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流工程总结报告

物流工程总结报告

物流工程总结报告
物流工程总结报告

学位授权点自我评估总结报告

学位授予单位

授权学科

(类别)Array

授权级别

6 年12月20日

编写说明

一、本报告是在学位授权点完成自我评估后,根据自我评估结果和专家评议意见,对学位授权点的全面总结,分为三个部分: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自我评估工作开展情况和持续改进计划。

二、本报告按学术学位授权点和专业学位授权点分别编写,同时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的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只编写一份总结报告。

三、封面中单位代码按照《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学位与研究生管理信息标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编,4年3月北京出版社出版)中教育部《高等学校代码》(包括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填写;学术学位授权点的学科名称及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年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填写,只有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的,授权学科名称及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原国家教育委员会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填写;专业学位授权点的类别名称及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年印发的《专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目录》填写;同时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的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级别选“博士”;只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的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级别选“硕士”。

四、本报告采取写实性描述,能用数据定量描述的,不得定性描述。定量数据除总量外,尽可能用师均、生均或比例描述。报告中所描述的内容和数据应确属本学位点,必须真实、准确,有据可查。

五、本报告的各项内容须是本学位点近3年来的情况,统计时间为3年11月30日——6年11月30日。

六、除特别注明的兼职导师外,本报告所涉及的师资均指目前人事关系隶属本单位的专职人员(同一人员原则上不得在不同学术学位点或不同专业学位点重复填写)。

七、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成果(论文、专著、专利、科研奖励、教学成果奖励等)应是署名本单位,且同一人员的同一成果不得在不同学术学位点或不同专业学位点重复填写。引进人员在调入本学位点之前署名其他单位所获得的成果不填写、不统计。

八、涉及国家机密的内容一律按国家有关保密规定进行脱密处理后编写。

九、本报告文字使用四号宋体,字数不超过8000字,纸张限用A4。

第一部分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1 目标与标准

1.1培养目标与定位

(1)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物流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物流设施应用、系统规划设计与评价,以及物流管理的先进技术与方法,并具有独立担负物流技术和运作管理工作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高级人才,毕业后能胜任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教学、科研以及相关的实际管理工作。

(2)定位

主要定位如下: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较高学术修养和良好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工作和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牢固掌握管理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物流活动规律,并能正确地运用管理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及相应的物流工程技术方法解决物流管理与工程方面的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并具有继续学习、创新、提高的基础和能力;能把握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具备良好的思维、表达、写作和组织能力。

(4)掌握一门外国语,要求能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资料,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并具有用外语撰写专业论文的能力。

(5)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技术,解决本学科领域的问题并有新的见解。

1.2学位标准

1、本专业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论文指导、中期检查、论文评阅、学位论文要求在满足《河南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要求》的基础上,应结合专业特点,论文字数应在四万字以上,要求综合应用多种研究方法;内容有深度,能理论联系实际;表述规范,有一定的模型;对研究的问题有新的见解,研究结论和建议等在本学科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指导意义或重要的参考价值;参考文献

要求在5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10篇以上;学位论文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写作,交导师签字认可,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学位论文答辩小组审阅,经审阅同意参加答辩,并通过答辩。

2、研究生在申请学位前应至少具备下列条件:

(1)修满所要求的学分,学位课成绩不低于70分。

(2)答辩成绩75分以上或合格以上。

2 基本条件

2.1培养方向

本学科共设有3个培养方向,分别是:物流信息化与智能决策、农产品物流与供应链、区域物流规划与管理。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特色和成果如下:(1)物流信息化与智能决策

物流信息化与智能决策主要研究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物流交易与网上信用风险、本体技术与供应链协同、不确定环境下的指派问题等。本方向主要特色表现为对电子商务信用和不确定性决策等问题进行了创新研究,并将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随机不确定决策理论、相似案例分析、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大数据与本体技术应用于物流交易、物流配送和智能决策领域。近三年,本培养方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等6项国家级课题,发表SCI、EI或CSSCI论文20篇,形成了具有较大优势的研究成果。

(2)农产品物流与供应链

农产品物流与供应链研究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以粮食和农产品等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为研究对象,长期围绕着粮食物流通道、轴辐式粮食物流网络、粮食安全与粮食物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中的粮食物流、突发事件下的粮食物流、生猪供应链等领域进行研究,致力于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和地方粮食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建议。近三年,本培养方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3项国家级课题,发表SCI、EI或CSSCI论文15篇,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成果。

(3)区域物流规划与管理

区域物流规划与管理是将物流与供应链、系统规划与设计、评价理论与方法等综合应用于国家粮食物流通道、郑州国际物流园区、可追溯式粮食供应链、区域粮食物流发展规划等领域。本方向的主要特色表现为依托我校粮食学科和物流学科的雄厚实力,为河南省、郑州市以及全国粮食行业的物流规划实践提供理论

基础与决策咨询,并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成果。

2.2师资队伍

2.2.1各培养方向带头人情况

(1)物流信息化与智能决策

魏明侠,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教育部电子商务类教指委委员。主要研究方向:电子商务及其信用风险、粮食流通信息化等。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软科学等国家、省部级课题20多项,在《管理评论》、《管理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被EI、CSSCI或ISTP检索论文30多篇,出版《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形成的系统动力机制研究》等著作3部,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科研成果奖励10多项。

(2)农产品物流与供应链

肖开红,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资助对象。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猪供应链管理。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软科学等国家、省部级课题2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篇,被CSSCI、EI检索21篇,出版《生猪供应链组织模式演变与质量激进契约研究》专著1部,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科研成果奖励10多项。

(3)区域物流规划与管理

刘哲,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物流规划与管理。近年来,主持国家软科学、国家粮食局软科学等国家、省部级课题1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篇,被CSSCI、EI检索5篇,获得中国物流学会优秀课题二等奖等科研成果奖励10多项。

2.2.2 各培养方向主要师资队伍

(1)物流信息化与智能决策

本方向的师资队伍共包括:魏明侠、张惠民、丁四波、徐恒、李永海5位教师,平均年龄40岁。该方向教师具有博士学位5名,具有高级职称5名,分别毕业于:武汉理工、上海、华中科技、西北、东北。主要研究:流通信息化、不确定性决策和物流决策等。

(2)农产品物流与供应链

本方向的师资队伍共包括:肖开红、马文博、刘威、张艳、李凤廷5位教师,

平均年龄36岁。该方向教师具有博士学位5名,具有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4名,分别毕业于:长安、西北农林科技、河南、西安交通、中国。主要研究:生猪供应链、粮食安全与粮食物流、农产品供应链、粮食物流与供应链等。

(3)区域物流规划与管理

本方向的师资队伍共包括:刘哲、王焰、程大友、张延涛、洪运华5位教师,平均年龄42岁。该方向教师具有博士学位3名,具有硕士学位2名;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2名。分别毕业于:西安交通、武汉理工、哈尔滨、西安理工、新疆。主要研究:区域物流规划与管理、农产品物流中心设计等。

2.3科学研究

2.3.1 本学位点发表论文情况

本学位点近三年发表的高水平论文情况多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0篇论文如下:

[1]丁四波.The α-maximum flow model with uncertain capacities [J].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5.4

[2]丁四波. The (δ,S) policy for uncertain multi-product newsboy problem[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4.6

[3] 张惠民. Group decision making based on multiplicative consistent reciprocal preference relations [J]. Fuzzy Sets and Systems, 5.9

[4] 张惠民. A consistency model for group decision making problems with interval multiplicative preference relations [J]. Applied Soft Computing, 5.9

[5] 张惠民. Uncertain Linguistic Power Geometric Operators and Their Use[J].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5.2

[6]李永海. 考虑多因素关联情形的企业发展战略选择的SDV方法[J]. 管理学报, 5.1

[7]李永海. Generating Project Risk Response Strategies Based on CBR: A Case Study [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5.1

[8]徐恒.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and Mapping for Collaborative in Manufacturing Supply Chain Based on OWL and UM [J].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ournal,EI(核心板),3.11

[9] 魏明侠. 基于系统仿真的网上信用风险感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学报, 4

[10] 魏明侠.网上信用风险的演化:一个探索性分析框架[J].经济, 5.1

2.3.2 本学位点出版学术专著、获授权发明专利情况

本学位点近3年出版学术专著如下:

[1] 肖开红,刘威. 生猪供应链组织模式演变与质量激励契约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4年11月

[2] 魏明侠,肖开红. 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形成的系统动力机制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5年11月

2.3.3 本学位点获奖成果

在本学位点近三年的获奖成果中,大部分尚处于公示阶段,其中,已经有文件材料支撑的获奖项目如下:

[1] 肖开红.生猪供应链组织模式演变与质量激励契约研究,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4

[2] 魏明侠.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形成的系统动力机制研究,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5

[3] 魏明侠.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6

[4] 魏明侠. 基于系统仿真的网上信用风险感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4

[5] 魏明侠.网上信用风险的演化:一个探索性分析框架, 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特等奖, 5

[6] 魏明侠. 网上信用风险的感知及其影响因素:来自系统仿真的实验证据,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5

[7] 刘威. 粮食加工企业粮食采购渠道与网上竞价交易行为分析,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5

[8]李凤廷. 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中的粮食物流运作模型——基于供需双重驱动的视角,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5

[9] 刘威. 农户使用互联网获取市场信息的行为分析——基于种粮农户的实地调查,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3

[10] 刘威. 服务型生猪供应链质量控制与协调研究, 中国物流学会优秀课题成果一等奖, 3

2.3.4 本学位点已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

2.3.5 本学位点在研的主要科研项目

本学位点近三年在研科研项目多项,其中,具有代表性项目如下:

2.4教学科研支撑

2.4.1 本学位点支撑研究生学习、科研的平台情况

本学位点所依托的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为河南省重点学科,可以从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粮食质量安全与品质控制技术方向培养博士研究生,从物流管理与工程、物流工程等方向招生硕士生。本学位点现拥有河南省

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南物流研究中心、“全国高校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联合实验室河南分部---商务智能与知识工程实验室”、与国家粮食共建的“粮食物流工程实验室”等三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平台;拥有1个省级创新团队——粮食现代物流管理创新团队;拥有一个省级智库——河南省粮食流通发展新型智库。本学位点所在的物流管理专业为学校“优培工程”重点培养专业,所在为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单位、河南省物流学会发起单位及副会长单位和郑州城市共同配送联盟发起单位及副理事长单位。

2.4.2 本学位点的培养条件

河南管理现有教职工10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6人,博士、在读博士31人。教师队伍中,拥有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1人,河南省创新人才培养工程资助对象1人,河南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对象2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科技带头人5人。设有4个行政办公室、1个资料中心、1个MBA教育中心、5个专业系和3个研究所以及1个管理学科综合实验中心。

3 人才培养

3.1招生选拔

3.1.1报考数量、录取比例、录取人数、生源结构情况

近三年来,从本学位点的研究生招生情况来看,6年、5年、4年,分别计划招生:5人、5人、5人,实际报考人数分别为:7人、2人、3人,上线人数分别为:0人、1人、3人,实际录取人数分别为:2人、1人、3人。其中,6年,从校外调剂录取1人,从校内调剂录取1人;5年,从校外调剂录取1人;4年,录取的3人中全部来自校外。

3.1.2保证生源质量采取的措施

(1)注重生源基地建设。近几年,先后在郑州西亚斯国际、河南牧业经济、商丘师范等高校建设了优质研究生生源基地,从源头对生源及质量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保障。其次,通过学工办、专业老师的宣传,加大了对本校特别是本院学生报考的引导力度,除此之外,还对第一志愿报考本学位点的本院学生给予一定的资助和奖励。

(2)严把入学复试环节。严格按照学校的复试安排及相关要求,成立研究生入学复试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研究生入学复试的安排及操作规范等文件。严格执行各项流程,分别以笔试、个人面试等形式对考生进行专业能力、综合能力

及发展潜力的测评,确保入学复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3.2课程教学

3.2.1 本学位点开设的核心课程及主讲教师

本学位点开设的核心课程、主讲教师及学分分布如下:

[1]《管理经济学》,王志涛,教授,管理,2学分。

[2]《高级宏观经济学》,赵豫新,教授,经济贸易,2学分。

[3]《高级管理学》,程云喜,教授,管理,2学分。

[4]《管理学原理》,程云喜,教授,管理,2学分。

[5]《管理的数量方法》,杨艳萍,教授,发展规划处,2学分。

[6]《高级运筹学》,李凤廷,讲师,管理,2学分。

3.2.2 课程教学质量和持续改进机制

为持续改进机制,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本学位点采取了一下措施:

(1)严格执行培养方案。严格执行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掌握课程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课程教学秩序总体较为稳定、规范。

(2)有效整合院内资源。整合院内资源,为研究生的课程教学提供专门的场地,有效保证了课程教学的顺畅运行。

(3)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积极鼓励任课教师外出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和培训,较好地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为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建立校外实习与研究基地。与可口可乐、众荣物流、德邦物流等知名物流企业联合建立实习与研究基地,为保障课程教学提供良好的基础。

3.3导师指导

本学问点导师队伍的选聘、培训、考核情况,以及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制度要求和执行情况如下:

(1)严格执行学校导师遴选相关标准,积极鼓励高学历、年轻教师参加导师遴选,以为导师队伍持续补充新鲜血液;

(2)对于新增硕导,除了按照学校的要求参加相关的培训及考核之外,还定期、不定期地通过导师会议,对其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指导;

(3)院内导师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由导师和同学进行指导意向和选择意向的申报,在此基础上,由导师选择所指导的学生。通过这个环节,强化了导师的责任意识。

(4)遴选多名物流企业、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作为校外兼职导师,强化培养过程中学术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过程的质量。

3.4学术训练(或实践教学)

本学位点在研究生参与学术训练的情况,以及专业学位研究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情况,具体如下:

(1)在学术训练上,鼓励研究生参与导师项目,鼓励研究生申报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培育项目,通过助研活动,提升了研究生的学术能力;除此之外,定期、不定期地举行学术论坛、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2)在实践训练方面,打通和整合院内外的资源,特别是围绕在MBA项目建设、工程硕士培养中所积累的企业资源,让研究生多参与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部门的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5学术交流

本学位点研究生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的基本情况,具体如下:

[1]第一届阿里巴巴复杂科学前沿论坛,4/10/1,参会人:黄林、刘时雨、张爽、刘蒙蒙,作报告人数:4人。

[2]第十四届武汉电子商务国际会议,5/6/1,黄林、刘时雨、张爽,作报告人数:3人。

[3]5年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与科研高级研讨会,5/12/1,参会人:杨苗苗,作报告人数:1人。

[4]第十三届全国高校电子商务教育与学术研讨大会,6/7/1,参会人:张爽、翟梦凡,作报告人数:2人。

[5]第十六届MBA管理沟通教学研讨会,6/7/1,参会人:杨苗苗,作报告人数:1人。

[6]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6年年会,6/10/1,参会人:张爽、翟梦凡,作报告人数:2人。

[7]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年会,6年11月18-20,参会人:王翔翔,作报告人数:1人。

3.6分流淘汰

本学位点研究生分流情况如下:

近三年来,在6年、5年、4年分别招生研究生2人、1人、3人,共6人;授予学位人数分别为:3人、2人、2人,共7人;缓授学位人数和分流淘汰人

数,在近三年均为零。

3.7论文质量

从本学位点学位论文在各类论文抽检、评审中的情况和论文质量分析结果来看,本学位点近三年获得优秀毕业论文0篇,不合格论文0篇。

3.8学风教育

为了进一步加强本学位点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情况,规避其学术不端行为,本学位点采取的措施如下:

(1)在学术训练上,鼓励研究生参与导师项目,鼓励研究生申报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培育项目,通过助研活动,提升了研究生的学术能力;除此之外,定期、不定期地举行学术论坛、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2)在实践训练方面,打通和整合院内的资源,特别是围绕在MBA项目建设中所积累的企业资源,让研究生也可以参与到MBA的移动课堂、企业家讲座等环节。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9就业发展

3.9.1 本学位点毕业生研究生的就业率及就业去向分析

本学位点近三年的研究生就业率统计如图1所示:

图1 近三年本学位点研究生就业率统计图

如图1所示,本学位点近三年来88%的毕业生选择了就业,4%的毕业生选择了继续深造,8%的毕业生选择了创业或其他。

本学位点近三年的研究生就业去向统计如图2示:

图2 物流工程学位点研究生毕业去向统计图

由图2可知,近三年来,在本学位点毕业研究生中,27.27%的毕业生选择了高等教育单位就业,27.27%的毕业生选择了民营企业就业,进入国有企业和其他事业单位的毕业生比重均为18.18%,进入中等教育单位和党政机关单位的毕业生比重分别为4.55%,4.55%。

总之,本学位点毕业生去向没有出现过度集中的现象,总体表现良好。

3.9.2 用人单位意见反馈和毕业生发展质量调查情况

目前,多家用人单位已对本学位点培养的研究生质量给予了较为中肯的评价,表示愿意与本单位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着实进一步促进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切实增加研究生培养的规模。已就业的毕业生,总体发展良好。

第二部分自我评估工作开展情况

1 组织机构

成立了以院长魏明侠、党委书记赵云平为组长的硕士学位点合格评估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各项工作的分工、协调;评估文件的学习和宣贯;工作计划与工作方案的统筹和确定;评估过程、重要节点的把控;评估报告、自评情况的审核与把关;评估材料的验收及审查;其它重大事项的决策、协调和落实。

领导小组下设报告起草组、材料整理组、沟通协调组和支持保障组,采取分工写作、相互配合的方式,有效推进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工作流程及日程安排

(1)学习、宣传、动员阶段:5年1月25日-5年6月30日。

该阶段主要工作: 深入学习评估方案,把握评估工作的要点;②成立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划分及工作安排;③进行初步的宣传和动员。

(2)自评、自建及整改阶段:5年7月1日-7年12月30日。

该阶段主要工作: 整理基础数据资料及支撑材料;②进行院内自查、发现需要整改问题事项;③提出整改措施并进行整改。

(3)自评报告撰写、完善阶段:8年1月1日-8年5月31日。

该阶段主要工作: 撰写自评报告;②邀请校外专家检查各项材料及总结报告;③根据检查情况进行材料整改、补充和完善;④完成总结报告的修改。

(4)评估完成及后续提升阶段:8年6月1日-8年11月30日

该阶段主要工作: 再次对照评估要求,进行各项材料的最终审核;②对总结报告做进一步的审核和修订;③制定各学位后续发展及提升计划,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稳定提升。

3 工作进展

(1)组织召开了学位点评估工作专题会议,由党政领导对学位点评估工作的总体安排及部署进行了交流、研讨和落实,院内对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达成了有效共识;

(2)组织学位点评估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就如何有效的推进评估工作以及评估工作的前期准备及任务分工等问题进行研讨交流;

(3)对4-5学年、5-6学年的学位点的课程材料、试卷材料等档案进行了初步的归集和整理;

(4)对学位点历年招生、在校及毕业学生情况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和整理。

(5)安排专人负责学校组织的学位点评估中期检查,定期召开会议沟通工作进展,按计划完成了中期检查所要求的自评报告、简况表和评分表。

4 经费支出

学校拨付的学位点评估专项经费,目前已经基本支付完毕,在已经支出的费用中,有18万元用于研究生机房设备的更新;其余经费主要用于办公用品、办公设备、图书资料及调研活动。

5 存在的问题

(1)虽然成立了的评估工作领导小组,但由于5年一直在准备MBA专项评估工作,6年上半年又一直在忙于学科水平评估工作,导致学位点合格评估的

阶段性进展和之前的预期计划有些差距;

(2)外出交流、调研较少,缺乏对先进经验的学习;

(3)缺少专门的人员。由于学位点较多,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量大,加上此项工作一直没有专门的人员在做,导致由于其它工作、任务的冲突对本项工作的影响。

6 改进措施

(1)加大工作力度,加强院内的筹划、协调,尽快推进学位点合格评估工作的阶段性任务;

(2)加强外出交流、调研,争取7年赴省内、省外不少于5所以上的高校调研、学习;

(3)尽快安排人员充实到学位点评估工作中来,从而确保各项任务能够得到落实。

第三部分持续改进计划

1 持续打造有影响力的师资队伍

1.1 发展目标

物流工程学位点一直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后备人才培养与拥有物流实践的师资力量培育。目前拥有省级以上人才称号获得者4 人,38 岁以下青年教师作为主持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4 项。在未来10 年内,物流工程学科将重点培养一批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将他们培养成为所在学术领域国内知名的研究人员。

1.2 持续改进计划

(1)继续引进高水平师资,特别是中青年专家,进一步优化本学位点学科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

(2)继续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培养,不断提升指导教师业务水平。

(3)继续推进本学位点的理论研究与物流实践的紧密结合,不断增强师资队伍解决物流实践问题的能力。

(4)继续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支持力度,为他们提供便利的校内研究条件和校外兼职措施,力争在未来3-5 年内,有5名中青年教师到物流研究基地挂职

实习,并获得5项横向科研课题资助。

(5)加强学术领军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争在未来5-8 年内,引进或培养1-2 名学科带头人。

1.3 保障措施

物流工程学位点将采取如下措施,为打造有影响力的师资队伍提供保障。

(1)为省级以上人才称号获得者,减免30%教学工作量,鼓励这些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2)支持省级以上人才称号获得者加强学术交流,在国内外学术访问政策上提供便利。

2 促进学科交叉与应用研究

2.1 发展目标

作为物流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必须发挥工程实践的特色,同时应结合我校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强化与粮油食品行业的交叉研究,为学校整体发展做出贡献。具体的改进计划如下:

2.2 持续改进计划

(1)有计划地邀请国家粮食局、中粮集团、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校内外粮食(或物流)领域的专家学者到本学位点进行学术报告与交流,推动我校物流工程与粮油食品行业的结合研究。

(2)每年推荐1-2 名青年教师到国家粮食局、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或河南省粮食局挂职实习,系统了解粮油食品行业发展过程中的物流政策、物流技术、物流信息等情况,加强物流与供应链在粮油食品领域的应用研究,继续强化我校粮食物流与供应链的鲜明特色。

(3)鼓励青年教师在交叉学科领域申请基金项目。

3继续强化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

3.1 发展目标

本学位点一直注重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开展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探索与改革。今后将继续加强招生选拔力度,加强课程教学管理,继续探索新形势下的学术训练、学术交流等,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力争在未来5年内研究生平均每年发表CSSCI 论文1-2 篇。

3.2 持续改进计划

具体的持续性改进计划如下:

(1)继续扩大招生宣传,通过免试推荐、考试、审核选拔等方式选拔优秀生源,进一步优化生源结构。

(2)继续加强课程教学管理,所有核心课程都由教授主讲,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3)继续鼓励研究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学术训练与学术交流。鼓励并支持研究生参加各类国内外学术交流,不断拓宽视野、提升创新能力。

(4)通过创新奖学金等激励机制,鼓励研究生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

4 提高学位论文质量

4.1发展目标

提高物流工程学位论文质量,探索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模式。

4.2 持续改进计划

持续性改进计划具体的如下:

(1)加强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训练,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2)注重从工程实践中提炼科学问题,加强工程应用研究,提高研究生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3)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实行论文预答辩机制,进一步扩位论文自查抽检比例,严把论文质量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