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构建军民融合式发展体系

科学构建军民融合式发展体系

科学构建军民融合式发展体系

军民融合式发展体系是后备力量建设发展的本体、条件和机制,决定着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必须把军民融合式发展思想贯穿到后备力量组织、训练、保障、运用等各个子系统中去,才能为早日实现强军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军民融合式发展体系是后备力量建设发展的本体、条件和机制,决定着国防和后备力量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必须把军民融合式发展思想贯穿到后备力量组织、训练、保障、运用等各个子系统中去,才能为早日实现强军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优化军民融合式力量体系
组织建设是后备力量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围绕统一的目标和任务,把各类应急应战力量实施一体化编组,建设一支“种类齐全、结构合理、规模适当、反应快速”的双应力量体系。一是聚焦专项任务进行编组融合。着眼民兵预备役寓军于民、具有较强组织性和各行业抢险抢修分队对本专业较为熟悉的特点,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充分整合国防动员专业队伍和政府应急救援力量。要聚焦特殊任务,突破传统编兵模式,拓宽兵员来源渠道,实行跨区域、跨行业纳兵编兵;要加大人才吸纳力度,把编兵范围向高新技术专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等人才、技术密集单位延伸,努力把专家型、技术型人才编入民兵预备役队伍。二是聚焦多样化任务推进建设融合。针对现代战争的新特点、新要求,把参战支前与抢险救灾、处置社会公共突发事件等多样化任务结合起来,突出专业性、多样性和实用性要求,加强远程投送、情报预警、通信保障、应急救援、综合保障等,能够执行“应急应战”双重任务的专业化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民兵预备役人员的科技素质和专业素质,提高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三是聚焦特殊任务实现装备融合。民兵预备役部队的应急力量,人防、交通战备队伍以及工程、维修、通信、运输、医疗卫生等专业技术保障力量,都可以采取“一种编组、双重任务”的模式实施一体化建设。比如,可以把各类人防队伍纳入民兵预备役组织体系,通过政府投资解决装备保障难的问题,使之既能担负战时消除空袭后果任务,又能担负平时消除自然灾害、灾害性事故后果等任务,从而其成为遂行抢险任务的“拳头”力量。
创新军民融合式训练体系
开展军民融合式训练是提高后备力量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的有效途径。要积极借助上级专项培训、本级基地化驻训、友邻部队挂钩带训和利用地方专业技术机构帮训等形式,不断提高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首先,抓好应急应战交叉训练。按照“一队多用、一专多能

、平战结合”的要求,在重点抓好应急分队和抢险抢修分队遂行多样化任务训练的同时,有计划地组织民兵队伍开展“双应”交叉训练,通过拓展训练内容提高民兵分队应战、应急综合能力,为遂行多重任务、发挥整体效能奠定基础。其次,开展课题式训练。组织民兵开展网络战、电子战、心理战等课题式训练,针对部分处在特殊岗位的民兵预备役人员脱岗困难、不便集中的实际,着重在“依托”上下功夫。如组织民兵信息战分队训练,可依托地方电信、移动等通信企业的先进技术和设备,通过岗位培训、以工代训和借“机”练兵等形式,来提高民兵专业技术水平。第三,开展军地联训联演。根据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规律,省军区系统应与地方政府和公安、武警部队建立军地协作机制。可以采取联席会议、网上研讨等方式,共同制定完善应对各类灾害的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机制。也可以按照党政军联合指挥、军警民三位一体、省市县多级联动的要求,会同地方各级各类职能部门展开演练,实地检验论证军地双方的应急预案、应急机制,不断完善军警民联合遂行抗灾救灾任务的力量编成、指挥编组、组织协同、兵力运用、行动保障的方法路子。
构设军民融合式保障体系
后备力量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应打破军队、地方条块式的单一保障模式,建立健全“军地一体、综合配套”的军民融合式保障体系。在保障方式上,要在民用资源技术与国防需求的嫁接上下功夫,建立起横向联动、系统整合的资源开发利用机制。结合国防动员潜力调查掌握驻地战略物资储备状况,整合满足“双应”需要的各类资源;通过规定各单位各行业储备各类器材物资的种类、数量,实现平时按行业存储管理,应急应战统一调配使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益。要使抢险救灾的军用设备和器材逐步向民用标准靠拢,避免因装备器材不兼容、不通用而延误战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要一体化储备动员物资和应急物资,将动员物资储备根据储备目的的不同进行严格分类,优先储备那些既能应急又能应战的物资。在保障的组织上,一是可采取联勤式物资保障。按照军地互动、合理配置的思路,通过行政干预,多方挖掘地方优势,实行物资装备器材一体化联勤保障,弥补资源的“需求差”。对于征用地方通用的装备器材,可商请地方政府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予以支持。二是可采取网络化通信保障。建立军地一体的情报和通信保障机制,发挥国防动员信息网、各行业系统通信网、新闻媒体的作用,按照实在管用的原则建立周密、灵敏、有效的信息网络配系,加大对社情、民

情、灾情的信息收集,为民兵预备役部队行动提供有效信息保证。三是可采取伴随式专项保障。在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参加行动的公安、武警、消防、人防、医疗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往往兵力分布比较分散,所需要的特殊专业装备、器材不具备统一保障条件,应区分保障权限,明确保障职责,由参加行动单位自行组织伴随式保障。
打造军民融合式运行体系
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周期长并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必须充分考虑国防和军队的需求,做到既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巩固国防建设成果。要尽快建立起经济社会建设项目落实国防需求审批制度,设立权威的审批机构,规定严格的行政审批督查程序,健全国防需求论证、许可、督查机制。对没有经过评估论证的项目不予立项,对落实国防需求任务较重的企业,政府应予以政策扶持和经济补偿,真正从制度上推进军需民用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层次融合。此外,国家基础设施在规划、设计、建设、论证等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军事需求标准明确各单位、各行业国防动员职责,并以法规、制度、计划等形式予以明确。如,随着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一些地区相继构建了大型仓储中心、物资运输中心和配送服务中心,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物资供应网络、运输网络、仓储网络和配送服务网络。对此,可以在分析预测军事需求的基础上,赋予现代物流产业为军事服务的动员保障功能。总之,要充分考虑并妥善处理平时与战时、军用与民用、军队与地方的关系,力求国防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