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职语文综合测试卷六(含答案)

中职语文综合测试卷六(含答案)

中职语文综合测试卷六(含答案)
中职语文综合测试卷六(含答案)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综合测试卷六

(教师版)参考答案

姓名:班级:分数: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卷面满分9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未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字的读音都都正确的一组是(D)

A.谄(xiàn)媚粗犷(guǎng) 炽(zhì)热狡黠(xiá)

B.歼(qiān)灭发酵(xiào) 切磋(cuō) 阴霾(mái)

C.悭(qiān)吝愤懑(màn) 酗(xiōng)酒吮(shǔn)吸

D.惬(qiè)意泥淖(nào) 纤(xiān)维堤(di)坝

A.谄(chǎn)媚炽(chì)热

B.歼(jiān)灭发酵(jiào)

C.愤懑(mèn) 酗(xù)酒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C)

A.提纲竞争力陈词滥调蜂涌而至

B.幅员互连网旁征博引惹是生非

C.剽悍明信片销魂勾魄雍容华贵

D.脉博荧光屏山清水秀心悦诚服

A项中“涌”应为“拥”;B项“连”应为“联”;D项“博”应为“搏”。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C )

①通过讨论,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深层次的思想问题,然后再以事实说话,以理服人,这样学生心中的疑惑就会_消释_。

②)所谓股票期权,指上市公司授予激励对象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_预订_的价格和条件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

③由于吸食毒品后产生幻觉,无端怀疑有人要害他,衡阳县一男子肖某竟持刀_要挟_11岁的儿子当人质,爬上屋顶欲跳楼自杀。

A.消逝预定要挟

B.消逝预订挟持

C.消释预订要挟

D.消释预定挟持

消释:①〈书〉消融;溶化。②(疑虑、嫌怨、痛苦等)消除;解除:~前嫌│误会~。

消逝:着重在于时间、声音渐渐地逝去,不复存在了,侧重过程,指逐渐减少。例如:火车的隆隆声慢慢消逝了。

“预订”和“预定”都表示预先把某件事情定下来,但具体用法有区别。

预订:表示预先订购、订阅、订租等,一般关涉钱款交易。

预定:则表示预先规定或者约定,与时间、计划、方案、目标、地点等相联系。要挟:利用对方的弱点,仗恃自己的势力,胁迫对方满足自己的要求;指扬言要惩罚、报复或危害某人而强迫他答应自己的要求。

挟持:从两旁抓住或架住被捉住的人;倚仗权势或抓住别人的弱点,强迫其服从。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C )

A.赵明下班从公司回到家里,看见哥哥赵清正和他的女朋友在客厅里聊天。

A歧义:是哥哥的女朋友还是赵明的女朋友,不清楚。

B.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工商业的发展,为隋朝的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B没有主语,把“由于”去掉。

C.国务院决定免征关税和进口增值税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鼓励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其更趋完善。

D.选择最怡当、最可靠的材料,对文章的成败,常常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成败”是两方面的词,所以前面也应该对应两方面的词语“是否”。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

A.以云南民族风情、民间舞蹈为素材创作的大型舞蹈《云南印象》一经演出,立即产生了轰动效应。

B.“进来吧”,母亲轻声地说道,“难道这不是你的家?”

C.他马上召集常委进行研究,统一规定了开会的内容,时间,地点和出席人员。

D.小张喜爱音乐,小李喜爱绘画,小王喜爱文学,还喜欢摄影。

6.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宵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拟人)

B.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对偶)

C.叫喊声中救护车与他擦肩而过,叫喊声中许三多的声音将所有人的声音淹没,叫喊声中许三多刚流出的眼泪被风吹干(排比)

D.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夸张)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白居易是我国中唐时期的杰出诗人,他和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琵琶行》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B.《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它是保存下来我国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最一长的一首叙事诗。

C.《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它囊括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内容和创作方法。

D.孙犁的小说写景和抒情溶于一炉,充满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其短篇小说代表作有《荷花淀》。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8~10题。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

齐国国王派遣使者去问候赵威后,书信还没有启封,威后就问使者说:"今年的年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好吗?"

使者不说(说:通"悦"),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使者不高兴,说:"下臣奉齐王的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来,现在您不问齐王,却先问年成和百姓,岂不是把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威后说:"不是这样。假如没有收成,哪里有百姓?假如没有百姓,哪里有国君?因而有所问,能不问根本而问末节的吗?"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复姓)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sì),无粮者亦食(sì);有衣者亦衣(yì),无衣者亦衣(y ì)。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威后进而又问他说:"齐国有个处士叫钟离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有粮食的人给吃,没粮食的人也给吃;有衣服的人给穿,没有衣服的人也给穿,这是帮助国君抚养老百姓的人呀,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

叶(shè)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guān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恤(抚恤)孤(年幼丧父或父母双亡的孩子)独(年老无子女的人),振(振:通"赈",救济)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叶阳子平安无事吗?这个人做人呀,怜悯那些无妻无夫的人,顾念抚恤那些无父无子的人,救济那些困苦贫穷的人,补助那些缺衣少食的人,这是帮助国君养育百姓的人,为什么到今天不让他在位成就功业?

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彻:通"撤",除去)其环瑱(tiàn两种玉制的耳饰),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

北宫氏的女儿婴儿子平安无事吗?她摘掉耳环等装饰品,到老不嫁,来奉养父母,这是带领百姓尽孝心的人,为什么到今天还不让她上朝呢?

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wū)陵(齐邑名)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这两个处士没有成就功业,一个孝女也不上朝,靠什么来统治齐国,做百姓的父母呢?於陵的那个子仲还在吗?这个人做人呀,对上不向国君称臣,对下不治理他的家,也不愿同诸侯交往,这是带领百姓无所作为的人,为什么到今天还不杀掉呢?

作品背景:

赵威后是赵惠文王之妻、赵孝成王之母。公元前266年,惠文王卒,孝成王立,其年幼,故赵威后执政。赵威后清正廉明、洞悉政治民情、明察愚贤是非,是一位优秀的女政治家。这篇文章就是记叙赵威后接见齐国使者的一次谈话,通过双方的问答,委婉的批评了齐国政治失当,赞扬了"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8.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依次全都正确的一项是(D)

①书未发.②使者不说.③不然.④苟.无岁

A.①寄出、送出②说话③对的④暂且

B.①打开、展开②通“悦”③对的④暂且

C.①寄出、送出②说话③这样④如果

D.①打开、展开②通“悦”③这样④如果

9.下列各项中,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中“而”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现在您不问齐王,却先问年成和百姓。而:却,连词,表转折

A.拾视之,非字而.画。而:表并列

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而:于是,表承接的连词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

C.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而:却,连词,表转折

秦人没有丢失一支箭那样的消耗,天下的诸侯(却)已陷入疲惫不堪的境地了。

D.人非生而.知之者。而:连词,表顺承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

10.下列各句项中,与“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中“先”的词类的活用相同的一项是(D )

岂不是把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先:名词活用为意动词,以……为先

A.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使动用法

B.岁.征民间名词作状语

C.小.学而大.遗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后世的人如果只是哀叹而不引为鉴戒

第Ⅱ卷(综合题,共3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颜共7小题,共30分)

11.将第一大题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现在你先不问大王的情况,却先问收成和百姓,难道是卑贱在前面而尊贵在后面吗?(岂不是把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12.将下列句子按要求变换句子。(4分)

(1)你应该遵守交通规则! (变疑问句)

你难道不应该遵守交通规则吗?

(2)我们的生活是幸福的。(变感叹句)

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啊!

13.仿照下面画横线的例句,再写两个句子,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4分)

梦想,是万事成功之根本,是奇迹诞生之动力,是步入殿堂之基石,是生命辉煌之源泉。花儿因有了梦想,才百花竟放,于是有了世间万紫千红的美丽;

芽儿因有了梦想,才顶破岩石,于是有了松柏傲立绝壁的奇观;

鹰儿因有了梦想;才展翅千里;于是有了利剑横穿晴空的壮美。

1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小题。(6分)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译文:

渔翁夜钓归来时已是残月已经西沉,正好安然入睡,懒得把缆绳系上,任凭它

随风飘荡。

即使吹一夜的风,船也不会飘远,只会停搁在芦花滩畔,浅水岸边。

(此诗叙写一位垂钓者在深夜归来连船也顾不得系就上岸就寝之事,描绘了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表现了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诗名虽题“江村即事”咏景,实则通过“钓罢归来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刻画江村情事,由小见大,就比泛描写江村的表面景象要显得生动新巧,别具一格。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清新俊逸,不加任何藻饰,信手写来,反映了江村生活的一个侧面,营造出一种真切而又恬美的意境。)(1)简析诗人“不系船”的原因有哪些?(3分)

原因一:诗人陶醉月夜美景中,放船随流,安睡船中赏景。原因二:诗人熟悉下游情况,只是芦花浅水,无需担心危险。

(2)诗歌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结合诗句,请简要分析。(3分)

一、二句实写,三、四句是诗人的设想“纵然一夜风吹去”的情景,是虚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草木恩典

李丹崖

①草的香,似乎只有在两个时间可以闻出来。

②一是在被碾压或拦腰斩断的时候。这时候的草,像是慷慨就义,被镰刀、被车轮,割断、碾压,散发出奇特的生命的香。这香味,让人觉得有一种拿生命才换得来的美。我小时候喂过牛,给牛铡过草。当祖母把成捆的青草放到铡刀下,我奋力挥动胳膊,向下一压,咔嚓,草被斩成了两段,旋即散发出一股诱人的香。我追求这种香,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人是具有动物性的,格外爱这些草木滋味。

③另一是在草被熬煮的时候。我的父亲是一位中医。小时候,我常常爱在他的中药橱边转悠,可以闻到与众不同的草木香氛,就好像这些香味纠缠在一起,我置身其中可以免除疾病的侵扰一样。遇到病人前来抓药,父亲把那些或叶、或花、或根、或果的中药材用纱布包起来,放到砂锅内熬煮,满屋子的中药香。在滚沸的高温作用下,我觉得这才能彻彻底底地闻到草木的香味。

④秋天到了,草木走向成熟。儿时,乡间的农忙时节需要大量的劳力参与,那些身强体健的小伙伴也都被父母派去割稻打场了。身小力薄的我干不了农活,放羊是我唯一的活。我把羊拴在溪边的小树上,羊羔吃奶,母羊反刍,我呢,则效仿羊的样子,去尝一尝草根。看着田野里累得汗流浃背的小伙伴们,此时的我,躺在蓝天白云下嚼着草根,我觉得,这简直是神仙般的日子了。

⑤羊吃草,在我看来,简直是一件艺术。用舌头把草揽到嘴里,嚓嚓而食,羊毛洁白似雪,羊的嘴唇粉红似桃,青草如翡翠一样耐看。整幅画面简直太有感觉了。

⑥草木的根深深扎进土地,通过叶面来进行光合作用,它是最能吸纳天地灵气的。所以,维生素多蕴含在很多青菜当中,牛羊通过青草来摄取营养,我们再通过牛羊的肉来摄取营养。然后,牛羊和人的粪便又可作为肥料给青草带去营养。这个循环看起来有些吊诡,实际上,又是多么巧妙的一个轮回。青草,在这样的一个轮回中,无疑扮演了“双面人生”,还这个世界天蓝水碧,它们的一生近乎伟大。

⑦我有一位诗人朋友,他有种奇怪的感觉,每次在城市居住久了,吃得大鱼大肉,诗性会逐渐泯灭,会写不出东西,这个时候,他都会到山区的寺院里,找一处周遭长满茂密树木的禅房来住,日日食蔬,这样,就能诗性重返。他说,他获奖最多的诗作,一般都是寺院里的那些草木和蔬菜给予的。

⑧——这是何其美妙的草木恩典!

⑨有时候,我实在羡慕那些古人,居住的全部是木材架构的房子,戴的帽子是斗笠,披的是蓑衣,穿的是木屐或草鞋,这样,才有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现如今,你披着满是塑料味道的雨衣,穿着不透气的胶鞋,能“任平生”吗?

⑩我不是过激。只是想表达,人一亲近草木,就滋生了健康,就培育了高雅,就构建了和谐。

?草木,也许自己都不知晓它们的义举,但,一岁一枯荣,它们一直在轮回。也多亏了这份坚守,这种任性,才让我们有机会在草木的恩典中养眼,养身,养心……

(选自2017年12月《人民日报》有删改)

15.赏析第⑤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这句话比喻生动、描写角度多样,从声音、色彩、形态等方面描绘了大自然中动植物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表现了这一景象给“我”带来的愉悦之感。

1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第⑥段中“双面人生”的理解。(4分)

“双面人生”指青草的双重角色(或身份,作用等)。既能给人畜提供食物,让其获取营养,又能消解人畜的粪便,净化环境。

17.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4分)

A.这篇文章通过叙写草木的恩典,赞美了草木给人们带来物质和精神的享受,呼吁人们要亲近自然。

B.第②段中“这时候的草,像是慷慨就义”,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生命力旺盛的青草被割断碾压时的决然,凸显了草的奉献精神。

C. “这是何其美妙的草木恩典!”一句中“何其”一词是程度副词,强调了草木和人之间特殊而美好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草木的喜爱感激之情。

D.第⑨段中划线句子是一个设问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现代都市人远离自然的生活方式的否定。(划线句子是反问句)

三、作文。(30分)

18.“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真正拥有。”

请结合引文和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以“我的拥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 500 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综合测试卷六

(学生版)

姓名:班级:分数: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卷面满分9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未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字的读音都都正确的一组是()

A.谄(xiàn)媚粗犷(guǎng) 炽(zhì)热狡黠(xiá)

B.歼(qiān)灭发酵(xiào) 切磋(cuō) 阴霾(mái)

C.悭(qiān)吝愤懑(màn) 酗(xiōng)酒吮(shǔn)吸

D.惬(qiè)意泥淖(nào) 纤(xiān)维堤(di)坝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提纲竞争力陈词滥调蜂涌而至

B.幅员互连网旁征博引惹是生非

C.剽悍明信片销魂勾魄雍容华贵

D.脉博荧光屏山清水秀心悦诚服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通过讨论,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深层次的思想问题,然后再以事实说话,以理服人,这样学生心中的疑惑就会________ 。

②)所谓股票期权,指上市公司授予激励对象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________的价格和条件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

③由于吸食毒品后产生幻觉,无端怀疑有人要害他,衡阳县一男子肖某竟持刀

________11岁的儿子当人质,爬上屋顶欲跳楼自杀。

A.消逝预定要挟

B.消逝预订挟持

C.消释预订要挟

D.消释预定挟持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赵明下班从公司回到家里,看见哥哥赵清正和他的女朋友在客厅里聊天。

B.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工商业的发展,为隋朝的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C.国务院决定免征关税和进口增值税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鼓励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其更趋完善。

D.选择最怡当、最可靠的材料,对文章的成败,常常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以云南民族风情、民间舞蹈为素材创作的大型舞蹈《云南印象》一经演出,立即产生了轰动效应。

B.“进来吧”,母亲轻声地说道,“难道这不是你的家?”

C.他马上召集常委进行研究,统一规定了开会的内容,时间,地点和出席人员。

D.小张喜爱音乐,小李喜爱绘画,小王喜爱文学,还喜欢摄影。

6.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宵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拟人)

B.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对偶)

C.叫喊声中救护车与他擦肩而过,叫喊声中许三多的声音将所有人的声音淹没,叫喊声中许三多刚流出的眼泪被风吹干。(排比)

D.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夸张)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是我国中唐时期的杰出诗人,他和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琵琶行》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B.《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它是保存下来我国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C.《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它囊括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内容和创作方法。

D.孙犁的小说写景和抒情溶于一炉,充满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其短

篇小说代表作有《荷花淀》。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8~10题。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复姓)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8.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依次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书未发.②使者不说.③不然.④苟.无岁

A.①寄出、送出②说话③对的④暂且

B.①打开、展开②通“悦”③对的④暂且

C.①寄出、送出②说话③这样④如果

D.①打开、展开②通“悦”③这样④如果

9.下列各项中,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中“而”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拾视之,非字而.画。

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C.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D.人非生而.知之者。

10.下列各句项中,与“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中“先”的词类的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B.岁.征民间

C.小.学而大.遗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第Ⅱ卷(综合题,共3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颜共7小题,共30分)

11.将第一大题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12.将下列句子按要求变换句子。(4分)

(1)你应该遵守交通规则! (变疑问句)

(2)我们的生活是幸福的。(变感叹句)

13.仿照下面画横线的例句,再写两个句子,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4分)

梦想,是万事成功之根本,是奇迹诞生之动力,是步入殿堂之基石,是生命辉煌之源泉。花儿因有了梦想,才百花竟放,于是有了世间万紫千红的美丽;

1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小题。(6分)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1)简析诗人“不系船”的原因有哪些?(3分)

(2)诗歌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结合诗句,请简要分析。(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草木恩典

李丹崖

①草的香,似乎只有在两个时间可以闻出来。

②一是在被碾压或拦腰斩断的时候。这时候的草,像是慷慨就义,被镰刀、被车轮,割断、碾压,散发出奇特的生命的香。这香味,让人觉得有一种拿生命才换得来的美。我小时候喂过牛,给牛铡过草。当祖母把成捆的青草放到铡刀下,我奋力挥动胳膊,向下一压,咔嚓,草被斩成了两段,旋即散发出一股诱人的香。我追求这种香,似乎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人是具有动物性的,格外爱这些草木滋味。

③另一是在草被熬煮的时候。我的父亲是一位中医。小时候,我常常爱在他的中药橱边转悠,可以闻到与众不同的草木香氛,就好像这些香味纠缠在一起,我置身其中可以免除疾病的侵扰一样。遇到病人前来抓药,父亲把那些或叶、或花、或根、或果的中药材用纱布包起来,放到砂锅内熬煮,满屋子的中药香。在滚沸的高温作用下,我觉得这才能彻彻底底地闻到草木的香味。

④秋天到了,草木走向成熟。儿时,乡间的农忙时节需要大量的劳力参与,那些身强体健的小伙伴也都被父母派去割稻打场了。身小力薄的我干不了农活,放羊是我唯一的活。我把羊拴在溪边的小树上,羊羔吃奶,母羊反刍,我呢,则效仿羊的样子,去尝一尝草根。看着田野里累得汗流浃背的小伙伴们,此时的我,躺在蓝天白云下嚼着草根,我觉得,这简直是神仙般的日子了。

⑤羊吃草,在我看来,简直是一件艺术。用舌头把草揽到嘴里,嚓嚓而食,羊毛洁白似雪,羊的嘴唇粉红似桃,青草如翡翠一样耐看。整幅画面简直太有感觉了。

⑥草木的根深深扎进土地,通过叶面来进行光合作用,它是最能吸纳天地灵气的。所以,维生素多蕴含在很多青菜当中,牛羊通过青草来摄取营养,我们再通过牛羊的肉来摄取营养。然后,牛羊和人的粪便又可作为肥料给青草带去营养。这个循环看起来有些吊诡,实际上,又是多么巧妙的一个轮回。青草,在这样的一个轮回中,无疑扮演了“双面人生”,还这个世界天蓝水碧,它们的一生近乎伟大。

⑦我有一位诗人朋友,他有种奇怪的感觉,每次在城市居住久了,吃得大鱼大肉,诗性会逐渐泯灭,会写不出东西,这个时候,他都会到山区的寺院里,找一处周遭长满茂密树木的禅房来住,日日食蔬,这样,就能诗性重返。他说,他获奖最多的诗作,一般都是寺院里的那些草木和蔬菜给予的。

⑧——这是何其美妙的草木恩典!

⑨有时候,我实在羡慕那些古人,居住的全部是木材架构的房子,戴的帽子是斗笠,披的是蓑衣,穿的是木屐或草鞋,这样,才有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现如今,你披着满是塑料味道的雨衣,穿着不透气的胶鞋,能“任平生”吗?

⑩我不是过激。只是想表达,人一亲近草木,就滋生了健康,就培育了高雅,就构建了和谐。

?草木,也许自己都不知晓它们的义举,但,一岁一枯荣,它们一直在轮回。也多亏了这份坚守,这种任性,才让我们有机会在草木的恩典中养眼,养身,养心……

(选自2017年12月《人民日报》有删改)

15.赏析第⑤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第⑥段中“双面人生”的理解。(4分)

17.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这篇文章通过叙写草木的恩典,赞美了草木给人们带来物质和精神的享受,呼吁人们要亲近自然。

B.第②段中“这时候的草,像是慷慨就义”,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生命力旺盛的青草被割断碾压时的决然,凸显了草的奉献精神。

C. “这是何其美妙的草木恩典!”一句中“何其”一词是程度副词,强调了草木和人之间特殊而美好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草木的喜爱感激之情。

D.第⑨段中划线句子是一个设问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现代都市人远离自然的生活方式的否定。

三、作文。(30分)

18.“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真正拥有。”

请结合引文和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以“我的拥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 500 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