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昆山交通政务信息专报

昆山交通政务信息专报

昆山交通政务信息专报
昆山交通政务信息专报

昆山市交通政务信息专报

2006专报2号

昆山市交通局党政办公室编2006年1月11日

市政府实事工程公交127、128路开通营运共上线16辆空调大客班次间隔时间10分钟

列入政府实事工程的公交127、128路于1月10日正式开通营运,市委副书记钱解德、副市长任雪元分别为两条线路开通揭幕。

此次上线的公交127路起讫站分别为红峰二村和新海关,途径大西门桥、秀峰桥、玉山医院、震川西路、丽泽公元、团结新村、火车站、誉兴大酒店、中华园街道、通关点、南亚电子、南纤公司、出口加工区等20个站点,全程14公里,首班时间为6:00,末班时间为18:30,全程票价为3元。公交128路起讫站分别为红峰二村和正仪,途径鹿城路、大镇汽修厂、江浦路、体育中心首末站、体育馆、黄渡江村、富塘村、泰泓花园、阳澄湖村、南桥、正仪等17个站点,全程14.3公里,首班时间为6:00,末班时间为18:30,班次间隔时间为10分钟。全程票价为3元。

至此,2005年春节以来,我市已新增、更新公交车105辆,新辟城区公交线路3条、镇区公交线路2条。2006年还将进一步加快推进昆山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目标:新辟公交线路5条,延伸线路8条,新增、更新公交车辆100辆,新增外企接送车30辆,满足市民出行需要。

本期报:曹书记、张市长、任雪元副市长

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秘书处

苏州市交通局

园区交通规划设计建议书

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交通规划设计项目建议书 2012年7月

目录 1.概述 (1) 1.1.项目背景 (1) 1.2.本项目的目标和研究内容 (1) 1.3.编制依据 (2) 2.项目研究内容 (3) 2.1.前期调研 (3) 2.1.1.研究思路及框架设计 (3) 2.1.2.现状调查与资料收集 (3) 2.1.3.项目需求分析 (4) 2.1.4.对园区总体规划的解读 (4) 2.2.交通建模及交通需求分析 (4) 2.2.1.交通建模 (4) 2.2.2.区域交通分析 (5) 2.2.3.背景交通量预测 (5) 2.2.4.项目交通量预测 (6) 2.3.外部交通分析与建议 (6) 2.3.1.项目对外交通分析 (6) 2.3.2.周边主要道路和交叉口交通组织建议 (7) 2.3.3.公共交通系统的考虑 (7) 2.3.4.班车与公交、轨道交通的接驳(P+R、B+R) (8) 2.4.内部交通规划设计 (9) 2.4.1.内部道路系统功能划分与横断面调整 (9) 2.4.2.交通流线设计 (10) 2.4.3.慢行交通组织 (10) 2.4.4.物流通道及交通组织 (11) 2.4.5.道路语言系统设计 (11) 2.4.6.重点交叉口规划设计 (12) 2.4.7.停车场规划设计 (13) 2.4.8.停车诱导系统建议 (13) 2.5.设计方案交通仿真评价 (14) 3.时间进度及经费 (17) 3.1.项目时间进度安排 (17) 3.2.经费安排 (17) 4.成功案例 (18) 4.1.北京城乡世纪广场项目及周边区域交通研究 (18) 4.2.世纪金源时代购物中心停车场管理综合解决方案 (20) 4.3.金融街智能停车诱导系统规划设计方案 (21)

《昆山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编制与管理细则》文本

《昆山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编制与管理细 则》文本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部分文本部分

目录 第一章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管理部门职责及评审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从业单位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附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一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交通影响评价技术细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二选址(或出让)阶段和报建阶段交通影响评价技术细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A 规划单元分区、交通设施服务水平分级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B 部分条文解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昆山市交通影响评价编制与管理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为了促进昆山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规范交通影响评价规划管理工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昆山市的具体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实施条例》、《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 141-2010)、《江苏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导则(2012年修订)》、《江苏省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编制要点》等。 第三条【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规划区。 第四条【阶段划分】交通影响评价(简称“交评”)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简称“控规阶段”)、选址阶段或地块规划条件核提阶段(简称“选址(或出让)阶段”)、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建设项目方案设计阶段(简称“报建阶段”)三个阶段。

昆山市周庄古镇简介

昆山市周庄古镇简介 周庄是中国江南一个具有900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而正式定名为周庄镇,却是在清康熙初年。周庄在苏州管辖的昆山之西南,古称贞丰里。若要在中国选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水乡古镇,毫无疑问,她就是“中国第一水乡”周庄。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杰出代表的周庄,成为吴地文化的摇篮、江南水乡的典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荣获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联合国亚太地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美国政府奖、世界最具魅力水乡和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中华环境奖、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等殊荣。 周庄镇镇域面积38.9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占50%,古镇区面积为0.47平方公里,总人口3.3万人,本地人口2.2万人,辖10个行政村和2个居委。2012年,全镇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8亿元;工业生产总值26.9亿元;三产服务业增加值3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4.8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亿元;固定资产投入13.3亿元,其中工业投入4.9亿元;新增注册内资5.9亿元;新增注册外资1564万美元;进出口总额1.3亿美元,其中出口1.1亿美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1906元,;全年接待游客350万人次。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旅游节目CNNGo网站选出全球最美丽的10个小镇,周庄名列第九;在联合国“全球优秀生态旅游景区”和新华社“长三角十大古镇”评选中,周庄荣登榜单。在周庄取景拍摄的影视剧有:杨乃武与小白菜、阮玲玉、新白娘子传奇、西游记、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江南巨富沈万三、新乱世佳人等。 凭借得天独厚的水乡古镇旅游资源,坚持“保护与发展并举”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水乡古镇为依托,不断挖掘文化内涵,完善景区建设,丰富旅游内容,强化宣传促销,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成功打造了“中国第一水乡”的旅游文化品牌,开创了江南水乡古镇游的先河,成为国家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获得“最受外国人喜欢的50个地方”和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中国知名旅游品牌的荣誉。近年来,不断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弘扬和传承,积极探索中国第一水乡——周庄文化旅游,全力塑造“民俗周庄、生活周庄、文化周庄”,正日益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窗口,更是受到了中外游客的青睐,全社会旅游收入达8亿元。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富贵园、江南人家、钱龙盛市、四季周庄等适宜现代休闲体验型旅游配套项目的相继推出和完善,扩大旅游规模,做大旅游盘子,使周庄旅游逐步向休闲度假型旅游发展。 经过十年保护、十年发展,周庄跨入十年提升时期,提出了打造“国际周庄”的构想。借助经典的江南水乡文化来展示优秀的中华文明,以文化的交融为切入点,把周庄推向国际。通过资源的整合,推出适宜现代体验式旅游的精品线路和项目,加大投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和提高国际接待能力,努力把周庄建设成为国际休闲度假基地。

园区通信管网建设规划方案

园区通信管网建设规划方案 一、规划背景介绍 园区占地31.14公顷,地势较为平坦,交通条件便利,景观条件优越。地理位置位于南充市城郊工业区,紧邻市区,市政资源 丰富,网络、电力、通信、水源、交通等资源配套相对齐全。 园区是一个综合性极高的工业园区,内部涵盖厂房、办公、科研、居住生活、辅助等多个系统功能区。园区大致分四个功能区,分别为生产区、研发区、办公区和生活区。 整个工业园区强调整体性,园区内所有管理属于企业行为,必须要从集中管控的角度出发,所以园区通信一定要做到互联互通,消息高度一致。园区对接入的资源进行统一分配和管理,此处的 资源包括能源、水源、信息等。 通信管道建设已经被国家提倡为战略投资,因为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园区等同于一个小型社会,所以通信 管网的建设也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投资,它将为企业带来多方面的 效益体现,比如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多样化的通信手段。 通信管网建设目前已经现对比较成熟,因为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信息发展在社会发展中已得到广泛、成熟的应用。根据园区 整体规划,打造一个合理的管网是相当重要的一项工程,从精确 化管理的角度出发,把握通信管道的建设及其规模是保持企业健 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信息化产业,积极推动各项信息化基础建

设进程,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团体和政府组织都在直接或间接的 受到其影响。通信管道建设是所有信息化通信的基础,要建成一 个互联互通,信息高度一致的网络体系需要依靠强大的通信管道 来构建。在企业中使用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化管理手段,都需要 集中管理和异地管理,现代管理理念中提倡随时随地,它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完善的网络来进行互联互通,所以建设一套完整的通 信管网体系是企业值得投资的一项大工程。 二、园区通信管网介绍 本规划为园区通信管网建设方案,主要对园区内的信息化系统需要使用到的管道网络进行规划,为后续信息化系统建设上 线打好基础。通信的基础是网络的建设,通信管网建设是为网 络提供基础线路通道,现代通信管道分有线和无线两种,本方 案只涉及到有线。 在现代工程理念中,网络是许多单一个体形成的集合,通信管网即大量通信管道组成的集合,它体现了高度集中和灵活 的网络特性。 设计参考: 1、50374-2006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5007-2003 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 园区内部通信管网的建设属于小型、功能较少的管道系统,设计的时候主要考虑园区与外部的连接入口以及内部园区的 畅通和可扩展性,因此园区内管网的建设主要以符合企业需求 为主进行设计。

城市交通规划项目建议书

市市政工程咨询中心十分荣幸获邀参加“市城市交通规划”投标工作。为了尽可能多地吸纳国际现代城市交通规划的经验,特邀请阿特金斯顾问公司予以协助,组成充分理解中国实际、又具有国际视野的工作团队。 市市政工程咨询中心全权负责该项目的所有事宜。

目录 第一部分研究单位的业绩与经验 (5) 1经验与优势 (1) 1.1 资质优势 (1) 1.2 专业优势 (1) 1.3 丰富的合作经验 (2) 1.4 良好的信誉 (2) 2 主持单位市市政工程咨询中心 (3) 2.1 市市政工程咨询中心概况 (3) 2.2 市市政工程咨询中心的业绩 (4) 2.3 市市政工程咨询中心的优势 (8) 2.3.1 经验优势 (8) 2.3.2 资源优势 (8) 2.3.3 技术优势 (9) 2.3.4 服务优势 (10) 3 协助单位市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 (11) 3.1 阿特金斯公司经验优势 (11) 3.2 阿特金斯公司的优势 (14)

第二部分任务理解与工作建议 (15) 1 概述 (18) 1.1 项目背景 (18) 1.2 规划围与规划年限 (19) 1.3 主要工作容 (19) 2 项目容分解 (20) 2.1 城市交通规划 (20) 2.1.1 研究目标与研究任务 (20) 2.1.2 规划理念与技术路线 (21) 2.1.3 研究容分解 (23) 2.2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33) 2.2.1 规划目标 (33) 2.2.2 指导思想与技术路线 (34) 2.2.3 工作任务 (37) 2.2.4 主要工作容 (38) 2.3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 (46) 2.3.1 工作任务与工作目标 (46) 2.3.2 规划层次 (49) 2.3.3 指导思想与技术路线 (49) 2.3.4 主要工作容及分解 (52) 2.3.5 对工作有决定性的外部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 (60) 2.3.6 分阶段工作大纲 (61)

工业园区道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名称及拟建地 项目名称:XX县XX路改造、XX公路(工业大道)改造及XX大道建设工程 项目拟建地:XX省XX县县城 1.2 项目建设单位:XX县工业园区管委会 1.3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1.4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1.5 项目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XX县的经济和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乡镇及农村人口到县城发展第二、三产业,县城人口迅速增多,特别是XX县工业园的建设,将吸引大量外商来XX创业,外来人口大量增加,物流运输增密。但XX县小城镇建设起步晚、发展慢,县城建成区域狭小,交通拥挤,人口密度大,人均建设用地、县城交通承载能力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现有的城市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转,

影响了县城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促进XX经济的发展,强化县域中心城市(县城)职能,提高县城对县域社会经济的辐射能力,协调、全方位发展县城经济。XX县委、县政府根据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县城总体规划,决定实施XX路改造、XX公路(工业大道)改造及XX大道建设工程。 1.6 研究依据及范围 依据: a、《XX县城总体规划(修编)》 b、《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c、《XX县城道路交通规划图(2000—2020年)》 d、《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e、《城市道路设计规范》(GJJ37-90) f、建设单位提供的1:1000地形图 g、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h、有关各专业的国家规范和规程 i、建设单位的委托及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 范围: a、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完整word版)广州智慧交通总体规划设计服务项目需求方案

广州市智慧交通总体规划设计服务 项目需求方案 广州市交通委员会 2018年5月

第一章项目背景 一、广州市智慧城市发展概况 广州作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经过不懈努力,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信息化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4年,由工信委牵头,广州市位列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前十名,荣获智慧城市应用创新奖。《广州市信息化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建设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先行区的战略定位,到2020年,基本建成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杆。 面向新时代,为实现《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草案中提出的城市发展定位,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坚持创新和需求驱动相结合,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融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搭建“创新引领、协调运作、绿色集约、开放合作、共享智慧”的广州市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框架。其中,创新引领是驱动引擎,协调运作是内部机制,绿色集约是生态模式,开放合作是产业体系、共享智慧是以人为本。 二、广州市智慧交通概况 1、智慧交通的定位 交通是连接城市的重要纽带,是城市生产生活正常进行的先决基础条件,关系着城市的产业布局、经济发展、人口迁徙,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医教用等众多方面,直接引导着城市的构建

与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安全、高效、绿色的交通出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部分,智慧交通已成为“治愈”大城市病、解决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有效途径。 智慧城市作为一个生命有机体,涵盖“中枢神经”智慧管理、“骨骼血管”智慧产业和“四肢感官”智慧民生三大领域,涉及城市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其中,处于智慧民生领域的智慧交通,直接支撑引领智慧民生各项智慧服务提质增效,辐射带动智慧产业资源调配、区域布局,为智慧管理提供实时、全面的信息来源和成效反馈,形成智慧城市的“主动脉”。 智慧交通在智慧城市中的主要定位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智慧交通作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体系框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优先、重点建设发展,成为智慧城市的“领跑者”,发挥了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作用。通过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智慧交通为城市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管理等领域的智慧建设发展提供基础支撑,智慧交通推动交通运输效率、安全、绿色等方面的提升,为城市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领域

北京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综合交通体系 来源: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网站日期:2005-04-12 交通发展目标与战略任务 与国家首都和现代国际城市功能相匹配,建设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和动态满足交通需求的,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高标准、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引导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和功能布局的优化,促进区域交通协调发展,支持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以“高效便捷、公平有序、安全舒适、节能环保”为发展方向,2020年,交通结构趋于合理,公共交通成为主导客运方式,出行的选择性增强,出行效率提高,交通拥堵状况得到缓解和改善,交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 (1)交通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全面落实公共交通优先政策,大幅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实施区域差别化的交通政策,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扭转交通结构逐步恶化的趋势,使公共交通成为城市主导交通方式。 (2)突出交通先导政策。根据“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加大发展带的交通引导力度,积极推动东部发展带综合交通运输走廊的建设,构筑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以及交通枢纽为主体的交通支撑体系。 (3)优化完善中心城路网体系,全面整合既有交通设施资源,挖掘现有设施潜力,大幅度提高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加大路网密度,完善路网“微循环”系统,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合理确定中心城的土地开发强度与建设规模,改善中心城交通状况。 交通发展指标 预计2020年,全市民用机动车拥有量达到500万辆左右,全市出行总量将达到5200万~5500万人次/日。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占客运出行总量的比例,由2000年的27%,提高到50%以上,其中轨道交通及地面快速公交承担的比重占公共交通的50%以上。 交通发展策略 (1)发挥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带动和引导作用,根据城市总体布局,积极推广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TOD),优先建设联系新城的大运量快速公共客运走廊,依托走廊发展新城。高标准编制新城的道路、公共交通、场站枢纽、交通管理等专项规划。 (2)加强京津冀北区域城市间的联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统筹考虑区域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营。完善区域航空、铁路、公路网络,促进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区域共享。区域交通运输枢纽布局与城市交通系统良好衔接,实现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一体化,引导城市空间与区域空间结构协调发展。

昆山南站介绍

昆山南站介绍 昆山南站位于昆山市创业路999号,与既有昆山站遥相呼应,系京沪高速铁路和沪宁高速铁路的共用站房,南侧为沪宁城际场,北侧为京沪高铁场。 车站总建筑面积71143平方米,其中站房建筑面积为8997平方米(投影面积),京沪高铁站房5899平方米,沪宁城际站房3098平方米;站台雨棚面积为36786平方米(投影面积),中心站房屋面面积21470平方米,旅客通道面积3890平方米(不计入车站总面积)。沪宁城际候车室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扣除电梯、出站区、检票区、安检区,实际候车面积仅400平方米,京沪高铁候车室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扣除检票区、安检区,实际候车面积800平方米。中心站房和站台雨棚组成了站房主体。中心站房为地上两层,首层为进出站厅层,层高13.450m,内设旅客通道、进站大厅、售票厅、候车大厅、出站大厅、贵宾室及设备用房等。二层为站台层,层高16.90m,分为四个站台,十二条股道,屋面为双曲面,站台雨棚位于主站房的两侧,空中俯瞰犹如绽放的并蒂莲。 昆山南站南面城际售票处设有人工售票窗口和自动售票机,人工窗口13个,北面自动售票区共有16台自动售票售票机(2

台为非现金TVM)。 昆山南站设有综控室,有1套独立的综控操作平台(沪宁场和京沪场混用),是苏州直属站管内唯一一个旅服系统车站操作控制的高铁站。昆山南站京沪、沪宁场各有2台无障碍升降电梯,南北通道内设有“魅力昆山”高铁服务台,为旅客提供信息查询服务、重点旅客服务、路内延伸服务、路地接力服务、联动救助服务、便民贴心服务等便民服务。 沪宁场候车室设旅客候车座椅50张,进站口设2台安检仪,车站设有2个进站检票口,上下行各1个,2个出站口,出站口与检票口在同一候车区域内。京沪场候车室设旅客候车座椅300张,高铁进站口设2台安检仪,车站设有2个进站检票口,上下行各1个,每个检票口都设有窄通道、宽通道和人工通道;售票厅及候车厅各设自动查询机2台。设有出站口2个,上下行各1个,分别设有2个窄通道,1个宽通道,1个人工通道,同时,配有补票设备1台。 昆山南站共有职工97人,其中票房32人(劳务工10人),服务大班51人(含VIP6人、借用6人),其他14人。共设有四个大班,分别是高铁服务班组3个、票房班组1个。2012年1-3月份日均发送旅客13213人,其中京沪场日均发送1730人;日均完成运输收入555356.8,京沪高铁完成181035.6。

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重点专项规划

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重点专项规划 目录 前言 一、发展现状及“十五”面临的形势 (一)综合交通发展成绩显著 (二)综合交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十五”综合交通发展面临的形势 二、发展方针和目标 (一)发展方针 (二)“十五”发展目标 (三)2010年发展设想 三、“十五”综合交通建设重点 (一)铁路 (二)公路 (三)沿海港口 (四)内河航运 (五)民航 (六)管道 (七)城市交通 四、“十五”综合交通发展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一)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比较完善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 (二)广开资金渠道,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三)交通价格改革 (四)推进交通运输技术进步 (五)扶持西部地区交通发展 前言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正常运转和协调发展的先决条件,对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和促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继续加快交通运输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重要内容。 本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运输结构的重点专题规划,是指导和组织2001年至2005年我国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本规划包括综合交通发展现状和未来形势的分析,“十五”综合交通体系的发展方针和目标、发展重点以及主要的政策措施等内容。 一、发展现状及“十五”面临的形势

(一)综合交通发展成绩显著 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消除交通运输严重的“瓶颈”制约,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增加投入并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推进了交通运输的改革与发展,使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交通运输落后被动的局面初步扭转。综合交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主要有: 1、基础设施快速发展,运输能力不断增强。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枢纽机场、国际航运中心为重点的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交通运输设施条件和装备技术水平,其中高速公路建设和铁路提速成为九十年代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的形象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到2000年末,铁路营业里程6.8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6000公里,其中复线里程2.16万公里,电气化里程1.5万公里,分别比1995年增加4700公里和5300公里;公路通车里程140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2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1.27万公里,公路已通达99%的乡镇和90%的行政村,分别比1995年提高1.9和10个百分点;民航机场129个,比1995年增加11个,航线1120条,比1995年增加323条,航线里程151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39万公里;输油(气)管道2.5万公里,比1995年增加7800公里;内河千吨级以上航道7855公里,比1995年增加1140公里;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646个,比1995年增加164个。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使交通运输在满足运输需求、降低运输成本、节约运输时间、提高运输质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铁路运输紧张状况有所缓解;公路交通状况明显改善;港口压船压港减少;民航干线运输基本适应需求。2000年全社会货运总量135亿吨,比1995年增加11亿吨,货物周转量43359亿吨公里,比1995年增加7629亿吨公里;全社会旅客运输总量146亿人,比1995年增加29亿人,旅客周转量12188亿人公里,比1995年增加3186亿人公里。城市交通发展速度加快,目前全国668个设市城市中有613个城市有公交设施,公共交通车辆21万辆,地铁线路120公里,出租汽车79.1万辆;城市道路长度15万公里,道路面积18亿平方米。总体上,运输紧张状况有较大程度的缓解。 2、综合运输体系逐步形成,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开始得到发挥。从“八五”开始着手建设的全国综合运输大通道骨架已初步形成,由铁路、公路、内河和沿海港口组成的煤炭运输通道,以沿海主要港口为龙头、后方各种运输方式为集疏运的外贸货物运输通道,以沿海和长江港口为重点的原油、铁矿石运输通道运输能力大幅度增加,运输效率不断提高,通过高速公路建设、民航运输发展、特别是铁路的提速,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的客运快速通道框架基本形成,服务质量明显改善。经过不断调整和优化,客货运输依赖单一或少数运输方式的运输结构有了很大变化,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开始得到较好发挥。2000年与1980年相比,货物周转量中,铁路比重由48%降为31.4%,公路比重由6%上升为13.8%,水运比重由42%上升为53.2%,管道比重仍维持1.6%左右;旅客周转量中,铁路比重由60.6%降为36.8%,公路比重由32%上升为54.2%,水运比重由5.7%降为0.8%,民航比重由1.7%上升为8.2%。公路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显现,铁路、水运的长距离、大运量的优势得到了较好发挥。 3、交通运输改革取得进展。运输管理体制与企业经营机制改革取得一定进展,铁路全面推行资产经营责任制,提出“网运分离”的改革方案,公路、内河和海上运输基本实现“政企分开”,国有大中型运输企业通过重组、改制,现代企业制度正在建立。交通设施建设的投资主体、投资渠道与投资方式多元化格局正逐步形成。运输价格改革稳妥推进,公路、内河水运等运输方式运价基本与市场接轨。不同行业与多种经济成分参与运输经营,运输市场竞争机制正在建立,运输质量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用户已开始有可能通过运输市场选择经济、合理和服务质量高的运输方式及运输企业。

交通工程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原创).doc

交通工程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原创) 交通工程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原创) 更新:2018-12-11 09:56:15 交通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家与省、市的发展计划部门、交通规划与设计部门、工程单位、交通管理部门等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交通工程建设与施工、交通工程设计、交通控制系统开发等方面工作,下面就为大家带来交通工程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范文,欢迎阅读! 交通工程主要课程 交通工程、系统工程、交通工程经济与法规、交通规划、总图运输设计、交通港站设计、交通控制与管理、道路工程、轨道交通、交通项目评价、工程概预算等。 那么,该专业职业规划书怎么写呢?下面让高考升学网小编通过案例传授各位看官一点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制作技巧吧! 一、前言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一个确定的目标和一个完整的人生规划,在这个竞争压机如此巨大的社会中我们注定将会是社会的淘汰品。 每一秒我们都在面对一个崭新的生活。机遇和挑战无处不在,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只有树立一个正确方向我们才能勇敢向前,向成功,向梦想靠近。为自己拟定一份职

业规划,帮助我发掘自我潜能,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 二、自我分析 1、职业兴趣 首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是我主修专业。其次,我也深深地为能够进入这个专业而感到荣幸。同时,这也是一个在全国范围内新起的热门专业,它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的职业兴趣是做一名的地铁公司的工作人员。 2、职业能力 我相信,只要有信心、有热情、肯投入,就没有做不成的事。身为理科毕业的我,拥有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我的学习能力较强,细心、坚韧、能和别人友好相处、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我修取了具有专业知识的各总证书,我可以作为管理和专业一体的复合型人才,也为我实现自己的规划而打下一定的基础。 3、个人特质 我比较喜欢团队合作。因为我擅长篮球,篮球是一个团队意识比较强的运动,所以我认为在团队合作的过程当中我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了解别人的想法和独到的见解,同时也能够认识更多的朋友。团队合作能够激发我的工作的热情、鞭策自己努力前进。同时,我能试图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顾全大局,喜欢有激情的工作。我相信的人组成的团队会更加。 4、职业价值观 我会考虑这份工作对实现我自身理想有多大帮助,对实现我的目标有多大的铺垫作用。我看重职业能不能有一个好的发展前景,有没有从中不断学习提高我个人能力的机会。当然,工资

2016.3.7苏州市域轨道S1线昆山段沿线站点及周边一体化交通详细规划设计

一、项目名称 苏州市域轨道S1线昆山段沿线站点及周边一体化交通详细规划设计 二、规划背景 苏州轨道交通S1线是《苏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6-2022)》确定的近期建设线路,连接苏州市与昆山市,起点与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终点站夷亭路站衔接,止于昆山花桥镇,与上海11号线衔接。线路连接苏州工业园区、沪宁城际阳澄湖站、昆山主城区、沪宁城际花桥站、陆家镇和花桥镇。轨道交通S1线全线总长41km,共设车站28座,其中昆山境内36.5km,26座车站。计划2016年12月底开工,2021年底试运营,工期60个月。 为了保障轨道交通的顺利运营,建立起轨道交站点周边完善的一体化换乘体系,形成轨道与常规地面交通方式的高效换乘,以地下空间和地面换乘设施为抓手,因地制宜,凸显公交优先和慢行友好,扩大轨道交通服务范围,同时完善轨道交通规划设计,为轨道开通后与地面交通的换乘提供了有效保障。 随着轨道交通S1线方案的基本稳定,相关的衔接换乘规划设施规划也应抓紧开展,以保障项目较为充分的研究周期,并争取换乘设施与轨道交通主体建设同步开展,从而保证轨道开通运营后与地面交通换乘衔接的顺畅,提升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益。 三、规划范围与年限 (1)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涵盖轨道交通S1线经过的昆山境内的26个站点。 (2)规划年限:规划分为初期、近期和远期,其中初期面向轨道开通初年2022年,保证轨道开通后的正常运营;近期为轨道开通后3年即2024年,为轨道建成投入使用的初期阶段。远期为轨道开通后10年即2031年,为运营较为稳定和成熟的阶段。 四、规划依据 1.《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2.《昆山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3.《昆山市城市综合交通系统整合规划及技术指引》 4.《昆山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5.《苏州轨道交通S1线预可行性研究客流预测报告》 6.苏州轨道交通S1线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关工程设计成果 7.昆山市各分区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 8.相关政策文件及其他专项规划研究成果 9.沿线地形图和影像图 五、主要规划内容 1.项目概述 界定项目的规划研究范围和期限,明确项目研究的意义和目的;梳理项目研究主要依据的上位规划,各类行业规范和国家的相关政策。 2.轨道交通S1线沿线地面用地及交通现状 分析轨道交通S1线线路的技术指标以及建设计划等情况;调查沿线各站点周边的现状用地布局、道路设施、公交首末站及停靠站、机动车及非机动车社会停车场、出租车上下客点、慢行设施;调查轨道沿线现有公交线路资源配置情况;诊断轨道沿线现有地面交通设施和公交线路配置存在的问题。 3.案例分析和经验启示 收集并分析国内外交通衔接的相关理论研究、建设实践成果资料,提出可以借鉴的主要经验和建设重点。

张江高科技园区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第一章 规划背景 一、概述 上海市中、近期建设行动计划指明,继续实施“聚焦张江”战略是科技教育的主要任务。要完成“一区六园”等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加速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孵化。2007年,高新技术园区功能开发面积达50平方公里,建成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30个以上。 张江高科技园区地处中心城区的东南角,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吸引了世界上一些著名公司、研发机构入住张江。张江高科技园区已初具规模,川杨河以北的用地难以满足园区的进一步发展。为拓展园区的发展潜力,2003年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又编制完成了《张江高科技园区南部扩展用地结构规划》。 随着园区的进一步发展,各方面的交通需求将大幅增加,加上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居民的出行方式也将发生较大的变化。为给张江高科技园区营造一个与中心城联系紧密、交通便利、出行方便、以人为本、人车并重的交通环境,张江高科技园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未雨绸缪,组织了本次的张江高科技园区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二、规划研究范围 1、核心区(28.22km2) 龙东大道~外环线~华夏路~罗山路所围成的区域。该区域是张江高科技园区的规划用地范围,用地面积约28.22km2,是本次研究的重点。

2、扩展区(17km2) 华夏路~外环线~罗山路所围合的区域,毗邻张江高科技园区,都处于外环线范围内,占地面积约17km2,作为张江高科技园区的扩展备用地。 3、适当扩大的影响范围(96.5km2) 云间路~外环线~唐陆公路~迎宾大道~秀浦路~御水路~芳甸路所围合的区域,在核心区和扩展区外,考虑到交通的波及性而适当扩大的影响范围,面积约96.5km2。

三、区位特点 张江高科技园区地处中心城的东南角,在中心城的外围,与城市核心区相距较远。 园区周边及内部高等级道路发达,四周均为城市快速路,内部还有中环线穿过,城市快速路全长约35.6km,便于小汽车交通出行。 张江高科是上海市“一园六区”之一,能级较高,与周边的北蔡、孙桥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呈阶梯状,主要经济活动发生在市区其他能级较高的区域间。

商业项目内部交通动线设计要点

商业项目内部交通动线设计要点 时间:2006-5-19 11:51:00 五一黄金周期间,京城各商业中心的人流数量直线上升,零售额增幅近两成。但商业异常火爆的背后,不少消费者反映某些商业项目的过道狭窄、电梯数量少,造成了商业设施内部交通拥挤和电梯等候时间过长的问题。其实,商业设施的内部交通动线的设计是否合理,将决定消费者能否在商业体中逗留更长的时间。因此,投资者在选择商业项目时,要将商业项目的内部交通动线纳入商业考察的重点环节。 一、讲评要点 1. 五大要素奠定商业设施内部交通成功前提。 2. 垂直交通和平面交通组成内部交通网络。 3. 业态规划的合理性将对引导人流起到关键作用。 二、案例分析 位于王府井大街的东方新天地,商场营业面积达12万平方米,分为地铁层、首层及平台层三层。作为京城著名的商业项目,开业几年来,东方新天地人流持续获得至少双位数增长,目前商场人流每日达15至20万人次,假期更可达到25万人次。据悉,目前东方新天地的

出租率高达95%,有些店面的月租金更是已经达到每平方米260美元,且有上调空间。 东方新天地能取得如此好的经营业绩,与其规划合理的内部交通动线设计密不可分。东方新天地的内部交通设计,充分考虑了人的生活习惯和人流交通组织,力求达到使用上的无障碍和灵活性。其内街式交通布局,使商场内的平面交通更具识别性和通畅性,实现各种功能相互间的互动。同时,地铁一号线的王府井站和东单站就设在该项目地铁层,可以使进入该商业体的购物者,在不必经历日晒雨淋就能享受到购物街式的舒适购物享受。东方新天地的合理内部交通动线布局,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吸引其人流的先决条件。 三、专家讲评 五一期间,消费者因为商业内部交通拥挤,而放弃购物的现象,说明了科学合理的内部交通组织,不但能直接影响顾客消费时的切身感受,又会间接影响商家的经营获利。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分析商业项目的内部交通环境,将有助于对未来是否实现商业赢利的判断。 商业规划合理内部交通成功前提 一般情况下,顾客在商场购物的时间不会超过3小时,超过这个时间就容易处于疲劳状态。所以合理的内部交通路线设计,可以在空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构成

我国城市正在经历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急剧增加,2000 年则达到 3.88 亿,已经超过了总人口数的30%,到2010 年或稍后一些年份,预计将达到 6.5 亿左右,约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50%左右[1] ;中国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数量增长迅速, 到2000年,我国人口超过100 万的城市已经发展到37 个,其中超过200 万的超大城市就有14 个;这些都表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到城市加速发展阶段。 在我国城市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发展需求对城市客运交通系统提出了严峻的要求。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中心区的高密度开发和人口的高度集中,使得交通出行总量剧增;随着城市边缘和远郊城市化地区的发展,将出现大量新的长距离的出行需求;这就需要扩大城市客运交通系统服务范围和能力。因此,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的首要任务是构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而其中特别重要的就是选择合理的主导交通工具,也就是,在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中占有主导地位,与城市发展、居民出行需求相适应的,影响城市规模、形态、空间结构和人口分布的,并代表交通技术发展水平的交通工具。 1.交通工具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 城市发展史直接与城市交通工具的发展史有关,城市在各个阶段的发展特点是由城市发展与交通技术条件的辩证关系所决定的,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不可能比其交通发展的快。新技术在城市交通中的应用首先表现在交通工具的发展,而新型交通工具如果能符合城市发展要求、满足居民出行的需求,这样的交通工具就可能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主导交通工具。 一般说来,在从城市边缘到市中心去的旅行时间就是居民单程出行可能承受的最大旅行时间,城市的半径往往等于居民在一小时内所能到达的距离。例如,在罗马,当步行为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时,其城市半径就是 4 公里;在19 世纪的伦敦,出行靠公共马车和有轨马车,城市半径为8 公里;到20 世纪,当人们利用市郊铁路、地铁或公共汽车出行时,城市半径就达到25 公里;而上个世纪末,在发达国家,当汽车即使没有普及但至少也十分常见时,城市半径就达到50 公里[2] 。可见,城市半径随着交通工具的速度的提高而增大。 从历史上看,交通工具在技术上的突破让城市跨越原有城市界限向外围区域发展,不断改变城市的空间结构。在美国,1920 年以前,城市沿铁路或围绕港口发展为紧凑的中心圆结构;伴随小汽车的出现,城市居民纷纷迁往地价便宜的城市边缘地区,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张;二战后,小汽车的使用开始普及,就业岗位和居住不断外迁,最终形成了当前的多中心结构和分散的城市布局;高速公路的建设,尤其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成为郊区发展最重要的催化剂。在不同的交通工具发展时期,城市形态的特征明显不同。因此,美国城市地理学家J.S.Adams从交通的角度出发,将美国城市形态的发展历史分为以下四个时代[3]: 1)步行与马车时代(1890年以前) 2)电车时代(1890-1920) 3)汽车时代(1925-1945)

昆山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设置标准与准则(试行)

昆山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设置标准与准则(试行) 第一条为加强我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的规划管理,使停车设施的设计和建设符合交通组织需要和管理要求,改善城市静态交通环境,根据国家和本市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本《标准与准则》。 第二条本《标准与准则》适用于本市中心城区(168平方公里),城区以外各乡镇可参照该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标准与准则》所称的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是指提供给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的专用场所。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应按照相关要求进行配建。 (一)新建建筑物应按附表一规定的标准设置停车泊位。 (二)改建、扩建部分的建筑,其改、扩建部分按附表一 所列要求配建停车泊位。原建筑配建不足的,应在改、扩建的同时按车位差额数的20%-50%补建。 (三)体育场馆、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影剧院、公园、各类城市交通设施或交通枢纽(附表一中所列其他建筑),特大型、综合性建筑项目、特殊区位开发建筑项目,以及城市规划部门或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认为对城市交通有较大影响的其它类建设项目的配建停车设施设置标准,应通过建设项目交通影响分析的停车需求预测初步确定配建标准,报市规划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执行。

(四)综合性建筑物具有两种以及上主要功能,应充分考虑共用停车位的设置,其配建车位总数应按建筑性质与规模分别计算后累计,按其累计值的80%计算;群体布置的建筑物,在符合规定的配建停车设施总指标的条件下,可以统一安排,协调布置。 (五)本《标准与准则》规定的建筑物配建停车车位指标,机动车以小型汽车为计算单位,非机动车以自行车为计算单位。 (六)核算车位时,安排的其他车型机动车、非机动车车位,可按附表二所列的换算值折合成小型汽车的车位或者自行车的车位进行计算。 (七)在用地范围内,应按表三规定的标准和合理组织交通流线的要求,配置装卸车、出租车和无障碍车位。 (八)宾馆、饭店应在用地的地面部分或者规定的空地上,按每50个客房配置1个大客车停车位。 (九)建筑物每设置1个大客车停车位可按附表一所列标准减设2.5个小型汽车停车位。 (十)建筑物按配建指标计算出的车位数,尾数不足1个的按1个计算。 (十一)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的布置与设计应考虑将来转化成为机动车停车设施需要的可能性。 (十二)建筑物的临时停车位和特殊建筑的停车位配建标

昆山市公共交通规划

昆山市公共交通规划 报批稿(2006~2020年) (文本及图则)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2006年9月昆山市交通局

昆山市公共交通规划(2006~2020年) (报批稿) 昆山市交通局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二○○六年九月

昆山市公共交通规划(2006~2020年) 项目负责人: 江皓(昆山市交通局局长) 陈峻(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博士副教授) 王炜(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院长教授) 项目参加单位: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昆山市交通局、昆山市运输管理处、昆山市客运公司项目主要编制人员: 昆山市交通局: 葛理想张磊任利平毛伟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黎冬平敬艳君王昊梅振宇何保红

昆山市公共交通规划(2006~2020年) 规划文本

规划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一条项目研究对象 (1) 第二条规划年限与范围 (1) 第三条规划指导思想和研究重点 (1) 第四条规划编制依据 (1) 第二章概述 (1) 第五条社会经济条件 (1) 第六条现状人口状况 (1) 第三章公共交通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 (2) 第七条昆山市公交线路现状分析 (2) 第八条昆山市公交站场现状分析 (2) 第九条昆山市公共交通现状主要问题 (2) 第四章昆山市人口规模和公共交通需求预测 (3) 第十条规划期人口预测 (3) 第十一条规划期客运交通需求预测 (3) 第十二条昆山市公共交通出行预测 (4) 第五章昆山市公共交通发展战略 (4) 第十三条总体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4) 第十四条公交发展战略具体要求........................................................................................... 4第六章昆山市近期公共交通规划方案 (5) 第十五条昆山市近期常规公交发展目标 (5) 第十六条昆山市近期公交规划方案总体说明 (6) 第十七条昆山市2006年公共交通规划方案 (7) 第十八条昆山市2007年公共交通规划方案 (7) 第十九条昆山市2008年公共交通规划方案 (8) 第二十条昆山市2009年公共交通规划方案 (8) 第二十一条昆山市2010年公共交通规划方案 (9) 第二十二条昆山市近期公共交通规划方案综合评价 (9) 第八章昆山市规划中远期公共交通规划方案 (11) 第二十三条规划中远期昆山市常规公交规划方案 (11) 第二十四条昆山市中远期公共交通规划方案综合评价 (11) 第九章昆山市公交专用道规划方案 (12) 第二十五条昆山市近期公共交通专用通道建议 (12) 第二十六条昆山市中远期公共交通专用通道建议 (12) 第十章昆山市公共交通发展建议 (13) 第二十七条公交场站建设建议 (13) 第二十八条昆山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系统建设 (13) 第二十九条保障公交实施措施建议 (1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