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容易产生歧义的古话(一)

最容易产生歧义的古话(一)

最容易产生歧义的古话(一)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62719527.html,

最容易产生歧义的古话(一)

作者:

来源:《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2017年第05期

常言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理解上的一点小误差,就会让思想跑偏好远……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看看这些容易使人产生歧义或者已经被扭曲的古话,增长一下见识,免得造成让人贻笑大方的尴尬局面。

一、无毒不丈夫

出处: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民间谚语对联

这句话是因一字之差演变成反面“真理”的典型代表!

“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原话里“君子”对“丈夫”,“度”对“量”,本来是很完美,句子充分运用了对仗,使一个胸怀坦荡、阳刚有力的男人形象跃然于纸上。

那为什么“无度”就变成了“无毒”呢?这要从古时候文人的习性说起。在这副对联式的谚语中,“度”为仄声字,念着别扭,很容易读为平声字“毒”,后来经过长时间的以讹传讹,这句话终于变成了“无毒不丈夫”,也成为从古至今被大众讹传得最离谱的古话了。

二、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出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论语·阳货》

因为这句话,孔夫子成为“男尊女卑”的始作俑者,特别是现代人更是这么认为。但也有人在为孔子鸣不平。孔子一贯的思想是平等、仁爱,他怎么会歧視女人?

原来《论语》中的句式多用对偶。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所以,这里的“女子”和“小人”是意思相近相似的词。按照“人之阳曰男,人之阴曰女”的说法,这里的“女”可以理解为形容词“阴性的”,“女子”就是“内心阴险狡诈的人”。全句的意思就成了:那些内心阴险狡诈、人格卑鄙龌龊的人是最难以相处的,亲近他们,他们会无礼;疏远他们,他们又会怨恨。

三、天行健,君子应自强不息

出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歧义的产生与消除

歧义的产生与消除 城阳二中张桂欣2008.5 学习目标: 1.歧义产生的原因及主要歧义类型。 2.学会辨析歧义现象,能准确判断并消除歧义。 学习重点: 1.熟悉语法组合形成的歧义现象。 2.明确语义组合中出现的混乱现象。 3.学会准确判断并消除歧义现象。 教学过程: 一、歧义的类型 (一)语音的歧义 1.这些产品quán bù合格。 2.这个人好说话。 3.我想起来了。 4.你不该打他。 (二)词语的歧义 1.王教练下课了。 2.那里有一家地下商店。 ▲(三)语法组合的歧义 1.领导交代让你跟我去一趟广州。 2.出租汽车经常出事。 3.学校领导一再强调,一定要指导学生读好书,不能不管不问。 4.主要的领导和记者都来了。 5.我们没有做不好的事情。

▲(四)语义组合的歧义 1.他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2.老师告诉小李要注意自己的发音。 3.老张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二、歧义的消除 (一)加必要词语 1.这是茅盾的书。 2.这个人连老张都不认识。 (二)改换词语 1.那家店铺关门了。 2.那本书我丢了。 (三)调整语序 1.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下雨了。 2.两个球队的教练到了。 (四)设置具体语境 1.丁老师正在照相。 2.我看到他很不高兴。 (五)增加标点符号 1.我们球队打败了他们得了冠军。 2.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十五日前去汇报。 3.养猪头头象喂鼠只只死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 三、学习效果检测 (一)辨析下列各组句子,要求:①选出下列个题中没有歧义的一句。②找出有歧义句子的歧义点并消除。 1.A.10月2日和3日下午,学校组织大家进行了登山比赛,我们班以绝

教案:歧义句的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歧义句的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什么是歧义。 2.过程与方法:了解歧义产生的原因;掌握消除歧义的方法,能够消解句子的歧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歧义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歧义产生的原因;掌握消除歧义的方法,能够消解句子的歧义。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复习过程: (一)导入 1、做脑筋急转弯题有个字千百年来都读错,请问是什么字?(“错”) 2、纪晓岚的故事 一个词、短语、句子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这是语言的多义现象,运用得当能增添语言的趣味性。但大多数情况下,语言的多义会给读者或听者造成理解上的偏差,甚至是误解,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歧义,这不符合语言表达“简明”的要求。 (二)考点:歧义属于“辨析并修改病句”中“表意不明”一项的重要内容

(三)考查内容:1、判断有无歧义(客观题)2、运用一定的方法消除歧义(主观题、作文) 两者都以明白歧义产生的原因为关键 (四)考题再现: 1.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 A、她已经是一个有三个孩子的妈妈了,但是看起来还很年轻。 B、天色渐晚,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C、小刚和小花的爸爸到学校里来了。 D、张师傅看到徒弟非常高兴,把他们拉到车间里去了。 2.判断下面长句子中没有歧义的一句 A、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B、美国政府虽然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C、世界抗击艾滋病会议的代表中有中国中央电视台台长和东方电视台台长,香港凤凰卫视总裁也应邀列席了会议。 D、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五)产生歧义的原因 一)读音、轻重、停顿不确定引起歧义

下列句子都有歧义

下列句子都有歧义,试说出它们的不同理解。 ⑴他走了一个多小时。 ⑵马路的一边站着一个孩子。 ⑶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⑷遗产纠纷已告某某。 ⑸他借我一本书。 ⑹天快黑了,自行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 ⑺这个人头发长的怪。 ⑻游击队对敌人的袭击有充分的准备。 ⑼山西和河南的部分地区遭到水灾。 ⑽身长等于头长和尾长的一半。 ⑾三个报社的记者来这里采访。 ⑿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王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⒀他有一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⒁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⒂本市市长、市委书记和其他市领导同志出席了揭幕仪式。 ⒃他来了没几天,许多人还不认得。 ⒄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⒅老李看到他很不高兴。 病句练习题(歧义) 一,改错: 1、我校这次为四川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2、研究钱钟书的著作. 3、小李说:“老王这人真黑。” 4、棺材后面跟着三个妇女死者的母亲和她的两个女儿。 5、他在火车上画广告。 6、他谁都瞧不起。 7、这苹果不大好吃。

8、我们五人一组。 9、他的故事讲不完。 10、张连和黄惠的朋友。 11、爱护人民的军队。 12、开刀的是他的父亲。 13、一边站着一位同学,守卫着校门。 14、老李看到他很不高兴。 15、发现敌人的哨兵。 16、我在屋顶上发现了他。 17、我去上课。 18、我要炒肉丝。 19、这封信我读不好。 20、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21、那些国家看不上2012年伦敦奥运会。 22、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歧义句子

2.状态补语语义指向在关联理论下分解歧义的语用功能 2.1关联理论的界定 赵艳芳(2000)在《认知语言学概论》中指出:“关联理论由巴黎大学的斯波伯(1986)和伦敦大学的威尔逊(1986)共同提出,他们认为,关联理论从信息处理的认知特点出发,认为语言交际是一种认知过程,即人们是通过相关知识来推导进一步的新信息,从而理解话语、认知世界。”1我们通过总结前人的论述,认为,关联理论是将相关知识进行推导,从而得出新信息的推理过程。我们把“相关知识”称为与新信息对应的“旧信息”。因此,关联理论就是将旧信息进行推导,从而得出新信息的推理过程。“推理”是指听话人根据说话人提供的相关信息激活相关认知心理,在认知心理的指引中努力寻找最佳关联,推断出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从而达到以有效的信息处理来努力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在推理过程中,人们的认知是以关联为取向的,所有人都自动地趋向于最有效的信息加工。任何话语都是有关联的,话语的理解过程就是寻找关联的过程,因此,人们 (旧信息为X;新信息为Y 5-1关联理论示意图 2.2状态补语语义指向在关联理论下分解歧义的语用功能 关联理论认为,任何话语都是有关联的,话语的理解过程就是寻找关联的过程,人们在努力寻找最佳表达效果的过程也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这就与分解歧义发生关系。因为歧义的分解也是一个人们通过话语的理解,来努力寻找话语的最佳表达效果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歧义才能得分解。状态补语语义指向分解歧义的语用功能章节中,首先列举了状态补语句出现歧义的类别,然后针对这些类别采用语义指向的方法来分解歧义。既然提到这是语义指向分析法来分解歧义,为什么会与关联理论发生关系呢?这是因为,用语义指向分解歧义的过程,也是一个认知推理过程,我们在给每个歧义句进行图示分解的过程,总会在心里进行各种信息的处理,通过相关信息的处理从而得出新信息,这个新信息就是将歧义 1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74.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

病句中的歧义句专项训练 一、常见的歧义句式 (1)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猎人被狗咬死了”。 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 ①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②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③几个工厂的工人。 ④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⑤他要粉蒸肉。 ⑥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⑦我哥哥姐姐的同学。 ⑧你为什么打他? 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 (2)造成歧义的原因 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 (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例如:

我想起来了。(“起来”读qǐ lǎ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时,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 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例如: 他在办公室看材料。(“看”读kān 时,表示“看守”;读kàn 时,表示“阅览”。) 空房间做什么用?(“空”读kōn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 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例如: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好)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不好) 我们五人/一组。(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 我们/五人一组。(每五个人分为一组) 三、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 (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

歧义句

歧义句 歧义就是一句话可以有两种以上不同的理解。歧义一般是由下面几种情况引起和形成。 一、多义词引起歧义 一句话里某个词是多义词,这个句子可能成为歧义句。 ① 这本书是黄色的。 “黄色”是指书的颜色而言,也可以就书的内容是色情的而言。 ② 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想”可能是”回忆”的意思,即把忘掉的东西回忆起来了。也可能是“打算、希望”的意思,即他不愿意继续躺着了,希望能坐起来。 ③ 这真是好球。 “好”的意义很多,如“精彩的”“合规则的”“质量优良的”“完好无损的”等等。“这真是好球”中的“好”用上边的不同义项就会使这句话产生不同的意思。 ⑴ 这真是好(精彩的)球。意思是这个球得到观众喝彩。

⑵ 这真是好(合规则的)球。 ⑶ 这真是好(质量优良的)球。意思是产品性能好。 ⑷这真是好(完好无损的)球。意思是质量好,用了很久或放了很久还好好的。 ④我你借他的钢笔,这么多天了。 “借”是向他借来的,还是借给他的?表意不清楚。 二、多音词引起歧义 句子中某个词是多音的,在书面表达时可能有歧义。 ① 这个人好说话。 “好”可读作“hào”,是“喜欢、爱好”的意思,即这个人很喜欢跟别人讲话。也可以读作“hǎo”,是“易于、便于”的意思,即这个人性格好,容易接受别人的话。 ② 刘备的胳膊长得怪。

如果熟悉《三国演义》之类的书,就会明白刘备长像特点“两耳垂肩、双手过膝”,那么“长”应读作“cháng”,是指长度的,即刘备的胳膊比一般人要长,双手垂下来超过了他的膝盖。不熟悉《三国演义》之类的书,“长”也可读作“zhǎng”,是“生长”的意思,即刘备的胳膊长得和别人不一样,比较奇怪。 多音词读出来以后,听话人就会分辩清楚。要是让读者看的话,就会产生歧义,不能确定作者所指的具体含义。 三、同音词引起歧义 汉语中有许多同音词,这种同音现象使一些句子在口头表述时可能产生歧义。 ① 这是致病的东西。 “致”与“治”是同音词,读“zhì”,当别人读出来后听话人会有不同的理解,口头表达会产生歧义。听为“致病的东西”,意思是导致生病的东西。听为“治病的东西”,意思是治疗疾病的东西。 ② 针织厂的产口全部合格。 “部”与“不”是同音词,读“bù”,口头表达会产生歧义。听为“全部合格”,意思是所有的产品全合格了。听为“全不合格”,意思是所有的产品全是次品。 ③ 她太骄气了。

(完整版)歧义句的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

歧义句的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教案) 湖南岳云中学王丽纯 一导入 1、做脑筋急转弯题有个字千百年来都读错,请问是什么字?(“错”) 2、猜字谜“李”字去了木是什么字?(“子”“一”) 一个词、短语、句子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是语言的多义现象,运用得当能增添语言的趣味性。如:唐时汪伦想邀请诗人李白到自己居住的地方游玩,于是寄了一封信给李白,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喜欢游山玩水和饮酒的李白,听汪伦说那里有遍地桃花,又有万多家酒店,十分向往,于是欣然赴约。谁知到达之后却看不到桃花,也见不到一万多家酒店。你说这是为什么?(原来酒店老板姓万,桃花潭方圆十里) 但大多数情况语言的多义会给读者或听者造成理解上的偏差,甚至是误解,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歧义,这不符合语言表达“简明”的要求。 先看报刊上的几个标题 A、四个三峡历史之谜被破解?(《文摘周报》) B、京城工地打工人(《中国青年报》) C、销售女强人(《湖南日报》) D、高考语文试题中的病句分析(《语文月刊》) 二、考点:歧义属于“辨析并修改病句”中“表意不明”一项的重要内容 三、考查内容: 1、判断有无歧义(客观题) 2、运用一定的方法消除歧义(主观题、作文) 两者都以明白歧义产生的原因为关键 四、产生之因 一)读音、轻重、停顿不确定引起歧义 1、这个人好说话。(“好”读上声,是“易于、便于”之意;读去声,是“爱好、喜欢”之意) 2、到199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人民币)。(“还”hái 是“仍旧”之意,huán是“归还”之意) 3、他俩真是一对难兄难弟。(“难”读nán指两兄弟或泛指两人同样低劣。Eg:他俩一个不求上进,一个得过且过,真是一对难兄难弟。读nàn指彼此曾共患难的人,彼此处于同样困难处境的人。) 4、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太少了)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真不少)(89年高考题) 5、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是我呀!)(89年高考题) 6(这份报告)我写/不好。(不赞成自己写)(这份报告)我/写不好。(没有把握) 7、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两人都得说)你说不过他/也得说。(一个说) 8、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

歧义句的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教案)(人教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歧义句的类型及消除歧义的方法(教案)(人教 版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做脑筋急转弯题有个字千百年来都读错,请问是什么字?(“错”) 2、猜字谜“李”字去了木是什么字?(“子”“一”) 一个词、短语、句子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是语言的多义现象,运用得当能增添语言的趣味性。如:唐时汪伦想邀请诗人李白到自己居住的地方游玩,于是寄了一封信给李白,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喜欢游山玩水和饮酒的李白,听汪伦说那里有遍地桃花,又有万多家酒店,十分向往,于是欣然赴约。谁知到达之后却看不到桃花,也见不到一万多家酒店。你说这是为什么?(原来酒店老板姓万,桃花潭方圆十里)但大多数情况语言的多义会给读者或听者造成理解上的偏差,甚至是误解,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歧义,这不符合语言表达“简明”的要求。 先看报刊上的几个标题

A、四个三峡历史之谜被破解?(《文摘周报》) B、京城工地打工人(《中国青年报》) C、销售女强人(《湖南日报》) D、高考语文试题中的病句分析(《语文月刊》) 二、考点:歧义属于“辨析并修改病句”中“表意不明”一项的重要内容 三、考查内容: 1、判断有无歧义(客观题) 2、运用一定的方法消除歧义(主观题、作文) 两者都以明白歧义产生的原因为关键 四、产生之因 一)读音、轻重、停顿不确定引起歧义 1、这个人好说话。(“好”读上声,是“易于、便于”之意;读去声,是“爱好、喜欢”之意) 2、到199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人民币)。(“还”hái 是“仍旧”之意,huán是“归还”之意) 3、他俩真是一对难兄难弟。(“难”读nán指两兄弟或泛指两人同样低劣。Eg:他俩一个不求上进,一个得过且过,真是一对难兄难弟。读nàn指彼此曾共患难的人,彼此处于同样困难处境的人。)

歧义句子竟有六个解法

歧义句子竟有六个解法 英语虽是当今的世界语,但依然充斥着歧义句,含糊不清,往往一句两解,不太明确。 英国近代两位文法大师Jocobs 与Rosendbaum合著的English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 为我们提供了“一句六解”的例句,可说是当代歧义句子之中的最高纪录。 请大家细读这句有史以来最多解法的话: The Seniors were told to stop demonstrating on campus. 暂时不要往下看,动一动脑筋,看看能列出多少个解法。 自我挑战,学思并重,也是提高中英语文水平的诀窍! 语文巨擘Jocobs 与Rosenbaum说:非英语国家的学生能揣摩出三解就已很棒了!你试一试,可能也会觉得趣味盎然。 这个句子的第1解: (1)The seniors were demonstrating and were asked, on campus, to desist. (高年级的学生在示威,校方在校园要求他们停止示威。) 第2个解法: (2)The seniors were demonstrating and were asked to desist on campus (although they could demonstrate elsewhere). (高年级学生在示威,校方要求他们停止在校园中示威(但可在其他地方示威)。 第3个解法是: The seniors were demonstrating on campus and were asked to desist. (高年级的学生在校园示威,校方叫他们停止示威。) 第4个解法是: People were demonstrating on campus, and seniors were asked to stop them. (有人在校园中示威,高年级生被要求去制止他们。) 第5个解法: People were demonstrating and seniors were asked, on campus, to stop them . (有人在示威,高年级生在校园中被要求去制止他们。) 第6个解法: People were demonstrating and seniors were asked, to stop them from doing so on campus (although they could do it elsewhere) (有人在示威,高年级生被要求去制止他们在校园中示威(但他们可在别处示威)。)(寄自香港)

句子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及其消除方法

句子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及其消除方法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利可共而不可独”(曾国藩)。知识共享,欢迎转发。所谓句子的歧义,就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理解。近几年来,语文高考试题中关于歧义内容的考查也常有出现,有的考查歧义句的辨识,有的考查歧义句多种意思的理解,也有的考查歧义的消除,等等。因此,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歧义现象产生的常见原因及消除方法进行 分析和归纳,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那么,句子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和消除它的方法又有哪些呢? 一、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 1.读音不同造成歧义 汉字绝大多数是单音的,但也有一些字词是多音的,这种多音的字词在口语表达时不会造成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有时会造成歧义。例如: ①这个人的头发长得奇怪。 ②好a读书不好b读书。 例①中的“长”字是一个多音字,既可读zhǎng,作动词用;又可读cháng,作形容词用。在句中“长”字读音不同时,意思显然不一样。 例②中的“好”字也是一个多音字,既可读hǎo,“易于,

便于”的意思;又可读hào,“喜爱、喜欢”的意思。“好a”和“好b”两者读音互异时,句子的意思就不同。 2.重音不同造成歧义 朗读时因对句中词语的重音停顿不同,整句话的意思就会不一样。这种情况在口语表达时不一定会出现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会出现歧义。例如: ①你为什么打他? ②天亮时,我想起来了。 例①中朗读的重音分别停在“打”和停在“他”时,整句话的意思就不一样了。如果停在“打”,那说明不应该动手打,而应该采取其他的方法好好教育;如果停在“他”,那说明该打的对象不是“他”,而应该是其他人。 同样,例②中朗读的重音分别停在“想”和停在“起来”时,整句话的意思也不一样了。如果停在“想”,那意思是回忆起什么来了;如果停在“起来”,那是想起身、起床的意思了。 3.停顿不同造成歧义 有时句子因停顿的地方不同,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这在口语中不会造成歧义,但在书面表达时会引起歧义。例如: ① a.这份报告,我写/不好。b.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② a.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b.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例①因停顿不同,就表达出了两种意思。a句表示不赞

关于歧义句

关于歧义句 08对外黄小明一.(是什么?) 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先跟大家分享几个歧义句: 第一,简单: 例1 我想起来了。 1)我想(站、爬)起来了;2)我想起(甚么东西)来了。我想/起来了;我想起/来了。 例2放弃美丽的女人让人心碎。 1)是男人放弃了美丽的女人心碎 2)如果理解为女人放弃了追求美丽的权利,那可真是件令人心碎的事。 例3 我叫他去。 1)“叫”可理解为让、使、派,这个句子的意思就是“我派他去”; 2)“叫”也可以理解为“喊、唤、招”等意思,这个句子就是“我去叫他”或“我去喊他”。 第二,复杂: .有这么一个句子:“一对夫妇特意赶在结婚纪念日这天来到捐助中心,一人捐献了1000元钱。”设计这道题的人说,这是一个有歧义的句子,应该将“一人”改为“每人”。可见,命题人认为:这个句子既可以理解为“夫妻二人其中一个人捐款1000元”,也可以理解为“夫妇二人每人各捐了1000元”。这个句子真的有歧义吗?我以为这是脱离语言环境后对词语的孤立的理解。这样理解句子,后患无穷。 第三,还有许多很幽默! 1、“他背着媳妇做了不少事”这句话中的“背”就有不解之缘,不过这句话也可理解为他做事不让爱人知道。 下面是几个人命关天的句子。 “咬死了猎人的狗”中的猎人和狗谁死谁活竟然难以分清。 “开刀的是他父亲。”这句话打算让谁上手术台还很值得研究。 “鸡不吃了。”到底是鸡不吃饭了还是人不吃鸡了,这对于鸡先生抑或是鸡小姐来说可是生死攸关的。 “鸟不打了”,是鸟不打架了还是人不打鸟了。鸟打架十分有趣,人打鸟那真要令好人心酸了。 二.(为什么)造成歧义的原因: 1.同读音易造成歧义

如何消除语法歧义

歧义是人类语言所共有的一种特性。歧义的产生涉及多种因素,如语音、词汇、语法结构、习惯用语等。按照不同的标准和角度,歧义可作不同分类。就触发歧义的语言层面而言,歧义可分为:构词歧义、语音歧义、语义歧义、句法歧义和语用歧义(邱述德1998: 20) ,其中以句法歧义现象最为复杂。对此,国内学者(林洪志2001;马登阁2003)等多采用生成语法模式对英语句子结构歧义进行了分析和剖解。与一味追求结构形式描写的形式语言学不同,以Halliday为首的功能语言学派强调语言成份的功能,主张通过语言的使用来解释语言结构。功能语法在解释歧义现象方面显现出了一些优势,这为歧义的分析开拓了一条新路(邱述德1998: 584)。但目前在学术界,仅有少数学者选取功能语言学视角对英语歧义进行过分析(马博森1995;孔亚明2007) ,这方面的研究还较少。笔者拟从功能语言学视角出发,主要以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重点讨论英语名词词组和限定动词产生的歧义,并尝试对这些结构歧义现象进行分析解读。 2.名词词组产生的歧义 2. 1形容词作前置限定词产生的歧义 英语中, 名词词组通常由“修饰词+中心词”构成。我们以一首英文歌曲的名称Red Red W ine为例。这个歌名存在歧义:它既可以被理解为“红红的酒”,又可被解释为“红色的葡萄酒”。类似这样的歧义例子还有许多。Halliday在论述名词词组的经验结构(experiential structure)时,提出了类属词(Classifier)和修饰语(Epi2thet) 的概念(1994: 184)。类属词的功能是说明事物类别:例如, bus station, railway station, train station 中的bus, railway和train这些词的功能是区分车站的不同种类;修饰语的功能是说明所修饰物体的特征,例如:在new station, noisy station这两个词组中,形容词new和noisy的功能只是展现车站的某些特点,而不是对“车站”这个概念进行精细分类。 Bloor和Bloor认为类属词和修饰语都可用于名词词组中,对中心词进行限定。如果脱离语境,在类属词和修饰语的功能区分方面,许多表达都是歧义的(2001: 138)。据此,上文提到的例子Red Red W ine可被作如下分析: (1) Red Red Wine (a) Red Red Wine 修饰语类属词事物 红葡萄酒 (b) Red Red Wine 修饰语修饰语事物 红红的酒 例(1)的两种解释分别是“红葡萄酒”和“红红的酒”。〓24〓作前一种意思(a) 讲时,第一个Red的语义功能为修饰语,第二个Red的语义功能是类属词,表明事物的种类,整个词组的意思是“酒类的一种———红葡萄酒”;作后一种意思(b) 理解

歧义句

一、常见的歧义句式 (1)歧义语,是指同一语言材料,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理解,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就有两种理解:A.“猎人的狗被咬死了”;B.“猎人被狗咬死了”。 下面的句子都有歧义: ①他才来,许多人还不认识。 ②三个学校的校长参加座谈。 ③几个工厂的工人。 ④学生的天职是读好书。 ⑤他要粉蒸肉。 ⑥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⑦我哥哥姐姐的同学。 ⑧你为什么打他? 歧义语体现了语言含义的丰富性,但它同时又是一种病态语言,妨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影响人们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 (2)造成歧义的原因 一.同读音易造成歧义 (1)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例如:我想起来了。(“起来”读qǐ lǎi 时,表示“我想起身了”;读qi lai时,表示“我想到了”。) (2)逻辑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可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如: 浠水商场有的是化妆用品。(逻辑重音有“有的是”上,表示化妆用品多;逻辑重音在“化妆用品”上,表示没有你需要的东西,只有化妆用品。) (3)多音词在口语中不产生歧义,在书面语中因为没有注音,有时便会出现歧义。例如: 他在办公室看材料。(“看”读kān 时,表示“看守”;读kàn 时,表示“阅览”。) 空房间做什么用?(“空”读kōn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不同停顿易造成歧义 在某种情况下,同一句话,说或读的停顿位置不同,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例如: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好) 这苹果/不大好吃。(苹果味道不好)

我们五人/一组。(我们这一组有五个人) 我们/五人一组。(每五个人分为一组) 三、词语限制模糊易造成歧义 (1)某些方位词、时间词因区界不严,容易产生歧义。例如: 他在永春旅社前一站下车。 (A.未到旅社; B.过了旅社; C.旅社对面) (2)相对意义之间有中间概念,容易出现歧义。例如: 这场足球我不赢。(虽然排除了“赢”意,但不一定就表示“输”,因为还有“不输不赢”,即和局。) (3)词语选择不当,使限制范围出现漏洞,结果出现歧义。例如: A. 2002年元月1日前按时交货。 B. 2002年元月1日前必须交货。 C. 2002年元月1日前全部交货。 C无歧义,A、B在量方面缺少限制,会造成不同的理解,将引起合同纠纷。四、词语含义的多义性易造成歧义 (1)兼具有施动和受动意义的词语,有时易产生歧义。例如: 小王租小周二间房子。(A.租房给小周;B.向小周租房) (2)兼类词易造成歧义。 例如:思维科学。(A.“科学”为名词,关于思维方面的科学;B.“科学”为形容词,思维方式很正确) 例如:他爬过山没有? (A.他爬过去这座山没有?过,动词B.他以前有没有爬山?过,助词) (3)多义词产生歧义。在某种情况下,一个词可作几个义项理解,便会产 生歧义。 例如,我要炒白菜。(“要”可以是:A.将要;B.需要) 例如,如: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走”可理解为“行走”、“离开”。)(4)偏正短语有时也会产生歧义。例如: 他的故事讲不完。(A.他讲的故事;B.关于他的故事) 如:他的小说看不完。 (A.他收藏的小说多,看不完;B.他写的小说多,看不完。) 五、不同的层次和结构关系易造成歧义 (1)数量定语易产生歧义。例如: 两个师范的学生来到锦江公园。(A.两个学校;B.两个学生) 如:学校来了三个医院的医生。 (A.学校来的医生只有三个,是一个医院的;B.学校来的医生共三个,来自三个医院。) (2)多个定语或状语易产生搭配上的歧义。例如: 大红皮箱拿来了。(A.大红色的皮箱;B.又大又红的皮箱) ①介词短语做定语常产生歧义。(介词的管辖范围不确定而产生歧义) 如:对大家的批评。(A.大家的/批评;B.对/大家的批评) 如:对老师的看法如何?(A.老师的看法;即看法是老师的;B.对老师的看法;即看法不是老师的)

辨析歧义句

辨析“歧义”句的常见方法 歧义句是指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理解的句子。自2004年起,歧义句的理解与辨析便成为高考的热点。下面,笔者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辨析方法。 一、分析句中有关词语是否存在多音。例如: ⑴这里房间本来就多,空房间做什么用? 【解析】一个句子中有的词可轻读,也可重读,不同读法有时会使句子表示的意义不同。例句中“空”读kōng 时,表示房间里没有东西;读kòng 时,表示把房间腾出来。 二、分析句中有关词语是否存在多义。例如: ⑵她看不上这种级别的明星演唱会。 【解析】一个句子中如果某一个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那么,这个句子就可能是歧义句。例句中的“看不上”既可以理解为“瞧不起”,也可以理解为“看不到”。 三、分析句中有关词语是否存在兼类。例如: ⑶我的自行车没有锁。 【解析】句子中有些词语由于兼有两种词性,在使用时可能引起歧义。例句中“锁”可以是名词,表示自行车没有安装锁,也可以是动词,表示自行车装了锁,但没有锁上。 四、分析句子重音是否可以落在多处。例如: ⑷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解析】重音不但能表示强调,有时也表示不同的意思。例句中重音如落在“就”上,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产量少;重音如落在“五百台”上,句子表达的意思则是产量多。 五、分析句子是否能在不同位置停顿。例如: ⑸我看病一定能很快治好。 【解析】一句话停顿的位置不同,句子的意思有时就会不同。例句如果在“看”后停顿,则表示“我对病情的一种估计”;如果在“病”后停顿,则表示“我医术高明”。 六、分析修饰词语能否修饰不同成分。例如: ⑹刚才打电话来的是前几天才认识的刘伟的表哥。 【解析】句子中的某个词语如果能够同时修饰后面的成分,则有可能产生歧义。例句中“前几天才认识的”既可作“刘伟”的修饰语,也可以作“刘伟的表哥”的修饰语。 七、分析句中代词指代成分是否明确。例如: ⑺我看见刘小明扶着王大伯过马路,他手里提着一个公文包。 【解析】在某一个句子中,如果代词指代的对象不明确,句子往往会产生歧义。例句中“手

语言歧义

句子歧义指的是一个句子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和解释。由于造成歧义的原因纷繁复杂,本文只对几种主要原因作深入分析。 (一)一词多义和同形异义词引起的歧义 词汇层面引起的歧义的主要因素是一词多义,但同形异义现象——尤其绝对同形异义词(读音、词形和词性都相同的词)引起的歧义也为数不少。例如: (1)He is looking for the glasses, (2)I found the table fascinating, 例(1)的歧义是由于名词“glasses”在句中可解释为“眼镜”和“几个玻璃杯”,属一词多义引起的歧义。而例(2)的歧义是“table”既可作“桌子”也可作“项目表”解释,属同形异义词引起的歧义。 一词多义和同形异义的区别在于:一词多义指一个相同的形式具有若干个相关联的意义:同形异义的意义并不相互关联。这两种歧义一般都可借助语境来消除。 (二)短语层面引起的歧义 英语句子结构中的短语主要有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等。现对这几种短语因内部结构和句法功能而造成的歧义进行了一些探讨。 名词短语由于本身结构产生了大量歧义,笔者总结了三种,举例如下: (3)The old man and woman went there together, 这里的歧义是由于短语中的修饰语和中心词的关系不明确。名词短语“the old nan and woman”中“old”所修饰的范围可解释为同时包括“man”和“woman”,也可解释为仅包括“man”而不包括“woman”。 (4)The girl’s story deeply moved us., 此处的歧义是由于“属格’s”与中心词的关系既可表示“主谓、动宾、同位”,又可表示“所属、来源、性质、类别”等多种复杂关系。名词短语“the girl’s story”既可指the story told by thegirl,又可指the story about the girl。 (5)The criticism of the reporter is unfair, 此例的歧义是由于“of结构”中前后两名词的逻辑关系也有多重性。其中名词短语“the criticism of the reporter”既可释为主谓关系:即“那位记者提出地批评”,也可释为动宾关系:即“对那位记者的批评”。 动词短语造成的歧义也有三种情况:第一,及物动词加宾语构成的动词短语,例如: (6)He call me a cook. 此句既可意为“他为我请了位厨师”,也可意为“他管我叫厨师”。 第二,非限定动词短语常常由于功能交叉而产生歧义。如: (7)I saw my teacher going home, 分词短语“going home”可以是状语,句意为“我在回家时看见了我的老师”,也可以时宾语补语,句意则是“我看见了我的老师回家”。 第三,动词不定式短语主动或被动意义不明而导致句子歧义。 介词短语在句中的功能模棱两可或它所修饰的范围不易确认时,也会造成歧义,例如:

歧义句

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 分类: 1、指代不明造成的歧义句 2、多音字、多义词(多义短语)造成的歧义句 3、结构切分不确定造成的歧义句 4、停顿引起的歧义句 5、标点符号不当造成歧义 1、指代不明造成的歧义句: (1)代词表意不明 例如:开刀的是我父亲。 “我父亲”既可以是施事者(持手术刀为别人开刀),又可以是受事者(被人开刀),因而造成歧义。 消除办法:明确代词为施事或受事。 A 我父亲正在为病人开刀。(施事) B 医生正在为我父亲开刀。(受事) 例1: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 解析:“这方面”指代不明,到底是指欣赏好诗,还是指创作好诗? (2)不几天,刘备领大军到了零陵。零陵太守刘度派大将邢道荣和他的儿于引兵出战。 解析:“他”是指“刘备”呢,还是“邢道荣”呢?读者难以捉摸 (3)小倩告诉我说,等她把那张参加比赛的水粉画“磨蹭”完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去青岛旅游了。 解析:“她”可指代小倩,也可指另外一人 (2)修饰两可造成的歧义句 例如:两个学校的教师都来了。 这句话既可理解为两个学校,又可理解为学校的两个教师。消除办法:选择语义明确,修辞正确的量词。 A 两所学校的教师都来了。 B 学校的两位教师都来了。 例: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分析:“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例1:一个外商投资的木材加工厂今年底将要建成投产。 解析:“一个”在句中做定语,既可以修饰“外商”,也可以修饰“木材加工厂” 例2: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解析:“几个学校的领导”有歧义,“几个”可以理解为修饰“学校”,也可理解为修饰“领导”,修改时可换用有关量词,分别用“所”“位”等表示修饰“学校”或“领导”。 例3: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先生在把稿酬版税捐赠清华大学的仪式上说:“我以代表的身份在这里讲话,我一个人代表三个人:我、已去世的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瑷。” 解析:“已去世的”可以修饰“钱钟书先生”,也可以一直修饰到“钱钟书先生或女儿钱瑷”整个内容,有歧义。 (3)兼类词造成 如:这辆车没有锁。 “锁”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因而这句话既可理解为自行车没有“锁住”,又可理解为

汉语产生歧义的原因和消除歧义的方法

汉语产生歧义的原因和消除歧义的方法 一、产生歧义的原因 1.组合层次不同造成歧义。如:①“我们三个人一组”,可理解为“我们/三个人一组”或“我们三个人/一组”。②“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2.结构关系不同造成歧义。如:①“进口彩电”,可理解为动宾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②“学生家长”,可理解为并列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 3.语义不明确造成歧义。如:①“开刀的是她父亲”,可理解为她父亲是开刀的外科医生,也可理解为他父亲有病,医生给他做了手术。②“妇女理发店”,可能是由妇女开办的理发店,也可能是以妇女为服务对象的理发店。③“诗人的风度”,所说的可能是诗人,也可能不是诗人。 4.词类不同造成歧义。如:①“我要炒肉丝”,“炒”可理解为动词或形容词。②“饭不热了”,“热”是动词,意即不用热饭了,凉的也可以吃;“热”是形容词,意即饭凉了。③“他原来住在这里”,“原来”做名词,意即他以前曾住在这里;“原来”做副词,意即没想到他就住在这个地方。④“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前”做形容词,表以前之意,时间范围大;“前”做动词,表往前走之意,则只能在15日这一天去县里。 5.词语含义多解造成歧义。如:①“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可理解为他想起了什么事,也可理解为他要起床。②“请吃菜”,“菜”既可指蔬菜,也可泛指菜肴。③“贸易部已向华北东北调拨物资”,“向”可理解为“从”,也可理解为“给”,表意大不相同。 6.句子成分残缺造成歧义。如:①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因为在“揭发”后随意省去一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导学案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导学案 导学重点: 1.了解如何辨析和分析语句歧义 2.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导学方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脑筋急转弯有个字千百年来都读错,请问是什么字?(“错”) 2.猜字谜“李”字去了木是什么字?(“子”“一”) 一个词、短语、句子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是语言的多义现象,运用得当能增添语言的趣味性。如:唐时汪伦想邀请诗人李白到自己居住的地方游玩,于是寄了一封信给李白,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喜欢游山玩水和饮酒的李白,听汪伦说那里有遍地桃花,又有万多家酒店,十分向往,于是欣然赴约。谁知到达之后却看不到桃花,也见不到一万多家酒店。你说这是为什么?(原来酒店老板姓万,桃花潭方圆十里) 但大多数情况语言的多义会给读者或听者造成理解上的偏差,甚至是误解,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歧义,这不符合语言表达“简明”的要求。 二、出示目标: 1.了解如何辨析和分析语句歧义 2.学会消解语句歧义的方法 三、自学指导 指导1:阅读课文内容,想一想产生歧义的原因有哪些? 指导2:做下面练习题,明确产生歧义的原因。 第一组 1.这个人好说话。 2.到201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 3.他俩真是一对难兄难弟。 4.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89年高考题) 5.你为什么打他?()你为什么打他?()(89年高考题) 6.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7.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8.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2019年全国卷一) 第二组 1.这真是好球。() 2.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3.他倒了一杯水。() 4.他走了一个多钟头了。(”) 5.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19年世界杯足球赛。() 6.船已启程,二日即到。() 7.校门口,一边站着一个学生。()

避免歧义准确表达145748

避免歧义准确表达 歧义,就是一句话有两种以上不同理解。歧义一般是由以下几种情况引起和形成的。 1、多义词引起歧义。一个句子里有某个词是多义的,这个句子可能成为多义句。如:这本书是黄色的。此句中“黄色”可以表示颜色,也可以表示色情。 2、多音词引起。句子中某个词是多音的,那么在书面表达时可能有歧义(口头表达不一定出现歧义)。如:这个人好说话。此句中的“好”可读“hào”,表示爱好、喜欢;也可以读“hǎo”,表示易于、便于的意思,但书面反映不出来,故存在歧义。 3、同音词引起。汉语中有许多同音词,这种同音现象使一些句子在口头表述时可能产生歧义(书面表达时没歧义)。如:他是班里唯一一个有礼貌的同学。其中“貌”和“帽”都读“mào”,听起来有不同的理解,口头表达有歧义。 4、结构划分不同形成。同一个短语或同一句话,在语法结构上划分不同就会产生歧义。如:妈妈想要炸大虾。此句中的“炸大虾”可以理解为动宾结构,表示妈妈想做“炸大虾”这件事;也可理解为名词,表示妈妈想要“炸大虾”这道菜。 5、层次划分不同形成。同样的一句话,层次划分不同,可能产生歧义。如: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表示不赞成自己写。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表示自己水平不够,不能完成任务。

6、“和”字连接的前后部分界限不清引起。如:中学生和大学生中的一部分。此短语可以表示一部分中学生和一部分大学生;也可以表示全体中学生和一部分大学生。 7、语义不明引起。话语中某些词或短语语义不明确,也会引起歧义。如:做剖腹产手术的是我姐姐。此短语中“做剖腹产手术的”可以理解为医生,也可以理解为病人。 8、标点不当引起。标点符号是无声的语言,运用不当,多用或少用,都可能引起歧义。如:收购站营业员因认真执行规定,对收购进来的有病猪肉,未按该站主任的意图,加盖“合格肉”图章,以致遭到迫害。此句所要表达的本意是:营业员没有给有病猪肉加盖“合格肉”图章,违背了主任的意图,所以遭到迫害。但却在“意图”后面加了一个逗号(此处不应停顿),意思就变成:营业员给有病猪肉加盖了“合格肉”图章,违背了主任意图,所以遭到迫害。意思刚好相反。 9、代词指代不明也会出现歧义。如:同学们很喜欢音乐教师王老师,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此句有不同的理解。“有说有笑,十分高兴”可指同学们,也可指王老师。 10、随便省略句中字词也会引起歧义。如:买车、船、飞机、饭票在服务台。此句中漏了三个“票”字,应为“车票、船票、飞机票”。 消除歧义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语音消除。运用朗读时的重音或轻音消除。如:他又把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