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

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

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
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

重大危险源分级标准

(征求意见稿)

1适用X围

本规X规定了重大危险源评估分级的方法和程序。

本规X为重大危险源评估分级技术规X,适用于包括储罐区、库区、生产场所等重大危险源。

2规X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X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X,然而,鼓励根据本规X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X。

《中华人民XX国安全生产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

《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

《安全评价通则》

《关于规X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协调字[2005]125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X。

3.1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4重大危险源分级判据

重大危险源分级判据如表1所示。

表1 重大危险源分级判据

①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30人(含30人)以上的重大危险源;

②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10-29人的重大危险源;

③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3-9人的重大危险源;

④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死亡1-2人的重大危险源。

5重大危险源死亡人数及财产损失计算方法

可能造成的死亡人数评价程序为:

①将重大危险源的周边区域划分成等间隔的网格区,用一笛卡尔坐标体系的网格覆盖城市的区域地图(如图1所示),网格间距大小取决于当地人口密度,以不影响计算结果为准。

②确定每一网格内的人员数量,通过火灾(室内火灾除外)、爆炸、毒物泄漏扩散事故后果模型计算重大危险源事故在每一网格中心处产生的热辐射、超压或毒物浓度的数值,然后通过热辐射、冲击波超压、中毒概率函数将其其转化为造成死亡的概率。

③将每一网格中心的死亡率与人口数量相乘,即得到死亡的人数。

④将所有网格的死亡人数求和,即得到总的死亡人数。

具体用下式表示:

∑=

??

=

n

i

i i

v

S

D

N

1

(1)式中,N为总的死亡人数,D i为第i个网格的人口密度,S为网格面积,v i 为第i个网格的个人死亡率,n为网格的数目。

图1 死亡人数计算原理示意图

采用财产损失半径的方法评估事故后果造成的损失,并假定此半径内没有损失的财产与此半径外损失的财产相互抵消,或者说此半径内的财产完全损失,此半径外的财产完全无损失。财产损失半径通过火灾、爆炸事故后果模型确定。

财产损失半径按下式计算:

6

/12

3/131751???

????????

?

??+=

TNT

TNT i i W W K R (2)

式中,R i 为i 区半径,m ;K i 为常量。

热辐射对建筑物的影响直接取决于热辐射强度的大小及作用时间的长短,以引燃木材的热通量作为对建筑物破坏财产损失半径,计算公式如下:

2540067305/4+=-t q (3)

c M W t /= (4)

式中,q 为引燃木材的热通量(W/m 2),t 为热辐射作用时间,即火灾持续时间(s )。

6重大危险源评价分级程序

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分级程序如下图所示。如果一种危险物质具有多种事故形态,按照后果最严重的事故形态考虑,即遵循“最大危险原则”。各类重大危险源具体事故情景选择、后果计算及死亡概率计算过程参见附录A 。

图2 重大危险源评价分级程序

附录A:重大危险源事故后果模型

A.1 储罐区重大事故后果分析

A.1.1储罐区的主要事故后果类型

A.1.1.1池火灾

易燃液体如汽油、苯、甲醇、乙酸乙酯等,一旦从储罐及管路中泄漏到地面后,将向四周流淌、扩展,形成一定厚度的液池,若受到防火堤、隔堤的阻挡,

液体将在限定区域(相当于围堰)内得以积聚,形成一定X围的液池。这时,若遇到火源,液池可能被点燃,发生地面池火灾。

A.1.1.2蒸气云爆炸

、天然气等,泄漏后随着风向扩散,与周围空气混合成易燃易爆气体如H

2

易燃易爆混合物,在扩散扩过程中如遇到点火源,延迟点火,由于存在某些特殊原因和条件,火焰加速传播,产生爆炸冲击波超压,发生蒸气云爆炸。

易燃易爆的液化气体如液化石油气、液化丙烷、液化丁烷等,其沸点远小于环境温度,泄漏后将会由于自身的热量、地面传热、太阳辐射、气流运动等迅速蒸发,在液池上面形成蒸气云,与周围空气混合成易燃易爆混合物,并且随着风向扩散,扩散扩过程中如遇到点火源,也会发生蒸气云爆炸。

A.1.1.3喷射火

对于易燃易爆气体如H

、天然气,以及易燃易爆的液化气体来说,泄漏后

2

可能因摩擦产生的静电立即点火,产生喷射火。

A.1.1.4沸腾液体扩展蒸气云爆炸

易燃易爆的液化气体容器在外部火焰的烘烤下可能发生突然破裂,压力平衡被破坏,液体急剧气化,并随即被火焰点燃而发生爆炸,产生巨大的火球。这种事故被称为沸腾液体扩展为蒸气云爆炸。

A.1.1.5中毒事故

毒性的液化气体如液氯、液氨等,由于沸点小于环境温度,泄漏后会因自身热量、地面传热、太阳辐射、气流运动等迅速蒸发,生成有毒蒸气云,密集在泄漏源周围,随后由于环境温度、地形、风力和湍流等因素影响产生漂移、扩散,X围变大,浓度减小。

A.1.2储罐区主要事故后果模型 A.1.2.1池火灾事故后果模型

池火灾火焰的几何尺寸及辐射参数按如下步骤计算。 ①计算池直径

根据泄漏的液体量和地面性质,按下式可计算最大可能的池面积。

(1)

式中,S 为液池面积(m 2),W 为泄漏液体的质量(kg ),ρ为液体的密度

(kg/m 3)H min 为最小油层厚度(m )。

最小物料层厚度与地面性质对应关系见表1。

表1 不同性质地面物料层厚度表

②确定火焰高度

计算池火焰高度的经验公式如下:

61.00)]/([42gD m D

L

h f ρ?== (2)

式中:L 为火焰高度(m ),D 为池直径(m ),m f 为燃烧速率(kg/m 2

s ), ρ0为空气密度(kg/m 3),g 为引力常数。

③计算火焰表面热通量

假定能量由圆柱形火焰侧面和顶部向周围均匀辐射,用下式计算火焰表面的热通量:

()

ρ?=min /H W S

DL

D f m H D q f C πππ+?=

2

2025.025.0(3)

式中,q 0为火焰表面的热通量(kw/m 2),ΔH C 为燃烧热(kJ/kg ),π为圆周率,f 为热辐射系数(可取为0.15),m f 为燃烧速率(kg/m 2s ),其它符号同前。

④目标接收到的热通量的计算

目标接收到的热通量q(r)的计算公式为:

V r q r q )ln 058.01()(0-=(4)

式中,q(r)为目标接收到的热通量(kw/m 2),q 0为由式(3)计算的火焰表面的热通量(kw/m 2),r 为目标到油区中心的水平距离(m ),V 为视角系数。

⑤视角系数的计算

角系数V 与目标到火焰垂直轴的距离与火焰半径之比s ,火焰高度与直径之比h 有关。

)

(2

2H V V V V +=(5)

B A V H -=π(6)

()()()()5

.025

.01)1/(1111tan )/1(-????????????????+--+-=-b s b s b s b A (7)

()()()()5

.025

.01)1/(1111tan )/1(-???????????

?????+--+-=-a s a s a s a B (8)

s

K J h s s h V V /)(/))1/((tan 5.021-+-=-π(9)

()()()()()5.015.02

1111tan 1??????+--+????????-=-s a s a a a J (10)

()()()5

.011/1tan +-=-s s K (11)

)2/()1(22s s h a ++=(12)

)2/()1(2s s b +=(13)

其中A 、B 、J 、K 、V H 、V V 是为了描述方便而引入的中间变量,π为圆周率。

A.1.2.2蒸气云爆炸事故后果模型

蒸气云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超压是其主要危害。冲击波超压可通过传统的TNT 当量系数法进行计算,将事故爆炸产生的爆炸能量等同于一定当量的TNT ,也可根据爆炸能量直接计算。

(1)TNT 当量法 ①确定闪蒸系数

在热力学数据资料的基础上,用下式估算燃料的闪蒸部分。

?

??

????--=L T C F p exp 1(14)

式中,F 为蒸发系数,C p 为燃料的平均比热(kJ/kgK),ΔT 为环境压力下容器内温度与沸点的温差(K),L 为汽化热(kJ/kg)。

②计算云团中燃料的质量:

FW W f 2=(15)

式中,W f 为云团中燃料的质量(kg),W 为泄漏的燃料的质量(kg),F 为闪蒸系数。

③计算TNT 当量:

TNT f f e TNT H H W W /α=(16)

式中,W TNT 为燃料的TNT 当量(kg),W f 为云团中燃料的质量(kg),H f 为燃料的燃烧热(MJ/kg),H TNT 为TNT 的爆热(MJ/kg),αe 为TNT 当量系数,推荐αe =0.03。

④将实际距离转化为无因次距离:

3

/1/TNT

W R R =(17)

式中,R 为离爆炸点的实际距离(m),R 为无因次距离(m)。

在离爆炸点距离为R 处,根据相应的R 值,查图1得到超压,进而预测人员受伤害和建筑受破坏的情况。

(2)直接计算法

在得到云团中燃料的质量的情况下,可按下式直接计算爆炸冲击波超压Δp 。

32)(ln 0320.0)(ln 1675.0)(ln 5058.19126.0)/ln(Z Z Z p p a s -+--=?(18)

(0.3≤Z ≤12)

3

1)/(

a

P E R z =(19) C WQ E α8.1=(20)

式中,Δp s 为冲击波正相最大超压(Pa ),Z 为无量纲距离,P a 为环境压力,R 为目标到爆源的水平距离(m ),E 为爆源总能量(J ),α为蒸气云当量系数,一般取0.04,W 为蒸气云中对爆炸冲击波有实际贡献的燃料质量(Kg ),Q C 为燃

无因次超压(

×9806.65P a )

1/3

-3

mkg w TNT

实际距离

无因次距离=

图1 Δ—P ∽—

R 曲线

料的燃烧热(J/Kg )。

A.1.2.3喷射火事故后果模型

加压的可燃物泄漏时形成射流,如果在泄漏裂口处被点燃,则形成喷射火。假定火焰为圆锥形,并用从泄漏处到火焰长度4/5处的点源模型来表示。

①火焰长度计算

喷射火的火焰长度可用如下方程得到:

66

.161)(444

.0m H L C =(21)

式中,L 为火焰长度(m ),H C 为燃烧热(J/kg ),m 为质量流速(kg/s )。 ②热辐射的通量计算

距离火焰点源为X(m)处接收到的热辐射通量可用下式表示:

1000

42?=

X m fH q C πτ

(22)

式中,q 为距离X 处接收的热辐射的通量(KW/m 2),f 为热辐射率,τ为大气传输率。

大气传输率τ按下式计算:

X ln 0565.01-=τ (23)

A.1.2.4沸腾液体扩展为蒸气云爆炸事故后果模型

计算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①火球直径

327.0665.2W D =(24)

式中,D 为火球直径(m ),W 为火球中消耗的可燃物质量(Kg )。对单罐储存,W 取罐容量的50%;对双罐储存,W 取罐容量的70%;对多罐储存,W 取罐容量的90%。

②火球持续时间

327.0089.1W t =(25)

式中,t 为火球持续时间(s ),W 同式(24)。 ③火球抬升高度

火球在燃烧时,将抬升到一定高度。火球中心距离地面的高度H 由下式估计:

D H =(26)

④火球表面热辐射能量

假设火球表面热辐射能量是均匀扩散的。火球表面热辐射能量SEP 由下式计算:

)/(2t D mH F SEP a s π=(27)

式中,F s 为火球表面辐射的能量比,H a 为火球的有效燃烧热(J/Kg )。

F s 与储罐破裂瞬间储存物料的饱和蒸气压力P (MPa )有关:

32.027.0P Fs =(28)

对于因外部火灾引起的BLEVE 事故,上式中的P 值可取储罐安全阀启动压力Pv (MPa )的1.21倍,即:

v P P 21.1=(29)

H a 由下式求得:

T C H H H p v c a --=(30)

式中,H c 为燃烧热(J/kg ),H v 为常沸点下的蒸发热(J/kg ),C p 为恒压比热(J/(kg.K)),T 为火球表面火焰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K ),一般来说T =1700K 。

⑤视角系数

视角系数F 的计算公式如下:

2)/)2/((r D F =(31)

式中,r 为目标到火球中心的距离(m )。 令目标与储罐的水平距离为X (m ),则:

5.022)(H X r +=(32)

⑥大气热传递系数

火球表面辐射的热能在大气中传输时,由于空气的吸收及散射作用,一部分能量损失掉了。假定能量损失比为α,则大气热传递系数

ατ-=1a 。α和大气中

的CO 2和H 2O 的含量、热传输距离及辐射光谱的特性等因素有关。

a τ可由以下的经验公式来求取:

09.0)'(02.2-=r p w a τ(33)

式中,p w 为环境温度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压(N/m 2),r '为目标到火球表面的距离(m )。

RH p p W w ?=0

(34)

式中,0

w

p 为环境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气压(N/m 2),RH 为相对湿度。

2/'D r r -=(35)

⑦火球热辐射强度分布函数

在不考虑障碍物对火球热辐射产生阻挡作用的条件下,距离储罐X 处的热辐射强度q (W/m 2)可由下式计算:

a F SEP q τ??=(36)

A.1.2.5中毒事故后果模型

(1)泄漏模型 ①液体泄漏速率模型

液体泄漏可根据流体力学中的柏努力方程计算泄漏量。当裂口不规则时,可采取等效尺寸代替;当泄漏过程中压力变化时,则往往采用经验公式。柏努力方程如下:

gh

P P A C Q d 2)

(20+-=ρ

ρ

(37)

式中,Q 为液体泄漏速率(kg/s),C d 为无量纲泄漏系数,ρ是液体密度(kg/m 3),

A 是泄漏孔面积(m 2),P 为罐压(Pa),P 0为大气压力(Pa),g 为引力常数(9.8m/s 2),h 为液压高度(m)。

液体出口速度可按下式计算:

ρ??=

A C Q

u d (38)

式中,u 为液体出口速度(m/s ),其他符号如前。 持续时间按下式计算:

)/)](/([0A A g C u t T d s ?=(39)

式中,u 0为初始流速(m/s ),A T 为罐内液面积(m 2)。

泄漏系数C d 的取值通常可从标准化学工程手册中查到。对于管道破裂,C d

的典型取值为0.8。表2为常用的液体泄漏系数数据。

表2 液体泄漏系数C d

这个方法没有考虑泄漏速率对时间的依赖关系(压力随时间而降低以及液压高度下降)。因此,计算出的泄漏速率是保守的最大可能泄漏速率。

②气体泄漏模型

压力气体泄漏通常以射流的方式发生,泄漏的速度与其流动的状态有关,其特征可用临界流(最大出口速度等于声速)或亚临界流来描述。

Perry 等人用如下的关系式作为临界流的判断准则:当式(40)成立时,气体流动属音速流动;当式(41)成立时,气体流动属亚音速流动。

1

012+??

?

??+≤k k k P P (40)

1

012+??

? ??+>k k k P P (41)

式中,P 0为环境大气压力(Pa),P 为容器压力(Pa),k 为气体的绝热指数,即定压比热C P 和定容比热C v 之比。

对于很多气体,临界比值(P/P o )c r 近似为2,也就是说储压近似等于大气压力的两倍,此时流体泄漏的出口速度近似等于声速。临界流的质量泄漏速率可按下式计算:

1

112-+??

?

??+=k k d k RT Mk AP

C Q (42)

气体呈亚音速流动时,其泄漏量为:

1

112-+??

?

??+=k k d k RT Mk AP

YC Q (43)

式中,Q 是气体泄漏速率(kg /s ),C d 为气体泄漏稀疏,A 为裂口面积(m 2),

M 是气体相对分子质量,R 是普适气体常数(8.31436 J mol -1K -1),T 是气体的储存温度(K ),Y 为气体膨胀因子,按式(44)计算。

???

???????? ??-???

? ???

?

?

??+??? ??-=--+k k k

k k P P P P k k Y 1

0201

1

12111(44) 上述考虑的为理想气体的不可逆绝热扩散过程。此外,没有考虑气体泄漏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因此使用初始储存条件必然导致保守的结果。

③两相流泄漏模型

Cude 在1975年建议了两相流泄漏关系式。假设源容器和泄漏点之间的管道长度和管道直径之比L /D>12,泄漏点压力与泄漏点上流压力之比P c /P=0.55。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第一步,按下式计算两相流的质量分数:

V

p

C v H C T T M )(-=

(45)

式中,M V 为蒸发的液体占液体总量的比例,T c 是对应于泄漏点压力P c 的平衡温度(K ),T 是对应于泄漏点上流压力P 的平衡温度(K ),C P 是液体的定压比热[J /(kg ·K )〕,H v 是液体的蒸发热(J/kg )。 第二步,按下式计算两相流的平均密度:

1

11

ρρρV

V

V

M M -+

=

(46)

式中,ρ、v ρ和1ρ分别是两相流、蒸气和液体的密度(kg /m 3

)。

第三步,按下式计算两相流的质量泄漏速率Q (kg /S ):

)(2C d P P AC Q -=ρ(47)

式中,C d 为泄漏系数,多数情况下,取C d =0.8,A 为裂口面积(m 2),P 为两相混合物的压力(Pa ),P C 为临界压力(Pa )。

如果L /D<12,先按前面介绍的方法计算纯液体泄漏速率和两相流泄漏速率,再用内插法加以修正。两相流实际泄漏速率的计算公式为:

10/)/12)((111D L Q Q Q Q V V --+=(48)

式中,Q 、1V Q 和1Q 分别为两相流实际泄漏速率、按式(43)计算出的两相流泄漏速率和纯液体泄漏速率(kg /S )。

如果L/D ≤2,一般认为泄漏为纯液体泄漏。

(3)非重气云扩散模型 ①瞬间泄漏扩散模型

??

?

?????????????--+??????--???

? ??----=2

22222222/32)(exp 2)(exp 22)(exp )2(2),,,,(Z z y x z y x e H z H z y Vt x x Q

H t z y x C σσσσσσσπ (49)

②连续泄漏扩散模型

??????

??????????++??

???????? ??=22222

22)(ex p 2)(ex p 2ex p 2'

2),,,,(Z z y

z

y e H z zH y V Q H t z y x C σσσσσπ(50) 式中,C 为气云中危险物质浓度(kg /m 3),H e 为泄漏源有效高度(m ),Q 为源瞬间泄漏量(kg ),Q ’为源连续泄漏速率(kg /s ),V 为风速(m /s ),t

为泄漏后的时间(s ),x σ、y σ和z σ分别为x 、y 和z方向的扩散系数(m)。

对于连续泄漏,平均时间取10min 。其中σx ,σy ,σz 与地面的有效粗糙度有关。地面有效粗糙度长度如下表所示。

表3 地面有效粗糙度长度表

有效粗糙度Z 0≤0.1m 地区的扩散参数按下表选取。

表4 Z 0≤0.1m 地区的扩散参数

有效粗糙度Z 0≥0.1m 的粗糙地形扩散系数为:

y y y f 0σσ= z z z f 0σσ=

0001)(Z a Z f y +=

x g f z Z

x e d x c b Z x f ln 000

1

00000)ln )(ln (),(--+-=

式中,σy0、σz0按表4中的数值取值。其他系数按表5取值。

表5 不同大气稳定度下的系数值

式(49)和式(50)中泄漏源有效高度是指泄漏气体形成的气云基本上变成水平状时气云中心的离地高度。在大多数问题中,泄漏源有效高度难以与泄漏源实际高度相一致。事实上,它等于泄漏源实际高度加泄漏源抬升高度。 泄漏源抬升高度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近似计算:

V d T T T P d V H s a s a s /])(268.05.1[1

--+=?(51)

V d V H s /4.2=?(52)

式中:ΔH 是泄漏源抬升高度(m ),V s 是气云出口速度(m /s ),d 是出口直径(m ),V 是环境风速(m/s),p a 是环境大气压力(Pa ),T s 是气云出口温度(K ),T a 是环境大气温度(K )。

计算出泄漏源抬升高度以后,将泄漏源抬升高度与泄漏源实际高度相加就得到了泄漏源有效高度。

(3)重气云扩散模型

常用模型有盒子模型和平板模型两类。盒子模型用来描述瞬间泄漏形成的重气云团的运动,平板模型用来描述连续泄漏形成的重气云羽的运动。这两类模型的核心是因空气进入而引起的气云质量增加速率方程。

①盒子模型

盒子模型使用如下假设:

I 、重气云团为正立的坍塌圆柱体,圆柱体初始高度等于初始半径的一半。 II 、在重气云团内部,温度、密度和危险气体浓度等参数均匀分布。 III 、重气云团中心的移动速度等于风速。 重气扩散的盒子模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图2 重气云团盒子模型

坍塌圆柱体的径向蔓延速度由下式确定:

[]

{}2/1/)(/h g dt dr V a a f ρρρρ-== (53)

式中,f V 为圆柱体的径向蔓延速度(m/s),r 为圆柱体半径(m),h 为圆柱体高度(m),t 为泄漏后时间(s)。

等式两边同时乘以2r ,上式变成下面的形式:

重大危险源判定及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企业重大危险源判定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功能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对照附录A中相关物质辨识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规定的重大危险源物质,福建南纺涉及的液化石油气、二甲基甲酰胺、双氧水等属于危险化学品。 表2-10 重大危险源判定 企业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征求意见稿),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划分可根据企业周边环境风险受体的3种类型,按照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矩阵,确定企业环境风险等级。 一、化学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根据企业生产原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物料是否涉及《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附表1和附表2中所列化学物质,计算所涉及化学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附表1或附表2中临界量的比值Q:

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化学物质时,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 2、当企业存在多种化学物质时,则按式(1)计算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 Q=q 1/Q 1 +q 2 /Q 2 +…+q n /Q n (1) 式中:q 1, q 2 , ..., q n ——每种化学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 Q 1, Q 2 , ..., Q n ——每种化学物质的临界量,t。 当Q<1时,企业直接评为一般环境风险等级,以Q表示。 当1≤Q时,将Q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分 别以Q 1、Q 2 和Q 3 表示。 根据以上计算公式和表2-10重大危险源判定,计算企业的Q值为: Q=50+45/50+5/50+5000+200= 二、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 采用评分法对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废水去向等指标进行评估汇总,确定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M)。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风险控制水平评估指标及分级分别见表2-11与表2-12。 表2-11 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与环境风险控制水平评估指标

2018年新增《危化品重大危险源暂行规定》知识点精简

新增《危化品重大危险源暂行规定》考点精简知识点 安全生产法新颁布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考试大纲考试重点: “掌握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的基本规定,依照本规定分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估、安全管理、监督检查等方面的有关法律问题,判断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及应负的法律责任”。 下面就从基本规定、辨识与评估、安全管理、监督检查、法律责任几部分精简考点容。 基本规定部分 ※不适用围 城镇燃气、用于国防科研生产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以及港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责任划分 危险化学品单位是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 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并保证必需的安全投入。 ※管理原则 实行属地监管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县级以上安管部门对管理本辖区。 辨识与评估部分 ※评估规定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并确定重大危险源等级。 可以组织本单位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技术人员或者聘请有关专家进行安全评估,也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进行安全评估。 ※分级规定 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一级为最高级别。 ※评估报告容 (一)评估的主要依据;

(二)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 (三)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 (四)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值; (五)可能受事故影响的周边场所、人员情况; (六)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的符合性分析; (七)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技术和监控措施; (八)事故应急措施; (九)评估结论与建议。 ※重新辨识、评估的条件 (一)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已满三年的; (二)构成重大危险源的装置、设施或者场所进行新建、改建、扩建的; (三)工艺或者储存方式及重要设备、设施等发生变化,影响重大危险源级别或者风险程度的; (四)外界生产安全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影响重大危险源级别和风险程度的; (五)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人员死亡,或者10人以上受伤,或者影响到公共安全的; (六)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发生变化的。 安全管理部分 ※事故隐患 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及时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事故隐患难以立即排除的,应当及时制定治理方案,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 ※危险信息公布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和应急措施等信息,以适当方式告知可能受影响的单位、区域及人员。 ※应急预案 应当依法制定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及应急救

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通用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通用版) (1)重大危险源的概念 《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2)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组成 重大危险源控制的目的,不仅是要预防重大事故发生,而且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限制到最低程度。由于工业活动的复杂性,需要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控制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①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防止重大工业事故发生的第一步,是辨识或确认高危险性的工业设施(危险源)。由政府主管部门和权威机构在物质毒性、燃烧、爆炸特性基础上,制定出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通过危险物质

及其临界量标准,可以确定哪些是可能发生事故的潜在危险源。 ②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根据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和确认后,就应对其进行风险分析评价。 一般来说,重大危险源的风险分析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辨识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原因与机制。 b依次评价已辨识的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c评价危险事件的后果。 d进行风险评价,即评价危险事件发生概率和发生后果的联合作用。 e风险控制,即将上述评价结果与安全目标值进行比较,检查风险值是否达到了可接受水平,否则需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危险水平。 ③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企业应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负主要责任。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后,应针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管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 1.评价目的 识别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危险源的风险程度,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对危险源实施有效的控制。 2.适用范围 评价适用于该公司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危险源的识别、风险的评价与风险控制的策划与更新。 3.评价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基本步骤图 3.1危险源识别准备 收集国家、地方、行业关于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等资料的现行版本,掌握相关的规定。 3.2危险源的识别 危险源识别的准备、工作活动的分类 危险源识别 风险评价 确定危险源是否可容许 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 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1)危险源的识别范围。危险源辨识应全面、系统、多角度、有漏项,应充分考虑正常、异常、紧急3种状态以及过去、现在、将来3种时态,重点放在能量主体、危险物资及其控制和影响因素上,应考虑以下范围:①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和非常规的活动(如临时的抢修);②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包括员工、合同方人员、访问者);③生产所有的设施,如建筑物、设备、设施(含自有的或租赁、分包商自带)。还应特别考虑如下的内容:①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特殊作业工种、特殊行业工种;②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危险设备、设施和工程;③具有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活动和情况; ④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⑤具有职业性健康伤害的作业活动和情况;⑥曾经发生和行业内容经常发生事故的作业和情况; ⑦认为有单独进行评估需要的活动和情况。 可依据的有关法规有:《企业伤亡事故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2)危险源识别方法。方法采用询问与交换、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获取外部信息、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分析、事件树、故障树等分析方法。 3.3危险源风险评价 (1)风险评价法。

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安全生产基础知识 第一章安全生产的内涵 §1—1 概述 一、安全生产的定义及其内容 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为什么要对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加以保护呢?因为在劳动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不安全、不卫生的因素,如不加以保护会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例如,矿井作业可能发生瓦斯爆炸、冒顶、片帮、水灾和火灾等事故,工厂可能发生机器绞碾、触电、受压容器爆炸以及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等;建筑施工可能发生高空坠落、物体打击和碰撞;交通运输可能发生车辆伤害和淹溺事故;还有不少地区近年比较多发的是采石场塌方、工厂火灾、烟花爆竹厂爆炸等,这些都会危害劳动者的安全健康,甚至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 为了做到不断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为劳动者创造安全、卫生、舒适的劳动条件,必须从组织管理和技术两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1.组织管理措施方面 国家和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及企业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制定方针、政策、法规和各种安全制度,建立安全生产监察和管理的组织机构,确立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安全大检查;加强科学监测检验和科学研究;总结和交流安全生产工作经验等。 2.技术措施方面 随着生产的发展,逐步实现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和密闭化,积极采用劳动安全技术措施和劳动卫生措施,加强个人防护,发给职工防护用品用具等。 §1—2 安全生产的意义 一、安全生产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 有计划的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与健康,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建国以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要求搞好安全生产。《宪法》规定要“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劳动法》中有三章24条是专门为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规定的。这三章就是:第四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第六章,劳动安全卫生;第七章,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2002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安全生产法》,就专门是我国安全生产的法律。 我国《刑法》第113,114,115条规定,对于干部违章指挥、工人违章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刑事责任,最高可判处七年徒刑。《刑法》第187条还规定,对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也要追究刑事责任。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劳动保护,做到安全生产。 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安全生产 1.搞好安全生产是巩固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需要 2.搞好安全生产是均衡发展各部门、各行业经济的需要 3.搞好安全生产是保护劳动力,保护社会财富的需要

危险源风险评价方法之一

危险源风险评价方法之一---L E C法-------------------------------------------------------------------------------- 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一项重要工作。危险源的风险评价方法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矩阵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风险概率评价法(PRA)、危险可操作性研究(HAZOP)、事故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FTA)、头脑风暴法等。LEC法是一种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可采取计算每一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其风险值D由三个主要因素L、E、C的指标值的乘积表示,即D=LEC。 三种主要因素的评价方法为: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故概率为0,必然发生的事故概率为1,因此人为的将发生事故可能极小的分数定为0.1,必然要发生事故的分数可定为10,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情况定为若干中间值,如下表: E——暴露于危险环境中频繁程度。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发生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为0.5,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下表: C——事故产生的后果。事故造成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很大,所以规定分数值在1-100之间。轻微伤害或较小财产损失的分类规定为1,造成人员伤亡较大的可能性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在1-100之间,如下表:

D——风险值。D=L×E×C,确定D值后关键是如何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而这个界限值并不是长期固定不变的;在不同时期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以确定持续改进的措施。如下表: LEC法虽然比较科学,但却难以确定各种因素的准确数据。确定各种因素的数据时,需要建立在经验判断的基础上。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和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对同一工作过程,不同的人员可能得出不同的评价结果。

培训体系重大危险源基本知识培训教材

(培训体系)重大危险源基本知识培训教材

目录 第壹节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及辨识标准3 壹、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3 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及方法5 三、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范围6 第二节重大危险8 壹、重大危险源的评价8 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12 三、我国关于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14 四、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14 第三节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和监控15 壹、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价15 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措施16 三、重大危险源实施宏观监控16 四、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预警技术16 第壹节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及辨识标准壹、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 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于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的潜于危险。世界上每年均发生许多存储或使用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的工厂或储罐燃烧爆炸或泄漏,造成大批人员伤亡、大量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 这些涉及危险品的事故,尽管其起因和影响不尽相同,但它们均有壹些共同的特征:均是失控的偶然事件,会造成大批人员伤亡、大量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发生事故的根源是设施或系统中存储或使用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 事实表明,造成重大工业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既和危险品

的固有性质有关,又和设施中实际存于的危险品数量有关。 那么这些造成重大事故的根源就叫重大危险源。 (壹)定义 “重大危害”(majorhazards)、“重大危害设施(国内称为重大危险源)”(majorhazardinstallations)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定义: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指壹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壹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注意,不包括核设施、军事设施以及设施现场之外的非管道运输)。 《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二)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组成 1.重大危险源控制的目的:不仅是预防重大事故发生,而且要做到壹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限制到最低程度。由于工业活动的复杂性,需要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控制重大危险源。 2.控制系统组成:(7部分) (1)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防止重大工业事故发生的第壹步,是辨识或确认高危险性的工业设施(危险源)。由政府主管部门和权威机构于物质毒性、燃烧、爆炸特性基础上,制定出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通过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能够确定哪些是可能发生事故的潜于危险源。 (2)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根据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和确认后,就应对其进行风险分析评价。壹般来说,重大危险源的风险分析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个 1)辨识各类危险因素及其原因和机制。

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估

中铁十二局集团兰新铁路甘青段项目经理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办法 一、目的 为了准确的辨识出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以便采取控制措施。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工区所有施工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场所。 三、危险源辨识方法 (一)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分类。为了便于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分析,首先应对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分类可任选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一种: 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和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共分为六类: a)物理性危险源: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 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 如:脚手架、支撑架强度、刚度不够、厂内机动车辆制动不良、起吊钢丝绳磨损严重。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 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如:梭矿传动链条无防护罩、洞内爆破作业安全距离不够。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 危害);如:电线接头未包扎、化纤服装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产生静电。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液体动力性噪声、其他 噪声);如:手风钻、空压机、通风机工作时发生噪声。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液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如:手风钻工作时的振动。 (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如:核子密度仪、激光导向仪发出的辐射。 (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堆料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危害); (8)明火;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如:气割产生的高温颗粒。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氮、氧气泄漏。 (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如:洞内二氧化硅粉尘。 (12)作业环境不良(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其他信号缺陷); (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 (15)其他物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b)化学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 (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

一、二级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

中民筑友建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二级风险管控方案

一、主要编制依据 GB/T 24353-2009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 GB/T 27921-2011风险管理风险评估技术 GB 50656-2011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 GB 50870-2013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 JGJ 59-201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T 77-2010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 2883-2016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DB37/T 2883-2016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细则 DB37/T 2883-2016 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细则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第 16 号令) 《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令第260 号 《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36号文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09]87号二、目标 全面落实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主体责任,确保风险有效受控,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从根本上化解或降低安全风险,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原则 “全员参与、分级管控;自主建设、持续改进;系统规范、融合深化;注重实际、强化过程;激励约束、重在落实”的原则,从最高管理者到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全员参与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和管控,确保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持续、有效、稳定、健康。 四、组织管理机构 中民筑友建设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安全生产风险管控领导小组,负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研究、统筹、协调、指导。

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注册审核员基础知识考试真题

ISO45001 :2018标准实施指南真题  单选50题,多选53题,判断55题,含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 B D C C A B C D C D B D D A A C B C C D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B D D D B A B A C D D B B B D A C B A B 题号41424344454647484950 答案D B B A D D C D A C 1.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管理过程包括()。 A.危险源辨识、评估和控制 B.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 C.危险源辨识、重要风险评估和控制 D.重要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 解析: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管理过程(又称系统安全过程)包括: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风险或危险源控制 2.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管理原理确定了()。 A.组织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B.组织职业健康安全的预期结果 C.组织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管理的方向 D.组织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管控的实施手段 3.在实际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中,首先要明确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的()。 A.思路和方法 B.人员和其能力 C.目的和范围 D.资源投入 4.组织建立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之初,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应()。 A.重点考虑组织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 B.突出重点并主要考虑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如何进行分级 C.针对组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范围内的全部组成要素 D.重点考虑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价 5.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要基于(),确定其输出结果。 A.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管理的目的和范围 B.采用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 C.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的人员能力 D.要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风险 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任何情况下,危险源辨识过程都要输出完整的事故因果连锁信息 B.有时根据需要,危险源辨识过程并不需要输出太详尽的信息 C.在任何情况下,危险源辨识过程都必须为改进安全管理措施提供信息 D.在任何情况下,危险源辨识过程都必须为改进安全技术措施提供信息

危险源LECD评价方法

危险源LECD评价方法

危险源风险评价 (1)风险评价法。 ①风险分级。根据后果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来进行评价,其结果从高到低分为:1级、2级、3级、4级、5级。分级的标准见表1: 表1 风险分级 ②事故的后果与可能性的综合评价结果可得出风险级别见表2: 表2 事故后果与可能性综合评价结果

③LEC法。本评价采用D=LEC方法进行评估。该方法是美国的K.J.格雷厄姆(Kenneth j.Graham)和G.F.金尼(GilbeF.Kjnney)研究了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提出了以所评价的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环境的对比为基础,将作业任务条件的危险性作因变量,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及危险严重程度为自变量,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式。根据实际经验他们给出了解情况个自变量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的对象根据情况进行“打分”的办法,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性分数值,再按经验将危险性分数值划分的危险程度等级表或图上,查出其危险性的一种评价方法。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方法。 这一方法的具体表述是,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L——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E——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率;C——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用公式来表示,则为D=LEC 式中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确定了上述3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的分值(L,E,C的取值分别见表3、表4、表5),并按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危险性D的分值。据此,要确定其危险性程度时,则按表6所表示的分值进行危险等级的划分或评定。 表3 发生事故可能性(L)

重大危险源基本知识培训教材

目录 第一节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及辨识标准 (1) 一、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 (1) 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及方法 (3) 三、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围 (4) 第二节重大危险 (6) 一、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6) 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 (10) 三、我国关于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法律法规 (12) 四、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 (12) 第三节重大危险源的评价与监控 (13) 一、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价 (13) 二、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措施 (14) 三、重大危险源实施宏观监控 (14) 四、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预警技术 (14)

第一节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及辨识标准 一、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 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在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的潜在危险。世界上每年都发生许多存储或使用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的工厂或储罐燃烧爆炸或泄漏,造成大批人员伤亡、大量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 这些涉及危险品的事故,尽管其起因和影响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都是失控的偶然事件,会造成大批人员伤亡、大量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发生事故的根源是设施或系统中存储或使用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 事实表明,造成重大工业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既与危险品的固有性质有关,又与设施中实际存在的危险品数量有关。 那么这些造成重大事故的根源就叫重大危险源。 (一)定义 “重大危害”(major hazards)、“重大危害设施(国称为重大危险源)”(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定义: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 500 m 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注意,不包括核设施、军事设施以及设施现场之外的非管道运输)。 《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二)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组成 1.重大危险源控制的目的:不仅是预防重大事故发生,而且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限制到最低程度。由于工业活动的复杂性,需要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控制重大危险源。 2.控制系统组成:(7 部分) (1)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防止重大工业事故发生的第一步,是辨识或确认高危险性的工业设施(危险源)。由政府主管部门和权威机构在物质毒性、燃烧、爆炸特性基础上,制定出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通过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可以确定哪些是可能发生事故的潜在危险源。 (2)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基础知识(通用版)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基础知识(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860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基础知 识(通用版) 对于危险源的认识,一直以来大家都是一些模糊的概念,各企业为了通过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都在咨询管理公司的指导下整理了公司各部门的危险源,并形成了危险源辨识清单,但是大多数的结果都有是,将危险源辨识清单摆放在资料柜中储存,每年再拿出来更新几条,以满足体系运行的要求。这其实是一个本末倒置的作法,完全将危险源管理中最重要的东西给忽略掉了,本着让大家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管理有一个基础的认识,以下就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的过程进行一些基础的说明,希望给大家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首先,危险源及风险评价的定义是什么?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也就是说,危险源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另外一种定义是根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 (GB/T28001-2001)术语和定义,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中对危险源的定义中没有包括重大危险源的概念,关于重大危险源,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由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起草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中有明确的定义,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我们公司不存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工业城天然气站属于标准所称的重大危险源) 风险指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评价: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知识讲解

重大危险源辨识依据 一、贮罐区(贮罐) 贮罐区(贮罐)重大危险源是指表1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质,且贮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贮罐区或单个贮罐。 表1贮罐区(贮罐)临界量表 注:①对于GB 18218各表中出现的物质,其临界量按其确定,GB 18218各表中未出现的物质,其临界量按本表确定,以下各表相同; ②毒性物质分级见表2。 表2毒性物质分级 贮存量超过其临界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1.贮罐区(贮罐)内有一种危险物品的贮存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 2.贮罐区内贮存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贮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 仅供学习与参考

仅供学习与参考 式中 q q q n 12,,, ——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贮存量。 Q Q Q n 12,,, ——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二、库区(库) 库区(库)重大危险源是指储存表3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品,且贮存量达到或超过其临界量的库区或单个库房。 表3 库区(库)和生产场所临界量表 * 注:起爆器材的药量,应按其产品中各类装填药的总量计算。 储存量超过其临界量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1.库区(库)内有一种危险物品的储存量达到或超过其对应的临界量; 2.库区(库)内贮存多种危险物品且每一种物品的储存量均未达到或超过其对应临界量,但满足下面的公式: n n Q q Q q Q q +???++22 11≥1 式中 q q q n 12,,, ——每一种危险物品的实际储存量。 Q Q Q n 12,,, ——对应危险物品的临界量。 三、生产场所 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使用附表3中所列类别的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量达到或超过临界量的设施或场所。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 一、目的 为了准确的辨识出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以便采取控制措施。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施工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场所。 三、危险源的辨识内容: (1)工作环境:包括周围环境、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 (2)平面布局: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 (3)运输路线:施工便道、各施工作业区、作业面、作业点的贯通道路以及与外界联系的交通路线等; (4)施工工序:物资特性(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5)施工机具、设备: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的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6)危险性较大设备和高处作业设备:如提升、起重设备等; (7)特殊装置、设备:锅炉房、危险品库房等; (8)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 (9)各种设施:管理设施(指挥机关等)、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医院卫生所等)、辅助生产、生活设施等; (10)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和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四、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分类。 为了便于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分析,首先应对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分类可任选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一种: 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和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共分为六类: a)物理性危险源: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如:脚手架、支撑架强度、刚度不够、厂内机动车辆制动不良、起吊钢丝绳磨损严重。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如:梭矿传动链条无防护罩、洞内爆破作业安全距离不够。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如:电线接头未包扎、化纤服装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产生静电。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液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如:手风

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通用版

安全管理编号:YTO-FS-PD395 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通用版 In The Production, The Safety And Health Of Workers, The Production And Labor Process And The Various Measures T aken And All Activities Engaged In The Management, So Tha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在生产中,对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生产、劳动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实施管理,包含对生产、财物、环境的保护,最终使生产活动正常进行。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1)重大危险源的概念 《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2)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组成 重大危险源控制的目的,不仅是要预防重大事故发生,而且要做到一旦发生事故,能将事故危害限制到最低程度。由于工业活动的复杂性,需要采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控制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①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防止重大工业事故发生的第一步,是辨识或确认高危险性的工业设施(危险源)。由政府主管部门和权威机构在物质毒性、燃烧、爆炸特性基础上,制定出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通过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可以确定哪些是可能发生事故的潜在危险源。

危险源辨识相关知识(带)答案

危险源辨识相关知识培训试题 姓名:岗位: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 1、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2、风险评估是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接受的全过程 3、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工作任务分析法、事故致因机理分析法。 4、煤矿事故可分为瓦斯事故、顶(底)板事故、机电事故、放炮事故、水灾事故、火灾事故、运输事故、其它事故8种 5、管理标准:针对管理对象所制定的以消除和控制风险的准则。 6、管理措施:指达到风险管理标准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7、人员不安全行为按行动前的意识分为:有意不安全行为、无意不不安全行为。 8、按照工作任务分析法进行危险源辨识时应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人、机、环、管四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二、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 危险源辨识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对危险源进行(A )。 A、预先控制 B、识别 C、分析 D、消除隐患 2. 风险控制(隐患消除)属于:( A ) A 事前预控 B 过程监测 C 事后处理 3. 下列情况中,(D )是人员的不安全因素。 A 没有按规定配备必需的设备 B 作业区域警示标志及避灾线路设置不 齐全、不合理 C 岗位职责不明确、设置不合理 D 操作不安全性 4. 危险源辨识、危险源分级与分类、风险预控属于:(A )。 A 事前预控 B 过程监测 C 事后处理 5. 不安全行为控制应该坚持以下指导思想:( A B C D )。 A 源头设计思想 B 系统管理思想 C 多维行为控制思想 D 责权

利对等思想 6.风险评估的形式有:(A D ) A非正式风险评估 B基准风险评估 C持续风险评估 D正式风险评估 7. 制定风险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目的:(A B C )。 A控制或消除风险遏制事故发生 B指导员工按照标准规范作业 C指导管理者按照措施监督落实。 8. 以下属于预警信号颜色的是:( BCDE ) A褐色 B红色 C蓝色 D橙色 E绿色 9. 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人员不安全行为的是:( ABC ) A 违章指挥 B 违章操作 C 违反劳动纪律 D 未履行安全管理职责 10、本安体系PDCA闭环管理模式是指:( ABDC) A计划 B实施 C处置 D检查 E改进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中关于重大风险等级是指风险值为24-26的风险(×) 2、本质安全信息系统的功能可实现对各类危险源管控跟踪预警。(√) 3.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是海因里希法则。(√) 4.人的行为是很复杂的,受众多因素的影响。(√) 5.体系文件就是体系建设过程中所编制的八本书。(×) 6.危险源辨识等于隐患排查。(×) 7.本安体系《程序文件》是对主要作业活动进行程序化管理,以达到风险预控的目的。(√ 8.本安体系《管理手册》应每年更新一次。(×) 8.本质安全文化包括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两个方面。(×) 10.非故意违章行为不属于不安全行为。(×) 四、简答题(10分) 人员的不安全因素包括哪些基本因素? (1)操作不安全性(误操作、不规范操作、违章操作); (2)现场指挥的不安全性(指挥失误、违章指挥);

如何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如何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浅谈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4.3.1条款理解和认识摘要:本文根据GB/T28001标准,并结合我国当前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具体的管理实际,就职业 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如何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相关的控制策划进行了探讨和 总结,提出一些可供探讨的建议。 关键词:危险源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可接受的风险 1引言 虽然我国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至今已经十年多了,应该已经相对成熟。但是,我却发现,大家对体系的认识,及对一些条款的理解至今争论不休,特别是针对体系标准4.3.1条款的认识。如什么是危险源、危险源如何描述、如何进行危险源辨识,又如何进行风险评价及控制策划等工作?危险源、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之间的逻辑关系又是什么?具体的管理实际中大家经常讲的危险因素、有害因素、事故隐患又是什么概念,他们和危险源、风险的关系以及相互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呢?安全管理体系推广至今,很多人对此的认识仍然没有达成统一。 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建设的目的就是规范企业的管理,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防止员工的职业健康和安全的损害。因此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与灵魂便是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试想一个单位如果没有危险源,没有相关的风险,体系的很多条款的工作也没有了开展的必要。如果该问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正确理解,认证审核也会有可能将认证企业引入歧途,难以达到职业健康安全体系建设的原有目的。 如何理解和认识标准4.3.1条款的相关基本概念和要求呢?本人想结合我国当前的国情、法规要求和自己的工作实践、安全评价经历和具体的审核实际,从系统安全的角度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一点浅薄的认识。以供大家探讨。 1.1什么是危险源 要了解什么是危险源,我们首先必须学习体系的定义。今年发布的GB/T28001-2011体系标 准给出的定义是“危险源 hazard: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 或其组合”。 首先、该定义不再涉及“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而2000版本的体系虽然要求危险源 辨识中要包含“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但财产的损失和工作环境的破坏其实并不是职业健 康安全管理重点,其实在大部分企业的管理实际中,特别是大型企业中,安全主管部门一般也 没有这方面的职能。我国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也从来没有强调和要求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做这 些事情,2000版本的体系规范的推行在某种程度上对一些企业的安全管理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 响(如影响了其正常职能的发挥,减少了对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方面的资源投入等)。通过比 较,我们发现新版标准给出的定义则更加科学,合理,更加强调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如果工作环境的破坏和财产的损失影响到了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健康损害,仍然需要辨识,只是这方面的辨识需要在后续的风险评价中予以识别。 其次,对危险是什么,新版标准在2000年版本的基础上对其对象给出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明确,定义因而更准确和全面。2000版本的体系标准的原定义是“……的根源或状态”。所谓的“根源”,就是导致这些后果的最根本的因素(或物质等)。比如说如果没有汽油的存在和使用,就不会发生汽油的火灾爆炸事故,如果没有矽尘、石棉粉尘的危害的物质存在,就不会发生该类型的尘肺病。也就是说,如果危险源不存在,无论采取或不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如电气防爆措施、通风措施)或个体防护措施(如佩戴防尘口罩、耳塞、戴绝缘手套等),危害都不会发生。从这个角度来说,汽油、矽尘、石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