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题型及答题格式

中考题型及答题格式

中考题型及答题格式
中考题型及答题格式

中考语文试卷必考题型和答题方法归纳

(重点保留,认真消化背诵)

◎几个重要概念总结:(见海西考点文学类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知识点)

1、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先抑后扬、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等。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3、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4、描写方法:(1)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2)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5、修辞手法(2个字):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反复。

6、论证方法(4个字):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7、说明方法(3个字):举例子;列数字;引资料;打比方;作比较;

分类别;下定义;列图表。

8、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9、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0、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你们);第三人称(她<们>、他<们>、它<们>)。

11、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12、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25分)

1、名句默写(10分,选最好的五道题计分,错一个字则一句没分):

对策:先把61首诗词都背完,再背老师划线的古文部分;课外名句只要背发的资料上的。想要考上128分以上的同学应把该背、能背的尽量背完。)

2.口语交际。(3分)( @ 口语交际答题要点:称呼+礼貌用语;语言委婉;号召或感谢。)

示例:叔叔(称呼),您好!(礼貌用语)……让我们一起保护环境,好吗?(号召)谢谢您的合作!(感谢)

3.名著阅读6分(1)名著阅读题选择题:(2分)错误类型主要有两种:1、张冠李戴,书名和情节、人物混淆;人物和情节混淆等。 2、语言绝对。比如《伊索寓言》全是动物寓言,错,应该是大部分。复习海西配套练习P147-152)

(2)情节概述题(4分)答题要点:1、原因 2、经过 3、结果 4、主要人物。1点一分,主要人物不能错,错了0分;1个错别字扣0.5-1分)

4.综合探究题(6分)@ 综合探究、材料分析题答题要点:

(1)从材料中找关键句来概括原因、现象或其他;

(2)从材料中的不足之处和已有方法去寻找新措施和建议的灵感;

(3)拟标题、拟栏目、仿写要字数简短、句式整齐、符合主题);

(4)看图写话:要找到图中的关键人、景、物和字,扣住材料主题写。

(5)理解主题:结合材料,看清题意。

(6)想象拓展题:计划要具体,想象要丰富,描写要细致。

二、古文对比阅读(18分)。

1、字词解释(4分,4空,两个甲文,两个乙文)

@ 字词解释对策:重点看每册课本的课后注释和海西考点上的归纳,背海西配套P157-163;背发的资料中的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字。

2、(3分)选择意义/用法;相同/不同的一项。 @ 一词多义对策:背海西配套P157-163和老师发的资料。

3、句子翻译(4分)对策:逐字翻译,关键字一定要翻译,不会的字就猜或者不翻译。)

4、甲乙文异同点对策4分:从异(不同点)和同(相同点)分别答,看清要求和分值。

@对比分析两文中主人公的行为:从异同点分析,最后总结你的收获。

5、(3分)概括延伸题对策:1、概括人物的性格、事情的原因;2、列举于此品德、特点类似的

人或事。

6、3分(1)启示感悟体会题题答题要点(2)看法观点见解题答题要点(见现代文阅读共同题型)

三、现代文阅读共同题型:(1、说明文或议论文二选一。2、一篇广义记叙文)

(一)作用题(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答):包括标题作用题、第一段(开头)作用

题、中间过渡段作用题、结尾作用题、伏笔作用题、环境描写作用题、插叙作用题、人称作用题等。

1、@标题作用题答题要点:(1)说明文:点明说明对象;议论文:点明论点;记叙文:点明主题。(2)(运用……手法,生动形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3)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或以……为线索,贯穿全文)。(4)化用诗文、词曲等,增添文学色彩。(5)表达了人物间的……情感。<1-4点为结构上的作用,第5点为内容上>

2、@第一段(开头)作用题答题要点:(1)总领全文。(2)照应题目,引出……(说明文:引出说明对象或者对下文……的说明。议论文:引出论点或引出下文……的论述。记叙文:引出主题或引出下文……的叙述);(3)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4)运用……手法,通过……描写,渲染了……气氛,为下文……做铺垫。(5)写了……,表达了……思想情感。<1-4点为结构上的作用,5为内容上>

3、中间关键句作用题答题要点:(1)过渡,承上启下。(2承接上文……内容,为下文写……作铺垫。(3)推动情节发展。(4表达了……思想情感。<1-3结构;4内容>

4、结尾作用题答题要点:(1)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2)照应……(标

题、开头、全文),点明主旨。(3)留下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4)写了……,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情感。(1-3是结构上,4是内容上)

5、伏笔作用:1、为下文情节发展设下了悬念。2、吸引读者阅读兴趣。3、为下文作铺垫,(使行文不突兀)

6、自然环境描写作用:(1)交代事件、季节和环境特点;(2)为……铺垫,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心情,表达了……思想情感。

7、插叙作用:补充情节,衬托人物……的思想情感,使文章更完整、充实。

8、人称作用:(1)第二人称作用题:有利于直接抒发强烈深沉的感情;便于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与读者或文中的人物进行情感交流,显得亲切感人;若用“您”比“你”更能表达出对母亲的尊重与敬爱。(2)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给人以真实感和亲切感。(3)第三人称:不受任何限制,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显得客观、自由、灵活。

(二)、语言赏析题。

1、词语的表达效果、表达的感情或者好在哪里:(1)这个词语在句中指……(内容);(2)表达人物……情感。(方法:发现词语中体现的人与景、事的关系,体会人物的情感。)

2、赏析一句话:这句话运用了……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内容,……事物……特点),表达了谁(什么人)的……思想情感或什么道理。

(三)标题、词语或句子含义题答题格式:(1)先写标题或句子在文中的表层意思(指什么内容)。

(2)在答标题或句子表达的深层思想情感。

举例:标题含义:表层含义:“夜是梦的花朵”指女儿和妈妈约定好在梦里相见,女儿微笑的脸慢慢绽放成花朵。深层含义:女儿用梦寄托对妈妈的思念,靠梦享受母爱的美好,也可以看出妈妈对女儿的爱与不舍。

词语含义:词语“种子”含义题。答:(1)“种子”含义是“杂交水稻的种子。

(2)”种子“含义为小时候母亲对我的启蒙和教育,(对我的爱与鼓励)。

(四)、看法观点见解题答题要点:先表明赞成或反对态度,1句话概括原文的观点后,从现代社会和生活的实际意义出发)谈理由(1点1分,至少3点)。

(五)、启示感悟体会题答题格式:原文说了……(1句话,越少越好),我懂得了……(2句话),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会怎么做……(2-3句话)

(六)想象拓展题(描述题)答题要点:重点题型:1、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想象和扩写。2、文章之外的联想仿写题:按要求,写一种植物、动物或一处景观;描写对你有影响的人或事,以及你想说的话等。特别注意:1、紧扣住题目要求答题。 2、注意字数(不少于60字、少于60字、60字左右、60字以内等);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 4、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五种); 5、人称(第一人称我<们>、第二人称你<们>,第三人称她/他/它<们>)(题目:请结合上文,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把“我”的思绪漫游的内容描写出来。); 6、表达方式(描写、记叙、议论、抒情、说明); 7、是否要用名言等。 8、语言通顺,无错别字(错一字扣0.5-1分)

(一)说明文阅读(17分)

1. @标题作用题答题要点:(1)点明说明对象;(2)(运用……手法,生动形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3)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或以……为线索,贯穿全文)。(4)化用诗文、词曲等,增添文学色彩。(5)表达了人物间的……情感。<1-4点为结构上的作用,第5点为内容上的作用>

2、@第一段(开头)作用题答题要点:见现代文阅读共同题型。

3、找说明对象或说明中心(对象+特点)题对策:看标题;看首尾段;看关键句(每段的首尾句、过渡句、总说句、分说句。)

3、找说明顺序题对策: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4、@内容、原因、特征概括题(3分)答题要点:根据要求,逐段找关键句,再合并。

5、@说明方法及作用题(4分,句子2分,作用2分)答题要点:运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具体、科学准确地)说明了……(内容,事物的特征等),使读者更明白(更有兴趣)。重点掌握列数字、举例子、引资料、打比方这四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详见海西考点P74)举例子:举了……的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内容,特征等),使读者更明白。

列数字:列了……的数字,准确地说明了……(内容,特征等),使读者更明白。

引资料:引用了……,形象地说明了……(内容,特征等),使读者更感兴趣,语言更有说服力。

打比方:把……比作……,形象地说明了……(内容,特征等),使读者更明白,更感兴趣。

作比较:把……和……相比,形象地说明了……(内容,特征等),使读者更明白。

下定义、分类别、列图表的作用略,见海西考点。

6、@说明文词语赏析题(4分,句子2分,作用2分)答题要点:1、词语用得好:……词的意思是……(意思不知道就不要写,否则扣分),准确严密地说明……(内容,事物的特征等),(使话说得留有余地,)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2、词语能否删掉:不能删,……词的意思是……(意思不知道就不要写,否则扣分),准确严密地说明……(内容,事物的特征等),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删去后原句意思变为……,不符合原意。

7、综合探究题答题策略:(1)措施、建议题:给1-2则材料,根据材料和原文题建议:从材料中的不足之处和已有方法去寻找新措施和建议的灵感;(2)根据原文和材料写探究结果:从材料中找关

键句来概括原因、现象或其他;(3)拟标语、宣传口号、仿写等:字数简短、句式整齐、符合主题(4)想象拓展:描写你家乡的美景或特色风俗人情饮食文化等。

(二)议论文阅读(17分)

1、找论点题对策:看标题、开头、结尾;综合比较哪句最全面,就用哪句。

2、论证方法及其作用题答题格式:运用了……论证方法,证明了……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重点掌握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见海西考点P78。)

举例论证:举了……的例子,证明了……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道理论证:引用了……的名言,证明了……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对比论证:通过……和……的对比,证明了……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比喻论证:把……比喻成……,证明了……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更通俗易懂。

3、补充论据或明确论据题对策:1、事实论据(名人事例、史实(如历史人物的故事)、统计数字等。2、道理论据:名人名言、谚语、俗语、科学原理、定律公式等。

4、语言赏析题答题格式:(1)赏析词语: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指出在句子中指什么内容,最后表达了什么道理或思想情感。

(2)赏析句子:运用了……手法,写出了……内容,表达了……道理或思想情感。

5、启示感悟体会题答题格式

6、标题作用题:见现代文阅读共同题型。

(三)记叙文(或散文、小说)阅读(20分)

1、 @中心、原因或内容概括题(3-4分)答题要点:(1)根据要求,逐段找关键句,再合并。(2)找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谁?做了什么事?怎么做的?结果如何?)

2、语言赏析题:

(1)@词语的表达效果和表达的感情题答题要点:1、这个词语在句中指……(内容)2、表达人物……情感。(方法:发现词语中体现的人与景、事的关系,体会人物的情感。)

(2)@语言赏析题答题要点:这句话运用了……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内容,……事物……特点),表达了人物之间的……思想情感。

例句:可那空荡荡的窗像是没有画幅的镜框,像是没有了牙齿的瘪嘴。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将失去母亲的窗比作没有画幅的镜框和没有牙齿的瘪嘴,突出了母亲在子女心中的重要地位,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追忆和思念。(4分)

3、@语言是否矛盾答题要点:1、不矛盾。2、理由。先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然后从人物的思想情感角度分析理由。

4、人物形象、性格分析题解题方法:(1)从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等的描写句子中分析人物的精神品质与性格特征。(2)从人物的典型事例来体现人物精神品质与性格特征。(3)从环境描写句子中分析人物心理与性格。

5、启示感悟体会题。

6、观点看法见解题。

7、想象拓展题:

8、标题或句子含义题答题格式:9、标题或关键句的作用题(现代文阅读共同题型)

小学语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小学语文常见题型及答 题技巧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小学语文常见考试题型 及答题技巧 一、汉字类考题 汉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学习汉字主要是能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学会查字典。 重点可以复习以下几个内容: 1、读准字音:主要是对同音字、多音字和音近字的读音要能够辨别清楚,防止混淆。特别是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确定读音。我们课文中有不少多音字,要注意积累,了解它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读什么音。有些汉字读音完全相同,我们称它们为同音字。同音字虽然音同,但字形和字义基本上都不同,要注意区分。 常见题型: ⑴多音字组词。 ⑵选择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⑶给一个音节写出3个(或若干个)以上的汉字。 2、认清字形:汉字的笔画比较复杂,要认清字的形体,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以及间架结构,要注意区别形近字,做到书写正确。 形近字是指形体相似、差别不大的字。 有的是偏旁部首易混淆,如“日”和“目”; 有的是个别部件易混淆,如“辩”和“辨”;

有的是结构单位相同,位置不同,如“陪”和“部”; 有的是笔形易混,如“见”和“贝”; 有的是笔画多少、长短易混,如“末”和“未”。 区别形近字,我们要养成一丝不苟的好习惯,从字音、字形、字义上仔细区别。 常见题型: ⑴写出汉字的笔画(或笔顺)。 ⑵按汉字的结构要求写字。 ⑶加(或换)偏旁组字再组词 ⑷选字填空。 ⑸区别形近字组词。 ⑹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⑺把下面繁体字的简化字写出来。 3、理解字义,会查字典:不同的汉字表达的意思不同,不少字是一字多义,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也不同。我们要能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义。我们还要能运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来熟练地查字典,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字义,正确用词,提高我们的识字能力。 常见题型: ⑴查字典,按要求填空。 ⑵读一读,给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字义。 ⑶根据一个字的不同意思组词。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主要题型及答题模板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主要题型及答题模板 一、记叙文概念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二、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叙述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四、记叙线索: (1)以时间为线索(2)以事件为线索(3)以某物为线索。 (4)以某人为线索。(5)以见闻为线索.(6)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7)以感情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止有一条线索,线索有主线、副线之分;有明线、暗线之分。 五、叙述的人称: 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有时也用第二人称 六、记叙文的详略 叙述中的详略问题是一个取材、组材如何扣紧中心,体现主题的问题。 凡是对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展开详写;而对主题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叙述。 阅读记叙文,应注意材料的详略处理是如何为主题服务的。次要材料虽不能详写,但也不能不写,因为涉及到文章点面结合的问题。点(详写),体现文章的深度,突出主题思想;面(略写),体现文章的广度,使文章全面、丰满,完全不写次要材料,会使文章的面受到影响。

七、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有五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描写人物可以进行正面描写,也可以进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内容。间接描写就是通过描写其它人物的言行、心理或者环境来表现主人公。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①表现时代风貌、展现风土人情②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③深化主题④交代背景、渲染气氛⑤感染读者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 八、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 (1)过渡 作用:承上启下 ①连接不同事件或不同场景。②记叙、议论、抒情间的转换。 ③转换不同的叙述方式。 (2)照应。 分析文章的照应,要做到四看: ①看起段与题目的照应。②看开头与结尾照应。 ③看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层层推进,多处照应。 ④看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复叠式照应。 九、理解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 把握文章中关键词语,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性格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关键词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语语的含义。 (2)试用同义或近义词语替换作比较,理解词语的含义。理解得对不对,还可通过朗读体味,通过工具书来查证。 (3)注意句中隐含的意思(即言外之意)。 1.理解词语的含义 ①投石探波(表面意思)。 ②分析综合 ③词语的指代内容要联系上下文甚至全篇来理解。 2.理解句子的含义 (1)文章开头段(句)的作用可能有: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出下文(话题)、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 (2)文章结尾段(句)的作用可能有: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等; (3)文章中间段(句)的作用可能有:过渡(承上、启下、承上启下)作用。 (以上三种题型回答时格式为:在内容上,起到---------的作用;在结构上,起到---------的作

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方法大全及技巧

专业资料整理分享 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技巧 湖北竹溪城关中学明道银 解中考数学压轴题秘诀(一) 数学综合题关键是第24题和25题,我们不妨把它分为函数型综合题和几何型综合题。 (一)函数型综合题:是先给定直角坐标系和几何图形,求(已知)函数的解析式(即在求解前已知函数的类型),然后进行图形的研究,求点的坐标或研究图形的某些性质。初中已知函数有:①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和常值函数,它们所对应的图像是直线;②反比例函数,它所对应的图像是双曲线; ③二次函数,它所对应的图像是抛物线。求已知函数的解析式主要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关键是求点的坐标,而求点的坐标基本方法是几何法(图形法)和代数法(解析法)。此类题基本在第24题,满分12分,基本分2-3小题来呈现。 (二)几何型综合题:是先给定几何图形,根据已知条件进行计算,然后有动点(或动线段)运动,对应产生线段、面积等的变化,求对应的(未知)函数的解析式(即在没有求出之前不知道函数解析式的形式是什么)和求函数的定义域,最后根据所求的函数关系进行探索研究,一般有:在什么条件下图形是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四边形是菱形、梯形等或探索两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相似等或探究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等或探索面积之间满足一定关系求x的值等和直线(圆)与圆的相切时求自变量的值等。求未知函数解析式的关键是

列出包含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即列出含有x、y的方程),变形写成y=f(x)的形式。一般有直接法(直接列出含有x和y的方程)和复合法(列出含有x和y和第三个变量的方程,然后求出第三个变量和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代入消去第三个变量,得到y=f(x)的形式),当然还有参数法,这个已超出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找等量关系的途径在初中主要有利用勾股定理、平行线截得比例线段、三角形相似、面积相等方法。求定义域主要是寻找图形的特殊位置(极限位置)和根据解析式求解。而最后的探索问题千变万化,但少不了对图形的分析和研究,用几何和代数的方法求出x的值。几何型综合题基本在第25题做为压轴题出现,满分14分,一般分三小题呈现。 在解数学综合题时我们要做到:数形结合记心头,大题小作来转化,潜在条件不能忘,化动为静多画图,分类讨论要严密,方程函数是工具,计算推理要严谨,创新品质得提高。 解中考数学压轴题秘诀(二) 具有选拔功能的中考压轴题是为考察考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设计的题目,其特点是知识点多,覆盖面广,条件隐蔽,关系复杂,思路难觅,解法灵活。解数学压轴题,一要树立必胜的信心,二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技能,三要掌握常用的解题策略。现介绍几种常用的解题策略,供初三同学参考。 1、以坐标系为桥梁,运用数形结合思想:

(完整)初中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的六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2015中考古诗词鉴赏的六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诗词鉴赏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语言艺术(修辞方法、语言风格)、结构形式、写作技巧等四个方面。 例题:下面这首诗从哪些角度入手,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参考答案:从题目(秋思)、意象(枯藤……夕阳……)、关键词句(断肠人在天涯)体会到了了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题目形式](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理解词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可以从词性、色彩、词的准确性、生动性以及词的丰富内容和意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把握它的内涵。解答修辞的效果时,(炼字和赏析句子时都)先指出用了xx修辞方法。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炼字的答题步骤] a、析词语的表层义和深层义;b、找修辞写其表达效果;c、绘画面,即烘托了xx的意境;(4)写感情:表达了xx感情、传达了xxx的思想。 [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题型示例] 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解题步骤]:(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3)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4)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答题格式】——词(或——字) 好,有——之意,(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模式大全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第一段: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常见的: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 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的作用是增加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比喻的作用:①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②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③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拟人的作用: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夸张的作用:①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②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排比的作用: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 叠词、短句的作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引用的作用: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6、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中考语文重点题型答题模板梳理

中考语文重点题型答题模板梳理 一、诗歌答题模版 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点出境界特点 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对读者、意境、中心等的效果) 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 4.炼字类:该字的本来意义及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 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 6.感情类:运用什么手法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 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 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 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形象类型特点)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 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二、现代文答题模版 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 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 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 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 5.联想感悟型: 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 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

6.句子的作用: 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 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 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文体、结构、中心等) 8.写X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X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 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 三、积累-现代文 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 2.短句: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 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 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抒写美C抒发作者情感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见证历史沧桑 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B生活和社会环境C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 6.文学作品的形象:A人物的性格特征B人物的精神风貌C人物的思想特征D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 7.第一人称:A亲切自然B自由直接C真实生动 8.第二人称:A呼告抒情,动人亲切B便于感情交流C充满气势,态度鲜明D自由灵活 9.第三人称:A直接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B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C显得客观冷静 10.肖像描写:以形传神,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11.动作描写:表现人物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

语文高考各题型答题方法及技巧

语文高考各题型答题方 法及技巧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语文】高考各题型答题方法及技巧 一、语文基础题 先说时间的分配。第一大题的3个选择题,一般同学可控制在5分钟。这部分题目因题型稳定,平时训练也多,基本套路考生应该是相当熟悉的,因此在审题清楚的前提下可大胆作答,中等速度解答为宜。另外,答案要看重第一印象,没有充分的依据,不要擅自改动。 答题策略: 1.看清题干要求。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项,有没有其他可供答题参考的信息等,务必看仔细,看清楚。 2.先排除最有把握排除的选择项。如“词语、成语(含熟语)辨析题”可从感情色彩、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搭配得当与否、是否重复累赘等方面考虑。 3.几点常规的提醒。读音正误辨别时,注意越是你平常最有把握、人人似乎都这么读的字越要谨慎;错别字正误辨别,看题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原本是正确的反而会觉得像是错的,如无把握,可先放一放不去做它; 选词填空题宜用“排除法”,而且要注意“搭配”问题;成语使用题忌“望文生义”的理解,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有时试题中那“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二、自然科学和社科类文章阅读 这两部分的内容考查,一般采用单项选择的形式,共设四个小题。做好这四道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思考的严密、周详。 2.务必找到与试题选项对应的词、句、段,反复对照理解,仔细判断选项正误;依据原句进行推理要合理,否则成为“无中生有”。

3.了解设置干扰项的几种情况: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扩大或缩小概念的范围,缺乏依据,因果颠倒,先后错乱,张冠李戴等。 4.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有时选文可能枯燥,要保持大脑清醒。静下心仔细阅读,力求准确理解。 答题技巧: 一是锁定题目的阅读区间,在第几段第几行,特别是涉及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词语、句子的理解题。 二是一般第1、2题比较容易,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根据题干指向。表述一般与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确。 三是第3、4题的设题难度稍微大一点。设题的错误项大都与原文有些偏差。细微处要搞清楚。 三、文言文阅读 针对文言文阅读试题多以叙述性文字为主的特点,在进行整体性阅读时,要用心去查找文中的人和事,尽量把文中下列相关的内容圈点出来:人有几位,如何称谓;主角是谁,与他人关系怎样;事有几件,由几人所干;事件关系,有何意义,大体分分层次。接着审清题目,带着这些问题再去研读文段,不在无关处纠缠,要在紧要处下工夫。 1.文言实词的理解: 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选项中给出的解释,可代入句中,结合上下文,反复印证。另外要特别注意词的多义、词的活用、词的古今异义、通假、词的偏义等文言现象。 平时我们积累的一些成语中个别语素的解释,有时也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也要为我所用。

初中语文中考答题格式大全

初中语文中考答题格式大全 (1)标题:含义:表面含义:字面上的意思、点明写作对象、概括主要内容深层含义: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作用:作为文章线索概括主要内容(中心事件)表明写作对象,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揭示文章主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吸引读者(比喻、拟人、一语双关、象征)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2)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人物的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它是最基本、最常见的记叙顺序]: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 2、倒叙[把事物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前,然后再从事件开头按原来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增强文章生动性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线索,插入与主要情节相交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中心事件]: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作用,交代了(补充了、解释了)…,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能够突出人物…性格(形象、品质)(3)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写出)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节令、天气、景物特点)渲染了…气氛,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烘托了人物…心情反应人物…性格(品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突出(深化)主旨(4)五种表达方式及用法:记

叙(叙述):是指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事件发生的经过描写: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以及环境做细致入微的描绘,给人真切的感觉议论:讲论道理,表明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抒情:抒发自己的感情说明:对事物进行客观、平实、科学的解说和介绍侧重介绍事物的特点、功用、构造能方面内容。(5)文章线索[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 : 1、形式:以某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人物为线索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以某一问题为线索明暗两条线索 2、线索出现的位置: 文章的标题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作者的思想感情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6)人称及作用: 1、第一人称[我、我们]:有真实感、亲切感、有说服力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便于抒情 2、第二人称[你、你们]:好像在和人物直接对话,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 3、第三人称[他、她、它、他们]: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写起来自由(7)某段(句)在文中的作用: 1、开头:结构: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总领全文点明中心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紧凑内容:交代了环境(背景)渲染了…气氛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中考数学考试典型10大解题思路及方法

中考数学考试典型10大解题思路及方法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一些经典而实用的解题方法和思路。这里总结10大解题方法的汇总。 1、配方法:所谓配方,就是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通过配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其中,用的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配方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的方法,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用到它。 2、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的基础,它作为数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一种数学方法在代数、几何、三角函数等的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有许多,除中学课本上介绍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外,还有如利用拆项添项、求根分解、换元、待定系数等等。 3、换元法:换元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方法。我们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称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4、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b、c∈R,a≠0)根的判别式△=b2-4ac,不仅用来判定根的性质,而且作为一种解题方法,在代数式变形,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研究函数乃至解析几何、三角函数运算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韦达定理除了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另一根;已知两个数的和与积,求这两个数等简单应用外,还可以求根的对称函数,计论二次方程根的符号,解对称方程组,以及解一些有关二次曲线的问题等,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5、待定系数法:在解数学问题时,若先判断所求的结果具有某种确定的形式,其中含有某些待定的系数,而后根据题设条件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等式,最后解出这些待定系数的值或找到这些待定系数间的某种关系,从而解答数学问题,这种解题方法称为待定系数法。它是中学数学中常用的重要方法之一。 6、构造法:在解题时,我们常常会采用这样的方法,通过对条件和结论的分析,构造辅助元素,它可以是一个图形、一个方程(组)、一个等式、一个函数、一个等价命题等,架起一座连接条件和结论的桥梁,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解题的数学方法,我们称为构造法。运用构造法解题,可以使代数、三角、几何等各种数学知识互相渗透,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高考语文各类题型汇总及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 各类题型汇总及答题技巧 第一板块:语言知识与运用 p1 第二板块一般论述类和说明类文章的阅读 p16 第三板块古诗鉴赏题 p18 第四板块文言文阅读题 p29 第五板块现代文阅读题 p33 ★小说专题 p40 ★记叙文专题 p45 ★说明文专题 p50 ★议论文专题 p53 第六板块作文 p55

第一板块:语言知识与运用 一·【字音、字形辨析题】 ○字音题 临场技法: 1.辨析多音字。 ①注意区别口语与书面语的读音:例如“薄”在书面语中读bó,如淡薄、日薄西山;而在口语中读báo,如纸太薄。 ②注意字义:有些字,字义不同时,读音自然不同。例如“奇”,表示罕见、特殊时,读qí,如“奇闻”“奇迹”;表示单个时,读jī,如“奇数”。 ③注意区别一般词语与专业词语的读音:如“万人空巷”“街谈巷议”为一般词语,其中“巷”读xiàng,而“巷道”为专业词语,“巷”读hàng。 ④有的字的读音,在个别词语中与一般词语中有区别:如“松柏”的“柏”读bǎi,但在“柏林”中读bó,而在“黄柏”中读bò。 ⑤有的字单用时的读音与用这个字组成词语时的读音不同:如“剥花生”中的“剥”读bāo,而“剥削”的“剥”读bō。 ⑥有的字由于词性不同,读音也往往不同:如“畜”,作名词时,读chù,作动词时则读xù。 ⑦有的字作姓氏时的读音与平时读音不相同:如“仇”,一般读chóu,作姓氏时则读qiú。 总之,多音字,不仅要了解某个字有几个读音,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更要了解其不同读音的不同搭配习惯。 2.注意辨析容易读错的字。如“皈依”的“皈”读guī,不读fǎn。 3.重视容易读错的词语。如“酝酿”yùn niàng等。 4.重视难读字。如“讷言”中“讷”读nè。 5.比较形似字。如缜密——滇池——嗔怒——精卫填海——谨小慎微。 6.留心同音字。对同音的形声字,可以通过不同形旁来判定其所表示的意义;对于常用的同音字,要随时留意其经常与什么字在一起搭配使用,表示什么意思。 7.注意读准形声字。如泥淖的“淖”读nào,不读zhuó。 8.注意常见成语的读音。如“鲜为人知”的“鲜”不读xiān,而读xiǎn。 临场解题时,应注意以下五种解题方法: 1.以义定音:宿愿(sù);星宿(xiù);三天两宿(xiǔ)。 2.以语体定音:“翘首”“翘望”中“翘”是书面语体读qiáo,而“翘尾巴”“翘辫子”中“翘” 是口语读qiào。 3.以词性定音:“试卷”,名词,“卷”读juàn;“席卷”,动词,“卷”读juǎn。 4.以用法定音:和睦hé;和稀泥huò;和牌hú;暖和huo;随声附和hè。 5.以形旁定音:育yù;盲máng;肓huāng。 小结:从历年高考试题的题型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 ①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组是 ②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或不相同)的一组是 ③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或不相同)的一组是 从所选的词来看,大都是常见字。个别生僻的字,可以不予理睬,当作正确的看待。从字特点来看,大都是多音字和形似字。 【答题技巧】 A、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

2020中考语文答题模板

学习有方法,答题有模板。除作文外,阅读、诗歌鉴赏都是占分值比较高的重点题型,学习哥给大家总结了相关的答题模板,保证你再遇到这类问题不犯难。 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点出境界特点 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对读者、意境、中心等的效果) 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 4.炼字类:该字的本来意义及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 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 6.感情类:运用什么手法+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 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 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 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形象类型+特点)+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 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 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 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

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 5.联想感悟型: 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 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 6.句子的作用: 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 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 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文体、结构、中心等) 8.写X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X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 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 1.长句:A容量大,气势盛+B能细致严密地说明事物+C表达复杂丰富的感情 2.短句:A句子短,简洁明快,干脆有力+B音节少,停顿多,容易造成一种急促的气势+C便于表达丰富的情绪,强烈的感情 3.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小说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推动(或衬托)情节发展+C象征意义+D交代背景(时间、地点等) 4.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在散文中):A渲染烘托气氛、形象、心情+B抒写美+C抒发作者情感+D作为串时间的线索+E见证历史沧桑 5.文学作品中的环境包括:A具体的风景描写+B生活和社会环境+C社会历史背景及时代特征 6.文学作品的形象:A人物的性格特征+B人物的精神风貌+C人物的思想特征+D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

中考题型及答题格式

中考语文试卷必考题型和答题方法归纳 (重点保留,认真消化背诵) ◎几个重要概念总结:(见海西考点文学类阅读、说明文阅读、议论文阅读知识点) 1、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先抑后扬、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等。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3、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4、描写方法:(1)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2)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5、修辞手法(2个字):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设问、反问、反复。 6、论证方法(4个字):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7、说明方法(3个字):举例子;列数字;引资料;打比方;作比较; 分类别;下定义;列图表。 8、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9、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0、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我,我们);第二人称(你,你们);第三人称(她<们>、他<们>、它<们>)。 11、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12、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25分) 1、名句默写(10分,选最好的五道题计分,错一个字则一句没分): 对策:先把61首诗词都背完,再背老师划线的古文部分;课外名句只要背发的资料上的。想要考上128分以上的同学应把该背、能背的尽量背完。) 2.口语交际。(3分)( @ 口语交际答题要点:称呼+礼貌用语;语言委婉;号召或感谢。) 示例:叔叔(称呼),您好!(礼貌用语)……让我们一起保护环境,好吗?(号召)谢谢您的合作!(感谢) 3.名著阅读6分(1)名著阅读题选择题:(2分)错误类型主要有两种:1、张冠李戴,书名和情节、人物混淆;人物和情节混淆等。 2、语言绝对。比如《伊索寓言》全是动物寓言,错,应该是大部分。复习海西配套练习P147-152) (2)情节概述题(4分)答题要点:1、原因 2、经过 3、结果 4、主要人物。1点一分,主要人物不能错,错了0分;1个错别字扣0.5-1分) 4.综合探究题(6分)@ 综合探究、材料分析题答题要点: (1)从材料中找关键句来概括原因、现象或其他; (2)从材料中的不足之处和已有方法去寻找新措施和建议的灵感; (3)拟标题、拟栏目、仿写要字数简短、句式整齐、符合主题); (4)看图写话:要找到图中的关键人、景、物和字,扣住材料主题写。 (5)理解主题:结合材料,看清题意。 (6)想象拓展题:计划要具体,想象要丰富,描写要细致。 二、古文对比阅读(18分)。 1、字词解释(4分,4空,两个甲文,两个乙文) @ 字词解释对策:重点看每册课本的课后注释和海西考点上的归纳,背海西配套P157-163;背发的资料中的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字。

中考数学考试:十大常见解题方法

中考数学考试:十大常见解题方法 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方式。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的基础,它作为数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一种数学方法在代数、几何、三角等的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有许多,除中学课本上引见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外,还有如应用拆项添项、求根分解、换元、待定系数等等。 换元法 换元法是数学中一个十分重要而且运用十分普遍的解题方法。我们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称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拟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替代原式的一个局部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效果易于处置。 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b、c属于R,a≠0)根的判别,△=b2-4ac,不只用来判定根的性质,而且作为一种解题方法,在代数式变形,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研讨函数乃至几何、三角运算中都有十分普遍的运用。 韦达定理除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另一根;两个数的和与积,求这两个数等复杂运用外,还可以求根的对称函数,计论二次方程根的符号,解对称方程组,以及解一些有关二次曲线的效果等,都有十分普遍的运用。

待定系数法 在解数学效果时,假定先判别所求的结果具有某种确定的方式,其中含有某些待定的系数,然后依据题设条件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等式,最后解出这些待定系数的值或找到这些待定系数间的某种关系,从而解答数学效果,这种解题方法称为待定系数法。它是中学数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结构法 在解题时,我们经常会采用这样的方法,经过对条件和结论的剖析,结构辅佐元素,它可以是一个图形、一个方程(组)、一个等式、一个函数、一个等价命题等,架起一座衔接条件和结论的桥梁,从而使效果得以处置,这种解题的数学方法,我们称为结构法。运用结构法解题,可以使代数、三角、几何等各种数学知识相互浸透,有利于效果的处置。

小学语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小学语文常见考试题型 及答题技巧 一、汉字类考题 汉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学习汉字主要是能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学会查字典。重点可以复习以下几个容: 1、读准字音:主要是对同音字、多音字和音近字的读音要能够辨别清楚,防止混淆。特别是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确定读音。我们课文中有不少多音字,要注意积累,了解它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读什么音。有些汉字读音完全相同,我们称它们为同音字。同音字虽然音同,但字形和字义基本上都不同,要注意区分。 常见题型: ⑴多音字组词。 ⑵选择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⑶给一个音节写出3个(或若干个)以上的汉字。 2、认清字形:汉字的笔画比较复杂,要认清字的形体,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以及间架结构,要注意区别形近字,做到书写正确。 形近字是指形体相似、差别不大的字。 有的是偏旁部首易混淆,如“日”和“目”; 有的是个别部件易混淆,如“辩”和“辨”; 有的是结构单位相同,位置不同,如“陪”和“部”;

有的是笔形易混,如“见”和“贝”; 有的是笔画多少、长短易混,如“末”和“未”。 区别形近字,我们要养成一丝不苟的好习惯,从字音、字形、字义上仔细区别。 常见题型: ⑴写出汉字的笔画(或笔顺)。 ⑵按汉字的结构要求写字。 ⑶加(或换)偏旁组字再组词 ⑷选字填空。 ⑸区别形近字组词。 ⑹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⑺把下面繁体字的简化字写出来。 3、理解字义,会查字典:不同的汉字表达的意思不同,不少字是一字多义,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也不同。我们要能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义。我们还要能运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来熟练地查字典,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字义,正确用词,提高我们的识字能力。常见题型: ⑴查字典,按要求填空。 ⑵读一读,给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字义。 ⑶根据一个字的不同意思组词。 二、词语类考题

最新中考阅读题答题格式

精品文档 文学作品阅读答题格式 1.概括全文(某段)内容 答:⑴撷取型:提取中心(词)句,主旨句,特别注意记叙文类文章里,有议论、抒情的句子,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总结性的(词)语句,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句子。 ⑵重组型:通过概括、添加、转化和润色中心(词)句、主旨句、总结句等,用明确、通畅、简洁和规范表达以求完整。 ⑶自写型:即基本上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要突出重点、突出主题。 2.概括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情感 答:记叙了……(事)描绘了……(景)通过……(人)介绍了……(物)表现/赞美/歌颂/揭示/鞭挞/反映了……;抒发了……(情感)等。 3.理解加点字的含义及作用 答:ⅹⅹ词原来指……这里指……生动细致刻画/表现了……表达了……情感。 4.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答:本句指……生动细致刻画/表现了……表达了……情感。 5.分析某个句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答:从题目是否有象征含义,是否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否是文章的线索,是否揭示文章的中心,是否新颖,吸引读者,这几个角度来看。 7.记叙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记叙文的线索一般有:人物线索、物品线索、感情线索、事件线索、时间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线索一般要注意:标题、各段反复出现的词语、人物思想感情等。 8.品析加点词妙处。 答:①动词:抓住了事物的动态,生动准确描绘出……特点,表现了……心情。②形容词:生动准确第描绘出……的情态,表现了……心情。③叠词:生动准确描绘出……特点,表现了……心情,具有音韵美。④成语:生动准确描绘出……特点,表现了……心情,富有文采,有意蕴。 9.赏析画线句子。 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 描写: ①从不同的感觉来区分,描写分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②从描写角度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③人物描写方法分为动作、语言、神态、肖像、心理、细节描写,其作用是为了细致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 ④环境描写有自然描写与社会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气氛、烘托心情、

中考数学十大解题思路之换元法

中学数学中换元法的应用与常见错误分析 目录 第一章引言 (4) 第二章在因式分解中的应用 (4) 第三章在化简二次根式中的应用 (5) 设元代数,化已知为未知 (5) 设元代式,无理变有理 (5) 第四章在解方程中的应用 (6) 分式方程 (6) 一元二次方程 (7) 三角有理方程…………………………………………………… 7 第五章在证明不等式中的应用 (8) 三角换元法……………………………………………………… 8 改变换元后中间变量的范围……………………………………… 9 第六章换元法常见错误分析 (9) 将复合函数与原函数混为一谈……………………………………………

9 改变换元后中间变量的范围……………………………………………… 10 换元的选择不恰当………………………………………………………… 11 结论…………………………………………………………………………… 12 参考文献…………………………………………………………… 12 第一章引言 换元法是中学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方法。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量来代替原式的一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其简化,问题便于解决。 之所以说换元法重要,是因为换元思想是中学教学中要求掌握并熟练应用的。在中考、高考的试卷也常出现运用换元法的试题。 之所以说换元法应用广泛,是因为在因式分解、化简二次根式、解方程、证明不等式等许多题型中都会运用到换元的思想。 同时,由于学生概念不清,在换元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因此需要对常见错误进行分析,防止犯错。 本文探讨了换元法运用的最为常见也是最为重要的几个问题,还指出了换元法运用中的常见错误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错误的方法。 第二章换元法在因式分解中的应用

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格式

一、描绘类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 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结构类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节选自《荷包蛋》) 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修辞类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3.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4.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6.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答题示例: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节选自2002年全国卷《话说知音》) 问:怎样理解这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 答:此处运用了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