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7)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7)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7)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7)

课程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数据结构

专业班级:信安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报告日期:2015.4.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目录

1 课程实验概述 (1)

2 实验一基于顺序结构的线性表实现

2.1 问题描述 (2)

2.2 系统设计 (2)

2.3 系统实现 (7)

2.4 效率分析 (11)

3 实验二基于链式结构的线性表实现

3.1 问题描述 (12)

3.2 系统设计 (12)

3.3 系统实现 (14)

3.4 效率分析 (22)

4 实验三基于二叉链表的二叉树实现

4.1 问题描述 (23)

4.2 系统设计 (23)

4.3 系统实现 (32)

4.4 效率分析 (43)

5 实验总结与评价 (45)

1 课程实验概述

上机实验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综合训练,是与课堂听课、自学和练习相辅相成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实验目的着眼于原理与应用的结合,使学生学会如何把书上的知识用语解决实际问题,能够理解和运用常用的数据结构,如线性表、栈、队列、树、图、查找表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算法;通过上机实验使学生了解算法和程序的区别,培养学生把算法转换为程序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研究计算机加工的数据结构的特性,以便为应用涉及的数据选择适当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其相应的算法,并初步掌握算法的时间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技术。

2 实验一基于顺序结构的线性表实现

2.1 问题描述

编写一个程序,实现顺序表的各种基本运算,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以下功能:

1) 初始化顺序表;

2) 释放顺序表;

3) 判断顺序表L是否为空;

4) 输出顺序表L的长度;

5) 输出顺序表L的第i个元素;

6) 输出元素e的位置;

7) 输出元素e的前一个元素;

8) 输出元素e的后一个元素;

9) 在第i个元素位置上插入f元素;

10) 删除L的第i个元素;

11) 输出顺序表L;

12) 保存顺序表L的数据。

2.2 系统设计

1、数据类型

顺序表: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 elem; //线性表首地址

int length; //线性表当前长度

int listsize; //线性表最大长度

}SqList;

数据类型:int(可以在头文件中更改数据类型)

输入形式:文件读取、键盘输入

输入范围:-2^15~2^16

2、函数返回状态

判断为真:TRUE 0

判断为假:FALSE -1

函数正确执行:OK -2

函数执行错误:ERROR -3

元素不存在:NOTEXIST -4

内存分配溢出:OVERFLOW -5

3、函数设计

InitList(&L)

操作前提:L是一个未初始化的线性表。

操作结果:将L初始化为一个空的线性表。

DestroyList(&L)

操作前提:线性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销毁线性表L。

ListEmpty(L)

操作前提:线性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若L为空表,则返回TURE,否则返回FALSE。ListLength(L)

操作前提:线性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返回L中数据元素个数。

GetElem(L, i,&e)

操作前提:线性表L已存在,1≤i≤ListLength(L)。

操作结果:用e返回L中第i个元素的值。

LocateElem (L,e)

操作前提:线性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返回L中第一个e的位序。

若这样的数据元素不存在,则返回值为0。

PriorElem (L,e,&proi)

操作前提:线性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返回L中第一个e的前一个数据元素。

若这样的数据元素不存在,则返回值为0。

NextElem (L,e,&next)

操作前提:线性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返回L中第一个e的后一个的数据元素。

若这样的数据元素不存在,则返回值为0。

ListInsert (&L,i ,e)

操作前提:线性表L已存在,1≤i≤ListLength(L)+1。

操作结果:在L中第i个位置之前插入新的数据元素e,L的长度+1。ListDelete (&L,i, e)

操作前提:线性表L已存在且非空,1≤i≤ListLength(L)。

操作结果:删除L的第i个元素数据,并用e返回其值,L的长度—1。DisplayList(L)

操作前提:线性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打印表中元素。

SaveList(L)

操作前提:线性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保存表中元素。

4、主要函数流程图

ProiElem:

这里的查找元素操作可直接调用LocateElem函数返回元素的位置,NextElem 函数的流程图与此相似,这里不在赘述)

这个函数最主要的部分就是检查参数与元素的移位操作,若参数不合法(传入空线性表、插入位置在线性表之外)极易出现访问数组外元素问题;元素移位操作要在不丢失数据的前提下(从最后一个元素开始)进行。

删除函数同样最主要的部分就是检查参数与元素的移位操作,若参数不合法(传入空线性表、删除位置在线性表之外)极易出现访问数组外元素问题;元素移位操作要在不丢失数据的前提下(从被删除的元素开始)进行。

2.3 系统实现

这里也只给出主要函数的代码,完整代码会在附录给出

函数名:LocateElem

参数:线性表L、要查找的元素

返回值:若元素存在,返回位置,否则返回错误信息

函数功能:获取元素的位置

status LocateElem(SqList L,ElemType e)

{

if( !L.elem )

return ERROR;

for( int i=1; i

{

if( e == L.elem[i] )

return i;

}

return NOTEXIST;

}

函数名:PriorElem

参数:线性表L、查找的元素、带回元素值的形参

返回值:函数执行情况成功为OK,否则ERROR

函数功能:获取元素的前继节点元素

status PriorElem(SqList L,ElemType cur,ElemType & pre_e) {

/*不可获取线性表长度之外的元素,第0号元素不用*/ if( !L.elem )

return ERROR;

int pos;

pos = LocateElem( L, cur );

if( pos<1 )

return ERROR;

if( pos == 1 )

return NOTEXIST;

pre_e = L.elem[pos-1];

return OK;

}

函数名:ListInsert

参数:线性表L(引用)、要插入的位置及元素

返回值:是否插入成功

函数功能:插入元素到指定位置

status ListInsert(SqList & L,int i,ElemType e)

{

/*不可获取线性表长度之外的元素,第0号元素不用*/ if( !L.elem || i>L.length+1 || i<1 )

return ERROR;

if( L.length == L.listsize )

return OVERFLOW;

for( int j=L.length+1; j>i; j-- )

{

L.elem[j] = L.elem[j-1];

}

L.elem[i] = e;

L.length++;

return OK;

}

函数名:ListDelete

参数:线性表L(引用)、位置、带回被删除的元素e

返回值:是否删除元素成功

函数功能:删除指定位置的元素并带回元素

status ListDelete(SqList & L,int i,ElemType & e)

{

/*不可获取线性表长度之外的元素,第0号元素不用*/ if( !L.elem || i>L.length || i<1 )

return ERROR;

e = L.elem[i];

for( int j=i; j

{

L.elem[j] = L.elem[j+1];

}

L.length--;

return OK;

}

调试分析

(1)调试过程中主要遇到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调式过程中发现总是粗心大意忘了加分号或者打错字,所以学习C语言一定要细心仔细,不能着急。

用DisplayList函数时出现了问题,后来经过询问同学和查阅书本对程序进行了改正,使其能够正确进行。

(2)经验和体会

通过这次上机实验,对顺序表的各功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学习,也对C语知识进行了巩固。

实验结果截图

实验测试数据为:1、2、3、4、5、6、7、8、9。

这里依然只给出主要函数结果。

1)查找元素位置:

2)查找前继元素:

3)插入元素:

4)删除元素:

5)遍历线性表:

2.4 效率分析

由于线性表具有随机访问的特性,所以线性表操作的时间基本来自于线性表的遍历、插入及删除操作。假定线性表中有n个元素。

1)获取元素位置:

最好的情况:第一个元素即为所要查找的元素,执行1次操作;

最坏的情况:最后一个元素为要查找的元素,执行n次操作;

若所有元素访问的概率相等,则要执行(n+1)/2次操作。

总体来说时间复杂度为O(n)。

2)插入元素:

最好的情况:插入到线性表尾,执行1次操作;

最坏的情况:插入到线性表头,执行n次操作;

若所有元素访问的概率相等,则要执行(n+1)/2次操作。

总体来说时间复杂度为O(n)。

3)删除元素:

最好的情况:删除线性表尾元素,执行1次操作;

最坏的情况:删除线性表头元素,执行n次操作;

若所有元素访问的概率相等,则要执行(n+1)/2次操作。

总体来说时间复杂度为O(n)。

结果分析:线性表比较适合经常访问但修改较少的实际运用。

3 实验二基于链式结构的线性表实现

3.1 问题描述

编写一个程序,实现线性链表的各种基本运算,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以下功能:

1) 初始化线性链表;

2) 释放线性链表;

3) 判断线性链表L是否为空;

5) 输出线性链表L的长度;

5) 输出线性链表L的第i个元素;

6) 输出元素e的位置;

7) 输出元素e的前一个元素;

8) 输出元素e的后一个元素;

9) 在第i个元素位置上插入f元素;

10) 删除L的第i个元素;

11) 输出线性链表L;

12) 保存线性链表L的数据。

3.2 系统设计

1、数据类型

线性链表:struct LinkList

{

ElemType data; //链表元素

LinkList *next; //指向后继节点的指针

}

数据类型:int(可以在头文件中更改数据类型)

输入形式:文件读取、键盘输入

输入范围:-2^15~2^16

2、函数返回状态

判断为真:TRUE 0

判断为假:FALSE -1

函数正确执行:OK -2

函数执行错误:ERROR -3

元素不存在:NOTEXIST -4

内存分配溢出:OVERFLOW -5

3、函数设计

InitList(&L)

操作前提:L是一个未初始化的线性表。

操作结果:将L初始化为一个空的线性表。

DestroyList(&L)

操作前提:线性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销毁线性表L。

ListEmpty(L)

操作前提:线性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若L为空表,则返回TURE,否则返回FALSE。ListLength(L)

操作前提:线性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返回L中数据元素个数。

GetElem(L, i,&e)

操作前提:线性表L已存在,1≤i≤ListLength(L)。

操作结果:用e返回L中第i个元素的值。

LocateElem (L,e)

操作前提:线性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返回L中第一个e的位序。

若这样的数据元素不存在,则返回值为0。

PriorElem (L,e,&proi)

操作前提:线性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返回L中第一个e的前一个数据元素。

若这样的数据元素不存在,则返回值为0。

NextElem (L,e,&next)

操作前提:线性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返回L中第一个e的后一个的数据元素。

若这样的数据元素不存在,则返回值为0。

ListInsert (&L,i ,e)

操作前提:线性表L已存在,1≤i≤ListLength(L)+1。

操作结果:在L中第i个位置之前插入新的数据元素e,L的长度+1。ListDelete (&L,i, e)

操作前提:线性表L已存在且非空,1≤i≤ListLength(L)。

操作结果:删除L的第i个元素数据,并用e返回其值,L的长度—1。DisplayList(L)

操作前提:线性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打印表中元素。

SaveList(L)

操作前提:线性表L已存在。

操作结果:保存表中元素。

4、主要函数流程图

NextElem:

这里的查找元素操作可直接调用LocateElem函数返回元素的位置,ProiElem函数的流程图与此相似,这里不在赘述)

这个函数最主要的部分就是检查参数与节点的插入操作,若参数不合法(传入空线性链表、插入位置在线性链表之外)极易出现访问链表外元素问题;若插入首节点,要注意修改头指针,插入其他节点注意不要丢失指针,应先保存后继节点指针后,再修改前驱节点的后继。

删除函数同样最主要的部分就是检查参数与节点的删除操作,若参数不合法(传入空线性链表、删除位置在线性链表之外)极易出现访问链表外元素问题;若删除首节点,要先保存首节点的后继节点,再释放首地址,再修改头指针;删除其他节点要注意查找到它的前继节点,再修改前继节点的后继,释放节点。

3.3 系统实现

这里也只给出主要函数的代码,完整代码会在附录给出函数名:LocateElem

参数:线性表L、要查找的元素

返回值:若元素存在,返回位置,否则返回错误信息

函数功能:获取元素的位置

status Link::LocateElem(Link L, ElemType e)

{

if( L.head==NULL )

return ERROR;

int loc = 0;

L.cur_p = head;

while( L.cur_p )

{

loc++;

if( L.cur_p->data == e )

return loc;

L.cur_p = L.cur_p->next;

}

return NOTEXIST;

}

函数名:NextElem

参数:线性表L、查找的元素、带回元素值的形参

返回值:函数执行情况成功为OK,否则ERROR

函数功能:获取元素的后继节点元素

status Link::NextElem(Link L, ElemType cur, ElemType &e) {

if( L.head==NULL )

return ERROR;

int pos;

pos = LocateElem( L, cur );

if( pos<1 )

return ERROR;

if( pos == L.length )

return NOTEXIST;

GetElem( L, pos+1, e );

return OK;

}

参数:线性表L(引用)、要插入的位置及元素

返回值:是否插入成功

函数功能:插入元素到指定位置

status Link::ListInsert( Link &L, int i, ElemType e ) {

if( i<1 || i>L.length+1 )

return ERROR;

if( !L.head )

{

L.head = (LinkList*)malloc( sizeof(LinkList) );

if( !L.head )

return OVERFLOW;

L.head->data = e;

L.head->next = NULL;

L.length = 1;

return OK;

}

L.cur_p = L.head;

for( int j=1; j

{

L.cur_p = L.cur_p->next;

if( !L.cur_p )

return ERROR;

}

L.tail = (LinkList*)malloc( sizeof(LinkList) );

if( !L.tail )

return OVERFLOW;

L.tail->data = e;

if( i==1 )

{

L.tail->next = L.head;

L.head = L.tail;

}

else

{

L.tail->next = L.cur_p->next;

L.cur_p->next = L.tail;

}

L.length++;

return OK;

}

(完整版)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全集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全集 实验一线性表基本操作和简单程序 1 .实验目的 (1 )掌握使用Visual C++ 6.0 上机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 (2 )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初始化、插入、删除、取数据元素等运算在顺序存储结构和链表存储结构上的程序设计方法。 2 .实验要求 (1 )认真阅读和掌握和本实验相关的教材内容。 (2 )认真阅读和掌握本章相关内容的程序。 (3 )上机运行程序。 (4 )保存和打印出程序的运行结果,并结合程序进行分析。 (5 )按照你对线性表的操作需要,重新改写主程序并运行,打印出文件清单和运行结果 实验代码: 1)头文件模块 #include iostream.h>// 头文件 #include// 库头文件------ 动态分配内存空间 typedef int elemtype;// 定义数据域的类型 typedef struct linknode// 定义结点类型 { elemtype data;// 定义数据域 struct linknode *next;// 定义结点指针 }nodetype; 2)创建单链表

nodetype *create()// 建立单链表,由用户输入各结点data 域之值, // 以0 表示输入结束 { elemtype d;// 定义数据元素d nodetype *h=NULL,*s,*t;// 定义结点指针 int i=1; cout<<" 建立一个单链表"<> d; if(d==0) break;// 以0 表示输入结束 if(i==1)// 建立第一个结点 { h=(nodetype*)malloc(sizeof(nodetype));// 表示指针h h->data=d;h->next=NULL;t=h;//h 是头指针 } else// 建立其余结点 { s=(nodetype*) malloc(sizeof(nodetype)); s->data=d;s->next=NULL;t->next=s; t=s;//t 始终指向生成的单链表的最后一个节点

图形学实验报告

山东建筑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 实验报告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计算机图形学 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班级:地信141 学生姓名:王俊凝 学号:20140113010 指

实验一直线生成算法设计 一、实验目的 掌握基本图形元素直线的生成算法,利用编程语言C分别实现直线和圆的绘制算法。 二、实验任务 在TurboC环境下开发出绘制直线和圆的程序。 三、实验仪器设备 计算机。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运行TurboC编程环境。 2 编写Bresenham直线绘制算法的函数并进行测试。 3 编写中点圆绘制算法的函数并进行测试。 4 增加函数参数,实现直线颜色的设置。 提示: 1. 编程时可分别针对直线和圆的绘制算法,设计相应的函数,例如void drawline(…)和void drawcircle(…),直线的两个端点可作为drawline的参数,圆的圆心和半径可作为drawcircle的参数。 2. 使用C语言编写一个结构体类型用来表示一个点,结构体由两个成员构成,x和y。这样,在向函数传入参数时,可使用两个点类型来传参。定义方法为:

typedef struct{ int x; int y; }pt2; 此处,pt2就是定义的一个新的结构体数据类型,之后就可用pt2来定义其他变量,具体用法见程序模板。 3. 在main函数中,分别调用以上函数,并传入不同的参数,实现对直线的绘制。 4. 线的颜色也可作为参数传入,参数可采用TurboC语言中的预设颜色值,具体参见TurboC图形函数。 五、注意事项 1 代码要求正确运行,直线和圆的位置应当为参数,实现可配置。 2 程序提交.c源文件,函数前和关键代码中增加注释。 程序模板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struct{ int x; int y; }pt2; /*declare your drawing functions.*/ void drawline(pt2 startpt,pt2 endpt,int color); void drawcircle(pt2 centerpt,int radius,int color); void circlePlotPoints(pt2 centerpt,int x,int y,int color); int main() { int color,radius;

最新数据库管理系统实验报告含答案

武汉纺织大学《最新数据 库管理系统》课程实验报告 班级: _______姓名:实验时间:年月日指导教师: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全面了解最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内容、基本原理。 2、牢固掌握SQL SERVER的功能操作和Transact-SQL语言。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小组项目设计,能够运用最新数据库管理系统于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智能信息系统中等。 二、实验内容 1.导入实验用示例数据库: f:\教学库.mdf f:\教学库_log.ldf f:\仓库库存.mdf f:\仓库库存_log.ldf 1.1 将数据库导入 在SqlServer 2005 导入已有的数据库(*.mdf)文件,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里连接上数据库后,选择新建查询,然后执行语句 EXEC sp_attach_db @dbname = '教学库', @filename1 = 'f:\教学库.mdf', @filename2 = 'f:\教学库_log.ldf' go use [教学库] EXEC sp_changedbowner 'sa' go EXEC sp_attach_db @dbname = '仓库库存',

@filename1 = 'f:\仓库库存.mdf', @filename2 = 'f:\仓库库存_log.ldf' go use [仓库库存] EXEC sp_changedbowner 'sa' go 1.2 可能出现问题 附加数据库出现“无法打开物理文件"X.mdf"。操作系统错误5:"5(拒绝访问。)"。(Microsoft SQL Server,错误: 5120)”。 解决:找到要附加的.mdf文件-->右键-->属性-->安全-->选择当前用户-->编辑-->完全控制。对.log文件进行相同的处理。 2.删除创建的数据库,使用T-SQL语句再次创建该数据库,主文件和日志文件的文件名同上,要求:仓库库存_data最大尺寸为无限大,增长速度为20%,日志文件初始大小为2MB,最大尺寸为5MB,增长速度为1MB。 CREATE DATABASE仓库库存 (NAME = '仓库库存_data', FILENAME = 'F:\仓库库存_data.MDF' , SIZE = 10MB, FILEGROWTH = 20%) LOG ON (NAME ='仓库库存_log', FILENAME = 'F:\仓库库存_log. LDF', SIZE = 2MB, MAXSIZE = 5MB, FILEGROWTH = 1MB) 2.1 在数据库“仓库库存”中完成下列操作。 (1)创建“商品”表,表结构如表1: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南昌航空大学土木工程试验中心 二○一○年四月

目录 试验一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及防潮技术试验二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及接桥试验三电阻应变片灵敏系数的测定 试验四简支钢筋混凝土梁的破坏试验

试验一电阻应变片的粘贴及防潮技术 姓名:学号:星期第讲第组 实验日期:年月日同组者: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阻应变片的选用原则和方法; 2.学习常温用电阻应变片的粘贴方法及过程; 3.学会防潮层的制作; 4.认识并理解粘贴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技术及要求对应变测试工作的影响。 二、实验仪表和器材: 1.模拟试件(小钢板); 2.常温用电阻应变片; 3.数字万用表; 4.兆欧表; 5.粘合剂:T-1型502胶,CH31双管胶(环氧树脂)或硅橡胶; 6.丙酮浸泡的棉球; 7.镊子、划针、砂纸、锉刀、刮刀、塑料薄膜、胶带纸、电烙铁、焊锡、焊锡膏等小工具; 8.接线柱、短引线 三、简述整个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1.分选应变片。在应变片灵敏数K相同的一批应变片中,剔除电阻丝栅有形状缺陷,片内有气泡、霉斑、锈点等缺陷的应变片,将电阻值在120±2Ω范围内的应变片选出待用。 2.试件表面处理。去除贴片位置的油污、漆层、锈迹、电镀层,用丙酮棉球将贴片处擦洗干净,至棉球洁白为止,以保证应变片能够牢固的粘贴在试件表面。 3.测点定位。应变片必须准确地粘贴在结构或试件的应变测点上,而且粘贴方向必须是要测量的应变方向。 4.应变片粘贴。注意分清应变片的正、反面,保证电阻栅的中心与十字交叉点对准。应变片贴好后,先检查有无气泡、翘曲、脱胶等现象,再用数字万用表的电阻档检查应变片有无短路、断路和阻值发生突变(因应变片粘贴不平整导致)的现象。 5.导线固定。接线柱粘帖不要离应变片太远,接线柱挂锡不可太多,导线挂锡一端的裸露线芯不能过长,以31mm为宜。引出线不要拉得太紧,以免试件受到拉力作用后,接线柱与应变片之间距离增加,使引出线先被拉断,造成断路;也不能过松,以避免两引出线互碰

数据库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一

一、需要实现得功能 1、1录入学生基本信息得功能 学生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学号、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地、专业、班级、总学分,在插入时,如果数据库则已经存在该学号,则不能再插入该学号。 1、2修改学生基本信息得功能 在管理员模式下,只要在表格中选中某个学生,就可以对该学生信息进行修改。 1、3查询学生基本信息得功能 可使用“姓名”对已存有得学生资料进行查询。 1、4删除学生基本信息得功能 在管理员模式下,只要选择表格中得某个学生,就可以删除该学生. 1、5用户登陆 用不同得登录权限可以进入不同得后台界面,从而实现权限操作。 1、6用户登陆信息设置 可以修改用户登陆密码 二、设计得目得 课程设计就是学习完该课程后进行得一次较全面得综合练习。其目得在于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得理论、方法与基础知识得理解,掌握使用Java语言进行面向对象设计得基本思路与方法;加强学生研发、调试程序得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得能力;提高学生得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三、总体设计 3、1功能图

3、2 Use Case图

3、3系统执行流程图 3、4、数据库设计

主要就是E-R 图与数据库二维表得设计 3、4、1数据库E-R 模型 3、4、2数据库关系模型—-二维表 学生表(s tu dent ) 字段 数据类型 说明 st uId nvarc har(30) 学号 s tuName n varchar(30) 姓名 st uSe x nva rchar(30) 性别 stuAg e i nt 年龄 s tuJg nvar char (30) 籍贯 stuZy n var cha r(30) 专业 cl as sId nvarch ar(30) 班号 stuSour se numeric(5,2) 总学分 学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出生地 专业 班级 总学分 登陆用户管理 账号 密码 职位 学 生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基础Ⅰ》课程 实验报告 (以上由学生填写)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计算机基础教育系 2017年12月8日 实验成绩记载 课程Array实验报告一 一、实验题目:Win7得基本操作、文件管理与控制面板得使用 二、实验目得: 1.掌握“计算机"(资源管理器)得使用。 2.掌握文件与文件夹得基本操作。 3.了解显示属性得相关内容,掌握显示属性得设置。 4.掌握鼠标、键盘得属性设置。 5.掌握应用程序得添加/删除功能。 6.掌握输入法得设置方法.

7.掌握系统属性得设置方法。 8.掌握计算机名或域得查瞧及更改方法。 三、实验主要内容及过程(实验主要内容得介绍、主要得操作步骤) (列出实验主要内容通过截屏显示出操作过程以及实验结果) (一)文件与文件夹得管理 1、双击桌面上“计算机"→选择D盘→空白处右击选择“新建”重命名 文件夹→改名为“windows练习”→双击“windows练习"→右击空白处分别新建三个文件夹为“LX1”、“LX2”、“LX3”. 2、双击“C盘”打开→搜索框搜索“*、wmf”单击搜索按钮→选择任 意三个图片文件→右击→选择“复制”→粘贴至“LX1"文件夹中→并对三个文件分别重命名为“图片1、wmf”、“图片2、wmf”、“图片3、wmf”。 3、打开“LX1”文件夹→右击图片“1、wmf”→剪切→打开“LX2” 文件夹→右击空白处点击“粘贴”→选中剩下得两个文件→复制→打开“LX3”文件夹→右击选择“粘贴”→右击“LX2”选择“剪切” →打开“LX1”文件夹→右击选择“粘贴”

4、右击“LX3”文件夹→选择“属性”→选择“常规”属性卡→勾选“隐 藏”→右击“LX2"文件夹→选择“常规"属性卡→勾选“已读"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4 实验项目名称:栈的操作

附源程序清单: 1. #include #define MaxSize 100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int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data[MaxSize]; int top; }SqStack; void InitStack(SqStack *st) //初始化栈 { st->top=-1; } int StackEmpty(SqStack *st) //判断栈为空{ return (st->top==-1); } bool Push(SqStack *st,ElemType x) //元素进栈{ if(st->top==MaxSize-1)

{ return false; } else { st->top++; //移动栈顶位置 st->data[st->top]=x; //元素进栈 } return true; } bool Pop(SqStack *st,ElemType &e) //出栈 { if(st->top==-1) { return false; } else { e=st->data[st->top]; //元素出栈 st->top--; //移动栈顶位置} return true; } //函数名:Pushs //功能:数组入栈 //参数:st栈名,a->数组名,i->数组个数 bool Pushs(SqStack *st,ElemType *a,int i) { int n=0; for(;n数组名,i->数组个数 bool Pops(SqStack *st,ElemType *a,int i) { int n=0; for(;n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图实验

邻接矩阵的实现 1. 实验目的 (1)掌握图的逻辑结构 (2)掌握图的邻接矩阵的存储结构 (3)验证图的邻接矩阵存储及其遍历操作的实现2. 实验内容 (1)建立无向图的邻接矩阵存储 (2)进行深度优先遍历 (3)进行广度优先遍历3.设计与编码MGraph.h #ifndef MGraph_H #define MGraph_H const int MaxSize = 10; template class MGraph { public: 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MGraph(){ void DFSTraverse(int v); void BFSTraverse(int v); private: DataType vertex[MaxSize]; int arc[MaxSize][MaxSize]; }

int vertexNum, arcNum; }; #endif MGraph.cpp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MGraph.h" extern int visited[MaxSize]; template MGraph::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 int i, j, k; vertexNum = n, arcNum = e; for(i = 0; i < vertexNum; i++) vertex[i] = a[i]; for(i = 0;i < vertexNum; i++) for(j = 0; j < vertexNum; j++) arc[i][j] = 0; for(k = 0; k < arcNum; k++) { cout << "Please enter two vertexs number of edge: " cin >> i >> j; arc[i][j] = 1; arc[j][i] = 1; } }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2

《大学计算机基础Ⅰ》课程 实验报告手册 \ 实验教师(签字)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计算机基础教育系 年月日

一、实验说明 本课程实验分为一般性实验(验证和简单设计)和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计)两部分。从第3周开始参考实验任务书(本报告中的五部分)完成每周规定的实验,并根据进度按要求认真填写本实验报告中的六、七部分,此实验报告将作为实验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本课程实验从开课学期第3周开始实习,每周2学时,16周结束,共28学时。除统一安排的时间外,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适当安排课余时间上机。上机内容参见本报告中的“五、实验任务书”部分。 二、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能够学会知识的运用与积累,能够举一反三,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培养学生熟练地使用常用软件的能力及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要求 1、每次实验课将考勤,并作为实验成绩的重要依据。 2、每次实验前学生必须充分准备每次的实验内容,以保证每次上机实验的效果。实验过程中必须独立完成。 3、学期结束时,每位同学应将自己的《实验报告》交各专业班长或学习委员,由班长或学习委员以专业为单位、按学号从小到大排列好统一交给实验指导老师,否则无实验成绩。 四、实验报告要求 一共要求填写3个阶段性实验报告、1个综合性实验报告和1份学期总结,与每份实验报告对应产生的电子文档交由实验老师指定的位置,该电子文档也将作为实验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五、实验任务书 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实验参考书:《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实验一:指法练习、汉字录入 实验目的: 1.掌握鼠标和键盘的使用及正确的操作指法。 2.掌握微型计算机的打开和关闭操作 3.熟悉键盘指法和文字录入 4.了解中英文切换,全半角的切换 实验任务: 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1-1中的[任务1](7页) 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1-1中的[任务3](7页) 实验二: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文件管理操作 实验目的: 1.掌握Windows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 2.掌握“Windows资源管理器”和“我的电脑”的使用 实验任务: 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2-1中的全部任务(14页) 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2-2中的全部任务(18页)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报告(15)

课程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数据结构 专业班级:信安1302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报告日期:2015. 5. 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目录 1 课程实验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实验一基于顺序结构的线性表实现 2.1 问题描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系统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系统实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效率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实验二基于链式结构的线性表实现 3.1 问题描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系统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系统实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效率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实验三基于二叉链表的二叉树实现 4.1 问题描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系统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系统实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效率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实验总结与评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课程实验概述 这门课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和熟练应用C语言进行编程和对数据结构进一步深入了解的延续。

工程结构试验与检测实验报告

实验一静态应变测量原理 在电阻应测量中,如在电桥中仅接入一个电阻应变片,则实际测量值中含有由于温度变化时构件产生的应变,这是实验中所不希望的,通过适当的接线方式,可消除温度的影响,在课本中有许多不同的接线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设置专门温度补偿片,这种方式又可分为公共补偿与单片补偿两种,二是通过工作片间互相补偿,称为互相补偿或自补偿,接线要有一定的技巧。掌握电阻应变测量中的温度补偿方式及不同接线方式的测量结果的区别是很重要的。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电阻应变仪的操作规程; 2、掌握电阻应变仪测量的基本原理; 3、学会用电阻应变片作半桥测量的方法; 4、掌握温度补偿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设备及仪表 1、DH3819型静态电阻应变仪; 2、等强度梁; 3、电阻应变片,导线。 三、实验内容 进行两种电阻应变测量接线方法的实验,掌握电阻应变测量的不同接线基本原理,以及消除温度影响的方法,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两种接线不同测量数值理论依据。 四、试验方法 1、1/4桥接线+公共补偿:

单片补偿接线方法:将应变片R1接于应变仪1组,Eg、接线柱,温度补偿片R2接于、0接线柱,则构成外半桥,另内半桥由应变仪内部两个标准电阻构成。输入应变片灵敏度系数,导线电阻,应变片电阻。 公共补偿接线方法:断开补偿组的连线,将公共补偿接线连接于该组,将等强度梁的上侧应变片R1接于1组的Eg、接线柱,将等强度梁下侧应变片R3接、0接线柱。 2、半桥接线 按应变仪的设计原理更换公共补偿端的接线方式,然后在每个测量桥路中接入两个电阻应变片。本试验中,在一个测量桥路中按半桥方式接入等强度梁的上下测应变片。 五、实验步骤 1、接上述接桥方法分别接通桥路; 2、将电阻应变仪调平衡; 3、作预加载1公斤,检查仪表和装置; 4、正式试验,每级加载1公斤,加三级,记取读数,重复三次。 六、试验报告 1、实验方案; 2、实验过程; 3、整理出实验数据,试验数据填入应变记录表。(表格见下表) 4、比较两种接线方法,分析原因,给出结论。 5、写出试验操作方法和体会。 6、回答后面的思考题。

《数据库原理》课程实验报告.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数据库原理》 课程实验报告 学号: 20112723 学生姓名:林苾湲 班级:软件工程2011-2 教师:陶宏才 辅导老师:张建华刘宝菊 2013年12月

实验一:表及约束的创建1.1 实验目的与内容 目的:创建数据表、添加和删除列、实现所创建表的完整性约束。 内容:11-2、11-26~33。 报告:以11-31作为实验一的报告。 1.2 实验代码及结果 1.2.1 实验代码 (1)CREATE TABLE orderdetail20112723 ( Order_no char(6) PRIMARY KEY CONSTRAINT Order_no_constraint20112723 CHECK(Order_no LIKE'[A-Z][A-Z][0-9][0-9]'), Cust_no char(6) NOT NULL, P_no char(6) NOT NULL, Order_total int NOT NULL, Order_date datetime NOT NULL, CONSTRAINT person_contr20112723 FOREIGN KEY (P_no) REFERENCES person20112723(P_no) ON DELETE CASCADE ON UPDATE CASCADE, CONSTRAINT customer_contr20112723 FOREIGN KEY (Cust_no) REFERENCES customer20112723(Cust_no) ON DELETE CASCADE ON UPDATE CASCADE, ) (2)ALTER TABLE salary20112723 ADD CONSTRAINT Pno_FK20112723 FOREIGN KEY(P_no) REFERENCES person20112723(P_no) 1.2.2 实验结果 (1)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图实验

图实验 一,邻接矩阵的实现 1.实验目的 (1)掌握图的逻辑结构 (2)掌握图的邻接矩阵的存储结构 (3)验证图的邻接矩阵存储及其遍历操作的实现 2.实验内容 (1)建立无向图的邻接矩阵存储 (2)进行深度优先遍历 (3)进行广度优先遍历 3.设计与编码 MGraph.h #ifndef MGraph_H #define MGraph_H const int MaxSize = 10; template class MGraph { public: 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MGraph(){ } void DFSTraverse(int v); void BFSTraverse(int v); private: DataType vertex[MaxSize]; int arc[MaxSize][MaxSize]; int vertexNum, arcNum; }; #endif MGraph.cpp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clude "MGraph.h" extern int visited[MaxSize]; template MGraph::MGraph(DataType a[], int n, int e)

{ int i, j, k; vertexNum = n, arcNum = e; for(i = 0; i < vertexNum; i++) vertex[i] = a[i]; for(i = 0;i < vertexNum; i++) for(j = 0; j < vertexNum; j++) arc[i][j] = 0; for(k = 0; k < arcNum; k++) { cout << "Please enter two vertexs number of edge: "; cin >> i >> j; arc[i][j] = 1; arc[j][i] = 1; } } template void MGraph::DFSTraverse(int v) { cout << vertex[v]; visited[v] = 1; for(int j = 0; j < vertexNum; j++) if(arc[v][j] == 1 && visited[j] == 0) DFSTraverse(j); } template void MGraph::BFSTraverse(int v) { int Q[MaxSize]; int front = -1, rear = -1; cout << vertex[v]; visited[v] = 1; Q[++rear] = v; while(front != rear) { v = Q[++front]; for(int j = 0;j < vertexNum; j++) if(arc[v][j] == 1 && visited[j] == 0){ cout << vertex[j]; visited[j] = 1;

数据库管理系统实验报告含答案

xxxx大学《数据库管理系统》课程实验报告 班级: _______姓名:实验时间:年月日指导教师: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全面了解最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内容、基本原理。 2、牢固掌握SQL SERVER的功能操作和Transact-SQL语言。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小组项目设计,能够运用最新数据库管理系统于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智能信息系统中等。 二、实验内容 1.导入实验用示例数据库: f:\教学库.mdf f:\教学库_log.ldf f:\仓库库存.mdf f:\仓库库存_log.ldf 1.1 将数据库导入 在SqlServer 2005 导入已有的数据库(*.mdf)文件,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 里连接上数据库后,选择新建查询,然后执行语句 EXEC sp_attach_db @dbname = '教学库', @ = 'f:\教学库.mdf', @ = 'f:\教学库_log.ldf' go use [教学库] EXEC sp_changedbowner 'sa' go EXEC sp_attach_db @dbname = '仓库库存', @ = 'f:\仓库库存.mdf',

@ = 'f:\仓库库存_log.ldf' go use [仓库库存] EXEC sp_changedbowner 'sa' go 1.2 可能出现问题 附加数据库出现“无法打开物理文件"X.mdf"。操作系统错误5:"5(拒绝访问。)"。(Microsoft SQL Server,错误: 5120)”。 解决:找到要附加的.mdf文件-->右键-->属性-->安全-->选择当前用户-->编辑-->完全控制。对.log文件进行相同的处理。 2.删除创建的数据库,使用T-SQL语句再次创建该数据库,主文件和日志文件的文件名同上,要求:仓库库存_data最大尺寸为无限大,增长速度为20%,日志文件初始大小为2MB,最大尺寸为5MB,增长速度为1MB。 CREATE DATABASE仓库库存 (NAME = '仓库库存_data', = 'F:\仓库库存_data.MDF' , SIZE = 10MB, = 20%) LOG ON (NAME ='仓库库存_log', = 'F:\仓库库存_log. LDF', SIZE = 2MB, MAXSIZE = 5MB, = 1MB) 2.1 在数据库“仓库库存”中完成下列操作。 (1)创建“商品”表,表结构如表1: (2)创建“仓库”表,表结构如表2: 表2 仓库表

大学生计算机实验报告(完整版)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3.1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经贸1103 姓名——- 学号201118910315 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11.10 一、实验题目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二、实验目的 1.熟悉Windows XP的文件系统。 2.掌握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方法。 3.熟练掌握在Windows XP资源管理器下,对文件(夹)的选择、新建、移动、复制、删除、重命名的操作方法。 三、实验内容 1.启动资源管理器并利用资源管理器浏览文件。 2.在D盘创建文件夹 3.在所创建文件夹中创建Word文件。 4.对所创建文件或文件夹执行复制、移动、重命名、删除、恢复、创建快捷方式及设置共享等操作。 四、实验步骤 (一)文件与文件夹管理 1.展开与折叠文件夹。右击开始,打开资源管理器,在左窗格中点击“+”展开,点击“—”折叠 2.改变文件显示方式。打开资源管理器/查看,选择缩略、列表,排列图标等

3.建立树状目录。在D盘空白处右击,选择新建/文件夹,输入经济贸易学院,依次在新建文件夹中建立经济类1103班/王帅、王鹏 4..创建Word并保存。打开开始/程序/word,输入内容。选择文件/另存为,查找D盘/经济贸易学院/1103班/王帅,单击保存 5.复制、移动文件夹 6.重命名、删除、恢复。右击文件夹,选择重命名,输入新名字;选择删除,删除文件 7.创建文件的快捷方式。右击王帅文件夹,选择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

8.设置共享文件。右击王帅,选择属性/共享/在网络上共享这个文件/确定 9.显示扩展名。打开资源管理器/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高级设置,撤销隐藏已知文件的扩展名 (二)控制面板的设置。 1.设置显示属性。右击打开显示属性/桌面、屏幕保护程序 2.设置鼠标。打开控制面板/鼠标/按钮(调整滑块,感受速度)、指针 3.设置键盘。打开控制面板/键盘/速度(调整滑块,感受速度)、硬件 4.设置日期和时间打开控制面板/日期和时间 5.设置输入法。打开控制面板/区域与语言选项/详细信息/文字服务与输入语言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图)

附录A 实验报告 课程:数据结构(c语言)实验名称:图的建立、基本操作以及遍历系别:数字媒体技术实验日期: 12月13号 12月20号 专业班级:媒体161 组别:无 姓名:学号: 实验报告内容 验证性实验 一、预习准备: 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图的结构特性,熟悉图的各种存储结构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2、熟练掌握几种常见图的遍历方法及遍历算法; 实验环境:Widows操作系统、VC6.0 实验原理: 1.定义: 基本定义和术语 图(Graph)——图G是由两个集合V(G)和E(G)组成的,记为G=(V,E),其中:V(G)是顶点(V ertex)的非空有限集E(G)是边(Edge)的有限集合,边是顶点的无序对(即:无方向的,(v0,v2))或有序对(即:有方向的,)。 邻接矩阵——表示顶点间相联关系的矩阵 设G=(V,E) 是有n 1 个顶点的图,G 的邻接矩阵A 是具有以下性质的n 阶方阵特点: 无向图的邻接矩阵对称,可压缩存储;有n个顶点的无向图需存储空间为n(n+1)/2 有向图邻接矩阵不一定对称;有n个顶点的有向图需存储空间为n2 9

无向图中顶点V i的度TD(V i)是邻接矩阵A中第i行元素之和有向图中, 顶点V i的出度是A中第i行元素之和 顶点V i的入度是A中第i列元素之和 邻接表 实现:为图中每个顶点建立一个单链表,第i个单链表中的结点表示依附于顶点Vi的边(有向图中指以Vi为尾的弧) 特点: 无向图中顶点Vi的度为第i个单链表中的结点数有向图中 顶点Vi的出度为第i个单链表中的结点个数 顶点Vi的入度为整个单链表中邻接点域值是i的结点个数 逆邻接表:有向图中对每个结点建立以Vi为头的弧的单链表。 图的遍历 从图中某个顶点出发访遍图中其余顶点,并且使图中的每个顶点仅被访问一次过程.。遍历图的过程实质上是通过边或弧对每个顶点查找其邻接点的过程,其耗费的时间取决于所采用的存储结构。图的遍历有两条路径: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当用邻接矩阵作图的存储结构时,查找每个顶点的邻接点所需要时间为O(n2),n为图中顶点数;而当以邻接表作图的存储结构时,找邻接点所需时间为O(e),e 为无向图中边的数或有向图中弧的数。 实验内容和要求: 选用任一种图的存储结构,建立如下图所示的带权有向图: 要求:1、建立边的条数为零的图;

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实验报告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 姓名:陈宇翔 系:软件工程系 专业:软件工程 年级:2007 学号:070481024 指导教师:王李进 职称:讲师 2009年12月16日

实验项目列表

福建农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实验报告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专业:软件工程系年级:2007 姓名:陈宇翔 学号:070481024 课程名称: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实验时间:2009-10-28 实验室田实验室312、313计算机号024 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实验1:ACME软件体系结构描述语言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软件体系结构描述的概念 2)掌握应用ACMESTUDIO工具描述软件体系结构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学时 2学时。 三、实验方法 由老师提供软件体系结构图形样板供学生参考,学生在样板的指导下修改图形,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软件体系结构描述。 四、实验环境 计算机及ACMESTUDIO。 五、实验内容 利用ACME语言定义软件体系结构风格,修改ACME代码,并进行风格测试。 六、实验操作步骤 一、导入Zip文档 建立的一个Acme Project,并且命名为AcmeLab2。如下图:

接着导入ZIP文档,导入完ZIP文档后显示的如下图: 二、修改风格 在AcmeLab2项目中,打开families下的TieredFam.acme.如下图: 修改组件外观 1. 在组件类型中,双击DataNodeT; 在其右边的编辑器中,将产生预览;选择Modify 按钮,将打开外观编辑器对话框。 2. 首先改变图形:找到Basic shape section,在Stock image dropdown menu中选 择Repository类型. 3. 在Color/Line Properties section修改填充颜色为深蓝色。 4. 在颜色对话框中选择深蓝色,并单击 [OK]. 5. 修改图形的边框颜色为绿色 7. 单击Label tab,在Font Settings section, 设置字体颜色为白色,单击[OK] 产生的图形如下图:

数据库课程实验报告

课程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原理 专业班级:CS1110 学号:U201114468 姓名:梅超 指导教师:杨茂林 报告日期:2014年6月23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目录 1实验目的与内容 (1) 1.1实验目的 (1) 1.2实验内容 (1) 2系统分析与设计 (2) 2.1系统分析 (2) 2.2系统设计 (3) 2.2.1数据库设计 (3) 2.2.2功能模块设计 (4) 3系统实现 (5) 3.1数据库的实现 (5) 3.2模块功能实现 (6) 3.2.1开发环境 (6) 3.2.2模块实现 (6) 3.2.2.1系统登录模块设计 (6) 3.2.2.2系统注册模块设计 (9) 3.2.2.3数据库主界面设计 (11) 3.2.2.4学生信息查询模块设计 (16) 3.2.2.5学生信息插入模块设计 (19) 3.2.2.6学生信息删除模块设计 (22) 3.2.2.7学生信息修改模块设计 (26) 3.2.2.8课程信息查询模块设计 (29) 3.2.2.9课程信息插入模块设计 (30) 3.2.2.10课程信息删除模块设计 (31) 3.2.2.11课程信息修改模块设计 (32) 3.2.2.12选课信息查询模块设计 (33) 3.2.2.13选课信息插入模块设计 (34) 3.2.2.14选课信息删除模块设计 (35) 3.2.2.15选课信息修改模块设计 (36) 3.2.2.16SQL复杂操作模块设计 (37) 4总结 (40) 参考文献 (41)

1实验目的与内容 1.1实验目的 本综合实验的目的主要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如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与数据库设计的方法,同时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能力,以及技术总结和撰写实验报告的基本技能。 1.2实验内容 设计一个学生-课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以下功能: 1.实现对学生信息的查询、插入、删除、修改 2.实现对课程信息的查询、插入、删除、修改 3.实现对学生选课信息的查询、插入、删除、修改 4.通过SQL语句实现多表连接复杂查询 5.实现新建用户功能

《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基础》 上机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授课教师: 日期:年月日

目录 一、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操作 ............................. - 1 - 二、Word文字处理基本操作 ................................ - 4 - 三、Excel电子表格基本操作 ............................... - 6 - 四、PowerPoint幻灯片基本操作 ............................ - 8 - 五、网页设计基本操作..................................... - 9 - 六、Access数据库基本操作 ............................... - 10 - 上机实验作业要求: ○1在实验报告纸上手写并粘贴实验结果; ○2每人将所有作业装订在一起(要包封面); ○3全部上机实验结束后全班统一上交; ○4作业内容不得重复、输入的数据需要有差别。

实验名称一、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1、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方法。 2、学会使用“画图”和PrntScr快捷键。 3、学会使用“计算器”和Word基本操作。 实验内容 1、日历标注 利用“画图”和Word软件,截取计算机上日历的图片并用文字、颜色、图框等标注出近期的节假日及其名称,并将结果显示保存在下面(参考下面样图)。 运行结果是: 主要操作步骤是: 2、科学计算 利用“计算器”和Word软件,计算下列题目,并将结果截图保存在下面(参考样图)。 ○1使用科学型计算器,求8!、sin(8)、90、74、20、67、39、400、50.23、ln(785)的平均值、和值,并用科学计数法显示。 运行结果是: ②将以下十、八、十六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894.8125)10、(37.5)8、(2C.4B)16 运行结果是:(需要下载使用“唯美计算器”) ○3计算下列二进制数的加法与乘法:101.1+11.11;1101*1011 运行结果是:(参考样图) 写出主要操作步骤: 3、实验心得体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