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带一路”与建筑业“走出去”战略研究

“一带一路”与建筑业“走出去”战略研究

“一带一路”与建筑业“走出去”战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612019903.html,

“一带一路”与建筑业“走出去”战略研究

作者:

来源:《全国新书目》2016年第10期

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9787112198627/2016-

09/48.00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构想,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一带一路”与建筑业“走出去”战略研究》的写作目的在于研究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中国建筑企业如何借助于“一带一路”开放战略的机遇,在走向国际市场的进程中,提高竞争能力,实现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建筑业的转型升级。本书由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涛同志、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立军同志负责统筹策划和统稿,中国建筑、中冶、中石化等大型央企、北京建筑大学以及相关协会的专家共同参与了专题研究和讨论。

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过程

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过程 中国企业在国外已经有七万两千多家,总投资额达到了101亿,但是同时我们也有对外承包的工程,以及对外劳务的合作。整个投资与我们全球所谓的境外投资相比,还是一个非常小的份额。实际上到2002年年底,中国大陆境内,差不多直接销售了海外投资差不多是4500亿美元,全球差不多是71000亿美元。我们自己对外的投资,协议投资金额不超过100亿,差不多只占0.1%。而且谈起中国来,我们非常自豪的一点,我们这么多年,我们的出口非常好,但是如果我们细细来分析这些数据的话,在2002年的总数的出口贸易当中,实际上我们的加工贸易,占到了1800亿美元,占总出口的55%。 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实际上如果我们来理解的话,加工贸易只是占整个商品价值当中非常小的一部分。这个例子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我们有些企业的状况,尤其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状况。比如说我们在美国,或者是加拿大买一个牛仔裤,差不多是40块到50块美元的样子,但是我们中国企业挣多少钱呢,我们差不多是卖两美元给他们。实际上整个价值链当中的很大一部分,是由负责品牌,负责设计,负责管理的美国企业,以及负责分销的一些代理公司所挣到了。我们实际上所挣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如果我们中国企业能够走出去,用高附加值的方式走出去的话,那我们的出口,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出口贸易,对海外的投资会极大的加强。 另外一点,目前来说,我们很多中国的企业在海外投资,都不是非常非常理想,这里不太方便举例子,但是我们很多人都知道,目前很多中国,尤其是国际投资企业,在海外投资都有很多很惨痛的教训,我们公司最近和一些国内企业合作,很多人在饭桌上谈起来的,都是多少千万很容易就没有了。我们现在引以为自豪的,TCL在海外的投资,很多人反应也是有宣传的味道。我们听说TCL的投资在越南是成功的。 为什么这么多的企业在往外走的过程当中,有这么多的问题和困难。最明显的问题,现在我们国家审批的程序非常的复杂,海外的融资,包括在境外投资都是非常的困难,这些都是政策上的原因。很多的方面,作为研究人员来讲,我们会从另外的角度来看一下,为什么我们很多企业在海外的投资是失败的。总结起来一条是立项不够科学,很多在海外的投资,决策的过程当中,对于当地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技术环境都缺乏比较细致的了解,以及对于产业环境,价值链都有认识上的不足,对于供应商,竞争对手,用户,新进入威胁和替代者威胁没有系统的分析。很多的时候,很多的交流当中,我们感觉到,很多的决策都是依靠领导人出国的考察,更大的程度上,依靠领导人个人直觉来做决定的。这样的一种决定,在中国开创企业的过程当中,各种原因吧,它可能在某些程度上,是可以取得成功的。但是在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的社会,靠这种决策的话,会很容易头破血流的。 我们很多的家电企业在北美投资办厂,有的人到墨西哥,有的人到美国,他们认为北美的经济圈比较大。但是在北美的直接成功,人工成本非常贵,使我们中国的企业的优势在北美生产来说的话,都已经失掉了。还有任人唯应该去发展中国家投资生产,很多人做过系统的了解,发现越南表面上有工资优势,但产业配套能力极差,制造的综合成本未必比珠江三角洲低。所以我们在海外扩张并不等于在海外生产。我们国内很多的企业,在市场经济完善的过程当中,可以依赖某些方面的优势,跟着三板斧政策取得成功,模仿,跟随降价。依靠政策和历史的原因取得成功。还有就是走向海外,我们需要一些科学和营销的策略,这里面有很多的营销。无论你是想在海外建厂,想出口,贴牌生产,还是想创造自己的牌子,这些都是你在走出去之前,所需要解决的营销上的问题。这些是第一个方面的问题,就是我们国内的企业,在国外,这种营销策略上,有一些这样的问题。当然还有一些,我在这里不想多说了,是属于内部管理不当。比如说没有很好的人才管理系统,财务审计上也有一些问题,比如说有一些各种各样的笑话都会有。 我曾经在一个国家机关工作过,当时我们有二、三十个人,我们是做信息咨询提供的,我们差不多有十几年的时间,我们一些人积累了一些财富,在香港成立了一家公司,但是后来我们当时几年之后,四、五年前有一个香港的负责们,不知道怎么染上了赌博的习惯,就把一千多万人民币,还有差不多几套房子在香港都输给澳门的赌场,这样的例子我们会听到很多很多,这些都是跟内部管理不当有很大的关系。 关于内部管理,有一些很好的模型,可以来解决一些问题,这里面一个简单的就是,在管理人的风格,不同的价值观,人员,战略,以及技能方面,我们想想我们中国的企业,国营的企业在很多的方面,都还是比较欠缺的。 我们也在这里,我也想引用几位我们业内的专家讲的几句话,林毅夫曾经说过缺乏经验,好大喜功,缺乏人才,官僚作风,激励机制不健全和资本外逃是海外投资失败的国有企业的六大通病。罗兰贝格咨询公司做过一个详细的研究报告。中心的一句话就是说,很多的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都是失败的。因为他们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战略重点,带着很浓厚的机会主义色彩,同时缺乏人才,也是他们走向海外之后失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我在前面讲了一大堆,就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到目前的状况,以及所碰到的一些困难。我想,我们在今天的中国,很多人已经感受到了海外的企业对于中国的投资,我们已经享受到了由于他们的投资所带来的经济的成长,所带来的社会的繁荣。我们想看一下,他们为什么在中国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我们

企业战略综述

绝大多数企业家对战略这个词一点都不陌生,但对战略的确切含义却存在混淆。很多人把经营目标当成战略,把梦想追求当成战略,把点子策划当成战略,把想法思路当成战略,结果出现了各种的误解和误读。另外,很多老板误以为战略就意味着放弃,说服自己放弃很多赚快钱的机会很困难。其实,战略意味着聚焦,是为了聚焦而暂时放弃一些会分散精力、与聚焦领域不相关的业务,从而集中精力做大事。不明白这个道理的企业家会不停地纠结。 战略规划的四个原则 可以说,靠小聪明、好点子赚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靠关系做生意的模式永远也做不大。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未来十年一定是优胜劣汰、大浪淘沙。在过去,没有战略也能混口饭吃,但在未来,没有战略的企业看不到未来、无法凝聚人心、不能形成合力,只会不断地试错。所以,企业的出路只有一个,那就是认清现实,从基础工作入手,好好地梳理企业战略,并坚持以下四项原则:以利他为基准,以营销为核心,以竞争为导向,以共识为目的。 以利他为基准是让企业家回到经营企业的原点,即明确企业存在的价值是:要么帮助客户提高幸福指数,要么降低痛苦指数。换句话说,必须有其独到的价值来帮助客户,否则企业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一个老板只有树立了明确的利他理念,企业才会有生命力,才能赢得客户的尊重和信任,老板才能从商人晋升到企业家。 以营销为核心是让企业从推销模式上升到营销模式,即从发现、识别消费者未被满足的需求入手,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寻找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源泉;同时,根据客户未被满足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客户价值创新,从而给消费者带来与众不同的差异化体验和价值,成为有个性、有特色、令人尊敬的品牌。 以竞争为导向是让企业有一个清晰的市场定位,即在选定的目标市场上出类拔萃、鹤立鸡群,给小众化的目标客户一个非买我们品牌产品(或服务)不可的

关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意义的论文

关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意义的论文 导语:“一带一路”战略由中国倡议,而建设则需要得到相关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中国要能与他们取得共识,开展密切合作,共同参与建设。 论文摘要: 2013年9月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10月在访问东 盟国家时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由此,“一带一路”作为中国一个新时期对外大战略浮出水面。中国为何如此重视“一带一路”的建设?究竟如何认识“一带一路”的深刻意义?要真 正办好这件大事,还是需要加深对它的认识。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由中国倡议,而建设则需要得到 相关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中国要能与他们取得共识,开展密切合作,共同参与建设。 论文关键词:“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对外开放,经济发展 2013年9月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10月在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由此,“一带一路”作为中国一个新时期对外大战略浮出水面。前不久,中央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就如何落实“一带一路”进行研究,指出,“一带 一路”的提出是“时代的要求”,是“一个包容性的巨大发展平台”,“把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 家利益结合起来”。他要求,“要集中力量办好这件大事”,“要抓住关键的标志性工程,力争尽早开花 结果”。这表明,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正式提上日程,要由计划见之于行动了。 中国为何如此重视“一带一路”的建设?究竟如何认识“一带一路”的深刻意义?要真正办好这件大事,还是需要加深对它的认识。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由中国倡议,而建设则需要得到相关国家的理解和 支持,中国要能与他们取得共识,开展密切合作,共同参与建设。 一、“时代要求”的含义 为何说“一带一路”是时代的要求?在笔者看来,这是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最突出的特征是和平与发展,也就是说,追求和平,实现发展是各国人民最大的诉求。 中国的快速发展引起世界的高度关注,其中最为关注的是中国强大了要干什么,如何干。世界以往发 展的历史表明,大国必争,强国必霸。尽管中国一再宣称,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但是,别的国家仍然 不太相信,听其言,观其行,这也不难理解。人们担心,一旦中取扩型战略,与美国争夺影响力,世界就 会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发生大国争端,进而引发大的战争。作为不走传统大国崛起道路宣示的实践,

中国_走出去_战略的阶段性及其策略研究_杨欢

中国“走出去”战略的阶段性及其策略研究 杨欢,吴殿廷,王三三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100875) 摘要: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大选择。本文剖析了中国“走出去”战略发展历程及阶段性特点,将中国“走出去”划分为企业“走出去”为主阶段、行业“走出去”为主阶段和文化“走出去”为主阶段等三个阶段,从“走出去”的目标、“走出去”的重点领域和地域,以及“走出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不同方面论述了走出去的策略。阐述了三个阶段的相互关系,并对中国未来“走出去”战略的趋势和特点提出了展望性的建议。 关键词:“走出去”;比较优势;“走出去”战略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034(2012)06-0075-11 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对外出口、境外投资办厂、并购国外企业等现象已经成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话题。这些现象表明,中国实施的“走出去”战略已取得初步成效。 中国走出去并非近几年才开始,从最初个别企业到海外投资开矿,到目前大规模并购海外企业,甚至成批量输出软件等文化产品,中国的“走出去”实际上已经经历了多个不同的阶段。 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意义和特点 (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提出与实施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了“走出去”的思想;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党的“十七大”报告则进一步强调了“走出去”的战略地位。 中国“走出去”战略的正式实施是从2003年3月中央政府机构调整开始的。当时合并了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国内贸易部成立商务部,下设25个职能机构中,对外经济合作司的主要职能第一条即明确为组织、协调实施“走出去”战略;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41140007)。 [收稿日期]2012-01-12 [作者简介]杨欢(1988-),女,贵州贵阳人,人文地理学硕士研究生;吴殿廷(1958-),男,辽宁大连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三三(1985-),女,辽宁葫芦岛人,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75 -

战略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战略管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企业战略管理是管理学科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在以往管理理论的发展中,反映企业生产、营销、财务、人事等方面的职能管理的理论发展较快,而反映企业全面的、战略性和方向性的整合性管理理论则显得比较落后。企业管理技术系统在美国经过20世纪50年代的长期计划、60年代的战略规划之后,直到70年代顺应时代要求才告诞生战略管理。因此,美国是战略管理研究的发源地也是领头羊,战略管理理论基础雄厚,发展脉络清晰,渗透领域广泛:产业战略、联盟战略、制度战略以及知识战略。而我国的战略管理研究还处于基础和学习阶段,尤其在本土企业案例研究方面却存在很多问题:1、科研工作者缺乏“出野外”的精神,对于企业的研究不够深入。2、对于研究过于注重方法论而忽视了从本质的层面上去研究。3、中国的案例研究水平仍落后与发达国家。我国管理学术界同样面临如何推进我国管理科学化进程、提升我国管理科学研究水平、构建我国管理学科学理论和方法论体系的任务。二选择匹兹堡大学商学院原因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是美国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之一。在美国学界的声望颇高;匹兹堡大学是美洲大学联盟〈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简称AAU〉的成员学校之一。AAU的成员是由美国、加拿大共63个顶尖的研究机构所组成的联盟团体,在北美洲学界享有

极高的声誉。而匹兹堡大学的人文学科,在AAU之中更有龙头的地位。凯兹商学院〈Joseph M. Katz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也被列名为全美前50名的商学院。其次,凯兹商学院的信息管理水平在全美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在攻读战略管理博士期间可以同时学习先进的信息管理和数据 分析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管理学术研究方面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不足。再次,匹兹堡大学是一个国际化背景很突出的学校,比较欢迎国际留学生的加入。与武汉大学经管院有较多的合作和交流项目。三完成博士学位的可行性分析及学习计划在武汉大学经管院攻读硕士期间,本人是武汉大学战略管理研究院研究员,在战略管理研究方面有较多的研究经历:(1)《公司治理》第二版,Kenneth A. Kim 和John R. Nofsinger,2008年11月出版,译者之一;(2)《价值链研究白皮书》,Kapinsky and Morris,第二部分译者;(3)国家自科项目“关于‘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与升级策略研究”课题号:70772046负责人:谭力文研究小组成员,参与每周课题讨论,负责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价值链升级策略研究;(4)国家社科项目研究“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二维评价与升级模型”课题号:07CJY009负责人:刘林青研究小组成员,负责组织每周课题讨论,邀请课题相关教授进行论文探讨,研究成果:“武汉市汽车产业价值链升级战略研究”;(5)教育部规划项

中国企业走出去案例分析与策略探讨

现代服务业学院 课程论文 题目中国企业“走出去”案例分析与策略讨论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132班 姓名李家炜 指导教师吴卫芬 完成时间:2015年6月

中国企业“走出去”案例分析与策略探讨 目录

一、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总体态势 在进入21世纪的最初几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相对稳定,规模也不大,2002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额仅为2亿美元,2003年达到亿美元。但是自2004年起,海外收购呈现出迅猛增长的势头。2004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额达70亿美元,仅联想收购IBM PC业务一项交易的金额即达亿美元。2004-2010年间,我国企业境外并购交易额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单项并购交易的金额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甚至出现了单笔金额达上百亿美元的并购(参见表1)。同时,并购的目的也正逐步从初期的拓展海外市场、获取资源逐步转向了获取技术、收购品牌、整合国内外资源和推动国内产业升级。此外,在进行大额并购时中国企业还表现出比较喜欢收购多数股权的特点。2000年至2010年,境外并购交易额在五亿美金以上的,收购多数股权的交易占到63%;而在境内的大额并购交易中,收购多数股权的交易仅占到36%。 表1 中国十大海外并购交易(2003-2010 )

2010年,随着国内经济增长强劲以及全球经济逐步恢复,境外并购继续快速增长,而在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目标企业对中国收购方的态度也变得较为开放。2011年初,烟台万华、时代新材、柳工等数十家中国上市公司相继公布了海外收购计划,上半年许多中国公司在海外并购活动中也非常活跃,表明海外并购热潮仍将持续。2011年上半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17个国家和地区的2169家境外企业进行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39亿美元,同比增长34%。 但是,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收购失败的案例也频繁出现,包括一些已经完成多起海外并购交易的公司也常出现于失败者的名单中(参见表2),这也反映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经验和能力仍然有较大的欠缺之处。 表2 中国企业主要海外并购未成功交易(2009-2011) 二、成功案例分析:吉利收购沃尔沃 2010年8月2日,吉利集团与福特汽车正式完成沃尔沃轿车公司的

战略研究的基本假定

战略研究的基本假定 忧患意识 正因为战略家是理性主义者,所以他也必然是悲观主义者(pessimist )。因以理性为基础,他们也就要比一般人更能较深入地认清人性中阴暗的一面,甚至会宗教所说,相信人类在出生时即已带有所谓原罪(original sin)。这大致是与我先秦的荀子所提倡的性恶论相似,简言之,即假定人类具有自私、自大、贪得无厌易于冲动等劣根性。 基于此种观点,战略家也就很容易于以悲观的眼光来看世界。他们具有强烈的患意识,惯于报忧不报喜,他们在作任何研究判断时,也经常是以最坏情况(the worst case)为基本假定。 早在16世纪,号称近代战略思想之祖的马基雅弗利就曾经指出: 任何政府都不要以为它能选择完全安全的道路,它必须了解只能采取常有疑问的道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每当企图避免某一种困难时,往往就会遭遇到另一种困难。所谓谨慎只不过是知道如何辨别困难的性质,并选择祸害较少的途径而已。 英国学者奥克肖特(M.Oakeshott)曾经这样说: 在政治活动中,人们是在无边和无底的海面上航行。既无港口,也无护;既无起点,也无终点。在做这样的航行时,其要领即为能在海上安全地漂浮。海是友也是敌,航海之道即为善用机会,以求能化敌为友。 而摩根索的话也许更较有力,这位现实学派开山大师说: 从理性的观点来看,这个世界是如此不完善,但那又是由人类天性中力量所造成的结果。要想改善世界,则必须与这些力量合作而不应与其对抗。 三国时代的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中最伟大的战略家之一。凭其卓越的学问,艰辛经验,终于在《后出师表》上作结论时,说了一句千古同慨的名言:“夫难平者事也。”若译为现代语,即事情的变化难于预测。战略家的一切思考都必须具有未来向,简言之,他今日之所为都是为了替明天作准备,但其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又是未的事,有许多是谁都无法预知的。 我国有一句古话说:“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虽然有一点言过其实,但这是历史经验的教训和战略家的共识。不仅在天行和人事之中,随时都可能会有偶然意外因素出现,而且人性又有其内在的弱点。因此,当战略家在进行其一切工作时必然也必须经常抱着高度戒慎恐惧的心情,而绝不敢轻易地表示乐观。有如围墙主的创始者乔治·凯南(George Kennan)所形容的:“政治家是一场悲剧中的演员,此种悲剧既非出于他们的创作,也不容许他们修改。” 不过,所谓悲剧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希腊悲剧(Greek tragedy),另一种 是“基督悲剧”(Christian tragedy)。依照奥登(Wystan H. Auden)的解释,腊悲剧是一种必然的悲剧(the tragedy of necessity),当观众看完之后所产生感想是:“它不得不如此,那是多么可怜呀!”而基督悲剧则为一种可能的悲剧(tragedy of possibility),当观众看完之后所产生的感想是:“它本可不如此,却毕竟如此,那是多么可怜呀!”  每当某一事件已经发生之后,历史学家也就惯于假定那是必然会发生的,这种释虽然很简单,但并不一定正确。经过精密的分析,常可发现某些事情虽确有发生可能,但却并非不可设法补救,而使其不至于发生。如果坐视不救,则可能的悲剧

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一、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地需求分析 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更高阶段和改革开放达到更高水平时地需要,也是在新地时代背景下主动应对国内外形势变化地需要.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媒体的品牌管理战略和研究综述

媒体的品牌管理战略及其研究综述 1. 前言 中国正在告别“媒体无战略”的年代。媒体战略管理的新潮已经来临。媒体战略管理不同于媒体经营管理和媒体职能管理,它是媒体管理中最高层次的管理,关系到报社、杂志社、、电台、电视台、电影公司、网络公司等媒体组织的兴衰成败,在整个媒体管理体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总体上讲,媒体品牌的经营与其他产品的品牌经营要求一致,如独特的品牌定位,鲜明的品牌个性,有效的品牌推广等。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媒体竞争的加剧,每一位管理者都在容改革和管理改革上大下功夫。而如何创建一个强有力的媒体品牌以及如何保持这个品牌的话题己经在很多媒体管理者的谈话当中被提及,在“2002中国传媒资本市场与运营高级论坛”上,MTV全球电视网中国区总裁亦非、光线电视公司总裁王长田都不约而同地呼吁媒体应该创建自己的品牌。本文分别对品牌及媒体品牌的相关容进行了综合行叙述,旨在为国媒体品牌的发展提供参考。 2. 品牌概述 2.1 品牌的涵 “品牌”是一个经济学名词,是企业产品经营的一个概念。它是指某种产品与服务的名称及其标识,用以同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是在整合先进生产力要素、经济要素条件下,以无形资产为主要经营对象、以文化为存在方式、以物质为载体、具备并实行某种标准与规,以达到一定目的为原则,并据此设定自身的运动轨迹,因而带有显著个性化倾向的、具备优势存在基础的相关事物,它是由精神、物质、行为有机融合的统一体。[1] 关于品牌的概念,对于不同的组织和个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曾有过不同的说法: 综合说:世界著名广告学大师、奥美的创始人大卫·奥格威不仅被认为是提出“品牌”这个概念的第一人,他给品牌下的定义也最为流行。早在1955年,奥格威为品牌作了如下定义: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产品的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风格的无形组合。品牌同时也因消费者对其使用的印象及自身的经验而有所界定。[2] 符号说:商标、色彩等符号标示是品牌最直观的物化表征,也是品牌最核心的属性之一。美国市场营销协会这样给品牌下定义:“用以识别一个或一群产品和劳务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设计及其组合,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劳务相区别。”[3] 关系说:在一些品牌专家眼中,品牌的核心是品牌关系。奥美广告公司把品牌定义为:消费者与产品间的关系……消费者才是品牌的最后拥有者,品牌是消费者经验的总和[4]。美国的汤姆·邓肯和桑德拉·莫利亚蒂明确指出:“在很多公司眼中,看到的品牌只是印在产品包装上的名称和商标,他们忽略了以下真象:真正的品牌其实是存在于关系利益人的心和想法中。”[5] 资产说:上世纪90年代,以美国品牌专家大卫·爱格为代表,资产说开始流行。“强势品牌的价值是一组与品牌、名称和符号有关的资产(和负债),这组资产(和负债)可能增加或减少产品或服务(为消费者以及提供这项产品和服务的公司)所带来的利润。”[6] 传播说:中国著名品牌专家余明阳等认为,品牌的关键在于传播,应该从这一层面来定义品牌:“品牌是在营销或传播过程中形成的,用以将产品与消费者等关系利益团体联系起来,并带来新价值的一种媒体。”[7] 2.2 品牌的特征 2.2.1品牌本身没有物质实体。品牌自身是无形的,不具有独立的物质实体,不占有空间,它必须通过一定直接或间接的物质载体表现其自身。其直接的载体多是图形、品牌标记等,间接载体则是与该品牌相关的价格等信息。因此,品牌虽然没有物质实体,但并非没有物质载体,只是以间接形

绿色制造的研究现状及几个战略问题

摘要:绿色制造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的现代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使得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 运输和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 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 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化。综述了绿色制造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绿色制造的研究正在全球制造业兴起,分析和总结了绿色制造研究的阶段特点:然后论述了绿色制造未来发展战略问题,包括绿色制造认识问题,完整理论体系实用技术体系,社会法律,标准及金融体系,绿色制造人才战略。 关键词:绿色制造资源环境现状战略

Abstract: Green manufacturing (GM) is a modern manufacturing mode integrating environmental impacts and resource consumption, with its ultimate goal of minimizing environmental impacts and maximizing resource utilization ratio during product life cycle, which includes design, processing, packaging, transportation, usage, and disposal of discarded products, and harmonizing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The state-of-art of GM is reviewed to show that GM has become a hot issue both in the academy and the industry. Furthermore, the phase attributions of GM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from five aspects. Finally, 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the future are discussed from four points, including the enterprise understanding of green manufacturing, theory system establishment, practical technology system development, social law and finance system, education of green manufacturing. Key words: Green manufacturing Resource Environment State-of-art Strategies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现阶段,随着“互联网+”的提出,无论是技术环境还是政策环境都为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 有利的支持,而且随着电商的成熟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逐渐成为商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而“一带一路”的提出,为我国拓展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规模提供了新的契机,为此,文章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对跨境?子商务发展策略进行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跨境电子商务是在互联网经济模式下商业发展的新模式,是促进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提升了商业发展的信息化水平,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为此,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而为了创造跨境电子商务的经济增长点,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目标,通过对我国古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帮助,实现经济往来,加强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实现互利共赢。 一、“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物流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当前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物流体系不完

善的问题。物流体系是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基础,是实现商品交换的渠道,但物流体系的不完善导致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经常出现资源浪费、费用浪费等问题,而且本身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就相对复杂,不完善的物流体系不仅会影响其运营效率,还会制约其发展水平的提升[1]。如,现阶段,我国主要依靠邮政小包完成跨境电子商务物流,邮政小包可以到达200多个国家,但邮政是国营企业,其在发展中享受国家补贴,价格虽然便宜,但速度相当慢,并对包裹体积与重量有着严格的要求,与国际快递相比,只在价格上占有优势。 二是,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化水平低。跨境电子商务物流主要包括境内与境外物流两部分业务。在境内,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较高,信息化物流体系也相对完善;但境外物流涉及到与交易国家的物流政策,所以信息化水平较低。而境内、境外物流信息化水平的差异使两者在衔接上经常出现问题;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信息化水平逐渐成为影响交易、交流沟通的一大障碍[2]。 三是,在人才与政策上我国对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持度不足。跨境电子商务是我国商业发展的朝阳产业,但是当前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仍局限在国内,跨境电子商务技术型、管理型人才十分匮乏。另外,虽然“一带一路”战略缓解了我国产能过剩的现状,但在发展中,缺乏相关政策的支持,导致跨境电子商务在物流等多方面受到阻碍。

中国企业“走出去”优劣势分析及战略选择

中国企业“走出去”优劣势分析及战略选择 ——理事、北京仁达方略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李亚丽 摘要: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要坚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按照国际商业规则到境外投资,扩大互利合作和共同开发。这将是我们长期实行的重要战略。中国企业应在“走出去”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发挥优势,制定逐步占领国际市场的多种策略,实施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相互交织的战略。 关键词: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 开放经济的条件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和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中国要想谋求更大的发展,必须要以更加积 极的姿态“走出去”。 一、“走出去”战略的理论依据及内涵 1、“走出去”战略思想的提出并不是偶然的,它有深厚的思想理论渊源,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就是这一战略思想的理论基石。 在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在这里,马克思对世界市场已经有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并指出,这一世界市场并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而且表现在文化的、伦理道德的和政治的领域,其发展的结果是相互依赖的加强,民族的局限性和区域的封闭性被最终打破,世界从而走向一体。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自给自足、闭关自守的情况下高速发展其经济,都必须参与到世界市场中去。况且,社会主义本身要求在世界市场基础上实行普遍的交往和全面的开放发展。“走出去”战略正是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世界市场发展的一种必然势。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是“走出去”战略的理论基石和思想渊源。

2、“走出去”战略的内涵 “走出去”战略又称为国际化经营战略、海外经营战略、跨国经营战略或全球经营战略。 从微观层面讲,“走出去”战略是国际化经营战略,实施主体是各类企业。从宏观层面讲,“走出去”不仅是企业战略,更是国家战略,中国通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更大程度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竞争。 实施“走出去”战略就是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进行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拓展国际市场,培育跨国公司,增强国际竞争力,为经济发展开辟新的空间,并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二、我国企业“走出去”的优势 1、区位优势 一是资源区位,部分资源的区域专有性和区位指定性,形成比较明显的发展优势;二是产业区位,中国的企业总体上是以资源为依托发展起来的,资源的比较优势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而对特殊资源的开发则形成企业的特殊优势);三是市场区位,中国市场既有与世界市场的同一性,也有其区域市场的独特性,创造了需求的多样性,构成市场的区位优势。 2、政策支持优势 由于特殊的成长背景,中国企业在政策支持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经济条件下,有效利用各种规则和政策支持,仍是中国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重要特点。 3、要素禀赋优势

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最新资料推荐------------------------------------------------------ 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关于小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综述摘要: 随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学习策略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 很多学者认为只有掌握了学习策略才算是真正的学会了学习。 一方面,掌握学习策略已成为衡量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根本标志。 另一方面,作为指向认知目标的一种心理操作,策略既是儿童问题解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小学生学习策略一、学习策略的界定(一)学习策略的定义学习策略研究从 20 世纪 90 年代起逐渐成为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对于学习策略的界定,一直以来在各国心理学家以及教育学家中存在很大的分歧,至今没有达成共识。 常常将其与元认知、认知策略、自我调节的学习等概念相互重叠。 概括起来, 主要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把学习策略看作是促进信息的获得、保持与应用的各种过程和方法。 丹塞雷( Dansereau,1985) 认为, 有效的学习策略是一系列能够促进信息获得、储存以及使用的过程和步骤。 温斯坦( Wein-stein, 1988) 认为学习策略是指那些为有效学习以及为以后使用而保持信息所必须的能力。 1 / 9

另一种观点认为, 学习策略就是对一般学习活动, 如问题解决等进行监控的能力。 也就是说, 学习策略是支持思维活动的操作过程, 它由一系列技能组成, 并指向于头脑中的特定目的( Nisbe etc, 1986) 。 梅耶( Mayer, 1981)认为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任何被学习者用来促进学习效能的活动。 这些不同看法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学习策略的特征。 (二)学习策略的分类根据学习策略所起作用,丹塞雷认为学习策略是由相互作用的基础策略和辅助性策略组成。 1. 基础策略是指直接操作材料的各种学习策略。 2. 辅助策略主要指保证基础策略有效操作的策略,包括计划和时间筹划、注意力分配与自我监控和诊断策略。 这些辅助性策略可以帮助学生产生和维持某种内在状态, 以使学生能够有效完成基本策略。 根据学习策略涵盖的成分,迈克卡等人将学习策略概括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1.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信息加工的方法和技术。 其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 一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 2. 元认知策略是一种典型的学习策略,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

[唐山,升级版,一带]“一带一路”与唐山经济发展升级版战略研究

“一带一路”与唐山经济发展升级版战略研究 [提要] “一带一路”战略为唐山市经济发展带来了崭新的视角,探索唐山市如何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发展中,既带动唐山市经济的发展,也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提供新的思路,迫在眉睫。 关键词:“一带一路”;唐山;经济发展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唐山市的京唐港、曹妃甸港区可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物流海上通道,唐山机场可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空中航运通道。但唐山市如何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准确定位,如何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带动唐山市及京津冀地区整体经济的发展,这些问题均需从长计议。 一、唐山市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优势 (一)地理区位优势。唐山市位于渤海湾的中心位置,属于重工业城市,既是中国国内由南向北的交通要道,也是京津冀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交通依托。唐山市是一个集海、陆、空三位一体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海陆空交通的“三大法宝”奠定了唐山市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独树一帜”的地理优势。 (二)港口优势。目前,唐山港口可以和世界上50多个国家进行散杂货物的海上运输,运输航线涉及120多个港口。唐山港口作为京唐港与韩国釜山集装箱的海运路线,拓宽了中国和韩国业务的往来范围。唐山港口地处东南亚地区的核心位置,除和韩国的贸易往来以外,还可以和日本进行集装箱业务交易,具备“东南亚港口之晶”的优势。 二、唐山市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现状 虽然唐山港的货物吞吐量近几年呈上升趋势。但唐山港口在大力发展其物流业的过程中,很多问题也“浮出水面”。比如:唐山港口在管理上存在政企共管的情况,限制了唐山港口物流业务的发展;唐山港口的配套设施、专业人才等都不完善。 钢铁、煤炭、水泥、陶瓷等行业是唐山的支柱产业。中国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一,唐山市钢铁产量居河北省首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唐山市在大力炼钢、积极挖煤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空气重度污染、地下煤藏骤降、部分地面塌陷、产能过剩、经济结构发展冲突等等问题。 在改善生存环境的重压之下,政府要求唐山市减产钢铁量,唐山市为配合国家钢铁减产的政策,出现工人失业及经济发展滞后的局面。如何解决唐山市经济发展与重工业发展的矛盾,如何解决唐山市钢铁产能过剩的难题,“一带一路”的建设使唐山市看到了“曙光”。 三、唐山市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措施 (一)政策扶持。唐山市若要顺利的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带动唐山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并提升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速度,势必离不开相关政府及金融政策的支持。首先,应大力

中国中小型企业如何“走出去”战略分析

中国中小型企业如何“走出去”战略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许多中小型企业也崛地而起,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十五”规划明确提出,我国对外开放将实施“走出去”战略,我国中小型企业也积极地响应国家的政策,提升自身的实力,加大对外直接投资的力度,具备了“走出去”的经济条件,但是由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因素,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因此如何在新形式下开展“走出去”,规避贸易壁垒、拓展国际空间,就成为了我国中小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什么是“走出去” 战略、我国中小型企业目前在“走出去”战略中所面临的现状、中小企业在“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我国中小型企业如何更好地实施走出去战略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为我国中小型企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路、方法和建议,对促进我国的外贸经济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走出去”战略;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困难;对策;展望 一、引言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979 年8 月,国务院提出“出国办企业”,首次把发展对外投资作为国家政策,由此开始尝试进行对外直接投资。1997 年,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调整,中央根据国内经济发展对战略性资源需求加大的实际,在十五大上提出并确定了“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战略方针。21 世纪初,根据我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开发资源和对外贸易取得的成功经验,江总书记强调:“有计划、有步骤地走出去投资办厂,与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搞经济技术合作,这同西部大开发一样,也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前途的重大战略之举。[1]” 2001 年,中共中央在制定“十五

品牌建设文献综述

品牌建设文献综述 摘要:现今社会是一个品牌竞争的时代,因此品牌的意义非同小可,本文主要针对品牌的内涵及作用进行了研究,同时论述了品牌塑造的过程,包括品牌形象的打造、品牌定位和品牌文化的确立、品牌资产的重要以及品牌传播的策略,从中发现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品牌营销未来的发展的前景。本文认为在今后的品牌营销中应当更注重情感与体验的渗透,将品牌赋予更多的思想与个性,吸引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功效的期望的同时还能满足在消费者在情感及心理上的需求。 关键词:品牌、品牌建设 1国内外品牌理论研究综述 品牌(BRAND)一词来源于古挪威文字Brandr,意思是烙印,他非常形象的表达了品牌的真谛——“如何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烙印”。关于品牌的定义有很多,不同时代,不同的人对品牌都有不同的理解。 美国营销学权威菲利普科特勒为品牌下的定义是:“品牌就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这些要素的组合,其目的是借以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些销售者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1]。” 大卫奥格威认为,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产品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风格和整体组合。品牌同时是为消费者对其使用产品的印象及自身的经验而有所界定[2]。 本文认为,朱华锋为品牌写的一个构成公式很清晰准确地表述了品牌的内涵,即:品牌=品名+品记+品类+品质+品值+品德+品行[3]。 大卫·奥格威(Confessions of an Advertising Man)将罗塞·瑞夫斯的USP理论看作是在强卖,奥格威认为品牌的建立与提升是要塑造一个个性与发布一项成功的广告运动,这十分重要。企业必需思考品牌要用塑造怎样的形象,形象代表着个性,和人一样,产品也要有自身的个性,是产品形象决定了产品在市场中的地位:成功或者失败[2]。 定位理论的创建者杰克·特劳特和艾·里斯认为企业品牌提升的关键是要在目标顾客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可是他们认为定位在本质上不改变产品,不会过多改变产品的价格和包装,它们认为定位仅仅是在顾客心智中占一个有价值的位置[4]。要在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