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告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告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告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告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告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甘肃省定西理工中等学校物电组

目录

一、调研报告研究背景及方法概述 (3)

二、专业需求论证 (3)

(一)产业背景 (3)

(二)社会需求 (4)

(三)行业前景分析 (5)

(四)人才需求分析 (6)

(五)专业定位分析 (7)

(六)学校背景分析 (7)

三、企业调研概况 (9)

四、调研分析归纳 (9)

(一)培养目标 (10)

(二)就业面向 (10)

(三)职业能力 (10)

(四)专业行动领域 (12)

五、措施和对策 (13)

(一)调整专业建设目标 (13)

(二)科学合理安排专业课程体系 (14)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6)

(四)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20)

(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23)

一、调研报告研究背景及方法概述

依据《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的具体计划实施方案,由负责人王正兵领队,电子行业专家,电子教研室成员,高级讲师王正兵等同志组成了《电子专业调研专家委员会》,主要针对电子专业开展调研活动,掌握企业需求与行业发展趋势,了解同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对电子技术人才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需求调查的基础上,从职业分析入手,对岗位和岗位群进行详细分析,对专业培养目标和能力培养要求进行再定位。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充分考虑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身心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总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2012年8月由企业、专家委员会参与调研适合“校企合作”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报告,报告决定采用“做中教,做中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协调好理论课、实验课、实训课之间的关系,重点培养企业需要的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为学校后续制定《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撑。

二、专业需求论证

(一)产业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电子行业一直保持着快速的发展,我国已经成

为全球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业的生产基地,也是整机产品的生产大国,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个人电脑、数字影碟机等产量在世界均名列前茅,同时也是最大的电子及通讯产品消费市场,并且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中国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已位居世界前列,电子信息产业已实现了从新兴产业到国民经济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历史性跨越,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的电子产品制造业主要是以加工业和制造业为主。近几年来行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势头,合资企业的比例正在不断地增多,我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连续几年超过500亿美元。电子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一方面带来对人才需求的增长,特别是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需求缺口很大,另一方面对劳动者的素质和职业技能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没有接受过理论学习和实习实训的普通劳动者很难适应工作的新变化。因此,在电子产业发展和电子产业发展形成的制造、经销、售后服务等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结合行业需求、人才需求和我校实际,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实施重点专业建设。

(二)社会需求

根据对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电子整机类的生产、信息通讯类的科技公司、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工矿企业对电子类专业的毕业生需求旺盛,每年都需要一大批既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一线操作技能的人才来充实生产第一线,而这类人员70%是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他们主要从事装配、调试、维修及生产一线的管理工作。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定位在中级工层次,主要针对电子行业生产一线培养操作技能型人才,

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电子产品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由此带动了电子电器销售、维修业务的兴盛,众多就业岗位亟需一大批中职学生来填补。特别是电子产品进入家庭,每户家庭、每个单位都拥有数种乃至数十种电子电器,由于许多电器使用年限比较短,质量比较差,大量电器已经进入维修的高峰期,维修业人员供不应求。因此,不论电子产业生产、产品应用等工农业生产领域,还是关系电器销售、维修等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领域,都需要一大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

甘肃省定西市高新开发区初步形成了以电子整机产品为主导,新型元器件、软件与系统集成等为支撑的电子产品集群,产品涵盖通讯及网络设备、平板显示、新型电子元器件、数控机床、汽车电子等。自我市实施“工业强市”以来,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产业规模占工业比重逐年上升,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业销售收入167.19亿元,同比增长12.6%。今年以来,电子信息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12年1—8月,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8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产业发展继续保持平稳增长,质量与效益同步提高,产业投入增长势头强劲。

(三)行业前景分析

2009年出台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指出,未来十年中国将在电子信息行业实施十项政策措施,包括财政投入、税收优惠、支持外向型企业、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扩大国内需求等多个方面。在当前金融危机蔓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受阻,企业业绩大打折扣的情形下,振兴规划将无疑会成为助力各企业度过难关的一剂强心针。在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机

遇面前,如何把中等职业教育办成就业教育?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目的是培养具有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输送给用人单位。为了充分发挥职业学校为甘肃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作用,提高职业教育总体水平,做到培养的学生适合用人单位的需要,我校以服务经济建设为目的,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和专业论证工作。根据调查,我们了解到应用电子行业急需大量一线的装接工、调试工、维修工、质检员和售后服务人员,根据应用电子专业(行业)就业方向、岗位群、就业工种、人才规格、工作内容和岗位要求的水平,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应用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技能要求和教育科研课题,自主开发课程,选用适用教材,不断加强实训课程,实训基地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建设,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更适合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加上应用电子行业就业前景广阔,学生供不应求。

(四)人才需求分析

甘肃省是发展中比较滞后的省份,省内有各类大型、中型、小型电子企业坐落其中,需要大量的具有一定电子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实践技能人才从事电子技术设备的操作、管理、使用、维修工作。再加上近几年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多样化、多层次发展,每年也提供大量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这种趋势将会在若干年内保持下去,电子行业成为常青产业,这些都给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就业市场。

电子行业的大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迅速扩大了对电子产品设计、生产、维修、销售的专业人才的总量需求,电子产品生产、维修、销

售的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相对滞后,行业人才素质普遍偏低。电子行业的现有从业人员中,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比例均不足2%,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岗位证书的人员占总数不足5%。今后10年,需培养技术与管理人员约6万人,年均增加约6000千人。供需比例高达1:10以上,未来20—50年都处于一个高速上升的阶段,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五)专业定位分析

立足定西,以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面向电子、通信行业,以“工学交替,产学结合”为切入点探索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满足电子、通信、电子产品生产、维护、管理和技术服务等工作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技能人才。目前开设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为重点的专业群,包括电子电器专业方向、电子信息等专业方向,覆盖了电子产品加工、电器维修和自动化控制的大部分岗位。

(六)学校背景分析

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创办于1985年,是学校开办最早的专业之一,是中央财政和甘肃省财政支持的骨干专业,在本地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1.师资力量

学校高度重视并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现已基本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较高,动手能力较强的教学团队。专任专业课教师11名,其中高级讲师2人,专业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2人,双师型教师9人,另有企业兼职教师3人。专任专业课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100%,“双师型”教师占专任专业课教师82%。

2.实训设备及实习基地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和甘肃省财政支持的开放式共享型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重点建设专业。本专业共有四个实验室和八个实训室。分别为电子电工技术实验室(2个)、电子综合实验室、视频设备(家用电器)综合实验室,电子工艺(焊接和检测)实训室、电子维修(电子技能考核)实训室、家电维修实训室、汽车电器实训室、电器控制实训室、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实训基地建筑面积为2900平方米的,有各类实训设备260台(套),设备总值231多万元。建立了定西广电商城、华硕电脑(上海)工业园区为代表的10多家校外实习基地,为全面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造了有利条件。

3.教材

电子教研组编写的《电工电子实训教程》在定西市职业学校推广使用;初步开发了《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信息化教学资源等。

4.双证率与就业率

该专业学生在定西市四届中职学生职业技能大中有5名学生获一等奖,4名学生获二等奖,6名学生获三等奖;在甘肃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中,先后有3名学生获一等奖,5名学生获二等奖,3名学生获三等奖。本专业现有在校学生432名,累计为社会培养400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双证获取率为95%左右,毕业生就业率达97%,稳定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近几年来,我校十分重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增加资金投入添置

实训设备,开展校本培训,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根据企业需求进行教学改革,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专业规模保持稳定。

三、企业调研概况

为了充分地了解电子信息产业的人才需求情况,掌握市场动态,提高办学的针对性、准确性和适应性,我们深入基层、深入企业,进行全面、广泛的市场调研,以就业为导向,以此作为新专业开发和老专业改造以及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依据。我们先后调研了定西广电商城、定西高强度螺钉有限责任公司、定西万隆电器公司等电子企业,重点调研了中职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岗位职责、主要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及从业资格证书等。主要的岗位为: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PCB设计与制作、电子设备的安装与维修、小型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制作。具体有电子产品装配、电子产品维修、专用设备操作、生产线工艺员、设计助理、设备维护维修、生产在线管理。

职业岗位(群):

(1)PCB设计与制作人员;

2)电子产品生产线在线工艺员;

(3)电子产品生产线在线质检员;

(4)电子产品维修服务人员;

(5)电子产品助理设计人员;

(6) 电子产品营销管理员;

(7) 电子产品采购管理技术员;

四、调研分析归纳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电子技术行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具有良好政治思想和道德修养,掌握电子技术应用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电子装配、电子产品生产管理、PCB设计制作及微控制器应用等专业技能,具有电子产品的生产装配、调试检验、安装维修等较强实际应用能力,从事企事业单位电子产品的生产、设备维护、生产管理、技术开发、营销服务等岗位工作,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技能型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二)就业面向

本专业服务面向甘肃装备制造业、电子装备制造业配套的电子企

业。大、中型电子产品制造类企业。

1)适应岗位:

生产一线的电子产品装接工、电子产品维修工、电子产品制图与制板员、SMT操作员;产品辅助设计与开发岗位的测试员、工艺员。

2)职业范围:

(1)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从事电子产品生产线的工艺技术指导、

生产一线的管理及产品检验工作;

(2)生产线仪器设备的安装、操作、维护、维修工作;

(3)电子产品装配、维修、售后服务工作;

(三)职业能力

1.专业能力

1)常用元器件的识别、测量、选用能力;

2)常用电子仪表、仪表、工具的使用能力;

3)熟练使用手工焊接工具,具备手工焊接、拆焊的能力;

4)电子装配、制作能力;

5)利用电路基本理论分析、调试、维修简单电路的能力;

6)能够设计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编制各流程工艺文件和工具、设备操作规程;

7)具备生产线元件成型、焊修、调试等各工位的操作能力,能够在工艺技术方面指导操作工人;

8)能够进行产品基本的工艺技术管理;

9)具备基本的生产管理能力,具有独立工作、着眼全局的整体观点和追求综合效益的管理素质;

10)具备基本的质量管理能力;

11)掌握安全生产的操作规程;

12)能根据原理图或产品调试说明书对设备安装、调试;

13)具备电子行业的职业规范、质量第一的观点、安全生产和分工协作的团队意识及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2.社会能力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

2)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3)具有较强的开拓发展的创新能力;

4)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

3.方法能力

1)具有较好的对新的技能与知识的学习能力;

2)具有较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3)具有查找维修资料、文献等取得信息的能力:

4)具有较好的逻辑性、合理性的科学思维方法能力。

(四)专业行动领域

1.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1)电子识图与绘图;

2)常用元器件的识别、测量、选用;

3)电子印刷电路板的制作;

4)电子整机装配、调试;

5)常用电子仪表、仪表、工具的使用;

6)电子产品检修;

7)熟练使用手工焊接工具进行手工焊接、拆焊;

8)利用电路基本理论分析、调试、维修简单电路的;

9)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设计、编制各流程工艺文件和工具、设

备操作规程;

10)生产线元件成型、焊修、调试等各工位的操作,在工艺技术方面对操作工人进行指导;

11)产品基本的工艺技术管理、质量管理;

12)根据原理图或产品调试说明书对设备安装、调试;

2.专业行动领域描述

五、措施和对策

(一)调整专业建设目标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从职业学校

生源状况的实际出发,以及各类企业对我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和使用情况,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工业电气控制设备的操纵与维护。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电子整机类生产企业和自动控制程度较高的工矿企业,从事电子整机生产、销售与售后服务,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操控、调试与维护,简单电子控制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一线基层生产管理、工艺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属于应用型人才层次。

(二)科学合理安排专业课程体系

1.构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对照国家职业中级工标准的要求,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并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要求,形成对应课程。按照“工学交替,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职业能力标准的要求融入教学内容,以岗位能力为核心对课程进行重组。岗位能力包含职业道德能力,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和可迁移再延伸能力。

图—1 “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结构

2.开发“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理实一体化课程

开展企业调研,分析电子企业及电子产品维修中级工典型工作任务,将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要求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由本专业教师与合作企业技术骨干共同成立课程开发组,理实一体化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思路为“课程内容模块化、教学组织分段化、考核实施过程化”,以岗位对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要求为出发点,由专业骨干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参与,组成核心课程开发工作组,制定科学可行的开发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稳步推进。在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教学方法、教材的基础上,融合相关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改革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设备、校本教材、题库、电子教材等教学资源。根据“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建设完成《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PLC应用技术》2门优质核心课程和对应的2本校本教材。编写《电工基础实训指导书》《电子技术实训指导书》《单片机应用实训指导书》3本实训指导书。开发教学资源库,搭建网络自主学习平台。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带动专业整体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3.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与定西理工电器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建成电子技术专应用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通过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开放共享,为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服务。共享型教学资源库的主要内容包括:专业网站;网络课程;电

子产品制作项目训练库;公共仿真实训软件;数字化图书资料;视听教材;演示文稿(PPT);电子教案;典型案例;优质核心课;特色教材等。

4.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构建“理实一体化”课堂,充分运用专业教学软件、实物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动脑动手,理论、实践融会贯通,知识和技能同步养成。推进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模块教学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技术、仿真技术,创新教学手段。同时,找准家用电子产品维修中级工的工作过程和核心技能,加强学生的顶岗实习,将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形成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合作局面,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5.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改革教学评价方法与手段,与企业合作逐步建立适应“工学交替,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包含企业对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学校对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学生对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三个方面,评价指标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组织管理、教学效果四个部分。根据教学组织侧重点不同,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学阶段教学组织主要由学校为主,教学质量评价也以学校评价为主;企业顶岗实习阶段,教学组织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进行评定。企业参与的教学评价,按企业生产标准制定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学生的成绩评定以实际工作完成情况、实训实习产品制作情况、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情况、职业素质表现情况为主要考核点,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围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要求,整体规划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以“双师”师资培养为重点,着力提升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在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师资结构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明确要求、拓宽渠道、提高质量和整体水平。本专业每年计划招生150余人,根据电子技术应用行业发展的趋势,在学校现有专业教师的基础上,建设期内选拔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2名、“双师”素质教师4名,聘请和培养兼职教师4名。

1.专业带头人培养

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制定并完善专业带头人的培养计划书及实施总结材料。通过培养对象进修深造、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其职业教育水平、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使其成为掌握专业新技术、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并具备把握专业建设和改革的方向、有效规划和管理专业教学团队、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发和技术服务的能力。

具体措施:委派专业带头人到职教发达国家或地区进行培训,学习职业教育先进模式、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学习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开发;到先进职业学校进行培训,开展职教理论学习交流;到电子类企业进行挂职顶岗锻炼与培训半年,学习新技术,学习企业管理,增加现场实践经验;指导骨干教师;主持本专业教学建设及研究工作,主持校本教材的编写或主持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2.骨干教师培养

选拔2名中青年优秀教师,通过国家或省级师资培训、企业锻炼等途径,使其成为专业带头人的得力助手,并具备参与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开发和技术服务的能力。

具体措施:组织骨干教师到国内学校进修,参加国内同行学术活动或参加师资培训基地的进修;到企业顶岗锻炼1个月;参与专业教学建设及研究工作,每位骨干教师指导青年教师1名以上;指导学生进行实习、校内生产实训;积极参与该专业教学建设及课程建设,参与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或参与编写1本校本教材。

3.“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培养“双师”素质教师4名,制定青年教师“双师”素质教师培养计划书及实施总结材料。通过取得职业资格证、企业顶岗实践等途径,提高专任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两年内新培养4名“双师”素质教师,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到90%。

具体措施:安排4名教师下企业顶岗锻炼或参加实训教学培训,获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提高其实践能力;参加以老带新在岗培训,在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指导下提高专业建设、教学能力;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指导学生项目实训或参与实训项目开发和实训指导书编写工作。

4.兼职教师增聘及培养

从行业企业聘请高级工程师、工程师、技师以及在电子行业具有丰富经验的从业人员4名,担任专业技能课教学和实训指导工作。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学生科技活动、实习教学指导工作。每年组织两次针对企业兼职教师的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与讨论。

5.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工业电气控制设备的操纵与维护。专业

培养目标的定位,十分强调电子技术的应用,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所以,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教学研究,改革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普教模式,建立以技能操作为核心的模块化教学模式,主要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根据信息化教学发展的要求,组织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制作各种教学软件,运用EDA技术,进行仿真实验设计,积极推进多媒体辅助教学,提升教:芒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②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专业教材。依据教育部公布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合理安排文化课、专业课、实训课的三课比例。从实际出发,因校制宜,科学地设置专业课程体系。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认真处理好三课的衔接关系,使学生的文化素质、专业素质、技能素质能得到全面发展。

③借鉴德国双元制的职教理念,认真做好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工作,充分利用企业的先进设备,开展校企合作教学。让学生到厂矿企业参加生产实习,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熟悉生产设备的操控程序,培养他们的技术应用能力。

④更新教学理念,突出技能教学,实施以技能操作为核心的

模块化教学模式。以“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用中求创”的教学原则,指导专业课的教学工作。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掌握技能的要求出发,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评价标准。在2 —3年内,完成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块设计并全面推广实施模块化教学。

(四)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1.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扩大校企合作范围,在未来两年内与定西广电商城、重庆煌能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以上企业建立长期校企合作关系,成立企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建立校企共同设计、共同实施、共同评价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培养师资队伍,共同开展技术项目研发,共同制定规章制度,共同建设校内“工学一体化”实训车间,共同管理,资源共享,形成企业生产车间与学校专业实训基地一体,企业技术员与教师一体,企业员工与学生一体的办学模式,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扩建PLC电器控制一体化教学场所1个(1502m),新建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一体化教学场所1个(3002m),教学场所按照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和学生相关职业能力要求建设,具备产品加工,学生实训,教师培训,企业员工培训,社会职业培训等多种功能,并形成与之配套的运行模式和管理制度。

表—1 校内实习基地建设规划

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国家发展改革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建设材料 兴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 “两轮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研报告 兴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5月 目录 目录 一、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调研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经济社会化形势为农机专业建设带来新机遇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调研方案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指导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调研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调研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调研对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调研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调研实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调查数据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企业基本信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企业属性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企业类型描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企业规模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企业的用人需求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企业招聘学生的学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企业招生学生的学校类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企业注重的能力和素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企业招聘学生的月薪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企业招聘学生的实习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关于改革实施情况的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 新课程是在大量的调查研究、经验研究与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众多的学者、专家、行政人员、教科研人员、校长与教师代表以及部分社会人士持续对话的过程中产生的,也是在处理国际化与本土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中产生的。 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一个高节奏、高科技、高竞争的社会,教育只有着眼于未来,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这一新形势。对此,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就特别强调,课程既要实现儿童的“认知”与“情意”的整合,还要实现儿童的认知发展和情意发展与文化发展的整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必须超越现行的“学科”课程典范,实现课程典范的重构。 1、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评价体系的改革等等,是一个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它不只是课程内容的调整,而是一场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即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具体说来,有这样几点:一是新课程规定了未来国民素质的目标要求,体现了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新世纪的发展积极准备的素质教育观念。二是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体现了育人为本,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念。三是突破学科中心,基于“四基”选择课程知识,体现了面向全体,切实关怀每一个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素质教育理念。四是建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六是调整现行课程政策,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合理设置课程门类和课时

最新2020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范文

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一 一、活动目的及意义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调查了解企业用人标准,最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时的要求,并及时反馈给学校,以缩短高等教育对社会的滞后,并希望此次调查结果能作为大学生在校间学习的参考,同时对毕业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二、活动实践方法 2020年7月11日至2020年7月17日,我们实践小分队一行5人通过走访郑州市知名企业,各大人才市场,和网络问卷三种方式开展此次调查活动,共发放12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0份,部分企业名单如下: 三全食品厂,河南普尔泰药业有限公司,河南博奥基因芯片有限公司,河南百草元兽药有限公司,郑州上好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郑州海嘉食品有限公司,河南邦得化工有限公司,旺旺集团郑州分公司,乐百氏(郑州)食品饮料有限公司,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等。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在调查到最看重毕业生的什么品质的问题时,调查结果如下图: 综上图表所示:在品质方面,企业最看重的品质排在前三位的是:敬业,责任心,吃苦耐劳,然后依次是团队合作精神,诚实,稳重扎实。很多企业都表示,相对于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企业更看个人的品质修养,有很多企业都不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就是因为应届毕业生对企业不负责任,不愿意从基层干起,不肯吃苦,频繁跳槽,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认真学习自己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外,还应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这些能力,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应向学生多灌输这方面的思想,营造这样的氛围,使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个有责任心、脚踏实地的人。 (2)、在调查到目前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岗位中突出的问题有:的问题时,结果如图: 说明:在其他一栏中,很多企业都反映大学生心态浮躁,不务实。 综上图表所示:在硬件方面,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岗位中突出的问题排在前三位是:实践能力薄弱占39%,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的工作需要脱节占23%,技术知识不扎实和面窄分别占12%和11%,很多企业反映有的同学来单位实习,不认真、玩手机、发短信,有的甚至为了应付学校要求盖个章就算完事了,所以在校学生要把握每次参加实践的机会,尤其是学校提供的专业实习,毕竟这样的实习太难得了,在校生同时要关注社会,拓展眼界,学校的课本知识和实际是有一定差距的,在实践的同时,要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研报告

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查报告 目前,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结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还比较机械、保守。从课程层面看,传统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忽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从市场供需层面来看,酒店教育受教育传统模式及世俗偏见的影响与酒店业的需求严重脱节。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酒店教育,注重研究酒店业市场,加强与酒店的沟通、合作,借鉴国外酒店教育的经验,科学办学定位、人才定位,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理念,构建适应时代发展、市场需求的酒店教育模式。 一、建立以就业核心能力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在顶岗实习的基础上,实现轮岗定岗、五星定位。 酒店行业是服务性行业,酒店企业的从业者是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酒店和酒店产品是及时消费品,所接受的是面对面的服务,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因此,酒店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就直接体现为服务质量,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操作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由于专业的实践性强,酒店企业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摆在第一位,而且要提升实际操作能力的标准,以五星级酒店的标准制定实训方案。酒店服务与管理的技能训练、酒店礼仪规范尤其重要。前厅管理与服务能力、客房管理与服务能力、餐饮管理与服务能力、康乐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非常重要。食品营养与卫生方面的知识、酒店市场营销、酒店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会展概论、形体训练、计算机应用及实习、普通话的训练、英语听说的训练等实践环节都非常重要。我们以集中训练和分散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对上述的主要课程进行训练,掌握主要的操作要领。 完善专业实习及社会实践,引导学生通过志愿者、义工、临时工等方式进行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设置专门学分。五星级酒店的实习实践是为了让学生更好

课程体系改革总结报告

课程体系改革总结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在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中,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在专业教师、企业专家、课程开发专家等共同参与下,以市场人才需求调研为前提,完成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更新了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形成较为完善的项目课程体系,为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革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提供依据。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克服传统的以“学科本位”课程论为主导的课程体系的弊端,建立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瞄准职业岗位实际需要,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既有较强针对性又有一定适应性的课程体系。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的具体目标是: 第一,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能力培养作为课程体系重构的基础,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习得的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 第二,强化基本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训,提高学生对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力。 第三,解决职业教育课程中长期存在的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切实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特别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第四,增加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项目化的课程体系,在整体上适应行业和社会对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 二、项目课程体系改革的要点

1.以项目结构的课程模式为主导。新的课程体系是以项目课程模式为主导,广泛吸取现有多种课程观之所长,考虑社会、企业、职业、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影响,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为价值取向。项目课程模式主要体现在:①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及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内容的依据,努力摆脱“学科本位”课程思想的束缚,按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需要来精减课程内容。②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农业生产项目为载体重组课程内容,重新整合课程内容。 2.提高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在改革旧课程体系、开发新课程体系时,我们强调课程的针对性,克服旧课程体系存在的内容太多、程度偏深、陈旧落后、脱离实际的弊病。课程内容紧扣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对应职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定位在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所覆盖的就业岗位,如果树生产工、蔬菜生产工、花卉生产工、植物保护员、农资营销员、物业绿化管理员等岗位。开设的公共基础课课程内容能结合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各门项目课程及时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信息,能力训练的范围比以往有所拓宽。 3.课程模式与教学模式改革同步推进。把项目课程体系改革与行动导向教学方式改革结合进行,项目课程以一个个真实的农业生产项目整合工作过程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和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工作任务完成的全过程,把以应用技术为主体的理论教学同以实践能力培

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1)

人才培养模式调研报告 第一部分前言 一、调研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持续健康、高速增长。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关系到技能型人才的质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先后出台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及其他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相关政策,引导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各行各业的企事业单位都需要会计人员,所以总体上来看,整个社会每年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总量是非常大的。 会计电算化专业是职业类学校开设非常普遍的专业之一,近些年我国各类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企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逐步提高,整个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和提供的会计岗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中职学生的生源情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职学生对原有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和要求越来越不适应,原有学科体系下的教学内容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会计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从而导致目前的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和社会需要之间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 二、调研目的意义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枣庄市及周边辐射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明确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定位和内涵,为推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建立以能力为本位、实践为主线、典型工作项目为主体的模块化新型课程体系奠定基础。通过调研,进一步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统一思想认识,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形成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第二部分调研基本情况 一、调研组织方法 枣庄经济学校财经系全体专业教师共同开展了本次调研活动,本次调研对全市中小企业进行了分类,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分别采用了文献检索、问卷调查、会议研讨、走访座谈、现场交流、参观考察、电话访问等方法,获得了大量的调研资料。

计算机人才需求调研报告(精)

计算机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社会现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状况,了解社会未来三年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及培养要求,从而为确定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提供基本的依据。我们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XX年3月,我系采用走访用人单位、问卷调查、资料收集与分析等手段,就相关行业和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查和分析。 此次调研涉及的用人单位主要有安徽、江苏、浙江等省的大中型企业、进驻安徽省芜湖、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上市公司、外资企业、大中型国有企业以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营企业;涉及到省内及周边地区的人才交流中心和人才交流会;还访问了51job和job168等人力资源网站。现就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需求的宏观背景

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我国的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并将继续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产生重要的影响。 目前,我国计算机市场的主体仍然是行业应用市场。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行业应用市场总体上保持稳定增长,但行业间需求不一,增长各异。国家信息化进程已经涉及到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是目前和今后采购、应用计算机产品的主流需求。这些用人单位需要高校培养大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 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社会需求总量在计算机行业属于排名靠前的,每年大约需求100万各种类型的毕业生,高职院校毕业生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行业的基础工作,特别优秀的可以从事一些开发研究工作,但大部分是从事计算机应用工作。 二、相关行业和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 1.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我省企业信息化也在全面进行,急需企业信息化专业人才。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情况调查报告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情况调查报告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情况调查报告 福建大田湖美初级中学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去完成,因此抓教学改革首先就要抓课堂教学的改革。我校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工作重点,把形成适合学校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工作重点,把形成适合学校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教改的重心,从学情、校情出发,提出“三阶段八环节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并于2016年9月新学年开始时,在湖美中学七年段先行先试,现已取得良好的效果,预计2018年,此课堂教学模式在全校全面推行。现就这一课堂教学模式试行情况作简要的介绍。 一、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 学校定时组织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活动,不定期对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研讨工作,分析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解决改革中带来的困惑,探索适合学校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课堂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只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主要表现有教师独霸课堂,以“灌输”为主。教师对学生一百个不放心,对自己所教的内容一百个放心,不能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教师以教定学,学生围着教师转,顺着教师的思路、教师的设计被动学习,教师思考最多的是我讲什么?很少指导学生应该怎样学?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主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模式 探索实验“三阶段八环节”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1、这种新模式具有三个阶段:“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分层优化”。 2、这种新模式具有八个教学环节:(1)创设教学情境;(2)出示学习目标;(3)指导学生自学;(4)检测自学效果;(5)教师精讲点拨;(6)分层施教,分类指导;(7)课堂巩固训练;(8)教学小结提升。 五、课改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这只是改革的第一步,有许多方面需要探索、有许多细节需要完善,有许多经验需要提炼。 调研中我们发现有7个具体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1、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有的合作时机不恰当、有的学生不会合作、有的合作乱而无序,真正合作的学生少。 2、学生展示不充分。主要表现为有的展示的问题价值低、有的展示的形式单调、有的展示没有重点、有的展示随意性大,真正展示的学生少。 3、教师点拨拓展不力。重点是有的抓不住学生问题的闪光点、有的解决不了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该点拨时不点拨、有的该拓展时不会拓展,教师的导学作用没有真正的发挥。 4、学生的“动”是表面的动。体现为有的学生身动而心未动、有的仍然是被动而非主动、有的课堂只是浅层次的“动”,课堂追求的只是表面的热闹。 5、课堂反馈检测不落实。有的没有检测内容、有的没有检测时间、有的检测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检测,课堂检测、堂堂清成为一种空想。 6、课堂开放是“伪”开放。主要表现在有的课堂教师仍然讲的多、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近日,在学院领导的关心和安排下,初步了解了几个兄弟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天目学院近期培养方案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依据。在调研的对象中,同样作为综合类院校,浙江大学两个独立学院:城市学院和宁波理工学院最具代表性,可以作为天目学院未来发展壮大的参考目标。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起点和基础相对较高,比较而言,宁波理工学院更贴近天目学院发展的实际情况。 调研学院背景介绍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成立于2001年6月,是根据宁波市人民政府和浙江大学市校合作办学协议创办,经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宁波市政府投资建设,浙江大学负责办学管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属宁波市全民事业单位。 学校位于宁波市高教园区,占地约1200亩,建设总投资8.4亿元,总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学校拥有配套设施先进齐全的教学与实验楼群,总面积2万平方米的图书馆拥有藏书100余万册及各类数字资源,投入1.66亿元建成各类高标准实验室55个,千兆带宽的专用光纤直通浙江大学本部,共享浙江大学各类教育资源。 学校依托名城、名校,继承、弘扬浙江大学“求是创新”精神和浙东学术文化精髓,按照“人才培养应用型、科学研究服务型、社会服务区域型”的发展定位,围绕“抓学科建设、促教学质量、上科研水平、办应用型大学”的办学思路,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提升核心竞争力,坚持走开放办学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相辅的人才培养体系。现设有经济与贸易、外国语、传媒与设计、信息科学与工程、生物与化学工程、机电与能源工程、土木建筑工程、管理、法律等9个学院(系),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等35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12个省(区)招生,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1万余人。学校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创新人才,崇尚严谨踏实的教风、学风。学生经4年学习,成绩合格,颁发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学士学位证书;一年级符合条件的优秀学生可转入浙江大学本部相关专业学习。现已有7届1.7万余名学生顺利毕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保持在95%左右,居全省本科院校前列,毕业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得到社会充分认可。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理、文、法、经、管相辅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通过学科建设统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师资队伍和资源配置,努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与专业体系,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现有省级重点专业1个、重点实验室(共建)1个,市级重点学科4个、重点专业(群)5个、重点实验室3个,共建省级重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1个,并建立了宁波市生物医药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浙江大学宁波博士后工作站科研基地等。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成立于1999年7月,是国家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浙江大学、杭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办学,并与浙江省电信实业集团共同发起创办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现任院长是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吴健教授,现任党委书记是浙江大学党委委员胡礼祥教授。 学院位于杭州市拱墅区,占地1000余亩,校舍面积40万余平方米。校园环境优雅,基

教学模式改革调研报告

教学模式改革调研报告 为落实兴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学模式改革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和改进规范教学管理工作的措施,促进我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升,3月21日—30日,我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组织了部分教师对市区中职学校进行了一次集中学习和教学调研活动。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尽管各中职学校都把教育教学改革作为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动力,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整体教学改革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及在大环境的背景下,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与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相比还是相对迟缓和薄弱,具体表现在事业的发展与内涵体现的矛盾,多年来传统的职教办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滞后也制约了教学改革的创新和深化。 问题一:在如何解决学生“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教师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上,学校和教师的办法不多,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举措。 过多的抱怨学生入学质量越来越差,行为和养成习惯不好,难以管理,难以有效的组织和开展教学,是我们此次调研在学校各个层面上听到最多的声音。部分学校尤其是在职中学校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陈旧显得尤为突出,学生听不进,不爱学,教师少有办法,学校也少有对策,虽说多方面的因素都有,但教师在教育教学理念上的更新还是重要因素。多年来我市在职业教育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以及教学资源建设方面还不能很好的得

到重视,这里面既有能力和力量的有限,也有主管部门、学校和教研部门在课改问题上未能形成有效的联动。纵观发达地区的中职学校推行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拥有的丰富教学资源,多种形态的教学手段,在最大限度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方面所做的工作,让我们感到了无论是在教育教学理念,还是在针对性、实用性的运用方面还存在的差距。 建议:职业教育要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但职业学校服务的是学生,学校要为其终身发展提供服务。面对职业学校生源的实际,学校和老师还是要积极改进和推行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组织形式,想方设法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处理好学生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处理好技能培养与全面发展的关系;处理好阶段性学习与终身发展的关系。要围绕“成长、成人、成功、成才”的育人目标和“学做人、学知识、学技能”的培养要求,更新观念,更新教学内容,找出解决差异性教学的办法和途径,构建适应学生学习实际的课程体系,努力建设适应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要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方式和手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根据学生实际进行调整,在满足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数学、外语等文化基础课程实施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的课程目标,要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大限度的发挥学校实训设备的作用,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 问题二:教育主管部门、教研部门、学校缺乏有效的具有职教

课程调研报告4篇

课程调研报告4篇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本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是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大的戏头是有效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定位于国家课程、地方管理、学校开发,其功能在于: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研究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然而,通过本次对12所中小学调研发现,综合实践活动在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存在极大盲区和偏颇,实施现状令人堪忧,部分学校形同虚设、名存实亡,课程推进举步维艰。初中尤为突出,村小更加严峻。 公立学校尚且如此,民办教育可想而知。 一、主要问题 “难”,一是难度大,二是困难多。领导认识难,教师认同难,实施过程难,评价方式难,课题开发难,课程管理更难,最终是推进“难上难”,效果“零归零”。体现在: 一差认识:课程认识错位,导致定位不明,课程计划落实不力 国家课程计划明确规定:综合实践活动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每周 3课时,课时安排遵从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但我县目前实际是小学常1~2课时/周,初中0~1课时/周。同时,绝大多数学校和教

师仍被以往的课程思维定势所束缚,还未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将其视为单纯的活动课程,或等同于学科课程。 1、课程内涵理解偏失 几乎所有学校至今搞不懂啥叫综合实践活动,弄不清综合实践活动包括指定领域(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非指定领域(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等),把综合实践活动包含的四大指定领域截然分割,上综合实践活动课只上劳技课或信息技术课。更没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的优点在于“无本”,亮点在于“开发”。 2、劳技课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经验性的课程,它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是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中的问题来组织学习活动的,是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条主线帮助学生选题展开的。它注重学生的活动过程,强调指定领域和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互为渗透,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而劳技课是一门学科课程,它主要是传授知识与技能。劳技课仅作为非课改年级,不能作为课改年级中一门独立课程。而绝大多数学校把劳技课作为课改年级的一门独立课程来上,并视为综合实践活动课。 3、信息技术课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 信息技术课是市教委指定的课程,属地方课程,是传授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不论是课改年级还是非课改年级都必须开设。但所有学校均将信息技术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同一化。

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实施方案调研报告

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我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于2012年设立,所属学科门类:医学/医学技术类,学制三年。 该专业主要培养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掌握影像技术实际工作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能在影像技术专业领域从事医学影像检查、影像设备维护与管理、影像设备营销与技术培训,医疗信息网络和远程医疗等相关工作,具备临床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该专业主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影像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常规放射学、CT、核磁共振、超声医学、DSA、核医学等操作技能的基本训练,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注重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与改革,强化影像技术技能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大力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影像技术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对四所三年制专科院校,两所四年制、五年制本科院校医学影像学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从各大模块学时数的分布情况、课程的开设情况、总的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的统计情况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关结论,用于指导我院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具体分析情况如下: 一、各大模块学时情况: 学校 课程 类型齐鲁理工 学院 (三年) 嘉应学院 (三年) 聊城职业 技术学院 (三年) 山西同文 职业技术 学院 (三年) 湖北职 业技术 学院 (三年) 昆明医科 大学海源 学院 (四年) 南方医科 大学 (五年) 公共基础 课 必修+选 修 544学时583学时480学时422学时422学时1131学时781学时 专业基础 课 696学时730学时504学时424学时704学时706学时114学时 专业课440学时540学时560学时752学时406学时576学时1998学 时

青年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青年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篇一:公司青年人才工作调研汇报材料 根据公司党委部署,按照公司关于人才建设的相关要求,围绕分公司人才建设工作重点,结合我们工作实际,现在向在座的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目前青年人才总量及结构分析分公司人员构成相对年轻,青年人才学历较高,他们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也相对较强。钢结构分公司目前有35岁以下青年人才34人,占分公司人员总量(90人)的38%,占管理人员总量(58人)的58%,其中2002年以前引进的有3人、2002年引进的有15人、2020年引进的有5人、2020年引进的有11人;本科学历10人、专科学历18人、中专学历6人;中层干部和项目经理8人、业务骨干26人。二、近两年接收和流失的青年人才情况1、由于分公司成立时间较短,自2002年正式并入总公司以来,我们共引进青年人才34人,其中应届大中专毕业生18人,工作2~3年成熟人才16人,仍然存在新毕业的大学生在分公司磨练两年,羽翼丰满后就流向工资待遇较高,福利较好的外企、私企或事业单位的情况。2、分公司成立后共有8名青年职工离职,他们全部为仅在分公司工作1~2年的本科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中以设计岗位人员离职情况更为突出,离职人员总数是现有设计人员的一半。从离职原因分析,8人中有3人属于追求更高收入的工作岗位而流失,有1人出国留学,另4人是由于分公司双向选择后认为不适合分公司要求而被淘汰的人员。从以上青年员工流失原因可以分析出,

我们部分的专业技术岗位工资与市场价位存在较大的差距。怎样才能减少人才流失,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已经就成为分公司党政工作的一项重头戏。留住人,还要留住心,仅仅靠着一纸合同是不够的。给青年们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一份有发展潜力的培训计划,都已成为我们的筹码。而与此同时,加强青年政治理论学习和素质教育,不断提高青年自身修养,服务青年,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亦成为我们政治工作部门的首要任务。 三、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做法与成效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是企业的生产力。未来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青年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更加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致胜的关键,挖掘和开发员工的潜能并利用他们的智力和潜力为企业创造丰厚的利润,是实现企业与职工“双赢”的良好结合点。1、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积极作用,配合分公司经济行政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政治思想导向作用。开展多层次座谈会,创新工作方式,切实增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正确引导了青年人才的政治思想走向。努力使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年。培养青年们“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的精神,组织青年谈公司形势、议公司历史、讲公司情况,团结引导青年们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公司发展上来,把热情和力量凝聚到公司发展上来。2、有针对性地引进与培养青年人才:钢结构分公司在进行人才引进工作中,为避免盲目引进,首先在合理规划分公司各职能部门岗位配置

“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成果调研报告

“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成果调研报告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去完成,因此抓教学改革首先就要抓课堂教学的改革。郑州十一中把“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作为工作重点,把形成适合学校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教改的重心,从学情、校情出发,提出新授课的“五步教学法”,即:“温故知新、自我探究、解难释疑、反馈迁移、巩固实践”。这一针对课堂教学模式做出的改革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五步教学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跟踪调查情况介绍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教学要以人为本,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改变。郑州十一中根据多年的探索,提出的新授课的“五步教学法”,具有大胆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这一新型授课方法的改革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精心设计教学思路,将新授课过程分为五个清晰、具体的环节。 以往长期的灌输式授课模式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和缺少自信,而“五步教学法”将新授课分为五个环节,即“温故知新、自我探究、解难释疑、反馈迁移、巩固迁移”,每一个环节都有具体的实施目标、方法,使学生在课程中的活动空间和时间上都获得了有效的

保障,彻底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容易出现的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等现象。 2、每一环节都实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双向互动和内在结合。 (1)“五步教学法”的第一步“温故知新”在于引领学生复习相关知识,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为新课程引入做好准备。对学生而言,起到了“回忆旧知识,做好上课准备”的作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对教师而言,教师是上课的引导者,为新旧知识联系起到桥梁作用,为新知识的引入做好铺垫。 (2)“五步教学法”的第二步“自我探究”要求教师课前设计好本节课学习目标,并通过投影或板书展示,提醒学习要点,强调重点和难点;同时,学生自学,做好自学笔记,记下疑难问题,教师密切关注学生自学情况。这一步骤,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法,做好课堂自学笔记;教师科学地设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和目标,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防止走弯路。 (3)“五步教学法”的第三步“解难释疑”:教师讲解,突出重点、难点,重点解答学生经自学、讨论仍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这一环节中,进一步增强对教材的理解能力;教师应准确概括教材体系及重难点,对学生自学后可能存在的疑难问题重点讲解,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主导地位得以体现。 (4)“五步教学法”的第四步“反馈迁移”:进行课堂练习和

课程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改革 调研报告 为了制订我校新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指导方案),使指导方案能满足教育部和山东教育厅课程改革的要求,满足潍坊市企业对汽修人才的实际要求,符合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和学生的实际。为此,我们开展了企业人才需求和要求的调研。报告如下: 一、调研的目的 使方案能真正符合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内涵,具有时代感和先进性。以山东省相关行业和企业的岗位要求为基本依据,确定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分析出本专业学生应具有的专业能力与素质结构,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重点要解决以下四个问题: 1.汽修企业的行业现状及发展分析。 2.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的职业岗位有哪些? 3. 就业的职业岗位对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有哪些要求? 4.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课程该如何设置? 二、调研方式 1、深入汽车维修现场与企业经理、一线的维修工、技术总监座谈; 2、深入汽车维修现场与参与顶岗实习的学生座谈; 3、通过网络电子邮件等对企业一线员工包括已毕业学生与顶岗实习学生等进行问卷调查; 4、通过上网了解国家示范汽车汽车运用与维修中职院校的建设及调研资料。 表1 被调查的主要企业的基本情况 (1)汽车运用与维修岗位需求调研

用访谈形式对企业老板、人力资源负责人、技术部门负责人的进行调研,这部分调研主要针对中职学生可以就业的汽修岗位的的调研。 主要岗位是汽车维修工,主要从事汽车钣金,汽车喷涂,汽车维护与保养,汽车次要工作岗位是汽车保险、服务顾问、客户服务、配件管理、其发展岗位是维修主管、技术总监和服务经理、中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今后的定位是知识型、技能型和实用型的一线员工。对一线员工的要求是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操作检测维修设备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表2所示主要为汽修专业岗位,其中汽车钣喷工包括汽车钣金、汽车喷涂;汽车机修工主要是汽车维修与保养;其他管理岗位包括汽车保险、服务顾问、配件管理、,其后面的发展岗位是维修主管、技术总监和服务经理。在这些岗位中,中职学生主要从事的是汽车钣喷与汽车维修,同时,汽车钣金、汽车喷涂、汽车维修这个三个工种都有明确的分工,企业对人员的需求相对较高,工资也较高。而其他管理岗位就需要员工有足够的从业经验。 (2)职业岗位对专业能力要求调研 通过网络对企业一线员工包括已毕业学生与顶岗实习学生等进行问卷调查,这部分调研主要针对汽修一线人员所需要的专业方面知识的调研。调查问卷专门针对一线汽修员工而设计,列出了汽车运用与维修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题目(见附件1),为了被调查人员方便填写,对每一题目列出了最多应用、较多应用、较少应用和基本不用的四个选项。 充分利用大量分布在潍坊大小汽修企业的我校多年来的毕业生的资源,通过网络电子邮件等的方式发放调查问卷,并给予如何填写的简单说明。下面是问卷的发放和回收的情况统计: 我们选择汽车钣喷岗位,在一线工作人员中发放70份问卷,收回了64份。 选择机修工作岗位,在一线工作人员中发放了50份问卷,收回了45份; 选择其他管理岗位,在一线员工中发放了30份问卷,收回了25份。 这些工作人员基本上都在其各自岗位上工作了半年以上,有的已超过2年,我们总共发放了150份调查问卷,总共收回134份。 我们还对5家企业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车间主任、生产部门负责人等相关人员进行了相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报告

电子商务专业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调研报告 河海大学商学院 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

目录 一、调研及调整原则 (3) 二、调研背景及内容 (3) 三、现有课程设置分析 (3) 四、调研成果 (4) (1)构建科学培养模式 (4) (2)设置模块化课程体系 (4) (3)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4) (4)师资培养与引进 (4) (5)建设实践基地 (4) 五、培养方案调整建议 (5) 附件: (6) 1、西安交通大学 (6) 2、华南师范大学 (6) 3、东南大学 (11) 4、浙江大学 (12)

为配合我院即将进行的按大类招生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推进电子商务专业的建设,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深入了解专业发展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及专业建设设想等一系列问题,经过初步分析调查,编制本报告。 报告根据电子商务专业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调研及调整原则 河海大学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作为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下设专业,从2002年首届本科招生至今。按大类招生后,现有的按专业招生下的培养方案必然发生改变,本学科中课程结构的设置将要发生重大变化,本系经讨论制定如下调整原则: 按大类招生后,现有的按专业招生下的培养方案必然发生改变,本学科中课程结构的设置将要发生重大变化,本系经讨论制定如下调整原则: 1、课程结构的设置要符合学校、学院发展的总体战略,具有前瞻性。在设置时要充分考虑我院的品牌建设。由于本学科下设各专业具有一定的技术前沿性,而培养方案有其相对的固定性,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注意保持前瞻性。 2、课程结构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分流情况。作为商学院各专业中偏理工类的专业,本专业对学科基础要求比较高,因此要求学生入学后一年半后进行专业分流。与其它各专业中一些共有的平台性核心课程可以进行整合,因此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分流后专业的专业方向课比重较大。 3、统筹兼顾原则。按大类招生后,必然会对原有的教学工作以及相关管理工作带来重大影响,我们在高效完成教改工作的同时,应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合理设计新的招生培养方案,从而使今后的教学工作与学校整体的目标相符。二、调研背景及内容 为深入了解国内外相关专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找出差距,弥补不足,我专业先后通过网上调研和实地调研,对西安交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相关专业的本科培养模式在教育规模、管理制度、培养质量、学校政策、课程设置等方面做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三、现有课程设置分析 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于今年3月-4月多次召开了电子商务专业按大类招生培养计划修订会议,会议集思广益,讨论很热烈。存在的问题如下: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4076-63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调研 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完整 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职业教育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所共有的一种教育形式。传统的以学科教育为主线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已无法满足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如何改革现有的教育方法,使之适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现已成为职业教育全球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了解企业需要的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岗位有哪些以及企业对计算机方面人才的要求,然后培养企业所需要的并能胜任他们岗位的人才。为了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维修维护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岗位设置情况及变化趋势,企业对计算机维修维护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能根据就业市场对计算机维修维护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明确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能根据岗位

要求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和教学分析,以工作任务为线索确定课程结构,以“教、学、做”合一为总体原则选择教学方法,广泛运用现场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使培训者理解和吸收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具有较强课程设计和教学组织能力。 此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创建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品牌,深化计算机专业“校企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适合本专业本层次培养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品质。调研时间:20xx年7月20日上午:对株洲电脑大市场的老板、经理、主管及一线技术员和销售员进行了调研;20xx年7月20日下午与部分企业老总、专家和技术员座谈。调研社会对本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情况以及计算机维修维护及电脑销售岗位的职责和任务。本次调研的对象包括: 1.用人单位:惠友笔记本电脑销售点、惠普笔记本电脑销售点、惠普金牌维修站、人尔公司。 2.往届毕业生(职院毕业生黄同学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