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P神经网络的红外目标识别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694.55 KB
- 文档页数:3
基于深度学习的红外目标识别与跟踪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不断发展和深度学习算法的成功应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红外目标识别与跟踪技术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探讨该技术的基本理论、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基本理论在红外目标识别与跟踪技术中,深度学习算法主要有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和深度置信网络(DBN)等。
其中,CNN是目前常用的神经网络模型,其优点在于具有良好的特征提取能力和高效的计算速度,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红外图像中的目标检测和识别任务。
基于深度学习的红外目标识别与跟踪技术主要包括图像预处理、目标检测和目标跟踪三个部分。
其中,图像预处理主要是对红外图像进行去噪和增强处理,使图像能够更好地被深度学习模型处理。
目标检测则是通过深度学习算法识别图像中的目标,常用的算法有Faster R-CNN和YOLO等。
目标跟踪则是通过对目标的拟合和跟踪来实现目标的实时定位和追踪。
二、研究现状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红外目标识别与跟踪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目前在目标检测方面,基于CNN的深度学习算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Faster R-CNN、SSD和YOLO等算法已经成为业界的主流算法。
在目标跟踪方面,研究者们主要探究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目标跟踪方法。
例如,Held等人提出的DeepTrack方法通过对目标进行自适应的特征提取,实现了较好的跟踪效果。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者将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红外人脸识别等领域。
例如,王震等人在红外人脸识别中应用了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实现了较高的识别准确率。
三、未来发展趋势基于深度学习的红外目标识别与跟踪技术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如何提高模型的鲁棒性、如何在复杂环境中实现高效的目标跟踪等。
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深度学习算法的鲁棒性。
研究者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利用跨领域数据增加模型的鲁棒性,以及如何集成多种算法来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
基于人工智能的红外图像目标识别技术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其中,基于人工智能的红外图像目标识别技术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本文将从红外图像的特点、人工智能的应用、目标识别技术的分类以及基于人工智能的红外图像目标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红外图像的特点红外图像是一种与可见光不同的图像。
可见光是一种电磁波,其波长范围为400-700纳米,可通过眼睛直接观察到。
而红外辐射是一种电磁波,波长范围为0.7微米到1000微米之间,人眼无法识别。
红外图像的特点是可以通过不同的红外波段提供物体的不同信息,包括物体的辐射温度、大小、形态、材质、状态等,具有很高的信息量。
另外,红外图像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在夜间或低照度环境下同样有很好的成像效果,因为大部分物体会以热辐射的形式向外界发射红外辐射,即便在黑暗环境下,物体的红外辐射还是会被红外探测器探测到。
二、人工智能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其应用领域包括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机器翻译、智能推荐等等。
在红外图像目标识别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相当广泛,可以大大提高目标识别的准确率和效率。
三、目标识别技术的分类在目标识别技术方面,主要分为两类:传统的目标识别技术和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识别技术。
传统的目标识别技术主要使用基于图像特征和分类器的方法,其主要流程包括特征提取、特征选择和分类器构建。
在特征提取方面,主要包括颜色直方图、纹理特征、形状特征等。
在分类器构建方面,主要包括支持向量机、决策树、朴素贝叶斯等。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识别技术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一种方法。
深度学习技术主要通过构建多层神经网络来提取图像特征,然后通过训练网络来实现目标分类。
其中,卷积神经网络(CNN)是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方面最为成功的一种方法。
四、基于人工智能的红外图像目标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目前,基于人工智能的红外图像目标识别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基于自适应时延神经网络的空间红外点目标识别作者:吕江北刘涛高峰等来源:《现代电子技术》2009年第22期摘要:神经网络方法是当前解决空间点目标识别问题的一类主要方法。
为提高目标的正确识别率,提出一种基于空间点目标红外辐射序列的自适应时延神经网络(ATNN)识别方法。
ATNN采用可调整的时延结构,在网络训练时可以针对输入自适应调整延迟步长,更加适用于变化剧烈的红外时序信号识别。
该方法以目标的双波段红外辐射强度序列作为网络特征输入,对ATNN进行训练,然后用训练好的ATNN对目标进行分类识别。
实验表明,该方法在不同信噪比的条件下,均能有效提高目标的正确识别率,并且具有一定的抗噪性,应用前景良好。
关键词:空间目标;红外辐射;自适应时延神经网络;目标识别中图分类号:TP391.41;P472.10 引言随着军事斗争空域的扩展,特别是空间电子对抗的兴起,大气层外的空间目标数量迅速增加。
空间目标群在大气层外飞行时,由于距离探测器较远,它们在探测器上所成形的像的面积较小,可近似为点目标,无法从形状上对它们进行分别。
同时由于没有大气衰减的影响,空间目标及其伴飞物的速度、运动轨迹也基本相同,这使得用于识别目标的信息很少。
红外光谱辐射是物体的本质属性,它不仅易于测量,而且对于不同空间物体具有不同的辐射特性,因而有效利用红外光谱辐射信息对空间目标进行识别已成为倍受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
时延神经网络是一种常用的空间目标识别方法,它在BP网络的基础上加入延时器,具有记忆功能,同时它以目标的红外辐射度作为特征输入,解决了空间点目标特征提取困难的问题,对红外辐射序列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
但由于它对所有时刻的输入样本采用固定的时延,对红外辐射强度变化剧烈的目标识别效果较差。
本文通过对目标在大气层外飞行过程中的红外辐射强度序列仿真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利用自适应时延神经网络对目标进行识别。
ATNN是在TDNN的基础上改变延时器的时延,针对不同输入采用可以自适应调整的时延,更加适应复杂环境下红外辐射度变化剧烈的红外点目标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