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专项训练大全-语音专项训练

初中语文专项训练大全-语音专项训练

初中语文专项训练大全-语音专项训练
初中语文专项训练大全-语音专项训练

语音专项训练

1 选择汉语拼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gu? jiā tuī guǎng quán gu? tōng y?ng de pǔ tōng huà

B.gu? jiā tuī guǎng qiáng gu? tong y?ng de pǔ tōng huà

C.gu? jiā tuī guǎng qiáng guō tong y?ng de pǔ tōng huà

D.gu? jia tuī guǎng quán gu? tōng y?ng de pǔ tōng huà

2 下列词语注音,标调正确的一项是:( )

参差干涸修葺湖泊

A.cēn cī gān ha xiū qì hú p?

B.cēn cī gān h? xiū qì hú pō

C.cān chā gān kū xiū qì hú bō

D.cēn cī gān hē xiū r?ng hú b?

3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花卉.(huì) 蓦.地(mù) 敷衍.(yǎn) 聆.听(líng)

B.修葺.(qì) 绛.紫(xiáng) 虬.枝(qiú) 飞猱.(nǎo)

C.迸.裂(bang) 玷.污(diàn) 渲.染(xuàn) 鞭笞.(chì)

D.阔绰.(chu?) 天堑.(qiàn) 澎湃.(bài) 拮.据(ji?)

4 一项中加点的注音有两个错误的是:( )

A.罅.隙xià 禅.师chán 查.无消息iǎo

B.畸.形qí 豁.亮hu? 并行不悖.bia

C.诧.异chà 踉.跄liàng 拈.轻怕重niān

D.吝.啬lìn 颓.唐tái 敷衍塞.责sa

5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首诗中押韵的"曛、纷、君",韵母全对的一组是:( )

A.韵母都是ūn。

B.韵母分别为ēn ēn ūn

C.韵母分别是ūn ēn ūn,声调都是一声。

D.韵母都是?n,声调都是二声。

6 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原驰蜡(là)象如此多娇(jiāo) 成吉思汗(hàn) 数(shǔ)风流人物

B.原驰蜡(là)象如此多娇(jiāo) 成吉思汗(hàn) 数(shù)风流人物

C.原驰蜡(nà)象如此多娇(yāo) 成吉思汗(hán) 数(shù)风流人物

D.原驰蜡(là)象如此多娇(jiāo) 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人物

7 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按错误归类,在横线上写出词语的序号:

①踯躅

..(píǎo) ⑤摇曳.(yì) ⑥机械...(zhìzhù) ②浸渍.(zhì) ③郁.闷(yua) ④皮袄

(jia)⑦谰.言(làn) ⑧蜕.变(tùi) ⑨抑.制(ya) 10缄.默(jián) 11过滤.器(lù) 12规矩.(jǔ)

A.声母错_____

B.韵母错______

C.调号错______

D.不符合拼写规则______

8 对汉字注音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A."奢、色、适、伺"这些字的声母都是"sh"

B."曦、携、暇、羡"这些字的声母都是"x"

C."夜、杳、仍、荫"这些字的声母都是"y"

D."帘、捐、艰、虐"这些字的韵母都是"ian"

9 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迢迢

..(tiáo) 校.样(xiào) B.和谐.(xi?) 勉强.(qiáng)

C.天涯.(yá) 绽.开(diàn)

D.嫣.红(yān) 邮戳.(chuō)

10 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蓝难南男

B.唯违围维

C.寻巡形循

D.亲青卿钦

11 将①雷锋、②焦裕禄、③张海迪、④徐洪刚等英雄模范人物的姓氏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④①②③

12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A.jiàn( )定真伪

B.hān( )然入梦

C.河流干涸( )

D.头晕目眩( )

13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每组都有一个错的,请找出来,把序号写到括号中。

(1)A.炽热chì B.处分chǔ C.讹诈? D.称职chang ( )

(2)A.胆怯qia B.占卜zān C.奴婢bì D.肤浅fū ( )

(3)A.逡巡qún B.裸露guǒ C.诘责ji? D.翡翠fěi ( )

(4)A.畸形qí B.妯娌zh?u C.衣钵bō D.乡宦huàn ( )

(5)A.渲染xuàn B.瑰丽guēi C.蜷曲quán D.缀满zhuì ( )

14 在括号中用√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裨.益 A.bēi() B.bì()

(2)狭隘.A.ài() B.yì()

(3)确凿.A.záo() B.zu?()

(4)辍.学 A.chu?() B.cu?()

(5)粘.贴 A.nián() B.zhān()

(6)归省.A.shěng() B.xǐng()

(7)提.防 A.dī() B.tí()

(8)庇.护 A.bì() B.pì()

(9)赦.免 A.sha() B.shì()

(10)栉.比 A.ji?() B.zhì()

参考答案

1A 2B 3C 4B 5C 6D 7 A②⑥ B③⑤⑨(11) C①⑦(10)

D④⑧(12) 8 B 9 D 10B 11B 12 A鉴 B酣 C h? D xuàn

13(1)D (2)B (3)B (4)A (5)B 14(1)B √ (2)A √ (3)B √ (4)A √ (5)B √ (6)B√ (7)A √ (8)A √ (9)A √ (10)B√

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一)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初中语文知识竞赛附答案

初中语文知识竞赛试卷 (总分106分) 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40分) 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 B )的评论。 A.钟嵘对陶渊明 B.苏轼对王维 C.欧阳修对李白 D.王国维对苏轼 2、多音字因词义不同而读音不同的一组是( D ) A、抹黑抹杀抹布抹墙转弯抹角B着手穿着着急着迷一着不慎 C、星宿住宿宿愿宿将三天两宿D和棋和牌和面和药曲高和寡 3、关于《三国演义》,正确的一项是( A ) A.刘备字玄德,曹操字孟德,张飞字翼德。 B.“三英战吕布”,“三英”指的是关羽、张飞、赵云。 C.“桃园三结义”指的是关羽、张飞、赵云。 D.杨修是孙权手下的谋士。 4、三更指的是半夜子时,那五更指的是( C ) A晚上11点——1点B晚上1点——3点C凌晨3点——5点D凌晨5点——7点 5、“三月不知肉味”这句话一般用来形容( B ) A、诗歌 B、音乐 C、小说 D、散文 6、四大古典名著中,内容较多地描写湖北的一项是(C) A、《红楼梦》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水浒传》 7、四大古典名著中,内容较多地描写贵族生活的是( A ) A、《红楼梦》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水浒传》 8、下列故事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一项是(D ) A、三顾茅庐 B、三气周瑜 C、桃园三结义 D、三打祝家庄

9、宋词和元曲中分别有“词牌”和“曲牌”,下列各项中属“曲牌”的是(C ) A、浪淘沙 B、水调歌头 C、天净沙 D、西江月 10、下面四句诗中,反映我国古代民风民俗的一句是(A ) A、箫鼓追随春社近 B、闲来垂钓碧溪上 C、沙场秋点兵 D、零丁洋里叹零丁 11、下面对联所隐含的年龄是( C )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再多一度春秋。 A、121岁 B、131岁 C、141岁 D、151岁 12、我国四大发明中,与宗教有关的是( C ) A、指南针 B、造纸术 C、火药 D、印刷术 23、通常人们在信尾写上“此致敬礼”,这个“此”是指( A ) A、信的内容 B、写信人的谦称 C、代指后面的敬礼 D、礼貌用 14、下列短语依次属于哪种类型,选出正确的一项( C ) 色彩缤纷巍峨挺立激动不已交头接耳 A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B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并列短语 C主谓短语偏正短语后补短语并列短语D偏正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并列短语 15、下列句子主干找正确的请选出来( B ) A我家的猫最怕陌生人。(主干:猫怕人。) B乔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主干:乔家遭变故。) C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主干:事业表明优越性。) D谁没目睹过那种不大不小、令人哭笑不得的场面?(主干:谁目睹场面?)

部编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超全整理!

部编七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超全整理! 摘要:面对初中语文考试,同学们总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担心。担心自己的作文写作,分数太低会被其他人远远甩开;文言文和诗词默写怕拿不到满分;担心自己的阅读理解拿不到高分。为了帮助同学们解决考试中的难题,专门整理了一篇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大汇总,分享给同学们,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提高解题技巧。阅读理解历来被同学们视为难点,如何在短期内将阅读理解复习好,同学们应该在了解试题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讲究复习策略,掌握答题方法。 关键词:解题技巧;修辞手法;文章主旨;关键词;写作意图和目的 一、读懂文章,仔细审题 拿到文字材料,首先要通读一遍文章,注意文章的题材,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然后审查下面给出的问题,再带着问题去细读一边文章,这样做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 文章中的每一句每一段都是在为中心思想服务,理清文章的思路,找准文章想要表达的主旨。这就需要同学们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它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类的阅读理解的解题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 二、掌握解题技巧 下面将为同学们罗列出各种阅读理解的问题形式,并给出相应的解题技巧 1.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根据文章中的具体内容来,一般来说正面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反面情绪的有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从字里行间中就可以看出作者是什么样的情感流露,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是委婉含蓄,要联系生活细细品读。 2.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某句的作用,或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一般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首尾呼应,或者是寓意深长让人回味无穷。

(完整)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公式)

语文答题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 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 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

(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 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总之,鉴赏古代诗词,

2020中考语文八大技巧答题技巧_知识点总结

2020中考语文八大技巧答题技巧_知 识点总结 中考中,语文试卷除了占得分值比较大之外,语文还是中考的第一科,这科发挥好了,后面的心态也会比较好。而语文的答题通常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需要的是同学们尽量靠近参考答案,抓住重点,符合阅卷老师的评分标准,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考语文八大考点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八大知识点答题技巧 一、基础知识题:信语感,多比较这一块包括语音、字形、词语运用、标点符号、病句辨析等。做这一块题的基本原则是信语感,多比较。考前我们已经作了充足的准备,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所以我们应付该相信自己看到这题时的直觉。其次,一定要克服还没有看完整道题就急于选出答案的习惯,因为语文题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 二、语言表达题:落实题干要求语言表达题是年年变化最大的题目,也是比较能考察学生语文素质的题,当然也是一道容易拉分的题。碰到新题,不要慌张,这类题总是给出了比较明确

的要求,我们只要一一落实这些要求,并尽量让语言美一些,符合情理就可以了。 三、文言文阅读:联系课文,联系上下文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一定是在课本中出现过的,中考察的意义和用法也一定是常用的。因此,平常复习要着重课本中的文言文的复习,做题时也一定要联系课本做判断。其次,文言文一般中考察的是人物传记类的*,这类*故事性强,我们可以根据*的上下文来推测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四、科技文阅读:抓信息,会比照科技文不是考察我们对这个知识的掌握,也不是考察了解这个内容多少。它考察的是我们的语文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快速阅读*,了解*大义和作者写作思路,做题时把每一个选项返回*,认真比照原文就可以。 五、文言文翻译:直译句子,一字不漏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这里的“信”就是忠实原文,就是直译;而“达”就是要通顺,符合语法。所以,翻译文言文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字字有着落”,一字一字地翻译,不能只管大意。 六、诗歌:套用术语,分析诗句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诗歌的术语,知道了诗歌设题的基本模式及做题思路和方法,也多少明白了诗歌的基本分类及每类诗歌的情感与主旨,我们现在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万能公式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万能公式

中考阅读题答题技巧 一、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7.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初中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

一、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三、理解文中重要句段作用。 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五、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七、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八、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九、体验作品的形象和情境,拓展作品的主旨和内涵。 针对中考考点,对写人叙事的一般记叙文的阅读,主要掌握以下几点: (一)记叙的要素、顺序和线索的判断与梳理 (二)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 (三)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容的把握 记叙文的阅读步骤 1、阅读全文: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作者思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 2、浏览考题:粗略了解考察内容。 3、再读文章: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4、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句、主旨句、抒情议论段。 5、认定补充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案进行认定、补充。 题目考点 一.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品味题目的含义 可以从—— A内容上 B主题上 C线索 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一、记叙的要素: 1、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2、掌握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概括文章中心或段落大意。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要素,是记叙文的主体部分,内容的展现,人物的塑造,中心的表达,就是通过这些来实现的。阅读记叙文要能明确这三个要素,即使不要求准确概括,也须达到能大体将这三点说出来的地步。 把握六要素技巧,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 记叙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所以说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线索是重要的,但不是什么都可以成为线索,只有那些能够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具体事物,才能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 线索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线索大致分六类: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中考语文八大知识点答题技巧+知识点总结

小编导语:中考中,语文试卷除了占得分值比较大之外,语文还是中考的第一科,这科发挥好了,后面的心态也会比较好。所以考语文的时候一定要有信心,稳定情绪,把中考的头开好。而语文的答题通常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需要的是同学们尽量靠近参考答案,抓住重点,符合阅卷老师的评分标准,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中考语文八大考点答题技巧。 一、基础知识题:信语感,多比较这一块包括语音、字形、词语运用、标点符号、病句辨析等。做这一块题的基本原则是信语感,多比较。考前我们已经作了充足的准备,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所以我们应付该相信自己看到这题时的直觉。其次,一定要克服还没有看完整道题就急于选出答案的习惯,因为语文题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 二、语言表达题:落实题干要求语言表达题是年年变化最大的题目,也是比较能考察学生语文素质的题,当然也是一道容易拉分的题。碰到新题,不要慌张,这类题总是给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我们只要一一落实这些要求,并尽量让语言美一些,符合情理就可以了。 三、文言文阅读:联系课文,联系上下文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一定是在课本中出现过的,中考察的意义和用法也一定是常用的。因此,平常复习要着重课本中的文言文的复习,做题时也一定要联系课本做判断。其次,文言文一般中考察的是人物传记类的文章,这类文章故事性强,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上下文来推测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四、科技文阅读:抓信息,会比照科技文不是考察我们对这个知识的掌握,也不是考察了解这个内容多少。它考察的是我们的语文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快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义和作者写作思路,做题时把每一个选项返回文章,认真比照原文就可以。 五、文言文翻译:直译句子,一字不漏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这里的“信”就是忠实原文,就是直译;而“达”就是要通顺,符合语法。所以,翻译文言文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字字有着落”,一字一字地翻译,不能只管大意。 六、诗歌:套用术语,分析诗句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诗歌的术语,知道了诗歌设题的基本模式及做题思路和方法,也多少明白了诗歌的基本分类及每类诗歌的情感与主旨,我们现在需要记住的是,在了解了诗歌的类别和题干的要求后,先套用术语,再结合诗句分析。 七、现代文阅读:明确文章主旨,看好题干要求做现代文阅读最要不得的方法是,先看题目,然后拿题目往文章里套。拿到一篇文章,首先我们要快速阅读一遍,明确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作者对他所写的内容的感情,然后再看题目。应该说现代文阅读的题目,基本都紧扣文章的主旨。所以答题的时候也要紧扣文章的主旨。

初中语文答题技巧大全

中考语文答题技巧 语文知识归类: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答题方法归类: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初中语文知识竞赛题

初中二年级语文知识竞赛题 1.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等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此时乐队奏起的是()A.《黄河大合唱》B、《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C、《义勇军进行曲》D 、《大中华》 2、下列诗词不是出自毛泽东之手的是() A、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C、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D、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3、“你从我手里继承的,只有党的事业,其他什么也没有,我留给你的,只有一套《毛泽东选集》”语出自()之手。A、邓稼先B、王进喜C、雷锋D 、焦裕禄 4、“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提出的。A、江泽民B、胡锦涛C、毛泽东D 邓小平 5、“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这诗歌唱的是() A、香港 B、台湾 C 澳门 D 、九龙 6、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袁隆平——杂交水稻B、邓稼先—两弹元勋 C、马丁路德金—解放黑人 D、孙中山—五四运动 7、“几外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句诗描写了鸟的繁殖行为中的()行为。 A、求偶 B、交配 C、筑巢D 、育雏 8、下列不是两栖动物的是()A、青蛙B、蟾蜍C、大鲵D、娃娃鱼 9、被称为“世界屋脊”的是()A、珠穆朗玛峰B、青藏高原C、云贵高原 D 、内蒙古高原 10、日本侵略者曾先占领我东三省,这三省指黑龙江省、辽宁省,还有() A、山东省 B、江苏省 C、福建省 D、吉林省 11、下列与北京无关的是()A、德胜门B、故宫C、金山岭长城 D 世博园 12、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A、购物天堂——四川B东方明珠——上海C、雾都——重庆 D 、煤海——山西 13、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达·芬奇——《蒙娜丽莎》 B、莎士毕亚——《威尼斯商人》 C、泰戈尔——《飞鸟集》 D 、冰心——《野草》 14、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论语》 B.《左传》 C.《诗经》 D.《唐诗三百首》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 A.《孟子》B.《论语》C.《老子》D.《庄子》 16、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A.《资治通鉴》 B.《史记》 C.《汉书》 D.《三国志》 17、被称为“谪仙人”的是()。 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王维 18、《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 A.关羽、赵云、马超 B.刘备、关羽、张飞 C.曹操、刘备、孙权 D.周瑜、黄盖、关羽 19、《三国演义》中“奸绝”“智绝”“义绝”分别是()。 A.司马懿、诸葛亮、关羽 B.曹操、司马懿、关羽 C.曹操、司马懿、刘备 D.曹操、诸葛亮、关羽

中考语文答题技巧

一、中考记叙文常见答题技巧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①表达方式及作用 (1)描写: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 A、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又细分为:(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描写(6)心理描写 (7)景物描写 (8)场景描写 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B、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及答题技巧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 (一)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 说明方法的作用: 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 举例子:具体说明_____ 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____ 和______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____ 的_____特点. 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六、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七、人物描写的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2、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评议描写、心理描写)。对比、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物喻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二)语文试题答题技巧 (一)记叙文●语言的表达作用题(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三种类型:加点词的表达作用,划线句的表达作用,段落的作用1、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题型:下列句中加点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题模式:——的词写出了——(结合本词特点,概括内容)。表现了——(注意联系中心,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内容方面] 2、划线句的表达作用 题型:文中…句子(关于…的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题模式:写出了——(内容的精准概括)。表现了——(注意联系中心,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

初中语文知识竞赛

初中语文知识竞赛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含有忧伤情绪的诗句是:( c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陶渊明是东晋诗人,名潜,字( c )。 A. 彦和 B .子建 C. 元亮 D .德施 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的作者是(c ) A.杜甫 B.白居易 C.孟郊 D.贾岛 4、“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B )的评论。 A.钟嵘对陶渊明 B.苏轼对王维 C.欧阳修对李白 D.王国维对苏轼 5、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被称为“双璧”的一篇是《孔雀东南飞》,另一篇是: A、木兰诗 B、琵琶行(A) 6、关于《三国演义》,正确的一项是( A ) A.刘备字玄德,曹操字孟德,张飞字翼德。 B.“三英战吕布”,“三英”指的是关羽、张飞、赵云。 C. “桃园三结义”指的是关羽、张飞、赵云。 D.杨修是孙权手下的谋士。 7、下列哪一项比喻不尽恰当( C ) A.日记:心的轨迹,撷取生活七色阳光的水滴。 B.词典:知识的海,学问的帆,书山上跋涉的樵夫。 C.笑:你是美的姐妹,你是艺术家的娇儿,你是碧空中那一抹烂漫的云彩。 D.浪花:一朵浪花,一个跳荡的音符;一排浪花,一组激昂的旋律;一江浪花,一个欢乐的生命。 8、下面四句诗中,反映我国古代民风民俗的一句是( A ) A、箫鼓追随春社近 B、闲来垂钓碧溪上 C、沙场秋点兵 D、零丁洋里叹零丁。 9、下面是有趣的成语之最,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最宝贵的话-——金玉良言

初中语文答题技巧大全

体味词语含义与作用: 1.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的内容。 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概括的内容。 3.体味词语的表达效果,揣摩词语的情味和色彩等附加意义。 4.替换法: 用同义词替换某个词语,将形成的新句子与原句进行比较对照,通过比较,体会适当与否,分析原因,从而理解词语的意思. 品析句子的含义与作用: 1.从在内容上的作用来理解 2.从在结构上的作用来理解 3.从艺术效果的角度来理解 4.三不要:a不要拔高理解b不要单一地理解c不要孤立地理解 析读: 1.明确语段的表达方式 2.抓住语段的关键语句 3.分析语段的结构方式 鉴赏: 1.鉴赏语段的表达作用 2.鉴赏语段的内容组合 3.鉴赏语段的描写笔法 4.鉴赏语段的行文布局 5.鉴赏语段的佳句,警句 6.鉴赏语段中的人物形象 7.鉴赏语段或平实或生动的语言 语文解题方法归类,阅读的题目套用这些,比较快.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初中语文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说明: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考试方式为开卷,选择题答案要求写在后面的答题卡上) ·写在前面的话 亲爱的同学,当你接到这份试卷的时候,也许还在抱怨吧,―语文学习本来就枯燥无味,还要搞什么语文知识竞赛,真没劲!‖千万别急,这一次竞赛的试题与其他的语文考试试题绝对不一样。做完它,你也许会发现语文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都非常广阔,它不光有趣还能增长见识,即使不能得奖,也会觉得其乐无穷,可要努力哟!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共8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的―之‖字应轻读的一个是 A、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B、吾欲之南海 C、跳往助之 D、以我杓油知之 2、下面选项中―津‖字的意思与其它几个不同类的是 A、风烟望五津 B、后遂无问津者 C、天津 D、津津有味 3、―三月不知肉味‖这句话一般用来形容 A、诗歌 B、音乐 C、小说 D、散文 4、被苏轼称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 A、王维 B、孟浩然 C、李商隐 D、王昌龄 5、《老人与海》的作者是 A、海明威 B、马克·吐温 C、杰克·伦敦 D、狄更斯 6、《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 A、柯南道尔 B、笛福 C、狄更斯 D、莎士比亚 7、―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原指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他的国籍是 A、英国 B、法国 C、丹麦 D、德国 8、为广大中学生所喜欢的《花季·雨季》的作者是 A、韩寒 B、素素 C、郁秀 D、田晓菲 9、一主持人拿起一块木板儿,将另一主持人轻打了一下。据此我们可以猜出《红楼梦》中的三个人物是 A、门子贾琏袭人 B、冯渊板儿袭人 C、贾珍板儿袭人 D、板儿袭人贾琏 10、下列古代的文化典籍中,以书房命名的一项是 A、《聊斋志异》 B、《杜工部集》 C、《稼轩长短句》 D、《临川先生文集》 11、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的作者原名 A、金庸 B、古龙 C、曲波 D、查良镛 12、―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一对联写的作家是 A、吴敬梓 B、蒲松龄 C、曹雪芹 D、罗贯中 13、我国四大发明中,与宗教有关的是 A、指南针 B、造纸术 C、火药 D、印刷术

初中语文知识竞赛试题

初中语文知识竞赛试题友情提示:本卷分选择、判断、填空三大题,共56道试题。全卷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答案一律做在答题卷中,做在试题中无效。 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 1.下列汉字形体演变次序排列正确的是() A.篆书、甲骨文、金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B.甲骨文、金书、篆书、楷书、隶书、行书、草书。 C.甲骨文、金书、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D.金书、甲骨文、篆书、隶书、行书、楷书、草书。 2.《标准化现代汉语教程》规定,“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是以()语音为标准音,以()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A 南京南方 B 北京北方 C 天津北方 D 杭州南方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潜(ǎn)移默化半明半昧( mèi ) 摇摇欲坠(ì) 汹涌湍(án)急 B.情不自禁 ( jī ) 热泪盈眶 (à) 栩(xǔ )栩如生挥洒淋漓( lí) C.遥遥对峙 ( ì ) 风靡(mí)全国日渐高涨(à) 精神抖

擞(ǒu) D.脍炙( ì )人口晶莹剔( tī)透相得益彰( ā) 初生之犊 (dú) 4.将(1)任长霞(2)洪战辉(3)季羡林(4)丛飞等人物的姓氏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1)(2)(3)(4) B.(4)(2)(3)(1) C.(3)(2)(4)(1) D.(2)(1)(3)(4)5.多音字因词义不同而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A.抹黑抹杀抹布抹墙转弯抹角 B.着手穿着着急着迷一着不慎 C.星宿住宿宿愿宿将三天两宿 D.和棋和牌和面和药曲高和寡 6.下面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狼眈误良秀不齐. B津贴错勘衔冤山清水秀.A. 藉暮霭 C.烦燥蒿莱枭鸟厮守 D.报怨像貌惊愕昧心 7.选出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A.假如不愿走向深渊,就让我们走向广阔;假如不愿座享其成,就让我们勤勉奋争。

初中语文答题技巧大全

初中语文答题技巧大全 记叙文文体知识 1. 记叙文的特点 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绘景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2. 记叙文的分类 根据描述的内容,可以分为写人的、叙事的、写景的和状物的记叙文。它们都具有记叙文的共性,但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上往往又有相应的各自特点。 写人类记叙文:通过描述人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通过特定的环境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文章主题。 叙事类记叙文:通过叙述事件,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表现主题。 写景类记叙文:通过描绘景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状物类记叙文:通过写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记叙文的六要素 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掌握记叙文的要素,可以较好地把握全文,分析和理解文中的主题思想,更好地把握其结构层次。 4. 记叙的顺序 阅读记叙文,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就要明确写作的顺序。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1)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也就是叙述的顺序与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是一致的。 (2)倒叙:先写结局,然后再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者先写后来的情况,再叙述产生这种情况的经过。 (3)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要插入在时间地点上不一致的情节,然后再按照原来的事情接叙,这插入的有关部分叫插叙。 5. 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指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由于题材的多样性和作者思路上的差异,致使文章线索呈现出多种形式。 有的以时空转移为线索;有的以人物活动、时间、发展、景物变化为线索;有的以一人、一事、一物的线索把全篇各部分内容紧紧联结起来。有的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6. 记叙的人称 记叙文的人称有三种:第一人称(我,我们),以当事人的口吻和身份叙述,写起来亲切自然。而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然是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7.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记叙:交代事件,把人物和事件介绍给读者,写出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情况。 描写:在叙述的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用一些修辞方法对人物和事件加以具体形象地描绘,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避免了单纯记叙的平淡和枯燥。如《开国大典》一文对举行典礼的会场作了细致的描写。 说明:补充交代记叙文中需要交代的事物。 议论:在记叙,描写的过程中,恰当地进行议论,能引起读者联想,激起读者的共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那些议论,使人读了,激动得不能自己。 抒情: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采用直抒胸臆的办法,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抒情方法:有的直接抒情,有的在记叙描写中抒情。

初一语文阅读题解题技巧及方法

初一语文阅读题的方法 语文阅读题的方法,(我觉得很好)! 一.记叙文阅读规则 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1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2.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3.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14.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15.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 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揭示其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语文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2013-2014年第一学期初中语文知识竞赛 班级:姓名:座号: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流行歌曲的歌词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村里的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小芳》) B、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还有珠穆朗玛是最高的山坡。(《大中国》) C、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D、放心着你的沉默,去说服明天的命运。(《牵手》) 2、从语音的角度看,下列行业标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存款强行,贷款富行。(银行) B、建文明城市人人参与,创优美环境个个享有。(环卫) C、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厂矿) D、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税务) 3、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古诗文恰 当得体的一项是()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 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珍重啊!” B、同学刘欣写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 “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 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 D、李明的同学张强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 “‘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4、有位美国老妇人来游仙女山,途中不慎被荆棘划破了裤脚,游兴大减, 不肯继续登山,机灵的女导游笑着对她说了一句话,这句话使得老妇人开怀 大笑。高兴地继续跟导游登山观景了。根据当时的情景和女导游的身份,你 认为她说的是下面的哪句话?() A、我们仙女山就是这样,荆棘多,但只要你小心点,不就不划破了吗? B、您看我们仙女山的荆棘多么热情好客,拉住您的裤子,不想让您走呢! C、我们仙女山的荆棘多么热情好客,它拉住您的裤子,就是不让您走。 D、我们仙女山的荆棘就是这样,它不想让谁走,就划谁的裤子,您最好别 走。 5、中国23岁以下国家足球队在雅典奥运会足球亚洲区预选赛上虽奋力拼 搏,但最终失利,如果你是足球迷,要安慰、激励球员,不该说的一句是( ) A、站直了,别趴下! B、有没有下一次,心里还是没有底。 C、成也爱你,败也爱你! D、在我们心里,依然期待你真正崛起。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外某城市开设了租车自驾旅游项目。驾车人发动汽车时,车内自动放 音装置就会放一段录音:“阁下,驾驶汽车时速不超过30英里,你就可以 饱览本地的美丽景色;超过60英里,请你到法庭做客;超过80英里,欢迎 光顾本地设备最新的急救医院;上了100英里,请君安息吧!” 6、对当地规定的驾车最高时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30英里 B、60英里 C、80英里 D、100英里 7、若用简明的语言直截了当地表达录音的内容,在说“阁下,请您”后接 续正确的一项是() A、饱览美景 B、不要超车 C、驾车慢行 D、热爱生命 8、××中学团委准备为召开部分团员座谈会发布通知,通知正文的最后一 句应写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