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复习提纲

信息获取

一、信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特征(1.1信息及其特征)

1、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论奠基人香农: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东西

控制论奠基人维纳: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三大资源)

我国学者钟义信: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是事物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

信息是利用各种载体(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通过各种渠道所传播的容(信号、消息、情报、报道等)。

2、能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主要有: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可处理性、可增值性、价值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真伪性等特征

3、了解信息的基本载体形式

主要载体有:文字、符号、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

例:一画报、一光盘本身不是信息,但它所蕴含的容是信息。各门学科知识、指挥交通红绿灯信号也是信息。

4、能通过具体事例分析信息的特征

例:小明把获取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产生新的更有用的信息。这体现了信息可处理性、可增值性特征。

答题技巧:在不同的案例中所反映的主要特征不同,具体答题时必须结合案例中的相关特征的描述字眼

信息传递三要素:信息源(信息的来源)、信道(传送信息的物理性通道)、信宿(信息的接收设备)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1、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信息技术(简称IT)是扩展人类信息功能的技术。所谓的信息功能是指收集、存储、处理、传递信息等功能。信息技术主要包括:

①计算机技术:存储、处理信息的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

②通信技术:传递(交流)信息的技术

③传感技术:获取(收集)信息的技术

④微电子技术:其它技术的基石,微电子技术的核心是集成电路技术

注意:准确区别通信技术与传感技术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一次:语言的产生(信息在人脑中存储和加工,利用声波进行传递,是猿到人的标志) 第二次:文字的发明和使用(首次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第三次: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使信息可以大量生产,扩大了信息交流的围) 第四次:电报、、电视等的发明和应用(信息传递效率一次发生了质的飞跃)

第五次: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信息的处理速度、传递速度惊人提高)

3、了解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

应用:日常生活、办公、教育、科学研究、医疗保健、企业、军事等方面。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T:计算机辅助测试

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积极影响: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对科技进步的影响;对人们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消极影响: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犯罪、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4、了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多元化(强调与其他学科结合应用);网络化(主要指计算机网络应用)

多媒体化(强调多种媒体的综合应用);智能化(强调计算机来实现人类的智能) 虚拟化(强调计算机的仿真虚拟现实中的某些场景)

注意:区分智能化与虚拟化

例:遥感技术是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它主要由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及测量等技术结合形成的。

上述是关于信息技术在(智能化)方面的发展。

三、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2.1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

1、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

信息来源的途径:他人(口头型:可靠性最差);事物本身(实物型: 可靠性最高);

媒体(电子型:快捷;文献型:费时)

选择信息来源原则:选择可靠信息源,力求信息来源具有多样性和代表性(典型性)。

例:校运会中,涛参加了校运会上的1500米项目的比赛,并获得了冠军。回家后,他把这一喜讯告诉父母。这体现了信息来源的(B )类型。

A、文献型

B、口头型

C、电子型

D、实物型

2、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确定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确定信息获取的方法,获取信息→评价信息

3、了解几种常见的采集信息的工具

工具可采集信息类型工具可采集信息类型

扫描仪文字、图像照相机文字、图像、(视频) 摄像机视频、音频、(图像) 录音设备音频

计算机存储器及网络中的各类信息(文字、音频、视频、图形、图像等) 此外,还包括一些传统的信息采集工具,如纸、笔等

注意:打印机、投影仪、绘图仪不是采集工具,是属于输出设备

例:下列设备中不属于采集信息的工具的是(C )

A、扫描仪

B、照相机

C、打印机

D、计算机

4、掌握采集信息的基本方法

检索媒体:采集电子型、文献型信息

与他人交流:采集口头型信息具体方法见P20,表2-2,采集原则见P20旁注亲自探究:采集实物型信息

5、能根据问题确定信息来源

答题技巧:必须结合题干案例,合理选择

6、了解计算机常用的信息存储格式(详见专题:计算机中常见的文件类型)

四、从因特网上获取信息的策略与技巧(2.2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

1、能使用浏览器浏览网页

浏览网页需要使用专用的工具——网页浏览器,如:IE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火狐浏览器(FireFox)、腾讯TT(Tencent Traveler)、傲游浏览器(Maxthon)。

IE浏览器的使用方法:启动浏览器,然后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如图:

地址栏:用于输入/显示域名地址或IP地址

域名地址(URL):即统一资源定位器,是用来标识因特网上资源的一种标准格式。

例:https://www.doczj.com/doc/3611447798.html, /index.htm

协议:// 主机名. 域名 / 网页名

IP 地址:唯一标识网络上各站点主机的地址,称作IP 地址。

考点:懂得区分一个IP 地址是否合法

判断:由四段数据组成,每段数据在 0~255之间,包括0 和255,之间用点(.)号隔开。

前进/后退按钮:重新访问被后退的网页/访问上一级浏览的网页

停止按钮:暂停接收当前网页的后续容

刷新按钮:重新从服务器中接收当前网页容

主页:刚启动浏览器自动打开的网页

超:鼠标呈手型,表示有超,作用:能够实现页面之间的跳转

收藏夹:用于收藏用户经常(喜爱)访问的

历史文件夹:自动记录最近一段时间用户所访问过的

拓展: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互相连接起来,使用功能完整的网络软件来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大系统。

因特网(Internet ):是通过TCP/IP 协议和其他协议将网络连接起来的全球网。

TCP/IP 协议:即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是Internet 上所有计算机的通讯标准。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提供一种发布和接收HTML 页面的方法

文件传输协议(FTP):为因特网用户提供在网上传输各种类型的文件的功能。

万维网/环球网(WWW):提供界面友好的信息服务,用于检索和阅读连接到服务器容 电子公告板系统(BBS):是通过电子公告板来获取和传播消息。

电子(E-mail ):格式:用户名服务器名 如:wangh_1982sina.

用户名命名规则:只能由数字、字母及下划线组成,且必须以字母开头;

文件管理方式

通信双方无需同时在线、能够传递各种媒体信息;

E-mail地址。

发送后,将发送到对方的服务器当中。

附件”形式发送,要发送整个文件夹或者多个文件信息时,先对文件进行压缩后再作为附件发送。

常用域名标准代码

2、掌握常用搜索引擎获取信息的方法

搜索引擎:是一个提供信息检索服务的工具平台。

常见的搜索引擎有:目录类搜索引擎、全文搜索引擎。

说明:①目录类搜索引擎是通过目录结构对信息进行组织、存储的。

例如:雅虎(..)、搜狐(.sohu.)、

新浪(https://www.doczj.com/doc/3611447798.html,)、网易(.163.)等;

检索方法:按目录检索。

②全文搜索引擎是通过数据库对信息进行组织、存储的。

例如:百度(.baidu.)、谷歌(Google: .google.)雅虎(..)、搜狐(.sohu.)、新浪(https://www.doczj.com/doc/3611447798.html,)、网易(.163.)等;

检索方法:按关键词检索。

3、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关键词搜索信息

①根据需要使用不同的搜索引擎(再好的搜索引擎也有局限性)

②用好关键词

提炼搜索关键词、细化搜索条件、用好逻辑符号:

如可用多个关键词中间以空格隔开来

答题技巧:必须结合题干及答案选项进行比较作答

4、掌握从因特网上下载网页、文件及图片的方法

?①文字:选定需要的文字→复制→打开文字编辑软件→粘贴→保存

?②图片:选定需要的图片→复制→打开图片处理软件→粘贴→保存

右击需要的图片→图片另存为→设定路径及文件名存盘

?③网页:单击浏览起上的“文件”菜单→保存/另存为→设定路径及文件名存盘

?④各类型的文件:右击需要下载的文件→文件另存为→设定路径及文件名存盘

对于容量较大的文件,更经常使用下载工具软件下载

5、掌握使用下载工具软件从网络上下载信息的方法

?通用下载工具:网络蚂蚁(NetAnts)、网际快车(FlashGet)、迅雷(Thunder);

特点:断点续传、多线程、多任务

?FTP下载工具:CuteFTP

?下载工具:Webzip等

五、信息鉴别与信息评价(2.3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1、能根据具体事例鉴别信息的真伪

①判断信息要素是否齐全;②判断信息来源是否具有时效性;

③是否与同类信息进行比较;④是否通过逻辑推理及调查考证等方法进行验证;

2、能根据具体事例客观评价信息

信息鉴别与评价的三个方面:信息的来源、价值取向及信息的时效性

各类信息时效性评价如下:

突发性或跃进性的事实:第一时间报道价值最大。(例:报纸或新闻的头条新闻)

渐进式的事实:最新,最近点时间价值最大。(例:台风最新报道,跟踪报道等)

过去发生、新近才披露出来的事实:通过说明自己得到的最新时间和来源的办法来弥补。

(例:向社会公开以前的军事等)

答题技巧:必须结合题干案例

信息加工与表达

本章涉及到各种媒体信息的具体加工与表达,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因抓住两条主线:

1、各种媒体信息的加工流程与方法;

2、紧密围绕信息加工过程中涉及的问题,掌握相关工具软件的具体使用方法。

一、文字信息的加工与表达(3.1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1、了解几种常用的字处理软件及其存储格式(详见专题:计算机中常见的文件类型)

2、能根据任务合理选择合适的文字处理软件加工信息(详见专题:文本加工软件的比较)

3、掌握图文混排、分栏等排版方法

垂直三栏式分栏效果

各种图文混排效果:

四周型版式浮于文字上方

“艺术字”与“自选图形”的组合效果衬于文字下方

4、掌握艺术字、文本框、图形图像等对象在文字信息表达中的作用

作用:修饰和美化文档,能够形象、生动地表达文本信息的主题

5、掌握文本信息的加工过程:

确定主题→收集与选择素材→设计版面→制作作品→评价与修改

6、文字处理技术——汉字编码:

输入码:用于输入汉字的编码,分为音码、形码、混合码、序(区位码、电报码),英文没有输入码

机码:计算机部用于存储、加工处理、传输统一使用的代码,又称汉字部码或汉字码(一般采用两个字节的国际码(GB)和BIG5码

输出码:用于输出汉字的编码

补充:计算机容量单位:位(bit)最小单位,字节(Byte或B)基本单位

1B=8bit,1KB=210B=1024B,1MB=210kB=1024KB,1GB=210MB=1024MB,1TB=210GB=1024GB

二、图表信息的加工与表达(3.2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1、掌握使用常用的公式、函数对表格数据进行处理的方法

名称框 命令按钮 编辑框

名称框(显示单元格地址或者函数名称) 编辑框(显示当前单元格的数据容)

公式的格式:=公式 单元格之间用运算符(+、-、*、/、^)连接 函数的格式:=函数名(参数1,参数2,……) 用 : 与 , 表示连续/不连续单元格区域 常见函数:

求和函数——SUM ()、 求平均值函数——AVERAGE ()、

求最大值函数——MAX ()、 求最小值函数——MIN ();计数——COUNT ()

2、掌握使用图表表达数据的方法

1、单击“插入”菜单,单击“图表”命令

2、单击“工具栏”中的“图表向导”按钮 ①选择图表类型:参考教材P54-55,表3-4,掌握4种图表的特点比较;

②图表源数据的选择:一般选择数据区域、行标题及列标题,如下图中的B1:E4

其中行标题、列标题分别转化为图表中的图例与横坐标

③设置图表选项:设置图表标题、网格线、数据标志等

④设置图表位置:一般以当前工作表中的对象插入,也可以作为新工作表插入

列标

行号

系列标题 坐标轴标设置图表向导(4步骤)

图表向导(4步骤

?柱型图与条形图:擅长比较数据间的多少与大小关系;

?线形图(折线图):擅长表现数据的变化趋势;

?饼形图(扇形图):擅长描述数据之间的比例关系。

3、能够对表格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答题技巧:必须结合所给图示进行阅读分析

例:小明采用图表形式来统计分析中、日、三国运动员在近三届亚运会上获取的金牌数量,在近三届亚运会上夺取金牌数量的增长比率。他应该使用的工具软件是(C )。A.Word B.WPS C.Excel D.FrontPage

三、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3.3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1、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应用

多媒体:多种媒体的组合(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应用;

多媒体作品的特点:交互性(最主要特点)、集成性、复杂性;

2、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

需求分析→规划与设计→素材采集与加工→作品集成→发布与评价

或选题立意→设计规划→开发制作→评估测试

3、能够根据任务需求,选择、使用恰当的工具软件

详见专题:计算机中常用软件及其作用

4、了解使用多媒体素材加工软件处理加工图像文件的方法

启动编辑软件→打开编辑对象→编辑图像→保存

5、了解使用多媒体素材加工软件处理加工音频文件

截取音频的步骤:(课本P65-66)

启动编辑软件→打开编辑对象→设置循环播放→设置开始点、结束点→保存

6、powerpoint简介(详见上学期“PowerPoint2000多媒体信息处理软件的使用”提纲)

视图种类:

从左至右:普通视图、大纲视图、幻灯片视图、浏览视图、幻灯片放映视图。

动画效果:自定义动画(设定幻灯片中某一对象的动画效果)

幻灯片切换动画(两幻灯片之间切换的过渡效果)

超功能:实现多媒体作品的交互功能

超设置:选定对象→在对象上右击→选择“超”命令;因此各种对象上均能创建超,如:文字、图形、图像、动作按钮等。

背景作用:设置单或者所有幻灯片的整体背景效果。注意:背景不能创建超。

背景设置:右击幻灯片空白处→选择“背景”命令(或者“格式”菜单下的“背景”)。

四、信息的发布(4.3信息的发布与交流)

1、了解在网络中发布信息的规

?原创信息的发布规:不得宣传有关黄、赌、毒的信息;

不得发布危害国家、集体利益的容;

不得发布谩骂、攻击他人的言论;

不向别人发布垃圾、带毒等;

?他人发布的信息:未经授权不得随意,但享有正当的评论权。

2、了解使用工具软件发布信息的基本方法(P93表4-2)

①在个人主页或者博客(Blog)上发布;②在BBS上留言;

③通过QQ、MSN等即时通信软件交流信息④发E-Mail;

五、智能信息的加工与处理(4.2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

1、了解常见的信息智能处理软件(专题:计算机中常用软件及其作用)

人工智能:即人造智能,是指让机器(计算机)模拟或实现人脑的智能活动。

人工智能处理工具和一般处理工具的区别:

2、了解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

①模式识别:是利用计算机对物体、图像、语音、字符等进行自动识别的技术。

研究畴:声音语言识别、文字识别(使用OCR识别软件、手写识别)、指纹识别,视网膜识别、声音信号和地震信号分析、照片图片分析,化学模式识别等。例:有些国家安全部门为了提高安全性,通过眼角膜识别系统打开安全门的过程,这里使用了模式识别技术。

②自然语言理解: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能够理解和生成自然语言的技术。

研究畴:机器翻译(金山快译、译星、万能对译、的在线翻译等)、人机对话。

例:利诚同学通过访问某与机器人对话,这使用了自然语言理解技术。

③专家系统④机器证明⑤智能代理(如office助手、搜索引擎的“机器人程序”或“蜘珠程序”)⑥人机博弈⑦数据挖掘⑧机器人

注意:通过网络与他人聊天或下棋等不属于人工智能应用

六、使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4.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

1、了解计算机程序运行过程及作用

程序:为解决某一特定的问题而编写的有限多条指令的有序集合

赋值运算:将等号右边表达式的计算结果赋值给左边的变量,格式:变量名=表达式注意:赋值号=,左边必须是合法的变量名

变量名取名规则:只能由数字、字母、下划线组成,且必须以字母开头

例1:已知变量A=1,变量B=2,则A=A+B是合法的赋值语句,A的最终值是3;

而,A+A=B则不是赋值语句,因为等号左边不是合法变量名。

例2:A=1,B=2,A=A+B,B=A+B,四语句按顺序执行完后变量A、B的值这多少?

答案:A=3,B=5,解析A=1,B=2 →A=3,B=2→A=3,B=5

2、了解编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分析问题→设计算法(最重要步骤)→编写程序→调试运行→检测结果

算法:是指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设计算法:是指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这一过程

算法描述方法:自然语言、伪代码、流程图、程序代码

3、了解几种常见的程序设计语言

(1)程序设计语言:是人们与计算机打交道的桥梁,通过它告诉计算机执行一系列操作,实现某种功能。

(2)程序设计语言分类:低级程序设计语言(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能被计算机直接执行的是用机器语言编写的代码(即用二进制代码编写的程序)

(3)常见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主要有:VB(Visual Basic)、Basic、Pascal、C语言、C++、VC++ 、Fortran等

小结:常见用计算机加工的信息方法:

①利用已有的工具软件解决问题:基于大众技术工具的人性化信息加工(办公软件)

②通过编写程序解决问题:基于程序设计的自动化加工(如编程解决复杂的计算)

③利用智能工具解决问题: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化加工(手写识别、机器翻译)

信息资源管理

一、信息资源的管理方法(5.1认识信息资源管理)

1、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应用领域

应用广泛,如:报刊、个人藏书管理、计算机文件管理、网络中各种信息的管理等。

2、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

可以帮助人们高效地利用和使用信息。

3、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一般形式

信息资源管理方式:手工管理方式与计算机管理方式

文件管理方式:信息以文件形式存储,不同类型信息扩展名不同 各个文件分类存储在不同的文件夹中 数据库管理方式: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或者数据库应用系统进行

统一高效管理,常用于数据密集型应用领域

网络信息常见的资源管理方式:

主题树方式:(如:目录搜索引擎的分类目录检索方式)

数据库方式:(如:全文搜索引擎的关键词检索方式)

文件管理方式:以文件系统为单位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和检索

超媒体方式:指超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方式

网络信息资源的最佳组织方式(发展趋势)是:数据库方式和超媒体方式相结合。 4、能描述各种常见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特点

信息资源分类: 学科分类和主题分类

学科分类:由权威机构发布,成为全社会或行业所遵守的标准,如《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主题分类: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如整理浏览器的收藏夹采用的分类法

二、数据库应用

1、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处理数据资源的方法

2、了解数据库的应用领域:如:网上学校、数字图书馆、银行储蓄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天气预报系统、、网络搜索引擎、网络影院等

3、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数据的优势

①能够保储大量数据,使用的空间少(即数据冗余度低)②管理操作方便、快捷,数据维护计算机管理方式

简单、安全③检索统计准确、高效④数据共享性能好

4、了解数据库管理

(1)数据库分关系型数据库、层次型数据

库、网络型数据库三种

(2)数据库系统的组成:由数据库(DB)、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应用系

统三部份组成(如图)

(3)数据库的组成:由若干个相互关联

的数据表组成、数据表是由若干条记录组

成、记录是由若干个字段组成(数据库中

的每一行称一条记录、每一列称一个字段)

(4)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SQL、

Foxbase、Foxpro等)

(5)常见的数据库文件:如扩展名

为.MDB的文件(即Access建立、管理的

数据库文件)、扩展名为.DBF的文件(即

Foxbase/Foxpro建立、管理的数据库文

件)

(6)数据库应用系统:是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支持下建立的计算机应用系统,通过它人性化的图形用户界面,用户可以方便地使用、操作数据库。

信息技术与社会

一、信息技术与社会

1、了解网络使用规

2、了解网络应用的有关社会道德问题

网上道德规:全国青少年网格文明公约:五要五不要(P132)

3、了解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规定,中国公民和单位对其开发的软件,不论是否发表,不论在何地发表,均享有著作权。

二、信息安全与信息保护(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

1、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信息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计算机及网络系统具有其本身的脆弱性

维护信息安全:是指确保信息容在获取、存储、处理、检索和传送中,保持其性、完整性、可用性和真实性。(即,保障信息的安全有效)

以计算机及网络为主体的信息系统,安全威胁有:系统实体的威胁、系统信息的威胁维护信息系统安全的一般措施:

物理安全措施:环境维护、防火、防盗、防静电、防雷击、防电磁泄漏;

逻辑安全措施:访问控制(身份认证、访问权限控制)、信息加密(数据加密、数字签名) 如何设置一个高安全系数的密码:

①位数越长越安全;

②密码越复杂越安全;即由数字、大小写字母及特殊符号的组合

2、了解病毒防的基本措施

计算机病毒:

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本质是一种特殊程序,目的是以破坏为目的)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非授权可执行性(强调自动运行)、传染性(强调传染途径)、隐蔽性(强调不易被发现)、潜伏性(强调暂时不发作)、破坏性(强调各种危害)、表现性、可触发性(强调触发条件)

传播途径:目前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播,此外软盘、光盘、U盘等存储介质也能传播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

①不使用来历不明软件及盗版软件;②不访问陌生;

③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并实时更新;④不打开来历不明的;

⑤及时安装系统漏洞补丁;⑥及时备份系统中的数据信息;

⑦对系统重要数据进行加密;⑧使用移动存储介质时,注意查杀病毒;

计算机病毒的清除措施:

①利用杀毒软件进行查杀病毒;②当无法清除病毒时,对磁盘进行格式化;

注意:格式化可以清除所有的计算机病毒,但同时也会将磁盘中所有的数据删除。

常用计算机杀毒软件:(专题: 计算机中常用软件及其作用)

杀毒软件与防火墙之间的区别

黑客:指利用不正当手段窃取网络系统的口令与密码的是人。

历史上一些著名的计算机病毒:

CIH病毒:每年4月26日发作,能够删除硬盘中的所有数据,甚至导致存故障;

冲击波病毒:针对Windows系统漏洞进行攻击,对系统打相应补丁后则不受影响。

文件存储格式及加工软件专题

一、计算机常见的文件类型

1、写出位图图像与矢量图形之间的区别;

2、JPG、BMP、GIF三种图像格式文件各字的特点;

3、WAV、MP3、MID三种音频格式的区别;

二、计算机中常用软件及其作用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集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案全集(必修)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上_教案_广教版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信息及其特征 教学目标 熟悉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信息特征的描述和信息的应用。 教学任务 ①信息及其特点②信息的基本特征③思考与练习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把握了解信息含义和特征。 教学方法 讲解、阅读、搜集整理、观看录像、探究、讨论等 讲授课时: 总第 2课 教学引入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谁掌握了信息技术,谁就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着相当大的优势。任务一:信息及其特点 案例呈现:北京申奥成功,P2 我们处在信息社会,可以通过种种方法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 传播信息的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等。 1、什么是信息?P3 阅读几个专家的定义,自己思考并到图书馆或网上找答案。 2、三个典型例子(阅读并填报)P4 1)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2)看云识天气;3)利用网络传新闻; 3、信息的传播过程 P4 信息发出方->用何载体->以何途径->信息接收方->接收效果及作用 (信息源)(信息传递)(信息归宿) 从信息发出方看信息-- 从信息接收方看信息-- 任务二:信息的基本特征 1、通过5个案例探讨信息的特征?P5 1)用电视看奥运节目; --信息的传递; 2)分享销售的经验与技巧; --信息的共享; 3)啤酒与尿布(经济); --信息是可处理的,可运用的; 4)象棋比赛(生活); --信息的时效性; 5)赤壁之战(战争); --信息的真伪; 2、信息的特征 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处理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真伪性; 3、信息特征的探究思考参考题:P6 提问方式进行; 4、观看录像片段,对信息及其特征增强感性认识; 练习与思考 1、信息的实例 2、举一些身边的、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人们是如何利用信息为生活、生产服务的 1.2信息技术及其影响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过程,感受信息技术应用及带来的变化和影响。 教学任务:

信息技术必修一_信息技术基础试题

主题一:信息技术与社会 (一)信息及其特征 1、现代社会中,人们把()称为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A.物质、能量、知识 B.信息、物质、能量 C.财富、能量、知识 D.精神、物质、知识 2、盲人摸象体现了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信息可以交流说明了信息具有( A.价值性B.时效性C.载体依附性D.共享性 3、下列叙述中,其中()是错误的 A.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B.信息具有时效性特征 C.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D.获取了一个信息后,它的价值将永远存在。4、网络上的信息被人下载和利用,这正说明信息具有( A.价值性B.时效性C.载体依附性D.可转换性 5、()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 A.时效性B.不可能增值C.可传递、共享D.依附性 6、下面哪一个不属于信息的一般特征?() A.载体依附性B.价值性C.时效性D.独享性 7、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体现了信息的() A.载体依附性B.共享性C.时效性D.必要性 8、交通信号灯能同时被行人接收,说明信息具有( 。 A.依附性 B.共享性 C.价值性 D.时效性 9、关于信息特征,下列说确的是( A:信息能够独立存在B:信息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C:信息不能分享D:信息反映的是时间永久状态 10、下面对信息特征的理解,错误的( ) A.天气预报、情报等引出信息有时效性 B.信息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C.刻在甲骨文上的文字说明信息的依附性 D.盲人摸象引出信息具有不完全性 11、在朝鲜战争即将爆发的时候,蓝德公司向美国政局高价兜售一份调查报告没被理会,战后美国政府分文未花就得到该报告,这体现了信息的:( ) A:价值性B:可伪性C:具有可传递性D:具有失效性 12、关于信息共享与物质的共享的差别,以下说确的是: A:信息一方使用时另一方就不能使用B:信息使用后就会损耗 C:信息可无限复制、传播或分配给众多的使用者D:信息可以有限的使用 13、将几副相互无关联的图像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的加工后,形成一副富有创意,有实际用途的图像,这体现了信息是() A:可以共享的B:需依附一定载体的C:可以增值的D:具有实效性 14、武王伐纣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却没有甲骨文资料记载其确切年代。现代考古工作者根据历史传说中的“天象”,利用天文知识成功地完成该时间的判定。这说明信息具有()特征。 A、可传递性 B、时效性 C、载体依附的可转换性 D、价值性 15、某次语文测验成绩已经按学号顺序录入到Excel表中,对语文成结在100分以上的学生筛选,得出相应的,这体现了信息的( ). A、可以共享的 B、可以增值的 C、需依附一定载体 D、具有时效性 16、下面有关对信息作用事例的理解,错误的是() A.许多历史事件以文字的形式记载在书上,体现信息的依附性。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复习资料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知识点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信息与载体密不可分,没有无载体的信息,没有载体便没有信息,信息必须通过载体才能显示出来。 二、信息的一般特征 1、载体依附性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而且,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信息按载体不同可分为(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 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的特点。 2、价值性 ☆信息是有价值的,人类离不开信息。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信息与物质、能量不同,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可以满足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物质、能量的生产和使用。 GPS:全球定位系统 ☆另外,信息又是可以增值的。 ☆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能体现出其价值,而有些信息的价值则可能尚未被我们发现。 3、时效性 信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如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时效性与价值性紧密相连,信息如果没有价值也就无所谓时效了。 4、共享性----信息不同于物质、能量的主要方面 信息共享一般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也不会改变信息的内容。 1、2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的悠久历史 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指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 2、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可靠的保证;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出现和普及?,进一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信息技术在不断更新,但一些古老的信息技术仍在使用,不能因为出现了新的信息技术就抛弃以前的信息技术。 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人性化)和(大众化),其中人性化是大众化的基础,大众化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人性化)。.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图形用户界面使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内容在可视性和操控性方面大大改善。 (1)、虚拟现实技术:3D游戏等。 (2)、语音技术:语音识别技术(ASR)和语音合成技术(TTS)。 (3)、智能代理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如Office助手、电子商务(EC)等。 GUI:图形用户界DOS:磁盘操作系统CPU:中央处理器EC:电子商务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电子教案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知 识点汇总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 主题1 信息的获取 一、信息及其特征 1、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一词通常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信息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如:图片、声音、动作、表情、文字。信息、物质、能量人类生存三大资源,信息≠物质(例:书不是信息) 2、信息的基本特征 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而且可以增值 时效性:信息反映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传递性:信息可打破时空限制 共享性:信息可被多个信息接受者接收且多次使用 真伪性:信息有真有假可处理性:看上去没用的信息处理后变得有用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简史 1、信息技术:简称IT 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称之为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其中现代计算机技术(核心)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 2、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第二次、文字的创造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普及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3、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多元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虚似化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虚拟现实技术 ?语音技术 ?关键技术有自动语音识别技术(ASR)和语音合成技术(TTS) ?语音识别技术(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是指将人说话的语音信号转换为可 被计算机识别的文字信息,从而识别说话人的语音指令以及文字内容的技术。 ?语音合成技术(Text to Speech)是指将文字信息转变为语音数据,以语音的方式播 放出来的技术。 ?智能代理技术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三、信息的获取过程 1、信息来源的主要途径 (1)直接获取信息:通过事物本身。 (2)间接获取信息:借助他人与媒体。 2、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设计全集(必修)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内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吴江市盛泽中学信息技术备课组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作业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作业 信息与信息技术-1 课程内容:教科版第1.1节和1.2节 教学目标: 1.通过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形成对信息的感性认识。 2.结合具体例子描述信息的外在的重要特征,如价值性、时效性、可伪性、共享性、依附性等。 3.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能描述几个重要阶段的基本特征。 4.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描述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课标条目: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基础要求:能举例说明信息的特征,能结合实例描述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条件要求:计算机教室、教室 1. 天气预报、市场信息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体现了信息的() A.载体依附性 B.共享性 C.时效性 D.必要性 答案:C 2. 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通过载体来呈现,这说明信息具有( ) A.载体依附性 B.传递性 C.时效性 D.真伪性 答案:A 3. 到目前为止,人类一共经历了( )信息技术革命,其中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A.三次 B.四次 C.五次 D.六次 答案:C 4. 信息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将向( )方向进一步发展。 A.商业化 B.大众化 C.人性化 D.人性化和大众化 答案:D 5. 下列关于信息技术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对社会既有积极的一面,还有消极的一面 B.青少年不用学习信息技术,只要一心读书就行 C.青少年不能过度崇拜信息技术,也不能盲目排斥信息技术 D.青少年学生应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答案:B 网络信息检索-3 课程内容:教科版的2.2和2.4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使用关键词搜索信息。 2.描述“全文搜索”、“目录索引搜索”和“在线数据库检索”的区别。 3.知道几种常见的搜索引擎的功能区别。 4.能够下载网页上的文字、图片、动画等信息。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关键字搜索需要的信息,并且掌握一定的搜索技巧 课标条目: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基础要求:能够熟练使用浏览器,对于信息有一定的基础认识,知道如何从要搜素的信息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重要考点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重要考点 注:以下所有考点,要求理解+背诵。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 一、信息 人类生活离不开信息。中国古代信息传播方式有:信鸽传书、烽火告急、结绳记事等。 二、信息定义的不同观点: 1香农: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指的是有新内容或新知识的消息。 2、维纳: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3、钟义信:认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 三、信息的传播过程: 信息发出方用何载体以何途径信息接收方接收效果及作用(信源)(信息传递)(信宿) 四、信息的基本特征: 1传递性 2、共享性 3、依附性和可处理性 4、价值相对性 5、时效性 6、真伪性 五、什么是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 2、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 3、我国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如何产生、获取、传输、变换、识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 六、信息技术包括的四大技术: 目前,信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等。 七、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的五次革命 第一次:语言的产生和应用。 第二次: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第三次: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 第四次:电报、电话、电视及其他通讯技术的发明和应用 第五次: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的应用。 八、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多元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虚拟化。 九、信息技术对以下几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1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3、对人们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十、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 1信息泛滥2、信息犯罪3、信息污染4、对身心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 卜一、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1) 培养良好的信息意识。 (2) 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3) 养成健康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4) 遵守信息法规。 第二章信息的获取、获取信息需要经历的过程: 、采集信息的工具: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录音笔等 、网络信息检索的方法 四、目录类搜索引擎和全文类搜索引擎的应用(观看提供的Flash动画) 五、搜索时怎样用好关键词? 1提炼关键词:提炼最具有代表性和指示性的关键词 2、细化搜索条件:添加关键词 3、用好逻辑符号:“ AND、“OR:“ NOT、“ +、?”、“ &”、“人 4、强制搜索:添加英文双引号“” 五、常见下载文件的类型: 1 音频(.mp3) 2、视频(.avi)

信息技术基础必修试题200712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期末测试题 班级: 姓名: 2007---2008年度第一学年: 1、本试题内容为必修模块终结性测评试卷。 2、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对于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信息是可以处理的 B、信息是可以传递的 C、信息是可以共享的 D、信息可以不依附于某种载体而存在 2、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每台计算机都是()。 A、相互控制的 B、相互制约的 C、各自独立的计算机系统 D、毫无关系的 3、Internet邮件地址中,不能少的一个字符是()。 A、M B、@ C、* D、% 4、刘磊计划今天与好友到郊外野营,他从报纸上获得了天气情况良好,于是他们出发了。不料,中午时分狂风暴雨大作,于是他们埋怨天气预报不准确。当他回到家里再拿出报纸核实,原来那是几天前的报纸。经分析,由于刘磊对信息的______特征没有做出慎重的判断,以致野营不能顺利进行。 A、信息的共享性 B、信息的价值性 C、信息的时效性 D、信息的来源 5、计算机预防病毒感染有效的措施是()。 A、用酒精擦拭U盘后才使用 B、定期对计算机重新安装系统 C、不准往计算机中拷贝软件 D、给计算机安装上查杀病毒的软件 6. 某君在网上看到自己喜欢的图片,想将其下载到自己的电脑里,以下哪种操作能正确的帮助其实现图片的下载?( ) A、直接按鼠标左键 B、按鼠标右键,选择“图片另存为…” C、按鼠标中间键 D、通常是双击鼠标 7.将当前浏览的标题为“welcome”的网页保存 (采用默认文件名) ( ) A、可以得到一个index.htm页面和index文件夹 B、可以得到一个welcome.htm页面和welcome文件夹 C、可以得到一个index.htm页面和welcome文件夹 D、可以得到一个welcome.htm页面和index文件夹 8、多媒体计算机是指()。 A、可以看电视的计算机 B、可以听音乐的计算机 C、能处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形式的计算机系统 D、可以通用的计算机 9、下面哪一个电子信箱地址的正确的?( ) A、 B、 C、wawa/https://www.doczj.com/doc/3611447798.html, D、https://www.doczj.com/doc/3611447798.html, “听课名单”的邮件后,若点击“转发”,则() A、B、在主题栏上填上“听课名单” C、 D、主题栏上自动填有:FW:听课名单或转发:听课名单 11. 每学年,班主任要对本班同学的期终考试进行成绩统计,通常选用下列什么软件?( ) A、Excel B、Word C、foxmail D、.Flash 12. 某同学在网上发现有一学习内容超级链接到"电子表格(A.XLS)",要下载它,应如何进行操作? ( ) A、直接按鼠标左键 B、按鼠标中间键 C、按鼠标右键,选择“目标另存为…” D、通常是双击鼠标 13. “我有一种思想,你也有一种思想,大家彼此交换,我们就有两种思想甚至更多”这体现了什么?( ) A、物物交换 B、信息的时效性 C、信息的价值性 D、信息的共享性 14我们要支持国产软件,支持民族产业。那么以下是中国人自主开发的软件:( ) A、Flash B、WPS C、Photoshop D、Word 15.下列Visual Basic 程序段是计算()公式的。 s=0:t=1 For I=1 To 10 t=t*I s=s+t Next I A. s=1+2+3+4+5+6+7+8+9+10 B. s=1*2*3*4*5*6*7*8*9*10 C. s=1!+2!+3!+4!+5!+6!+7!+8!+9!+10! D. s=1+2*3+3*4+4*5+5*6+6*7+7*8+8*9+9*10 16、下面行为不是个人使用计算机管理信息资源的常见行为。() A、使用BLOG管理网上资源。 B、使用收藏夹分类管理喜爱的网站。 B、使用资源管理器对文件进行管理。 D、使用个人数字助理 17、信息技术广泛地到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与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电子商务配合先进的物流系统,给我们带来网络购物的全新感受。 C、网上会诊成为一种医疗方式。 D、网络将给人们带来不良影响。 E、远程教育成为终身教育的一种途径。 18、文本信息加工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一种信息加工类型,下列不属于文本信息加工的是() F、制作电子贺卡 B、制作一份电子报刊 G、对图片进行处理 D、写一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19、刘明在进行题为“中朝关系”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可在因特网上利用()与他人进行讨论、交流。①E-mail (电子邮件)②BBS(电子公告栏)③QQ ④博客(Weblog)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20、一同学想使用数据库管理自己班级的图书信息和借阅信息,应选择()软件为最 佳。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全套教案

信息必修(一) 课题:信息及其特征《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 课时:1课时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2、学情分析: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能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能列举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对信息有较全面的认识。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信息与人类的关系;信息特征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亲历感官剥夺——你能坚持多久? [游戏] 请几位同学和老师做实验。等学生上来以后,让他面向墙壁静止等我的指令才能回头和说话。让其他同学保持安静并出示一张纸板,上面写着:请大家保持安静,看看他能坚持多久? [提问]:为什么有的同学只能坚持几十秒钟,而有的同学坚持的时间稍长? [学生]:因为他耐力不行 [学生]:因为被孤立,无法得到信息 [总结]:由此可见,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今天我们来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 二、丰富多彩的信息 观察下图,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学生讨论]: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运动员比赛场景;奥林匹克运动会徽标;2008年奥运会口号。 [小结]: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 信息的概念: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状态变化的方式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信息技术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1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无处不在 1.物质、能源和信息(information)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要素。P2 2.相同的信息,可以用多种不同的载体来表示和传播。不存在没有载体的信息。P3 信息的五个特征 1.信息的表示、传播、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载体就是承载信息的事物。P3 2.信息是可以加工和处理的。信息也可以从一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P3 3.信息可以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存储和保留和传播。P3 4.信息是可以传递和共享的。信息可以被重复使用而不会像物质和能源那样产生损耗。P3 5.信息具有时效性。P3 1.2 信息的编码 1.信息的代码:把用来表示信息的符号组合叫做信息的代码。 2.计算机只能识别和处理由“0”、“1”两个符号组成的数字代码。或称计算机只能识别机器语言。 3.冯?诺依曼经典性建议:数据和程序都应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 4.基本单位:字节,Byte简写“B”;最小单位:位,bit简写“b”。 5.1B=8b;1KB=1024Be;1MB=1024KB;1GB=1024MB。 6..进位制标识:二进制(B),十进制(D),十六进制(H) 7.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按权展开。如(110101)2=1*25+1*24+1*22+1*20=53 8.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除2取余法。如26=(1101)2 1.2.2字符编码: 1.计算机内的英文字符编码采用ASCII码,即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该编码使用一个字节(byte)中的后7位二进制数,最左用“0填充”,可以表示27=128种编码。2.具体请见书本P6页。其中控制字符有34个,编码0-32和127;图形字符包括26个大写英文字母65-90、26个小写字母97-122、10个数字符号、32个标点及其他常用符号。 3.如(1)已知“A”的ASCII值为65,问“C”的ASCII值为多少? 答:“C”的ASCII值为65+2=67。 1.2.3汉字编码 1.汉字编码:汉字与西文字符一样,也是一种字符,在计算机内也是以二进制代码形式表示的,这些代码称为汉字编码。 2.汉字输入码:将汉字输入计算机的编码称为输入码,又称外码。 3.常用的输入码:音码、形码、音形码、形音码。 4.1个汉字占2字节,2字节=2*8位=16位;能提供216=65536个代码。1个字符(包括英文字符)占1字节。5.汉字的编码按照GB2312-80标准,使用2字节编码。 6.会观察内码:如用16进制显示了“PC个人电脑”这几个字的内码:50 43 B8 F6 C8 CB B5 E7 C4 D4,问“个”字内码是什么? 答:因为英文占1字节,中文占2字节,所以“PC个人电脑”占10字节,1字节=8位,所以总共80位,每4位二进制转换成1位十六进制,所以对应的“个”字内码是:B8F6 1.2.4多媒体信息编码 1.声音信号是通过采样和量化实现模拟量的数字化。这个过程称“模数转换(A/D转换)”,承担转换任务的电路或芯片称为“模数转换器”简称ADC。 2.数模转换(D/A转换):即将数字化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 3.采样:就是按一定的频率,即每隔一小段时间,测得模拟信号的模拟量值。如CD采用的采样频率为44.1KHZ,即每秒钟要采样44100次。 4.采样频率越高,量化的分辨率越高,所得数字化声音的保真程度也越好,数据量也越大。 5.像素(pixel):图像数字化的基本思想是把一幅图像看成由许多彩色或各种级别灰度的点组成的,这些点按纵横排

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教学设计(必修)

信息及其特征教学案例 一、设计背景、思想 在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信息技术教学意在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从认识信息的基本含义出发,进一步讲解信息的基本特征。本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理解信息的含义,通过举例来说明信息的基本特征,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但考虑到是高中阶段第一节课,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在开篇就体会到乏味、枯燥的理论课,则采用以举实例、设置探究为主帮助学生学习信息的含义以及基本特征,让学生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让学生能够列举生活中的信息,并理解信息的含义;深入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包括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处理性、价值相对性、时效性、真伪性,并且能指出所给例子中所包含的信息特征。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学习中发现和归纳信息,通过信息分析确定信息需求,学会利用信息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强烈兴趣,和学习愿望,养成自主学习、探讨、参与信息活动的学习观念。

四、学情分析 对于高一新入学的学生,由于初中所在学校不同,他们的信息技术基础各自有差异,所以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他们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有了充分的兴趣,就会产生自主学习,想要学习的态度。在教学环节中,可以多设置情景教学,让学生学中有乐,学有收获。 五、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信息的含义;信息的各种基本特征以及其解析;学生有效利用信息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综合利用信息进行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情景教学 (2)学生互动探讨的学习方法 (3)利用故事设问,历史典故,拓展学生视野,添加学习乐趣,获得知识。 (4)总结、归纳 七、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八、课前准备 制作游戏《COPY不走样》需要使用的卡片若干张,制作课堂需要展示的幻灯片 九、教学过程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

必修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汇总 主题1 信息的获取 一、信息及其特征 1、信息的基本概念 “信息”一词通常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信息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如:图片、声音、动作、表情、文字。信息、物质、能量人类生存三大资源,信息≠物质(例:书不是信息) 2、信息的基本特征 载体依附性:信息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价值性:信息是有价值的,而且可以增值 时效性:信息反映事物某一特定时刻的状态传递性:信息可打破时空限制 共享性:信息可被多个信息接受者接收且多次使用 真伪性:信息有真有假可处理性:看上去没用的信息处理后变得有用 二、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简史 1、信息技术:简称IT 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称之为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其中现代计算机技术(核心)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 2、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一次、语言的使用第二次、文字的创造第三次、印刷术的发明 第四次、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普及 第五次、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3、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多元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虚似化 (1)越来越友好的人机界面 虚拟现实技术 语音技术 ?关键技术有自动语音识别技术(ASR)和语音合成技术(TTS) ?语音识别技术(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是指将人说话的语音信号转换为可被计算机识别 的文字信息,从而识别说话人的语音指令以及文字内容的技术。 ?语音合成技术(Text to Speech)是指将文字信息转变为语音数据,以语音的方式播放出来的技术。 智能代理技术 (2)越来越个性化的功能设计 (3)越来越高的性能价格比 三、信息的获取过程 1、信息来源的主要途径 (1)直接获取信息:通过事物本身。 (2)间接获取信息:借助他人与媒体。 2、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第一章练习题(附答案)

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第一章单元练习题 一、填空 1.物质、能量和_________是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 2.请列举信息的基本特征,各举说明其特征的一个例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某医院的多名医生和护士,在为一名垂危病人做手术时,通过一些医疗监视设备时了解病人的心电图、血压等情况,从而采用不同的救治措施,最后成功挽救了病人的生命。我们知道,信息的特征有: ①载体依附性;②价值性;③时效性;④共享性。在这个事例中,体现了信息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下面对信息的特征的理解,错误的是()。 A.“增兵减灶”引出信息有传递性和可伪性特征 B.天气预报、情报等引出信息有时效性 C.信息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D.盲人摸象引出信息具有不完全性 3.“信息技术”的英文简称是()。 A.EC B.IT C.DB D.GUI 4.对于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信息是可以处理的B.信息是可以传递的 C.信息是可以共享的D.信息可以不依附于某种载体而存在 5.“我有一种思想,你也有一种思想,大家彼此交换,我们就有两种思想甚至更多”这体现了什么?() A.物物交换B.信息的时效性C.信息的价值性D.信息的共享性 6.案例:张三拿了一张1998 年广州市的旧地图去找广州的某个地方,结果费了很多时间还是没有找到。这个案例说明了信息的()。 A.传递性B.时效性C.价值相对性D.真伪性 7.不属于信息的主要特征是()。 A.有载体依附性 B.不可利用、不能增值 C.可传递、共享 D.可增值、具有时效性8.现代社会中,人们把()称为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 A.信息、物质、知识B.信息、能量、知识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完整版)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 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以进一 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过程中, 在通过交流与合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 内化信息伦理;使高中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 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契机,充分调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力量,为高中学生提 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内容,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使学校学习与社会学习 相连续,使当前学习与未来发展相连续;既关注当前的学习,更重视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打 造终生学习的平台。 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充分考虑高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强调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提倡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 展,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关注不同地区发展的不均 衡性,在达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鼓励因地制宜、特色发展。 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社会生产、日常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鼓励高中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并在此过程中分享思想、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增强友谊,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案全套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教学容分析和设计: “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的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容。由于这个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对象分析: 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点: 1、信息特征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 六、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全册教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案一.信息与信息的特征 一、教材分析: 高中一年级学生基本上都在小学、初中阶段上过信息技术课.由于是第一节课,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间不熟悉,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对本课程的学法也不了解,因此这一节课的教学方式与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对整本书的内容学习有开启含义,教学参考给出的参考课时0.5略低。 与以往的信息技术课程相比,新课程更注重的是能力培养,注重团队合作,注重讨论学习,改变原有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讨论为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发挥学生的想象,自我构建信息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体验信息的基本特征。 2、难点:信息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 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内容和过程 1、引入 问:“结绳记事”、“烽火告急”、“飞鸽传书”里都隐含着一个关键词,是什么呢?——信息 问:大家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原来的寓意是什么?如果换一个角度思考,从正面去理解这个故事,你会怎样解释呢? 讨论交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2、认识信息 任何事物都有多个侧面,信息也不例外。那么到底什么是信息?它有什么特征呢?讨论交流,阅读课本中关于信息的定义。课本:1、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具有可存储、可传递、可转换等特点); 2、信息具有价值性(信息只有被人们利用,才有价值); 3、信息具有时效性(信息的时效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4、信息具有共享性(信息可以被一次、多次、同时利用,不会丢失或改变)。 3、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信息 引导学生共同分析:信息有哪些来源?信息有哪些载体形式?信息有哪些传播途径?信息有哪些 存储方式? 讨论交流,推导出信息的其他特性。如:传输性、概括性、真伪性等. 4、通过多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自己概括信息的基本特征。 案例1:天气预报报道明天要下雨,这对于农民来说可能是一个好消息,但对于其他一些人来说可能是个坏消息。 案例2:1万只耐克鞋的故事。 问:信息除了案例中体现出来的的特征外,还有其它的一些特征,你能说说吗? 六、思考与练习 讨论并了解人们是如何利用信息为生活生产服务的。 七、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