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极地区答案

两极地区答案

两极地区答案
两极地区答案

世界地理复习提纲12 两极地区

1.南北极俯视图:填写经纬度

科考站:中山站、长城站、黄河站、昆仑站

2.简述南极的气候特点及原因

特点:酷寒、干燥、烈风

原因:

酷寒: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冰雪覆盖,反射强烈;海拔高气温更低;西风漂流阻隔了低纬热量向高纬的传递。

干燥:极地高压控制,降水少,但蒸发量更少;降水以固体形式为主,升华少,空气中水汽含量很少,所以非常干燥。

烈风:冷气流从高原内部向四周扩散(极地东风),冰雪表面摩擦力小形成狂风。

3..简述南北极争夺的地理意义?

原始、天然的理想实验室

资源丰富

交通、战略位置重要

加强国家交流和合作

4..分析“种子库”选在北极地区的原因。

①纬度高,气温低,有永久冻土层,即使断电也能长时间维持低温;

②位于北冰洋中岛屿,远离陆地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5.分析全球变暖对极地科考的影响。

有利:延长科考时间

不利:航行安全受到威胁,生物种群发生变化,科研价值低

6.昆仑站所在地区大气透明度极佳的原因?

常年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海拔高,空气稀薄;污染小

7.我国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都选择在2月份,为什么?

每年11月—次年3月为南极洲的暖季。此时南极地区多为极昼,太阳高度虽然很低,但它总是照耀在地平线上,有些地方冰雪融化,气温开始回升,有利于建设科学考察站。

8.科考员在南极地区考察期间,面临哪些恶劣的自然现象?

低温、大风、缺氧

9.南极周围冰山较多的季节应是什么季节呢?

是夏季(南半球)。

原因是在夏季气温较高,南极大陆冰川消融崩裂,部分冰川滑入海中形成漂浮的冰山,另一方面,夏季南极周围海域不会结冰,冰山自由漂浮,给海上航行和科学考察带来危险。

10.南极洲降水少,为什么会形成巨厚的冰层?

南极地区年降水量很少,但由于气候寒冷,以降雪为主,蒸发极慢,所降的雪基本都积存起来,经过漫长的年代而形成了巨厚的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多米,因而南极地区素有“冰雪高原”之称。

11.全球极端低温出现在南极而不在北极的原因?

1)南极为大陆而北极为海洋,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

2)南极海拔较高,强化了气候的寒冷程度;

3)南极终年冰雪覆盖,反射率强,吸收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少;

4)南极周围是势力强劲的西风漂流(寒流),不利于低纬度的热量向高纬度输送,而北大西洋暖流却可以直接进入北冰洋。

5)南极冬季恰遇地球位于远日点时,而北极冬季却是地球位于近日点,使南极(186天)极夜时间比北极(179天)多7天,且太阳辐射相对较弱。

12.两极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1)、全球气候变暖引起冰川融化

2)、臭氧层空洞

3)、滥捕滥猎,破坏生物多样性,导致物种灭绝4)、环境污染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十章极地地区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人教版(2012)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十章《极地地区》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南极地区泛指() A.南极大陆及周边的岛屿 B.60°E以南的地区 C.60°N以南的地区 D.60°S以南的地区 2.下列有关“南极和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极地区旅游胜地、人口稠密 B.两极地区多冰雪,降水丰富 C.两极地区严寒,降水少,多强风 D.两极地区淡水、矿产缺乏 3.下列各组动物中,生活在南极大陆及周围海域的是() A.斑马大象河马 B.企鹅磷虾海豹 C.袋鼠鸭嘴兽鸸鹋 D.大食蚁兽卷尾猴树懒 4.到南极洲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A.地中海气候温和多雨时 B.印度盛行西南季风时 C.我国学生过寒假生活时 D.我们这里气温最高时 5.下列国家中,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A.俄罗斯 B.中国 C.印度 D.日本 6.我国在南极内陆“冰雪之巅”成功建立的第三个科学考察站是() A.东方站 B.长城站 C.昆仑站 D.和平站 7.到南极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A.北半球的夏季 B.2月 C.南半球的冬季 D.7月 8.关于两极地区共有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极地区都有丰富的淡水资源 B.两极地区都是冰天雪地 C.两极地区都有人定居 D.两极地区都有极昼极夜现象

9.中国南极长城站邻近的南极半岛() A.东临太平洋、西临大西洋 B.东临大西洋、西临印度洋 C.东临印度洋、西临太平洋 D.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10.南极大陆附近海面显著的自然景观是() A.北极熊 B.冰山 C.沙漠 D.森林 11.两极地区共有的自然特征有() A.以陆地为主 B.纬度较低 C.纬度高、气温低 D.气候类型多样 12.地球上最冷的地区在() A.北极地区 B.南极地区 C.蒙古、西伯利亚 D.青藏高原 13.我国最早在南极建立的考察站是() A.长城站 B.黄河站 C.中山站 D.昆仑站 14.关于南极洲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洲都有极昼、极夜现象B.由于海拔较高有“高原大陆”的称号C.被称为“白色沙漠”“风库” D.南极洲是海拔最高的大洲,因此气温低15.关于南北两极地区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极地区是海洋,北极地区是陆地B.南极地区气温更低些 C.北极地区有漂浮的冰山,南极地区则没有D.南极地区有常住人员,北极没有下图为“南极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初中地理 极地地区(含答案)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 1.(淮安)关于南北两极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A. 都以陆地为主 B. 都以海洋为主 C. 代表性的动物都是企鹅 D. 在科学研究和考察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答案】D 【解析】【分析】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北极圈以内的陆地面积约800万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积约1310万平方千米。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北极熊素称“冰海霸王”,是北冰洋的象征。企鹅是一种不会飞的游禽,是南极洲的代表动物。迄今为止,已有俄罗斯、美国、英国、阿根廷、澳大利亚、中国30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一大批科学考察站。近些年来,去北极地区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也络绎不绝。 故选:D 【点评】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夏季出现极昼时,太阳总在地平线上,但太阳高度小,阳光娇弱无力,根本无法驱散冰原上的寒气。冬季出现极夜时,长夜漫漫,暴风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无论南极洲还是北冰洋,都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考查极地的特点和意义。 2.下列比较适合北冰洋通航的月份是是() A. 1月 B. 2月 C. 8月 D. 12月【答案】 C 【解析】【分析】1、2、12月气温低,北冰洋处于冰封状态,通航难度大。8月为夏季,大量冰层融化,通航相对容易。 【点评】北冰洋位于北极地区,气候寒冷,冬季全部结冰,每年的7,8,9三个月为北极的暖季,冰川融化。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北京时间2018年1月31日晚发生了月全食现象,我国大部分地区居民欣赏到了美轮美奂的“蓝月亮”景观。 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科学考察”和“极地保护在行动”三个标题,文中贯穿始末的主线是寒冷。寒冷是由于两极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正是由于极度严寒,使得两极都成了冰雪覆盖的地区,也因而造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等。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而这些又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对两极地区开展考察活动,而开展考察活动的前提是要各方和平利用、共同保护两极的生态环境。 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因此,在进行《极地地区》的教学中也应该从这方面入手,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因此,本节是对“人地和谐关系”主题的突出和升华,更是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宣传。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储备看,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从依赖到自主的过渡期,理性思维不断增强,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和整合地图信息的能力,并且已经掌

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如:图表、文字材料……能够利用已经学过的区域地理的知识,探寻出极地地区的区位因素。 从学习热情看,学生比较关注与这部分知识相关的地理现象,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差异和资源状况等基础知识;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通过读图识图培养学生灵活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提倡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以合作探究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努力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主线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另一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难点:

中图版八年级下册地理 第六章认识地区 单元测试(无答案)

第六章认识地区 一、选择题 1.欧洲西部的地形以() A. 平原、高原为主 B. 平原、山地为主 C. 高原、山地为主 D. 高原、盆地为主 2.非洲最大的盆地是() A. 塔里木盆地 B. 刚果盆地 C. 大自流盆地 D. 柴达木盆地 3.地跨亚、非两洲的国家是 A. 以色列 B. 约旦 C. 巴勒斯坦 D. 埃及 4.世界上海外华人、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 A. 东南亚 B. 加拿大 C. 澳大利亚 D. 美国 5.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题. (1)非洲气候的基本特征是() ①湿热 ②干热 ③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④热带雨林气候覆盖整个赤道地区. A. ②③ B. ①④ C. ① D. ②④(2)非洲人口分布极不均匀,人口稀少的地区是() ①热带雨林气候区 ②热带草原气候区 ③热带沙漠气候区 ④地中海气候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非洲四大河流中,水量最大的是() A. 刚果河 B. 尼罗河 C. 尼日尔河 D. 赞比西河 6. 上海一经贸代表团赴东南亚采购货物,并观光考察。下列物品中,代表团成员没有必要携带的是() A. 雨伞 B. 御寒衣物 C. 摄像机 D. 地图 7.东南亚是世界旅游胜地,以下图片对应错误的是() A. 泰国仰光金字塔 B. 花园城市新加坡 C. 越南下龙湾 D. 越南水上市场 8.下列农业生产方式成就最显著的西亚国家是( ) A. 土耳其 B. 以色列 C. 沙特阿拉伯 D. 伊拉克 9.法国与英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之间隔着( ) A. 地中海 B. 英吉利海峡 C. 比斯开湾 D. 大西洋 10.湄公河和其他许多河流奔流在中南半岛的群山峡谷之中,向南流入海洋,构成了中南半岛壮丽的地表景观,这种景观的特征是() A. 山势雄浑,雪峰连绵 B. 平原辽阔,一望无际 C. 丘陵广布,溪水北流 D.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11.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是() A. 大洋州 B. 非洲 C. 南美洲 D. 亚洲 12.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 A. 亚洲 B. 南美洲 C. 非洲 D. 欧洲 13.近年来,我国对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同时,对北极地区也进行科学考察。2019年7月28日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科学考察站是 A. 长城站 B. 中山站 C. 昆仑站 D. 黄河站 14.下列地区海岸线十分曲折的是() A. 欧洲西部 B. 东南亚 C. 中东地区 D.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5.2019年,国家海洋局将推进“雪龙探极”“蛟龙探海”重大工程建设,确保科技兴国战略深入实施.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南极地区被称为“白色沙漠”,说明淡水资源短缺 B. 北极地区比南极的自然条件更恶劣

两极地区-练习题(1)

两极地区练习题 一、选择题 右图是南极地区图,阴影部分为黑夜。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a、b是我国的科学考察站,沿直线从a到b的方向是 () A.先东北、转东南B.先西南、转西北 C.先东南、转东北D.先西北、转西南 2.关于两个科学考察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白昼时间a比b短B.正午太阳高度b 大于a C.两地都有极昼极夜现象 D.b考察站濒临大西洋 3.此时的北京时间是() A.0时B.2时C.20时D.22时 2009年我国将在南极冰盖最高点(80°S、77°E)建成度夏站,这将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黄河站(79°N、12°E)之后的第四个极地科考站。图3—乙中AB弧线表示晨昏线。读图3,回答4~5题。 4.度夏站位于黄河的 A.西北方向B.东南方向 C.东北方向D.西南方向 5.如果此时北京的气温达到一天 中的最高值,则乙图所示季节 A.太湖处于全渔期 B.布拉马普特拉河处于枯水期 C.新加坡昼短夜长 D.长城沿线桃红柳绿 读图,回答6~8题。 6.图示季节,在我国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B.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 C.渐渐风吹面,纷纷雪积身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7.北极地区气温升高对北极地区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A.流出北冰洋的洋流势力减弱B.极地东风势力增强 C.有利于北冰洋地区航线的开辟 D.极地生物活动范围南扩 8.面对石油价格的节节攀升,图中A所在国提出了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一个无油国”的目标,该国最具潜力可替代石油的能源是 A.太阳能B.地热C.潮汐能D.生物能

2008年1月12日,中国南极内陆冰盖考察队于当地时间11:45(北京时间14:45),成功登上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海拔4093米的冰穹A(南纬80°22′,东经77°21′)。据此结合图3、图4,完成9~11题。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冰穹A位于长城站的东北方向 B.该地巨厚的冰层是由于年降水量丰富,并逐年累积形成的 C.冰穹A处常年盛行风向为西北风 D.南极大陆周围的海洋,从长城站开始,顺地球自转方向依次是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10.当科考队员成功登顶时,图3、图4中四条弧线能够代表此时地球的晨昏线形态的是 A.A~B B.C~D C.E~F D.G~H 11.此次考察队员对冰穹A展开考察的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的农民正忙于剪羊毛B.恒河流域抗洪任务艰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2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2篇 Teaching plan of Geography in polar regions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2篇 前言: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 2、篇章2: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篇章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极地地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说出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通过活动,学会以极点为中心在地图上辨别方向;能根据资料比较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注重读图,以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知识为主线的开放式课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地理、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 难点:运用地图在极地辨别方向 教学过程 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四个问题: 1、在南极地区,一条锈迹斑斑的铁链被放到户外后,一段时间后就变得光亮如新,为什么? 2、在南极地区,一块钢板从空中坠落能摔得粉碎,为什么? 3、在南极地区,各国科学考察站都把防火当作是性命攸关的大事,为什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极地地区》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第十章《极地地区》单元测试 姓名:班级:座号: 一、单选题(共20题;共50分) 1.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酷寒 B. 烈风 C. 干燥 D. 多雨 2.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科考站是() A. 长城站和和平站 B. 中山站和东方站 C. 长城站和东方站 D. 长城站和中山站 3.南极地区的“暖季”是每年的() A. 11月到次年3月 B. 1月到5月 C. 6月到10月 D. 7月到11月 4.下面是四个同学凭想像描写南极地区的画面,请判断哪一位描写得最准确() A. 到处绿树成荫,鸟儿欢叫,鲜花.野果漫山遍野 B. 深山老林,狂风呼啸,阴森恐怖 C. 寒风割面,皮肤干燥 D. 洁白的世界,冰积如山,狂风暴雨 5.下列有关两极地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南的大洲,四周被三大洋环绕 B. 北极地区上空能够欣赏到美丽的极光 C. 北极地区气温比南极地区高的原因是因为北极地区纬度比南极地区低 D. 南极洲是地球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6.在世界各国土地资源极其宝贵的今天,南极大陆却无人定居。不属于主要原因的是() A. 寒冷干燥 B. 世界“风库” C. 污染严重 D. 冰雪覆盖 7.中国科考队到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 ) A. 冬季 B. 春季 C. 夏季 D. 秋季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 B. 北极地区的代表企鹅 C. 南极中心是一片大陆 D. 北极中心是一片大洋 9.我国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都选择在2月份,主要原因是() A. 暖季,浮冰消融,载重船舶能靠岸 B. 寒季,海域封冻,施工车辆能通行 C. 极昼,热量充足,河流解冻有淡水 D. 极夜,常见极光,建站施工人照明 10.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到南极考察选择的最佳时间是() A. 6月份 B. 8月份 C. 9月 D. 2月 11.一个人在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都是() A. 北方 B. 南方 C. 东方 D. 西方

高中地理两极地区知识点

高中地理两极地区知识点 高中地理两极地区知识1 南极洲是人类最后到达的大陆,也叫“第七大陆” (一)位置和范围 1.位置: (1)经纬度位置:位于地球最南端,土地几乎都在南极圈内, 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一个洲。同时也是跨经度最多的一个大洲。(2)海陆位置:四周濒南美洲、大洋洲、非洲、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 (3)交通位置:未来南半球大洲横越南极空中交通的惟一中间基地,战略地位重要。 2.面积:总面积约1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9.4%。位于七大洲面积的第五位。 (二)地形: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洲,被称为“冰雪高原” 横贯南极的山脉将南极大陆分为两部分: 东南极洲面积较大;西南极洲面积较小,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组成。 (三)气候:“寒极”、“风极”“白色沙漠” 酷寒: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冰雪覆盖,反射强烈;海拔高气温 更低;周围海洋的西风带阻隔了低纬热量向高纬的传递。 干燥:极地高压控制,降水少; 降水以固体形式为主,蒸发量少,

空气中水汽含量很少,所以非常干燥。 烈风:冷气流从高原内部向四周扩散(极地东风),冰雪表面摩擦 力小形成狂风。 1.原因: ①纬度高——接受太阳光热少,造成严寒 ②地势高——加剧气候的寒冷,形成酷寒 ③西风环流——阻碍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的热量交换,造成酷寒 ④冰雪反射——降水以降雪为主,日积月累形成巨厚冰盖、大陆冰川,反射阳光,加剧酷寒 ⑤气压高——酷寒形成极地冷高压,从大陆中心向边缘地带经常吹强大的极地东风 2.暖季:11月~次年3月(南极科考时间),出现极昼 (四)资源 1.淡水资源: 体积占冰川体积的90%以上,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 周围海洋上多冰山。南极洲的冰如果全部融化,世界海平面将升高50~70米。被称为“固体水库” 2.矿产资源:煤(维多利亚地)、铁(印度洋沿岸)储量最丰富,此外还有石油、锰等 3.生物资源:动物种类极少,但数量较多。如磷虾、鲸、海豹、企鹅 (五)考察 1.原因:南极洲地区资源丰富,资源的经济价值高。

初中地理极地地区练习题(及答案)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 1.(威海)白色(冰雪)是北极地区原有的主色调,白色的外表,蕴藏着巨大的科学研究和科考价值。读图完成下题。 (1)近年来,北极地区“白色”面积在逐渐减少,“蓝色”面积却在不断扩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地震海啸 B. 全球变暖 C. 板块的运动 D. 注入的河水大增 (2)当黄河站的科考队员进入一年中考察最忙的季节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南非中小学正放暑假 B. 威海迎来旅游旺季 C. 南极地区出现极昼 D. 北极熊正在休眠 【答案】(1)B (2)B

【解析】【分析】(1)地球变暖的一个征兆是南北极地区永久冰雪的快速消融,造成海平面上升、蓝色海洋面积扩大。跟踪考察表明,在1978~1996年间,北极地区的冰盖面积缩小了约6%,即每年实际减少约3万平方千米;冰层的平均厚度也由原来的310厘米减少到180厘米。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极洲冰山脱离南极大陆的速度与日俱增,南极大陆冰盖的体积迅速缩小。故选:B(2)黄河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北极考察站,在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北极地区出现短暂的暖季,并且处于极昼,便于科学考察。又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造成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A、南非位于非洲南端,属于南半球,当北半球为夏季时,南非是冬季,因此中小学应放寒假,故A不正确; B、威海市为山东省港口城市,位于北半球,是夏季,受海洋影响气温较低,因此是避暑胜地,故B正确; C、北半球为夏季时太阳直射点北回归线附近,此时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故C不正确; D、北极熊休眠的季节是冬季,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1)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考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要理解记忆。(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属基础题。 2.读“南极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南极地区代表动物是() A. 斑马 B. 大象 C. 企鹅 D. 长颈鹿(2)无极昼极夜现象的科考站是() A. 长城站 B. 中山站 C. 泰山站 D. 昆仑站

初中地理_极地地区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两极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相关图片和资料说出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并加以比较。 3、举例说明开展极地科学考察的重要性,读图说出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和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通过认识极地地区,初步形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学情分析】通过一个学期世界区域地理的学习,初一学生掌握了学习区域的一般方法,知道了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方面认识一个区域。但更多的是掌握了有常住人口的国家和地区,对于地理位置特别、自然环境特殊、人烟稀少的两极地区却少有了解,一方面相距甚远,了解相关知识少,另一方面平时讲授的较少,学生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和一般学习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这个年龄的学生好奇心强,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同时,地理学习已有近一年的时间,对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基本能够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综合分析区域地理问题。 【教材分析】本节知识是鲁教版教材第十章《两极地区》,这是世界地理分区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也是世界地理最后一章。本册书的前几部分已经对世界地理不同分区的地理概况有了较详细的论述,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也已经掌握了分析某一地区地理环境的方法,可以说这一部分内容,是对前一部分内容学习方法的总结,同时为学生以后的地理自主学习打下基础。教材重点以南极地区为例,以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进行对比学习,结合图示、图片、阅读材料、课堂活动等方面,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科学考察、环境保护四个方面展开学习,启发学生思考南北两极地区的异同,探索原因。教材这样安排符合知识点的层次特点,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重点难点】冰雪覆盖的地区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 单元测试题

第十一章极地地区 一、选择题 1.南极和北极地区相比,其气候特点叙述不对的是() A. 南极比北极地区气温低 B. 南极比北极地区降水量多的多 C. 北极地区1月平均气温介于﹣20~﹣40℃之间 D. 北极地区风速远不及南极 2.下列月份中,最适宜在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活动的是() A. 2月 B. 4月 C. 6月 D. 8月 3.象征北极地区的动物是 A. 袋鼠 B. 北极熊 C. 企鹅 D. 鸵鸟 4.南极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动物是() A. 企鹅 B. 北极熊 C. 袋鼠 D. 大熊猫 5.极地地区是研究地球环境的“天然实验室”。读两极地区图, 现象一:澳大利亚和英国南极调查局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当前南极冰层融化速度是600年前的10倍,这是1 000年来的冰层最快消融速度。 现象二:即将失去生存地而绝望的北极熊(下图)。造成上述现象一、二的主要原因是( ) A. 世界各地频繁发生地震,致使两极地区冰雪融化 B. 各地频繁发生森林火灾,致使两极地区冰雪融化 C. 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全球气温升高,致使两极地区冰雪融化 D. 局部地区不断发生战争,现代武器的运用,致使两极地区冰雪融化 6.下列关于极地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企鹅是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 B. 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 C. 七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夜长 D. 南极地区被称为“白色荒漠”

7.由南极洲乘船往北到北冰洋进行科学考察,考察队员对气温的感觉是() A. 越往北走越冷 B. 先是越来越冷,后是越来越热 C. 越往北走越热 D. 先是越来越热,后是越来越冷 8.南极和北极的共同特点是() A. 降水丰富 B. 纬度低 C. 光照强 D. 严寒 9.“我出生在冰天雪地的南极大陆。出生之前我还是一颗蛋,妈妈将我交给爸爸,爸爸将我放在脚面上再用肚子覆盖它。为了避寒,爸爸和叔叔们必须紧紧的靠在一起,缓缓前进。”材料中的“我”指() A. 北极熊 B. 海豚 C. 企鹅 D. 大象 10.地球上最冷的地区在() A. 北极地区 B. 南极地区 C. 蒙古、西伯利亚 D. 青藏高原 11.大部分覆盖着很厚的冰层,被称为“冰雪高原”的是() A. 南极洲 B. 大洋洲 C. 亚洲 D. 北美洲 12.读“南极地区示意图”,我国四个科学考察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A. 昆仑站 B. 长城站 C. 中山站 D. 泰山站 13.读图,有关南极地区及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三个科考站均有极昼极夜现象 B.中山站位于长城站的东北方 C.我们放暑假时正是考察该地区的最佳时期

两极地区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极地地区》知识点总结 一、北极地区 1、经纬度位置:北极圈(°N)以北,北冰洋跨经度最广、最浅、最冷、纬度最高的大洋。 2、海陆位置 (1)以北冰洋为主体,被亚、欧、北美洲三大洲所包围; (2)北冰洋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格陵兰岛是世界最大岛屿; (3)北冰洋上空是亚洲北部、北美北部、欧洲北部三个地区之 间来往的重要空中走廊和最短的航线。 3、气候:以苔原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温暖, 降水少,集中于夏季;格陵兰岛内陆为冰原气候。 4、自然资源:矿产资源(锰结核、石油、天然气);生物资源 (苔藓、地衣、北极熊、驯鹿) 5、北极科考 (1)最佳季节4~10月,极昼现象。 (2)科考站:黄河站。 二、南极地区 1、经纬度位置:南极圈(°S)以南,南极洲是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2、海陆位置:被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包围,是未来南半球各大洲横越南极空中交通唯一中间基地。 3、范围:南极大陆及其附近岛屿。 4、地形地势 (1)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文森山是南极洲最高峰; (2)“冰雪大陆”,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米, 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5、气候:极地气候—酷寒、烈风、干燥(“寒极、风极、白 色沙漠”)。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洲 (原因:纬度高、海拔高、气压高、西风漂流阻挡作用、极 冰反射阳光) 6、自然资源:淡水资源(固体淡水)、矿产资源(煤、铁)、生物资源(磷虾、企鹅、鲸等) 7、居民:无定居人口。 8、南极考察 (1)最佳季节是暖季极昼期(11月至次年3月); (2)科考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 (3)南极条约:利用只限于和平目的;禁止一切军事活动;禁止核试验和放射性废物处理。

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十章极地地区(第一课时)教学设 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 极地地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能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2.初步学会综合分析气候、水、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形成的区域自然环境特殊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极地地区两幅图的内容为中心,将教材文字内容逐一落实到图上,将两幅图的各个自然要素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教学难点 .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两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教师出示地球仪。 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外出旅游考察吗?如果我们一直往南或往北走最终会分别到达什么地方? 学生探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讨论辨别:地球最南端、地球最北端;南极、北极;南极洲、北冰洋;南极地区、北极地区。 小结板书:第十章 极地地区 [讲授新课] 假设提问:同学们,假如我们要随科学家到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那么,我们需要了解哪些有关问题呢? 探讨小结: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讨论列举交流后,教师评价概括大家的意见: 首先,需要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 其次,需要了解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第三,需要确定去两极地区考察的时间。

第四,需要了解科学家考察的原因所在。 第五,需要了解在科考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0图10.1“北极地区”和P101图10.2“南极地区”。 读图分析:把学生分成A、B两组,请A组同学观察“南极地区”图,B组同学观察“北极地区”图,思考下列问题:图的中心点是什么地方? 图中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表示什么线? 图中的每一条纬线是如何分布的? 图中的方向是如何确定的? 地球的自转方向在图中应如何标注? 东西经度是如何确定的? 在北极点,每一个方向都指向哪里? 找出北极圈,说明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北极地区:位于地球最北端、北极圈以北,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亚、欧、北美洲的陆地和岛屿的广大地区;南极地区: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的广大区域〕 指出北极地区跨越了多大的经度范围?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 说出北极地区中心大洋的名称,环绕南极大陆各大洋的名称。 3/ 12

2020学年度初中地理人教七年级第二学期试题第十章《极地地区》单元测试卷有解析

第十章《极地地区》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我国在北极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是() A.黄河站B.长城站C.昆仑站D.东方站 2.酷寒是南极洲一个突出的气候特征,下面有关解释南极洲气温低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地球上纬度最高的大洲 B.是地球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C.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所环抱 D.冰雪覆盖,对太阳有较强的反射率,吸收太阳辐射较少 3.图为“两极地区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南极大陆纬度最高,全部位于南极圈内B.南极气候具有酷寒、烈风、干燥的特点C.北极最佳科考时间是每年1-2月D.昆仑站是我国在北极新建的科考站 4.地球上气温最低、被称为“冰雪高原”的地区是() A.北极地区B.南极地区C.赤道地区D.青藏高原 5.关于南极洲气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酷寒、干燥、烈风是南极洲气候的突出特点 B.南极洲地处高纬,一年之内地面接受的太阳光热量很少C.每年的4月到10月,是南极洲的暖季 D.南极洲有“寒极”之称,其中高原地形和巨厚冰层起了重要作用6.有关南极洲的叙述,错误的是() A.无“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大洲B.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C.跨经度最广的大洲D.降水稀少的大洲

7.下列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极地区中部是陆地,南极地区中部是海洋 B.北极地区代表动物是企鹅,南极地区代表动物是北极熊 C.南极气温比北极气温高,降水比南极多 D.到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是每年11月至次年3月 8.北京时间2009年2月2日12时25分,位于南纬80度25分,东经77度06分的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中国南极昆仑站正式开站。昆仑站正式开站时,南半球正处于()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9.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围绕北极地区的大洲是亚洲、非洲、欧洲 B.两极地区气候严寒的主要原因是冰雪覆盖 C.围绕南极地区的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D.长城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10.对解释南极洲有大量煤存在的原因,下列说法最不正确的是()A.火山活动形成煤B.曾经有过森林

初中地理极地地区练习题(及答案)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 1.(兰州)下列属于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分析】北极地区的动物有海象、北极熊、北极狐等,其中北极熊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 故选:B 【点评】在地球的南北两极,由于自然环境比较特殊,生长着一些特有的动物,如企鹅是南极的象征,北极熊是北极的象征。 2.下列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南、北极地区都生活着耐寒的企鹅 B. 现阶段可开采两极地区的矿产资源 C. 泰山站是我国北极她区新建的科考站 D. 南极地区气候终年酷寒、干燥、烈风【答案】 D 【解析】【分析】两极地区都位于高纬度地区,但是南极附近是陆地,北极地区是海洋,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北极是北极熊,泰山站是我国南极地区的科考站,南极地区气候终年酷寒、干燥、烈风。 故答案为:D。

【点评】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植物难以生长,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与南极地区相比,北极地区主要是海洋,储热的能力大,而且南极地区海拔高,反射阳光的能力强,所以与南极地区相比北极地区气温略高一些。 3.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北冰洋变暖,北极航线日益显露出巨大的航运价值。2017年7月中俄领导人正式提出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下图为竖版世界地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甲地的经纬度是() A.15°E,23.5°N B.45°W,23.5°S C.15°E,23.5°S D.45°W,23.5°N (2)沿“冰上丝绸之路”从上海出发至鹿特丹,依次经过的大洋是() A.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 B.印度洋、北冰洋、大西洋 C.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 D.太平洋、北冰洋、大西洋 (3)8月,某航线探测队正在北冰洋沿岸考察,下列现象不可信的是() A.白昼时间很长 B.白熊在海冰上觅食 C.大群的企鹅在游泳 D.因纽特人正在捕鱼 【答案】(1)A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1、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七年级地理的最后一课,是《世界地理》的终结篇章,包括“独特的地理环境”“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三个主题,其主旨是通过了解极地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理解两极地区是科学考察宝地,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通过近一年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具备相应的知识背景,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但对学生来讲,两极地区的许多自然地理特征是难以想象和理解的,而且知识点多,对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归纳分析能力的要求高,所以给本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带来困难;又鉴于学生的认知面和身心发展的局限性,再加上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面对教材提供的多角度的阅读资料,学生较难分析出内在成因。因此,本课通过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利用自主读图和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辩论等方法来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极地区的位置(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和范围,能利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地图说出两极地区经纬度位置特点,能利用地图正确指出南极洲、北冰洋周围的大陆和大洋;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及差异,了解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气候特征、冰雪世界); 3、了解两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淡水、矿产、海洋生物等); 4、认识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初步了解两级地区的位置范围,在课堂合作交流中明确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 2、合作学习和问题情境驱动下激发学生求知欲,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差异,在合作中学会简单分析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极地地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训练并加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通过分工收集资料和课堂交流讨论,增强学生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意义,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了解我国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的状况,感受科学家不畏艰险,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 3、在小组合作活动中,促进小组凝聚力。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极地地区》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极地地区》单元测试题 题号一二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2018年7月20日至9月26日中国圆满完成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读“北半球图”及海报图,完成小题。 1.环绕北冰洋各大洲①②③的名称正确的是 A. 北美洲、亚洲、欧洲 B. 非洲、亚洲、北美洲 C. 欧洲、北美洲、南美洲 D. 亚洲、北美洲、南美洲 2.图中公益海报“流浪于人类居住地的北极熊”,揭示了 A. 北极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 B. 北极地区气候寒冷 C. 气候变暖,北极地区生态环境恶化 D. 北极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3.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温暖的原因是() A. 周围国家数量较多 B. 纬度较低,太阳辐射热量较多 C. 被海洋覆盖,受海洋影响大 D. 有极光现象 读“两极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4.读两极地区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长城站位于西半球,在泰山站的西北方向 B. 甲、乙、丙代表的大洲分别是北美洲、亚洲、欧洲 C. 南极地区无人定居,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是因纽特人 D. 北极地区降水多,是世界最大的淡水资源库 2018年11月2日,中国科考队乘坐“雪龙号”向南极再次出征,进行第35次南极科考。读南极大陆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小题。 5.科考期间会遭遇许多困难,原因是南极地区() ①气候寒冷②地表崎岖③多台风天气④海面多浮冰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018年2月7日,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队在难言岛上举行我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6.下列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是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②南极大陆素有“冰雪高原”之称,是因为覆盖着很厚的冰层 ③过度捕杀鲸等极地动物,将破坏生物多样性 ④为保护南极脆弱的自然环境,应该停止一切科学考察活动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读北极地区示意图(如图),完成下列小题。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全年温和 B. 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淡水匮乏 C. 北极地区处于极昼时,气候炎热 D. 北极地区处于极昼时,适宜科考 去南极地区旅游是很多人的梦想。读南极大陆旅游注意事项和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

初中地理极地地区复习题(及答案)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 1.(兰州)南极地区气候寒冷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较高 B. 海拔较高 C. 距海较近 D. 人类活动少 【答案】A 【解析】【分析】南极地区气候寒冷的主要原因:南极地区纬度最高,太阳直射角很小,地面受热面积也就小,气候寒冷。 故选:A 【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因素、海陆因素和洋流因素等。 2.依据两极地区气候资料统计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南极地区降水少,淡水资源短缺 B. 北极地区气温高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低 C. 南极地区严寒、风大、干燥 D. 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11月~次年3月 【答案】 C 【解析】【分析】解:南极地区降水少,但是淡水资源丰富以固态水的形式存在,故A错误;北极地区气温低的主要因素是纬度高,故B错误;南极地区严寒、风大、干燥,故C 正确;北极地区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4月~10月,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2)北极地区指的是环绕在地球北极点周围的地区,与南极地区一起构成了地球

的寒带。北极地区主要由一个被广大冰原覆盖的大洋即北冰洋和环绕在其周围的一圈冻土地带所组成。出于地理上的原因,通过北极地区是从东西半球到另一半球的最短航线。为此,许多探险家前仆后继,打通了欧亚大陆与北美大陆之间的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为了开展科学考察,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了黄河站科学考察站。 (1)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科学考察最好在12月到第二年的2月你。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南极四周分布着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3.下列特征不是描述南极的是() A. 世界屋脊 B. 冰雪高原 C. 风库 D. 白色沙漠【答案】 A 【解析】【分析】解:南极地区终年严寒,有“冰雪高原”、“风库”、“白色沙漠”之称;有“世界屋脊”之称的是位于亚洲的青藏高原;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 4.(福建)有关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到南极考察的最好季节是7、8月份 B. 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袋鼠和鸸鹋 C. 南极地区降水多,有“白色沙漠”之称 D. 南极地区有丰富的固体淡水资源和矿产资源 【答案】D 【解析】【分析】A、南极洲是全世界最寒冷的大陆。这里一年到头没有春夏秋冬之分,而只有暖季和寒季的区别。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暖季,是到南极考察的最好季节。故A 错误。 B、企鹅是一种不会飞的游禽,是南极洲的代表动物。故B错误。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精品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分为“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科学考察”和“极地保护在行动”三个标题,文中贯穿始末的主线是寒冷。寒冷是由于两极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正是由于极度严寒,使得两极都成了冰雪覆盖的地区,也因而造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等。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而这些又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对两极地区开展考察活动,而开展考察活动的前提是要各方和平利用、共同保护两极的生态环境。 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因此,在进行《极地地区》的教学中也应该从这方面入手,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因此,本节是对“人地和谐关系”主题的突出和升华,更是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宣传。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 从知识储备看,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从依赖到自主的过渡期,理性思维不断增强,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和整合地图信息的能力,并且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技巧,如:图表、文字材料……能够利用已经学过的区域地理的知识,探寻出极地地区的区位因素。 从学习热情看,学生比较关注与这部分知识相关的地理现象,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差异和资源状况等基础知识;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通过读图识图培养学生灵活处理图片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提倡课堂教学是动态的,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以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以合作探究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努力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主线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另一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难点: ①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