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费尔巴哈论》学习体会

《费尔巴哈论》学习体会

《费尔巴哈论》学习体会
《费尔巴哈论》学习体会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学习体会

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精华和营养,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并向前迈了一大步,产生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哲学上的伟大革命,成为无产阶级变革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结合自学和听张绪文老师的辅导后,我的体会可概括为:

一个感受,两点体会,把握三个重点内容,谈四点认识。

一、一个感受

第一次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感觉颇为费劲,除了跟这篇著作博大精深外,还有两个原因:一是对当时欧洲尤其是德国的社会历史背景知之甚少,二是文章语言习惯需要适应。

二、两点体会

第一点体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它同以往的哲学有本质的区别:

首先,它具有严密的科学性。从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发展的基础上,把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并把唯物辨证的自然观彻底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真正科学地解决了哲学基本思想问题。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代表无产阶级从而代表全体劳动人们的利益。具有革命实践性,它把实践当作全部认识论的基础,强调理论从实践中来,受实践检验,在实践中发展,为实践服务。

第二点体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可贵之处在于扬弃前人的研

究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凭空而来的,其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先哲以精辟独到的眼光分辨出前人所创造的理论中的科学和伪科学,精华与糟粕。结合当时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等重大成果,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基本内核”。这种既不迷信,也不全盘否定前人的成果,而是进行科学的改造,使之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力的学术精神,无论是在意识形态范畴,还是在科学研究领域,这种扬弃的精神都将是永恒的主题。

三、把握三个重点内容

个人认为,《费尔巴哈论》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值得重点去读:

1、对黑格尔哲学的剖析

恩格斯分析黑格尔哲学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首先,他指出:“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正是在于他彻底否定了关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就是说黑格尔已经具有了辨证的发展观(即合理内核),也是恩格斯所肯定的辩证法的部分。其次,分析了黑格尔哲学体系和方法的矛盾。他深刻地指出,黑格尔的哲学体系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他的方法是辨证的,发展是无限的,不能有终点;而体系的要求则有终点,体系和方法相矛盾。最后,阐述了黑格尔哲学体系的解体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出现的意义。

2、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

恩格斯在第二章、第三章分析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及其局限性,强调费的自然观是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而在费尔巴哈伦理学和宗教哲学中,他的唯心主义更加明显。

3、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产生、发展及基本原理

恩格斯在分析了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思想的局限和不足后,在第四章用大量的篇幅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基本原理。

首先,恩格斯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进行了改造,进一步阐明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他强调注意稳定性与变动性的关系,注意长过程的阶段划分。

其次,他肯定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的三个伟大的发现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前提,即:细胞学说、能量转化定律和达尔文进化论。这三大发现揭示了自然界现实的、普遍的联系,从而证明世界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着的物质世界。并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及其基本原理。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首先发现,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但还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指出生产方式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恩格斯在找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后的经济根源后,同时指出国家、法律制度也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四、四个认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分析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为人类的解放和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来源,有利于我们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自觉在工作实践中创造性应用和实践马克思主义。

第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到无论是国家,还是哲学

和宗教这两种意识形态归根结底都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特别是关于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观点,对我们当前科学地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怎样积极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三、作为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掌握并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指导国企改革和转型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准确地把握新形势下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的内涵与外延,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改革和创新,及时调整战略目标,进一步改善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具体工作实践如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用哲学的思维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正确分析企业发展阶段等方面。

第四、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来看,马哲也需要不断吸收新的营养,不断进行完善和发展。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比如,关于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等普遍真理的应用。

其次,一百多年来,资本主义有了飞速发展,与19世纪的中期的资本主义已不是一个概念,需要继续研究他的规律性。

最后,我国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需要继承和发扬并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使之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套用一句老师的话,学哲学需要静下心来读进去,慢慢参悟,积极参加交流和研讨,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要能跳得出来,站得高一点,眼光看得远一点。

读费尔巴哈论有感

读费尔巴哈论有感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读《费尔巴哈论》《路德维希_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社会历史条件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作了叙述和分析。 文章的第一部分就是1888年恩格斯为本单行本出版而写的序言。序言里主要说明了写作该书的原因、历史背景和单行本付印时的一些情况。直接原因就是“《新时代》杂志编辑部要我写一篇批评文章来评述施达克那本论费尔巴哈的书”,而历史原因其实就是为了“与德国哲学的意识形态的见解的对立,实际上是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和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 序言之后就是本书的正文,分为四大部分以及结束语。在正文的第三部分中,有这么一句话:“费尔巴哈决不希望废除宗教,他是希望使宗教完善化,哲学本身应当溶化于宗教中。”这句表明费尔巴哈对于宗教的态度,他反对有神的宗教,但不主张消灭宗教,而主张改良和完善它,废除旧的有神论的宗教,创立无神的爱的宗教。他不仅把人们的感情关系和宗教混为一谈还把人类历史归结为宗教变迁,掩盖了现实的阶级矛盾和斗争。 对此观点,恩格斯认为宗教和人们的感情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并且揭露了费尔巴哈宗教观和论证方法的唯心主义的实质,从而说明费尔巴哈论建立无神宗教的企图是荒谬的,费尔巴哈他不仅夸大了宗教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还歪曲了宗教的本质。就如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一样局限,不仅机械性,而且在自然观上依然是形而上学性,未能将唯物主义贯彻到低,这在历史观上实际上是唯心主

解剖学学习方法

学习积极的态度加更高效的方法~~ 系统解剖学 一、选择自己合适的学习参考书 学习人体解剖学首先要选择一本适合的教材。目前由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姚志彬教授主编供同学们使用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相结合的教材《医用解剖学》,是国内比较好的教材之一,该书以层次叙述和以尸体解剖操作方法为主。人民卫生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等教材也可参考。此外,根据需要还应选择一定的参考书,如张朝佑主编的《人体解剖学》、钟世镇院士主编的《临床应用解剖学》和《临床解剖学丛书》、于频主编的《人体解剖彩色图谱》、初国良、汪华侨主编的《医用人体解剖学标本彩色图谱》,以及一些复习题集和学习指南等。外文参考书主要有《Gray s Anatomy》,这是一本有近百年历史,已连续出版39版,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极大的、经典的大型参考书,书的内容丰富,包括解剖学、组织学、细胞学和胚胎学等较新的内容,国内已翻译的出版有第38版的中文译本。《Method of Anatomy》图文并茂,书中简图和文字叙述有独特的风格和见解。《Cunnigham s Textbook of Anatomy》曾11次出版,是一本局部解剖学教材。 主要杂志有《解剖学报》、《解剖学杂志》、《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神经解剖学杂志》、《解剖学研究》、《American Journal Anatomy》、《Anatomical Record》等。 二、解剖学对各结构的命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归纳如下: ①根据形态命名的,如三角肌、斜方肌、鹰嘴、肱骨滑车等。②根据位置命名的,如眶上切迹、眶山裂、胫侧副韧带、桡神经、舌骨下肌群等。③根据起止点命名的,如胸锁乳突肌、脊髓丘脑束、喙肩韧带等。④根据功能命名的,如旋后肌、竖脊肌、视神经、动眼神经等。大部分结构是结合以上几种规则来命名的,如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屈肌、旋前方肌等。 三、具体方法: 1学解剖和学习立体几何类似,空间想象很重要,尽量的在脑中形成形象,反复的修正,越细节越好,如果能知道各个方位的解剖关系,你离外科医生也不远了。如何反复修正解剖的真实认知呢,一是把书读细,二是对标本熟悉,要多到解剖室,不要厌倦福尔马林。三是反复验证,和临床课或相关文献中的解剖知识比较。四是,在临床中(入手术)验证。最终使你对脏器的形象做到逼近真实。 2系统解剖学正如其他学科一样,要想较好地掌握其知识点,首先需要一个正确的态度,其次是根据各人自身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端正的学习态度加上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关键。大家读书多年,各有心得,在此不再赘述。 四、下面仅系统解剖学的一些特点讨论学好系解的方法及注意点: 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解剖学研究的是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名词多,记忆量大是其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学好它就必须靠死记硬背,而是重视实验,珍惜每次实验机会,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解剖标本、模型的观察结合起来。同时注重活体的触摸和观察,充分利用其直观的印象促进自身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二、形态与功能相结合 人体各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结构。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一定的形态、构

中国全科医生如何成为澳洲注册医生

中国全科医生如何成为澳洲注册医生 中国全科医生如果想成为澳洲注册医生可以有两个途径,一是成为无条件注册的全科医生;另一个途径是成为有条件注册的全科医生。 途径一:成为无条件注册的全科医生 申请条件: 1. 年龄45岁以下 2.具有本科学士学位,最好是世界卫生组织名册中的中国医科大学毕业的专业医生。 注册流程: 第一步:. 具有OET 4个b的成绩(有些州和领地要求一次性通过4个b的成绩,有些州可以分别通过); 第二步:. 将相关资料递交到澳洲医学委员会(AMC),澳洲医学委员会会对你的医生资格进行初步评估,以确认你是否具有资格参加其主办的澳洲医生资格考试之临床医学多选题考试(MCQ); 第三步:报名参加澳洲医生资格考试之临床医学多选题考试(MCQ); 第四步:通过了MCQ考试以后,AMC安排并通知你参加临床实习考试; 第五步:. 参加临床实习考试; 第六步:通过临床实习考试,得到AMC颁发的证书; 第七步:完成被州或领地医学协会认可并由AMC监督管理的培训; 第八步:申请无条件全科医生资格注册; 第九步:取得澳洲无条件全科执业医生资格注册; 第十步:递交移民申请; 第十一步:移民准签,赴澳定居。 途径二:成为有条件注册的全科医生-到澳洲特需地区工作 申请条件: 1. 年龄45岁以下 2. 具有本科学士学位,最好是世界卫生组织名册中的中国医科大学毕业的专业医生 3. 具有4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 4. 具有中国医生资格证书 注册流程: 第一步:. 具有OET 4个b的成绩(有些州和领地要求一次性通过4个b的成绩,有些州可以分别通过); 第二步:.找到澳洲雇主和在特需地区的工作; 第三步:将相关资料递交到澳洲医学委员会(AMC),澳洲医学委员会会对你的医生资格进行初步评估; 第四步:申请有条件全科医生资格注册; 第五步:. 取得澳洲有条件全科执业医生资格注册; 第六步:赴澳特需地区从事有条件注册医生工作。“OET”英文全称

《历史唯物主义书信》导读(上)

《历史唯物主义书信》导读(上) 邓莉 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讲师 各位学员,大家好!我是中央党校哲学部的邓莉。今天有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书信”。 恩格斯在1890年到1894年之间写了五封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它们是恩格斯在1890年8月5日和1890年10月27日写给施密特的两封信和恩格斯在1890年9月21日到22日写给约?布洛赫、1893年7月14日写给弗?梅林以及1894年1月25日写给瓦?博尔吉乌斯的五封信。这样五封信既有恩格斯写给像弗?梅林这样的当时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著名理论家的信,也有写给像施密特、布洛赫、博尔吉乌斯这样当时的进步的青年学生的信。在这五封信中,恩格斯和他们探讨了关于社会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在信中,恩格斯对历史唯物主义作了重要的补充和发展。因此,恩格斯这样五封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 一、恩格斯写作“历史唯物主义书信”的历史背景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恩格斯写作历史唯物主义书信的历史背景。我把它简单地概括为三个方面:资产阶级学者的挑战、社会民主党内青年派的歪曲和恩格斯的身份自觉。(一)资产阶级学者的挑战 首先,来看资产阶级学者的挑战。我们都知道,马克思主义它是为工人阶级创立的学说,从它创立开始,资产阶级学者就一直对它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和歪曲,到了19世纪的9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德国乃至全世界的范围内都得到了广泛地传播,成为了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因此,资产阶级学者对它是又恨又怕,当然要想尽办法来攻击它、来扭曲它。其中有一个代表人物,就是保尔?巴尔特,巴尔特这个人他是莱比锡大学的历史学教授。 鲍尔巴尔特对于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指责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称为经济决定论。经济决定论是什么?就是认为经济是在历史发展过程当中唯一起作用的因素,而人或者其它一切因素都被忽略、都被否定。我们今天听到经济决定论仍然觉得非常得熟悉,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从巴尔特开始,到现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已经一百多年,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者是前赴后继,但是他们批评马克思主义的惯用方法一直没有改变,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指责为经济决定论,这就是所谓的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所以,我们今天来读恩格斯对于经济决定论

制作多媒体课件优化局部解剖学教学模式体会

制作多媒体课件优化局部解剖学教学模式体会 1 前期准备 任课教师首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教科书内容、教学进程及教学时数结合 自己的教学经验制定多媒体课件制作计划。其次,按照课件制作计划收集和准 备各章节需要的图谱、标本、相关图像(片)资料及临床参考书等素材。最后,选择制作软件。任课教师自己制作课件选择容易掌握、容易获取的软件,常选 用PowerPoint。本文重点讨论PowerPoint课件的制作。 2 素材准备 课件中使用的文字、图片、动画以及视频等均称为素材,对前期收集的素材,大多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对文字的处理主要是提炼加工,用尽量少的文字,准确描述,对图片、图像的处理,根据课件的需要,使 用PhotoShop,对其进行裁切、调节对比度、亮度及色饱和度及其他必要处理等,并将图片格式存为jpg 格式,在课件中插入相关视频文件,既可加深学生 的印象,还可提高学习兴趣。对视频素材的加工,根据需要对其进行分割、剪 切以及视频格式的转换,1般将视频文件转换成MPEG格式备用。 3 初期制作 4 后期调试 初期制作的课件1般都要进行反复调试,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根据自己 的授课习惯、风格,对课件中的每1个对象设立动画及其出现的顺序,并根据 内容选择幻灯片切换方式,完成后进行试放,对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直到 满意为止。在制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随时保存文件,以免因机器等意外情况 导致劳动成果的丢失。 5 多媒体教学的缺陷及解决方法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许多优势,但也存在1些缺陷。主要有:① 由于多媒体信息量大,掌握不好,易产生教学内容主次不分的问题,学生不易 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和要点内容;②图片多,增强了直观性但留置的时间过短,不利于学生的'思考,易造成记忆时长下降;③多角度,多层次展示教学内容,可开拓学生的视野,但也易造成学生思维疲劳。针对这些不足,可以采用以下 传统方法加以克服:①书写层次分明的标题性板书,可时刻提醒师生教学的进度、层次和重点内容;②每1段教学内容之后,1定要有总结性文字资料以及 复习思考题等引导学生围绕教学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③每1节课,应选择 适当数量的既层次分明又多角度反映教学内容的图片,千万数量不能过多。 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模式是当今教学创新的重要课题,尤其在严重 缺乏尸体来源的局部解剖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更是快速应用于理论教学和实 验课之中。如何进1步筛选、保留有效的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科学地应用多

费尔巴哈论

1.恩格斯认为,黑格尔哲学“革命的方面”被“过分茂密的保守的方面所窒息”,这里“保守的方面”是指_____。唯心的体系 2.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_____的伟大的基本思想。恩格斯 3.本书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______。分析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以及它的宗教哲学的伦理学 4.“国家,政治制度是从属的东西,而市民社会,经济关系是决定性的因素”,这是_____的观点黑格尔 5.“人类的各个时期仅仅由于宗教的变迁而彼此区别开来”,费尔巴哈的这个论断表现出他的___ 唯心史观 6.恩格斯分析的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是______。辩证法 7.社会发展史和自然发展史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______。前者是有人的自觉活动参与的,后者是无意识的 8.—在1845年春天所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在《费尔巴哈论》单行本的附录中第一次发表的。马克思 9.在_____的哲学中,自然界只是绝对观念的“外化”。黑格尔 10.在费尔巴哈的伦理学中_____。善与恶是绝对对立的 11.______指出,辩证法是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恩格斯 12.没有依靠马克思和恩格斯,甚至没有依靠黑格尔也发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约瑟夫·狄慈根是一个_____。德国工人哲学家 13.凡是认为物质是世界本原的,属于_______阵营唯物主义 14.在黑格尔那里,经济关系与政治国家的关系是______。统一的。“市民社会” 15.《基督教的本质》一书的作者是_____。费尔巴哈 16.“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本身只是物质的最高产物”,这是恩格斯分析的______的观点唯物主义 17.在宗教问题上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表现为_____。人本主义宗教上自我异化 18.《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作者是_____。马克思 19.在黑格尔那里,辩证法是_______。唯心主义 20.马克思指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一个主要缺点是_____。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 21._____通过把宗教世界归结为人间世界的办法,揭露了宗教的神秘外衣。费尔巴哈 22.“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的表现形式”,这一体现辩证法的观点是______提出的黑格尔 23._____认为,“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不是抽象的和一成不变的。马克思 24.费尔巴哈把人的本质看作是______。宗教的本质他认为人的绝对本质是理性,意志和心 25._____把社会看作是许多单个人的机械组合。 26.世纪唯物主义的主要形式是______。 27.探究历史发展真正动力的途径是______。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读后感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目录 前言 (1) 导读 (3) 总述 (6) 赏析 (7) 总结 (14)

前言 百度一下,浏览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之后,惊异的发现一个字数甚少的提纲居然可以成为流传后世的著作,虽然有点不可思议,但也确实说明了它是一份透露着新世界观萌芽的天才大纲。正是它的问世,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形成。 今天趁着小空,把《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给看完了,这篇文章虽然不长,仅一千两百余字,但是意义重大,其中包含的哲学在我看来甚至超过了当代的很多哲学书。在看这篇文章之前看了一下它的简单介绍:这篇马克思写于1845年的文章在1888年首次出版,恩格斯评价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于是带着辩证的思想看了这篇文章。看了之后感触颇深,文中马克思深刻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从前一切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论述了实践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阐明了新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并最终提出了无产阶级哲学家的历史使命。

导读 写作背景: 《提纲》旧译《费尔巴哈论纲》。写于1845年春,马克思生前未发表过。最早发表于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称这个文件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作为该书的附录首次发表。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纲领性文件之一,是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提纲》向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们从根本上揭露了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在内的根本缺陷。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成的批判费尔巴哈的11条提纲,马克思生前未发表过。最早发表于1888年,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称这个文件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作为该书的附录首次发表。马克思早年曾经深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后来又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转向唯物主义,但又对费尔巴哈的人本质唯物主义无视社会实践,抽象谈论人的本质和“爱”的说教等不满。该文是为了深入批判费尔巴哈哲学并与其划清界限而写的提纲。该提纲简明扼要,思想深刻,它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提纲》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它标志着马克思的哲学的基本思想的形成。在其中,马克思对实践作了科学的解释,批判了否认实践能动性的直观唯物主义,也批判了抽象地发展能动性的唯心主义;指明人的本质实际上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指出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首先,《提纲》是对否认实践能动性的直观唯物主义和抽象地发展能动性的唯心主义的批判。在《提纲》中的第一条就简明扼要的提出了对这两种哲学主义的批判,提出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非实践性,称费尔巴哈不了解“革命的”,“实践

局部解剖学下肢总结

第八章下肢 概述: 一.境界与区分分为臀、股、膝、小腿、踝、足部。 二.表面解剖:Nelaton线:侧卧,髋关节屈90度到120度,自坐骨结节至髂前上棘的连线。正常时该线通过股骨大转子尖。当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时,大转子尖可移位于此线上方。 Kaplan点:仰卧,两下肢并拢并伸直,当两髂前上棘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时,由两侧大转子尖过同侧髂前上棘做延长线。正常时两侧延长线相较于脐或脐以上。髋关节脱位过股骨颈骨折时,此点偏移至脐下并偏向键侧。 1.股前区和内侧区 一.体表标志 1.髂前上棘 2.腹股沟 3.耻骨结节 4.股骨内外侧髁、胫骨内外侧髁 5.髌骨 6.胫骨粗隆 7.收肌结节二.主要内容 (一)皮肤 (二)浅筋膜 2.浅动脉腹壁浅+旋髂浅+阴部外 3.浅静脉大隐静脉(起于足背静脉弓内侧端,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缘上行,经股骨内侧髁后方进入大腿内侧部,向前上在耻骨结节外下方穿隐静脉裂孔,汇入股静脉,汇入点为隐股点)及其上端五条属支腹壁浅+旋髂浅+阴部外+股内侧浅+股外侧浅 4.腹股沟浅淋巴结上组腹股沟韧带下方并与其平行排列下组沿大隐静脉静脉近侧段两侧纵行排列 5.皮神经恰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的股支+股外侧皮神经+闭孔神经的皮支+股神经前皮支+隐神经 (三)深筋膜 1.隐静脉裂孔阔筋膜在耻骨结节外下方3-4cm处,形成一卵圆形的隐静脉裂孔,大隐静脉在此穿过阔筋膜注入股静脉。 2.髂胫束阔筋膜的外侧部分由髂肌前分连至胫骨外侧髁的部分特别强厚,呈带状,称为髂胫束。束的上份分裂为两层,包容阔筋膜张肌。 (四)深层结构 1.大腿肌前群和内侧群 前股四头肌+缝匠肌内侧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 2.血管 股动脉及其伴行的股静脉 股深动脉旋股内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穿动脉 3.神经: (1)股神经:在股动脉的外侧,分支其肌支支配耻骨肌、股四头肌和缝匠肌;关节支至髋、膝关节;皮支支配股前内侧区的皮肤;其最长的分支为隐神经,与股动脉相伴进入收肌管。 (2)闭孔神经:由闭孔进入股内侧区分为前、后两支,分别经短收肌浅、深面下行。分支支配大腿肌内侧群和闭孔外肌。 (五)局部记载 1.肌腔隙和血管腔隙 (1)肌腔隙 前界:腹股沟韧带后外侧界:髂骨内侧界:髂耻弓 内容:髂腰肌+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2)血管腔隙 前界:腹股沟韧带后界:耻骨梳韧带外侧界:髂耻弓内侧界:腔隙韧带 内容:股鞘+股动脉+股静脉+生殖股神经股支+淋巴管。

费尔巴哈论读书笔记

费尔巴哈论读书笔记 费尔巴哈是德国著名哲学家,他提出机械的唯物主义论,分析了“宗教之虚伪的或神学的本质”,认为基督教的上帝只是一个幻像,论及到其他学科时,尤其是哲学,他认为黑格尔的哲学是伪宗教的,在当时的社会,无疑是有其进步性的。同时他的一些观点对后来的马克思也有着一定的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也作出了贡献。 这本书其实字数很少,但是正是它的问世,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形成。全文由11条大纲构成,全都紧紧地围绕着“实践”这个中心,强调实践的决定性作用。费尔巴哈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不理解实践的概念和意义,因此他的人本主义唯物主义思想是直观的、非实践的,这导致他在社会历史领域无法摆脱唯心论的巢臼。后来的马克思正是对费尔巴哈论进行了扬弃,在提纲中主要提到这样几个观点:旧唯物主义是没有把事物、现实等当作感性活动当作实践;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是一致的,都是实践;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得到现在大量被引用的关于实践的理论的雏形。 在马克思看来,实践是有着“主观”、“能动”内涵的“人的感性活动”,即人的对象化活动。对象化意味着人的预期目的在其存在对象上的实现,即包含着人化的意味。实践既然有了具体的对象化,也便有了主体性的意味,因而实践更多的是社会性和人的主体活动当中。费尔巴哈的理论回避主体的人的活动与作用,而是使问题又回到主体的能动方面。他认识到,只有在主体感性的参与下,才有认识的发生,否则就不可能建构起任何认识论。为此,马克思把人的活动“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他说:“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这样,按照马克思所提供的思维方式,实践活动被赋予一身二任的品格,既体现了认识活动的主体性原则,同时也体现了认识活动的客体性原则,从而使主体感性在实践中获得了自身的完满统一。 再者,文中提到恩格斯所批判的费尔巴哈伦理学,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道德的原则是幸福;生命本身就是幸福;生活的东西都属于幸福。而恩格斯指出他的理论是唯心主义的,其主张“我欲故我在”,以他的人本学为基点,认为人

解剖课心得体会

解剖课心得体会 篇一:人体解剖生理学学习感想 人体解剖生理学学习感想和体会 在得知要进行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学习之初,我从很多渠道都了解到这是一门难度不低的课程。每次上课,教室基本都坐满了人,足以看出同学们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在老师的讲述下,我逐渐了解到人解是一门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注重记忆和理解。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发现人解的许多基础知识在高中生物和大学里的生物化学里都有涉及。比如细胞组织的基本结构、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动作电位等。渐渐,我走入了人解的大门,对人体的系统活动有了一些基本的概念。明白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掌握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特征和生命活动运行规律等知识,为进一步学习药理学等课程打好基础。 不得不提老师把学习中的重点明确的很好,便于课下去有趋向性地复习。讲到一些难点的时候,老师甚至还亲自板书引领着我们去了解整个生理现象的过程。PPT上的一些动态的图片,也对理解一些复杂的过程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在讲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细胞内外各期的离子运动时,通过直观的感受图片上离子的运动,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人解的学习离不开实验,自从做了人解实验后,我就发

现,实验的总结与反思对我学习理论课程有很大的裨益。比如实验化学物质对蟾蜍离体心脏活动的影响。虽然这是一个视教实验(蛙心插管难度较大),但通过实验老师的讲解和操作后,我们也能看到各种离子、生物因子对于心肌细胞收缩性和自律性的影响。对心肌细胞收缩性、自律性的改变有了更深的理解。还记得,第一次实验的时候,不敢抓小鼠,不敢给蟾蜍毁髓,到现在能基本独立进行各项实验操作,人解实验让我改变了许多。 在人解这门课程的学习方法上,一定要复习,当天讲过的内容如果不及时看一看复习,下次再上课的时候再继续回忆的时候就很痛苦,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我也观察了很多其他的同学。首先老师不要求我们记很多笔记,说她讲的都是书上有的,我们只要上课好好听就可以了。但一些总结之类的笔记,我认为我们同学还是有必要做的,老师有时候PPT 上也会有一些总结。做总结, 可以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规范化。很多好学的同学还会用各种颜色的记号笔画出书上的重难点,便于复习。当然,有些记忆力特别好的同学,上课听一听后就能基本掌握知识,真是羡慕的很。对大多数同学来说,课后的总结复习都是非常必要的。像我们最近学习的心血管反射,就可以画出层次图,总结出3条路径,重点掌握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和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老师要求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后练习题答案搜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课后练习题答案搜集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旧的唯物主义者是如何理解感性的?这种理解有什么缺陷? 2.为什么说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 3.马克思和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分歧何在?怎样正确理解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 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上是实践的? 5.怎样理解“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2.马克思和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 1.简述《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2.为什么说研究社会问题的出发点应时“现实的人”? 3.为什么说人的解放是一种社会历史活动,而不是思想活动? 4.《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 5.《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交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 6.为什么说每一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7.《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解放条件的? 8.《德意志意识形态》是怎样阐述国家和法同所有制的关系的? 3.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共产党宣言》中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主要观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2.怎样认识资产阶级在近代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3.怎样认识无产阶级你的阶级特性和历史使命? 4.怎样理解“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结论? 5.《共产党宣言》是怎样阐述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奋斗目标的? 6.如何认识《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共产主义革命要实现两个“最彻底的决裂”的结论? 7.《共产党宣言》是如何论述实现共产主义的途径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的? 8.《共产党宣言》是如何阐明共产党的行动纲领的? 9.综合分析《共产党宣言》中关于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社会作用的思想。 10.综合分析《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加强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思想。 11.试述《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4.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1.马克思为什么要加强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2.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是怎样对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作出经典阐述的? 3.“两个绝不会”的论断的内涵和重大意义是什么? 4.根据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艰难历程,谈谈我们应当学习马克思的什么精神 5.谈谈《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5.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1867年第一版序言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导读 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简称《费尔巴哈论》),阐述了德国古典哲学解体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关系,再现了西方启蒙哲学的悖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表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源于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源于西方近代启蒙哲学的悖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是哲学领域的革命,也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读恩格斯的这部哲学经典,接受哲学智慧的滋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时代背景简介 德国古典哲学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资产阶级的哲学,是近代西方哲学发展的高峰。“德国是一个哲学的民族,”尽管在经济上落后于英国和法国,在“历史废旧物品堆藏室中布满灰尘”,但德国在哲学上“与时代保持在同等水平。”因而,德国古典哲学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回顾了德国古典哲学的解体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过程。恩格斯写作这部著作,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为了实现马克思的一个愿望。马克思早年的一个愿望,就是阐述他自己的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为此,他于1845年春写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简称《提纲》),这是“匆匆写成的供以后研究用的笔记,”当时没打算发表,而是准备在《提纲》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做详尽的阐述。可是,此后马克思“没有过机会再回到这个题目上来。”1883年马克思逝世,这个任务便历史地落在了恩格斯的身上。 第二,为了批判一股错误思潮。19世纪70-80年代,资产阶级宣扬新康德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否认社会发展规律,用道德原则和观念解释人类社会历史;宣扬伦理社会主义,主张社会主义是不可认识、也不能实现的彼岸世界,其目的是让工人阶级放弃社会主义。这股思潮,引起了思想混乱,对德国工人阶级政党产生了不良影响。批判错误思潮,捍卫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成为当时的一项紧迫任务。 第三,为了写作一个书评。丹麦哲学家施达克出版了一本研究费尔巴哈的著作,书名就叫《路德维希·费尔巴哈》。《新时代》杂志编

读费尔巴哈论有感

读费尔巴哈论有感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读《费尔巴哈论》《路德维希_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社会历史条件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作了叙述和分析。 文章的第一部分就是1888年恩格斯为本单行本出版而写的序言。序言里主要说明了写作该书的原因、历史背景和单行本付印时的一些情况。直接原因就是“《新时代》杂志编辑部要我写一篇批评文章来评述施达克那本论费尔巴哈的书”,而历史原因其实就是为了“与德国哲学的意识形态的见解的对立,实际上是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和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关系。 序言之后就是本书的正文,分为四大部分以及结束语。在正文的第三部分中,有这么一句话:“费尔巴哈决不希望废除宗教,他是希望使宗教完善化,哲学本身应当溶化于宗教中。”这句表明费尔巴哈对于宗教的态度,他反对有神的宗教,但不主张消灭宗教,而主张改良和完善它,废除旧的有神论的宗教,创立无神的爱的宗教。他不仅把人们的感情关系和宗教混为一谈还把人类历史归结为宗教变迁,掩盖了现实的阶级矛盾和斗争。 对此观点,恩格斯认为宗教和人们的感情是两回事,不能混为一谈,并且揭露了费尔巴哈宗教观和论证方法的唯心主义的实质,从而说明费尔巴哈论建立无神宗教的企图是荒谬的,费尔巴哈他不仅夸大了宗教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还歪曲了宗教的本质。就如十八世纪的唯物主义一样局限,不仅机械性,而且在自然观上依然是形而上学性,未能将唯物主义贯彻到低,这在历史观上实际上是唯心主

初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有感

初读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 的终结有感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发表于1886年,距离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和欧洲革命已30有余。这期间世界各国政治局势突变,工人运动迅速发展,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的欧洲强国,如德国、意大利、匈牙利都发生了轰轰烈烈的革命。特别是在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自肩负起指导国际工人运动,整理和出版了马克思的遗著,同时还要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各国年轻的社会活动家和理论家。在这段时间里,“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盛行,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施达克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这本书,它错误的评价了费尔巴哈,混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因此,恩格斯觉得完全有必要写一篇文章阐述马克思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之间的关系,概括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和正确评价费尔巴哈以及费尔巴哈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通读《费尔巴哈论》全文,我发现作者把文章的逻辑结构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首先通过描写德法1848年革命得出了政治变革是以哲学革命作为前导的结论,再由此推进到德国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哲学体系—黑格尔哲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始分析黑格尔哲学。第二部分首先就提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的疑问,随后恩格斯联系到了德国哲学

的现状上,从休谟、康德、笛卡尔到黑格尔再到费尔巴哈,恩格斯描述了在这段时期里,他们是怎样去探寻哲学本质,又是多么渴望能依靠纯粹思想的力量去推动哲学前进的。dash;辩证法,结合自身的探索与学习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而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大特点在于克服了前人不重视历史社会的观点,将历史和各种社会关系与人相联系,将人放在整个历史中去认识。如果没有古典哲学的这些重要成果,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更不会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的工人运动。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德国工人运动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者”,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德国古典哲学并没有终结,终结的只是它不好的、被证明有悖真理的一面,它的合理思想将被一直传续,并被后人继续发扬光大。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是可能的!

断层解剖学教学体会

现代医药卫生2012年12月15日第28卷第23期J Mod Med Health,December15,2012,Vol.28,No.23 作者在断层解剖学教学过程中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反映断层解剖学的学习方法不易掌握,知识点涉及内容多,学习思维方式与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的思维方式存在很大差异。学习断层解剖学有一定难度[1-2],较难掌握。本文从学习方法入手,解决学生在学习断层解剖学过程中遇到的这些问题。 1变换观察角度 同样是人体,学习方法不一样,观察角度不同,所呈现的内容就有所不同,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在学习系统解剖学时,提到环状软骨闭合成环,前低后高,前为环状软骨弓,后为环状软骨板。气管软骨呈“C”形,后壁是膜壁,那么在观察颈部横断层的时候,随层面下移,可能先看到喉部后壁环状软骨板,接着是完整一圈的环状软骨,接下来是呈“C”形的气管软骨,环状软骨板与气管软骨后壁的膜壁组织结构不同,喉腔移行到气管腔。这些内容在学系统解剖学或组织培养时只是讲他们的结构,没有涉及其对比,断层就可以利用这种不同,来推导所观察的内容。也可以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适当加入断层解剖学的内容[3],让学生从系统解剖学开始就培养这样的思维方式。 2推理的方法学习断层解剖学 学习断层解剖学要把知识融会贯通,用所学知识中已掌握、易分辨的结构去推理不太好辨认的结构。如腹部横断层面,脊柱好辨认,那么在脊柱左前方相邻的孔状结构,管径较粗,壁厚,那则是腹主动脉;在脊柱偏右,同样相邻孔状结构,则是下腔静脉的横断层切面,且在不同层面都可以看到,如果一孔变成两孔,就是腹主动脉分为左、右髂总动脉,层面下移,孔变多了,一般腹主动脉较下腔静脉先有分支,出现的孔是下腔静脉由左、右髂总静脉汇合而成,层面继续下移,髂总血管要分为髂内、外血管,那么髂内、外血管又怎么辨认。髂外血管要延续为股动、静脉,那血管就要从盆部移行到大腿,就顺着这个方向去找,这样就区分出了髂内、外血管,再追踪髂外血管,一直可以到达下肢,根据系统解剖学提到的血管分支分布,一直可推导且很准确。史帅涛等[4]也在断层解剖教学中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形象空间思维能力等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素质。 3画线的方法识别图 CT和磁共振成像(MRI)不同层面的图像与基线平行的切线做出的图像,按照这种做法,也在标本图上去画基线的平行线,进行对比看到的断层图像。如头部横断层单纯看不同断面就是脑的沟回之类,较难辨认具体结构,可以在头部大脑的背外侧面和内侧面上画基线的平行线,作为对照图。顺着切线找切到内容,按照从前向后的方向看横断层面切及的头部内容,这样就好理解横断层面。在横断层面中,近中线部分若见到两大脑半球是分开的,而且两大脑半球面积不大,那么想这至少是在胼胝体层面以上的图像,大脑半球有自外侧延伸入中线中部略靠后的沟,那么从对照图看从中央沟的相邻结构就可以显示出中央前回、后回之类的结构了。把这种方法应用到看头部横断层的时候,头脑中闪现出对照图,这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时工作中就要锻炼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 4断层解剖学与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的融会贯通 系统解剖学知识在断层解剖学中的应用,如在腹部横断层中,肠管较难辨认。在系统解剖学中提到空肠、回肠,其中一个区别就是二者黏膜皱襞不同,空肠的黏膜皱襞是高而且密集,回肠的黏膜皱襞是低且稀疏,在横断层见到的肠管切面,用这个知识点就可以把二者作区别;系统解剖学提到升、降结肠是间位器官,他们相对于内位器官来说,位置相对固定,在不同腹部横断层面上,腹后壁外侧都可见到相对位置固定肠腔的切面,那医务工作者就考虑是升、降结肠。这样系统解剖学的知识就很好地与断层解剖学结合,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也可以这样举例说明腹内器官这样划分的用处之一。断层解剖学也很好地带动了系统解剖学知识的掌握。 学生按照人体同一局部“局部解剖学一断层理论一断层实验”的顺序学习2门课程[5],局部解剖学讲究器官的位置毗邻,层次关系[6],在某断面的结构,层面重点某些结构不好判断,就利用该层面中某器官与周围器官的毗邻关系,层次关系,再联系到连续层面,这样就使单一层面在连续观察过程中有了立体或整体的感觉,推理出不好辨认的结构,培养学生“从整体到断层,再由断层到整体”的断层思维[7],比如腹部横断层面,肾脏没有出现之前,肾上腺,肾上腺可以见到一字长条,A、X、K三角等形状,然后是肾的上端,若没有切到肾门层面,那么在肾、动静及肾盂输尿管的上方。层面下移至肾门处,肾动、静脉、肾盂输尿管的关系,在观察肾脏横断层的时候,就需要注意其上、下关系;看出现的先后顺序;如观察肾脏的冠状层面,就需要注意前后关系。在讲授局部解学课时,提及器官之间的毗邻关系,还使学生感觉枯燥,若能选用本研究的教学方式,则学生印象深刻了。 断层解剖学是在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的基础上,根据影像科学的需要,介绍人体断层解剖中脏器主要结构、形态、大小、位置及毗邻的变化规律的学科[8]。断层解剖学是在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基础上进行学习[9],所以,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基础,断层解剖教学中提到的以前的知识点,如果学生在头脑中不能提取,那么自然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提前复习相关章节以前的内容,做好预习笔记,把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知识应用到断层解剖学中去,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另外,学生通过对断层解剖学的学习,可以在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人体主要结构在连续断 断层解剖学教学体会 闫旭升,李梁,崔成立,方欣,宋嵬(包头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内蒙古包头014040) 【提要】每门课程都有其学习方法。根据断层解剖学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一些推理、画线等课程学习 方法与广大同道交流,以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关键词】解剖学,横断面;系统解剖学;教学方法 文章编号:1009-5519(2012)23-3665-02中图法分类号:R322文献标识码:B ·3665·

统计局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心得体会

统计局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心得体会 解放思想提升能力 为全市科学发展提供数据保障 -----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心得体会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纪念,也是新中国历史上又一个解放思想年,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开展了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市委书记高卫东同志在动员会上作了重要报告,他的报告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有较强的针对性,他对解放思想必须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的深刻分析,实事求是、直面现实,不回避矛盾、不隐讳问题,提出了“七破七立”。在反复的学习中,结合我们统计部门的实际,我认为,当前统计部门继续解放思想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不断丰富和发展现代统计理论和方法,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统计工作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唯经济和唯领导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努力推进统计创新,不断提升统计能力,为全市的科学发展提供数据保障,更好地服务于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培育壮大五个产业集群”、“双十工程”和“五大重点”。 下面我就统计部门如何解放思想谈三点不成熟的体会:

统计部门必须继续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解放思想是理论创新的本质要求,解放思想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现实需要,“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解放思想是永恒的主题,越是发展越要解放思想,继续解放思想是推进改革开放的内在要求,继续解放思想是实现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继续解放思想更是统计部门发展的必由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我们统计部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记录者和预测者,我市至20xx年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4.2亿元,比1978年增长21.6倍;财政收入86.4亿元,比1978年增长82.2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6.2亿元,比1978年增长433.1%;工业增加值在1978年2.7亿元的基础上翻了6.5番;三产增加值达213.6亿元,比1978年增长67.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88.9元,比1978年翻了5番多;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378.1元,比1991年增长8.15倍;这些统计数据反映出了30年改革开放我市的巨大成就,更折射出解放思想的辉煌,完全可以说我市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的历程。回顾我们统计部门30年的发展,统计理论、制度、科技的每一次大的创新,都会引起统计人员思想的新解放,带来统计调查模式、数据处理模式、组织管理模式、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的新变化。因此,统计部门必须继续解放思想。 统计部门继续解放思想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坚持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就必须把发展作为振兴统计

读《费尔巴哈论》有感

读《费尔巴哈论》有感 按照老师要求,我拜读了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简称《费尔巴哈论》。开始只是抱着应付的心态去读,但稍看片刻,就被其中的一些内容所吸引。 《费尔巴哈论》一共分为四章,在第一章中恩格斯开始从一个命题来揭示黑格尔辩证法,并对黑格尔的思想进行了批判,从而引出了费尔巴哈的思想,这也就是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 原文开始介绍了黑格尔的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这个命题在当时社会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保守的,也就是维护当时政府的,以至于当时的德国皇帝,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认为这是“把当时存在的一切神圣化,是在哲学上替专制制度、警察国专断司法、书报检查制度祝福。”毫无疑问,这是片面的,出现这种认知错误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并不能按照黑格尔辩证法看待问题。在黑格尔看来,“绝不是一切现存的都无条件地也是现实的”。这也就是说,在那些制度建立之时,它们是现实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会丧失其现实性、不合理性,它们注定会被一种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现实的东西代替。 在这一点上我是认同的,之后文中提到这个观点“由于黑格尔的辩证法本身,就转化为自己的反面:凡在人类历史领域中是现实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成为不合理性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这个命题,就变为另一个命题:凡是现存的,都一定要灭亡”。对于命题的转变过程,我不甚明白,但对于转变后的命题,我有一些疑惑:现存的一切东西都会灭亡吗?随着历史的发展,现实中的事物、制度可能会发生更迭,但人类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会灭亡吗?如果这里的“历史的发展”是在宇宙的层面考虑的话,毫无疑问,人类总有一天会灭亡的,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但在那个时候谈论这个命题是毫无意义的,也就是说在人类社会的演变中,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会发生更迭,总有一些东西会始终保留在人类社会中。虽然有点鸡蛋里挑骨头,但对于这个命题的主要思想我还是认同的。在我看来,无论现实中遇到什么,那都是暂时的,处于顺境就应居安思危,处于逆境就要积极面对,它们总有一天会逝去,而只有我们嘴角的笑容是可以在我们的一生中永存的。这也就是黑格尔辩证法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 同时在文中提到,在黑格尔看来“哲学所应当认识的真理不再是一堆现成的、一经发现就只要熟读死记的教条了,真理是在认识过程本身中”。这句话令我感触颇深。现在我们绝大部分的学生往往是在死记硬背着书本上的一条条“真理”,理论知识雄厚,但实践能力,自己钻研,发现新知的能力很弱,遇见难题就往往如文中所说“出来袖手一旁惊愕地望着这个已经获得的绝对真理,就再也无事可做”。虽然这有断章取义的感觉,但这的确成为了对我的启示。 《费尔巴哈论》的第二章中,恩格斯从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评判了费尔巴哈的一些观点,即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和世界的可知性问题。在这一部分我看的比较糊涂,但其中的一些细节还是令我印象深刻。 恩格斯在谈论到世界的可知性时写道:“对这些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这正与邓小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相一致,在这一点上恩格斯不禁为费尔巴哈遗憾。哲学作为科学之科学,它往往为科学所验证,然而费尔巴哈在世时,近代科学还在酝酿,这使得当时的科学发现不为费尔巴哈所知,他的一些错误观点就可以理解了。这也不得不说机遇对人才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而我们正应该把握住现在中国飞速发展的机会,凭借自己的才能努力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费尔巴哈论》的第三章中,恩格斯批判、揭露费尔巴哈宗教观、道德观以及费尔巴哈在社会历史领域中如何陷入唯心主义。在这一部分,我与费尔巴哈的一些想法相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