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30课《杞人忧天》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30课《杞人忧天》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30课《杞人忧天》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30课《杞人忧天》教案设计及备课资料

杞人忧天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积累崩坠、忧、晓、若、屈伸、中伤等词语。

2.理解杞人忧天的含义,并进行现代审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情景激趣

《左传》鲁庄公七年(前687年)有这样的记载:某天夜晚,所有的星星都消失了,忽然,天空中下起了流星雨。流星雨砸到杞国一带,落星砸毁半个国家,房屋焚烧,大火连烧三个月。经历过此事的人,总是害怕天再塌下来。于是列子写下了《杞人忧天》这样一个富有启发的寓言故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著有《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对于列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将列子封为“冲虚真人”,所著《列子》诏称《冲虚真经》;宋徽宗封为“致虚观妙真君。”北宋景德年间加封“至德”,号曰《冲虚至德真经》。列子著书常言人之所未言,气伟而才奇简劲宏妙,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二、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文意。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序号标出情节结构。

一、积累语言:

杞(qǐ)人躇(chú)步跐(cī)蹈舍(sh?)然中(zhòng)伤星宿(xiù)

结合注释积累词语

崩坠:崩塌,坠落

身亡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同“无”。寄,依附,依托)

忧,忧愁、担心。

晓:开导

若:就像。

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

止:行动和停留。

果:如果

星宿:泛指星辰。

只使:即使。

中伤:打中击伤

奈地坏何: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四虚:四方。

躇步跳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走。)

舍然:舍弃心事的样子

二、探究结构

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课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

杞人忧天地崩坠,废寝忘食

忧忧彼之所忧者,晓之以理

忧天者明理大喜,晓之者亦大喜

第二步,精读课文,翻译理解。

一、翻译课文。

抽同学翻译: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二、理解课文

1.杞人忧天地崩坠忧到什么程度?

明确: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明确:先解释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无处没有空气,不会塌;再解释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最后解释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不会陷下去。

3.你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好心人的解释?

明确: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4.课文有怎样的寓意?杞人忧天的成语后来有怎样的比喻义?

明确:寓意:不必毫无根据地瞎担心。

比喻义:比喻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忧虑。

第三步,熟读课文,现代审视。

一、个性解读。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等对作品作个性解读。

课堂探究:

1.你赞成课文中的观点吗?为什么?

2.学了本文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拓展阅读

薛谭学歌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末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效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列子·汤问》)

译文:

有个叫薛谭的小伙子,跟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把秦青的技艺真正学到手,就以为自己学得差不多了,便向老师告辞回家。

秦青也没有阻拦他,把他送到城外的大道旁,为他饯行,并轻轻地打着节拍,唱了一首十分动听的歌子。

那高亢的歌声振动了林间的树木,美妙的音响响彻了云霄。

薛谭急忙向老师道歉,要求回去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再也没有敢说回家的话。

寓意:学习需要谦虚谨慎的态度,来不得半点自满和骄傲。

总结固趣

成语本意指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原意是要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这是道家的人生哲学的反映。

后来,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来形容不必要的无根据的忧虑。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是否具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况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平时要注意分析事物之问的联系,防止主观片面性和盲目性。对于一些确实无法认知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也不要陷入无休止的忧愁之中而无力自拔。人生乐在豁达。

布置作业:

预习《》,要求能概述文章内容,拟出不懂或有质疑之处。

趣味教学资料

列子简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莆田(今河南郑州)人,与郑缪公同时。今郑州市东30里圃田乡圃田村北有列子祠。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列子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遗成《列子》一书,余者皆失传。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逐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

列子心胸豁达,贫富不移,荣辱不惊。因家中贫穷,常常吃不饱肚子,以致面黄肌瘦。有人劝郑国执政子阳资助列子,以博个好士之名,于是子阳就派人送他十车粮食,他再三致谢,却不肯收受实物。妻子埋怨说:我听说有道的人,老婆孩子都能快乐地生活,我却常常挨饿。宰相送粮食给你你却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列子笑着对老婆说:子阳并不真的了解我,听了别人的话才送粮给我。

以后也可能听别人的话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一年后郑国发生变乱,子阳被杀,其党众多被株连致死,御寇得以安然无恙。这样的列子遗事至今郑州民间还在流传,康熙三十二年《郑州志》也记载了这个故事。

列子一向低调,有所谓“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可见真正做到了老子所说的“和光同尘”的境界,故而列子在历史上的事迹也很少。列子等道家思想是除了儒学外唯一被定为官学与道举的学说。

列子贵虚尚玄,修道炼成御风之术,能够御风而行,常在春天乘风而游八荒。庄子《逍遥游》中描述列子乘风而行的情景“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返。”他驾风行到哪里,哪里就枯木逢春,重现生机。飘然飞行,逍遥自在,其轻松自得,令人羡慕。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隆基封其为冲虚真人,其书为冲虚真经。

先秦道家创始于老子,发展于列子,而大成于庄子。列子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吕氏春秋》与《尸子》皆载“列子贵虚”,但依《天瑞》,列子自认“虚者无贵”。彻底的虚,必定有无(空)皆忘,消融了所有差别,也就无所谓轻重贵贱等等概念。现在流传的《列子》一书,在先秦曾有人研习过,经过秦祸,刘向整理《列子》时存者仅为八篇,西汉时仍盛行,西晋遭永嘉之乱,渡江后始残缺。其后经由张湛搜罗整理加以补全。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其余篇章均已失传。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都选自此书,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隽永味长,发人深思。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的道家学派重要传承人物。

《列子》简介

《列子》一书深刻反映了夏末周初交替与春秋战国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列子》可以说是一篇恢宏的史诗,当时的哲学、神话、音乐、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等等,在其中都有形象的表现,《列子》保存了神话传说、音乐史、杂技史等众多珍贵的先秦史料。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列子》全书,始以《天瑞》,终以《说符》,首尾呼应,自成一体。古时以所谓天降“符瑞”,附会与人事相应,叫做“符应”。“符”,有符信、符验的含义。“说符”,即谓“道”与人事的相互应验。全文通过三十余则寓言和说理,对“道”与“智”、“名”与“实”、“形”与“神”、“贵”与“贱”、“时机”与“变通”、“久利”与“暂得”、“持身”与“治国”等多对关系进行了多个角度的论述。

现在流传的《列子》一书,在先秦曾有人研习过,经过秦祸,刘向整理《列子》时存者仅为八篇,西汉时仍盛行,西晋遭永嘉之乱,渡江后始残缺。其后经由张湛搜罗整理加以补全。全书共载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等134章,基本上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众多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可谓家喻户晓。

《列子》一书被誉为默察造化消息之运,发扬黄老之幽隐,简劲宠妙,辞旨纵横,是道家义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善讲故事的列子

宋子牛

我们知道许多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疑人偷斧、朝三暮四等。但并不完全知道,原来这些生动的故事都出自两千五百年前一位睿智、贤达的老人之手。

这位老人就是列子。

列子(公元前450—前375年)名列御寇,是春秋末郑国圃(今郑州圃田村)人,早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他善讲故事,在生动的讲述中蕴以深刻哲理,教人处世之道。他讲的故事明白如话,妇孺皆知,有着旺盛的生命活力。可以说,他是那个时代思想活跃、高标独树的“故事大王”。

“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他一生都很低调,不事张扬,将自己融入闾里,甘于寂寞,四处采风,潜心学道,只管撰写有“醒世”作用的故事。他为后人留下了一百多篇十多万字的巨著《列子》,这是部好看耐看,内容多为寓言、神话、掌故类的故事集。作为一位学识渊博的思想家,他不像诸子那样,大讲“修齐治平”的高深道理,而以机智、幽默的口吻,娓娓道来的故事,和人们作“浅入浅出”的布“道”交流,因而也更值得尊敬和爱戴。

先看几则他讲的故事。

《列子》中有“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孔子周游中见俩小孩争辩太阳离人的远近。一个说早上近,“有车盖那样大,中午却只有盘子大,这就是远小近大”。一个说中午近,“热腾腾,而早上凉丝丝,这就是近热远凉”。请孔子判断,他说也分辨不出。小孩笑他,“还都说你知识渊博呢”。何其鲜活生动!小孩的真率可爱、善于观察、持论有据,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跃然纸上。这故事现已编入小学六年级语文。

“齐人攫金”讲的是齐国有个人,一大早穿戴整齐来到市场金店,抓块金子就跑。官吏捉住他责问:“这么多人都在,为啥还敢偷金子?”他回答:“我拿金子时,没有看见人啊,只看见金子。”这故事至今仍有警示意义,那些利令智昏、财迷心窍的贪腐分子,铤而走险时正是这种心态,何尝想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下场。

“妻不识夫”虽离奇可笑,却寓有深意。扁鹊为鲁人公扈、赵人齐婴治好了外部侵入的病,但胎里的病他说要互换心脏才行。两人同意手术,换心后各自回了对方家。两家妻子不认,争吵不已。最后扁鹊说明了缘由,两家争辩才罢休。这荒诞的“换心”故事,说明没什么“绝对”的东西,人也能易心移性,所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也可商榷。

“愚公移山”子孙无穷匮挖山不止终能挖完;“夸父追日”死在了追求光明的路上;“精卫填海”并非徒劳无功。故事意在赞扬人的志气、毅力或曰民族精神。

列子就这样广征博采,兴趣盎然,一则又一则地讲着,从春夏到秋冬,从青春到白头。直讲到人老去、故事集、学说成,一部《列子》问世,其智慧之光烛照世人,嘉惠后学。

《列子》中的故事很有特点。故事完整,人物、情节、地点俱全,构思奇特新颖,形象鲜明,极富想象力,而且文笔生动,浅显易懂,耐人寻味。他只讲故事不加评点,人们照样豁然明白。因为“道”不需要点破,“说出来就不是道”了。也许,这正是列子所追求的境界。他虽是道学大家,却有一颗不避世的心。他的故事发端于草野,流布于民间,绝不凌空蹈虚,很接地气。这与玄学正好相反,是亲民的哲学,故而脍炙人口,家喻户晓。

这是列子故事的魅力,也是列子学说的生命力。

重要的是,列子的思想和智慧,已化作一种实实在在的文化贡献。他那些精彩凝练、生动传神、寓意深刻的故事,在代代流传中形成了许多可圈可点的经典成语,且至今被人们使用着,大大丰富了我国成语宝库。如移山填海、列子学射、翻天覆地、雷霆万钧、疑邻偷斧、杨布打狗、朝三暮四、歧路亡羊、管鲍之交、伯牙绝琴、呆若木鸡、高山流水、杞人忧天、响遏行云、八荒之外、方寸之地、感天动地、高山流水、余音绕梁、观往知来、管鲍之交、迫在眉睫、人面兽心、千钧一发……可谓荦荦大端,令人称奇。

故事人人会讲,但像列子这样绝不剑拔弩张,讲得平静又深刻,通过表象洞察人心;讲得不疾不徐却心驰八方、如痴如醉,几乎终其一生;讲的故事成为其思想学说的全部,义理自然融入其中,千百载后仍熠熠闪光让人听而不厌的,古今中外能有几人?舍列子又有其谁?

说列子是个随和可亲的凡人,不染不濡的智者,孤独坚毅的隐士,寂寞深沉的哲人,这些评价都对。但在我眼里,他就是位最会讲故事的人。他的故事有醍醐灌顶般的功能,全是“正能量”,人们自会从中颖悟益智。故《列子》被称作东方的《伊索寓言》。

还是找本《列子》,听他老人家讲故事吧,那更能启人哲思。

列子的思想

“贵虚”

虚者,有无(空)皆忘,万异冥一,故谓之虚。《管子·心术上》:“君子之处也若无知”,言至虚也;“其应物也若偶之”,言时适也、若影之象形,响之应声也。故物至则应,过则舍矣。舍矣者,言复所于虚也。”《文子·精诚》:“若夫圣人之游也,即动乎至虚,游心乎太无,驰於方外,行於无门,听於无声,视於无形,不拘於世,不系於俗。”“贵”这个词不是列子本人所取,而是战国其时的学者概括列子其说的总结。列子认为虚无贵可言,一言贵就已经是有而不是无了。真正的无,需要有无(空)皆忘,差别消融,而这正是虚的意义。虚一旦彻底,也就无所谓贵贱有无(空)等等的概念。

以道为本

列子“贵虚”,其根本义旨与老庄思想接近,关涉的是精神境界问题,属于养生治身的学问。虚即道,表示冲虚自然,不执不为之义。它既是本体,即万物存在变化的根据,又是养生治身所当奉行的根本准则。《冲虚经》的根本精神,就是要消解种种执著,上达于虚无之境,实现心灵的自由和完善生命的存在。这一以“贵虚”为要旨的根本精神,大体包括以道为本、齐物为一、体道求真、无心之境、安命处顺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道何以能成为万物生化的本体?照《冲虚经》之说,这需要从双方的物性看,处于永恒流转变化的过程,属于有限的存在物,因而不可能成为宇宙万物生成变化的根据。道的物性是“往复,其际不可终;疑独,其道不可穷”。实际上,道无所谓“往复”。具体事物往复变化,道贯于万物中而生化之,关涉于万物“往复”,故也说道体“往复”。道体生化万物,因此可以不受一形一象的限制而成为万物生化的根据。其次,凡具体事物各有其特定的功用。例如,天能“生覆”,地能“形载”,圣人能“教化”。但一有具体功用,就有局限,“随其所宜而不能出所位”,若天不能“形载”,地不能“教化”,圣人不能“违所宜”。因此,一切具体事物只能成为被统摄的对象。与具体事物不同,道非阴非阳,非柔非刚,不具有具体的功用。正因为它不具有具体的功用,因此反而可以成为“生生者”、“形形者”、“声声者”、“色色者”、“味味者”,成为万物的本体,运化万物而有无穷的妙用。道永恒存在,有无穷的功用,这就是它能成为万物根据的道理所在。

但倘若把道仅仅理解为本体,则尚未尽其全幅义蕴。《冲虚经·天瑞篇》引老子语:“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8-9]”“谷神”、“玄牝”都是对道的比喻,表示“冲虚”之义。冲虚者,无执无为之谓也。道体冲虚,无执无为,表明道不是实物或实体,而是表示一种意义,表示万物生成变化的所以然之理。

说道体冲虚、无目的、无意志,仍有实体或实物之嫌,因此,《冲虚经》进而以“自然”解说道体之性。所谓“自生自化,自形自色,自智自力,自消自息”,所显示的就是自然之义。万物的

生成变化皆在其自己,皆是自然而然,此即是道。这说明,在万物之上根本不存在一个主宰者。因此,“谓之生化形色智力消息者,非也”,意谓,认为有一个有目的有意志的实体作为万物生化之源是错误的。

《冲虚经》以冲虚自然规定道体之性,并以道作为万物的本体,这就为人的生命存在方式确定了一个形而上的根据。它意在表明,道不仅是天地万物存在的原则,而且也是人的生命存在的原则。人生的方式和目标,就是求得与道体合一,达到冲虚自然之境,使生命存在获得无限的意义,实现心灵的自由。

齐物为一

如何达于理想之境,获得心灵的自由,《冲虚经》归之于认识上的转变。人生所面对的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差别的世界。人们往往执着于这些矛盾和差别,以此为是,以彼为非,故安于此而不能安于彼,这就是人生痛苦的根源所在。照《冲虚经》的看法,事物本质上是没有差别的,因此,执于物我、内外之分是没有意义的。人们只要齐物为一,即可以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冲虚经·周穆王篇》由真幻无别、觉梦一体论证了万物齐一的道理。世人皆以地上王国为真,天上王国为幻。《冲虚经》借“化人”之口分析说:“且曩之所居,奚异王之宫?曩之所游,奚异王之圃?”天上和人间,一幻一真,这是人们的成见。其实,真幻有何差别?觉梦之别也是如此。古莽之国,其民“五旬一觉,以梦中所为者实,觉之所见者妄”。中央之国,其民“一觉一寐,以为觉之所为者实,梦之所见者妄”。其实,觉梦有何差别,不过是人们执于常情妄作区分而已。

《冲虚经·汤问篇》由物之无始无终,进而论证了万物齐一的道理“物这终始,初无极已。始或为终,终或为始,恶知其纪?”事物的变化,在此则谓之终,在彼则谓之始。终始相循,哪有分际?终始如此,“巨细”、“修短”、“同异”之别亦复如此。事物的差别,都是相对的。从这一方面看,万物是有差别的;从另一方面看,万物之别则可以浑化为一。

生死可谓是人生的最大问题,所以《冲虚经》对此着墨最多。《天瑞篇》指出:“寿者人之情,死者人之恶。”执于生死之别,好生恶死乃人之常情,也是人生痛苦的一个重要根源所在。可是,“死之与生,一往一反,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故吾安知其不相若矣。”按照《冲虚经》的气论思想,生乃气之聚,死乃气之散,散则复归于原始状态。人之生生死死,乃一气之往复变化。人死于此,安知不生于彼?生死又有什么差别?人们往往以生为乐,以死为悲,这是不懂得生死一体的道理。

《冲虚经》强调万物齐一,其根本目的是要转变人的认识,祛除人的常情,摆脱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束缚,缓和心灵的痛楚。《冲虚经·仲尼篇》借龙叔之口揭示了这一道理:“得而不喜,失而弗忧;视生如死,视富如贫;视人如豕,视吾如人。”龙叔所说的实际上就是万物齐一的道理。人懂得了这一道理,便可以对社会生活的贵贱、荣辱、得失以及生死寿夭采取超然的态度,于动荡变化中不动心、不留情,此即冲虚自然的境界。

体道合真

在《冲虚经》中,道作为万物的本体,同时又是体道合真的方法或功夫。要实现与道体的合一,从根本上说,这不是一个求知的问题,而是一种心灵的体验活动,因此,不能采用逻辑的或概念性的方法。《天瑞篇》说:“至道不可以情求。”意指用名言概念的方法不能体道的。《仲尼篇》说:“善若道者,亦不用耳,亦不用目,亦不用力,亦不用心。欲若道而用神听形智以求之,弗当矣。”无论是运用耳目的感性方法,还是运用心智的理性方法,皆属于逻辑概念的方法。《冲虚经》认为,用这种方法求道是不恰当的。

体道合真作为一种内心的自我体验活动,这就决定了它不是外向的,而是内向的,用《仲尼篇》的话说,不能“务外游”,而要“内观”。《黄帝篇》把这种“内观”的方法概括为两种。一是“纯气之守”:“壹其性,养其气,含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夫若是者,其天守全,其神无却。物奚自入焉?”人之天性纯真,心灵虚静,有自然之德,原本与大道一体,因此,只要自觉地作“纯气之守”的功夫,即可全其真性,养其天德,保持心灵的宁静状态而不失。二是借用老子或庄子的说法,可以称之为“致虚”或“坐忘”。《黄帝篇》借列子之口,集中地阐述了这一方法。这一提升精神境界的方法,包括四个阶段:“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心庚念是非,口庚言利害”;“从心之所念,庚无是非;从口之所言,庚无利害”;“横心之所念,横口之所言,亦不知我之是非利害欤,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欤”。所谓“是非”、“利害”、是指人生所面临的种种纠葛和矛盾。人不同于自然界万物,而是有意识的存在。他有知识,有欲望,有种种情识活动。正是这种情识,使人心迷执于分别,背离于大道,丧失了本有的自然之德、纯真之性。“致虚”或“坐忘”的方法,就是通过自我修养的过程,不断地超越“是非”、“利害”,化解一切差别,忘却外物、自我的存在,重新恢复自我与大道的统一,使心灵重归于冲虚自然、无执无为的状态。

无心之境

在《冲虚经》中,无心之境即是冲虚自然之境。也就是《郑长者》书中说的,“无见”,“无现”。这是一个内外合一,物我无别的浑化境界。人达于此境,他的生命意义就发生了根本转变,虽有限而具有无限的意义。他身处尘世中,却无往而不顺通。因此,无心之境所显现的是一个完全自由自在的心灵。但这种自由自在不能理解为外在的、肉体的,它无关乎现实,完全是心灵的自我体验。

《黄帝篇》的一些象征性的语言和寓言故事,皆在显示这种自由自在的心灵。如说:“至人潜行不空,蹈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栗。”华胥国之民“入水不溺,入火不热”,“乘空如履实、寝虚若处床”,等等。这种无往不适、无比自由的生活,在现实中是找不到的,因此,它是落在心境上,是具有理想之境的人所特有的一种感受和体验。

在“郑巫季咸”故事中,“地文”、“天壤”、“太冲莫眹”实是对至境特点的集中概括。“地文”的特点是“不震不止”。此是指心境之“静”,亦即“无”。主体超越种种是非之别,欲念不起,故此心境为“无”。但此境之相只动不静,实是有体无用,故“无”只是抽象之“无”。“天壤”的特点是“灰然有生”,象征心体之“动”,亦即“有”,此是心体之用。心灵动则必外现,有种种活动,所以用“有生”说之。但此境之相只动不静,有用无体,因此,其“有”只是一个抽象之“有”。关于“太冲莫眹”,张湛引向秀注:“居太冲之极,浩然泊心,玄同万方,莫见其迹。”此指心境之“静”。又说:“无心以随变也。”此指心境之“动”。至人之境,虽静而动,虽动而静,故动、静皆为具体之动静。动静相即,有无不离,此体用合一之境,是最高、最圆满之境。

至人所呈现的三种境界之相,关涉到如何理解理想境界的问题。照上面所说,无不能遗有,有不能离无,这就意味着,真正的无心而必应世成务,就世成务而必体无。单应世成务而不能体无固是一偏,但孤悬一个无心而遗弃外物,这也是一偏。因为,把无心孤悬,实际上是把有无对立起来;而一有对立,便不是无心,而是有心。因此,真正的理想境界必是虽有而无,虽无而有,是超越双边的有无统一。这一理想境界,通于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无不为”,说得通俗一点,不过是强调人们当不执无为、体悟自然之道生活而已。这是养生治身所当奉行的理想原则。这一“知命安时”的生活态度,实际是至人“无心”之境的一个体现。而达到逆过即是顺的顺应自然的境界,这既是化解种种差别而提炼境界的功夫,又是浑化之境的本身,因此,它构成了《冲虚经》“贵虚”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

力命

有些学者认为《列子》是宿命论,那么力命强调的就是宿命论、定命论式的一切“预定好”了的“fatalism”和“determinism”吗?不能对《列子》这样去解说。因为《力命》篇中“命”还有“直而推之,曲而任之。自寿自夭,自穷自达,自贵自贱,自富自贫”说法,似乎还有明显反对“预定”、“决定”、“因果”的涵义。即使上文引述的评价《列子》是“命定论”、“宿命论”的学者,似乎也并不认为自己在评述《列子》中的“命”时是在通常所理解的消极层面上的"早已预定”、"绝对必然”、“唯有绝望接受”这个、意义上使用“命定论”、"宿命论”这些词的。

萧福登指出,"《列子》所主张的‘命’有别于‘一般主张有主宰者安排的宿命论’”,皆是自生的结果。“因果关系”是宗教式"命定论”的核心概念,但是《列子》中“自生自化”“非物非我”的说法,是否定因果联系的,因而《列子》也不构成“命定论”。由此看来,我们不能用笼统的用“宿命论”、“命定论”等标签来指称《列子》的“命论”,这样的解释往往因为带有歧义而有失准确。

《列子》一方面,既没有宣扬冥冥中有主宰者的意思,“命”或出于天,但无意志、无目的,《列子》所说的命也罕有惩罚或恩赐的含义,换言之,《列子》不过是对于不可抗拒又无法解释的事情姑且言之为命而己,“命”不可抗拒、无法解释似乎又带有些必然性;另一方面,《列子》虽没有褒扬和突出"人力”,但《列子》总体说来却并不废人力。先秦诸子多是肯定“力”的作用,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列子》与之相比,有些不同,《列子》作者的态度是没有偏执、没有非此即彼,甚至说是有些保守的,可以说《列子》的力命观,既不突出“天”之“命”,也不突出“人”之“力”,《列子》力命观似乎是处于这两者之间。知命之行,知事之变,才全也。所安者自然,所体者自解。什么是自然?自其然而未尝不然者也。什么是自解?帝之悬解。命就像下雨时晒在外的衣服会被淋湿。而解就像漫步在雨中去收衣服。苏轼在定风波中的何妨吟啸且徐行就是种自解,是对《力命篇》的继承。《力命篇》的命是万物自生所呈现的状态。是万物自生的结果。[10]《淮南子·泛论训》:兼爱尚贤,右鬼非命,墨子之所立也,而杨子非之。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杨子之所立也,而孟子非之。

《列子》中的名言警句

“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故智之所贵,存我为贵;力之所贱,侵物为贱。然身非我有也,既生,不得不全之。”

“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

“不逆命,何羡寿?不矜贵,何羡名?不要势,何羡位?不贪富,何羡货?”

“五情好恶,四体安危,世事苦乐,古犹今也,人犹我也。人人相犹,损一秋豪而利人,悉天下以奉天下人。”

“忧苦犯性,逸乐顺性,斯实所系者也。名不可去,亦不可宾。但恶夫守命而累实。守名而累实,将恤危亡而不救,岂徒逸乐忧苦之间哉。”

“天哺育众生但不能承载万物,地承载万物但不能施行教化,圣人施行教化但不能违背事物的本性,事物的本性被规定后就不能超越各自的地位。”

“善为化者,其道密庸,其功同人。五帝之德,三王之功,未必尽智勇之力,或由化而成。孰测之哉?”

《列子》作品节选

子列子穷

【原文】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见使者,再拜而辞。

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乐,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岂不命邪!”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译文】

列子生活贫困,面容常有饥色。有人对郑国的上卿子阳说起这件事:“列御寇,是一位有道的人,居住在你治理的国家却是如此贫困,你恐怕不喜欢贤达的士人吧?”子阳立即派官吏送给列子米粟。列子见到派来的官吏,再三辞谢不接受子阳的赐予。

官吏离去后,列子进到屋里,列子的妻子埋怨他并且拍着胸脯伤心地说:“我听说作为有道的人的妻子儿女,都能够享尽逸乐,可是如今我们却面有饥色。郑相子阳瞧得起先生方才会把食物赠送给先生,可是先生却拒不接受,这难道不是命里注定要忍饥挨饿吗!”列子笑着对他说:“郑相子阳并不是亲自了解了我。他因为别人的谈论而派人赠与我米粟,等到他想加罪于我时必定仍会凭借别人的谈论,这就是我不愿接他赠与的原因。”后来,百姓果真发难而杀死了子阳。

疑邻盗斧

原文:

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钅夫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俄而掘其谷而得其钅夫,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列子·说符》)

译文: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观察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脸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像偷斧子的。

后来,丢斧子的人在山谷里挖地时,掘出了那把斧子,再留心察看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走路的样子,不像是偷斧子的;他的脸色表情,也不像是偷斧子的;他的言谈话语,更不像是偷斧子的了,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像偷斧子的了。

寓意:对人不要随便怀疑。如果疑心太重,好人也会被看成坏人。

杨布打狗

原文: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列子·说符》)

译文:

杨朱的弟弟叫杨布,有一天,他穿了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天下雨了,他把白色衣服脱下,穿着一套黑色的衣服回家来。他家的狗认不出杨布,就迎上去汪汪地对着他大叫。杨布非常恼火,拿了根棍子就要去打狗。

杨朱看见了,说:“你快不要打狗了,你自己也会是这个样子的。假如你的狗出去的时候是白的,回来的时候变成黑的了,那你能够不奇怪吗?”

寓意:当朋友误解自己的时候,不要脑子发热,动怒发火;而应该设身外地,换位思考。

薛谭学歌

原文:

薛谭学讴于秦青,末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效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列子·汤问》)

译文:

有个叫薛谭的小伙子,跟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把秦青的技艺真正学到手,就以为自己学得差不多了,便向老师告辞回家。

秦青也没有阻拦他,把他送到城外的大道旁,为他饯行,并轻轻地打着节拍,唱了一首十分动听的歌子。

那高亢的歌声振动了林间的树木,美妙的音响响彻了云霄。

薛谭急忙向老师道歉,要求回去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再也没有敢说回家的话。

寓意:学习需要谦虚谨慎的态度,来不得半点自满和骄傲。

歧路亡羊

原文: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列子·说符》)

译文:

杨朱的邻居丢了一只羊,他不仅率领自己的亲朋,而且又来请杨朱家的童仆一块去追。

杨朱说:“丢一只羊,怎么要这么多人去追呢?”邻人说:“因为岔道太多了。”

等他们回来以后,杨朱问:“找到羊了吗?”

邻居回答说:“没有。羊丢失了。”

杨朱又问:“这么多人去追,羊怎么会丢失呢?”

邻居回答说:“岔道中间又有许多分岔,我们不知羊跑到哪条路去了,所以只好返回来了。”

寓意:丢失了羊,由于岔路太多,很难找到。治学、做事也有许多岔路,如果没有一定的目标,也会迷失方向,难有收获。

8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记录精编版

时间:2009年9月12日 地点:八年级办公室 内容:讨论备课组活动计划 参与人员:闻人琳、徐益明、童意凤、黄真、许达江 主讲:闻人琳 过程: 闻:今天我们一起讨论本期集体备课的活动安排。我们计划集体备课每三周进行一次,每次都讨论两个单元的教学计划,并讨论本期文学社的活动安排。 徐:负责第一单元的主备。 童:负责第四单元的主备。 黄:负责第三单元的主备。 许:负责第二单元的主备。 闻:负责第五单元的主备。 徐:负责第六单元的主备。 童:负责段考命题工作。 许:文学社活动我们本期开展8次。授课5次,开展三次活动。我们想想开展些什么活动。 黄:可以组织3-4次辩论,培养思维及口头表达和语文知识的运用。 徐:组织采访和调查活动,学习撰写调查报告。 闻:学习写小论文,寻找合适的命题。

时间:9月30日 地点:八年级办公室 参与人员:闻人琳、徐益明、童意凤、黄真、许达江 主讲:许达江 备课内容:第二单元 会议摘要: 第二单元主要由记叙类作品组成,着重培养阅读记叙类作品的能力。从单元课文的内容来说,都是写普通人的。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安排了一个写杰出人物的单元,让学生领略了世界杰出人物的风采。那么有必要再安排一个写普通人的单元,让学生对人世间亿万普通人民有更深刻的认识。这一单元的前边;恰恰是一个写战争的单元,显得十分沉重。因此,这个单元有必要高声赞颂人间的爱,吁唤,“让世界充满爱”。通过这个单元,可以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受到熏陶和启示。 本单元要求,要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拒绝,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还要练习朗读,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课堂教学应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组织,根据篇目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闻:本单元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引导学生在仔细揣摩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学习写人的作文。 徐: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教学时应要求学生熟读课文,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童:本单元“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可以根据情况,好好开展一次活动。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新语文主题五单元备课教案

555乌苏市第五小学主题阅读五单元备课教案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备课人------------------ 第五单元单元备课 一、简介教材内容:围绕单元主题“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本单元教材选编了四篇课文,分别是13、 《只有一个地球》、14《鹿和狼的故事》、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16,《青 山不老》 .其中14、16是略读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 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 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组课文的单元导语,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浪费资源的现象,一方面启发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了铺垫,通过以“珍惜资源”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活动,以及针对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写一份建议书或根据漫画写环保故事的习作练习,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一是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 保护环境。 2、二是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 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三是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三、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难点:引导学生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 的读书方法, 四、教学准备:学生搜集课文以及关于环保的资料。 五、教学时间: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

语文作文课备课教案

一、作文的含义 作文,简短点说,就是写作文章。通俗一些来讲,就是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出来。(板书)但,如何写出一篇好的作文,把自己的心里话更漂亮地写在纸上,是需要方法和技巧的。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文的分类有哪些。 二、作文的分类 (一)按写作内容来分: 1、写人:如《我的父亲》、《我的老师》 2、记事:如《最感动的一件事》 3、写景:如《校园一角》 4、状物:如《小白猫》、《小黑狗》 5、想像文:如《二十年后的我》 6、读后感:如《读西游记有感》 7、观后感:如《观喜洋洋与灰太狼有感》 8、应用文:如通知、写信等 (二)按考场格式来分 1、全命题作文 2、半命题作文 3、话题作文 4、材料作文 三、怎样写 1、写人:外貌描写(抓住人物特点、注意外貌描写顺序)、语言描写(言之有物、符合身份)、动作描写(抓住特征)、心理描写(情节合理、按照顺序)。 例文:《邻居》丁丁是我的邻居。他的可爱模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浓黑的头发,宽阔的前额,短粗的眉毛,水晶般的眼睛,说话有点口吃,憨态可掬。 2、记事: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略写)以及起因、经过*、结果(详写)。六要素要交待完整,以事件为中心体现思想,描述详略得当。 例文:《校园生活记事》每学期学校都会举行跳绳大赛。所有同学都要上,看哪个班跳得最最完整、速度最快。我们班这次因为一个小失误排在了第二位,但是同学们还是很高

兴,因为我们比去年进步了好多。王杰说:“还是集体的力量大”,说完他还在地上翻 了个跟头,把大家都给逗乐了。 除此之外,学校还经常举行书画比赛、演讲大赛、歌唱比赛…….我们的校园生活 真是丰富多彩。(评:详略得当) 3、写景: (1)抓住景物特征: 雨丝细细的,像绣花针,断断续续地直插到地里。(轻柔的春雨) 暴风雨来了。大雨像一片巨大的瀑布,从西北的海滨遮天盖地地卷了过来。(狂暴的夏雨)(2)景物描写要有顺序: 由上到下、由远及近、按观赏的时间顺序等等,如叶圣陶《记金华的双龙洞》”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就到了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是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就是外洞。” (3)动(景物动态:高飞的雄鹰、波澜壮阔的大海)静(景物静态:水平如镜的湖水)结合: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真是一棵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 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是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起初周围是寂静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一拍手,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过来,接着又看见了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四、怎样写好——作文方法与技巧 1、立意(有针对性、思想深刻、新颖) 2、定题(突出主题、激发阅读兴趣) 以人名命题,如《爱迪生》、以人物特点和身份拟题《淘气的弟弟》《白衣天使》、引用法拟题,如《逝者如斯夫》《失败是成功之母》。 3、内容(感情真挚、材料事件新奇) 4、语言(巧用幽默、化静为动、活用修辞) 幽默:《读书》我从小就喜欢读书。开始,我读的是带拼音的童话书,年龄稍长,我“野心膨胀”,开始了我的殖民扩张,获奖作文、古典名著都成了我涉猎的对象。 静化动:《古诗》好雨知时节、两岸青山相对出、春风又绿江南岸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读懂故事。 2.结合语境,分析人物。 3.转换视角,讨论寓意。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读懂故事。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讨论寓意。 【教学策略】一线串珠,层层推进。 【教学时数】一课时。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用“忧”字引领课堂学习。 二、抓住“忧”字,理清情节,读懂杞人故事。 1. 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 按照“为何而忧→忧成何状→谁来解忧→何以解忧→是否解忧”的顺序,寻找对应原句,串译课文。 3. 教师小结:解释重要文言现象,强调重点文言字词用法和句式特点。 三、紧扣“忧”字,分析人物,讨论故事内涵。 4.分角色朗读,体验杞人忧状,看作者如何看待他。 * 明确:讽刺不必要的担忧。 5.转换角度,联系杞人表现,谈我们如何评价他。 明确:杞人是一个善于思考、敢于质疑、乐于放下的人,是一位具有强烈忧

患意识的人。以后的众多天灾地难,证明了忧者该忧。他是一位具有远见的人,是一位真正的智者。 6.学生质疑,解析晓之者“是否解忧”?明确:智者非智。 7.教师小结:我们要深忧远虑,敢于问“天”。 四、创读“忧”字,研讨问题,赋予新的寓意。 8. 根据下面《杞人忧天新篇》提示,尝试寄寓新的寓意。 杞人在朋友圈发布了一则信息,内容是他将要在宜昌东山开辟旅游度假村。消息一传出,网友纷纷评点赞、吐糟。一时众说纷纭、热闹非凡。看到这些,杞人开始坐卧不安、茶饭不思了,他一会儿担忧降雨滑坡造成交通堵塞、一会儿又担忧环境污染破坏景区风光。 、 一筹莫展之际,他打电话把晓之者和一群朋友约来,对他们说出了他的忧虑,……最后终于找到了解忧良策。 如今,他的度假村已经门庭若市,游客爆满。 思考:①杞人的忧虑对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②展望我们的未来生活,你有什么值得忧虑的事情吗? 五、齐读课文,小结“忧”字,强调学习态度。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人觉得遥不可及的忧虑大可不必,是因为那时认识局限或发展缓慢。在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当今,防患未然的“深忧远虑”确实必须。 我们学习寓言,既要走进去追根求源,把握本意,又要走出来结合当今,获得新知。 六、延伸阅读,推荐书目。 1. 出自《列子》的其它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

六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一)

六年级语文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及教案(一)(2011-11-09 12:51:26) 转载▼ 标签: 分类: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 语文 集体备课 杂谈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工作单位:鳌江实验小学

(生自由勾画、练读后)你勾的是哪些句子?来,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点评:“的确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听你这么一读,桑娜一家实在太穷了!”)当有人读到下面这段时(课件:“桑娜沉思……菜只有鱼。”另加可控制的凄婉音乐。)问:“这一段的确很感人,催人泪下!你们还想读一读吗?——这样吧,想读的都站起来,咱们一起读一读。”(配乐。) 二、体悟“穷人”的美好心灵 ○“桑娜”—— 1、孩子们,就是如此穷困的“桑娜”一家,他们还有一个更加不幸的邻居“西蒙”——在重病中又没有一个人照顾的寡妇!“桑娜”在丈夫冒着危险出海打鱼,生死未卜的情况下,却还是推开了邻居“西蒙”的门。孩子们,拿起书来,饱含深情地齐读课文第7自然段,让我们与“桑娜”一起去看看可怜的“西蒙“吧! 2、(课件:“西蒙”惨死图。)师旁白:面对“西蒙”的凄惨死去,面对两个嗷嗷待哺的孤儿,亲爱的孩子们,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桑娜”,你会怎样做?(来,和善良的孩子握握手。) 同学们,那“桑娜”又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呢?请孩子们自由地读读课文第8、9自然段,用波浪线勾画出让你最感动的句子,反复地体会体会,然后把你的体会说给周围的同学听听。当然,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来大家讨论。就是标点符号也不要放过。 3、生准备、交流。 4、汇报并采取多种形式感情朗读。 (课件:“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非这样做不可。……桑娜脸色苍白……揍我一顿也好!”)刚才我看同学们勾的都是这些句子,那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个地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来,谈谈你的理解。 “他的心跳得很厉害……非这样做不可。” “非这样做不可”就是应该而且必须这样做。不假思索地抱回两个孩子,并不为什么,完全是发自“桑娜”淳朴、善良的本质。 师串评:是的,面对“西蒙”的悲惨病死,面对邻居留下的孤苦零丁的婴儿,“桑娜”——如此善良的渔民,怎能不这样做呢!?她本能地决定:非这样做不可!(来,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她忐忑不安地想。” 你知道什么叫“忐忑不安”吗?(形容心神不定。)谢谢你告诉大家“忐忑不安”的意思。是啊,“桑娜”抱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为什么会“忐忑不安”呢?(生答后师串:是啊,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过来,丈夫会同意吗?自己的生活已经贫困到了极点,再加两个孩子,养得活吗?但是不抱养两个孩子,他们也活不成啦!想到这些,桑娜矛盾极了,怎么安得下心来呢?!) “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说自己的生活实在太艰难了,丈夫的担子实在太重了,再增加两个孩子,这不是闹着玩的。 师串评:不错,作为“桑娜”和“渔夫”——生活极度贫苦的劳动人民,置身于沙皇的黑暗统治,还想有好日子过吗?(你体会得真好,相信你一定会把这句话读得更好。来,读一读。)

作文课教案设计

话题作文复习课教学设计 王丽红 教学思想:本设计适用于九年级第一学期,即学生刚上初三时,属于毕业班作文复习的起始课。写作的复习,首先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关于写作的目标,回顾、反思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写作实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训练。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尤其是初中以来的写作教学,学生对写作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和不同程度的提高,具备了一定写作能力。因此,复习时可围绕写作的基本理念,适当作一些理论方面的指导,把考生原有的以比较散漫形式存在的写作行为、写作的程序转化为适应考试作文的综合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考场作文的基本形式,进一步规范写作行为。 2、了解话题作文的基本特点,有效地提高考场作文的档次。 教学重点:掌握话题作文的写作步骤。 教学难点:立意与选材 教学方法:点拨指导,探究归纳 教学过程 一、激发导入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表现。一篇考场作文可以说是集考生思想认识、品德情操、审美情趣、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以及专项技能之大成,但考场作文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写作,文艺创作,不同于征文比赛的作文,也不同于平时的作文训练。为什么有些平时写作基础较好的

同学在作文考试中也有“失手”的情况呢?原因就在于不熟悉、不了解考场作文的特殊性,复习的目的就是要熟知考试作文的特点,能够有意识地自觉地按照考试的要求写作。 二、考点归纳 作文题型 方式示例 中考考点 命题作文以“我的视线”为题作文 1、保证审题没有偏离; 2、体现各项写作要求; 3、选材围绕题目所限制的中心,来自生活并富有新意; 4、构思要完整,文中最好有点题之句。 半命题作文“我终于战胜了” 1、补充完整后的题目通顺简洁; 2、围绕补充后的题目中心构思选材立意; 3、语言顺畅生动,富有生活气息与丰富的情感。 材料作文 下面一段文字,选自余秋雨的《文明的碎片》,请读后按要求作文。 1、读懂材料; 2、在文章中恰当引用所给材料并根据题目要求围绕材料构思立意; 3、自拟的题目恰当妥帖;

八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材料

八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材料 学校:主备人: 教学内容:《回忆我的母亲》 一、知识点 1、学习本文按照一定顺序选择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2、通过朗读,理清本文讲述了母亲的哪些事迹;体会本文质朴的语言,理解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3、学习母亲勤劳俭朴、艰苦奋斗、认识大体、顾全大局的优秀品质。 4、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知道人物具有得到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二、课标要求 1、回忆录主要属于记叙文体裁,它把作者对被回忆者的一生中能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一个主题的的材料组织起来,又加以适当的抒情和评论。 2、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感情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在诵读课文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三、中考考点 1.第①段中点明全文叙事线索的句 子:(2 2.第③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 A. 具体生动的记叙B. 富有感情的描写 C. 深沉的抒情D. 充满感情色彩的议论 3.文章的两个“尽忠”的内容是作者感情的升华,由爱母亲升华到爱,爱,决心献身革命事业。 4.文中谈到“无法补救的”和“能做到的”各指什么? 5.划线句子“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中“创造了”和“创造着”能否对换,为什么? 四、教学策略 1.快速阅读全文,认真想一想:这篇课文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件?·记叙了母亲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纱、挑水、和气待人、周济穷人等小事。 ·记叙了母亲同情革命、支持儿子的事情。 2.这些事件分别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甲生:表现了母亲的勤劳俭朴。 乙生:表现了母亲的宽厚仁慈。 丙生:表现了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 丁生:表现了母亲深明大义、识大体、耐大劳的特点。

七年级语文:作文指导课 教学设计

训练目标:1、训练学生掌握心理描写的几种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心理描写的能力。 活动设计: 一、导语:同学们,我是来自梁宝寺镇第三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很高兴来到班,与大家共度愉快的45分钟,我希望能看到大家最好的精神面貌,请同学们抬头挺胸坐直腰杆,同时,老师也期待能对咱们班级有更多的了解,所以,我想挑选一位同学下来为我及听课的老师做个班级简介。(间隔一分钟) 教师转问“在这一分钟里你的心情如何?” 设计的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不想了解班级情况,而是让学生进入一个紧张的情绪状态,获得直接体验。 (从各个角落选几位同学交流)交流后,板书课题:心理描写 二、活动一:直面内心 1、师生继续交流刚才一分钟的紧张情绪。教师提出问题“你想到什么?”“为什么想?”学生回答“害怕介绍不好”后,教师板书(内心独白) 2、教师再由学生上课初的精神面貌对比提出任务后1分钟内的坐姿变化,引导学生归纳出:心理的变化引起动作、神态、语言的变化。教师板书(动作、神态、语言) 3、教师由刚刚教室的安静,引导学生说出安静的程度及效果,进一步理解环境对心理的烘托作用。教师板书(环境烘托心境) 4、学生运用归纳后的三种方法,把你在这一分钟里的活动口头描述出来。

老师为学生起头:(老师说,要挑选一位同学下去,给大家做个班级介绍,一听这话:……) 学生交流 过渡:我们在运用这些方法去描写心理时,需要注意点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看几个语段。 活动二:经典回放 片段一:(课件1)《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元)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指名读)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首小令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境?在这种心境下,作者选取的景物有何特点? 学生交流。 注意领会“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是否与这首小令的格调协调,引出正衬与反衬的作用。 归纳:景物衬托心境,既可正衬也可反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24《杞人忧天》教学设计(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24《杞人忧天》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积累崩坠、忧、晓、若、屈伸、中伤等词语。 2.理解杞人忧天的含义,并进行现代审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情景激趣 《左传》鲁庄公七年(前687年)有这样的记载:某天夜晚,所有的星星都消失了,忽然,天空中下起了流星雨。流星雨砸到杞国一带,落星砸毁半个国家,房屋焚烧,大火连烧三个月。经历过此事的人,总是害怕天再塌下来。于是列子写下了《杞人忧天》这样一个富有启发的寓言故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著有《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对于列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将列子封为“冲虚真人”,所著《列子》诏称《冲虚真经》;宋徽宗封为“致虚观妙真君。”北宋景德年间加封“至德”,号曰《冲虚至德真经》。列子著书常言人之所未言,气伟而才奇简劲宏妙,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二、探究生趣 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文意。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用序号标出情节结构。 一、积累语言: 杞(qǐ)人躇(chú)步跐(cī)蹈舍(sh?)然中(zhòng)伤星宿(xiù)结合注释积累词语 崩坠:崩塌,坠落 身亡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同“无”。寄,依附,依托) 忧,忧愁、担心。 晓:开导 若:就像。 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 止:行动和停留。 果:如果 星宿:泛指星辰。 只使:即使。 中伤:打中击伤 奈地坏何: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四虚:四方。 躇步跳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走。)

8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记录

八年级语文第一次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2009年9月12日 地点:八年级办公室 内容:讨论备课组活动计划 参与人员:闻人琳、徐益明、童意凤、黄真、许达江 主讲:闻人琳 过程: 闻:今天我们一起讨论本期集体备课得活动安排。我们计划集体备课每三周进行一次,每次都讨论两个单元得教学计划,并讨论本期文学社得活动安排。 徐:负责第一单元得主备。 童:负责第四单元得主备。 黄:负责第三单元得主备。 许:负责第二单元得主备、 闻:负责第五单元得主备。 徐:负责第六单元得主备。 童:负责段考命题工作。 许:文学社活动我们本期开展8次。授课5次,开展三次活动。我们想想开展些什么活动。 黄:可以组织3-4次辩论,培养思维及口头表达与语文知识得运用。 徐:组织采访与调查活动,学习撰写调查报告、 闻:学习写小论文,寻找合适得命题、 八年级语文组第二次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9月30日 地点:八年级办公室 参与人员:闻人琳、徐益明、童意凤、黄真、许达江 主讲:许达江 备课内容:第二单元 会议摘要: 第二单元主要由记叙类作品组成,着重培养阅读记叙类作品得能力。从单元课文得内容来说,

都就是写普通人得。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安排了一个写杰出人物得单元,让学生领略了世界杰出人物得风采。那么有必要再安排一个写普通人得单元,让学生对人世间亿万普通人民有更深刻得认识。这一单元得前边;恰恰就是一个写战争得单元,显得十分沉重。因此,这个单元有必要高声赞颂人间得爱,吁唤,“让世界充满爱"。通过这个单元,可以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受到熏陶与启示。 本单元要求,要联系自己得人生体验,深入思索,反复拒绝,领悟课文深长得意味。还要练习朗读,学习课文得表达技巧。 课堂教学应以自主、合作、探究得方式进行组织,根据篇目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闻:本单元课文都就是叙事性作品,写得都就是普通人。引导学生在仔细揣摩人物形象得基础上学习写人得作文。 徐:本单元得阅读教学,要求感受课文所表现得形形色色得“爱”,从而陶冶自己美得情操。教学时应要求学生熟读课文,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得特点。 童:本单元“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可以根据情况,好好开展一次活动。 八年级语文组第三次集体备课记录 时间:10月20日 地点:八年级办公室 参与人员:闻人琳、徐益明、童意凤、黄真、许达江 主讲:童意凤 集体备课发言内容: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选得诗文,都就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得优秀篇章。与自然融为一体就是这些文人学士得共同追求,她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得美。山水本就是无情物,但因她们融入了自己得情思,山水便有了性情,自然便有了什么,人与自然可以亲切地交流、对话。《答谢中书书》体现了作者能够品味山水之美得自豪感,《记承天寺夜游》传达了作者微妙复杂得心境,《湖心亭瞧雪》写出了作者超凡脱俗得文人雅趣,《归园田居》表现得就是归隐山林得遁世思想,《游山西村》表现了作者对农家淳朴风俗得留恋。但就是,教学中也不要将这种情绪得表现作绝对化得理解,诗文中包含得感情基调就是确定得,而具体得指向则就是模糊得、含蓄得、多义得、《三峡》与《观潮》两篇文章,作者得个人情感体现得就不十分明显,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杞人忧天教案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杞人忧天》是《列子·天瑞》中的一则寓言。此前学生已学过《黔之驴》这则寓言,为本文的学习作了必要的铺垫。但《杞人忧天》用语较为生癖,对初一学生而言有些难度,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是一个难点,因此要引导。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学常识,理解词句含义。 2. 熟读课文,疏通文意,复述故事。 3.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 4.教育学生遭遇困难挫折时摒弃消极心态,积极乐观的面对。 教学重点 1.积累文学常识,理解词句含义。 2.熟读课文,疏通文意,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故事的寓意。 课前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学生读课文,查工具书,排除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每次看到这句俗话,我就会想起杞人忧天这个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中国寓言——《杞人忧天》。 二、了解《列子》 《列子》,旧题为郑人列御寇所著。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共八篇,每一篇均由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其中为人熟悉的包括“愚公移山”“杞人忧天”等。 三、初读课文,读的通畅

1. 听朗读录音,注意断句。 2.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3.正音。 杞(qǐ)人躇(chú)步跐(cǐ)蹈舍(shì)然中(zhòn g)伤 4.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对照注释自行翻译课文,不懂的可以讨论解决,也可以询问老师。 2.大屏幕出示以下句子,检测学生的翻译情况。 A.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B.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C.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D.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E.奈何忧其坏? 五、读课文,思考寓意 1.杞人担忧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2.杞人担忧到什么程度? 明确:“废寝食”。 3.大家试着朗读这一段,读出杞人的焦虑、害怕。 4.晓之者用了哪些话消除杞人的顾虑?他的答案科学吗?你怎么评价? 明确:①“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②“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③“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他的解释并不科学,只能代表当时的认知水平,但他关心他人,积极地开导他人,这种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5.“晓之者”的话应该怎么读? 明确:淡然、从容。适合用平静的语气来读。 6.身处同一个时代,他为什么一点都不担忧? 明确:他知识丰富,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看事物比较透彻。看来拥有丰富的知识就不

八年级下语文集体备课计划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霍城县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集体备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 1、为了加强八年级语文教师之间的交流,备课过程中激发新思想,创造新理念,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教师之间取优补短,创造语文教师合作交流的机会,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2、集体备课必须立足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特制定集体备课计划如下: 二、年级基本情况分析 教师情况:八年级语文备课组共有成员6人,张悦、李霞、崔耀华、田子江、郑玉萍、赵玉霞。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年轻教师,干劲足;教研教改热情高,有利于团结学科队伍,发挥集体教研教改的优势,促使本组的集体备课在稳定与创新中有序的进行。 (一)学生现状分析: 1、八年级学生,经历了七年级一年的学习生活,渐渐适应初中学习,大部分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较高,有少部分学生自主学习性差,主动学习语文的热情不高,学习习惯有待于提高,从上一学期的成绩看,外区班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而大多数本区班学生的语文基础掌握的不扎实,对于字词的写法和读音及意思模棱两可,特别是不会灵活运用知识,对于应用文请假条的书写极不规范,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基础部分失分较多。 2,阅读题失分严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透彻、语言组织能力欠缺。无论是课内阅读短文还是课外阅读短文都不能全面的答题。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些同学只读一遍,觉得难了就想放弃,老师在课堂上为了害怕占用时间,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初读、细读、品读的阅读方法。 3、作文质量不高,别出心裁的作文很少。学生的写作思维没有打开。思维局限在经常写的内容范围中。老师缺乏正确的指导,作文讲评教学没有跟得上。 5、期末试卷中的课外古诗鉴赏大多数学生在这两道题上失分严重。 (二)整改措施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备课教案范文整理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次备课教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6个读写生字及6个读记生字,能正确读写“摇篮、围裙、蜷腿、裂缝、灵魂、橱窗等词语。 通过理解重点句体会小女孩的不幸及美丽幻象,同时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小女孩面对的悲惨和痛苦的现实生活,设身处地地引导孩子走进文本。 .通过体会小女孩悲惨辛酸的生活,感受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美丽、和谐的现实生活。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 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位9岁的小女孩刘倩倩写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听后教师引入:同学们,想知

道她是谁吗?这节课就让我们到安徒生爷爷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去寻找答案吧! 同学们,你们了解安徒生吗?读过他的哪些童话故事? 安徒生的许多童话故事都有他自己生活的影子。1848年,他到国外旅行,在途中收到三张图片。其中一张图片画的是一个穷苦的小女孩,黄黄的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他手里拿着很多火柴,瞪大了一双可怜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安徒生看着看着,想起了他自己要饭的妈妈,想起了他相依为命的奶奶,还有千千万万的穷苦儿童。于是,提笔就写下了这篇《卖火柴的小女孩》。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童话故事中去。 二、整体感知,解读重点字词 检查本课的生字词.出示: 乖巧围裙硬币哆哆嗦嗦 兜着蜷缩裂缝暖烘烘 橱窗饥饿火柴梗圣诞树 指名读 指导书写“兜” 默读课文,说一说这个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品读课文,感受不幸 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看看小女孩卖火柴的情景,说说小女孩给你留下的印象。

初中语文作文讲课教案

初中语文作文讲课教案 【篇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设计 初中学生的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仿写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有效方法。指导学生仿写,该注意些什么? 一、明确作文课教学目标 一节作文课,要达到什么目标,要求学生这一节作文课学会什么? 这指导着老师备课。指导学生仿写要选择范文,作文课的教学目标,约束老师选择范文,也要求老师在课前对范文信息解读要准确和理 解深刻,以及在课上对学生认读范文的引导要明确和精当。 二、选好示范文章 仿写,就是照样子写,即以一篇文章为范文来进行阅读分析,从中 学到一些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因此,仿写,走的是读写结合之路,“以读促写”。因此,课前老师 选择好范文是关键。范文应该选取经典文章,作文课上能起到真正 示范作用的好文章。而且,选择范文,还要考虑,所选文章,是在 哪方面起示范作用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表现手法、语言; 写作顺序、表达方式、修辞、句型),范文能起到好的启示作用, 学生才有好的标竽可画。 三、由浅到深,由易到难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表现,,有经验的初中语文老师知道, 初一新生的写作能力,和初三的大哥大姐姐们的写作能力相比,是 相差很远的,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也是有距离的。那么,在 整个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初一的仿写和初二、初三的仿写 应该是有区别的。我们应遵循“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规律。 前面说过中学生写作文,就是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写文章。学生运用 语言表情达意,首先是用句子表达,然后是段落,其次是整篇文章。初一的作文教学,有经验的老师常常是着重训练学生的片断写作能 力(如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文章的开头、结尾方法)从简单的开始。而到了初二时,则可以训练一些谋篇布局、选材、衔接过渡、 呼应等一些作文技巧。初三则可以训练一些表现方法了:如先抑后 扬法、联想拓展法、想象法、托物言事(人)法、对比法等。如果 对初一学

杞人忧天 优质教案

《杞人忧天》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 2.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3.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大意,了解寓意。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 难点: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大意,了解寓意。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守株待兔》和《亡羊补牢》图片,让学生看图猜成语,然后归纳出寓言的特点,再结合学生的表现谈话导入课题。 二、新课讲授 1.介绍列子 2.介绍《列子》 (一)读“忧”(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1.音频范读。让学生把有疑惑的字词圈画出来。 2.学生自由朗读。不懂的字词可以和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3.字音检测。指生回答。 (亡、中伤、舍然、星宿、躇步跐蹈、充塞四虚)

(二)解“忧”(读通文意,理清情节) 1.小组讨论,结合课文注释把故事译成现代汉语。思考下列问题:(用原文回答)(1)杞人所忧何事?(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2)忧成何状?(废寝食者) (3)谁来解忧?(晓之者) (4)如何解忧? ①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②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5)是否解忧?(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2.字词检测 亡:通假字,同“无”,没有。 舍:通假字,同“释”,消除。 若:你。 奈何:为什么。 3.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大意(提示:人物+事件+结果) 杞人担心天地崩坠,没有容身之处,以至于寝食难安,通过别人的开导,最后消除了疑虑。 (三)悟“忧”(读懂寓意) 1.分角色朗读,读出人物的性格和语气。(分组读----学生上台展示) (1)杞人的语气应该是忧愁满腹。 (2)劝说者的语气应该是耐心细致。

八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记录

八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记录 备课组活动记录表(4 )活动主题有效教学讲座参加者(签名)活动时间20110 月11 日下午第三四课 活动地点初一办公室 主持人徐飞飞主讲人吴舒青 活动形式讲座、讨论 一、活 动 记 录一、吴舒青老师做讲座 二、讨论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教学不只注重当下发展,实际上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不过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面向全体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 语文课一定要紧紧抓住课文的语言文字,突出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引导学生在感知课文‘写什么’的基础上,要深入到课文内部,揣摩‘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理解语言文字的表情达意功能,领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匠心,只有这样做,语文课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既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又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能力。”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首要条件。 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其实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备课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如果备课无效,教学就必然无效。我们花气力研究备课实际上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所以我认为备课的研究应比教学其他环节的研究更为重要,要大力提倡和实施有效备课。1、备课要根据三个维度来确立教学目标。 2、备课还要深刻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内容。如《故乡》这篇课文,重点是写闰土和杨二嫂不幸遭遇;难点有好几处,如自然景物描写及内容深邃,含义深远,富有深刻哲理意义的最后一段课文;要点是写“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经过情况,突出地写了“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这些丰富而重要的内容,只有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才能理解好。 3、备课除了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课中要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能够接受什么、需要什么。教师应该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这堂课会有哪几项活动,怎样安排,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等,应该是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 学生也要做好课前预习。通过预习,上课时就自己集中注意力去听老师讲解自己不懂的内容,疑难之处,自然就会迎刃而解。这样,学习内容更集中,目的性更强。对于自己预习时已搞懂的问题,也可将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老师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相对照,从中得到较大的启发,进一步打开思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由于带着问题去听课,目的明确、精力集中,从而减少了因听不懂而浪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设计教案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设计教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都有同感:指导学生作文时颇感棘手。我们学习了新《语文课程标准》后,懂得了新课标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作文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要求,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 这个要求给语文教师的启示就是:作文课堂教学应是以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新的有效教学方式,从而让学生习作时变被动为主动,从“要我写”向“我要写”转变。作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实现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呢?我认为教师应当做好以下几点: 以往作文教学都是根据教材要求,每次上完一个单元就让学生习作,叫同步训练,这种方法当然也管用。但是固定了学生的选材范围。领会能力强的学生当然不在话下。学困生就感到吃力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领会程度布置习作,让学生感兴趣,这样作文起来就会轻松了。 在新课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习作,这样的编排就很科学,有三个题材供学生选择:1.写“难忘的第一次”; 2.请你认真观察某个物品加以想象,悟出一个道理; 3.写观看漫画“假文盲”的感受。从这三个题目看,第二和第三个题目很多学生是放弃选择的,因为他们不感兴趣。而大多数学生选择了第一个题目,因为他们亲身经历过了,所以记忆犹新。有话可说,写起来就轻松了。给学生选择大的习作空

间,学生才会感兴趣,才能达到习作的目的。因此,注重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是很有必要的。 以前,很多语文教师非常重视习作方法的指导,文章的“开头——过程——结尾”用什么样的方法写,怎样写都一一讲述得清清楚楚,甚至一节课时间几乎都用于指导上,这种限制思维的指导显然是不科学的,会导致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没有创意。在一次统考评卷抽查中,我发现五十个学生的作文,就有几个学生作文雷同,他们几乎都是写同样的事情。例如:作文要求写“我与书的故事”,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看完一本书后的感受。写记叙文的学生中,九个学生这样写“我把书收在怀中,不让雨水淋湿,回到家里,书安然无恙,我却成了落汤鸡。”显然,这些学生要么是在教师范读佳作时记牢了人家作文精彩的片段,要么是教师在指导时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只能如此写才符合教师的要求,学生的个性化容易受到压抑,自然在习作中自我表达的情感也不会流露。然而,要张扬学生自身的习作个性,主动习作极需要依靠学生自身的习作感悟,哪怕教师在作文课堂中只讲了一篇文章开头如何写,只要学生一旦有了习作感悟,他就能按自己的思维发展很快把过程、结尾写出。学生习作感悟就如同我们平常所说的语感一样,有语感,对文字的理解就会顺理成章。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注重学生习作感悟是非常重要的。

七年级上册语文《杞人忧天》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杞人忧天》教案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积累崩坠、忧、晓、若、屈伸、中伤等 词语。 2.理解杞人忧天的含义,并进行现代审视。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情景激趣 《左传》鲁庄公七年(前687 年)有这样的记载:某天夜晚,所有的星星都消失了,忽然,天空中下起了流星雨。流星雨砸到杞国一带,落星砸毁半个国家,房屋焚烧,大火连烧三个月。经历过此事的人,总是害怕天再塌下来。于是列子写下了《杞人忧天》这样一个富有启发的寓言故事。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 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著有《列子》,是道家重要典籍。对于列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 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 年)将列子 封为“冲虚真人”,所著《列子》诏称《冲虚真经》;宋徽宗封为 “致虚观妙真君。”北宋景德年间加封“至德” , 号曰《冲虚至德真经》列子著书常言人之所未言, 气伟而才奇简劲宏妙,对后世有 深远影响。 二、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理解文意。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

用序号标出情节结构。 一、积累语言: 杞(q 丫)人躇(ch u )步跐(c i )蹈舍(sh)然中(zhng)伤星宿(xi u) 结合注释积累词语 崩坠:崩塌,坠落 身亡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同“无”。寄,依附,依托)忧,忧愁、担心。 晓:开导 若:就像。 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 止:行动和停留。 果:如果 星宿:泛指星辰。 只使:即使。 中伤:打中击伤 奈地坏何: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四虚:四方。 躇步跳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走。)舍然:舍弃心事的样子 二、探究结构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课文的一般结构方

作文指导课教案

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如何 初中作文课教学设计 ——如何使作文具体化胡泽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片段训练,学生能对一件事情做到具体叙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练习,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营造浓郁的文学氛围,激发学习文学热情,陶冶学生心情。 教学重点:片段练习 教学难点:通过片段练习,细节描写,掌握如何使作文具体化的技巧方法 教学设想:演示实验—练习—分析—片段练习—方法总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堂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到最可怕的是写作文,感到最难的也是写作文,胶尽脑汁而无处下笔,搜肠刮肚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语。不由的发出感叹:“作文难啊,难于上晴天”。其实作文难写吗?答案是肯定的!真那么难写吗?亦不然! 因为在祖国的语言文字里,有黄河的不羁和刚强,有长江的奔放和潇洒,有泰山的威武,有草原的粗犷,有先秦的繁星明月: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庄子的逍遥游,是孔子的颠沛流利,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三百》,是魂兮归来的《楚词》,是执过羊鞭的《兵法》,

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它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生活的工具,而且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人类的文明。有了这些,我们写作文怎么会难写呢?何愁写不好呢?这就要我们平时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写好读书笔记。因为书到用时方恨少。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解决作文中的一个难题:如何使作文具体化? 二、活动一: (一)、教师演示:教师手拿一枚硬币,硬币从手中滑落,掉到讲桌上后又掉到地上。 1、要求:(1)、每一个同学仔细观察这种现象,然后用一句话描写这种现象。 (2)、同学之间交流、分享。 摘录例句:(1)、有一枚硬币从老师手中滑落,掉到了地上。 (2)、有一枚硬币从老师胖乎乎的手中滑落,掉到了讲桌上,然后又像一个小精灵叮叮当当的掉到了地上,在地上画了一个优美的圆弧后平静地躺在哪儿。 2、分析:在同学们写的句子中你认为哪一句写的最好?原因是?第二句比第一句增加了一些内容,说说增加了哪些内容? 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结论:都认为第二句好。第二句不仅写出了硬币从哪儿掉下来,更写出了老师的手,硬币掉到地上的响声,还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硬币的姿态,写出了情感。 3、教师点拨:我们在课堂上要会听课:伸开耳朵去细心的听,睁大眼睛去仔细的看,张开嘴巴去详细的说,用心去细细的想,让后用笔去写写、记记——你看看你变的“聪”明了。在前面的学习讨论中,逐步扩充,最终使句子完整、生动、形象,我们不妨给它取名“步步追问”。用这个方法可以把内容写的具体一些。但是同学们想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的事情,能不能每件事情都要去演示,都要去追问,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有些事情我们不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