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与学生兴趣的研究策略》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与学生兴趣的研究策略》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与学生兴趣的研究策略》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与学生兴趣的研究策略》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与学生兴趣的研究策略》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引导,只有通过学生吸收才会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学生要获取科学文化知识,首先要对学习充满兴趣。一旦失去兴趣,学生不仅会感到学习是一种痛苦,而且学习效率也不会高。

传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过于紧张、严肃,缺乏愉快学习的氛围。教师习惯于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警句和头悬梁、锥刺股、囊荧而读、凿壁借光的故事,来激励学生用功学习,而很少考虑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会愉悦和快乐。片面强调教师的尊严、权威,给课堂教学附加了许多规则,形成了紧张、严肃、神圣的状态。应试教育把应付考试作为整个教育的重心,一切为了考试分数,以应付升学考试为主要目标,以“硬件”学科重点教,要考的内容反复教为主要手段,从挤时间,扩大“运动量”上找出路,以反复灌输为方法,根据考试分数定质量,多数学生受到忽视,产生厌学情绪,片面发展,个性受到压抑,缺乏继续发展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教学,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方面不太受教师的关注。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的同时,事实上在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支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学生成为了名符其实的盛装知识的容器,而不是具有个性的人,这便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根本缺陷。教学手段单一陈旧,忽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上课以教师活动为中心,以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为主,以课堂为阵地,把书本知识原原本本地传授给学生。教学“一视同仁”、“拉平取齐”的课堂教学压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气质和性格。

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就会产生倦怠心理,觉得学习枯燥乏味,从而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素质教育虽然已经提倡了多年,但直到今天,我们依然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束缚。学生在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压力下被动学习,没有任何乐趣可言了,这些都滋长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2、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育的基本职能“尽可能的使人得到全面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人创设良好个性最佳成长的空间,为社会的良性发展不断提供最大的创新动力”。

3、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新课改是近年来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或者说是一种国际性的教育改革潮流,相应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持续不断。在我国,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开始对课堂教学改革给予极大的关注。这些年来,已经有一大批有志于课程改革的专业研究人员到中小学去探索如何进行课堂改革,创造富有时代精神和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经验。

本课题的研究是以中学语文教学为基本研究对象,通过对课堂教学方法与学生兴趣的策略研究,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的经验总结,为学校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提高学生兴趣提供一定的借鉴,使课堂教学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意义创造的动态生成过程。在进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以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品位,发展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塑造完善健康的人格为目标,在具体的教学研究中,不仅有实践的操作、理性的思考,更要构建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的多侧面、多功能立体交叉的课堂结构。结合实际,针对性地、有效地开展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走出以教法促学法的路子来。

(二)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看,通过这项研究工作的开展,解决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兴趣之间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对新的教学方法的认识,强化终身学习意识、自我发展意识和教育科研意识,为教师创设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开辟教师自主发展空间,提供与时俱进的学习与工作时间和资源,构建学习型校园。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探索课堂教学方法与激发学生兴趣的研究策略,既是新课程实践的需要,也是新课程顺利开展的制度保障。新课程深入推进和广泛实验,对学校、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教学研究活动能使教师集中时间、集中经历研讨教学方法,探讨课堂教学模式,总结教学经验。同时为广大教师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提供了相互学习和借鉴的机会。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地投身课堂教学改革,探究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从实践意义上看,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充分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智慧,提高教研的质量和效益,实现教研资源共享,建

立起课堂教学方法与学生兴趣的研究的长效机制,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实际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提高的新路子。

新课程的全面实施要求教师跳出无反思、习以为常的工作状态,教师不仅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而且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仅要有效地组织教学,而且要研究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等,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自身也需要得到专门的、持续不断地专业成长,在教学中要自觉地用研究的目光从事教学工作。所以,开展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与学生兴趣的研究策略,不仅是鼓励教师个人的研究,还可以保证教师群体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共同研讨,以制度化的方式保证教师对教学的自主决策、反思和改进的权利。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与学生兴趣的策略研究,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现实需要。因为,我们发现目前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教师课堂教学方法陈旧,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无所适从,对课堂教学优化还缺少行之有效的办法,对自己的学科素养提升缺少必要的认识,没有变成一种自发的、主动的行为,很多教师已经不能满足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与学生兴趣的策略研究的开展,是引领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富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材料

三、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材料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则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则

1.活动的人文性原则。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与提高学生兴趣的研究,不但要重视教师的主体成长,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和谐的教研氛围,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参与活动。

2.活动的普遍性原则: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与提高学生兴趣的研究不是为了提高个别教师的教育素养,而是要带动全体教师都能参与其中,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3.活动的实践性原则:要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寻找出适合学校教师的行之有效的方式。

4.课题的开展还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学校教师的现状出发,不凭空设想。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对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进行资料收集与分析,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为学校的课题研究总结定好位。

2.调查法: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关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所共同面对的问题、现状,进行分析,采取有效对策。通过访问调查的方法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

3.案例研究法:通过对课堂内真实发生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案例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

4、行动研究:在不断地实践、反思中探索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1)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通过访谈、教学日记、现场观察等获得研究资料,把有关生活性质的理论思想引入到活生生的教育经验之中,并通过教与学经验的叙述促进教师对于教育及其意义的理解。

(2)教学案例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它通过典型案例的学习,促进每个教师研究自己,分享别人成长的经验。

(3)课堂课例研究:是围绕一节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所做的一系列讨论,使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念通过这一载体得到相互之间的碰撞。

4.经验总结法: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

五、本课题研究工作的整体计划

本课题研究时间为一年(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结合我校实际,此课题研究工作共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3年4月――2013年6月)

(1)启动“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与学生兴趣的研究策略”课题研究工作。成立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收集、学习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资料,拟出本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

(2)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题实施方案,了解研究的目的意义、具体操作方法,在理论学习、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发动全校教师参与,引导教师调整自己的学习与研究方向,围绕课题的主导理念开展教研活动。

(3)课题组对本校各学科组教研活动现状进行调研,了解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情况,加强教研活动的制度建设。在全校师生中进行了“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与学生兴趣”的现状调查,

教师调查内容如下:

①你认为学校开展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与学生兴趣的研究策略有什么意义?

②你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③你怎样看待课堂教学方法和提高学生兴趣的关系?

④对于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难题你会怎么处理?

⑤你认为用什么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⑥你最成功的课堂是什么模式?最失败的模式是什么模式?

⑦你对在学校开展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与学生兴趣的研究策略有哪些建议?

⑧你对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有什么看法?

学生调查内容如下

①你对现在老师的课堂方法感兴趣吗?

②你的老师讲课时,能把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吗?

③课堂上老师运用自学方法,即让学生自学课本中的内容进行教学吗?

④你的老师能和学生平等交流吗?

⑤你最喜欢的课是什么课?为什么?

⑥你最不喜欢的课是什么课?为什么?

⑦你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

⑧你喜欢怎样的教学模式?

2.攻坚实施阶段:(2013年7月――2014年2月)

①学习资料,即针对本学科组确定的核心问题,学习相关资料,了解行家们是否有好的建议,基本达成共识。

②广泛开展听、评课和教学观摩等活动。

③交流研讨,包括上教研课教师谈教学的设想、反思教学过程等,听课教师对照所学的新课标新理念开展教学评议等。

④.总结和深入反思。对学科教研过程中收集到的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完成论文撰写,并深入反思问题解决情况与思考后续研究工作。

⑤总结交流,做好信息的反馈与收集,及时听取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分析、整理、归纳研究资料,进一步修正和完善本方案。

⑥寻求专家引领指导。根据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在教研员和专家的指导下开展专题研讨活动,课题组成员及时收集资料(学习资料、研讨记录等),建立归档制度。及时做好课题研究的资料收集、汇总工作。

3.总结阶段:(2014年3月――2014年6月)

①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案、安排、教案、课件、总结等资料收集整理。在各课题组成员已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反馈、总结提炼、筛选、整理,汇编课题研究总结报告及相应的论文、个案集、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开展教研活动的图片等。

②进行成果鉴定及推广研究。

学校、年级组、学科组每学期教研活动要围绕学校研究课题和常规教学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总结、有记录、有反思、有收集、有评比。每位教师讲好一节公开课,写一篇优秀教案,发表一篇教学论文,说好一节课,教学有一种新突破。

③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

六、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做法

(一)认真组织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多次召开全体课题组成员及学科组长会议,明确课题研究计划、各阶段研究任务,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帮助教师把握教育动态,丰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通过系统学习,课题组老师的研究和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对研究的具体操作流程,研究方法,做到了心中有数,能不断用新思想、新观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实践。

“走出去,请进来”是提高本课题研究水平和理论的“支撑点”。课题研究不能闭门造车,为了开拓眼界,丰富见识,多方学习借鉴,一年来我们组织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教学研讨、观摩、培训活动。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听课,外出听课学习返校后,组织开展听、评课及反思交流。

我们还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教师培训,主要有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参加课题研究辅导专家讲座;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网络远程教育技术培训,提高现代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能力;组织学校全体班主任参加县继教中心举办的班主任培训,提升班主任执教艺术;鼓励骨干教师走出去学习经验。同时做到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并把学习活动做到经常化,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身教学实际,自学相关理论知识,更新现代教育理念。经过培训,老师们整体教研水平有所提高,为广泛开展教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聚焦课堂,调查研究,取得一手资料。

课堂教学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教学设计是否有效还得通过课堂来检验。因此,我校明确地把课堂教学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教师聚焦课堂。

1、调查问卷。按照课题的研究思路,对老师和学生进行调查,找出问题,寻找对策。

2、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按照调查所得的结果,落实到备课中。根据教材的特点,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科学的课堂模式,学生个性包括学生个体的丰富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学生个体的主动性和学生个体的社会性。教师必须树立多元学生观,面对不同的学生个体,能与学生深度交谈,以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充分发展和持续发展的态度关注不同的学生个体,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树立多元学习观,减少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落实课堂教学的观摩与研讨活动

教师按设计好的教法进行教学;接着再由大家评议,提出修改意见;最后由该教师再进行第二次教学尝试提高。这种“教了评,评了再教”的训练方式不但能加快教师的成长,而且也扎扎实实地将本课题研究落到实处,使大家对如何广泛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有效地提高学生兴趣有了更深的认识。

4、《变化136》搞好课例研究,不断总结反思,提升教科研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也不可能成为名师,但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我们都在教师中开展“随笔伴我成长”活动。引领教师结合自己的课题研究实践,积极撰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故事,引导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5.广泛交流,促进课题研究。

学习贵在领会,贵在交流,交流能够促进教师消化理解,为此我们设立了课题论坛。结合日常工作开展研讨活动,全体教师围绕课题,结合自己的课堂实际情况,交流各自撰写的教育随笔,发表独到见解,把日常工作与课题研究紧密结合,而不是把课题研究当作额外的负担。课题论坛为教师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每一次都有不同的经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

6、注重资料积累。

我们都要求每个教师撰写一份有价值的有效教学设计,分析有效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将自己的成功之处与别人进行交流。鼓励教师参与到各类教学论文的评选中来,如电教论文评选、德育论文评选等,实现教师的有效发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建立了课题档案,积极

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充实到教师业务档案中,逐步完善教师成长档案。积累研究资料,如:会议记录、教案资料、课例(案例)资料、论文资料、学习与培训资料、研究数据、师生获奖证书等。

7、做好小结,及时发表成果,如:杂志发表、学术活动评选、网络发表等,邀请专家进行阶段论证。

七、完成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1、课题组成员都是本科学历,具有小学高级以上教师职称,教学时间比较长,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2、做好做实调查工作,课题组寻找课题研究的重点和关键,将重点和关键问题分解,从而降低研究的难度。对课题研究中的问题或事件进行专门调查研究,调查工作做的好做的实。有正确的立场、观点,有饱满的热情、艰苦深入的作风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3、课题组能够及时协调与沟通。由成员组织成果交,相互修改论文和教案;组织校内课题之间的成果展示等。与校外专家同行一起开展交流和研讨,发挥专家引领和同伴互助的作用。

九、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难点及其对策分析

1.研究经费的制约

因经费的限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题组成员的外出学习交流及相关活动的正常开展。

2.理论层面的研究深入不到位

因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认识能力、实践经验的局限,对课题的理论研究将难以有较新的突破。

对策:学习理论、亲近大师,勇于奉献.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发展中心主办

(2)《中学教育参考》广西教育部主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