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上中国在国外的十种称谓

历史上中国在国外的十种称谓

历史上中国在国外的十种称谓
历史上中国在国外的十种称谓

历史上中国在国外的十种称谓

历史上,各国以对某一时期中国事物的具体印象为基础,对中国有过多种称谓,其中不乏偏见与歧视。当然,这些称谓如今多已弃用,但其中所包含的历史,却值得后人记取。

震旦

Sinian,古印度对中国的称谓。过去曾认为震旦是一种鸦雀,是中国特有的鸟。其实,震旦纪是五亿七千万年前到十八亿年前的地质年代,这段时间在生物演化历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在震旦纪之后,寒武纪的生物大爆发创造了地球上美丽绚烂的生命世界。

丝国

Seres,也称塞里斯,古希腊和罗马对中国西北地方及其居民的称谓,意思

是“丝的”或者“丝来的地方”。当时,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制作轻柔美丽丝绸的国家,汉代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曾向世界各国输出大量丝绸。据记载,古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凯撒大帝曾穿着中国丝绸袍子去看戏,引起轰动,被认为是空前豪华的衣裳。

契丹

Cathe,俄语称中国为“契丹”。辽代时期,当时的北方民族如女真、蒙古等

都把中原地带叫做“契丹”。随着这些民族和北方或西方的交流融合,“契丹”的名字逐渐表示中国的土地。

陶瓷

China,十八世纪以前,中国昌南镇(今景德镇)的精美瓷器在欧洲很受欢迎,人们以能获得一件昌南镇瓷器为荣。欧洲人因此把“昌南”作为瓷器(china)和生产瓷器的“中国”(China)的代称。

清国人

Chink,源于清朝的“Ching”,在英文的俚语中意指“中国人”,带有贬义。这

是因为中国在清末时是最受人欺负的国家,中国人在外国人眼中因此成了清国奴。

中国风

Chinoiserie,十八世纪中期,法语中专指一种非常流行的艺术风格。当时,很多设计师和工匠大量采用中国题材,如中国服饰、龙、宝塔,结合艺术家的想

象创造出各种新形象。后来演化为“中国风格”、“中国工艺品”,也有“中国的”、“中国人”的意思。

西内逊

Chinees,荷兰语中专指华人的词,含有贬义,因为那时的中国给人的印象是老弱、保守和落后。现在,“西内逊”仅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到中国餐馆里去吃饭”,二是指“中国人”。

掌柜

十九世纪初,韩国用“掌柜”一词来称呼那些到朝鲜的中国人,意思是中国人精于算计,善于做生意,并称中国人是“守财奴”,认为中国人会挣钱但不会花。

船国

Nuoc Tau,越南民间把中国说成“船国”,把居住在越南的华人称为“三船”,意思是中国人是坐船来到越南的,中国的船舶制造业让越南人羡慕。

Cina,日本从江户时代中期到十九世纪中期,用“**”称中国。中日甲午战争后,随着清政府的失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一词在日本开始带上了战胜者对失败者的轻蔑的情感和心理,并由中性词转变为贬义词。当时荷兰的字典中,“**”则被解释为“愚蠢的中国人”,“精神有问题的中国人”等。

中国古代历史10大人物列表

中国古代历史10大人物列表 一、十大明君 千古一帝---秦始皇布衣皇上---刘邦盛世明君---李世民风流女皇---武则天士兵皇帝---赵匡胤大明太祖---朱元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开创盛世---康熙一代明君---雍正风流倜傥---乾隆 二、十大后妃 野鸟皇后---吕雉挽歌圣手---王政君魂断金城---贾南风太和改制---冯氏独孤奇妒---伽罗乱世惊鸿---张氏铁马红颜---萧燕燕垂帘风流---刘娥草原之花---布木布泰铁血太后---慈禧 三、十大奸臣 谮忠祸吴---伯喜朝廷叛逆---刘濞弑君跋扈---尔朱荣盛唐大奸---杨国忠三起三落---蔡京一代国贼---张邦昌生财有道---阿合马马屁天王---严嵩跋扈第一---鳌拜第一贪官---和绅

四、十大阴谋家 伪忠伪孝---王莽豪强独夫---董卓 虚伪狡诈---司马昭口蜜腹剑---李林甫外憨内奸---安禄山反复无常---朱温 汉奸鼻祖---秦桧湖上平章---贾似道红颜一怒---吴三桂窃国大盗---袁世凯 五、十大才女 史笔千秋---班昭名垂千古---蔡文姬凤仪高迈---谢道韫雁过留声---薛涛 道观哀艳---鱼玄机出水芙蓉---花蕊夫人词国俊杰---李清照断肠英女---朱淑真纺织大师---黄道婆巾帼英雄---秋瑾 六、十大宰相 直钩垂钓--------姜尚成就霸业---管仲 芝过昭著---李斯开国丞相---萧何 权术之王---曹操千古名相---诸葛亮知人善任---狄仁杰佐定天下---赵普 北国卧龙---耶律楚材独裁良相---张居正

七、十大商人 富甲陶朱---范蠡营国巨商---吕不韦官商大鳄---桑弘羊实业巨子---张骞商界巨擘---盛宣怀第一商人---胡雪岩火柴大王---刘鸿生家族首富---孔祥熙地产大王---徐润双栖勇士---章乃器 八、十大名臣 天下归心---周公改革斗士---商鞅流芳千古---房玄龄千秋镜鉴---魏征改革大师---王安石治国奇才---刘晏第一清官---于成龙扶棺谏君---海瑞千古完人---曾国藩千秋功罪---李鸿章 九、十大昏君 暴虐之君---商纣王亡国之君---胡亥傀儡皇帝---汉献帝白痴皇帝---司马衷名义皇帝---唐高宗苦难皇帝---明思宗儿皇帝----石敬瑭杀兄弑父---隋炀帝异国囚徒---宋徵宗淫君之首---明武宗

《中国历史上的大船》

1.大翼战船:最早出现于春秋时代的吴国,中国最早的战船,也是春秋时代体积最大的战船。船长28米,宽3.6米,可配备作战士兵91人,靠划桨驱动,主要活动于长江流域。在技术上,大翼战船已领先世界,成为后来中国船称雄世界的基石。 2.横隔舱:是隋唐时中国特有的船体内部构造,用仓板将船体分割成互不相通的仓区,即使船体进水,也可避免沉没。欧洲真正实现横隔舱技术,比中国晚1300年。 3.千里船:由南北朝科学家祖冲之设计,利用踏板原理以人力驱动踏板行船,速度很快。此船最早作为水战中的快速冲锋舟,在唐宋两代几经改良,变成宋代中国内河主力战舰———“车船”,在宋金战争中屡立奇功。现代轮船的雏形以及最早的螺旋桨驱动原理,皆从此船中演变而来。 4.蜈蚣船:原为葡萄牙殖民者开辟新航路和拓展东方殖民地的战船。葡萄牙人曾以这种战船,在广东番禺等地与明朝海军交手,尽管被明朝海军击败,但其船只的优越性能,“撼”倒了当时的中国人。16世纪中叶,明朝大规模仿制此类战船,因其外形似蜈蚣而得名。 5.火龙出水:明清时代中国海军主战火器之一,现代舰对舰导弹的雏形、二级火箭技术鼻祖,因外形似火龙而得名。龙头和龙尾各有火药桶,由二级引信连接。 中国航母瓦良格下水试航,不但在军事层面上有重要意义,而且标志着中国人的舰船发展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回首历史,中国古代的大船一度称霸世界。鉴于此,本报特邀请青年文史学者、作家张嵚撰写了关于中国古代大船的文章。 公元1572年,葡萄牙诗人卡蒙斯发出石破天惊的咏叹:“曾经有与我们一样的大船,他们从日出之地远远而来,那里有聪明勇敢的人民,在莫桑比克的海岸线上往返。”事实上,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并非和西方“一样”,而是遥遥领先。 那些古代的大船,今天或许已成文物,或许仅留有文字图纸的身姿。在炎黄文明的演进中,这些大船,到底留下了怎样的风情万种? 1.大船,在春秋孕育发展 中国最早大规模使用船只,要追溯到武王伐纣,当时动用了47艘战船,主要是运送粮食物资。春秋时期中国最大的船“大翼”长度只有23米。后来秦始皇巡游的“巨型龙舟”长度也只有30米,而且比起欧洲人的多层帆桨船,那时的中国船只有一层船桨,且甚少有风帆。 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实用价值不同。那时的中国人,活动区域主要在中原内地,就算造船,也是在江河里活动。打仗主要是陆战。西方国家不同,他们靠海吃海,争的是海洋霸权。但当西方大船纵横地中海时,中国人的技术潜力却注定了:春秋的中国人,在建筑工艺、冶炼乃至天文历法方面都早已确立了独特优势。就好比今天一个现代国家在电子核心科技上拥有技术优势,那么在任何一个高科技产业上的井喷,都是迟早的事,古中国造船业的井喷,也同样是这样。 2.楼船:汉代战舰高大如楼 两汉时代,中国造船业“井喷”了,如美国军事史学家杜普伊曾所说:“在公元1世纪到3 世纪,随着古罗马的衰落,世界造船业的领先位置,落到了中国人手里。” 代表这时中国古船“新科状元”角色的,就是著名的汉代楼船。 楼船,就是高大如楼的大船,其样貌也名副其实。汉朝的楼船,船体分三到五层,船上建楼,因此称为楼船。通常高达十余丈,比如东吴孙权的楼船“飞云”号,可承载3000名士兵。

欧洲历史上的文化名人

《欧洲历史》期末考核调研之 欧洲历史上的文化名人 调研人:袁涛 10级工业设计(3+1)班学号1002021039 诗人:但丁、彼特拉克; 哲学家:伊拉斯谟、马基雅维利; 作家:薄伽丘、马基雅维利; 画家:乔托、波提切利、列奥纳多·达·芬奇、拉斐尔、提香; 雕刻家:米开朗基罗; 建筑师:伯鲁涅列斯基; 音乐家:帕莱斯特里那、拉索等。 (1)但丁 但丁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被恩格斯称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他在长诗《神曲》中,描写现实生活和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和封建统治的黑暗残暴。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2)乔托 画家乔托使绘画艺术改变了中世纪以来的传统,向现实主义迈进了一步。画家乔托的壁画虽然仍以宗教题材为主,但刻画了人物的复杂个性和真实的世俗世界,他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 (3)彼特拉克 彼特拉克,提倡复兴古典文化,最先提出以“人学”对抗“神学”,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4)薄伽丘 薄伽丘的短篇小说集《十日谈》该书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腐化,提倡个性解放,歌颂人对现世生活的追求。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巨著,为欧洲近代短篇小说开了先河。 (4)达?芬奇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美术家、雕塑家、建筑家、工程师、科学家、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和发明家。正因为他是一个全才,所以他也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人物”他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镇,卒于法国。壁画《最后的晚餐》、祭坛画《岩间圣母》和肖像画《蒙娜丽莎》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这三幅作品是达·芬奇为世界艺术宝库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 (5)米开朗琪罗

不可不知的10个中国经典历史名人

(1)不可不知的10个中国经典历史名人 (2)不可不知的10个世界经典历史名人 (3)不可不知的10个中国文人 (4)不可不知的10个经典作品及文学形象 (5)不可不知的10个文学意象 (6)不可不知的10个中国经典故事 (7)不可不知的10个感动中国人物 (8)不可不知的20组名言警句 (1)不可不知的10个中国经典历史名人: 1.爱国诗人——屈原 ◆素材解读 他是以死报国的先行者,他也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开山鼻祖。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他在官场,屡遭排挤,然而他矢志不渝地爱着这个国家,矢志不渝地追求着自己理想的心灵纯净世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他展示给世人的坚贞形象。甚至,当他得知国家灭亡时,愤然跳入汨罗江,用自己的身躯为国家殉葬,这就是屈原。从肉体到灵魂,他都是坚贞的爱国者。 ◆适用主题:“爱国”、“坚贞”、“理想” 2.千古一帝——秦始皇 ◆素材解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大秦王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君主专制的庞大帝国。 一个邯郸街头的叛逆少年,一个大秦王宫的孤独君主,一个扫荡六国的一代霸主,最后成为开天辟地、震古烁今的绝代帝王。他的一生是一个传奇,他的故事是首史诗。他韬光养晦又恃才傲物;礼贤下士又暴虐无道,是一个集自卑与骄傲、天才与疯狂、智慧与野蛮于一身的人。他建立了大一统的帝国,统一郡县、度量衡、货币、文字;可他也泰山封禅,与神表功;他醉生梦死,筑骊山,修巨墓,穷奢极欲,却又寻仙求道,妄想长生不老。最后身死沙丘,是非成败转成空。他留在中华史册上的丰功伟绩,令人惊叹,而他刻下的超级暴君的累累罪行,也令人乍舌。 ◆适用主题:“坚持”、“自律”、“追求”、“励志” 3.西楚霸王——项羽 ◆素材解读 一代王者,威如四海;一世英雄,气盖寰宇。 他是力能扛鼎气压万夫的一代英雄豪杰,是中华数千年历史上最为勇猛的武将,“霸王”一词,专指项羽。项羽的武勇古今无双,他的出现,为中国的历史掀起了一场风云,写下了一段不朽的神话。项羽在战场上的无往不利相对的却是政治上的幼稚,甚至是愚蠢。无知人之明,坑杀战俘,放弃关中,怀念楚国,放逐义帝,自立为王却失尽人心。更为突出的表现是在用人方面。刘邦手下萧何、张良、韩信、彭越、英布出身各不相同却可以尽发挥其所长,而项羽却连一个范增都不能用。“项羽是一个非常可用之人,却坐在了用人之人的位置上。”这就是项羽的悲哀。兵上天才,政治蠢材。

第八节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

第八节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 第一位碧血丹心文天祥 文天祥,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1256年,20岁的文天祥由理宗皇帝亲定为601名进士中的状元。入仕后因奏迕宦官董宋臣、权相贾似道,被罢官。1275年,元军攻破长江天錾,文天祥散尽家私,组织义军赴临安勤王。次年,元军兵陈临安,当朝派文天祥出城讲和,被扣留,在押解北方的途中脱逃。1277夏,文天祥率军由梅州出兵,进攻江西,陆续收复了许多州县。1278年冬,文天祥在率部向海丰撤退时兵败被俘,服毒自杀未遂,被押送到大都。这时许多投降蒙古的南宋大员前来劝降,皆被文痛骂而去,元世祖又让降元的宋恭帝赵显来劝降。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的说:“圣驾请回!”文天祥被囚禁四年,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就是在狱中所作。1283年文天祥被押解到北京柴市口刑场,临刑前文天祥跪拜南方,引颈就刑,从容就义,死时年仅47岁。一介儒生,铮铮铁骨,由此威震霄汉。 第二位精忠报国岳飞 岳飞,河北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人,字鹏举。19岁时投军抗辽,相传临行时,其母在背上刺“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1129年,金帅宗弼(金兀术)渡江南进,攻陷建康,岳飞坚持抵抗,十战十捷,于次年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之后岳飞又破李成,平刘豫,斩杨么,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之。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未果,写下了千古绝唱《满江红》。1140年兀术再次大举南侵,岳飞于郾城大破金兵拐子马(侧翼骑兵)、铁浮图(铁塔兵、重装骑兵),收复郑州、洛阳等地,淮河、黄河义军纷起响应。“岳家军”从此威名远扬,所向披靡。金军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7月下旬,岳飞挥师开封,朱仙镇一战,金兵10万兵马一触即溃,他鼓励部下说:“宜掏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这时高宗和秦桧却一心求和,连发十二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岳飞抑制不住内心的悲奋,仰天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他壮志难酬,只好挥泪班师。1142年12月29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年仅39岁。一代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就此饮恨酒泉。 第三位声撼寰宇林则徐 林则徐,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溢号文忠。1811年中进士。从1820年起,办理过军政、漕务、盐政、河工、水利等事,重实际调查,干练有绩。由于性情急躁,请人写“制怒”大字悬挂堂中以自警。1837年,任湖广总督,次年12月,道光帝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粤查办禁烟,从1839年6月3日起在虎门海滩销烟,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这就是闻名世界的虎门销烟。在此期间,林则徐组

中国不同时期军队称呼

中国不同时期军队称呼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简称“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 身。1928年5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 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1930年后,又逐 渐改称中国工农红军。在国共内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 不断发展壮大,先后组成了第一方面军(曾经称中央红 军)、第四方面军、第二方面军和西北红军等红军部队,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鄂豫皖、琼崖、闽浙赣、湘鄂赣、湘赣、左右江、川陕、陕甘、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据地,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多次“围剿”和“清剿”。 全国红军发展到最多时达到约30万人。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战略指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被迫于1934年10月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在长征中,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于1935年9月、10月和1936年10月先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和甘肃南部地区会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同国民党政府达成的协议,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在江西、福建、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安徽8省13个地区坚持斗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八路军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为八路军,中国 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1937年8月22日,国 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由原西北主力红军, 即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国 民革命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 挥。1937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按 全国陆海空军战斗序列(把各“路军”改编为 “集团军”),并下达命令:将八路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部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朱德改任总司令,彭德怀改任副总司令。9月14日,朱德、彭德怀发布八路军改为第十八集团军的通令。但此后仍习惯称 为“八路军”。新四军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华中抗战 的人民军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

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十个皇帝

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十个皇帝 在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统治时期,总共出了将近四百位皇帝。皇帝是什么?是至尊,是荣誉,是至高无上的权力象征。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他个人,也属于他的家族,甚至民族中大多数人的利益。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当中,有些皇帝却成了权力角逐的牺牲品,有些则成了摆设,自始至终风花雪月禄禄无为。当然,也不乏想要干一翻大事业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或者说是力与时局所限,最终没有所作为。好在在这些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人当中,还是有些人最终在历史上重重地写下了他浓抹光彩的一笔。 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前246--前210在位)。在他当政期间,任用贤,励精图治,强化军力,并运用非常手段分化六国,最终实现中国的统一,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大一统的皇帝,从而使中国结束了长期纷乱的局面。实现一统后,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针对国家局势的改革措施,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以及车辆形制;以首都咸阳为中心发展四通八达的交通驰道,将全国连成一片;在中央实行较为规范的任用官吏制度,将国家集权高度统一;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施行郡县制,实行分级管理;建立起统一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修筑长城,抵御外寇;以非常手段“焚书坑儒”来统一民众思想。尽管秦始皇手段有点残酷,再加上后来的奢侈生活与一味地追求所谓的长生不老,但他的功绩依然让他成为一位伟大的帝王,被后人尊称“千古一帝”,他也是我们汉民族实际的奠基

人、中华人文始祖,在中国及世界的历史上都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前206--前195在位)。汉高祖起事于秦末乱世,在与西楚霸王项羽的争夺战中他胜出后,成了汉代的开国皇帝。汉朝建立后,他一力剪除异姓诸侯王,以强化中央集权;诏令天下,广泛求贤,一改秦之策略,征用儒生,以文治理天下;废除秦苛制定汉律九章,废除连坐法和夷三族,实行宽柔相济的政策;整理朝纲,制定一整套的政治礼仪制度;发展文化事业,以教化为主。汉高祖休养生息的宽松政策,不仅安抚了遭受战争之苦的民众,凝聚了中华,也促成了汉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使得四分五裂的中国实现了真正的大一统,为今后统一强大的中国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前141--前87在位)。汉代的第六位皇帝。汉武帝在历史上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个儒家学说统一思想的皇帝,第一个创立太学培养人才的皇帝,第一个大力拓展疆土的皇帝,第一个开通西域的皇帝,第一个用年号来纪元的皇帝,第一个以罪己诏形式来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在他的影响下,出了历史上诸多的名将名臣,如卫青、霍去病、窦婴、田蚡等。汉武帝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民族英雄,还是一位诗人和文学家。在他在位的五十四年当中,建立起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于是也成了一个伟大民族的名字。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627--649在位)。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是通过“玄武门事变”上台的。对于他发动的这次政变,以兄弟情谊作为代价让自己登上历史舞台,众史家褒贬不一。这是宫廷争夺战的最终结果,事实上也分不清所谓的好与坏区别。不过,在成为皇帝以前,李世民就体现出了作为一位卓越领袖的才能和气质。他是一位民族英雄,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胸怀大局,实行四海一统的民族政策,多年用兵打败东突厥、吐谷浑、高昌、安西四镇、漠北薛延陀等,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能用外人为官,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发展;让文成公主下嫁,使得吐蕃从奴隶社会迈入了封建社会,开发并促进了西藏发展;独具慧眼,不独断专行,任人为贤,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深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设立互相监督和政治管理制度;为了完善科举制度,大力兴办学校,普及官吏选聘;倡导廉政、节俭、朴素,重视农田水利,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实现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后人称为“千古一帝”,是孔子之后的又一个伟人。 宋太祖赵匡胤,927--976(960--976在位)。宋代开国皇帝。首先表现为他的军事才

中国历史上的十位民族英雄

中国历史上的十位民族英雄 第十位怒海英魂邓世昌 邓世昌,广东番禺人。原名永昌,字正卿。1874年毕业马尾船政学堂。1880、1887年两次赴英国接回清廷购买的六艘巡洋舰,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被授予“葛尔萨巴图鲁”勇名。1888年北洋海军编成,任中营中军副将兼致远舰管带,加提督衔。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有死而已!”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旗舰“吉野”号。日舰慌忙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被击中鱼雷发射管,鱼雷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年仅45岁。怒海英魂邓世昌由此成为对日战争中的一座永不沉没的海上丰碑。 第九位壮志凌云祖逖 祖逖,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字士稚。祖逖自幼胸怀大志,为练就了一身好本领,与好友刘琨“闻鸡而起舞”。西晋末年,“五胡十六国”混战中原,流亡到南方的祖逖于313年渡江北伐,船到江心的时候,祖逖拿着船桨,拍打船舷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扫平占领中原的敌人,决不再过这条大江。”辞色壮烈,部众莫不慨叹。这就是著名的“中流击楫”之誓。当时,河南坞主各拥兵自重,相互攻击,他派人招抚,共御石勒。蓬陂坞主陈川投石勒,祖逖率军伐陈,勒遣石虎领兵五万救援,祖逖以奇兵击退。石勒统治的地方多归附祖逖,九年即收复黄河以南的大部土地。321年,正当他在虎牢关秣马厉兵,积蓄力量,准备向北推进时,东晋王朝内部矛盾激化,王敦擅政,晋元帝司马睿派戴渊为征西将军,以监督祖逖。祖逖看到北伐难成,忧愤死于雍丘,享年56岁。 第八位赤胆傲骨史可法 史可法,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字宪之,一字道邻,是左光斗的学生。明崇祯元年考中进士,在镇压各地农民起义时崭露头角,拜南京兵部尚书。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南京弘光政权建立后,被马士英等人排挤,自请到扬州一带督师防清。1645年5月10日,清豫亲王多铎兵围扬州,史可法被困孤成,拒不投降,写就了著名的《复多尔衮书》,内容慷慨陈辞,不卑不亢,流传万世。史可法率领扬州4千军民,与来犯之敌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于25日城破被害,年仅44岁。多铎恼恨清军伤亡惨重,下令屠城十天,历史上把这件惨案称作“扬州十日”。 第七位铁血将军张自忠 张自忠,山东临清市唐元村人,字草忱。1911年考入天津法政学堂。1914年,他投笔从戎,官至师长,并先后兼任察哈尔省主席、天津、北平市市长。抗日战争暴发后,他率部南下,任第59军军长。1938年3月,日军七八万兵力,分两路向徐州台儿庄进发。张自忠率部在临沂阻击,以“拼死杀敌、报祖国于万一”的决心,与敌激战,反复肉搏,歼敌4千余人。几天后日军再犯,张自忠率部奋力拼杀,日军受到重创,其向台儿庄增援的企图被彻底粉碎。此战成名后被任33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1940年5月,日军为控制长江水上交通线,调集15万精锐发起枣宜会战。张将军率部在南瓜店附近顽强抗击日军,截断其后方补给线。在被日军重兵合围后,为牵制日军主力,以造成外线我军对日军实施反包围,张将军力战不退,与敌搏杀,最后身中7弹,拔剑自戕,一代名将壮烈殉国,终年50岁。1940年,毛泽东同志亲笔为张自忠

古欧洲历史脉络梳理

欧洲历史脉络梳理 古代希腊: 古代希腊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西部海岸和意大利南部地区。公元前2000年左右,爱琴海中的克里特岛(克里特文明)出现了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500年左右希腊半岛的迈锡尼(迈锡尼文明)也出现了奴隶制国家。克里特和迈锡尼的古老文明被称为爱琴文明。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爱琴文明是希腊历史的开始。 公元前八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在希腊兴起了众多奴隶制城邦,其中以雅典和斯巴达最为著名。公元前五世纪,希腊进入经济、政治和文化全面繁盛时期,奴隶制度充分发展起来。手工作坊、商业贸易、交通运输、葡萄种植以及家务劳动都普遍使用奴隶,奴隶成了社会的主要生产者。奴隶的劳动带来了希腊奴隶制的繁荣。雅典工商贸易兴盛,是当时地中海地区最大的商贸中心,是最繁荣的城邦,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 古希腊时期持续数百年,后期马其顿王国崛起,亚历山大不断扩张,建立起来一个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是历史上继波斯帝国之后第二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第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帝国师波斯帝国,其与欧洲历史也有着巨大的联系,历史有著名的希波战争),其疆域东自阿富汗及印度的西北部,西抵意大利,北从中亚细亚、里海和黑海起,南达印度洋和非洲北部。不过,亚历山大去世后,王国分裂,形成诸多希腊化国家,古希腊历史结束。 希腊化时期: 古希腊城邦中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在公元前三世纪曾一度征服亚非欧诸国地区,建立了强大的马其顿王国。但亚历山大去世后,帝国分裂衰落,公元前3世纪上半叶陆续形成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希腊化国家。历史学家称此现象为希腊化文化,将从亚历山大起到埃及被罗马征服为止这一段时间(前323-前3年),称之为希腊化时代。 古代罗马: 意大利是罗马的发祥地。公元前510年,一个奴隶制共和政治的罗马国家在意大利半岛崛起。古代罗马继承古代希腊的文化传统,盛行奴隶制,是欧洲奴隶制文明的辉煌时代。 罗马共和国时期: 古罗马国家由位于意大利台伯河畔的罗马城发展而来。公元前510年,罗马建立了奴隶制共和国,公元前三世纪统一了意大利半岛。罗马共和国时期,制定了共和制法律,完善了共和制机构,公民享有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国家没有国王或皇帝,元老院是最重要的机构,执政官是最高的官职。罗马共和国的政权主要掌握在贵族奴隶主手中。罗马共和国后期,共和制度出现危机,社会动荡不安,声势浩荡的斯巴达克起义震撼了罗马的统治。一些军事领袖为获取国家权力展开了激烈争夺。公元前45年,凯撒夺得罗马最高权利成为独裁者,罗马共和国名存实亡。 罗马帝国时期: 继凯撒后,屋大维掌握了国家最高权力。公元前27年,屋大维实行元首制,独揽政治、军事、司法和宗教大全,被尊称为“奥古斯都”,实际上成了罗马帝国第一个皇帝,罗马进入帝国时期。罗马帝国建立后,

【公基常识】中国古代十大盛世时期

【公基常识】中国古代十大盛世时期 1.夏朝:少康中兴 少康中兴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的以“中兴”二字命名的时代。少康是中国夏朝的第六代天子,其父相被敌对的寒促派人杀死。少康是遗腹子,凭借个人魅力,得到有仍氏、有虞氏的帮助,广施德政而得到夏后氏遗民的拥护。经过周密的策划,少康通过用间、行刺等手段,以弱胜强,最终战胜寒促父子,实现了夏朝的中兴。 2.商朝:武丁盛世 武丁,商朝君主,后世称作高宗。传说名昭,为盘庚弟小乙之子。年幼时,武丁曾在外行役,与“小人”(指平民百姓)一起劳作,因而较了解“稼穑之艰难”。他即王位后,提拔傅说执政。傅说原为刑徒,被武丁发现,加以重用。由于武丁将商王朝推向极盛,被称作“武丁中兴”。 3.西周:成康之治 成康之治指西周初姬诵、姬钊的统治。史家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措四十余年不用”。中国西周时周成王、周康王相继在位的40余年间所形成的安定强盛的政治局面。成康时期,是周最为强盛的时期,史称天下安宁,刑具40余年不曾动用,故有成康之治的赞誉。康王在位期间,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后世将这段时期和成王末年的统治称为“成康之治”。 4.西汉: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指中国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重视农业的生产和发展。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5.东汉:光武中兴

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谥号“光武”。他领导舂陵等义军,扫灭新国的王莽军队,延续汉业,成功地实现了东汉的兴盛。在他当政的中、后期乃至明帝时期,出现了一个“马放牧,邑门不闭”、“四夷宾服,家给人足,政教清明”的稳定和谐的社会局面。刘秀采取种种措施,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因此刘秀统治时期,史称“光武中兴”。 6.隋朝:开皇之治 开皇之治是隋朝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时开创的,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隋文帝杨坚倡导节俭,节省了政府的不少开支、废除了不必要的杂税,同时设置谷仓储存食粮。杨坚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严重分裂后的中国,到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户口才有三百八十万,还不到隋朝极盛时的二分之一。 7.唐朝: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取得的盛世。唐太宗时期,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诤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同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开元盛世开元盛世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经济迅速发展,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 8.宋朝:咸平之治(北宋) 宋真宗咸平时期,任用李沆、曹彬、吕蒙正等人打理政事,政绩有声有色,社会一片繁盛,后世称为“咸平之治”。

我国战国时代的精锐军队名称

中国和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军队!要有称谓的,带上朝代和将领!如三国时期高顺的“陷阵营”,宋朝岳飞的“背魏军”等! 我国战国时代的精锐军队(从游侠网搜集整理的) 史书记载的战国时代七国四强勇,是战国时代最能战的部队。有兴趣做战国Mod的人看看吧……嘿嘿 1.铁鹰卫士(携盾郎) 所属:秦国 创立者:司马错 个人评价:百战之精英 闻名战绩:横扫东亚(六国、匈奴和百越蛮族) 老秦军时期,铁鹰剑士名闻天下,全军也只有堪堪百余人。司马错做上将军后,在保留铁鹰剑士简拔制的同时,创立了铁鹰锐士制。这铁鹰锐士不单剑术超凡,且要马战步战一样精通,任何兵器到手也都是一样娴熟。秦国变法后的新军在收复河西的大战中横空出世,被天下惊呼为“锐士”。凡能成为铁鹰锐士者,便几乎个个都是无敌勇士!秦国新军二十万,铁鹰锐士却堪堪只有一千六百人,而其中一半都来自曾经的杀神白起千人队,岂非异数? 2.武陵铁骑(胡刀骑士) 所属:赵国 创立者:武陵王 闻名战绩:北击匈奴200里…… 个人评价:传说中的“胡服骑射”是中国第一支精锐骑兵 汉族的人打仗,原来都是用车。将官们乘车,每辆车后跟几十名步兵。车是计算兵力和国力的单位,如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国”,一乘就是一辆兵车。当时的胡人(匈奴)打仗是用骑兵。比较起来,胡人的骑兵比汉人的兵车机动、轻便得多。赵武灵王鉴于这种情况,在赵国也练骑兵,叫赵国人都学骑射,这在巩固国防上有重大的改革意义。可是要学胡人骑马,必须改穿胡人便于骑马的衣服。武灵王叫当时的贵族大臣都改穿胡人的衣服,这就叫“易胡服”而其中精锐则称为胡刀骑士。 3.技击骑士 所属:齐国 创立者:孙膑 闻名战绩:围魏救赵 个人评价:武技高手 齐国最重训练其中以技击骑士为最,分能力敌合则布阵,技击骑士个个弓马娴熟,能征善战。荀子说:“齐人隆技击。其技也,得一首者,则赐锱金。”“技击”即武艺,齐国的士卒个人技艺很高。 4.武卒 所属:魏国 创立者:吴起 个人评价:步战之王者 闻名战绩:大破50万老秦军

湖南省衡阳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24.分封制下的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天子一诸候一一卿大夫一一士”的等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士与卿大夫合二为一,出现了“士大夫”的称谓,并越来越成为官僚、贵族和有名望的知识分子的统称。这一现象说明 A.分封制瓦解推动社会各阶层双向流动 B.学家积极入仕扩大了国家统治基础 C.宗法制构建的社会结构发生根本变 D.土大夫成为旧的社会解体的主要力量 25 表1为不同史籍关于唐初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唐高祖为百姓考虑而称臣突厥 B.唐高祖曾经称臣于突厥 C.唐高祖倚仗突厥支持夺取政权 D.唐高祖起事为后世诟病 26.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面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北宋前期,机密公文、皇帝的诏命、宰相和枢密的公文都要经过银台封驳同的审查,才能发放有关部门执行。古代封驳制度 A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君主专制 B.降低了行政效率 C.有利于促进权力运行程序化 D.限制了皇权滥用 27.黄宗羲素有“中国伏尔泰”之称誉。他痛斥君主专制是天下最大的祸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进而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他又指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这反映黄宗羲 A.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B.接受西方主权在民思想 C.主张恢复宰相制度 D.未跳出明君贤吏的窠巢 28.1851年,英国举办伦敦世界博览会,当时维多利亚女王以国家名义,通过外交途径,邀请十多个国家参展。作为上海开埠后第一批来沪闯荡的广东商人徐荣村,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装成12捆前来参展,最终脱颖而出,独得金,银大奖。这说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清政府重视海外市场的开拓 C.西方机器产品未被世人接受 D.中国传统手工业仍具明显优势 29.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图7),封面从结构上分为两部分:上面由副标题为“L.A Jeunesse”(法语:青年)与一群讨论的青年组成;下面是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头像。据陈独秀解释,设计这样的封面并非偶然。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中国现当代著名史学家

中国现当代著名史学家 陈寅恪(1860——1969)江苏义宁(今修水县)人,是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代表作是《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倡导为人治学当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原名开贞,我国著名文学家、戏剧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主张用科学的历史观点研究和解释历史,是中国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开创者,造就了一个唯物史观的中国古代文化体系。 范文澜(1893—1969),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著有《文心雕龙讲疏》《中国通史简编》《中国近代史》《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等,带有党性政治色彩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著名史学研究家,在《诗经》《尚书》以及史前史阶段颇有研究,曾发表论文《战国秦汉间人的造伪与辨伪》、《汉代学术史略》、《王肃的五帝说及其对于郑玄的感生说与六天说的扫除工作》、《三统说的演变》、《汉代以前中国人的世界观念与域外交通的故事》、《禅让传说起于墨家考》、《夏史三论》、《九州之戎与戎禹》、《鲧禹的传说》等篇。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是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者。 钱穆(1895~1990)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江苏省无锡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代表作有《先秦诸于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文化学大义》、《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中国学术通义》和《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等。是中国近现代史学史上儒家人文主义史学家的代表,他从历史的人文性和人文科学认识的独特性对历史认识问题作了阐述。钱穆力图把传统史家从事考据所揭示的个别事实的真实构成一个前后连贯、有因有果的时间序列,力求从时间上把历史综合为一个发展的整体,着眼于从历史发展的连续性、统一性上去考察。 傅斯年(1896——1950)初字梦簪,字孟真,山东聊城人。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语言学家。主要著作有:《东北史纲》《性命古训辨证》《古代中国与民族》《古代文学史》发表论文百余篇,主要有:《夷夏东西说》、《论孔子学说所以适应于秦汉以来的社会的缘故》、《评秦汉统一之由来和战国人对于世界之想象》等。“史学本是史料学”是傅氏史学思想的最基本点,应建设绝对客观的历史学。 翦伯赞(1898—1968),湖南桃源人,维吾尔族,著名历史学家。著有《历史哲学教程》《中国史纲》先秦、秦汉部分,唯物史观派的代表人物。 吕振羽(1900—1980),湖南邵阳人,著名历史学家。著有《简明中国通史》、《中国民族简史》等,唯物史观派的代表人物。 雷海宗(1902~1962)字伯伦,河北省永清县人。中国历史学家,著有《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西洋文化史纲要》等。雷海宗认为真正的史学不是繁琐的考证或事实的堆砌,于事实之外须求道理,要以哲学的眼光,对历史作深刻透彻的了解。 侯外庐(1903—1987),山西平遥人,著名历史学家。著有《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中国思想通史》(与杜国庠、赵纪彬、邱汉生合著,五卷)等,着重对历史做整体研究,在思想史领域取得突出成果,唯物史观派的代表人物。 吴晗(1909~1969)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省义乌人。中国历史学家,著有《历史的镜子》、《史实与人物》、《朱元璋传》、《胡惟庸党案考》、《〈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明代之农民》等文,颇受当时史界名流青睐,带有实用史学的观念。 黄仁宇(1918——2000)美籍华裔,祖籍湖南长沙,《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赫逊河

十大古代优伶

十大名妓 中国古代十大名妓,看了才明白,感动后人的不只是美颜,更是每个芳容后凄楚的故事…… 【古代十大名妓】(一)苏小小(二)薛涛(三)李师师(四)梁红玉(五)陈圆圆(六)柳如是(七)董小婉(八)李香君(九)赛金花(十)小凤仙……这些貌美而薄命的女子,她们从来不入正史的法眼,但是在历代的野史稗纪中,她们留下了流光溢彩的一笔,这就是名妓艳史。 数千年的漫长历史,一直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宗法社会,妇女始终处于等而下之的地位,不知有多少女性被默默吞筮了青春乃至生命。 傲骨持洁——苏小小 苏小小,南齐钱塘名妓,能歌善舞,公艺倾绝当时,然而造化弄人,在西泠与阮朗相遇,一见钟情,结为伴侣。不幸被阮郁始乱终弃,后小小又累遭官府中人欺辱,一代薄命红颜,终于含恨夭折风流,用生命唱出了一曲凄美的哀歌。苏小小的生可谓古典唯美主义的绝唱。她年方十八,偶遇风寒,贾姨娘劝她自重,她却已为自己富贵荣华享尽,无可留恋,不再进药,芳年逝世,独留春香芳影于人间。难怪后世文人咏之不绝。

旖旎才情——薛涛 薛涛,字洪度,生于代宗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她人品风流,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又能吟咏书写,当时城里的浮浪子弟争相和她交游,以博得她的欢心为荣。钟灵毓秀的巴山蜀水,孕育了薛涛这位流芳千古的风流才媛。她花容朋貌,才华绝世,名重一时,。历事剑南川西十镇帅幕府,并制造出芳名百世的“薛涛笺”。然而到了后世封建文人那里,她却蒙受了“轻薄桃花逐水流”的不白之辱。 绝代名妓——李师师 李师师,极富传奇色彩的名妓李师师幼年不幸,父母双亡,

以至沦落风尘。她美艳绝伦,才华出众,善词曲,工歌唱,在京师汴梁高张艳帜,名动京华,连天子之尊的宋徽宗赵佶也忍不住一亲芳泽,著名词人周邦彦躲在床底谱就新词《少年游》,描绘师师与徽宗的一段风流韵事,成为后世词坛佳话;她又一身正气,敢爱敢恨,有“红妆季布”之称,梁山首领宋江潜入她家,为她写下了壮词《念奴娇.天南地北》,至今为人传颂。 天生尤物——梁红玉 梁红玉(绿珠),生在白州境内的双角山下,绝艳的姿容世所罕见。古时越地民俗以珠为上宝,生女称为珠娘,生男称作珠儿。绿珠的名字由此而来。石崇为交趾采访使,以真珠十斛得到了绿珠,绿珠善吹笛,又善舞《明君》,明君就是指汉元帝时的王昭君。石崇让绿珠吹奏此曲,他与石崇的故事世人皆知。

盘点中国历史上最具战斗力的十支军队

盘点中国历史上最具战斗力的十支军队 一、周穆王时代的西周军 西周军队在实现了灭商大略之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采取了守势,这其中既有殷商旧势力和其它少数民族的牵制,更有周人内部的矛盾,但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周人当时的综合实力不足以威慑远敌,直到周穆王时代,这一情况发生了变化,从周穆王征犬戎,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到西周灭亡,周人在当时地域极限内的强势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二、吴王阖庐时代的吴军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孙武子就是吴王阖庐的将军,而吴王阖庐时代的吴军也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用血肉之躯验证并完善了《孙子兵法》的军队。当时的吴军在经济、文化和综合国力方面与中原诸侯国相比无不处于劣势,而他的邻居楚国更是个幅员五千里带甲一百多万的大国,而且有着称霸中原的辉煌历史。而阖庐的军队不过区区三万人,却在孙武子的调教下拥有了超一流的战斗力,最终西破强楚、五战入郢,与齐晋争锋,名冠诸侯。要注意,是用三万人打败了一个常备军超过百万人的国家,并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内保持了这一战斗力。战国时代的军事家慰缭子___就是那个帮助秦始皇制定攻灭六国大略的人,在仔细研究了五战入郢的战例后说道:用十万军队就能横行天下无敌手的人是齐桓公;用七万军队就能够横行天下的人是吴起;仅用三万军队就能纵横天下的,这个人只能是孙武。而孙武子所指挥的军队正是吴王阖庐时代的吴军! 三、秦军 中国历史一支军队的强大,取决于诸多方面的因素,秦军之强,强在先进的军事制度,强在“被山带河、四塞以固”的地形。古代军事力量对比,骑兵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而一个政权的军事力量是否强大,往往与其是否占有产马区有关,汉唐之强,皆是因为政府牢牢控制了西北的产马区,宋所以弱,也和始终没有控制产马区有关。在古代对决中,骑兵要比步兵更具有战斗力,所以兵法有十个步兵对抗一个骑兵的战法。在战国七雄的力量的对比中,秦军占有西北产马区的优势是其它各国不能比拟的,而秦也是最早以军功定赏罚的政权,一个普通士兵在战场上杀死一个敌人,全家人就能免除一年的劳役,这也是秦军士兵争

六年级国防教育备课

六年级国防教育备课 第一课:勿忘百年国耻 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比绚丽的中华文明。 当历史滑向19世纪,这个古老的民族面临着西方工业文明的巨大挑战。当西方完成了工业革命后,东方的中华民族为她的沉睡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揭开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 当前前后后八个国家武装侵略中国, 十几个国家先后与腐朽的晚清王朝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中华民族遭受到了有史以来最沉重的民族浩劫。 从此中华民族走上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 百年国耻,从1840年开始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不完全,文章陆续加入)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1842.8.29)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英虎门条约》(1843.10.08)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美望厦条约》即《中美五口贸易章程》(1844.07.03)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即《中法五口贸易章程》(1844.10.24)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英上海租地章程》(1845.11.29)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08.06)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4.07.05)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俄瑷珲条约》即《中俄瑷珲和约》(1858.05.28)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俄天津条约》(1858.06.13)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美天津条约》(1858.06.18)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英天津条约》(1858.06.26)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法天津条约》(1858.06.27) 百年国耻-晚清不平等条约《中俄北京条约》(1860.10.14) 第二课:我的家乡

欧洲中世纪的贵族爵位体系各称呼简介

介绍一下欧洲中世纪的贵族爵位体系,以下按照级别高低排列,括号中为女性成员称谓。 皇帝 国王 下面为各个贵族 1.大公:Grand Duke(Duchess), 神圣罗马帝国的最高贵族等级,第一个被称为大公的是15世纪时期强盛的勃艮第公爵腓力三世。 2.大公:Archduke(Archduchess), 这个头衔和在其他日耳曼贵族家族中用的Grand Duke 明显不同,似乎仅在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地中使用。奥地利王室始终保持Archduke的头衔,以显示自己和其他德意志各邦的区别。 3.选侯:Elector (Electress) 神圣罗马帝国选侯.帝国会议最高组织的成员,拥有选举德意志国王和神圣罗马皇帝的权力。 4.亲王:Prince(Princess),西班牙葡萄牙称infante Prince 这个头衔在欧洲有很多含义: 1)君主的儿子或王位直系继承人。 2)在继承顺位上的其他王室成员。 3)女王的配偶。 4)中世纪奥地利的一个爵位,级别在公爵和伯爵之间。 5)没有得到王室封爵的平民贵族,但掌握了政权,建立起世袭的君主国,这些国家的君主称亲王,比如今天的摩纳哥和列支敦士登。 5.公爵:Duke( Duchess),德国称Hertog,,沙俄对等的爵位称Kniaz。英国的公爵一定是王室成员,第一位英国王室公爵是14世纪的康沃尔公爵黑太子爱德华。在法国,公爵是领主的最高等级。在德国,中世纪早期的五大公爵(萨克森、法兰克尼亚、巴伐利亚、士瓦本和洛林)是德国贵族的最高头衔。在殖民时代,殖民地的公爵头衔(比如西班牙在美洲的各位总督的公爵头衔),被称为胜利头衔,也就是说是战争胜利的荣誉头衔,不列入正式的贵族头衔系统之中。 6.侯爵:Marquess(Marchioness) 。沙俄对等的爵位称Boyar. 来源于中世纪的德国的头衔Margrve(Margravine),即Mark Graf , 边疆伯爵, 一般认为其头衔的等级在公爵和伯爵之间,唯一的例外是1356年的勃兰登堡边疆伯爵戈登*布尔被认可为神圣罗马帝国选侯,地位大大超过了公爵。 7.伯爵,在英国,英国王室授予的伯爵头衔称Earl, 其他王室授予的头衔称Count。法国称Count(Countess),神圣罗马帝国以及瑞典沙俄称Graf。中世纪挪威称Jarl,是国王之下最高等级的爵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