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质课教案

1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质课教案

1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质课教案
1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优质课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授课时间:10 月23日第8周星期四第1、2节授课班级:美术教学类型:理论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品《水浒传》

2、了解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历程

3、赏析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

4、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能力目标:

1、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

2、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细节把握人物性格,并初步形成表现能力

3、理解古典小说的特点,理清本文草蛇灰线的结构特点。

德育目标:

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理解本文的社会意义,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和谐社会”“民生社会”的经典价值

二、【教学重点】

1、领会本文“官逼民反”现实。

2、理解随着情节的展开显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对小说的鉴赏和分析理解。认识林冲性格质变

的社会意义。

三、【教学办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法设计】:介绍《水浒》,重点研讨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在情节发展过程中完成的。

五、教学时数:两课时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

七、教学资料;《水浒传》人物赏析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在分析林冲性格时,抓住他的“忍”做文章,引导学生辨证地看待林冲的“忍”,认识到他的

“忍”中有“不忍”,才有最终走向反抗的合理内因。突出林冲的“忍”,最终帮助学生理解《水浒传》“官逼民反”的主题。

1.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分析林冲思想性的发展变化和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2.在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上,应当突出心理活动的描写。

3、介绍《水浒传》

4、交代与课文有关的情节

一、导入:古代有很多英雄人物,他们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有的至今还展现在舞台上,如“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武松打虎”、“醉打蒋门神”、“李逵下山”、等等。以上这些激动人心的故事都出自古典文学名着《水浒传》,那么它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

二、介绍作者及《水浒传》

1、小说:小说在萌芽之初是相当不受重视的,那些文人雅士都吟诗作词,视小说者为末流。《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可见小说当时的地位。即使是这样,它还是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不断的生长完善着。六朝的志怪小说,唐代的传奇,宋代的话本、拟话本,元明的讲史都是它发展演变的历程,而到了明清的时候,古典小说达到了最高峰。以前多为文言短篇小说,明清时候,长篇得到长足的发展。中国的古典长篇小说都为章回体,每个故事前的回目都大致交代出本回的主要

内容。

作者:关于作者说法众多,有的说是罗贯中,有的说是施耐安,有的说是施本罗编,还有的说是施作罗续。其中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就持最后那个说法,所以他才腰斩水浒。但现在大多数人认为还是施作的。对于施我们现有的资料很少。

施耐庵(1296-1370),原名耳,又名子安,字耐庵,祖籍兴化,生于

平江(苏州),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曾在钱塘一带做过几年官,其余时间一直以教书为业,着名小说家罗贯中,即为他的门生。他在教书期间根据民间传说与话本戏曲,编着了一部着名的长篇小说——《水浒》。

2、文学地位:

《水浒》又名《水浒传》《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名着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

3、创作过程:

这部章回体小说是在《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

4、历史背景: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家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浒》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

5、主题思想:

《水浒传》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

三、初步认识林冲

《水浒传》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水浒英雄号称“一百零单八将”,有“及时雨”宋江,“花和尚”鲁智深,“黑旋风”李逵,“行者”武松等,今天我们认识其中的一位英雄,就是绰号“豹子头”的林冲。

林冲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封建统治阶级抱有幻想,本无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蓄意霸占林冲的妻子,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陆虞候)、富安等人设下毒计,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林冲和鲁智深分手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此后(课文节选的内容由此开始),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来到沧州,与差拨、管营合谋,必欲置林冲于死地。林冲被残酷的现实步步紧逼,虽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终于杀死仇敌,投奔梁山,走上反抗的道路,成为宋江起义军中着名的首领之一。

林冲被“逼上梁山”具有典型意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之一。它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走的情况下,林冲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走向反抗的道路。

四、通读课文,归纳情节

1.课文的标题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请将此标题加以扩展,写成一句话, 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被发配沧州的林教头开始时随遇而安,后来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得知了奸贼要加害自己,于是在山神庙前手刃奸贼,投奔梁山。

2、按课文的情节划分层次,文后的“课文简析”中有具体分析,请大家根据这些分析,分别用七个字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1)林教头沧州遇旧知(1-1) 序幕

(2)林教头买刀寻仇敌(2-5) 开端

(3)林教头接管草料场(6-9) 发展

(4)林教头杀敌山神庙(10-12) 高潮结局

3.按地点把课文可分为三部分: 酒店(1~6) 草料场

(7~10) 山神庙(11~12)

线索:全文以林冲思想变化为线索,通过情节表现了林冲思想性格的变化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在情节发展过程中认识林冲性格的转变及这一转变的意义。

2、认识林冲软弱性格的成因。

3、辨证地看待林冲的“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问:俗话“少不看《水浒》”是什么意思?

明确:《水浒》描绘了梁山英雄行侠仗义、除暴安良的义举,难免涉及他们杀人放火、胆大妄为的情节,年轻人血气方刚,情绪冲动,容

易受水浒人物的影响而意气用事。问:这句话有无道理?

明确:有,但失之片面。它只看到了其中打打杀杀的场面,却忽略了英雄的行为是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抗。《水浒》所揭示的正是“官逼民反”的主题,这句话是在误解《水浒》主题的前提下所做出的结论。

2、歪曲、误解《水浒》主题的还不止今人,清代的金圣叹就批判过《水浒》主题,他说:

“无恶不归朝廷,无美不归绿林,已为盗者读之而自豪,未为盗者读之而为盗也。”(《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卷之一?序二》

3、即便如此,金圣叹依然对《水浒》的艺术成就赞不绝口,他说:

“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 “《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

4、按照金圣叹的说法,林冲自然也有与众不同的性格。

教师读《羊和狼的故事》,引入对林冲性格的分析。

附:羊和狼的故事

很久以前,羊和狼还没有结下冤仇。一只羊走散了,离开了羊群,正在它茫茫无计的时候,碰到了一群狼,它要求狼群收下它,狼同意了。但是,头狼提出了一个条件,要求羊必须捕获一只动物作为献礼,否则,它将被驱逐出去。羊很犯难,因为它是草食动物,没有尖牙利爪,

而且对其它动物,它也不熟悉,但是为了能够加入狼群而不至于饿死,它还是硬着头皮去了,在路上,它恰好碰上一只小羊,就顺势将它抓获,献给了狼群,狼吃过羊肉的美味以后,从此十分喜欢羊肉,而且为了准确了解羊的情况,这只羊成了头狼的好朋友。

------------如果说,《水浒传》里只有一个真正悲壮的英雄,那么这个英雄非林冲莫属;如果说,梁山好汉里只有一个富有人道精神的帅才,那么这个好汉也非林冲莫属;如果说,《水浒传》里也居然有一个真正的爱情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林冲和他的夫人之间。林冲就象这个寓言故事中的羊,他原本不属于狼群,可他最终只能活在狼群之中。林冲是痛苦的,可是这痛苦只属于他,梁山中没有人能真正地分担他的痛苦,他是最值得我们同情的英雄,他也是最能代表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林冲是所有在这片土地上生存过的中国人缩影,他是中国历史上一切苦难的缩影。他是羊,可是他却不得不成为狼;他是人,可是他却不得不杀人;他是我们所有人的叹息,是《水浒传》里最震撼人心的艺术形象。

那么,林冲是如何由羊变成狼的呢?

二、分析林冲性格的转变

1.回顾课文主要情节。板书:

沧州遇故旧——→买刀寻仇敌——→接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

2. “沧州遇故旧”一节

一)、概括课文开头一段“闲话”的内容?从言谈中表现了他什么样

的思想状况?在情节安排上它对这部分起什么作用?

明确:开头一段有两个内容:①、是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 ②、是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

作用:插叙这一段内容,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争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课文开头一段,可算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引子,为以后情节发展作了交代。

3、分析“买刀寻仇敌”一节

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提问:林冲的反应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状况?

明确:林冲始而“大惊”,继而“大怒”。

“大惊”——他始料不及,他已刺配沧州,本想忍辱求全,有朝一日回到东京,与家人团聚,这也为高俅等所不容;

“大怒”——高俅等已害得他有家难归,有国难投,现在又派人追到沧州害他,必欲置于死地。此时的林冲已不像在发配沧州途中甘受折

磨,八十万禁军教头任凭两个押差在野猪林将自己连手带脚和枷一

起紧紧地捆在树上眼睁睁地等死,他的思想中已爆发出反抗求生的

火花,恨不得将仇敌骨肉剁为泥。

买刀寻敌——表现了急切复仇的激愤心情。说明当迫害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

但必须注意到, “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

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矛盾冲突起而又伏,情节由张而弛。

4.分析“接管草料场”一节

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从他被换去看守大军草料场时的态度和到达草料场后的心理和动作描写),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状况?

明确:到了第六日,管营换林冲去看管大军草料场。林冲虽也疑惑,“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然而他还是领命前往。这不能不说他还存有“只要没事便好了”的侥幸心理。

看到被朔风摇撼的茅屋,还想第二天找泥水匠来修理,买酒的途中还祈求神明的保佑,这都表现出他随遇而安的思想。“火盆”的这个细节说明林冲性格的细心缜密,他管草料场仍然是战战兢兢,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生怕由于自己的不慎酿成大祸。已经沦落到如此悲惨境地,仍然想苟安求生,平安无事地过日子,说明林冲心中复仇的念头更加

淡漠了。

5、分析“山神庙复仇”一节

A、投宿山神庙,掇石靠门——为下文偷听埋下伏笔。

B、“这条计好么?”

这条计——火烧草料场谋害林冲↘侧面写出高俅父子的凶残歹毒

“好”——烧死林冲而不留罪证↗

C、提问:了解了事情真相的林冲,此时此刻会有什么样的心理活动呢?

明确:残酷的现实给林冲上了难得的一课:生路绝了,幻想灭了。林冲心中燃起复仇的怒火。

D、提问:林冲即将走上复仇反抗之路,新仇旧恨如山崩似海啸一齐激荡心头,假如你是电影导演,你将用什么样的画面表现此时林冲的心理活动,以便顺利过渡到林冲下一步复仇的行动,并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明确:可以给出以下画面:妻子的两次受辱,误闯白虎堂,刺配沧州道,野猪林遇险,陆虞候密谋,草料场的熊熊大火。

熊熊大火不仅燃在草料场内,更是燃在林冲心中,在满腔怒火的推动下,林冲打开庙门,手刃仇敌。

E、教师范读课文最后“林冲手刃仇敌”一段,让学生感受:这是何等的壮举,又是何等的快事!多么酣畅淋漓!读完及时播放《好汉歌》。

这一行动标志林冲性格的彻底转变。至此,空有一身本领而受制

于小人的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终于站起来反抗,杀贼报仇,成为威风凛凛的英雄好汉。他“提了枪”,“投东去”,坚定地走上一条崭新的路——农民革命的道路。故事情节在达到高潮后到此结束。

二、小结:本篇课文,在结构上是处处设伏,前后照应,可谓天衣无缝,拿金圣叹的话说就是“草蛇灰线”, 林冲的活动是本文的一条明线,而陆谦等人的阴谋则是另一条线——暗线。一以贯之!情节上层层起伏,水到渠成!而在人物形象上,林冲由安于现状到奋起反抗,

完全是被一步步逼出来的,在那样的一种社会环境下,官府黑暗,陷害忠良,怎么会有林冲的好日子过呢?本来他有一个幸福的家,但是被百般的陷害和破坏,最后导致家破人亡。“是可忍,孰不可忍”。最后终被逼得无家可归而走上梁山。

三、分析林冲性格转变在作品中的意义

1、分析林冲性格中的“忍”

A、思考并讨论为什么林冲就不能象血溅鸳鸯楼的武松,拳打镇关西的鲁达那样直接走上反抗道路?

明确:造成林冲和鲁达性格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他们的阶级出身和思想意识的不同。

鲁达是出身贫民的下级军官,没有产业,无亲无故,了无牵挂,长期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更能了认清封建社会的黑暗,所以他的反抗意识就强。

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有优厚的经济待遇,还有美满的家庭,生活优越,所以他不可能抛开这一切走上反抗道路。

虽然他也对黑暗现实不满发出大丈夫空有一身本领,不遇明主,而屈沉小人之下的牢骚,但他还是想保住现有的一切,即使是发配到沧州,他也要委曲求全挣扎着回去。另外,他也受封建愚忠思想的毒害,反抗意识不强,所以林冲不逼是决不会上梁山的。

B、“忍”是林冲人生哲学的核心,他上梁山之前有几次“忍”

第一忍:妻子第一次被调戏,林冲欲打高衙内时却手软;

第二忍:妻子第二次被调戏,林冲又忍;

第三忍:发配沧州途中,被薛霸、董超折磨,林冲打不还手,骂不还口。

第四忍:在沧州寻陆谦不见,“自心下慢了”。

C、林冲是中国人的代表,因为中国人善忍。自古中国就有不少劝人忍耐的话:打落牙齿往肚里咽;和为贵,忍为高;忍字头上一把刀;小不忍则乱大谋。学生讨论:忍是否就等于窝囊?

明确:“忍”需要辨证地看。韩信受跨下之辱,张良为老人拾履,勾践卧薪尝胆,终于成就一番大业。楚霸王项羽不能忍一时之辱,自刎乌江,天下大业毁于一旦。故古今成大业者必善忍。因此,林冲的“忍”中又有“不忍”,走上反抗之路是一种必然。

2、分析林冲性格中的“仁”

对弱者:救济李小二对仇人:乞求鲁智深饶恕薛霸、董超

3、又忍又仁的林冲,也被逼得走投无路,愤然反抗,由一只温顺的羊变成了一只凶狠的狼,从反面印证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卑劣、阴险、狠毒。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体现《水浒

传》的主题——“官逼民反”。

2、板书: 初步反抗彻底反抗

沧州遇故旧——→买刀寻仇敌——→接管草料场——→山神庙

复仇——→(逼)上梁山

委曲求全反抗意识又燃起/ 随遇而安、得过且

过/ 幻想破灭、奋起反抗

侠义忍辱、善良安份

写作特点:

一、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二、景物描写和细节刻画

景物描写:

我国古典小说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善于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而较少使用其它手法,特别是单纯的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如果有的作品使用了景物描写,也是运用白描手法,以极为简洁的笔墨来达到特定的目的。《西游记》是如此,《水浒》也是如此。在这篇作品中,景物描写虽然不多,但却写得恰到好处,并且具有很好的表达效果。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描写。(读有关描写)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课文是怎样描写大风雪的?

(一)直接描写风雪:共有三处请指出来。正面直接描写: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卷下一天大雪来”(大)

“……那雪正下得紧”(紧)

“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越紧)

问:这三处描写中,有一个最有表现力的词,是哪一个?

明确:“紧”,一个“紧”字,使境界全出,十分简洁地写出了雪越下越大的情景,

(二)侧面衬托风雪:

1、指出哪些语句是侧面描写风雪。侧面间接描写:

“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摇振得动”(风大屋摇)

“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天冷人寒)

“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雪大屋倒)

“林冲……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雪大人寒)

2、在这些语句中能够表现风大雪猛的词语有哪些?

明确:“摇振”“压倒”“向火”“踏着碎琼乱玉”“背着北风而行”“迎风”。

二、这里的景物描写,虽然都非常简洁,但其作用却非常丰富,请大家归纳一下,这些景物描写有哪些具体作用?

明确:(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这里的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

(2)暗示情节,推动发展:作品通过对风雪的描写,暗示了将要发生的故事情节的趋向。比如,管营差遣林冲去接管草料场,这对不知管营

阴谋的林冲来说是一件比较好的事情,因为这个差事既比较自由清闲,又能有一些额外收入。可是,当他取路投草料场来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纷纷扬扬的一天大雪,这就暗示着他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

再如,作品在写雪的时候,两次用了一个“紧”字:“那雪正下得

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这两个紧字,不仅突出了风大雪猛的环境特点,而且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林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人物捏着两把汗。

小结:作品对风雪的描写,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天气寒冷,林冲才要出去买酒;如果林冲不去买酒,草厅倒塌就可能被压伤压死;如果他不出去买酒,就不会看到山神庙,在草屋倒塌后也不会想到去山神庙过夜。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草厅才被压塌,林冲无处存身,只好到山神庙过夜;如果草厅不倒塌,林冲就可能被烧死;如果他不到山神庙过夜,就不会听到陆谦等的谈话,也就不会杀敌报仇,投奔梁山。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林冲到了山神庙后,才用石头挡住庙门;如果他不挡住庙门,陆谦等人就会直接进入庙中,他也就不会从他们口中得知事情的真相。也许陆谦的花言巧语会使林冲相信这是一次巧遇呢,说不定林冲还会请他们喝两杯呢。

由此可见,作品的景物描写确实是非常精彩而传神的。

板书:景物与情节(正当天气渐冷、风雪渐大的时候,陆虞候等人的阴谋也在逐步地实施。)

天气林冲陆谦

风雪初起去草料场定计

风大雪紧去酤酒施计

风雪越紧去山神庙用计

三、“风雪”与社会环境

“风雪”与“官逼”

林冲的活动是本文的一条明线,而陆谦等人的阴谋则是另一条线——暗线。在林冲最终手刃仇人之前,他还是抱有幻想,将高逑称为高太尉,在街上寻找仇人找了几日不见消息之后,“也自心下慢了”,并且还打算将草料场修葺一番作了长远打算,并希望神明能够保佑他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地服完刑回家与妻子团聚。这样一个忍气吞声、委曲求全、心存幻想的人却最终成为了梁山英雄中斗争最坚决的其中一个人,其中除了“风雪”看似偶然的推进作用,更主要的还是代表腐朽的封建社会统治者的高太尉、高衙内、陆谦、管营等人对他的再三迫害。林冲的遭遇典型地体现了《水浒传》“官逼民反”这个主题,而“风雪”的描写则与陆谦等人的阴谋相互辉映,促使林冲完成了他性格上的巨大转变

总结:“风雪”的作用

由此可见,“风雪”的描写并不是作者的随意之笔,而是有良苦用心的。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风雪”在题目中的点睛作用,一方

面为人物渲染了紧张、悲壮的气氛,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草料场烈焰腾空,山神庙前雪地上溅满鲜血,使得读者(听众)深深地融入当时的情景之中;另外“风雪”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我们的主人公离开草料场去山神庙避雪,最终逃出被烧死的厄运、得知真相并手刃仇人。

鲁迅先生说:‘雪下正紧,说紧字极具神韵’。的确如此。大雪纷飞,荒野独行,在冲天的火光中,英雄知道拼命挣扎想回家和美丽的妻子团聚的那一天已被大火吞噬了,眼中的热泪只有迎着呼啸的北风无声的飘洒,他注定要漂泊,前路属于他的只能是雨雪霏霏,而永远不会有杨柳依依。这就是英雄末路的悲剧之美,令人扼腕叹息。这不是官逼民反的简单之事,而是官逼官反,这样的世界是腐烂透顶了。有人曾为林冲写了一首小诗(出示投影,大声朗读。

漫天风雪,无尽悲伤, 一壶浊酒,十分惆怅。

正义已死, 问苍天, 路在何方?

熊熊烈火,长天茫茫, 壮士心,英雄泪,空飞扬!

一把刀, 一杆枪, 把江湖走尽, 不再彷徨!)

让我们套用金庸小说中一句话来结束课文:那一夜,我看到了真正的江湖。

四、巧妙的细节描写:

过渡:好的文学作品往往以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取胜,《水浒》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这篇作品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大致有三种情况:

(1)有的细节描写生动具体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请大家找一找

这方面的例子。

——比如第八段中对林冲出门买酒时的描写)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2)有的细节描写则使故事情节前呼后应,使作品布局更加严谨。请大家找一找这方面的例子。

——这样的细节描写也很多,比如:(1)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第七段开头对林冲离开天王堂时的描写,看起来好像是不经意的描写,但这里所写到的事物,在后文都有着落:包裹——放在床上(第八段);尖刀——剜了陆谦的心(第十二段),同时也照应了第五段的“买把解腕尖刀”;花枪——挑了酒葫芦(第八段,第十段),挑了差拨和富安(第十二段)。

再如第十段对林冲来到山神庙后的描写,通过他掇石头靠住庙门为下文写陆谦等三人进不了庙埋下伏笔。

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

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3)有的细节描写同时兼有以上两方面作用。请大家找一找这方面的例子。

——这种细节描写也不少,如第五段写林冲听到店小二报告的消息后,立刻大怒,去街上买了把解腕尖刀。这一细节既表现了林冲刚烈的性格,也为下文写刀剜陆谦心做好了铺垫。

再如第十段,写林冲见草厅被雪压塌后,怕火盆内有火引起火灾,就探半身进去摸。这一细节既表现了林冲的小心谨慎的性格,也为下文写陆谦放火做了铺垫。

再比如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有道是名家笔下无闲文,从本文来看,确实如此。

五、语段阅读:(巧妙的情节安排)

1.阅读第一段,回答问题:

问:本文是长篇小说节选,好像应该从第二段开始选起,因为第一段与本文的主要故事看起来好像没有直接的关系,那么为什么不从第二段开始,而非要选上第一段呢?第一段有什么重要作用吗?

明确:这一段实际与课文部分的故事有着直接的联系,无论对人物

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

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导入: 背诵:“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 采花折柳赠亲朋: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采花折柳赠亲朋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二、渐入课文 1、《古诗十九首》简介(集体朗读) 2、题目——《涉江采芙蓉》的理解:“芙蓉” 芙蓉本是荷花的别称。魏晋时期的诗人文士曹植、潘岳、鲍照均作过《芙蓉赋》直至唐代,荷花还常被叫作芙蓉。如大诗人李白的名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诗中的"芙蓉,即为荷花。锦葵科的木芙蓉晚出,因其红艳如荷花,故借用其名。但唐人对两者还是有严格区别的,日芙蓉,即指荷花;曰木芙蓉,即指我们今天所说的芙蓉花,一般不相混淆。宋人则不这么讲究了,如文同的《芙蓉》、张来的《芙蓉》便是吟咏木芙蓉的。大约自宋代起,鲜有人将荷花叫作芙蓉了。 荷花,又称莲花,古人也名之为藕花、芙蓉、菡萏、净友、芰荷等。以荷入文者,有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此以荷花喻君子圣洁之风范,且已成定说。以荷入诗者,有丁鹤年的《采莲曲》,“莲开花复水,莲谢藕在泥。不学青萍叶,随波东复西。朝采并蒂莲,暮绾同心结。不学杨柳枝,含颦送离别。”此以荷花喻爱情之坚贞真挚。以荷入词者,有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此以荷花喻意境之静谧悠闲。由以上几例分析可以见出:荷花更多被作为一种情感意象来使用,表示一种圣洁、坚贞与宁静的意味。 3、采芙蓉为何? 三、赏析全诗:带着上面的问题集体朗读全诗——“遗”远方的“同心”者。

小学音乐_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学唱《山谷静悄悄》、聆听《羊肠小道》 教材分析: 歌曲《山谷静悄悄》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艺术歌曲,为一段体结构的分节歌。歌曲曲风优美,歌词朗朗上口,四段歌词虽都配有相同的旋律(第二乐段的旋律稍作变化),意境上有丰富细腻的变化和发展。歌曲能使人们对山谷中的美丽景色产生丰富的想象。 管弦乐《羊肠小道》是一首具有美国西部音乐风格,气息宽广、富有歌唱性的旋律,气质开朗,表达了旅游者在大自然环保怀抱中舒畅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神奇景观的衷心赞叹。 教学目标: 一、能用自然、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自然之美,探索发现自然奥秘。 二、能运用体验、模仿、聆听、合作的方法,使学生掌握歌曲,并能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感受力度变化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能在音乐实践中运用力度的变化表现音乐的意境。 教学重点:能用自然、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力度记号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难点:掌握并运用力度记号。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双响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先跟老师来玩一个有趣的节奏格子游戏。在这个节奏格子中有很多有趣的声势,有拍手、跺脚、弹舌,还有很多空格,表示休止符,请同学们在内心把拍子数好了,伴随着动听的歌声,让我们开启今天的音乐之旅!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通过节奏格子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用心聆听音乐,感受歌曲的拍子,培养学生稳定的节奏感。 二、多遍聆听,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听出来了吗?这个美丽而又神奇的地方是哪里? 生:山谷 师:这是怎样的山谷?

生:静悄悄的山谷 师唱:“山谷里,静悄悄”——静悄悄的山谷 (一)学唱第一部分 师:那么在这静悄悄的山谷里都有什么呢?让我们边看边听,看谁听得最准确。 1、观看图片,教师范唱 (师唱,图片呈示与范唱歌曲内容一致,PPT) 设计意图:教师有感染力的范唱,能有效拉近师生距离,将范唱与歌词内容相结合,感受山谷的美丽景色。 2、有节奏读歌词 师:听出来了吗?有什么?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8篇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8篇 1 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梯形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2、活动难点:认识不同摆放位置的、不同的梯形。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布置出图形王国形象。 2、教师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长方形娃娃梯形娃娃各种图形。 3、幼儿用具:包含有梯形的图画若干张(空白没涂色的)活动过程: 一、感知梯形的特征1、情景:(出示请柬)小朋友们,你们瞧,这是什么呀?这呀是图形王国的国王给老师送来的请柬,说图形王国要举行聚会,邀请我们中三班的小朋友去参加,我们一起去看看 吧!(老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2、通过寻找,让幼儿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教师带领幼儿边走边观察图形,引导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引出梯形。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呀?它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

二、观察了解梯形的特征1、出示梯形宝宝,提问: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跟什么图形象呢?22、比较长方形与梯形的异同点(出示正方形)那他们是不是一样的呢?引导幼儿去比较相同点: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异同点:正方形,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四个角也是一样大的。 梯形,一条边短,一条边长,两条边平平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你觉得它的斜边像什么? 3、小结:这种形状的图形,名字叫--梯形。 4、梯形宝宝可调皮了,它一会儿翻跟斗,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 (教师演示)这样还是不是梯形呀? 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躺着放,不管它们怎么放,都是梯形。 5、认识不同的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听说梯形宝宝还有许多兄弟姐妹呢,你们看看,它们是不是也叫梯形,(出示直角梯形) 提问:这个图形只有一条边是可以当滑梯的,它是不是梯形呢? (出示等腰梯形)提问:这个图形它的两条斜边是一样长的,它是不是梯形呢? 小结:梯形宝宝的家人可真多,有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三、小组操作,让幼儿巩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1、图形国王还想考靠小朋友们,出了一些难题,摆放在那边的桌子,我们有没有信心接受考验呀?

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原创)

《涉江采芙蓉》教案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学习目标 1、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2、发挥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学习重难点 1、发挥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习准备: 1、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的意思。 2、看《课时学案》上有关《古诗十九首》的知识。 3、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两幅画面,小组派代表在课堂上展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全世界母亲的节日,在这一天,我们会为母亲送上一支康乃馨,表达我们的关心和祝福;此外,亲友结婚,我们会送去百合,祝愿两位新人百年好合。送花这种礼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 珍贵自古寓于常物,古代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枝花或是一棵芳草,如灞桥折柳。采摘花草赠亲朋这种举动在古代诗歌中也常有出现。如: 赠范晔 陆凯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陆凯赠给朋友范晔的是代表江南春意的一枝梅花。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这首诗中的主人公赠给所思之人的是“最好看的一串树花”。 今天,我们也来采一朵花,一起去《古诗十九首》中采撷一朵忧郁的苦痛的花朵,去聆听一段忧伤的吟唱。一起学习《涉江采芙蓉》。 二、诵读,整体感知 1、听录音,感知诗歌内容及节奏。 朗读指导:五言诗的断句 :二三字格式,二一二格式 本诗采用二三字格式断句,但是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 2、请学生试读。 3、齐读。 4、思考问题:诗中主人公采芙蓉的目的是什么?尽量用诗中的词语回答。 明确:采芙蓉是为了“遗”远方的“同心者”,“遗”“所思”。采芙蓉就是为了赠予所思念的人。 三、赏析意象 (一)君子之花 问题:这首诗为什么是“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而不是其它物?芙蓉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 请学生回答后,师总结“荷花”这个意象。 1、“芙蓉”的别名有:荷花、莲花、菡萏、芙蕖、君子花、凌波仙子、水波仙子、六月春、中国莲、玉环、玉芝等。(为什么有这么多优美的名字?) 2、荷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也是品德高尚的花。从古至今,人们都把荷花当做是圣洁之花,不仅在于荷花花叶清秀,花香四溢,沁人肺腑,而且还在于荷花有迎骄 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气质。 3、所以,君子们对此花情有独钟。如: 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 特点:香气清幽、品质高洁 屈原的作品里也视“荷”为香草,认为它有美好的品质。如《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通过芬芳的花草和繁盛的服饰来表现其高洁的品格和志向。 因此荷花的其中一个别名叫君子之花。 4、选择“芙蓉”这一意象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板书: 特点一:意境清幽、高洁

幼儿园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

幼儿园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 1、观察动物的明显特征,理解诗歌内容。 2、感受诗歌中的稚拙美,学习创编诗句。准备:动物图片若干(小象、小猴、小鹿、长颈鹿、小兔、小猫钓鱼等)。过程: 一、导入新课师:小朋友好幼:老师好师:今天,我们中三班来了很多小客人,想和你们一起玩游戏,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幼:想 (一)、观察动物图片 1、小象图片①师:(边出示小象图片,边说我们一起看看第一个小客人是谁?) * 这是谁呀?(小象)* 小象的身体哪里最好玩?(鼻子、嘴巴、腿、尾巴)* 小象的鼻子可以干什么呀?(喷水、洗澡、洗脸、拿东西……)②师:(边出示小象喷水浇花图片边说)小朋友说的很好,我们看看这只小象用鼻子在干什么呀?(幼儿:喷水浇花)③师:(边出示小象滑滑梯图片边说)小朋友在这只小象的鼻子上干什么呀?(幼:小朋友在小象的鼻子上滑滑梯)* 假如你有长鼻子你想干什么?(喷水、洗澡、洗脸、拿东西……)④师:(边出示小象握手图片边说)小朋友看这两只小象用鼻子在干什么呀?引导:我们小朋友见面,会握手问好,这两只小象也在用鼻子握手问好。●(边出示字幕边说)看见小象,我想有个长鼻子,和小象用鼻子“握握手”。然后领读一遍。⑤师:(边

出示词语“握握手”边说)请小朋友跟老师认识一个新词语(幼 儿跟读2遍)握握手(握握手)、握握手(握握手)。 2、小猴图片①师: (边出示小猴图片边说)下面我们看看来我们班的第二个小客 人是谁? * 小朋友看这是谁呀?(小猴子)* 你想跟小猴玩吗?(想)* 小猴身体的哪里最好玩?(长尾巴、鼻子、嘴巴……)②师: (边出示小猴倒挂图片,边说)看这两只小猴在干什么呀? (幼:倒挂在树上)* 对,倒挂在树上摇来摇去,他们是在用尾 巴荡秋千。* 假如你有条长尾巴,你想干什么?(扫地、打苍蝇、打蚊子、玩游戏……)③师:(边出示小猴拉钩图片边说)我们 看这两只小猴用尾巴在干什么呀?(碰屁股、握手、玩……)引导:我们小朋友玩的时候,经常会说: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 变,这两只小猴也在学我们小朋友拉钩呢!●(边出示字幕边 说)看见小猴,我想有条长尾巴,和小猴用尾巴“拉拉勾”。然 后领读一遍④师:(边出示词语“拉拉钩”,边说)请小朋友跟 老师认识今天的第二个新词语:拉拉钩(拉拉钩)、拉拉钩(拉 拉钩)。 3、小鹿图片①师:(边出示小鹿图片边说看看今天我们班的 第三位小客人是谁)* 小朋友看这是谁呀?* 小鹿的头上长着什么?(角)* 对!是犄角。* 如果你有对长犄角,你想干什么?(抵 头、挖东西、抵人……)* 请小朋友拿起你的小小手我们一起来

涉江采芙蓉教案

.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云浮市邓发纪念中学周凌云 一、教学目标 1、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诗歌的主题 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 3、了解诗歌中对面写法的技艺及效果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几年,我们中国人也流行过西方人的节日。当母亲节来临时,年轻的儿女们会送给母亲康乃馨;当情人节来临时,浪漫的男士会送给心上人玫瑰花。不知从何时起,花俨然成为了人们的浪漫信使。也许我们会觉得这种表达方式是一种舶来品,是洋为中用的一种时尚,但其实我们学了中国古代诗歌之后会发现,我们的前辈,聪明的中国人早就领先于西方文明,为各种花卉植入了不同的花语。 如:菊花代表恬然自处,傲然不屈 (唐)元稹(zhěn)把对菊花的喜爱表达到了极致: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杨花是轻柔多情,离愁别绪的载体 李商隐:【唐】 楼上黄昏欲望休, 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 丁香更是美丽高洁、愁怨易逝的化身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栀子花又名“同心花”,花语不言而喻 今天我们来认识芙蓉,解读芙蓉的花语。 (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并思考问题: 1、谁在“涉江采芙蓉”,为何采芙蓉? 2、谁在“还顾望旧乡”? (三)、探究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1、采芙蓉者为女子

问:从哪里看得出来,采芙蓉者为女子?她为何要采芙蓉? 明确:“所思在远道”,男子在外。女子采芙蓉是为了送给远在异乡的心上人。 问:兰泽如此多的芳草,为何要送芙蓉? 依据:(1)“芙蓉”与“夫容”谐音,“莲”与“怜”谐音,怜子”即爱慕心上人, ;. . 表达的也是)《读曲歌》“藕”与“偶”谐音“思欢久,不爱独枝莲,只惜同心藕。”( 爱人之间的心心相印。:有着思念心上人的寓意。“采芙蓉”采莲喻男女情爱的诗歌俯拾即是,大多描写的是年轻女子借采、(2)莲表达情愫。 南朝民歌《西洲曲》:……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 2、“还顾望旧乡”者为谁呢?是男子,这个男子是女子看到的,还 是想象的? 结合诗歌:多情的女子欢喜地采着莲花,但转而一想,我送给谁呢?思念的人啊,你是否独在异乡,回望着我的方向呢,你是否也在怅惘着回家的漫漫长路呢?还顾望旧乡者为女子的此诗从主题上可理解为闺怨诗心上人。——从此种角度分析,。 2、采莲者为男子(山迢迢,水长长,我在这头,你在路的那头) 男子身在异乡,看到“兰泽多芳草”,竟然起了鲜花赠心上人的念头。 “兰泽如此多的芳草”,男子为何独独选择采芙蓉? (1)、女子经常被形容成“出水芙蓉”般的美,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也有“芙蓉如面柳如眉”的诗句。芳草也可代指女子。 (2)、“芙蓉”谐音“妇容” 那么多的芳草,男子唯一钟情的只有那“出水芙蓉”般的心上人,这种情感不就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情有独钟吗?有了这种对“妇容”的忠情,才有隔着千山万水对家乡本诗从

《涉江采芙蓉》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

《涉江采芙蓉》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 二)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第七中学教师:户远宏 公开课教案详案 三维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流变,了解“古诗”与五言诗的关系。 2.把握三首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 3.运用翻译的方法描摹诗歌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4.掌握作者的有关文学知识,正确体会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2.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涉江采芙蓉》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流变,了解“古诗”与五言诗的关系。 2.把握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 3.运用翻译理解的方法描摹诗歌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 4.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把握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 2. 运用翻译理解的方法描摹诗歌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 3.体会诗歌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情别绪,积淀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 运用翻译理解的方法描摹诗歌所反映的内容,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探究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总)课前预习(导学案)——课堂解析(教学案)——课后复习(考点练兵案)

(分)朗读(多样式)——解读(问答式)——研读(答问式)——小结(归纳式) 课件准备:与教案配套的PPT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1.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听过这样一句诗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接下来的几句,有没有听过?那么我们品读一下这首诗:看到大屏幕上。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 你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站在你面前 // 你不知道我爱你 // 而是爱到痴迷 // 却不能说我爱你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 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 而是想你痛彻心脾 // 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 而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泰戈尔 感受:在读这首诗之前,我们以为,生与死的距离,就足以隔开两个人了。读了这首诗,我们才知道,有的距离不是用

小学音乐_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 《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歌声表达自然有趣的回声现象,体会音乐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去感受自然之美、探索发现自然奥秘的兴趣。 2.感受力度变化在音乐中的作用,能在音乐实践中运用力度的变化表现音乐的意境。 3.能用清新、自然地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山谷静悄悄》。 二、教学重点: 力度记号的掌握与表现。 三、教学难点: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结束句的休止符掌握。 四、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扩展,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受流行音乐的影响,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逐渐减弱,培养对音乐课的兴趣和热情一日不可懈怠,让学生转为从心底上真心喜欢音乐,并具有一定的优劣作品辨别能力刻不容缓。老师要尽可能从学生的“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和“怎么知”五个方面全面分析学生情况。音乐课如果单单只是教唱几首歌曲是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的,要通过唱、练、赏、动的方式让学生能对音乐产生兴趣。 教材是用来辅助孩子们感受各种音乐风格,从中获得音乐美的领悟。孩子们需要美,那么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就要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注意音乐课基本常规和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歌唱方法的指导;形成良好的持续发展状态。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素质,并在教学中进行教育,渗透人文思想,得到高尚的音乐情操熏陶。 效果分析 在体验中发现,在表现中创造,在创造中享受,真正地领略了音乐的情境情感,培养了健康的审美情趣。专家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研究教法,不是研究如何把教师吃透的教材,一口一口地喂给学生,而是研究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去吃,自己去品味,其本质即是研究学生的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机智也相当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时刻静心学习!充实自己,才能更好以学生为本,贵在得法! 就本节课而言,总的来说,教学设计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整节课在师生、生生的热烈互动中完成,使学生始终沉浸于愉快的气氛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我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聆听音乐、理解音乐,为音乐所表达的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萌发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激发学生去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教材分析 《山谷静悄悄》是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中的一首学唱歌曲。它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艺术歌曲,歌曲节奏优美,歌词朗朗上口,四段歌词虽都配同样的旋律(第二乐段的旋律稍作变化),但由于歌词在形象、意境上有丰富细腻的变化和发展,但歌曲能使人们对山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例

中班数学教案:漫游魔法王国 情况分析: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能正确地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设计了《漫游魔术王国》的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 2、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运用多种感观来调动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3、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活动方法:以游戏法为主,结合操作法和讲解演示法。 活动重点、难点:圆形和方形的认识和区分。 活动准备: 1、三种几何图形若干。 2、几何图形拼组成的图画。 3、魔术箱、魔法棒。 4、小鸭、小猫、小兔子的教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带幼儿做手指英语游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魔术王国去,那里啊,会变出好多好多有趣的东西,好了,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看哪个小朋友表现得最好。” (教师做示范):“eyes eyes...nose nose...mouth mouth...ears ears...face face...”(并加上手势语) (二)、中间部分: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认识三种几何图形。

1、游戏:摸一摸“魔术箱”(编辑:) 师:“小朋友们,魔术王国到了,魔术王国里有一只奇妙的箱子,你们看,就是这只魔术箱?(出示魔术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秘密吗?好了,我们来看看这只魔术箱会给小朋友们变出什么有趣的东西。 (1)、教师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看是什么?” 摸出一本长方形的书,问:“这是什么?(书)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为什么说书是正方形的? 问: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是正方形的?(启发幼儿说出) (2)、再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 当幼儿摸到后,要求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游戏反复进行。 (3)、教师总结:魔术箱里的东西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边说边指相应的物品) (4)、你怎么知道它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 (5)、老师总结:圆形:圆溜溜,没有角,滚来滚去真能跑;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像座小山立得牢; 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方方正正本领好。 2、游戏:谁的本领大 (1)、教师用魔法棒“变”出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组成的图片,请幼儿找出其中的图形宝宝。 师:“小朋友们,魔术王国里还有好多有趣的东西,你们看,这是魔法棒,(出示魔法棒)它也会变出好多的东西。变!变!变!咦!魔法棒变出什么了?(边说边出示其中的一幅图画)原来是一幅漂亮的图画。现在,小朋友们来找一找,这幅图由哪些图形组成,比比哪个小朋友的本领大。 (2)、教师用魔法棒依次“变”出另外的几幅图画,请幼儿分别找出各种图形。 3、游戏:小动物找家 师:“魔法棒的本领可真大,它还会边出小动物呢!变!变!变!(“变”出三

人教版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 语文(必修2) 第2单元 7.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 【教学目标】 1.背诵这首诗。 2.解读这首五言诗。 3.了解这首诗美的意境并感悟抒情主人公的复杂情感。 【教学重点】 1.背诵全诗。 2.感悟本诗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难点】 感悟抒情主人公的复杂情感。 【教学方法手段】 “七三四”语感教学法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 同学们,驻足岁月的长河,我们常常会感慨:有多少分离,就有多少思念,有多少思念,就有多少忧伤。今人常祈盼,古人亦“涉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古诗十九首》,共同去感悟《涉江采芙蓉》中无际的思念与弥漫的忧伤。(1分钟) 一、认读,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或小声朗读一遍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写在笔记本上。 (2分钟) 2、学生再默读或小声朗读一遍课文,同时参考注释,查阅字典,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实词, 写在笔记本上。(2分钟) (多媒体投影) 参考: 芙蓉 ..( fú róng)欲遗.谁(wèi) 芙蓉:荷花泽:湿润的洼地遗:送 二、朗读,解析语句 1、教师做朗读解析指导(2分钟)

本文是一首五言诗,读的时候节奏是“二、三式”,但是在朗读的时候可以将第三个字适当延长发音时间,要注意读准语调,语速和断句。 下面来练习朗读,同时解析句子的结构和语义,每一句都要读准并要理解正确。 2、读解全诗。 ⑴找同学朗读一遍全诗,同学评价,教师点拨。 ⑵学生个人或小组讨论研究断句和结构,每人至少感悟一、二句。然后全班讨论。(6分钟)读解参考: “涉江/采芙蓉”读作升调,要读出一路涉江采摘行程中的无限期待、欣喜的感情。 “兰泽/多芳草”读作降调,要读出采到鲜花、兰草后的欣慰与踏实的感情。 “采之/欲遗谁”这句用设问语气读,声音放轻,语速放慢,从朗读中渗透出一点似有若无的伤感。 “所思/在远道”中“所思”声音略拖长,读“在远道”时需略带沉重,用重音降调读。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第一句读升调,第二句读降调,声音拖长,语速放慢,要读出些许失落与惆怅,仿佛觉得浩浩长路,虽然牵系着那女主主人公的心与爱,却无法牵起望断天涯的他乡与故乡。 “同心/而离居”末字要以平调拖长,表达出因无望而带来的无奈。接着重读“忧伤/以终老”依然用略平的降调读,表达出岁月沧桑,生活煎熬已使得抒情主人公心如止水、哀莫心死的感情,凸显其无望无奈中深陷忧伤、终老无望的形象。 ⑶背诵全诗,课上检查(2分钟) 三、品读鉴赏语言 1、学生齐背全诗。(1分钟) 2、逐句解读鉴赏诗歌,师生交流,讨论。(5分钟) ⑴鉴赏第一、二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提问:这两句诗是诗歌的起句,有何特色? 参考: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中的“芙蓉”谐音为“夫荣”,“芙蓉”即“莲花”,“莲” 谐音“怜”,“怜”即“爱”。由此可见,采莲女子内心充溢着无穷无尽的爱恋。同时“芙蓉”“兰泽”“芳草”又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美好。 ⑵鉴赏第三、四句: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提问:这两句诗运用了那种表现手法? 参考: 以“乐”写“哀”的衬托手法。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中的“遗”是“赠送”的意思,采莲不为欣赏悦己,而为送人示爱,而所送之人却又远在异乡,爱的心声化作了无边无际的思念。 ⑶鉴赏第五、六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提问:“还顾”“漫浩浩”两词运用巧妙,请简要分析。 参考: “还顾”是一个多么充满情感的动作性的画面,我们仿佛能亲眼目睹主人公的动作,而“漫浩浩”用两个叠字,写极了路途的遥远和无尽。短短十字,因空间而产生的无限哀愁显露无余。游子尚可望乡,思妇却不知望向何方,一份无着的思念,使她感到了无声无言的迷茫。 ⑷鉴赏第七、八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

山谷静悄悄 明德小学郭俊廷教材: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 课型:唱歌表演课 年级:四年级 一、教学内容 1.歌曲表演《山谷静悄悄》。 2.认识感受力度记号。 3.进行情景创作活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表演和创编,感受音乐与自然的主题,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悟下,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 2.在情景中感受mp,p ,pp渐弱等力度记号,并能运用,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歌曲的意境想象。 3.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与合作能力。 2.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音乐教学必须遵循由浅入

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把力度记号从识记到运用,最后去表现音乐所塑造的美好形象。 四、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师生问好歌导入: 师唱:“音乐课,真美妙!” 让我们以音乐问好的方式开始我们的音乐课吧! (课件出示师生问好歌)师生对唱,让学生总结强弱,总结完后,点出记号,讲解完毕,再体会一次。 (板书p,pp,▼,0.0,>,) 师:如果旋律相同,歌词变了,你还会唱吗?今天就让我们学习歌曲《山谷静悄悄》。 2.师:请同学生细细聆听,看谁能把刚才我们学过的师生问好歌的旋律找出来? 教师讲解演唱顺序,反复记号作用: 前奏--前三段歌词—间奏---第四段歌词。 3.美丽的景色都在歌词中呢!请同学们细细聆听,思考问题!什么在飘飘?什么在闪耀?什么在奔跑?谁在把鼓敲? 师:现在我来问,你们看图片有感情的朗读! (多媒体出示山谷美丽的画面和与之相配的歌词,搭配背景音乐:森林音乐。) 二、自主探索

1.请同学们仔细的听一听,前三段力度强弱的变化是怎么处理的? (播放课件歌谱与音频原唱) 生:刚开始弱,然后强。 师板书mp。出示图形谱,分乐句指导学生演唱,然后课件播放歌曲伴奏音频,让学生有感情的用轻巧、优美的声音演唱前三段歌词。 2.师:是谁打破了山谷的宁静? 生:地质队叔叔。 师:我们来学习歌曲的第4段。请同学们仔细聆听,与前3段旋律比较,有哪些乐句的旋律是完全相同?哪些乐句的旋律是变化了的? (课件播放歌曲原唱第4段的音频) 生听后找出了完全相同与变化重复乐句。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变化重复乐句) 师:与前三段相比,还包含前三段这些音符,只是节奏是变快了还是变慢了? 生答出:是变快了。 师教唱一遍,要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来演唱此乐句。 请同学们跟着原唱来演唱一遍。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4段歌谱的同时,播放歌曲第4段的原唱音频)

《涉江采芙蓉》公开课教案及反思-最新

《涉江采芙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疏通诗意,感悟诗歌思想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展开想象,运用诗歌的表现手法,体悟诗中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分析诗中意象,展开想象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诗歌的表现手法,体悟诗中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但是相爱却不能相聚相守,不免让人扼腕叹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秦观发出的一种宽慰,一种无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有“一字千金”之称的《古诗十九首》,看看里面的《涉江采芙蓉》表达了怎样的相思?

二、文学常识介绍 《古诗十九首》专指东汉末年无名氏文人的19首作品。 《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评价它“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三、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2、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疏通大意,表达诗歌的内容,总结主题 明确:诗歌写的是抒情主人公在采芙蓉的时候,不知道将所采芙蓉送给谁,他所思念的人在远方,抒情主人公不由自主的回头望家乡,可是她看到的是无法计算的迢迢路程和浩渺烟云的山阻水长,抒情主人公从眼前想到将来,不免忧伤不已。 主题:表达了游子的离别相思之情。 四、文本探析

1、找意象 诗歌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给我们塑造出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意象:芙蓉、兰泽、芳草,让人感觉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以及所表达情感的单纯、美好。 抒情主人公:通过“采之欲遗谁”、”“还顾旧乡”、“忧伤以终老”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一个孤独、惆怅、忧伤的抒情主人公。 2、赏析诗句 ①“涉江采芙蓉”和“采之欲遗谁?” 我们学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里面说,江南有采莲的旧俗,那是一个风流的季节也是一个热闹的季节。可是这种欢乐美好刹那间被一声叹息声所改变,主人公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徒然采摘了美好的芙蓉,可是又能送给谁呢?这一朵朵美好的鲜花送不到远方的爱人那里!将人物放置在欢乐美好的背景中,抒写独自怀远的忧伤,正是以乐衬哀的效果。我们还把它叫作反衬。“以乐写哀,以哀写乐,更增其哀乐”。回顾我们学过的运用了反衬手法的诗句有哪些?“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②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诗,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想象画面。

小学音乐课《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课《山谷静悄悄》教学设计 吉安县海尔希望小学郭琦 教学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第7册第七课《山谷静悄悄》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力度记号"PP.P.MP "和渐弱渐强记号,并能准确地运用。 2.指导学生用不同力度演唱歌曲《山谷静悄悄》,表现音乐形象。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景和对地质工作者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 1.注意歌曲的力度记号,整首歌曲用轻柔的声音演唱。 2.能够把握歌曲的力度变化,有感情地演唱 教学难点:歌曲中八分休止符、切分节奏、附点音符节奏的掌握。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 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创设氛围 师:同学们,春天天气真好,想去郊游吗?(想)那么就请带上你们的好心情和我一起到美丽的大山谷去看一看吧!(出示课件,背景音乐贯穿始终)引导学生聆听《郊游》音乐律动进课堂。 二.巧用媒体,传授新知 师:瞧!多媒体播放一段录像画面:崇山峻岭中,淡淡的烟,薄薄的雾,亮闪闪的红梅花和紫杜鹃,活蹦乱跳的小野兔慢慢的,慢慢的消失,飞奔而下的溪流渐渐地趋于缓和。 1.换气和发声练习 师: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这里真美!让我们深深的吸一口山谷中清新的空气,(启发学生在吸气时如在闻花香或在用麦管吸水)再慢慢的吐气! (吐气时让学生想象是在缓缓地用嘴吹蜡烛上的火苗,让它晃动而不息灭)再一次!吸气的时候感觉你的小腹部在慢慢的膨胀,保持状态,不要松懈,再慢慢的吐气。(吸气的时候不要耸肩,摸着自己的小腹) 师:山谷里静悄悄什么在飘飘?(生:薄薄的雾,淡淡的烟)

这么舒服的空气里,你还可以看到天上飘着淡淡的雾,我们用“wu”的声音把它表现出来。我们来看音符演唱 5—6—|5————| 练习长音Wu(用手势表示音高,左手无伴奏) 师:雾越飘越高了 5—6—|7————| Wu (用手势表示音高,左手无伴奏) 师:下面请女同学用声音表现飘在上面的雾,男同学表现飘在下面的雾。(分开练习后再进行二声部合唱,两手分开弹主旋,注意听男声的音准。)(或分高低声部进行) 2.学习运用力度记号渐强“<”和渐弱“>” (1)表现力度由弱渐强 师:让你们的云雾都向我飘过来,越飘越近,越飘越近。(强调云雾是由远及近,语气由弱到强,琴声控制由小到大,加入手势渐强)太美了,你们是怎样做到的?(师总结从力度上由弱渐强)(2)表现力度由强渐弱 师:现在云雾从我身边越飘越远了,一起来唱。(语气由强到弱,琴声控制由大到小,加入手势渐弱)你们是怎样做到的?(师总结由强渐弱) (3)认识两种音乐力度记号渐强“<”和渐弱“>”(课件演示) 师:刚才你们用声音表现出了两种音乐记号,谁认识? 师:我们再次用声音表现渐强和渐弱。(琴声音量控制,用手势和肢体语言) 3. 启发诱导,传播力度记号(P mp PP) (1)录音播放一段音乐片段(音乐选自歌曲中的前奏、间奏、尾声)师:你听到了什么?这声音像什么?每一处的"叮咚"声有什么不同呢?师引导生回答,像敲击声。(第一处是远听的很轻。第二处近听的稍重。第三处是从近到远的,"叮咚"声由强到弱的变化。)师:这样的声音,这样的画面,我们用什么样的记号来表示呢? (2)出示力度记号(P mp PP)师:用上这些力度记号以后,

中班幼儿园优秀教案大全上课讲义

中班幼儿园教案大全 中班幼儿园教案大全是怎么样的呢,要注意哪些东西的呢,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班幼儿园教案大全一:活动目标: 1.知道外出时要紧跟大人,不能乱跑,有一定的安全意识。 2.通过绘本图片观察、讨论,掌握走丢后自救的方法。 3.感受故事中美好的情感,懂得保护好自己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父母的爱。教案重点:知道外出时要紧跟大人,不能乱跑,有一定的安全意识。教案难点:掌握外出走丢后自救的方法。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阅读汤姆系列绘本,幼儿逛超市,对超市环境及工作人员略有了解。 2.物质准备:与绘本内容有关的课件,简单布置场景(超市一角),小兔汤姆及超市人员头饰若干,超市工作人员胸牌,笑脸卡、哭脸卡若干。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出示汤姆走丢图片并提问:他是谁?汤姆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幼儿分析、讨论,激发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兴趣。【设计意图:这一导入环节,重点是激发兴趣,同时引导幼儿学会细致观察,分析、判断。为下面的活动铺垫。】二、阅读绘本,习得方法通过ppt课件,逐幅图展现故事(幼儿视、听结合),体验汤姆的内心感受。在汤姆发现自己和妈妈走丢时暂停,提问:小汤姆为什么会和妈妈走丢?我们跟大人出门时应该怎么做?小汤姆现在心情怎样?他的妈妈会是

什么心情? 幼儿讨论并进行回答。【设计意图:此讨论有两个目的:一是提高幼儿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二是渗透情感教育,让孩子学会体察和关心他人情绪。】三、迁移经验,角色表演 1.交流对话。在“陌生人找汤姆说话,汤姆跑开”这一段,暂停,引导幼儿讨论“如果我是汤姆,我会怎么做”,鼓励孩子们结合自身经验、小组讨论解决办法,老师与孩子一道分析,启发点拨(如:东跑西跑,找得到妈妈吗?跑出超市外安全吗?该寻找什么人来帮助自己呢?)。 2.角色表演。分组讨论后,每组挑出一个办法,进行角色表演游戏。分别请小朋友扮演汤姆,与扮演超市人员的幼儿合作表演,展示本组的办法,(课件中出现超市背景图)。 3.评价反馈。观看的幼儿,在表演组表演完后用笑脸卡或哭脸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4.教师小结:站在原地等待、或是寻求工作人员的帮助等都是可行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表演的幼儿、观看的幼儿都能深化体验,懂得应对走丢事件的方法。观看后送卡片的环节让孩子们都参与进来,丰富其生活经验。】中班幼儿园教案大全二:活动设计背景一天午休时,雨含把手塞进了床边的一个小洞洞,结果自己怎么也拔不出来。活动目标1、提高安全意识。2、不能因为贪玩把手、腿或头塞进狭小的地方。(门缝、墙缝等)3、如果发生意外,应及时求救。4、掌握自救方式,用肥皂水将卡在肢体上的

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

一、导入: 背诵:“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 采花折柳赠亲朋:唐人送别,折柳相赠,意欲“挽留”。以“柳”与“留”谐音,象征友情绵长,永志不忘。采花折柳赠亲朋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二、渐入课文 1、《古诗十九首》简介(集体朗读) 2、题目——《涉江采芙蓉》的理解:“芙蓉” 芙蓉本是荷花的别称。魏晋时期的诗人文士曹植、潘岳、鲍照均作过《芙蓉赋》直至唐代,荷花还常被叫作芙蓉。如大诗人李白的名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诗中的"芙蓉,即为荷花。锦葵科的木芙蓉晚出,因其红艳如荷花,故借用其名。但唐人对两者还是有严格区别的,日芙蓉,即指荷花;曰木芙蓉,即指我们今天所说的芙蓉花,一般不相混淆。宋人则不这么讲究了,如文同的《芙蓉》、张来的《芙蓉》便是吟咏木芙蓉的。大约自宋代起,鲜有人将荷花叫作芙蓉了。荷花,又称莲花,古人也名之为藕花、芙蓉、菡萏、净友、芰荷等。以荷入文者,有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此以荷花喻君子圣洁之风范,且已成定说。以荷入诗者,有丁鹤年的《采莲曲》,“莲开花复水,莲谢藕在泥。不学青萍叶,随波东复西。朝采并蒂莲,暮绾同心结。不学杨柳枝,含颦送离别。”此以荷花喻爱情之坚贞真挚。以荷入词者,有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此以荷花喻意境之静谧悠闲。由以上几例分析可以见出:荷花更多被作为一种情感意象来使用,表示一种圣洁、坚贞与宁静的意味。 3、采芙蓉为何 三、赏析全诗:带着上面的问题集体朗读全诗——“遗”远方的“同心”者。 所以采芙蓉是作者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大致把握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一)逐句分析 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涉江采芙蓉 公开课

涉江采芙蓉课堂实录 抓住“芙蓉”这个名称解读题目,联想到关于莲与荷的诗,“任何一个名称都承载了一种情感,同一种事物的不同名称之间是有细微的差别的。”由题目进而自然过渡到情感,让读者一下子理解了为什么是“涉江采芙蓉”。它承载着作者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又是如何表达的?《涉江采芙蓉》难道只是抒发内心情感的诗吗? 原文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一、解题 师:来,孩子们,看黑板:《涉江采芙蓉》几个字? 【出示幻灯片一】 涉江采芙蓉 生:(一女生自信大方地回答)五个字。 师:(会心一笑)这叫几言诗? 生:(自信地回答)五言诗。 师:(老师欣喜地赞叹)非常好,五言诗。我国是诗歌的王国,从诗经、楚辞、汉赋,一直到晚清的龚自珍,这样一个长长的诗歌的河流里,五言诗出场,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五言诗达到成熟,是一个朝代的终结。这个朝代应该是哪一个朝代呢?猜猜看。 生:(学生思考) 师:(循循善诱地进一步引导)四言诗是《诗经》的时代,五言诗在哪个时代绚烂风华?我再提示同学们,唐朝是七言诗的王国,往前推,孩子们! 生:(略显犹豫地齐答)汉朝。 师:(深情地望着学生)对。 师:孩子们再来看题目《涉江采芙蓉》----芙蓉是什么?可不可以说说它其他的名字吗?它也许叫? 师:没关系,孩子,观察大屏幕: 生:(一女生自信地回答)荷花。 师:(目光深情地配合眼神和学生交流)还可能叫?在江南它是美的节日,是爱情的节日,是花的节日,江南可采什么? 生:(微笑地回答)江南可采莲。 师:对,芙蓉也叫莲。请同学们齐读诗题。 生:(学生兴趣盎然地齐读)涉江采芙蓉。 【出示幻灯片二】 芙蓉 莲 荷花 师:(微笑地进一步引导)同学们感受一下:涉江采芙蓉,芙蓉也叫荷花、莲,它传达某种情感,某种信息。诗人不说“涉江采莲花”、“涉江采荷花”,偏偏要说《涉江采芙蓉》呢? 【出示幻灯片三】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山谷静悄悄》教案

教材分析 歌曲《山谷静悄悄》这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艺术歌曲,为一段体结构的分节歌。歌曲一开始用“XO XO X -|”的节奏、很弱的音量,把我们带到了宁静的山谷之中,然后节奏紧缩并运用了切分节奏,描绘了充满生机的美丽山谷,使人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前三段歌词分别描写了山间的景物,富有动感,从“烟雾”“花”直至“溪流”“野兔”动感不断增强。在4小节间奏之后,“地质队叔叔”的出现,打破了原先的静谧安详,使山谷顿时热闹起来,锤子击石的叮咚声和溪水声交织成一支美妙的乐曲在山谷中回荡。四段歌词虽都配同样的旋律(第四段的旋律稍作变化),但由于歌词在形象、意境上有丰富细腻的变化和发展,歌曲很能使人们对山谷中的美丽景色产生想像。 教学内容: 1、歌曲《山谷静悄悄》; 2、音乐知识:渐强、渐弱。 教学目标: 1、用听、视、唱结合的方法学会歌曲《山谷静悄悄》,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学习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艺术歌曲,感受从强到弱的演唱手法,领会歌曲在意境上丰富细腻的变化和发展,使学生对山谷中的美丽景色产生想象。 2、在音乐实践中认识和掌握音乐知识力度记号“渐强、渐弱”,学习其基本演唱方法。

3、认识力度记号“pp、p、mp、f”,并能准确地运用。 教学重难点 1.力度记号的识记和运用。 2.休止符乐句的掌握和演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随音乐欣赏自己以前郊游照片,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好,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一起去郊游,我们随着音乐一起走吧!(播放音乐《郊游》)随着音乐来到了美丽的山谷,让我们来打个招呼吧。 2、运用“你好”做回声游戏,(一组一组,依次弱下去)出示力度记号:f p渐强渐弱。 二、教学歌曲 1.唱“叮咚”旋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