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5 板块运动

专题5 板块运动

专题5 板块运动
专题5 板块运动

专题5 板块运动

【知识梳理】

一、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___________是由若干刚性板块构成的,板块在______之上滑动。2.板块内部相对比较__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运动的___________地带。

3.标注出下图中的板块名称:

A._____________板块,B._____________板块,C._____________板块,

D._____________板块,E._____________板块,F._____________板块。

注:(印度洋板块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澳大利亚大陆。南极洲板块向北延伸至墨西哥西岸。唯一的大洋板块为太平洋板块,其余均为大陆板块。)

5.板块构造学说是建立在“_____________”学说和“_____________”学说基础之上的。

6.板块作用的驱动力是___________的对流(B)。大洋中的(P)是岩石圈中最不稳定的破碎地带,地幔物质从其顶部开裂处涌出,形成新的洋壳,并把原有大洋板块向两侧推移,使海底不断扩张,直至(A)处消融。

图中CDE处海底底层岩石年龄自新到老依次是

二、地震

1.地震:地震时一种剧烈的地壳运动,是地球

内部能量积聚到局部地区,在极短时间内突然释

放造成的地球表层的快速震动。

2.地震要素:

(1)A:;B:;

AB:;BC:;

(2)震级:地震所释放的大小。地

震释放的越多,震级就越。

震级每升高一级,相应的能量就增加倍。

震级每升高两级,相应的能量就增加倍。

震级每升高三级,相应的能量就增加倍。

(3)烈度:地震的程度用烈度表示。

地震烈度相等的各点的连线称为。

3.震级和烈度的关系:震级只跟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有关,而烈度则表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4.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一次地震只有一个,却有无数个。

一次地震的越大、越浅、越近,此次地震的烈度就越大。此外和因素也对地震烈度有影响。

5.地震带:其一为地震带,主要位于板块与板块,

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其二为地震带,主要位于板块与板块、板块的结合处。

6.由于这两条地震带均位于板块消亡边界,故根据板块构造理论,7级以上强烈地震多发生在板块消亡边界。

我国是个多地震国家的原因:我国处于。

次生灾害:地震还常常引发、和等自然灾害。

三、火山

活火山带:主要分布在

其一为:从南北美洲经阿拉斯加至日本群岛、菲律宾群岛、新西兰的环太平洋火山带

其二为:红海沿岸和东非火山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印度尼西亚火山带

其三为:大西洋洋底火山带

【例题】

1.图为“全球六大板块(局部)分布图”。图中甲、乙两地分别位于()

A.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B.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D.亚欧板块、美洲板块

2.在下列板块中,与相邻板块形成消亡边界最多的是()

A.南极洲板块B.美洲板块C.非洲板块D.亚欧板块

3.下列地貌中,因板块碰撞形成的是()

A.海岭

B.海沟

C.裂谷

D.峡谷

4.板块相互作用产生了不同的地貌。下列地貌中由板块张裂作用形成的是()

A.马里亚纳海沟

B.喜马拉雅山脉

C.东亚岛弧链

D.东非大裂谷

5.台湾天然温泉分布众多,主要原因是这里处在()

A.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界

B.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界

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界

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界

6.从板块构造理论看,与喜马拉雅山脉形成有关的两大板块是()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7.北京时间2016年11月13日19时02分新西兰南岛发生了8级地震。新西兰南岛位于()

A.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消亡界

B.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生长界

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界

D.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生长界

8.意大利多火山地震,根据右图,判断该国位于()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处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处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处

D.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处

9.2016年,我国“蛟龙”号深海潜水器在菲律宾以东的马里亚纳海沟,发现了活动泥火山。

这些泥火山的形成是由于()

A.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

10.冰岛位于板块生长边界处,被称为“冰与火的国度”。与冰岛处于同一种板块边界类型的是()

A.地中海 B.红海 C.新西兰 D.日本

11.右图为“太平洋东部洋底地层年龄分布图”,图中数字

为地层年龄范围,单位为100万年,据图判断甲、乙、丙、

丁四地中,位于洋脊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3.根据板块构造理论,7级以上强烈地震多发生在()

A.板块消亡边界处

B.板块生长边界处

C.板块内部张裂处

D.板块消亡边界处和板块生长边界处

14.下列我国省区中,属于地震重点预防区的是()

A.湖南、内蒙古B.内蒙古、云南C.台湾、云南D.台湾、湖南

【真题演练】

太平洋西部边缘分布有深海沟-岛弧链,与此形成有关的板块是()

A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B. 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C. 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

D. 南极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2. 近年来,日本、新西兰、智利等国多次发生地震,这些国家均位于()

A.大陆断裂地震带

B.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C. 环太平洋地震带

D. 东太平洋中脊地震带

3.据观测,喜马拉雅山目前仍在以一定的速度抬升,其原因是()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碰撞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

D.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碰撞

4. 2016年4月,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发生强烈地震,震中距不同的地区受到破坏的程度不同。这反映同一次地震()

A.震级不同,烈度不同

B.震级相同,烈度不同

C.震级相同,烈度相同

D.震级不同,烈度相同

5.根据板块构造理论,7 级以上强烈地震多发生在()

A.板块消亡边界处

B.板块生长边界处

C.板块内部张裂处

D.板块消亡边界和生长边界处

6.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2 分)

地震是人类文明进步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人类的社会活动与经济活动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震灾情的空间分布与演化过程,认识地震的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探讨缓解地震灾害的有效措施是人类面临的重要任务。

2011 年3 月11 日日本发生里氏9 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地震还引发了海啸和核事故。2011 年 6 月13 日新西兰第二大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发生了里氏6 级地震。

(1)日本位于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这里的板块边界类型属于边界;图中A 板块是板块,它与B 板块的边界类型属于边界。(2)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叫,6 月13 日新西兰地震与3 月11 日日本大地震相比,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倍。日本大地震给日本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其原因主要是。(3)板块活动不但导致了地震活动,而且与海洋岛弧和许多海岸山脉的形成密切相关。如图所示新西兰东面 C 板块与 B 板块碰撞,C 板块由于密度大、位置低,向 B 板块之下,B 板块受挤压,伴随着大规模的火山和岩浆活动,形成了新西兰诸岛。

地理 专题5 板块运动

专题5板块运动知识 一、板块构造学说 1、软流层: 在上地收幔上部,即地下约60千米~250千米到400千米处,由于受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加热,导致岩石软化,部分呈熔融状态,因此这部分圈层称为软流层(圈)。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2、岩石圈: 在软流层以上到地表的部分,是由岩石组成,称为岩石圈。包括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岩石和地壳两部分。 3、板块构造学说: 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是由若干刚性板块构成,全球可以划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法国的地质学家提出。 ①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②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张裂和碰撞。 4、板块张裂: 生长边界,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海洋中的张裂往往形成海岭(大洋中脊、洋脊) 大洋中的洋脊是岩石圈中最在稳定的破碎带,地幔物质从洋脊顶部的开裂处涌出,形成新的大洋地壳,并把原有的大洋板块以每年几厘米的速度向两侧推移,使海底不断扩张,直至海沟处下沉消融。因此海洋板块的年龄较为年轻,虽然地球历史有46亿年之久,可海洋底部至今没有发现超过2亿年的岩石。而大陆板块则要古老得多。 从洋脊向两侧的岩石年龄越来越老,洋脊的年龄最轻。 5、板块碰撞: 消亡边界, (1)当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时,①由于大洋板块位置较低;②密度较大,便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直插入地幔中,逐渐熔化而消亡,这里往往会形成海沟,是海洋最深的地方。而大陆板块受挤压上拱,隆起成为岛弧和海岸山脉,如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岛弧链(自北向南: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 (2)当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时,则形成巨大的山脉,如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撞产生了喜马拉雅山脉。 (3)许多矿产资源和地热资源也分布在这里。

高一地理大气的运动规律

第三节:大气的运动规律 [高考研析] 高频考点考题统计(课标卷) 命题感悟 大气热力作用 2015课标Ⅱ,5题,4分; 2013课标Ⅰ,36题,22分 1.命题规律:全国卷近五年对本讲内容侧重 考查大气运动原理、气候要素及类型判读、 天气现象分析等,分值12分左右。选择题、 综合题并重。 2.命题趋势:以示意图、等值线图、气候 要素图、区域图及表格、材料为切入点, 考查大气运动原理、气候要素及类型判读、 天气现象分析等。 大气运动 2013课标Ⅰ,9题,4分; 2013课标Ⅱ,7题,4分 常见的天气系 统 2015课标Ⅱ,4~5题,8分; 2013课标Ⅰ,10题,4分 气候 2016全国乙卷,37(1)题,6分 2015课标Ⅱ,36(3),6分; 2014课标Ⅱ,10题,4分; 2013课标Ⅰ,4题,4分; 2013课标Ⅱ,10~11题,8分 知识清单 一、大气受热过程 二、大气运动 1.热力环流 2.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 三、不同的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1.冷锋与天气2.暖锋与天气 3.准静止锋与天气 4.气旋(低压系统)、反气旋(高压系统)与天气 四、气候类型判读 考点一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 命题角度1大气受热过程 1.(2015·高考广东卷)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解题技巧] 审题干 (1)题干关键词“地表”温度下降,“火山爆发”导致。 (2)火山爆发后,会有大量的火山灰物质进入大气层,这些物质能反射太阳短波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从而使地表温度下降。[尝试解答] D 命题角度2等温线的判断及气温影响因素 2.(2013·高考课标Ⅰ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 ℃(昆明为7.7 ℃,成都为5.5 ℃),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1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2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 [解题技巧] 1.审题干 (1)关注的是冬季,冬季冷空气南下影响南方的气温。 (2)同区域相比较,突出攀枝花的高温。(3)纬度低,冬季太阳高度角大。(4)注意地形对气温的影响。2.析图表[尝试解答](1)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2)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较稳定(波动小)。 (2016·高考北京卷)下图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题。 3.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解题技巧] 1.审题干(1)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 (2)一年中每天的逐时气温(℃)变化图。 2.析图表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作业【专题5】地壳运动规律(含答案)

地理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五地壳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2018·茂名市一模)读下图某地质剖面图。图中抗风化侵蚀能力最强的是( ) A.A地层 B.B地层 C.C地层 D.D地层 解析:对比图中出露地表四层岩石,C岩层保留部分最多,表明岩石最坚硬侵蚀较弱,所以抗风化侵蚀能力最强。故选C。 答案:C 2.(2018·佛山市二模)读以下地貌及地质剖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是褶皱,开挖隧道可选择向上弯曲的部位 B.②处是断层,是大型水库建设的最理想选择地址 C.③④处都是冲积平原,主要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D.植被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读图,①处岩层弯曲变形,是褶皱构造,岩层向上弯曲的部位是背斜,结构稳固,可以开挖隧道,A对;②处是断层构造,水库建设选择地址要避开断层,B错;③、④处都

是冲积平原,主要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C错;图中植被的变化是沿东西方向变化的,纬度相同海拔高度不同,反映了地理环境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错。 答案:A 3.(2018·汕头市二模)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西夏王陵,已在宁夏银川市西郊的荒漠中孤独的耸立了近八百年。263座陵墓已成残垣断壁,9座帝王陵虽骨架尚存,但陵墓外表早已千疮百孔。造成西夏王陵损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解析:西夏王陵位于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排除BD;风化作用是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这种作用分布普遍;风力侵蚀是指风力吹蚀或磨蚀而造成的破坏,陵墓外表千疮百孔就是这种侵蚀形成的。本题选C。 答案:C 4.(2018·深圳市二模)造成下图岩石层层剥离、不断破碎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解析:图形展示的是岩石层层剥离、不断破碎,且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这种地质作用主要是风化作用。选项A正确。 答案:A 5.(2018·深圳市考前模拟)“巨人之路”位于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西北约80公里处大西洋海岸,由数万根大小均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成一条绵延数千米的堤道,被视为世界自然奇迹。形成这些玄武岩石柱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大气运动专题训练答案详解

大气运动专题练习 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珠江三角洲是全国第一个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评价并率先公布数据的城市群地区。下图为2012年3月16日7时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 发布的珠三角地区PM2.5均值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四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A.佛山 B.广州 C.珠海 D.惠州 2.导致图中珠三角PM2.5浓度偏高的 原因,不正确 ...的是 A.人口稠密、汽车数量大 B.“回南天”潮湿少风 C.经济发达,工厂企业多 D.强冷空气南下,气温下降 读“1961—2006长江三角洲平均气温增温速率空间分布图”,回答第3-4题 3.有关长江三角洲1961—2006年平均 气温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海市年增温最大幅度达0.50C B.增温幅度由东向西增加 C.沿江均比沿海增温幅度大 D.该区域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 4.影响长江三角洲40多年来平均气温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的变化 B.冬季风势力强弱 C.城市化的发展 D.降水的变化 5.2013年1月一2月,我国京津冀地区多次遭受严重的雾霾天气。此季节,能使雾霾迅速消散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A.冷锋 B.暖锋 C.热带气旋 D.弱高压 6、空气质量成为近段时间的热点话题。下列天气系统,有利于污染气体扩散的是 A、台风的外围 B、高压中心 C、高压脊 D、低压中心 7.央视纪录片《北纬30°·中国行》,东起浙江舟山群岛,西至西藏阿里地区。舟山7月平均气温约27℃,阿里7月平均气温约10℃,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海拔高度 B.洋流 C.纬度分布 D.海陆分布

历年板块运动部分高考题组 题

(2012上海卷地理(四))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基本形 态。 1. 洋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 地震使海底抬升 B. 地震导致海底中间凹陷 C. 海底扩张处岩浆涌出 D. 海底扩张处沉积物大量堆积 2.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 A. 岛弧和海沟 B. 海岭和海沟 C. 海岭和裂谷 D. 岛弧和裂谷 3. (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单科卷)图示的板块边界是 A.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 B. 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C. 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 D. 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4. (2009年高考上海地理单科卷)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 关的是 A. 东非大裂谷 B. 日本列岛 C.阿尔卑斯山脉 D. 落基山脉 5.(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地理上海卷,32)读“大洋板块俯冲 示意图”回答: (1)图中:海底地形A处为( ),P处为( );B处是( ) 物质上升处。 (2) 下列各类岩石中,在H处常见的是( ) A.玄武岩 B.页岩 C.花岗岩 D.石英岩 (3) 据勘探,C、D、E三处海底地层岩石年龄按自老到新依次排列是( )。 (4)如M板块为太平洋板块,则N板块的名称是( )板块,当M 板块俯冲到N板块下面,N板块受挤压上拱,形成高大山系的名称是 ( )山系。 (2014上海卷)(四)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坚硬岩石是地球固体表 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6. 不同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会产生高压环境,能够形成某些种类的变质岩。下列能够广泛出露这类变质岩的区域是 A. 喜马拉雅山区 B. 日本太平洋岩区 C. 新西兰南北岛屿 D. 冰岛火山带 7.(2013高考题海南卷)图1为某半岛地形图。读图1,完成7题。 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 ) 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大气运动规律教学设计

大气运动规律教学设计 在地球上的不同地区上空的大气有着不同的运动规律,它们有的称为季风带,有的称为大气环流,它们按照不同的时间和形式影响着大气的表现。以下是大气运动规律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 通过实验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能够用原理解释自然界中的热力环流。 3. 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学会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向和风力的具体影响。 4. 能够在等压线图上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知识整合、梳理,学会分析地理事物因果关系,建构知识体系的方法,通过具体的活动观察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在活动中感悟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解决学习的困难中培养坚强的恒心和学习毅力。 课程标准对学习本节内容的要求是“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本标准旨在认识导致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为后面学习

大气环流、天气系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打下理论基础。因此,本节内容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选用了三个有着紧密逻辑联系的内容,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大气的热状况,大气的热状况(冷热不均)是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包括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第一部分“大气受热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①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②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过程; 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使地面增温,又以长波辐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 ④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⑤大气受热过程的重要性。核心结论“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活动”说明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利用大气保温和削弱原理解释自然现象。第二部分“热力环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①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②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③热力环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活动”通过实验,形成热力环流过程的感性认识。“活动 2”是利用原理,分析自然现象。第三部分“大气的水平运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②高空大气中的风向特点与受力分析; ③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特点与受力分析。“活动”是风形成的具体知识应用。 我们打开窗户,有时会感受到一阵阵风吹来,风是大气的水平运动,那么,大气运动是怎样发生和进行的?大气

高考专题强化训练:地壳运动规律

高考专题强化训练:地壳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伯利兹蓝洞的形成主要与海平面变化和近岸存在大片石灰岩区域有关,其形成于海平面较低的冰川时期,后期由海水涌入形成。下图示意伯利兹蓝洞的景观,完成1~2题。 1.伯利兹蓝洞形成的主要作用足 A. 冰川侵蚀 B. 流水侵蚀 C. 地壳下沉 D. 火山喷发 2.在伯利兹蓝洞形成刚期,全球 A. 生物多样性减少 B. 地壳运动更为活跃 C. 陆地面积从小变大 D. 气温由低到高 答案:1.B 2.D 【解析】 1.根据材料,在冰川时期,海平面低,近岸地区存在大片的石灰岩地区。后海水涌入形成伯利兹蓝洞,形成的主要作用是流水侵蚀,B对。冰川侵蚀不是主要作用,A错。与地壳下沉、火山喷发无关,C、D错。 2.在伯利兹蓝洞形成初期,是由冰川时期开始,海平面低,后海平面升高,全球气温由低到高,D对。生物多样性由少到多,A错。冰川时间气温低,应与地壳运动弱相关,B错。随着蓝洞形成,陆地面积从大变小,C错。 “尖峰石阵”是澳大利亚西南部南邦国家公园(南纬30°附近)的一种著名石灰岩景观。石灰岩由海洋中的贝壳演变而成。在太古时代,那里被森林覆盖。从海边吹来的沙逐渐形成沙地,将森林淹埋,在原始森林枯萎、大地被风化后,沙沉下去了,残存在根须间的石灰岩就像塔一样被遗留了下来。下图为南邦国家公园“尖峰石阵”景观图。据此回答3~4题。

3. “尖峰石阵”形成的过程是() A.海水沉积、板块运动、风力沉积、风力侵蚀 B.海水沉积、板块运动、风力侵蚀、风力沉积 C.板块运动、海水沉积、风力沉积、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海水沉积、板块运动、风力侵蚀 4. “尖峰石阵”风力沉积最显著的季节是澳大利亚的(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解析:3.A 4.D 3. 结合材料可知,“尖峰石阵”是石灰岩景观,石灰岩是海洋沉积物形成的,后经过板块运动上升到海平面以上,海风将沙子吹到该地,沙子沉积后形成沙地并淹埋森林,经风化后沙沉下去,出露的石灰岩经风力侵蚀形成石柱,从而形成“尖峰石阵”。 4. 结合材料可知,沙子主要来源于海边,该地位于30°S附近的澳大利亚西南部,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此时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风力沉积作用最明显。 “鼠穴”是由于水涡旋带动石块或砾石的研磨作用在河流溪间的岩石床址上形成的圆洞。由于水流中携带的砾石对坑穴的侧壁进行不断刮擦,使得坑穴壁光滑如镜,其形似井,地貌学上又称之为“壶穴”。(如下图)。据此完成下列5~7题。 5.形成壶穴的最主要的地质作用是 A.侵蚀作用B.变质作用C.岩浆冷凝D.堆积作用 6.壶穴多分布于 A.水流缓慢的下游河段B.高温清洁的水域环境 C.裂隙发育的上游河段D.稳定半封闭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总结学案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一、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1. 运动学特点:,其大小、方向均不变。 2. 受力特点:在真空中物体只受重力,或者在空气中,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很小,和物体重力相比可忽略。 3. 运动性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所有规律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的各种比例关系都可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4. 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地球上不同的纬度,g值不同。其方向为竖直向下。通常计 算时,取,粗略计算时,取。 例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 B. 在空气中忽略空气阻力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C.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D. 不同物体做自由落体时其速度变化的快慢是不相同的 解析:在真空中物体只受重力,或者在空气中,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很小,和物体重力相比可忽略,可知A、B项错误;一切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其速度变化的快慢即为重力加速度,D 项错误;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知C项正确。 二、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运动规律如下: 1. 三个基本公式: 例2:甲物体的质量是乙物体质量的2倍,甲从H高处自由下落,乙从2H高处与甲同时自由下落,在两物体未着地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 B. 下落过程中,下落第1s末时,它们的速度相同 C. 下落过程中,各自下落1m时,它们的速度相同 D. 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解析:根据自由落体运动公式可知A项错误,B项正确;由公式可知C项正确;又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不变可知D项错误。故选BC项。 例3:从离地面500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求小球: (1)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 (2)自开始下落计时,在第1s内的位移和最后1s内的位移分别为多少? (3)下落时间为总时间一半时的位移。 解析:(1)由,得落地时间 (2)第1s内的位移为 因为从开始运动起,前9s内的位移为所以最后1s内的位移为 (3)下落一半的时间为,其位移为 2. 三个特殊公式 (1)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位移之差为一恒定值,即 (2)某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

大气运动规律专题练习

大气运动规律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7·天津卷,8~9)读图文材料,完成第1~2题。 乙地某次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示意图 1.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图中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 ) 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 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 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 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 2.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图中所示浮尘天气的是( ) 答案1.C 2.D 解析本组题考查气流运动示意图和等压线图的判读。第1题,读图可知,乙地是下沉气流,而不是上升气流。甲地扬沙通过高层气流吹向乙地高空,并在乙地下沉形成浮尘,故选C项。第2题,乙地受下沉气流的影响,且风速小,说明受高压控制。乙地位于高压中心的只有D图,故选D项。 (2018·北京海淀二模)读表和图,完成第3~4题。

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3.表中信息显示( ) A.5月4日气温高,对流强烈,阴雨天气 B.5月5日西北风强劲,空气质量好 C.5月6日昼夜温差大,需预防寒潮 D.该地天气变化可能是冷锋过境造成的 4.5月6日与5月5日相比,图中( ) A.①减弱 B.②减弱 C.③增强 D.④减弱 答案3.D 4.C 解析第3题,读表可知,5月4日气温高,多云天气,不是阴雨天气,A项错误;5月5日西北风强劲,出现沙尘天气,空气质量差,B项错误;5月6日昼夜温差大,但最低气温较高,为12℃,未降到5℃及以下,不会出现寒潮天气,C项错误;该地天气变化5月5日出现降温、大风天气,可能是冷锋过境造成的,D项正确。第4题,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即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④为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5月6日是晴朗天气,比5月5日沙尘天气能见度高,云量减少,太阳辐射①不随地球的变化而变化,①不变,A项错误;云量减少,则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故②增强,B项错误;5月6日是晴朗天气,比5月5日沙尘天气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地面辐射强,总大气辐射较强,5月6日最低温比较高,大气逆辐射较强,③增强,C项正确;云量减少,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④增强,D项错误。 (2016·浙江卷,9~10)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完成第5~6题。 5.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 A.③至④ B.④至⑤ C.⑥至⑦ D.⑨至⑩ 6.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 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 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 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 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 答案5.A 6.B

专题5_板块运动__学案

专题5 板块运动(测试) 【知识梳理】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___________是由若干刚性板块构成的,板块在______之上滑动。2.板块内部相对比较__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运动的___________地带。 3.标注出下图中的板块名称: A._____________板块,B._____________板块,C._____________板块, D._____________板块,E._____________板块,F._____________板块。 【思考1】 板块张裂的地区形成裂谷与海洋;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山脉、岛弧和海沟。 观看上图,从板块构造学说的角度,解释下列山脉、岛弧、大洋形成的原因: 喜马拉雅山_________________ ;阿尔卑斯山__________________; 东非大裂谷__________________;落基山脉__________________; 安第斯山脉__________________;太平洋西岸岛弧链__________________; 大西洋__________________; 4.板块构造学说是建立在“_____________”学说和“_____________”学说基础之上的。5.板块作用的驱动力是_________________的对流。 6.海洋板块中岩石年龄最轻的地方是________,此处是岩石圈中最不稳定的破碎带。 【思考2】地震发生时,震中的人们首先觉察到的是地面的上下颠簸,接着而来的是左右、前后摇晃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3】在一次地震中有多少个震级,多少个烈度?一次8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一次6级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4】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地震烈度的大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图2.1中相应的位置标出世界上的两大地震带名称。 【思考5】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地球上的活火山主要分布在板块的______________地带。

2.2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学案

2.2 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编号:③ 】 1、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学习重点与难点】: 1.证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推导及其应用 自主学习: 1.物体只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才能发生,我们所研究的自由落体运动是实际运动的一种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模型:忽略次要因素(空气阻力)、突出主要因素(重力)。生活中的很多落体问题,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因此,对生活中的落体运动进行理想化处理是有实际意义的。 2.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物体仅受重力作用;初速度v0=______,加速度a=______,即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自主探究: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和2、。 2.猜想: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的直线运动。 3.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通常用符号_____表示。重力加速度g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_____;g的大小随地点的不同而略有变化,在地球表面上赤道处重力加速度最小,数值为________,南、北两极处重力加速度_______,数值为_______;g的大小还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高度越大,g值______。但这些差异并不是太大,在通常计算中,地面附近的g取9.8m/s2,在粗略的计算中,g还可以取10m/s2。 4.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在v0=0、a=g时的一个特例,因此其运动规律可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般规律来推导。 速度公式:v t=g t 位移公式:h=gt2/2 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v t2=2gh 在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解题时,通常选取方向为正方向。

专题1.1 大气运动(分层练习)解析版

专题1.1 大气运动 【基础篇】 一、选择题 (2020·山东高三月考)浓雾发生时,有些农民对农田进行地膜覆盖,以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浓雾使() A.太阳辐射增强B.地面辐射增强 C.空气能见度降低D.大气逆辐射减弱 2.浓雾发生时对农田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地膜() A.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加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减弱了地面辐射 【答案】1.C 2.D 【解析】 1.浓雾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使太阳辐射减弱,A错误;浓雾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减少,地面辐射减弱,B错误。浓雾产生后,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大气逆辐射增强,D 错误,C正确。故选C。 2.地面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长红外线部分,地膜可阻止红外线能量丧失,将能量保留在地膜内,减弱了地面辐射散失,D正确。不能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不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太阳辐射的总量没有影响,ABC错误。故选D。 3.(2019·甘肃武威月考)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如图为我国某大湖东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形成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局部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

A.湖、岸地形高低差异B.湖、岸热力性质差异 C.湖、岸太阳辐射差异D.湖、岸植被类型差异 【答案】3.B 【解析】 3.读图大湖和湖岸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相反,近地面从湖面吹向湖岸,高空风从湖岸吹向湖面,说明近地面湖面气压高气温低,湖岸气压低气温高,湖面和湖岸之间存在着热力差异,形成热力环流,所以该题选择B。 (2020·河南高三月考)下图示意某一时刻我国部分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 A.成都较昆明气压低B.三亚盛行东北风 C.北京比上海风力小D.上海出现暴风雪 5.此时成都较上海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

2020高考地理:专题提升练5 地壳运动规律

专题提升练5地壳运动规律 能力升级练第10页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7·全国Ⅱ卷,9~11)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第1~3题。 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①降水较少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③河流较长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 答案:1.C 2.B 3.B

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河流堆积地貌。第1题,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河流、沟谷越多,则形成的洪积扇越多,结合图中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处的河流、沟谷可知C 项正确。第2题,洪积扇堆积物中颗粒的大小主要受河流搬运能力的影响,图中显示甲地洪积扇所在河流的上游为低山,相对高度较小,河流落差小,流速较缓,加上河流较长,故洪积扇堆积物中的砾石较少,故选B项。第3题,图中显示,贺兰山东南部地区山地落差大,河流短促,搬运能力强,故洪积扇中堆积物以砾石为主,而堆积物中数量较少、颗粒较小的沉积物主要分布在远离山口的冲积扇边缘,形成的土层浅薄。故选B项。 (2019·山东济南三模)张掖祁连山丹霞地貌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以交错分层、四壁陡峭、色彩斑斓而神奇。下图为其形成初期岩层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第 4~6题。 4.张掖丹霞地貌中多七彩岩层,不同颜色岩层交替呈现的原因是() A.流水在溶蚀作用过程中,使岩层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 B.不同时期人类活动方式不同,导致岩层破坏程度不同 C.冷热干湿的气候频繁交替出现,沉积色彩交互的地层 D.地壳运动过程中,岩浆侵入形成了不同颜色的变质岩 5.图示地貌地区,垂直节理发育后,地表岩石最易风化破碎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6.结合材料推测张掖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地壳运动—岩层弯曲—外力侵蚀—外力沉积 B.外力沉积—地壳运动—岩层弯曲—外力侵蚀

高中自由落体运动学案教案.docx

自由落体运动(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的因素,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 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能用打点计时器或其他实验仪器得到相关的运动轨迹并能自主进行分析。 3.知道什么是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了解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重 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4.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 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初步了解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重点培养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课前预习 1、自由落体运动:。在地球表面上,它是一个理 想运动模型。一般情况下,如果空气阻力相对重力比较小,产生的影响小,可以近似看 作自由落体运动。密度较大实心物体的下落都可以近似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2、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和 2、 。 3、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的直线运动。 4、自由落体加速度又叫做,用符号表示。在地球上不同 的地方,g 的大小是不同的: 1、纬度越高,g 越;2、同一纬度,高度越大,g越。 222 5、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是;位移与时间关系 是;位移与速度的关系是。 三、典型例题 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B.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C.从静止开始下落的钢球受到空气阻力作用,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D.从静止开始下落的钢球受到空气阻力作用,因为阻力与重力相比可以忽略, 所以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例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g 是标题,有大小无方向。 B.地面不同地方 g 不同,但相差不大。 C.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一样。 D.在地面同一地方,高度越高, g 越小。 例 3、AB两物体质量之比是 1:2,体积之比是 4: 1,同时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 求下落的时间之比,下落过程中加速度之比。 例 4、质量为 2kg 的小球从离地面 80m空中自由落下, g=10m/s2,求 1、经过多长时间落地? 2、第一秒和最后一秒的位移。 3、下落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时下落的位移。 四、巩固练习 1、一位观察者测出,悬崖跳水者碰到水面前在空中下落了3s. 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悬崖有多高?实际上是有阻力的,因此实际高度比计算值大些还是小些?为什么? 2、甲物体的重力比乙物体的重力大 5 倍,甲从 H m高处自由落下,乙从2H m高处同时自由落下.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甲的速率比乙大 B.下落 l s末,它们的速度相等 C.各自下落 l m 它们的速度相等 D.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大 3、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 B.在空气中忽略空气阻力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C.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D.不同物体做自由落体时其速度变化的快慢是不相同的 4、从某一高塔自由落下一石子,落地前最后一秒下落的高度为塔高的7/16 ,求塔高。 5、A 球处塔顶自由落下,当1m时,B 球自距离塔顶 7m处开始自由下落,两球恰好同时落地,求塔高为多少?

高考地理-大气运动(一)-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 大气运动(一) (2016 ?北京海淀区模拟)地球辐射收入是指地球大气系统吸收的短波太阳辐射能,地球辐射支出是指该系统放射并离开大气顶的长波红外辐射能。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 A .大气中灰尘数量和颗粒越大,①越多 B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越大,②越多 C.地球表面的冰雪覆盖量越大,③越少 D ?如果某地区雾霾天气越严重,④越少 2.低纬地区地球辐射收入大于支出,而年平均气温却没有逐年上升,主要影响因素是() A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B .大洋环流、岩石圈物质循环 C.大气环流、大洋环流 D ?海陆间水循环、人类活动 (2016 ?衡水一中一模)雾霾天气的形成过程中,大气层结(大气中温度、湿度等要素随高度的分布)稳定、风力弱、空气湿度大均起重要作用。读某地区最冷月平均等温面分布图,完成3~4题。 3?图中最容易出现雾霾天气的是() A.甲地 B .乙地 C.丙地 D .丁地 4.丁地所在半球及与该地气候类型的形成可能相关的因素分别是() A .南半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 .南半球;东南信风带 C.北半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 .北半球;东北信风带 公地 大敢It 大工赵聊禹地我仮射乔肝 帖」云疫时1*亠 3 M 地竦治讨收 Z

(2016 ?河南郑州质检)读东亚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等压线图 戈壁低,温差最高可达 30C 左右,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 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温润凉爽的小气候,据此完成 5.此时,盛行西南风的是( A .哈尔滨 C .青岛 6 ?与乙地相比,甲地该日( A ?气温较高 B. 北京 D .重庆 ) B ?气压较低 C .降水较多 下图是某日某时北半球某平原地区 D ?日温差大 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单位:米)。读图,完成7~9题。 7 ?图中A 、B 、C 三点气压P 相比较 A . P A >P C >P B B . P A

P B >P A D . P A = P C = P B

板块类运动问题专题练习汇总

板块类运动问题专题练习 1.(8分)如图13所示,有一定厚度的长木板AB在水平面上滑行,木板的质量m1=4.0kg.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0,木板上表面距水平面的高度h=0.050m.当木板滑行速度v0=3.0m/s时,将一小物块C轻放在木板右端B点处.C可视为质点,它的质量m2=1.0kg.经过一段时间,小物块C从木板的左端A点滑出,它落地时的动能E KC=1.0J.小物块落地后,木板又滑行了一段距离停在水平面上,这时,木板左端A点距小物块的落地点的水平距离S1=0.90m.求: (1)小物块C从木板的A点滑出时,木板速度的大小v A; (2)木板AB的长度L. 图13 2.(8分)如图11所示,将工件P(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地轻放在以速率v匀速运行的水平传送带的最左端A,工件P在传送带的作用下开始运动,然后从传送带最右端B飞出,落在水平地面上. 已知AB的长度L=7.5m,B距地面的高度h=0.80m. 当v=3.0m/s时,工件P从A端运动到落地点所用的时间t0=4.4s. 求: (1)工件P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当传送带分别以不同的速率v(运行方向不变)匀速运行时,工件P均以v0=5.0m/s 的初速度从A端水平向右滑上传送带. 试分析当v的取值在什么范围内变化时,工件P从A端运动到落地点所用的时间t保持不变,并求出对应的时间t(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3.(8分)如图11所示,水平地面上一个质量M=4.0 kg、长度L=2.0 m的木板,在F=8.0 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以v0=2.0 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将质量m=l.0 kg

2019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专题四地壳运动规律限时训练

专题四地壳运动规律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测控导航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2018·山东滨州二模)贵州三都县有一处奇特的地质景观——产蛋崖(下图)。每隔数十年产蛋崖就会掉落出一些石蛋,石蛋直径约30~60厘米,最重的达300余千克。专家推测这些石蛋形成于五亿年前的寒武纪,当时贵州还是一片海洋,随着亿万年的地质运动,这些石蛋才暴然露于地表。据此回答1~2题: 1.依据专家推测,这些石蛋的岩石类型和形成原因是( ) A.玄武岩火山喷发后冷凝形成火山蛋 B.花岗岩岩浆侵入经抬升后风化成球 C.沉积岩碳酸钙经化学作用形成结核 D.沉积岩恐龙蛋经地质作用形成化石 2.石蛋能从陡崖上脱落的主要原因是( ) A.岩石间风化差异 B.海水的强烈侵蚀 C.风力的搬运作用 D.冰川的缓慢堆积 解析:1.C 2.A 第1题.寒武纪时,地壳升降运动活跃,海陆变迁形成大量沉积岩。贵州多喀斯特地貌,基岩多为沉积岩中的石灰岩,石灰岩主要成分碳酸钙在温湿气候条件下,经漫长而复杂的化学作用形成结核,状似石蛋。材料中没有关于岩浆活动的提示,这里也不是岩浆活跃区,A、B两项错误;根据材料,“石蛋形成于五亿年前的寒武纪”,不是中生代,也不会有恐龙,

据此选C项。第2题,石蛋能从陡崖上脱落的主要原因是岩石间风化差异,导致石蛋依靠物不稳而滑落。这里没有海域,B项错误;贵州地处湿润地区风力作用不强,C项错误;这里纬度低,海拔也不是很高,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没有冰川,D项错误,选A项。 (2018·天津卷,3~4)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 3.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年降水量的差异 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 C.植被覆盖率不同 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 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 4.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 A.间歇性抬升 B.持续性抬升 C.间歇性沉降 D.持续性沉降 解析:3.D 4.A 第3题,由图可知,甲地岩石为砂岩,乙地岩石为页岩,丙地岩石为石灰岩,由于三类岩石的质地、坚硬度不一样,导致受到外力侵蚀的程度不一样,以致形成了不同的地貌类型,D项正确;图示为我国广西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属小区域范围,年降水量的差异不大,A项错误;由岩层弯曲形态可以判断,该地为向斜构造,地质构造不存在差异,B项错误;图示为广西某地,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植被覆盖率高,差异不大,C项错误。第4题,由材料“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可判断该地区地壳经历过两次间歇性抬升,A项正确;若该地区经历过持续性抬升或持续性沉降,就不会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B、D两项错误;若该地区经历过间歇性沉降,则该地地势间歇性降低,水位将会抬升,不会出现古河床沉积物,C项错误。 (2018·山东潍坊二模)同一时期在海洋上形成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在水平方向上是从浅海到深海依次排列的。在地质时期内,海退是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海进是指海岸线向陆地推进。下图示意某海底在连续地质时期内形成的地质剖面。据此回答5~6题:

2020届高考地理专项训练二 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与规律(含答案)

2020届地理专项训 专项二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与规律 一、选择题: 俗话说“果园不冬灌,受冻又受害;果园灌冬水,开春发的美”。果农常在“大雪”至“冬至”期间,土壤冻结前浇灌一次水。据此完成1 ~2 题。 1.“大雪”至“冬至”期间,果园冬灌应选择在一日中的() A.午夜前后 B.傍晚 C.正午前后 D.黄昏 2.在黄土高原的果园适宜采用的冬灌方式是() A.滴灌 B.漫灌 C.喷灌 D.沟灌 右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羊位:)分布图。据此完成 3 ~5 题。 3.图示区域正处在() A.1 月份 B.7 月份 C.春季 D.秋季 4.甲地气温可能为() A.16 B.12 C.26 D.32 5.引起乙、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海陆位置 C.地势起伏 D.植被状况 对流层中,气温在垂直方向上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数值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下图示意某山脉不同坡向气温垂直递减率年变化。据此完成6 ~8 题。 6.与山脉南坡相比,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特点是() A.变化幅度小于南坡 B.与南坡变化趋势一致 C.冬夏差异大于南坡 D.夏季小于冬季 7.12 月份,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差异显著,其主要原因是() A.南坡雪线低,反射太阳辐射多 B.北坡植物稀疏,地面增温速度快 C.南坡人类干扰少,城市热岛效应弱 D.北坡为向阴坡,山麓气温比较低 8.推测该山脉() A.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呈南北走向 B.终年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呈东西走向 C.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呈南北走向 D.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呈东西走向 青海湖的冻结、消融与气候要素关系密切。下图示意2004-2015 年青海湖开始结冰日期与风速关系,图中日数表示年内第n 日。据此完成9 ~11 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