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中学2017高考全真模拟考试(最后一卷)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99.58 KB
- 文档页数:13
2017江苏省高考压轴卷语文Word版含解析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得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XX页,八个大题,满分203分,考试时间为1分钟。
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单选题(共15分)评卷人得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注重乐教化的中国文化里,尊师重教是的价值基因。
《礼记》有言,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荀子》有言,国将兴,贵师而重傅。
孔子是中国第一位民间教师,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第一次将“教育公平”在人类的价值图谱上。
今天,教师更是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
(3分)A. 薪火相传理论铭刻B. 薪火相传理念镌刻C. 衣钵相传理念镌刻D. 衣钵相传理论铭刻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 公安部最近通报,我国已从40余个国家和地区缉捕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180名顺利回国,其中涉案金额千万元以上的有44名。
B. 回归祖国后,澳门不仅从祖国内地快速发展中获得了发展动力和发展机遇,也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C. 今年6月,我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透露,中国将在2020年计划发射火星探测器,并在发射10年后实现探测器采样返回。
D. 自律机制是新闻界为了防止新闻媒体免遭大众和政府对其制定规定而进行的自我限制,也是负责任的媒体获取受众信任、减少诉讼、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
3.宋代诗人曾巩有诗《正月六日雪霁》:“雪消山水见精神,满眼东风送早春。
_____但须期约看花人。
”下面句子填在横线处最恰当的是( )(3分)A. 明日杏园应烂漫B. 家家买酒清明到C. 送春无限情惆怅D. 莺飞草长树树红4.下列对联所写内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1)膝花歌渭水椿树笑蟠桃(2)水如碧玉山如黛凤有高梧鹤有松(3)于归好咏宜家句送往高歌必戒章(4)辞旧迎新寒风阵阵催人逝苦尽甘来捷报片片暖人心。
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检测英语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85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2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woman?A. She left the party before the man arrived.B. She didn’t want to see the man.C. She didn’t go to the party.2. What’s the man’s opinion of his new boss?A. Frank.B. Terrible.C. Rude.3. Why doesn’t the man attend the lecture?A. There aren’t enough seats.B. He hasn’t got a ticket yet.C. The lecturer won’t show up.4. Where can the man get the letters from the woman?A. In the mountains.B. In his aunt’s house.C. At his own home.5. When does the woman want her shoe to be repaired?A. At once.B. In half an hour.C. In one hour.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
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的作品。
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A.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胜收B.励精求治刮目相看美不胜收C.精益求精刮目相看数不胜数D.励精求治耳目一新数不胜数2.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一带一路”是我国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3.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3分)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③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
,,。
,,。
这三层功夫就是通常所谓的学问修养,而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①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②我们应该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陶冶③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融会贯通④这三者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的身上的⑤不易也不必完全摆脱⑥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体验A.②③⑥④①⑤B.②⑥③④⑤①C.④①⑤②⑥③D.④⑤①②③⑥5.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A.小梅香里黄莺啭,垂柳阴中白马嘶。
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检测历史试卷(2017.5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学家白寿彝指出:“周初的封诸侯、建国姓,就是把氏族组织扩大为政治组织,也就是
氏族组织变成国家机关,奴隶主贵族通过宗法制度,建立了一套周密的统治网。
”这说明
A.周初中央集权具有血缘关系特点 B .氏族部落是国家机关的组成部分
C.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 D •周王的分封强化了氏族部落组织
2. 《清明上河图》中,酒店门首通常都悬挂着红栀子灯,虹桥附近有家“脚店”,门口设置
了一个灯箱广告,上书“十千脚店”四字。
“十千”为美酒的代称,如唐诗有云:“新丰美酒斗十千。
咸阳游侠多少年”。
灯箱广告的出现反映了
A.北宋家庭手工业技术的先进
B.城市贸易的时间限制已被打破
C.当时商业竞争异常激烈
D.北宋时期酒店已广泛应用广告
3. 明朝中后期,受心学的影响,一批知识分子跳出了宋儒的框架,他们作品中的人物由达
官贵人、才子佳人、孝子贤孙转变为普普通通的市民、商贩、农民。
他们傲视封建礼教,鄙
视功名利禄,敢于直言。
这反映出心学
A.冲破了宋代理学的思想禁锢
B.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激发个体自由主义思想发展
D.有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
4•观察下面的江南制造局支出(1867〜1894年)表,从中可知江南制造局(注:根据魏之荣
《江南制造局记》卷四的有关材料计算编制)。
江苏省盐城市2017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列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B )从屈辱到崛起、从到独立富强,经过67年的风雨前行,如今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是一个生机盎然的中国。
从温饱不足、欺凌到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引擎、全球治理的主要参与者,经过67年的,如今铺陈在世界面前的,是一幅瑰丽无比的中国画卷。
A.积重难返倍受栉风沐雨B.积贫积弱备受栉风沐雨C.积重难返备受风雨飘摇D.积贫积弱倍受风雨飘摇【解析】积贫积弱:长期积累的贫困衰弱。
积重难返:长期形成的不良的风俗、习惯不易改变,也指长期积累的问题难以解决。
备受、倍受:备,完全、周遍,是从“范围”角度着眼的;倍受,加倍,是从“程度”角度着眼的。
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文中有艰苦奋斗之意。
风雨飘摇: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与语境不合2.填在横线处,与语段含意最为吻合的一项是(3分)( C ),。
古今有识之士治学都很注重“博观而约取”。
观而有选,取而有择,有的放矢。
韩愈在《原道》中批评有些人读书作文“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袁枚在解释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时说:“盖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
”爱因斯坦则说:“在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并将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这些真知灼见,发人深思。
A.去糟粕,辨真伪B.博览群书,多多益善C.知贵精,不贵多D.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解析】本题属于理解一段话的内容,前面没有考过。
语段中有一些干扰内容,考生需要明确重点在哪里,这考验他们全面解读文本的能力。
3.在下面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D )人们逐渐意识到,,,。
,。
①说到底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创新能力②除了用一组指标来评价其发展水平③观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④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现在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⑤这种“社会动力”决定了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⑥更重要的是看其是否具有持续推动发展的“社会动力”A.⑤①⑥②③④B.⑤⑥④③②①C.③①④⑤②⑥D.③②⑥⑤①④【解析】语句衔接题。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 本试卷共2页,包含选择题(第24题,共1题),非选择题(第21题~ 第23题,第25题~ 第28题,共7题)两部分,本卷满分为40分,考试时间为3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 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 作答选择题(第1题~第7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选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
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的作品。
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A.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胜收B.励精求治刮目相看美不胜收C.精益求精刮目相看数不胜数D.励精求治耳目一新数不胜数2.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一带一路”是我国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3.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3分)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③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
南京市、盐城市2017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Ⅰ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60分。
考试用时150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
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横线上。
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纸...。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二十四节气的▲与时令奇异吻合,名称具有东方田园美与古典诗意美。
如“惊蛰”,两个汉字组合在一起,就神奇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在一声初始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生灵被唤醒了,睁开惺忪的双眼,▲地向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
历代诗人也以天地节气丰富了汉语的表达空间,并以汉语印证了天地节气的真实不虚和▲。
A.气候不谋而合不可思议B.气候不约而同C.物候不约而同不可思议D.物候不谋而合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发射升空后,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成功构建,标志着中国量子科学研究已处于领先地位B.二次元电影《你的名字》火遍全国,浪漫唯美的故事、让人有截屏冲动的精美画面,广C.成都市区金沙遗址的发现,进一步确定了古蜀文明考古学意义上的“宝墩、三星堆、金D.2017年《社会蓝皮书》披露,我国的阅读情况不容乐观,大约66.72%左右的被调查者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这部作品的可贵在于底蕴的深厚,在于思想的争鸣,在于审美的价值,“奇文共欣赏,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个人只有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心澄如镜,C.近年来,常有一些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采用断章取义的伎俩,写文章奚落、诋毁鲁迅D.老一辈虽然离开了岗位,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依然关心着年轻一4.高三毕业班的学生给语文老师赠送对联,下面最恰当的一副是(3分)(▲A. B.有声画谱描人物,无字文章写古今C. D.杏坛文章传承远,楼观道德浸润深5.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③如果能抛弃成见,不因名累实,这一概念必将以新的面貌进入学术界,实现其当代意义。
江苏南京市盐城市2017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江苏南京市盐城市2017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附答案)南京市、盐城市2017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文学语言的创新,不仅要突破陈旧的传统,还要超越传统有所发展,突破和发展二者▲。
正如阳光和阴影一样,没有传统的冷静、幽暗,就无法反射创新的热烈和▲。
我们只有在把握语言规范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得心应手,▲自如地表达自己的灵感。
A.相辅相成靓丽潇洒B.相反相成靓丽挥洒C.相辅相成亮丽挥洒D.相反相成亮丽潇洒2.下列诗句中,与例句使用相同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例句: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A.夜半醒来红烛短,一枝寒泪作珊瑚。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D.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任何一个时代,文化都会分出很多层次,比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复杂得多。
你看,,,,。
,。
①他们两个人的共性反倒显现出来了②因为两者的文化人格判然有别③我们要衡量曹操和诸葛亮这两个人在文化上的高低④如果与后来那批沉溺于清谈、喝酒、吃药、打铁的魏晋名士比⑤就远不如对比他们在军事上的输赢方便⑥很难找到统一的数字化标准A.③⑤④②⑥①B.③⑤②⑥④①C.②③⑥④①⑤D.②③⑥①④⑤4.老师准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描写祖国山川风物的文学作品,打算按照所写的地域编为两个专题:甲、巴山蜀水岭南;乙、骏马秋风塞上。
下列作品与专题名称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⑴《锦江春色来天地——都江堰》⑵《李清照的汴京情结》⑶《不教胡马度阴山——呼和浩特》⑷《共来百越文身地——柳州》⑸《烟波浩渺岳阳楼》⑹《秦时明月汉时关——天水》⑺《锦官城外柏森森》⑻《遥梦敦煌》A.甲:⑵⑸⑺乙:⑶⑷⑻B.甲:⑴⑷⑺乙:⑶⑹⑻C.甲:⑴⑸⑻乙:⑶⑹⑺D.甲:⑴⑵⑸乙:⑷⑹⑻5.“网约专车”基于互联网约车平台,乘客主要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完成订单预约及支付。
江苏省盐城市2017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最后一卷)试题(本试卷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命题人:董学忠陆玉军)1.下列词语中,最能概括横线后面一段文字内容的一项是(▲)(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
透过许多国外专家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努力和行动得到了外部的认可和赞誉。
在新常态下,虽然也面临不少困难,但中国坚决不以邻为壑,而是采取负责任的大国态度,积极作为,断腕改革,以非凡的勇气正视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待周边国家,以“亲诚惠容”之态度,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之原则,寻找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新常态下,中国崛起的进程会继续,也会为世界和平与稳定、繁荣与发展注入越来越多的正能量。
A.脚踏实地登高望远 B.谦恭诚善恒必有果C.睦邻友好与人为善 D.与朋友交言而有信2.下面是某报记者采访杨绛先生时的对话。
根据有关内容,提问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记者:您出生于1911年,1917年即产生了新文学革命。
但您的作品,不论是四十年代写的喜剧,还是后来写的《洗澡》《干校六记》等,却没有一点通常意义上“现代文学”的气息。
请问杨先生,▲杨绛:新文学革命发生时,我年纪尚小;后来上学,使用的是政府统一颁定的文白参杂的课本,课外阅读进步的报章杂志作品,成长中很难不受新文学的影响。
不过写作纯属个人行为,作品自然反映作者各自不同的个性、情趣和风格。
我生性不喜趋时、追风,所写大都是心有所感的率性之作。
我也从未刻意回避大家所熟悉的“现代气息”,如果说我的作品中缺乏这种气息,很可能是因为我太崇尚古典的清明理性,上承传统,旁汲西洋,背负过去的包袱太重。
A.您觉得您的作品这种遗憾产生的原因是什么?B.您觉得您的作品和时代氛围的距离来自哪里?C.您的经历和个性对您后来的写作有怎样的影响?D.新文学革命对您的写作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初夏时节,天气渐渐暖了起来,鸟儿们鸣叫得更欢快了,晴光照水,绿蘋流转,好一派盎然生机。
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检测(2017.05.28)语文Ⅰ试题(本试卷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组卷人:郑艳审核人:李仁甫签印人:李仁甫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命题人:董学忠陆玉军)1.下列词语中,最能概括横线后面一段文字内容的一项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透过许多国外专家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努力和行动得到了外部的认可和赞誉。
在新常态下,虽然也面临不少困难,但中国坚决不以邻为壑,而是采取负责任的大国态度,积极作为,断腕改革,以非凡的勇气正视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待周边国家,以“亲诚惠容”之态度,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之原则,寻找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新常态下,中国崛起的进程会继续,也会为世界和平与稳定、繁荣与发展注入越来越多的正能量。
A.脚踏实地登高望远B.谦恭诚善恒必有果C.睦邻友好与人为善D.与朋友交言而有信1.参考答案:B(本段话三层意思:一是当下中国新常态内政外交,得到了国际专家的高度肯定。
二是中国将继续不遗余力的做好国内改革工作,同时还最大诚意、善意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三是强调中国崛起的进程将对世界带来更多利益。
所以,重点突出一个“坚持到底,才能有更多收获”的道理,故选B。
A 强调“既要实干,又要有远见”不够具体,C只是强调“善”,D项只强调对外政策。
本段摘自《人民文摘》(2015年第4期《中国崛起释放发展正能量》)2.下面是某报记者采访杨绛先生时的对话。
根据有关内容,提问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记者:您出生于1911年,1917年即产生了新文学革命。
但您的作品,不论是四十年代写的喜剧,还是后来写的《洗澡》《干校六记》等,却没有一点通常意义上“现代文学”的气息。
请问杨先生,杨绛:新文学革命发生时,我年纪尚小;后来上学,使用的是政府统一颁定的文白参杂的课本,课外阅读进步的报章杂志作品,成长中很难不受新文学的影响。
不过写作纯属个人行为,作品自然反映作者各自不同的个性、情趣和风格。
我生性不喜趋时、追风,所写大都是心有所感的率性之作。
我也从未刻意回避大家所熟悉的“现代气息”,如果说我的作品中缺乏这种气息,很可能是因为我太崇尚古典的清明理性,上承传统,旁汲西洋,背负过去的包袱太重。
A.您觉得您的作品这种遗憾产生的原因是什么?B.您觉得您的作品和时代氛围的距离来自哪里?C.您的经历和个性对您后来的写作有怎样的影响?D.新文学革命对您的写作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2.参考答案:B(记者所问重点:杨绛先生的作品为什么与现代文学气息存在一定距离。
“但,不论,还是,却”等关联词可确定。
A项记者没有认为杨绛先生这种创作风格是遗憾。
C项记者提问的对象是杨绛先生的作品,而不是作家的经历和个性。
D杨绛先生回答问题时重在谈自己的作品和时代氛围存在“普通人眼里的差距”原因。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初夏时节,天气渐渐暖了起来,鸟儿们鸣叫得更欢快了,晴光照水,绿蘋流转,好一派盎然生机。
B.“雾失楼台,月迷津渡”,远处的建筑、河流全部隐没在月下白茫茫的雾气中,纯白缥缈,朦胧神秘,令人心旷神怡。
C.“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骀荡春风中携友人到郊外踏青,但见周遭十余里尽是如天堂地毯般铺向远方的绿油油荠麦,让人好不喜爱。
D.“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招待来客时,因家境清贫、所居僻远,盘中食物味道单一,所饮也只是隔年酿造的陈酒,对此他心中深感歉意。
3.参考答案:选D(A项不是初夏,是早春。
诗见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B项是凄清迷茫之景,是作者秦观贬谪郴州后感伤低沉情绪的体现。
词见秦观《踏莎行》。
C项“过春风十里”指经过扬州先前繁华的街道,“尽荠麦青青”写的是扬州遭受兵乱后荒凉感伤之景。
词见姜夔《扬州慢》。
D项见唐杜甫《客至》。
)4.为下列对联撰写一条横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万山不隔中秋月,千年复见黄河清。
(左宗棠)——横批:心旷神怡B.秋风古道题诗瘦,落日平原纵马豪。
(刘可毅)——横批:啸傲江湖C.刊石惟余西汉文字,行歌当约高阳酒徒。
(吴昌硕)——横批:书生意气D.人品若山极崇峻,情怀与水同清幽。
(张大千)——横批:纵情山水4.参考答案:C(A左宗棠写此联,心情特好,因为他此时仕途一帆风顺,黄河千年浑浊可是今日在我的园中澄清了,“万山不隔中秋月”,思家情怀,仍然存在,甚至更加强烈。
所以心旷神怡不符。
B秋风古道:是满目凄凉,纵马驰骋诗人感到豪爽。
这是漂泊之人的一种情感。
不是侠客的江湖情怀。
D强调的是人的高尚品德与伟大情怀,值得他人学习,与横批内容不太符合。
)5.对下面这则小故事的寓意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
她的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花园。
果然,小女孩的心情渐渐明朗。
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
”A.老人的智慧是孩子的宝贵财富。
B.换一个角度,也许你就看到了希望。
C.人生的遭际往往能决定人的心情好坏。
D.对待身边的人和物,要心怀悲悯。
5.参考答案:D(该选项只是摘取了故事的局部内容进行概括,未能整体把握)二、文言文阅读(18分)(命题人:陈海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石珤,字邦彦,藁城人。
珤与兄玠同举成化末年进士,改庶吉士,数谢病居家。
正德改元,擢南京侍读学士。
武宗始游宣府,珤上疏力谏,不报.。
廷臣谏南巡,祸将不测,珤疏救之。
世宗立,代王琼为吏部尚书。
自群小窃柄,铨政混浊。
珤刚方,谢请托,诸犯清议者多见黜,时望大孚,而内阁杨廷和有所不悦。
甫二月,复改掌詹事府,典.诰敕。
石珤,字邦彦,藁城人。
成化二十二年,石珤和哥哥石玠兄弟二人一并举进士,石珤改庶吉士,多次称病不去就职。
正德改元,迁南京翰林院侍读学士。
武宗准备巡视北部边境要地宣府(今河北宣化),石珤上疏极力谏阻,不批复。
明武宗又欲南巡南京,朝廷诤臣极力谏阻,招致贬官之祸,石珤赶紧上疏求情。
世宗即位,石珤替代王琼担任吏部尚书。
时朝中小人窃权,吏治混乱。
石珤刚正不阿,谢绝请托,违法乱纪者多有被罢黜,声望大振,引起内阁杨廷和不快。
仅仅两个月即卸任,重掌詹事府,掌管朝廷封官授爵的敕书。
嘉靖元年遣祀阙里及东岳。
事竣还家,屡乞致仕。
言官以珤望重,交章请留,乃起赴官。
三年五月诏以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帝欲以奉先殿侧别建一室祀献帝,珤抗疏言其非礼。
及廷臣伏阙泣争,珤与毛纪助之。
无何,“大礼”议定,纪去位。
珤复谏,帝得奏不悦,戒勿复言。
嘉靖元年(1522年),奉旨祭祀阙里及泰山。
事情结束后回家,多次乞请辞官。
谏官因为石珤德高望重,纷纷上奏请求把他留下,于是起用任职。
三年五月,任命为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嘉靖皇帝准备在奉先殿旁边另外盖一座大殿祭祀恭献皇帝,石珤上书直言其不合礼法。
等到廷臣拜伏于宫阙下抗争,石珤和毛纪参与相助,不久,“大礼”议定,毛纪去职。
石珤又上书劝谏,嘉靖皇帝看见了石珤的奏章很是不悦,叫石珤不要再提这件事情了。
明年建世庙于太庙东,帝欲从何渊言,毁神宫监,伐林木,以通辇道。
珤复抗章,极言不可,弗听。
及世庙成,帝欲奉章圣皇太后谒见,张璁、桂萼力主之。
礼官刘龙等争不得,诸辅臣以为言,帝不报,趣.具仪。
珤乃上疏,奏入,帝大愠。
次年,嘉靖皇帝想听从何渊的建议,决定在太庙东侧建世庙,要毁掉神宫监,砍伐林木,以通辇道。
石珤又向皇帝上奏章,极言不可,皇帝不听。
等到世庙修建成了之后,皇帝准备侍奉章圣皇太后亲自前往拜谒,张璁、桂萼极力主张。
礼官刘龙等人力争而无果,诸位内阁大臣也说了话,皇帝不答复,只是催促礼官安排准备晋见的仪式。
石珤于是上疏,奏章到了嘉靖皇帝手里,嘉靖皇帝十分恼怒。
珤为人清介端亮,孜孜奉国。
数以力行王道,清心省事,辨忠邪,敦宽大,毋急近效为帝言。
帝见为迂阔,弗善也。
议“大礼”时,帝欲援以自助,而珤据礼争,持论坚确,失帝意。
至明年春,奸人王邦奇讦杨廷和,诬珤及宏为奸党,两人遂乞归。
帝许宏驰驿,而责珤归怨朝廷,失大臣谊,一切恩典皆不予。
归装幞被车一辆而已。
都人叹异,谓自来宰臣去国,无若珤者。
自珤及杨廷和、蒋冕、毛纪以强谏罢政,迄嘉靖季.,密勿大臣无进逆耳之言者矣。
珤加官,自太子太保至少保。
七年冬卒,谥文隐。
隆庆初,改谥文介。
石珤为人清正耿直,端正诚实,为国献身,勤勉不懈怠。
多次力行王道,心境清静,政事杂物简省,辨别忠邪,敦厚大度,从不急功近利向皇上进言,被皇上认为迂阔,不以为好。
争议“大礼”时,嘉靖皇帝本来想让石珤站在自己的这一边,可是石珤却按照礼法和皇帝争辩,立论坚定,嘉靖很失望。
到第二年春天,奸恶之人王邦奇攻讦杨廷和,诬陷石珤与辅政大臣费宏“为奸党”,二人被迫去职还乡。
皇帝允许费宏乘驿车归乡,却斥责石珤怨恨朝廷,违背大臣的道德,任何恩赐都不给予。
石珤回归藁城故里,所有行装只有一辆车而已。
京师父老无不惊叹,自古以来,宰相大臣离开京城,没有像石珤这样清廉的人。
自从杨廷和、蒋冕、毛纪因为极力诤谏被免除职务,直到嘉靖末年,参与密议的大臣再也没有人像石珤等人那样敢于犯颜强谏了。
后来加官太子太保至少保。
嘉靖七年(1528年)冬,病逝于家,谥文隐。
隆庆初年改谥文介。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珤上疏力谏,不报.报:回复 B.复改掌詹事府,典.诰敕典:主管C.趣.具仪趣:趋向 D.迄嘉靖季.季:末年6.参考答案:C同“促”,催促。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石珤正直敢言,不畏帝王,武宗南巡时石珤上书险些遭遇不测,世宗是想让他在“大礼”问题上与自己意见保持一致,但石珤据理力争,皇帝大失所望。
B.石珤以刚正不阿闻名朝野,他谢绝请托,维护朝纲。
世宗时,小人当道,朝政混乱,石珤担任吏部尚书后,对于违法乱纪者坚决主张罢免。
C.石珤忠心为国,他多次力行王道,以淡泊之心境处理政事,明辨忠恶,敦厚大度,从不急功近利向皇上进言,被皇上认为迂阔,不以为好。
D.石珤弃官归养,身无长物。
奸恶之人王邦奇攻击杨廷和,诬陷石珤是奸党,石珤于是请求辞职归家,所带的行囊仅仅装了一车,京城百姓都觉得很诧异。
7.参考答案:A“武宗南巡时石珤上书险些遭遇不测”错,险些遭遇不测的是廷臣。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
(8分)(1)事竣还家,屡乞致仕。
言官以珤望重,交章请留,乃起赴官。
(4分)8.(1)译文:事情结束后回家,多次乞请辞官。
谏官因为石珤德高望重,纷纷上奏请求把他留下,于是朝廷起用任职。
评分建议:竣、致仕、以、乃,一点1分,共4分。
)(2)帝许宏驰驿,而责珤归怨朝廷,失大臣谊,一切恩典皆不予。
(4分)8.(2)译文:皇帝允许费宏乘驿车归乡,却斥责石珤怨恨朝廷,违背大臣的道德(行为),任何恩赐都不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