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7-4 热处理工艺

17-4 热处理工艺

17-4 热处理工艺
17-4 热处理工艺

注:(1)------摘自GB1220

(2)------实际检验值

工艺性能:

0Cr17Ni4Cu4Nb钢一样不进行冷加工。热加工温度为1000~1170°C。对大于76mm或形状复杂的部件,热加工后应及时回炉加热到原热加工的温度,随后缓慢冷却。

0Cr17Ni4Cu4Nb钢可用任何焊接不锈钢的方法焊接。在固溶,时效或过时效状态都可焊接。焊前不需要预热,当要求焊缝强度为时效后强度的9 0%时,则焊后需要重新固溶和时效处理。此钢也可进行钎焊,适宜的钎焊温度为此钢的固溶处理温度。

物理性能:

密度:7780 kg/m2

线膨胀系数:(H900热处理态)

20~100°C时,0.0000108 /K; 20~200°C时,0.00001016 /K; 20~300°C 时,0.00001136 /K

热导率:

100°C 时,17W/(m*K); 300°C时,20W/(m*K); 500°C时,23W/(m*K) 弹性模量:

20°C 时,191000 MPa; 100°C时,191000 MPa; 320°C时,181000 MPa

0Cr17Ni7Al钢常见的热处理工艺有哪些?

沉淀硬化马氏体不锈钢的焊接特点

表1是沉淀硬化马体不锈钢的化学成分。这类钢在高温下是奥氏体组织,因其Ms点高,Mf点亦在室温以上。以17-4PH钢为侧。通过1020~1 060℃固溶处理后,形成马氏体组织,再经时效处理(470-630℃),在马氏体组织中固溶度小的Cu、Nb、Mo、Al、Ti等发生碳化物析出和强化作用,其屈服强度可达到1171MPa。

表1典型沉淀硬化马氏体不错钢的化举成分

表2典型沉淀硬化马氏体不锈钢的力学性能

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铜碳含量低(≤0.07%C),淬硬倾向不大,具有良好的焊接性。采纳焊条手工焊、惰性气体爱护焊,一样均不需要预热和后热。在进行厚板和拘谨度太的结构焊接时可采取100~150℃的预热。

17-4PH钢焊接时,在加热时期热阻碍区马氏体转变为奥氏体,冷却时在150℃以下,又转变为舍有少量铁素体的马氏体组织(硬度Rc32)再经时效处理,析出含Cu的析出相,使热阻碍区明显强化(Rc44)。

沉淀硬化马氏体不锈钢的焊接材料,在设计要求焊缝性能要与母材相当时,应选用与母材同质的焊材,如表3中17-4PH的配套焊材。如果并不需要焊缝性能与母材相当,可采纳奥氏体不锈钢焊材(308L、347L),或者采纳镍合金焊材(lncone182填充焊丝)。

表3沉淀硬化不错钢的焊接材料

锻造比是锻造时金属变形程度的一种表示方法。锻造比以金属变形前后的横断面积的比值来表示。不同的锻造工序,锻造比的运算方法各不相同。

1、拔长时,锻造比为y=F0/F1或y=L1/L0

式中F0,L0—拔长前钢锭或钢坯的横断面积和长度;

F1 ,L0—拔长后钢锭或钢坯的横截面积和长度。

2、镦粗时的锻造比,也称镦粗比或压缩比,其值为

y=F1/F0或y=H0/H1

F0, H0—镦粗前钢锭或钢坯的横截面积和高度;

F1, H1—镦粗后钢锭或钢坯的横截面积和高度。

锻造比是锻造时金属变形程度的一种表示方法。锻件的组织和机械性能与专门多因素有关,而锻造比是阻碍锻件质量的最要紧因素之一。关于用铸锭(包括有色金属铸锭)锻制的大型锻件和莱氏体钢锻件,正确选取锻造比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关于某些大型锻件的中间坯料,如涡轮盘、压气机

盘等的圆饼坯料,轴、框、梁等的预制锻坯,锻造比也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锻造比永久是正的,变形前后的面积之比的运算永久是对的,即大面积变形成小面积时,用变形前的面积除以变形后的面积;反之类推。2,用长度比较时要当心:同形状变形时是能够拿长的除以短的(体积不变定律),不同形状变形时是绝对不能够的,例如八角锭拔长成方形时,只能用八角形除以方形面积。

以上的讲法还应补充:

锻造比分为工序锻造比、火次锻造比和总锻造比。

当只用拔长或只用镦粗,而进行几次锻造时,则总锻造比等于各次锻造比的乘积,即

y总= y1 * y2 * y3 …

如两次拔长中间镦粗或两次镦粗中间拔长时,总锻造比规定为两次锻造比相加,即

y总= y1 + y2

此式中未将中间镦粗或中间拔长的锻造比运算在总锻造比之内。

锻造比是自由锻里的一个重要指标,但不是唯独的,在大型锻件锻造中,更注

重锻造状态:应变场、温度场等等。如果在专门小的进砧量下以每次专门小的压缩量锻造,它的心部压实水平远远不如大进砧量、大压下量的锻造状态——小压缩量多次锻压积存的变形效应都集中在锻件外层,而我们追求的往往是心部材料的压实。每次洽谈大锻件合同、碰到用户提出“锻造比要大于多少”时我总要讲明一番,事实上关键的依旧看最后的组织检测和探伤情形。

至于模锻,更不必拘泥于锻比的数字,运算机模拟变形状态时注重的是“场”的概念,起码是四维的——一个数字没法讲清复杂的变形效应。它只能概略地表述某个主变形方向的变形程度。

热处理工艺规范(最新)

华尔泰经贸有限公司铸钢件产品热处理艺规范 随着铸造件产品种类增多,对外业务增大,方便更好的管理铸造件产品,特制定本规定,要求各部门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1目的: 为确保铸钢产品的热处理质量,使其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力学性能指标,以满足顾客的使用要求,特制定本热处理工艺规范。2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各种精铸、砂铸产品的热处理,材质为各种低碳钢、中碳钢、低合金钢、中合金钢、高合金钢、铸铁及有色合金。 3术语 3.1退火:指将铸钢产品加热到规定的温度范围,经保温一段时间后, 降温出炉的操作工艺。 3.2正火:指将铸钢产品加热到规定的温度范围,经保温一段时间后, 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冷却下来的操作工艺。 3.3淬火:指将铸钢产品加热到规定的温度范围,经保温一段时间后, 快速冷却的操作工艺。 3.4回火:指将淬火后的铸钢产品加热到规定的温度范围,经保温一 段时间后出炉,冷却到室温的操作工艺。 3.5调质:淬火+回火 4 职责

4.1热处理操作工艺由公司技术部门负责制订。 4.2热处理操作工艺由生产部门负责实施。 4.3热处理操作者负责教填写热处理记录,并将自动记录曲线转换到 热处理记录上。 4.4检验员负责热处理试样的力学性能检测工作,负责力学性能检测 结论的记录以及其它待检试样的管理。 5 工作程序 5.1每次装炉前应对设备进行检查,把炉底板上的氧化渣清除干净, 错位炉底板应将其复位后再装,四周应留有足够的间隙,轻拿轻放,装炉应结实,摆放合理。 5.2装炉时大铸件产品放在下面,对易产生热处理变形的铸件,必须 作好防变形或反变形处理,力学性能试样应装在高温区,对特别小的铸件采用铁桶或其它框类工装集中盛放。 5.3炉车上的铸钢件入炉时,应缓慢推进,仔细观察铸钢件是否与炉 壁碰撞,关闭炉门,通电后应经常观察炉内工作状况。 5.4作好铸件产品后续热处理的准备工作,严格控制出炉温度,对水 淬铸件应控制入水时间,水池应有足够水量,以保证淬火质量。 5.5作业计划应填写同炉热处理铸件产品的材质、名称、规格、数量、 时间等要素,热处理园盘记录纸可多次使用,但每处理一次都必须与热处理工艺卡上的记录曲线保持一致。 6 不合格品的处置 6.1热处理试样检验不合格,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

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工艺 摘要:现代机器制造对金属材料的性能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完全依赖原材料的原始性能来满足这些要求,常常是不经济的,甚至是不可能的。热处理可提高零件的强度、硬度、韧性、弹性,同时,还可改善毛胚或原材料切削性能,使之易于加工。可见,热处理是改善原材料或毛胚的工艺性能、保证产品质量、延长使用寿命、挖掘材料潜力不可缺少的工艺方法。热处理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应用极其广泛。钢铁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的材料,钢铁显微组织复杂,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控制,所以钢铁的热处理是金属热处理的主要内容。 Modern machine manufacturing of metal material performance continuously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if totally dependent on the raw performance of the raw materials to meet these requirements, often not economical, even is impossible. Heat treatment can improve the strength, hardness, toughness and elasticity of the parts, and it also can improve the cutting performance of hair germ or raw material, so it is easy to be processed. Heat treatment is an essential method to improve the processing performance of raw materials or hair germ, guarantee the product quality, extend the service life and excavate the potential of material. Heat treatment in the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very extensive. Iron and steel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material in mechanical industry. The microstructure of steel is controlled by heat treatment, so the heat treatment is the main content of metal heat treatment. 关键词: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温度 Heat treatment ,Annealing ,Normalizing ,Quenching ,Tempering ,Temperature 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 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65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四把火”随着加热温度和冷却方式的不同,又演变出不同的热处理工艺。为了获得一定的强度和韧性,把淬火和高温回火结合起来的工艺,称为调制。某些合金淬火形成过饱和固溶体后,将其置于室温或稍高的适当温度下保持较长时间,

热处理工艺比较

退火 概念:将钢加热到低于或高于A c1 点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于平衡状态的组织。 目的:降低钢的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消除应力或加工硬化、提高塑性,便于继续冷加工;消除组织缺陷,提高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细化晶粒、改善碳化物的分布和形态,为最终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 常用退火工艺 扩散退火(均匀退火):为了改善或消除在冶金过程中形成的成分不均匀性及夹杂物偏聚而进行的退火。加热温度一般高于A c3 以上150~250℃,加热速度不宜过快,应控制在100~200℃,加热后随炉冷却至350℃左右出炉空冷。一般安排在钢锭开坯,锻轧之后进行。 完全退火:将钢加热到A c3 以上30~50℃,保持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工艺。主要应用于消除亚共析钢中因停锻温度过高而引起粗大晶粒、铸件在浇注后冷却不当形成魏氏组织、轧制工艺不合要求而产生带状组织等缺陷。 等温退火:加热温度与完全退火大致相似,只是冷却方式不同,其冷却方式是使高温奥氏体以较快的速度冷却至A r1 以下某一温度等温一段时间,使奥氏体完全分解转变成珠光体,然后出炉空冷。 球化退火:将工件加热到A c1+30-50℃保温后缓冷或者加热后冷却到略低于A r1 的温度下保温。主要用于共析和过共析钢及合金工具钢,主要目 的在于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系,为淬火处理作好组织准备。 低温退火(去应力退火):主要用于消除切削加工和铸件、锻件、焊接件中因快冷而引起的参与内应力以稳定尺寸,避免引起变形。碳钢和低合金钢为550~650℃,高合金钢为600~750℃,退火保温时间约1~2小时,退火后的冷却均应缓慢。 正火 定义:把钢加热到临界点A c3或A ccm 以上30~50℃或更高的温度,保温足够时间,然后再空气中冷却的工艺方法。

常用热处理工艺【详情】

常用的几种热处理方法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 更多相关表面处理及精密零件加工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1.常用热处理方式 1.1.退火 把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在此温度下保温,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 退火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等几种。 a.将钢加热到预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称为完全退火.目的是降 低钢的硬度,消除钢中不均匀组织和内应力. b.把钢加热到750度,保温一段时间,缓慢冷却至500度下,最后在空气中冷却叫球 化退火。目的是降低钢的硬度,改善切削性能,主要用于高碳钢。 c.去应力退火又叫低温退火,把钢加热到500~600度,保温一段时间,随炉缓冷到 300度以下,再室温冷却.退火过程中组织不发生变化,主要消除金属的内应力。 1.2.正火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正火。 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细化组织,改善钢的性能,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正火与退火工艺相比,其主要区别是正火的冷却速度稍快,所以正火热处理的生产周期短。故退火与正火同样能达到零件性能要求时,尽可能选用正火。 1.3.淬火 将钢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某一温度(45号钢淬火温度为840-860℃,碳素工具钢的淬火温度为760~780℃),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以适当速度在水(油)中冷却以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淬火与退火、正火处理在工艺上的主要区别是冷却速度快,目的是为了获得马氏体组织。马氏体组织是钢经淬火后获得的不平衡组织,它的硬度高,但塑性、韧性差。马氏体的硬度随钢的含碳量提高而增高。

1.4.回火 钢件淬硬后,再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称为回火。 淬火后的钢件一般不能直接使用,必须进行回火后才能使用。因为淬火钢的硬度高、脆性大,直接使用常发生脆断。通过回火可以消除或减少内应力、降低脆性,提高韧性;另一方面可以调整淬火钢的力学性能,达到钢的使用性能。根据回火温度的不同,回火可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三种。 A 低温回火150~250.降低内应力,脆性,保持淬火后的高硬度和耐磨性。 B 中温回火350~500;提高弹性,强度。 C 高温回火500~650;淬火钢件在高于500℃的回火称为高温回火。淬火钢件经高温淬火后,具有良好综合力学性能(既有一定的强度、硬度,又有一定的塑性、韧性)。所以一般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常采用淬火后的高温回火处理。轴类零件应用最多。 淬火+高温回火称为调质处理。 2.Q235热处理工艺 Q235属于碳素结构钢,含碳量大概0.12%-0.2%之间,相当于普通的10、20钢,淬火后硬度改变不大。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塑性,韧性和焊接性能,综合性能好,能满足一般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用钢的要求。 Q235一般买来就用不热处理,一般它都用在工程上大量需要钢材的地方,数量巨大,一般是热轧后就使用,热轧也就是有正火这个热处理,不热处理的原因有几个: 1)这些场合不需要太高的力学要求。 2)这些钢构件的体积太大了,你想热处理也不现实。 3)这些钢很多情况下要被焊接使用的,你热处理了被焊接后也被焊接过程中将焊缝的 热处理给破坏了。 4)材料价格便宜,质量要求比较低,而且是低碳钢,热处理的效果也不太好。 5)如果非要用Q235淬出硬度那只能渗碳,但是一件很不划算的事情。 Q235在理论上是可以淬火得到马氏体的。但是由于马氏体碳过饱和度很低,淬火后的硬度很低,只有170HBS左右。而这种钢的供应状态硬度大概就有144HBS左右(出

常用材料热处理工艺

常用材料热处理工艺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常用材料热处理工艺二、ASTM A182 F22 1.退火(A)≥90±10℃炉冷; 2.回火(T)≥675℃ 3.HB≤170(一级)156~207(三级) 三、ASTM A694 F60,F52 1.N+T或Q+T N(Q):920±10℃保温,空冷(水淬) T:≥540±10℃保温,空冷 2.HB实测 四、16MnJB4726-2000 或N+T N:930±10℃保温,空冷 T:≥600±10℃保温空冷 2.HB:121~178 五、16MnDJB4727-2000 1.Q+T Q:930±10℃保温,水冷 T:≥600±10℃保温空冷 2.HB实测 六、A105ASTM A105-2002 1.正火(N):900±10℃保温,空冷

2:HB:137~187 七、20# JB4726-2000 1.正火(N):910±10℃保温,空冷 2.HB:106~159 八、LF2ASTM A350 LF2 1.淬火+回火(Q+T) Q:870~940℃保温,水冷 T:540~665℃保温,空冷 2.HB≤197 九、LF3ASTM A350-2002b 1.淬火+回火(Q+T) Q:870~940℃保温,水冷 T:540~665℃保温,空冷 2.HB≤197 十、15CrMo JB4726-2000 1.淬火+回火(Q+T) Q:900±10℃保温,水冷 T:≥620℃保温,空冷 2.HB:118~180 十一、1Cr5Mo JB4726-2000 1.淬火+回火: Q:880~900℃,保温,水冷

17-4 热处理工艺

标准:GB/T 1220-1992 ●特性及应用: 0Cr17Ni4Cu4Nb是由铜、铌/钶构成的沉淀、硬化、马氏体不锈钢。0Cr17Ni4Cu4Nb有较高的强度、耐蚀性、抗氧化性,0Cr17Ni4Cu4Nb这个等级具有高强度、硬度(高达300℃/572℉)和抗腐蚀等特性。经过热处理后,产品的机械性能更加完善,可以达到高达1100-1300MPa(160-190 ksi) 的耐压强度。这个等级不能用于高于300℃(572℉) 或非常低的温度下,它对大气及稀释酸或盐都具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它的抗腐蚀能力与304和430一样。 ●应用领域: 1.海上平台、直升机甲板、其他平台 2.食品工业 3.纸浆及造纸业 4.航天(涡轮机叶片) 5.机械部件 6.核废物桶 ●化学成分: 0Cr17Ni4Cu4Nb化学成分: C Si Mn P S Ni Cr Mo Cu Nb 其他 ≤0.07 ≤1.00 ≤1.00 ≤0.035 ≤0.030 3.00-5.00 15.5-17.5 - 3.00-5.00 0.15-0.45 - 美国ASTMS17400,AISI630,UNS630化学成分 C Si Mn P S Ni Cr Mo Cu Nb 其他 ≤0.07 ≤1.00 ≤1.00 ≤0.040 ≤0.030 3.00-5.00 15.5-17.5 - 3.00-5.00 0.15-0.45 - 日本SUS630化学成分 C Si Mn P S Ni Cr Mo Cu Nb+Tao 其他 ≤0.07 ≤1.00 ≤1.00 ≤0.040 ≤0.030 3.00-5.00 15.5-17.5 - 3.00-5.00 0.15-0.45 - 欧洲X5CrNiCuNb16-4化学成分 C Si Mn P S Ni Cr Mo Cu Nb+Tao 其他 ≤0.07 ≤1.00 ≤1.00 ≤0.040 ≤0.030 3.00-5.00 15.5-17.5 - 3.00-5.00 0.15-0.45 - ●力学性能: 抗拉强度σb (MPa):480℃时效,≥1310; 550℃时效,≥1060; 580℃时效,≥1000; 620℃时效,≥930 条件屈服强度σ0.2 (MPa):480℃时效,≥1180;550℃时效,≥1000;580℃时效,≥865;620℃时效,≥725 伸长率δ5 (%):480℃时效,≥10;550℃时效,≥12;580℃时效,≥13;620℃时效,≥16 断面收缩率ψ (%):480℃时效,≥40;550℃时效,≥45;580℃时效,≥45;620℃时效,≥50 硬度:固溶,≤363HB和≤38HRC;480℃时效,≥375HB和≥40HRC; 550℃时效,≥331HB和≥35HRC;580℃时效,≥302HB和≥31HRC;620℃时效,≥277HB和 ≥28HRC ●热处理规范及金相组织: 热处理规范:1)固溶1020~1060℃快冷;2)480℃时效,经固溶处理后,470~490℃空冷; 3)550℃时效,经固溶处理后,540~560℃空冷; 4)580℃时效,经固溶处理 后,570~590℃空冷;5)620℃时效,经固溶处理后,610~630℃空冷。 金相组织:组织特征为沉淀硬化型。 ●交货状态:一般以热处理状态交货,其热处理种类在合同中注明;未注明者,按不热处理状态交货。

热处理工艺比较资料

热处理工艺比较

退火 概念:将钢加热到低于或高于A c1点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于平衡状态的组织。 目的:降低钢的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消除应力或加工硬化、提高塑性,便于继续冷加工;消除组织缺陷,提高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细化晶粒、改善碳化物的分布和形态,为最终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 常用退火工艺 扩散退火(均匀退火):为了改善或消除在冶金过程中形成的成分不均匀性及夹杂物偏聚而进行的退火。加热温度一般高于A c3以上 150~250℃,加热速度不宜过快,应控制在100~200℃,加热后随炉冷却至350℃左右出炉空冷。一般安排在钢锭开坯,锻轧之后进行。 完全退火:将钢加热到A c3以上30~50℃,保持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工艺。主要应用于消除亚共析钢中因停锻温度过高而引起粗大晶粒、铸件在浇注后冷却不当形成魏氏组织、轧制工艺不合要求而产生带状组织等缺陷。 等温退火:加热温度与完全退火大致相似,只是冷却方式不同,其冷却方式是使高温奥氏体以较快的速度冷却至A r1以下某一温度等温一段时间,使奥氏体完全分解转变成珠光体,然后出炉空冷。 球化退火:将工件加热到A c1+30-50℃保温后缓冷或者加热后冷却到略低于A r1的温度下保温。主要用于共析和过共析钢及合金工具钢,主要目的在于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系,为淬火处理作好组织准备。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低温退火(去应力退火):主要用于消除切削加工和铸件、锻件、焊接件中因快冷而引起的参与内应力以稳定尺寸,避免引起变形。碳钢和低合金钢为550~650℃,高合金钢为600~750℃,退火保温时间约1~2小时,退火后的冷却均应缓慢。 正火 定义:把钢加热到临界点A c3或A ccm以上30~50℃或更高的温度,保温足够时间,然后再空气中冷却的工艺方法。 目的:低碳钢正火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切削性能;过共析钢正火,主要是为了消除网状碳化物。 工艺规范:含碳量低于0.2%的钢,应适当提高加热温度(A r1+100℃);过共析钢正火,加热温度应比正常值稍高出20~40℃,采用较大冷却速度;对于某些锻件中的过热组织或铸件的粗大组织,一次正火后不能达到细化组织的目的应进行两次重复正火,第一次正火采用高于A c3以上150~200℃,第二次正火采用正常加热温度进行。 淬火 定义: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 c3或A c1)以上,保温一定时间后随之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V c)的冷速进行冷却,使过冷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的工艺方法。 目的:提高工件中硬度和耐磨性;提高强韧性;提高弹性;获得某些物理化学性能。 工艺规范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各种热处理工艺介绍

第4章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工艺种类很多,大体上可分为普通热处理(或叫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特殊热处理等。 4.1钢的普通热处理 4.1.1退火 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一般为随炉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叫做退火。 退火的实质是将钢加热到奥氏体化后进行珠光体转变,退火后的组织是接近平衡后的组织。 退火的目的: z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便于机加工和冷变形加工; z均匀钢的化学成分及组织,细化晶粒,改善钢的性能或为淬火作组织准备; z消除内应力和加工硬化,以防变形和开裂。 退火和正火主要用于预备热处理,对于受力不大、性能要求不高的零件,退火和正火也可作为最终热处理。 一、退火方法的分类 常用的退火方法,按加热温度分为: 临界温度(Ac1或Ac3)以上的相变重结晶退火:完全退火、扩散退火、不完全退火、球化退火 临界温度(Ac1或Ac3)以下的退火: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 碳钢各种退火和正火工艺规范示意图: 1、完全退火 工艺:将钢加热到Ac3以上20~30 ℃℃,保温一段时间后缓慢冷却(随炉)以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完全A化)。 完全退火主要用于亚共析钢(w c=0.3~0.6%),一般是中碳钢及低、中碳合金钢铸件、锻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它们的焊接件。低碳钢完全退火后硬度偏 低,不利于切削加工;过共析钢加热至Ac cm以上A状态缓慢冷却退火时,Fe3C Ⅱ

会以网状沿A晶界析出,使钢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显著降低,给最终热处理留下隐患。 目的:细化晶粒、均匀组织、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和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 亚共析钢完全退火后的组织为F+P。 实际生产中,为提高生产率,退火冷却至500℃左右即出炉空冷。 2、等温退火 完全退火需要的时间长,尤其是过冷A比较稳定的合金钢。如将A化后的钢较快地冷至稍低于Ar1温度等温,是A转变为P,再空冷至室温,可大大缩短退火时间,这种退火方法叫等温退火。 工艺:将钢加热到高于Ac3(或Ac1)的温度,保温适当时间后,较快冷却到珠光体区的某一温度,并等温保持,使A?P然后空冷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与完全退火相同,转变较易控制。 适用于A较稳定的钢:高碳钢(w(c)>0.6%)、合金工具钢、高合金钢(合金元素的总量>10%)。等温退火还有利于获得均匀的组织和性能。但不适用于大截面钢件和大批量炉料,因为等温退火不易使工件内部或批量工件都达到等温温度。 3、不完全退火 工艺:将钢加热到Ac1~Ac3(亚共析钢)或Ac1~Ac cm(过共析钢)经保温后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主要用于过共析钢获得球状珠光体组织,以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球化退火是不完全退火的一种 4、球化退火 使钢中碳化物球状化,获得粒状珠光体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温度,保温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以2~4h 工艺:加热至Ac1以上20~30 为宜,冷却方式通常采用炉冷,或在Ar1以下20℃左右进行较长时间等温。 主要用于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如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轴承钢等。过共析钢经轧制、锻造后空冷的组织是片层状的珠光体与网状渗碳体,这种组织硬而脆,不仅难以切削加工,在以后的淬火过程中也容易变形和开裂。球化退火得到球状珠光体,在球状珠光体中,渗碳体呈球状的细小颗粒,弥散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球状珠光体与片状珠光体相比,不但硬度低,便于切削加工,而且在淬火加热时,奥氏体晶粒不易粗大,冷却时变形和开裂倾向小。如果过共析钢有网状渗碳体存在时,必须在球化退火前采用正火工艺消除,才能保证球化退火正常进行。 目的:降低硬度、均匀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为淬火作组织准备。 球化退火工艺方法很多,主要有: a)一次球化退火工艺:将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 ℃℃,保温适当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要求退火前原始组织为细片状珠光体,不允许有渗碳体网存在。

热处理工艺的特点

热处理工艺的特点 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他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为使金属工件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除合理选用材料和各种成形工艺外,热处理工艺往往是必不可少的。钢铁是机械工业中应用最广的材料,钢铁显微组织复杂,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控制,所以钢铁的热处理是金属热处理的主要内容。另外,铝、铜、镁、钛等及其合金也都可以通过热处理改变其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以获得不同的使用性能。 热处理的发展史 在从石器时代进展到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过程中,热处理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早在公元前770至前222年,中国人在生产实践中就已发现,铜铁的性能会因温度和加压变形的影响而变化。白口铸铁的柔化处理就是制造农具的重要工艺。 公元前六世纪,钢铁兵器逐渐被采用,为了提高钢的硬度,淬火工艺遂得到迅速发展。中国河北省易县燕下都出土的两把剑和一把戟,其显微组织中都有马氏体存在,说明是经过淬火的。 随着淬火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淬冷剂对淬火质量的影响。三国蜀人蒲元曾在今陕西斜谷为诸葛亮打制3000把刀,相传是派人到成都取水淬火的。这说明中国在古代就注意到不同水质的冷却能力了,同时也注意了油和尿的冷却能力。中国出土的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中山靖王墓中的宝剑,心部含碳量为0.15~0.4%,而表面含碳量却达0.6%以上,说明已应用了渗碳工艺。但当时作为个人“手艺”的秘密,不肯外传,因而发展很慢。 1863年,英国金相学家和地质学家展示了钢铁在显微镜下的六种不同的金相组织,证明了钢在加热和冷却时,内部会发生组织改变,钢中高温时的相在急冷时转变为一种较硬的相。法国人奥斯蒙德确立的铁的同素异构理论,以及英国人奥斯汀最早制定的铁碳相图,为现代热处理工艺初步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此同时,人们还研究了在金属热处理的加热过程中对金属的保护方法,以避免加热过程中金属的氧化和脱碳等。 1850~1880年,对于应用各种气体(诸如氢气、煤气、一氧化碳等)进行保护加热曾有一系列专利。1889~1890年英国人莱克获得多种金属光亮热处理的专利。 二十世纪以来,金属物理的发展和其他新技术的移植应用,使金属热处理工艺得到更大发展。一个显著的进展是1901~1925年,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转筒炉进行气体渗碳;30年代出现露点电位差计,使炉内气氛的碳势达到可控,以后又研究出用二氧化碳红外仪、氧探头等进一步控制炉内气氛碳势的方法;60年代,热处理技术运用了等离子场的作用,发展了离子渗氮、渗碳工艺;激光、电子束技术的应用,又使金属获得了新的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方法。

常用材料热处理工艺完整版

常用材料热处理工艺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常用材料热处理工艺二、ASTM A182 F22 1.退火(A)≥90±10℃炉冷; 2.回火(T)≥675℃ 3.HB≤170(一级)156~207(三级)三、ASTM A694 F60,F52 1.N+T或Q+T N(Q):920±10℃保温,空冷(水淬) T:≥540±10℃?保温,空冷 2.HB实测 四、16MnJB4726-2000 或N+T N:930±10℃保温,空冷 T:≥600±10℃保温空冷 2.HB:121~178 五、16MnDJB4727-2000 1.Q+T Q:930±10℃?保温,水冷 T:≥600±10℃保温空冷 2.HB实测 六、A105ASTM A105-2002

1.正火(N):900±10℃保温,空冷 2:HB:137~187 七、20# JB4726-2000 1.正火(N):910±10℃保温,空冷 2.HB:106~159 八、LF2ASTM A350 LF2 1.淬火+回火(Q+T) Q:870~940℃?保温,水冷 T:540~665℃?保温,空冷 2.HB≤197 九、LF3ASTM A350-2002b 1.淬火+回火(Q+T) Q:870~940℃?保温,水冷 T:540~665℃?保温,空冷 2.HB≤197 十、15CrMo JB4726-2000 1.淬火+回火(Q+T) Q:900±10℃?保温,水冷 T:≥620℃?保温,空冷 2.HB:118~180 十一、1Cr5Mo JB4726-2000 1.淬火+回火:

简述常用热处理工艺的原理与特点

简述常用热处理工艺的原理与特点。 热处理是指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手段,以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 热处理工艺原理 1、正火: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点AC3或ACM以上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2、退火:将亚共析钢工件加热至AC3以上20—40度,保温一段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或埋在砂中或石灰中冷却)至500度以下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3、淬火:将钢奥氏体化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冷却,使工件在横截面内全部或一定的范围内发生马氏体等不稳定组织结构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4、回火:将经过淬火的工件加热到临界点AC1以下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随后用符合要求的方法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5、调质处理:一般习惯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调质处理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特别是那些在交变负荷下工作的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等。调质处理后得到回火索氏体组织,它的机械性能均比相同硬度的正火索氏体组织更优。它的硬度取决于高温回火温度并与钢的回火稳定性和工件截面尺寸有关,一般在HB200—350之间。 特点: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金球的热处理工艺与其他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 比较钢材与非金属材料热处理的异同点。 热处理有金属材料热处理和非金属材料热处理 相同点:热处理的原理基本一样,都是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 不同点: 1.钢的表面热处理有两大类:一类是表面加热淬火热处理,另一类是化学热处理。 非金属材料的表面热处理:喷漆、着(染)色、抛光、化学镀后再电镀(如ABS)等。 2.金属材料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非金属材料热处理包括碳纤维预氧化、碳化、石墨化设备,石墨化烧结等;复合材料成形以及空间环境模拟,包括热压罐,热压机,KM系列模拟罐,用户分布于汽车、模具、工具、碳纤维加工和其他高端应用领域。

热处理升温工艺

热处理升温工艺程序 1、常温至300℃:升温情况按每15分钟升10℃,到温后 保温4小时;(注:在前200℃时,底室门打开,各区水蒸气流出口打开,升温至200℃后,需把水蒸气流出口关闭)2、300℃至600℃:升温情况按每12分钟升10℃,到温 后保温4小时; 3、600℃至工作温度:升温情况按每10分钟10℃至工作 状态; 4、温度升至850℃后,即可往炉内提供发生气;前期天然 气不供给,供入发生气后,观察保温室两个废气点火嘴及加热炉进料门燃气口点燃,关闭底室门等候稍许,使底室门点火嘴点燃,方可通入天然气,使炉内气氛还原,还原气体过程中,可持续升温,850℃直接升温至工作温度即可; 5、发生炉常温升温需用加热一档预热一小时至两小时, 在切换到二档加热,升温情况为每小时升50℃,常温升温至200℃保温一小时; 6、200℃升温至400℃保温一小时,升温情况为每小时升 50℃;400℃升温至800℃保温一小时后切换至三挡升温至加热温度,升温情况为每小时升50℃; 注:1、炉内温度高于200℃时,需保证循环风扇运转;炉温低于800℃或废气点火嘴没有点燃的状态下,不可向炉

内送入天然气;各区送入天然气后才可将碳控仪表由手动改为自动(“Man”为手动自动切换); 2、起炉前,碳控仪差值需归零,碳势升至设定值保持1~2个小时由技术员进行定碳分析,并根据定碳结果对碳控仪显示值进行修正,碳势测定标准详见《JB/T 10312-2011 钢箔称重法》 3、连续炉各区碳势设定值如下: a、强渗一区设定值为1.08; b、强渗二区设定值为1.09; c、扩散三区设定值为0.85; d、预冷四区设定值为0.8; e、保温室设定值为0.77; 4、低温回火炉升温可在产品进满预冷炉后进行,升温前需启动风扇; 5、废气排放系统可在设备运行前启动; 6、设备正常运行前需确认各基本位置是否在规定位置上,各行程开关及限位块都在规定位置上,如不满足,需调整到指定位置上;

常用材料热处理工艺

常用材料热处理工艺二、ASTM A182 F22 1.退火(A)≥90±10℃炉冷; 2.回火(T)≥675℃ 3.HB≤170(一级)156~207(三级) 三、ASTM A694 F60,F52 1.N+T或Q+T N(Q):920±10℃保温,空冷(水淬) T:≥540±10℃保温,空冷 2.HB实测 四、16MnJB4726-2000 或N+T N:930±10℃保温,空冷 T:≥600±10℃保温空冷 2.HB:121~178 五、16MnDJB4727-2000 1.Q+T Q:930±10℃保温,水冷 T:≥600±10℃保温空冷 2.HB实测 六、A105ASTM A105-2002 1.正火(N):900±10℃保温,空冷

2:HB:137~187 七、20# JB4726-2000 1.正火(N):910±10℃保温,空冷 2.HB:106~159 八、LF2ASTM A350 LF2 1.淬火+回火(Q+T) Q:870~940℃保温,水冷 T:540~665℃保温,空冷 2.HB≤197 九、LF3ASTM A350-2002b 1.淬火+回火(Q+T) Q:870~940℃保温,水冷 T:540~665℃保温,空冷 2.HB≤197 十、15CrMo JB4726-2000 1.淬火+回火(Q+T) Q:900±10℃保温,水冷 T:≥620℃保温,空冷 2.HB:118~180 十一、1Cr5Mo JB4726-2000 1.淬火+回火: Q:880~900℃,保温,水冷

T:≥680℃保温,空冷 2.HB:174~229 十二、不锈钢:304、304L、321 ASTM A182 1.固溶处理(S):1040±10℃保温,水冷 2.HB:实测 十三、0Cr18Ni9JB4728-2000 1.固溶处理(S):1010~1150℃保温,水冷 2.HB:131~187

1热处理工艺过程确认[2015]

文件编号:DCH-WI-7.1-2013典型产品1Cr18Ni9Ti和022Cr19Ni10钢管 热处理工艺确认方案 一.目的 验证热处理能力及过程的可靠性是否满足标准及客户要求。 二.依据 GJB509B:2008《热处理工艺质量控制》 DCH-ZD-2010《钢管热处理技术作业指导》 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14976《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H2510/H2519《不锈钢无缝钢管技术协议》 三.热处理再评价准则 1.热处理工艺再评定要求 1.1评定的提出 A.新材料投入生产时,由热处理责任工程师根据工艺路线提出评价方案; B.新工艺应用于生产时,由热处理责任工程师提出评定方案; C.以前未涉及材料首次生产时,由热处理责任工程师提出评定方案; D.产品质量理化性能出现较大波动时,由热处理工艺员提出评定方案; E.其它原因(如炉子大修后)认为应该进行热处理工艺评定时,由相关人员提出评定方案;F.客户对工艺要求进行确认或评审时,由生产部门提出要求,技术部组织进行工艺评审。 2、评定准备 A.在接到评定通知后,热处理责任工程师准备评定的具体实施,并提出具体方案交工艺负责人及技术副总会签。 B.评定方案由公司生产技术副总(总工)审批。评定的实施由热处理工序负责实施,相关单位配合。 C.在评定前,必须进行热处理过程确认,确保过程质量。 3、评定程序 A.评定应达到的要求 ⑴新材料应用,应达到相应材料标准检测项目的最低要求; ⑵新工艺应用,要达到相应工艺方案的最低要求; ⑶要达到图纸或技术规范提最低要求,产品质量出现较大波动,要达到质量稳定可靠; B.热处理工序按批准的工艺评定方案进行产品的热处理。

T12钢热处理工艺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T12钢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 院(系):冶金材料系 专业年级:材料1201 负责人:陈博 唐磊,杨亚西, 合作者:谭平,潘佳伟,多杰仁青 指导老师:罗珍 2013年12月

热处理工艺课程设计任务书 系部冶金材料系专业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 学生姓名陈博,杨亚西,唐磊,谭平,多杰仁青,潘佳伟 课程设计题目T12 设计任务: 1,课程设计的目的:为了使我们更好地了解碳素工具钢的性能及其热处理工艺流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热处理课程的知识去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使其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发展。学习热处理工艺设计的一般方法,热处理设备选用和装夹具设计等进行热处理设计的基础技能训练。 2.课程设计的任务分组(碳素工具钢T12) ①:锉刀的热处理工艺(唐磊) ②:热处理后的组织金相分析(陈博) ③:淬火(潘佳伟) ④:回火(多杰仁青) ⑤:局部淬火(谭平) ⑥:缺陷分析(杨亚西) 3.课程设计的内容: T12钢热处理工艺设计流程 4参考文献: 【1】詹艳然,吴乐尧,王仲仁.金属体积成形过程中温度场的分析.塑性工程学报,2001,8(4) 【2】叶卫平,张覃轶.热处理实用数据速查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59---60 【3】许天己钢铁热处理实用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34"~136 设计进度安排: 第一周周一~周二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设计理论学习 周三~周五分组进行典型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设计第二周周一~周三撰写设计说明书 周四~周五答辩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日

热处理工艺卡 热处理工艺卡材料牌 号 T12 零件重 量 锉刀400g 工艺路 线 热轧钢板冲压下料——退火——校直——铣或刨侧 面——粗磨——半精磨——剁齿——淬火加回火。 技术条件检验方法 硬度HRC60-62,HB≤207 洛氏硬度计,布氏硬度计 金相组 织 珠光体,马氏体和 渗碳体 金相观察 力学性 能 硬度:退火,≤ 207HB,压痕直径≥ 4.20mm;淬火:≥ 62HRC 布氏法,洛氏法 工 序号工序名称设备 装炉方式 及数量 加热温 度℃ 保温 时min 冷却 介 质 温 度 ℃ 冷却时间 min 1 预热加热炉- 550-65 加热 时间 的5-6 倍 - - - 2 球化退火退火炉- 760-77 0 2-4h 空 气 550 -60 4h 3 淬火保护气 氛炉- 770-78 - 水150 -20 10 4 低温回火回火炉- 160-18 0 0.75- 1h 空 气 150 60 编制人陈博编制日期2013.12.11 审核日期

热处理技术措施

滨州市公共供热中心项目工程 焊接热处理技术措施 1、工程概况 焊接热处理工艺的的主要目的就是降低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改善焊缝金属的组织与性能,1#-4#机组有关受监焊口焊接热处理的项目主要包括锅炉汽水连络管、集汽联箱,主蒸汽管等部分。 2、编制依据 (1) 制造厂家提供的图纸及焊接工艺规程; (2) 《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DL/T819-2002); (3) 《火电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标准》(焊接篇96年版); (4) 《电力建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2002-01-21); (5) 《焊工技术考核规程》(SD263-88); (6)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869-2004) 3、作业前的条件准备 3.1作业所需的工器具及材料 克丝钳3把尖嘴钳3把活动扳手2把试电笔2只 履带式加热器若干石棉布若干硅酸铝保温棉若干18号铅丝若干 铠装热电偶10支电源线(35mm2)1000米记录纸10盒记录墨水5盒 3.2作业所需的机械 远红外热控制电源1台 3.3热处理人员的资格及要求 3.3.1热处理工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考核取得资格证书方可上岗。没有取得资格证书的人员只能从事辅助性的焊接热处理工作,不能单独作业或对焊接热处理结果进行评价,焊接热处理人员包括热处理技术人员和热处理工。 3.3.2应遵守有关技术规范及本指导书,热处理后必须进行自检,做到操作无误、记录准确。 3.3.3 及时作好收集、汇总、整理焊接热处理资料的工作。 4、主要施工方案及措施

4.1.作业程序 作业程序(见附图) 4.2 热处理工艺 焊接接头的焊后热处理,应采用高温回火。整体预热采用电加热方式,局部预热采用火焰加热方式。 4.2.1需做焊后热处理的焊缝: 壁厚>30mm的碳素钢管。 壁厚>8mm、管径φ>108mm的12Cr1MoV钢管焊缝。 其它经工艺评定需做热处理的焊件。 4.2.2远红外电源启动、停机顺序: 4.2.2.1启动:接通电源后,红外线设备启动,各表显示数值正常,编入程序后正常运行。恒温:进入正常的恒温热处理程序 4.2.2.2停机:程序运行结束会自动停机,操作人员切断总电源。 4.2.3本工程主要钢材焊后热处理温度与恒温时间见下表 4.2.4热处理过程中升、降温速度一般按6250/壁厚(单位为℃/h)计算,并且不大于300℃/h。降温过程中,温度在300℃以下不控制。 4.2.5对于承压管道及其返修焊件的热处理,其加热宽度从焊缝中心算起,每侧不小于管子壁厚的3倍,且不小于60mm。同时采取措施降低周向和径向的温差。任意两点间的温度应小于50℃。 4.2.6热处理的保温宽度从焊缝中心算起,每侧不小于管子壁厚的5倍,且每侧应比加热器的安装宽度增加不小于100mm。保温厚度以40mm~60mm为宜。 4.2.7中、大径管的热处理采用远红外电感应加热,采用接触法进行测温。恒温时在加热范围内任意两点间的温差要求低于50℃。 4.2.8热处理的测温采用自动温度记录仪,所用仪表、热电偶及其附件,根据计量

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详细工序及操作手法)

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详细工序及操作手法) 一、热处理的定义 热处理是指金属在固态下经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金属的内部组织和结构,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过程。 热处理的三大要素: ①加热( Heating) 目的是获得均匀细小的奥氏体组织。 ②保温(Holding) 目的是保证工件烧透,并防止脱碳和氧化等。 ③冷却(Cooling) 目的是使奥氏体转变为不同的组织。 热处理后的组织 加热、保温后的奥氏体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根据冷却速度的不同将转变成不同的组织。不同的组织具有不同的性能。 二、热处理工艺 1.退火 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Ac3+30-50度或Ac1+30-50度或Ac1以下的温度(可以查阅有关资料)后,一般随炉温缓慢冷却。 目的: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与压力加工性能; 2.细化晶粒,改善力学性能,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 3.消除冷、热加工所产生的内应力。 应用要点:1.适用于合金结构钢、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

速钢的锻件、焊接件以及供应状态不合格的原材料;2.一般在毛坯状态进行退火。 2.正火 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m 以上30-50度,保温后以稍大于退火的冷却速度冷却。 目的: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与压力加工性能; 2.细化晶粒,改善力学性能,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 3.消除冷、热加工所产生的内应力。 应用要点:正火通常作为锻件、焊接件以及渗碳零件的预先热处理工序。对于性能要求不高的低碳的和中碳的碳素结构钢及低合金钢件,也可作为最后热处理。对于一般中、高合金钢,空冷可导致完全或局部淬火,因此不能作为最后热处理工序。 3.淬火 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相变温度Ac3或Ac1以上,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水、硝盐、油、或空气中快速冷却。 目的:淬火一般是为了得到高硬度的马氏体组织,有时对某些高合金钢(如不锈钢、耐磨钢)淬火时,则是为了得到单一均匀的奥氏体组织,以提高耐磨性和耐蚀性。 应用要点:1.一般用于含碳量大于百分之零点三的碳钢和合金钢; 2.淬火能充分发挥钢的强度和耐磨性潜力,但同时会造成很大的内应力,降低钢的塑性和冲击韧度,故要进行回火以得到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