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京扬子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南京扬子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南京扬子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南京扬子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1.前言

1.1 项目由来

南京扬子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0年9月,位于南京市六合区南京化学工业园,原属扬子石化公司,2004年3月改制,公司主要从事石油化工产品、催化剂、化学助剂、溶剂、精密陶瓷生产、销售;贵金属提取;精细化工技术开发;自营和代理国内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南京扬子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下设三个生产厂:化工一厂、化工二厂、化工三厂。

裂解碳九馏分是乙烯裂解的副产物,占裂解乙烯产量的10%~15%。近年来,我国石油化工迅速发展,特别是乙烯生产能力的提高,使得裂解碳九的产量不断增加。通过开发应用裂解碳九的综合利用技术,利用裂解碳九原料生产多种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提高资源利用价值,具有重大意义,也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

扬子石化公司通过整合扬子石化烯烃厂乙烯装置、扬子巴斯夫乙烯装置碳九资源,拟利用部分碳九组分与伊士曼公司合资建设碳九树脂,部分碳九组分自建苯乙烯抽提项目;剩余部分碳九组分由南京扬子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组织综合利用。南京扬子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针对剩余碳九独特的组分情况,组织技术开发,拟在化工二厂旁的空地上投资建设“12万吨/年裂解碳九综合利用项目”,对扬子石化及扬子伊士曼公司的裂解碳九原料进行综合利用,该项目的建设既可以提升南京扬子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竞争力,同时也可使扬子区域碳九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定,南京扬子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环评证甲字第1906号)承担该公司的“12万吨/年裂解碳九综合利用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评价单位接受委托后及时开展了相关的环评工作,相关人员多次赴现场调研,收集和查阅了与项目相关的技术资料,结合扩建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状况等具体情况,并与建设方及项目所在地的管理部门进行了多次沟通,完成了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送审稿)的编制,提交给建设单位上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查。

1.2 项目特点

该项目主要的特点有:

(1)项目为扩建项目,利用南京扬子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化工二厂旁的空地,投资建设“12万吨/年裂解碳九综合利用项目”,通过原料预分离、解聚、精制、加氢、分离,产出双环戊二烯、甲基环戊二烯二聚体、树脂料、混二甲苯、混三甲苯、混四甲苯等产品。

(2)项目营运过程中主要污染物为废水、废气和噪声。

1.3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2.1-2011)等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本项目环评影响评价的工作见图1.3-1。

1.4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

(1)项目废水性质及废水处理措施、废气污染物产生及排放。

(2)建设项目废水、废气污染物对周边环境及保护目标的影响。

(3)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的损害程度。

1.5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主要结论

扩建项目位于南京扬子精细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现有的化工二厂旁的空地,项目所生产的产品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改)》的允许类,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项目能满足国家对清洁生产及循环经济的要求;扩建项目所在地周边环境质量较好;项目拟采取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技术和经济可行,可确保项目的各类污染物均做到稳定达标排放;项目拟采取的事故风险防范措施到位,可避免项目事故排放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项目总体对评价区的环境影响较小;被问卷调查的公众普遍对项目

持支持的态度。

只要建设方在项目运营过程中加强管理,认真将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和安全、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废气、废水、噪声的稳定达标排放,严格妥善处置各类固体废物,并使项目的环境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那么,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讲,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图1.3-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图

2.总则

2.1编制依据

2.1.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2.28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年8月29日;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

(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2008年9月2日);

(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11月29日);

(12)《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6年第51号,2006年9月;

(1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环境保护部,2009年1月;

(14)《环境影响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2月14日,环发2006[28号]);

(15)《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国家环保部,2012年7月;

(16)《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1月8日;

(17)《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2002]344号令,2002年

3月15日施行;

(18)《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8年8月1日起施行);

(19)《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科学技术部(环发[2001]199号文);

(20)《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1999年10月1日;

(21)《关于加强化学危险品管理的通知》,环发[1999]296号文;

(22)关于印发《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的通知,工信部联科[2009]232号;

(23)《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1号);

(24)《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改);

(25)《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

(26)《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

(27)《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国经贸资源[2000]1015号文;

(28)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

2.1.2当地有关法律法规

(1)《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1997年7月31日江苏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修改);

(2)《江苏省排放污染物总量控制暂行规定》(江苏省政府[1993]第38号令);

(3)《关于印发〈江苏省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整治管理办法〉的通知》(苏环控[97]122号);

(4)《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江苏省政府,苏政复[2003]29

号,2003年3月);

(5)《江苏省长江水污染防治条例》,2005年6月5日;

(6)《江苏省危险固废管理暂行办法(修正)》(据1997年12月27日江苏省人民政府第107次常务会议通过的省人民政府令第123号进行修正);

(7)《江苏省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2012年2月1日);

(8)《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本),江苏省政府,2013年1月29日;

(9)关于修改《江苏省工业和信息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2年本)》部分条目的通知,苏经信产业〔2013〕183号,2013年3月15日;

(10)《江苏省沿江地区“十一五”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7年6月;

(11)江苏省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2007年版),江苏省环境保护厅;

(12)江苏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区域规划,江苏省环境保护厅,2009年2月;

(13)《省政府关于印发推进环境保护工作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苏政发[2006]92号);

(14)《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苏政发[2007]63号);

(15)《关于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意见》(苏环规[2012]4号);

(16)《关于进一步提高全省开发区环境管理水平的工作方案》苏环管[2008]56号文;

(17)《关于进一步做好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意见》,苏环管[2005]35号;

(18)《关于切实做好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的通知》,苏环管[2006]98号;

(19)《中共江苏省委员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坚持环保优先促进科学发展意见》,苏发[2006]16号,2006年6月1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