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城乡建设经济系801经济学原理考研核心题库之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精编

202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城乡建设经济系801经济学原理考研核心题库之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精编

特别说明

本书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并结合历年考研真题对该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考研科目该题型常考试题及重点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重要提示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一、202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城乡建设经济系801经济学原理考研核心题库之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精编

1.货币交易需求

【答案】货币交易需求指为满足日常交易活动所要求持有的货币余额需求。它是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货币交易需求主要决定于人们的收支水平和收支时距。假定支出水平是收入的稳定函数,则货币交易需求也就是总收入的正相关函数,通常与收入水平成相同方向变化。收支时距也是影响货币交易需求的重要因素。从本质上讲,货币交易需求来自收支时差,如果收入与支出是同步的,人们也将不会存在交易需求。所以,在收入既定时,收支时距越长,货币交易需求越大;相反,收支时距越短,货币交易需求越小。

2.货币数量理论

【答案】(1)传统货币数量论包括费雪方程(即交易方程Py=MV)和剑桥方程(即庇古的M=kY=kPy),两者的实质是一致的,即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之问存在着直接的因果数量关系,物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多少,并成正向关系。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交易方程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的作用,而剑桥方程则强调对货币的需求方面。

(2)弗里德曼推演出了新货币数量论,提出货币需求函数为,式中,

表示财富持有者手中的实际货币量,与市场债券利息率、预期的股票收益率等因素有关。

弗里德曼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差别在于,传统货币数量论把货币流通速度V(或者)当作一个由制度决定的常数,而新货币数量论认为稳定的不是V,而是决定V值的函数,V只不过是稳定的外在表现而已。V在长期是一个不变的量,在短期可以做出轻微的变化。

3.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

【答案】适应性预期是指经济主体根据他们以前的预期的误差程度来修正每一时期的预期。人们在进行适应性预期时,事先没有掌握足够的信息,没有经过严密的思考和仔细的判断,只能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预期,以适应已变化了的经济形势。在合理预期概念出现前,资产阶级经济学中的预期概念就是适应性预期。

理性预期又称合理预期,是指人们的预期符合实际将发生的事实。它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基础假设,也是其攻击凯恩斯主义的重要武器,它最终也被新凯恩斯主义接受为自己的理论假设。理性预期是由约翰·穆思在1961年首先提出的,这一假设包含三个条件,分别是:①经济主体是理性的;②经济主体在做出决策之前,会收集到一切有关的信息;③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

会犯系统性错误。也就是说,由于正确的预期能使经济主体得到最大的利益,所以经济主体能随时随地根据他所得到的信息来修正他的预期值的错误,从而从整体上看,变量的未来预期值与实际值是一致的。

经济学家对预期的研究经历了静态预期、适应性预期、理性预期三个阶段,理性预期比适应性预期更符合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因此已经被目前两大主流经济学流派——新凯恩斯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共同接纳。

4.转移支付

【答案】转移支付是指政府或企业的一种并非购买本年的产品和服务的支付。它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慈善捐款、消费者呆账、农产品价格补贴、公债利息等政府与企业支付的款项。转移支付不应计入国内生产总值,原因在于这笔款项的支付不是为了购买产品和服务。转移支付是政府财政预算的一个组成部分。财政盈余为税收减去政府在产品与服务上的开支和转移支付后的余额。转移支付分为政府的转移支付和企业的转移支付两种。其中,政府的转移支付多带有福利性质,作用在于重新分配收入;企业的转移支付通常是通过捐款进行的。有时,政府的某些支付不是从一般居民的收入中征收出来的,而是通过增发货币、出售国债等,它也显然不是收入从一般居民手中转移到另一些居民手中。但在经济学家看来,尽管它与前述支付款项不同,但它同样不是政府用来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这种支付也被看作转移支付。

5.卢卡斯批判

【答案】所谓卢卡斯批判,是指20世纪七八十年代卢卡斯运用理性预期理论分析政策结果不佳的原因,对传统计量经济学模型有用性的批判。卢卡斯认为,根据理性预期的基本原理——预测变量发生变化时变量的预期方式也会发生改变——当政策变动时,预期和过去信息之间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导致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各种变量关系发生变动,此时凯恩斯主义运用以往数据建立起来的计量经济模型不再能正确评价某种政策的效果,反而很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或者说政府的任何政策,不论是货币的还是财政的,都不会产生任何有益于社会的效果。基于此,卢卡斯认为,一项具体政策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公众对该政策的预期。卢卡斯批判本质上是对凯恩斯主义者企图用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来调节市场经济的批判或否定。

6.瓦格纳法则

【答案】19世纪80年代德国著名经济学家瓦格纳在对许多国家公共支出资料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瓦格纳法则。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的比例增长,即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髙,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被后人归纳为瓦格纳法则,又称为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瓦格纳把导致政府支出相对增长的原因归结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随着经济的工业化,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也愈加复杂,由此更加需要商业法律和契约,要求建立司法体系和管理制度,这样就需要增加政府公共支出,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的和法律的设施,此为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是指工业发展带来人口居住密集化,由此将产生外部拥挤性等问题,需要增加公共

部门进行管理。

7.IS—LM模型

【答案】说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的一般均衡模型。其数学方程为IS 曲线:i(r)=s(y);LM曲线:。图示如下,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表示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

8.绿色GDP

【答案】绿色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考虑了自然资源与环境因素的影响之后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即从GDP中扣除在经济活动中所付出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降级成本。绿色GDP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

9.示范效应

【答案】杜森贝利认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会受到周围人们消费水准的影响,如果一个人收入增加了,周围人或与自己处于同一阶层的人收入也同比例增加了,则他的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并不会变化,而如果别人的收入和消费增加了,他的收入并没有增加,因顾及他在社会上的相对地位,他会打肿脸充胖子地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这种受周围人消费水准影响的消费现象被称为示范效应。消费的示范效应会使短期消费函数随着社会平均收入的提高而整体向上移动。

10.市场出清

【答案】市场出清即假定商品价格和工资可以适应市场供求状况,及时迅速地进行价格的调整(即不存在工资和物价的刚性),直到每种产品市场和每种生产要素市场上都出现一种价格,与该价格相对应的供给量和需求量恰好相等,这种价格就是均衡价格。

11.财政政策

【答案】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它是利用政府预算(包括税收和政府支出)来影响总需求,从而达到稳定经济目的的宏观经济政策。其特点是政府用行政预算来直接控制消费总量和投资总量,调节国家的需求水平,使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理想的均衡状态,从而促进充分就业和控制通货膨胀。从其内容上看,包括财政收入政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