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物理勘探综合-中国海洋大学

地球物理勘探综合-中国海洋大学

地球物理勘探综合-中国海洋大学
地球物理勘探综合-中国海洋大学

004 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目录

一、初试考试大纲 (1)

828 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 (1)

827 石油地质学 (3)

821 地震勘探 (4)

660 普通地质学A (6)

929 地质学基础 (9)

928 地史学 (12)

819 沉积岩石学 (14)

二、复试考试大纲 (15)

地球物理勘探综合 (15)

地质工程综合 (18)

应用地球物理综合 (20)

石油地质学综合 (23)

一、初试考试大纲

828 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

一、考试性质

《测井原理与综合解释》是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程,对学生将来从事地球物理或石油地质专业科学研究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二、考察目标

要求考生系统地理解各种测井方法的基本原理,各种测井数据的处理与解释方法,掌握利用测井资料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方法,掌握多种测井数据的综合解释与分析方法。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考试内容

1、自然电位测井

自然电场的产生,自然电位测井及曲线特征,影响因素,自然电位曲线的应用

2、普通电阻率测井

岩石电阻率与岩性、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的关系,普通电阻率测井原理,视电阻率曲线特点及影响因素,视电阻率曲线的应用

3、侧向测井

三电极侧向测井,七电极侧向测井,双侧向测井,

4、微电阻率测井

微电极测井,微侧向测井,临近侧向测井,微球形聚焦测井

5、感应测井

感应测井原理,感应线圈系的探测特性,双线圈系的探测特性,复杂线圈系—0.8m六线圈系的探测特性,感应测井曲线上下围岩相同,单一低电导率和

高电导率地层的视电导率曲线,上下围岩不同,单一低电导率和高电导率地层的视电导率曲线,感应测井资料应用

6、声波测井

岩石的声学特性,声波速度测井,声波幅度测井,长源距声波全波列测井,7、自然伽马测井和放射性同位素测井

伽马测井的核物理基础,自然伽马测井,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放射性同位素测井

8、密度测井和岩性密度测井

密度测井和岩性密度测井的地质物理基础,密度测井,岩性密度测井

9、中子测井

中子测井的核物理基础,超热中子测井,热中子测井,

10、脉冲中子测井

中子寿命测井(NLL),非弹性散射伽马能谱测井,中子活化测井

11、测井资料综合解释基础

储集层的分类及需要确定的储集层参数,储集层的分类特点,储集层的基本参数,测井系列的选择,纯地层的测井解释基本方程

12、用测井资料评价储集层岩性和孔隙度的基本方法

岩性的定性解释,储集层岩性和孔隙度的定量解释,储集层岩性和孔隙度的快速直观解释

13、用测井资料评价储集层含油性的基本方法

储集层含油性的定性解释,储集层含油性的定量解释,储集层含油性的快速直观解释

14、用测井资料识别裂缝的方法

裂缝性储集层的特点,识别储集层裂缝的测井方法(地质倾角测井,地层微电阻扫描测井,电阻率测井,长源距声波测井,阵列声波测井,环形声波测井,放射性测井,识别裂缝的其他方法)

15、测井资料的计算机解释

测井资料的计算机解释的任务和特点,测井资料的计算机解释的基本过程,现场快速直观解释(CYBERLOOK),泥质砂岩解释(SARABAND),复杂岩性解释

(CORIBAND),最优化解释(GLOBAL)

827 石油地质学

一、考试性质

《石油地质学》是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程,对学生将来从事石油地质专业科学研究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二、考察目标

掌握石油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利用石油地质学的基本原理解决简单的石油地质学问题。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考试内容

1、石油天然气的生成

油气成因论,石油天然气的生成及演化,天然气成因判识及形成机理,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油气源对比

2、石油天然气储层

储层的岩石物理性质,陆源碎屑岩储层特征,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特殊岩类储层

3、石油天然气盖层

盖层类型及其封闭机理,生储盖组合划分及其意义

4、石油天然气运移

初次运移的相态、动力、方向和运移模式,二次运移的相态和动力,二次运移的通道和输导体系,影响二次运移方向的主要地质因素,二次运移方向的研究方法,流体势分析

5、油气聚集与成藏

圈闭和油气藏,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油气藏破坏的地质因素,油气藏形成时间的确定方法,异常压力、流体封存箱及其与油气成藏

的关系

6、油气藏类型

油气藏的基本类型,复合油气藏与特殊油气藏,各类构造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和在盆地中的分布规律,各类地层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盆地中的分布规律,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形成机理和控制因素

7、石油地质学理论进展

深盆气地质理论,煤成烃的形成机理,低熟油气形成机理,含油气系统,油气成藏动力学,天然气水合物

821 地震勘探

一、考试性质

《地震勘探》是海洋地球物理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和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程,对学生将来从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研究或石油地质学研究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二、考察目标

基本掌握地震勘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地震勘探的基本工作方法与技术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地震勘探的实践能力。其中地震资料数据处理包括常规处理、目标处理和特殊处理等,掌握地震资料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及相关处理软件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该课程以及相关课程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地震资料数据处理研究的能力。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考试内容

1 绪论:地震勘探概述,地震勘探发展史,地震勘探主要解决的问题

2地震波动力学:地震波的形成与弹性常数,纵横波的形成及其传播,弹性波传播过程中的介质效应,地震波的反射、透射与弹性分解面上的能量分配,实际地质岩层中的地震波,面波及其特征

3 地震波几何运动学:地震波的基本概念,反射波运动学,连续介质中地震波运

动学,折射波运动学

4 地震波频谱与地震勘探仪器简介:地震波信号及频谱特征,地震信号的激发,

地震信号的接受,典型数字地震仪原理简介

5陆地与海洋地震勘探的野外工作:陆地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方法,观测系统及图示法,海洋地震勘探

6 地震组合法原理:简单线性组合,组合检波的形式及其特性,海洋漂浮电缆内

组合检波特性

7 共反射点多次迭加:动静校正原理,共反射点多次迭加原理,多次叠加特性,

多次迭加参数的选择,影响迭加效果的因素

8 地震波的速度:地震波在岩层中的传播速度,几种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的测

定,迭加速度的求取,各种速度之间的关系

9 反射地震资料的解释及资料解释实验:地震时间剖面的形成及其特点,复杂地

质构造处的地震波,地震勘探的分辨能力,界面倾角、界面深度与测线方向的关系,时间剖面上的偏移校正问题,反射地震剖面的对比解释,地震层序与岩性解释简介,综合解释与研究

10 三维地震勘探:陆地三维地震勘探,海上三维地震勘探,三维地震数据的处

理,三维地震数据的显示,交互式三维地震解释,三维地震资料解释

11 地震勘探新方法技术:地震模型技术,地震多波探测技术,亮点与AVO技术,

VSP技术,地震层析成像技术,海洋浅层地震剖面法

12地震资料数据处理概论:地震资料数字处理的概念与发展,数字处理的任务与分类,数字处理质量控制,地震资料数据处理基本流程

13 信号处理基础:一维付里叶变换,二维付里叶变换

14反褶积:反褶积概念,反褶积方法--最小平方反褶积、地震子波的求取和处理、预测反褶积

15动静校正:动校正--动校正的基本概念、动校正量的计算方法、动校正的实现、高保真动校正,静校正--静校正的基本概念、自动统计静校正

16速度分析:速度谱--速度谱的基本原理、振幅叠加速度谱、相关速度谱、用计算机计算速度谱的实例,速度分析应用--速度扫描、速度谱参数选择及资料

解释和应用、倾斜地层的连续速度分析

17叠加和偏移:叠加--般水平叠加、自适应水平叠加、弯曲测线水平叠加,偏移--偏移处理技术、时深转换

18 目标处理:常规目标处理--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三维地震资料处理、叠

前深度偏移处理,目标处理--井孔地震资料处理、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时间推移地震资料处理

19 特殊处理:反演性特殊处理--亮点及AVO分析、高精度反演,属性特殊处理

--地震属性分析、相干体数据处理、可视化数据处理

660 普通地质学A

一、考试性质

地质学基础是中国海洋大学地质学(一级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基础课程。

二、考察目标

熟悉并基本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和实际工作方法,学会运用地质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地质现象、地质过程、岩矿特征、构造体系和地史演化过程等基本现象,并能结合实际地质问题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和方法。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试卷结构:

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题与选择题:约20%

简答题:约40%

论述题:约40%

四、考试内容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地质学的研究方法

(3)地质学的研究意义

2、地球概述

2.1 地球的基本特征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固体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

2.2 地球的结构

(1)地球的外部圈层及其主要特征(2)地球的内部圈层及其主要特征 2.3 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

(1)地球的密度和压力

(2)重力

(3)地磁

(4)地热

3、地质作用

3.1 地质作用的概念

(1)地质作用的一般概念

(2)地质作用的类型

3.2 内动力地质作用

(1)地壳运动

(2)地震

(3)岩浆作用

(4)变质作用

3.3 外动力地质作用

(1)风化作用

(2)剥蚀作用

(3)搬运作用

(4)沉积作用

4、地质年代

4.1 化石

(1)化石的形成

(2)化石的类型

(3)常见的化石

4.2 地层

(1)地层及其层序的建立(2)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4.3 地质年代

(1)相对地质年代

(2)绝对年代

5、矿物

5.1 矿物及晶体的概念

(1)矿物的概念

(2)晶体与非晶体

5.2 矿物的化学成分

(1)矿物的化学成分

(2)矿物的化学成分与地壳中元素的关系(3)矿物化学成分的变化

(4)矿物中的水

5.3 矿物的形态

(1)矿物的单体形态

(2)矿物的集合体形态

5.4 矿物的物理性质

(1)矿物的光学性质

(2)矿物的力学性质

(3)矿物的其他性质

5.5 主要矿物介绍

(1)矿物分类

(2)矿物命名

(3)主要矿物类型

6、岩石

6.1 岩浆岩

(1)岩浆与岩浆活动

(2)岩浆岩的成分

(3)岩浆岩的结构构造

(4)岩浆岩的产状

(5)岩浆岩的类型

(6)岩浆的起源和岩浆的演化

6.2 沉积岩

(1)沉积岩的成分

(2)沉积岩的结构构造

(3)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4)碎屑岩类

(5)粘土岩

(6)碳酸盐岩

6.3 变质岩

(1)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2)变质岩的成分

(3)变质岩的结构构造

(4)变质岩的类型

7、地质构造

7.1 岩层的产状和地层的接触关系

(1)岩层产状

(2)地层的接触关系

7.2 褶皱构造

(1)褶皱和褶皱要素

(2)褶皱的形态

(3)褶皱的组合

(4)褶皱的成因与研究

7.3 断裂构造

(1)节理

(2)断层

8、板块构造

8.1 大陆漂移

(1)大陆漂移说概述

(2)大陆漂移说的证实

8.2 海底扩张

(1)海底扩张说的提出

(2)海底扩张说的证实

8.3 板块构造

(1)板块构造的概念

(2)板块边界类型

(3)板块的运动

(4)大洋演化

9、地球的起源与演化

9.1 大爆炸宇宙说

(1)大爆炸宇宙说

(2)大爆炸宇宙说的证据

9.2 太阳系与地球的起源

(1)太阳系的起源

(2)地球的起源

9.3 地球的演化

(1)地球内热的演化

(2)地球层圈构造的形成

(3)生命的起源

10、地质图读图

11、地层柱状图编制

12、地层剖面图绘制

929 地质学基础

一、考试性质

地质学基础是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质专业、地质工程(含专业学位)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基础课程。

二、考察目标

主要考察学生对地质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考察学生的地质思维。要求考生准确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主要研究方法,并能应用地质学知识进行地质图的判读和分析。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试卷结构:

1、概念题20%;

2、简答题40%;

3、论述题和综合题40%;

四、考试内容

1、有关地球的基本知识:

①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表面形态、大陆和大洋的地形特征;

②地球外部圈层的基本特性。

2、矿物:

①矿物的定义及主要性质;

②常见造岩矿物。

3、岩浆作用和岩浆岩:

①岩浆作用的基本概念;

②火山与火山活动;

③侵入岩的基本特征;

④岩浆岩的结构、构造特征;

⑤常见岩浆岩的肉眼鉴定。

4、外动力地质作用和沉积岩:

①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②沉积岩的结构、构造特征;

③常见沉积岩的肉眼鉴定;

5、变质作用和变质岩:

①变质作用的基本概念及变质作用的方式;

②变质岩的结构、构造;

③变质作用的类型;

④常见变质岩的肉眼鉴定。

6、地质年代:

①相对地质年代;

②同位素地质年代;

③地质年代表。

7、地震及地球内部构造:

①地震基本概念与地震波;

②地球内部构造;

③地壳。

8、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①地层的接触关系;

②岩石变形与地质构造;

③褶皱构造与断裂构造。

9、海底扩张及板块构造:

①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

②板块构造基础知识。

10、风化作用:

①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

②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③风化作用的产物。

11、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①河流的形成;

②河流的侵蚀作用;

③河流的搬运作用;

④河流的沉积作用;

⑤阶地的成因分类。

12、海洋及其地质作用:

①海洋概况;

②海水运动及其地质作用;

③海底沉积物

13、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

①湖泊概述;

②湖泊的地质作用;

③沼泽及其地质作用。

14、冰川的地质作用:

①冰川及其基本类型;

②冰川地质作用;

③第四纪冰川及气候演化。

15、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①地下水及其类型;

②地下水地质作用。

16、风的地质作用:

①风的地质作用;

②黄土的形成与分布。

17、环境地质与灾害地质:

①块体运动;

②地球环境与人类生存。

18、常见地质图件的识别:

①地质图;

②综合地层柱状图;

③地层剖面图

928 地史学

一、考试性质

地史学是中国海洋大学为招收地质学一级学科(包括矿物学、岩石学与矿床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等五个二级学科)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型)而设置的业务课程考试科目,属学校自行命题科目,考生可另行选择与之相当的业务课程沉积岩石学。该课程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地史学理论知识和能力,并有利于招生学校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二、考察目标

地史学考试的目的在于考查考生掌握地史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水平,分析和判断地史学基本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1、准确把握地史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正确理解地史学涉及的基本概念以及地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3、准确分析和处理地史学的实际资料;

4、熟练运用地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地质历史发展的实际问题;

5、了解地史学及相关学科最新动态和重要进展。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试卷结构:

基本概念题(30%)

理论分析题(40%)

应用分析题(30%)。

四、考试内容

1、绪论

地史学的研究内容,地史学发展历史中的重大争议事件及其意义。

2、地层形成和沉积环境

基本概念(包括沉积相、沉积环境、沉积作用),相分析及其主要方法、主要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地层形成的沉积作用与地层学基本原理,古地理分析。

3、地层划分和对比

基本概念(包括地层、地层单位、地层系统),地层及其属性特征、地层划分对比的原则和方法,地层单位及其类型,岩石地层单位的特征和系统,年代地层单位的特征和系统,生物地层及其单位,层型,年代地层和地质年代。

4、历史构造分析

基本概念(包括板块构造、大地构造分区、构造旋回和构造阶段,地槽地台学说),历史大地构造分析及其方法,板块构造的基本内容(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古板块边界及其标志,中国主要的古板块,威尔逊旋回,主要构造阶段,地槽地台学说的主要观点。

5、前寒武纪地史

前寒武纪的划分,前寒武纪的生物纪录,华北板块前寒武纪地史的主要阶段和特征,华北板块陆核的形成,太古宙的岩石类型,华北板块中、新元古代地层序列和地史的特征,扬子板块前寒武纪地史的特征,南华纪和震旦纪地史及其特征。

6、早古生代地史

早古生代的划分,早古生代的生物界(重要门类、生物界发展的重大事件、生物相合生物分区),中国早古生代古地理特征,华南地区早古生代古地理格局和沉积历史,华南地区早古生代地史的主要特征,华北板块早古生代地史的过程和特点,华南地区和华北地区寒武纪地层序列,早古生代的构造运动,早古生代的矿产。

7、晚古生代地史

晚古生代的划分,晚古生代的生物界(重大变革、重要门类、重要事件),中国晚古生代古地理及其特征,华南地区晚古生代地史的过程和特征,华北地区晚古生代地史过程和特征,华南泥盆纪和华北石炭纪地层序列,晚古生代的构造运动,晚古生代的矿产。

8、中生代地史

中生代的划分,中生代的生物界及其重要演化事件,中国三叠纪古地理特征,中国侏罗纪-白垩纪古地理特征,中国华南、华北地区三叠纪地史的特征,中国侏罗纪-白垩纪地史的特征,中生代的构造运动,中生代气候和矿产。

9、新生代地史

新生代的划分,新生代的生物界,中国古近-新近纪古地理,中国东部古近纪和新近纪沉积类型,中国第四纪古地理,中国第四纪沉积物类型及其分布,第四纪气候及其特征。

10、地质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

联合古陆旋回,早期生命,生物绝灭事件,特色沉积,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

819 沉积岩石学

一、考试性质

沉积岩石学是中国海洋大学地质学专业(一级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基础课程。

二、考察目标

沉积岩石学是岩石学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它研究沉积岩的形成作用、沉积岩的基本特征以及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等内容。由于沉积岩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形成的,它是地球气候、环境和地质作用的直接记录,是了解全球变化的重要途径;同时,沉积岩(包含尚未固结的沉积物)又是石油、天然气以及被誉为“21世纪新能源的”天然气水合物等能源的主要赋存载体,它在地球能源勘探中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调查和观测技术的发展,沉积岩石学已经从单一的岩石学学科发展成涵盖沉积岩、沉积环境、沉积过程、现代沉积作用相联系的有机整体。

硕士研究生入学的沉积岩石学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考生准确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主要研究方法,并具有初步利用沉积岩石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地质科学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试卷结构:

名词解释:15%

简答题:55%

论述题:30%

四、考试内容

综合考察沉积岩的形成作用、沉积岩的岩石学特征、沉积环境和沉积相以及沉积岩对地球气候对构造环境的响应。

1. 掌握沉积岩的形成机理,包括沉积物来源、沉积和成岩作用

2. 掌握沉积岩的颜色、成分、结构和构造特征

3. 掌握沉积岩的分类和命名原则,各类沉积岩的基本特征、分类命名以及主要岩石类型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异同

4. 掌握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基本概念、沉积相主要识别标志,常见沉积相特征及其相模式

5. 掌握沉积岩石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6. 了解沉积岩对地球气候以及构造环境的响应

二、复试考试大纲

地球物理勘探综合

一、考试性质

《地球物理勘探综合》是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海洋地球物理两个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试课程,主要用于检查考生是否具备了攻读这两个硕士专业所必备的地球物理勘探知识。

二、考察目标

要求考生能系统理解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和石油地质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基本理论,掌握各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地质基础、物理基础和数学基础,能够针对特定的勘探对象与勘探任务选取合适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第二步为面试,先由考生用英语或其它外语做一个5分钟左右的自我介绍,然后考生在面试现场从题库中抽题并回答,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20分钟左右。复试总成绩由以上两个成绩构成(各占50%),满分100分。

四、考试内容

(一)地震勘探部分

1、地震波运动学理论

几何地震学的基本概念、各种介质情况下的反射玫时距曲线以及折射波运动学。

2、地震资料采集方法与技术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观测系统、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低速带测定、地震组合方法以及多次覆盖技术。

3、地震波速度

影响速度的各种因索、各种速度概念、速度的测定方法以及各种速度间的转换关系。

4、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

地震剖面的特点、复杂界面反射波的特点、地震勘探的分辨事,反射界面真正空间位置的确定等内容。

5、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内容和方法、断层解释、相干体技术、特殊地质现象解释、构造图的绘制等内容。

6、地震波动力学理论概述

波动方程的建立与求解、实际介质中的地震波以及波动地震学与几何地震学的关系

7、地震资料的岩性解释

利用速度信息、厚层和薄层反射振幅信息、地震属性进行岩性解释的基本方法或技术。

8、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三维地震勘探的方法原理和基本特点,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的基本方法及流程,三维地震勘探的关键技术。

9、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预处理,速度分析,动校正,静校正,去噪,偏移,叠加。

10、地震勘探新技术

海洋地震勘探新方法与新技术,陆上地震勘探新技术与新方法,工程地震勘探。

(二)重磁电勘探部分

1、电法勘探原理

直流电法、大地电磁测深法、人工源频率域电磁测深法、人工源时间域电磁测深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

2、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处理方法

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处理原理,克服干扰的措施,远参考法的原理。

3、均匀层状介质大地电磁测深理论

均匀层状介质中大地电磁场传播的基本特性,阻抗递推公式,视电阻率的频率特性。

4、非均匀介质大地电磁测深理论

张量阻抗及其旋转特性,静态位移,TE极化,TM极化,TE、TM两种视电阻率的频率特性不一致的原因。

5、大地电磁测深资料解释基础

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再处理的基本流程,基本方法。

6、重力勘探基础

地球重力场的组成,正常重力场,重力异常,重力观测资料的改正,重力勘

探基本工作方法、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基本方法。

7、磁法勘探基础

地球磁场的基本特性,地磁要素,地球磁场的组成,正常磁场,磁异常,磁测资料的改正,磁法勘探基本工作方法、资料处理和解释的基本方法。

地质工程综合

一、考试性质

《地质工程综合》是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试课程,主要用于检查考生是否具备了攻读地质工程硕士专业所必备的地质工程和地球物理勘探知识。

二、考察目标

要求考生能系统理解电法勘探和地震勘探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基本理论,掌握各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地质基础、物理基础和数学基础,掌握工程地球物理勘探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利用地球物理技术解决特定的工程地址问题,能够针对特定的勘探对象与勘探任务选取合适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第二步为面试,先由考生用英语或其它外语做一个5分钟左右的自我介绍,然后考生在面试现场从题库中抽题并回答,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20分钟左右。复试总成绩由以上两个成绩构成(各占50%),满分100分。

四、考试内容

(一)地震勘探部分

1、地震波运动学理论

几何地震学的基本概念、各种介质情况下的反射玫时距曲线以及折射波运动学。

2、地震资料采集方法与技术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观测系统、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低速带测定、地震组合方法以及多次覆盖技术。

3、地震波速度

影响速度的各种因索、各种速度概念、速度的测定方法以及各种速度间的转换关系。

4、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

地震剖面的特点、复杂界面反射波的特点、地震勘探的分辨事,反射界面真正空间位置的确定等内容。

5、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

地震资料构造解释的内容和方法、断层解释、相干体技术、特殊地质现象解释、构造图的绘制等内容。

6、地震波动力学理论概述

波动方程的建立与求解、实际介质中的地震波以及波动地震学与几何地震学的关系

7、地震资料的岩性解释

利用速度信息、厚层和薄层反射振幅信息、地震属性进行岩性解释的基本方法或技术。

8、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三维地震勘探的方法原理和基本特点,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和解释的基本方法及流程,三维地震勘探的关键技术。

9、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预处理,速度分析,动校正,静校正,去噪,偏移,叠加。

10、地震勘探新技术

海洋地震勘探新方法与新技术,陆上地震勘探新技术与新方法,工程地震勘探。

(二)电法勘探部分

1、电阻率法

电阻率与视电阻率的概念,岩、矿石电阻率的影响因素,电阻率剖面法,电

中国海洋大学大学物理试题及答案

中 国 海 洋 大 学 命 题 专 用 纸(首页) 学年第 2学期 试题名称 : 大学物理III2-B 共 2 页 第1页 专业年级: 学号 姓名 授课教师名 分数 题1:有三平行金属板A,B,C,面积均为200cm 2,A 和B 相距 4.0mm,A 和C 相距2.0mm 。B,C 都接地,如图所示。如果A 板带正电-7C ,略去边缘效应,问B 和C 板的感应电荷各是多 少?以地的电势为零,则A 板的电势是多少?(15分) 题2:简述平面电磁波的特性。(15分) 题3:用波长为590nm 的钠光垂直照射到每厘米刻透镜有5000条缝的光栅上,在光栅后面放置焦距为20cm 的会聚。试求(1)第一级与第三级明条纹的距离;(2)最多能看到第几级明条纹;(3)若光线以入射角30度斜入射,最多能看到几级明纹? (15分) 题4:在康普顿散射中,入射光子的波长是,反冲电子的速度为0.60c (c :光速),求散射光子的波长和散射角。(15分) 题5:如图所示一玻璃三棱镜,折射率为n=,设光在棱 镜中不被吸收。问(1)何种偏振光在何种条件下可以完 全入射棱镜?(2)若入射光束从棱镜右侧折射出来,其 强度保持不变,则棱镜的顶角是多少?(15分) 题6:已知粒子在一维矩形无限深势阱中运动,其波函 数为:(15分) ()a x a x 23cos 1πψ= (-a

井下物探管理办法

井下物探管理办法

文档仅供参考 附件7: 矿井物探管理办法 为规范矿井物探工作,提高地质、水文地质预测预报准确率,全面落实“物探先行,钻探跟进”的防治水要求,制定本办 法。 一、适用范围 各区域公司及矿井公司、各生产(基建)矿井。 二、地面物探管理 1、矿井地面物探工程立项、方法选择、观测系统确定必须参 考《汾西矿区地面物探总体规划》。 2、地面物探工程计划必须上报集团公司审查同意。 3、地面物探项目的招投标必须符合集团公司相关规定,参加 招标的单位必须具有乙级(含乙级)以上物探资质。 4、地面物探项目招标前必须编制工程设计并报集团公司组织 审查,未经集团公司审查不予审查报告。审查后确定的设计做为 招投标和施工的技术依据,设计变更必须经建设方、监理方同 意。 5、大中型物探项目(2km2及以上)必须聘请具有物探监理 资质的单位进行监理。小型物探项目,矿井必须参与项目开工、 试验、竣工验收全过程监督管理,并有详细的监管工作日志。 6、集团公司负责物探工程设计、报告的审查并批复。 7、地面物探项目设计、施工方法、质量管理、报告编制等必 须符合国家相关规程、规范要求。

三、井下物探管理 1、各矿井必须成立3人以上(包括3人)的物探技术小组,指定专职的物探技术人员,确保物探工作正常开展。同时按照集团公司要求派出物探技术人员学习培训,并按周积极开展内部自主培训,不断提高矿井的物探技术水平。 2、各矿井必须配备超前探测水情和构造的物探仪器,以及探测回采工作面地质异常的无线电波透视仪。 3、区域公司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公司组建物探队伍,保证所属矿井物探工作正常开展。 4、各区域公司、矿井应制定物探仪器保管、维护、使用和交接管理制度,定期对物探仪器进行维护,仪器每两年须送到厂家对技术指标检校或大修。 5、所有开拓、掘进工作面必须使用电法仪器循环探测,要求探测全覆盖。物探范围内如过空巷,应重新探测。 6、为实现物探与钻探相匹配,使用大功率瞬变电磁仪,相邻两次探测间距不大于100米;使用小功率瞬变电磁仪的矿井,相邻两次探测间距不大于75米。 对可能存在地质构造的区段应使用地震类物探仪器探测。 7、受小窑采空区积水及富水构造影响严重矿井(柳湾、水峪、高阳、正文、正旺、正帮、正佳、正珠等)的采掘工作面,应采用瞬变电磁法、直流电法、地质探测仪法多种手段综合验证探查小窑采空区范围及其赋水性。

中国海洋大学2017年《物理化学C》考试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2017年《物理化学C》考试大纲物理化学C 一、考试性质 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专业课考试科目。 二、考试目标 本课程考试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对物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应用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考试内容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热力学概论,热和功,热力学可逆过程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函数,焓,热容,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实际气体,热化学,赫斯定律及热效应的计算,反应热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 卡诺循环,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的概念,克劳修斯不等式与熵增加原理,熵变的计算,亥姆霍兹自由能和吉布斯自由能,变化方向和平衡条件,几个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热力学第三定律和规定熵值。 (三)溶液-多组分体系热力学在溶液中的应用 溶液及其组成的表示法,多组分体系中物质的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稀溶液中的两个经验定律,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化学势,理想溶液和稀溶液,稀溶液的依数性,吉布斯-杜亥姆公式和杜亥姆-马居耳公式,非理想溶液,分配定律。 (四)相平衡 相律,单组分体系的两相平衡-热力学对单组分体系的应用,单组分体系的相图,二组分体系的相图及其应用。 (五)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的条件和化学反应亲和势,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和等温方程式,平衡常数的表示式,复相化学平衡,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温度、压力及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近似计算。 (六)电化学 法拉第定律,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行为、离子迁移数、电导,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可逆电池电动势、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地球物理探矿法 一、地球物理探矿法的基本原理 物探的基本特点是研究地球物理场或某些物理现象。如地磁场、地电场、放射性场等,而不是直接研究岩石或矿石,它与地质学方法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通过场的研究可以了解掩盖区的地质构造和产状。它的理论基础是物理学或地球物理学,系把物理学上的理论(地电学、地磁学等)应用于地质找矿。因此具有下列特点和工作前提: (一)物探的特点 1.必须实行两个转化才能完成找矿任务。先将地质问题转化成地球物理探矿的问题,才能使用物探方法去观测。在观测取得数据之后(所得异常),只能推断具有某种或某些物理性质的地质体,然后通过综合研究,并根据地质体与物理现象间存在的特定关系,把物探的结果转化为地质的语言和图示,从而去推断矿产的埋藏情况与成矿有关的地质问题,最后通过探矿工程验证,肯定其地质效果。 2.物探异常具有多解性。产生物探异常的原因,往往是多种多样的。这是由于不同的地质体可以有相同的物理场,故造成物探异常推断的多解性。如磁铁矿、磁黄铁矿、超基性岩,都可以引起磁异常。所以工作中采用单一的物探方法,往往不易得到较肯定的地质结论。一般情况应合理地综合运用几种物探方法,并与地质研究紧密结合,才能得到较为肯定的结论。 3.每种物探方法都有要求严格的应用条件和使用范围。因为矿床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及自然地理条件因地而异,从而影响物探方法的有效性。 (二)物探工作的前提 在确定物探任务时,除地质研究的需要外,还必须具备物探工作前提,才能达

到预期的目的。物探工作的前提主要有下列几方面: 1.物性差异,即被调查研究的地质体与周围地质体之间,要有某种物理性质上的差异。 2.被调查的地质体要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合适的深度,用现有的技术方法能发现它所 引起的异常。若规模很小、埋藏又深的矿体,则不能发现其异常;有时虽然地质体埋藏较深,但规模很大,也可能发现异常。故找矿效果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能区分异常,即从各种干扰因素的异常中,区分所调查的地质体的异常。如铬铁矿和纯橄榄岩都可引起重力异常,蛇纹石化等岩性变化也可引起异常,能否从干扰异常中找出矿异常,是方法应用的重要条件之一。 二、地球物理探矿法的应用及其地质效果 (一)应用物探找矿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1.物探找矿有利条件:地形平坦,因物理场是以水平面做基面,越平坦越好;矿体形态规则;具有相当的规模,矿物成分较稳定;干扰因素少;有较详细的地质资料。最好附近有勘探矿区或开采矿山,有已知的地质资料便于对比。 2.物探找矿的不利条件:物性差异不明显或物理性质不稳定的地质体;寻找的地质体或矿体过小过深,地质条件复杂;干扰因素多,不易区分矿与非矿异常等。 (二)物探方法的种类、应用条件及地质效果简要列于表4—5。 物探方法的选择,一般是依据工作区的下列三方面情况,结合各种物探方法的特点进行选择:一是地质特点,即矿体产出部位、矿石类型(是决定物探方法的依据)、矿体的形态和产状(是确定测网大小、测线方向、电极距离大小与排列方式等决定因素);二是地球物理特性,即岩矿物性参数,利用物性统计参数分析地质构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化学考研真题剖析

2013年以来,815物理化学A(以下简称物化)成为了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考研所有专业的必考科目。因此不论报考海大化院的什么专业,815物理化学A是重中之重!下面结合相关考研政策和出题变化,以及个人以往的备考经验, 简单介绍下相关备考经验。 1 重要变化 主要有3点,在考试科目安排方面,化工方面专业的考查科目由原来的816物理化学B换成了815物理化学A,815物理化学A成为了海大化院考研必考科目之一;在指导方式方面,由原来的公布参考教材变成了考试大纲;而在具体的出题范围方面,则增加了实验部分20分,其中选择题和实验论述题各10分。 2 备考资料 真题考点分析和考纲、真题(包括答案)、教材及其课后习题、教材课件、其它教辅、习题等详细的专业课备考资料及其复习方法在博文《2014考研专业课5大备考资料及其使用方法—以中国海洋大学分析化学(海洋化学)考研为例》 里面已经详细说明了,就不赘述了。 真题、考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不必多说。在这儿就指定教材这一块儿做一个详细说明。最经典的教材教辅组合如下: 前两本书是学校原来在招生专业目录里的指定教材,是整个考研复习(特别是基础复习阶段)的核心,最后一本书中有许多考研原题,是物理化学复习的重要参考资料,我在很多文章里面都反复强调过,一定要重视!

3 考点分析 考纲里面的考点我就不赘述了,大家自己去研招网下载了看看就知道。考纲的缺点在于其中只有逐个罗列的知识点,往往覆盖面较宽泛,令考生难以把握主次,很难仅通过考纲来合理分配复习的时间、精力。所以,在此我简单介绍一下物化历年真题中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比重。下面的分数是通过将历年真题(2000-2012)中相应题目的对应分值进行统计分析之后得到的,大家也可以自 己试着统计看看。 其中A气体、热力学部分(教材第1、2、3章)考察40分左右;B溶液部分(教材第4章)考察20分左右;C平衡部分(教材5、6章,包括相平衡和化学平衡)考察23分左右;D电化学部分(教材第8、9、10章)考察32分左右;E动力学部分(教材11、12章)考察26分左右;F其他包括统计热力学(2-4分,第7章)、表面物理化学、胶体等部分(10-20分,第13、14章)。 在统计过程中,除了知道各部分的分数比重之外,每部分的重要知识点也会一目了然,因此,强烈推荐考生们能花个1-2天左右的时间好好分析统计一下真题(或者直接找份物化的真题考点分析看看),对于快速锁定考点、高效备考,有莫大 的好处! 4 复习策略 815物理化学A的复习可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具体方法如下: 4.1 基础阶段 一般考生在复习之前都有一定的物化基础,因此建议在复习之前就对真题进行统计分析。本阶段在初步分析了真题之后,进行教材的第一遍系统复习,以教材和《物理化学学习指导》为主,首先打开课本目录,明确重要章节之后,以章为单位,先看教材,边看边做笔记(最好用逻辑图的方式),如果有课件也可以结合相应章节的课件进一步梳理知识点,便于考生更好理解教材、把握复习要点;看完教材后做本章的习题巩固,做题过程中有生疏的知识点可返回看教材;小循环滚动复习,逐渐由点到面,在扫清考纲要求知识点的同时逐步形成知识框架。 4.2 强化阶段 第一遍以课本为主线,而第二遍则以习题为根本。强化阶段以习题为主,该阶段前期复习教材时,也可以以章为单位(或者以知识模块为单位,如物化中分热力学、溶液、平衡、动力学等模块,每个模块又包括相应章节),迅速看完课本后重点重复做课后习题,多做几遍,在做题过程中要善于总结每道题目考查的知识 点和解题步骤,最好能说出个123来。 该阶段后期,教材已经复习完了(2-3遍),对整体知识较为熟悉,且形成整体知识框架,可以开始做真题(按照2013-2000年的顺序来做,真题年份越近越具有参考价值),多做几遍,越多越好,熟悉真题的知识点和考查方式。做真题的时候同样需要善于总结,熟悉每道真题考查的知识点和解题步骤,揣摩出题意图。 4.3 完善阶段

地球物理勘探部分知识点

????????????????? ????????????????????????????????????????????????????????????????????????????????????????????梯度法电位法充电法激电测深法各类剖面法激发极化法多级测深法偶极测深三级测深法对称四级测深法电测深偶极剖面法复合对称四级剖面法对称四级剖面法联合剖面法电剖面电阻率法充电法电位法天然场法直流电法法)无线电波透视法(阴影变频法(交流激电法)甚低频法(长波法)电磁法低频点测法 天然场法交流电法电法勘探???????????声波法横波法纵波法面波法反射波法 折射波法地震勘探 测量均匀大地的电阻率,原则上可以采用任意形式的电极排列来进行,即在地表任意两点(A 、B)供电,然后在任意两点(M 、N)测量其间的电位差,根据 (5.2.10)式便可求出M 、N 两点的电位. AB 在MN 间产生的电位差由上式解出大地电阻率,大地电阻率的 计算公式为 上式即为在均匀大地的地表采用任意电极装置(或电极排列)测量电阻率的基本公式。 其中K 为电极装置系数。 电法勘探的基本概念 电法勘探是以研究地壳中各种岩石、矿石电学性质之间的差异为基础,利用电场或电磁场(天然或人工)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来解决地质构造或寻找有用矿产的)11(2BM AM I U M -=πρ)11(2BN AN I U N -=πρ)1111(2BN BM AN AM I U MN +--=?πρI U K MN ?=ρBN BM AN AM K 11112+--=π

一类地球物理勘探方法,通称为电法。 场源 稳定电流场:点电源电场、两异极性点电源电场、偶极子源电场。 变化电流场:电磁场 装置类型:对称四极、三极、偶极 视电阻率均匀介质电阻率计算公式 实际上大地介质常不满足均匀介质条件,地形往往起伏不平,地下介质也不均匀,各种岩石相互重叠,断层裂隙纵横交错,或者有矿体充填其中,这时由上式得到的电阻率值在一般情况下既不是围岩电阻率,也不是矿体电阻率,我们称之为视电阻率。用ρs 表示 视电阻率与真电阻率在概念上有本质的不同,决定视电阻率值大小的因素有: 1) 不均匀体的电阻率及围岩电阻率; 2) 不均匀地质体的分布状态(形状大小、深浅及产状等); 3) 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间的相互位置; 4) 工作装置和地质体的相对位置 电测深 电测深法是根据岩石和矿石导电性的差异,在地面上不断改变供电电极和测置电极的位置,观测和研究所供直流电场在地下介质中的分布,了解测点电阻率I U K MN ?= ρ

物探方法简介

物探方法简介 一、瞬变电磁法简介 1、瞬变电磁法技术原理 瞬变电磁法(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sMethod, TEM)是以地壳中岩(矿)石的导电性与导磁性差异为主要物质基础,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向地下发送一次脉冲磁场,在一次脉冲磁场的间隙期间,利用线圈或接地电极观测二次涡流场,并研究该场的空间与时间分布规律, 来寻找地下矿产资源或解决其它地质问题的一支时间域电磁法。下图即为瞬变电磁法原理的图解。 2、瞬变电磁法应用领域 瞬变电磁法施工简便、低阻探测能力强、精度高、探测深度大(地面1000m、井下150m),井下、井上均可施工。具有许多传统直流电法不可比拟的优点,可应用于: ◆地下水探测。瞬变电磁法可用于找水、咸淡水区分、地下电性

分层、圈定地下充水溶洞; ◆寻找金属矿床; ◆煤层顶底板富水性探测、巷道迎头超前探、圈定煤层采空(塌陷)区; ◆陡倾角、断层、岩脉等地质构造探测。 二、高密度电法简介 其原理与普通电阻率法相同,不同的是在观测中设置了高密度的观测点,工作装置组合实现了密点距陈列布设电极,是一种阵列勘探方法,现场测量时只需将全部电极(几十至上百根)置于测点上,然后利用程控电极转换开关和微机工程电测仪便可实现数据的快速和自动采集,增加了空间供电和采样的密度,提高了纵、横向分辨能力和工作效率。 在众多直流电阻率方法中,高密度电阻率法以其工作效率高、反映的地电信息量大、工作成本低、测量简便等突出优势,在物探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应用于: ◆寻找地下水、管线探测、岩土工程勘察; ◆煤矿采空区调查,煤矿井下富水性探测; ◆水库大坝的坝体稳定性评价、坝基渗漏勘查、堤坝裂缝检测、建筑地基勘探; ◆涵洞和溶洞位置勘查、岩溶塌陷和地裂缝探测 三、矿井直流电法简介 主要应用于井下,其原理与地面直流电法相似,不同之处为:矿井直流电法属全空间电法勘探、采用本安防爆设备,它以岩石的电性

海洋物理化学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海洋物理化学”是海洋化学专业的必修课程,是海洋化学学科的理论体系,并可指导海洋化学的应用与实践,对海洋化学专业本科生的知识框架搭建具有重要的作用。该课程内容包括液态水的结构、海水状态方程式、海水热力学基础、离子水化作用、离子-离子相互作、海水中的离子平衡、海水的物理化学性质、Pitzer理论在海水物理化学中的应用和海洋中的界面化学作用等,这些内容对于理解海洋化学过程的本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课程理论性强,属于海洋化学学科的理论核心,需要在海洋化学其他课程已经开设的基础上设立。对学生基本知识的要求较高,要求学生在掌握了相关前期课程,并已经对海洋化学学科有了基本知识积累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学习该课程。 2.设计思路: 海洋化学是海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内容非常广泛,例如:海水的组成、海水中物质的分布,存在形式和迁移变化规律,水体和大气的作用,海洋沉积物和间隙水的化学,河口化学,海洋中各种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以及物理海洋,海洋生物和海洋地质等环境因子与海洋化学的关系等。这些内容对于海洋经济的 - 1 -

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与海洋科学相关领域的关系也极为密切。 海洋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须有自己的理论体系。海洋物理化学就是海洋 化学的理论核心,它应用物理化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研究海洋中的化学问题和生 物地球化学过程。物理化学的研究范畴很广泛,但其在海洋体系中的应用,目前还受 到研究方法、研究条件等多方面的限制。该课程鉴于目前海洋物理化学的研究深度, 重点讨论海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海水体系的物理化学问题,即海水的物理化学, 对于涉及到海洋体系的其它一些重要的界面,如海洋——陆地界面,海洋——大气界 面,海洋——悬浮颗粒物界面,海洋——生物界面等,在本书中只做简单介绍。借助 于基本理论的讲解,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探索,培养学生对基础理论研究的兴趣。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I、分析化学I、海洋学、海水分析化学、物理化学I、化学 海洋学等。本课程是以上课程在海洋化学中的理论综合,也是以上基础课程的理论提升,内容和要求各有侧重、联系密切。海洋物理化学跟以上所有课程一起,组成了海 洋化学本科生完整的知识构架。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一些海洋物理化学的基本理论,对一些复杂的理论有初步的认识,并要求学生能够将学到的这些基本理论应用到海洋化学的研究中去,能够解释一些海洋化学现象;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充分利用已有文献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善于总结并敢于课堂展示。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能: (1)对海洋化学理论体系有清晰的认识,掌握基本的海洋物理化学课程内容; (2)提高海洋化学理论化水平,将课堂内容与文献资料相结合,充分利用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思考能力,发现并总结海洋化学理论体系最新的进展,并可以用理论解 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3)针对实际问题开展小组研究(包括问题提出、查阅资料、解决问题、归纳总 - 1 -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考试试卷

2011年度《大学物理I2》(《热学》)期中考试试卷 1.一热平衡系统的华氏温度值与它的绝对温度值相同,问该系统的温度是多少摄氏度?2.用一活塞式抽气机将体积为V0的钟罩中的空气从压强p0抽至p1需要T分钟,已知抽气过程中温度不变,电机的转速为R转/分钟,求出抽气机的抽气速率(即每分钟抽出空气的体积)。 3.将1mol范德瓦耳斯气体中的(a)体膨胀系数α,(b)压强系数β,(c)等温压缩系数κ用方程中的参数a、b表示出来。 4.单位时间穿过单位核反应堆面积的中子个数为J=4x1016/(m2s), 该中子系统的温度为300K,并服从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求出中子的数密度n及压强P。 5. 体积为V的容器储有气体,气体从器壁上面积为A的小孔逸出。设气体逸出后即被抽走 而无法返回并设温度不变,求出容器内气体的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6. N个假想气体分子其速率分布如图所示,f(v)为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函数,f(v)在v>5v0 时为0。(a)根据N和v0求出a;(b)速率在2v0和3v0间隔内的分子数为多少?(c)速率在2v0和3v0间隔内的分子的平均速率是多少? 7.证明由N个粒子组成的气体系统,不管其速率分布函数f(v)的具体形式如何,其平均速率不会大于访均根速率。 8.气体分子为刚性4原子分子,处于四面体的四个顶点,(a)求出这种分子的平动、转动和振动自由度分别是多少?(b)温度为T时,该种分子的平均能量是多少? 9.证明压强与黏度系数之比近似地等于气体分子在单位时间内的碰撞次数。 10. 已知空气的导热系数κ0=5.6x10-3/(m s K),玻璃的导热系数κ1=0.016/(m s K)。(a)当室内温 度为20o C,室外温度为-20o C,窗玻璃厚度3.0mm,这时外流热流J=?(b)保持上面的有关参数,但现在用所给的玻璃作了双层玻璃窗,两层玻璃之间有7.5cm厚的空气层,求出这时从房间内传出的热流J’。 第6题图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化学2005—2006年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化学2005—2006年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共20分) 1、当接触角时θ_________90O,固体不为液体所润湿。(填>,< 或=) 2、?P1和?P2分别代表平面液体和凹面液体下的附加压力,则?P1______?P2。(填>,< 或=) 3、在AgNO3溶液中加入稍过量KI溶液,得到溶胶的胶团结构可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gI)m·n I-·(n-x) ·K+]x-·x K+ 4、雾属于分散体系,其分散介质是:_______气体______。 5、质量摩尔浓度为m的H3PO4溶液,离子平均活度系数为γ±,则溶液中H3PO4的活度a B为:_____ 27m4γ±4 _______。 6、已知298K时,(NH4)2SO4、NaOH、Na2SO4的Λ∝分别为3.064 ×10-2、 2.451 ×10-2、2.598 ×10-2 S·m2·mol-1,则NH4OH的Λ∝为:________2.684 ×10-2________。 7、25℃时,反应2H2S + SO2 = 3S↓+ 2H2O达到平衡时,其平衡常数为 _______3.25 ×101-11_________。(已知25℃时,E (S/H2S) = 0.14 V, E (SO2/S) = 0.45V) 8、可逆电池必须同时满足的2个条件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两图的四条极化曲线中分别代表原电池的阴极极化曲线和电解池的阳极极化曲线的是:_____1、3________。 4、等量的0.05 mol·kg-1的LaCl3水溶液及0.05 mol·kg-1的NaCl水溶液混合后,溶液的离子强度I = _________ 0.175 mol·kg-1________。 二、选择题(共20分) 1、已知反应H2 ( g ) + ?O2 ( g ) =H2O ( l ) 的Δr G m = -237.19 kJ·mol-1,则在25℃时极稀硫酸的分解电

2021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学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分享一下我的一些复习经验: 英语 英语的话,当你看到这个帖子的时候,你就该准备了。 ⑴单词 英语的单词基础一定要打好,如果单词过不了关,那你其他可以看懂吗?单词参考书可以用《一本单词》,到考前也不能停止的。我的单词并没有背好,导致英语后来只有60+,很难过… ⑵阅读 阅读分数很高,所以一定要注重,可以听蛋核英语公众号的名师讲解。阅读最重要的是自己有了自己的方法,考研英语很bt,和四六级是完全不同的!大家肯定都听说过,所以你要做bt里的超级战斗机,请大家加油↖(^ω^)↗阅读暑假就可以开始做了,真题可以用《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要反复摸索,自己安排好时间。 ⑶作文 作文我是跟着木糖英语公众号走的,觉得用处很大,谨记踏踏实实写作文,不要到头来依靠模板,模板自己可以整理出来,但也请高大上一点,语法什么不要错误。字体也要写的好看一点,一定有帮助的。 ⑷完型 分值小,做题时放在最后做,实在没时间做,全选A也会有分数。当然平时可以多练习,不至于到时候慌乱。 ⑸新题型 新题型今年超级简单,但是有时候会难,大家平时也要多加练习。 ⑹翻译 翻译一般得分都很低,尽力去练习,遵循“信达雅”原则。 政治 我用的复习资料是李凡《政治新时器》系列。政治学习可以不用太早,因为容易忘,一般是大纲出来以后开始复习,在暑假如果学英语学累了,也可以选择听一些老师讲的政治网课,有的老师讲的很有意思,完全不会觉得而在背东西,就是在讲故事一样的。到了大纲出来以后,你就要开始了解知识体系了。政治不

能掉以轻心,我听很多人说他们裸考都能考五十多,我觉得如果完全什么都没学的话是不可能取得较为满意的分数的,特别是你的报考院校是较好的大学的时候,你不能有任何一门课拖后腿,政治过线很简单,可是要让它拉分就有难度了。政治最为重要的是选择题,大题分数都拉不太开,因为大家都背了,但是选择题,尤其是多选题,特别拉分。你一道大题十分,一个大题最少两个小题,一小题五分,你还不可能拿满分,而一个多选就两分,你最对了,别人做错了,你们一个多选的分差就是四分,所以选择题一定好好好重视,不要只背大题,不顾选择题。 关于专业课我下面给出一份粗略的复习时间表。 6月初 过第一遍专业课,自己做笔记。按照我的经验,第一遍看书基本上是抓瞎,毕竟本科四年完全没接触过这类专业书籍,可能接触过,不过完全没印象。那么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首先深呼吸放松,安慰自己反正不是我一个人,毕竟跨考的不少,然后采取正确的合适的读书方法:首先看大纲,这几年大纲都没有变化,大家买一本上一年的大纲就可以,看大纲对应的科目的大标题,根据大标题揣摩每一具体科目究竟围绕哪些内容展开的,接下来看对应的书目,看书的目录和前言,大家不要不拿豆包不当干粮,目录和前言会清楚明白地告诉你这本书的主题、指导思想、框架和大体的内容,想一想这些内容为什么会出现在这本书里,这些目录之间有什么关联,这些内容有什么异同点,弄清楚这些,一本书的精髓就领略到了,现在应该不至于抓瞎了。 然后,一个章节一个章节仔细地看,先看大的标题,接着看二级标题,接着看三级标题,然后看具体内容,遇到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就动手画一画写一写记一记,btw,这里帮助大家预习一下新知识,这几种方法分别对应着复述策略和精细加工策略,是超级棒的阅读技巧,大家再以后的学习中要学以致用。大家看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理解,现在这个时间不理解,以后就没有机会了,做真题的大题时尤其需要理解加上自己的阐述。这样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要争取看完第一遍书,过程简直。这里就不吓唬大家了。 6月初-8月初 缩短一个月的时间,按照第一遍看书的方式过完第二遍书。大家千万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往后做真题时会发现,选择题里会有一道两道三道题目考察的就是

我对地球物理勘察技术的认识

我对地球物理勘察技术的认识 1 地球物理勘探的实质 地球物理勘探是通过观察和研究各种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来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种勘查方法。它是以各种岩石和矿石的密度、磁性、电性、弹性、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异为研究基础用不同的物探方法和物探仪器,探测天然的或人工的地球物理场的变化;通过分析、研究所获得地球物理资料,推断、解释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情况。 2 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内容 利用相适应的仪器测量、接收工作区域的各种物理信息,应用有效的处理从中提取出需要的信息,并根据岩(矿)体或构造和围岩的物性差异,结合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做出地质解释,推断探测对象在地下赋存的位置、大小范围和产状,以及反映相应物性特征的物理量等,作出相应的解释推断的图件。地球物理勘探是地质调查和地学研究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3 地球物理勘探的方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根据其所研究地球物理场的不同,物探方法通常可分为以下几大类:(1)以介质弹性差异为基础,研究波场变化规律的地震勘探和声波探测;(2)以介质电性差异为基础,研究天然或人工电场(或电磁场)的变化规律的电法勘探;(3)以介质密度差异为基础,研究重力场变化规律的重力勘探;(4)以介质磁性差异为基础,研究地磁场变化规律的磁法勘探;(5)以介质中放射性元素种类及含量差异为基础,研究幅射场变化特征的核地球物理勘探;(6)以地下热能分布和介质导热性为基础,研究地温场变化的地热勘探等。 地震勘探是近代发展最快的物探方法之一。它的原理是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在弹性不同的地层内的传播规律来勘探地下的地质情况。在地面某处激发的地震

波在向地下传播时,遇到不同弹性地层就会产生反射波或折射波返回地面,用专门得仪器可以记录这些波,分析所得记录的特点,如波的传播时间、振动形状等,通过专门的计算或一起处理,能较准确的确定这些界面的深度和形态,判断地层的岩性,是勘探含油气构造,甚至是直接找油的主要物探方法,也可以用于勘探煤田,盐岩矿床,个别的层状金属矿床以及解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问题。 电法勘探是根据岩石和矿石电学性质(如电性、电化学活动性、电磁感应特性和电性差异)来找矿和研究地质构造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是通过观测人工的、天然的电场或交变的电磁场,分析、解释这些场的特点规律达到找矿勘探的目的。电法勘探分为两大类,直流电法,包括电阻率法、充电法、自然电场法、直流激发极化法等;交流电法,包括交流激发极化法、电磁法、大地电磁场法、无线电波透视法和微波法。 重力勘探是利用组成地壳的各种岩体、矿体间的密度差异所引起的地表重力加速度值得变化而进行地球物理勘探的一种方法。以牛顿万有引力为基础。只要勘探地质体与周围岩体有一定的密度差异,就可以用精密的重力测量仪器找出重力异常,然后结合当地的地质和其他物探资料,对重力异常进行定性解释和定量解释,便可以推断覆盖层以下密度不同的矿体与岩层的埋藏情况,进而找出隐状矿体存在的位置和地质构造情况。 磁法勘探是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自然界的岩石和矿石具有不同的磁性,可以 产生各不相同的磁场,它使地球磁场在局部地区发生变化,出现磁异常。利用仪器发现和研究这些磁异常,进而寻找磁性矿体和研究地质构造的方法称为磁法勘探,她包括地面、航空、海洋磁法勘探及井中磁法勘探等。磁法勘探主要用来寻找和勘探有关矿产;进行地质填图;研究与尤其油漆有关的地质构造及大地都造等。我国建国以来大多数铁矿区、多金属矿区及油气田等都进行了大量的磁法勘探。效果显著。

中国海洋大学 2007-2008学年 第2学期 期末考试试卷

中国海洋大学2007-2008学年第2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共 4 页第 2 页三、指令正误判断,对正确指令写出源操作数、目的操作数的寻址方式,对错误指令指出原因(设VAR1, VAR2为字变量, L1为标号)(20分)(1)MOV SI,120 (2)MOV AX, [BX] (3)MOV BP, AL (4)MOV CS, BX (5)MOV [BX][SI], 3 (6)ADD AX, LENGTH VAR1 (7)SUB [DI], 99H (8)PUSH 200H (9)XCHG AX, ES (10)JMP L1+5 四、分析下列程序,回答问题。(共10分) 1.MOV AX,50 MOV CX,5 LOP:SUB AX,CX LOOP LOP MOV BUF,AX HLT 上述程序段执行后,[BUF]=? 2.MOV CL,3 MOV BX,0B7H ROL BX,1 ROR BX,CL 执行上述程序段后BX的内容是。 3.STRING DB ‘A VBNDGH!234%Y*’ COUNT DW ? ……… MOV BX,OFFSET STRING MOV CX,0 LOP:MOV AL,[BX] CMP AL,‘*’ JE DONE INC CX INC BX JMP LOP DONE:MOV COUNT,CX HLT 上述程序段的功能是。

共 4 页第 4 页 六、按下图叙述8086最小模式下的读周期时序。要求:以T1、T2、T3、T4状态为叙述顺序,且在此4个状态下某引脚上信号变化的话,必须在叙述中解释该引脚的变化。(15分)

浅谈地球物理勘探的勘探方法

浅谈地球物理勘探的勘探方法 白亚东 宁夏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宁夏750004 摘要:“地球物理勘探”,英文名为geophysical prospecting,也称“物探”。地球物理勘探常利用的岩石物理性质分密度、磁导率、电导率、弹性、热导率和放射性,与此相应的勘探方法分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地温法勘探和核法勘探。 关键词:地球物理勘探;物理性质;勘探方法 一、地球物理勘探的定义。 “地球物理勘探”,英文名为geophysical prospecting,也称“物探”。地球物理勘探是利用地球物理的原理,根据各种岩石之间的密度、磁性、电性、弹性及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异,选用不同的物理方法和物探仪器,测量工程区的地球物理场的变化,以了解其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的勘探和测试方法。由于地球物理勘探具有设备轻便、勘察速度快、投入人力财力小等特点,它在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有较广泛的应用。 二、地球物理勘探的勘探方法。 地球物理勘探常利用的岩石物理性质具有密度、磁导率、电导率、弹性、热导率和放射性。勘探方法包括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地温法勘探和核法勘探。 (一)重力勘探。

重力勘探是利用专门仪器并按照特定方式观测岩层间的密度差异,进而研究地下地质问题,是利用组成地壳的各种岩体、矿体间的密度差异所引起的地表的重力加速度值的变化而进行地质勘探的一种方法,用以提供构造和矿产等地质信息。 重力勘探是以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为基础,在接近较大密度的物体时,其引力增大,反之引力减小。在地表上引起的重力变化就是重力异常,勘探地质体与其周围岩体有一定的密度差异,就可以用精密的重力测量仪器找出重力异常。异常的规模、形状和强度取决于具有密度差的物体大小、形状和深度。然后,结合工作地区的地质和其他物探资料,对重力异常进行定性解释和定量解释,便可以推断覆盖层以下密度不同的矿体与岩层埋藏情况,进而找出隐伏矿体存在的位置和地质构造情况。 能源工业、国防工业和测绘工业是重力勘探的主要应用领域。目前国内重力勘探队伍主要集中在地矿部门和石油部门,国外的重力勘探主要应用在盆地、盆地深层和井中重力测井方面。 (二)磁法勘探。 磁法勘探是一种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自然界中的岩石和矿石具有不同的磁性并能够产生不同的磁场,它使地球磁场在局部地区发生变化,出现地磁异常,利用仪器发现和研究这些磁异常,进而寻找磁性矿体和研究地质构造的方法称为磁法勘探。 磁法勘探主要用来寻找和勘探有关矿产(铁矿、铅锌矿、铜锦矿等),测定和分析研究各种磁异常,找出磁异常与地下岩石、

2013年中国海洋大学612生物化学A考研模拟题

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 科目代码科目代码 612 612 612 科目名称科目名称科目名称 生物化学生物化学A A 来源来源::文硕考研文硕考研 一、单项选择题(请在答题纸上答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有一蛋白质水解产物在pH6用阳离子交换柱层析时,第一个被洗脱下来的氨 基酸是 A. Val(pI 为5.96) B. Lys(pI 为9.74) C. Asp(pI 为2.77) D. Arg (pI 为10.76) 2、SDS 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是根据各种蛋白质 A.pI 的差异 B.分子大小的差异 C.分子极性的差异 D.溶解度的差异 E.以上说法都不对 3、酶的比活力是指 A. 以某种酶的活力作为1来表示其他酶的相对活力 B. 每毫克蛋白的酶活 力单位数 C. 任何纯酶的活力与其粗酶的活力比 D. 每毫升反应混合液的活力单位 E. 一种酶与另一种酶的活力比 4、下列关于双链DNA 碱基含量关系,哪一个是错误的 A.A=T,G=C B.A+T=G+C C.A+G=C+T D.A+C=G+T 5、下列关于化学渗透学说的叙述哪一条是不对的 A.各递氢体和递电子体都有质子泵的作用 B.呼吸链各组分按特定的位置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 C.H+返回膜内时可以推动ATP 酶合成ATP D.线粒体内膜外侧H+不能自由返回膜内 E.ATP 酶可以使膜外侧H+返回膜内侧 6、关于磷酸戊糖途径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碘乙酸及氟化物可抑制其对糖的氧化 B.6-磷酸葡萄糖脱氢的受体是NADP+ C.转酮醇酶需要TPP 作为辅酶 D.在植物体中,该反应与光合作用碳代谢相 E.核糖-5-磷酸是联系糖代谢和核酸代谢的关键分子 7、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直接原料? A.甘氨酸 B.天冬氨酸 C.苯丙氨酸 D.CO2 E.一碳单位 8、在E.coli 细胞中DNA 聚合酶Ⅰ的作用主要是

物探方法原理

第三章测线布置、物探方法及质量评价 第一节测线布置目的及精度 一、测线布置总体规则 (一)、测网布置应根据任务要求、探测方法、被探测对象规模、埋深等因素综合确定。测网和工作比例尺应能观测被探测的目的体,并可在平面图上清楚反映探测对象的规模、走向。 (二)、测线方向宜垂直于地层、构造和主要探测对象的走向,应沿地形起伏较小和表层介质较为均匀的地段布置测线,测线应与地质勘探线和其它物探方法的测线一致,避开干扰源。 (三)、当测区边界附近发现重要异常时,应将测线适当延长至测区外,以追踪异常。 (四)、在地质构造复杂地区,应适当加密测线和测点。 (五)、测线端点、转折点、物探观测点、观测基点应进行测量。 二、各测线方位、长度及物探方法布置 根据任务设计书,本课题测线、测点采用网格状布置,分别对测网内每个点进行高密度电法、主动源面波法和微动法测量。其中高密度电法测线垂直于构造布置以某一方位布置一条约290m-590m长的测线,主动源面波法以测点为中心以某一个方位(根据实际场地条件而定)布置一条40m-50m长的测线,微动法则对该中心点进行单点测量,并用手持GPS记录该中心点的位置,设计的测点坐标是根据湖南怀化盆地岩溶塌陷1:5万环境地质调查工作部署图选定的并计算的,精度达到经纬度小数点后6位数字,精度达到15m以内,达到了设计精度要求。

第二节 物探方法、参数及技术指标 物探方法、参数及质量评价,严格按照相关物探规范、规程设计、执行,对已有规范、规程不适应岩溶塌陷调查的部分,参照相应的规范、规程修改执行。本章主要叙述与该项目有关的物探方法。主要有地面物探:高密度电法、主动源面波法和微动法。 一、高密度电法 (一)、高密度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法: 高密度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法原理:测线垂直构造走向或地下水流向,在测线上顺序布置供电电极A 、测量电极M 、N 和供电电极B ,在测线的中垂线方向上布置“无穷远”极C ,距离一般大于AB/2距的5倍以上,A 或B 分别与C 组合,分别供电测量获得视电阻率 和 。这样的视电阻率曲线是在固定A 、M 、N 、B 间距下获得,沿水平向测量可获得一定深度范围内的电性分布信息,其中 、 的曲线形态(正交点、反交点、同步起伏等),可用于评价地下地质体的导电性;曲线在交点附近的变化形态(对称、倾斜),可推测地下地质体的产状;对比不同极距的联合剖面曲线,可推测地下异常体的空间形态;通过曲线异常段与背景值的相对大小、变化剧烈程度可估算地下地质体的位置和宽度。该方法是追索直立或陡立脉状低阻体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1)仪器:WDJD-3 (2)测量参数:电位,供电电流 (3)利用参数:视电阻率 (4)布置方式:剖面 (5)技术指标: 高密度联合剖面法和高密度电测深法采用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生产的WDJD-3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为控制主机,配以WDZJ-3多路电极转换器构成高密度电阻率测量系统。在野外通过重复测量、检查试验来判断仪器是否工作正常。 ①仪器技术指标、装备技术指标满足(DZ/T0073-1993表4及)的规定。 ②曲线具有极值类型的异常值Y 估计表达式为: 00()/a Y ρρρ=- 3-1 0ρ为正常背景值。 ③ 曲线具有阶梯状类型的异常值Y 估计表示为: 2121 2()/()a a a a Y ρρρρ=-+ 3-2 2a ρ、1 a ρ分别为阶梯两侧的视电阻率值。

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化学B00-09真题及答案

2007年 一、填空 1、维生素A是()类化合物,维生素C是()类化合物,维生素D是()类化合物 2、生物合成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产生,还原力主要是由()途径产生。 3、肽和蛋白质的特征颜色反应是() 4、精氨酸的PK1(COOH)=2.17,PK2(NH3)=9.04,PK3(胍基)=12.8,则PI=() 5、真核细胞的核糖体是由()S亚基和()S亚基组成 6、肌肉细胞中()和()两种蛋白质承担收缩和运动的功能 7、Pauling提出的蛋白质的α螺旋结构,每圈由()个氨基酸组成,螺距是()。维系其结构的主要作用力是()。除此之外,蛋白质二级结构还有2中基本类型是()和() 8、激酶是一种催化()反应的酶 9、黄胺类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微生物的()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限速酶发挥其抑菌的作用 10、人体必须的脂肪酸包括亚油酸和()两种 11、肌体将非糖的小分子物质合成糖的过程称为() 12、真核细胞中,细胞的Na+离子浓度比细胞外(),K+离子浓度比细胞外() 13、一分子葡萄糖在肝脏完全氧化产生()分子A TP,一分之软脂酸完全氧化产生()分子A TP 14、PCR扩增DNA的反应体系中除了DNA模板,四中dNTP外,还应加入()和() 15、Southern blot , Northern blot , Western blot分别对()、()、()的印记转移技术 三、选择题 1、α螺旋遇到()氨基酸时会中断 2、为了将核糖核酸酶充分变性,除了使用巯基乙醇外还应使用() 3、在接近中性PH的条件下,下列那种氨基酸具有最大的酸碱缓冲当量() A Lys()() B Glu()() C Arg()() D His 4、蛋白质可被碱水解,该反应可用来定量蛋白质中的() 5、生理状态下,血红蛋白与氧可逆结合的铁处于()价 6、丝氨酸蛋白酶包括() 7、用凝胶过滤层析分离蛋白质时() A分子量大的先被洗脱()() B 分子量小的先被洗脱 C 与树脂带同种电荷的先被洗脱()() D 与树脂带不同电荷的先被洗脱 8、常用于多肽链N末端测定的试剂是() 9、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属于() 10、染色体DNA主要采取()构型 11、蛋白质是在()合成的 12、酶的比活力表征酶的() A纯度() B 量()C 催化能力()()D 蛋白量 13、凝血因子的合成依赖于维生素() 14、要把膜蛋白完整的从膜上解离下来,可以使用() 15、生物分解途径中()作为氧化还原反应的主要辅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