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饲料

动物饲料

动物饲料
动物饲料

考点集中:

1蛋白质营养,

2饲料分类:蛋白饲料,能量饲料,青贮饲料

3饲料配方与设计:配合饲料组成及有关概念,反刍动物饲料配方

上动物营养篇

一、蛋白质营养

1 动物对饲料蛋白质品质的要求

A.必需氨基酸(EAA)

概念: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与速度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B.限制性氨基酸(LAA)

(1)概念:饲料(粮)中缺乏一种或几种EAA时就会限制动物对其他氨基酸,尤其是必需氨基酸的利用,导致饲料中蛋白质整体利用率下降,故称为限制性氨基酸。满足需要程度最关键的为第一LAA,依次为第二、三、四等LAA。

2 挥发性脂肪酸VFA

挥发性脂肪酸简称VFA,是脂肪酸的一种,一般是具有1~6个碳原子碳链的有机酸,包括乙酸、丙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正丁酸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挥发性,故称挥发性脂肪酸

A、合成:乙酸,丁酸→体脂、乳脂丙酸→葡萄糖

B、氧化:奶牛组织中体内50%乙酸,2/3丁酸,1/4丙酸被氧化,其中乙酸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需要量的70%。

3、对非蛋白氮的利用

A、反刍动物对非蛋白氮的利用

1.NPN的利用原理(瘤胃中的细菌)

2. 利用NPN的意义

节约蛋白质、降低成本重要

B、单胃动物对非蛋白氮的利用

这些非蛋白氮物质对单胃动物无营养价值,单胃动物

无法利用非蛋白氮

二、维生素与元素营养

1. 维生素D。

属于固醇类衍生物,人体内维生素D主要是由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而转变,称为维生素D3或胆钙化醇。植物中的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可产生另一种维生素D,称为维生素D2或钙化醇。

干草是指青草或栽培青饲料在结实前,刈割下来经日晒或人工干燥而制成的干燥饲草。制作良好的干草保留青绿颜色,称为青干草。

晒制过程中养分变化:麦角固醇转变为VD2;或蜡质、挥发油,萜烯等物质氧化产生醛与醇类,使干草产生芳香味,增加适口性。

2.钙和磷

钙缺乏症:为骨骼病变,幼龄动物为佝偻病,成年动物为骨软病或骨质松疏症。P缺乏时,出现异嗜癖。Ca、P缺乏时,血清Ca、P水平低,,骨骼中Ca、P浓度低。

植物饲料含Ca少,而P多,但P有一半左右为植酸磷,饲料总P利用率一般较低,猪P利用率20-60%,鸡30%,反刍动物的瘤胃微生物可分泌植酸酶,可较好的利用植酸磷

Ca、P的补充料骨粉(Ca31%,P14%),磷酸氢钙(Ca23.2%,P18.6%),磷酸钙、CaCO3,石粉

三.脂肪营养

必需脂肪酸EFA的概念与种类

EFA

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一些脂肪酸具有2个或2个以上的双键;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供给,这样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EFA)。

EFA对动物有着极其重要的生理意义;如果不从饲料中供给,就会严重地引起动物生产性能下降,生理机能紊乱或

者缺乏症,通常将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称为EFA。

四. 影响动物对饲料消化的因素

动物种类、年龄

动物消化能力

饲料原料及种类

中动物饲料篇

一、饲料营养价值概略养分分析简式图

二、饲料分类

1 能量饲料

能量饲料概念:干物质中CF(粗纤维)低于18%,CP(粗蛋白)低于20%的一类饲料。一般干物质消化能(猪)10.46ML/kg 以上。高于12.55MJ/kg为之高能饲料。

共同特点:

是无氮浸出物特别高,在70%以上。玉米83%,高梁82%,大麦77%,小麦78%。

蛋白质品质低:CP平均10%,缺乏Lys与Met。

矿物质钙低,磷多但主要是植酸磷形式存在维生素B1丰富,但缺乏维生素C和D。

分类:谷实类、糠麸类、块根块茎类、动物植物油脂类、其他类(乳清粉类)等。

A 饲料之王玉米

饲料之王。60%-80%的玉米用于饲料生产。

有效能值高,14-15MJ/kg,是能量含量最高的谷物籽实类饲料

亚油酸较高(2%)是谷实类最高含量。

蛋白质含量低,品质差。缺乏赖氨酸、色氨酸。

矿物质钙少0.02%,磷多0.25%,利用率低。

维生素E多,胡萝卜含量高(黄玉米),叶黄素等色素多。B1多其它少,VD与VK几乎没有。

B、米糠与脱脂米糠

米糠是糙米加工精米时的副产品,由种皮、糊粉层、胚及少量的胚乳组成。

100kg稻谷产米72kg,砻糠22kg,米糠6kg。

C、油脂类能量饲料特性

高热能来源,是配制高能量饲料的首选原料;

提供必需脂肪酸;

促进色素与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热增耗少,占代谢能的5%-10%(蛋白质占30%,碳水合物占10%-15%);

产生额外热能效应:牛油、大豆油代谢能分别为29.04和35.4MJ/kg ,1:1 混合后则为35.19MJ/kg)。

2、蛋白饲料

蛋白饲料

定义:蛋白质饲料是指干物质中粗纤维含量在18%以下,粗蛋白质大于或等于20%以上的饲料。

分类: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单细胞蛋白质饲料和非蛋白质氮饲料。

蛋白质饲料:大豆饼粕

大豆饼粕是以大豆为原料取油后的副产物。由于制油工艺不同,通常将压榨法取油后的产品称为大豆饼,而将浸出法

取油后的产品称为大豆粕。

营养特性:

粗蛋白质:含量:高,一般在40%~50%之间重要

质量:EAA(必需氨基酸)含量高,组成合理。赖氨酸含量在饼粕类中最高,约2.4%~2.8%,赖氨酸与精氨酸比约为100:130,比例较为恰当。异亮氨基酸含量是饼粕饲料中最高者(约2.39%),是异亮氨基酸与缬氨酸比例最好的一种。色氨酸、苏氨酸含量高,蛋氨酸含量不足

粗纤维:含量较低,主要来自大豆皮。

无氮浸出物: 主要是蔗糖、棉籽糖、水苏糖和多糖类,淀粉含量低。

维生素:胡萝卜素、核黄素和硫胺素含量少,烟酸和泛酸含量较多,胆碱含量丰富,维生素E含量较高。

矿物质:钙少磷多,磷多为植酸磷

脂肪:脂肪酸为不饱和脂肪酸, 大豆粕和大豆饼相比,具有较低的含量,而蛋白质含量较高,且质量较稳定。

饲喂价值:经加热处理(适当)的大豆饼粕是畜禽最好的蛋白质原料。使用中配合添加蛋氨酸等氨基酸使用效果更佳。大豆饼粕是奶牛肉牛优质的蛋白质原料。为草食性与杂食性鱼类饲料主要的蛋白质原料

适口性:

用量:与能量饲料添加

问题:抗营养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后果

合理使用方法:加热防止过度热处理(灭活酶)

草木樨中抗营养因子

利用注意事项

含有香豆素,且有不良气味,适口性差;香豆素在霉菌作用下变为双香豆素,其结构式与维生素K相似,是维生素K的天然拮抗物。饲喂时防止VK缺乏。

高粱中抗营养因子

高粱中含量多0.02-3.4%。中国高粱籽单宁含量在0.92%(0.04-3.2%),粕饼中含量1.5-3.5%。

单宁含量超过0.5%对动物有害

棉籽(仁)粕饼中抗营养因子

抗营养因子:

棉酚(gossypol),环丙烯脂肪酸、单宁与植酸。棉酚是主要抗营养因子。

动物中毒:生长受阻、生产下降、贫血、呼吸困难、繁殖率下降、不育或死亡。

3、青贮饲料

以新鲜的天然植物性饲料为原料,在厌氧条件下,经过以乳酸菌为主的微生物发酵后调制成的饲料。如玉米青贮、青草青贮等。

青贮饲料的特性

1.有效地保存青绿饲料的营养成分

2.具有芳香性气味,适口性好、消化率高,动物爱吃

3.扩大饲料资源,可使青饲料生产向规模化生产,以可杀虫灭菌

4.调节饲料在不同季节的供应量,尤其是在冬季反刍动物缺乏青饲料时的供应工作

5.保存的安全与经济

A、特种青贮方法

低水分青贮又称半干青贮

1.水分控制在45%-55%。

2.要求原料在刈割后迅速风干。加酸青贮

1.青贮中添加其青贮制剂,等以提高青贮质量。

2.添加无机酸、有机酸、尿素、甲醛、乳酸菌等

B 青贮加工过程(常规青贮)

1. 青贮原料选择:全株玉米应在蜡熟期收割,禾本科以抽穗期为好。豆科开花初期为佳。

2.切碎:一般在2-5cm长为好。

3.水分要求:水分65%-75%为好。

4.填装压实。逐层填装压实,排除有效空气。

5.密封与管理。防止漏气漏水。加入乳酸发酵促进剂、不良发酵抑制剂、好气性菌抑制剂、营养性添加剂、乳酸菌等有益微生物添加剂

6.一般30天即可青贮完成,如果密封好的话, 保存一年。

C 调制优良青贮饲料的条件

1、原料的糖分含量

选用“正青贮糖差”原料。正青贮糖差是指原料中实际含糖量与饲料青贮时最低需要糖量之差为正数。

饲料最低需要含糖量=饲料缓冲度%*1.7

饲料缓冲度为中和每100g全干饲料中的碱性元素,并使pH降低到4.2时的所需要的乳酸克数。

一般青贮发酵只有60%葡萄糖生成乳酸。即1g乳酸需1.7g葡萄糖。因此,一般新鲜重中糖含量占1%-1.5%。

2、根据青贮糖差,青贮原料分为三类

一类:易贮原料如玉米、高梁胡萝卜秧,含糖量高(10%以上)易于发酵产生乳酸。

二类:不易青贮原料如苜蓿、紫云英等,含糖少,与第一类混贮较好。

三类:南瓜藤等含糖很低,单独青贮困难,可加入能量饲料进行混贮如麦麸皮

一些青贮原料干物质中含糖量

3、厌氧条件

尽量缩短装填时间,逐层填埋,压实,封密四周,防止透气,减少预务发酵期,使青贮原料尽快成熟酸化。

4、适宜温度

最适温度26.7-37.8℃。温度在青贮1-15天上升,然后下降。温度达54.4℃上以时,会使青贮变坏。

5、适当密度

与原料水分含量有关,水分低,密度高,水分高,密度低,防止排汁过多。

四、青贮饲料的品质鉴定

1、感官评定

开启青贮容器时,由青贮料的色泽、气味与质地进行评定。

2、化学分析鉴定

主要测定青贮饲料的酸度、氨态氮与有机酸总量等。

优良:pH3.8-4.2;中等:4.6-5.2;低劣:5.4-6.0。其中乳酸1/3-1/2为优。氨态氮越多质量越差。

如果青贮失败如何进行分析、检测失败原因?

下饲料配方篇

饲料添加剂

全价饲料的组成及有关概念

饲料配方的初步计算

反刍动物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A 添加剂预混料

用一种和多种营养与非营养性添加剂原料,与载体及稀释剂一起搅拌均匀的混合物。简称预混料。它是全价配合饲料的核心部分,通常要求其在配合饲料中添0.01%-5%。属于半成品饲料,不能单独饲喂动物。

预混料饲料可分为单项预混合饲料和复合预混合饲料。

B 浓缩饲料

浓缩饲料:由添加剂预混合饲料、蛋白质饲料和常量矿物质饲料配制而成的配合饲料。属于半成品饲料,必需按一定比例与能量饲料混合后才能构成全价配合饲料,一般在全价配合饲料中占20%-40%的比例.

C 精料补充饲料

全价配合饲料:由能量饲料(占60%-80%)和浓缩饲料配合而成,它能全面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并可直接用来饲喂动物。

精料补充饲料:主要由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和矿物质饲料等组成的一种配合饲料,用于牛、羊等草食家畜,以补充青粗饲料中养分的不足。

饲料配方中的一些常见计算

1、代数法

定义: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计算饲料配方,此法简单,仅适用于两种饲料原料配制混合饲料。

例1:用含粗蛋白质30%的浓缩料,粗蛋白质8.5%玉米,配制含粗蛋白质16%的混合饲料,求浓缩、玉米在混合饲料中所占的比例。(P179)

设:需浓缩料为X%,则玉米为(100 - X )%,则100g混合饲料中蛋白质关系满足

(100- X )8.5% + X 30% = 16

则计算得出,X=35

所以浓缩料为35,玉米为100-35=65。

2、交叉法

定义:又称方块法、四角法或对角线法,此法简单易于掌握,适用于饲料原料种类及营养指标较少的情况,也是由浓缩饲料与能量饲料已知的搭配比例推算浓缩饲料配方的设计方法,生产中最适用于求浓缩饲料与能量饲料的比例例1:用含粗蛋白质30%的浓缩料,粗蛋白质8.5%玉米,配制含粗蛋白质16%的混合饲料,求浓缩、玉米在混合饲料中所占的比例。(P179)

作十字交叉图,把所需要混合饲料达到的粗蛋白质含量16%放在交叉处,玉米和浓缩料的粗蛋白质含量分别放在左上角和左下角;然后以左方上、下角为出发点,各自对角通过中心做交叉,大数间减小数,所得的数分别记在右上角和右下角。第二步,上面所计算的各差数,分别除以这两差数的和,就得两种饲料混合的百分比。

玉米应占比例= 14÷(14 + 7.5 )= 65%

豆饼应占比例= 7.5 ÷(14 + 7.5 )= 35%

反刍动物配方设计P183

(1)计算出反刍动物每天采食的粗饲料提供的各种营养物质数量。

(2)根据饲养标准及粗饲料提供的营养物质的数量,计算出达到规定的生产性能时尚缺的营养物质数量,即必须由精料补充料提供的营养物质的数量。

(3)由反刍动物每天采食的精料补充料的量,计算精料补充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

(4)根据配合精料补充料的营养物质的含量,拟定反刍动物精料补充料配方,方法与单胃动物全价饲料配方设计相同。

1 根据生产目的、性别品种、年龄体重确定营养需求

2 确定精粗饲料配比,粗饲料应占干物质40%到60%,精料补充料

3 根据附近资源和市场供给选择合适的饲料原料

4 在法规允许下,选择合适的添加剂和生长促进剂

5 注意配方中粗纤维和非蛋白氮的比例

高中历史 考点19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高考试题)人民版

考点19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2016·课标全国Ⅱ卷·T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 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汉字演变。 解答关键: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并熟练掌握汉字的演变。 【解析】选B。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三体石经》中的三种字体是先秦古文、小篆和隶书,这正是楷书之前中国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所以B正确;A由材料中的信息无法判断,如果是要统一文字就应只有一种字体;C材料无法说明,且三国时期流行的字体应是隶书,但《三体石经》是三种字体并存;D的说法有误,中国在秦朝时期就已统一文字,而且商朝时期的甲骨文就已经是成熟的文字了。 2.(2016·课标全国Ⅱ卷·T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尽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 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

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实。 解题关键:从材料中提取观点,再运用史实对该观点进行说明和论证,要做到论从史出和史论结合。 【解析】材料讲的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中的两个事例: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这是提炼观点的史实依据,可从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角度来提取观点。如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巨大影响,或印度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提取观点时要做到论从史出,然后运用中国古代史的其他史实对此观点进行论证,做到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 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 3.(2016·课标全国Ⅲ卷·T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商周时期的文字。 解答关键:理解材料的主旨是强调青铜器铭文内容的变化。 【解析】选B。根据“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语句也愈加格式化”可知此种铭文商代已经存在,只是字数和语句发生了变化,故A错误;根据“这些铭文大都记述……希冀子孙保用”可知祖先的功绩被记录和传承,利于形成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故B正确;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材料未涉及,故C错误;根据“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可知西周时的青铜器的功用与商代无异,都是用来书写的载体,故D错误。 4.(2016·课标全国Ⅲ卷·T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动物营养与饲料》习题试卷及答案汇总

《动物营养与饲料》习题 一、选择题 1、产奶母牛在采食大量生长旺盛的青草后出现的“草痉挛”,主要是因为奶牛体内哪种矿物元素不足所致() A.磷 B.镁 C.硫 D.铜 2、饲料中的粗蛋白除了包括真蛋白质外,还包括()。 A.氨基酸 B.非蛋白氮 C.葡萄糖 D.纤维素 3、碘作为必需微量元素,最主要的功能是参与()组成,调节体内代谢平衡。 A.甲状腺 B.肾上腺 C.胰腺 D.皮脂腺 4、新生幼畜及时吃上初乳,可保证获得足够的抗体,对幼畜的健康非常重要,其原因是因为幼畜可从初乳中直接吸收()。 A.葡萄糖 B.免疫球蛋白 C.粗纤维 D.胆固醇 5、活菌制剂是一种活的微生物添加剂,具有防治疾病、促进生长的作用,又称 为()。 A.酶制剂 B.益生素 C.酸化剂 D.调味剂 6、动物体内缺铁的典型症状为()。 A贫血 B.佝偻病 C.夜盲症 D.骨折 7.反刍动物如奶牛饲粮中粗纤维严重不足或粉碎过细时,会产生()。 A.蹄叶炎 B.乳酸中毒 C.瘤胃不完全角化 D.皱胃位移 8.动物摄入饲料的总能减去粪能的差值称为()。 A.消化能 B.代谢能 C.气体能 D.生产净能 9.维生素B1又叫硫胺素,对于禽类的典型缺乏症表现为()。 A.脚气病 B.多发性神经炎 C.麻痹症 D.佝偻病 10.反刍动物比单胃动物能更好的利用()。 A.蛋白质 B.脂肪 C.无氮浸出物 D.粗纤维 11.反刍动物使用高精料饲粮时,容易出现酸中毒,饲粮中添加缓冲剂,可以提高瘤胃的消化功能,防止酸中毒,生产中常用的缓冲剂为()。 A.碳酸氢钠 B.氢氧化钠 C.硫酸铜 D.氯化钠 12.动物体内缺锌的典型症状为()。

大学专业介绍之生物科学类1(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

大学专业介绍之生物科学类1(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 信息学) 1.生物科学 本专业培养具有生物科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同时掌握生物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和应用能力的技术人才,为我国生态建设及植物资源利用和中药资源产业化提供能从事教学、技术研究、生产管理、产品开发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 1. 2.掌握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 3.

4. 5.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 主干课程:植物生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天然产物化学、药用植物资源学、中药材生产质量控制、中药材加工学、生物制药等。 就业方向与深造:毕业后可在科研机构、学校从事药用植物和植物生态与资源利用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2.生物技术 本专业是以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为基础、应用于现代生物技术产业为特色的理科类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现代生命科学知识、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生物信息及数据分析等技能,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酶工程原理及技术、细胞工程原理与技术、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生物信息学等。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

_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_简介

科学学研究000321 科学学研究 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 2000 Vol.18 No.3 P.107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是我国也是世界第一本全面展示和系统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和21世纪科技前沿探索中有着重大促进作用”的论著.尽管当代文化和文化史学界比较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古代科技史的现代价值的研究,但是至今只承认其对当代的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其爱国主义教育功能,近10多年来也开始注意其对当代科技政策和管理科学的促进作用.但是,一个较普遍的观点则认为,在科学技术发展已十分先进的今天,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传统科学技术)对当代科学技术不可能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然而历史的发展常是出人意外的,科学技术新的综合性潮流的崛起和面临越来越多复杂性、非线性和自然史问题的探索,已越来越显示:中国传统文化(包括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经济、伦理、哲学,乃至宗教等)在当代和21世纪科技前沿探索中有着广泛的、重要的促进作用.本书的意义就在于组织了多学科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对近年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第一次集大成的工作,向学术界全面系统地展示了这一全新的学术领域,必将有助于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自己的科技领域中自觉地发挥我们民族文化的优势. 本论文集主要是北京"天地生人学术讲座”所积累的学术成果.1990年创办此"讲座”至今已有290多讲,共组织近600次学术报告.其中约有150个报告是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科技前沿发展”内容的.在此"讲座”基础上,1995年以"中国传文化与当代科技前沿发展”为主题的第58次香山科学会议顺利召开,与会专家一致肯定,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科技前沿探索中有着广泛的促进作用,并联名发表了题为<中国传统文化在21世纪科技前沿探索中可以做出重要贡献>呼吁书,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之后又出现不少论文和笔谈. 鉴于上述成果,在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这部专著性论文集问世了.本书分七编,百余篇论文对此全新学术领域进行系统展示和全面论述:第一编,总论;第二编,系统思维与当代科学整体化;第三编,古代自然史料与当代自然史探索;第四编:天人合一观与当代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第五编:当代大型工程的历史论证;第六编:传统科技基因与当代科技创新;第七编:科技传统缺陷的研究与当代科技发展.本书前六编,主要谈中国传统科技的光辉成果在当代和21世纪科学技术中的作用;第七编是实事求是地反映了中国传统科技的不足,并提出了系统深入研究这一领域的历史任务.本论文集的出版,将助于这一领域的系统深入研究,并能使更多的人了解这一领域、投身于这一领域,以完成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任务,开创富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技术现代化道路. 真海松 出版日期:2000年9月19日 万方数据 file:///E|/qk/kxxyj/kxxy2000/0003/000321.htm2010-3-23 2:54:14

激素类饲料添加剂在养殖中的应用汇编

激素类饲料添加剂在养殖中的应用

激素类饲料添加剂 激素是动物体内分泌器官直接分泌到血液中,并对机体组织器官有特殊效应的活性物质。它能改变体内的合成和分解过程,使组织合成的速度超过其遗传潜力,从而提高生产速度和生产效益。 激素残留(hormone residue)是指在畜牧业生产中应用激素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或埋植于动物皮下,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发育、增加体重和肥育以及用于动物的同期发情等,以改善动物的生产性能,提高其畜产品的产量,结果导致所用激素在动物产品中残留。在畜牧业生产中常用的激素类饲料添加剂主要有性激素类、生长激素等两大类生长激素,是动物脑下垂体前叶分泌的蛋白质激素,在代谢中促进蛋白质合成和脂肪的分解。试验表明,奶牛注射这种激素,可使产奶量提高10%-20%;性激素,这类激素可使蛋白质的合成作用增强。如人工合成的乙烯雌酚、乙雌酚等。另一显著特征是促进性器官的发育和性成熟,维持性机能、性周期等;另外醇类激素衍生物,如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等;激素的使用方法有两种,即口服法和埋植。口服是指将所用激素添加物按使用方法拌料饲喂。埋植则是将激素埋植在畜体耳后皮下脂肪内。 激素类药物在动物饲养中的负效应及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受利益驱动, 一些养殖业者使用违禁和未被批准使用的激素类药物, 最终造成这些药物在肉、蛋、奶等动物源食品中残留, 危害人类健康。从激素类添加剂来看,近几年最突出的是盐酸克伦特罗残留问题。盐酸克伦特罗俗称瘦肉精,是一种激素,给猪喂后可以促进瘦肉增长,减少脂肪沉积,效果明显,但其食品残留对人的健康威胁较大,属国家违禁药品.会导致人肌肉震颤、心悸、神经过敏,浑身冒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 姓名:谢新发班级:大06数学1班学号:43号 摘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不断涌现,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及作用显得日益广泛、深刻。伴随着信息科技革命的浪潮,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未来也展现出其不可限量的前景。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认识到,一个生命科学的新纪元即将开始,并将对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产生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将会极大地应用于国家的农业、工业和安全。应当说,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为我国提供了一次科技创新和社会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关键词: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现状前景对策 一、当代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前景 无论是科技界还是产业界,都基本认同这样一个重要判断:在新的世纪里,生命科学的新发现,生物技术的新突破,生物技术产业的新发展将极大地改变人类及其社会发展的进程。日益成熟的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以及正在加速发展的基因组学技术和蛋白质组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干细胞组织工程认知与神经科学等关键技术,正在推动生物技术产业成为新世纪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深刻地改变人类的医疗卫生、农业、人口和食品及生物安全状况。尽管世界各国对高科技领域范围的界定不完全相同,但几乎无一例外地将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放在重要位置。 进入21世纪后,生物技术产业显示出其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当今高技术产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2002年美国在生物技术领域投入研究开发资金已高达157亿美元。日本政府2002年已明确提出生物技术立国战略,强调把“科研重点转向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欧盟已成立生物技术委员会。在软件领域成就斐然的印度,早在1995就提出“人类基因组——印度起点”研究计划,明确提出通过发展生物产业实现经济结构的多元化。这些都表明,世界上许多国家已把发展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及其产业作为赢得未来竞争的战略选择。 目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仍然集中在基因组科学、蛋白质科学、认知与神经科学等领域。继200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后,水稻、疟原虫、蚊子和老鼠的全部DNA序列测定也在2002年完成,这些研究成果都直接与粮食生产和人类健康有关。老鼠和河豚鱼基因序列的测定,将可能为人类提供关于脊椎动物进化的重要线索。特别是科学家们已经把目光投入到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和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这两个极富挑战性的领域,这将带来更多与人类自身发展密切相关联的重大研究成果。 生物技术方面的进展则更为迅速,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纳米生物技术等等,将大大加快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的研制,以及推进对重大疾病新疗法的研究进程。总体来看,生物技术目前仍主要应用于医药和农业,但在食品、环保、能源等行业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据统计,全球生物药品市场规模2000年为300亿美元,预计2010年将达到9000亿美元。在转基因技术方面,尽管人们对基因改造生物的讨论和疑虑仍然存在,但2007年全球23个国家种植了1.143亿公顷转基因农作物,比2006年增长12%。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的破译,将有力地促进生物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到2020年,利用生物技术研制的新药可能将达到3000种左右。这将对提高人类的医疗水平和健康水平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值得强调的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正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技术融合趋势。特别是生物技术与其他高技术的融合,形成了生物芯片、生物光电、生物传感器等高技术领域,产生了生物技术群。比如,生物芯片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将在生物学和医学基础研究、食品、农业、环保等领域中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改变生命科学的研究方式,革新医学诊断和治疗。科技发展的这一突出现象以及由此带来的产业深层次变革,已经引起许多国家的高度关注。

动物饲料

考点集中: 1蛋白质营养, 2饲料分类:蛋白饲料,能量饲料,青贮饲料 3饲料配方与设计:配合饲料组成及有关概念,反刍动物饲料配方 上动物营养篇 一、蛋白质营养 1 动物对饲料蛋白质品质的要求 A.必需氨基酸(EAA) 概念: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与速度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饲料供给的氨基酸。 B.限制性氨基酸(LAA) (1)概念:饲料(粮)中缺乏一种或几种EAA时就会限制动物对其他氨基酸,尤其是必需氨基酸的利用,导致饲料中蛋白质整体利用率下降,故称为限制性氨基酸。满足需要程度最关键的为第一LAA,依次为第二、三、四等LAA。 2 挥发性脂肪酸VFA 挥发性脂肪酸简称VFA,是脂肪酸的一种,一般是具有1~6个碳原子碳链的有机酸,包括乙酸、丙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正丁酸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挥发性,故称挥发性脂肪酸 A、合成:乙酸,丁酸→体脂、乳脂丙酸→葡萄糖 B、氧化:奶牛组织中体内50%乙酸,2/3丁酸,1/4丙酸被氧化,其中乙酸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需要量的70%。 3、对非蛋白氮的利用 A、反刍动物对非蛋白氮的利用 1.NPN的利用原理(瘤胃中的细菌) 2. 利用NPN的意义 节约蛋白质、降低成本重要 B、单胃动物对非蛋白氮的利用 这些非蛋白氮物质对单胃动物无营养价值,单胃动物 无法利用非蛋白氮 二、维生素与元素营养 1. 维生素D。 属于固醇类衍生物,人体内维生素D主要是由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而转变,称为维生素D3或胆钙化醇。植物中的麦角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后可产生另一种维生素D,称为维生素D2或钙化醇。 干草是指青草或栽培青饲料在结实前,刈割下来经日晒或人工干燥而制成的干燥饲草。制作良好的干草保留青绿颜色,称为青干草。 晒制过程中养分变化:麦角固醇转变为VD2;或蜡质、挥发油,萜烯等物质氧化产生醛与醇类,使干草产生芳香味,增加适口性。 2.钙和磷 钙缺乏症:为骨骼病变,幼龄动物为佝偻病,成年动物为骨软病或骨质松疏症。P缺乏时,出现异嗜癖。Ca、P缺乏时,血清Ca、P水平低,,骨骼中Ca、P浓度低。 植物饲料含Ca少,而P多,但P有一半左右为植酸磷,饲料总P利用率一般较低,猪P利用率20-60%,鸡30%,反刍动物的瘤胃微生物可分泌植酸酶,可较好的利用植酸磷 Ca、P的补充料骨粉(Ca31%,P14%),磷酸氢钙(Ca23.2%,P18.6%),磷酸钙、CaCO3,石粉 三.脂肪营养 必需脂肪酸EFA的概念与种类 EFA 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一些脂肪酸具有2个或2个以上的双键;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供给,这样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EFA)。 EFA对动物有着极其重要的生理意义;如果不从饲料中供给,就会严重地引起动物生产性能下降,生理机能紊乱或

杨振宁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

杨振宁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 【内容提要】近代科技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为什么受到强有力的抗拒?科学技术在中国的未来走向如何?著名的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近年来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并提出了独到的看法。本文对此作了介绍与评述。( 燕南, https://www.doczj.com/doc/365321340.html, )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科学技术/欧几里德几何 一引言 文艺复兴以后,近代科学在欧洲迅速产生,以1687年牛顿出版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标志,近代科学革命到达高潮,这本已是历史,然而,问题是:“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中国人在应用自然知识满足于人的需要方面,曾经胜过欧洲人,那么,为什么近代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呢?”(1)这一问题难倒了20 世纪的科学史学家和其他许多学者。由于该问题是英国著名科学史学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90——1993)最初提出,后包括李约瑟本人在内,至今无人能给出满意的答案,遂被称为“李约瑟难题”。作为近代科学革命之后,有中国血统和中国文化背景,又为世界科学做出巨大贡献,与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等并列的科学家——杨振宁对这个问题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中国科技的未来发展等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提出了一些独到的看法。( 燕南, https://www.doczj.com/doc/365321340.html, ) 二中国古代没有发展出欧氏几何及其逻辑系统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主要原因 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发,杨振宁认为,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李约瑟在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经成篇地讨论过这个问题,并给出了种种理由:中国早期的哲学如阴阳五行等理论尽管曾促进过中国早期的科学发展,可是这些理论本质上的经验性和思辨性在后来却成为阻碍实验科学在中国产生的原因;中国没有充分发展资本主义是实验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基本的社会原因;中国的传统价值观不鼓励、甚至是抑制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产生。…… ( 燕南, https://www.doczj.com/doc/365321340.html, ) 杨振宁指出:“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看,和其中的某些自大有关系。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想把世界上所有的问题一下子都解决了。……他们第一想解决人文问题,第二想从总体上解决人文问题。”(2) 因此,他们不愿去做具体的事情。古希腊的哲学家中,也有人企图总体上解决所有的问题,“可是他们也有人从事非常具体的问题”。( 燕南, https://www.doczj.com/doc/365321340.html, ) 从解决具体的、现象的问题入手,“希腊人发现正立方形只有5 个,这是非常美妙的画像,而这个画像如果没有准确的几何思想是不可能想到这个定理。后来有人说欧几里德所以写了欧几里德几何,就是因为要证明这个定理。这是西方思想方向的结晶。” (3) 欧氏几何的产生并不是孤立的。在力学方面,阿基米德为了鉴别皇冠的含金量,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和研究。在一次洗澡时,他感觉到身体受到向上的托力,由此悟出了解决皇冠问题的方法,同时发现了著名的浮力定律。此外,阿基米德还发现了杠杆原理。 随着欧几里德几何、阿基米德浮力定律等力学原理的出现,更为重要的是与之相关的一套逻辑思维方法、逻辑系统的诞生,这些为近代科学在西方的产生奠定了逻辑及方法基础。

沸石在动物饲料添加剂中的应用

沸石在动物饲料添加剂中的应用 沸石其作为饲料添加剂,能够促进动物体重增长、骨骼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和营养物质的利用率等,从多方面提高动物健康状况,在畜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1、沸石的结构及分类 沸石是一种晶状含水碱和碱金属阳离子的硅铝酸盐矿石。沸石通过空腔和架装结构相连形成了一个无限的三维结构。他们通过结构和沸石微孔型颗粒的组成“分子筛”进行分类。到目前为止,国际沸石协会(IZA)的结构委员会分类中有232种沸石被发现,至少有40个分类。普通沸石类型指的是斜发沸石、方沸石、菱沸石、浊沸石、发光沸石和钙十字沸石。而且,在2015年欧洲商务部专利局公布世界范围内大约有47000项专利包含或与沸石相关。 2、沸石的作用 早期报道沸石与动物科学和水产养殖相关,食用沸石能够有效预防某些动物疾病和促进动物健康,理化性质纯净的天然沸石,例如粒度大小、微晶尺寸和聚集度,还有各种孔隙度都可能影响其效果。这些特征明显地影响其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和催化性质。有报道沸石应用于家禽,但关于原材料的杂质浓度有一些争议,然而,有明确的报道表明通过添加天然沸石对于饲料摄入、体重增长和生长率、骨骼生长、饲料转化率、营养物质的利用、蛋的产量、重量、蛋壳厚度、耗水量和粪肥等都有一定的益处。 3、沸石的应用 有许多研究人员通过记录猪、犊牛和羊每天的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已经证实在饮食中添加沸石的益处。再者,沸石还能增加母猪的生产性能和奶牛的产奶量嘲。在日本早期的研究中,国

投盛世斜发沸石和丝光沸石作为猪和家禽的营养保健品与对照组相比能够使试验动物快速生长,例如在饲料中混合5%的斜发沸石能够增加16%的体重,同时减少饲料的总成本。合成和天然的沸石都进入到试验动物的瘤胃中,逐步减少过量的氮,并且主导动物消化液系统中瘤胃有机物和细胞蛋白结合的同化作用。另有研究发现,添加3%沸石到金鲷鱼(金黄色石斑鱼)饲料中能够促进生长。成年猫的商品化饲料中添加物包括植物西地格丝兰和沸石(斜发沸石)能够消除健康动物的排泄物气味、减少负干扰。对于成年狗,添加西地格丝兰和沸石(斜发沸石)到其食物中,评估其饲料的接受程度、粪便状态和出现难以消化矿物质的含量,发现包含这种添加物会妨碍一些食物中矿物质的排泄园。 天然沸石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被大量地用于促进动物健康和生产。使用沸石能够改善动物健康状态和肉类乳类产品的质量,在不久的将来,沸石在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中将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的区别与联系

生物科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生物科学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国家科技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生物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生物学 主要课程: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野外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周~20周。 主要专业实验:动物生物学实验、植物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生物技术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命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较系统的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及细胞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生物技术产业政策、知识产权及生物工程安全条例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生物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生物学 主要课程: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工程、生化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发酵工程设备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10周~20周。 主要专业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生物技术大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生物科学技术发展

生物科学技术发展 急需关于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 提问者:露雨风桐 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 多姿多彩的生物,使地球上充满了生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同各种各样的生物息息相关。自古以来,人类就不断探索生物界的奥秘,从中获益良多。现代社会,生物科学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人类社会与生物学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生物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如进化的思想和生态学思想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 受。 2.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如生物技术产业正在形成一个新兴产业;农业生产 力因生物科学技术的应用而显著提高。 3.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 4.促进人们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5.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如生态学的发展促进人们的整体性思维;随着脑科学 的发展,生物科学技术将有助于改进人类的思维。 6.对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体系产生冲击,如试管婴儿、器官移植、人基因的人 工改造等,都会对人类社会现有的伦理道德体系产生挑战。 7.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和自然界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如转基因生物的 大量生产改造物种的天然基因库,可能会影响生物圈的稳定性。 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学生课程中应当充实这方面的内容。 展望21世纪的科学技术 21世纪的科学研究将在四个层面上展开。 第一个层面是研究物质结构及其运动规律的物质科学,由此将深化人们对物质世界和字宙起源与演化的认识。

第二个层面是生命科学。20世纪末,人类基因组全部测序工作基本完成,预示着新世纪生命科学必将酝酿着新的突破,将引发对解读基因密码规律的探索,从而使人类在分子水平上能够找到生命起源及其演化过程的谱系,发现生命遗传、生殖与发育、生长与衰老、代谢与免疫等机制。同时通过对人类基因密码的解读.-些重大的疾病基因将被发现,使危害人类生命的疾病得到治疗。 第三个层面是地球与环境科学。21世纪,地球与环境科学将更加注重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并从工业经济时代的注重矿产资源,逐步转移到重视新能源、水、耕地和生态资源,研究对象从陆地更多地拓展到海洋、太空等。 第四个层面就是对人脑与认知的研究。21世纪,人类将在脑科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和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几个重大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也将是科学发展的一个新高峰。脑与认知神经科学的进展将进一步揭示人类意识、思维的本质,为攻克脑的疾病提供基础。同时为开发智能计算机、仿脑的信息系统以及能像人一样思维和动作的机器人创造了条件,这将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无可限量的影响。 生物科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 20世纪后期,生物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极大地丰富了生物科学的数据资源。数据资源的急剧膨胀迫使人们寻求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去组织这些数据,以利于储存、加工和进一步利用。而海量的生物学数据中必然蕴含着重要的生物学规律,这些规律将是解释生命之谜的关键,人们同样需要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来协助人脑完成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工作。另一方面,以数据分析、处理为本质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并日益渗透到生物科学的各个领域。于是,一门崭新的、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学科?生物信息学?悄然兴起。 生物信息学的诞生及其重要性 早在1956年,在美国田纳西州盖特林堡召开的首次?生物学中的信息理论研讨会?上,便产生了生物信息学的概念。但是,就生物信息学的发展而言,它还是一门相当年轻的学科。直到20世纪80?90年代,伴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信息学才获得突破性进展。 1987年,林华安博士(Dr. Hwa A. Lim)正式把这一学科命名为?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此后,其内涵随着研究的深入和现实需要的变化而几经更迭。1995年,在美国人类基因组计划第一个五年总结报告中,给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生物信息学定义:生物信息学是一门交叉科学,它包含了生物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分配、分析、解释等在内的所有方面,它综合运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的各种工具,来阐明和理解大量数据所包含的生物学意义。 生物信息学不仅是一门新学科,更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开发工具。从科学的角度来讲,生物信息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和生物相关系统中信息内容与信息流向的综合系统

动物饲料用量标准

用量标准 一、能量饲料 1、玉米 2、大麦 猪用量:不超过25%为宜;肉鸡:用量一般为20%,最好在10%以下。达到25%以上,饲料利用率明显下降;达40%时,影响更为明显。 3、高粱 高单宁高粱在畜禽饲粮中用量只能用到10%,而低单宁的饲用高粱可用到70%。应搭配豆粕。 4、米糠 生长猪:可用10~12% 肥育猪:可用30%,但影响肉质最好为15% 5、啤酒糟 肉鸡:不宜使用 蛋鸡、种鸡:5%~10%可改善产蛋率、受精率、孵化率及蛋重,并减少软便发生。 蛋鸡:10%~20%,可降低肝脏脂肪含量,预防脂肪肝。 育成鸡:5%~20%,可限制能量摄入,防止过肥。 仔猪:避免使用 生长肥育猪:不宜太高 种猪:可达20%~40%,可防止种猪过肥。 啤酒糟用于养牛效果很好,用量几乎不受限制 6、麦芽根 肥育猪:8%~16% 奶牛:不宜超过20%,否则,牛奶会产生苦味。 7,酒精糟 DDS:CF最低,能值、Vit和生长未知因子含量最高,对仔猪、生长肥育猪、产蛋鸡、种鸡等效果较好,但因价格昂贵,用量一般为2.5%~5%。具有粘性,可作为颗粒饲料的粘结剂。DDG:CF含量较高,而Vit和生长未知因子含量较低,可用于生长肥育猪、育成鸡、产蛋鸡、种鸡和种猪,用量宜在5%~10%以下。 DDGS:营养价值高于DDG,用量可达10%~15% 8、油脂 妊娠-泌乳母猪10%~15 仔猪5%~10% 生长肥育猪3%~5% 肉鸡5%~8% 产蛋鸡3%~5% 9、菜籽饼粕 仔猪不宜饲喂,育肥猪不要超过8%,母猪不要超过4%,禽类少用 10、鱼粉 主要用于单胃动物,鸡、仔猪和泌乳母猪。肉用肥育动物在宰前一个月要停喂鱼粉。一般生长后期或非生长期的畜禽可少用或不用鱼粉。

关于禁止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 和使用动物性饲料的通知

关于禁止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 和使用动物性饲料的通知 农牧发[2001)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农业、农牧)厅(委、办、局),饲料工业(工作)办公室: 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十七条和第十八条的规定,饲料、饲料添加剂的使用过程中,证实对饲养动物、人体健康和环境有害的,要予以限用、停用或禁用。疯牛病的发生和蔓延已给欧盟国家养牛业和经济带来重大损失,而且感染人,危害人体健康,引发社会动荡。鉴于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使用被疯牛病和绵羊痒病病原因子污染的肉骨粉等动物性饲料饲喂反刍动物,为了彻底切断疯牛病的传播途径,防止疯牛病在我国境内发生,我部研究决定,自即日起,禁止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和使用以下动物性饲料产品:肉骨粉、骨粉、血粉、血浆粉、动物下脚料、动物脂肪、干血浆及其他血液制品、脱水蛋白、蹄粉、角粉、鸡杂碎粉、羽毛粉、油渣、鱼粉、骨胶等。 各级饲料管理部门要对反刍动物饲料的生产、经营进行全面检查,对违反本通知规定的,按照《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各级畜牧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本通知精神,对反刍动物饲料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禁止使用动物性饲料饲喂反刍动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2001年2月28日 关于加强肉骨粉等动物性 饲料产品管理的通知 农牧发[2000]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农业、农牧)厅(局、办),外经贸委(厅、局),各直属检验检疫局: 为了加强肉骨粉等动物性饲料产品(包括肉骨粉、骨粉、肉粉、血粉、血浆粉、动物下脚料、动物脂肪、干血浆及其他血液产品、脱水蛋白、蹄粉、角粉、鸡杂碎粉、羽毛粉、油渣、鱼粉、磷酸氢钙、骨胶,以及用上述原料加工制作的各类饲料,下称动物性饲料产品)的管理,防止使用禁用的动物性饲料产品,保护我国畜牧业生产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根据《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简称《条例》)和《进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登记管理办法》(农业部38号令,简称《办法》)的规定,外国企业生产的饲料首次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的,应当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申请登记,取得产品登记证未取得产品登记证的饲料不得在中国境内销售、使用。上述动物性饲料产品属于《条例》调整的“单一饲料”范畴,必须按照《办法》的规定办理登记。 二、要高度重视对动物性饲料产品的管理,严防“疯牛病”等疫病传入。要严格遵守国务院有关部门自1990年以来陆续发布的有关防止“疯牛病”和“痒病”传入的规定。 三、各省级饲料管理部门要对本辖区的动物性饲料产品的经营、使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凡擅自经营和使用禁止使用的动物性饲料产品,要立即就地销毁,并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凡未取得登记证的非疫病国家的动物性饲料产品要立即予以查封,限期补办有关手续,并依据《条例》实施处罚;省级饲料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该类产品经营、使用的监控。 四、输入动物性饲料产品,须事先向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提出申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从现在起,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凭农业部颁发的产品登记证受理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申请。对已办理有关进境检疫审批手续的动物性饲料产品,必须有出口国官方出具的符合进境检疫许可证要求的检疫证书,证明其来源的动物品种。凡不符合规定的或没有办理有关进境检疫审批手续的动物性饲料产品,一律做退回处理。各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要依法严格对允许进口的动物性饲料产品实施检验检疫。 五、省级饲料质量监测机构应依据同类动物不得饲用同类动物性饲料产品的原则,加强对动物性饲料

影响人类未来的十大生物科学技术

生物谷张发宝博士:影响人类未来的十大生物科学技术 ——用生物科技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 生物谷(https://www.doczj.com/doc/365321340.html, 张发宝博士):生物科学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飞速发展。尤其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人类有自主改造基因的能力,于是各种梦想就应蕴而成。然而哪些技术会与人们的生活和未来的生活息息相关呢? 以下我们列举了十大生物技术,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以下一些领域将成为人类攻关的热点,它们不仅带来给我们的是一项项的技术,更为人与自然的和谐。 1 新型药物研发。靶向,RNAi,疫苗,纳米运输成为关键词。 虽然现代医药日新月异,但是仍然有大量疾病缺少真正有效的手段,如艾滋病等许多病毒性疾病,中风,心血管等退行性病变,以及许多遗传性疾病。另外,现代的经典的药物,也在与微生物的斗争中,疲于应付。不断的变异的细菌,使得药物的研发越来越吃力。 其实,真正的新药,不仅是药物的本身,还包括药物的载体(运输)和高度特异性。许多药物效果很好,但是作用太过广泛,或无法靶向应用,或无法到达靶器官等,使得许多原因不在于没有这个药,而在于没有办法将药物靶向性作用于这些病变组织。如RNAi技术成为人类治疗病毒性疾病,肿瘤等有力的武器,但是现在却没有办法让它能够安全地运达病灶并发挥作用。 在未来,靶向性药物,纳米药物将成为药物研究过程中重要的载体,而与传统的药物结合,共同构成真正强有力的治疗工具。 2 组织工程与器官移植 随着干细胞的技术快速发展,人类目前已经能对某些细胞的分化方向进行人工控制,使得人类对组织工程和器官移植期待得到空前的提高。当然,目前的技术离应用还有很长的距离,但是新的技术,如三维组织培养,定向分化技术使得人类能够在体外复制出一些简单的组织。对于复杂的组织和器官,相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仍然有可能成为现实。 3 个性化医疗时代 传统的医疗技术,是治病的技术,不是治人的技术。而随着人类基因组、SNP、代谢组学等的全面了解和蛋白质组学的逐步了解,为个性化医疗开辟了新的曙光。 根据不同病人的基因表型,进行有针对性地用药和治疗,达到最低的副作用,最高的敏感性和效果。这是人们期待的事实。

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标准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标准 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适用专业:畜牧兽医 学时数: 72学时学分:2 先修课程:动物解剖生理、动物生物化学、应用化学 后续课程:畜禽养殖技术 2.课程性质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是畜牧兽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教导学生从一般基础知识进入专业实践技能培养的桥梁。该门课程以《生物化学》、《解剖生理》为学习基础,为后续课程《畜禽养殖技术》的学习奠定基础。《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将动物与饲料作为统一研究对象,将动物生产性能与饲料生产效益作为统一的研究目的。通过学习动物营养和饲料相关基础知识,能针对动物的具体生理阶段合理运用和调制饲料,并将动物研究成果应用于畜禽饲养实践,从而推动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3.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21世纪高级畜牧兽医类专业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动物营养与饲料的基本知识和职业技能,为学习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奠定基础;同时注意渗透专业思想教育和创新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及敬业精神,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使其具备分析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 掌握饲料营养物质的基本知识、基本营养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掌握饲料营养物质在动物体的转化途径及缺乏症; 熟悉动物营养需要特点及饲养标准; 掌握不同种类饲料的营养特点及配合饲料配方设计的技术; 了解配合饲料生产工艺及管理措施。 能力目标 能识别各种营养素的缺乏症及中毒症,分析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熟练掌握常用饲料及其类别、营养特性及品质鉴定。 掌握饲料的常用加工调制技术、配合饲料加工工艺及加工质量控制技术。 掌握动物日粮配合的基本技能。 能开展动物饲养试验方案设计和饲养效果检查。 熟练查阅和灵活运用饲养标准。 素质目标 具有热爱科学、求真务实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具备进一步学习和创业的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意识、艰苦奋斗的作风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4.课程设置与设计思路 课程的设计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训交替,技能驱动”为工作项目设置。其总体的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牲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突出了职业能力的训练,并融入了工作过程的要求。课程设计以畜牧兽医专业相关的多个岗位的典型的工作过程需要为线索来进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33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选择题 1.史书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由材料可见()。A.蔡侯纸是世界上最早的书写用纸 B.东汉元兴元年后,纸成了唯一书写材料 C.造纸原料易得是蔡侯纸广泛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D.蔡伦造纸使用的主要原料是树皮、麻头、棉布、鱼网 答案 C 2.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由中国传入欧洲,并帮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 ) 解析欧洲“发现世界”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指南针在此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答案 A 3.《金史》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这段材料描述的科技成就是( ) A.火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造纸术 答案 A 4.今天象棋中有“炮”与“砲”二字。唐代的象棋中使用“砲”字,宋代的象棋中“炮”“砲”二字开始并用,这一变化说明()。 A.中国象棋发明于宋代B.宋代发明了火药 C.宋代火药广泛用于战争D.洋炮在宋代传入中国 解析从唐到宋的这一变化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说明了火药在宋代被广泛应用于战争。

5.“为什么现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发展起来?……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文明在应用人类关于自然的知识与人类的实际需求方面比西方文明要有效得多?”据此分析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A.政府是科研的主要组织者 B.实用技术发达 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解析解题的突破口是理解材料,材料一方面指出现代科学是在欧洲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指出古代中国应用科技比西方发达。材料不能体现A、C、D,此三项不符合史实。中国古代科技重视实用技术,轻视科学理论的研究,故答案为B。 答案 B 6.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 A.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 B.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 C.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 D.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 解析从“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可排除A、B项;“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主要与领土被金占领有关;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直接得益于当时城市经济繁荣发达与市民阶层的壮大。 答案 D 7.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 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B.以文人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 C.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D.体现浪漫主义风格 解析“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主要说明元曲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百姓,没有深奥不易理解、粗野庸俗的情况。反映了元曲以自然本色为主流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