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留园赏析

留园赏析

留园赏析
留园赏析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艺术赏析论文

专业:建工技术

班级:G14建工2班

姓名:

学号:20141408

指导教师:王丽娟

留园赏析

摘要:

留园之美虽然源于和谐,却又不单调枯燥。山、水、石、建筑、植物与四季时节相辅相成、交映变幻,造就了留园独特的一园四景格局。留园内外空间关系格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以上种种使得留园之中从山水到庭院、庭院到田园、田园到山林的转换丝毫不显突兀。一切的转换都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安详。

关键词:

和谐、一池三山、转换、小中见大、藏露互引、人间仙境

留园位于江南古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留园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于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完工,跨越明清两朝,历时二百八十三年,期间几经废弃与破坏。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罢官归田后,于此大治园圃,置东、西二园,并于东园广搜奇石。同治十二年(1873年),园林部分为常州盛康购得,缮修加筑,使园内佳树荣而佳齐茁,奇石显而清流通,比昔盛时更增雄丽,因前园主姓刘而俗称刘园,盛康乃仿随园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园。盛康殁后,园归其子盛宣怀,在他的经营下,留园声名愈振,成为吴中著名园林,俞樾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30年代以后,留园渐见荒芜。1953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修复留园,经过半年的修整,一代名园重现光彩。

留园的面积约2公顷(23300平方米)。分西区、中区、东区3部分。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山水兼长,东区是建筑区。中区的东南地带开凿水池,西北地带堆筑假山,建筑错落于水池东南,是典型的南厅北水、隔水相望的江南宅院的模式。东区的游廊与留园西侧的爬山廊成为贯穿全园的外围廊道,曲折、迂回而富于变化。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留园之中中部是精华所在,以山水见长,东部以庭院、建筑取胜,着名太湖石之王“冠云蜂”坐落于此,北部具有农村田园风光,西部林木高耸,有山林野趣。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如此四种不同景色,在园林众多的苏州,惟此留园。

一、留园与古典美学

“几处楼台画金碧;个中花石幻灵奇。”留园门厅中这短短十四个字就说尽了留园之美。那么,留园之美,美从何来?要解析留园之美,就不得不从中国古典美学说起。中国古典美学自先秦到清末,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其间儒家、道家、释家、禅宗美学等都有各自不同的美学思想及学派,他们共同构成了风格独特的中国古典美学。复杂的地理条件决定了中国古代三千年文明,是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在中国漫长的封建专制时代,农业经济决定了人们以血缘关系相维系,团结生产。农业社会靠天吃饭,使人们对自然、对天、对神(天的统治者)都有很深的感情。人们认为人与大自然与整个宇宙是和谐统一的,是一个整体。这种以宇宙整体和谐为基础和中心的文化和谐观念影响到中国美学,是宇宙为整体,以整体为美,以整体的和谐为美。

所以,留园的美首先来自于和谐——整体的和谐。苏州古典园林又有一下四个方面的整体特征:

(一)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二)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三)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四)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这四个特征又进一步的加强了留园在各个方面与各个细节上的和谐。无论我们从何种角度审视留园,留园的山与水是和谐的,留园的水与石是和谐的,留园的石与建筑是和谐的,留园的建筑与植物也是和谐的。如果能够长时间的停留于留园,我们还能发现留园的和谐之美不仅仅存在与留园的各种景观之中,留园的和谐之美同样也存在于四季时节的交替之中。留园之美虽然源于和谐,却又不单调枯燥。山、水、石、建筑、植物与四季时节相辅相成、交映变幻,造就了留园独特的一园四景格局。留园内外空间关系格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以上种种使得留园之中从山水到庭院、庭院到田园、田园到山林的转换丝毫不显突兀。一切的转换都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安详。

二、留园与蓬莱神话

留园充分的秉承了中国古典园林中“一池三山”的山水大格局。这种格局来源与蓬莱神话,也表达了古代人对自然的崇拜。他们在园林寻回仙境,也在这里亲近自然,回归山水之乐。虽然留园并非皇家园林,却也充分秉承和体现了“仙境在人间”的造园理念。虽然留园山水园林规模较小,景致高度概括集中,风格朴实,却也散发着一种蓬莱仙境的气息。留园并不只是一个仙境,而是由与多个仙境组成。自宋以来便有了奇峰异石造仙境的说法,而宋徽宗更是首先将这一说法现实化为了艮岳。然而遗憾的是艮岳已经泯灭在了历时的长河中。可以确定的是,留园的奇峰异石虽然不如艮岳恢宏大气,却也是迤逦多奇,主题鲜明,个性突出,小中见大的构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蓬莱仙境。

三、留园的造园手法

留园的建筑结构样式代表了清代风格,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众多各有特性的建筑,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手法。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藏露互引、疏密有致、虚实相生、旷奥自如。在建筑之间,造园者以墙相隔,以廊相通。总长度长达670余米的长廊以各种形态散布与园中各处,用以沟通全园。留园内的通道,通过环环相扣的空间造成层层加深的气氛,游人看到的是回廊复折、小院深深是接连不断错落变化的建筑组合。又以空窗、漏窗、洞门使得两边的景色相互渗透,隔而不绝。园中仅仅漏窗就多达200余孔,如此多的窗洞和如此长的长廊错落有致的分布于全园,使得园中各个部分的景色既各有特色,却又交相辉映。

留园细致独特的造园手法并不仅仅存在与院内的各处景观之中,而是由外到内的完全的深入了整座园林之中。进门处狭小的入口、幽深的高墙、曲折的走道,就犹如靖节先生笔下的桃花源那般——“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造园者充分的运用了空间大小、方向、明暗的变化在滚滚红尘之中打造了一个桃花源,也在这浑浑尘世中留下了一片人间仙境。

四、留园的搭配要素

留园结构严谨,布局合理,节奏明快。园内的主要构成为传统的山、水、石、

建筑、植物。通过山与水的搭配还原了真切的山水景观;通过建筑与水、石的搭配营造了婉约的庭院景观;通过山与植物的搭配写意了一派奇幻的山林景观。

“古木交柯”是留园十八景之一。仅以二树、一台、一匾的搭配就形成了一幅耐人寻味的画面,运用了传统国画中最简练的手法,化有为无,化实为虚,使得整个空间显得干净利落,疏朗淡雅。

又如十八景之中的“绿荫”,小轩临水而筑,轩外景色溪山深秀,小轩朝北整面无墙,直面山池。如此山与水的搭配,植物与建筑的搭配,婉约悠然,却也不失豪放。通过掩映——透漏——敞开的手法使得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自然灵活的转换。

留园的美源自于和谐。留园的搭配要素也注重于和谐,却又不止于和谐,而是灵活简练的运用了各种传统手法造就了风格各异的景观,最后又使得各处景观趋于整体上的和谐。

五、留园的植物要素

留园中,中部景区以水池为中,为全园的精华所在。中部景观即为一派山水之景,池北的主山为典型的石包土饭山,所以树木能和叠石相结合,树石相依,树以石坚,石以树华,大树见根不见梢,宛扣置身山林间。再由南远眺,则可见山不露顶,树不见根,美自天成,堪得画理。这一部分景区的树种以银杏、南紫筱、娜渝子落叶乔木为主,间杂木瓜、丁香之属,春英夏荫,秋毛冬骨,与池西假山上的香樟、桂花等常绿树种适成甘比。这样常绿树种便隐去了池西假山的最高点,从而突出了池北饭山的主景地位。西部景区则是以土山为主山形成的一派山林之景。这一部分植物是以枫树为主,营造一片漫山枫林,杂以香择,再缀以亭榭一二,秋时醉红撼枝,层林尽染之景。

园内之景,如“可亭”则是选择了以梅为主的植物,又如“涵碧山房”居北临水,石砌露台,旧时广植荷花。这样的植物搭配不仅为整个园林增色不少,且在植物色系的选择上慎之又慎,是整个园林的色彩达到整体上的和谐。不仅如此,整个留园的植物配置又是独立成景,兼顾季相的。如古木交柯砖砌花台上的古柏、山茶、天竹,花步小筑的古藤、绿荫轩旁的青枫、曲溪楼旁的枫杨、小蓬莱岛上的紫藤架桥都是独立成景的佳例。并且留园中的植物虽多,却又不显庸态,都是恰到好处的点缀了山石、丰富了景观。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

[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

[3]卜复鸣。园林[M]

[4]金学智。苏州园林[M]

[5]童俊。江南园林志[M]

苏州园林句子赏析

苏州园林句子赏析 一篇《苏州园林》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建筑风貌,那么同学们要如何做这篇文章的句子赏析呢?整理了《苏州园林》文章句子赏析,希望对你学习《苏州园林》有所帮助。 《苏州园林》文章句子赏析1、“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 多么富有画意的句子。“盘曲嶙峋”,写藤萝的古老,“珠光宝气”,显示藤萝花的典雅风韵,构成一幅生意盎然的画面,烘托出园林的繁华气氛。 2、“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中“标本”一词有典范、代表的意思。它形象地表明苏州园林继承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和代表性。 3、如何理解“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大多”表示很多、大部分。“无所依傍”指不依靠在其他建筑物上,目的是增加景致的深度。“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花墙和廊子作为一个隔界把景致分为几个部分,但是好像并没有真的把景致分开。因为花墙和廊子的设置是为了避免一览无余。使整个园林时

而幽曲,时而开朗,有分有合,互相穿插,增加景致的层次和深度,增加观赏者的兴致,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无限的意境。 4、“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允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用肯定的语气介绍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为了强调园林特征的共同点,又从反面表明设计者追求目标的坚定态度。 5、“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此句精练而形象,写出了树枝交相辉映的情景,富有动态,给人以错落有致的层次感,而这种“错落有致”是符合自然美的原则的。 6、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这个特征。 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文章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方面,具体说明了这个特征。在这之后,文章还附带谈到苏州园林的一些次要特色:角落、门和窗、色彩。 7、“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写出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每一个极小的局部都是一幅美的画。 《苏州园林》原文赏析本文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尽管文中没有提到任何一个园林的

留园布局分析

留园布局分析 留园地处阊门外留园路,在苏州园林中其艺术成就颇为突出。以其严谨布局、高雅风格、丰富景观,曾被评为“吴中第一名园”。 留园厅堂敞丽,装饰精美,利用许多建筑群将全园空间巧妙分隔,组合成成若干各具特色的景区,这些景区用曲廊联系,全园曲廊长达七百余米,随形而变,因势而曲,或蟠于山腰,或蜿蜒于水际,逶迤相续,始终不断,使园景堂奥深远,无穷变化,有步移景异之妙。 全园分为中、东、西、北四区。中部和东部是全园的精华部份。中部以山水为主景,水他们于中央,池水西、北两侧,假山石峰屹立;池水东南两侧,楼、廊、亭、轩错落,形成鲜明的对比。东部以建筑呈其佳丽,重檐迭楼,曲院回廊是突出冠云峰的一组建筑群。西部是自然风光,颇多野趣。北部是田园景色,别有风味。 苏州园林的布局讲究含而不露,不像欧洲花园那样一览无遗地展现它的规模与气派。到任何一个苏州私家园林去,几乎都是用欲扬先抑和渐入佳境的布局手法,给每位入园者一个期待和新奇的感觉。这其中,留园堪称典范,在苏州园林中的艺术成就颇为突出。 留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规模十分宏大,在苏州园林中首屈一指。其总体布局是园林紧邻于邸宅后,呈前宅后院的形式,全园布局紧凑,结构严谨。它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变化。组合景观、高低布置恰到好处,营造了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有致、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建筑与园境相映成趣。 园林用建筑结构来划分空间,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重檐迭楼,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部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颇有乡村田园风味。整座园子,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体,代表着清代风格。 留园景观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一是多样变化的空间之景;二是丰富的石景。现就留园的多样变化的空间作一分析。 留园入口部分采用空间对比的手法,利用这种既曲折狭长又十分封闭的空间来与园内主要空间进行强烈对比,进而使人们穿越它进入主要空间时,顿觉豁然开朗。 对于入园门后,窄暗的巷道,逼仄的空间,极易给人产生单调、沉闷之感,留园则进行了巧妙的处理:行十数步,一个小天井,几株竹枝;再走几步一个大天井,一棵桂树,一个小方厅,暗示前面有景。抬头有一方门额“长留天地间” 点出园名,弄堂的尽头迎面是一大片花格的漏窗,可以隐隐约约地看到花园水池,但却看不清楚,把游人期待的心境提升到极致。 走进留园,则使人领略到忽张忽弛、忽开忽合的韵律节奏感,处处恪守着我国传统园林

名园赏析

苏州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 1、苏州“拙政园”的见解、布局、特点、手法。475 全园包括三部分:西部的补园、中部的拙政园紧邻于各自的邸宅之后,成前宅后院的格局,东部重加修建为新园,是一座大型的宅院。 中部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中部布局以水池为中心,池中推山,池南建厅堂轩馆。主景在远香堂后两面,即前面是嶙峋崔嵬的奇峭山水,后面是平岗水坂的平原山水,奇峭有赖于用石,前山是用湖石叠成,有洞壑峰恋,但制作粗劣,且黄石与湖石混用。平远则需舒展,故在池中堆土成二岛,岛上竹树茂密,各建一亭,形成东西展开相互映衬的画面,具有浩淼的水面和土山茂林,富于江南情趣。后期所增加的南轩、荷风四面亭、小飞虹等建筑物都非常得当,成为很好的观景点,又是山水中的优美点景物。在远香堂的东西两翼,则有两组院落或景点:一组在东,有枇杷园、听雨轩和海棠春坞三个庭院组成,形成富于变化的空间组合,再加上绣绮亭作为远香堂的对景,使东翼景观十分充实。另一组在西,有小沧浪水院、小飞红和香州石舫组成,以水院与水景为特色,使西翼也颇丰满。这两翼都以空间层次多、构图美而加强了远香堂作为主厅的地位,且东翼以院、西翼以水,其意趣各有不同。至于偏于一隅的见山楼,因体量较高大,处于偏远处是恰当的,也可补香州与南轩以北缺少对景的不足。 总体看来,拙政园中部的布局疏密相同,旷远与深邃兼备,尚保留一些宋、明以来的平淡简远的遗风。建筑物不少,却又不过于人工化,水面开阔,而又不失水层次的丰富。 西部原补园部分,以三十六鸳鸯馆前的山水为主景。此后经改建后较为拥塞,由澳邃而却开郎,山石堆砌过多,人工气息过重,只有倒影楼和宜两亭一线对景及水上波形长廊较有创意,是此处最佳景物。 其他值得一提的布局手法:原来的园门是邸宅备弄的巷门,经长长的夹道而进入腰门,迎面一座小型黄石假山犹如屏障,免得园景一览无余。山后小池一泓,渡桥过池或循廊绕池便转入豁然开朗的主景区,这就是造园的大小空间转换、开合对比手法运用之一例;中部的建筑布局以次景区的密来反衬主景区的疏,既保证了后者的苑若天成的大自然情调,又解决了因园林建筑过多而带来的矛盾。中部是典型的多景区、多空间复合的大型宅院,园林空间丰富多变、大小各异。有山水为主体的开敞空间,有山水与建筑相间的半开敞空间,也有由建筑围合的封闭空间。这些空间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分隔,形成一系列的序列组合,并突出表现了大园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的组景韵律感。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园林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大都是文人、画家与匠人合作的结晶。园林概念首次出现在明代,计成在其造园巨著《园治》一书中所述:“大凡造园,不分市村城郊,地段以僻静为胜……景物可因借随机……”。其意思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或对天然山水进行利用改造,或人力兴造山水地貌,结合景载与植载,并安插布局相适宜的建筑,从而构成一个兼具游览、居住、观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大要素,即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是智慧和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和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园路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和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和观景的建筑。建筑和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 (一)按所有者身份分类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园林史留园园林艺术分析

留园的设计艺术 ——苏州古典园林典型 概述 留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尤以建筑庭院划分与组合园林空间精湛见长。 留园是平地造园,空间通过建筑、堆山、置石、水体等造景要素划分,空间开合变化丰富。园中,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之美、叠山立峰之美、意境之美、“处处邻虚,方方侧影”造园艺术、景观设计、空间艺术之美、植物配置之美等都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布局 留园的布局讲究含而不露,其总体布局是园林紧邻于邸宅后,呈前宅后院的形式,全园布局紧凑,结构严谨。它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变化。组合景观、高低布置恰到好处,营造了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有致、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建筑与园境相映成趣。 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园林用建筑结构来划分空间,分中、东、西、北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其东南地带开凿水池,西北地带堆筑假山,是典型的南厅北水、隔水相望的江南宅院的模式;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厅、林泉耆硕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以山景为主,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

留园分析

留园分析 ——2011级园林四班朱雯雯 一概况介绍——走进留园 留园在苏州阊门外,现在占地约3.3公顷,是清代园林建筑的典型。被誉为“吴中名园之冠”,和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并列全国四大名园。现园分东、中、西、北四部分,景观主题各有特色,东部以庭院、建筑取胜;中部是山水写意园;西部林木幽深,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呈田园风貌。 留园平面图 1-大门;2-古木交柯;3-绿阴轩;4-明瑟楼;5-涵碧山房;6-活泼泼地;7-闻木樨香轩;8-可亭;9-远翠图;10-汲古得绠处;11-清风池馆;12-西楼;13-曲溪楼;14-濠濮亭;

15-小蓬莱;16-五峰仙馆;17-鹤所;18-石林小屋;19-揖峰轩;20-还我读书处; 21-林泉耆硕之馆;22-加晴喜雨快雪之亭;23-岫云峰;24-冠云峰;25-瑞云峰; 26-烷云池;27-冠云楼;28-伫云庵 留园东北中西分区 二历史沿革——品味岁月的雕琢 明万历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遭贬归隐后,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益治园圃,建成东园,同时又造西园,故址即今戒幢律寺。东园由名师堆叠假山后又购得“花石纲”遗物湖石瑞云峰,叠于园中。一时苏州文人相邀往观,呼朋啸饮,谈笑移日,尽得山水园池之乐。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园林委吴县人刘恕购得。刘恕乃姑苏东山人氏,曾任广西右江兵备道、柳州庆远两府事,后因水土不服告病回乡。他在东园旧址上重建园林,堂宇轩豁,廊庑周桓,以他自己的话说,“拮据五年,粗有就绪,以其中多植白皮松故名寒碧庄”,寒取自园内景色竹色清寒,波光澄碧。经数年修葺和扩建,易名“寒碧庄”,也称“花步小筑”,或俗称“刘园”。刘恕中年归隐,曾聚湖石十二峰于园内,延人绘写题记,极一时之胜;又撰多部园艺著作,将自作小品文章及古人名书法帖勒石嵌砌在园内廊壁,共有书条石三百万方,更添园中的书卷气息。

留园赏析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艺术赏析论文 专业:建工技术 班级:G14建工2班 姓名: 学号:20141408 指导教师:王丽娟

留园赏析 摘要: 留园之美虽然源于和谐,却又不单调枯燥。山、水、石、建筑、植物与四季时节相辅相成、交映变幻,造就了留园独特的一园四景格局。留园内外空间关系格外密切,并根据不同意境采取多种结合手法。以上种种使得留园之中从山水到庭院、庭院到田园、田园到山林的转换丝毫不显突兀。一切的转换都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安详。 关键词: 和谐、一池三山、转换、小中见大、藏露互引、人间仙境 留园位于江南古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留园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于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完工,跨越明清两朝,历时二百八十三年,期间几经废弃与破坏。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罢官归田后,于此大治园圃,置东、西二园,并于东园广搜奇石。同治十二年(1873年),园林部分为常州盛康购得,缮修加筑,使园内佳树荣而佳齐茁,奇石显而清流通,比昔盛时更增雄丽,因前园主姓刘而俗称刘园,盛康乃仿随园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园。盛康殁后,园归其子盛宣怀,在他的经营下,留园声名愈振,成为吴中著名园林,俞樾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30年代以后,留园渐见荒芜。1953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修复留园,经过半年的修整,一代名园重现光彩。 留园的面积约2公顷(23300平方米)。分西区、中区、东区3部分。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山水兼长,东区是建筑区。中区的东南地带开凿水池,西北地带堆筑假山,建筑错落于水池东南,是典型的南厅北水、隔水相望的江南宅院的模式。东区的游廊与留园西侧的爬山廊成为贯穿全园的外围廊道,曲折、迂回而富于变化。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留园之中中部是精华所在,以山水见长,东部以庭院、建筑取胜,着名太湖石之王“冠云蜂”坐落于此,北部具有农村田园风光,西部林木高耸,有山林野趣。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如此四种不同景色,在园林众多的苏州,惟此留园。 一、留园与古典美学 “几处楼台画金碧;个中花石幻灵奇。”留园门厅中这短短十四个字就说尽了留园之美。那么,留园之美,美从何来?要解析留园之美,就不得不从中国古典美学说起。中国古典美学自先秦到清末,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其间儒家、道家、释家、禅宗美学等都有各自不同的美学思想及学派,他们共同构成了风格独特的中国古典美学。复杂的地理条件决定了中国古代三千年文明,是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在中国漫长的封建专制时代,农业经济决定了人们以血缘关系相维系,团结生产。农业社会靠天吃饭,使人们对自然、对天、对神(天的统治者)都有很深的感情。人们认为人与大自然与整个宇宙是和谐统一的,是一个整体。这种以宇宙整体和谐为基础和中心的文化和谐观念影响到中国美学,是宇宙为整体,以整体为美,以整体的和谐为美。

无限维空间中的点_以留园为例_解析步移景异的空间涵义

无限维空间中的点The Points in the In ? nite Dimensional Space :The Analysis on the Space Meaning of Varying Sceneries with Changing view-points, Lingering Garden (Liu Yuan) as an Example 陈 丹孟 凡 玉 Chen Dan Meng Fanyu 中图分类号 TU98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2009)07-0173-05摘 要 “步移景异”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一大艺术特色,包含空间转换与景致变换两重意思。以留园为例,选取从入口到还我读书斋一段,将园林实体要素看作提高空间维度的点,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给“步移景异”一个空间说法。 关键词 步移景异 留园 无限维空间 实体要素 Abstract " Varying sceneries with changing view-points " is a major artistic fea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gardens, it contains two meanings: space conversion and landscape transformation. The paper take for example, select the section from the entrance to the Reading Architecture, c o n s i d e r t h e p h y s i c a l e l e m e n t s o f l a n d s c a p e a s t h e p o i n t w h i c h c a n increase space dimension and study the interaction of the elements, in order to give an argument to " Varying sceneries with changing view-points ". Key words Varying sceneries with changing view-points, Lingering Garden (Liu Yuan), Infinite dimensional space, physical elements 第一作者第二作者 邮 编电子信箱收稿日期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博士研究生 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景观学VS设计学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430072 yueliang713@https://www.doczj.com/doc/3711984470.html, 2009 03 18 坐标轴里的可计量的维度所解释的。 多维空间一般使用类比的方法推导出来的,欧氏几何中点是0维的,点沿直线运动成一维直线,直线平行或旋转成二维面,平面再沿不在平面内的一直线移动或旋转就成三维立体空间,用此方法推论,三维立体沿一个直线移动就成四维空间,依此至无穷。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亦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去理解:游人所在的点为“站点”,所在的空间为“本体空间”,从本体空间向外部空间看去,与某一实体(可能是对景物,或者仅仅是一个任意的物体)形成视线,将人对本体空间的感受引申到更大的一重维度上去。但是,外部空间中存在很多这样的视觉落点,远近 “步移景异”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一大艺术特色,其中包含两层意思:首先,人身处在流动的空间之中,在行进中可以感受到空间的连续变换;其次,人的视线所至皆是不同的景致。这两方面内容是统一的,是由空间的属性决定的。 1 解析园林空间的维度 日常生活中,我们将空间视作三维立体,用边界来限定长、宽、高。但是,数学中早已明确空间的维数是无穷的,不但有四维,还有五、六、七……维空间。中国传统园林中的空间与日常生活不尽相同,空间以异常大的密度和错综的结合方式涌现在人的面前,其空间就不再是能被 —— 以留园为例,解析步移景异的空间涵义 图1 留园平面图 建筑历史 Architectural History ·古、近代园林·

苏州留园园林分析报告

苏州园林调研报告 ——留园分析

,前厅内光眼前一亮,再往前走,将经过一条幽长的夹道。虽然开有漏窗,但因窗外仍为建筑,嗅不到一丝园林的气息,此为“一收”。 入通道尽头小门,则为一小小天井,天井北墙有小型花坛,老桂、玉兰各一,天竹数本,点以湖石。到此天井,我们始见天口,心胸不免随之放开。敞厅内悬“留园”匾额,至此则园林气息始露。此为“二放”。 转过敞厅罩隔,左侧得一小门道,尽头腰门 上有“长留天地间”砖额。腰门外仍为窄直通道。 至此,我们刚觉放开的心胸不得不再度收紧。此 为“二收”。

过“长留天地间”腰门,迎面为一带横向长廊,白粉墙上嵌六只大型漏窗,窗外山池亭阁隐约可见。此六大漏窗, 恰如六挂珠帘将院内山水半遮半掩,是“漏景”造园手法的 运用。 长廊南侧有小天井,靠北墙植山茶、翠柏各 一,花时红绿交映,是为“古木交柯”小景。行 路至此,我们的心胸收紧之后开始渐次放开,己觉园林气息直入肺腑。此为“三放”。 坐在绿荫馆前临水的美人靠边,满池风光扑面而而来,湖上有人泛舟吹笛的,与园中美景相照应,毫不风雅。至此,留园的主景方完全、彻底地呈现在游人眼前。建筑空间光线明暗的变化,使游人的心理经历了“一收”、“一放”、“再收”、“再放”的过程,欲扬先抑,引人入胜。坐对满目风光,回想路行来的曲折,方可领略设计者的良苦用心。 漏景

留园中部的碧山房和明瑟楼是过去官僚地主们活动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筑前方的平台也是全园的主要观赏点,采取了隔水对山而立的办法:西、北两部是山体,中央有一湖相隔。 视点的高低变化 涵碧山房前的平台处,地势较低,低视点能够更好地贴近水面,因水得景;相反的,闻木樨香轩与可亭处于全园地势较高处,利于俯瞰全园。 对比 中部西侧以黄石石级为主,配有大型乔木,给人以浑厚之感;东侧,建筑物白墙掩映,透空连廊又设有花架,给人以玲珑雅致之感。池岸东西两侧风格形成对比。 衬托手法突出主题 留园毕竟属于私园,不可能如皇家园囿那般庞大。所以在景观 面积受限的情况下,如何巧妙地运用衬托的手法,利用有限的面积 创造出不一样的视觉感受呢?这就需要池周围的池岸、建筑物、花 木能恰当地发挥合衬作用,使得池面虽小却能产生辽阔的感觉: 一、可亭尺度的小巧,衬托出北部假山的高大(实际高度不超 过5米),此时假山就是亭子的基座,产生了一种雄奇峻拔的气魄, 模拟出了一种“咫尺山林”的意境。 二、刻意缩小可亭的尺度,利用透空小巧的亭子衬托水面的开 阔。 三、平净深碧的池水衬托峥嵘的石山。 咫尺山林——可亭一景 西侧东侧

苏州园林景观流派风格与空间分析

苏州园林景观流派风格分析 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精华。亭阁典雅,花木繁茂,它将有限的空间集文字、书画、建筑、雕刻等多种艺术,并把山光、水声、月色融入其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将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的淋漓尽致。 Suzhou gardens are the essence of our country's classical gardens. With the elegant pavilion and the lush flowers and trees, they put the culture painting calligraphy architecture and carving into limited space , gethering the mountain water and moon ,create colourful landscape . They reflect people's pursuit of wonderful live adequately 关键词:风格特征手法参考;《浅谈苏州园林风格 特点》《从视觉角度谈苏州园林空间手法》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 园林为主。它聚集了中国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粹,具有 悠久的历史,造园技艺精湛,故有“江南园林甲天下, 苏州园林甲江南”一说。连世界遗产委员会也曾这样 评价苏州园林:“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 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质量,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1~19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苏州园林在文化、艺术、历史等方面的造诣可见一斑。 不同于其他任何国家及地区的园林,在我看来,苏州园林更具一番灵气,身陷其中,仿佛有天地之气灌于体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实际上,园林都是人类对于自然景观的模仿,而苏州园林显然是技法相当高超的模仿,它所模仿的不仅是形,更多的是神,是自然的精华,是对大自然的高度提炼和概括。这和中国的山水画如出一辙——神韵,折射出中国人对天地万物的理解。 园林乃是赏心悦目之作,体量虽大,仍为艺术作 品,既是艺术,就不可避免的要说到美这个问题。自 然之美不必多说,苏州园林是高度浓缩的自然景观, 自然也高度浓缩了自然之美。我想说的是其融合之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留园 1571 姚旭15080168 概况:留园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构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空间体系,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现园分四部分,东部以建筑为主,中部为山水花园,西部是土石相间的大假山,北部则是田园风光。 历史沿革:留园始建于明代,为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时人称东园。清代,园为吴县东山刘恕所得,更名“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刘恕喜好法书名画,他将自己撰写的文章和古人法帖勒石嵌砌在园中廊壁。后代园主多承袭此风,逐渐形成今日留园多“书条石”的特色。同治十二年,园为常州盛康购得。比昔盛时更增雄丽,因前园主姓刘而俗称刘园,盛康乃仿随园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园。 平面布局图:

留园设计 留园的建筑在苏州园林中,不但数量多,分布也较为密集,其布局之合理,空间

处理之巧妙,皆为诸园所莫及。每一个建筑物在其景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从全局来看,没有丝毫零乱之感,给人有一个连续、整体的概念。 园内亭馆楼榭高低参差,曲廊蜿蜒相续有七百米之多,颇有步移景换之妙。建筑物约占园总面积四分之一。建筑结构式样代表清代风格,在不大的范围内造就了众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筑,处处显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造园艺术手法。 明徐泰时创建时,林园平淡疏朗,简洁而富有山林之趣。至清代刘氏时,建筑虽增多,仍不失深邃曲折幽静之趣,布局和现在大体相似,部分地方还保留了明代园林的气息。到盛氏时,一经修建,园显得富丽堂皇,昔时园中深邃的气氛则消失殆尽。 空间序列 良好的建筑空间序列设计,宛似一部完整的乐章、动人的诗篇。空间序列的不同阶段和写文章一样,有起、承、转、合;和乐曲一样,有主题,有起伏,有高潮,有结束;也和剧作一样,有主角和配角,有矛盾双方的对立面,也有中间人物。通过建筑空间的连续性和整体性给人以强烈的印象、深刻的记忆和美的享受。但是良好的序列章法还是要靠通过每个局部空间的装修、色彩、陈设、照明等一系列艺术手段的创造来实现的。因此,空间序列的设计手法非常重要。 空间序列的全过程就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空间过渡。对不同序列阶段,在空间处理上各有不同,造成不同的空间气氛,但又彼此联系,前后衔接,形成按照章法要求的统一体。,空间序列的构思是通过若干相联系的空间,构成彼此有机联系,前后连续的空间环境,它的构成形式随功能要求而不同。园林中“山穷水尽”、“柳暗花明”、“别有洞天”“先抑后扬”“迂回曲折”、“豁然开朗”等空间处理手法,都是采用过渡空间将若干相对独立的空间有机的联系起来,并将视线引向高潮。一般来说,在高潮阶段出现以前,一切空间过渡的形势可能也应该有所区别,但在本质上应基本一致,强调共性,因以统一的手法为主。但作为紧接高潮前准备的过渡空间往往采用对比的手法,先收后放、先抑后扬等用以强调和突出高潮的到来。统一对比的建筑构图原则同样可以运用在室内空间处理上。 留园分四个景区(中、东、西、北部),每个景区既各有特色,又相互联系贯通,缱绻徘徊之间,令人留连忘返。可按两条游览路线进行。 第一条:从大门进园,沿窄廊至古木交柯,然后沿曲谿楼——西楼——清风池馆——自在处——五峰仙馆——揖峰轩——林泉耆硕之馆——佳晴喜雨快雪之亭——又一村——土山(至乐亭)——舒啸亭——活泼泼地——别有天——闻木樨香轩——可亭——小蓬莱——濠濮亭——曲谿楼——古木交柯——绿荫——涵碧山房——出口。此条游览路线是先游东部,再游北部、西部,最后游览中部。第二条:从大门进园,沿窄廊至古木交柯,然后沿绿荫——涵碧山房——闻木樨香轩——可亭——小蓬莱——濠濮亭——曲谿楼——西楼——清风池馆——五峰仙馆——揖峰轩——林泉耆硕之馆——待云庵——冠云亭——冠云楼——又一村——土山(至乐亭)——舒啸亭——活泼泼地——别有天——出口。此条游览路线是先游中部,再游东部、南部、北部、西部。如果是雨天,你就可循着园中长廊而游,不湿衣襟而获雨中游园的雅趣。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它主要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其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园林数量众多,布局别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景致变化多端。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园林的发展与分类,以及园林的独特魅力,并以苏州四大名园为例从园林的特点与布局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了简要的描述与分析。 关键词:发展分类园林魅力特点布局四大名园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目的,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宗旨。古典园林主要由筑山,理池,植物,动物,建筑,匾额六大要素构成,这些自然风景构成的园林有着它独特的魅力。“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代表了中国私家园林的风格和艺术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圣地。苏州园林十分的精致,“苏州四大名园”狮子林、沧浪亭、拙政园、留园就是典型的代表。 一、园林的发展与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传早在周文王时期就有建宫苑活动,后经过春秋、战国及至秦汉时期的发展,完成了从商、周的园、囿向秦、汉宫苑和私家园林的转化。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

境域,就称为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一般按占有者身份分类,可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私家园林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等。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 2.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2.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两种园林形式截然相反,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

建筑赏析之拙政园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 --江苏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城内东北街,苏州最大的名园。它不仅是苏州四大古典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之一,而且还是全国四大古典名园(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之一。拙政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塑、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为明御史王献臣解官归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处拓建而成。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王献臣在建园之期,曾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为其设计蓝图,形成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其后400多年,沧桑变迁,屡易园主,但此园总体仍不失明代遗风。 拙政园没有明显的中轴线,没有传统的对称格局,大都是因地制宜,错落有致。全园分为东、中、西、三部份。东部,曾取名为“归田园居”,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也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也是全园精华所在;西部,也称为“补园”,园内建筑物大都建成于清代,其建筑风格明显有别于东部和中部。 东部现以草地为主,凿池垒山,遍植树木,缀以天泉亭,秫香馆、兰雪堂诸建筑,给人以开朗舒畅之感。 中部面积约亩,池水面积占1/3。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 西园面积约亩,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的风格占了上风。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而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西部主要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晴天由室内透过蓝色玻璃窗观看室外景色犹如一片雪景。馆的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装饰华丽精美。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西部另一主要建筑“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这里可欣赏水中之月,可受清风之爽。西部其它建筑还有留听阁、宜两亭、倒影楼、水廊等。

《苏州园林》课文赏析

《苏州园林》课文赏析 《苏州园林》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段),说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 第二部分(2~9段),作者从园林建筑设施的各个方面,说明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的特征。 第一层(第2段),总括说明苏州园林的特色。 第二层(3~9段),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第三部分(第10段),指出苏州园林的美还不止以上说的这些,结束全文,引人回味。 中心思想: 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再现了它的画意美,显示了设计者和工匠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整体把握 本文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尽管文中没有提到任何一个园林的名字,没有描述某一处具体的景色,但读者得到的关于苏州园林的知识,是全面、明确的。同时,读者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苏州园林的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换句话说,也就是“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苏州有许多名园,如拙政园、网师园、留园、沧浪亭、狮子林等是其中最突出者,即以这些园林而论,它们的建筑、山水、花木各不相同,各有特点,这些名园也从而具有了各自的风格与生命力。如何从这些面貌、风格各不

相同的园林中概括出共同点来,大非易事。作者巧妙地从游览者的角度,从苏州园林给游人留下的印象着眼,“硬”是从不同中找出同来。中国园林艺术和诗、画艺术相通,中国园林一向被誉为如诗如画,因此,作者的这种作为游览者的感受是精当的、恰切的,这也表明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另外,对于“图画”,我们也应该深究一下,才能更好领会苏州园林的特点。一般说来,图画中描绘的景致既来自自然,又高于自然,画家将自然天成的景色进行抽取、提炼、集中,然后创作出既不悖于自然之理又更具有美感的画图来。据此,我们可以领会到,苏州园林的美是经过精心安排而又不损自然的美。“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眼前总是”强调了苏州园林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亭台轩榭在布局上“绝不讲究对称”,作者将苏州园林的布局与中国传统建筑作比较,以图案画与美术画打比方,说明苏州园林具有充满自然之趣的布局美。 (二)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假山的堆叠有自然之趣,让人忘却其为假山。池沼则“大多引用活水”,是因为活水才有生趣。“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往往安排桥梁”,讲的是因地制宜,印证了前面所说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两座以上的桥梁,决不雷同,讲的其实也是避免对称,讲究自然之趣。细处也不放过,如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布置几块石头或种上花草。这些安排,使得苏州园林中的假山与池沼虽出自人工,却能宛如天成,这也正是园林中的山水所追求的境界。 (三)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花草树木的映衬同样“着眼在画意”。作者先介绍花草树木栽种的良苦用心:既讲究树木的错落有致,又照顾到季节的变化。再

苏州园林赏析

苏州园林赏析 摘要:“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模仿和再现自然山水是中国园林形成、表现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园林不仅是人们生活居住的现实空间,也是陶冶情操、安顿精神的理想乐园。苏州园林是浓缩的自然景观,使人“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趣”;苏州园林更是珍贵的人文景观,建筑家、哲学家、诗人画家、平民百姓各自从中体味到了他们所寻觅的线条、哲理、诗情和韵律。把苏州园林平面地展开是一幅最逼真的山水画;身居园中品茗抚琴吟诗插花最富灵感;在对中国了解甚少的旅游者眼里,苏州园林是最好的博物馆。 关键词:苏州园林、廊的造型艺术、人文与自然完美结合、世界园林典范、世界闻名、现状及未来 中国古典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 建筑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 中国园林萌发于商周,成熟于唐宋,发达于明清.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园林城。苏州园林历史之悠久,数量之多,造园艺术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从最早东晋的辟疆园起,已有一千五百年治园经验,城内曾有大小园林二百余处,至今保存尚好的仍有六十九处。苏州园林的真正含义远非苏州的园林,她已成为江南私家花园的总称。 有谓“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素以园林美景享有盛名,这些园林可分为宅地园林,市郊园林和寺庙园林三大类。苏州园林多为宅地园林,由贵族、宦官、富商等所建,精致优雅。这些园林反映出历代园林的不同风格,同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 的美称,在很大的程度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之后历代造园兴盛,明清全盛时有200多处私家园林遍布苏州古城内外。大部分是为名人居士或士大夫阶层提供一种“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趣,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的清雅环境。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苏州造园家运用独特的造园手法,在城市住宅旁有限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加之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和各式摆件等反映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写意山水园林。它融自然美、人文美、建筑美于一体,是综合的历史文化艺术宝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苏州留园鉴赏

苏州留园鉴赏 一、园内介绍 留园是中国著名古典园林,位于江南古城苏州,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一九六一年,留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一九九七年,包括留园在内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原是明嘉靖年间太仆寺卿徐泰时的东园。园内假山为叠石名家周秉忠(时臣)所作。清嘉庆年间,刘恕以故园改筑,名寒碧山庄,又称刘园。同治年间盛旭人(其儿子即盛宣怀,清著名实业家政治家,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创始人)购得,重加扩建,修葺一新,取留与刘的谐音,始称留园。科举考试的最后一个状元俞樾作《留园游记》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二、园林的分布 留园的面积约2公顷,分西区、中区、东区3部分。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山水兼长,东区是建筑区。中区的东南地带开凿水池,西北地带堆筑假山,建筑错了罗阿与水池东南,是典型的南厅北水、隔水相望的江南宅院的模式。东区的游廊与留园西侧的爬山廊成为贯穿全园的外围廊道,曲折、迂回而富于变化。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厅、林泉耆硕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北部具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池南涵碧山房与明瑟楼为留园的主要观景建筑。留园内的建筑景观还有表现淡泊处世之坦然的“小桃源(小蓬莱)”以及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 三、留园三绝 冠云峰 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其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相传这块奇石还是宋末年花石纲中的遗物。北宋末年,虽然北面战事吃紧,金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