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甘草质量标准

甘草质量标准

甘草质量标准
甘草质量标准

甘草

质量标准

制疋人:日期:

审核人:日期:

批准人:批准日期:

生效日期:________

甘草

Gancao

RADIX GLYCYRRHIZAE

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 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性状]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胀果甘草根及根茎木质粗壮, 有的分枝, 外皮粗糙, 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质坚硬,木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

光果甘草根及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分枝,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

[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棕色细胞。栓内层较窄。韧皮部射线宽广,多弯曲,常现裂隙;纤维多成束,非木化或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筛管群常因压缩而变形。束内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射线宽3?5列细胞;导管较多,直径约至160 口木纤维成束,周围薄壁细胞亦含草酸钙方晶。根中心无髓;根茎中心有髓。

粉末淡棕黄色。纤维成束,直径8?14卩m壁厚,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草酸钙方晶多见。具缘纹孔导管较大,稀有网纹导管。木栓细胞红棕色,多角形,微木化。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4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药渣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40ml使溶解,用正丁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3次,蒸干,残渣加甲醇5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

取甘草酸铵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31页)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2ul,分别点于同一用1%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 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

(15: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僦酸乙醇溶液,在105C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

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

黄色荧光斑点。

[检查] 水分照水分测定法(附录57页第一法)测定,不得过12.0%. 总灰分不

得过7.0%(附录59 页)。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附录59 页)。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照铅、镉、砷、汞、铜测定法(附录50 页)测定,铅不得过

百万分之五;镉不得过千万分之三;砷不得过百万分之二;汞不得过千万分之二;铜不

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照农药残留量测定法(附录66页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测

定)测定,六六六(总HBC不得过千万分之二;滴滴涕(总DDT不得过千万分之

二;五氯硝基苯(PCNB不得过千万分之一。

[ 含量测定] 甘草酸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34 页)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性试验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0.2mol/L 醋酸铵溶

液-冰醋酸(67: 33: 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nm理论板数按甘草酸单铵盐峰计

算应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约10mg精密称定,置50ml 量瓶中,

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含甘草酸单铵盐对

照品0.2mg,折合甘草酸为0.1959mg)。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中粉约0.3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流动相约45ml,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20kHz)30分钟,取出,放冷,加流动相至刻度,摇匀,滤过,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 d,注入液相色谱仪中,测定,即得

本品中含甘草酸(G2H2O6)不得少于2.0%。

甘草苷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34 页)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性试验以十八

烷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5%冰醋酸(1: 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

276nm理论板数按甘草苷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甘草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 含20yg勺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2g ,精密称定,置具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L醇溶液1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300W频率25kHz)30 分钟,取出,再称定重量,用70%乙醇补足减失勺重量,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100ml量瓶中,用20%^腈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卩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甘草苷(Q1H2Q )不得少于1.0%。

[ 炮制] 甘草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炙甘草取净甘草片,照密炙法(附录20 页)炒至黄色至深黄色,不粘手时取出,晾凉。

本品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切片,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微有光泽,切面黄色至深黄色,形成层环明显。质稍黏。具焦香气,味甜。

[ 性味与归经]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 功能] 补脾益气,祛痰止咳,和中缓急,解毒,调和诸药,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 主治] 脾胃虚弱,倦怠无力,咳喘,咽喉肿痛,中毒,疮疡。

[用法与用量]马、牛15?60g;驼45?100g;羊、猪3?10g;犬、猫1?5g;兔、禽0.6 ?3g。

[ 注意] 不宜与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

[ 贮藏 ]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 制剂 ] 甘草浸膏,甘草流浸膏,甘草颗粒。

[ 标准来源 ] 《中国兽药典》二 00 五版二部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 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

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推荐-甘草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精品

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 药用植物资源与开发 名称甘草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年级 20XX 学院中药材学院 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 学号 07107107 姓名林俊旭 任课教师张永刚 完成时间 20XX-5-11 成绩

甘草中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甘草中主要的化学成分以及这些化学成分的含量和性质,并简述了甘草酸,甘草次酸和甘草甘的提取和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为进一步的生产实践做出贡献。 关键词:甘草化学成分提取 正文:甘草属于豆科甘草属,以根和根状茎入药。甘草在我国集中分布于三北地区(东北、华北和西北各省区),而以新疆、内蒙古、宁夏和甘肃为中心产区。随着药学及其相关学科以及科研设备的发展,甘草中主要含有的甘草酸、甘草次酸、黄酮、生物碱和氨基酸等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 一、化学成分 药用甘草质量与其化学成分的组成、积累变化有直接的关系。先后从甘草属植物中提取、分离、鉴定了200多种化学成分,涉及甘草属植物10个种。其中最重要并已证实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主要是甘草酸等三萜皂苷类、黄酮类、香豆素类、多糖、生物碱、氨基酸等。 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甘草属植物中三萜皂类成分具有量高、生理活性强的特点,甘草的许多药理作用都与这类成分有直接关系。至今在甘草属植物中已鉴定得到61种三萜类化合物,其中苷元45个。这些三萜类化合物其苷元均为3β-经基齐墩果烷型化合物的衍生物;皂苷一般为3β-羟基上的氧苷,糖元多为D-葡萄糖酸或D-葡萄糖。甘草酸一直被认为是甘草中最重要三萜类化合物,《中国药典》把甘草酸的量作为评价甘草药材及其制品质量的重要指标,通常要求不低于2%。 黄酮类成分:是近年来研究最活跃的天然活性成分之一,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这类化合物的存在对植物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以及抵御异物的侵入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从甘草属植物中已发现黄酮及其衍生物153种,它们的基本母核结构类型有15种,其中包括:黄酮、黄酮醇、双氢黄酮、双氢黄酮醇、查尔酮、异黄酮、双氢异黄酮、异黄烷、异黄烯等。对甘草中黄酮类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表明,这些成分在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方面作用显著。 甘草中黄酮类成分的分布和积策也表现出一定的特点。乌拉尔甘草无论是野生还是栽培,在一个生长季中,叶中总黄酮量最高,而地下部分的t相对较低;在5—10月,叶中的总黄酮量逐渐下降,而地下部分总黄酮盆具有上升趋势。各

黄精属植物化学成分与活性研究

天然药物化学 题目:黄精属植物化学成分与活性研究

黄精属植物化学成分与活性研究 摘要 系统全面的收集和整理了有关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文献资料,对黄精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进而对其药理、药效方面的价值进行延伸,以其对黄精的开发研究提供依据,同时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黄精的建议。 关键字:黄精;黄精多糖;活性;药理;开发

引言 黄精是重要的药用植物,始载于《名医别录》,为百合科黄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有黄精、滇黄精和多花黄精等。黄精属植物在全球分布很广,大约有40多种1,但适应性较差、生态选择性强。具补肾益精、滋阴润燥之功,用于滋补强身和治疗肾虚精亏,肺虚燥咳以及脾胃虚弱之证,是中国常用药物之一。黄精含有黄精皂苷、烟酸、糖类、醌类、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具有免疫激发、增强免疫、延缓衰老、抗病毒等作用。因此,对黄精属植物化学成分与活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黄精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 1.1黄精多糖 黄精多糖是黄精化合物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黄精多糖中有甲、乙、丙3种类型,但其分子量不同(大于20万),由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醛酸按照6:26:1的比例组成。黄精中含粗多糖13.0%,但炮制后黄精多糖含量将降低。黄精低聚糖甲:分子量为1630,由8个果糖和一个葡萄糖聚合而成。黄精低聚糖乙:分子量为862,由4个果糖和一个葡萄糖聚合而成。黄精低聚糖丙:分子量为474,由2个果糖和一个葡萄糖聚合而成。3中黄精低聚糖由果糖和葡萄糖按摩尔比8:1、4:1和2:1缩合而成。 据目前的有关黄精的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和文献资料的报道表明,黄精多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延长实验动物寿命及对衰老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用20%黄精水煎剂浸泡桑叶,饲喂家蚕的实验表明,黄精能减少家蚕食桑量和减轻家蚕体重,具有延长家蚕幼虫期和家蚕寿命的作用,用黄精水提液饲喂果蝇,果蝇的飞翔能力大于对照组,且在高温下果蝇平均生存期延长8%至9%,明显提高延长了雌、雄两性果蝇的平均寿命和最高寿命。2增强免疫功能和对环核苷酸含量的影响,黄精组多糖(PSCP)一定浓度,灌胃小鼠,连续给药7d,结果表明:PSCP能明显促进正常小鼠胸腺和脾脏重量的增加,可明显促进小鼠静脉注射胶体碳粒的轮廓速率,对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有明显的激活和增强作用。3提高学习和记忆再现能力的作用,通过黄精多糖的老龄大鼠灌胃实验,并对其进行学习测试,结果表明,黄精多糖能显著改善老龄大鼠的记忆及记忆再现能力,降低错误次数。4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奥德福尔制剂(含2.0%黄精多糖)在定量杀菌实验、抗病毒实验及临床应用中,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作用10min,杀灭率均可达99.9%以上。5抗炎作用,使用黄精多糖眼药水,处理家兔结膜、角膜炎症,结果黄精多糖眼药水能消除兔模型结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加、角膜混浊、睫状充血等局部症状。6能抗病毒的作用,晏为力等研究的结果表明,以黄精多糖中提取的诱惑性的PD为先导物的多糖硫酸脂PDS最低抗病毒有效浓度比多糖PD、RPD低10倍,但PPS却具有较强的抗病毒活性7。随着黄精多糖的研究深入,将会有更多用途被研究开发出来。 1.2甾体皂苷 甾体皂苷是天然产物中一类重要的化学成分,其在植物中分布较为广泛,据不完全统计,超过90个科的植物还有甾体皂苷,于单子叶百合科植物中分布较多。百合科黄精属植物主要含有甾体皂苷和多糖成分。含有黄精皂苷A、B、新巴拉次薯蓣2皂苷元A-3-O-β-石蒜四糖苷以及它的甲基原形同系物。皂苷成分

大黄成分分析

一、大黄的化学成分 1. 蒽类 1.1 蒽醌类 含总蒽醌1.14%~5.19%,分为游离型和结合型蒽醌两类。 游离型:包括大黄素(emodin)、大黄酚(chrysophanol)、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酸(rhein)等,为大黄的抗菌成分。 结合型:有大黄酸-8-О-β-葡萄糖苷(rhein-8-О-β-glucoside)、大黄酸苷A(rheinoside A)、大黄酸苷B(rheinoside B)、大黄酸苷C(rheinoside C)、大黄酸苷D(rheinoside D)、大黄素甲醚葡萄糖苷(physcion monoglucoside)、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aloe-emodin monoglucoside)、大黄素葡萄糖苷(emodin monoglucoside)、大黄酚葡萄糖苷(chrysophanol monoglucoside)等 1.2 双蒽酮类 游离型:有大黄二蒽酮A、B、C(rheidiin A,B,C)和掌叶二蒽酮A、B、C(palmidin A,B,C)。 结合型:有番泻苷(sennoside)A、B、C、D、E、F等,系大黄主要泻下成分。 2苯丁酮苷类 有莲花掌苷(lindleyin)、异莲花掌苷(isolindleyin)、苯丁酮葡萄糖苷(phenylbutanone glusoside)。 3二苯乙烯苷类

有3,4,3′,5′-四羟基茋-3-葡萄糖苷(3,4,3′,5′-tetra-hydroxystilbene-3-glucoside)、4,3′,5′-三羟基茋-4-葡萄糖苷(4,3′,5′-trihydroxystilbene-4-glucoside)、4,3′,5′-三羟基茋-4(6″-没食子酰)-葡萄糖苷[4,3′,5′-trihydroxy-stilbene-4′(6″-galloyl)-glucoside]等。药用大黄仅含4,3′,5′-三羟基茋-4-葡萄糖苷。 4其他 尚含鞣质5%~10%,包括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及大黄四聚素(tetrarin),此外,还有挥发油、脂肪酸、植物固醇等。 二、大黄的活性成分 1 大黄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游离及结合的蒽醌衍生物。

甘草的研究概况

疗.中医正骨,1993,4(3):13. 〔3〕张国忠.中药治疗痛性骨质疏松症28例报告1 中国中医骨伤科,1994,2(4):29.〔4〕于康冉,韩宜印1中药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64例.四川中医,1995,13(4):49.〔5〕梁立.补肾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中医杂志,1992,33(11):39.〔6〕刘佳珍.中药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骨 质疏松的临床研究.中国骨伤,1993,6(1):7.〔7〕刘珂军.健骨冲剂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 床研究.湖南中医杂志,1994.10(6):19.〔8〕马禄林141例骨质疏松症的中药热敷治疗.中 国骨伤,1993,6(2):31.〔9〕范增源.愈骨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观察.四川中医,1995,13(1):43.〔10〕邵金莹.龙牡壮骨冲剂对大鼠实验性骨质疏 松的影响.中药药理与临床,1989,5(4):25.〔11〕赵咏芳,石印玉,沈培之,等1仙灵骨葆对卵巢 切除大鼠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中医正骨,2000,12(4):3.〔12〕冯坤,刘月桂,张灵菊,等1中药坚骨液对卵巢 切除后骨质疏松大鼠血、尿生化的影响.中医正骨.1996,8(1):3.〔13〕沈霖,杜靖远,杨家玉,等.补肾密骨片对大鼠 卵巢切除诱导的实验性骨质疏松的影响.中 华骨科杂志,1996,16(7):462.〔14〕王贤才主译.临床药用大典.青岛:青岛出版 社,1994.1709~1728.〔15〕王云钊,曹来宾.骨放射诊断学.北京:北京医 科大、中国协和医科大联合出版社,1998,394.〔16〕柴本甫.绝经期骨质疏松症的病理生理及治 疗.中华骨科杂志,1984,4(1):58.〔17〕张华俦.降钙素鼻喷剂治疗骨质疏松症骨痛 的初步疗效观察.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5,1(1):50.〔18〕陆强.1(OH )亚乙基二磷酸盐长程、间歇、周期 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计量学变化.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1993,1(3):封3.〔19〕陈慧.新一代抗骨质疏松药物—异丙氧黄酮. 医学综述,2000.6(3):136.〔20〕刘忠厚,薛延.骨质疏松症.北京:化学工业出 版社,1992.208~210.345;423.〔21〕蒋位庄,王和鸣1中医骨病学.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1989.258.〔22〕郭世绂.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中华骨 科杂志,1995,15(5):312. (收稿日期:2000-07-18) 甘草的研究概况 李 明 (甘肃中医学院中药系,甘肃 兰州 730000) 作者简介:李明(1963-),女,黑龙江人,讲师,理学硕士,主要从事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及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 摘 要:从甘草的化学成分、药理、栽培及综合利用几方面论述了近年来我国甘草的研究概况。随 着对甘草的深入研究,甘草的应用也愈来愈广泛。今后应加强开发甘草在食品、轻工方面的产品研制及在防治爱滋病方面的机理和临床的研究,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甘草;化学成分;药理;栽培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50(2000)03-0059-04 甘草是豆科甘草属(G lycyrrhiza )植物。其根和根茎是最常用的中药。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人们对甘草的认识和应用也愈来愈深入和广泛。甘草不仅广泛应用在医药上,而且也应用于食品、轻工等方面。此外,甘草还具有防沙固沙、改良土壤等作用,人们也将它应用于环保方

大黄有效成分的提取

大黄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研究 摘要:中药是一门科学,是科学就会不断发展和扬弃。从《内经》到《神农本草》,到张仲景的《伤寒论》等等,体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中药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应该由全人类共享。大黄是一种重要的中药。它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之功效。通过对中医方剂理论的学习,对大黄有了初步了解。在此,我们开展了对大黄有效成分提取和纯化研究活动。 关键字:大黄、成分提取、纯化研究。 ABSTRACT:Chinese medicine is a science, science is evolving and will be abandoned. "Nei Jing" to "Shen Nong's Herbal," Zhang to "typhoid" and so on, reflects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Chinese medicine. Chinese medicine is the common wealth of mankind, it should be shared by all humanity. Rhubarb is an importa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 has spilled heat-enterovirus, the effectiveness of cooling blood detoxification.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theory of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s, with an initial understanding of the rhubarb. Here, we have embarked on the active ingredient extracted Rheum purification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Key words:rhubarb, component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research. 一引言(Introduction) 大黄为棕褐色或黄褐色干燥粉末,味苦,有大黄特殊气味,易吸潮。溶于水和乙醇。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17cm,直径3~10cm。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绳孔及粗皱纹。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

甘草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药用植物资源与开发 论文名称甘草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年级 2010 学院中药材学院 专业植物科学与技术 学号 07107107 姓名林俊旭 任课教师张永刚 完成时间 2013-5-11 成绩

甘草中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甘草中主要的化学成分以及这些化学成分的含量和性质,并简述了甘草酸,甘草次酸和甘草甘的提取和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为进一步的生产实践做出贡献。 关键词:甘草化学成分提取 正文:甘草属于豆科甘草属,以根和根状茎入药。甘草在我国集中分布于三北地区(东北、华北和西北各省区),而以新疆、内蒙古、宁夏和甘肃为中心产区。随着药学及其相关学科以及科研设备的发展,甘草中主要含有的甘草酸、甘草次酸、黄酮、生物碱和氨基酸等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 一、化学成分 药用甘草质量与其化学成分的组成、积累变化有直接的关系。先后从甘草属植物中提取、分离、鉴定了200多种化学成分,涉及甘草属植物10个种。其中最重要并已证实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主要是甘草酸等三萜皂苷类、黄酮类、香豆素类、多糖、生物碱、氨基酸等。 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甘草属植物中三萜皂类成分具有量高、生理活性强的特点,甘草的许多药理作用都与这类成分有直接关系。至今在甘草属植物中已鉴定得到61种三萜类化合物,其中苷元45个。这些三萜类化合物其苷元均为3β-经基齐墩果烷型化合物的衍生物;皂苷一般为3β-羟基上的氧苷,糖元多为D-葡萄糖酸或D-葡萄糖。甘草酸一直被认为是甘草中最重要三萜类化合物,《中国药典》把甘草酸的量作为评价甘草药材及其制品质量的重要指标,通常要求不低于2%。 黄酮类成分:是近年来研究最活跃的天然活性成分之一,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这类化合物的存在对植物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以及抵御异物的侵入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从甘草属植物中已发现黄酮及其衍生物153种,它们的基本母核结构类型有15种,其中包括:黄酮、黄酮醇、双氢黄酮、双氢黄酮醇、查尔酮、异黄酮、双氢异黄酮、异黄烷、异黄烯等。对甘草中黄酮类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表明,这些成分在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方面作用显著。 甘草中黄酮类成分的分布和积策也表现出一定的特点。乌拉尔甘草无论是野生还是栽培,在一个生长季中,叶中总黄酮量最高,而地下部分的t相对较低;在5—10月,叶中的总黄酮量逐渐下降,而地下部分总黄酮盆具有上升趋势。各

黄精研究现状综述

黄精研究现状 摘要黄精是传统医学上长期使用的具有滋补强身、延缓衰老作用的食疗中药,本文重点就黄精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黄精;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The research status of Polygonatum Obstract Polygonatum is commonly used as a TCM diet medication for its nutritious and anti-aging functions for a long history.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emphasises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of Polygonatum. Key words Polygonatum;Chemical constituents;Pharmacological effects; 黄精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 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 Hemsl、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或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 的干燥根茎。按形状不同,习称“大黄精”、“鸡头黄精”、“姜形黄精”。本品性甘味平,归脾、肺、肾经。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的作用。用于脾胃气虚,体倦乏力,胃阴不足,口干食少,肺虚燥咳,劳嗽咳血,精血不足,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内热消渴等证[1]。 1 黄精化学成分的研究 1.1糖及苷类成分 糖及苷类是黄精化学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近年来黄精成分研究的重点。经鉴定糖类组分主要是多糖和低聚糖,其中多糖类成分在降糖降脂、抗衰老、抗疲劳等方面的作用一直是各相关研究的热点。 黄精多糖有甲、乙、丙3种类型,由葡萄糖、甘露醇、半乳糖醛酸按照6:26:1的比例组成。黄精和多花黄精中多糖含量分别为107.52 mg/g 和80.41 mg/g[2]。此外还含有3种低聚糖,低聚糖甲(分子量为1630,8个果糖和1个葡萄糖),乙(分子量为862, 4个果糖和1个葡萄糖),丙(分子量为474, 2个果糖和1个葡萄糖) [3]。 王易芬等[4]从滇黄精 (P.kingianum)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其中糖及苷

大黄的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精)

大黄的研究进展 摘要:通过文献回顾,对大黄的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大黄的活性成分大体上分为蒽醌类,多糖类,鞣质。药理作用主要有清除氧自由基作用,对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影响,此外还有抗病毒,抗炎,甚至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作用。结论:中药大黄是一种极有开发价值的药用植物。 关键词:大黄;活性成分;药理作用 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为常用中药,是传统泻下类中药的代表,来源于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泻下攻击,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之功效。[1]大黄具多类药效活性成分,其中以蒽醌类,二蒽酮类,茋类,鞣质和多糖研究最多。其药理作用主要有调节胃肠功能,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保护心脑血管,抗炎,保肝及抗衰老等。[2-4]近年来国内外对大黄进行了大量研究,其药理作用不断被认识,临床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加之人们对中医药的不断认可,使得大黄临床使用量逐年加大,药材价格也随之攀升。[5]现就近年来国内有关大黄的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作一综述。 1 活性成分 1.1蒽醌类 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均含有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酸等游离型蒽醌类成分。结合型蒽醌类成分有大黄素甲醚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大黄素葡萄糖苷,大黄酚葡萄糖苷,大黄酸葡萄糖苷,大黄酸苷A~D(药用大黄不含大黄酸苷类等成分,[6]大黄还含有大黄蒽类衍生物与葡萄糖结合成的苷类和蒽酮类如蕃泻苷(Senno sideA,B,C,D,E,F等。[7] 1.2 蒽酮类

甘草的功效与禁忌

甘草的功效与禁忌 甘草的功效和作用 1.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 倦怠乏力等。前者,常与桂枝配伍,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后者,常与党参、白 术等同用,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 2.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可单用,内服或外敷,或配伍应用。痈疽疮疡,常与 金银花、连翘等同用,共奏清热解毒之功,如仙方活命饮。咽喉肿痛,常与桔梗同用,如 桔梗汤。若农药、食物中毒,常配绿豆或与防风水煎服。 3.用于气喘咳嗽。可单用,亦可配伍其他药物应用。如治湿痰咳嗽的二陈汤;治寒痰 咳喘的苓甘五味姜辛汤;治燥痰咳嗽的桑杏汤;治热毒而致肺痈咳唾腥臭脓痰的桔梗汤;治 咳唾涎沫的甘草干姜汤等。另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亦常配伍应用。 4.用于胃痛、腹痛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常与芍药同用,能显著增强治挛急疼痛的疗效,如芍药甘草汤。 5.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如调味承气汤用本品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及其对 胃肠道的刺激。另外,在许多处方中也常用本品调和诸药。 7 甘草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对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有抑制作用;并有 抗酸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作用。 8. 甘草黄酮、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祛痰作用也较显著,其作用 强度为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浸膏。 9. 甘草还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粘膜。甘草浸膏和甘草酸 对某些毒物有类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 10. 甘草常用来治疗随更年期而来的症状.因为甘草里含有甘草素,是一种类似激素 的化合物,它有助于平衡女性体内的激素含量。 甘草的禁忌 甘草不要多服、久服或当甜味剂嚼食尤其是儿童,会产生类似肾上腺皮脂激素样的副 作用,使血钠升高,钾排出增多,导致高血压、低血钾症,出现浮肿、软瘫等临床表现。 久服甘草,还会引起低血钙,出现钙性抽搐等症状,还可能引起肾上腺皮质小球带萎缩, 导致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等。但是,只要辨证准确,适当配伍利尿、理气药可防患于未然。如若出现副作用,应立即停用甘草。

黄精在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及含量的变化

2019 年1月第6卷/第2期V ol.6, No.2 Jan. 2019 全科口腔医学杂志General Journal Of Stomatology 31黄精在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及含量的变化 荣小娟 (萍乡卫生职业学院,江西萍乡 337000) 【摘要】黄精是百合科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的临床实践中,黄精作为一种传统而有价值的中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补脾、润肺、养肾的功能。生黄精有麻舌感,刺激喉咙。蒸制后不仅增强了黄精 补脾肺和对肾脏的作用,而且去除了麻舌的感觉,避免了刺激喉咙。黄精的炮制方法有很多。目前,列入 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黄精炮制品种包括黄精和酒黄精。从以往黄精的炮制文献中可以看出,到清末, 黄精的炮制方法有十多种,其中多数是清蒸的,如单蒸的,重蒸,九蒸九晒,与辅助成分蒸。今天,临床上 使用的酒黄精和清蒸制品,多是用酒和黄酒一起清蒸。本文综述了炮制对黄精化学成分的影响及其含量的变 化,为黄精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黄精;炮制;化学成分及含量;变化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2.31.01 1?炮制对多糖及其含量的影响 黄精多糖是黄精最重要的化学成分之一,它对黄精的 功效有很大的影响。采用“九蒸九制”法炮制用2%的锑-硫 酸法测定多糖含量,并对工艺过程中多糖含量的变化进行 了研究。黄精多糖的含量从最初的12%,9蒸后的含量基本 在1%左右。采用5%苯酚水溶液-硫酸法测定经多次蒸晒后 的黄精中黄精多糖的含量,发现随着蒸晒次数增加,黄精 多糖的含量越少。 2?炮制对皂苷及其黄酮含量的影响 黄精提取物中有多种皂苷,其中主要是薯竽皂苷, 因而炮制对皂苷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薯竽皂苷的影响上。用 不同方法炮制黄精后黄精中的薯竽皂苷含量会增加,而 蜜、酒、蒸黄精中的薯竽皂苷含量会有所不同,其中最高 的是酒炙,最低的是蜜炙。然而,也有研究显示,酒炙黄 精后薯竽皂苷的含量有所下降(黄酒浸润0.5 h,在水中蒸 腾80°c,干燥10 h),这一点与其他研究薯竽皂苷含量的 增加不一致,可能与不同的处理方法有关。黄精“九蒸九 制”后,超声提取的0~4次蒸薯竽皂苷含量显著增加,增 加近7倍,而4~9次蒸薯竽皂苷含量稳定,约14%。总皂 苷在慢性应激抑郁模型中的作用主要是增强大鼠的免疫功 能。与多糖一起,可作为黄精品质的评价指标。 3?炮制对黄精氨基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 黄精的根茎和根富含谷氨酸,有人认为黄精的根茎 和根具有镇静作用。通过以黄精、多花黄精、滇黄精为对 象,采用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种黄精炮制前 后氨基酸的含量,发现16种水解氨基酸的总含量高低顺序 依次为:黄精>多花黄精>滇黄精。同时,发现各品种氨基 酸总含量相应增加。 4?炮制对黄精挥发油成分和含量的影响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提取黄精、多花黄 精和滇黄精三个品种的挥发性成分。对加工前后不同的呋 喃组分进行了气相色谱半定量测定。结果表明,三种黄精 中呋喃组分的含量不同,多花黄精含量最高,黄精含量最 低。经炮制后,各种黄精中的9种呋喃增多,蒸制品>炆制 品。通过对黄精炮制前后挥发物成分的分析,采用蒸汽蒸 馏-气质组合和吹集-热脱脂气质组合的方法,并发现一些挥 发油成分经蒸制处理后含量明显降低。对人的眼、鼻、喉 的一些刺激性成分,如己醛、樟脑等,可能是黄精炮制过 程中减少的挥发性成分。 5?炮制过程中黄精新产生的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的 影响 通过对黄精炮制前后二氯甲烷萃取物的高效液相色谱 图的对比分析,发现黄精在炮制过程中产生了两种新的化 学成分。然后用萃取法、分离法和lc-ms法分别测定了这两 种新产生的化学成分,即5-羟甲基麦芽酚(ddmp)和5-羟甲 基糠醛(5-hmf)。然后用hplc法分析了黄精三个品种炮制 前后两个组分的变化和不同炮制时间,发现随着炮制时间 的延长,黄精中的ddmp含量逐渐增加,达到最大24小时, 然后逐渐减少;5-hmf的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 加。因此,经过三个品种的黄精炮制后,其原料组成都发 生了变化。目前,《中国药典》2015年版对黄精、酒黄精 的质量评价仅以多糖含量为标准。研究表明,ddmp具有很 强的抗氧化能力,在体外具有抗氧化作用,而5-hmf具有抗 氧化作用,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抗炎作用。黄精加工后,这 两个组分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因此,ddmp和5-hmf可以被 认为是黄精饮片质量控制的指标性成分,以提高黄精饮片 的质量标准,并可用于区分黄精生品与炮制品。 总之,由于黄精的化学成分和含量在炮制过程中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根据黄精用药的目的和使用的主要化学成 分等因素,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选择黄精炮制品,甚至可 以选用黄精新鲜产品。 参考文献 [1] 崔於,吴建华.正交试验法优选酒黄精的炮制工艺[J].北 方药学,2012,09(4):25-25. [2] 苏桂云,刘颖.黄精的炮制与质量[J].首都医 药,2009(09):43. [3] 庞玉新,赵致,冼富荣.黄精的炮制研究[J].时珍国医国 药,2006(06):920-921. 本文编辑:刘欣悦

大黄的药理作用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药用大黄或唐特大黄的根及根茎。性寒,味苦,具有攻积导滞、泻火凉血、活血化瘀、利胆退黄的功效。大黄的主要成分是蒽醌类衍生物,以两种形式存在,部分游离,大部分与葡萄糖结合成蒽苷。游离的苷元有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等存在。结合状态的蒽苷是泻下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蒽醌苷和双蒽酮苷。双蒽酮苷中的番泻苷是致泻的主要成份。 1 大黄的药理作用 1.1 泻下作用 大黄的泻下作用,古人早已肯定,如《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记载为:“药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大黄经吸收后,结合状态的葸苷大部分未经吸收直接到达大肠,在肠内细菌的作用下,还原成蒽酮或蒽酚,刺激肠黏膜,并抑制钠离子从肠腔转运至细胞,使大肠内水份增加,肠蠕动亢进而致泻,部分蒽苷由小肠吸收,在体内还原成蒽酮(酚),再经大肠或胆囊,分泌入肠腔,并发挥作用。大黄的作用部位主要在大肠,能使中、远段结肠的张力增加、蠕动加快,并对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无影响。但大黄生用导泻,久煎则止泻,主要由于蒽苷久煎可水解为致泻作用很弱的苷元,又因大黄含鞣质较高,故致泻后常可产生继发性便秘。 1.2 抗感染作用 大黄抗感染作用确切,常用于火热上炎、热邪壅盛所致头痛、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丹毒、热毒痤疮、乳痈、肠痈以及赤白下痢等一切实热火证。大黄对多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菌机理主要是抑制菌体内糖及糖代谢中间产物的氧化和脱氢过程,并能抑制细菌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 1.3 利胆作用 大黄利胆退黄,清化湿热多与茵陈、栀子同用治疗湿热黄胆。大黄还能加强胆囊收缩,使奥荻矢括约肌松弛,从而使胆汁排出增加。 1.4 止血作用 大黄能泻火凉血,引血下行,常用于火热亢盛、迫血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等证。大黄能缩短凝血的时间,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血管脆性,能使纤维蛋白原增加,血管的收缩活动增强;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但对正常人的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2 大黄的临床应用 大黄常用于胃肠实热所致急慢性或习惯性便秘、热积便秘兼高热、神昏谵语、惊厥发狂者,常配芒硝、厚朴等如大承气汤;兼津液虚亏,配玄参、麦冬,如增液承气汤;改善肌体状态,致使热解,如为下痢赤白,常配以芍药、黄连,如芍药汤;若为寒积便秘常配伍附子、干姜。 大黄治疗实火上炎所致的吐血、衄血以及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等证,常配以黄连、黄芩如泻心汤。目前用大黄或复方大黄治还应用于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等出血的治疗,机理主要是:其能抑制上消化道的运动,缩短凝血时间,并能促进细胞外液向血管内转移使血液稀释等。

化学特殊气味颜色俗称的物质

化学特殊气味颜色俗称的物质 气味 1没有气味的气体:H2,O2,N2,CO2,CO,稀有气体,甲烷,乙炔。 2有刺激性气味:HCl,HBr,HI,HF,SO2,NO2,NH3, ,HNO3(浓液)、乙醛(液)。 3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气体和挥发物:Cl2,Br2,甲醛,冰醋酸。 4稀有气味:C2H2。 5臭鸡蛋味:H2S。 6特殊气味:苯(液)、甲苯(液)、苯酚(液)、石油(液)。 7特殊气味:乙醇(液)、低级酯。 8芳香(果香)气味:低级酯(液)。 9特殊难闻气味:不纯的C2H2(混有H2S,PH3等)。 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 Fe2+——浅绿色 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 Fe3+——黄色 Fe (OH)3——红褐色沉淀 Fe (SCN)3——血红色溶液 FeO——黑色的粉末 Fe (NH4)2(SO4)2——淡蓝绿色 Fe2O3——红棕色粉末 铜:单质是紫红色 Cu2+——蓝色 CuO——黑色 Cu2O——红色 CuSO4(无水)—白色 CuSO4·5H2O—蓝色 Cu2(OH)2CO3—绿色 Cu (OH)2——蓝色 [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FeS——黑色固体 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 、 Mg (OH)2、均是白色沉淀 Al(OH)3 白色絮状沉淀 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 F2——淡黄绿色气体 Br2——深红棕色液体 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 Na2O2—淡黄色固体 Ag3PO4—黄色沉淀 S—黄色固体 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 O3—淡蓝色气体 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度)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 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黄色:AgI、Ag3PO4、、溴水(黄--橙)、FeS2、Al2S3、甲基橙在弱酸性、中性或碱性环境中、某些蛋白质加硝酸。 淡黄色:S、Na2O2、AgBr、浓HNO3(混有NO2)、浓HCl(混有Fe3+)、硝基苯(溶有NO2)。 黄色:FeCl3溶液、碘水(深黄--褐) 黑色:CuS、Ag2S、Cu2S、PbS、HgS、Ag2S、FeS、FeO、Fe3O4、MnO2、CuO、Ag2O、I2(紫黑)、Si(灰黑)、C、Ag、KMnO4(紫黑)、石油 绿色:CuCl2溶液、Cu2(OH)2CO3、FeSO4/7H2O(浅绿)、F2(浅黄绿)、Cl2(黄绿)、氯水(浅黄绿)红色:CuO、Cu、Fe(SCN3、甲基橙在酸性环境中、紫色石蕊试液在酸性环境中、酚酞在碱性环境中、品红试液、红磷(暗红)、Br2(深红棕)、Br2在CCl4溶液中(紫红)、苯酚被空气氧化(粉红)棕色:固体FeCl3、固体CuCl2、NO2(红棕)、Fe2O3(红棕) 紫色:KMnO4溶液、I2在CCl4溶液中 褐色:碘酒、Fe(OH)3(红褐)

甘草化学成份

甘草化学成份 1、三萜类化合物:甘草根和根茎甘草甜素(Glycyrrhizin),主要系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的钾、钙盐,为甘草的甜味成分。甘草酸水解后得二分子葡萄糖醛酸和一分子18β-甘草次酸(18β-Glycyrrbetinic acid)。近报导根尚还分解得24-羟基甘草次酸,3β-羟基齐墩果烷-11,13(18)-二烯-30-酸(3-β-Hydroxyolean-11,13(18)-dien30-oic acid)、3β- 羟基齐墩果叶烷-9(11),12(13)-二烯-30-酸。光果甘草 (G. glabra)的根和根茎除分离得甘草酸、甘草次酸之外,尚分得多种三萜类化合物;去氧甘草次酸I(Deo-xyglycyrrhetic acid I),去氧甘草次酸Ⅱ(Deoxyglycyrrhetic acidⅡ),18-α-羟基甘草次酸(18-α-Hydroxyglycyrrhetic acid),异甘草次酸(Liqui-ritic acid),甘草萜醇(Glycyrrhetol),甘草内酯(Gabrolide)等。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对甘草属不同种的植物进行较广泛的研究,迄今为止,已知的三萜类成分达20余种。 为了进一步扩大中药甘草和提取甘草次酸的原料资源,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所对国产的几种甘草进行了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见下表。 六种甘草中甘草次酸与甘草甜素的含量种类拉丁名产地次酸含量%甜素含量%甘草 G.uralensis内蒙古4.25.2甘草G.uralensis新疆7.1211.1甘草G.uralensis甘肃 3.488.6光果甘草G.glabra新疆 3.40 4.02胀果甘草G.inflata甘肃 3.724.6黄甘草 G.korshinskyi甘肃4.166.8云南甘草G.yunnanensis云南2.52未作粗毛甘草G.aspera 新疆0.72未作以上表中几种甘草用重量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了甜素和次酸的含量,测定结果,甜素的含量均高于次酸的含量,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注] 分析方法:(1)定性方法:取定量用的氯仿提取液一份,浓缩至10m1,用毛细管点于硅胶石膏薄层板上,于板上同时点上甘草次酸标准品的氯仿溶液作对照。(2)定量分析方法:精密称取甘草粉末0.1g,加20ml12N硫酸,在水浴上回流1小时后,加入70m1水,50m1氯仿,回流15分钟,洽却,将此液移至250m1的分液漏斗中,振摇数分钟,将氯仿层分至另一分液漏斗中,硫酸液再用氯仿两次每次25m1振摇,合并氯仿液,用100ml2%碳酸氢钠液振摇,分去碳酸氢钠液,再将氯仿层通过装有25g无水硫酸钠柱子,收集氯仿液100m1。吸取氯仿提取液2.5m1至带塞的10m1刻度试管中,在水浴上蒸发至干,加入5ml80%硫酸,置沸水中5分钟,后在冰中冷却,再加95%乙醇5ml,1%香草醛水溶液0.5ml,冷却后,将试管塞上摇匀,放至室温,用72型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45nm测定其光密度。然后由回归方程式Ye =0.3404×-0.004977计算出甘草次酸的含量(mg)。式中Ye为甘草次酸在5ml比色杯中的mg 数,x为光密度(比色杯长为1公分)。再换算出100g甘草样品中的百分含量。样品中甘草次酸的%含量=光密度×(0.3404—0.004977)×100/样品重。 2、黄酮类化合物:镇痉作用是甘草的药效之一,已经注意到它依存于甘草中的黄酮类。其中首先发现了黄酮甙之一的甘草甙(Liquiritin),甘草甙元(Liquiritigenin),异甘草甙(Iso-liquiritin),异甘草甘元(Iso-liquititigenin),新甘草甙(Neo-li-quiritin,dl-liquiritigenin-7-β-D-glucopyranoside),新异甘草甙(Neoisoliqui-titin,trans-isoliquiritigenin-4-β-D-glucopyranoside),异甘草呋喃糖甙(Licu-razid,trans-isoliquiritigenin-4-β-D-glucopyranosyl-2-β-D-apiodic-orifur-anoside),鼠李糖异甘草甙(Rhamnoisoliquiritin)等。从光果甘草(G.blabra)的根和根茎中分离出以上黄酮化合物之外,尚分离出光果甘草甙(Liguirito-side),光果甘草甙元(Liquiritogenine),异光果甘草甙(Isoliquiritoside),异光果甘草甙元(Isoli-quiritogenin),甘草黄酮A(Licoflavone A),甘草查耳酮(Licochal-cone)A及B等。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大黄的药理作用 1.1致泻作用 大黄自古以来即用作泻下药物, 大黄素和番泻普等是其致泻的主要成分, 其中以番泻普的作用最强, 一般在服药后6 ~10h出稀便。番泻肠道细菌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大黄酸蕙酮有以下药理作用:①具有胆碱样作用, 大黄酸蕙酮可刺激大肠载膜, 可兴奋肠道平滑肌上的M受体, 使肠蠕动增加而泻下; ①通过抑制肠细胞膜上Na﹢一K ﹢一ATP酶, 降低小肠上皮细胞的离子主动转运, 阻碍N a + 转运吸收,使肠腔容积增大, 肠内渗透压增高, 保留大量水分, 反射性地使其推进性蠕动幅度增强, 刺激肠载膜分泌, 促进排便, 临床用于: 大便燥结, 热结便秘, 单用作用缓和, 可提高结肠中段和远端能力, 增强肠推动, 常以复方应用, 依据辩证选用大承气汤、黄龙汤、温脾汤等加减应用, 可加速滞留于肠道的病原体毒素和多种肠源性有毒物质排出, 达到以通为补的目的. 1.2 免疫调控作用 对内毒素诱生巨噬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内毒素血症时, 大黄也可减低内毒素血症的阳性率及血浆内毒素浓度, 抑制巨噬细胞的过度激活, 减少细胞因子的过度分泌, 防止或减轻急性感染中可能出现的内毒素血症, 可以起到保护器官, 降低病死率。对自细胞介素( IL )及淋巴细胞的影响: 大黄素可以抑制不同有丝分裂原( ConA ) 刺激脾细胞增殖反应, 抑制C onA 诱导白细胞介素一2 的产生, 抑制作用与浓度成正比。 1.3抑菌、抗炎、抗病毒作用 大黄对多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大肠杆菌其中对葡萄球菌、淋病双球菌最敏感。幽门螺杆菌(HP)是胃及十二指肠炎症及溃疡的病因之一,近年来研究显示,大黄中的游离蕙醒类衍生物刊钊P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是蕙醒类衍生物抑制菌体糖及糖代谢中问产物的氧化、脱氢、脱氨,并能抑制蛋白质和核酸合成,影响了幽门螺杆菌芳胺乙酞转移酶的活性。另外大黄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与保护胃载膜细胞也有一定关系.醒类衍生物中的芦荟大黄素对带状疤疹病毒、假狂犬病毒、流感病毒均有灭活作用,同时大黄对艾滋病(AIDS)病毒H lV--RT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和对霍乱毒素有对抗作用。 l.4止血作用 大黄有明显的促进血凝作用和微循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血管脆性,能使血小板、纤维蛋白质增加,可缩短出血和血凝时间,对治疗血实热而引起的吐血、衄血、便血和胃十二指肠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齿龋出血等均有令人满意的疗效。大黄所含儿茶素、没食子酸可使血小板载附性和聚集性增加,有利于血栓形成,降低抗凝血酶IV和纤溶酶活性,使纤维蛋白原增加,血管的收缩活性增加,血黏度上升,促进血液凝固。 1.5心、脑血管作用 抗凝血、降血脂、降胆固醇大黄可通过渗透效应,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

关于黄精的主要分类,鉴别,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

关于黄精的主要分类,鉴别,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 黄精 多年生草本,高50-90cm偶达1m以上,根茎横走,圆柱状,结节膨大。叶轮生,无柄,每轮4-6片,条状披针形,长8-15cm,宽4-16mm,先端渐尖并拳卷。花腋生,下垂,2-4朵成伞形花丛,总花梗长1-2cm,花梗长4-10mm,基部有膜质小苞片,钻形或条状披针形,具1脉;花被筒状,白色至淡黄色,全长9-13mm,裂片6,披针形,长约4mm;雄蕊着生在花被筒的1/2处以上,花丝短,长约0.5-1mm;子房长3mm,花柱长5-7mm。浆果球形,直径7-10mm,成熟时紫黑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1】 滇黄精 本种与黄精区别在于植株高1-3m。顶端常作缠绕状。叶片轮生,每轮4-8叶,叶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6-20cm,宽3-30mm,先端渐尖并拳叶。花腋生,下垂,通常2-4朵成短

聚花伞序;花被较大,筒状,长18-25mm,常带粉红色。浆果,成熟时红色【1】 多花黄精 本种与黄静的区别在于:植株高大粗壮。根茎通常捎带结节状或连珠状。叶互生。花序通常 有花3-7朵,总花梗长1-4cm1【1】 以上三种黄精均为药典记载入药 药性: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 功能:养阴润肺,补脾益气,滋肾填精 主治:阴虚劳咳,肺燥咳嗽;脾虚乏力,食少口干,消渴;肾亏腰膝酸软,阳痿遗精,耳鸣目睹,须发皂白,体虚赢瘦,疯癫癣疾。【1】

二苞黄精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细圆柱形,肉质,直茎3—5毫米。茎高20一30厘米,上部倾斜。具4—7叶,瓦生,叶卵形,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7(10)厘米,宽约3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圆形,下部具短柄,上部近无柄,叶脉弧形。花序腋生,具2花,总花梗长1一2厘米,顶端具2朵叶状苞片;苞片卵形或宽卵形,长1.5—2.5厘米,宽1—1.5厘米,宿存,具多脉,花梗极短,长2—3毫米;花淡绿色或淡黄绿色,花被合生呈筒状,长约2厘米,顶端6裂;雄蕊6,着生花被筒上部,花丝长2—3毫米,花药长4-5毫米;子房3室,长约5毫米。浆果熟时紫黑色,直径约l厘米。花果期7—9月。 生境 生于林下或阴湿山坡草地。 分布 燕山北部。我国东北、山西、河北、河南。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泥土,置沸水中略烫后,晒干,切片备用。 蒙药采挖后,晾晒至柔软,轻揉一次,再晒,再揉搓,反复数次,直至绵软无硬心,晒干备用。 性味功能 中药味甘,性平。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主治 中药治热病伤津,心烦口渴,肺燥咳嗽,消渴病,心脏病。 黄精、滇黄精、多花黄精 化学成分 1.糖类 黄精中含有黄精多糖甲乙丙3种,由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醛酸组成,其分子量均大于20万;黄精还含有3种低聚糖甲(分子量为1630,8个果糖和1个葡萄糖)乙(分子量为862,4个果糖和一个葡萄糖)丙(分子量为474,2个果糖和一个葡萄糖)【2】。黄精中总多糖含量为11.74%【3】 2. 甾体皂苷 黄精和滇黄精中都含有多种甾体皂苷【4】。如呋喃甾烷类皂苷(黄精皂苷A),螺旋甾烷类皂苷(黄精皂苷B) 3.黄铜,蒽醌类化合物(多花黄精叶中含有) 4. 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黄精含有赖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丝氨酸,亮氨酸,谷氨酸,酪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等11中氨基酸和人体的必须元素,多花黄精中含有天门冬氨酸,高丝氨酸,二氨基丁酸【5】 药理作用 1.延缓衰老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