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 Permanent Representative of the United Nations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 Permanent Representative of the United Nations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  Permanent     Representative of the United Nations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  Permanent     Representative of the United Nations

1.中国常驻联合国Permanent Representative of the United Nations

2.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

3.很荣幸It’s an honor to / I’m honored to / I’m privileged to

4.耳熟能详 a familiar name;

5.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

6.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7. T.S.艾略特T.S. Eliot

8.杰出人物outstanding people / celebrities

9.周年anniversary

10.紧要关头pivotal moment

11.发挥了关键作用play a crucial role

12.相距万里be far apart

13.服装、日用品garments and daily items

14.增进了解gain a better / enhance understanding of

15.锦上添花make what is good still better

banquet;宴会

the Goodwill Delegation友好代表团

It is such a delight to meet friends coming afar.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hereby;在此

Hubei Provincial Government;湖北省政府Governor Li李省长

hospitality热情mutual visit互访pave the way开辟道路

in closing最后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重大意义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重大意义 盐城市文峰中学朱晶晶 一九七一,十一月十一,万里大江横渡,一望长空尽碧。此去欲何为?擒虎子,入虎穴! ———乔冠华1945年6月,包括中国共产党代表董必武在内的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宪章》上签了字。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执行敌视新中国的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却仍被中国人民推翻了的蒋介石集团所窃踞。为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作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席位———不懈斗争20多年 1950年9月,在美国操纵下,第五届联大否决了苏联和印度分别提出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 1951年,美国操纵第六届联大否决了苏联等国代表提出的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问题列入联大议程的提案,并通过了“延期审议”中国代表权问题的决议1961年,第16届联大决定将中国代表权问题列入联大议程。这是对美国为阻挠恢复新中国合法权利而设置的重重障碍的重大突破。 1971年7月,美国仍然继续阻挠联合国正确解决中国代表权问题。 10月25日,第26届联大以59票反对、55票赞成、15票弃权否决了所谓“重要问题”案。接着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获得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的提案,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就是联合国历史上著名的联大2758号决议,它从政治上、法律上、程序上公正彻底地解决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这是中国外交工作一次重大突破。 “脸色阴郁”的美国代表布什懊丧地说,这是一个“丢脸的时刻”,但是他也不能不承认,“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尽管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 20年间美国对中国封锁也好,孤立也好,围堵也好,堤防终于崩溃了。美国在联合国内把它的意志强加给别人的蛮横做法,遭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抵制和反对,它想要操纵和垄断联合国已是越来越困难了。从这两层意义上讲,这不仅是中国在外交上的战略性胜利,也是一切维护正义和公道的国家的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到恢复,这是中国、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以及在这个问题上主持正义的其它国家经过长期斗争而取得的巨大胜利,是中国外交工作一次重大突破,是国际反华势力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图谋的彻底破产,而且说明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革命,改变世界旧的政治经济秩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超级大国在联合国以及世界各种事务上为所欲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另外,中国在一些大的问题上,始终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积极为他们伸张正义,坚定地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为他们争取应有的权利。因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惟一的发展中国家,在很多方面,中国与很多发展中国家有共同的遭遇,能深刻理解他们的需求。

中国与联合国 教案

中国与联合国教案 第二框题 中国与联合国 一、课程标准: 5.13 评析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阐述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二、新课教学: (一)、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演变 课堂探究: 945年4月25日至6月26日,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在美国召开。董必武受中共中央委派,作为中共和解放区的代表随中国代表团出席这次会议,并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与会期间,董必武欣然赋诗,记述此行感受:“世界安全要共谋,橡林建议早绸缪。主盟坛坫推三国,荟集衣冠合五洲。争论中心为委托,商量大事不糊涂。宪章签字施行日,庶使劳民得小休。” 请你解读这首诗,并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说一说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渊源。 、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 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参与了酝酿、筹建联合国的过程。中国是旧金山制宪会议发起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2、1949—1971年中国因美国的无理阻挠而被排除在联合国之外。 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经历了复杂曲折的过程。1949年,中国人民推翻国民党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政府要求取代已经根本不能代表中国的旧政府,参加联合国工作。苏联、印度等国也提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但是,在美国的无理阻挠下,这一正义要求遭到拒绝。美国采用“延期审议”等手段,为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设置重重障碍,导致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国长期被排除在联合国之外。 专家点评: 联合国有不少会员国因革命或政变而更迭政权、改变国名,但是新政府顺利继承旧政府的国际法主体资格,在联合国的席位并未受到影响。按照国际惯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以后取代国民党政权在联合国的席位,是顺理成章、不应有任何争议的事情。美国的无理 阻挠致使新中国进入联合国的进程被拖延22年之久。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暴露了联合国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局限性。 3、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通过第2758号决议案,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经过长期斗争,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以压

新中国历届领导人

新中国历届领导人 第一届(1954年——1959年)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政务院)总理 第二届(1959年——1965年)刘少奇为国家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三届(1965年——1975年)刘少奇为国家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四届(1975年——1978年)未设国家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五届(1978年——1983年)未设国家主席,叶剑英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华国峰为国务院总理 第六届(1983年——1988年)李先念为国家主席,彭真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紫阳为国务院总理 第七届(1988年——1993年)杨尚昆为国家主席,万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为国务院总理 第八届(1993年——1998年)江泽民为国家主席,乔石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为国务院总理 第九届(1998年——2003年)江泽民为国家主席,李鹏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镕基为国务院总理 第十届(2003--2008年)胡锦涛为国家主席,吴邦国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温家宝为国务院总理。 中国共产党历任最高领导人(历任总书记/党最高领导人)

陈独秀1921年7月中共一大1922年7月中共二大周佛海代理书记{1921.8--9} 中央执委会委员长 陈独秀1922年7月中共二大1925年1月中共四大中央执委会总书记 陈独秀1925年1月中共四大1927年7月1927.5 中共五大称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27.7陈独秀被撤换。 张国焘1927年7月1927年8月八七会议主持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工作 瞿秋白1927年8月八七会议1928年7月中共六大中央临时政治局负责人 向忠发1928年7月中共六大1931年6月1930.9 前实权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宣传部长李立三掌握。 陈绍禹1931年6月1931年9月头衔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秦邦宪1931年9月1935年1月遵义会议秦邦宪接替1931年9月赴苏联任中共驻第三国际代表团长的 陈绍禹,成为中国共产党实际最高领导人。 张闻天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不久1943年3月张的头衔为负总责,毛泽东遵义会议上出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成为共产党实际最高领导人。 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1943年3月2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于任内去世,是中国最后一位终身制最高领导人。 华国锋1976年10月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华国锋是在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被追认为中共中央主席的。1981年6月去职。 胡耀邦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邓小平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成为中国共产党实际最高领导人,1989年辞去最后一项职务——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胡耀邦1982年9月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1987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胡耀邦在1987年1月辞职。

历届国家领导人名单

历届国家领导人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机构中的一种。自1954年开始设立。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结合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它对外代表国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宪法第六十二条选举产生,任期五年,最多可连任两届,根据宪法规定:国家主席必须是年满45周岁并有选举权及被选举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实践上则同时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以上的高级干部。宪法第三章第二节界定了主席的职责与义务。主席的主要权力包括,根据全国人大和其常委会的决定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总理和国务院其它组成人员、发布特赦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动员令、授予国家勋章;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事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批准或废除与外国缔约等。 按宪法,主席职务仅仅是象征性的国家的元首。如果主席同时任别的职务,其实际权力则来自其他职务,自杨尚昆开始,国家主席一般都兼任中央军委主席或副主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如果国家主席出缺,由国家副主席继任;如果正副主席都出缺,则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代理主席职位至新的国家正副主席人选产生为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设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4年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此时只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一职;1954年国家主席的设立至1975年第二部宪法对国家主席的撤消;自1975年国家主席在宪法上的缺位至1982

年第四部宪法对国家主席的恢复;以及1982年至今国家主席制度的稳步发展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 新中国建国初期到1954年,在国家机构体系中,没有设臵专门的国家主席,行使国家主席职权的国家机关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设主席1名(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6名,委员56名,秘书长1名。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主持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会议和领导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工作,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机关,不是国家元首,而只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过在实际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行使了一部分属于国家元首的职权。因此,在新中国建立至1954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就相当于国家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设臵国家主席开始于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宪法规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下设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取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国家主席是政治体制中一个独立的国家机关,既是国家的代表,又是国家的象征。同时第一部宪法还对国家主席的产生、任期、地位和职权等一系列问题予以明确的规定。 1954年至1965年,中国的国家主席制度基本上得到正常运转。1954年9月至195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分别担任国家主席和副主席。1959年和1965年,刘少奇两次当选为国家主席。在1954年至1965年期间,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

第二框题 中国与联合国

第二框题中国与联合国 一、课程标准: 5.13评析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阐述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二、新课教学: (一)、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演变 课堂探究: 1945年4月25日至6月26日,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即旧金山制宪会议)在美国召开。董必武受中共中央委派,作为中共和解放区的代表随中国代表团出席这次会议,并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与会期间,董必武欣然赋诗,记述此行感受:“世界安全要共谋,橡林建议早绸缪。主盟坛坫推三国,荟集衣冠合五洲。争论中心为委托(英文vet0的译音,否决权之意),商量大事不糊涂。宪章签字施行日,庶使劳民得小休。” 请你解读这首诗,并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说一说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渊源。 1、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之一 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参与了酝酿、筹建联合国的过程。中国是旧金山制宪会议发起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2、1949—1971年中国因美国的无理阻挠而被排除在联合国之外。 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经历了复杂曲折的过程。1949年,中国人民推翻国民党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政府要求取代已经根本不能代表中国的旧政府,参加联合国工作。苏联、印度等国也提出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但是,在美国的无理阻挠下,这一正义要求遭到拒绝。美国采用“延期审议”等手段,为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设置重重障碍,导致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大国长期被排除在联合国之外。 专家点评: 联合国有不少会员国因革命或政变而更迭政权、改变国名,但是新政府顺利继承旧政府的国际法主体资格,在联合国的席位并未受到影响。按照国际惯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以后取代国民党政权在联合国的席位,是顺理成章、不应有任何争议的事情。美国的无理阻挠致使新中国进入联合国的进程被拖延22年之久。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暴露了联合国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局限性。 3、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通过第2758号决议案,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

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世界眼中的中国 参考文献: [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李明轩邱如美译中信出版社 2007年7月第1版书号:ISBN978-7-5086-0961-4/F,1198 [中]汪斌《全球化浪潮中当代产业结构的国际化研究》中国哦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5月 [中]阎学通《国际政治与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书号:ISBN7-301-09014-5/D,1174 [中]徐邦友《中国政府传统行政逻辑》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年12月第1版书号:ISBN-5017-6714-9/f,5348 [中]刘祖云《中国社会发展三论:转型·分化·和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书号:ISBN978-7-80203-793-3/D,248 摘要 不得不说,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中国的发展是迅速的。对于我们来说,中国的变化就在身边,这是摸得着,看得见的。对于世界人来说,中国出现了一个“两极分化”的现象,对于那些了解中国的人来说,中国已经不同于以前了,他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可是对于那些不了解中国的人来说,中国就是一个如同清朝民国时期那样贫穷和落后,缺少现代化的气息。 这不是世界人的错误,而是我们中国自身的错误。虽然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世界政治经济领域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然而,中国在其他国家人眼里却依旧是一种古老而又守旧的国家。 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中国现在处于一种很尴尬的局面。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很高,但是,人均水平却非常低;中国的贫富差距太大,人民心中对中国的现状都有些不满意。在国际上而言,中国虽然有了一定的国际地位,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可是对于中国能不能在联合国中取得一定的决策权这个问题不得而知。那么让我们仔细来分析一下中国这些年的成长和在世界上的影响。 对于我们国人来说,中国从成立到现在的发展是坎坷的,因为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社会主义的大旗下走了不少的弯路。从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在逐步的发展和前进。正如《平凡的世界》中所描述的那样,在农村孩子就开始辍学干活挣工分,人们心中总是充满着希冀,希望有一天能填饱肚子,可是事情总是没有那么容易实现。 成长 其实最重要的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我们把中国放在东亚这个大环境中,看中国的对外贸易如何发展。 在汪斌所写的关于全球化经济浪潮一书中,他是这样说东亚的区域贸易的。东亚在进图20世纪80年代以后,特别是80年代中期以来,在对外贸易发展方面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域内相互贸易不断扩大和域内各国贸易依存速度迅速提高,由此促进了域内各产业结构体演化中的相互依存关系,这一变化的背景从东亚区域外部来看,主要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压力和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浪潮,从区域内部来看,主要是伴随亚洲NIES(新兴工业化经济群)汇率上升,工资成本上涨从而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向ASEANA(东亚国家联盟)和中国大陆转移(《全球化浪潮中当代产业结构的国际化》)。

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和影响

提示: 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一个日益崛起的中国在国际社会怎样展示它的力量日益成为世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除极少数国家、极少数人别有用心地提出“中国威胁论”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外,世界上还有相当一些国家及其人民由于对中国了解不够,也担心日益崛起的中国不能按照国际规则办事,会对现存的国际关系体系和世界权力结构造成强烈冲击,影响到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稳定。如何评价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如何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如何对人类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关材料 新中国成立的世界意义。 新中国的成立是20世纪世界的重大事件之一。它的世界意义在于:(1)使世界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有利于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巨大变化。(2)有力地冲击了旧殖民统治,为正在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树立了榜样,创造了更加有利的外部条件,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和决心,推动了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最终摧垮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3)粉碎了美国控制中国的图谋,沉重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称霸世界的野心,打击了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4)突破雅尔塔体制规定的大国瓜分势力范围的强权政治安排,促进了战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发展,为亚洲和世界和平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中国和平崛起对当今世界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中国领导人在许多场合都表达了中国成为和平大国的庄严承诺。世界的目光都在关注中国的崛起。阐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消除一些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疑虑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对中国来说,可争取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减少前进阻力;对各有关方面来说,可消除不安心理,增强互信,有利于亚太地区与世界的和平稳定。 中国正在和平发展与崛起。这是大国崛起的一种新形式,是历史上所没有过的。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对外政策的宗旨和首要目标,走和平发展道路。它的世界意义在于: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只会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共同繁荣。因为: (1)中国自身的发展是与人类共同进步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的经济发展得益于全球和平与稳定,不会对国际社会构成威胁。相反,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不是世界的威胁,而是世界的机遇。 (2)中国积极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融入当今世界经济政治体系。中国信守自己的承诺,按照公认的国际规则办事,不谋求单方面改变现存的国际制度。中国主张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通过集体磋商和谈判,以和平的手段和方式,谋求现存的不合理的规则和秩序逐渐得到改革和调整。

中国与联合国关系

中国与联合国关系 一、联合国基本概况 1、“联合国”一词的出现1942年1月1日 《联合国家共同宣言》 2、联合国制宪大会1945年4月旧金山 出席联合国制宪大会的中国代表包括宋子文、顾维钧、吴贻芳、董必武等人,宋子文是代表团团长。联合国宪章第一个签字国是中国。签字国51个,连同波兰在内。 3、联合国成立1945年10月25日 二、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1、中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与罗斯福有很大关系 (1)中国在二战中的伟大贡献和巨大牺牲。 (2)美国出于战后遏制苏联的需要 既可使联合国具有世界性,又可以利用中国对付英、苏。 2、中国争取恢复联合国席位的努力 1971年10月25日,第26次联合国大会通过著名的“2758”号决议,宣布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台湾当局的代表被逐出联合国。 3、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行动,在联合国地位日益重要。 三、联合国成立的意义 1、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协调 “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 2、根除殖民制度,彻底消除殖民。 3、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国际立法。 四、联合国的改革 1、改革的缘起 (1)联合国在化解国际争端方面影响下降,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单边主义盛行,引发国际社会的不满。联合国日益沦为美国的工具。 (2)联合国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2、改革目的 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削减支出、帮助穷国 3、改革重点

安理会的改革 4、改革方案 (1)增加5个常任理事国(发达国家2,亚非拉各1)、4个非常任理事国(亚非拉、东欧各1);新常任没有否决权;15票通过1997年 (2)四国联盟方案(日印巴德)增加6常任,4个非常任 (3)反对四国联盟国家方案(团结谋共识运动)增加10非常任,10国两年选一次。(4)非洲联盟方案增加6个否决权常任理事国,增加5个非常任理事国 5、中国态度 支持适当改革,改变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安理会不平等现状。

中国与联合国关系历程

中国与联合国关系历程 “ 联合国” 这一名称是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设想出来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1942 年1 月1 日《联合国宣言》中第一次使用,当时26 个国家的代表承诺各自政府将继续共同对轴心国作战。 1945 年4 月25 日至6 月26 日在旧金山举行的联合国国际组织会议上,50 个国家的代表起草了《联合国宪章》。这些代表以中国、苏联、联合王国和美国的代表于1944 年8 月至10 月在敦巴顿橡树园拟订的建议为基础进行讨论。1945 年6 月26 日,50 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宪章》。波兰当时没有代表参加会议,但后来签署了《宪章》,成为51 个创始会员国之一。 在中国、法国、苏联、联合王国和美国以及多数其他签字国批准《宪章》之后,联合国于1945 年10 月24 日正式成立。10 月24 日成为每年庆祝的联合国日。 中国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创始国 应该说,中国在创建联合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国际上,过去有一种贬低中国作用的说法,说什么中国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主要是美国总统罗斯福鼎力把中国拉进来的。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如此。应该说,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罗斯福是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更重要的还是中国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发挥的巨大作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尊重与承认。 在联合国的创建过程当中,中国积极参与,并且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中国作为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对世界上那些弱势国家的遭遇有非常深刻的体验。所以中国积极为那些中小国家说话,表达他们的呼声和意愿。比如在联合国宪章的制定过程中,中国代表提出,首先,联合国应该基于公平正义的原则。其二,要强调国际法的作用,反对那种藐视国际法的做法。其三,中国愿意促进各国间经济的合作,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应该体现在联合国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这些意见都被吸收到联合国宪章中。如果没有中国在其中的积极具体的参与,联合国真的很可能成为西方大国富人的俱乐部。 在联合国创建过程中,国共两党都派出各自的代表,参与了联合国宪章的讨论。两党都为联合国的创建发挥了作用。按照四个邀请国英文字母的顺序,中国是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的国家。中国共产党当时派出代表董必武,随员陈家康出席会议。(郑启荣)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席位———不懈斗争20多年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执行敌视新中国的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却仍被中国人民推翻了的蒋介石集团所窃踞。为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作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1950年9月,在美国操纵下,第五届联大否决了苏联和印度分别提出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

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与作用

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与作用 一、新中国成立的世界意义 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打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大大加强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摧毁了帝国主义在亚洲的侵略基地,瓦解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体系,鼓舞和推动了战后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使世界范围的阶级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变化,为世界各国人民维护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创造了空前有利的局面;冲破了雅尔塔体制,沉重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独霸世界和独霸远东的狂妄野心,打乱了它的战略部署,中国革命胜利后,中国历史从此进人了新纪元,中国外交也翻开了新的篇章。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作用不断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长,对外经济交往和国际贸易发展迅猛,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战略军事实力也不断增强,现代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大大增强。我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也是核心大国之 一。"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我国现行的内外政策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这一切使得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不断扩大。表现在: (1)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推动着人类进步事业的前进与发展。 (2)中国是第三世界中的大国,对第三世界有着重大影响。 (3)中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稳定国际局势,抑制战争力量,维护世界和平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4)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对世界经济政治生活,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 (5)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6)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中正确地利用自己在联合国的影响和否决权,力争使联合国摆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控制,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断言,在未来的多极格局中中国必将成为独立一极。现在,无论是在地区问题上,还是在世界问题上,我国都在发挥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作用,这也是任何国家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维护世界和平是邓小平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工作确立的一项重要目标和任务。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制约战争力量的发展,中国的壮大是世界维护和平力量的壮大。因为: (1)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发展,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总原则和总目标。 (2)中华民族是酷爱和平的。近代以来1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饱尝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苦果,十分珍惜世界的和平和地区稳定。中国一直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持正义、倡导和平,已经成为世界公认的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 (3)中国现在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的安定,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保持周边稳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国家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是国力强弱的外在显示,国际舞台上强国对弱国的影响或控制一般可用胡萝卜、大棒或其他外交手段,所以国力最外在的显示就

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经受两种不同力量的

联合国和平重建行动的发展与中国的对策 薛 磊 【内容提要】冷战结束后,随着国家间武装冲突的减少,国家内部的武装冲突或无政府状态却日益威胁到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作为全球性国际组织,联合国在应对这些新的威胁和挑战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并且也已经在维护和平以及和平重建方面进行了许多实践。以联合国关于“和平、发展、人权”三大支柱的新表述为标志,其领导和组织的和平重建活动也具备了一些新特点,需要联合国与区域组织、利益相关国以及非政府实体等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中国需要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做出积极应对,并倡导针对联合国机构和职能所进行的改革,从而更好地发挥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同时也为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提供国际体系和制度方面的保障。 【关键词】 联合国 和平重建 区域组织 不干涉原则 【作者简介】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组织与国际法室 作为唯一具有普遍性的全球性政治组织,联合国在冷战后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是应对国家内部的武装冲突,并领导和组织实施有效而迅速的冲突后重建活动。由于一国内部的武装冲突往往伴随着具备有效治理能力政府的缺失,因而联合国在和平重建进程中往往还承担了更多的类似于主权国家政府的治理职责。而在当代社会中安全、发展及人权问题日益密不可分的形势下,联合国所面临的重建任务也日益艰巨,它必须具备更多的前瞻性和协调性,同时也要容纳更多的行为体参与到重建进程中,唯有如此才可以使得联合国免于陷入执行能力及财力匮乏的恶性循环之中。 一、和平重建进程的新特点

1、内涵深化。2005年9月通过的世界首脑会议《成果文件》开篇即明确宣示:“发展、和平与安全、人权彼此关联、相互加强”。①以此为指引,联合国在新一轮改革中加大了以新安全观对集体安全机制改革的导向和规范作用,将安全(和平)、发展(繁荣)和人权(自由)三大问题联系考虑已成为此次改革的共识。“国际安全的整体性意识”和“安全、发展以及人权不可分割性意识”显著提升。国际社会成员对安全威胁的多样性、复杂性、关联性有更多共识;对全球扶贫、减灾、帮困的战略意义,以及落实《千年发展目标》紧迫性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对通过发展人权、推进良政来预防冲突和消贫减困的共识有所增强。②同时这一观念也适应了人权普遍化与国际化的趋势。人权的普遍化有两重含义,一是人权的概念在世界上语言、宗教、文化不同的民族-国家得到普遍性的接受,人权作为“所有人民和国家努力实现的共同标准”,代表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也提出,只有保障基本人权,“才能实现自由人类享有公民及政治自由和免于恐惧和匮乏的理想”。二是作为人权主体的是世界各国所有人民,“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基于这样的背景,当代的和平重建进程的焦点就更多地转向了人民在和平重建中所享有的平等参与和自决的权利。 2、外延扩展。按照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的意见,联合国维和行动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规模日益扩大,新的维和任务需求不断增加;二是功能趋于多元化,已从传统的监督停火等发展到协助当事国举行选举、恢复法制、实施“解甲归田”和协助战后重建等一系列任务。③这也意味着和平重建进程在规划方面需要更长的时间段,并且也需要在经济、政治、安全各方面更大程度的协同与合作。也正是基于这一背景,目前的维和行动或和平重建活动实际上包含了联合国通常所划分的“缔造和平”(Peacemaking,采取行动促使敌对各方达成和平协议)、“维持和平”(Peacekeeping,实地部署联合国军事、警察以及文职人员以监督停火或和平协议的执行)以及“重建和平”(Post-conflict ①《2005年世界首脑峰会成果文件》A/RES/60/1, 第2页。 ② 陈东晓:《主要力量中心和联合国互动》,载杨洁勉主编:《国际体系转型和多边组织发展——中国的应对和抉择》,时事出版社,2007年,第7页。 ③ 张义山大使在联大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2006年例会上的发言 https://www.doczj.com/doc/3610421431.html,/chn/fyy wj/2006/t237290.htm

联合国在当今国际社会的地位及其作用

绪论 联合国是接受1945年在旧金山会议上签订的联合国宪章所载之义务的国家所组成的世界性组织。它是一个在集体安全原则基础上维持国家和平与安全的非常广泛的一般政治性组织,是一个当今最具有普遍性、最有影响和最大的国际组织。 一联合国的建立 1 联合国的创立经过了大国反复的酝酿,最后终于建成了一个机构庞杂面向世界的组织。 (一)联合国及其机构 1.联合国的建立。联合国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在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加州旧金山签定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存在着一个类似于联合国的组织国际联盟,通常可以认为是联合国的前身。联合国对所有接受《联合国宪章》的义务以及履行这些义务的“热爱和平的国家”开放。到现在为止,联合国共有193个成员国。 联合国创建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凯歌声中。联合国这一名称是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1942年1月1日,正在对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作战的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1945年4月25日,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家国际组织会议”。6月16 日,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后又有波兰补签。同年 10月24日,中华民国、法兰西、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美利坚合众国和其他多数签字国递交了批准书后,宪章开始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1947年,联合国大会决定,10月24 日为联合国日。1946年1月10日至2月14日,第一届联合国大会第一阶段会议在伦敦举行。51 个创始会员国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联合国组织系统正式开始运作。 2.联合国的主要机构。联合国原来有6个主要机构,即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秘书处、国际法院、经济与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2005年底和2006年5月联合国分别成立了新机构建设和平委员会和人权理事会(47国组成)。在需要时,联合国还可以成立专门机构。安全理事会是联合国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执行机构,是联合国最重要的机构,现由美、英、法、中、俄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它做出的决议,全体会员国应该接受并履行。常任理事国对任何非程序问题拥有否决权。 (二)联合国的职能 联合国是为战后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人类进步和发展的目的而诞生的,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产物。联合国的成立,是战后世界历史进步的重要标志,它适应了时代进步的客观需要,体现了各国人民渴望消除战争劫难的强烈愿望,反映了人类要求有一个和平、平等、合作和繁荣的新世界的美好理想。联合国的成立是国际关系

(精)课件讲稿: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确立与提升(最新)

(精)课件讲稿: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确立与提升(最新) 纵观今天世界上的国际组织(政府间组织),要说最具广泛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政府间组织,还是联合国。已成立74周年的联合国在当今国际事务中仍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创始成员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联合国框架内,中国在政治、安全、发展、社会等多个领域发挥着积极的建设性作用。自1971年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来,中国对联合国的认识愈加全面,对联合国的参与愈加深入,对联合国的贡献愈加突出,对联合国的未来以及与联合国的合作充满信心。我从1977年开始在外交部工作,后来从非洲司调到纽约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从此跟联合国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想通过分享自己的经历,来详细解说中国在联合国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对立到加入。在1971年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前,跟联合国基本上是对立的。原因就在于美国以联合国的名义发动了朝鲜战争,而中国派出了人民志愿军援助了朝鲜人民军。最终在停战协议上签字的时候,美国也是以联合

国军的名义签的,所以当时的中国跟联合国实际上属于对立阵营。1971年,恢复合法席位以后,中国跟联合国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作为联合国的51个创始国之一、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中国开始参与到联合国的事务中。但是,直到改革开放以前的这段时间,我们参与得并不积极,表决的时候只要不直接与中国有关的,我们基本上就不参加投票。然而,这跟投弃权票还有点微妙的区别:弃权是参与了这个事但不表态,既不支持你也不支持他;而不参加是我压根就不掺和这件事。1977年,我刚到联合国代表团工作,正赶上这样一种情况,中方代表虽然参与答辩,但对实质性的东西参与得并不多。这是有很大的外在客观原因的。当时的中国虽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但实力并不能与这一地位相匹配,各国虽然重视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但事实上并不打心眼里尊重中国,很多情况下,并不会与中国展开事先磋商。 第二个阶段:逐步参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步开始增加联合国事务的参与度。一方面,积极地发声。比如在维和问题上,中国采取个案处理的办法,就是一个案子一个案子地处理,认真看待每一个问题,根据事情的是非曲直,权衡有关国家、地区的态度,有所选择地进行判断,来决定是否参加投票及如何投票,而不再是全不参与。另一方面,实事求是地履行义务。鉴于国内经济发展水平,1979年以后中国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降低了缴纳联合国会费的比重。中国在联合国的会费一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