管口检验,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氯化铵和烧碱溶液反应生成了氨气,反

应方程式是 NaOH +NH 4Cl===NaCl +NH 3↑+H 2O 、NH 3+H 2O===NH ·H 2O 。

3.铵盐与碱反应,生成氨气,从而降低肥效,故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教师点拨】

用石蕊试纸检验气体酸碱性时应先将其湿润,否则可能观察不到颜色变化。

【跟进训练】

1.化学肥料对农业的高产丰收具有重要的作用。取少量下列化肥,分别加入熟石灰粉末,

混合、研磨,其中能嗅到刺激性气味的是(

C )

A .氯化钾

C .硫酸铵

B .尿素

D .磷矿粉

2.下列化肥不能与熟石灰混合施用的是(

B )

A .KNO 3 C .CO(NH 2)2

B .NH 4Cl D .Ca 3(PO 4)2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专题.doc

《创新能力》学科竞赛培训 九年级化学 酸碱盐专题2—4讲 专题一 物质的推断 1. 由Na 、S 、O 、H 四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四种化合物,其中甲 能跟BaCl 2溶液反应生成两种盐,再加入盐酸无变化;乙能跟盐酸反应生成 盐和水;丙能跟NaOH 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丁呈中性,丁与Na 2O 或SO 2 均能发生化合反应。则下列推论中正确的是( ) A 、甲一定是Na 2SO 4 B 、乙一定是NaOH C 、丙一定是H 2SO 4 D 、丁一定是H 2O 2. 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 2SO 4,反应后滤出不溶物。向 滤液中加入薄铁片,铁片无任何变化。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滤出的不溶物中含有铜,不可能含有铁 B 、滤出的不溶物中一定含有氧化铜,可能含有铁 C 、滤出的不溶物中可能含有氧化铜,一定含有铜 D 、滤液中一定有FeSO 4,不可能有H 2SO 4 3. 丹砂(HgS 、红色)在空气中加热能生成水银(22 HgS O Hg SO +?+),而 水银又能溶解金、银。古代炼丹家葛洪曾记载:“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 还成丹砂。”表明丹砂长时间加热后又转化为红色物质。试分析积变后物质的 成分是( ) A 、Hg B 、HgO C 、HgS D 、不能确定 4. 一包混有杂质的Na 2CO 3,其杂质可能是Ba(NO 3)2、KCl 、NaHCO 3中的一种 或几种,今取10.6g 样品,溶于水得到澄清的溶液,另取10.6g 样品,加入足 量的盐酸,完全反应生成4.4gCO 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样品中只含有杂质NaHCO 3 B 、样品中不含杂质KCl C 、样品中杂质为NaHCO 3、Ba(NO 3)2 D 、样品中杂质为KCl 和NaHCO 3 5. 往AgNO 3、Cu(NO 3)2、Zn(NO 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待反应完成后 再过滤,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 ) A 、滤纸上有Ag 、滤液中有Ag +、Cu 2+、Zn 2+、Fe 2+ B 、滤纸上有Ag 、Cu ,滤液中有Ag +、Zn 2+、Fe 2+ C 、滤纸上有Ag 、Cu 、Fe ,滤液中有Zn 2+、Fe 2+ D 、滤纸上有Ag 、Cu 、Fe 、Zn ,滤液中有Zn 2+、Fe 2+ 6.有A 、B 、C 、D 、E 、F 六种化合物,它们之间在溶液中发生下列反应:

初三化学酸碱盐测试题和答案

初三化学酸碱盐测试题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符合要求的答案,每题1分,共15分) 1.为合理利用“垃圾’’资源,提倡垃圾分类回收,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易拉罐 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 ) A.有机物 B.无机盐 C.金属或合金 D.难溶性碱 2.将铁钉置于下列四种环境中,容易生锈的是 ( ) A.置于潮湿的空气中 B.置于干操的空气中 C.浸没于煮沸的水中 D.浸没于油中 3.能一次性鉴别NaCl、BaCl2、Na2CO3,三种无色溶液的试剂是 ( ) A.稀硫酸 B.盐酸 C.石灰水 D.硝酸银溶液 4.—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葡萄3.5——4.5,苹果2.9,——3.3,牛奶6.3,——6.6,鸡蛋清7.6——8.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胃酸过多的人不应多食苹果 B.苹果汁的酸性比葡萄汁强 C.鸡蛋清是碱性食物 D.葡萄汁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5.下列药品未经密封保存,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并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①苛性②碳酸⑧浓盐酸④浓硫酸⑤熟石灰 A.①⑧ B.②④ C.①⑤ D.④⑤ 6.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作出的重大贡献是() A.发明黑火药 B.创造湿法冶金 C. 改进纯碱的生产 D.发现了新元素 7.现有①Ba(NO3)2:溶液、②KCI溶液、⑧K2SO4溶液、④CuSO4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可通过实验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 ) A.①②⑧④ B.①④⑧② C.④⑧②① D.④①⑧② 8.向盛有Fe、Cu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硫酸,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 ) A.1种 B.2种 C 3种 D 4种 9.CuCI2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 ) A.Zn B.Cu C.Zn和Cu D.Cu和Mg 10.不符合“酸和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的反应是 ( ) A.盐酸和硝酸钠溶液 B.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 C.稀盐酸和硝酸银溶液 D.硝酸和碳酸钙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科粤版)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 1、1社会生活与化学 教学目得 通过生活与化学这一主题,带领学生走进化学课堂,初步使学生了解化学学科得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得关系. 教学重点 初步使学生了解到化学学科得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得关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得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得与化学有关得物品与现象。 [讲述]1、家里得塑料 2、做衣服得化学纤维 3、食品中得添加剂 4、制造交通工具得材料 5、药箱里得药品 6、生命现象与化学密切相关 [检查]请列举以下各类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使用得化学物品 教师理发师厨师医生警察 [讲述]物质得组成、性质与变化规律,及其对社会得影响,这些就就是化学 科学得任务,也就就是化学课得学习内容。此外,同学们还要学习科学家 获得这些知识得常用方法,即科学探究得方法,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化学,

去研究自然世界。 [板书] 化学课得学习内容 生活中得化学知识(生活处处有化学) 物质得组成、性质与变化规律 化学对社会得影响 科学探究得方法 1、2 物质得变化 教学目得 使学生初步形成物质就是变化得这一辩证得哲学观点.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两种变化得异同、区别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白纸、装有某种无色溶液得喷雾器 镁条、碳酸氢钠固体、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镁溶液 试管、坩埚钳、石棉网、火柴 教学过程 [观察活动]请一位同学在老师事先准备好得白纸上,用装有另一种无色溶液得喷雾器向纸上喷雾,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提出问题]1、白纸上就是否已用什么化学药液写下了隐形字? 2、喷雾器里装得就是什么化学药品? 3、两种化学药品接触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使白纸上显出字来? 想知道这些问题得答案,就让我们从“物质得变化”开始,学习这

(完整版)初三化学酸碱盐专题训练及答案

初三化学酸碱盐专题训练(一) 一、选择题 1、食品与健康相关,下列作法不会危害人体的是(C ) A、香肠中加过量的亚硝酸钠 B、饲养猪加入瘦肉精 C、蒸馒头加适量纯碱 D、长期使用铝餐具 2、在水溶液中,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A) A、硝酸钠 B、氢氧化钾 C、氢氧化铁 D、硝酸 2. 解析:复分解反应是生成水,气体或沉淀的反应,而A中的Na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均可溶,所以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 3、为了防治病害,对生长过程中的菜喷洒农药,用碱性溶液或清水冲洗可使毒性降低,浸泡时可加入(A) A、固体碳酸钠 B、食醋 C、白酒 D、白糖 3.解析:碳酸钠溶于水显碱性,食醋显酸性,白酒,白糖均显中性,所以选A. 4、配制番茄无土培养液用到KNO3,化肥硝酸钾是(A) A、复合肥 B、磷肥 C、钾肥 D、氮肥 5、为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硫酸钠,可加入适量的(B) A、铁屑 B、氯化钡 C、硝酸银 D、氢氧化钾 5.解析:除去硫酸钠,则(1)不能引入新杂质,故排除A,C,D(2)不能与氯化钠反应,B中氯化钡不 与氯化钠反应,而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SO4,可过滤去除,故选B. 6、下列各物质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B) A、Na2CO3·10H2O B 、CuSO4 C、浓硫酸D、NaCl 固体 6,解析:A久置于空气风化失水,质量减少.发生化学变化.B 硫酸铜在空气中与水反应生成五 水硫酸铜,质量增加且发生化学变化.C 浓硫酸有吸水性,所以质量增加但无化学变化D NaCl 固体质量不变. 7、将下列各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可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一组是( B ) A、K2SO4、HNO3、BaCl2 B、BaCl2、Na2CO3、HCl(过量) C、CaCl2、KOH、Na2CO3 D、CuSO4、FeCl3、NaOH

《酸碱盐及其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酸碱盐及其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及其化学性质》教学设计范文 一、教学设计思路: “酸碱盐”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也是初中化学的难点和分化点;这部分知识系统性强,反应的规律突出,内容较多,历届中招考试中都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在陕西20xx年中考试题中占22分(约占总分值的44%)。出题一般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因此很有必要对酸碱盐进行专题复习。 本节课改变了以往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复习了“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之后,设计了一些与之有关的初步运用,针对性练习、拓展练习,通过创设一些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使他们仿佛置身于中考,从亲身体验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复习,巩固“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②创设情景,让学生置身于中考,从亲身体验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常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规律。 ②让学生通过具体题目的。要求和条件,学会分析题意,掌握做

题的方法,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严谨务实的生活态度。 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讲题,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巩固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 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具体题目要求和条件,会分析题意,掌握做题的方法,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能力。 四、学情分析: 课本在新课教学阶段并没有系统的对酸碱盐化学性质进行归纳,学生对酸碱盐的一些化学反应的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及时让学生对酸碱盐知识进行复习归纳,有利于学生更深一步理解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有利于学生更深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以及发生条件;有利于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能力。 五、教法与学法的选择: 1、教法: 采用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多媒体辅助等,充分体现“教师为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酸碱盐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酸碱盐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符合要求的答案,每题1分,共15分) 1.为合理利用“垃圾’’资源,提倡垃圾分类回收,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易拉罐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 A.有机物B.无机盐 C.金属或合金D.难溶性碱 2.将铁钉置于下列四种环境中,容易生锈的是( ) A.置于潮湿的空气中B.置于干操的空气中 C.浸没于煮沸的水中D.浸没于油中3.能一次性鉴别NaCl、BaCl、NaCO,三种无色溶液的试剂是( ) A.稀硫酸B.盐酸C.石灰水D.硝酸银溶液 4.—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葡萄3.5——4.5,苹果2.9,——3.3,牛奶6.3,——6.6,鸡蛋清7.6——8.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胃酸过多的人不应多食苹果B.苹果汁的酸性比葡萄汁强 ( C.鸡蛋清是碱性食物D.葡萄汁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5.下列药品未经密封保存,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并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①苛性②碳酸⑧浓盐酸④浓硫酸⑤熟石灰 A.①⑧B.②④C.①⑤D.④⑤ 6.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作出的重大贡献是( ) A.发明黑火药B.创造湿法冶金 C. 改进纯碱的生产D.发现了新元素 7.现有①Ba(NO):溶液、②KCI溶液、⑧KSO溶液、④CuSO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可通过实验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 A.①②⑧④B.①④⑧②C.④⑧②①D.④①⑧② 8.向盛有Fe、Cu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硫酸,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 ) A.1种B.2种 C 3种 D 4种 《 9.CuCI和Mg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 ) A.Zn B.Cu 和Cu D.Cu和Mg 10.不符合“酸和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的反应是( ) A.盐酸和硝酸钠溶液B.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C.稀盐酸和硝酸银溶液D.硝酸和碳酸钙 11.某工厂排放的五色废水经测定PH=2,为治理废水,需将此废水的PH调至7~8,为达此目的,并采用经济可行的方法,需在此废水中加入( ) A.生石灰B.氢氧化钠C.铁粉D.盐酸 12.以铁矿石(含Fe0)为原料炼铁时,一氧化碳是( ) A.氧化剂B.还原剂 C.催化剂D.燃料 13.某溶液中含Fe3+,Mg2+,S02-,NO-,其中Fe3+,Mg2+,S02-的个数比为3:3 :1,可推知溶液中Fe3+,S02-,N0-的个数比是( ) A.3:2:1 B.1:2:1 C.3:1:15 D.3:1:13 ] 14.分别取少量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足量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FeCI 、Ba(OH)、KNO,B.NaCO、CaCl、Zn(NO)

初中化学酸碱盐教案

初中化学酸碱盐教案 【篇一:初中化学-《酸碱盐复习》教学设计】 酸碱盐复习教学设计 新鲁初中——胡秉建 复习目标 1、进一步巩固物质分类的方法,通过物质的分类理解酸碱盐的组成。 2、归纳酸碱盐的的化学性质,总结反应规律。 3、进一步理 解中和反应,及复分解反应特点及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规律 【重点难点】 重点: 1、进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进一步掌握常见复分解反应的类型。 难点: 酸碱盐中离子的检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物质分类的复习,更深一步理解酸碱盐的组成。 2、通过对酸碱盐中8大类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归纳总结反应规律 及复分解反应的类型。 3、通过学案中物质间是否能反应的判断, 进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4、通过教师的引导归纳、学 生对练习题的合作探讨,进一步掌握几种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意思,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培养 学生的认真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严谨务实的作风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学习了有关酸碱盐的知识后的一个回顾和总结。酸碱 盐这部分教学内容的难点就在于相互间的化学变化,这一难点在整 个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也是个突出点。学生在学习完酸碱盐的内容,胡乱自编化合物之间的反应,课本在新课教学阶段并没有系统的对 酸碱盐化学性质进行归纳,学生对酸碱盐的一些化学反应的了解也 只停留在表面,及时让学生对酸碱盐知识进行复习归纳有利于学生 更深一步理解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有利于学生更深一步理解复 分解反应以及发生条件;有利于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 【教学策略分析】

1、通过物质化学式的书写和对物质进分类增强学生对酸碱盐在组成上的认识 2、通过学生动手书写化学方程式,纠正学生的一些常见错误。 3、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归纳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相互关系。 4、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判断和动手书写一些有关反应的方程式引导学生复习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5、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归纳出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的制作、编辑复习学案,并分发到学生手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展示一个装过石灰水的试剂瓶问:瓶上的白膜是怎么形成的?如何清洗?请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生)回答白膜形成的原因、回答清洗的方法,并书写化学方程式(个别学生到前台展示)。(师)对书写结果作出评价并过渡到酸 碱盐的有关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对酸碱盐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归纳。ppt展示课题《酸碱盐复习》及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生)观看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1、通过实验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引 出课题。2、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应达成什么目标。) 二、复习讲解 (师)我们可以怎样给物质进行分类?(生)讨论并回答问题。(师)ppt展示分类方法,并引出酸碱盐的概念板书其化学组成。 活动(一) (师)ppt展示:下列每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与其它三物物质不 同类别,请写出并说出分 类标准。 ①.食醋、牛奶、海水、冰水;②.甲烷、硫酸、氢氧化钠、纯碱;③.氢氧化铜、干冰、高锰酸钾、小苏打;④.二氧化锰、氯化钾、氢气、二氧化碳; ①.;②. ;③.;④. ; (生)在学案上按要求完成相关练习。 (师)点评、总结原因。

科粤版初中化学教案

第五章燃料 [全章要览] 一、燃料为人类提供能量,本章介绍了洁净的燃料氢气,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以及化石燃料三节内容,突出了燃料、能量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教材编排特色。燃料的燃烧是人类祖先的认知成果,学习燃料的有关知识,使学生感受到燃料的燃烧既为人类提供能量,又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或产生火灾,燃料与我们的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本章突出燃料、燃烧、能量这个主题。 二、全章要点: 1、洁净的燃料; 2、碳的燃烧产物; 3、二氧化碳的性质; 4、二氧化碳的制取; 5、什么是化石燃料; 6、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三、教学课时安排:(共计7课时) 5.1 洁净的燃料——氢气 2课时 5.2 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 3课时 5.3 古生物的“遗产”——化石燃料 1课时 本章复习 1课时

§5.1 洁净的燃料——氢气 [共计2课时] 一、教材内容位置:科粤版2009年6月修订版P132~134 二、授课时间:20 . . ——星期、午、、节 三、授课班级:初三()、()、()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氢气的物理性质;了解氢气的燃烧过程及产物; 知道点燃氢气之前必须验纯;初步学习如何检验氢 气的纯度。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遵守实验规程,意识到安全操作的重要性。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氢气的物理性质及可燃性、氢气的验纯。 难点:点燃氢气之前必须验纯的原因和方法。 六、课时安排:2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 七、教学准备:演示实验5-1、5-2、5-3、5-4的有关用品。 八、教学流程、思路: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利用燃料的燃烧反应来取暖和获得熟食,是人类文明的开始,燃烧与我们的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大家在§3.3已经学习了燃

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最全整理版]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 7.1溶液的酸碱性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1.实验: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试样白醋 酸果 汁稀盐 酸 纯碱溶 液 肥皂 水 石灰 水 氨水 食盐 水 蔗糖 水 滴加紫色 石蕊试液 变红变红变红变蓝变蓝变蓝变蓝紫色紫色滴加无色 酚酞试液 无色无色无色变红变红变红变红无色无色结论酸性酸性酸性碱性碱性碱性碱性中性中性 结论: (1)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 ..溶液,并且该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都是碱性 ..溶液,并且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3)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也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我们称为中性溶液。(4)如紫色石蕊试液及无色酚酞等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 注意:①我们有时候还用蓝色或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②酸性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只有可溶性的酸性、碱性物质才能使指示剂变色,变色的是指示剂,而不是该物质。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 (1)酸性物质:山楂、柠檬、柑橘、西红柿等; (2)碱性物质:茶叶碱、烟碱等。

3.区分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碱溶液和碱性溶液 注意: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因此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而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同样,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例如:硫酸铜、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而不是酸;纯碱、肥皂的水溶液显碱性,但不是碱。4.补充知识:酸、碱、盐的概念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 ..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HCl、HNO3、H2SO4、H2CO3等。 HCl==H++Cl-;H2SO4==2H++SO42-;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 ..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OH、Ca(OH)2等。 NaOH==Na++OH-;Ca(OH)2==Ca2++2OH-; (3)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Cl、NH4NO3等。 NaCl==Na++Cl-;NH4NO3==NH4++NO3-; 二、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 1.酸碱度:用来表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 2.pH试纸用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pH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酸性增强中性碱性增强 溶液的pH值与酸碱性关系: 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呈碱性,且 pH越大,碱性越强。 3.pH试纸的使用方法:

初三化学教学教案:酸碱盐

初三化学教学教案:酸碱盐 一、离子的检验 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CO32-(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注:1、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二、物质的颜色 1、固体(多为白色) 黑色———CuOC粉MnO2Fe3O4

紫黑色———KMnO4 红色———CuFe2O3 红褐色———Fe(OH)3 蓝色———Cu(OH)2 CuSO4·5H2O 绿色———Cu2(OH)2CO3 2、溶液(多为无色)浅绿色溶液———(亚铁盐溶液)FeCl2 溶液、FeSO4 溶液、Fe(NO3)2 溶液黄色溶液———(铁盐溶液)FeCl3 溶液、Fe2(SO4)3 溶液、Fe(NO3)3 溶液蓝色溶液———(铜盐溶液)CuCl2 溶液、CuSO4 溶液、Cu(NO3)2 溶液蓝绿色溶液-CuCl2 溶液(较浓) 三、酸、碱、盐的特性 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硝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有强氧化性。 3、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

初中化学酸碱盐推断题

样品 A 溶 液 B 滤 液 甲 沉 淀 乙 沉 淀 C 滤 液 ① 水 溶解 ③ 过量 BaCl 2溶液 过滤 ② 过量 NaOH 溶液 过滤 ④ 过量 Na 2CO 3溶液 过滤 丙 沉 淀 D 滤 液 ⑤ 过量 盐酸 加热蒸发 固体丁 1.A 、B 、C 、D 、E 、F 、G 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 、E 、G 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下 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A 物质的化学式 。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C 物质固态时的名称 ,该固体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 (3)写出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 。 (4)上图转化中产生无色气体G 的原因是 , 写出物质G 和A 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现有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易溶于水的三种钠盐组成的混合物,将其溶于水后得无色溶液A ,进行如下实验并得到相应结果: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无色气体D 的化学式为 ,白色沉淀E 的化学式为 ,钡盐B 的化学式为 。 (2)原混合物中含有的三种易溶于水的钠盐的化学式分别为 、 、 。 3.为了除去食盐(主要成分为NaCl )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镁和硫酸钠杂质,某学生根据氯碱工业中精制食盐水的基本原理,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①至⑤步除杂方案: 请根据上述除杂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沉淀甲是 ;滤液C 中的溶质名称是 ; 操作⑤中加入过量盐酸的作用是 。 (2)假设整个操作过程中物质转化无损失,则固体丁中NaCl 的质量比原样品中NaCl 的质量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操作②中改为加过量的KOH 溶液,固体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 。 4.已知A 、B 、C 、D 四种物质都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 是单质,B 是黑色固体,C 是红色固体。它们之间存在着如下转化关系:(1)A 在不同条件下能够转化成B 或C ;(2)A 和稀硫酸反应有D 生成;(3)在 红色固体 ③ A B D E F C G Y 高温 ② X 溶液 过量稀盐酸 ① O 2 加热 ④ 无色气体 浅绿色溶液

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科粤版

第一章大家都来学化学 1.1 社会生活与化学 教学目的 通过生活与化学这一主题,带领学生走进化学课堂,初步使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初步使学生了解到化学学科的学习内容,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与化学有关的物品和现象。 [讲述]1.家里的塑料 2.做衣服的化学纤维 3.食品中的添加剂 4.制造交通工具的材料 5.药箱里的药品 6.生命现象与化学密切相关 [检查]请列举以下各类人员在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化学物品 教师理发师厨师医生警察 [讲述]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这些就是化学科学的任务,也就是化学课的学习内容。此外,同学们还要学习科学家 获得这些知识的常用方法,即科学探究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化学,

去研究自然世界。 [板书]化学课的学习内容 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生活处处有化学)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化学对社会的影响 科学探究的方法

1.2 物质的变化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辩证的哲学观点。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及两种变化的异同、区别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白纸、装有某种无色溶液的喷雾器 镁条、碳酸氢钠固体、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镁溶液 试管、坩埚钳、石棉网、火柴 教学过程 [观察活动]请一位同学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白纸上,用装有另一种无色溶液的喷雾器向纸上喷雾,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提出问题]1.白纸上是否已用什么化学药液写下了隐形字? 2.喷雾器里装的是什么化学药品? 3.两种化学药品接触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使白纸上显出字来? 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从“物质的变化”开始,学习这门有趣而又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课。 [观察活动]变化1 火柴梗被折断 现象:火柴梗形状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变化2 水的三态变化

2019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8.3酸和碱的反应教案粤教版

8.3 酸和碱的反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酸和碱的组成,知道酸在水中都能解离出H+和酸根离子,碱在水中都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OH-。 (2)掌握酸的通性和碱的通性。 (3)理解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实质。 (4)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及交流、汇报等方面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和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中和反应。 (2)酸的通性、碱的通性的归纳。 【难点】 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中和反应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37~23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酸和碱的组成:酸溶液中阳离子都是氢离子,阴离子为酸根离子;碱溶液中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阳离子为金属离子。 2.酸跟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3.中和反应的实质: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的过程。 【教师点拨】 1.铵根离子(NH+4)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也属于碱。 2.很多中和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可通过指示剂或其他方法证明酸和碱发生了反应。但并不是所有的中和反应都没有明显现象,如难溶性的碱和酸反应,难溶性的碱会溶解;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可产生沉淀等。 【跟进训练】 下列物质中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C ) A.铁锈B.大理石

C.氢氧化钠D.锌粒 知识点二酸和碱的通性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3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1.酸和碱分别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酸溶液中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碱溶液中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 2.碱和盐发生复分解反应时两种反应物均要能溶于水。 【跟进训练】 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D ) A.较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最后变成白色粉末状的物质 B.酸能解离出氢离子,这是酸的通性之一 C.盛装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而应该用橡皮塞 D.区分食盐水和稀盐酸时,可用无色酚酞溶液 知识点三复分解反应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3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复分解反应的概念: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是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2.复分解反应的通式:AB+CD→AD+CB。 3.复分解反应的特点 (1)反应物、生成物均是两种化合物; (2)发生反应的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 (3)各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均不改变。 4.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比较

(完整)初三化学试题:酸碱盐综合测试试卷以及答案

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总结 一、酸、碱、盐的组成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硫酸(H 2SO 4)、盐酸(HCl )、硝酸(HNO 3)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 3·H 2O ) 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二、酸 1 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 + 酸 → 盐 + 氢气 (3)大部分金属氧化物 + 酸 → 盐 + 水 (4)碱 + 酸 → 盐 + 水 (5)盐 + 酸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3 三、碱1 2、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碱 → 盐+水(CO 例外) (3)酸+碱 → 盐+水 (4)盐+碱 → 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注:①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

如Cu(OH)2 ΔCuO +H2O 2Fe(OH)3 ΔFe2O3+3H2O ②常见沉淀:AgCl↓ BaSO4↓ Cu(OH)2↓ F e(OH)3↓ Mg(OH)2↓ BaCO3↓ CaCO3↓ ③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四、中和反应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3)用于医药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0 7 14 (2)pH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 (3)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溶有CO2) pH<5.6的雨水为酸雨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化学合成材料-教案

《第二节化学合成材料》教案 一、教材分析和教学策略 1、教材要求 教材的要求与过渡教材不一样,如要求学生书写缩聚物结构式要在方括号外侧写出链节余下的端基原子和原子团,而加聚物的端基不确定,通常用横线表示。 2、本节的内容体系、地位和作用 本节首先,用乙烯聚合反应说明加成聚合反应,用乙二酸与乙二醇生成聚酯说明缩合聚合反应,不介绍具体的反应条件,只介绍加聚与缩聚反应的一般特点,并借此提出单体、链节(即重复结构单元)、聚合度等概念,能识别加聚反应与缩聚反应的单体。利用“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栏目,初步学会由简单的单体写出聚合反应方程式、聚合物结构式或由简单的聚合物奠定基础。 本节是在分别以学科知识逻辑体系为主线(按有机化合物分类、命名、分子结构特点、主要化学性质来编写)和以科学方法逻辑发展为主线(先介绍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再介绍有机合成,最后介绍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不断深入认识有机化合物后,进一步了解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明显可以看出来是《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四节“有机合成”基础上的延伸。学习本讲之后,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制取及性质。 3、教学策略分析 1)开展学生的探究活动: “由一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应,生成小分子物质的量应为(n-1);由两种单体进行缩聚反应,生成小分子物质的量应为(2n-1)”;由聚合物的分子式判断单体。 2)紧密联系前面学过的烯烃和二烯烃的加聚反应、加成反应、酯化反应、酯的水解、蛋白质的水解等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同时特别注意官能团、结构、性质三位一体的实质。 3)运用多煤体生动直观地表现高分子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①能举例说明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 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②能说明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了解高分子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方法。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方程式大全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方程式大全(老猫不抓耗子编写) 酸碱盐的初步认识 一·酸的定义:由氢离子H +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常见的酸: H 2S O 4 HCl HNO 3 H 2CO 3 ····· 二·碱的定义: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OH -组成的化合物 常见的碱: KOH NaOH Ba(OH)2 Ca(OH)2 Mg(OH)2 Al (OH)3 Mn(OH)2 Zn(OH)2 Fe (OH)2 Fe(OH)3 Cu(OH)2 ··· 三·常见的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常见的金属离子:K + Na + Ba 2+ Ca 2+- Mg 2 + Al 3+ Mn 2 + Zn 2+ Fe 2+ Fe 3+ Cu 2+ Ag + 常见的酸根离子:NO 3- Cl - SO 42- CO 32-······ 所以,常见的盐有以下几类: (1)硝酸盐:KNO 3 NaNO 3 Ba(NO 3 )2 Ca(NO 3 )2 Mg(NO 3 )2 Al(NO 3 )3 Mn(NO 3 )2 Zn(NO 3 )2 Fe (NO 3 )2 Fe(NO 3 )3 Cu(NO 3 )2 AgNO 3 (2)盐酸盐:KCl NaCl BaCl 2 CaCl 2 MgCl 2 AlCl 3 MnCl 2 ZnCl 2 FeCl 2 FeCl 3 CuCl 2 AgCl (3)硫酸盐: K 2 SO 4 Na 2 SO 4 BaSO 4 CaSO 4 MgSO 4 Al 2(SO 4)3 MnSO 4 ZnSO 4 FeSO 4 Fe 2(SO 4)3 CuSO 4 Ag 2SO 4 (4)碳酸盐:K 2CO 3 Na 2CO 3 BaCO 3 CaCO 3 MgCO 3 MnCO 3 ZnCO 3 FeCO 3 Ag 2CO 3 酸碱盐的可溶性记忆方法:(必须记牢) (1)碱可溶的4种:KOH NaOH Ba(OH)2 Ca(OH)2 不讨论氢氧化银。 (2)硝酸盐全溶。 (4)盐酸盐只有AgCl 不溶,其余都可溶。 (4)硫酸盐大部分可溶,BaSO 4不溶,CaSO 4 和Ag 2SO 4微溶。 ( 5) 碳酸盐可溶的只有K 2CO 3和Na 2CO 3 ,MgCO3 微溶,其余不可溶。不讨论碳酸铝·碳 酸铁和碳酸铜。

初三化学酸碱盐专题教案

初三化学酸碱盐专题教案 化教案授课时间: 备课时间:年级:九年级课时:2小时课题:酸碱盐专题学员姓名: 授课老师: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酸碱盐的特性。 2、酸碱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难点重点 1、对酸碱性物理以及化学特性的掌握。教学内容 一、酸、碱、盐的组成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 (NH3H2O)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二、酸 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浓盐酸浓硫酸颜色、状态“纯净”:无色液体工业用盐酸:黄色(含Fe3+)无色粘稠、油状液体气味有刺激性气味无特性挥发性 (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腐蚀性用途①金属除

锈②制造药物③人体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①金属除锈②浓硫酸作干燥剂③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2)金属+ 酸→ 盐 + 氢气(3)碱性氧化物 + 酸→ 盐 + 水(4)碱 + 酸→ 盐 + 水(5)盐 + 酸→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3、三种离子的检验试剂Cl-AgNO3 及HNO3SO42-①Ba(NO3)2及HNO3②HCl 及BaCl2CO32-HCl 及石灰水 三、碱 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颜色、状态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放热)白色粉末,微溶于水俗名烧碱、火碱、苛性钠(具有强腐蚀性)熟石灰、消石灰制法Ca(OH)2+Na2CO3== CaCO3↓+2NaOHCaO +H2O== Ca(OH)2用途①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②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③去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①工业:制漂白粉②农业:改良酸性土壤、配波尔多液③建筑: 2、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2)酸性氧化物+碱→ 盐+水(3)酸+碱→ 盐+水(4)盐+碱→ 另一种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酸碱盐测试题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符合要求的答案,每题1分,共15分) 1.为合理利用“垃圾’’资源,提倡垃圾分类回收,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易拉罐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 A.有机物B.无机盐 C.金属或合金D.难溶性碱 2.将铁钉置于下列四种环境中,容易生锈的是( ) A.置于潮湿的空气中B.置于干操的空气中 C.浸没于煮沸的水中D.浸没于油中 3.能一次性鉴别NaCl、BaCl、NaCO,三种无色溶液的试剂是( ) A.稀硫酸B.盐酸C.石灰水D.硝酸银溶液 4.—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葡萄3.5——4.5,苹果2.9,——3.3,牛奶6.3,——6.6,鸡蛋清7.6——8.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胃酸过多的人不应多食苹果B.苹果汁的酸性比葡萄汁强 C.鸡蛋清是碱性食物D.葡萄汁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5.下列药品未经密封保存,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加并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①苛性②碳酸⑧浓盐酸④浓硫酸⑤熟石灰 A.①⑧B.②④C.①⑤D.④⑤ 6.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作出的重大贡献是( ) A.发明黑火药B.创造湿法冶金 C. 改进纯碱的生产D.发现了新元素 7.现有①Ba(NO):溶液、②KCI溶液、⑧KSO溶液、④CuSO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可通过实验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 A.①②⑧④B.①④⑧②C.④⑧②①D.④①⑧② 8.向盛有Fe、Cu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硫酸,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 ) A.1种B.2种 C 3种 D 4种 9.CuCI和Mg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 ) A.Zn B.Cu 和Cu D.Cu和Mg 10.不符合“酸和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的反应是( ) A.盐酸和硝酸钠溶液B.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C.稀盐酸和硝酸银溶液D.硝酸和碳酸钙11.某工厂排放的五色废水经测定PH=2,为治理废水,需将此废水的PH调至7~8,为达此目的,并采用经济可行的方法,需在此废水中加入( ) A.生石灰B.氢氧化钠C.铁粉D.盐酸 12.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有多种.小华同学进行了以下四个实验,并用图象分别描述了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其中,依据如图所示现象不能判断中和反应一定发生的是() A.在稀盐酸中加入氯化铜,B.在NaOH溶液中加入CaCO3, 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4.2水的组成

4.2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水的组成 3,掌握水的构成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掌握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解水实验以及根据电解水实验确定水的组成 难点:电解水实验以及根据电解水实验确定水的组成,根据微观解释确定水的构成,从而确定水的化学式 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式自主探究式讨论交流自学 板书 4.2水的组成 一,水的物理性质 二,水的组成 电解水探究水的组成 文字表达式:2H2O2H2↑+O2↑ 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二,水的微观 可以得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O 三,水的化学式:H 2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水资源,我们知道水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那么水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一,水的物理性质 请大家填空 过度:知道了水的物理性质后我们看看水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 请大家思考这几个问题? 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怎样设计实验并验证水的组成呢?

学生分组讨论并得出这两个问题结论 二,水的组成 解释:我们用电解水实验来验证 所用到的装置是电解水装置,大家眼前放的就是一套电解水实验装置,两边是两个玻璃导管,下面为两个电极,里面装的是水,为了增强导电性,水里面添加了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室时,将电解器下端的两个铂电极与直流电源相连接,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产生的实验现象。 实验之前我们先认识一下一种新的物质氢气,请大家观看视频 看完视频我们发现: 1,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是什么?生成了什么物质?如何去检验? 同学们做完实验,请大家说说自己的实验现象是什么?正负极分别产生的是什么物质?用什么方法去检验呢?它们的体积比是多少? 解释:正极实验现象有气泡产,产生量少,能够使代火星的木条复燃 负极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产生量多,放出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体积比为一比二。 请大家思考这几个问题: 电解水是什么变化?为什么?怎样表示? 解释:电解水是化学变化,有氢气和氧气生成 文字表达式::2H2O2H2↑+O2↑ 请问:氢气由什么元素组成?氧气由什么元素组成? 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而氢气和氧气是水电解后得到的,所以水中还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那么从微观如何去解释?水是由什么构成的?水分子由什么构成? 电解时候,水分子发生什么变化? 哪位学生到讲台上给大家演示一下,其他学生在自己的导学案上将微观变化画出来 请大家观看水分子分解(图解) 从而得出:根据水的微观构成,可以得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二,水的微观 根据水的微观构成,可以得出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