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癃闭中医护理办法

癃闭中医护理办法

癃闭中医护理办法
癃闭中医护理办法

瘾闭(前列腺增生)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症候要点

(一)湿热下注证:小便灼热涩痛,尿频尿急。伴尿黄短赤、尿后滴沥,小便白浊,阴囊潮湿,心烦口干,口臭腕痞。舌苔黄腻,脉滑实或弦数。

(二)气滞血瘀证:会阴部、或外生殖器区、或下腹部、或耻骨上区、或腰紙及肛周疼痛、坠胀。伴尿后滴沥,尿刺痛,小便淋漓不畅。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

(三)肝气郁结证:会阴部、或外生殖器区、或下腹部、或耻骨上区、或腰紙及肛周坠胀不适、似痛非痛,精神抑郁。伴小便淋漓不畅,胸闷善太息,性情急躁焦虑,疑病恐病。舌淡红,脉弦。

(四)肾阳亏虚证:畏寒怕冷腰膝疲软,伴尿后滴沥,精神萎糜,阳指或性欲低下。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或无力。

(五)湿热瘀阻证: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会阴、或肛门坠胀不适或疼痛。伴尿不尽、尿有余沥、尿黄、尿道有灼热感,口苦口干,阴囊潮湿。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六)肝肾阴虚证:腰膝软痛,五心烦热,失眠多梦。伴小便白浊或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尿频、夜尿增多、尿急

1?观察患者排尿次数,尿液量、色、性状。

2.积极治疗糖尿病,保持血糖接近正常水平,不利于细菌生长,这是预防尿路感染的主要手段。

3.饮食有节:不食油腻、辛辣食物,多食蔬菜水果。

4.适当增加饮水量以冲洗尿路。有尿时及时排空。

5.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一旦感染,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恢复期参加适度的体力活动,避免体质虚弱,但不宜过劳。

6.遵医嘱给予耳穴埋豆,常选用穴位:肾、膀胱、输尿管、三焦、外生殖器等。每日压迫

5次(每次按压处微痛为度),每次30分钟,3日更换一次。并嘱病人在按压前20分钟,饮水250?500ml,并适当增加活动量。功能通淋排石。

(二)排尿困难

1.观察患者排尿难易程度,尿色、量,有无尿痛。

2.诱导患者排尿,让患者听水声或用温开水冲洗会阴。

3.做好情志护理,减轻患者紧张、忧郁情绪,消除不良因素,如病室内不宜有生人,病室不宜喧闹等。

4.尿储留6小时以上,诱导无效者告知医师,遵医嘱给予导尿术,必要时留置导尿。

5.留置导尿的患者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阻塞。防止逆行感染,定时更换集尿袋,集尿袋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

6.遵医嘱给予中药口服,中药汤剂少量温服,服药后注意排尿反应。

7.遵医嘱给予艾灸,常选用肾俞、膀胱俞、三阴交、阳陵泉等穴位,以减轻排尿困难。

8.经常有排尿困扰的老年人,可以在每天晚上睡觉前和早上起床前,排空小便,仰卧于床,双手搓热,左手置于小腹上,右手放在左手背上,双腿屈曲,腹部放松,双手按顺时针方向按摩,开始每次按100圈,以后次数逐渐增加,以改善症状。

(三)尿不尽、残余尿增多

1.注意外阴卫生,每日用温开水冲洗外阴。

2.有尿意时,及时排尿,不要憋尿,每晚临睡前,排空膀胱。

3.多喝开水,增加尿量,排出细菌和毒素,保持尿道清洁。

4.遵医嘱给予中药灌肠,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5.除积极药物治疗外,也可遵医嘱配合穴位按摩,点揉气海、关元、中级、关元、三阴交,揉搓涌泉、肾俞、命门等,以强壮体质、补益肾气、固摄小便。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药物治疗

(-)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二)中药灌肠(详见附录2)

特色技术

(-)耳穴埋豆(详见附录2)

(二)艾灸(详见附录2)

(三)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四)中药灌肠(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注意饮食及个人卫生,不吃不洁食物,每日温水冲洗会阴1-2次。

2.注意休息,防过度劳累,以免引起尿潴留。冬天应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防止前列腺过度充血。

3.定时饮水不憋尿,减轻前列腺负担。

4.手术后3个月内不骑自行车,不走远路,不提重物,不用力排便,不同房。

5.避免长期坐硬椅子,作息定时。避免剧烈运动。

(二)饮食指导

1.湿热下注证:宜食偏凉、渗湿之物,忌食辛辣、肥甘助火之物。

2.气滞血瘀证:宜选用有行气、活血功能的饮食,少吃盐和味精,避免加重

血瘀的程度,忌食生冷、油腻、胀气等食物。

3.肝气郁结证:在日常饮食中可适当多食用疏肝理气、降肝火的食物,忌食

辛辣、刺激及油腻之品。

4.肾阳亏虚证:可多食温补肾阳的食物,忌食生冷、偏凉的食物。

5.湿热瘀阻证: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之物,尽可能戒除烟、酒。

6.肝肾阴虚证:可多食用滋阴润肺之物,忌食偏凉、刺激之物,海鲜发物不

宜多食。

(三)情志调理

1.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指导其保持乐观情绪。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采用引导、鼓励、支持及暗示等心理学方法对患者心理施加影响,缓解身心痛苦。

2.前列腺增生病人多为老人,病因复杂,病情多变,常使病人产生紧张、焦虑及恐惧心理。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也会使家属不知所措,责任护士应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本病的性质,缓解病人紧张情绪,指导家属经常陪伴病人,给予病人心理支持。

3.介绍治愈患者现身说法,帮助解除思想顾虑。

4.教会患者心理放松技术,如呼吸调节、肌松训练、冥想静坐、音乐治疗等,使患者身

心得到高度放松,同时激发自身活力,释放被圧抑的情绪。

五、护理难点

患者多为老年人,既往病史较多

解决思路:

1?做好饮食指导,根据患者情况给予低盐、低脂、低糖饮食,宜高营养,纤维丰富的食物,如新鲜蔬菜、瓜果,忌食辛辣、油腻、刺激之品。

2.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按摩受压皮肤,预防褥疮的发生。

3.注意保护管道,确保有效引流,防止折叠、牵拉。

4.对病人进行定期追踪、随访及效果评价。

六、护理效果评价附:瘾闭(前列腺增生)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癮闭(前列腺增生)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患者姓名:性别:年龄:ID:文化程度:入院口期:

证候诊断: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肝气郁结证□肾阳亏虚证□湿热瘀阻证□肝肾阴虚证□其他: -、护理效果评价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口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护士长签字:

癃闭中医护理方案

癃闭中医护理方案

癃闭(前列腺增生)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症候要点 (一)湿热下注证:小便灼热涩痛,尿频尿急。伴尿黄短赤、尿后滴沥,小便白浊,阴囊潮湿,心烦口干,口臭脘痞。舌苔黄腻,脉滑实或弦数。 (二)气滞血瘀证:会阴部、或外生殖器区、或下腹部、或耻骨上区、或腰骶及肛周疼痛、坠胀。伴尿后滴沥,尿刺痛,小便淋漓不畅。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 (三)肝气郁结证:会阴部、或外生殖器区、或下腹部、或耻骨上区、或腰骶及肛周坠胀不适、似痛非痛,精神抑郁。伴小便淋漓不畅,胸闷善太息,性情急躁焦虑,疑病恐病。舌淡红,脉弦。 (四)肾阳亏虚证:畏寒怕冷腰膝疲软,伴尿后滴沥,精神萎靡,阳指或性欲低下。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或无力。 (五)湿热瘀阻证: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会阴、或肛门坠胀不适或疼痛。伴尿不尽、尿有余沥、尿黄、尿道有灼热感,口苦口干,阴囊潮湿。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 (六)肝肾阴虚证:腰膝软痛,五心烦热,失眠多梦。伴小便白浊或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尿频、夜尿增多、尿急 1.观察患者排尿次数,尿液量、色、性状。

2.积极治疗糖尿病,保持血糖接近正常水平,不利于细菌生长,这是预防尿路感染的主要手段。 3.饮食有节:不食油腻、辛辣食物,多食蔬菜水果。 4.适当增加饮水量以冲洗尿路。有尿时及时排空。 5.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一旦感染,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恢复期参加适度的体力活动,避免体质虚弱,但不宜过劳。 6.遵医嘱给予耳穴埋豆,常选用穴位:肾、膀胱、输尿管、三焦、外生殖器等。每日压迫5次(每次按压处微痛为度),每次30分钟,3日更换一次。并嘱病人在按压前20分钟,饮水250~500ml,并适当增加活动量。功能通淋排石。 (二)排尿困难 1.观察患者排尿难易程度,尿色、量,有无尿痛。 2.诱导患者排尿,让患者听水声或用温开水冲洗会阴。 3.做好情志护理,减轻患者紧张、忧郁情绪,消除不良因素,如病室内不宜有生人,病室不宜喧闹等。 4.尿储留6小时以上,诱导无效者告知医师,遵医嘱给予导尿术,必要时留置导尿。 5.留置导尿的患者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阻塞。防止逆行感染,定时更换集尿袋,集尿袋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 6.遵医嘱给予中药口服,中药汤剂少量温服,服药后注意排尿反应。 7.遵医嘱给予艾灸,常选用肾俞、膀胱俞、三阴交、阳陵泉等穴位,以减轻排尿困难。

中医护理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医护理知识考试卷 科室:姓名: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70分) 1、在中医观察舌象的目的中哪项不对:(E) A.判断正气盛衰 B.辨别病位深浅 C.区别病邪性质 D.推断病情进展 E.了解病位深浅 2、春季人体肝气、脾气相对不足,易精神倦怠,嗜睡,应适当控制睡眠时 间,起居方面应遵循:(C) A.早卧早起 B.早卧晚起 C.夜卧早起 D. 夜卧晚起 E.以上均不对 3.入秋后,白昼渐短,夜来提前,人身阳气渐内收,阴气渐长,秋季起居 方面应遵循:(A) A.早卧早起 B.早卧晚起 C.晚卧早起 D.晚卧晚起 E.以上均不对 4.护理人员应设法消除病室嘈杂之声不能超过(C) A、60-80分贝 B、20-40分贝 C、40-60分贝 D、40-50分贝 E、50-70分贝 5.普通病室的室温应在(B) A、16~20℃ B、18~22℃ C、20~24℃ D、24~26℃ E、26~28℃ 6、老年患者、新生儿、沐浴者、阳虚证、寒证病人的病房的室温应在(E) A、18~26℃ B、18~28℃ C、20~24℃ D、24~26℃ E、20~28℃ 7.病房的温度最好维持在(C) A、30%-40% B、40%-50% C、50%-60% D、60%-70% E、70%-80% 8、吸收快,能迅速发挥疗效,作用强,并可根据病情变化加减使用的中 药剂型是(D) A.散剂 B.丹剂 C.冲剂 D.汤剂 E、丸剂

9、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有密切的关系,最好选用(B) A、铁锅 B、瓷罐 C、铝锅 D、搪瓷锅 E、不锈钢锅 10、煎中药时,一般第一煎加水量应淹过药面(A) A、3-4cm B、4-5cm C、5-6cm D、6-7cm E、8-10cm 11、煎中药前需将中药用凉水浸泡,一般,根茎种子、果实宜浸泡(E) A、20分钟 B、30分钟 C、40分钟 D、50分钟 E、60分钟 12、煎药的火候应(B) A、先文后武 B、先武后文 C、直接用文火煮沸 D、直接用武火煮沸 E、文武交替使用 13、下列哪味中药需先煎(C) A、茯苓 B、白术 C、石膏 D、甘草 E、大黄 14、下列哪味中药需包煎(A) A、旋覆花 B、陈皮 C、连翘 D、甘草 E、黄芪 15、关于“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 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的说法,出自医家(B) A.徐大椿 B.李时珍 C.张仲景 D.孙思邈 E、朱丹溪 16、中医的四种诊法(D) A、望、触、问、切 B、视、触、叩、听 C、望、触、叩、听 D、望、闻、问、切 E、望、闻、叩、听 17、病情观察的目的哪项不妥(E) A、为护理诊断和护理计划提供依据 B、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向和转归 C、及时了解用药反应和治疗效果 D、及时发现危重症或并发症 E、及时了解病人及家属的意见和建议 18、在四季环境适宜避外邪中哪项不妥(B) A、春防风 B、夏防热 C、长夏防湿 D、秋防燥 E、冬防寒 19、中医用药“八法”中不包括:(E) A、清法 B、吐法 C、下法 D、和法 E、热法 20、服用滋补药一般宜在:(E) A、饭后服用 B、饭后二小时服用 C、饭前二小时服用

教案中医护理常用技术

第次课授课时间授课地点 授课方式理论课( )实验(训)课() 章、节名称中医护理技术计划学时 4 教学目标及要求1.掌握留罐法、温和灸。 2.了解拔罐、艾灸、刮痧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提问,示教。 教学重点及措施教学重点: 留罐法、温和灸。 教学难点及措施教学难点:闪火法留罐。 解决措施:通过讲解闪火法留罐的过程,视频学习,现场示教,让学生学习掌握。 教具 多媒体(仪器)、幻灯片、示教器具。 注:“信息技术运用”指板书、幻灯片、视频、音频、网络、书籍等。可按统一格式加续页。

讲授与指导内容 教学设计 (课堂互动、信息技术运用及课时分配) 拔罐 一、概述 1、定义:以罐为工具,造成罐内负压,使之吸附体表部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2、起源与发展 罐具:牛角罐、竹子、木罐、陶罐、铜罐、玻璃罐、抽气罐、磁疗罐等。 排气法:火力排气法、水煮排气法、注射器排气法、电动排气法等。 拔罐法:留罐法、闪罐法、走罐法、刺血拔罐法、针罐法、水罐法等。 二、作用机理 1、良性物理刺激作用 2、温热作用 中医认为,拔罐可祛除邪气、调整经络气血,使气血阴阳平衡。 本疗法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活血散淤、消肿止痛、拔毒排脓、扶正固本等作用。 三、治疗特点 1、操作简便,经济实用,易学易用,疗效显著,使用安全。 2、罐法多样,取用灵活 3、异病同治,重在调整 4、缓解疼痛,功效迅捷 四、拔罐方法 火罐法 1、准备 明确诊断、选准部位 准备用品:罐具、火柴、酒精、棉球、镊子等。 术前解释 摆好体位 2、操作方法 闪火法 投火法 架火法 闪罐法介绍拔罐、艾灸、刮痧(5min) 讲述拔罐(10min)拔罐方法(10min)

癃闭的中医护理常规(专业研究)

癃闭 因膀胱气化不利所致。以尿液排出困难、小便不利、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欲解不得为“闭”,一般合称癃闭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膀胱。前列腺肥大、尿路肿痛、尿潴留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护理评估 1、排尿难易、尿色及量、尿痛时间及性质。 2、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膀胱湿热、脾肾虚弱、尿路阻塞。 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病情急重或尿闭者,卧床休息。轻者可适当活动,但不宜过劳。 3)让患者听流水声或用温水冲洗会阴部,以诱导排尿。 4)经服药、针灸及诱导无效者,遵医嘱给予导尿术,必要时留置导尿。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排尿的难易、尿色及量,有无结石,必要时留标本送检。 2)尿潴留在6小时以上,经诱导、针刺无效者,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腹胀、呕恶、心悸、气促、抽搐、神昏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 中药宜温服,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排尿情况。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 2)脾肾亏虚者,多选补脾益肾之品,忌食生冷、油腻、硬固之物。 3)湿热下注者,宜食偏凉、滑利渗湿之物,忌辛辣、肥甘助火之品。 4)除膀胱湿热者之外,适当限制水量。 5、情志护理 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健康指导 1、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本病的相关知识,使其掌握缓解症状的简单方法。 2、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制。 3、保持心情舒畅,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4、切忌忧思恼怒。 辨证施护 1、膀胱湿热 证候:小便点滴不通,热赤而闭,小腹胀满,大便不畅,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数。 治法:清热化湿,通利小便。 护理:病室宜干燥、凉爽、安静舒适。急性期发热时,应充分体息,注意体温变化,做好记录。可采用针刺降温或药物降温。鼓励患者多饮水,多渴饮料或果料,如西瓜汁、梨汁、桔汁等,以通利小便。大便燥结时,可泻热通便,必要时灌肠。饮食宜清淡,无刺激性食品,并多选用有滑利渗湿作用的蔬菜,如空心菜、菠菜、芹菜、冬瓜、茭白、黄瓜等,以助膀胱气化,清利湿热。 2、脾肾虚弱 证候:小腹胀痛,欲解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而不畅,神疲乏力,纳谷不馨。或小便不通,点滴不爽,排尿无力,神气怯弱,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无力,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补脾益肾,化气利尿。 护理:病室宜温暖向阳,注意防寒保暖,避风寒。可用各种温热疗法,如艾灸关元、气海、肾俞;用热水袋或用食盐半斤炒热,装入布袋熨脐部、少腹部,同时配合膀胱区胺摩,促使排尿。饮食应注意营养,多食温补之品,如牛羊肉、瘦猪肉、动物肾脏、牛奶、山药、大枣、莲子、桂圆,以及芡实茯苓粥、当归羊肉汤等药膳,可扶阳益精,通利小便。

中医护理技术八项操作

耳穴压豆 禁忌症: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护理及注意事项: 1、在针刺中及留针期间,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得气”, 应密切观察有无晕针等不适情况。 2、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针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 3、使用耳针法治疗扭伤及肢体活动障碍者,埋针后待耳廓充血具有发热感觉时,嘱患者适 当活动患部,并配合患部按摩、艾条灸等,以提高疗效。 艾条灸 禁忌症: 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针。 2、颜面部及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护理及注意事项 1、采用艾炷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 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穴位按摩 禁忌症:各种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 护理及注意事项 1、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2、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 刮痧法 禁忌症:体型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 护理及注意事项 1、保持空气新鲜,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 2、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 3、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刮,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安定,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之品。 5、使用过的刮具,应消毒后备用。 湿敷法 禁忌症: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 护理及注意事项 1、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2、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 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涂药法 禁忌症:婴幼儿颜面部禁用。 护理及注意事项 1、涂药前需清洁局部皮肤。 2、涂药次数依病情、药物而定,水剂、酊剂用后须将瓶盖盖紧,防止挥发。 3、混悬液先摇匀后再涂药。 4、霜剂则应用手掌或手指反复擦抹,使之渗入肌肤。

2014年度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2014年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情况总结 2014年12月黔东南州中医医院护理部 一、基本情况 为了进一步贯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方案实施细则,更好的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实施“全员培训、全面推行、动态管理”的原则,据我院实际情况,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科室共9个,2014年以来共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病种数20个,病例数892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365例、中风(脑梗死急性期)9例、中风(脑梗死恢复期)31例、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127例、尪痹(类风湿关节炎)4例、面瘫病(面神经炎)63例、胸痹心痛病25例、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40例、混合痔51例、胆胀(胆囊炎)55例、肺胀(COPD稳定期)20例、喘病(COPD急性发作期)25例、吐酸病(胃食管返流)1例、胃脘痛(慢性胃炎)21例、呕吐(急性胃炎)10例、肺癌16例、白疕3例、消渴病(2型糖尿病)22例、紫癜风(过敏性紫癜)3例、乳腺癌1例。各科室对开展的中医护理方案实施的基本情况、护理效果评价、中医护理技术效果分析及护理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汇报。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中医护理方案应用情况

1、各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病种情况 2、各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各科室患者对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三)各科室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存在问题:1、治疗时间不定,患者有时不能及时得到治疗

2、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单一 3、护患沟通欠缺 4、患者对护士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有待提升 整改措施:1、各科室应根据科室情况同一时间为患者治疗,以免患 者不在病房耽误治疗时间,造成患者不满。 2、各科室加强护患沟通,通过加强护士培训,提高与患 者的沟通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3、各科室根据情况,在临床治疗中,多沟通,结合其他 中医护理技术联合治疗。 4、由于患者文化程度不同,对宣教理解能力不同;个别科室护理人员忙于护理操作,未能充分进行健康指导;在今后护理操作中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处于最佳治疗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 1、评价方法 对各科室开展的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天数及次数),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2、评价标准 将护理效果分为四个层次:好、较好、一般、差 3、护理效果分析

癃闭中医护理方案

癃闭(前列腺增生)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症候要点 (一)湿热下注证:小便灼热涩痛,尿频尿急。伴尿黄短赤、尿后滴沥,小便白浊,阴囊潮湿,心烦口干,口臭脘痞。舌苔黄腻,脉滑实或弦数。 (二)气滞血瘀证:会阴部、或外生殖器区、或下腹部、或耻骨上区、或腰骶及肛周疼痛、坠胀。伴尿后滴沥,尿刺痛,小便淋漓不畅。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 (三)肝气郁结证:会阴部、或外生殖器区、或下腹部、或耻骨上区、或腰骶及肛周坠胀不适、似痛非痛,精神抑郁。伴小便淋漓不畅,胸闷善太息,性情急躁焦虑,疑病恐病。舌淡红,脉弦。 (四)肾阳亏虚证:畏寒怕冷腰膝疲软,伴尿后滴沥,精神萎靡,阳指或性欲低下。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或无力。 (五)湿热瘀阻证: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会阴、或肛门坠胀不适或疼痛。伴尿不尽、尿有余沥、尿黄、尿道有灼热感,口苦口干,阴囊潮湿。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 (六)肝肾阴虚证:腰膝软痛,五心烦热,失眠多梦。伴小便白浊或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尿频、夜尿增多、尿急 1.观察患者排尿次数,尿液量、色、性状。

2.积极治疗糖尿病,保持血糖接近正常水平,不利于细菌生长,这是预防尿路感染的主要手段。 3.饮食有节:不食油腻、辛辣食物,多食蔬菜水果。 4.适当增加饮水量以冲洗尿路。有尿时及时排空。 5.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一旦感染,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恢复期参加适度的体力活动,避免体质虚弱,但不宜过劳。 6.遵医嘱给予耳穴埋豆,常选用穴位:肾、膀胱、输尿管、三焦、外生殖器等。每日压迫5次(每次按压处微痛为度),每次30分钟,3日更换一次。并嘱病人在按压前20分钟,饮水250~500ml,并适当增加活动量。功能通淋排石。 (二)排尿困难 1.观察患者排尿难易程度,尿色、量,有无尿痛。 2.诱导患者排尿,让患者听水声或用温开水冲洗会阴。 3.做好情志护理,减轻患者紧、忧郁情绪,消除不良因素,如病室不宜有生人,病室不宜喧闹等。 4.尿储留6小时以上,诱导无效者告知医师,遵医嘱给予导尿术,必要时留置导尿。 5.留置导尿的患者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阻塞。防止逆行感染,定时更换集尿袋,集尿袋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 6.遵医嘱给予中药口服,中药汤剂少量温服,服药后注意排尿反应。 7.遵医嘱给予艾灸,常选用肾俞、膀胱俞、三阴交、阳陵泉等穴位,以减轻排尿困难。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包括起居指导、情志调适指导、饮食调护指导、中药给药指导、病后调护指导及疾病预防指导等,这些基本知识就是护理人员开展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得基础。 (一)生活起居指导 生活起居就是指患者在患病期间,护理人员根据病情予以相应得指导与护理。其目得就是保养患者得正气,调整机体内外阴阳得平衡,增强机体抗御外邪得能力,促进疾病得治疗与康复。 一、起居有常 (一)顺应四时,平衡xx 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界就是一个有机得整体。《黄帝内经》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合四时之法成”,“人与天地相应”。因此在护理健康教育中,应根据四时阴阳变化与自然界得规律,指导患者生活起居。 自然界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春夏属阳,秋冬属阴,其气候规律一般为春温、夏热、秋燥、冬寒。人体得生理活动也会随着季节得变换而改变,以适应自然规律,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得协调统一,祛病延年;若不顺应其变化,则可导致疾病得发生或加重。因此在护理中应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得原则,春夏季节应指导患者夜卧早起,适当午睡,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得变化,保护阳气不要过分消耗;秋季应早卧早起,以顺应阳气之收,使肺气得以舒展;冬季阴气极盛,寒风凛冽,则需早卧晚起,保证充足得睡眠时间,以利于阳气潜藏,阴精积蓄。 (二)睡眠充足,适当锻炼 “服药千朝,不如独眠一宿”,睡眠不足,易损伤正气。患者应有充足得休息与睡眠时间,要督促患者养成按时就寝、按时起床得作息规律。重症患者则应卧床休息,但要避免昼息夜作,阴阳颠倒。睡前要神志安定,平心静气,用热水泡脚、饮温热牛奶及足底按摩有助于睡眠。

在病情允许得情况下,凡能下床活动得患者每天都应保持适度得活动与锻炼。适度得活动能使气血流畅,筋骨坚实,提神爽志,增强抵御外邪得能力,有利于机体功能得恢复,尤其对脑力劳动者,适度得运动更能促进疾病得康复。 (三)慎避外邪,形神共养 患病之人正气虚弱,易于感受六淫与疫疠之气等外邪得侵袭。在生活起居护理中应遵循“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得原则。指导患者根据四时气候得变化及时添减衣物,在反常气候或遇到传染病流行时,要注意避之有时,或采取其她方式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避免外邪得侵袭。 在生活起居护理中,既要注意形得保养,更要注意神得调摄。形就是神得物质基础,神就是形得外在表现,两者密切相关,相辅相成。所谓养形,就是指通过适当得休息与活动,提供充足得营养与医疗条件,对人得五脏六腑、气血津液、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等形体进行摄养与护理;所谓养神,就是指应用各种方式调节患者得情志活动,使其达到情绪稳定、心平气与得精神状态,以利于疾病得康复。 二、xx适度 精、气、神就是人身三宝,正常得活动可使机体精气充沛而神旺,经络通常,气血调与,肢节滑利,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护士应指导患者经常参加适度得劳作与运动,但不宜过于疲劳,不能勉强做力所不能及得运动;同时也应指导患者不能托病而久坐久卧,久卧则阳气不伸而伤气,久坐则血脉灌输不畅而伤肉。劳逸结合得程度应遵循“动静结合”、“形劳而不倦”得原则,根据病情得轻重与患者体质得强弱而定。慢性病或恢复期患者每晨可做户外运动,如打太极拳、散步、慢跑、做保健操等,以舒筋活络,调与气血;急性期与危重患者则应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可在床上做适当得活动,如抬腿、翻身,以促进血脉流通,加快病情痊愈。 (二)情志调适指导 预防七情致病得方法

中医护理方案试题及答案

中医护理方案试题(一) 姓名科室得分 一、单选题(每天2分、共8分) 1、腰腿疼痛剧烈,痛有定处,腰部僵硬,仰卧活动艰难,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A) A、气滞血瘀证 B、寒湿痹阻证 C、湿热痹阻证 D、肝肾亏虚证 2、腰筋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活动受限,口渴不欲饮,苔黄腻。 (C) A、气滞血瘀证 B、寒湿痹阻证 C、湿热痹阻证 D、肝肾亏虚证3、心痛发作期,遇冷则疼痛发作,或闷痛,舌淡暗、苔白腻,脉滑涩(B)A、气滞血瘀证B、寒凝血瘀证C、气虚血瘀症 D、气阴两虚、心血淤阻症 E、痰阻血瘀证。 4、心痛发作期,疼痛剧烈,多与情绪因素有关,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滑。 (B) A.气虚血瘀证 B.气滞血瘀证 C.寒凝血瘀证 D.痰阻血瘀证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24分) 1、胸痹心痛病患者出现心悸、气短,遵医嘱穴位按摩:选取(ABCE)等穴位,伴失眠者配伍交感、内分泌等穴位。 A、心俞 B、肾俞 C、神门 D、皮质下 E、三阴交 2、胸痹心痛病患者出现便秘,可予(ABCD) A.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

B.遵医嘱穴位贴敷:可用醋调大黄粉、吴茱萸粉或一捻金贴敷神阙穴; C.遵医嘱穴位按摩:虚寒性便秘,取穴天枢、上巨虚等穴位;实热性便秘取穴足三里、支沟、上髎、次髎等穴位; D.晨起饮温水一杯约200~300ml(消渴患者除外),15分钟内分次频饮; 3、腰间突出症肢体麻木,可给予(ABC) A、评估麻木部位,程度以及伴随的症状,并做好记录。 B、协助患者按摩拍打麻木肢体,力度适中,增进患者舒适度,并询问感受。 C、遵医嘱予穴位注射,常用穴位:足三里、环跳、委中、承山。 D、遵医嘱穴位贴敷,取中脘、天枢、胃俞、关元穴 4、腰椎整复应给予的护理有(ABD) A、整复前应告知整复方法,及配合注意事项。 B、整复后注意观察患者腰部疼痛、活动度、双下肢感觉运动及大小便等情况。 C、复位3天后可正常下床,逐渐进行腰背肌锻炼。 D、卧床休息,定时双人直线翻身,增加患者舒适度,仰卧时腰部加垫,维持生理曲度。 5、胸痹心痛病的情志护理包括(BCD ) A、出现异常或胸痛加剧时,汗出肢冷时,立即汇报医师。 B、保持情绪稳定,避免不良刺激。 C、鼓励患者表达内心的感受,针对性给予心理支持。 D、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 6、腰椎牵引的护理有(ABC) A、牵引前做好解释工作,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

中医护理常用技术操作流程

中医常用技术操作流程 及评分标准 一、艾条灸法 (一)评估 1.患者意识状态,配合程度,主要症状、体质及心理状况。 2.施灸部位皮肤情况、对热痛的耐受程度、女病人是否处于妊娠期。 3. 评估环境,必要时屏风遮挡。 4.告知患者: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果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如是瘢痕灸会由于艾火烧灼皮肤产生剧痛。 (二)适应症 1.经络闭阻所引起的风寒湿痹证、寒凝血滞的胃脘痛、痛经、闭经、菌痢等。 2.阳气下陷引起的遗尿、脱肛、崩漏、带下、阴挺、久泻、各种虚寒证、虚脱证、寒厥证和中气不足等。 3.防病保健。 (三)禁忌症 1.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颜面部、大血管部、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3.极度疲劳、空腹、过饱或对灸法恐惧者应慎灸。体弱者,刺激量不宜过强,以防晕灸。(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快速手消液,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五)操作流程 1.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2.核对医嘱,做好解释,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3.再次核对施灸部位和施灸方法。施灸方法: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三种方法。 4.施灸,手持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穴位,距皮肤2-5厘米处熏灸,以局部有温热感但无灼痛为度,随时弹去艾灰,灸至局部皮肤红晕,每处灸5-15分钟。 5.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 6.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7.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体位,酌情开窗通风,告知注意事项,整理用物。 8.洗手,核对医嘱,做好记录并签名。 (六)操作注意事项 1.多穴施灸,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出现小水泡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3.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采用艾炷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癃闭中医护理办法

瘾闭(前列腺增生)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症候要点 (一)湿热下注证:小便灼热涩痛,尿频尿急。伴尿黄短赤、尿后滴沥,小便白浊,阴囊潮湿,心烦口干,口臭腕痞。舌苔黄腻,脉滑实或弦数。 (二)气滞血瘀证:会阴部、或外生殖器区、或下腹部、或耻骨上区、或腰紙及肛周疼痛、坠胀。伴尿后滴沥,尿刺痛,小便淋漓不畅。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 (三)肝气郁结证:会阴部、或外生殖器区、或下腹部、或耻骨上区、或腰紙及肛周坠胀不适、似痛非痛,精神抑郁。伴小便淋漓不畅,胸闷善太息,性情急躁焦虑,疑病恐病。舌淡红,脉弦。 (四)肾阳亏虚证:畏寒怕冷腰膝疲软,伴尿后滴沥,精神萎糜,阳指或性欲低下。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或无力。 (五)湿热瘀阻证: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会阴、或肛门坠胀不适或疼痛。伴尿不尽、尿有余沥、尿黄、尿道有灼热感,口苦口干,阴囊潮湿。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六)肝肾阴虚证:腰膝软痛,五心烦热,失眠多梦。伴小便白浊或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尿频、夜尿增多、尿急 1?观察患者排尿次数,尿液量、色、性状。 2.积极治疗糖尿病,保持血糖接近正常水平,不利于细菌生长,这是预防尿路感染的主要手段。 3.饮食有节:不食油腻、辛辣食物,多食蔬菜水果。 4.适当增加饮水量以冲洗尿路。有尿时及时排空。 5.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一旦感染,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恢复期参加适度的体力活动,避免体质虚弱,但不宜过劳。

6.遵医嘱给予耳穴埋豆,常选用穴位:肾、膀胱、输尿管、三焦、外生殖器等。每日压迫 5次(每次按压处微痛为度),每次30分钟,3日更换一次。并嘱病人在按压前20分钟,饮水250?500ml,并适当增加活动量。功能通淋排石。 (二)排尿困难 1.观察患者排尿难易程度,尿色、量,有无尿痛。 2.诱导患者排尿,让患者听水声或用温开水冲洗会阴。 3.做好情志护理,减轻患者紧张、忧郁情绪,消除不良因素,如病室内不宜有生人,病室不宜喧闹等。 4.尿储留6小时以上,诱导无效者告知医师,遵医嘱给予导尿术,必要时留置导尿。 5.留置导尿的患者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阻塞。防止逆行感染,定时更换集尿袋,集尿袋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 6.遵医嘱给予中药口服,中药汤剂少量温服,服药后注意排尿反应。 7.遵医嘱给予艾灸,常选用肾俞、膀胱俞、三阴交、阳陵泉等穴位,以减轻排尿困难。 8.经常有排尿困扰的老年人,可以在每天晚上睡觉前和早上起床前,排空小便,仰卧于床,双手搓热,左手置于小腹上,右手放在左手背上,双腿屈曲,腹部放松,双手按顺时针方向按摩,开始每次按100圈,以后次数逐渐增加,以改善症状。 (三)尿不尽、残余尿增多 1.注意外阴卫生,每日用温开水冲洗外阴。 2.有尿意时,及时排尿,不要憋尿,每晚临睡前,排空膀胱。 3.多喝开水,增加尿量,排出细菌和毒素,保持尿道清洁。 4.遵医嘱给予中药灌肠,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5.除积极药物治疗外,也可遵医嘱配合穴位按摩,点揉气海、关元、中级、关元、三阴交,揉搓涌泉、肾俞、命门等,以强壮体质、补益肾气、固摄小便。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药物治疗

癃闭的中医护理常规讲解学习

癃闭的中医护理常规

癃闭 因膀胱气化不利所致。以尿液排出困难、小便不利、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欲解不得为“闭”,一般合称癃闭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膀胱。前列腺肥大、尿路肿痛、尿潴留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护理评估 1、排尿难易、尿色及量、尿痛时间及性质。 2、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膀胱湿热、脾肾虚弱、尿路阻塞。 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病情急重或尿闭者,卧床休息。轻者可适当活动,但不宜过劳。 3)让患者听流水声或用温水冲洗会阴部,以诱导排尿。 4)经服药、针灸及诱导无效者,遵医嘱给予导尿术,必要时留置导 尿。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排尿的难易、尿色及量,有无结石,必要时留标本送检。 2)尿潴留在6小时以上,经诱导、针刺无效者,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腹胀、呕恶、心悸、气促、抽搐、神昏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

理。 3、给药护理 中药宜温服,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排尿情况。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 2)脾肾亏虚者,多选补脾益肾之品,忌食生冷、油腻、硬固之物。 3)湿热下注者,宜食偏凉、滑利渗湿之物,忌辛辣、肥甘助火之品。 4)除膀胱湿热者之外,适当限制水量。 5、情志护理 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健康指导 1、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本病的相关知识,使其掌握缓解症状的简单方法。 2、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制。 3、保持心情舒畅,坚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4、切忌忧思恼怒。 辨证施护 1、膀胱湿热 证候:小便点滴不通,热赤而闭,小腹胀满,大便不畅,口苦,舌红,苔黄腻,脉数。 治法:清热化湿,通利小便 护理:病室宜干燥、凉爽、安静舒适。急性期发热时,应充分体息,注意体

中医护理的基础知识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 一、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原则 (一)中医护理理论的基本特点有二,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施护。 1、整体观念 中医把人体内脏和体表各组织、器官之间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上又相互影响。人体与自然界也有密切关系,四时气候、地土方宜、环境因素的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医既强调人体内部的协调、完整性,又重视人体和外界环境的统一性。这种从整体出发,全面考虑问题的思想方法贯穿于对病人的全部护理过程中,称之为整体观念。 人体由不同的脏器、器官、组织所组成,它们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但这些功能在生理上互相联系,都是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骨骸等全身各组织器官联成一个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可见人体的生理活动不仅是靠各脏器自己发挥生理功能,还要靠各脏腑之间的协同作用和制约作用来维持。 在分析病理机制时,必需着眼于整体,即把局部病变和整体的病理变化统一起来。如头痛一证,不仅须从局部及其对周身影响加以分析,并应考虑全身脏腑气血等诸因素对头痛产生的影响。又如对一个疮疡的患者,不仅看到邪毒的局部侵入,还要考虑是否与其原有之消渴病有关。 人与自然界关系十分密切,自然界变化可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机能,以致人体产生相应的反应,正常情况下如反应在生理范围以内称为生理的适应性。如反应剧烈,超过了生理范围则成为病理反应,即可产生疾病。所以,我们在辨证施护时必须注意外界环境对机体的影响,从而进行有效的护理。 昼夜变化与病情变化有一定的关系,《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中记载:“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这说明早、午、晚、夜半时人体阳气有生、长、收、藏的规律,与之相适应,病情有慧、安、加、甚的变化。我们在护理上了解这个规律,就知道夜间巡视病房的重要性,在临床实践中也证实了这条规律确实存在。发现许多心脏病病人在白天,特别中上午,一般病情都比较平稳,但是到了下午,特别是晚上、半夜发病的病人增多。 总之,我们护理病人,不但要全面掌握病情,正确认识疾病,还应重视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舒畅的情志,合理的饮食调养和必要的体育活动,以促使机体内外的环境统一平衡,增强抗病能力,促使疾病早日痊愈。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试题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试题 一、单选题 1.在书写护理病历时,一级护理的病人,应每周书写: 次 ~3次 次 次 E.每日一次 二、填空 1. 长期医嘱的有效期为。 答案为:24小时以上 2. 临时医嘱的有效期为。 答案为:24小时以内 3. PRN医嘱表示医嘱。 答案为:长期备用医嘱 4. SOS医嘱表示医嘱。 答案为:临时备用医嘱 5. 护理诊断的提出目前多采用PIO的方式,其中P代表;I代表 ;O代表。

三、名词解释 1. 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四、问答题 1. 简述提出护理诊断(问题)的要求。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是指在全面了解病人有关情况(全身心的健康资料)的基础上,以整体观念和辨证分析的理论作指导,归纳出需要通过护理手段来解决或部分解决的病人身心存在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 问答题 答:(1)护理诊断提出的顺序,可按马斯洛基本需要层次论进行排列,优先解决生理需要,以后随着病情的变化随时提出新的护理问题,记录于此表中。 (2)护理诊断应表达准确,括号内说明诊断的依据、原因等相关因素。 如:饮食调养的需要(与发热、纳差有关) (3)在书写原因时,应妥善表达,不应有易引起法律纠纷的陈述。 如:皮肤完整性受损(与强迫体位,不允许定时翻身有关)。而不能写(与护士未及时翻身,组织受压有关)。 (4)护理诊断要有针对性,注意病人个体差异,掌握“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原则。 (5)护理诊断要体现动态性、阶段性,当病情有转归时要及时制定新的护理诊断。 3. 瘢痕灸。

4. 刮痧法。 四、简答题 1. 简述间接灸的注意事项。 五、问答题 1. 叙述晕针的临床表现及预防和护理措施。 2.简述熏洗法的作用及适用范围。 3.叙述拔罐法的注意事项。 4.阐述毫针刺法的注意事项。

中医护理方案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症候要点 (一)风寒束表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颈强痛,鼻塞声重,鼻涕清稀,或有咽痒咳嗽,痰白稀,口不渴,肢节酸痛。舌苔薄白。 (二)风热犯表证:发热重,微恶风寒,鼻塞流黄浊涕,身热有汗或无汗,头痛,咽痛,口渴欲饮或有咳嗽痰黄。舌苔薄黄。 (三)暑湿袭表证:恶寒发热,头重,胸腹闷胀,恶呕腹泻,肢倦神疲,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舌苔白腻。 (四)卫气同病证:自觉发热重,烦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恶寒或恶风,或高热寒战,流涕,咽痒咽痛,头痛头胀,喷嚏。舌红苔薄黄或黄腻。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恶寒、发热 1.观察体温变化及汗出情况。 2.汗出较甚切忌当风,并及时更衣;风寒束表者注意保暖。 3.保持口腔清洁,鼓励多饮温开水。 4.遵医嘱物理降温。 5.遵医嘱刮痧,取合谷、曲池、大椎、太阳、风池等穴。 6.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7.遵医嘱中药泡洗。 (二)头痛 1.观察头痛部位、性质、程度、伴随症状及持续时间。 2.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太阳、印堂、百会、合谷、风池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神门、皮质下、肺德邦、等穴。 (三)咳嗽、咳痰 1.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痰液的量、颜色、性状等。 2.咳嗽剧烈时取半卧位。 3.教会有效咳嗽及咳痰方法,翻身拍背。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肺、气管、神门、下屏尖等穴。 (四)鼻塞、流涕 1.观察鼻塞情况及涕液颜色、性质等。 2.掌握正确的擤涕方法。

3.遵医嘱穴位按摩,鼻塞时按摩迎香、鼻通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肺、内鼻、外鼻、气管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1)辛温解表剂宜趁热服,药后加被安卧啜服热稀粥,以助汗出。 (2)辛凉解表剂、化湿解表剂宜偏凉服。 (3)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三)特色技术 1.刮痧(详见附录2) 2.中药保留灌肠(详见附录2). 3.中药泡洗(详见附录2) 4.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5.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年老体弱、反复外感者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国传统养身保健操,以增加体质。 (二)饮食指导 饮食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忌烟酒。 1.风寒束表证:宜食解表散寒的食品,如生姜、葱白、红糖等。食疗方:红糖生姜饮等。 2.风热犯表证:宜食疏风清热、宣肺化痰的食品,如西瓜汁,荸荠汁、金银花茶等。 3.暑湿袭表证:宜食清热解暑、理气化湿的食品,如丝瓜、冬瓜、緑豆汤等。 4.卫气同病证:宜食养阴透热、益肺生津的食品,如藕汁、梨汁、荸荠汁等。 (三)情志调理 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避免不良情绪。 2.向患者讲解本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 五、护理效果评价 附: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癃闭中医护理方案

癃闭中医护理方案(总8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癃闭(前列腺增生)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症候要点 (一)湿热下注证:小便灼热涩痛,尿频尿急。伴尿黄短赤、尿后滴沥,小便白浊,阴囊潮湿,心烦口干,口臭脘痞。舌苔黄腻,脉滑实或弦数。 (二)气滞血瘀证:会阴部、或外生殖器区、或下腹部、或耻骨上区、或腰骶及肛周疼痛、坠胀。伴尿后滴沥,尿刺痛,小便淋漓不畅。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 (三)肝气郁结证:会阴部、或外生殖器区、或下腹部、或耻骨上区、或腰骶及肛周坠胀不适、似痛非痛,精神抑郁。伴小便淋漓不畅,胸闷善太息,性情急躁焦虑,疑病恐病。舌淡红,脉弦。 (四)肾阳亏虚证:畏寒怕冷腰膝疲软,伴尿后滴沥,精神萎靡,阳指或性欲低下。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或无力。 (五)湿热瘀阻证: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会阴、或肛门坠胀不适或疼痛。伴尿不尽、尿有余沥、尿黄、尿道有灼热感,口苦口干,阴囊潮湿。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 (六)肝肾阴虚证:腰膝软痛,五心烦热,失眠多梦。伴小便白浊或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尿频、夜尿增多、尿急 1.观察患者排尿次数,尿液量、色、性状。

2.积极治疗糖尿病,保持血糖接近正常水平,不利于细菌生长,这是预防尿路感染的主要手段。 3.饮食有节:不食油腻、辛辣食物,多食蔬菜水果。 4.适当增加饮水量以冲洗尿路。有尿时及时排空。 5.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一旦感染,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恢复期参加适度的体力活动,避免体质虚弱,但不宜过劳。 6.遵医嘱给予耳穴埋豆,常选用穴位:肾、膀胱、输尿管、三焦、外生殖器等。每日压迫5次(每次按压处微痛为度),每次30分钟,3日更换一次。并嘱病人在按压前20分钟,饮水250~500ml,并适当增加活动量。功能通淋排石。 (二)排尿困难 1.观察患者排尿难易程度,尿色、量,有无尿痛。 2.诱导患者排尿,让患者听水声或用温开水冲洗会阴。 3.做好情志护理,减轻患者紧张、忧郁情绪,消除不良因素,如病室内不宜有生人,病室不宜喧闹等。 4.尿储留6小时以上,诱导无效者告知医师,遵医嘱给予导尿术,必要时留置导尿。 5.留置导尿的患者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阻塞。防止逆行感染,定时更换集尿袋,集尿袋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 6.遵医嘱给予中药口服,中药汤剂少量温服,服药后注意排尿反应。 7.遵医嘱给予艾灸,常选用肾俞、膀胱俞、三阴交、阳陵泉等穴位,以减轻排尿困难。

中医护理学基础习题

中医护理学基础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中医学极为重视护理工作,认为对待疾病要“三分________,七分________。” 2.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________,,系统的总结了古代医学成就和护理经验,运用当时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初步奠定了中医护理的________。 3.清代钱襄的________,是现存最早最全面论述中医护理的专著。其________和护理原则为推动中医护理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4.东汉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护理学________的原则,奠定了中医________的基础。 (二)选择题 A型题 1.奠定了中医辨证施护基本原则的医家是 A.华佗 B.张仲景 C.李时珍 D.孙思邈 E.钱襄 2.在现存中医古代文献中,最早最全面论述中医护理的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千金要方》 E.《侍疾要语》 3.中医护理学独立于哪一时期 A.远古时期 B.夏商周至春秋时期 C.战国至三国时期 D.晋至近代时期 E.新中国建立以后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治养 2.《黄帝内经》理论基础 3.《侍疾要语》侍疾理论 4.辩证施护临床护理学 (二) 选择题 A型题 1.B 2.E 3.E 第二节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一)名词解释 1.中医护理学 2.整体观念 3.辩证施护 4.同病异护 5.异病同护

(二)填空题 1.辩证是施护的________,施护是护理病人的________。 2.整体观念贯穿于中医的________、病理、诊断、治疗、________等理论体系中。 3.辩证施护的精神实质是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具体体现在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 4.中医护理学是以________为指导思想,以________为护理的基本原则。 5.现代医学的整体护理模式与中医学的________的思想和________观念是相融相通的。 (三)简答题 1.中医护理如何理解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为什么说人与外界环境密切相关? 3.简述辨证与施护的关系。 4.辩证施护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四)选择题 A型题 1.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是 A.整体观念 B.辩证施护 C. 辨病施护 D.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护 E.整体观念和辨病施护 2.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 A.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B. 自然界是一个整体 C. 季节晨昏对人体有影响 D.五脏与六腑是一个整体 E.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3.中医护理学诊断和护理疾病的基本原则是 A.整体观念 B. 辨病施护 C. 辩证施护 D. 对症护理 E.审因论护 4.中医护理疾病重要的是看 A.症状 B. 体征 C.疾病 D.症状和体征 E.证 5.中医学的“证”不包括下列哪项 A.病因 B.病性 C.病位 D. 病的表现 E.邪正关系 6.有机整体的中心是 A.五脏 B.六腑 C.经络 D.心 E.脑 7.辩证施护的过程就是 A.认识疾病的过程 B.同病异护的过程 C.异病同护的过程 D.认识疾病和护理疾病的过程 E.护理疾病的过程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中医护理学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研究探讨中医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为主的一门学科。 2.整体,即统一性和完整性。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同时也十分重视人与外界环境的有机联系。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和机体自身完整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 3.辩证施护就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病情资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