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

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一)如何理解物质观:

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二、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1.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从实际出发,最根本的就是要从物质世界固有的规律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正确处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坚持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首先,尊重客观的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之前提。

主观能动性不等于主观盲目性、随意性,不等于胡思乱想,蛮干一通。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人们的实践活动越是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主观能性也就发挥得越充分,越有效,反之,则一定会受挫折和失败。

毛泽东同志说:“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乎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我们建国50多年的经验教训,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其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客观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隐藏在事物现象的背后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人们认识和掌握规律不是轻而易举的。要取得一个合乎规律性的认识,往往要经

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的反复才能完成,只有充分发挥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造福。

2.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1)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2)必须把握能动性原则。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3)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实践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内在统一的现实基础。

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从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就是要树立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学风,努力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服务社会、建设国家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三、结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做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了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发展的新境界。

科学发展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结合。我们在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复杂问题时,要坚持科学的态度、理性的思考、正确的方法,了解事物的要素系统,把握事物的联系发展,辩证地看问题,避免认识中的片面性、绝对化。

科学发展观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手段等,集中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发展是事物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科学发展观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手段等。

发展观是人们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关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特别是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都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四、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说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道理,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性,又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体现出中国特色这一个性。在所有制方面,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存;

在分配形式方面,我们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共存;在政治上,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指导思想上,我们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有这些,都是共性和个性相统一。

(2)矛盾具有普遍性,只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现阶段,我国及世界普遍存在这一矛盾,我国面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体现了我国政府承认矛盾的普遍性,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金融危机这一矛盾。

(3)矛盾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这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现阶段我国的金融危机与过去的金融危机不同,与其他国家面对的金融危机不同,所以我国政府根据我国金融危机的特点以及我国的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出适合我国解决金融危机的政策。

(4)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辨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做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国政府做出这一政策既看到了金融危机的普遍性又看到了金融危机的特殊性,做出的政策及适合我国国情,又可疑缓解现阶段我国的金融危机,作到了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五、根据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说明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矛盾分析法包括: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等,都是矛盾分析法的具体体现。

另外,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原理,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实际问题。

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过程原理,要求我们十分注意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把握好事物的“度”。只有脚踏实地创造质变的条件,才能达于事物的飞跃;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必将事与愿违。当事物质变的条件已趋成熟,则应把握契机,乘势而为,勇于创新,促成事物的转化。如果故步自封,墨守成规必将一事无成。

事物发展是肯定和否定的矛盾运动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不能奢望什么事情都是径情直遂、一帆风顺的,要善于洞察事物发展中的各种可能性,充分估计其困难和曲折,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这样才能经受困难和曲折的考验,坚定信心,知难而上,开辟前进的道路。社会的进步是这样,人生的道路也是如此。

总之,无论是对自然、社会、思维这三大领域的矛盾运动规律的宏观把握,还是对实际工作中错综复杂的矛盾的细微分析,唯物辩证法都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按辩证法办事”,就能达于应事而变,顺势而为,就能做到运筹帷幄,高瞻远瞩。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实践第一”的观点?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也是区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其他一切认识论的根本标志。马克思把实践观点引进认识论,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使认识论第一次成为真正的科学。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就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实践的应有权威,尊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就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客观世界规律,有效地改造世界。只有尊重实践,才能有力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用空想代替现实、用抽象的原则裁剪实际生活。因此,扎实开展“走转改”活动,着重点是“实”字,要根植于实践,重在联系实际、贵在取得实效,更关键的是它本身就是一个求真务实的重要实践。

二、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

1.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它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它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因而具有绝对性的一面。但是,它又没有穷尽一切事物及其规律,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而又具有相对性的一面。正因为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绝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它并以它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又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2.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生命力在于理论创新。与时俱进,最主要的就是进行理论创新。实践始终在向前发展,理论必须随着实践的不断前进而发展,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能对制度创新、文化科技创新、经济领域创新提供能动的反作用,必须不断加强理论创新工作。

3.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品质是与时俱进,不是抛弃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而是要科学地反映人类在实践领域和认识领域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及时回答和解决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从中得出新的结论,提出新的观点,发展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进程有力地证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

4.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原理,指导我们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即一要坚持,二要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并接受实践的检验,然后又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普遍真理。马克思主义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是客观真理,也就是包含着绝对真理的因素的正确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可思主义是绝对真理。因此,必须坚持,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要反对否定马可思主义的错误倾向。这种观点怀疑和否定马可思的基本原理的正确性,因此,也就是怀疑和否定其真理的客观性和绝对性。马克思主义又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没有也不可能穷尽我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也有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它的个别观点也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改变。这说明,马克思义主同时也是相对真理。

三、有人说价值观没有对错之分,请结合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论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1.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

区别:

①真理原则侧重于客体性,价值原则侧重于主体性;

②真理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价值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

③真理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价值原则体现了社会活动中的多样性。

联系: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中。人类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要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来解决真理和价值的冲突,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①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统一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统一起来的结果。

②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③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人们在实践中通过真理与价值的相互引导、相互结合、相互过渡来实现真理和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方法论意义:

坚持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既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去认识和改造世界,又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做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和体系。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的作用。正确的价值观是先进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倡导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社会政治理想、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观、集体主义的道德观、真善美相统一的积极健康的审美观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繁荣、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工作。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对于当代青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生动体现: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党确立思想路线的哲学根据。

2.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是实际工作中的指导思想。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核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

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决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反过来制约着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生产方式是划分社会类型的基本标志。

二、当前,我国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需要协调好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的矛盾。请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但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二重性,它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其中不良影响之一就是在发展现代工业的过程中,违反自然规律,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等,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三)对此,我们要用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导人们,树立全球观念、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和危机意识,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狭隘视野和急功近利的行为,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与消费活动,直至变革不适合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形式。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人类摆脱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手段。

三、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

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存在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社会意识到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统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又具有反作用。

社会意识不是消极被动地反映客观实在,它具有相对独立性,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平衡性。在同样的社会存在条件下,不同社会主体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映。其次,社会意识诸形式均有自成系统、前后相继的历史链条,各自具有历史的继承性。这些意识在相互间的影响中会有其不同反应。第三,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因如此,处于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会丰富多彩,出现很大差异甚至产生对立。正确地认识这些道理,对于我们正确而充分地发挥人的能动作用,正确而辩证地鉴别客观存在中的一切事物,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积极汲取社会现实中一切人类积极的科学人文成果,摒弃或反对错误的思想行为,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具有巨大的意义。

四、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可历史事件又是人们意志的“合力”造成的,两者不矛盾吗?这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怎样的关系?

(一)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一方面,社会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这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的结果。另一方面,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类在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受自己的目的的驱使,会对历史活动作出自己的选择。而人们对历史的选择性,最终取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本意愿以及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和顺应程度,归根结蒂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二)社会是由人民群众组成的。历史中的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影响作用。社会历史就是在许多单个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每一个人积极的或消极的历史活动都会成为历史事件具体内涵的组成部分,成为整个人类意志中的合力因素和影响历史前进的力量。

(三)任何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或成就,虽然离不开杰出人物的巨大作用,但一者杰出人物来自人民群众,二者他们所提出的理论和实践要么建立在无数代前人和当代人民群众历史活动的基础之上,要么离不开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参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代表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或方向。一切杰出人物发挥作用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在这个角度上,一切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是人们的意志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合力”作用的结果。它与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行不悖,两者之间并没有矛盾。

(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充分体现了个人奋斗作为人类意志合力组成部分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胸襟抱负,自觉地担负起振兴中华的伟大历史责任,现在为振兴中华而学习,将来为复兴中华作出自己毕生的贡献。

六、请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谈一谈你对坚持群众路线重要性的认识。

认为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只有人民才是历史进步的唯一动力.它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唯物史观还包括社会构成和社会发展规律等:“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群众史观是在唯物史观基础上提出的,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丝毫没有自己的一己私利,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唯物史观包括群众史观。

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阐明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事业,领导群众夺取胜利.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为无产阶级的阶级目标服务,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把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把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总是不懈地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们,从而指出.《共产党宣言》这部马克思主义的不朽著作就曾明确指出,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依靠群众,就是为最广大的人民服务,归根结底,但不完全等于唯物史观,唯

物史观和群众史观都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相信群众。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一、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资本关系是以劳动者和劳动条件的所有权之间的分离为前提,即少数人拥有大量的货币财富和生产资料,多数人成为一无所有的自由劳动者。这两个条件的产生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结果,而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程就是征服、奴役、掠夺、杀戮过程。

(1)雇佣工人的形成过程。新兴资产阶级通过暴力剥夺直接生产者,促使他们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并迫使他们屈服于资本统治,成为雇佣工人。最典型的是英国的“圈地运动”

(2)资本的形成过程。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的封建贵族为了筹集更多的资本来发展资本主义工业,采取了强制和暴力手段:采取国债制度、现代税收制度和包含关税制度等,对国内劳动人民进行大肆搜括;对殖民地的血腥掠夺;商业战争。

资本原始积累始的血腥史充分证实:“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二、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到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

商品必须既具有使用价值,又要具备价值,两者不可分割是商品特有的两个要素,但商品的这两个要素既统一又对立。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

①商品的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如果一个物品没有使用价值,无人购买,不能交换,也不会具有价值。比如说以前的一分两分的纸币,它耗费了人类劳动,具有价值,但是由于过期了,不能流通了,而且,由于年代较近,又没有收藏的意义,就属于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

②商品的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

一个物品如果只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它就不是商品。比如说自然资源,它具有使用价值,但是它在没有被开发时,它是没有价值的。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归买者或卖者中任何一方所有,而只能分别归于买方和卖方。

生产者如果自己实现了使用价值,如果他不拿去交换,就得不到其价值;如果要实现商品的价值,就只能放弃其使用价值。一切商品,对于生产者来说要的不是使用价值,而是价值;而对其购买者来说,要想得到使用价值,就必须付出该商品的价值。简单说,就是你不能想吃苹果,又不付钱,你不能两者都占有,你只能要么选择苹果,付钱;要么不付钱,不吃苹果。

劳动二重性

(一)劳动二重性指的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由自己产品的使用价值或者由自己产品是使用价值来表示自己的有用性的劳动我们简称为有用劳动。

在任何社会制度下,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从事各种生产活动,而这种生产活动是由它的目的、操作方式、对象、手段和结果决定的。具体劳动有质的差别,不同质的具体劳动生产出不同质的产品,用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不同的具体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因而形成使用价值的多样性。

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一切劳动都是人类劳动力的使用和耗费,如果我们撇开人类劳动力耗费的特定性质和各种劳动的具体形式,那么,人类的劳动活动剩下的就是,它们都是人类劳动力在纯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人的大脑、肌肉、神经、手等的体力与脑力方面的生产性耗费。这就是撇开了具体形态的抽象劳动,是没有任何质的区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统一的。

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有差别有矛盾的

首先,具体劳动是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某种特定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来考察的;而抽象劳动是抽掉了劳动的有用性和具体形式,单纯从劳动是人的脑力和体力支出来考察的。其次,生产各种商品的具体劳动,在性质上是不相同的;而生产各种商品的抽象劳动在实质上是相同的,只存在量的差别。再次,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定义。

私人劳动是指劳动具有私人性质.社会劳动是指劳动具有社会性质。

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成为社会总劳动一部分,这样,他的劳动就取得了社会劳动的性质。同时由于私有制的存在,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私人的事情,劳动成果也归私人所有,于是劳动就具有私人劳动的性质。

(二)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矛盾产生的原因

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统一的,同时也是对立的。其矛盾性表现在:作为私人劳动,一切生产活动都属于生产者个人的私事,但作为社会劳动,他的产品必须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他的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而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表现出来的是它的私人性,并不是它的社会性,他的私人劳动能否为社会所承认,即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他自己并不能决定,于是就形成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只有通过商品的交换才能实现。

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马克思对此作过如下概括:“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

所以,劳动二重性矛盾决定商品二因素矛盾。

举例说明:在商品生产中,人们为了生产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商品,就要进行一定形式的劳动。使用价值的不同属性,决定了劳动的特殊形式。如生产上衣需要裁缝的劳动,裁缝利用尺子、剪刀等缝纫工具,对布料进行加工生产出上衣。这种劳动是根据劳动的目的、加工对象、生产手段、操作方式、生产结果等来区分的。这种具有不同性质和不同具体形式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具体劳动是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它体现着人和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永久条件,是不以社会形态的变化为转移的。但是,具体劳动的种类和操作方式,都随着生产力和生产专业化、社会分工的发展而不断扩展和变化。生产商品的劳动,不管其具体形式如何千差万别,都是人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等的生产耗费。这种撇开了具体劳动特殊性质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它体现着人和社会的关系。

劳动二重性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关系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生产商品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是不能直接进行量的比较的,只有将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也就是从具体劳动中抽象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才能进行量的比较。

然而,具体劳动能否还原为抽象劳动,在根本上取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能否实现统一。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如果与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这个私人劳动就不被承认为社会劳动,它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也就不被社会所承认,因而不能还原为抽象劳动,这就形成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而劳动二重性又决定商品二因素,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不能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由此产生。这意味着商品的价值不能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源于商品生产的社会条件。商品生产的出现,是因为具备了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这样两个条件。于是产生了具有个人性质的个人劳动和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双重性质。私人劳动首先表现为具体劳动,它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实现使用价值,才能得到社会承认,这时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但在商品的交换过程中,各种具体劳动由于不同性质而无法进行量的比较并确定交换的比例,客观上就要求必须抛开劳动的具体特点,单纯进行一般人类劳动耗费的比较,这就只能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即具体劳动能否还原为抽象劳动,在根本上取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能否实现统一。

总结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了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而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又决定了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所以,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到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三、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但为什么不能由任何一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呢?

商品的价值量就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劳动的量是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衡量的,因而商品价值的大小也就取决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的多少。

但是,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各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所实际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所决

定,这是因为:

第一,各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不同,他们生产同种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也就不同。如果由各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所实际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所决定,同种商品就不会有同一的价值量,不利于交换的进行。

第二,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不利于技术进步。如果那些生产技术差、生产工具落后、工作懒惰、劳动熟练程度低的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因为消耗的个别劳动时间长,所生产的每件商品的价值量就大,而且消耗的劳动时间越长,每件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而那些生产技术好、生产工具先进、工作勤勉、劳动熟练程度高的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因为消牦的个别劳动时间短,所生产的每件商品的价值反而小,那么,这种情况实际上是在鼓励落后,显然是极不合理的,商品的价值不可能这样来决定。

所以,商品的价值不是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价值量和市场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生产率高了,产品多了,这样商品供大于求,导致商品价格降低;生产率低了,产品少了,商品供不应求,商品价格上升.

商品价值量和个人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当个人的生产率大于市场的生产率时,你所供应的商品多了,但商品价格没变,所以你的商品的价值总量增加了

四、有人认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取代劳动价值.试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价值的增长,归根结底是劳动带来。知识发挥作用,始终通过劳动,没有劳动,知识毫无用处,知识不通过劳动,也无法衡量其价值,价值就会变成一个主观的东西,没有客观基础,世界上一切财富都是劳动成果,劳动不但创造了人,而且创造了财富,只有劳动多少,才能衡量财富价值大小。知识正确不正确也要靠劳动来验证,经不起劳动检验不能称为知识,劳动不但决定知识真假,还决定知识价值大小。所以,所谓应用知识价值取代劳动价值是十分错误的,也是荒谬的,是唯心主义的。

五、如何理解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特殊性和一般性是什么?

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这一观点是马列经典作者提出的观点。它的意思是说,资本是投入生产经营领域或资本运作领域,能够从劳动者身上榨取剩余价值的价值。这种价值的外在形式可以是资金和非货币资产。

资本的一般性是价值增值、无限循环运动和周转,资本的特殊性是资本家所特别占有的。其本质是榨取剩余价值。

资本的特殊性正是体现在它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一般性是指资本它本身也是价值,具有一般价值的基本属性。

“资本一般是每一种资本作为资本所共有的规定。”这种资本所共有的规定,即是每一种资本或任何一种资本都具有带来剩余价值的功能。任何社会生产都必然存在剩余劳动,没有了剩余劳动,社会就不会继续存在和发展。马克思认为:“一般剩余劳动,作为超过一定的需要量的劳动,必须始终存在。”因此,资本具有两重性质,即特殊性与一般性。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实质依然是剥削制度,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劳动,剩余价值就是资本家对劳动者的剥削,而资本家要想获得剩余价值就必须先投入资本购买劳动力,从表面上看就像是资本带来了剩余价值。其实剩余价值产生的道理很简单,资本家用较少的资本购买了劳动力,让劳动力提供超过资本家投入资本的价值,这样就能产生出剩余价值,也就是最简单的产出大于投入。表象上说是资本带来了剩余价值,实际上是劳动创造了包括剩余价值的价值。

六、为什么说资本要实现循环,其不同职能的循环必须在空间上并存时间上继起?

产业资本只有在不断运动中才能实现价值增值。为了不断地获得剩余价值,产业资本不能经过一次循环之后终止自己的运动,而必须把这种循环运动不停顿地进行下去。

因此,产业资本循环就是一个无止境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产业资本在不断循环的过程中,它的每一种职能形式都要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进行循环运动,才能实现价值的增值。要保持资本运动的连续性,就必须使产业资本满足两个条件:1.空间上并存性;2.时间上继起性。

资本循环指产业资本从一定的职能形式出发,顺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值,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过程。这一过程可用公式表示为:Pm G-W…P…W′-G′A

七、运用历史和现实的事实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经济危机,又称“经济恐慌”。通常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的大混乱,生产相对过剩是这种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就生活资料来说,是相对于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的。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现象。在资本主义以前的各个社会里,由于各种原因,也曾出现过社会经济的极大恐慌和混乱,但那是一种生产严重不足的危机,而不是生产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早在简单商品生产中就已经存在了。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以后,危机的可能性才变成了现实性.从1825年英国发生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差不多每隔10年左右,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就发生一次经济危机,故称作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后来,还发生过几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其中,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席卷了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有两种表现形式直接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的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13页)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化的大生产使各企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空前地加强了,整个社会生产结成一个统一的有机体.这种社会化的大生产要求按照社会的需要而由社会统一管理生产。但是,由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占有形式的存在,生产过程由资本家私人管理,这就把整个社会生产的联系割裂开来,各个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由一个企业的资本家决定,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计划、无政府状态。

天文课后答案、地球概论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简述天文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特点? 答:天文学的研究对象是天体,其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对天体的观测,包括目视观测和仪器观测。它的研究特点是: (1)大部分情况下人类不能主动去实验,只能被动观测。 (2)强调对天体进行全局、整体图景的综合研究。表现观测上是全波段、全天候。在理论上依赖模型和假设。 (3)需用计算机把观测所获得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整理。使天文学研究发生重大变化的另一个技术进步是快速互联网技术,这使得异地天文数据的交换和处理成为可能,使得观测数据具有巨大的科学产出的潜在意义。目前,虚拟天文台的提出和建设对天文研究意义深远。(4)具有大科学的特征,需要大量投资。 (5)以哲学为指导。 2.研究天文学的意义有哪些? 答:天文学与人类关系密切,天文学对于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时间服务:准确的时间不单是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而且对许多生产和科研部门更为重要。最早的天文学就是农业和牧业民族为了确定较准确的季节而诞生和发展起来的。现代的一些生产和科研工作更离不开精确的时间。例如,某些生产、科学研究、国防建设和宇航部门,对时间精度要求精确到千分之一秒,甚至百万分之一秒,否则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而准确的时间是靠对天体的观测获得并验证的。 (2)导航服务:对地球形状大小的认识是靠天文学知识取得的。确定地球上的位置离不开地理坐标,测定地理经度和纬度,无论是经典方法还是现代技术,都属于天文学的工作内容。 (3)人造天体的成功发射及应用:目前,人类已向宇宙发射了数以千计的人造天体,其中包括人造地球卫星、人造行星、星际探测器和太空实验站等。它们已经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和国防军事。仅就人造地球卫星而言,有通讯卫星、气象卫星、测地卫星、资源卫星、导航卫星等,根据不同需要又有地球同步卫星、太阳同步卫星等。所有人造天体都需要精确地设计和确定它们的轨道、轨道对赤道面的倾角、偏心率等。这些轨道要素需要进行实时跟踪,才能保持对这些人造天体的控制和联系。这一切都得借助天体力学知识。 (4)导航服务:天文导航是实用天文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以天体为观测目标并参照它们来确定舰船、飞机和宇宙飞船的位置。早期的航海航空定位使用六分仪(测高、测方位)和航海钟,靠观测太阳、月亮、几颗大行星和明亮恒星,应用定位线图解方法来确定位置,其精度较低,且受天气条件限制。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已发展了多种无线电导航技术来克服这方面的缺陷。宇宙航行开始以后,为了确定飞船在空间的位置和航向,天文导航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目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的应用,使卫星导航更精确。卫星导航不仅普遍用于航天、航空、航海,而且还用于陆面交通管理。 (5)探索宇宙奥秘,揭示自然界规律:随着对宇宙认识的深入,人类从宇宙中不断获得地球上难以想象的新发现。例如,19世纪初有位西方哲学家断言,恒星的化学组成是人类永远不可能知道的。但过了不久,由于分光学(光谱分析)的应用,很快知道了太阳的化学组成。其中的氦元素就是首先在太阳上发现的,25年后人们才在地球上找到它。太阳何以会源源不断地发射如此巨大的能量,这是科学家早就努力探索的课题。直到20世纪30年代有

西方文化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1) Give a brief account of the major achievements of Greek culture, such as those in religion, philosophy, literature and science. Greek religion really took shape during the Homeric Age and featured polytheism with gods taking human form and feeling. Greek religion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Greek literature, philosophy and art. It is an important origin of Greek mythology which was fully developed by the religious tales of the Homeric epic and thus affected the later development of all kinds of Greek culture. Greek philosophy started with Thales (640 BC–547 BC) who believed that the material world originated in water. His philosophy was materialism. He was followed by Pythagoras who assumed that the key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is numbers, on the opposition of the spokesman for idealism. The core Greek philosophers are Socrates, Plato and Aristotle. Socrates had scant regard for material wealth, but was keen on probing into the definition of some ethical and behavioral issues, such as “friendship”and “courage”. Plato established the Academy -the first Greek institution of higher learning. His contributions included his theory of ideas and his arguments on “republic”which was supposed to embrace his ideals about a future state where humans could enjoy a happy life. Aristotle is also a learned man and his work covers wide-ranging areas. His reputation as a philosopher largely depends on his argument on metaphysics which he tried to achieve a compromise between matter and divinity. Literary representation centred round the two epic poems of the Iliad and the Odyssey, lyrical poetry by Sappho and Pindar and drama by Aeschylus, Euripides and Aristophanes. Their works combined Greek myths and social life and won much appreciation and enthusiasm from the public. In science the mathematician Euclid established plane geometry and Archimedes discovered the ratio of radius of a circl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olume and surface of a sphere. (2)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influence Greek culture has exerted on Western civilization as a whole? Give examples. Greek culture is often termed the cradle of the Western civilization and has had an enormous impact on Western culture. The specific contributions are found in the areas of philosophy, politics, literature, art, science and architecture. Greek politics was one of the greatest influences on the Western civilization. The Greeks were the first to successfully create a government based on the consensus of the people and thus provided a foundation for Western democracy. The second significant influence was that of philosophy. The Socratic idea about ethics and knowledge helped the Westerners care more for the effect of knowledge and value of morality, both of which give sound guidance to people in the later years to improve and change the world outside themselves, i.e., human society and the natural world. Later generations of Westerners have benefited a lot from Greek culture, such as those in painting, sculpture, architecture, drama, poetry and historical works. Classicism had Greek culture as one of the crucial sources, and this has helped Westerners so much that they ascribed the origin of the Renaissance to it. This changed the intellectual conditions of the later medieval period and opened the way to the modern era in the West. Chapter 2 1. Tell briefly the major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ibutions of Roman culture, as are

采煤概论试题及答案

X) 采煤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 填空题(每空 1分,共20) 1.. 组成地壳的固体物质是(岩石) ,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 ,而 矿 物又是由(自然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因此,组成地壳最基本的物 质是(化学元素) 。 自然界的三大岩石有(岩浆岩) (沉积岩)(变质岩)。 四个阶段。 和(物探工程)四种。 二、判断题(每小题 1分,共20分) 1. 动压力通常以水平力为主, 具有方向性, 但并不可以在一些地段特 别集中。(X ) 2. 重力是垂直地球表面使物体向下的一种天然作用力。 ( V ) 3. 地磁场的变化有短期变化和长期变化两种。 ( V ) 4. 煤炭储量是指地下埋藏的具有一定工业价值和一定研究程度的煤 炭资 源数量。(V ) 5. 通常根据坚固性系数将岩石分为10级共15种。(V ) 6. 煤的洗选分为不分级洗选和分级洗选 ,我国多采用分级洗选 7. 机械运输分为人力运输和机械运输。 ( X ) 3. 4. 煤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混合组成。 5. 煤岩层的产状要素有(走向) (倾向) 倾角)。 6. 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可划分为(预查) 普查)(详查)和(勘查) 8. 煤田地质勘探常用的方法有(地质测量) 探掘工程)(钻探工程)

8. 矿尘具有很大的危害性,表现在 4个方面。(“) 9. 瓦斯爆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必需具有一定的瓦斯浓度 度和一定的氧浓度(“) 10. 调节风流的设施有调节风窗 调节风门。(V ) 11. 隔断风流的设施主要有挡风墙 。( X ) 12. 回采工作面通风方式有 4种。( X ) 13. 矿井通风系统是通风路线 通风动力和控制风流构筑物的总称。 V) 14. 硫化氢是一种有色微甜有臭鸡蛋味有很强毒性的气体。 ( X ) 15. 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惰性气体,不助燃也不能维持呼吸。 V) (V ) 17. 矿井空气的主要成分与地面空气成分相同, 主要有氧气 氮气和二 氧化碳。(“) 18. 煤矿开采急倾斜煤层使用过开采方法有 8种。(X ) 19.炮眼一般米用小进度,每茬进米~米。(X ) 2 0.断裂带一般为采高 的7?17倍。(V ) 三、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20分) 1. 下列(A )岩石属于岩浆岩。 A. 花岗岩 B. 石灰岩 C. 盐矿 2. 地球自诞生以来已有(B )亿年历史。 引火温 16. 影响底板突水的主要因素有水源条件 矿山压力和地质条件。

采煤概论复习题

采煤概论复习题 一、填空 1、煤完全燃烧后,残余大不可燃固体物质是灰分。 2、中厚煤层厚度为 1.3----3.5 ,其采区采出率不得低于80% 。 3、阶段的走向长度 = 井田的走向长度。(填≠、=、≤、≥、<、>) 4、顺槽、开切眼称为回采巷道。 5、目前,我国长壁采煤工作面的工艺方式主要有普采、炮采、综采三种。 6、采掘工作面进风流中O 2浓度不得低于 20% ,CO 2 浓度不得超过 0.5% ;矿井空气中CO的浓度(按体积计算)不得超过 0.0024% 。 7、煤矿五大自然灾害是指水灾、火灾、瓦斯、煤尘、顶板事故等灾害事故。 8、采区的生产系统包括运煤系统、通风系统、运料系统、动力供应系统。 9、目前普采工作面支架布置方式主要有齐梁直线柱和错梁直线柱两种。 10、阶段内划分一般有(采区式)、(分段式)和(带区式)三种方式。 11、壁式体系采煤法按工作面推进方向分为(走向长壁开采)和(倾斜长壁开采)两种类型。 12、普采工作面端部斜切进刀方式有(割三角煤)和(留三角煤)两种方式 13、在走向长壁采煤法中,工作面回采顺序有(前进式)、(后退式)、(往复式)和(旋转式)。 14、综采面割煤、移架、推移输送机三个主要工序,按照不同顺序有(及时 支护)和(滞后支护)两种配合方式。 15、矿井通风方式包括(中央并列式通风)、(中央分列式通风)、(对角式通风)、(采区风井通风)和(分区式通风)。 16、按照矿车在井底车场内的运行特点,井底车场可分为(环行式)和(折 返式)两类。

17、井田开拓方式主要分为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综合开 拓。 18、衡量矿井采掘关系的“三量”是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 19、在采掘工作面,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20、工作面溜槽的弯曲角度< 3--5 0,弯曲段长度一般< 15 米,且应保持3~4台千斤顶协同作业。 21、生产能力为1.2、1.5、1.8、2.4、3.0、4.0、5.0和5.0Mt/a以上的矿井为(大型)矿井。 22、矿山井巷按其作用和服务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和(回采巷道)三种类型。 23、炮采工作面的单体支架布置形式主要有(正悬臂齐梁直线柱)和(正悬臂错梁三角柱)。 24、普采和综采工作面的有序循环作业分别以(放顶)和(移架)为标志。 25、区段无煤柱护巷有(沿空留巷)和(沿空掘巷)两种方法。 26、倾角为 0-25 的煤层叫做缓倾斜煤层,倾角为 25-45 的煤层叫做倾斜煤层,倾角 >45 的煤层叫做急倾斜煤层。 27、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两类。 28、一般情况下,煤层顶板是由伪顶、直接顶和基本顶三部分构成的,其中直接顶是采煤工作面直接维护的对象。 29、煤按照变质程度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三种。 30、地下埋藏的具有工业价值的并且达到一定勘探精度的煤炭资源数量称为工业储量。 二、判断 1、煤层顶板分为假顶、直接顶、老顶。(√) 2、采煤方法包括采煤系统和采煤工艺两大部分。(√) 3、某段巷道不通风,摩擦阻力就是0,所以摩擦风阻就不存在。(╳) 4、及时清理巷道内堆积物、减少巷道拐弯、圆滑连接不同巷道断面等可以减少局部通风阻力。(√) 5、矿井采区煤炭采出率,中厚煤层必须达到80%以上。(√) 6、盘区和带区开采,工作面布置基本相同。(╳)

地球概论课后题答案doc资料

第一章 复习与思考p6(略) ●什么是纬线和经线?什么是纬度和经度?它们有何区别与联系?为什么纬线是整圆,而经线是半圆? ●为什么南北方向是有限方向,而东西方向是无限方向?怎样理解地面上两点间的东西方向既是理论上的“亦东亦西”,又是实际上的“非东即西”? 复习与思考p21~22 ●何谓天球周日运动和太阳周年运动?为什么会有夜半中星的变化? ●举出下列天球大圈的两极: 地平圈Z Z’子午圈 E W 天赤道P P’卯酉圈S N 黄道K K’六时圈Q Q’ ●举出下列天球大圆的交点: 子午圈与地平圈S N 子午圈与天赤道Q Q’ 子午圈与卯酉圈Z Z’ 子午圈与六时圈P P’ 天赤道与地平圈 E W 天赤道与黄道? (春分点) ?(秋分点) ●为什么时角向西度量,而赤经则要向东度量? 使天体的时角“与时俱进”,用以度量时间;赤经“与日俱增”(参考书本第15页) ●天球上哪一点的赤纬(δ)和赤经(α)等于零?又,该点的黄纬(β)和黄经(λ)是多少? 天球上春分点上的赤纬与赤经等于零。该点的黄纬黄经等于零。 ●北天极的黄纬和黄经是多少?北黄极的赤纬和赤经是多少?(查天球仪) 北天极的黄纬和黄经是66°34′、90°,北黄极的赤纬和赤经分别是在66°34′、18h。 ●某恒星的方位和高度都是45°,问:须在天空的那一部分去寻找?(西南方半空) ●在何地(指纬度)观测,天体的赤纬与高度相等,时角与方位相等(即地平坐标系与第一赤逍坐标系合一为一)? 南北极 ●已知恒星时S=6h38m,某恒星再过2时10分上中天,试求该恒星的赤经。 8时48分。 S=t+α;α=S-t=6h38m-21h50m=-15h12m=8h48m 或α=S-t=6h38m-(-2h10m)=8h48m ●已知某恒星的赤经a=20h38m,当恒星时(S)为23时17分时,该恒星的时角是多少? 2时39分 S-α=23h17m-20h38m=2时39分。 ●对35°N 而言,当春分点刚升起地平的时刻,黄道与地平田成多大交角?当春分点刚沉入地平的时刻呢?(先调整天球仪的纬度,然后把春分点移至东[西]方地平,就是使天赤道、黄逍和地平圈同时相交于东[西]点,便可直接读数)。 当春分点刚升起地平时刻:90-τ+ξ=90-35-ξ=31°34′; 当春分点刚沉入地平时刻:90-τ-ξ=90-35+ξ=78°26′;(ξ=23°26′) ●试推算二分二至时太阳的黄道坐标和赤道坐标,填下表: 坐标

系统工程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2.1什么是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试分别举例说明。 答:a.如果系统与其环境之间既没有物质的交换,也没有能量的交换,就称其为孤立系统。在孤立系统中,系统与环境之间是相互隔绝的,系统内部的能量和物质不能传至系统外,系统环境的能量也不能传至系统内,显然,客观世界是不存在这种孤立系统的;b.如果系统与其环境可以交换能量但不可以交换物质,称其为封闭系统。例如一个密闭的容器,可以与外界交换能量,但不能交换物质,可看作为封闭系统;c.如果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换,又有物质交换,就称其为开放系统。小至细胞、分子、大至生物、城市、国家等任何系统每时每刻都与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及信息的交换,都是开放系统。 2.2什么是系统自组织现象?试描述一个具体的系统自组织现象。 答:系统中的元素在环境作用下,不依靠外力,发展形成有序结构的过程,称为系统自组织。19世纪末化学家利色根发现,将碘化钾溶液加入到含有硝酸银的胶体介质中,在一定的条件下,所形成的碘化银沉淀物会构成一圈圈有规律间隔的环状分布,这种有序的环称为利色根环。如激光的产生就是一个典型的自组织过程。 2.3中国科学家对系统科学与技术有过哪些贡献? 答:中国科学院于1956年在力学研究所成立“运用组”,即后来“运筹组”的前身。到1980年成立“系统科学研究所”,1980年成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这些都标志着我国对系统工程研究发展的重视。1986年钱学森发表“为什么创立和研究系统学”,又把我国系统工程研究提高到系统工程基础理论,从系统科学体系的高度进行研究。我国学者钱学森于1989年提出“综合集成法”,是对系统工程方法论研究方面作出的新贡献。 2.4如何全面正确理解系统的整体性和“1+1>2”表达式? 答:系统的首要特征就是其整体性,系统不是各孤立部分属性的简单叠加,它还具有各孤立部分所没有的新的性质和行为。系统的整体性质有时通俗地表达为“1+1>2”,但实际情况是复杂的,也有可能等于2或小于2,这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各部分的属性及系统内协同作用的强弱。这主要是从系统的交通角度来理解的。 2.5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和混沌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 答:a.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系统总是朝着均匀和无序的平衡态发展,系统的熵不断增大,直至达到平衡态,此时系统的熵最大,但对于一个开放系统,系统的熵却可能增长、维持或减小。b.协同学研究系统的各个部分如何进行协作,并通过协作导致系统出现空间上、时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结构。c.混沌是由确定性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一种随机运动。它不是简单的无序状态,在“杂乱无章”运动中又包含普适常数,包含自相似性。 共同点:三者讲的都是一个系统如何自发地形成有序结构的。不同点:混沌理论是从随机表象角度来讲的,耗散结构是从熵的角度来讲的,协同学是从各个部分如何进行协作。 3.0详细说明动态规划的中心思想。 动态规划是研究多段决策而提出来的一种数学方法,它的中心思想是所谓的“最优性原理”,这个原理归结为用一个基本地推关系式,从整个过程的终点出发,由后向前,使过程连续地转移,一步一步地推到始点,找到最优解。动态规划算法通常用于求解具有某种最优性质的问题。在这类问题中,可能会有许多可行解。每一个解都对应于一个值,我们希望找到具有最优值的解。动态规划算法与分治法类似,其基本思想也是将待求解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先求解子问题,然后从这些子问题的解得到原问题的解。与分治法不同的是,适合于用动态规划求解的问题,经分解得到子问题往往不是互相独立的。若用分治法来解这类问题,则分解得到的子问题数目太多,有些子问题被重复计算了很多次。如果我们能够保存已解决的子问题的答案,而在需要时再找出已求得的答案,这样就可以避免大量的重复计算,节省时间。我们可以用一个表来记录所有已解的子问题的答案。不管该子问题以后是否被用到,只要它被计算过,就将其结果填入表中。这就是动态规划法的基本思路。具体的动态规划算

河南理工大学《采煤概论》试卷及答案 (1)

河南理工大学 2006—2007 学年第 1 学期 《采矿概论》试卷(B 卷) 1.炮眼的种类可以分为三种:掏槽眼、辅助眼、周边眼 2.按巷道的作用和服务范围不同,可将矿山井巷分为: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回采巷道 3.矿井瓦斯等级是根据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相对瓦斯涌出量、瓦斯涌出形式 4.井田的开拓方式主要有立井、斜井、平硐、混合 开拓。 5.回采工艺的五个主要工序是:破煤、装煤、运煤、支护、采空区处理。 6.矿井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式有两种,即:压入式通风、抽出式通风 。河南理工大 1.组成地壳的岩石很多,按照生成的原因,可将岩石分为 岩浆岩 、 沉积岩、 变质岩,其中煤属于 沉积岩 。 2.矿井的五大灾害是指瓦斯、 水、火、顶板、煤尘(矿尘) 等。 3.矿井瓦斯等级是根据 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相对瓦斯涌出量、瓦斯涌出形式划分的。 4.回采工艺的五个主要工序是:破煤(落煤)、装煤、运煤、支护、处理采空区(移架)。 5.按照矿车在井底车场内的运行特点,井底车场可分为环行式、折返式 两大类型。 6.矿井主要通风机的工作方法有压入式通风、抽出式通风两种 1.组成地壳的岩石很多,按照生成的原因,可将岩石分为 、 、 其中煤属于 。 2.井底车场内的主要硐室有 推车机及翻车机硐室、井底煤仓、箕斗装载硐室、水窝泵房、清理井底洒煤硐室、井底车场连接处(马头门)、主排水泵房(中央水泵房)、水仓、清理水仓硐室、主变电所(中央变电所)、等候室、调度室等任选四种。等。 3.阶段内的再划分一般有三种方式:采区式、分段式、带区式。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开采水平:答:布置有主要运输大巷和井底车场,并担负该水平开采范围内的主要运输和提升任务的水平,称为开采水平。(5分) 2.相对瓦斯涌出量: 答:矿井正常生产下,平均日产1t 煤所涌出的瓦斯数量,单位m3/t 。(5分) 3.井底车场 答:连接井筒和运输大巷或主要石门的一组巷道和硐室的总称。(2分) 它是井下运输和井筒提升两大环节之间的枢纽工程,担负煤炭、材料、设备及人员的转运,并为矿井的供电、排水、通风等服务。(3分) 4、放顶煤采煤法: 答:先在煤层中某一合适位置布置采煤工作面,顶煤在工作面推进的过程中,在矿山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高瓦斯矿井的定义:答:相对瓦斯涌出量大于10m3/t ,或绝对瓦斯涌出量>40m3/min 的矿井为高瓦斯矿井。(5分) 2.简述煤的形成条件和过程 答:(A) 成煤条件:古植物条件、古气候、古地理和古构造条件(2分) (B) 成煤过程:煤是由植物遗体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物理化学作用转变形成的。植物从死亡、遗体堆积到转变为煤的一系列演变过程,称为成煤过程。(2分) 成煤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泥炭和腐泥化作用阶段,二是煤化作用阶段。(1分) 3.简述瓦斯爆炸必需具备的条件和预防瓦斯爆炸的措施。 答:瓦斯浓度5-16%、温度650-750、氧的浓度>12% 措施:加强通风、防止瓦斯积聚、加强瓦斯监测 。 4、简述煤矿的“五大”灾害是指什么?答:水、火、瓦斯、顶板、煤尘事故 四、应用题(共40分) 1、某矿井生产系统示意图如下(共15分) (1)请写出此示意图中巷道2、3、4、5、6、8、15的名称;指出上述巷道各属于哪种类型(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回采巷道)的巷道。 (10分) (2)请对照示意图写出矿井右侧工作面的运煤系统。(5分) 答:(1)2-副井、3-井底车场、4-石门、5-大巷、8-回风大巷、15-轨道上山(6分) 开拓巷道:2、3、4、5、8准备巷道:15 (4分)运煤:25-23-14-13-10-5-4-1 (5分) 1.请写出此示意图中巷道1、2、5、6、8、14、15、20、22、23的名称;指出上述巷道各属于哪种类型(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回采巷道)的巷道;除上述巷道外,请再分别列出开拓巷

采矿概论复习题(48题)

采煤概论复习题 1、什么叫地质作用?内、外力地质作用有哪几种作用形式? 由于自然动力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外力地质作用分为风化和剥蚀、搬运和沉积以及固结成岩。 2、常见的沉积岩有哪几种? 常见的沉积岩有角砾岩、砾岩、砂岩、泥岩及页岩和石灰岩。 3、简述煤的形成过程。(论述题) 1)植物经过泥炭化作用或腐泥作用形成泥炭或腐泥。2)在煤化作用下变成腐殖煤或腐泥煤。3)经过变质作用变为褐煤或烟煤。4)经过进一步变质作用变为无烟煤。 4、反映煤层赋存状态的指标主要有那几种?煤层按厚度和倾角如何分类? 反映煤层赋存状态的指标主要有煤的厚度、结构及稳定性。煤层按厚度分为薄煤层、中厚煤层和厚煤层。煤层按倾角分为缓斜煤层、倾斜煤层和急斜煤层。 5、反映煤层的产状要素是什么? 反映煤层的产状要素是走向、倾向和倾角。 6、煤田地质勘探任务是什么?煤田地质勘探划分为几个阶段?煤田地质勘探有那几种方法?(简答题) 煤田地质勘探任务是了解矿井煤炭储量、井田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煤种煤质等矿井的资源条件。煤田地质勘探划分为煤田普查、矿区详查和井田精查。煤田地质勘探方法有地质测量法、采掘工程法、钻探工程法和地球物理勘探法。7、地质图件中采用什么表示方向?什么是等高线?各种地形在等高线上有什么特点? 地质图件中采用方位角和象限角表示方向。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同的若干点连接而成的曲线,或者说是水平面与地表面相截的交线。1)山冈和凹坑的等高线图都是一圈套一圈的闭合曲线。2)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图形状基本上是相同的,其区别是山脊的等高线凸出方向是标高降低方向,山谷等高线凸出方向是标高升高的方向。 8、简述读图的基本方法。 1)先看图名2)判明方位3)看图例4)分析图中内容。 9、什么叫井田开拓?(填空题) 在一个井田范围内,主要巷道的总体布置及其有关参数的确定为井田开拓 10、如何合理确定矿井生产能力?(填空题) 矿井生产能力要根据煤层赋存状况、开采技术条件、国家对煤炭的需求状况及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等,并结合国家有关技术政策综合分析,认真进行技术比较确定。 11、什么叫开拓巷道?什么是准备巷道?(填空题) 一个开采水平或阶段服务的巷道为开拓巷道。为整个采区服务的巷道为准备巷道。 12、什么叫井田开拓方式?(填空题) 开拓巷道的布置方式为开拓方式。 13、立井和斜井开拓的优点、缺点和适用条件是什么?(论述题) 立井的优点:井筒短,提升快,提升能力大,管线铺设短,通风阻力小,易维护,适应地质条件强。

计算机导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 习题参考答案 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教学团队 2010.9

习题1 1.1 选择题 1.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1946年研制成功的一台大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名称是( C )。 A) Pentium B) IBM PC C) ENIAC D) Apple 2.1981年IBM公司推出了第一台( B )位个人计算机IBM PC5150。 A) 8 B) 16 C) 32 D) 64 3. 中国大陆1985年自行研制成功了第一台PC 兼容机,即(C)0520微机。 A) 联想B) 方正C) 长城D)银河 4. 摩尔定律主要内容是指,微型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目每(C)个月翻一番。 A) 6 B) 12 C) 18 D) 24 5. 第四代计算机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 C )作为主要电子元件。 A) 电子管B) 晶体管C)集成电路D)微处理 6. 计算机中最重要的核心部件是( B )。 A) DRAM B) CPU C) CRT D) ROM 7. 将微机或某个微机核心部件安装在某个专用设备之内,这样的系统称为(C)。 A) 大型计算机B) 服务器C) 嵌入式系统D)网络 8. 冯.诺依曼计算机包括,(B)、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A) 显示器B)运算器C)处理器D)扫描仪 9.从市场产品来看,计算机大致可以分为大型计算机、(C)和嵌入式系统三类 A) 工业PC B) 服务器C) 微机D) 笔记本微机 10.大型集群计算机技术是利用许多台单独的(B)组成的一个计算机系统,该系统能够像一台机器那样工作。 A) CPU B) 计算机 C) ROM D)CRT 1.2 填空题 1.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代变迁。 2.未来的计算机可能朝着(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等方向发展。 3. 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的。 4. 从目前市场上产品来看,微机包括(个人计算机)、(苹果系列微机)、(一体微机)、(笔记本微机)、(平板微机)、(掌上微机)和PC 服务器等几种。 5. 微处理器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和(一些寄存器)组成。 1.3 简答题 1. 什么是摩尔定律?你认为摩尔定律会失效吗?为什么? 答: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来的。其内容为: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每18个月翻一番。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芯片上元件的几何尺寸总不可能无限制地缩小下去,这就意味着,总有一天,芯片单位面积上可集成的元件数量会达到极限,所以摩尔定律总有一天会失效。 2. 什么是硬件?计算机主要有哪些硬件部件组成? 答:计算机硬件系统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实体,即构成计算机

采煤概论试题及答案

采煤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 1..组成地壳的固体物质是(岩石),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而矿物又是由(自然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因此,组成地壳最基本的物质是(化学元素)。 3.自然界的三大岩石有(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4.煤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混合组成。 5.煤岩层的产状要素有(走向)(倾向)(倾角)。 6.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可划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和(勘查)四个阶段。 8.煤田地质勘探常用的方法有(地质测量)(探掘工程)(钻探工程)和(物探工程)四种。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动压力通常以水平力为主,具有方向性,但并不可以在一些地段特别集中。(×) 2.重力是垂直地球表面使物体向下的一种天然作用力。(√) 3.地磁场的变化有短期变化和长期变化两种。(√) 4.煤炭储量是指地下埋藏的具有一定工业价值和一定研究程度的煤炭资源数量。(√) 5.通常根据坚固性系数将岩石分为10级共15种。(√) 6.煤的洗选分为不分级洗选和分级洗选,我国多采用分级洗选(×) 7.机械运输分为人力运输和机械运输。(×)

8.矿尘具有很大的危害性,表现在4个方面。(√) 9.瓦斯爆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必需具有一定的瓦斯浓度引火温度和一定的氧浓度(√) 10.调节风流的设施有调节风窗调节风门。(√) 11.隔断风流的设施主要有挡风墙。(×) 12.回采工作面通风方式有4种。(×) 13.矿井通风系统是通风路线通风动力和控制风流构筑物的总称。(√) 14.硫化氢是一种有色微甜有臭鸡蛋味有很强毒性的气体。(×) 15.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惰性气体,不助燃也不能维持呼吸。(√) 16.影响底板突水的主要因素有水源条件矿山压力和地质条件。(√) 17.矿井空气的主要成分与地面空气成分相同,主要有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 18.煤矿开采急倾斜煤层使用过开采方法有8种。(×) 19.炮眼一般采用小进度,每茬进1.2米~1.5米。(×) 20.断裂带一般为采高的7~17倍。(√)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A)岩石属于岩浆岩。 A.花岗岩 B.石灰岩 C.盐矿 2.地球自诞生以来已有(B)亿年历史。

地球概论试题

地球概论试题 地球概论试题 1、黄道对于天赤道的升交点为________ ,降交点为_,黄道对于天赤道的两个远跟点分别为 和_ 2、天文上定义天球时,规定了两个条件一是天球的球心是—。二是大球的半径是 _ 3、扰动太阳最明显的标志是 _活动,它的盛衰有一个_年轮回的周期,称为太阳活动周期。 4、类地行星除地球外,还包括________ 。 5、月球表面的地形主要有—和月坑。 6、造成太阳每日赤径差季节变化的原因有这种因季节而变化的太阳叫真太阳日,真太阳日全年平均值叫_。 7、地球公转的周期,笼统讲是一年,由于参考点的

不同,天文上的年的长度有四种,分别是恒星年、—、近点年和—,它们的参考点分别是恒星、_、近日点和_。 8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提供了两个自然时间单位和_、_但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于其公转的轨道面,影响了—在地面上的分布和变化。 9、按本地经度测定的时刻为,全球通用的时间为_,而每个国家根据具体情况,规定的时间

为_。10、月食的产生与射影天体的影子有关, 天体的影子可分为-三个部分。 二、名词解释1、天穹2、朔望月3、阴历 4、食季 5、正午太阳高度 6、太阳周年运动 7、大地水准面 8、半 日潮9、原子秒10、太阳大气向是无限的? 三、1、为什么南北方向是有限方向, 而东西方 2、什么是同步自转?为什么地球上看到的月球总是它的同一个半面? 3、五带的性质有哪些? 4、简述日食的全过程? 5、我国农历的特点有哪些? 四、1、己知某恒星的赤径a=16h28m,当恒星时 为21h17m时,该恒星的时角为多少? 2、计算6月22 18° N, 30° S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五1?试论述地球公转的地理效1、春分、秋分、冬至、夏至2、地心或观测者、无限的 3黑子、114、金、水、火5月“海”、月陆、环形山6、黄赤交角、椭圆轨道、平太阳日 7回归年、交点年、春分点、黄白交点8日、年、太阳辐射能9地方时、世界时、法定时

经济学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 1、解释下列概念 稀缺:稀缺性是指欲望总是超过了能用于满足欲望的资源。稀缺具有绝对性,任何社会和时代资源都存在稀缺;稀缺具有相对性,资源相对于人的欲望总是稀缺。 自由物品:是自然界存在,人类可以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 经济物品: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才能得到的物品,即必须耗费一定资源、借助生产工具通过劳动加工生产出来的物品。 微观经济学:又称个量经济学,研究对象是个别经济单位,包括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等。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利用总量分析方法研究国民经济中各个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怎样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生产可能性曲线:在资源既定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产品的最大组合,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 2、怎样理解西方经济学的性质? 西方经济学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存在与社会主义思想相对立的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的一面;另一方面,又有对社会主义有用的经验总结和管理方法的另一面。(具体可展开阐述) 即使以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用部分而论,它是否真正有用还要看它是否适合我国的国情。由于国情的差异,对西方有用的东西未必在我国能产生同样的效果。 3、怎样理解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在资源稀缺状况下,如何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科学? 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的欲望和需求的无止境和多样性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分析与解决这一矛盾冲突就是经济学的基本任务。经济学实质是一门关于选择的科学,它主要研究人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以使有限的资源能更好的满足人类多样化的需求。因此,西方经济学是研究资源稀缺状况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科学 4、现代西方经济学试图解决的基本经济问题有哪些? 现代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试图解决的问题;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的问题 b.采用什么生产方法,即怎样生产的问题 c.为谁生产,即收入分配问题 (2)宏观经济试图解决的问题: a.总体经济问题,如: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和通货膨胀、国家财政、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等。 b.国民经济总量及各项总量的相互关系,如: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总就业量或总失业率、全社会消费量、投资、储蓄、物价水平、利息率,以及这些变量的增长率和波动率等。 5、什么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概念需具备哪些条件? 机会成本: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后,所放弃的其他用途的最大利益。 条件:一,资源本身有多种用途;二,资源可以自由流动且不受限制;三,资源能够充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山大采煤概论(C卷)

采煤概论C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能源不属于 ...二次能源的是。() A.焦炭B.煤气C.天然气D.电力2.以下是各煤种中的含氧量,其中无烟煤的含氧量是() A.30%~40%;B.10%~30%;C.2%~10%D.2% 3.成煤作用的第二阶段称为阶段。() A.煤化作用B.泥炭化或腐泥C.变质作用D.成岩作用4.据断层上下盘相对移动的方向,岩层断裂后,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 A.正断层B.逆断层C.平推断层D.不一定5.倾斜煤层是指煤层倾角为的煤层。() A.小于8°B.8~25°C.25~45°D.大于45°6.薄煤层是指() A.<1.0m;B.<1.3m;C.1.3~3.5m;D.>3.5m 7.石门是指。() A.为采区服务的岩石水平巷道。 B.与地面不直接相通的水平巷道,其长轴线与煤层走向正交或斜交的岩石水 平巷道。 C.在厚煤层内,与煤层走向正交或斜交的水平巷道。 D.为采煤工作面服务的煤层平巷。 8.下列选项中,全属 ..回采巷道的是。() A.井筒、采区轨道上山、运输大巷;B.区段运输平巷、开切眼、区段回风平巷C.采区车场、采区硐室、采区变电所D.井底车场、主石门、主要风井

9.图1为立井井筒断面图,其标号4为( A.罐道梁;B.罐笼; C.管子道;D.罐道 10. 在巷道进风侧,距掘进巷道口不得小于()。 A.10mB.15m 11.掘进通风常采用压入式通风方式。风筒的末端距掘进工作面不得小于 () A.3m;B.5m;C.8m;D.10m 12.连接采区上山和区段运输平巷巷枢纽的是。() A.采区煤仓B.上部车场C.中部车场D.下部车场 13.据统计,在工作面顶板事故中,局部冒顶事故占() A.30%;B.50%;C.70%;D.80% 14.下列对采煤方法叙述正确 图2 ..的一项是() A.采煤工作面各工序所用方法、设备及其在时间、空间上的相互配合; B.采煤工艺与开拓巷道布置及其在时间上、空间上的相互配合; C.采煤工艺与采区巷道布置及其在时间上、空间上的相互配合; D.采煤工艺与回采巷道布置及其在时间上、空间上的相互配合。 15.综采或普采工作面所用的可弯曲刮板输送机起_______作用。() A.工作面的运煤机构B.采煤机运行的导轨 C.工作面的运煤机构、采煤机运行的导轨D.运材料 16.低灰份煤是指其灰份为() A.<12%;B.<15%;C.15%~25%;D.>25% 17.甲烷又称沼气(CH4),下列对其特点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A.无色、无味、无嗅 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燃烧爆炸的气体 C.通常情况下,甲烷爆炸界限为5~16%

地球概论试题一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5×4=20分) 太阳系引潮力历法食限磁偏角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多个答案,10×3=30分) 1.按照我国传统历法的规定,雨水所在的月份是: A 十二月 B 正月 C 二月 2.1985年3月21日北京时间0h14m春分,已知这天的时差为+7m29s,这时阳光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 0°,114°37′45″W B 0°,65°22′15″W C 0°,65°22′15″E D 0°,63°30″W 3.1980年11月1日北京时间8点正(时差为16m23s),全世界以哪两条线为界(按理论时区),分属两个日期: A 日界线和西经7.5°经线 B 东经7.5°经线和日界线 C 180°经线和4°5′45″经线 D 0°和180°经线 4.关于地外行星同太阳的回合运动,正确的叙述是: A 地外行星相对于太阳向东运动是顺行,相反是逆行 B 地外行星相对于太阳的视运动,永远是向西的,因而同太阳的角距离变化在 之间 C当地外行星同太阳之间的角距离为90°时,叫做方照,正是地外行星“留”时 D 地外行星在合日之后,先经西方照,然后才经过冲和东方照 5.地球上新年元旦最先是从哪里开始的: A 本初子午线通过的地方 B 国际日期变更线通过的地方 6.如时差为正值,当平太阳上中天时: A 真太阳正在上中天 B 真太阳尚未上中天 C 真太阳已过上中天 7.本初子午线是: A 东西时区的分界线 B 习惯上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 东西经的分界线 D 世界时的标准经度 8.下列各地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且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右偏的是: A 50°N B 23°N C 20°S D 40°S 9.某小行星的公转周期是2年,它同地球的会合周期是: A 2年 B 4年 C 1年 D 3年 10.关于地球绕日公转的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中心位于地球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也位于其它行星轨道椭圆的焦点上 B 公转是一种转动,即圆周运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