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康复治疗和练习中的注意事项

康复治疗和练习中的注意事项

康复治疗和练习中的注意事项
康复治疗和练习中的注意事项

康复治疗和练习中的注意事项

1.练习中的疼痛:某些功能练习会引起疼痛,这是不可避免的。

只要疼痛程度不重,并且在练习停止半小时之内消失,或者消退到练习前的水平,就说明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但如果疼痛剧烈不能忍受或者持续很久不能消退,说明可能发生新的损伤,就必须马上停止练习,及时去医院就诊。

2.肌力练习的疲劳进行肌力练习时,必须每次练习到肌肉有

酸胀疲劳感,完成每一项或每次练习后充分休息2至3小时在进行下一次练习。练习中应集中精神,专注于动作及肌肉收缩的感觉。这洋既可以确保练习完成的质量,使神经能够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与运动达到更好的练习效果,同事避免注意力分散造成的危险。边练习边看电视或说话等是不可取的既无法达到预期的练习效果,又可能早成不必要的危险发生。肌力的提高是关节肢体脊柱稳定及功能提高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认真练习,才能逐渐恢复和提高功能。

3.关节肿胀关节及肢体的轻度肿胀通常会伴随整个练习过

程,肿胀的程度不随练习及活动量增加而增加就是正常的反应。直到关节活动角度和肢体的肌肉力量基本恢复正常,伤病局部不再有心的刺激后,肿胀才会逐渐小腿并恢复健康。

肿胀突然加重时应马上调整练习,减少活动量,如还是不能缓解及时就医

4.遗忘在康复的适当时候就应该学会遗忘。当功能基本恢复

后,不要过分关注伤病或手术肢体局部的细微感觉。过分关注只会加重心里负担,使很多本来可以进行的活动不敢去做,造成心因性的功能障碍。

5.动静结合除手术或病损肢体根据情况应该使当地制动和保

护外,身体的其他部位应该尽可能的多的活动和练习。才能确保身体的基础素质不会下降太多太快,并且能提高正格身体的循环和代谢水平,促进手术或病损局部的康复。

6.练习强度关节及关节附近手术后,通常在术后早期不宜过

多活动关节,更不应该以反复活动的方式作为练习来提高活动度和灵活性。否则记忆造成关节肿胀和积液,影响组织愈合及功能恢复。同时可能由于过渡的刺激使创伤和炎症积累,造成异位骨化等严重后果。灵活性是随着被动关节活动度的改善,以及关节周围相关组织延展性的恢复,才能逐渐提高的。

7.摒弃养病的观念伤筋动骨100天,是民间广泛流传的一

句关于养病养伤的俗语,但现代科学的研究辨明,这不一定是正确的,至少是不全面的。同事还有3分治7分养的说法。

所谓杨应理解为康复,即科学的养。因为对于人的骨骼。

关节。肌肉。韧带等运动系统来说,狼嚎的工呢个来字于适当的功能练习。个过渡的卧床静养只能加重伤病肢体的肌肉萎缩,造成关节粘连。压疮。深静脉血栓。静脉炎,人体对肢体位置和运动的感觉能力下降,协调性下降。肢体功能持

续下降等不良后果。同时由于整体的活动量减少,身体的脏器功能也衰退。所以不仅伤病的肢体必须进行适当的功能联系外,身体其他部位也应进行练习,以保持良好的整体身体素质,促进局部损伤的恢复。同时,能够独立完成的日常的生活活动,也不依赖他人的帮助,以免身体功能的进一步衰退。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

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案 运动能力 1头部控制 抬头和头部控制能力是正常儿童发育过程中最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如果患儿不会抬头和控制头部,便很难学会其他活动。 (1)卧位时的训练仰卧位时,克通过使用色彩且能发出声音的玩具吸引患儿抬头。如果患儿不能抬头,则可按(图8b0的方式让患儿俯卧,按从颈至腰骶部的方向用手指用力的按压脊柱两侧的背部肌肉,帮助他抬头。如果患儿是应背部肌肉力量较差而不能抬头,可在其前胸垫上厚毛巾或毯子来帮助他抬头,或将其面对面抱在胸前,与其谈话或做游戏。在这一体位下,患儿抬头所需的力量要小的多。仰卧位时,双手抓住患儿的双侧上臂,轻轻地将其拉起来,直至其头稍后仰,再将其放下,如此多次反复,注意如果在拉起的过程中,患儿的头完全后仰或是双下肢出现僵硬的伸直时,则应停止这种训练活动。 (2)坐位时的训练当患儿在被拉起时不能控制头部的情况下,可将其坐于大人腿上,轻轻地使其稍后仰,并鼓励患儿保持抬头的姿势,随着其头部控制能力的增强,后仰的幅度可增大并可使其左右倾斜的练习或做一些游戏。 2、翻身活动训练 这是在患儿获得较好的头部控制后,应立即开始的训练活动。首先,让患儿俯卧使用拨浪鼓或能发出声响的玩具,在其面前吸引他的注意力。慢慢将玩具移至侧方,鼓励患儿侧向伸手拿玩具,此时,再慢慢将玩具高度太高,吸引患儿转身至侧卧甚至仰卧。如果患儿翻不过来,则可通过以手抬患儿的腿来帮助他。同样,也要做从仰卧位翻身至侧卧位的练习,可用玩具达到这一点。 3、坐位平衡训练 如果患儿在坐位时不能保持平衡。首先可训练他的上肢保护性反应能力。方法是:让患儿仰卧在圆桶状物体或球上,缓慢的侧向滚动圆桶,鼓励患儿伸手保护自己,也可让患儿仰卧于训练者的腿上,做此练习。 当患儿获得了较好的保护性反应能力后,可让其坐起,双手在髋以上扶着患儿,使之想两侧和前后摇晃,训练他的平衡能力。此外,还应训练患儿在坐位时伸手拿物体等和抗外力干扰平衡的能力。 4、爬行训练 在患儿俯卧位能较好的控制头部时,应开始这项训练。其方法是:让患儿处于四肢跪位,将有趣的玩具置于前方较远处,鼓励患儿爬过去取该玩具。如果患儿不能向前挪动下肢爬行,则可通过抬高其髋部来帮助他。除了向前爬还应该训练侧向爬行、向后爬行,有下肢痉挛的患儿,还可制作一简单的爬行车,让其俯卧于上练习爬行。 5、站立训练 站立位训练刚开始时,以双手扶住患儿的髋部,让其双脚分开,以便有较大的支撑面而使患儿站立。可侧向轻推患儿,使其学会重心的左右转移,也可前后轻推患儿锻炼他的站位平衡能力,随着患儿站位平衡能力的改善,可将双手移至患儿的肩部来给予支持或是仅让其抓住一绳索或带子来给予支持。 6、转移 教会患儿床、轮椅和坐便器之间的转移,刚开始,给与较多的帮助下完成,逐步减少帮助,最后患儿能独立完成。 7、步行行走训练可让患儿在简易平行杠中练习行走,也可提供学步车练习行走,当患

康复训练的诊断标准和流程

康复训练的诊断标准与流程 一、医疗康复规范 (一)功能评价 入院后5天内进行初期评价,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可进行一次或多次中期评价,出院前进行末期评价。脑卒中的功能障碍主要包括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认知障碍、情绪障碍、言语和语言障碍、吞咽障碍、排泄障碍及心肺功能障碍等。评价项目如下: 1、躯体功能评价 Brunnstrom评价、Fugl-Meyer评价(FMA)、肌痉挛评价、关节活动度(ROM)评价、感觉评价、平衡功能评价、协调评价、肢体形态评价、上肢功能评价、日常生活活动(ADL)评价、疼痛评价、肌力评价、辅助器具适配性评价,可步行者需进行步态分析。 2、精神心理评价 存在相关问题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价(可先用认知筛查、成套认知评价表、知觉障碍筛查表进行评价,然后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定向、记忆、注意、思维、失认症专项评价)、人格评价、情绪评价,存在行为障碍者进行专门行为障碍评价。 3、言语、吞咽功能评价 首先进行失语症和构音障碍筛查,对存在或可疑存在失语症或构音障碍者需进一步进行失语症标准检查和构音障碍检查,部分患者需进行吞咽障碍评价、肺活量检查。 4、社会心理及生活质量评价 5、康复效果的评定 疗效的结果判定是指末次评估与初次评估分值之差,标准如下:显效:分值差≥8;有效:分值差在1~7分之间;无效:分值差为0。 (二)康复治疗规范 康复治疗注意循序渐进,要有脑卒中患者的主动参与及其家属的配合,并与日常生活和健康教育相结合。

1、物理治疗 (1)运动治疗: 早期主要进行床上良肢位摆放、翻身训练、呼吸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被动活动、牵伸等)、坐位平衡训练、转移训练、血管舒缩训练等。 恢复期继续进行关节主、被动运动、牵伸训练、呼吸训练、体位变换训练等,并进行患侧肢体的运动控制训练,以及各种体位间的变换及转移训练,同时进行站立床治疗及坐、跪、站立位的平衡训练和步行训练等。 后期在继续加强前期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运动控制能力、肌力、平衡功能等情况,循序渐进进行减重步行、辅助步行、独立步行及步态训练等。 (2)物理因子治疗: 选用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偏正光照射、中药熏药治疗、超声波治疗、超短波短波治疗、中频脉冲电治疗等。 2、作业治疗 (1)认知训练:对有认知障碍者根据认知评价结果进行定向、记忆、注意、思维、计算等训练,严重病例早期可进行多种感觉刺激和提供丰富的环境以提高认知功能,有条件的单位可使用电脑辅助认知训练。 (2)知觉障碍治疗:对存在知觉障碍者进行相应的失认症训练和(或)失用症训练,训练内容根据知觉评价结果可选择视扫描、颜色、图形、图象辨认、空间结构、位置关系训练等等,提供必要的辅助训练标识或器具,并结合实际生活和工作场景进行训练。 (3)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早期可在床边进行平衡、进食、穿衣、转移、步行、入厕、洗澡、个人卫生等方面,实际生活环境中或尽量模拟真实生活环境进行训练。 (4)上肢功能训练:通过有选择的作业活动来提高运动控制能力、维持和改善上肢关节活动度(ROM)、降低肌张力、减轻疼痛、提高手灵活性和实用功能。 (5)功能训练指导:包括日常生活活动指导,辅助器具使用训练和指导,并对有需要的患者进行环境改造指导和环境适应训练。

关于康复医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学院 毕 业 论 文 题目:关于康复医学在临床中的应用专业:康复治疗技术 姓名: 班级: 学号: 联系方式: 指导老师:雷美恒

目录 摘要……………………………………………………………………… 一、康复医学起源和认识…………………………………………………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起源…………………………………………………………………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认识…………………………………………………………………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康复治疗………………………………………………………………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康复治疗的内容范畴 (1) (二)康复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 (1) 三、康复案例 (2) (一)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 (2) (二)小儿脑瘫患者的康复治疗 (2) (三)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 (3) 四、小结 (4) 参考文献 (4) 结束语……………………………………………………………………… 指导老师论文评审表………………………………………………………

摘要 康复医学是一门有关促进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学科,更具体地说,康复医学是为了康复的目的而应用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和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一门医学学科。康复医学由称第三医学(临床医学为第一医学,预防医学为第二医学)。在现代医学体系中,已把预防、医疗、康复相互联系,组成一个统一体。康复医学起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原以残疾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现代康复医学是近半个世纪来蓬勃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是人类医学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 关键字:康复医学脑瘫脊髓脑瘫

(完整版)康复治疗计划

康复治疗计划表 患者信息栏: 姓名:张香香性别:女性年龄:74岁住院号:434155 功能分级: 布氏分级:左上肢Ⅴ级,左手Ⅴ级,左下肢Ⅵ级 功能训练计划: 1.被动活动患者上下肢:关节活动方向正确,每个活动方向重复15 次,每天活动2次。 2.下肢肌力训练:①仰卧位,主动做屈髋屈膝,脚跟始终财主床面, 20次∕组,2组∕天;②仰卧位,准备一公斤的沙袋,固定绑在小腿,主动抬腿动作,膝盖弯曲朝向胸前方向,20次∕组,2组∕天。 3.俯卧位,主动做屈膝动作,20次∕组,2组∕天。 4.上肢肌力训练:将一公斤沙袋绑在手腕处,练习抬手臂,20次∕ 组,4组∕天。 5.协调性训练:上肢练习指物,各个方向准备物品,练习手指指物, 要求准确方向。 活动训练计划: 1.平衡训练:①不辅助下站立训练,患者不扶住任何人或物,独自 站立,10分钟每次,每天练习3-4次;②迈一步平衡训练,用左腿支撑,右腿向前迈一步再收回,10分钟每次;③踏板平衡训练,

准备8-10厘米的踏板,用右腿上下踏板,10分钟每次。 2.步行训练:尽量选择阶梯或有坡度的路,为了防异常步态的发生, 每天行走不超过2公里,步行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不引起明显疲劳,每天2-3次行走。 3.生活自理能力训练:①筷子的使用,使用筷子练习夹大豆,最后 练习使用筷子夹起豌豆或玻璃球;②穿鞋的训练,尽量选择不系鞋带的鞋子,能够一脚蹬最好;③平时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独立的穿衣穿裤,洗脸刷牙,上厕所,室内转移活动,吃饭,洗澡等。 参与训练计划: 1.继续根据兴趣爱好,比如:种菜 2.与人交流,可改善患者患病后的紧张情绪。

康复治疗计划表 患者信息栏: 姓名:曹安民性别:男性年龄:44岁住院号:433651功能分级: 布氏分级:左上肢Ⅲ级+,左手Ⅱ级,左下肢Ⅵ级 功能训练计划: 6.被动活动患者上下肢:关节活动方向正确,每个活动方向重复15 次,每天活动2次。 7.下肢肌力训练:①仰卧位,主动做屈髋屈膝,脚跟始终财主床面, 20次∕组,2组∕天;②仰卧位,准备一公斤的沙袋,固定绑在小腿,主动抬腿动作,膝盖弯曲朝向胸前方向,20次∕组,2组∕天。 8.俯卧位,主动做屈膝动作,20次∕组,2组∕天。 9.上肢肌力训练:将一公斤沙袋绑在手腕处,练习抬手臂,20次∕ 组,4组∕天。 10.协调性训练:上肢练习指物,各个方向准备物品,练习手指指 物,要求准确方向。 活动训练计划: 4.平衡训练:①不辅助下站立训练,患者不扶住任何人或物,独自 站立,10分钟每次,每天练习3-4次;②迈一步平衡训练,用左腿支撑,右腿向前迈一步再收回,10分钟每次;③踏板平衡训练,

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标准与程序

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标准与程序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是为了评估康复治疗和训练效果以及预测预后、转归,制定、修改康复治疗训练对康复治疗训练效果和结局做出客观的评价。 1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内容为患者的躯体、精神、言语和社会功能,主要包括: (1)躯体方面:上肢、下肢(包括步态)、关节、肌肉(含痉挛)、脊柱与脊髓、协调与平衡、感觉与知觉(含疼痛、失用症、失认症)、反射、ADL、RS功能、循环系统功能、泌尿系统功能、性功能等。 (2)精神方面:智力测验、性格测验、情绪测验、神经心理测验。 (3)言语方面:失语症检查、构音障碍检查、言语失用检查、言语错乱检查、痴呆性失语检查。 (4)社会方面:社会活动能力、就业能力、生存质量等。 2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工作内容:感觉、肌力、关节活 动度、平衡功能、协调功能、疼痛、步态、心功能、肺功能、偏瘫患 者活动功能、言语语言功能、心理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肌电图和诱发电位检测、生存质量、职业功能、残疾评定。 3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方法:交谈、观察、填表、检测,一定要达到可靠性、有效性、灵敏性、统一性。 4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流程:病史询问、检测、记录、分析5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时间:一周内做出全面的综合性评定(即初期评定);康复治疗与训练计划实施中(2-4)周再评定(中期评

定);治疗与训练过程结束时,进行总结性评定(即末期评定)。 6科主任主持评定会,主管医师报告评定对象病历,提出个人初评及康复计划;与会人员各抒己见,主持人总结,主管医师记录,最后制定和修改下一步康复治疗训练计划。 7其他科住院患者应由康复医师与临床医师共同评定,并记录讨论内容。 8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注意事项: (1)既要全面,又要针对性; (2)选用适当的评定方法; (3)评定前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目的和方法,消除不安,取得合作; (4)评定时间尽量短,不要引起患者不适; (5)评定有一个人支持进行,确保准确性。 (6)健侧与患侧进行对照; (7)评定过程患者如不适,及时中止,查找原因。

康复治疗训练过程的记录规范

1.康复治疗训练过程的记录规范 一、康复治疗标准康复治疗的时间开展得越早结局越好。原则上讲,只要生命体征平稳,就可以开展康复治疗。一般的脑梗死,当天可以开展康复预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较严重的脑出血,有脑水肿、高颅压,积极控制颅压和脑水肿,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进行康复预防治疗,一般在2周内,多于3~10天开始康复预防治疗开展康复治疗晚,康复结局差,合并症多。一般说,3月内,神经功能恢复最快,半年后仍有恢复,1年后恢复变慢,但康复治疗仍有益处二、康复住院时限轻症患者不超过1个月、中症患者不超过3个月;重症患者不超过6个月。 如患者已达到出院时间,但仍有较大康复价值或出现并发症需住院治疗,经申请批准后可以适当延长住院时间。 三、临床检查规范(一)一般检查1、三大常规检查。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二)选择性检查1、脑脊液检查。 适应征:疑有颅内感染、颅内高/低压或脑脊液循环障碍等情况,需了解脑脊液理化性质、观察颅内压力变化时。 2、经颅多普勒(TCD)检查。 适应征:需了解是否有颅内血管狭窄、闭塞、畸形、硬化、动脉瘤、血液供应情况时及颅内压增高的探测等。 3、脑电图、脑电地形图检查适应征;①需明确癫痫诊断时;②需协助其它颅内占位及颅内感染诊断时;③出现意识障碍时;④需协助鉴别器质性精神障碍或功能性精神障碍时。 4、头颅CT、磁共振(MRI)检查适应征:①入院时需进一步明确诊断;②病情发生变化,有加重迹象时;③合并有脑积水、肿瘤、感染等迹象时;④其它情况需要进行CT或MRI 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时。诱发电位检查。适应征:需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时。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适应征: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发时。心、肺功能检查。适应征:疑有心、肺功能减退,需了解患者运动负荷情况,以指导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 (三)特需检查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功能性磁共振(FMRI)等特殊贵重检查。 四、床治疗规范 (一)临床常规治疗 1、基础病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等治疗。 2、延续性临床治疗:调节血压、颅压,改善脑供血、脑神经营养及对症支持治疗等。 3、改善精神、言语、认知、吞咽、运动、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和相关临床技术的应用。 4、高压氧治疗(受伤时间在一年以内者可酌情使用) 5、中医中药治疗。 (二)常见并发症的处理1、感染: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感染的防治。 2、痉挛:去除诱因;各类抗痉挛口服药、神经阻滞、矫形器应用或手术治疗 3、精神障碍:选用精神药物及行为心理治疗等。 4、压疮:体位处理、换药,必要时手术治疗等。 5、深静脉血栓:溶栓、抗凝药物应用等。 6、肩痛、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消炎镇痛药物,矫形器配置等。 7、其它合并症的防治:如肌萎缩、骨质疏松、关节挛缩、异位骨化、体位性低血压、水肿等的防治。 上述并发症,根据需要请专科会诊治疗,必要时转院行专科治疗。五、医疗康复规范(一) 功能评价入院后5天内进行初期评价,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可进行一次或多次中期评

运动康复训练方案

运动康复训练方案 体育运动康复训练方案 一、适应症:腰椎错位 二、目的:通过体育运动康复训练,提高脊柱伸屈肌群(腹背肌群)肌力;改善脊柱腰段附着韧带张力与柔韧,以减轻疼痛,稳定脊柱,最后达到康复效果。 三、运动康复训练阶段与内容 1、运动康复训练分两阶段。 第一阶段以短期(约2个月)腹背肌肌力强化训练为主。达到稳定脊柱,缓解疼痛的目的;第二阶段是以长期(3个月以上)功能训练,进行全身有氧运动加以脊柱伸屈肌群的力量训练,达到增强体质,巩固疗效的目的。 2、第一阶段运动康复训练内容与方法: 项目 方法强度时间备注内容 自然站立,双腿与肩同宽,叉腰转体做左右转体动作,幅度以不热身 5min 痛为主 俯卧位,屈肘抱头,下肢固15个/组 3组俯卧抱头起 15min 定,做背伸运动。组间休息30s 仰卧位,屈膝,屈肘抱头,30个/min 3组屈膝仰卧起坐收腹带动上体抬起,肘关节组间休息60s 10min (肘触膝) 触到膝关节。 仰卧位,双手放于腰间,做15次/组 3组仰卧收复提臀收腹提臀动作,尽量让骨盘组间休息1min 20min 前倾。 运动后作腰部按摩,以作放腰部保健按摩 20min 松肌肉。

注:锻炼内容可以交叉安排,每次训练保持在半个小时以上。 3、第二阶段运动康复训练内容与方法: 项目 方法强度时间备注内容 健身跑慢跑的形式热身(45%的速度) 5min 蛙泳、自由泳等 150m (靶心率135 游泳 15-20min 次/min左右) 仰卧位,屈膝,屈肘抱头,30个/min 3组屈膝仰卧起坐收腹带动上体抬起,肘关节组间休息60s 10min (肘触膝) 触到膝关节。 仰卧处于悬挂位,下肢固定,15次/组 3组组 屈肘抱头,做收腹抬上体动间休息1min 悬挂仰卧起坐 20min 作,尽量让胸腔紧贴大腿。 还原,最重复10次。 运动后作腰部按摩,以作放腰部保健按摩 20min 松肌肉。 四、运动中注意事项 1、进行康复时必须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2、康复训练内容可交叉安排,每次运动时间在三十分钟以上; 3、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睡姿以及工作、学习的姿势; 4、要获得预期的治疗与康复效果,必须坚持长期锻炼。

康复治疗计划

康复治疗计划书 简要病史: 康复治疗计划: 早期康复方法 1、正确体位:教会家属和护理人员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包括 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的方法,要求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拍背数下。 2、翻身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分别向两侧转动,双足撑床。 3、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等,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脚交叉侧移等。 4、床边被动运动一一上肢:肩胛带、肩关节、肘关节、腕指关节。 5、床边被动运动一一躯干牵拉,背肌挤压刺激。

6、床边被动运动——下肢:髋关节及踝趾关节。 7、促进肌肉收缩的方法:利用对肌肉的突然牵张,引起肌肉收缩。 8、排痰 9、床头抬高座位训练:床头渐抬高,每个位置患者维持30 分钟,则渐加10°再训练,直至能床边坐起,无靠坐位平衡练习。 10、面、舌、唇肌刺激:张口、鼓腮、叩齿、伸舌、舌顶上腭等、冰块含服及味觉刺激。 11、呼吸控制练习:要求患者深吸气f缓慢呼气f放松。 12、卧坐训练:在床头抬高未达90°前,首先训练患者侧卧后单手支撑抬头抬肩的动作,直至能支撑起坐。 13、坐位平衡: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前后左右各向。 14、坐位操:以加强平衡训练,包括双手交叉前平举,侧举,双手交叉指鼻,双手交叉向前指物,健侧下肢肌力训练等,可教会家属及护理人员,然后一日多次督促患者练习。 15、床、轮椅(或椅)的转移 16、床以轮椅(或椅)的转移 17、健手做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动 18、应用电刺激: 19、应用肌电反馈技术 20、应用针灸治疗 21 、应用推拿治疗 22、应用脑循环治疗促进脑血液循环

23、言语治疗 24、心理治疗 早期康复安排:指导患者和家属每日若干次的1、2、3、8、9、10、11、17。4、5、6、7、12、13、14、15、必须由治疗师完成每日一次,每次45 分钟。18 、19、20、21、22、可由各单位自行确定进行与否;23、24、治疗师在训练过程中应进行简单的语言训练包括简单的发声练习等;负责患者的心理疏导以求患者尽可能的配合和以最佳状态进行康复治疗。 中期康复方法: 卧位:从被动f助动f主动 中期康复方法-卧位,抑制上肢的痉挛模式,做肩关节被动外展以充分牵张肩关节屈肌群和内旋肌群。 伸展躯干促进和改善躯干活动性,抑制躯干紧张,痉挛。双手抱膝左右轻摇身体以控制上下肢痉挛。 肩关节屈曲下用患手触摸治疗者手再触摸自己的前额,然后再触摸自己对侧肩以训练肘关节随意屈/ 伸功能。 在患手活动期间,指示在任意一个角度停住,并保持在此位置片刻以提高患上肢的空肩控制能力。 肩关节各向自主运动:肩前平举、肩外展、肩外旋。肘关节各向自主运动:肘伸展、前臂旋后。 腕指的自主运动:腕背伸,桡尺侧偏,拇指外展,对指等。 肩胛带的活动:向上、向外、向下搭桥练习以训练髋关节伸展控制。髋内收、外展的控制训练:健侧中立位患侧做,患侧中产位健侧做。

康复治疗和练习中的注意事项

康复治疗和练习中的注意事项 1.练习中的疼痛:某些功能练习会引起疼痛,这是不可避免的。 只要疼痛程度不重,并且在练习停止半小时之内消失,或者消退到练习前的水平,就说明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但如果疼痛剧烈不能忍受或者持续很久不能消退,说明可能发生新的损伤,就必须马上停止练习,及时去医院就诊。 2.肌力练习的疲劳进行肌力练习时,必须每次练习到肌肉有 酸胀疲劳感,完成每一项或每次练习后充分休息2至3小时在进行下一次练习。练习中应集中精神,专注于动作及肌肉收缩的感觉。这洋既可以确保练习完成的质量,使神经能够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与运动达到更好的练习效果,同事避免注意力分散造成的危险。边练习边看电视或说话等是不可取的既无法达到预期的练习效果,又可能早成不必要的危险发生。肌力的提高是关节肢体脊柱稳定及功能提高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认真练习,才能逐渐恢复和提高功能。 3.关节肿胀关节及肢体的轻度肿胀通常会伴随整个练习过 程,肿胀的程度不随练习及活动量增加而增加就是正常的反应。直到关节活动角度和肢体的肌肉力量基本恢复正常,伤病局部不再有心的刺激后,肿胀才会逐渐小腿并恢复健康。 肿胀突然加重时应马上调整练习,减少活动量,如还是不能缓解及时就医 4.遗忘在康复的适当时候就应该学会遗忘。当功能基本恢复

后,不要过分关注伤病或手术肢体局部的细微感觉。过分关注只会加重心里负担,使很多本来可以进行的活动不敢去做,造成心因性的功能障碍。 5.动静结合除手术或病损肢体根据情况应该使当地制动和保 护外,身体的其他部位应该尽可能的多的活动和练习。才能确保身体的基础素质不会下降太多太快,并且能提高正格身体的循环和代谢水平,促进手术或病损局部的康复。 6.练习强度关节及关节附近手术后,通常在术后早期不宜过 多活动关节,更不应该以反复活动的方式作为练习来提高活动度和灵活性。否则记忆造成关节肿胀和积液,影响组织愈合及功能恢复。同时可能由于过渡的刺激使创伤和炎症积累,造成异位骨化等严重后果。灵活性是随着被动关节活动度的改善,以及关节周围相关组织延展性的恢复,才能逐渐提高的。 7.摒弃养病的观念伤筋动骨100天,是民间广泛流传的一 句关于养病养伤的俗语,但现代科学的研究辨明,这不一定是正确的,至少是不全面的。同事还有3分治7分养的说法。 所谓杨应理解为康复,即科学的养。因为对于人的骨骼。 关节。肌肉。韧带等运动系统来说,狼嚎的工呢个来字于适当的功能练习。个过渡的卧床静养只能加重伤病肢体的肌肉萎缩,造成关节粘连。压疮。深静脉血栓。静脉炎,人体对肢体位置和运动的感觉能力下降,协调性下降。肢体功能持

(完整版)康复治疗实训中心设计方案.docx

康复治疗实训中心设计方案 根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和我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专业定位及方向,结合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训仪器设备基本配置推荐方案(上报稿),考虑到我院实际情况,现将康复专业的实验实训室建设设计规划如下:一、实验室安排及分布 教案楼一楼西边共五间实验室,面积约。分布如下: 西一阶梯教室廊科研实验室 楼梯传 统 康 复 实 训 室 解作业 剖治疗 学实训 实室 验 室 物理 治疗 实训 室 生康复 理评定 学实训 实室 验 室 运动 疗法 实训 室 走 入口大厅

二、各实验室设备配置及预算 (一)传统康复实训室设备配置及预算 传统康复实训室面积约,设备数量按名学生同时实训配置。总价约元。 序号设备名称价格(元)数量总价备注多媒体投影仪讲台 经络腧穴模型(成人)已有个 电针仪已有个 推拿床已有张 针灸针目前够用 艾条、艾绒目前够用 玻璃火罐已有套 足反射区模型已有对 温灸器目前够用 耳针灸模型(高)已有个 足针灸模型已有个 手针灸模型已有个 腧穴模型(小,塑料制) 人体针灸穴位发光模型已有 针灸手法参数测定仪已有 推拿手法参数测定仪已有 相关推拿针灸光盘已有,够用相关针灸图谱已有,够用经络通治疗仪已有 、酒精目前够用 脱脂棉目前够用 医用托盘、酒精灯目前够用 止血钳已有把 碘酒、胶布目前够用 三棱针目前够用 皮肤针目前够用 按摩油目前够用 水池改装 地板(蓝色)、电源布置 总 传统康复实训室主要承担传统康复技术的实训,本实验室实训项目和内容以

及实训老师介绍如下 : 实训实训项目主要实训内容任课进修类别教师教师、手法训练、常用手法训练 、穴位推拿手法训练 、针灸操作、毫针针刺技术 、头针针刺技术李 、耳针针刺技术云 、三棱针针刺技术卿王 、皮内针针刺技术建 、穴位注射技术月传、拔罐法操作王 统、灸法、温灸器操作建 康、电针操作及机器使用月 复、十二经穴、奇经八脉、十四经穴定位查找 技、经外奇穴、足部反射区、奇经八脉定位查找 术定位查找、经外奇穴定位查找 、足部反射区定位查找 、运动按摩(室内)联系运动队队员进行操作 、推拿手法参数测定仪应用推拿手法参数测定仪 进行推拿手法的测定及训练 、针灸手法参数测定仪应用针灸手法参数测定仪 进行针灸手法的测定及训练 (二)康复评定实训室设备配置及预算

(完整word版)康复训练流程

康复治疗训练过程中的记录规范、诊断 标准与流程 以《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规范(2012版)》、《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康复医学科管理制度为依据;为保证康复训练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保障患者的康复质量和效果,制度规范如下: 1.康复医师接待门诊患者,确定患者门诊或住院治疗,以及由 临床各科转来的患者。 2.临观察、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对患者进行功能和能力 评定,拟定康复治疗计划,康复医师或护士填写康复治疗技 术单。 3.康复治疗技术单必须填写患者姓名、科室、疾病诊断(治疗 部位)、治疗项目、患者首次治疗日期,住院患者必须注明住 院号。康复医师或护士完整填写患者需要治疗项目,并告知 患者治疗地点。 4.患者和家属持治疗记录单到各治疗室治疗,治疗师(士)接 到治疗记录单后,对患者身份和疾病诊断、治疗部位进行仔 细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治疗,并由治疗师(士)签名 或做记号。 5.每日治疗记录单必须返回到医护办公室,康复治疗师根据记 录单作为对患者再次评定和修正康复治疗计划的根据之一, 并且在病历中记录。

康复科病员主要来源于临床其他科室 ↓ 康复医学科会诊并转入本科室 ↓ 临床诊断、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及有关专科的会诊 ↓ 由康复医师及及时对患者进行功能和能力评定 ↓ 据此与家属沟通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实施康复计划 ↓ 治疗中期再次的康复评定(中期评定) ↓ 期间取消无效康复添加有效康复及计划的修订 ↓ 进一步的康复治疗 ↓ 治疗后期的康复评定和结局评定(后期评定) ↓ 出院后的安排(可继续门诊治疗或社区康复治疗)

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标准与程序

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标准与程序 1、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内容为患者的躯体、精神、言语和社会功能,主要包括:①躯体方面:上肢,下肢(包括步态),关节,肌肉(含痉挛),脊柱与脊髓,协调与平衡,感觉与知觉(含疼痛、失用症、失认症),反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呼吸系统功能,循环系统功能,泌尿系统功能,性功能等; ②精神方面:智力测验,性格测验,情绪测验,神经心理测验; ③言语方面:失语症检查,构音障碍检查,言语失用检查,言语错乱检查,痴呆性失语检查;④社会方面:社会活动能力,就业能力,生存质量等。 2、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工作内容:感觉,肌力,关节活动度,平衡功能,协调功能,疼痛,步态,心功能,肺功能,偏瘫患者活动功能,言语语言功能,心理,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肌电图和诱发电位检测,生存质量,职业功能,残疾评定。 3、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方法:交谈,观察,填表,检测,一定要达到可靠性,有效性,灵敏性,统一性。 4、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流程:病史询问,检测,记录,分析。 5、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时间:一周内做出全面的综合性评定(即初期评定);康复治疗与训练计划实施中(2-4 )

周再评定(中期评定);治疗与训练过程结束时,进行总结性评定(即末期评定)。 6、学科主任或科主任主持评定会,主管医师报告评定对象病历、提出个人初评及康复计划;与会人员各抒己见,主持人总结,主管医师记录,最后制定和修改下一步康复治疗训练计划。 7、其他科住院患者应由康复医师与临床医师共同评定,并记录讨论内容。 8、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注意事项:①既要全面,又要针对性;②选用适当的评定方法;③评定前要向患者及其家说明目的和方法,消除不安,取得配合;④评定时间尽量短,不要引起患者不适;⑤评定有一个人主持进行,确保准确性;⑥健侧和患侧进行对照;⑦评定过程患者如不适,及时中止,查找原因。程序:病史询问、检测→初期评定↓制定康复治疗训练计划↓康复治疗训练↓中期评定↓修改康复治疗训练计划↓康复治疗训练↓康复治疗训练结束↓末期评定→回访无效中止康复程序 1、主管医师发现患者治疗无进展,上报上级医师。 2、上级医师进行病例讨论,并对康复训练效果进行评价。 3、根据讨论结果邀请主管医师共同修订治疗方案。 4、新的治疗方案实施一段时间后患者仍无进展,再次组织评定会。 5、经全体评定无效并无法改进时上报科主任。

心脏康复的三期运动康复计划,值得收藏!

心脏康复的三期运动康复计划,值得收藏! 上周,我们讲过什么是冠心病,冠心病的治疗以及心脏康复的大概内容。这周,我们详细讲解一下心脏康复的三期康复内容。 心脏康复包含了五大处方:运动处方、药物处方、营养处方、心理处方以及戒烟限酒处方,其中,运动处方最为重要。且分为三个阶段,即:院内康复期、院外早期康复或门诊康复期以及院外长期康复期。其中二期康复计划也是最为重要的。 第1期:院内康复期 院内康复期,在患者入院后脱离急性危险期之后即开始实施,其目的是帮助患者恢复体力及日常生活能力,使其出院时达到生活基本自理。 在1期康复期中,当患者符合运动康复开始的标准时,即可开始实施运动康复。 通常,康复干预在入院24h内开始,如果患者病情不稳定,则会延迟三到七天以后再酌情进行。而且,一般患者入院7天左右,病情稳定即可出院。

此时的运动康复应循序渐进,一般运动康复的流程是:从被动运动开始——逐步过渡到坐位——坐位双脚悬吊在床旁——床旁站立——床旁行走——病室内步行——上1层楼梯或固定踏车训练。 在这个时期患者运动康复和恢复日常活动的指导必须在心电和血压监护下进行。运动量应该控制在较静息心率增加20次/min左右,同时患者感觉不大费力,即Borg评分<12。 如果患者感觉到费力或者运动后较静息心率增加大于20次/min,应减少运动量或日常活动。 如果是做CABG手术的患者,还应进行呼吸训练,用力咳嗽、促进排痰,预防肺部感染。用力咳嗽时,可在胸口抱住定制小枕头,以防伤口震裂,保护伤口。 第2期:院外早期康复或门诊康复期

第2期康复一般在患者出院后1-6个月内进行,PCI、CABG后常规2-5周进行。 2期康复是在1期的基础上,增加了每周3-5次心电和血压监护下的中等强度运动,其中包括有氧运动、阻抗运动以及柔韧性训练等。每次康复训练持续时间为30-90分钟,共3个月,推荐次数为36次,不低于25次。 因为1期康复的时间有限,2期康复变为心脏康复的核心阶段,它既是1期的延续,也是3期的基础。2期康复的目的在于尽早恢复接近正常体力,为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做准备。 2期的运动康复中,有氧运动主要包括有:行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爬楼梯、划船等,每次运动20-40分钟即可。 最初可从20分钟开始,逐步增加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可为3-5次/周,目标心率可比静息心率增加20-30次/min,也可用Borg评分表衡量,在12-16分范围内运动即可。 1.阻抗运动 阻抗运动主要包括有:俯卧撑、哑铃、杠铃、运动器械以及弹力带等,每次训练8-10组肌群,每周2-3次或者隔天1次即可。Borg评分可在11-13分。 做此训练前,必须有5-10分钟的有氧运动热身,运动过程中切记,要用力时呼气,放松时吸气。

康复训练一到6期训练目标及计划

康复训练一到六期训练目标及计划一期.迟缓期:无任何运动 治疗目标:1.预防并发症及继发性损伤 2.防止关节挛缩及肌肉萎缩 3.诱发肢体运动出现 4.刺激肢体出现肌张力 5.提高身体耐力及体力 6.床上转移及移动 7.提高坐位平衡 治疗计划:1.良肢位的摆放 2.PROM 3.利用神经异化技术来诱发随意运动 4.翻身及双桥运动 5.从仰卧位到坐位训练 6.坐位平衡训练 7.髋膝踝屈伸诱发训练 二期.出现联合反应,不引起联合关节运动的随意肌收缩。治疗目标:1.预防并发症,压疮,肩痛 2.防止关节挛缩及肌肉萎缩 3.强化肢体主动运动的出现 4.防止异常及痉挛模式出现 5.提高自主意识

治疗计划:1.良肢位摆放 2.PROM 3.利用神经易化技术来诱发随意运动 4.提高款膝踝屈伸训练 5.躯干及腰背肌强化训练、翻身、双桥运动 6.侧卧位下髋关节屈伸训练 7.坐位平衡训练 三期.可随意引起协同运动或其成份,坐位、立位髋膝踝可协同性屈曲(痉挛加剧:联带运动达到高峰) 治疗目标:1.防止关节挛缩及畸形出现 2.防止异常模式及痉挛加剧 3.提高肢体分离运动 4.缓解肌张力及挛缩 5.以正常运动模式进行训练 6.减少联合反应及挛缩对肢体功能影响 治疗计划:1.各种关节缓慢牵伸及牵拉训练 2.利用抑制技术降低肌张力、利用易化技术提高肢体功能 3.髋膝踝屈强化训练 4.各关节分离运动及控制能力训练 5.骨盆及躯干控制能力训练 6.患侧负重训练 7.立位平衡训练

8.俯卧位下屈膝控制训练 四期.痉挛减弱,出现部分分离运动 治疗目标:1.防止关节挛缩及畸形出现 2.防止异常模式及痉挛加剧 3.强化及提高肢体分离运动 4.缓解肌张力及痉挛 5.减少异常模式对肢体功能影响 6.强化立位平衡及步行质量 7.强化躯干与骨盆控制 治疗计划:1.增强髋膝关节控制能力 2.强化踝背屈控制训练 3.强化肢体分离运动 4.增强躯干分离运动 5.患肢支撑期及摆放期训练 6.步行质量提高训练:上下楼梯等 7.立位平衡强化训练 五期.痉挛减弱,共同运动进一步减弱,分离运动增强。(1).立位,髋伸展位能屈膝。(2).立位,膝伸直,足稍向前踏出,踝能背屈。治疗目标:1.进一步强化肢体的分离运动 2.增强肢体运动的协调能力 3.增强肢体速度及耐力 4.增强身体的动态平衡

康复治疗计划

康复治疗计划书 康复治疗计划: 早期康复方法 1、正确体位:教会家属和护理人员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的方法,要求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拍背数下。 2、翻身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分别向两侧转动,双足撑床。 3、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等,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脚交叉侧移等。 4、床边被动运动——上肢:肩胛带、肩关节、肘关节、腕指关节。 5、床边被动运动——躯干牵拉,背肌挤压刺激。 6、床边被动运动——下肢:髋关节及踝趾关节。 7、促进肌肉收缩的方法:利用对肌肉的突然牵张,引起肌肉收缩。 8、排痰

9、床头抬高座位训练:床头渐抬高,每个位置患者维持30分钟,则渐加10°再训练,直至能床边坐起,无靠坐位平衡练习。10、面、舌、唇肌刺激:张口、鼓腮、叩齿、伸舌、舌顶上腭等、冰块含服及味觉刺激。 11、呼吸控制练习:要求患者深吸气→缓慢呼气→放松。 12、卧坐训练:在床头抬高未达90°前,首先训练患者侧卧后单手支撑抬头抬肩的动作,直至能支撑起坐。 13、坐位平衡: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前后左右各向。 14、坐位操:以加强平衡训练,包括双手交叉前平举,侧举,双手交叉指鼻,双手交叉向前指物,健侧下肢肌力训练等,可教会家属及护理人员,然后一日多次督促患者练习。 15、床、轮椅(或椅)的转移 16、床以轮椅(或椅)的转移 17、健手做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动 18、应用电刺激: 19、应用肌电反馈技术 20、应用针灸治疗 21、应用推拿治疗 22、应用脑循环治疗促进脑血液循环 23、言语治疗 24、心理治疗 早期康复安排:指导患者和家属每日若干次的1、2、3、8、9、

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标准与程序

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标准与流程 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是为了评估康复治疗和训练效果以及预测预后、转归,制定、修改康复治疗训练计划,对康复治疗训练效果和结局做出客观的评价。 1、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内容为患者的躯体、精神、言语和社会功能,主要包括:①躯体方面:上肢,下肢(包括步态),关节,肌肉(含痉挛),脊柱与脊髓,协调与平衡,感觉与知觉(含疼痛、失用症、失认症),反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呼吸系统功能,循环系统功能,泌尿系统功能,性功能等;②精神方面:智力测验,性格测验,情绪测验,神经心理测验;③言语方面:失语症检查,构音障碍检查,言语失用检查,言语错乱检查,痴呆性失语检查;④社会方面:社会活动能力,就业能力,生存质量等。 2、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工作内容:感觉,肌力,关节活动度,平衡功能,协调功能,疼痛,步态,心功能,肺功能,偏瘫患者活动功能,言语语言功能,心理,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肌电图和诱发电位检测,生存质量,职业功能,残疾评定。 3、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方法:交谈,观察,填表,检测,一定要达到可靠性,有效性,灵敏性,统一性。 4、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流程:病史询问,检测,记录,分析。 5、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时间:48小时内做出全面的综

合性评定(即初期评定);康复治疗与训练计划实施中(2 )周再评定(中期评定);治疗与训练过程结束时,进行总结性评定(即末期评定)。 6、学科主任或科主任主持评定会,主管医师报告评定对象病历、提出个人初评及康复计划;与会人员各抒己见,主持人总结,主管医师记录,最后制定和修改下一步康复治疗训练计划。 7、其他科住院患者应由康复医师与临床医师共同评定,并记录讨论内容。 8、定期康复治疗与训练效果评定注意事项:①既要全面,又要针对性;②选用适当的评定方法;③评定前要向患者及其家说明目的和方法,消除不安,取得配合;④评定时间尽量短,不要引起患者不适; ⑤评定有一个人主持进行,确保准确性;⑥健侧和患侧进行对照;⑦评定过程患者如不适,及时中止,查找原因。

常用康复训练项目医嘱

常用康复训练项目长期医嘱 一、PT(运动疗法) 1、运动疗法(甲27); 2、偏瘫肢体综合训练(甲27)。 3、脑瘫肢体综合训练(甲27)。 4、截瘫肢体综合训练(甲27)。 5、电动起立床训练(自18) 6、减重支持系统训练(自18) 7、平衡功能训练(自18) 8、关节松动训练(自27) 二、OT(作业疗法) 1、作业疗法(甲18); 2、手功能训练(自18) 3、职业功能训练(自18) 三、ST(言语疗法) 1、言语训练(甲23) 2、口吃训练(自23) 3、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甲18) 4、构音障碍训练(自23) 5、吞咽功能障碍训练(自23) 四、理疗 1、中频脉冲电治疗(乙18/部位) 2、低频脉冲电治疗(乙14/部位)(包括神经肌肉电刺激、痉挛电刺激、经皮神经电刺激等) 3、气压治疗(乙14/部位) 4、减重支持系统训练(自 18/部位) 5、经颅磁刺激仪:磁疗(自14);低频脉冲电治疗(乙14/部位)。 6、红外线治疗(乙9/20分钟) 7、电子生物反馈疗法(乙18/次) 8、电动牵引(丙20/次) 五、传统康复 1、普通针刺(甲11/5个穴位) 2、电针(甲 14/2个穴位) 3、灸法(甲18/次) 4、隔物灸法(甲23/次) 5、拔罐疗法(甲9/3罐) 6、游走罐(甲11/次) 7、落枕推拿治疗 Qd (乙27/次) 8、颈椎病推拿治疗 Qd (乙27/次) 9、颈椎间盘突出症推拿手法治疗 Qd (乙54/次) 10、肩周炎推拿治疗 Qd (乙27/次) 11、急性腰扭伤推拿治疗 Qd (乙45/次) 12、腰椎间盘突出推拿治疗 Qd (乙54/次)

康复治疗考试题库.doc

试卷154--康复医学试题 单位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一、A1题型(共29题,共64.4分) 1.关于康复评定的意义如下,但哪一项应除外 A.评定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程度、发展趋势 B.又称疾病诊断,是寻找疾病病因和诊断C.评估康复疗效D.确定康复治疗目标E.制订康复计划的依据 2.康复评定一般至少进行几次 A.1次B.2次C.3次D.4次E.5次 3.量表评价中,评定员信度的相关系数应该超过 A.0.6 B.0.7 C.0.8 D.0.9 E.1.0 4.关于FIM总分分级不正确的是 A.126分表示完全独立B.18分表示完全依赖C.108~125分表示独立 D.90~107分表示极轻度依赖E.72~89分表示轻度依赖 5.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定的内容不包括 A.自理活动B.活动与运动C.括约肌控制D.交流 E.肢体畸形 6.ADL交流方面内容不包括 A.打电话B.使用交流板C.书写D.化妆E.识别环境标志 7.家庭集体心理治疗的目的是 A.协助家庭成员重新认识和适应家庭中出现残疾人的现实,重建家庭新秩序 B.协助解决家庭成员的心理障碍C.解决夫妻之间矛盾 D.解决家庭成员相互适应和面对现实E.促进家庭关系改善 8.下列情况使老年人跌倒的危险性增加,但不包括 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B.膝伸肌肌力减弱C.认知障碍 D.静态平衡与姿势摇摆的客观测量E.应用镇静/安眠药 9.Lovett徒手肌力评定共分几级 A.3级B.4级C.5级D.6级E.7级 10.Lovett徒手肌力检查最适宜 A.脑卒中患者B.小儿脑瘫C.小儿麻痹症、周围神经损伤患者

康复训练种类

康复训练种类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关节活动度训练1、定义:关节活动度训练是指运用多种康复训练的方法增加或维持关节活动范围,提高肢体运动能力;根据患者肌力情况分为主动、被动、主动辅助关节活动训练三种。 2、适应症:(1)患者不能主动活动,如昏迷、完全卧床等;为避免关节挛缩、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和心肺功能降低等并发症需进行被动训练;主动关节活动导致明显疼痛的患者也需进行被动活动。(2)患者能够主动收缩肌肉,但因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粘连或肌张力增高而使关节活动受限,可进行主动训练;肌力较弱(低于3 级)者采用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有氧训练时,多次重复的主动或主动-辅助关节活动度训练可改善心肺功能。(3)肌力3级或3级以上患者,但存在关节肌肉的挛缩粘连需进行主动关节活动训练。 3、禁忌症:各种原因所致关节不稳、骨折未愈合又未做内固定、骨关节肿瘤、全身情况极差、病情不稳定等。 连续被动关节活动(CPM) 1、定义:是利用专用器械使关节进行持续较长时间的缓慢被动运动的一种训练方法。训练前可根据患者情况预先设定关节活动范围、运动速度、及持续被动运动时间等指标,使关节在一定活动范围内进行缓慢被动运动,以防止关节粘连和挛缩。 2、适应症:四肢骨折,特别是关节内或干髓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韧带重建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切除术后,化脓性关节炎引流术后;关节挛缩、粘连松解术后,关节镜术后等。

3、禁忌症:连续被动运动如对正在愈合组织产生过度紧张时应慎用或推迟应用。 4、仪器设备:对不同关节进行连续被动运动训练,可选用各关节专用的连续被动运动训练器械。训练器械是由活动关节的托架和控制运动的机械组成,包括针对下肢、上肢、甚至手指等外周关节的专门训练设备。 5、注意事项:(1)、术后伤口内如有引流管时,要注意运动时不要影响引流管;(2)、手术切口如与肢体长轴垂直时,早期不宜采用CPM 训练,以免影响伤口愈合;(3)、训练中如同时使用抗凝治疗,应适当减少训练时间,以免出现局部血肿;(4)、训练程序的设定应根据外科手术方式、患者反应及身体情况加以调整。 牵张训练 1、定义:牵张训练是通过治疗师被动牵张患者的肌肉和肌腱,或患者通过自身的姿势改变进行主动牵张训练,使肌肉、肌腱和韧带恢复长度,肌张力降低,关节活动度增加的一种训练方法。 2、适应症: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肌肉、肌腱等软组织挛缩,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影响患者日常功能活动或护理的肌挛缩等。 3、禁忌症:骨性关节活动障碍、新近的骨折又未做内固定、局部组织有血肿或急性炎症、神经损伤或吻合术后l 个月内、严重的骨质疏松等。 4、原则:(1)、牵张训练前的评定,明确功能障碍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方式。(2)、患者处于舒适体位,必要时在牵张前应用放松技术、热疗和热身训练。(3)、牵张训练时,牵张力量应轻柔、缓慢、持续,达到一定力量,持续一定时间,逐渐放松力量,休息片刻后再重复。(4)、牵张后,可应用冷疗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