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途径

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途径

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途径
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途径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中不难看出,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优势。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怎样使小学生从不会写作文、写不好作文,到爱写作文、写出能带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呢?

1.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写作欲望

浓厚的作文兴趣,是推动学生自觉主动作文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师,每节作文课都必须积极地做准备。作文教学主要有两种思路设计,能培养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一种思路设计是,由学生熟悉的写作素材人手,逐步深入地进行写作训练。例如,开始作文时,采取教师先讲一个小故事,再由学生叙述故事,然后写成作文的形式;逐步发展到教师讲故事,由学生续写、缩写、扩写的形式;最后再采取看图作文、命题作文的形式。这种思路设计的特点是由易到难,使学生容易接受,能很好地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另一种思路设计是,每堂课教给学生一些作文基础知识,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专题写作训练。在讲评课文时,谈一些令学生感兴趣的词汇、语句;引导学生领悟经典作品中的精彩之处;让学生感受阅读优美文章的乐趣等。

浅谈小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浅谈小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阜阳市颍州区清河小学谢莉 二0一二年三月二十五日

浅谈小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阜阳市颍州区清河小学谢莉 [内容摘要]: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当前大多数小学生的习作仍处在“涛声依旧”的尴尬境地,对习作往往显得被动、消极。传统的习作教学方法还是变相地占据了习作教学的过程,脱离实际地盲目指导,单调、乏味的照葫芦画瓢。我认为在习作教学这块领域有必要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激发兴趣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是这个重头戏在实际的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普遍厌烦。不少学生一提起作文,就感到头疼,每次作文都像是应付苦差事。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事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的消化它”。因此,只有激发写作的兴趣,学生才能爱写,才能从认识和情感上倾向作文,真正产生热爱写作的巨大动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变苦写为乐写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有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影响小学生作文兴趣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作文目标要求过高 很多教师对新课标目标要求一知半解甚至一点都不了解,仍然一如既往地“揠苗助长”,往往以7-9年级才真正开始训练的“写作”的标准来要求还处于“习

作”阶段的小学生,以“习作”的标准来要求还处于“写话”阶段的小学生,这就拔高了小学生作文的标准,而学生“跳起来”也“够不着”,就渐渐失去了作文的兴趣,觉得作文“云里雾里”,琢磨不透,就不会作文了。 (二)缺乏有效的作文方法 在作文课上,很多教师讲给学生的仅仅是作文技巧、结构等理论知识,缺乏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的培养训练,这就使得许多小学生实际作文能力难以提高。在给学生的作文评语中,常常缺乏深、准、新、实而流于浅、泛、旧、空,尤其是缺乏对作文闪光点的肯定和对创新的鼓励。这样做,忽略了对学生应有的语文能力的培养,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很难提高。 (三)作文内容不贴近生活 小学生害怕作文,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缺乏观察能力,经常对身边的事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没有积累下作文素材;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在布置作文题目的时候,超出了小学生的经验范围,超出了小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使小学生们缺乏切身生活体验。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对作文课存在抵触情绪,从心理上畏惧写作文,面对作文题目,常常是文思枯竭,因此就只有冥思苦想,胡编乱造,甚至是抄袭,导致作文中的思想不是自己的思想,而自己的真实想法不愿意写进作文中,作文教学中的人文合一的教育普遍缺乏。 (四)作文形式模式化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作文知识、作文技巧的灌输,注重审题、立意、选材等方面的指导,忽视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思考和想像等等,制约了学生想像力、联想力以及创新力的发挥和培养,使学生对作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这主要是小学作文教学模式化造成的,其原因一方面来自对课文的机械

有效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及策略

有效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及策略 卞庄街道中心小学 邢广美 【论文摘要】 作文就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怕写作文,获取材料就是基础,把握方法就是桥梁,形成能力就是目的。而学生能力的形成必须要有教师的指导与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体验生活写好日记积累材料流露真情 【正文】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写作就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不过不就是口头说话,而就是笔头说。因此,写作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然而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一提起作文就胆战心惊,勉强写出来的作文也就是千篇一律,落入俗套,毫无新意。这种现象恰与新课标对学生的写作要求“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背道而驰,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缺乏观察生活,缺乏合理想象,缺乏写作兴趣所致。因此,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写作的兴趣,这就是十分必要的。 一、指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观察与体验生活

就是写作的基本功。要写好作文,就必须获得写作素材,写作素材就就是文章的内容,这些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对于小学生而言她们的生活就是丰富多彩的,可就是在作文时却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究其原因就在于平时没有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没有积累写作必须的材料。必要把学生从狭窄的校园空间引入到自然环境,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勤于观察,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做到心灵相触,情感相融。激发其产生丰富的联想,构思出具体生动的情节,达到丰富表达的效果。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写起作文就会有话可说、言之有物,才会得心应手,笔下的人物也就会栩栩如生。此举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为这类文章的写作提供了真实的个性体验过程,避免了学生无内容可写、无法下笔的现象的发生。 二、指导学生写好日记 写日记就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学生。通过写日记,可从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与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就是写作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就是智慧的主要能源。”学生学会了观察,在观察中积累素材,写作文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教师要教会学生什么叫日记、日记的格式、如何选择内容等,指导学生写简短的日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日记的习惯,这样学生就能经常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认真地分析、判断自己的所见所闻,然后将自己所观察、思考的写成日记,从而不断地积累素材,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指导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浅议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浅议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1-05-05T11:44:55.653Z 来源:《素质教育(教师教育)》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徐爱芳[导读] 作文一直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写作文也是让绝大多数小学生头疼的事情。 作文一直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写作文也是让绝大多数小学生头疼的事情。怎样才能让小学生喜欢作文,乐于作文呢?这是新教育形势下的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顺应语文学习的规律,优化作文课结构,赋予作文以生命的色彩,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一、把握作文要求,明确训练目标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作文就为的是要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此乃作文教学的本意.。"所以我们可以通俗地说,小学生作文实际上就是练习用笔"说"自己想说的话,"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但是,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都相对较浅,他们写出的文字自然就相对见"拙"。我们教师就应该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出发,不能要求过高,要求过高,则力所不及,就会导致过多批评,就会使小学生消极作文,泯灭写作兴趣。我们应该蹲下来,以学生的心理兴趣去读小学生的习作,多一些鼓励和支持。此外,在写作要求上也要分层次,有针对性。因为每个班级的学生发展状况总是有着区别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同一层次的学生也应该循序渐进地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地有序训练。第三,在命题上,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努力做到新颖、多样、亲切,以提起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宗旨。再者,训练时,应鼓励学生自己决定写什么,怎么写,要求学生写作时做的实事求是,实话实说。这样,教师在把握了新课程标准对作文的要求之后,再开展一系列的作文教学活动才能真实有效。 二、大量阅读,学会积累 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作为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应努力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因为,引导学生读文学作品,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科普书籍,可以增长学生知识,使学生的思维严谨,激发探索发现的热情;引导学生读历史读物,在使学生增长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能使学生认识历史发展规律,以古鉴今……当然,在推荐学生读书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例如略读与精读,诵读与仿写,摘抄与评论等等。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定要在读与仿的基础上学会摘抄和评论。摘抄是丰富积累的最有效的方法,但要指导学生有选择的摘抄,摘抄自己喜欢的内容,摘抄有价值的东西,然后在摘抄的基础上尝试评论。评论自己摘抄的片段。评论书中的人物,评论作品中人物所说的话,评论作者的观点等等,这就在不知不觉的训练中激发了学生表达的兴趣,培养了善于表达、能表达的能力,为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正是一个充实学生语文生活的一个及其有效的途径。笔者曾组织学生上过一个以观察为主的语文综合实践课:夏末的一个清晨,学生们有组织的来的田野,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由地认真地观察着。他们一会儿在远处观望,一会儿在近处端详,一会儿蹲在小草前凝视,一会儿又站起来奔跑,目光不停地搜寻者植物上露珠那可爱的身影。他们不停地观察,不停地记录--这是活动的第一步:激趣。这里,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一般观察的方法,自由地欣赏,引发学生对露珠的兴趣,为下一步活动打下基础,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并为写作积累了素材。 在第一步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巧妙地加以引导,让学生去观察不同颜色的植物上、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状况下的露珠的形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略了多角度观察的魅力,掌握了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同时使写作素材又有了新的积累。 接着,教师适时激疑问难,引导多方位观察:为什么植物叶片上的露珠有的大而亮,有的小而密?为什么露珠会有七色光彩?露珠何时出现?何时消失?……一个个问题又引领着学生走进了图书室,走进了电子阅览室,走进了科学老师的办公室……这样,教师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深处,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观察不只是看,更要读书、查阅、请教…… 接下来的一步,就是指导学生将资料分类整理。这里,可以对学生提出更高一些的要求:将自己搜集的资料,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成观察笔记、采访笔记、摘录等,形成一些书面的材料。最后回归课堂,交流观察笔记,共享活动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践活动中,应该做到活动与方法获得、能力发展同步;观察与资料搜集、素材获取同步,活动进行与写作训练融为一体,相互提携。开展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就使写作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了,也就实现了叶圣陶先生的"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句至理名言。 四、注重交流合作,提倡多渠道的积累 写作文时,学生常有"无米之炊"的烦恼。要让他们"有米下锅",就要从平时入手,积极引导他们积累写作素材。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认真建立自己的"材料库"。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指导他们看有益的书籍,摘录其中的好词好句;指导他们用小本子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记下来;还指导他们坚持写各种"观察日记"……一段时间后,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材料库",写作文时再也不愁"无米下锅"了。我还鼓励学生"走出去",主动与别人进行交流。让他们把自己拟定好的作文题目、写作提纲与别人进行探讨,广泛听取他人的意见;把写好的作文拿给别人评价或修改;组织他们把自己的作文编成小册子,多方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不断取长补短,大大提高了他们的作文能力。 训练小学生作文能力需要持之以恒,需要广阔的天地。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品味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学生才会自信:我也是作家,我爱当作家,作文教学也才能行之有效。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市长乐镇长乐中学

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策略研究 的研究方案

《提高中年级学生习作能力的策略研究》 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长久以来,在作文教学研究领域,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对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却忽略。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耗费时间与精力却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作文评改多采用单一的“教师指导”的形式,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也就是只重视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未能从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未能从学生的内部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对于作文评改的共鸣。以致于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视若无睹,评价的反馈作用难以实现。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不知作文的目的,没有了写好作文的内在动力,作文水平提高缓慢,教师的教学效益低下。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必须从“指令性、接受式”向以人为本、民主、互动、发展的教学观转变,向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重视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创新评改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实际上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提出本课题,就是为了探索一条落实有效的作文评改之路,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作文学会评价、欣赏与修改,使“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验假设与理论依据 (一)实验假设 几乎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有闪光点。这闪光点可能是一句话、一个词、一处标点甚至是格式、行文布局、字迹等等。只要学生经过了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哪怕从一个很小的方面接近或达到他的“最近发展区域”,这个“闪光点”就会显现。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欣赏学生并引导学生发现、欣赏自己的优点,能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激发习作的动力与兴趣,不断促使学生向着新的“最近发展区域”迈进。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习作都可以通过修改达到更高的水平,得到更理想的成绩。在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自行修改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

提高作文能力的思考与途径

提高作文能力的思考与途径-中学语文论文 提高作文能力的思考与途径 张春旺 一、下水作文的价值分析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教学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说,就是‘下水’。”他曾多次阐述指导作文“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苏联杰出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学生不会作文“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教师本身不会写作文,学生从来没有听到过教师自己议论写作文的切身体会。”教师缺少感知世界以及用文字去抒发的能力,又如何指导学生写作呢?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教师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很重要。大凡成功的语文老师无一不是会写作的,叶圣陶、朱自清既是教育家又是作家,魏书生、钱梦龙、于漪无一不是能说会写的。 写作确实需要悟性,但在此基础上给予一定的理论指导、习作示范,学生的进步可能更快。对于写作理论我们都有体会,很多时候教师讲起来头头是道,学生用起来却难操作,根本原因在于那些都是别人的总结,我们对此没有切身的体会,所以作文指导多隔靴搔痒,纸上谈兵,难于切合学生实际。俗话说“舞千剑然后识器,操千曲然后晓声”,我们写了下水作文后,就可以结合着别人的理论总结出自己的写作经验,再用我们的文章直观地展示出这些理论经验在作文中如何应用,总结出我们学生能够理解、可以应用的写作技巧,用真正触碰到他们内心的更直观具体的内容,树立起学生写作的信心,点燃学生写作的热情。在这样的特

殊对话方式中,学生直接地领悟到教师所讲授的写作理论,教师则达到教学所追求的“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学生也将在下水作文的触动下引发出交流的欲望,也会以作文的方式把自己的思想反馈给教师,这就实现了激发学生写作激情的目的。学生将这些可理解的技巧照着教师下水作文的样式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样不管是学生的作文水平还是我们的作文水平、理论水平都会有一个层次性的提高。教师下水作文作为特殊的写作样例,是不可取代的教学资源。 二、“二次作文”的价值分析 古今中外大作家的创作经验都告诉我们: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曹雪芹著《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杨朔写《雪浪花》仅三千字却修改了两百多处;海明威《老人与海》的手稿,在反复读了两遍后才定稿复印。大作家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呢? 传统的作文教学有很大的缺憾,在讲评之后学生明确了如何改,却没有按讲评意图去做,导致学生作文得不到及时纠正和再实践的机会。为克服此弊端,我们可以在传统作文教学之后加一个“二次作文”的环节,使作文教学程序变成命题——写作前辅导——写作——评改——讲评——二次作文——再评改——简评八个环节。 “二次作文”指的是在学生完成第一次作文之后,由教师进行精心点评和激励,学生再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和加工,把同一体裁、同一题目的写作进行两次训练的作文教学方法。要想让教师的评改真正落到实处,往往要经过“二次作文”这个阶段。学生的第一次作文是实践,阅读并领会教师的评改后,第二次作文是再实践。成熟的写作是在不断的自我修改完善中提高的,“二次作文”正是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完善、提升写作水平的机会,使学生对如何写好作文的认识不断深

小学语文写作文能力提高方法与强化练习

小学作文提高的方法 作文大目标的逐年级分解:一年级字词,二年级句子,三年级片断,四年级篇章,五年级综合,六年级提高。到了六年级,作文的水平应该再提升一个度,下面为大家整理出了小学作文提高的方法,希望大家能学以致用。 (一)作文基础知识 1、审清题意:“五审” (1)审清体裁(记叙文、应用文、说明文) (2)审清题材(人、物、事、景) (3)审清范围(时间、地点、人称、事件、对象具体限制) (4)审清主题(中心思想) (5)审清其他要求(附加要求) 2、确定主题:“四要”

(1)主题要正确(反应生活实际) (2)主题要集中(一个文章不能多个主题) (3)主题要鲜明(明确表达自己对事物的态度和立场) (4)主题要深刻(深挖内涵思想) 3、选择材料:“四要” (1)围绕主题选择材料(多写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2)选择真实的材料(真实可信,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3)选择新颖的材料(新人新事) (4)选择独有的材料(具有创新性) 4、编写提纲“五点”: (1)拟好题目

(2)确定主题 (3)段落安排 (4)每段的主要意思 (5)重点段落的层次安排和内容 5、修改文章“五看”: (1)是否切题 (2)主题、思想是否明确、突出 (3)看材料是否符合主题、内容是否具体、完整 (4)看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有无错别字 (5)看标点是否正确。 (二)看图作文“一看二写,四要两注意”

“一看二写”:先看图,再写作文 “四要”:仔细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象;突出主题、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具体描写。 “两注意”:看清全画面内容;分清图上内容主次和表达的中心。 (三)记叙文·记事 (1)写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2)事件经过写具体 (3)按事件的发展顺序来写 (4)注意表达真情实感 (四)记叙文·写人 (1)确定写作对象 (2)确定人物的思想品质

提高小学生英语作文能力的策略.docx

提高小学生英语作文能力的策略 张丽 英语写作是小学牛最为头疼的一件事,而乂是英语考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怎样让学牛具备此英语写作能力呢? 1训练学牛说的能力 英语作文如同母语作文一样,要想会写必须先会说,只有说出来才能写出来。但是学牛怕羞,不敢说,担心发音不准,语法不对,被人耻笑。作为老师要多鼓励孩子们敢说,想说、乐于说,你来说,她来说,全班说、小组说、变着法儿让这个话题人人都能说。在这基础上,我才鼓励学生动笔,确保每个同学都能写出完整通顺的句子。还可以通过看图来训练孩子们的英语说的能力。因为看图说话和看图写话,是引导学牛从观察具体的形象入手,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它不仅对培养学牛具有健康的思想感情和高尚道德品质有一定影响,而且对训练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培养观察事物、分析表达事物的能力,都有很大的作用,它是作文教学极为重要的一项基础训练。看图说话和写话,可以是一幅图说一句、写一句,或说几句、写几句;也可以是几幅图写一篇或一幅图写一篇。看图中尽量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们说出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和自己的感受,即使是简单的一句话或三言两语, 老师也会说出自己发自内心的激励语言:“Very good!” “It's right.”激发学生们想说、愿说、敢说的欲望,然后,让他们把自己所说的内容写下来。平时我还一方面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词写简单的句子,另一方面以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内容进行一日一句的“写话”训练。开始要求不高,只要学生能动笔写,遵循“起点低、坡度小、写生活”的原则,重表扬,不批评。等到学生能写一句完整的话后,进而提出适当的要求。如给学牛几个词,让他们组合成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先练习说,在会说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大胆地写下来。这样,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不仅可以从说完整的句子过渡到写下完整的句子,在实践中初步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对写作提出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强调了学生习作的自我表达,发展个性,也强调了学生习作要适应社会,注重交流。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注重兴趣培养,突出主体体验,让学生乐于写作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每个健康儿童都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好奇就可以转化为学习的直接兴趣,兴趣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它能使人战胜困难。作文教学中的写作兴趣尤为重要,只要具有了这一点,学生就能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写出优秀的文章。这就要求教师明确调动学生习作兴趣的方向——突出主体体验。当学生有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有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有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热爱,才能够提起写作的兴趣,才会“乐于表达”。环视我们周围,很多孩子恰恰缺乏对知识的自我发现和亲身体验,缺乏探究的动机、兴趣和习惯。他们失去了自我,没有张开自己观察世界的慧眼,对他们身边丰富多彩的生活视若无睹。这就需要做教师的我们,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自己主动去观察;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主动去操作;解放学生的口,让他们说自己想说的话;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主动去思考……因为生活是活生生的,充满生机;生活是有情趣的,等待发现与尝试。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带领孩子在校园中找找偷偷探出头的小草,看看柳树上新长的芽苞,闻闻迎春花的味道,看着孩子小心翼翼与春天对话的情景,我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翻阅孩子的习作也是欣喜满怀。在大雪纷飞的冬季,带领学生走进校园,打雪仗、堆雪人……让欢乐的笑声传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这样的作文课孩子都喜欢上,这样的文章学生都乐于写。这样孩子会在活动、接触的过程中逐渐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新的感受和体验能打开他们的话匣子,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从而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二、加强语言训练,提高思维水平,让学生善于写作 美国教育家西奥多·海伯说:“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的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的实在并富有想象力,那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展开想象。一个学生要想较好地学习写作,那他就一定要更好地学习思考。这是一条规律,其它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学生习作中缺乏条理性,说话做事颠三倒四,不符合语言的规律和事物发展的规律,选材立意过于刻板。怎样才能在语言训练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呢?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说:“作文指导主要的功夫就是在写作前,而且主要是在阅读课上。”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课文时,不仅要提高阅读能力,同时也要为习作积累语言,锻炼思维,学习表达方法。 1、重视整体感悟 小学生年龄小,大多以形象思维为主,汉语言文字具有很强的模糊性,在语文教学中,直觉感悟往往比理想的逻辑思维更加重要。学习语文的最佳方法是熟读感悟熟读精思。“书忌耳传,学贵自悟”,我们应积极引导和指导学生的感悟。如《画风》一课,在交流“文中三个小朋友,你喜欢谁?”这个问题时,学生说出了“喜欢赵小艺,因为她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接着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句子“眨眨眼睛,想了想”,认真研读,相信孩子在自己的作文中也会用到这样的句子。教师在教学重要想法设法调动学生进入作者所描写的情景,达到教师、学生与作者情感和谐统一的时候,学生会产生精神上的愉悦感,这种愉悦感不仅会使学生学会准确表达,提高思维的深刻性,还会使学生将读书视为一种享受,帮助学生养成不断读书、终身读书的习惯。 2、重视各学科之间的交融 语文课堂上融合多种学科,学生就会处于“自然放松”而又“集中精力”的状态。如教学写景文章时,可以给学生配上音乐,请学生想想一下文章美丽的景色,美美的朗读课文。还可以让学生学学聪明的乌鸦,做做“乌鸦喝水”的小实验……语文课上充满情趣,课下学生还会感到回味无穷,这就大大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浓厚兴趣,不断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 3、重视语言积累。 认知心理学指出:3—12岁是记忆最佳期,教师应抓住这一点,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记忆优美的诗篇和散文,这样学生就会在大量阅读中丰富知识、学会做人、懂得道理、学会表达,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词语的基础上,才能写出自己要说的话来。所以,教师就要加强词语教学,帮助学生不断积累,学会将书本语言转化

怎样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李再芬【摘要】“作文真难!”这是小学生的普遍反映。怎样才能使学生爱上作文,善于写作文,提高写作的能力和水平呢?本文从六个方面具体论述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培养学生创作兴趣。二、读写结合,从课文中学作文。三、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四、培养观察能力。五、加强写作训练。六、在作文评价中促进学生写作水平提高。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方法。 “作文真难!”这是小学生的普遍反映。怎样才能使学生爱上作文,善于写作文,提高写作的能力和水平呢? 一、培养学生创作兴趣 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以说,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的内动力。在平时的教学中,生动有趣的素材积累也是影响学生作文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兴趣,加强平时训练。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是进行情境作文教学的前提。所谓创设情境,就是由教师设计,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再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创设情境的途径有:语言描述情境、实物模拟情境、图画再现作文情境、实际生活情境。 小学低年级学生作文以直观形象教学为主,多采用实物模拟情境、图画再现情境、实际生活情境的方式。到了中、高年级以后则以语言描述为主。通过老师绘声绘色地描述情境,学生展开想象、联想,去感受情境,从而达到引起学生兴趣,激发说、写欲望的目的。 (二)写身边小事,激发兴趣。 小学生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愁没材料可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采取了以下尝试: 第一,结合文体活动、课堂教学活动、德育活动、课外活动等,巧设题目,

浅谈小学生语文作文兴趣激发与培养

浅谈小学生语文作文兴趣激发与培养 关键词:作文教学趣激发新课标策略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是这个重头戏在实际的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普遍厌烦。不少学生一提起作文,就感到头疼,每次作文都像是应付苦差事。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变成了,“筷子夹豆腐,提不起来”。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事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的消化它”。因此,只有激发写作的兴趣,学生才能爱写,才能从认识和情感上倾向作文,真正产生热爱写作的巨大动力。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变苦写为乐写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有几点粗浅的认识 在新课标下,分析影响小学生作文兴趣的主要因素,分析其原因,寻求激发小学生作文的兴趣的策略,对小学生语文学习和作文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一、影响小学生作文兴趣的主要因素及其原因分析 (一)作文目标要求过高 很多教师对新课标目标要求一知半解甚至一点都不了解,仍然一如既往地“揠苗助长”,往往以7-9年级才真正开始训练的“写作”的标准来要求还处于“习作”阶段的小学生,以“习作”的标准来要求还处于“写话”阶段的小学生,这就拔高了小学生作文的标准,而学生“跳起来”也“够不着”,就渐渐失去了作文的兴趣,觉得作文“云里雾里”,琢磨不透,就不会作文了。 (二)缺乏有效的作文方法 在作文课上,很多教师讲给学生的仅仅是作文技巧、结构等理论知识,缺乏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的培养训练,这就使得许多小学生实际作文能力难以提高。这种“应试”教学模式制约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作文时生怕“越雷池一步”,依教师的“标准”

随笔: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随笔: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13-10-29T14:14:45.25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年第21期供稿作者:王守美 [导读] 随笔不管写什么内容,总要谈作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发表个人的见解,因此随笔总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 王守美 摘要:随笔是散文的一种,结构简单,形式灵活。写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者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是一个新观点……总之,如同邻家大婶般亲切与平易近人。时时处处事事都可以写成文章,学生容易掌握。 关键词:随笔;写作;有效途径;写作兴趣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是许多中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尤其是作文,好多学生“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即使心里有话要说,也难以用笔将其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正所谓:哑巴吃水饺——心里有数说不出。所以好多学生视写作为畏途,他们迫切想找出一条写作的捷径来。笔者认为,在作文之途上,没有捷径,只有从点滴做起,打好基础,不断奋进,才能学有所成,写有所丰。如何打好基础呢?那就是坚持写随笔。 随笔是一种自由灵活、篇幅短小的散文文体。随笔的突出特点是不拘一格,随意而谈,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即可纵横恣肆、挥洒自如。作者在写作随笔时,总是如实道来,避免矫揉造作与人为的拔高,它注意联系实际,促进人们心灵的交流,随笔虽然属于散文,但与叙事散文、抒情散文相比,写人、叙事并不那么细致、形象,多是粗线条的叙写和概括交代,同时也没有那么强烈的感情色彩,更不强求创造某种意境;在布局谋篇上也不像一般散文那么讲究。随笔不管写什么内容,总要谈作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发表个人的见解,因此随笔总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随笔由于是随意而谈,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所以它的题材比一般散文更加广泛。现实生活的见闻,以往事件的漫忆,所思所想的道理,作家作品的漫评,以及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工作学习,旅游见闻,史话传说,掌故轶闻等,无不能作为随笔的材料,作者就是在这似乎是信手拈来的材料中谈自己的一得之悟。当然,这些材料也必须是有意义的、能给人以教育和启迪的东西。而通过写随笔来进行写作训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它可以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引发学生写作的灵感。 如果学生每学期只是写教材所要求的六、七篇作文,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学生发挥的空间较小,作文总显得呆板,没有灵气,整体面貌像一个挨训的孩子,显得畏缩,缺少活泼之气。而随笔则可以弥补这一缺陷。“随笔”,重点在一“随”字上,可以不限题材、体裁,篇幅可长可短,既可以记录下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也可以发表对时事的看法;既可以写读后感、读书笔记,也可以创作诗歌、小品;既可以描绘大自然的美丽,也可以叙述生活中的真情。学生可以不必拘泥于各种条条框框,而是将自己的真性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赋予学生广阔的自由写作空间。 二、具体操作过程 当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笔者除了要求学生每周都要坚持写一定字数的随笔外,而且在随笔写作中要求学生努力做到“真”、“善”、“美”三点要求: 一曰“真”,就是要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要原创,不抄袭。 二曰“善”,就是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写作,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的美好,挖掘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内容健康,要突出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生活与学习的风采。 三曰“美”,既包括形式美,例如自己精心设计随笔本的格式,认真写好每一个汉字等;也包括内容美,例如在选材、行文方面要精心构思,文章可以是朴实无华之美,也可以是绚烂多姿之美。 学生只要围绕“真”、“善”、“美”三点要求去努力,写随笔的过程,就是通过练笔而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随笔的内容源于生活、源于感受、源于思索、源于追求,于是,进行随笔写作也就必然将成为一种潜移默化地进行自我教育、加强自我修养的现实手段,而且坚持运用这种手段,又将反过来促进写作能力的快速提高。 初中生对随笔的写作也会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子就达到预期目标。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去引导、去激励。 第一步,写随笔应当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要让学生逐渐将写随笔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中去,形成一种写作习惯,这对学生的成长是极为有利的。每年一开学我都要发给学生一本崭新的本子,要求他们每天都要写一些文字上去,长到一整篇,短至一两段都可以,但是每天都得有内容,先把习惯养成。 第二步,等学生习惯了后就要求在写作随笔的过程中,也应该去粗取精,也要讲求构思、讲求立意、讲求语言、讲求文法等等。只有在写随笔时严格要求,才能在作文时得心应手。 也就是说写随笔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开始,基础不是太好的学生可能觉得没有内容可写,那就可以让他们先记“流水帐”,把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都记下来,这样虽然不能称得上是随笔,但毕竟能积累生活素材,也是一个起步,我们可以称之为“记流水帐阶段”。在此基础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可以把一天中印象较深、影响较大的几件事写下来,有意识地突破从日出到日落、事无巨细地都记下来的死框框。我们可以称这一阶段为“齐头并进阶段” 。当学生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随笔写作后,就可以目的性强地挑选生活中对自己影响最大、印象最深、最受启发的事情去写,可以从一人、一事、一情、一景入手,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去写作,即“专题写作阶段”。通过这几个阶段的训练,由开始的几十字到后来的几百字甚至上千字,由最初的记流水帐到写出来的随笔主题鲜明、语言流畅,都无一不表现为写作能力的提高。 三、实践效果 在学生写作随笔的过程中,老师要不断鼓励他们,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教师要对学生的随笔进行及时反馈,不但要在随笔本上写上与学生交流的话语(不同于作文本上的评语),而且要经常和学生分享一些优秀的随笔,而且涉及的面要广。可以将好的随笔打印出来张贴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中,还可以将好的文章推荐给报刊杂志。这样学生就会由最初的抵触、马虎交差到爱上写随笔,教师不要求也会主动每天坚持记随笔。曾经在一个学期里,班级中就有四名学生的文章发表在报刊上,不仅大大激发了这些学生写作的兴趣,其他学生也暗暗较劲希望写出更好的文章。如果条件成熟后,还可以将随笔中的优秀之作精选出来,编成班级的作文集,这无疑会极大地鼓舞学生创作的积极

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

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 一、注重因地制宜,提倡多形式的教学 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兴趣是一种最大的力量”。是的,学生如果对作文产生兴趣,他们就会脚踏实地,孜孜以求。要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就必须注重因地制宜,精心设计教学,丰富作文训练形式,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记得在指导学生写一种动物时,考虑到学生对一些奇异的动物知之较少,写出来的文章会较单调。我就在课堂上播放了《动物世界》的片子,此时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最后他们写出了题材多样的习作。有一次,我让他们写一篇短文介绍自己所喜欢的植物,好几天他们都写不好。后来我带他们到大自然中进行观察,并适机点拨指导,回来后他们一下子就完成了这次习作。教写读后感的作文时,我组织他们到图书室边看书边写,轻音乐把他们带进了书的世界,良好的读书氛围让他们受到了熏陶感染,迸发出写作的灵感。我还常运用多媒体提供写作素材、指导他们练笔……一段时间后,学生对作文课有了兴趣,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实践表明:因地制宜,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丰富训练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一剂“良药”。

二、注重个性差异,提倡多层次的要求 由于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知识结构的不同,在指导写作时,我努力做好以下三点: 1、命题适度放开。 课标要求我们:“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因此,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让学生言之有物,挥洒自如,就要在作文命题上狠下功夫,就要放开学生的作文思路。所出的作文题目要尽可能符合他们的表达意愿,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如写《假如我是》、《我学会了》……这样的半命题作文,由于命题灵活,不会牢牢束缚住学生的写作思路,学生有话可说,也就乐意写。 在平时的训练中,对于作文的命题我极少搞“一刀切”。常常多出几个作文题目,或多提供些写作素材,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这样便于他们根据自己的个性,选择所喜欢的来写。如我向学生提供了这样一段写作材料:“一阵大风刮来了,把地上的小塑料袋刮起来了。小塑料袋飞呀,飞呀……”我引导学生拟定了以下几个题目:白色的污染你为什么还用我假如一次小队活动塑料袋的诉说我的家在哪儿……,此外他们还可以自己命题。由于可供选择的作文题目多了,学生的写作思路也就宽了,个个写得眉飞色舞,特别有劲。

小学生作文如何提高(精选多篇)

小学生作文如何提高(精选多篇) 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新疆库尔勒市第十四中学李彬841018 摘要:我国小学教学中,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小学生作文指导课程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更是受到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首要研究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作文课程教学策略,对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进行探讨。关键词: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途径 在小学阶段,作文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着重研究

小学作文课程的教学方法,以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与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学习作文写作的兴趣,促进他们观察能力、实践能力的养成,从而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使他们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能熟练地进行阅读、分析、语言表达,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下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途径。 一、优秀范文的示范作用 小学生的是非、优劣判断能力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帮助小学生选择优秀的作文进行范读。在进行范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讲解此篇范文写作的技巧、结构、语言运用等问题,帮助学生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比如,在进行人物描写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篇《我的爸爸》进行范读:他个子不高、剃着平头、平时总是低着头走路,行色匆匆,似乎有忙不完的工作;他是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

人,但是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他总是第一个伸出上手去帮忙;他是一个坚强的人,自己遇到事情时,总是自己解决,从不麻烦别人;他是一个寡言的人,从不会对亲人说一句“我爱你们”;他是一个好父亲,虽然不会表达,却总是默默地将儿女放在心上……他就是我的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这一段作文,描写了爸爸的哪些品质?是以什么方法进行写作的?你还有什么补充的吗?学生讨论得出答案:《我的爸爸》以排比句式写出了爸爸的忙碌、善良、坚强、寡言等特点,虽然没有一句人物对白,却将一个好爸爸的形象跃然纸上,表达了对爸爸的爱与尊重。可见,读范文,可以使学生在讨论、分析中学会一些写作方法,提高作文能力。 二、积累阅读素材的训练作用 作文能力,不但要靠教师的指导,同样还要靠学生自己对作文素材的积累,这就需要增加小学生的阅读量,以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论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石川乡三条沟小学文妹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然而,多年来,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头疼的是教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几乎是“谈写变色”。其实,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容或事情用适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小学阶段是学生练习写作文、练习写真人实事、写出自己真实情感、培养写作兴趣、为将来作文打下扎实基础的阶段。当然,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离不开教师引导他们平时的观察、积累、阅读、模仿、想象等。正如叶圣先生曾经说的:“作文这回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因此,我们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会观察、积累、阅读、模仿、想象等。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引导学会观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为了反映生活,要想准确地反映生活,就必须了解生活。了解生活的方法是学会观察,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通过细致入微地观察,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怎样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雾”、“火烧云”、“雷雨”等这些我们经常看到的自然现象,日常生活中在我们身边发生的小事,这些事物很多同学都会认为司空见惯,平淡得很,更谈不上有什么值得去写的地方。其实,平常小事也

可写出其新意来。因此,老师应指导学生从这些平常事物入手,逐步养成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其次,还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如: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海上日出》作者描绘了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景象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观察的;语文教科书中《猫》抓住猫的古怪性格和淘气可爱的特点进行观察;语文教科书中《火烧云》抓住事物的不同形态、颜色和细微的变化进行观察;学会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并注意感受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等。再次,通过看图学文,逐步提高学生的说话写话水平。看图学文,是由图画和课文组成的,图画形象的反应课文容,课文容又准确地叙述了图上的事物,图文并茂,既直观又形象,教学时,从图入手,教会学生观察方法。抓住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创新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说话写话水平,指导看图时,先强调观察顺序,例如教学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山水》一文时,先引导学生从近到远、从水到山的顺序观察,这样把图中的水和山连起来看、连起来想,不仅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又有助于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的条理性,从中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 二、引导学会积累。 好的作品都是经过收集别人作品的好词佳句重新加工而成的,这就要求小学生们要养成收集、记录资料的习惯。如果等到写作时才发现手上的素材太少,当然就写不出生动具体的文章来。因此,要使学生写作文时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因为多读是学习写作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熏和培养语感”。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不但文质兼美,而且富有很强的人文色彩,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让学生摘抄优美的词语和精妙的句子。但单读教科书是不够的,也应读各式各样的书报、杂志等。杜甫说:“读书破万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