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保护土壤

10.保护土壤

10.保护土壤
10.保护土壤

10.保护土壤

一、教学内容

保护土壤

课时安排1

二、教材分析

土壤与人类生活的密切相关。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将进一步研究土壤和人类的关系,关注土壤的现实状况,了解人类行为对于土壤的危害,设计实验分析造成危害的原因,并由此引导学生的行为的变化,引导学生为保护土壤而行动。

培养学生的对于土壤的感激之情,使学生感受土壤母亲的伟大。

三、学情分析

学生平时对于生变的科学现象有了一定的观察和体验,对于土壤和植物的,人的关系也有了丰富的认识。本单元学习中,学生已经深入研究了土壤的构成、种类,能够设计对比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培养于土壤的现实状况的了解,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和调查资料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能设计实验探究水土保持的方法。

2.知识与技能:感知土壤资源的缺乏;认识保护土壤的意义,并提出保护土壤的想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向学生进行保护土地资源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尊重事实,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五、重点难点

认识保护土壤的意义,并提出保护土壤的做法。

六、学法

操作探索

四、教学准备

四个水槽,一个装有带草皮的土壤,一个装有不带草皮的土壤,两个喷壶,水,量筒。五、教学过程

主体完善

一)导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土壤的有关知识,你认为土壤能为我们提供什么呢?(生回答)

小结:土壤与人类息息相关,它孕育着地球上的生命,所以土壤被称为我们的母亲。

二)新授

1、师:关于土壤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课前让同学们搜集了资料,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汇总一下,一会儿选代表汇报。

生汇报,师同时板书原因:

2、师展示资料(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幻灯片)

师:看了刚才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质疑、释疑。)

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牧场、草原沙化。

(2)、为什么我国土地在不断减少?

(3)、为什么xxxx沟壑纵横?

……

3、让学生猜测,并试着进行解释。

4、总结:不合理占用耕地,废水、固体废弃物,农药、化肥,过度放牧,缺少植被(反问,以备验证)……使土地资源遭到破坏。

师:黄土高原上沟壑纵横是不是因为缺少植被的原因呢?

5、实验探究。

设计实验,验证植被是否有保护水土不被流失的作用。

(1)学生设计方案

(2)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实验方案

(3)各小组以自己的方法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4)实验完毕,各小组交流。(5)几个小组的实验结果不一样原因出在哪里?

学生解释为:

①两个水槽一个横着放、一个竖着放,高度不一样。

②两个喷壶放得一个高一个低是不对的,应放得一样高。

③两个喷壶的水流出的不一样多。而且一个流得快,一个流得慢,是不对的。

④除有草无草不一样外,其它条件都应当一样。

(6)学生再次实验并修改实验报告单。

(7)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有草的一盒土少、xx且多。

无草的一盒土多、水混且少。

(8)教师总结:从实验结果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答出:

①草可以不让土流出来。

②草可以留住一部分水。

③草可以保护土壤。

④花草、树木可以保护土壤。

⑤植物可以保护土壤。

师:说得非常好,植物可以保护土壤。

总结:植物有保护水、土不流失的作用。

6、了解人类还有那些活动加速了土地资源的破坏和流失。

7、小结:不合理占用耕地,废水、固体废弃物,农药、化肥,过度放牧,缺少植被、过度开垦、乱砍滥伐……等导致了土地的破坏和流失。

第二课时

三)保护土壤

1、师:照这样发展下去,不久的将来,人们将会发现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没有了,那又将是什么样子呢?

(生说)

师:所以我们现在应马上行动起来,板书课题:保护土壤(2)2、师:你觉得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保护土壤呢?

(生说)

总结:①、合理利用耕地。(我国建立了《土地管理法》……)②、多植树造林。(我国规定每年3.12为植树节……)

③、不过度放牧。

④、不乱排放废水、固体废弃物等。

⑤、不过度开垦、不乱砍滥伐

⑥、少施农药、化肥,提倡多用绿肥。

……

3、了解我国部分地区为治理水土流失都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四)从身边做起

师:作为我们小学生应该如何从身边做起,来保护土壤呢?

生说

五)设计实验:制造绿肥

制造绿肥,为保护土壤做自己一份贡献。

出示实验材料(多媒体出示)

设计实验方案:各个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各个小组的代表多实验方案进行汇报交流,并且同时修正自己的实验方案。

各个小组填写实验报告。

六)作业:每个同学按照方案进行制造绿肥的实验。

板书设计

10.保护土壤

土壤污染

土壤流失

保护措施

怎样保护土壤健康及措施

怎样保护土壤健康及措施 土壤保护首先要农、林、牧、工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和管理土壤资源,使土壤的生产投入与输出相平衡,使土壤生产力与承受力相适应,使土壤肥力、土壤生产力以及环境景观都得到改善和提高。以生物措施为根本措施,并结合适当的工程措施,才能达到土壤保护的目的。 土壤污染成因复杂,主要污染源包括:工业“三废”;城镇居民生活废弃物;农用化学物质;畜禽养殖废弃物等。 土壤污染的危害性:土壤收到污染后,其原有特性将遭到破坏,农作物的质量也会随之下降,并且表层受污染土易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进入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 基本措施 (一)科学地进行污水灌溉工业废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有些工厂排出的废水可能是无害的,但与其他工厂排出的废水混合后,就变成有毒的废水。因此在利用废水灌溉农田之前,应按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规定的标准进行净化处理,这样既利用了污水,又避免了对土壤的污染。

(二)合理使用农药重视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合理使用农药,这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还能经济有效地消灭病、虫、草害,发挥农药的积极效能。在生产中,不仅要控制化学农药的用量、使用范围、喷施次数和喷施时间,提高喷洒技术,还要改进农药剂型,严格限制剧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重视低毒、低残留农药的开发与生产。 (三)合理施用化肥,增施有机肥根据土壤的特性、气候状况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特点,配方施肥,严格控制有毒化肥的使用范围和用量。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可增强土壤胶体对重金属和农药的吸附能力。如褐腐酸能吸收和溶解三氯杂苯除草剂及某些农药,腐殖质能促进镉的沉淀等。同时,增加有机肥还可以改善土壤微生物的流动条件,按照“预防为主”的环保方针,防治土壤污染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对已污染的土壤,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控制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全文)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美丽中国建设,保护好土壤环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土壤环境总体状况堪忧,部分地区污染较为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之一。为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制定本行动计划。 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为建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而奋斗。 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到2030年,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主要指标: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一、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一)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在现有相关调查基础上,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2018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 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2020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7土壤的保护_教科版

第7课《保护土壤》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四节课内容,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的“物质科学领域”和“生命科学领域”中年段的要求,了解土壤对动植物及人类的作用,知道植被对保护土壤有作用,并如何去保护土壤。本课的教学活动由土壤对动植物的作用引入,到研究土壤的流失与植被的关系,并让学生知道人们的乱砍乱伐和无节制的使用土地等行为可能造成土壤流失,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护,不让土壤流失。教材由三个主要活动构成:1.了解土壤的价值,即土壤对动植物及人类的作用;2.研究土壤流失与植被的关系; 3.保护土壤的措施。三个活动依次递进,让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经过两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观察、记录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也有了一定的动手实验的能力。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土壤,在学习过程中也了解了与土壤相关的一些知识,可以说学生对于土壤已经有了一些经验。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土壤的分类、土壤的成分,土壤中的营养从哪里来,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但对土壤的其他作用就不是很清楚,对于土壤流失的原因已经如何保护土壤就不知道了。本节课就是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知道土壤流失的原因,知道我们人类的哪些行为会破坏土壤,并知道应该如何去保护土壤。

【教学目标】 1.能够列举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作出了哪些贡献。 2.通过做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体会植物对土壤起到的保护作用。 3.能列举并说出人类的哪些行为在破坏土壤,哪些行为在保护土壤。 4.知道自己能够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和怎么做。 【教学重点】 通过做水土模拟实验,体会植物对土壤起到的保护作用。 【教学难度】 知道自己能够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和怎么做。 【教学准备】 课件、土壤、小铲子、塑料水槽、洒水壶、秒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了解土壤的贡献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与土壤相关的知识,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土壤。 (1)学生当模拟讲解员,向大家介绍土壤。 要求:先说自己介绍的是土壤哪一方面的知识,然后再具体介绍。 2.师:有人说过“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你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吗? (1)小组讨论,举例说一说土壤对动植物及人类做出了那些贡献? (2)全班交流,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板书:土壤的贡献:1.植物:提高营养和水份。 2.动物:提供栖息地,间接提供食物。 3.人类:生产粮食及各种农作物 4.材料:制作陶器,砖瓦等)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1保护土壤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10、保护土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和调查资料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能设计实验探究水土保持的方法。 2、感知土壤资源的缺乏;认识保护土壤的意义,并提出保护土壤的想法。 3、向学生进行保护土地资源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尊重事实,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水土保持的方法。 教具准备: 有关水土流失的图片,两块木板、同样厚的土(一块带青草、一块不带)喷壶、量筒、烧杯。 教学导入: 1、谈话: 板书:土壤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土壤? 生回答 师:说的真好!土壤还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的家,你知道土壤能为人们提供什么?谁来告诉大家? 生:(动物、植物、海洋鱼类……) 小结:土壤孕育着地球上的生命,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关于土壤的一些问题。 探究过程: 活动一:我们来关注土壤的现实状况 1、引导学生交流土壤现状况的资料。 师:课前我们都通过不同的渠道搜集了关于咱们家乡土壤现实状况的资料。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首先我们可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再在全班交流。(交流时需要详细一些) 2、学生播放搜集到有关土壤被污染、被不合理利用等现实状况的视频,以期使学

生感受到土壤危机,激发他们保护土壤、热爱土壤的热情。 师:同学们真能干!搜集的资料非常有价值。这是因为你们平时善于观察,积极动脑。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有关土壤的一些资料我们来看一下好吗?(可以在网上搜集与课本相仿的图片) (出示:四幅情景图。) 师:同学们,通过观看刚才的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与强烈感受。) 生:第一幅图是植被遭到破坏 生:这属于自然灾害 生:第二幅是乱采乱挖,这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生:这幅是水土流失,属于自然灾害,已经不能耕种了。 生:第四幅是乱扔垃圾,也人类活动造成。 ……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看到这些老师的心情也和你们一样,也感到无比沉重。 活动二: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 1、谈话: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土壤流失量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被刮去1厘米厚的土层,我国黄土高原上水土流失情况也非常严重。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生:可能是不注意植树造林吧? 生:也可能是乱砍乱伐…… 师:到底是哪一种原因,我们可以通过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那么如何做实验呢?这需要我们先来做个试验计划,每组讨论完把你们的想法写下来。 2、填写、交流实验方案: 每组填写一张《水土流失对比实验方案》,请按照《方案》上的要求填写。 学生填写完《方案》后进行交流。 (重点引导学生交流出不同条件) 3、各小组进行实验: 师:对!这两块土壤不同条件只有一个,一块是有草的土壤,另一块是没有草的土壤,其他条件都相同。 下面,可以把你们的《实验方案》适当修改一下并按你们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简述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简述土壤污染及其 防治措施

结课论文 题目:简述土壤污染及其防治措施姓名:程旭 院系:生命科学学院农学系 年级专业:级园艺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王玉芬 12月31日 摘要 本文在综述中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壤环境污染的预防、控制和修复方法。指出了当前中国土壤环境污染态势严峻,危及粮食生产、食物质量、生态安全、人体健康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认为以预防为主,预防、控制和修复相结合是中国在相当长时期内的土壤环境保护策略。 关键词:土壤污染,预防,控制,修复

引言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石,也是人类食物与生态环境安全的保障。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土壤资源承受的因人口增长、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消失、土壤退化、气候变化和污染种种等的压力逐渐增大。 土壤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的纽带,是联系其它要素的关键环节,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但由于现代工农业生产的飞跃发展,有的地方农药、化肥过度使用。工矿企业固体废弃物向土壤倾倒和堆放,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大气沉降物也会进入土壤,使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土壤污染是全球三大污染问题之一。不断恶化了的土壤污染态势,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防治土壤污染刻不容缓。 1土壤污染的含义和特点 1.1 土壤污染的含义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 m左右。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提供机械支撑能力,并能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近年来,由于人口急剧增长,工业迅猛发展,固体废物不断向土壤

四下科学 10、保护土壤(2).

四下科学精品教案 10、保护土壤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问题。 1、课件出示:你知道吗? ⑴、目前全球平均约有5-7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荒漠化。 ⑵、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 ⑶、塑料垃圾被填埋在土壤中,降低了土壤的透气性,同时也阻碍了植物根系的发育和对水分、养分的吸收与利用。 2、请大家想一想,人类的破坏活动将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⑴、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⑵、全班汇报交流预测结果。 3.小结:人类就这样无止境的破坏,地球上的土壤将会越来越少,那我们将没有地种,就不会有食物吃,后果不堪设想。其实我们已经品尝到了人类一手酿造的苦果。还记得1998年的长江全流域的洪水,1999年席卷半个中国的沙尘暴,以及日益逼近北京城的沙漠……这些都给我们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探究体验,解决问题。 1、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1)、提出问题。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会怎么样? (2)、猜想假设。 (3)、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 (4)、汇报交流:假如地球上没有土壤,植物会灭亡,动物会灭亡,人类会灭亡;地球会像别的星球一样没有生命,一片空白;地球会成为一个冰球;地球会成为一片沙漠…… 2、怎样保护土壤? (1)、提出问题。土壤与我们的关系十分密切,而现实状况又非常严竣,我们要行动起来,争做保护土壤的小卫士。对保护土壤你有哪些好的建议与方法?

(2)、小组讨论交流 (3)、汇报交流: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以及保护土壤的措施。如: 尽量不用塑料袋,买饭用饭袋、买菜用菜篮子、买米用米袋,减少白色污染;成立环保宣传小组,在校园内宣传,到社会上宣传,到家庭中宣传;承包公共绿地,多植树造林,做“护绿小队”队员;等等。 三、拓展延伸,应用创新 1、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在小组内从“准备的材料怎样?与同学讨论合作的怎样?自己的保护土壤的建议怎样?”等方面进行评价。 2、“制造绿肥”的活动。 制作肥料的方法: (1)、每组一个塑料袋,并将适量的土壤与树叶、果皮放进袋内。 (2)、往肥料袋内加适量水,保持潮湿即可;并放入3—5条小蚯蚓。 (3)、将肥料袋入在不被干扰的阴暗的地方,定期地管理与观察、记录自己的发现。 3、以小组为单位,办一份《土壤小报》。 板书设计: 10、保护土壤 一、土壤的现实状况: 草场沙化日益严重,土壤资源利用不合理,黄土高原等土壤沟壑纵横较严重,城市废水和垃圾废弃物,造成土质恶化。 二、水土流失的原因: 水、土、植物是互相依存的。植物可以保护土不被水冲走,同时也使水不致流失,有了土和水植物才能生存。没有植物的保护,土容易被水冲走,同时也容易使水流失;没有了土和水,植物也不能生存。 三、做保护土壤的小卫士 作业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7课《保护土壤》优质教案

7.保护土壤 一.课程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研究土壤和人类的关系,认识土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了解人类的一些不良行为对土壤造成了什么危害,引发学生增强保护土壤的意识,并从自身和简单的事情做起,例如,管好自己手中的垃圾,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环境。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 1.了解土壤能为人类做什么。 2.认识植被遭破坏后对土壤蓄水能力的损害。 3.研究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土壤。 4.指导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保护土壤。 二.学习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 2.知道人类许多活动是破坏土壤的行为,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知道非电池对土壤的破坏性。 科学探究: 1.能够对失去土壤的后果进行预测。 2.能够进行环保宣传。 3.能做土壤蓄水能力的对比实验。 科学态度: 1.意识到土壤的重要。 2.产生感激土壤的情感。 3.愿意为保护土壤做一分努力。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提出保护家乡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建议。树立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土壤。 难点:掌握好水土流失对比实验中的条件。

四: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泥土、草皮、水壶。 学生材料:查找相关的课外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经常会出现暴风劲吹、飞沙走石、昏天黑地的景象。这种景象真实地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会是什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播放鄂尔多斯沙尘暴视频,同学们,看完视频,你想说点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鄂尔多斯沙漠化的现实情况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土壤流失的危害,激发他们保护土壤、爱惜土壤的热情] 2.是的,沙尘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3.师:面对沙尘暴现象出现的次数越来越频繁、土地沙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板书课题:保护土壤) 二、探究体验、解决问题 1.土壤对人类的贡献 (1)这地球是我们人类以及动植物共同的家园,那么想一想,地球上的土壤为人类和动植物提供了什么呢? (2)(出示课件图片)描述生活中土壤带给人类、动物、植物的贡献。 (3)师:大地就像一位母亲,孕育着五彩缤纷的生物世界,因为有了它,才有了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设计意图:本节课首先让学生了解土壤为植物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制作物品的原料,从而,使学生知道土壤是人类和动植物共同的家园。教学时,出示图片并提问,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 2.关注土壤现实状况,引发问题,引导思考 (1)出示课本插图,思考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因素,土壤资源正遭到破坏,导致土壤流失、土壤退化等。而土壤流失还会加剧水资源的流失,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土地荒芜、环境恶化。

7.保护土壤

7.保护土壤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保护土壤》这一课是苏教版新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的内容。通过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水土流失的情况,并且知道有无植被会造成水土流失。通过分析讨论土壤和自然的关系,认识土壤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会产生的两种不同影响,引发保护土壤的意识。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能够说出土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但对于自然界中水土流失的原因不够了解。本课通过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学生认识到植被在保护土壤中的重要性。在模拟实验环节中,学生通过引导能够说出对比实验的部分要求,但并不能够将对比实验的步骤表达清楚。因此本课就将水土流失实验作为思维焦点进行探究。 【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思维目标。 科学知识: 1.通过讨论分析,知道土壤对动植物以及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通过分析各种人类活动,能够辨别并说出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益害及其原因。 3.通过水土流失模拟实验,意识到植被和土壤保护的相关性 科学探究: 1.通过观察、比较水土流失实验现象,发现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 2.通过讨论设计简单的实验步骤,初步树立对比实验地概念。 科学态度: 1.能够在好奇心地驱使下,探究水土流失与植被地关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土壤是人类的重要,树立保护土壤地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水土流失和有无植被有关 【教学难点】 根据材料公平地设计水土流失实验步骤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水土流失装置,水,花洒。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经过了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在我们生活起着重要作用的土壤。请小朋友们看几幅图片分别说一说,土壤到底有什么作用? 2.出示雨林图片,这里植物的长势特别好,蚯蚓也在土壤里安了家。西瓜地以及制作陶瓷的陶土图片。 3.请学生回答之后,再请各小组具体分析讨论:土壤对动物、植物、人类的不同贡献? 4.小结: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物生存提供了栖息地。土壤与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粮食、蔬菜等食物息息相关,还为人类提供制造陶器等的原料。 5.如果没有土壤,植物就没有养分。如果没有土壤,动物就没有了家园,人类也没有了资源。土壤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应该保护土壤。(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土壤对动植物和人类的贡献,让学生意识到土壤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直接导出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土壤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但是也非常容易遭到破坏。出示黄河和长江对比图片。你有什么发现?(黄河水比较黄)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黄河岸边的土壤流进了黄河水内) 2.为什么黄河附近的泥土会流进河水里,而长江附近的泥土没有被水冲走呢?提问: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水土流失。(下雨)下雨下到平坦的地上会产生水土流失吗?那就说明水土流失需要的条件还有坡度。(需要坡度) 出示另两张图片,你有什么猜想?(一张是黄河附近土壤无植被,一张为长江边

保护地土壤退化改良措施

1保护地生产条件下的土壤退化问题及其防治对策 黄毅张玉龙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沈阳 110161 ) 摘要:通过对保护地土壤退化问题的综合分析可知,退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保护地生产上尚未建立完善地耕作和轮作制度,连作造成营养元素的失衡、土传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肥料的过量使用引起土壤的次生盐渍化;大浪费大量的水资源,也是土壤次生盐渍化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大力推行机械旋耕、客土、排土等耕作良法,使土壤得到充分的修复;建立适宜于保护地的土壤轮作制度;实施因土、因作物、因设施的运行情况,科学施肥;建立健全保护地的节水灌溉制度和节水技术体系。 关键词:保护地;土壤退化;改良措施 随着农业不断进步,保护地生产已成为当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全国发展面积在1996年69.80×104hm2的基础上,1999年猛增至133.33×104hm2,三年间增长了近一倍。据葛样书(1998)报道[1],到1996年底,我国用于蔬菜的栽培设施面积的绝对数量已居世界第一。总的来看,保护地生产具有许多露地栽培无可比拟的优点,通过人工调节水、肥、气、热条件,充分的利用光能进行高效生产,使土地生产力和光能利用率成倍地提高。从农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生产方式对于丰富城乡人民的“菜篮子”,调剂四季的蔬菜品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业土地的集约化经营和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它与几千年来的大田生产相比,仍属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大多数农民在管理习惯上还没有彻底摒弃过去那种粗放经营的模式。在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技能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尤其表现在投入上的盲目性,种植模式上的屈从性和管理行为上的短期性。由于农民片面的追求产量,盲目加大水、肥、农药的投入,使保护地出现了一系列制约可持续生产的严重问题,如不适当的水肥管理引起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土壤中营养成分失衡,加上长期的连作导致的土传病害蔓延,有的因为盐害过重被迫废弃改为它用。另外,由于过量的施肥和耕作栽培方法不当,土壤中NO3--N的大量积累,使保护地蔬菜品质下降等等。基于上述问题的存在与发展,有必要从蔬菜保护地的耕作、轮作、施肥、灌水等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为蔬菜保护地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的方法与措施。 1 保护地生产中存在的土壤退化问题 1.1 保护地生产中的土壤耕作问题 与大田生产相比,保护地是一种空间有限、高度集约的栽培场所,这种有限的空间不利于大型农业机械的作业,在生产管理中,农民要长时间地进行各种田间作业,对棚内土壤的践踏频率明显高于大田。然而对土壤的耕翻的次数仍为一季一次。这样频繁的作业、加上灌溉和高剂量的施肥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使大孔隙减少,板结,通透性差。据调查,辽宁13.3×104hm2的蔬菜保护地中,除少数高科技园区采用机械旋耕外,其余大多数保护地的耕作水平仍属下等水平,使用的工具仍然是锹挖、镐刨,其耕翻深浅和垡 收稿日期:2003年月日修订日起 基金项目:辽宁省“十五”期间重点攻关项目“节水栽培技术研究”(编号200121200)资助 作者简介:黄毅(1956—)男,辽宁朝阳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水土保持和节水栽培研究。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7 土壤的保护丨

《土壤的保护》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引导学生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了解土壤保护的措施。通过模拟实验来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界水土流失的现象,并分析黄河水变黄的原因——黄河水中携带大量泥沙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土壤的重要性,并通过调查土壤受到破坏的拓展活动,鼓励学生提出保护土壤的建议,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能力目标: (1)能猜想出黄河水变黄的原因,并能用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愿意了解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2)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进行实验。 (3)能对自己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 3、环境目标: (1)能意识到土壤遭到破坏对我们的环境、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 (2)联系当地实际情况,能提出一条以上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建议。 教学重点 1、利用模拟试验探究自然界水土流失的原因。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教学难点: 利用模拟实验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1)大自然一角——动植物与土壤的关系影像资料。 (2)有关黄河水的影像资料。 (3)黄河、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影像资料。 2、小组实验用具(每组一份):壤土、2个浅盒子、由教师事先种好草皮,水、自制喷壶、2块砖块、2个大的托盘。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看大自然一角——动植物与土壤的关系影像资料。 师:放眼大自然,无尽视野使我们心情舒畅悠然,无数绿野充满着勃勃生机。感谢这默默无闻肥厚的土壤吧,我们的大地母亲,是您承载着生命和希望! 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土壤是许多动物和植物的家,土壤对于生命是那么的重要,我们要加倍爱护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土壤保护方面的话题吧!(板书课题:7土壤的保护) 2、引导学生看有关黄河水的影像资料。 师:下面我们观看一段录相。要求:注意观察,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问题?又会有那些感受呢? 3、学生说说看到的景象和自己对黄河有哪些想要了解的问题。 (1)学生看到黄河的磅礴气势一定会被震撼,老师可适时简单讲述母亲河的伟大,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浅谈我国土壤资源现状及其保护措施

浅谈我国土壤资源现状及其保护措施 土壤资源是指具有农、林、牧业生产性能的土壤类型的总称,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最基本、最广泛、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属于地球上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资源具有一定的生产力,而且不同种类和性质的土壤,对农、林、牧具有不同的适应性,人类生产技术是合理利用和调控土壤适应性的有效手段。应用先进的技术,根据它的发展变化规律,促使其肥力不断提高。但如果采取了不恰当的培育措施,土壤肥力和生产力会随之下降,甚至衰竭。 我国土壤资源的基本现状: 1、人均数量偏少,人地矛盾突出。我国虽说国土辽阔,但人口也是众多的,因此,人地矛盾一直是个突出的问题。据资料显示:从50年代初期至1980年这不到30年的期间,人均占有耕地少了667平方米。40多年来,开荒造田虽达2513万公顷,但减少耕地达4073万公顷,而人口增加了6亿多。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土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导致人地矛盾不断激化。 2、土地利用尚不充分,生产力和利用率均较低。从耕地利用状况看,中低产田占了2/3,产量较高地区也还有相当的增产潜力。不少地方农作物布局不合理,没有实行区域化种植,生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林地利用率也低,全国有林地面积只占林地面积的62%,单位面积蓄积量和生产量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75%;已利用牧草地中,优质草地仅占27%,单位面积蓄产品量只及美国的1/3;建设用

地的利用率也不充分,如村庄占地,由于大部分是平房,人均占地要比城市高出一倍。国营工矿建设和生产造成的废弃地约有200万公顷,已复垦的不到2%。 3、土壤退化现象严重。由于植被破坏,利用不当,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土壤酸化等现象已越来越严重。土壤退化实际包括了土壤环境以及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特性劣化综合表征,表现在有机质含量下降、营养元素短缺、土壤结构破坏、土壤板结、土层变薄、酸化、沙化等方面。 4、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农田生态恶化。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工业“三废”的大量排,及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得进入土壤的有害物质逐年增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并通过食物链的传递,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例如,德国工厂排放出的二氧化硫废气,借助风力越过北海到达北欧上空,遇湿成酸雨降落,引起挪威、瑞典的土壤酸化。由此可见,突然污染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而且将危及人体健康,这也是我国土壤资源存在的问题之一。 土地乃民生之本、发展之基。面对我国土地现状,要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土地的规划管理,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提高土地利用率。 2、加大土地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对一些不合理占用耕地的行为要予以重击,规范市场行为。同时还要杜绝工业“三

10.保护土壤

10.保护土壤 一、教学内容 保护土壤 课时安排1 二、教材分析 土壤与人类生活的密切相关。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将进一步研究土壤和人类的关系,关注土壤的现实状况,了解人类行为对于土壤的危害,设计实验分析造成危害的原因,并由此引导学生的行为的变化,引导学生为保护土壤而行动。 培养学生的对于土壤的感激之情,使学生感受土壤母亲的伟大。 三、学情分析 学生平时对于生变的科学现象有了一定的观察和体验,对于土壤和植物的,人的关系也有了丰富的认识。本单元学习中,学生已经深入研究了土壤的构成、种类,能够设计对比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培养于土壤的现实状况的了解,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和调查资料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能设计实验探究水土保持的方法。 2.知识与技能:感知土壤资源的缺乏;认识保护土壤的意义,并提出保护土壤的想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向学生进行保护土地资源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尊重事实,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五、重点难点 认识保护土壤的意义,并提出保护土壤的做法。

六、学法 操作探索 四、教学准备 四个水槽,一个装有带草皮的土壤,一个装有不带草皮的土壤,两个喷壶,水,量筒。五、教学过程 主体完善 一)导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土壤的有关知识,你认为土壤能为我们提供什么呢?(生回答) 小结:土壤与人类息息相关,它孕育着地球上的生命,所以土壤被称为我们的母亲。 二)新授 1、师:关于土壤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课前让同学们搜集了资料,下面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汇总一下,一会儿选代表汇报。 生汇报,师同时板书原因: 2、师展示资料(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幻灯片) 师:看了刚才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质疑、释疑。) 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为什么牧场、草原沙化。 (2)、为什么我国土地在不断减少? (3)、为什么xxxx沟壑纵横?

10、保护土壤

课型(新授)课题10、保护土壤 主备教师周怡辅备教师周怡 教学目标1.知道土壤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了解我国的土壤资源;知道人类破坏土壤的危害;知道垃圾对土壤的危害,废电池对土壤的破坏。 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土壤和人类的关系; 3.意识到土壤的重要性,意识到自己可以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教学重点 在查阅资料和实验证明的基础上了解土壤对人类的重要作用和人类不良行为对土壤的破坏,激发学生保护土壤的行为。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查阅书刊和其他信息源。 2.能对某些行为形成正确的是非判断。 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布置并指导学生查阅资料。教师准备课件资料。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受土壤的重要性 1.谈话:同学们,经过这段时间我们对土壤的亲密接触, 相信大家对土壤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谁愿意来说说你对土壤 的认识吗?(学生交流。) 2.师简要小结,揭示课题。 二.欣赏课文插图,自我总结土壤和人类的关系。 1.欣赏课文的插图。 2.用自己的话说说土壤和动植物的关系。 3.简要说说土壤和人类的关系。 三.畅所欲言,感知土壤的重要性。 1.提问:大家都知道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那 么,谁来说说: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3.全班根据准备资料进行讨论交流。 4.教师小结:土壤是植物的母亲,为植物提供养料和水 分,土壤也为动物提供了生存栖息之地。她是我们人类和动植 物共同的家园。正是因为有了土壤,才有了这美丽可爱的世界。 【评析】通过本环节的教学,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土壤的重 要性,感受土壤母亲的伟大,培养学生对土壤的感激之情,并 与下面破坏土壤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此来触动学生心 灵,让他们把热爱土壤的种子深深扎根于心灵深处。

土壤保护方案

现场土壤保护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建设概况:丹徒新城恒顺大道改造工程位于宜城大道以东,G312以西区域,整体呈东西向。路线起于与宜城大道交叉,向东南方向延伸,下穿S86镇江支线后,往东止于园区二路(盛园路)交叉,路线全长3328.911m。道路等级为城市次干路,规划红线宽度50m,设计速度为50km/h。 2、本工程由丹徒新区市政建设工程公司投资建设,南京先行交通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江苏中源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监理,江苏省苏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组织施工。 二、施工土地保护措施 为切实加强工程施工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建筑工程周边的生态环境,营造工程与周边环境相互协调,结合本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实际,达到文明施工、重视环保,保护环境,特制定施工环保方案: 1.土地补偿恢复措施 (1)尽量减少施工期临时占地,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缩短临时占地使用时间。 (2)各种临时占地在工程完成后应尽快进行植被及耕地的恢复,做到边使用,边平整,边绿化,边复耕。 (3)使用荒地或其他闲散地时也应及时清理整治、恢复植被,防止土壤侵蚀。

2.取、弃土场的生态保护措施 根据前面生态环境影响中对取、弃土场的分析,取、弃土场的设置对当地生态环境、基本农田的保护和水土保持有着重要作用,为避免或尽量减少工程对取、弃土场的不利影响,建议工程施工中采取以下措施: (1)工程建设所需要的取土场必须取得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批准文件,严格禁止非法取土和随意弃土,以免对国有土地资源造成损失。(2)在取土前,应做到把20~30cm厚的耕地表土推至一边堆放储存,待取土结束后平整土地时回归耕层表土,规模较大的取、弃土场施工期间应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如挡土墙、排水沟等)防治水土流失。 (3)如对现有取土场进行深挖取土时,要结合当地现状决定取土深度,以避免难于恢复的情况发生,取土后应及时复耕,以补偿取土时造成的耕地损失。 (4)对于采取恢复措施后由于地势关系(如过深或坡度过大)不能种植普通作物的取、弃土场。 3.防治水土流失措施 (1)开挖过程中,应采用平台式阶梯状取土施工法,严禁沿坡随意开挖取土。 (2)在在填挖过程中,尽量保持周围植被不被破坏,在工程建设的同时,抓紧界内的植被恢复。 (3)工程施工时,尽量做到随挖、随运、随铺、随压,以减少施工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保护土壤》教案

保护土壤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查阅和调查资料让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现状,能设计实验探究水土保持地方法。 2.感知土壤资源的缺乏;认识保护土壤的意义,并提出保护土壤的想法。 3.向学生进行保护土地资源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尊重事实,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二、学习重点: 学生制作岩石标本,认识常见岩石基本特征的探究学习活动。 三、学习难点: 学生对科学岩石的特征对自己手中岩石定名分类。 四、学习准备: 教师与学生一起做好每小组准备实验仪器、活动材料准备:稀盐酸、滴管、镊子、放大镜、铜钥匙、小刀、小锤子、小刷子、烧杯等;岩石实验盒、花岗岩、砂岩、灰石岩、页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的基本特征的资料;制作岩石百宝箱的材料:纸盒、胶水、卡纸、破泡沫塑料板、棉花等。 五、学习过程: 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二次修改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与学生交流上次课堂学习的课后拓展活动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搜集的岩石命名情况,交流学生对常见岩石特征的观察发现,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没有统一命名带来的不便,引入本课学习活动。 二、学习新课: 1.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认识常见岩石的特征。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亲身观察对照岩石标本实验盒里的岩石标本,适时出示相关资料使学生直观认识发现常见岩石(花岗岩、砂岩、灰石岩、页岩、大理岩等)的基本特征。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岩石标本百宝箱。 教师指导学生充分交流制作岩石标本箱的方法,使学生在动手之前先动脑,认识到在此基础上简要归纳整理出制作岩石标本箱的一般步骤:采集岩石—砸新断面—洗净—晾干—分类—编号—作标签等。进一步激发学生动手制作学习兴趣,进行制作岩石标本箱学习活动。教师积极参与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学习活动,并对学生进行适时提示帮助,如岩石大小要适中、新断面要露出来、如何固定等等。对学生大胆独特创新的做法、积极合作的学习态度及时给予表扬肯定。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对制作的岩石标本箱进行评价,指导学生客观公正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学习成果,并从中取长补短,不断学习改进自己的成果作品。 三、拓展延伸: 教师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出课后继续探究的主题活动内容,进一步考察自己居住地附近的岩石类型情况,撰写考察报告,了解岩石用途,拓展课后学习活动。1、 观看教师出示的温度计,学生测试小组材料中的烧杯里水的温度。观察发现温度计中液柱的变化,思考教师提出探究性问题了解本课学习活动。

土壤改良措施

阳泉植物园土壤改良措施 根据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林业调查规划室对阳泉植物园的土壤的外业调查与室内分析测定,项目区土壤状况存在以下五个问题,即“薄”、“贫”、“粘”、“漏”、“旱”。 “薄”,就是土层薄,项目区的不少地段土层厚度不足20cm,部分地区甚至基岩裸露,这是发展园林规划和引种驯化的一大障碍。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于粗骨土和石质性土,如位于山脊和分水岭处的粗骨性土。“贫”,就是整个项目区的土壤肥力较贫瘠,养分含量低,不能满足今后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需要。这部分土壤类型主要为通体砂土,壤质砂土和粗骨土。由于土壤颗粒粗,疏松通透,保持水肥能力差。这种情况存在于粗骨土、石质性土和土层较薄的褐土性土。“粘”,是指土壤质地粘重,通透性差,耕性不好,这种土壤园林植物生长过程中会出现渍、冷、粘、板等现象;当园林植物生长遭遇干旱,土体出现龟裂,导致树根损伤甚至断根。此类土壤要抓排水,用客土改善土性,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这种情况仅存在于项目区内的个别区域。“漏”,是指漏水漏肥的砂性土和粗骨性土。此类土壤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土壤肥力低,有干旱威胁。此类土壤要合理施肥浇水,用客土改善土性,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培养地力。“旱”,是指水源缺乏、土壤干旱、坡度

较大、水土流失较重的坡地。项目区总体存在这种情况,只不过褐土性土保持水肥能力稍强,但石质性土和粗骨土显得突出一些。因此要巩固维修甚至扩大现有水平梯田,平整土地,保持水土,广辟水源,适当发展喷灌,种植绿肥,培肥土壤,改善结构,增加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增强土壤的抗旱性。 本项目区土地划分为三个生产力等级。 (1)一级地:这级土地基本上没有限制因素。土层深厚,质地适中,在根系活动层内没有不良的限制因素,有良好保水保肥性能和施肥反应。地势平缓,适种园林树种广泛,在一般施肥管理下,可获得良好效果。这类土地主要位于项目区的中下部,即一、二、四标段局部,土壤类型大多为土层较深(>60cm)的褐土性土以及全部潮土。 (2)二级地:此级有如下限制因素:土层厚度小于40cm,限制根系发育或质地不良,坡度较大(15°~25°),有中度侵蚀,排灌设施不完善,有旱涝威胁,保水保肥性差。此级土地需要开展水利建设及土壤改良,加强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在有水源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需水性较多的树种。这类土地主要位于项目区的中上部,即第三、第五标段局部,土壤类型大多为土层较浅(<60cm)的褐土性土以及部分阴坡和半阴坡的粗骨土。 (3)三级地:对园林植物有很大限制,要求细致的管

四年级下册科学同步练习-3.10保护土壤|青岛版六年制

第三单元植物与土壤 10. 保护土壤 一、填空 1.我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平方千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分之()。 2.我国非农业用地还在逐年(),人均耕地面积呈()趋势,土地的()将越来越大。 3.我国每年土壤流失量达()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被刮去()厘米厚的土层。 4.在当前,我国土壤的现实状况是:草场()日益严重,()利用不合理,黄土高原等地区()较严重,城市废水和垃圾造成()恶化。 5.( )、()是避免水土流失、保持水土的根本办法。 6.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土地是难以()的,如()、戈壁、石质裸岩、()以及永久积雪区。 7.水土流失会造成水流()、河道()、河水()。 二、判断 1.保护环境,也是保护土壤的表现。() 2.我国人口多,土地少,耕地有限。() 3.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导致了黄河的水变黄。() 4.无土栽培可以种植植物,不用担心土地沙化问题。() 5.废水、废渣、废气,不应排放到田地里。() 6.土壤的品质是永恒不变的。() 7.我国“地大物博”,根本没有必要担心“沙化”会影响到耕地的数量。

() 8.无土栽培能够在沙漠、戈壁滩、海岛等无土地区种植作物,具有省工、省水、实现作物早熟、高产、避免土壤病虫害传播、无污染等特点。() 三、选择 1.当前,无土栽培法主要用于() A、粮食作物栽培 B、花卉和蔬菜的栽培 2.防止水土流失的有效方法是() A、修塘坝 B.建梯田C、植树造林、绿化荒山 3.我国耕地面积人均占有量仅为()平方千米。 A 30 B 0.001 C 0.01 D 0.1 四、简答题 1、我国土地资源有什么特征? 2、我国土壤的现实状况怎样? 3、谈一谈应如何保护土壤?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摘要:我国是一个人多耕地少的国家,土壤污染较为严重,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土壤污染对于合理利用土地、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土壤污染的特征着手,分析了我国土壤污染的状况,并提出了积极的防治对策。 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生物、水体、空气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现象。近年来,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扩张,我国的土壤污染问题越来越严峻,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每时每刻都与土壤发生着密切的关系,没有土壤也就没有人类的生存基础,因而土壤质量的保护与人类的生存与繁衍密不可分。然而,而我国在面对土壤保护这个问题上还需克服很多困难: 1.我国土壤污染的整体情况并不清楚。包括:污染的面积不清楚、 污染物的种类有一部分不清楚、污染的程度有待确定等,这使得我们在制定相关政策和防治措施时不能做到全面,合理有效。2.对土壤污染的判断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方法。缺乏统一的认识、缺 乏合理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等,由于没有一定的很明确的标准的存在,使我们在具体的分析土壤污染状况是存在很多误区,不能明确的指出此类污染究竟到何种程度。

3.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大气、水和废弃物污染等问题一 般都比较直观,通过感官 就能发现。而土壤污染则不同,它往往要通过对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化验和农作物的残留检测,甚至通过研究对人畜健康状况的影响才能确定。因此,土壤污染从产生污染到出现问题通常会滞后较长的时间,因此土壤污染问题一般都不太容易受到重视。土壤污染的累积性。污染物质在大气和水体中,一般都比在土壤中更容易迁移。这使得污染物质在土壤中并不象在大气和水体中那样容易扩散和稀释,因此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积累而超标,同时也使土壤污染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土壤污染具有不可逆转性,土壤污染难治理性。因此,治理污染土壤通常成本较高,治理周期较长。 所以,上述问题的存在,使我国土壤污染治理和保护工作进展缓慢,那么究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面的研究来改善土壤污染,或者提高公众和有关机构的突然保护意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研究 开展土壤质量调查,明确制定土壤质量标准,进行全国性土壤质量普查,在通过调查摸清我国土壤污染总体状况的基础上,研究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监测标准,制定我国土壤污染防止和治理的战略、对策。从理论方面的研究,来为土壤污染的治理提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