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书法与中国哲学(上)

书法与中国哲学(上)

书法与中国哲学(上)
书法与中国哲学(上)

书法与中国哲学(上)

张辛

北京大学

中国书法是中国一个非常古老、非常有代表性的艺术,在世界艺术里边是独树一帜的,所以探讨这么个题目在今天来说,从中国文化研究角度来说是有它的特殊意义的。

那么我们今天讲座准备讲两讲,就这个题目讲两讲,第一讲就是中庸精神与书法之道,第二讲讲中庸精神与书法之器。这一讲我们先讲第一讲,中庸精神与书法之道。

一、书法如何体现中庸精神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产品,是中华民族对于世界艺术宝库的一个伟大贡献。我们的许多先贤对书法都有很高的评价,比如说清华的著名教授梁启超先生就说过,说“各种美术当中,以写字为最高”,这是梁启超先生讲的。

再一个沈尹默先生讲,他说书法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有画图之灿烂,无声而具音乐之和谐”,这是北大著名教授沈尹默先生讲的,著名书法家。

再一个,著名文人林语堂先生说过,说“书法构成了中华民族美学观念的基础”。北大著名教授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书法代替音乐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这是中国几位大家对书法的一些看法。

我们知道艺术大师毕加索讲,“假如我生在中国中国,那么我一定是一个书法家而不是画家。”通过这几位大家对书法的评价可以看出书法特殊的审美价值,这里边实际上在讲书法的审美价值。

为什么书法只有几个墨点子、几个黑道子却显示出了如此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性?这个很多人都曾做过探讨,但或者是语焉不详,或者是不得要领,或者是有时偏颇,所以这个问题到现在我觉得还没有真正的给它一个比较理论性、比较全面的阐述。

如何来认识书法艺术?我认为只有一点,就是从根本上来入手,这个根本是什么?就是中国文化,因为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产品。那么说起中国文化是个大题目,中国文化是什么东西呢?我们虽然都是知识分子,都是中国人,但未必对中国文化有所了解,所以中国文化应该怎么来理解?当然这里边还有个问题,就是根本,中国文化根本是什么,它的根本点是什么?核心是什么?这个今天当然我们展开论述,只能讲核心。

中庸精神,这样为什么这么讲,从五四以来,历代我们许多先贤都对中国文化做过探讨,

特别是五四以来,很多中国的学者,因为面向的资本主义的思想大量的涌入中国大陆,所以这时候很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自身进行探讨,所以提出很多观点。

比如说李大钊先生认为中国文化是个静本位文化,静,安静的静。比如说北大教授梁漱溟他认为中国是伦理本位,蔡元培先生认为(中国文化)是尚中庸等等。还有人认为中国文化是德性文化,还有人认为中国文化是形上文化,等等,这些都对,都非常中肯,但是都没有具体的(研究),这些都抓住了中国文化的核心。所以我们今天不管是静,不管是伦理,不管是德性,不管是形而上等等,实际上可以归结为一句,就是以中庸精神为核心文化。

下面我就简单谈谈,什么叫做中庸。中庸有两个含义,中庸是个老的(观念),我们知道中庸观念是谁提出来的?是孔子提出来的,是孔子对中国典型的一种思维观念的理论的概括。这种观念实际上流传已久的,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中庸论》,在这里边不能展开论述,我们现在只简单的探讨一下中庸基本含义和中庸精神。中庸是个什么东西呢?中庸可以说是中国人最高的一种思维观念和行为准则。

这里边有两大含义,一个就是中,一个就是庸,两个含义。所谓中是什么,所谓中从字面意义上讲,很容易理解,中就是正,就是中点,或者说扩大而言就是中央区段。但是问题实质并不是这么简单,它是有很深刻,更为深刻、更为广泛的意义,这个意义是什么?我们只引用一个人,就是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一句话,他讲“事物若臻至完善,若要保住完善状态,那么它的运行就必须在恰当的地位、恰当的限度、恰当的时间”,这三个恰当就是“中”。这三个恰当,恰当地位、恰当限度、恰当时间,这三个恰当就是“中”,所以一句话,中就是最合适,也就是最好,也就是最佳,这绝对不是我们在过去批林批孔,或者在五四以来对中庸思想那么理解,就是说中就是不偏不倚,就是和事老,就是和稀泥庸俗一类,这个我认为是对中庸思想的一种误解,或者一种矮化,或者是一种俗解。中庸思想并不是那么简单,为什么?因为孔夫子绝对不是一个一般的(人),而是中国文化里一个重要的名人,他这种思想难道就那么简单,就是不偏不倚吗?不是,实际上这个中不是。宗白华先生说了,中不是庸俗一流,绝对不是庸俗一流。所以这里面是什么?所谓中,它是一个思想,它是一个恰当,恰当地位、恰当限度、恰当的时间,这个中就是恰当。

《论语》孔夫子讲,他讲什么呢?他说“我有知乎哉,无知也”,他说我没有,那么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其端而已,他的学问在什么地方??其两端而已看完一件东西以后,把它两端看一看,这就是它的本事。为什么看两端?就是要找到这个两端之间的最好的位置,这个中绝对不是中点,记住,他找这个两端之间最好的位置,那么这个就是中,所以他说攻其一端,“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所以不能够攻乎一端,必须找到恰当合适的位置,这是孔

子的思想。

老子呢?老子说“是以圣人去奢去甚去泰”,为什么要去奢去甚去泰?也就是要保持一个最好的限度。所以我们知道老庄思想和孔子思想过去都认为是水火不容的,其实不是,为什么?都是中国人,他思维是一致的,特点都一致,这点没有任何问题的。过去我们片面地强调他们之间的区别,实际上在一点上,在很多方面都是一致的,特别在中庸的观念上,只要是中国人都有这种基本上的思维方式,这是最基本的一种思维方式。所以老子还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明确讲,这个思想都表明一种中庸思想。

所以总之,中就是最佳、最恰当、最适合,就是恰到好处。我们要引伸出来,这个黄金地段就是真淳之境精粹所在,我们再可以引伸,就是天人合一的最佳的契合点。所以中不是那么简单的,那么简单的思想,不偏不倚就完了,一条绳子拉出来对折就是中,不是那么简单的。我可以再一个通俗的例子,过去我们一般到了一个(人)家去作客,过去都是用长板凳,一进去以后请坐,那么你坐在什么地方?这就有选择了,你说你坐在正中,那么这个人没教养,那么坐在什么地方,坐偏了不行,要摔跟头,坐什么地方?正中偏一点,那么这个地方最合适,这个地方就是中,而绝对不是正中那个是中。所以这就叫做中庸之道的中,所以中国人就要找这个最合适最恰当,所以中的概念讲清楚了,就是这么个意思。

什么叫做庸,庸就是常也,规律也。说穿了,也就是传统,就是我们的祖先,我们的圣人带领我们走过来的最佳路线,他实践了,他找到了中点,所以领着我们从最好的路线走过来,这个东西就叫庸,所以庸就是传统,就是规律。

所以朱子讲,庸是常然之理,二程讲庸是天下之定理,就这个道理,就是不变的法则,这就是庸。所以庸就是我们先王的遗则,先王给我们留下的法则,就是祖先圣人带领我们走过来的最佳路线,也就是中的最高表现,是实现中的规律、法则和途径。最高表现是实现中的规律、法则和途径。

所以宋代一个哲学家叫叶适,他一段话说得非常精采,他说“道原于一而成于两”,这段话“道原于一而成于两,中庸者所以济物之两而明道一者也”。也就是说道是一条道,成于两是什么?这个两是今天的话,我们正确、全面理解的话就是阴阳,所以道生一,一生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道是一切事物的本原,宇宙的本原,所以这个道成于两,就是阴阳,这个思想中国有史已久。所以孔子之谓治也,他接着讲“水至于平而止,道至于中庸而止”,所以道到最高水平的就是中庸。这是讲得很清楚。

《礼记》中庸篇也讲了“极高明而道中庸”,就是这句话,所以高明中庸不是一个简单思想,所以“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最高明的才讲中

庸,才能谈得上中庸,所以中庸之道是处理天人关系,特别是处理人人关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最高的准则。所以中庸绝对不是简单的庸俗一流,它有很深刻的思想,是中国人一种典型的思维的特点。

那么在我们古代贤哲先贤里面,最中庸、最高明的是谁?只有两个,一个是什么?一个是大自然,一个是祖先,所以最高明只有两个,最中庸只有两个,大自然和祖先圣人。在这个意义上,为什么是大自然呢?中国讲一切艺术也好、一切学问也好、一切等等,最高的境界是什么,回归自然,最高境界就是回归自然,所以中国艺术最高的是什么“法自然师造化”,这就是它的基本根据。因为大自然、大宇宙它日月星辰运行都是井然有序的,我们可以看出来,所以万物生生不息,周而复始,所以非常的和谐,非常玄妙,所以中国人深切的感觉到这一点,所以把大自然觉得是一种严整的秩序,是一种圆满的和谐,这是宗白华先生的话。所以中国人对大自然有特殊的一种感情,为什么?中国文明是农业文明,农业文明一个特点就是靠天吃饭,所以对大自然这个老天爷是格外的抱有一种亲和的态度,它须臾不可离之。所以对大自然是非常亲和的,不像西方人跟大自然是有隔膜的,为什么隔膜?因为他认为生在世界是寂寞、孤独,所以要改造自然,要改造世界,要战胜世界等等,提出这些思想。中国不是(这样),要什么?要和大自然交朋友,抱一种夫子亲和这种态度来对大自然,这是西方和中国的一个不同之处,这是一个。所以我们中国的艺术,中国书画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法自然师造化”。

祖先圣人是什么,是因为什么呢?因为是人任之至也,最高的、最彪形的人就是祖先圣人,在我们中国人的看(法)里面,是最高的人所以是具有中和之质者。所以我们祖先在我们的眼里边确实是非常的神圣,非常的高明,为什么?他给我们选择了非常好的,也就是最中的生产方式,农业,给我们选择了最好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心灵化的生活,中国人就是那种期待值不高的心灵化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等等诸如此类的,这种生活叫心灵化的生活,给我们选择了很好的居住环境,最好的,最中的,中国,什么叫中国呢?最好的国度,中国。所以就连我们中国人,黄种人也被认为是最佳人种,当然这里面我讲这种话是稍微(有点过之),但是世界上流传一个很古老,传播非常广的故事,是什么呢,就是上帝当年造人的时候,用泥巴捏巴捏巴以后放在炉子里烧,结果烧的时间短,拿出来的是什么?白人,第二个烧时间长了拿出来的是黑人,烧煳了,最好的火候恰到好处的(就是)黄种人。所以这就是说中国文化中这个思想是由来以久的,我们从肤色上是这样的,我们从五官各方面长的就是趋于最中、最佳的那种情况。当然这样讲可能不太合适,但是确实说明一个问题,所以这个可以说没有祖先,就没有我们今天,所以中国人讲孝道是有根据的,是由来以久的,为

什么中国讲孝,这是一个必然的,因为没有祖先就没有我们今天,我们一切如果没有祖先,我们今天仍处在蒙昧时期,就是这个道理,很简单,所以这就是说我们要饮水思源,要重孝道。

总之中庸精神就是适度把握,就是追求最佳状态,也就是天人合一,用宗白华先生讲的话就是“中庸之道并不是庸俗一流,并不是依违两可,苟且的折中乃是一种不偏不倚的毅力,综合的意志,力求取法乎上,圆满地实现个性中一切而得和谐,也就实现了。所以中庸是为了实现和谐这个和谐是什么,这非常重要,和谐是宇宙的根本法则之一,宇宙的另外一个根本法则是什么?是秩序,刚才我们讲的日月星辰运行有序,那么它每天运行,这个和谐是靠的依序来实现的,来完成的,所以依序与和谐就是宇宙根本法则,所以中庸就是为了实现秩序与和谐一个最根本的理论,一个最根本的理论原则、理论观念,这就是我们要讲的。

所以印度思想家泰戈尔先生非常尊崇,非常崇拜中国文化,大家看看这段话,他说世界上有什么事情比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更值得宝贵的,中国文化使人民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他们已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不是科学权力的秘密而是表现方法的秘密,这是极其伟大的一种天赋,因为只有上帝知道这种秘密,我实在妒忌他们有此天赋,并愿我们同胞亦能共享此秘密”。那么事物的旋律的秘密是什么?中国人发现的美丽精神是什么?就是秩序与和谐,换句话也就是节奏与和谐,秩序也就是节奏。所以泰戈尔动中国文化推崇备至,就是实际上他认识到中国文化确确实实是一个最讲秩序,最讲和谐的文化。

为什么?因为节奏或者秩序是什么?就是礼的精神,礼的精神就是秩序,乐的精神就是和谐,所以中国文化是以中庸精神为核心的礼乐文化,就是这个道理。礼是什么?礼就是社会的秩序,宇宙的秩序,社会的秩序。和呢?和就是和谐,一切和谐,宇宙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就是通过秩序来实现的。所以这种思想在中国人(思想)里面根深蒂固。为什么?《礼记?乐记》篇中讲过,“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

不管社会也好,还是大自然也好,这都是根本法则。如果宇宙失去了秩序,不和了,结果就是宇宙大战,星球之间互相碰撞,你想想是什么景象。社会不和就是战争,人与人之间不和就打架,如果人身体不和阴阳失调就得病,这是非常浅显的道理。失去秩序就没有和谐,没有和谐就带来灾难,这是必然的,所以宇宙和古代叫太和,这就是中庸精神的一个基本的根本点。

那么书法这个小小的东西为什么扯到这么远,这里边很清楚了,我们刚才讲了宇宙秩序与和谐,我们中国艺术的境界是要“法自然师造化”。另外还有一个特点,中国的艺术要重传统。为什么?就是刚才讲的,祖先圣人他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财

富,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对给我们留下的财富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

所以孔夫子说“述而不作”,就是这个思想。所谓“述”就转述,引述,所谓“作”就是创作。述而不作那就是说太保守了?其实孔夫子并不是那么简单,述而不作的思想是非常深刻的,为什么?古代有的东西是我们后人无法超越的,我说这话可能在清华讲不合适,我们每天做出来很多发明跟创造,这些东西古人没有,是没有发明创造,但是没有古人也没有你们今天的发明创造,这道理和清楚了,对不对。因为古人有的东西你没法再创造出来,比如说《四书五经》,你还能再创造出来吗?仰韶彩陶能创造出来吗?玉器能创造出来吗?青铜器能创造出来吗?唐诗宋词能创造出来吗?谁敢放言说我写的诗李白杜甫好?那不是疯子就是傻子,对不对,说我的字比王羲之好,那肯定又出了毛病了。这就是历史在特定时代产生特定产物,在这里面,我们再做,没有意义了,我们的任务并不是要超过古人,而是把这东西传下去,打造我们时代的特色,这就是我们的任务,而不是要超越古人,要创造比王羲之还王羲之,那是不可能的,特定时代产生特定产物。

那么书法呢?所以这样的话,刚才讲了,就是源于自然的,就是中国人根据他对世界的,对世界的一种认识,然后为了表达自己特有的思想感情,而创造出来的这种书法艺术,来寄托他的感情,来抒发他的感情,就是这种东西。为什么呢?因为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所以人道是源于天道的。所以中国人就在这摩尔至之的态度里边关照自然,关照社会,最后体验到了宇宙间这种生生不已的这种节奏,这种法则,然后把自己也纳到这个节奏里边,过着一种比较心灵化的一种愉悦的生活,所以这就是自觉的与大知道交朋友,自觉地把自己纳入大自然当中,来实现的价值,实现自己感情的这种寄托,这就是我们讲的。所以他对一切东西,通过自然物象的一些提炼,或抽象的东西,他寄入了无限的情感,无限的关注,最后书法这东西他认为是最能够寄托思想,最能够书法情感的一种东西,这就是说中国艺术最根本之处我们要从这来体验出来。所以书法是中庸精神的最高产物,也就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谈的,所以我们说书法这个小小东西起到这么高的高度,是不是说得太悬了,我觉得一点不悬,为什么?就是大自然,就是师造化法自然这个思想。这是我们讲的第一个问题,书法是中庸精神的最高产物。

二、中庸精神如何体现书法之道

那么下面我们就简要的谈一谈书法是什么东西,就是说用中庸精神来谈一谈书法的意义,就是书法的道。这个道是什么?《易经?系辞》上讲,“向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化而裁之为之变,推而行之为之通”,所以“道、器、变、通”这四个字,这个道是什

么?就是道理,就是法则,就是意义。所以所谓书法之道就是书法意义或道理,所谓器就是有名之体,有实物能感觉到、触摸到的东西,所以这就是器,就是技术,就是事物,这就叫器。什么叫变,什么叫通,这个变就是指的变化、演变,就是历史,所以我们要认识一种艺术,他们最欣赏的要素是什么,就是三点:一个要懂得这门艺术的意义,第二要懂得这门艺术的技术,第三要懂得这门艺术的演变,它的历史。这样的话它具备了艺术鉴赏的基本条件。所以我们今天探讨书法也主要应该从这三方面入手,探讨它的道,它的道理,它的意义,第二,探讨它的器,探讨它的技术,它实践的工具,还要探讨了解它的历史。但是时间有限,我们只能讲前边两个,道和器,今天我们主要讲它的道。因为这个道,就是它的意义,它的道理,书法这个东西有什么意义,有什么道理,它有那么高的审美价值,为什么探讨它的基本道理。你不知书法为何物你每天拿一个毛笔写,他永远是盲目的,这里边有很多教训,因为书法本身是一种文化行为,是文之余史之余,如果没有文化搞书法是不可想象的,所以这里边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那么我们怎么样理解书法的道理、书法的意义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解释,第一方面,书法的线条选择和形上追求。我们知道书法的最基本的形象组织,或它基本的表现手段是什么?就是线条,这个大伙儿都很清楚,这个无庸置疑,为什么?因为字本身就是用线条来构成,一个一个线条来构成的,所以这就是中国书法(的构成)。其实不仅仅中国书法,中国绘画以最典型的形象组织,它的形象组织和最基本表现手段同样是线条,所以中国艺术都是以线条作为它形上组织和表现手段。为什么?不管是书法也好,绘画也好,为什么?今天我们就在这里边探讨这下这个道理。

上边我们刚讲过了,宋代的叶适他讲过:“道源于一而成于两”,那么这句话实际上出自什么?出自《易经?系辞》另一句话,叫做什么?“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什么意思,这其实不难理解,看似很玄妙实际上不难理解。因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刚才讲了,道就是道源于一而成于两,一阴一阳之谓道就是我们祖先认为宇宙怎么形成的呢?宇宙一开始是一种元气,元气一分为二,成两种东西,一种是阴,一种是阳,所以道的本身就是元气,元气就是虚而无形的,所以虚而无形的就谓之道。那么分为两个,就分为阴阳,阴阳相生就产生万物,所以化育万物谓之德,所以道德的意思是什么,道德。管子讲,“虚而无形谓之道,化育万物谓之德”,所以道德的本意就是这样意思,因为阴阳之间要发生关系,阳施阴受,阴静,发展关系就产生万物,这就是中国的阴阳,所以宗白华先生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中国人最根本的世界观,就这意思。

一阴一阳是什么?阴是什么?阴就是虚,就是静,就是柔。阳是什么,就是实,就是动,

就是刚。那么中国的书法也好,绘画也好,就是通过虚实、动静、刚柔、它们的线条(表现的),它们的线条无非就是一个虚实,就是个刚柔,就是个动静,所以线条的东西就集中代表了这个特点,所以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个思想是我们要探讨的。就是为什么中国人要选择线条,这里边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我们的书法就是通过线条的虚实、刚柔来实现它的艺术魅力的。所以线条的形态无非就是一个实一个虚,它的神质无非就是刚和柔,线条无非一个刚一个柔,一个虚一个实,就是这个问题。这样的话,我们就知道为什么书法的线条是一个深刻的根源,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为什么说中国选择线条呢?还有个最根本问题。一阴一阳之谓道,那么道是什么?为什么这么高深的学问最后用一个“道”字来概括,什么叫道?古人讲很多了,形而上者谓之道,虚而无形谓之道,一阴一阳谓之道,往来开阖谓之道,等等,讲了很多。那么这个道这么大,还有老子就是道家,这个道就是什么意思呢?很多人把它看的越来越悬,很多人不太理解这个东西,实际上非常简单,什么叫道,道就是一条道,就是道路,就是途径。那么道路是什么?一条道是什么?就是一条线条,所以我们讲中国人他确实思想非常深刻,这个道不是别的,就是一条道,就是个线条。所以中国人这种艺术我们讲是什么东西?真善美,美的原则是世间最高的原则,所以中国的艺术选择线条作为它的基本表现手段和形象组织,确确实实非常深刻的,道者就是一条道,一个线条。这就是道的最基本的,我们讲线条的最根本的内涵,最基本的依据就在这儿。所以线的艺术就源于道,中国艺术高就高在什么呢?它就是要表现它的思想,表现它的实质,表现它的精神,就是这个东西。那么有人说了,中国的线条不行啊,因为画线条不如画面,面、块可以表现明暗,可以表现凸凹,可以表现主立体感,线条没法表现啊,因为你没法表现所以你才不表现。实际上并不是这么回事,艺术家不是讲过“非不能也,是不为也”,我们并不是不为,是不为,我们不愿意这么干,因为这么干太累了。

因为黑格尔说,如果说我们要再现自然,要模拟自然,那就好象是一只爬虫去爬着追大象,一个小虫子爬着追大象那谈何容易,可能吗?所以艺术家绝对不是要模仿、再现自然,他的任务、他的意义、他的存在价值就在于把握物象的精神实质,把外在的东西舍弃掉找到它的精髓,概括它要点来表现他它,这样才是艺术家他本来的,应该所做的。所以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就也,就是这个道理。这就是我们讲的书法追求,我们当然不能够否认线条确实有局限性,在反映物象方面有局限性。所以,这就是我们要讲的书法的第一点,就是线条追求,中国的线条选择和形上追求。

所以中国艺术就是追求这种,就是为了摆脱行迹,不为物所累,简迹象以增内涵,以抽

象的笔墨来表现非常具体的人格风度和个人情感,这个从王羲之,从颜真卿,宋四家,历代的大家都是如此,它绝对不是要雕琢形体,摆弄这个架势摆弄那个架势,那又太可笑了,而是表现思想,表现情感,表现的是一种超社会、超世界的理想,是脱离物质束缚发挥自由情致,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一点。有什么问题,我们现在有点时间可以提一下,我可以解答一下。

提问1:老师,我想请问刚才这个问题,就是说中国书法艺术实际上它源于中国的儒家传统文化,那么您能不能谈谈中国书法艺术以后的这种发展趋势的特点。

张辛:关于书法未来发展趋向的问题,或它以后的发展趋势,或者它怎么样发展,首先肯定一点,艺术生命之树是常青的,肯定不会因我们现在使用电脑或者使用硬笔,或者使用其他方式最后这个东西会消失,这个不会,为什么?就是因为它是一种艺术,艺术是给社会带来美的,带来精神愉悦、精神享受的,所以这种艺术即使说以后参与者越来越少,但是这种艺术将会永远流传下来,因为它本身是一种非常高深的、非常有内在的、非常有基础的、非常有深刻文化底蕴的一种艺术,所以它永远会发展的。发展到什么形势呢?我刚才讲过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色。

青少年书法教育与中国书法文化传承

青少年书法教育与中国书法文化传承赵俊沙正军何俊胡梦烜李红莲郭松 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摘要]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书法艺术,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结晶,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蕴含了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这凝聚着数千年来中国文化精髓,倍受世界各国人们青睐的中国书法,在当代社会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教育中所受重视的程度,令我们不禁感到传统文化传承的危机。为此,本文探讨了书法教育发展的新模式。 [关键词]青少年书法教育文化传承发展模式 一、书法教育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内蕴,与中华民族的内在生命精神血脉相连,融为一体。书法不仅仅是“技”,是“艺”,更是“道”,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是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结晶,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一)文化认同价值 书法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语言学家洪堡特说:“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二者的同一程度超过了人们的任何想象。”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载体,而汉字是记录汉民族语言的符号,与民族语言是共生的关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睿智、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小学生学习书法,不仅仅是让他们去把汉字写得工整、规范,还是认识民族的文化、寻求文化认同的手段,具有深刻的文化认同价值。 (二)文化传承价值 德国文化人类学学者兰德曼说:“文化使人能自立行走,只有在文化包裹的气氛中人才能呼吸,文化如同人体内的血管系统是属于人的一部分,而血管里流淌的是主观精神的血液。”民族文化的传承被中断,这个民族的人们就会有“精神流浪”的楚痛。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文化的传承。青少年书法教育具有基础

书法十大行书欣赏

书法十大行书欣赏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国书法十大行书欣赏 2014-11-05 阅85004转92 分享: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共计三百二进制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这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臣力深厚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 ,确实是当之无 愧的。 兰亭书法,符合传统书法最基本的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内恹”的笔法偏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洁;在书写技巧上包含了无数变化之道,仅一个“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在传统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千余年来,历代文人多以《兰亭序》为标准,笔耕不辍。人们习惯地把书法家写《兰亭序》的水准作为衡量其传统功力的尺度。 《兰亭序》不愧为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原作纸本,纵28.8厘米。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唐

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着名的安史之乱开始。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一时形势好转。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不料路经太原时为太原节度使王承业截留。王想冒功,拥兵不救。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颜杲卿孤军奋战,苦战三日,粮尽矢绝,城破被俘。颜季明等被杀头,颜氏家族死者三十余人。颜杲卿被押解至洛阳,英勇不屈,先被断一足,凌迟处死。直到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颜杲卿才被朝廷追赠太子太保,溢“忠节”。颜真卿时任蒲州太守,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即派杲卿长于颜泉明到常山、洛阳寻找季明、杲卿遗骸。只得到季明头部和杲卿部分尸骨,为了暂时安葬这些尸骨,颜真卿写下了这篇祭侄文草稿。因为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顾不得笔墨的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可以说,《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至为宝贵。

中国历史上十大书法家排名

中国历史上十大书法家排名 1 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身长七尺有余约为(1.83米),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今人刘铎对王羲之的书法曾称赞道:“好字唯之(之,即王羲之)”。 ---------------------------------------------- 2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年),唐代杰出书法家,伟大的爱国者。汉族,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临沂市费县诸满村)人。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3 柳公权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由于他也被皇帝封为河东郡公,因此后人也称他“柳河东”。他是颜真卿的後继者,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并与赵孟頫、颜真卿、欧阳询合称“四大书法家”。 唐朝最后一位大书家柳公权,陕西耀县人。他继承了前辈书体结构,自创所谓“柳体”,并为后世百代楷模,直至进入印刷体时代。其书体化身万千,流传于民间,甚至国外。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浅谈写字与书法的区别与联系

浅谈写字与书法的区别与联系 [摘要] 写字并不等于书法,书法也不是写字的简单延伸。二者虽都以汉字为载体进行书写,但却有着鲜明的界限和本质的区别,写字着重于实用的需要,书法却是书家性情和思想的抒发,是为了满足受众审美的需求,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形式。具体表现为:表现形式不同、学习要求不同、最终目的不同和美的境界不同。不过它们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写字是书法的初始阶段,而书法是在写字基础上的艺术升华。 [关键词] 写字;书法;区别;联系 文字是信息传播的工具,书法则是一个民族文化艺术个性魅力的张扬。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通时代,以文字为符号的民族信息,更多时虽然以文字展示,但在特殊情况下却是以书法即艺术的形式交流,且唯有这种情况,才能展示一个民族的悠久文化魅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文字尤其是研究书法,便更具有意义。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精粹之一,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造型艺术,汉字是书法创作的载体,从这一点上来说,写字与书法是没有区别的。正是因为如此,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人误认为写字就是书法,书法就是写字,将二者等同起来。事实上,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观点。二者虽说都以汉字为依托进行,却有着鲜明的界限和本质的区别。写字着重于实用的需要;书法却是书家性情和思想的抒发,是为了满足受众审美的需求,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形式。本文就写字与书法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作一些探讨。 书法之所以能成为我国特有的艺术,与我国文字的特殊性及其发展演变历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搞清楚写字与书法的联

系与区别,首先要考察的就是我国文字的发生、发展及演变的历史。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当原始先民从树上下到树下开始,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初始的依靠手势、动作、声音等交流与传递信息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生活的需要,于是,语言应运而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语言的局限性也一步步体现出来。马宗霍在《书林藻鉴》中说语言的局限性体现在:“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语言可以有效的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加强协作,但其缺点是无法进行记录。为适应记录生活中的一些重要的事件,结绳记事成为了最原始的记录工具。 结绳记事,据古文献《易九家言》记载:“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之多少,随物众寡”,即根据事件的性质、规模或所涉数量的不同结系出不同的绳结。这种方法,在最初运用的时候确实能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但随着记事与系结的增多,恐怕要想搞清楚那一个结代表那一件事就很麻烦了,所以这个办法虽简单但并不可靠。皇帝的史官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 许慎《说文解字·序》:“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这是原始文字的萌芽,即《易·系辞下》记载的,“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书契”。 原始文字是以自然界的客观事物为参照对象而进行创作的,“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

中国古代十大书法家简介(图)

中国古代十大书法家简介(图) 1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后迁居会稽(绍兴),东晋书法家。官拜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王羲之擅长书法,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被奉为“书圣”。其作品真迹现已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其行书《兰亭集序》、《快雪时晴帖》、草书《初月帖》、正书《黄庭经》、《乐毅论》最为著名。 2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汉族,潭州临湘(今长沙)人,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书法学自王羲之父子,参以隶法,劲险刻厉,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后人称为“欧体”。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兰亭记》,行书有《行书千字文》。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我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 3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其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与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4 怀素(725-785),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汉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

人,唐代书法家。幼年好佛,出家为僧。怀素是中国历史上领一代风骚的草书家,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和另一草书家张旭齐名,后世有“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之称。其草书作品有《自叙帖》、《食鱼帖》、《苦笋帖》、《圣母帖》等。 5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书法家。柳公权封河东郡公,后亦称“柳河东”。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

关于中国书法的自我鉴赏

关于中国书法的鉴赏 艺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个基础,其实包括创作者和欣赏者二个方面。近几年来,随着书法创作观念的更新,书法创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主要表现为从过去对书法技法的研究,转向了作品创作主体的书法意识的把握,在艺术思想上有了重要飞跃。从而使作品内涵更加丰富,意境更为深远。于是,书法欣赏也就成为了一个高要求的艺术活动,即提出了一个更高要求:如何去把握作品、理解作品,沟通创作者和欣赏者之间的情感。也就是说如何使书法创作水平和书法欣赏水平得到同步提高。 古人言:“书为心画”,一件书法作品的诞生,无疑是作者情感、志趣、意愿的表露,或多或少、或显或隐。而任何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之所以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因为它借助线条的挥舞,反映了作者独特的精神气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俄国哲学家普列汉诺夫说过:“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又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就书法而言,黑白相映的作品是静止的,显示的却是一个个活脱脱的生命形象,然而这一切看来都是静止的,需要欣赏者去感悟、去体味。 不同的人情趣不同,爱好不同,加之审美观的不同,导致了书法欣赏的差异,这种差异不是很小,有时甚至很大。一件粗头乱服、率意天真的行书作品,在有人看来可能是草率杂乱的,而一件呆板僵死的楷书作品,在他看来却是端庄俏丽的,至如已脱离实用的功能、真正作为艺术欣赏的草书作品,一般的欣赏者除了只注意到它凌乱的线条之外,实在看不出它更多的优劣。就书法艺术本身而言,它是高度抽象的造型艺术,一切信息全部蕴含在抽象的线条之中,凭欣赏者去感受。巴尔扎克说过:“艺术作品就是最小的面积,惊人的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就书法欣赏来讲,从事书法创作的人,这种欣赏差异就小得多,因为其本身的创作实践,就已经积累了这方面的知识,他懂得了书法作品的“美”在何处,以及构成书法美的诸多条件和因素,最重要的是作者掌握了书法欣赏的方法。然而就书法欣赏的群体而言, 书法创作者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且是次要的一部分,真正重要的广大的欣赏者,是非从事书法创作的广大群众。他们才是书法欣赏的主体。

中国历史上十大书法家排名

中国历史上十大书法家排名 1 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身长七尺有余约为(米),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体书法造诣都很深。今人刘铎对王羲之的书法曾称赞道:“好字唯之(之,即王羲之)”。 ---------------------------------------------- 2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年),唐代杰出书法家,伟大的爱国者。汉族,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临沂市费县诸满村)人。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他创立的“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 3 柳公权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由于他也被皇帝封为河东郡公,因此后人也称他“柳河东”。他是颜真卿的後继者,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并与赵孟頫、颜真卿、欧阳询合称“四大书法家”。 唐朝最后一位大书家柳公权,陕西耀县人。他继承了前辈书体结构,自创所谓“柳体”,并为后世百代楷模,直至进入印刷体时代。其书体化身万千,流传于民间,甚至国外。他的字在唐穆宗、敬宗、

书法与中国哲学(上)

书法与中国哲学(上) 张辛 北京大学 中国书法是中国一个非常古老、非常有代表性的艺术,在世界艺术里边是独树一帜的,所以探讨这么个题目在今天来说,从中国文化研究角度来说是有它的特殊意义的。 那么我们今天讲座准备讲两讲,就这个题目讲两讲,第一讲就是中庸精神与书法之道,第二讲讲中庸精神与书法之器。这一讲我们先讲第一讲,中庸精神与书法之道。 一、书法如何体现中庸精神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产品,是中华民族对于世界艺术宝库的一个伟大贡献。我们的许多先贤对书法都有很高的评价,比如说清华的著名教授梁启超先生就说过,说“各种美术当中,以写字为最高”,这是梁启超先生讲的。 再一个沈尹默先生讲,他说书法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有画图之灿烂,无声而具音乐之和谐”,这是北大著名教授沈尹默先生讲的,著名书法家。 再一个,著名文人林语堂先生说过,说“书法构成了中华民族美学观念的基础”。北大著名教授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书法代替音乐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这是中国几位大家对书法的一些看法。 我们知道艺术大师毕加索讲,“假如我生在中国中国,那么我一定是一个书法家而不是画家。”通过这几位大家对书法的评价可以看出书法特殊的审美价值,这里边实际上在讲书法的审美价值。 为什么书法只有几个墨点子、几个黑道子却显示出了如此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性?这个很多人都曾做过探讨,但或者是语焉不详,或者是不得要领,或者是有时偏颇,所以这个问题到现在我觉得还没有真正的给它一个比较理论性、比较全面的阐述。 如何来认识书法艺术?我认为只有一点,就是从根本上来入手,这个根本是什么?就是中国文化,因为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产品。那么说起中国文化是个大题目,中国文化是什么东西呢?我们虽然都是知识分子,都是中国人,但未必对中国文化有所了解,所以中国文化应该怎么来理解?当然这里边还有个问题,就是根本,中国文化根本是什么,它的根本点是什么?核心是什么?这个今天当然我们展开论述,只能讲核心。 中庸精神,这样为什么这么讲,从五四以来,历代我们许多先贤都对中国文化做过探讨,

简述中国书法中的哲学精神

简述中国书法中的哲学精神 卫文明 对于书法,古往今来有各种各样地认识和理解。说书法是汉字的艺术造型,也有说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林语堂说,“书法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美学观念的基础。”;宗白华说,“书法代替音乐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而唐朝张怀瓘提出了“文则数言及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可谓得简易之道。”,他的话引证了“书为心画”的观点。可见,书法是以文字(汉字)书写为基础,通过线条为表现手段,借助笔墨表达来追求自然物象之美,体现人格审美象征性,以达到对自然真理的感悟和追求,实现人文价值情怀,并且实现作者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和传递。然而,由于近现代受西方西学思潮的兴起和影响,尤其受到西方艺术思想的冲击,价值取向和审美标准全盘西化。近年来很多国内外书法界的朋友,非常担心,传承了三千年的书法艺术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没落。他们认为,纵观历史,书法文化艺术所遭遇的严峻挑战,无逾于今日者。 数千年来,书法在中国的社会生存中地位显赫。许多位帝王的躬行实践和大力的提倡,士大夫的作为安身立命的首要技艺,以及全社会高度一致的认同趋向,使书法文化的传承从未遇到过大的危机。而今天则不同了,在当今的现代社会里,高科技的日益发达,使书写由手工劳动变成了键盘上计算机的自动操作,地

球村的逐渐一体化又使得中国独特的书法审美体系面临西方美学理论和戒律的冲击。他们的危机感是有道理的,是有所依据的,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认为书法作为一门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形态,在它的传承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却始终是它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特质。书法的魅力,归根结底来自其丰富的中华民族哲学的表现力,这一点是计算机打字永远无法取代的。书法艺术,要以自身价值的确立为目标,而确立的标准就是中国优秀的哲学思想体系。要树立这样一杆标尺,取得和西方文明和思想的平等对话权。 中国的优秀哲学思想不仅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精髓,更应该是全人类的思想宝库,应该对全人类文明做出贡献。就书法而言,它的形态美、意识美、它的十足的韵味完全可以用中国传统思想来进行诠释和理解,而非一定要有采用艺术解构、空间论等西方的艺术标准去强言附会。要找到书法自已的本体,不要迷失在他人的标准里。古人说,书画同源,书画相通,书法具备绘画的布局和章法;书法也具有音乐所具有的内在节奏和旋律,具有时间的流动性,不可逆性和线条的单维特征;书法也表现出建筑学所要求的平衡和稳定的美感,以及内部空间结构要求;也有人说,书法具有舞蹈的韵律和意境。我国近代书法家沈尹默也曾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为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的奇迹,无色而具国画这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韵律(和谐),引人欣赏,心畅心怡。”所以,只是简单地说书法是汉字的艺术造型,或

书法欣赏教案

书法欣赏教案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书法欣赏》教案 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书法的含义。 2、认识汉字的特点和书写艺术特点。书法就是写字之法, 即是以汉字为对象以毛笔及各类硬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正确认识书法的含义。 2、认识汉字的特点和书写艺术特点。 3、学习欣赏汉字书法艺术。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室的影视设备,电脑,介绍书法的VCD光碟等。 教学过程: 一、讲述关于汉字和汉字书法的有关知识。 书法是我国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 几千年的文明史,凝聚着炎黄子孙的无穷无尽的智慧,不仅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 1.什么是书法。 书法,就是写字之法,即是以汉字为对象以毛笔及各类硬笔为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 艺术。 2.中国文字书法的发生的诸因素。人类为生活、生存而创造了文字,并使文字的形式—— 书体不断发展变化,如大篆、小篆、隶书、章草、楷书、草书、行书等。每一次书体的变化, 都使它的服务范围拓宽,不断完善、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汉字的式样,在越来越统一的基础 上,变得越来越精美,这样就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艺术——书法。再加上汉晋以来统治 阶级对这一艺术的大力倡导,在人民群众中也有了广泛的影响。我国历代出现了许多书法家, 他们留下了大量的名帖和墨迹,成了民族传统文化中光辉灿烂的花朵。 书法源于汉字,汉字是书法的基础。汉字的产生,也就孕育了书法艺术的因素,如以线 造型,以及匀称、平衡、变化等形式美法则的运用。先民们仰观俯视,审美地观察世界,把思 维、观念、追求寄托在这些刻划线条。 .汉字书法艺术的形成一般来说有三方面因素:

统编版部编本口语交际:聊聊书法 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聊聊书法 【教学目标】 1.能讲述了解到的关于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的资料及故事。 2.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在书法方面的实践活动及感受。 3.能和同学交流学习书法的益处。 4.对感兴趣的话题能深入交谈。 【重点难点】 重点: 能有条理地表达交流内容。 难点: 对感兴趣的话题能深入交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课件展示书法图片。学生观察,交流感受。 师:从同学们的感叹中,我能感受到大家对书法的喜爱。书法是我们的国粹,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和珍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书法。 二、自主准备,汇报交流。

1.出示交流内容,学生做好讲述准备。 出示:你知道我国古代有哪些著名的书法家?你知道他们的哪些故事? 你参观过书法艺术作品展览吗?你欣赏哪些人的作品? 你学习过书法吗?在这一过程中,你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你认为练习书法有什么益处? 学生讨论:还要做好哪些准备? 小组汇报,综合小结。 (1)对书法家及书法知识不了解的同学注意搜集相关资料 (2)有过参观经历的同学可以在讲述中展示相关的照片、实物,帮助讲述。 (3)学习过书法的同学可以向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说说练习中印象深刻的事。 (4)可以结合具体的事例及自己的真实感受来说练习书法的益处。 2.学生组内交流,选出讲得好的同学。 师:交流时讲的同学注意表述要有条理,如可以分点说明;听的同学注意要认真听,想想讲的同学在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 学生讨论:怎样表述能更清楚、生动?哪些地方大家比较感兴趣? 汇报交流:有条理地表达,可以分点说明;结合图片、实物,能使讲述更生动。

浅谈对书法理论的一些认识

书法理论之我见 书法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它不仅要求学书者长期有效的艰苦练习,而且还需要一定的学养水平,一件成功的书法作品,除了老辣沉雄的字内功夫给人以美的感受外,书写者通过作品反映出的学识素养也是感染读者重要的因素。因此,中国历代书家都主张“字内功夫字外求”,道出了学习书法理论知识的重要性,颇发人深思。 书法理论的原初存在形态是泛化的,这不仅表现在观念的多维性方面,也表现在书法的物态化与文字工具性矛盾所导致的理论阐释的融合性方面。也就是说,最初的对书法的论述就未必一定是一个纯粹的课题。或者说,对文字的论述同样为最初的书法理论所包容,书法理论中对造字神话的赞美和对文字书写中政治意义的颂扬都反映了文字与书法的不能分割。混沌模糊、包罗万象是最初理论的一大特征,如果一定要从中分缕出文字的研究或是书法的研究,不但不符合理论的原初状态,而且对书法起源的认识也未必会有多大益处。 从书法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来看,学习书法理论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两点: 首先,学习理论,能够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书法。书法艺术在它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受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为各不相同的艺术形态,乃至每一种审美时尚,每一种风格,每一种技法都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时代内涵。懂得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用狭隘的、“道德”的眼光,

凭个人的好恶去任意否定某种风格或简单地肯定某种风格;才能从历史的发展中去正确认识某些书家某些流派的得失功过,从而在追摹临习他们书迹的时候能自觉地扬长避短。 西周时期出现的六书理论构成书法理论的滥觞形态。在西周时期,六书作为“六艺”中的一艺,成为贵族教育的必修学科。“六书”一说最初见之于《周礼》,但只有六书之名,没有具体的内容,后经汉代学者阐释才得以厘清。在过去,我们对六书理论常常偏于从古文字学立场去加以探讨,而很少从书法美学、艺术学立场观照它的价值,因此书法家们大都视它为一种专门之学,甚至有误认为只有专攻篆书者才有必要深究它,而习行草书者则与它基本无关。但事实上,六书理论可以说是最早奠定了中国书法的基本观念与审美立场。 作为中国书法的奠基学说,六书理论从空间结构、审美观念两个方面确立了书法理论的基点。“六书”理论的“象形”“指事”“会意”构成空间结构的三大基本元素,而“转注”、“假借”“形声”虽然在结构形态方面并不完全是“观物取象”的立场,但表现在结构形态方面也还是被视为立足的根基。 第二,学习书法理论可以增加艺术创造的自觉。书法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艺术?它是中国特有的、以文字造型为载体,以情感抒发为内容的一种艺术形式。世界上国家民族可谓多矣,而很多国家,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然而他们的文字却没有发展成中国式的书法艺术,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和中国(汉民族)的思维习惯、民族心理、审美习尚等等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我们在看待书法艺术本质

古代著名书法家盘点

[键入文字] 古代著名书法家盘点 书法是中国古代一种书写艺术,历史上诞生过很多知名的书法家,本文小编就来说说历史上那些有名的书法家。 秦代的著名书法家是李斯。斯字通古。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人。是荀卿的学生,秦始皇的丞相。李斯曾助秦始皇焚书坑儒,对中国文化起过破坏作用;但在文字改革尤其是在书法的发展上却是有功绩的。他的书法艺术水平很高,他书写的小篆,风格朴茂端庄,通达圆畅,被后人称为天上神品(杨守敬语)。秦代的金文、刻石,大都是他的手笔,秦始皇的玉玺上面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鱼鸟形的大篆,也是李斯写的。 李斯的字迹,除刻在金属上的尚流传下来一些外,刻在石上的多已无存。之罘、碣石两处刻石早已无闻,会稽刻石到了宋代便没有了着落,泰山刻石今存9字(存泰安岱庙),峄山刻石毁于魏(后有摹刻),惟琅邪刻石尚存13行86字(存中国历史博物馆)。 其金刻和石刻两种文字相比较,前者瘦硬,后者婉通,故后人或谓李斯的篆书有两体,并各相祖述。其实,两者的不同乃是由于金属和石头质地硬度的差异而形成的。孙过庭《书谱》认为篆尚婉而通,所以小篆还是应以李斯的婉通为正宗。 张芝(?约192),字伯英。敦煌酒泉(今甘肃省酒泉)人。有草圣之称。他习书异常刻苦,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书断》)。梁代庾肩吾在《书品》中也说张(芝)工夫第一,天然次之。张芝善草、隶、行、飞白书,而尤以草书冠绝古今。其章草初学杜度、崔瑗,但又有所创新,将字字独立的草法改创为体势一笔而成,字与字之间即偶有不连也能血脉不断,遂成为今草的创始人。张怀瓘《十体书断》将其章草、今草列为神品之首。其传世作品除《八月帖》外,其余如收人淳化阁帖中的《冠军帖》、《终年帖》、《今欲归帖》、《二月八日帖》、《秋凉帖》等,多系伪托。 1

对书法美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的思考

对书法美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的思考 对书法美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的思考- 书法屋- 摘要: 白砥,一九六五年生,浙江绍兴人,本名赵爱民。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文联委员,浙江省书协副主席,西泠印社社员。一九九七年被评为全国书法十杰,一九九九年获鲁迅文 ... 对书法美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的思考 白砥,一九六五年生,浙江绍兴人,本名赵爱民。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文联委员,浙江省书协副主席,西泠印社社员。一九九七年被评为全国书法十杰,一九九九年获鲁迅文艺奖。出版有《书法空间论》、《王羲之书法解析》、《白砥书法艺术》、《白砥小楷集》、《中国书法艺术图典》、《汉张迁碑及其笔法》、《白砥临古书法精粹》等十余种,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对书法美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的思考

对书法艺术美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的研究,是新时期书法美学研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课题。80年代初的书法美学大讨论中,一些学者曾就书法艺术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艺术及书法艺术何以成为人的审美对象等问题发表过很多看法,有许多真知灼见,当然也有不少牵强附会的观点。当时讨论的气氛相当热烈。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样良好的开端却没有深入下去,许多有真知灼见的论文也因多方面原因没有作更加全面而深刻的展开,有不少人只是以一般的艺术理论和美学原理套用或解释书法问题,不免显得空洞和苍白。本人在近十年的书法活动中,对于书法美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等问题,也曾有过很多的思考,并有志于在今后的时间里对此作一些专门的研究。 一、对书法美的本质的思考 (一)汉字书写发展为书法艺术的成因 在我们固有的观念中,汉字与书法艺术是绝对不能割裂的。“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世界上存在着数百个国家和民族,它们大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它们的文字书写没有成为一门艺术。而独有中国的汉字在其衍变过程中成了艺术,或在汉字发生一开始便具有某种艺术性。一些学者以“书画同源”说阐释汉字成为艺术的起因及性质,如刘纲纪《书法美学简论》、金学智《书法美学谈》等。由于文字起源于象形,并且由于“文字的点画书写能够造成各种同现实生活中的形

中国历史最著名十大收藏价值书法家楷书与“史上书坛唯一”靠顶极六体真迹传世的一代宗师张月新书法欣赏

中国最具收藏价值著名书法家榜书第一人大师中罕见的“不做当代第一但 是史上书坛唯一”靠顶极 六体《千字文和百家姓》及多体大榜真迹传世的一代宗师张月新书法简历 及书语。 张月新、男、出生山西侯马、学者书家诗人、收藏鉴赏慈善家、中国诗书画研习赏藏会创始人、高级政工师,中国最具收藏价值著名书法家钟张羲献、欧颜柳赵、苏黄米蔡等大字榜书 第一人及大师中罕见的,天价书法拍卖笔法功夫真迹中没有的,“不做当代书法第一但是史 上书坛唯一”靠笔功由大小六体《千字文和百家姓》等写到榜书多体,并写有:顶级极品 《六部30多种以上传世书帖碑文》凭书法真迹传世的一代宗师。 平生不好当代名头,笔功苦做传世书者。《新中国美术家大典》和百家权威网络媒体报道联 播纪实《中国书画艺坛骄子》入编名家,中国诗书画研习赏藏会会长。多年来“习古人书法、练今人墨迹、写个人字体”博学古今名家之作,求取古今书家之长,形成自己书技特点,可 谓楷、行、草、隶、篆、金文六体名家,多体皆可。倡习“养眼舒心老少无欺书法”尤其笔 功到榜书类墨迹,堪称“史上书坛唯一留有多体顶级极品真迹的一代宗师”。张月新书写的《六体千字文》和《六体百家姓》等作品更是历史书坛罕见的传世极品墨迹,它是古今国学 文化的继续、是古今书学技法的融合、是古今墨迹宏承的再现,其中增补了元代书法巨匠赵 孟頫《六体千字文》在传承印刷中缺失的一些内容,为该类书学历史增添了新篇,做出了巨献。张月新书法在四、六、八尺整宣纸之上书写的“榜书类:楷、隶、大小篆等多种字体” 是史上书坛顶极一流上乘笔法功夫;是历史中国著名书法家钟张羲献、欧颜柳赵、苏黄米蔡 等榜书第一人及大师级真迹中难得一见的墨宝(除个别匾碑山墙体放大的字迹),堪称开创 多体皆可的大字榜书类并留有顶级极品真迹的一代宗师。其六部以上的书帖碑文如《六体千 字文张月新书法墨迹书帖》、《六体百家姓张月新书法墨迹书帖》、《张月新书法楷书常用 字帖》、《张月新书法隶书常用字帖》、《中国大字榜书楷书基本笔法张月新书法字帖》以 及《张月新书法及大字榜书类真迹集册》等将在历史书坛传世留存……。其书法受到许多组 织媒体宣传报道、支持关注,真迹具备了中国近现代、当代最著名高价收藏值书法家中极高 的历史保存价值并被海内外单位及资深藏友收藏鉴赏。 张月新书法主要墨迹碑帖及书法探索: (1)楷书类有张月新真书《千字文》、《百家姓》、《楷书常用字毛笔字帖》、《中国 大字榜书楷书基本笔法张月新书法字帖》刘禹锡《陋室铭》、杨慎《临江仙》、等; (2)行书类有张月新行书《千字文》、《百家姓》、古今诗文抄录等。 (3)草书类有张月新草书《千字文》、《百家姓》、杨慎《临江仙》、毛泽东诗词30余 首及张月新诗《登高望远》、《字画悟收藏》、《翰墨语世》、《人书正道》等。 (4)隶书类有张月新隶书《千字文》、《百家姓》、《隶书常用字墨迹毛笔字帖》、《朱 子家训》、《书法歌》、《求索悟道》、《人道勤朴》、等古今及个人诗句。 (5)小篆书类有张月新小篆《千字文》、《百家姓》、杨慎《临江仙》、张月新《行客铭》、《烟雨江南》、《登山有感》、《中秋随感》、《感悟自然》、《酒菊筝香》、等。(6)金文大篆及六体以外甲骨文等类有张月新大篆《千字文》、《百家姓》、毛泽东 《沁园春雪》、张月新《感悟自然》、《相处》及其它甲骨文墨迹等。 “学书不好参展求证获名分,笔法只为传世养眼能舒心”

浅析中国书法文化精神

简论中国书法的文化精神 11编辑黄景双26号 人们常用“积淀”这个词来概括历史文化内涵进入书法艺术形式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无数个体选择中的共同成分——集体的选择、时代的选择、民族的选择的结果,渗透和承纳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审美意识、时代精神等。因此可以说,书法无疑是东方艺术乃至东方文化的象征。 中华民族利用语言的视觉形式创造了书法,使其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这是中国历史中最为独特的文化现象之一。当代中国,书法学习方兴未艾,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同中华民族今天的文化心理结构仍保持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毋庸讳言,书法始终是我们接受教育、深入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书法所显示的磅礴的表现力是无可比拟的,但其表现内容只有在具有相应的心理结构的个体中才能被感知。一个对唐代历史缺乏了解的人,即使感觉到了唐代狂草中奔放不羁的激情,也很难把它与唐代的某种时代精神联系起来;一个对中国哲学缺乏了解的人也绝不可能把书法作品中黑与白的对比看作阴阳之道的象征,进而把它看作世界构成法则的反映。这种对主体自身固有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结构的依赖,反映了中国书法的一些重要的特点。 中国书法仅以黑白、点线为表现手段,成为“东方艺术美学的核心,中国文化核心中的核心”。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成功的诀窍何在?成功的诀窍即在于书法的美学构成。当西方的美学家们领悟到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区别之时,他们无疑忽略了中国书法这个游移于时空范畴的具备两栖特征的特殊艺术门类!宋代姜夔《续书谱》有言:予尝历观古之名书者,无不点划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 他无疑读出了静态的点线结构中蕴含的动态的“势”,这“势”正是书法艺术实现从空间属性向时间属性转换的关捩,它使线条的旋律、节奏、神韵等,一切视觉艺术不直接表现的种种内涵,在书法家的笔下都获得了淋漓尽致的反映。在中国书法史中,姜夔的阐述无疑建构起了书法美学构成的新起点。 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与汉字有着不可分割的连体关系。汉字的初创只是为了实用的需要,但它的取材与方法,却孕育了审美意识的萌芽。在今天看来,这些描述显然附加了浪漫想象的成分,汉字也绝不是某一个人的创造,但是,只要我们对汉字的最初状况稍加考察,仍不难发现其中的合理内核:汉字的确是人们仰观俯察、博采众美的结果,体观了先民对世间万物的审美观照;汉字之美来自自然,同自然之妙有,得自然之真谛。所以说,汉字与书法是一对孪生兄弟。 甲骨文是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充满了殷商时代的气息,具有天地造化之美,中国文化的精神已初露微曦。西周金文书法笔画厚重,结体谨严方整,章法错落自然,书风浑厚雄健,充满质朴凝重的气息,显示周王朝雄强蓬勃的时代风貌。小篆既体现了秦王朝一统天下的精整、威严的总体风貌,又反映了前儒所宣扬的克制、理性的仁和中庸之道的审美心态。隶书的出现是书法发展史的一大关

中国古代书法家简介

1. 张芝 (2) 2. 蔡邕 (2) 3. 刘德升 (2) 4. 钟繇(you) (2) 5. 胡昭 (2) 6. 王羲之 (3) 7. 王献之 (3) 8. 张旭 (3) 9. 颜真卿 (3) 10. 柳公权 (4) 11. 欧阳询 (4) 12. 孙过庭 (4) 13. 虞世南 (4) 14. 薛稷 (4) 15. 褚遂良 (4) 16. 李邕 (5) 17. 怀素 (5) 18. 苏轼 (5) 19. 黄庭坚 (5) 20. 米芾 (6) 21. 蔡襄 (6) 22. 赵佶 (6) 23. 鲜于枢 (6) 24. 赵孟頫 (6) 25. 文徵明 (7) 26. 董其昌 (7) 27. 祝允明 (7) 28. 王宠 (7) 29. 宋克 (7) 30. 徐渭 (8) 31. 王铎 (8) 32. 金农 (8) 33. 刘墉 (8) 34. 梁同书 (8)

1.张芝 中国东汉书法家。字伯英。敦煌酒泉(今甘肃酒泉)人。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草法,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有草圣之称。书迹今无墨迹传世,仅北宋《淳化阁帖》中收有他的《八月帖》等刻帖。 2.蔡邕 蔡邕,字伯喈,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圉人,东汉书法家。 灵帝命工修理鸿部门(东汉时称皇家藏书之所为鸿都),工匠用扫白粉的帚在墙上写字,蔡邕从中受到启发而创造了“飞白书”。这种书体,笔画中丝丝露白,似用枯笔写成,为一种独特的书体,唐张怀瓘《书断》评论蔡邕飞白书时说“飞白妙有绝伦,动合神功”。 3.刘德升 字君嗣,颍川(今禹州市)人,东汉桓帝、灵帝时著名书法家。纡书书法创始人,因创造了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行书”字体,又被后世称为“行书鼻祖”。德升的纡书法虽草创,但字迹妍美,风流婉约,务求简易,笔划从略,离方遁圆,浓纤间书,如行云流水,非常局面捷,被后人列为“妙品”,独步当时。 4.钟繇(you) 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工书法,博取众长,自成一家,尤精于隶、楷。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后人评其隶行入神,八分入妙,和大书法家胡昭并称“胡肥钟瘦”。与晋王羲之并称“钟王”。钟繇的书法古朴、典雅,字体大小相间,整体布局严谨、缜密,历代评论成就极高 5.胡昭 字孔明,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中国三国时期隐士、书法家。胡昭在书法上,师承刘德升并推陈出新,将行书书法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他与三国时的另一书法家钟繇齐名,

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

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薈 在书法欣赏中,我们知道,优秀的书法作品总会引起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阶级的人们的共鸣。这螂种共鸣之所以具有超越阶级、]时空的普遍性和永久性,就是因为书法作品总是具有共同美,人们在欣赏中也便有了共通的审美标准,现将主要之点例举如下; 1 形态美蚀 书法以用笔为上,精妙的用笔是哦一幅作品经得起久看很反复品味揣摩的重要嗲因素。点画形态是否富蝿由于变化,是品评用笔的一个重要标志。“数画并施,其形个异,众点其列,为体互乖。”诺“平直相似,上下方整,前后平齐”就势必破坏字体的结构美。相传王曦之写点“万点异类”;扬疑式的《韭花贴》,几乎找不出一,合乎情理,给欣赏者以不同的艺术感受。用笔的变化美,不仅表现在点画形态上,而且还包括其角度上的微妙变化。切忌横画如梯架,竖画如栏栏般平齐排列。尤其是行草书,使转纵横,不见平齐比画的排列。故善书者贵能于中求平,不齐中求齐,不均称,才能给欣赏者以美的享受。 2 质地美莇 “质”指点的质地、质感、分量等。有质的点画,其意味风韵,厚含曛,其表虽朴实而无外饰,其里却螂“藏骨报经,含问包质”,这是一种内在而深刻的美。王曦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机智文告》、扬凝式的《韭花帖》、苏轼的《寒食帖》,尽管风格各异,但都能给人以浑厚饱满、沉着顿挫、痛快淋漓、骨肉相称的艺术感受。这种线条在“内容”上是丰福而充实的。“笔中有物”正是指此而言。故富有质地. 美的点画,其画的两面往往不光而毛,或挺拔有力,或诶娜凝练,如飞如动,笔韵流畅,无凝带刻板只势。这种潇洒疾涩的涌笔,如果没有日积月累的深厚功力,熟练的笔墨技巧及雄建的笔力,是无法达到如此艺术效果的。 3韵律美肁 ]自然界中事物之动态,如舒卷、的流云、摇曳的垂柳、长空中旋搏击的雄鹰、大地上曲折奔腾的江河、蒁风雨雷电、惊蛇飞鸟,以及人的坐卧、立行、奔走、歌舞等等,往往和书法艺术作品的神情意趣妙相契合,从而+使静字的纸上的字行,变得神采飞扬,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当一个书家运用轻重徐疾的不同韵律 来抒发自己的意境时,其作品就试必产生一种动态美,使欣赏者神思遐驰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运笔的不同节奏可以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徐缓的韵律,能给人一种沉着谨严,从容不迫的艺术感受;急速的韵律,能给人一种兴奋激扬、痛快淋漓的艺术感受;不同的韵律又可以产生墨韵上的生动变化,起哝哝相间,燥润相杂,使整幅作品变得更有富有生气。 肆 4力感美膆 “力”是一个书家长期书法实践功力的积累,是笔墨技巧的表现。梁其超先生把“力的美”作为欣赏书蒂法的主要表现依据,可见“笔力”意义之重要。那么,怎样才算弊有例感呢?几代卫夫认为:“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所谓“筋”,就是点画坚韧、具有弹性;所谓“骨”,就是点画如铁画银钩,坚实有力。筋和骨都是使线条具有力感的主要因素。构成线条力感美的因素还有“力体感”和“涩感”。米芾说:“得笔,则虽细为髭发亦圆;不得笔,则虽粗如椽亦扁”。这里所谓“圆”即“力体感”。具有力立体感的点画线条,深沉厚重。即使细如发丝,也有“入木三分、. 力透纸背”之妙;扁薄浮浅之线条,写得在粗,也只是象、条不带,毫无力感可言。所谓“涩感”是点画线条似乎克服阻力,挣扎前进,给人一种心理上的力感。刘熙载《书概》中所说的“唯笔方欲行,如有物拒之,竭力与之争,斯不期涩而自涩矣”便是对涩感这一审美意趣的追求与表达。富有力感的作品能使观赏者在凝固而禁止的字形中领略到生命的运动。无怪南朝著名书家王僧虔概叹道:“古今既异,无以辩其优劣,惟见笔力惊绝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