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第二章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毫针,是针体微小而细,针尖锋利的一种针具,是《内经》“九针”中的第七种针具。古代九针经过几千年的医疗实践,某些针具逐渐弃置不用,而毫针逐渐成为针刺的主体,一直流传至今。当今我们临床上讲的针灸,其中针刺主要指毫针。

毫针因其针体微小而细,《内经》中又称之为“微针”、“小针”;民间俗称“银针”。

当使用毫针在周身腧穴(经穴、奇穴、阿是穴)针刺时,称为“体针”;当使用毫针在耳穴、头穴线等某一特定部位针刺时,又叫“耳针”、“头针”。前者属于大针灸系统,后者属于微针系统。

毫针的基本操作技术,包括持针法、进针法、行针法、留针法、出针法等毫针的基本操作过程及其技法。是针灸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每一种刺法,都有它的操作规程和具体要求,必须刻苦学习,勤奋实践,才能掌握。

第一节毫针的结构与规格

一、毫针的构成

(一)制针材料

大家知道,最早的金属针具是青铜针、铁针,因其容易生锈,弹性与韧性较差,容易断针,逐渐为金针、银针取代。金针、银针虽然传热、导电性能好,但强度、韧性较差,容易弯针,而且价格昂贵,于是,又研制出不锈钢针。

不锈钢针特点:

1.强度高,韧性与弹性好:不容易弯针、断针。

2.针体挺直光滑:容易进针与操作。

3.耐高温,防锈蚀:可用来温针、烧针,不容易腐蚀生锈而断针。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毫针主要是不锈钢针,但也有采用金针、银针者。(二)毫针结构(图2-1)

针尖:针身的尖端锐利部分。是刺入穴位的关键部位。(针芒)

针身:针尖与针柄间的主体部分。是刺入穴位的主要部分。(针体)

针根:针身与针柄连接的部分。是观察针刺深度与提插幅度的标志。

针柄:针根至针尾部分。是持针、行针、温针的操作部位。

针尾:针柄的末端部分。是观察捻转角度的标志。(针顶)结构

针尖:锋利适度,刺入顺利

针身:光滑挺直,富有弹性

要求

针根:衔接牢固,没有松动

针柄:衔接牢固,没有松动

(三)毫针的分类(图2-2)

由于针柄、针尾的构成形状不同,毫针又有环柄针、花柄针、平柄针、管柄针的不同。

环柄针:针柄由金属丝绕成环形,又叫圈柄针。

花柄针:针柄由两股金属丝绕成盘龙状,又叫盘龙针。

分类

平柄针:环柄针去尾而成。

管柄针:针柄由金属薄片制成管状者。

环柄针是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的针具。花柄针便于运针,但体积大,不便存放,适用于持续运针者。平柄针和管柄针主要在进针器、进针管辅

助下使用。

二、毫针的规格

毫针的规格,主要根据针身的粗细和长短来区分。

(一)粗细

毫针的粗细,过去用“号数”表示,现在用法定单位毫米表示,其对应关系见表2-1。(教材表2-1有错误,见下表)

表2-1 毫针粗细规格表

从号数与毫米的对应关系可知:号数越大,毫米值越小,针越细。

临床上以28号~30号(0.32mm~0.38mm)的毫针最为常用。粗针多用于四肢、腰臀部穴位,以及瘫痪、麻木等针感迟钝者;细针多用于头面、眼区穴位,以及小儿、体虚患者。

现在有些制针厂家不用“号”,只用毫米表示粗细,如:0.30mm(细);

0.35mm(中);0.40mm(粗)。

(二)长短

长短旧规格为英寸(制针厂家惯用),新规格为毫米,其对应关系见表2-2(改正教材表2-2错误)

表2-2 毫针长短规格表

旧规格与新规格采用相对值对应:即1英寸=25毫米,0.5英寸=15mm,

以此累加。

临床上以1~3寸(25~75mm )的毫针最为常用,其中又以1.5寸(40mm )者用得最多。长针多用于肌肉丰厚部位深刺或透穴;短针多用于肌肉浅薄部位浅刺,如头面部穴位、耳穴。

三.毫针的选择

(一)针具质量选择

根据针具的“质”与“形”选择针具。

1.质:质量

选用国标指定的优质不锈钢制作针具,即根据国家标准《不锈耐酸钢技术条件》中规定的铬18鎳或氧铬18鎳之不锈钢制作的针具。

2.形:形状、造型

针尖:端正不偏,光洁度高,锐利适度。

(不易发生钩毛;进针顺利而不痛;不锐则难进针,过锐则进针痛) 针身:光滑挺直,富有弹性。

(进针阻力小,便于进针与运针;不容易弯针与断针)

针根:牢固,无剥蚀、伤痕。

(不易断针)

针柄:缠绕均匀牢固,长短粗细适中。

(不易松脱、断丝;便于持针、运针)

(二)针具规格的选择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型与体质、病情、腧穴部位选用不同规格的针具。

年轻体壮、肥胖、实证、肌肉丰厚部位——粗针、长针。 老幼体弱、瘦小、虚证、肌肉浅薄部位——细针、短针。

四.毫针的检查

每次用针前后,都要严格检查针具,通过修整后可以使用的必须修理,形状 规格

无菌技术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概念:无菌技术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的过程中,防止一切医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物 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 1.无菌技术:指在执行医疗、护理技术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和保持无菌 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术和管理方法。 2.无菌物品: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未被污染的物品 3.无菌区域:经过灭菌处理而未被污染的区域 4.非无菌物品或区域未经灭菌或经灭菌后被污染的物品或区域,称非无菌物品或区域。2操作原则 1.环境清洁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减少人员走动,以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尘埃。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时间20~30分钟即可,也可适当延长消毒时间。 2.无菌操作 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必要时穿好无菌衣,带好无菌手套。 3.物品管理 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无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4.无菌物品 无菌物品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包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有效期一周为宜,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天,过期应重新灭菌。无菌物品一经使用或过期,潮湿应重新进行灭菌处理。 5.取无菌物 操作者身距无菌区20cm,取无菌物品时须用无菌持物钳(镊),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域,手臂应保持在腰部以上。无菌物品取出后,不可过久暴露,若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疑有污染,不得使用。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 6.无菌操作 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一物一人,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初中阶段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高中阶段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①无菌持物钳的使用②无菌包的使用③铺无菌盘④无菌容器的使用⑤取用无菌溶液⑥戴、脱无菌手套 操作中的无菌观念:1、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身体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 2、取放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 3、取用无菌物品时应使用无菌持物钳。 4、手部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 手不可接触无菌物品。 5、非无菌物品应远离无菌区;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 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6、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 7、如无菌物品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予更换并重新灭菌。操作前的准备:1、护士自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 3、环境准备①操作环境应清洁、宽敞、定期消毒。 ②操作台清洁、干燥、平坦、物品布局合理。 ③无菌操作前半小时应停止清扫工作、减少走动、避免尘埃飞扬。 1、无菌持物钳的使用 目的:用于取放和传递无菌物品

步骤:①检查检查有效期 ②开盖将容器盖打开 ③取钳手持无菌持物钳上1/3,闭合钳端,将钳移至容器中央,垂 直取出,关闭容器盖 ④使用保持钳端向下,在腰部以上视线范围活动,不可倒转向上 ⑤放钳用后闭合钳端,打开容器盖,快速垂直放回容器,松开关节, 关闭容器盖 注意事项:①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②取放无菌持物钳时钳端闭合,不可触及液面以上部分或罐口边 缘;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钳端向下,不可触及非无菌区。 ③到远距离取物时,应将持物钳和容器一起移至操作处,就地取出 ④不可用持物钳夹取油纱布,不可用持物钳换药或消毒皮肤 ⑤干燥法保存应每4小时更换1次 ⑥无菌持物钳一经污染或可疑污染应重新灭菌 2、无菌包的使用 目的:用无菌包布包裹无菌物品用以保持物品的无菌状态,供无菌操作用步骤: ①检查检查无菌包的名称、灭菌日期、灭菌指示胶带,检查有无潮湿或破损 ②解开封口胶带(系带)将无菌包平放在清洁、干燥、平坦的操作台上,解开系带 ▲取出包内部分物品 ⅰ、开包:将系带卷放于包布下,按顺序逐层打开无菌包 ⅱ、取物:用无菌钳夹取所需物品,放在准备好的无菌区内

信息技术会考操作题

工作表的基本操作 公式与函数 排序 筛选 图表的建立与美化 数据分析 网页制作操作知识点网址、文件、电子邮件超级链接的设置 网页属性的设置 文字的设置 图片的设置 表格的设置 单元格的设置 水平线的设置 滚动字幕的插入及属性的设置(了解) Photoshop操作题知识点图层的建立、重命名、删除及图层的顺序调整 设置指定区域的颜色 图像大小的调整 规定图片区域的选定、复制 添加文字,并设置文字效果 图层样式的设置 常用滤镜效果的设置 Flash操作题知识点 时间轴、帧、层、库的概念 帧与层的基本操作 元件的编辑与应用 实例(对象)属性的设置 简单对象的移动和变形 库的使用 文档属性修改 设置图片相对于舞台居中 音频素材的应用 动作脚本的添加 图片的导入 变形面板 工具栏中的常用工具

工作表的基本操作 1、工作表的插入:例如,在sheet2前插入一新工作表则:右击“sheet2”,-—“插入"—-在菜单中选择“工 作表”——“确定" 重命名:右击标签—-“重命名"——输入名称——按回车键 删除:右击标签——“删除” 移动和复制:右击标签-—“移动或复制工作表”(如右图)(一般是移动,如 果在“建立副本”前打钩则是复制) 2、数据修改 输入:先选中目标单元格,在编辑栏中修改(建议复制、粘贴)。 单元格格式设置:“格式”——“单元格…"菜单,里面包括:数字(数字格式), 对齐(对齐方式),字体(字体颜色等),边框(单元格表格边框),图案(单 元格表格底纹). 3、行,列操作 插入:都是在你选择行或者列的前面插入,右击行或列的名称——“插入” 删除:右击行或列的名称——“删除" 改变行高或列宽:选择行或列,“格式"——“行”-—“行高"——输入值-—确定 “格式"——“列”——“列宽”——输入值——确定 公式与函数 1、公式的使用:先选中使用公式的单元格,然后以“="开头,用单元格名称和运算符编辑公式,如:=A1+B1+C1 2、函数:求和Sum()、求平均值Average()、求最大值Max()、求最小值Min()。注意:使用时,若计算机自 动选择的区域不正确需要人工选择正确的数据区域. 排序 选择全部数据(全部列、但最后几行如果是统计数据则不选择,一般会考会说明确切的区域范围),“数据”——“排序”,然后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主要关键字”,“升序”或者“降序”。若有次要关键字,第三关键 字的依次选择,最后确定。 筛选 选择任意一个单元格,“数据”——“筛选”——“自动筛选”,然后根据筛选条件进行数据筛选。

基础知识内容包括计算机基本知识.docx

基础知识内容包括:计算机基本知识、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D O S操作系统基本使用方法和计算机网络应用知识。 重点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1. 了解计算机发展历史、应用领域、工作原理、硬件结构、软件系统、微机系统多媒体知识和安全常识; 2. 理解计算机中数和字符的表示方式,了解汉字输入方法、信息处理的内容和方法; 3. 了解磁盘操作系统(DOS)的发展历史、DOS的构成、基本功能和汉字处理功能; 4. 掌握文件和路径的概念; 5. 掌握DOS的启动方式、磁盘和磁盘驱动器的使用方法、常用DOS命令的使用方法和通配符的使用方法; 6.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特点 7. 了解Internet的特点和概念,能进行入网申请和简单使用Internet。 计算机中的常用定义和术语 1. 计算机:计算机是一种具有内部存储能力、由程序控制操作过程的自动电子设备。它主要由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控制器和运算器等几部分组成。 2. 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硬件是计算机系统中的物理装置的总称。软件是计算机运行所需要各种程序及有关资料。

感谢你的观看 感谢你的观看3. 指令和程序:指令就是“命令”,是规定计算机操作 类型及操作数地址的一组代码。程序是指令的有序集合。 4. 多媒体: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图象、声音与计算机、通信融为一体的信息环境的总称。 5. 数据与信息:数据是指能够用计算机处理的数字、字符和符号等。 信息是数据的内涵和本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信息是数据、消息中包含的意义,它不随信息媒体的改变而改变;另一方面,信息使消息中所描述事件出现的不定性减少,若不提供信息,则不定性会大一些。 6. 数制:数的进位制称数制。 计算机中常用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表示信息,其中最常用的是表示计算机内部存储和处理信息的二进制和为了清晰和简洁表示二进制而采用的十六进制。 7. 字符编码:使用二进制数对字符进行的编码称字符编码。 8. ASCII码: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的英文简称,是计算机中用二进制表示字母、数字、符号的一种编码标准。ASCII码有两种,使用7位二进制数的称为基本ASCII码;使用8位二进制数的称为扩展ASCII码。 9. 汉字编码:用于表示汉字字符的二进制字符编码。汉字编码根据其用途不同可分为输入码、内部码、字型码和地址码等。

汽车驾驶基本操作技术及经验总结C图文稿

汽车驾驶基本操作技术及经验总结C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汽车安全驾驶方法 从汽车起步到停车的全程驾驶操作 一、行前检查:燃油、机油、冷却液,轮胎、转向盘和刹车。 二、起步上路:关门、调座、调镜、安全带、转向灯,鸣笛、踩离合挂一档、放手刹、观察、抬半离合、加点油起步、放离合器、加油出发(起步方向盘要正,以减少阻力)。 三、跟车前行:走走停停,踩半离合行驶,平路用2档,上坡用1档,阻力大时,加点油。跟车要保持见前车后轮的距离,视线不离车前方,同时打开双闪灯,提醒后车驾驶员,防止追尾。 四、加油提速换档:升档先提速。一档起步,二档上路,三档、四档跑平直路。车速在10码内用一档,20码用2档,30码用3档,40码用4档,50码用5档(转速超3000转会听到轰鸣声,此时要升档)。 五、减速行驶:抬油门减速行驶;降档减速行驶(降档先减速)。 六、会车、让车:提前减速靠右。右转让左转;有障让无障;下坡让上坡;转弯让直行;货车让客车;慢车让快车;所有车避让救护车和警车。 七、礼让行人:观察行人动态,减速或停车让行人,远离行人。轻轻鸣笛提醒行人离开车道,驾车慢慢通过。 八、开转向灯转弯:开转向灯,观察车辆和行人动态再转弯。直角转弯:打方向盘两圈,车速30码,完成即回方向盘。转小弯早打早回,少打少回,转急弯,快打快回(转弯要留出内轮差宽度)。左转弯:转向灯3秒后入左车道,待时机左转弯;右转弯:转向灯3秒后入右车道,待时机右转弯。 九、选择地点调头:开转向灯,观察车辆和行人动态再调头。调头时,用低速档,踩半离合或轻压刹车,打两盘转向调头,完成后回方向盘。直角转弯时机:车头遮住弯路边缘或后视镜对齐直角处,迅速打方向盘弯。 十、安全过路口:一看,二慢,三通过。 十一、向左变道超车:左转向灯,观察情况,变道待机鸣笛加速超车(狭窄路、弯道、前方视线不好、前方有车或障碍物不能超车)。超车用3、4挡,当速度达到40~50码超车,远离被超车之后,再回原车道。 十二、把握方向直线行驶:调整车身与道路平行,方向正对准前方,提速升至4—5档,加油前冲。在快速行驶过程中,不断观察路的走向,微调修正方向盘。 十三、通过狭窄通道:通过狭窄道路时,小角度转方向盘,车头能过,车身过。 十四、降档上坡:加油提速,踩离合器减档,侍减速后至与档相匹配的速度后再放离合,加油上坡。如上坡路段湿滑,不能加油高速度行驶,只能保持中等速度行驶,以免打滑上不了陡坡。 十五、半坡起步:1、脚踩刹车,慢抬离合器,待车不后退后,放刹车加油起步。2、脚踩刹车,拉起手刹,慢抬离合器,待车身震动不后退后,放脚刹、放下手刹加油起步。手刹起步用于载重车陡坡。 十六、低速下坡:减速减档,抬离合器放车行驶,速度快时,轻压刹车行驶。下缓坡可用低速档不加油行驶,必要时可轻踩刹减速;下陡坡用低速档行驶或踩离合器变空档,踩刹车停,放刹车行驶。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程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班级:姓名:学号: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程 操作前准备(护士、用物、环境) I 无菌持物钳使用:检査(名称、有效期)一开盖(将浸泡无菌持物钳的容器打开)一取钳(手 持无菌持物钳上1/3、闭合钳端,将钳移至容器中央,垂直取出,关 闭容器盖)一使用(始终保持钳湍向下,在腰部以上视线范围内活动, 不可倒转向上)T放钳(闭合钳端,打开容器盖,快速垂直放回容 器,松开轴节,关闭容器盖) I 无菌包使用:检査(名称、有效期、灭菌指示胶带,有无潮湿或破损)-解开系带(将无菌包平放在清洁、干燥、平坦的操作台上,解开系带)T开包(逐层打开) 一取物(所需物品夹至无菌区内)一包扎(原痕包好、横向扎好)一记 录(曰期' 时间、签名) 铺无菌盘:擦治疗盘一检查(名称、有效期、灭菌指示胶带,有无潮湿或破损)一开包(打开无菌包,用无菌持物钳夹取一块治疗巾放于治疗盘内)一铺盘(单层 底铺盘法、双层底铺盘法)一折巾一放置无菌物品一盖巾一记录(曰 期、时间、签名) 无菌容器使用:检査(名称、灭菌曰期)一开盖(取物时,打开容器盖,内面 向上置于稳妥处或拿在手中)一取物(用无菌持物钳从无菌容器内夹取物

品)一关盖(取物后,立即将盖盖严)一手持容器 (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容器底) I 取无菌溶液:清洁(取盛有无菌溶液的密封瓶,擦净瓶外灰尘)一査对(认真 检査并核对瓶签上的药名、剂量、浓度和有效期,检查瓶盖有无松动,瓶身 有无裂纹;检查溶液有无沉淀、浑浊或变色)一开瓶盖(用启瓶器撬开瓶 盖,用拇指与示指或双手拇指将瓶塞边缘向上翘起,一手示指和中指夹住 瓶塞将其拉岀)一倒溶液(另外一手拿溶液瓶,瓶签朝向手心,倒出少量溶 液旋转冲洗瓶口,再由原处倒出溶液至无菌容器中)一盖瓶塞(倒毕塞瓶 塞盖,消毒后盖好)记录(开瓶曰期、时间、放回原处)I 戴脱无菌手套:查对(号码、灭菌曰期)一打开手套袋(放于清洁干燥的桌面 上,用滑石粉包,涂擦上手)一戴手套(分次取手套法、一次取手套法)一 调整(将手套的翻边扣套在扣套在工作服衣袖外边)一冲洗(用无菌水冲 净手套上的滑石粉)-脱手套(清水冲洗脓血后翻转脱下)一处置(手套放 入医用垃圾)一清洁双 思考题 1、什么是无菌技术、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 无菌技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考核知识点

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考核知识点 一、汉字录入部分 ●掌握汉字输入法的切换操作(鼠标操作、键盘快捷键shift+ctrl、ctrl+空格) ●利用智能ABC、微软、五笔中的一种输入法输入指定的文字,要求每分 钟至少输入40个汉字,并且准确率在98%以上。 二、Windows操作系统部分 1.图标的基本操作 ●掌握创建桌面快捷图标操作(操作步骤1:文件|新建|快捷方式→确定项 目的位置→键入文件名→完成;操作步骤2:右键单击文件夹窗口空白处 |新建|快捷方式→确定项目的位置→键入文件名→完成) ●掌握图标的排列操作(操作步骤1:查看|排列图标→按名称、类型、大小、 日期等排列操作;操作步骤2:右键单击文件夹窗口空白处|排列图标→按 名称、类型、大小、日期等排列操作) ●掌握图标的移动操作(操作步骤1:选定对象→编辑|剪切→移动鼠标到目 的位置→编辑|粘贴;操作步骤2:右键单击文件|剪切→移动鼠标到目的 位置→右键单击|粘贴;操作步骤3:选定对象→Ctrl+X→移动鼠标到目的 位置→Ctrl+V) ●掌握图标复制操作(操作步骤1:选定对象→编辑|复制→移动鼠标到目的 位置→编辑|粘贴;操作步骤2:右键单击文件|复制→移动鼠标到目的位 置→右键单击|粘贴;操作步骤3:选定对象→Ctrl+C→移动鼠标到目的位 置→Ctrl+V) ●掌握图标的重命名操作(操作步骤1:选定对象→文件|重命名→输入新文 件名;操作步骤2:右键单击文件|重命名→输入新文件名) ●掌握图标的删除操作(操作步骤1:选定对象→文件|删除;操作步骤2:右 键单击文件|删除) 2.窗口的基本操作 ●掌握窗口的关闭操作(操作步骤1:文件|关闭;操作步骤2:单击“关闭” 按钮;操作步骤3:双击窗口控制菜单按钮;操作步骤4:Alt+F4;步骤 5:单击窗口控制菜单按钮|关闭) ●掌握窗口移动操作(操作步骤1:拖动窗口标题栏,移动到目的位置,释 放鼠标;操作步骤2:单击控制菜单按钮|移动→通过上下左右方向键移动 到目的位置) ●掌握窗口大小的调整操作(操作步骤1:指向窗口边框,拖动鼠标,调整 到合适大小,释放鼠标;操作步骤2:单击控制菜单按钮|大小→通过上下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程 (1)

班级:姓名:学号: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程 操作前准备(护士、用物、环境) ↓ 无菌持物钳使用:检查(名称、有效期)→开盖(将浸泡无菌持物钳的容器打开)→取钳 (手持无菌持物钳上1/3、闭合钳端,将钳移至容器中央,垂直取 出,关闭容器盖)→使用(始终保持钳端向下,在腰部以上视线范 围内活动,不可倒转向上)→放钳(闭合钳端,打开容器盖,快速 垂直放回容器,松开轴节,关闭容器盖) ↓ 无菌包使用:检查(名称、有效期、灭菌指示胶带,有无潮湿或破损)→解开系带(将无菌包平放在清洁、干燥、平坦的操作台上,解开系带)→开包(逐层 打开)→取物(所需物品夹至无菌区内)→包扎(原痕包好、横向扎 好)→记录(日期、时间、签名) ↓ 铺无菌盘:擦治疗盘→检查(名称、有效期、灭菌指示胶带,有无潮湿或破损)→开包(打开无菌包,用无菌持物钳夹取一块治疗巾放于治疗盘内)→铺盘(单层 底铺盘法、双层底铺盘法)→折巾→放置无菌物品→盖巾→记录(日 期、时间、签名) ↓ 无菌容器使用:检查(名称、灭菌日期)→开盖(取物时,打开容器盖,内面向上置于稳妥处或拿在手中)→取物(用无菌持物钳从无菌容器内夹取物品)→关盖(取 物后,立即将盖盖严)→手持容器(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容器底)↓ 取无菌溶液:清洁(取盛有无菌溶液的密封瓶,擦净瓶外灰尘)→查对(认真检查并核对瓶签上的药名、剂量、浓度和有效期,检查瓶盖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纹; 检查溶液有无沉淀、浑浊或变色)→开瓶盖(用启瓶器撬开瓶盖,用拇指 与示指或双手拇指将瓶塞边缘向上翘起,一手示指和中指夹住瓶塞将其拉 出)→倒溶液(另外一手拿溶液瓶,瓶签朝向手心,倒出少量溶液旋转冲 洗瓶口,再由原处倒出溶液至无菌容器中)→盖瓶塞(倒毕塞瓶塞盖,消 毒后盖好)记录(开瓶日期、时间、放回原处) ↓ 戴脱无菌手套:查对(号码、灭菌日期)→打开手套袋(放于清洁干燥的桌面上,用滑石粉包,涂擦上手)→戴手套(分次取手套法、一次取手套法)→调整(将手 套的翻边扣套在扣套在工作服衣袖外边)→冲洗(用无菌水冲净手套上的 滑石粉)→脱手套(清水冲洗脓血后翻转脱下)→处置(手套放入医用垃 圾)→清洁双手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窗口的基本操作”教学实录

窗口的基本操作”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windows窗口操作。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主要是教会学生正确认识、理解和掌握windows中的窗口操作,为适应以后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其内容都是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使用中必须用到的知识。知识点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在实际应用时对于小学生来说却经常出错。 【学生分析】 班上的学生大多数刚刚接触计算机(有3个学生家里有,已经掌握一些基本操作)。 孩子的内心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设计出贴近生活、 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的参与进来,孩子们就一定会乐学好学。用课程的理念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所有同学都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主动、有序、愉快地参与到各个教学活动中,学会知识、掌握知识。 【设计理念】 未来的社会既需要学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也需要学 生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而知识也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为此,在现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必须用新课程的理念设计贴近学生生活、

兴趣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让学生在内心深处乐学、好学、全身心地融入教学活动中,真正掌握知识,脱离以前老师“教死书”、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掌握窗口的基本操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发现学习的乐趣并且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难点:窗口的移动、大小的调整。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学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广播《猫和老鼠》动画片片段。 生:聚精会神地观看。 师:偷偷的将动画片最小化。 生:大声告诉老师:“电脑出问题了?” 师:“是电脑出问题了吗?”将动画片最大化,引出问题、进行讲解。 生:产生学习欲望。

汽车驾驶基本操作技术及经验总结(C1)知识交流

汽车安全驾驶方法 从汽车起步到停车的全程驾驶操作 一、行前检查:燃油、机油、冷却液,轮胎、转向盘和刹车。 二、起步上路:关门、调座、调镜、安全带、转向灯,鸣笛、踩离合挂一档、放手刹、观察、抬半离合、加点油起步、放离合器、加油出发(起步方向盘要正,以减少阻力)。 三、跟车前行:走走停停,踩半离合行驶,平路用2档,上坡用1档,阻力大时,加点油。跟车要保持见前车后轮的距离,视线不离车前方,同时打开双闪灯,提醒后车驾驶员,防止追尾。 四、加油提速换档:升档先提速。一档起步,二档上路,三档、四档跑平直路。车速在10码内用一档,20码用2档,30码用3档,40码用4档,50码用5档(转速超3000转会听到轰鸣声,此时要升档)。 五、减速行驶:抬油门减速行驶;降档减速行驶(降档先减速)。 六、会车、让车:提前减速靠右。右转让左转;有障让无障;下坡让上坡;转弯让直行;货车让客车;慢车让快车;所有车避让救护车和警车。 七、礼让行人:观察行人动态,减速或停车让行人,远离行人。轻轻鸣笛提醒行人离开车道,驾车慢慢通过。 八、开转向灯转弯:开转向灯,观察车辆和行人动态再转弯。直角转弯:打方向盘两圈,车速30码,完成即回方向盘。转小弯早打早回,少打少回,转急弯,快打快回(转弯要留出内轮差宽度)。左转弯:转向灯3秒后入左车道,待时机左转弯;右转弯:转向灯3秒后入右车道,待时机右转弯。 九、选择地点调头:开转向灯,观察车辆和行人动态再调头。调头时,用低速档,踩半离合或轻压刹车,打两盘转向调头,完成后回方向盘。直角转弯时机:车头遮住弯路边缘或后视镜对齐直角处,迅速打方向盘弯。 十、安全过路口:一看,二慢,三通过。 十一、向左变道超车:左转向灯,观察情况,变道待机鸣笛加速超车(狭窄路、弯道、前方视线不好、前方有车或障碍物不能超车)。超车用3、4挡,当速度达到40~50码超车,远离被超车之后,再回原车道。 十二、把握方向直线行驶:调整车身与道路平行,方向正对准前方,提速升至4—5档,加油前冲。在快速行驶过程中,不断观察路的走向,微调修正方向盘。 十三、通过狭窄通道:通过狭窄道路时,小角度转方向盘,车头能过,车身过。 十四、降档上坡:加油提速,踩离合器减档,侍减速后至与档相匹配的速度后再放离合,加油上坡。如上坡路段湿滑,不能加油高速度行驶,只能保持中等速度行驶,以免打滑上不了陡坡。 十五、半坡起步:1、脚踩刹车,慢抬离合器,待车不后退后,放刹车加油

[计算机操作基本知识]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操作基本知识]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是20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之一,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发展,计算机如何操作呢?下面小编分享计算机操作基本知识 学习电脑操作基本知识 第一重要,学好英语。 当今,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普及计算机知识已迫在眉睫。本人结合自己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体会,就如何学习计算机知识才能尽快入门谈几点意见,供计算机初学者参考。 一、计算机操作者必须掌握四个方面的知识。 一是对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大概有所了解;二是必须掌握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DOS操作系统的基本命令;三是掌握一种文字处理软件,就目前来看,选用WS文字处理软件,即可满足一般工作需要;四是在基本上掌握了以上三个方面知识的基础上,选学一至二门计算机高级语言,对初学者来说,选学BASIC或dBASEⅢ较为适合。 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 学习计算机知识,不能急于求成,要从头学起,先掌握最基本的东西,然后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拓宽知识面。要从计算机由哪几个部件构成、各部件是怎样连接的、如何开关机开始,直到掌握一门计算机高级语言,自己可以编写简单应用程序为止。 DOS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系统软件,学习它必须掌握最基本的操作命令。DOS操作系统中最基本的操作命令如下: ①FORMAT磁盘格式

②DIR列目录 ③TYPE显示文件内容 ④COPY拷贝文件 ⑤REN文件改名 ⑥DEL删除文件 ⑦CD改变目录 ⑧MD建立目录 ⑨RD删除目录 初学者熟练掌握以上几个命令的功能、格式及使用方法即可,其它命令在今后实际操作中会慢慢体验和掌握的。 在计算机应用中,处理文件或编写程序都离不开文字处理软件,学习一种文字处理软件是十分必要的。在学习文字软件之前,应掌握至少一种汉字输入方法,汉字输入方法较多,而以拼音输入法较为简单,初学者应选学拼音输入法。学习文字处理软件应主要掌握如何进入编辑系统;怎样移动光标;如何删除和插入字符;如何删除一行和插入一行;如何将编好的文件存盘;怎样退出文字编辑系统,其它功能在实际操作中去慢慢掌握,逐渐学会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所有功能。 在掌握以上知识的基础上,开始选学一门高级语言。学习高级语言,应首先对所学语言由哪几个文件构成,该语言对硬件和软件有什么要求,即运行环境有所了解。然后开始学习命令和函数,力求掌握每一条命令和每一个函数的功能。对常用命令要反复学习,反复上机,熟练掌握。之后要利用所学知识编写简单程序,并上机试运行。你编写的程序可能顺利实现,也可能不能通过,若为后者,你可按照屏幕提示进行修改或请教别人帮助你共同解决,一定要使亲自编写的程序在机器上正常运行,这样才会提高你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激发学习

护理基本操作技术

护理基本操作技术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120题) 1、给婴幼儿用热水袋保暖时,水温应不超过 ( ) A、70℃ B、60℃ C、50℃ D、40℃ E、30℃ 2、酒精拭浴降温的主要机制是 ( ) A、传导 B、蒸发 C、辐射 D、对流 E、折射 3、高热患者应用冰袋降温时,冰袋不能放置在 ( ) A、前额 B、头顶 C、腋下 D、心前 E、腹股沟 4、床上铺橡皮单,其上端距床头相当于 ( ) A、一手掌宽 B、3横指 C、肘至指端 D、腕至指端 E、肘关节至腕关节 5、膀胱高度膨胀而又极度虚弱的患者,导尿时首次放尿的量不应超过 ( ) A、500mL B、1000mL C、1500mL D、2000mL E、2500mL 6、临床上须同时测心率和脉率的患者是 ( ) A、心动过速 B、心房颤动 C、心动过缓 D、心律不齐 E、阵发性心动过速 7、患者赵某,输血15分钟后感觉头胀、四肢麻木、腰背部剧痛,脉细弱,血压下降,下列护理措施错误的是 ( ) A、减慢输血速度 B、立即通知医师 C、热水袋敷腰部 D、观察血压、尿量 E、取血标本和余血送检血型鉴定和交叉试验 8、当外界温度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人体惟一的散热方式是 ( ) A、辐射 B、传导 C、对流 D、蒸发 E、反射 9、患者的假牙取下后应浸泡在哪种溶液中 ( ) A、70%乙醇 B、温开水 C、冷开水 D、0.5%过氧乙酸溶液 E、0.1%苯扎溴铵溶液 10、抢救青霉紊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物是 ( ) A、盐酸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异丙肾上腺素 D、盐酸异丙嗪 E、多巴胺 11、为脉搏短绌患者测量脉搏的方法正确的是 ( ) A、1人测脉率,1人测心率,各测1分钟 B、1人测心率,人测脉率,2人同时开始测1分钟 C、2人均测心率和脉率,然后互相核对 D、先测心率,再测脉率,可1人完成 E、2人不同时间。反复测量,分别记录 12、清洁口腔、预防感染应选择的漱口液是 ( ) A、2%~3%硼酸溶液 B、1%~3%过氧化氢溶液 C、0.1%醋酸溶液 D、1%~4%碳酸氢钠溶液 E、复方硼砂溶液 13、无菌包被无菌等渗盐水浸湿后应 ( ) A、晾干后再使用 B、烘干后使用 C、立即使用完 D、4小时内用完 E、停止使用,重新灭菌 14、使用超声雾化器时,水槽中的水温不应超过 ( ) A、40℃ B、50℃ C、60℃ D、70℃ E、80℃ 15、进行下述哪项检查时,不必通知患者空腹采集血标本 ( ) A、抽血检查甘油三酯 B、抽血做交叉配血试验 C、检查血糖 D、检查二氧化碳结合力 E、检查肝功能 16、关于灌肠的注意事项下列哪项不正确 ( ) A、为患者解除便秘时,液体应保留5~10分钟 B、为患者降温时,液体的温度宜为4℃ C、保留灌肠宜保留1小时以上 D、大量不保留灌肠的压力宜为40~60cmH2O E、肝昏迷患者不能用肥皂水灌肠 17、患者张某,在输液过程中突然感到胸部异常不适,随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发绀,其最大可能及首要处理是 ( )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程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程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班级:姓名:学号: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流程 操作前准备(护士、用物、环境) ↓ 无菌持物钳使用:检查(名称、有效期)→开盖(将浸泡无菌持物钳的容器打 开)→取钳(手持无菌持物钳上1/3、闭合钳端,将钳 移至容器中央,垂直取出,关闭容器盖)→使用(始终 保持钳端向下,在腰部以上视线范围内活动,不可倒转 向上)→放钳(闭合钳端,打开容器盖,快速垂直放回 容器,松开轴节,关闭容器盖) ↓ 无菌包使用:检查(名称、有效期、灭菌指示胶带,有无潮湿或破损)→解 开系带(将无菌包平放在清洁、干燥、平坦的操作台上,解 开系带)→开包(逐层打开)→取物(所需物品夹至无菌 区内)→包扎(原痕包好、横向扎好)→记录(日期、时 间、签名) ↓ 铺无菌盘:擦治疗盘→检查(名称、有效期、灭菌指示胶带,有无潮湿或破 损)→开包(打开无菌包,用无菌持物钳夹取一块治疗巾 放于治疗盘内)→铺盘(单层底铺盘法、双层底铺盘法) →折巾→放置无菌物品→盖巾→记录(日期、时间、签 名)

↓ 无菌容器使用:检查(名称、灭菌日期)→开盖(取物时,打开容器盖,内面向上置于稳妥处或拿在手中)→取物(用无菌持物钳从无菌容 器内夹取物品)→关盖(取物后,立即将盖盖严)→手持容器 (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容器底) ↓ 取无菌溶液:清洁(取盛有无菌溶液的密封瓶,擦净瓶外灰尘)→查对(认真检查并核对瓶签上的药名、剂量、浓度和有效期,检查瓶盖有 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纹;检查溶液有无沉淀、浑浊或变色)→ 开瓶盖(用启瓶器撬开瓶盖,用拇指与示指或双手拇指将瓶塞 边缘向上翘起,一手示指和中指夹住瓶塞将其拉出)→倒溶液 (另外一手拿溶液瓶,瓶签朝向手心,倒出少量溶液旋转冲洗 瓶口,再由原处倒出溶液至无菌容器中)→盖瓶塞(倒毕塞瓶 塞盖,消毒后盖好)记录(开瓶日期、时间、放回原处)↓ 戴脱无菌手套:查对(号码、灭菌日期)→打开手套袋(放于清洁干燥的桌面上,用滑石粉包,涂擦上手)→戴手套(分次取手套法、一次 取手套法)→调整(将手套的翻边扣套在扣套在工作服衣袖外 边)→冲洗(用无菌水冲净手套上的滑石粉)→脱手套(清水 冲洗脓血后翻转脱下)→处置(手套放入医用垃圾)→清洁双 手 思考题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作业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作业 信息与信息技术-1 课程内容:教科版第1.1节和1.2节 教学目标: 1.通过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形成对信息的感性认识。 2.结合具体例子描述信息的外在的重要特征,如价值性、时效性、可伪性、共享性、依附性等。 3.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能描述几个重要阶段的基本特征。 4.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描述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课标条目: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基础要求:能举例说明信息的特征,能结合实例描述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条件要求:计算机教室、教室 1. 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体现了信息的() A.载体依附性 B.共享性 C.时效性 D.必要性 答案:C 2.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通过载体来呈现,这说明信息具有( ) A.载体依附性 B.传递性 C.时效性 D.真伪性 答案:A 3. 到目前为止,人类一共经历了( )信息技术革命,其中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A.三次 B.四次 C.五次 D.六次 答案:C 4. 信息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将向( )方向进一步发展。 A.商业化 B.大众化 C.人性化 D.人性化和大众化 答案:D 5. 下列关于信息技术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对社会既有积极的一面,还有消极的一面 B.青少年不用学习信息技术,只要一心读书就行 C.青少年不能过度崇拜信息技术,也不能盲目排斥信息技术 D.青少年学生应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答案:B 网络信息检索-3 课程内容:教科版的2.2和2.4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使用关键词搜索信息。 2.描述“全文搜索”、“目录索引搜索”和“在线数据库检索”的区别。 3.知道几种常见的搜索引擎的功能区别。 4.能够下载网页上的文字、图片、动画等信息。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关键字搜索需要的信息,并且掌握一定的搜索技巧 课标条目: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基础要求:能够熟练使用浏览器,对于信息有一定的基础认识,知道如何从要搜素的信息

信息技术教案

六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学习对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很,热情很大。特别是六年级学生学习计算机四年了,有一定的基础,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比较理想,但大部分学生在计算机的应用方面还是比较狭窄,对于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还不够熟练或者不规范,少部分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还没形成,考虑到六年级学生本学期的上课特点,所以,本学期将继续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外,着重引导对计算机理论和logo语言绘图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尽量熟悉和使用logo,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下阶段的计算机学习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采用的是青岛出版社出版的新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它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总共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主要内容是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共2课,通过利用网络搜索学习认识计算机系统,完成一些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联的任务,进而掌握完成这些任务所需要的操作技能;第二单元主要内容是logo语言乐园,共10课,通过学习logo的操作,让学生掌握logo语基本命令的使用方法。能够使用命令绘制简单的图形,学会重复命令、重复命令的嵌套,可以通过重复命令绘制一些比较复杂的图形,了解了过程的定义、调用、修改等知识。第三单元是算法思想初步。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算法现象、算法的优化思想、算法的描述方法等。共3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意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了解计算机工作的过程。了解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及其工作原理。了解LOGO语言,了解各种语言命令。理解算法的概念,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掌握常用算法。认识计算机各部分组成,理解工作原理。掌握LOGO语言基本命令使用方法。绘制简单图形,使用重复命令,嵌套方法绘制复杂图形。掌握四则运算和表达式输入方法。了解打印。提高能力。描述算法,选择恰当算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期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手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

《信息技术基础》上机操作练习题

一、在文档中输入以下文字,并按如下要求完成操作。 人类已迈入了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里,信息和物质、能源一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三大基本资源之一。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教育科研、医疗保健和政府管理,以及家庭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1、在桌面上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建立一文件夹,并将该文字取一文件名保存在其中。 2、对该段文字设置页面为16开大小,且各边距设为2cm 。 3、将该段文字设为楷书、小四号字体,且第一行第一个字首字下沉为3行,字体为方正舒体,将该段文字中所有“信息”改为“学习”,且字体为隶书、倾斜、字号为四号。 4、将该段字设置首行缩进2个字符,段前与段后间距为1行,同时设置1.5倍行间距。 5、将该段文字中的所有“教师”加底纹、双线红色边框。 6、对该段文字分为等距两栏且中间加分隔线;对整篇文档设置任意一类型的艺术型页面边框。 6、在文字中间插入一笑脸自选图形,图形环绕方式设置为浮于文字上方。 7、在文字中间插入一名为“现代教育技术”任一艺术型、字号为18号的艺术字。 2、将表格外边框改为红色双边框,内框设置为蓝色0.75磅大小单线,第一行表格填充灰色底纹,字体颜色为蓝色。 3、求出每一位同学的平均成绩、并将表格中所有项目垂直、水平居中。 三、制作下列图形 A 1

在excel工作表中输入如下数据,形成如表所示的样式,并以任一文件名 表示),用if函数进行总评(总分大于220分的为优秀,在200-220分的为良好,其他为合格),将结果放入总评栏中。(20分) =IF(F3>220,"优秀",IF(F3>200,"良好","合格")) 2、对各同学按总分为关键字进行升序排列,若总分相同则再以语文为关 键字进行排列,并填充名次。(7分) 3、在表格上面加一标题为××学校学生成绩统计表,并将其字体设置为 蓝色、粗楷体、相应大小加下划线,并采用合并居中方式排列。(8分) 4、对整个表格设置边框:外框线为双线,颜色为红色;内边框为单虚线, 颜色为蓝色;第一行设置图案为25%浅绿色底纹。(10分) 5、表格中各栏标题设置为粗体、宋体、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都居中,把 总分保留一位小数。(5分) 6、对学生的成绩设置条件格式:80以上的成绩设置为字体颜色为蓝色、 60-80分的设置为绿色、60分以下的设置为红色。(10分) 7、对各位同学的各门课成绩(除总分、名次和总评)创建嵌入式簇状柱形 图,图表标题为“××学校学生成绩统计图”,并将图表所有数据字体设置为11号。(15分) 8、“自动筛选”把班级为高一(3)的学生数据复制到工作表2中,同时将 工作表2改名为高一(3)班学生成绩统计表。(10分)

计算机基本操作 培训讲义

计算机基本操作培训讲义 禄劝职业高级中学 吉波

计算机基本操作培训 第一讲 一、计算机使用规范 1、开机、关机操作 开机:先开显示器,再开主机(开机需要等待1分钟左右,在机器未加载完成之前不建议操作机器) 关机:先关主机(主机关闭的标志:显示器屏幕无显示,主机机箱电源灯熄灭)、再关显示器 复位启动:按一下机箱上的“reset 重启”按钮,计算机将会重新启动 强行关机:正常情况下,不允许操作。当计算机死机时,可使用。按住开机按钮不放5秒钟。 关机后等待10秒钟才能第二次启动。 2、计算机使用注意事项: (1)、不在灰尘较多的地方使用 (2)、计算机关闭后必须切断电源线 (3)、不在强磁场的环境中使用 (4)、空气湿度不宜过高或过低 (5)、使用过程中不能震动、不得突然断电 (6)、计算机具有一定的电磁辐射,长期使用应做好防护措施 二、基本输入 1、基准键:

打字之前各个手指应摆放的位置: 左手的食指轻放在G键上,其它四个手指依次向左分开各占一个键位;右手的食指放在J键上,其余四个手指向右自然分开,各占一个键位。大手指轻放在空格键上。手指要轻松,灵活,略弯曲。如下图所示:

第二讲 2、汉字输入法: (1)输入法是一种人与计算机对话的基本工具, 智能ABC输入法:是一种操作系统自带的输入法,几乎每台电脑都有,不需要另外安装软件。 (2)在进行汉字输入之前需要切换输入法 输入法切换:默认状态下,输入法处于英文输入状态, 切换方法:用鼠标左键点击桌面右下角,任务栏上的输入法图标;选择对应的输入法,如:智能ABC输入法5.0版。也可以按快捷键切换。 (1)单字输入: 将该字的拉音完整输入,按空格键;如果该字出现在第一页的最上面一个位置直接按空格键;如果在第一页的其他位置,则按相应的数字键;如果不在该页按pgdn向下翻页,再次选择。 例如:输入“学”直接输入: xue +空格+空格 (2)词组全拼输入: 将该词组的拼音完整输入,按空格,按相应的数字键。 例如:输入“学生” xuesheng+空格 “电脑” diannao+空格+空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