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上册化学说课稿(最新整理)

九年级上册化学说课稿(最新整理)

九年级上册化学说课稿(最新整理)
九年级上册化学说课稿(最新整理)

《物质构成的奥秘》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义渡中学的马明昆,很高兴能参加这次活动。我“研教材说课标”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对于本单元,我打算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表述:

对于本单元,我打算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说课标,包括本单元的课程目标和本单元的内容标准

二、说教材,包括教材的编写特点、编写体例、内容结构和知识体系与教材整合。

三、说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一方面、说课标

1、本单元的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组成、构成、性质及用途2、初步认识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离子构成3、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特点4、知道元素含义,了解所表示意义。

过程与方法:1、学会观察分析合作交流2、能够学会探究、学会表达3、通过想象类比分析归纳、解决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史激发学习兴趣2、建立科学物质观3、能够形成主动参与意识4、养成良好科学品质

2、课程标准对本单元的要求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标准将“物质构成的奥秘”划分为“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微粒构成物质”“ 化学元素”“ 物质组成的表示”四个二级主题,规定了具体的课程内容标准。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方面:

1.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2.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3.能从元素组成上认识氧化物。

4.知道无机化合物可以分成氧化物、酸、碱、盐。

5.认识物质的多样性。

微粒构成物质方面: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认识化学元素方面:

1.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2.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4.能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5.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物质组成的表示方面:

1.能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3.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4.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组成元素及其含量。 

1、教材编写特点

《物质构成的奥秘》安排在《走进化学世界》、《我们周围的空气》、等单元后进行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氧气等物质,初步掌握了一些化学知识的基础上,对元素、原子等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教材编写有以下几个特点:1、遵循认识规律,在物质构成层面上注重培养学生微粒观,在物质组成层面上注重培养元素观。2、实验与探究,着重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认知能力。3、图文并茂,让学生更形象直观的感悟微观世界。

教材在编写上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身边的化学物质和现象入手,学习有关物质构成和变化的知识,然后应用所学知识认识解决社会生活问题。逻辑上遵循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从简单到复杂。

2、教材编写体例

教科书结构采用书—单元一课题式,整体结构分为:目录、绪言、单元、附录、元素周期表;每个单元有章首图、单元目录、正文和单元小结。

章首图与目录相配合,一目了然地获取主要信息。主课题包括正文、辅助栏目、正文边白以及习题。正文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课题中的辅助栏目是本套教材的一大亮点,各栏目为学生提供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边白有助于理解正文的问题。习题包括选择填空、语言叙述、调查研究,它的作用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训练技能。单元小结将知识要点和精华以网络图或提纲形式梳理本单元知识,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教材。

3、内容结构

本单元分为三个课题,第一课题分子和原子,主要内容有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包括分子有一定质量和体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间有一定间隙。

第二课题:原子的结构,主要内容有原子构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包括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内包含质子和中子;核外电子排布包括原子结构示意图、各类原子得失电子的特点、以及离子的分类;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是重点。

第三课题:元素,主要包括含义、分布、元素符号及元素周期表。重点是元素符号和读周期表中元素信息。

4、知识体系与教材整合

我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专题进行知识整合,初中化学的宏观概念大概要算物质和元素了,微观概念当数分子、原子、离子、原子核、中子、质子、电子等微粒了。

宏观方面,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他们都是由元素组成;常见的单质有金属、碳、氢气、氧气等,化合物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在初中阶段常见的有甲烷、酒精等,无机物包括酸碱盐和氧化物,常见氧化物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等。

微观方面,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分子能够分成原子,原子也能重新组成分子,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水、氢气、甲烷等;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金属、稀有气体、碳磷这样的非金属固体单质。而酸碱盐是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初步认识了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这样就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打下了基础。使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对化学变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为今后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做好铺垫。同时,第四单元化学式及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以及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及计算都离不开本单元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知识,进而也对下册第十单元复分解反应的学习有所帮助。只有把整册知识有机的贯穿在一起,才能使学生比较系统地认识到化学的本质。

1.教学建议

首先要创设真实有效的学习情境;注重实验探究;利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的意识;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将化学和社会生活相结合,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用对比归纳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点间的关系。由于本专题抽象概念较多,

像原子结构模型、相对原子质量、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形成等等,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应适当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实物模型相结合,加深学生印象。最终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2.评价建议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学业评价要根据标准,从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出发。应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作为评价的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化学教学过程、教学效果

以及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价值判断。

(1)“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如化学用语、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等,可以平时通过批改作业、阶段检验采用纸笔测试法实施评价。对实验技能的考查使用实验考试法进行评价。

(2)“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主要从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能进行初步探究活动,掌握化学的学习和思维方法两大方面进行评价。主要通过活动表现、课堂表现、合作学习的责任意识实施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主要采用定性和过程性评价为主,主要通过平时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任课教师和家长进行评价。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教材方面,挖掘利用教材中的辅助栏目,比如资料卡片、实验探究、讨论等。

(2)学生方面开发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

(3)开发利用教师自身的特长和教学反思

(4)生活方面,利用常见的一些现象或信息。比如食品包装袋的成分表或者家庭小实验等等。

(5)现代科技,主要是利用网络查阅资料以及多媒体教学。

以上是我对本单元课标、教材、及教学建议的一点拙见,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给予指正。谢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