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科学基础

自然科学基础

自然科学基础
自然科学基础

试卷代号:2088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半开卷)自然科学基础试题2013年7月

单项选择

加速度是指(C速度的变化和所用时间的比值)

机械能是指(B系统的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统称)

水的硬度是指(C水中含有铁、石头等硬物)

化学平衡是指(A体系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的一种状态)

变异是指(B生物中子代与亲代不完全相像的现象)

大陆架是指(A大陆的水下延续部分,深度不超过200m)

判断题

物体受力才会运动。(×)

调查与统计是对于群体事件涨落性的研究方法。(√)

重力加速度是9.8米/秒。(×)

下雪天比融雪天暖和,是由于融雪需要吸热。(√)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个导体的电阻之和。(×)

淡水是完全不含盐的水。(×)

化学反应都是放热的。(×)

臭氧是有臭味的氧气。(×)

食糜是在口腔中形成的。(×)

吸收作用是指植物的叶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

地壳是指大陆上面各种固体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

磁体上磁性最强的地方叫磁极。(√)

填空题

科学精神的本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崇尚科学、破除迷信,也就是一切认识要经过实证,同时要反对对一切神秘事物的迷信和虚夸。

从杠杆原理可知杠杆包含三点:支点、重点和力点。

欧姆定律表明,通过导体的电流I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光的反射定律表明光线射到物体的表面会发生发射,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决定的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主要的化学反应类型有无机反应、有机反应、聚合反应。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有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

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主要由体液和神经进行调节。

清洁能源主要有太阳能、地热能、流水能、风能等。

计算题

27、煤等化石燃料燃烧时产生的SO2,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如果某火力发电厂每秒燃烧10kg煤,若此煤中喊硫的质量分数为1%,假设煤中的硫全部转化为SO2,试计算该发电厂每天产生的SO2的量,以kg和mol表示。

五、简答题

28、说明以下概念: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编码、解码。

答:传统记录信息的方式,多为模拟式。例如我们常可以把一个声信号变成一个相似的电信号或磁信号。也就是说用一个电流或被磁化的磁带来模拟声音信号。

数字信息技术测是采用另外一种思路,我们可以把时间t分成许多相等的小间隔,例如1/100s。而把声音的强弱分成若干等级,比如256个等级。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描述这个声信号的许多组数据。这些数据就叫做数字信号。

每一组数据有两个数,一个代表时间位置,一个代表声音强弱。这个过程称为信息的编码。根据这个编码,我们可以将原信息复原(解码)。

29、什么是尼龙—66?

答:尼龙—66是第一种合成纤维,是高分子纺织材料,也叫锦纶,耐磨性好。目前产量最大,用途最广,它是模拟羊毛纤维的分子结构由已二胺与二酸作用聚合而成的。

30、说明人体血液循环的功能。

答:血液循环的功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运输代谢原料和代谢产物,保证身体新陈代谢的进行。

(2)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为生命活动提供最适宜的条件。

(3)运输白血球和淋巴细胞,有防御功能。

31、怎样统一时间标准?什么是北京时间?

答:为了统一时间标准,根据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的原则,将全世界划分为24个时区,以本初经线为中心,包括东西经7°30'范围为中时区;向东和向西,依次各分出12个时区。各时区都有一个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叫做区时,也叫标准时;也可以好几个时区共用一个区时,例如,我国东西延伸约63个经度(东经72°~135°),横跨东5~东9区,共5个时区,按国家规定,全国统一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区时,称为北京时间。

六、论述题

32、试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答:在各种生物进化学说中,最重要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这一学说主要由变异和遗传、生存斗争、自然选择以及性状分歧和物种形成等内容组成。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这对于人们正确认识生物界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恩格斯把达尔文的学说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并肯定了达尔文的伟大功绩。

试卷代号:2088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半开卷)自然科学基础试题2012年7月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26个小题共12分)

1.绝对零度是指( D.-273℃)。

2.正电荷是指( A.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3.动物关键期是指(C.动物在幼年生命期中一段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

4.化学元素是指( B.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5.成煤作用是指(A.随着地壳下降、压力增大,成煤物质逐渐转变为烟煤、无烟煤的过程)。

6.关于基因的正确说法是(C.基因是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12个小题共24分)

7.光速在任何介质当中均为3亿米/秒。( ×)

8.物体受力才会运动。( ×)

9.有机物是一类以碳元素为主组成的化合物。( √ )

10.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弯了,这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 ×)

11.磁体上磁性最强的地方叫磁极。( √ )

12.臭氧是有臭味的氧气。( ×)

13.环境科学是着眼于长远未来和全球范围的安全事业。(√ )

14.生物的离体保存的主要工具是基因库。( √ )

15.人的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分别叫做大循环和小循环。(√)

16.化学反应都是放热的。(× )

17.土壤的本质特性是具有肥力。( √ )

18.太阳是地球上所有能源的供给者。( ×)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8个小题共16分)

19.加速度表示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

20.决定力的作用效果的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有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

22.营养物质中的三种重要供热有机物是(糖类)蛋白质和油脂。

23.分子动理论的三个要点是(物质是有大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24.生物的分类系统采取阶梯从属的等级,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等级。

25.人类的条件反射和动物不同的地方在于人还可以用(语言)、文字作为信号刺激,这类条件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

26.清洁能源主要有太阳能、地热能、流水能、(风能)等。

四、计算题《8分)

27.光从空气射入一种玻璃,当入射角是60。时折射角正好是30。,求这种玻璃的折射率。

27.解:折射率n21—sin i/sinr

代人得n- sin 60。/sin 30。=√手一1.732

五、简答题(四个小题: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各一个题目,可以任选其中的2个题目完成。每小题12分.2小题共24分)

28.晶体和非晶体有什么区别?

28.答:晶体莉非晶体在外形上和物理性质上都有很大区别。(3分)

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非晶体则没有;(3分)

晶体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则没有;(3分)

晶体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机械强度等)与方向有关,称为各向异性。而非晶体的物理性质与方向无关,称为各向同性。(3分)

29.臭氧空洞有何危害?

29.答:臭氧空洞使达到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6分)导致人类皮肤癌、白内障的发病率提高。(6分)

30.生物的生殖方式有哪些类型?

30.答:生物体繁殖后代的方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可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大类。(2分)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子代,这种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中最常见的有分裂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和孢子生殖4类。(4分)

通过两性细胞的结合形成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有性生殖。两性细胞是指雌配子和雄配子或卵细胞和精子。(2分)有性生殖是生物界中最普遍的一种生殖方式,它包括同配生殖、异配生殖、卵式生殖和单性生殖4类。(4分)31.为什么会发生日食、月食?

31.答:日食和月食: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球遮住了太阳,便发生日食;(6分)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背后,进入地球的阴影,便发生月食。(6分)

六、论述题(本题16分)

32.试述什么是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要求各举例说明。

32.解答要点:

非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生来就有,在系统发育过程中所形成而遗传下来的反射。非条件反射的神经联系是固定的。(4分)例如,没有吃过酸杏的人,吃到酸杏时,唾液腺就会流出唾液。另外,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也是非条件反射。(4分)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个体生活过程中适应环境变化,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反射。条件反射的神经联系是暂时性的。(4分)例如,吃过酸杏的人,看到酸杏就会流唾液,这就是条件反射。(4分)

试卷代号:2088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半开卷)自然科学基础试题2012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

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第一句描述的运动的参考系是(B.青山与河岸)

2.对水的蒸发现象描述正确的是(C水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

3.判断一种食物是酸性食品还是碱性食品是根据( D.食物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的性质)。

4.新陈代谢是指(B.活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

5.排泄是指(D.人和动物将新陈代谢最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6关于土壤的正确说法是(B在农林牧业生产中作为天然植物或栽培植物的立地条件)

二、判断题

7. 1962年出版的爱因斯坦的《寂静的春天》,开始了环境保护的新时代。( ×)

8.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是牛顿第二定律。( ×)

9.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的表现形式。(√ )

10.频率是弹簧振动中通过的路程。(×)

11.绝缘体中是没有电的。( ×)

12.臭氧是有臭味的氧气。( ×)

13.煤气的致毒成分是CO。( √ )

14.细胞是生物构成的基本单位。( √)

15.无氧呼吸中没有氧气参加。( ×)

16.现在地球上的生物仍然在进化。( √)

17.光年是时间的表述。( ×)

18.物体受力才会运动。(×)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8个小题共16分)

19.自然科学实践中常用的基本科学方法有:观测与(实验)、调查与统计以及某些探索性方法

20.决定力的作用效果的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1.分子动理论的三个要点是(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22.声音的三要素是响度、音调、和(音色)。

23.欧姆定律表明,通过导体的电流川眼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4.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三酸是(盐酸) 、硫酸、硝酸。

25.主要的化学反应类型有(无机反应)、有机反应、聚合反应。

26.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指(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四、计算题(8分)

27. 100℃和0℃各相当于热力学温标多少度?

五、简答题(四个小题: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各一个题目,可以任选其中的二个题目完成。每小题12分.21小题共24分)

28.什么叫牛顿第一定律?什么叫惯性?

答: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6分)物体这种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6分)29.什么是“酸雨”?答:燃料燃烧引起硫的氧化物(SOz)和氮氧化物(N02)的大量排放,会引起酸雨。(3分)

酸雨指pH<5.6的酸性降水(包括“酸雾”和“酸雪”),是由于酸性气体在高空中不断积累,为水滴吸收,成为雨雪降落而形成的。(3分)

酸雨有很大的破坏力,使土壤酸化,导致农作物、森林大片死亡;使地表水域酸化,引起微

生物、鱼虾死灭;还腐蚀建筑物、古文物等。(6分)

30.说明食物在人体胃中是怎样进行消化的。答:胃的收缩能力很强,通过胃的不断蠕动,能将食团压碎,并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搅拌混合,形成食糜。(4分)

胃液中的盐酸等无机物构成胃酸。胃酸的主要作用是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

另外,当胃酸进入小肠后,还能促进胰液、小肠液和胆汁的分泌,并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4分)胃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中某些肽键,使蛋白质分解为较小的多肽片断。以利于食物进一步的消化和吸收。(4分)31.土壤的本质属性是什么?在农作实践上中国土壤有哪些主要类型?答:土壤的本质特性是具有肥力。这种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不断地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4大肥力因素的能力。(3分)

在农作实践中,按土壤质地分为沙土、黏土和壤土。(3分)沙质土壤通气和透水性能好,作物根系易于深入和发展i 土温增高和有机质矿质化都较快,但保水供水性能差,易旱。(2分)黏质土通气和透水性差,作物根系不易伸展,但保水保肥供肥能力较强。(2分)壤质土既有大孔隙,也有相当的毛管孔隙,通气和透水性能好,保水保肥性强,土温稳定,黏性不大,耕性良好,适耕期长,宜于多种作物生长。(2分)

六、论述题(本题16分)

32.试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每一要点要求适当展开或举例说明)答:在各种生物进化学说中,最重要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这一学说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内容(1)变异和遗传(2)生存斗争(3)自然选择(4)性状分歧和物种形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这对于人们正确认识生物界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恩格斯把达尔文的学说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并肯定了达尔文的伟大功绩。

(四个要点,每个要点4分,每一要点要求适当展开或举例说明,没有适当展开或举例说明的,酌情扣分)

试卷代号:2088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半开卷)自然科学基础试题2011年7月

一、单项选择题

1.物体运动是由于( C.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物体的内能是指( D.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3.酸雨是指( A.pH< 5.6的降水)。

4.生物多样性是指(D.地球上全部生命的总和)。

5.关于基因的正确说法是( C.基因是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

6.关于地震的正确说法是( B.地球或地壳的快速颤动)。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12个小题共24分)

7. 1935年尼龙-66的发明开始了信息技术的新纪元。( × )

8.重力加速度是9.8米/秒。( ×)

9.蒸发只能在液体的表面上进行。( × )

10.光速在任何介质当中均为3亿米/秒。(× )

11.磁感应线是假想的。( √ )

12.K金是一类合金。( √)

13.太阳能的基础是核能。( √)

14.“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食物链的通俗表述。( √ )

15.食物在体内的消化是一类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 √)

16.亲子鉴定主要是进行DNA分析。( √)

17.太阳是地球上所有能源的供给者。( ×)

18.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弯了,这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 ×)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8个小题共16分)

19.科学精神的本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崇尚科学、破除迷信,也就是一切认识要经过实证,同时要反对对一切神秘事物的迷信和虚夸。

20.从杠杆原理可知杠杆包含三点:(支点)、重点、力点。

21.分子动理论的三个要点是: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22.光的反射定律表明光线射到物体的表面会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决定的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3.欧姆定律表明,通过导体的电流J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4.营养物质中的三种重要供热有机物是(糖类)、蛋白质和油脂。

25.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有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

26.生物的分类系统采取阶梯从属的等级,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等级。

四、计算题(8分)

27.弹簧振子的振幅是4cm,完成一次全振动,小球通过的路程是多少?如果频率是5Hz,小球每秒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解:振幅- 4cm,由O-B-O -C-O,路程为4×4cm—16 cm 频率=5则小球每秒钟通过的路程为5×16cm- 80cm

五、简答题(四个小题: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各一个题目,可以任选其中的二个题目完成。每小题12分.2小题共24分)

28.什么叫做功?什么叫做能?答: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叫做力对物体做功。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路程的乘积。(6分)

能是能量的简称,是度量物质运动的一种物理量,表示物体做功的本领。功和能是两个密切联系的物理量,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量就越大;而且物体对外做了功,它具有的能量就减小。(6分)

29.什么叫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有哪些主要类型?

答:化学反应是物质中原子的重新排列和组合过程,这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过程,叫做化学反应。(6分)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多少,把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即4类基本反应。(6分)

30.说明人体血液循环的功能。答:血液循环的功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运输代谢原料和代谢产物,保证身体新陈代谢的进行。(4分)(2)保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为生命活动提供最适宜的条件。(4分)

(3)运输白血球和淋巴细胞,有防御功能。(4分)

31.什么是大陆架?

答:大陆架是大陆的水下延续部分,平均坡度为0.1。,深度一般不超过200m,宽度差别很大,我国东海大陆架宽至数千千米。(6分)大陆架是一个广阔平坦的浅海区,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6分)

六、论述题(本题16分)

32.试述现代达尔文学说的内容。(每个要点要求适当展开或举例说明)答:现代达尔文学说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结合群体遗传学以及生物学其他分支学科新成就而发展起来的,所以又叫做综合进化理论,这一学说的内容主要由以下4部分组成。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货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4)隔离导致物种形成。(四个要点,每个要点4分,每一要点要求适当展开或举例说明,没有适当展开或举例说明的,酌情扣分)

试卷代号:208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半开卷)自然科学基础试题2011年1月

一、单项选择题

1.机械能是指( B.系统的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统称)

2.关于电流的正确理解是( B.电子的定向运动)。

3.化学平衡是指( A.体系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的一种状态)。

4.光合作用是指(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5.变异是指( D.景物的变迁)。

6.成煤作用是指(A.随着地壳下降、压力增大,成煤物质逐渐转变为烟煤、无烟煤的过程)。

二、判断题7.调查与统计是对于群体事件涨落性的研究方法。( √)

8.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是不变的。( ×)

9.下雪天比融雪天暖和,是由于融雪要吸热。( √)

10.音调的高低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 √)

11.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个导体的电阻之和。( × )

12.溶液是一种化合物。( ×)

13.化学反应都是放热的。(× )

14.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主要是有机物。(×)

15.食糜是在口腔中形成的。(× )

16.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 )

17.地壳是指大陆上面各种固体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

18.环境科学是着眼于长远未来和全球范围的安全事业。(√)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8个小题共16分)

19.自然科学实践中常用的基本科学方法有:观测与实验、调查与(统计)以及某些探索性方法。

20.从杠杆原理可知杠杆包含三点:支点、重点和(力点)。

21.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22.光的反射定律表明光线射到物体的表面会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决定的(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3.库伦定律表明,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24.营养物质中的三种重要供热有机物是:糖类、(蛋白质)和油脂。

25.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有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

26.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是指: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四、计算题(8分)

27.光从空气射人一种玻璃,当入射角是60。时折射角正好是30。,求这种玻璃的折射率。

27.折射率咒21—sin i /sinr 代入得,z- sin60。/sin30。一万=1. 732

五、简答题(四个小题: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各一个题目,可以任选其中的二个题目完成。每小题12分.2小题共24分)

28.什么是物体的内能?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哪两种?

答: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也叫物体的热力学能。(6分)

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一是做功,二是传热。(6分)

29.什么是尼龙?

答:尼龙-66是第一种合成纤维,是高分子纺织材料,也叫锦纶,耐磨性好。(6分)目前产量最大,用途最广,它是模拟羊毛纤维的分子结构由己二胺与己二酸作用聚合而成的。(6分)

30.生物的生殖方式有哪些类型?

答:生物体繁殖后代的方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可分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大类。(2分)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子代,这种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中最常见的有分裂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和孢子生殖4类。(4分)

通过两性细胞的结合形成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有性生殖。两性细胞是指雌配子和雄配子或卵细胞和精子。(2分)有性生殖是生物界中最普遍的一种生殖方式,它包括同配生殖、异配生殖、卵式生殖和单性生殖4类。(4分)

31.怎样统一时间标准?什么是北京时间?

答:为了统一时间标准,根据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的原则,将全世界划分成24个时区。以本初经线为中心,包括东西经7。30 7范围为中时区;向东和向西,依次各分出12个时区。各时区都有一个全区共同使用的时刻,叫做区时,也叫标准时;(6分)

也可以好几个时区共用一个区时。例如我国东西延伸约63个经度(东经72。~135。),横跨东5-东9区,共5个时区,按国家规定,全国统一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8区的区时,称为北京时间。(6分)

六、论述题(本题16分)

32.试述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要求每个要点都适当展开或举例说明)

答:间接使用价值是指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自然界,不存在可有可无的生命,每个物种都占据生物圈中的一个生态位置,都是生物圈整体结构和功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们共同维持着生物圈的稳定和平衡。生物多样性的这种生态功能,就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和环境。(4分)

(1)植物的间接使用价值。(4分)(2)动物的间接使用价值。(4分)(3)微生物的间接使用价值。(4分)(每个要点4分,没有按要求适当展开或举例说明的,酌情扣分)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 19世纪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以及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2.科学上用三要素进行力的描述,这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声波在常温下,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更大于在空气(或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4.科学上规定光在1年内走过的距离称为(1光年)。

5.自然选择的基本论点是变异和遗传、繁殖过剩、(生存斗争)和适者生存。

6.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它们是两个作用相反,但又相互依赖的过程。

7.生态系统最基本类型可划分为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湿地)生态系统三大类。

8.人在运动时的呼吸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学生的剧烈运动如百米赛跑属于(无氧呼吸)

9.人的营养素包括糖类、(脂类) 、蛋白质、矿物质(无机盐)、维生素和水六大类。

10.地球的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生物有机体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有关质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同一物体在地球上的不同地方,它的质量是有一些差别的)。

2.下面关于重力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A.竖直向下并指向地心)。

3.目前已知化合物的总数达3000万种,其中最多的是含( D.碳)元素的化合物。

4.根据塑料的性能适用于制造食品包装袋的塑料是( A.聚乙烯)。

5.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释放是发生在( A.光反应阶段)。

6.胎儿的性别是由(B.父亲的基因)决定的。

7.危害大气层的三大元凶是( D.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污染)。

8.人体内食物消化后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C.小肠)。

9.初秋,在水里游泳还不觉得冷,而上岸后被风一欢,就感到冷了,这是因为(A.水蒸发时需要带走身体上的热量)。10.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结构中属于( A.生产者)。

三、简答题(每题10分,两题共20分)

1.造成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过度放牧和过度耕种,过度灌溉及排水管理不善引起的土壤盐碱化。森林过度砍伐弓起的水土流失。

2.在装运精密仪器等物品时,常用泡沫塑料等来充填,用动量原理加以说明。答:延长了作用时间,平均冲力减小。四、计算题(本题6分)

观察者在看到闪电后5.5秒钟听到雷声,求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V声=340m/s)

解:S=vt=340m/s×5.5s=1.9×l03m

答: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是1.9×l03m。

五、论述题(每题12分,两题共24分)

1.生物对环境有何重大作用?生物对环境的重大作用:(1)调控大气成分;(4分) (2)影响水循环,(4分) (3)参与岩石和土壤形成。(4分)

(要求适当展开论述)

2.试论述利用太阳能的优缺点。

太阳能的优点:再生资源。太阳中心区每时每刻进行着热核反应,每秒中有37. 45×l025 KJ的能量,估计可以维持60亿年。(4分)

(1)能量很大。太阳以光辐射的形式传播能量,达到地球陆地面积的约为17万亿千瓦,相当于全世界目前一年总能耗的3.5万倍以上。(2分)

(2)没有污染。太阳辐射能不会产生污染物。(2分)

太阳能的缺点:

(1)受昼夜和天气影响。直接利用太阳能加热或发电不能连续使用,要设法把太阳能储存起来技术上还有困难。(2分)

(2)目前利用太阳能成本高。设备装置等投资较高,而利用率又受到限制。必须加紧研究,降低成本,才能大规模地正常使用。(2分)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地球的外部圈层由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

2.核酸是生命的遗传物质。核酸可分为脱氧核糖核酸( DNA)和核糖核酸(RNA)两大类。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3.离地面同样高的铝块和铅块,如果体积相同,铅块的势能比铝块的势能(大)

4.地球公转的特点是具有严格的轨道、(周期)和速度。

5.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藏起来。

6.人体的大消化腺是唾液腺、肝脏和(胰腺)。

7.在人类的各营养素中,无机盐或矿物质和(维生素)对人体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8.生物的(新陈代谢)是由同化作用、异化作用两方面组成的。

9.冬天用手摸室外的金属和木头,觉得金属比木头凉,这是因为(导热性)不同。

10.近视眼是由于视网膜晶体的焦距太短,或者晶状体比正常眼睛更凸一些,应配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生物圈是( D.指地球表层生物有机体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2.同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在彻底氧化分解时,释放能量最多的是(C.脂肪)。

3.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释放是发生在( A.光反应阶段)。

4.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分异构体是( C.丙醇和异丙醇)。

5.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D.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6.多媒体技术是进一步拓宽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新兴技术,它实现了( A.文字、图像、声音等的集成)。

7.人体排泄废物的主要场所是( D.大肠)。

8.绵羊有白色的有黑色的。白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b)控制。一只白色公羊和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了一只黑色小绵羊,那么公羊和母羊的基因型应该是( B.Bb×Bb )。

9.下列金属氧化物具有两性(酸性和碱性)的是( A.氧化铝)。

10.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核心是( D.自然选择)。

三、简答题(每题10分,两题共20分)

1.什么叫宇宙?答:宇宙是一切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总称,宇指上下四方,无限空间;宙指过去、未来,无限时间。宇宙是物质世界,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时间上无始无终,是空间和时间的统一。

2.棉被拿到太阳下晒了以后,变得松软和暖和的原因何在?答:棉被里的纤维受热,空隙间的空气膨胀,使棉被里的纤维变得疏松、柔软;棉被疏松后,不流动的空气增多,使热传导减少。

四、计算题(6分)

实验测得某水溶液[H+]一l×10-8 mol/L,求溶液的pH值,说明溶液的酸碱性。

[H+]=l×10-8 moI/L pH== -1g[H+]=-lgl×10-8 =8 pH>7

答:pH>7,溶液呈碱性。

五、论述题(每题12分,两题共24分)

1.我国水资源有哪些主要特征?在开发利用上有哪些问题?如何节水?答:我国水资源丰富,但人均数量少;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匀。(4分)水资源的这些特点造成我国水的使用日见紧缺,水土资源不协调,对生产和生活极为不利。(4分)

进行废水处理加强其利用;建立节水型设施;南水北调;加强森林建设,涵养水源。(4分)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如何进行的?答:生态系统中能量来源于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制造有机物,植食动物吃植物,肉食动物吃植食动物,成为食物链,能量通过食物链的每个营养层次时大部分转化为热能,并逐渐消耗殆尽。因此能量流动是单向性的,生态系统要不断从外界获取能量。(6分)物质在生态系统中能不断参与循环。自然界的各种化学元素被植物吸收而从环境进入了生物界,并沿着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而流转,最后以排泄物和残体的分解形式又回到环境中,周而复始,循环不息。(6分)

试卷代号:2088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自然科学基础试题2009年7月

一、填空题

1.通常药物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两类。维生素C属于(非处方药)。

2.科学上用三要素进行力的描述,这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家庭中的电灯、彩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是(并)联,它们的工作电压是(220伏)。4.科学上规定光在1年内走过的距离称为(1光年)。

5.马有白色的和黑色的两种。白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b)控制。现有一头白色的公马与一头黑色的母马交配,产出一头黑色的小马。那公马与母马的基因应该分别是(Bb)和(bb)。.

6.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它们是两个作用相反,但又相互依赖的过程。

7.地球公转的特点是具有严格的轨道、周期和(速度)。

8.人在运动时的呼吸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学生的剧烈运动如百米赛跑属于(无氧呼吸)

9.已知热的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10.地球的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生物有机体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某学生在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已将天平调好,估计物体质量约20g,将物体和砝码分别放人左右盘中后,发现指针偏向左侧,他应该( B.增加砝码)

2.下面关于重力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A.竖直向下并指向地心)

3.目前已知化合物的总数达3000万种,其中最多的是含(D·碳)元素的化合物。

4.下列现象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铜器上长铜绿)

5.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D·水)

6.对长时间高烧的病人,医生常在患者的身上涂酒精来降低体温,这是因为( A.酒精易蒸发并在蒸发时吸收热量) 7.胎儿的性别是由( B.父亲的基因)决定的。

8.人体内食物消化后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C.小肠)

9.取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加入石蕊试液进行试验,溶液呈红色的是( B.稀硫酸)

10.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结构中属于( A.生产者)

三、简答题(每题l0分。共20分)

1.造成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过度放牧和过度耕种,过度灌溉及排水管理不善引起的土壤盐碱化。森林过度砍伐引起的水土流失。(每答对一项给2分)

2·交通事故已经成为我国危害人身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公安部门规定,坐在客车前排的驾驶员和乘客都必须在胸前系上安全带,为什么?答:紧急刹车时,人会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因此前排人员极易受方向盘、车前玻璃等的伤害。系上安全带,可起到缓冲作用。减轻对人的伤害。(没有答出“惯性”的,不给分)

五、论述题(每题l2分。共24分)

1.我国水资源有哪些主要特征?在开发利用上有哪些问题?如何节水?我国水资源丰富,但人均数量少;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匀。(……4分)水资源的这些特点造成我国水的使用日见紧缺,水土资源不协调,对生产和生活极为不利。(……4分)

进行废水处理加强其利用;建立节水型设施;南水北调;加强森林建设,涵养水源。(……4分)

2.生物对环境有何重大作用?

调控大气成分(4分),影响水循环(4分),参与岩石和土壤形成(4分)。

试卷代号:2088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自然科学基础试题2009年1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生物的(新陈代谢)是有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方面组成的。

2.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和半流动性的特性。

3.离地面同样高的铝块和铅块,如果体积相同,铅块的势能(大于)铝块的势能。

4.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因所处纬度和高度而各不相同,在(赤道处)的线速度最大。

5.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藏起来。

7.维生素和(无机盐)对人体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8.煤经高温干馏后的产品主要有焦炭,煤焦油和(焦炉煤气)

9.浓食盐水电解的产品主要有(氢)气、氯气和氢氧化纳溶液。

10.各种永动机都不可能制造成功,这是因为它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地球的外郡圈层有(C·3个)

2·同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在彻底氧化分解时,释放能量最少的是( D.葡萄糖)

3·元素周期表中20号以前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的电子数的有( B.2种)

4·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分异构体是( C·丙醇和异丙醇)

5·运动中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加速度是指速度的变化)

6·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使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生( C·葡萄糖)

7.人体排泄废物的主要场所是( D.大肠)

8·绵羊有白色的有黑色的。白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b)控制。一只白色公羊和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了一只黑色小绵羊,那么公羊和母羊的基因型应该是( B.BbXBb )

9.下列金属氧化物具有两性(酸性和碱性)的是( A.氧化铝)

10.冬天用手摸室外的金属和木头,感觉金属比木头凉,是因为( D.金属的导热性比木头强)

三、简答题(每题l0分。共20分)

1.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怎样的?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就位于该椭圆的一个焦点上(5分),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为一年(5分)。

2.简述自然资源的含义。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环境中人类现在和将来可以直接获得或加以利用.可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能量和条件。(根据答题是否完整,酌情给分)

四、计算题(6分)

在我国沿海发生的某次战斗中,一艘潜艇静止在水面下,发现正前方5km处有一艘敌方的航空母舰正在以30km/h的速度向潜艇驶来,马上向航母发射了一枚速度为llokm/h的鱼雷,问多长时间后鱼雷可能命中航母?

答:以航母为参照物,鱼雷的速度为V=llOkm/h+30km/h=140km/h………………(3分)

鱼雷击中航母的时间为t=s/v=5km/140km/h=0.036h=129.6s (3分)

五、论述题(每题l2分,共24分)

1.椐报道,目前我国农村可供利用的秸杆每年达到7亿吨,相当于3·5亿吨标准煤。请就秸杆的综合利用提出您的建议。秸杆的综合利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保护耕作面;(2)秸杆还田;(3)秸杆青贮;(4)颗粒饲料;(5)秸杆建材;(6)秸杆气化;(7)造纸;(8)制.酒精。

(每一项1.5分)

2.日常生活中自然灾害的主要种类和特点是什么?

自然灾害的主要种类:水灾、旱灾、火灾、虫灾、地震、病毒感染等。(每一种1分) 自然灾害的特点:自然灾害的频率加快,损害严重,人为因素加剧。(6分)

试卷代号:2088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自然科学基础试题2008年07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

2.核酸可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大类。

3.船上的旅客看到岸边的树向正南方向移动,旅客是以船为参照物的,这时船朝(正北)方向行驶。

4.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藏起来。

6.解决能源问题的出路,归纳为四个字,就是开源节流。开源是(加强研究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节流就是节约使用能源,特别重视节约矿物燃料。

7.人类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作为原料,它们被称为矿物能源。

8.用大小不同的力按同一个琴键时,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这是由于琴键振动的(振幅)不同。

9.生物对环境产生很大作用,它能改变(大气成分),影响水循环,并参与岩石和土壤的形成。

10.工业“三废”指的是废气、废水、(废渣)。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陆地地貌有五大类型,其中地表起伏大,绝对高度大手500米的类型是( C.山地)。

2.葡萄糖是生物体内的( D.主要能源物质)。

3.对于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因为是匀速,所以物体的速度是不变的)。

4.根据太阳的位置确定的本地或本经度的时间称为( A.地方时)。

5.人类和高等动物唯一的生殖方式是( C.卵式生殖)。

6.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核心是( D.自然选择)。

7.通常不用作合成纤维原料的是( B.聚苯乙烯树脂)。

8.原子核能来源于(D.核子的结合能)。

9.以下各例中不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阳光照射衣服,衣服的温度升高)。

10.钻石经过琢磨后即能灿烂夺目,主要原因是(D.钻石的临界角小,射入的光线易发生全反射)。

三、简答题(每题l0分。共20分)

1.棉被拿到太阳下晒了以后,变得松软和暖和的原因何在?

棉被里的纤维受热,空隙间的空气膨胀,使棉被里的纤维变得疏松、柔软;棉被疏松后,不流动的空气增多,使热传导减少。(根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

2.试述信息传递演变的简史。答:语言、信物、烽火、文字、驿站、交通、邮站、电报、电话、图像、万用智能通信网。(缺一项扣1分,最多扣l0分)

四、计算题(6分)

将20kg的物体以2m/s的速度提升lOm,需要做功多少?

解:所做的功一势能的增加

m

s

m

kg

mgh10

/

8.9

202?

?

=

=

(写出公式给2分,代入公式给2分,算出结果给2分)

五、论述题(每题l2分。共24分)

1.试述如何划分地球五带?每个地带各有何特点?

地球五带指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以纬度划分其界线为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3分)。热带是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太阳高度大,光照强烈,昼夜长短变化不大。南、北温带是南、北回归线分别与南、北极圈之间的地带,太阳终年不会直射,昼夜长短变排化大(3分)。南、北寒带是南、北极圈分别与南、北极之间的地带,太阳高度很小,光照强度低,夏季和冬季分别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3分)。

2.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主要包括废水、废气、废渣排放引起的危害(6分)。从行政、科技、立法、社会公众行动的多方面努力(6分)。

试卷代号:2088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小学教育等专业自然科学基础试题2008年01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和半流动性的特征。

2.离地面同样高的铝块和铅块,如果体积相同,铅块的势能(大于)铝块的势能。

3.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因所处纬度和高度而各不相同,在(赤道处)的线速度最大。

4.生物界的营养方式有(自养)和异养两大类型。

5.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藏起来

6.人类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脂类,(糖类)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

7.维生素和(无机盐)对人体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8.浓食盐水电解的产品主要有(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钠溶液。

9.各种永动机都不可能制造成功,这是因为它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

10.频率高于2万赫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地球的外部圈层有(C.3个)

2.同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在彻底氧化分解时,释放能量最少的是( D.葡萄糖)

3.元素周期表中20号以前的元素,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的电子数的有( B.2种)

4.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分异构体是( C.丙醇和异丙醇)

5.运动中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加速度是指速度的变化)

6.人体排泄废物的主要场所是( D.大肠)

7·绵羊有白色的有黑色的。白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b)控制。一只白色公羊和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了一只黑色小绵羊,那么公羊和母羊的基因型应该是( B.Bb×Bb )

8.下列金属氧化物具有两性(酸性和碱性)的是(A.氧化铝)

9.冬天用手摸室外的金属和木头,感觉金属比木头凉,是因为( D.金属的导热性比木头强)

10.对环境问题引起重视始于( A.20世纪60年代)

三、简答题(每题l0分,2题共20分)

1.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怎样的?答: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就位于该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为一年。

2.简述自然资源的含义。答: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环境中人类现在和将来可以直接获得或加以利用。可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能量和条件。

四、计算题(本题6分)

高40m的瀑布,每秒钟流下的水量是1.0×104kg,如果把该水流功率的25%转变成电能,发电的功率有多大?

解:先算出该水流功率:

发电功率

五、论述题【每题l2分。共24分)

1.什么是生态平衡?说明其被破坏的后果。生态平衡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建立的动态平衡联系。

生态平衡一旦被破坏,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再难恢复,于是环境失调,威胁到人类生存。例如森林被大量砍伐后使森林生态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被瓦解,造成大气流动和水分循环的混乱,致使风蚀加剧,毁坏耕地等一系列严重后果。2.什么是科学(可持续)发展观?

科学(可持续)发展观是指满足当前人类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

这种发展观的特点在于:它突出强调的是发展,但又强调环境保护作为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它强调代际之间机会均等,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并建立新的道德和价值标准。

试卷代号:2088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小学教育等专业自然科学基础试题2007年07月

一、填空题

1.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大气圈、(水田)和生物圈组成。

2.核酸可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大类。

3.船上的旅客看到岸边的树向正南方向移动,旅客是以船为参照物的,这时船朝(正北)方向行驶。

4.用绳子拴着小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移动,如果绳子突然断了,小车将作(匀速直线)运动。

5.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藏起来。

6.人类的营养索主要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

7.人类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作为原料,它们被称为矿物能源.

8.电子计算机处理信息的主要特点是对信息进行(自动)存贮。变换、加工。然后再将加工后的信息输出。

9.生物对环境产生很大作用,它能改变(大气成分),影响水循环,并参与岩石和土壤的形成。

10。工业“三废”指的是废气、废水、(废渣)。

二。选择题

1.陆地地貌有五大类型,其中地表起伏大,绝对高度大于500米的类型是( C. 山地)

2.葡萄糖是生物体内的( D.主要能源物质)

3.甲、乙两车同向行驶,甲车的乘客看乙车时,觉得自己所坐的车在后退,这是因为( B.乘客以甲车为参照物,而且乙车行驶比较快)

4.根据太阳的位置确定的本地或本经度的时间称为( A. 地方时)

5.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核心是( D.自然选择)

6.铁、铜等矿物属下述自然资源中的( C. 不可更新的资源)

7.原于核能来源于( D.核子的结合能)

8.以下各例中不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阳光照射衣服,衣服的温度升高)

9.钻石经过琢磨后即能灿烂夺目,主要原因是(D. 钻石的临界角小,射人的光线易发生全反射)

10.植食动物是( B. 初级消费者)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环境?

答:环境是指围绕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环境为人类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丰富的资源和必要的条件。

2.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不——会儿筒壁会热起来,为什么?

答:打气筒的活塞压缩倘内空气作功,同时克服摩擦力作功,两者均使温度升高,筒壁变热,

四、计算题

质量为m的小球在离桌面为H的高处从静止开始下落,桌面离地面高度为h,求小球落到地面时的动能。解:若无摩擦损失,则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小球的势能将转变为动能。答即:mg(H+h)

五、论述题

1.试论述利用太阳能的优缺点利用太阳能

答:优点:是再生热源,估计可维持60亿年,能量很大,到达地球陆地表面的光能相当于全世界目前一年总能耗的3.5万倍以上,没有显著污染。缺点:受昼夜和天气影响,目前利用太阳能成本高。

2.试论述什么是温室效应。

答:温室效应是指人类大量开采和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使大气中增加了数量巨大的;二氧化碳,甲烷等。它们能透射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地面气温升高并对地面保温。温室效应对地球气候,海洋水面、生物生长、农作物病虫害活动都有重大影响。

试卷代号:2088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小教专自然科学基础试题2007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地球的地壳及地幔顶部是由坚硬的岩石所组成的。称为(岩石圈)。

2.核酸可分为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两大类。

3.大洋的主体是(大洋盆地),深度很大但坡度很小。

4.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

5.生物的营养方式有自养和(异养)两大类型。

6.无机盐和(维生素)对人体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7.人体的大消化腺是唾液腺、肝脏和(胰腺)。

8.矿产资源的特点,除了地区分布不均、数量有限、属不可再生资源外,还往往有(伴生性)

9.为提高橡胶的强度和化学稳定性,使橡胶不易变形,要在橡胶料中加入单质硫(硫磺),这种工艺过程叫做(硫化)处理。10.光从光密媒质射向光疏媒质,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将全部反射回原媒质中,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现象。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太阳大气由三个圈层组成,底层为(A.光球)

2.生命活动中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 C.核酸和蛋白质

3.当汽车突然向前急驶时,无后靠背座位上的乘客容易( B.向后跌倒)

4.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氧气释放是发生在( D.光反应阶段)

5.在亲本基因型为DDXDd的子代中,与双亲基因型都不同的个体所占有的百分比为(A.0%)

6.通过石油加工,可以得到的主要产物是低级不饱和烃。作为化工原料,选用的石油加工方法主要是(B.裂解)

7.下列现象中涉及到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是( C电流通过电解液)

8.两个女高音分别唱同一首歌曲,听起来各有特色,这主要是由于她们发音时是( D音品不同)

9·在下列内能转换的事例中,只有热传递发生的是(C·雪在阳光照射下融化)

10·碳酸氢钠的水溶液,性质如下述(D.显碱性)

三、简答题(每题l0分,2题共20分)

1.什么叫宇宙?

一切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总称,字指上下四方,无限空间;宙指过去、未来,无限时间。宇宙是物质世界,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时间上无始无终,是空间和时间的统一。

2.简述自然选择的基本论点。自然选择是指生物界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为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首先提出。其基本论点是变异和遗传,繁殖过剩,生存斗争,适者生存等。

四、计算题(本题6分)

将20k9的物体以2m/s的速度提升lom,需要做功多少?

解:所做的功=势能的增加=mgh=20kgX 9.8m/s2 X10m

=1960kg l'-n2/s2=1960 J

五、论还题(每题l2分.共24分)

1·试述如何划分地球五带?每个地带各有何特点?

地球五带指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以纬度划分其界线为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热带是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太阳高度大,光照强烈,昼夜长短变化不大。南、北温带是南、北回归线分别与南、北极圈之间的地带,太阳终年不会直射,昼夜长短变化大。南、北寒带是南、北极圈分别与南、北极之向的地带,太阳高度很小,光照强度低,夏季和冬季分别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2·试述金属腐蚀的原因和防护方法?

金属腐蚀的原因有:一是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二是由于发生原电池反应而引起的腐蚀(电化学腐蚀)。防护方法主要有:改变金属结构;覆盖表面层,审.化学保护.

自然科学基础

自然科学基础复习要点 一、自然科学概述 1、自然科学:人类在探索自然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反 映自然界的现象、物质形态、结枸、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2、技术: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科 学知识相结合的改造自然的各种技能、工具和规则体糸。 3、自然科学的性质 (1)、自然科学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它没有国界、没有阶级性。 (2)、自然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 (3)、自然科学知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4、自然科学的作用: (1)、自然科学转化为直接生产力,能推动杜会生产力的发展; (2)、自然科学能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 5、自然科学的来源: (1)、生产实践是自然科学的最基本来源; (2)、科学实验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来源。

6、自然科学发展的动力: (1)、客观事实和理论间的对立统一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2)、社会需要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历史上主要科学家及其主要成就: 1、公元前384—322年,希腊:亚里士多德“集古希腊哲学、逻辑学、物理学、地理学、天文学、生理学和生物学等知识大成的博学家,古代最伟大的科学家”。其中,形式逻辑学和物理学对后世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较大。 2、公元前90—168年,希腊:托勒密:集地球中心论之大成,建立完整的“地心说”。 3、公元前300年,希腊:欧几里德:著《几何原本》与公理法。 4、公元前287—212年,希腊:阿基米德:著《论平面的平衡》及“浮体定律”,称物理学之父。 5、公元129—200年,希腊:盖伦著《人体各部分的功用》,并提出“灵气说”。 6、中国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促进了世界文明。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化学复习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化学复习一碱 1.定义: 2.常见的碱 3.碱的通性 二酸 1.定义 2.常见的酸 3.酸的通性 三.盐 1.定义 2.常见的盐 3盐的化学性质 四.氯气 1.氯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气味溶解性

2,化学性质 (1)与金属的反应 (2)与氢气的反应 (3)与水的反应 五、氟 剧毒最活泼的非金属 + 2 + Q 2 + 2 = 4 + 六、溴、碘 溴液态与氯气相似化学性质 碘紫黑色固体 升华:这种固体不经加热直接变成气态的现 七、硫 1.物理性质俗称“硫磺”,浅黄色,黑火药主要成分,密度 2.078g/cm3 非金属性比较活 2.化学性质 (1)、硫与非金属反应 + (无色刺激性气味) 2+ 2 +=(酸雨) +(毒臭鸡蛋气味) (2)、硫与金属反应

+ 2+ +=(硫粉处理散落贡滴) 八、氮气 1.物理物性 气态占空气78% 无色无味气体 降温---液体、固体 2、氮气化学性质 (1)、与金属反应 3 +(灰色) (2)、与氧气反应 +2(无色) +2=2(空气中很容易) 2+=2+ (3)、与氢气反应 +32 九、氨气 1、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1体积水溶解700体积氨气 氨气----氨水---铵肥 2、氨气易液化 -33.35℃,常压---液态+大量热 十、金属通性 80%金属元素,常温下汞为液态,其余为固态,绝大多数是银白色,只有金为

黄色,铜紫红色。电、热的良导体,有延展性。 1、铝 比较活泼显+3价 (1)、与氧成致密氧化膜(常温) 4+3=2 (2)、与水受热 2+62+3 (3)、与酸反应 (4)、与碱反应 (5)、铝盐 水解 净水,灭火器原料 2、铁 分布最广元素之一,合金性质优良,光亮银白色金属,7.8 g/cm3熔点153℃,良好的延展性、导热性、坚韧性 比较活泼,常显+3价或+2价 (1)、铁与非金属反应 3 +2 2 +32 + (2)、铁与水反应 3+4+4 (3)、炼钢、炼铁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复习题

自然科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 1、地球的表面积为亿平方千米,海洋占据了其中的% 2、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根据大洋岸弯曲形状的某些相似性,提出了的假说。 3、大约在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是汇聚在一起的,叫泛大陆。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北部的古陆和南部的古陆开始分裂。大陆中间出现了洋(1.8亿年前)。 4、板块构造理论是说:地球表层主要有六个基本板块,板块。板块运动的动力主要是地幔深处的作用。 5、英国的常被誉为“地层学之父”,提出“”后,就把时间与生物演化阶段联系起来,编篡地球的历史。 6、以为依据,人们建立了能反映地球相对年龄的地质年代表;通过可以准确地得到地球的。常用的有铀-钍-铅法、铷锶法以及钾氩法。 7、地质学把地球历史大致分为:。 8、地球所经历了3次大冰期,第一次发生在;第二次发生在(石炭一二叠纪);第三次发生在。大约亿年一周期,其原因可能是太阳最绕银心的公转 9、距今约5.7-5.1亿年的,陆地上还是一片荒凉,而海洋生物界第一次大发展,出现了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节肢动物、腕足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等动物。 10、志留纪出现了半索动物,是非脊索动物和脊索动物之间的一种过渡类型,一般身体呈蠕虫状,左右对称,全部生活在海洋中。并不是真正的鱼,它没有脊椎骨,只有一条纵贯全身的脊索作为支撑身体的支柱,这条支柱代表了脊椎的先驱。 11、是晚古生代的第一个纪,从距今4.05亿年开始,延续了5500万年之久,出现了鱼,是所有高等动物(脊锥动物)的祖先。鱼类一出现则空前繁盛,泥盆纪又称“鱼类的时代”。 12、开始于距今3.5亿年,延续了约6500万年。蕨类植物空前繁荣,还出现苏铁、银杏、松柏等植物。属于这一时期的煤炭储量约占全世界总储量的。 13、是地球发展史上重要的成礁期。这些具有造礁能力的生物包括钙藻类、古杯动物、钙质海绵、珊瑚、苔藓虫、层孔虫、厚壳蛤等 14、是爬行动物全盛时期,成为生物界的真正霸主。当时十分有益于陆地植物的生存和繁衍,整个地球都被陆生植物所覆盖,侏罗纪成了名副其实的绿色公园,所以也是地球上著名的成煤期之一。晚期,出现了。 15、是地球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出现了真正的鸟类,著名的就生活在白垩纪,它是当时最强悍的食肉动物;也是全球发生大陆漂移,又一次出现生物大绝灭的时期。在,恐龙、菊石、箭石类等完全绝灭。 16、植物在第三纪占据主要地位并获得了迅速演化,植物退居次要地位。 动物就显示出它们的竞争优势。其中,的进化速度更快,除陆地外,它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向海洋(如鲸类)和向空中(如蝙蝠类)的辐射发展。无胎盘类在等地也获得了生存空间,有袋类成了那里的主人。 17、哺乳动物有很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进入新生代后,有胎盘类成为哺乳动物大家族的主流。身体,具有(单孔类除外),,发达有利于延续后代等等。 18、世界大陆架总面积占海洋总面积的%,平均宽度约为75公里。大约%的渔业资源来自陆架浅海。由大陆架向外伸展,海底突然下落,形成一个陡峭的斜坡,这个斜坡叫。约占海洋总面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复习及答案

第一单元运动和力 一、填空 1、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改变叫做(),在描述这种现象时,这个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为了使某些问题简化,不考虑物体大小与形状,我们可以把它看成一个点,叫做()。但像位移这样即有大小又有方向,叫做(),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叫做()。 2、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叫做(),而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叫做()。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在真空中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 3、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者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 4、力和()是分不开的,不能离开它而独立存在,物体受()力是向下,()力是向上的,()是向前的,()力是向后的。 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作用,其总效果相当于地球对物体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力有(大小)有(方向),还有(作用点) 5、发生形变的物体因为要恢复原来的形状,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 6、弹簧发生形变时,弹力大小跟弹簧伸缩的长度成正比,这个规律叫做() 磨擦力可以分为()()()。 9、冲量是是()和()的乘积。动量的变化等于冲量,这是结论叫做() 10、物体对竖直悬线的拉力等于零的的种状态叫做()。 11、抛体运动可以分解成水平方向的(),和垂直方向的()。 在斜抛运动中,从物体被抛出的地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叫做(),物体到达的最大高度叫做(),当射角为()时,距离最远。 12、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叫做(),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方向指向()。 15、物体和稳度跟它的()和()有关。 二、问答题 一类题: 1、加速度 物体速度的改变量跟所经历时间的比值,叫做运动物体的加速度。 2、离心运动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情况下,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这种运动叫做离心运动 3、胡克定律 弹簧发生形变时,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这个规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的,叫做胡克定律。 4、超重 当物体存在向上的加速度时,它对竖直悬线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的现象,叫做超重现象。 5、失重 当物体存在向下的加速度时,它对竖直悬线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受到的重力的现象,叫做失重现象 6、正确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注意事项 (1)只有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的大小才和作用力成正比;同样地在作用力不变的条件下,才能够说物体的加速度和它的质量成反比。 (2)加速度和力都是矢量,它们的方向总是相同。 (3)如果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式中的F的就是这几个力的合力。 7、正确理解,牛顿第三定律注意事项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题库.doc

新疆阜康技师学院中职学前教育专业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试题库 (草稿) {TX|名词解释3 填空3 简答4 判断1} {PZ|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第七单元第八单元} {KD|第一单元第一课、运动的描述第二课、简单运动的规律第三课、牛顿第一定律第四课、力和重力第五课、弹力和摩擦力第六课、力的合成和分解第七课、牛顿第二定律第八课、牛顿第三定律第九课、动量第十课、超重和失重第十一课、抛体运动} {KD|第二单元第一课、电荷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第二课、静电感应放电现象第三课、导体和电流第四课、电功、电功率第五课、电路的简单连接第六课、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第七课、安全用电第八课、有关磁的知识第九课、电动机是怎样工作的第十课、交流电第十一课、日光灯的工作原理第十二课、电磁波第十三课、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第十四课、电磁波在现代科技方面的应用} {KD|第三单元第一课、机械能第二课、分子的运动内能第三课、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第四课、原子的核式结构衰变第五课、核反应核能的利用确定发展目标} {KD|第四单元第一课、太阳家族—太阳系第二课、地球生命之源—太阳第三课、人类的老家—地球第四课、地球的卫星第五课、日食和月食第六课、恒星世界第七课、四季星空} {KD|第五单元第一课、典型的碱和碱的通性、碱的小实验第二课、酸的组成、命名和通性、酸的小实验第三课、常见盐和盐的性质、盐的小实验第四课、电解质溶液第五课、卤素、硫氮第六课、铝铁} {KD|第六单元第一课、有机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煤气第二课、乙醇第三课、乙酸第四课、酯和油脂第五课、糖类第六课、蛋白质第七课、食品添加剂第八课、涂料} {KD|第七单元第一课、生命的结构基础—细胞第二课、生命的自我更新—新陈代谢第三课、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四课、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五课、遗传和变异第六课、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第七课、生物与环境第八课、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 {KD|第八单元第一课、幼儿科学教育的形式和依据第二课、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及步骤第三课、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案例} {ND|容易较易中等较难很难 一、名词解释 [TX|名词解释][PZ|第一单元] [KD|第二课、简单运动的规律][ND|容易] [FS|4] 1.自由落体运动 [答案]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在真空中从静止开始夏洛的运动。 [TX|名词解释][PZ|第一单元] [KD|第三课、牛顿第一定律][ND|容易] [FS|4] 2.惯性 [答案]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TX|名词解释][PZ|第一单元] [KD|第五课、弹力和摩擦力][ND|较易] [FS|4]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标准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标准 学分:2分 学时:32学时 适用专业:适用对象:三年制初教专业 开课学期:每周2节课 三年制初教专业第一学期 一、课程的目标:在于认识自然本质和演变规律,从宏观上把握自然科学的性质、特点、发展方向和前沿动态,以及自然科学对人类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影响,摆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二、课程的性质: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是文、理、英、音、体、美所有方向学生的通识类专业必修课。本课程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地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加以综合,力求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在职小学教师的特点出发,体现教材的先进性、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应用性和针对性。 三、课程的任务:本课程的设置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以有利于现代生活及实际应用。学习一些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员开阔眼界,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同学的科学态度,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以适应我

国许多地区小学教师文理兼教的实际需要。 四、本课程的要求是:课程内容按照自然界物质及其运动的发展规律,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无生命到有生命、从认知到应用,将理、化、生、地的内容综合在一起。了解自然界物质及其运动的发展规律,从认知到应用,以兼容性强且与人们生活密切的自然、地球、能量、生活、环境等课题使学员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树立自然界的物质观,逐步建立对立统一、动态平衡的辨证观点。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的关系,认识到要加速我国的科技进步,一定要更快地提高教师自身的科技素质,使教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教学总结 刘宾 通过《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学习,感触颇深。我懂得了作为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的积极认识倾向,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科学兴趣是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由此生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顺利进行教学、发展学生智力、形成学生个性的重要条件。兴趣能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注重科学方法的引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的学习方法比有限的科学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科学方法的核心部分是科学探究。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探究的方法很多,有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也可以在观察中探究、在动手实验中探究、在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中探究,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不同的探究要求。但探究只是学生学习中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究,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教师的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充分获取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定的科学知识是科学知识再学习的基础,也是科学创造发明的必然要求。引导学生对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包括对具体事实、概念、原理或规则的理解,也是科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如今很多人把科学素养的培养理解为能力的培养或科学精神的培养,那是片面的。离开了科学知识这个基础,科学素养的培养就是空谈。 当然,科学知识的获取,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很多,如听教师讲授,自己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家庭科技活动等。 四、培养正确的科学精神,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科学精神要求学生对科学技术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负责的学习态度,既勇于探究新知又能够实事求是,既敢于独立思考又乐于互助合作。因此,必须精心选择和设计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一次科学发现、科学探究、科学创造的过程,让学生在亲历活动中培养他们认真负责、勇于探究、实事求是、善于思考、乐于合作等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因此,我们必须从小细心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终身的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自然科学基础大纲汇总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11ZB003 课程名称:《自然科学基础》 natural science base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授课学时:64 学分: 4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综合基础课。本课程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地学、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加以综合,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应用性和针对性。 课程目标: 知识: 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 ?从现代综合性的视野了解世界的物质性; ?宇宙世界的形成和演化;太阳系结构、起源、特征、演化 ?地球环境及演化、自然地理分异、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物质构造之迷、运动和力、分子运动和热、电磁与光 ?化学反应的实质及类型、无机界与无机化学、有机物与有机化学 ?生命的起源、基本特征与结构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生物工程技术 能力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员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拓宽学生知识面,形成的综合性的知识结构,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与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获得研究和探究相关学科的乐趣。用科学的方法及科学的态度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 先修后续课程:先修中学化学、中学物理、中学生物及中学地理等课程 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了解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了解自然科学的历史演进。 2.理解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重点与难点】 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主要内容】 1.1 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和作用 1.2 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 1.3 自然科学的历史演进 第二章宇宙世界 【目的要求】 1.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及太阳系的组成。 2.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演说。 3.掌握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太阳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的特征。 【重点与难点】 1.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的基本理论、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演说。 2.宇宙大爆炸理论及太阳的圈层构造及各圈层的特征。 【主要内容】 2.1宇宙的形成和演化:大爆炸宇宙论、天体系统及其演化、银河系。 2.2太阳和太阳系:太阳系的结构与起源、太阳的特征与演化、太阳系的行星和卫星。 第三章地球环境系统 【目的要求】 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环境科学的产生与研究内容;生态学的产生与研究内容。 2.理解地球各圈层的成分和特点以及各圈层之间的联系,地球系统及其演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3. 掌握大地构造理论;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重点与难点】 1.地球各圈层的成分和特点以及各圈层之间的联系,地球系统及其演变,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解决。 2.大地构造理论;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主要内容】 3.1 地球环境:地球的圈层构造、大地构造理论、地表形态及其演化、地球大气、地球上的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测试题1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测试题1 班级: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 1.在站台前有甲、乙两列原本静止的火车,突然坐在乙车上的乘客发现站台和甲车都以相同的速度运动,此时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乙车 B.甲车 C.站台 D.无法判断 2.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前半程的速度是4m/s,后半程的速度是8m/s,那么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6m/s B.5.9m/s C.5.1m/s D.5.3m/s 3.沿着光滑斜面下滑的木块,滑到底面时() A.作匀加速直线运动 B.作匀速直线运动 C.作匀速直线运动 D.静止 4.一个静止的弹簧秤读数是G,现在弹簧秤匀减速上升,此时弹簧秤的示数() A.大于G B.等于G C.小于G D.不知道 5.一根电阻为R的铜丝,拉长为原来2倍后的电阻为() A.4R B.2R C.0.5R D.0.25R 6.以下单位对应错误的是()

A.电热——瓦特 B.电压——伏特 C.电流——安培 D.电荷量——库仑 7.一个电阻通过的电流为1A时阻值为4Ω,问通过电流为2A时,电阻大小为()Ω A.2 B.4 C.8 D.1 8.两电阻并联时电功率之比为1:2,则串联时的电功率之比是() A.1:2 B.1:4 C.2:1 D.4:1 9.做正功还是负功,决定于() A.力的大小 B.位移的大小 C.力的大小和位移的大小 D.力和位移的夹角 10.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以下哪个选项机械能守恒() A.刹车后,汽车逐渐变慢 B.铅球在空中滑落 C.打气筒打气 D.足球在草地滚动 11.以下不属于分子运动的是() A.花香四溢 B.柳絮纷飞 C.樟脑变小 D.开水加糖变甜 12.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 A.金星 B.木星 C.土星 D.天王星 13.日食发生在()

F13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F13 考试科目名称: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目标 科学技术史是关于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它将历史上科学技术的各种发现与发明、科技革命与重大进展、科学家的贡献与方法、科学技术对社会的重大影响等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加以研究、从中得出它的发展规律与经验教训。 二、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科学技术的基本特征,启迪学生在了解中外科学技术的前提下学习前人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史研究的概况,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部分中国科学技术史 1、了解中国原始社会的科学技术。石器和火、原始农牧业、原始手工业、自然科学知识的萌芽、原始宗教神话自然观。 2、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的科学技术。甲骨文、青铜冶铸、农牧业、手工业、自然科学、自然观。 3、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科学技术。冶铁采矿技术的早期发展、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水利工程的兴建、《考工记》与《墨经》、天文学、数学、地学、中医理论的奠基、诸子百家的自然观和学术争鸣。 4、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农业与水利、冶金、造纸与漆器、建筑和交通运输、纺织与机械制造、天文历法与张衡、物理学与化学、中外交通、贸易与科学文化交流、自然观。 5、熟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农业和农学著作、天文学、数学、地学、医药学和医学教育、炼丹术、化学、瓷器和冶金、佛教建筑、机械制造、自然观和宇宙论。 6、掌握隋唐、五代时期的科学技术。茶和农业生产技术、雕版印刷术和造

中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期中测试题

宕昌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在描述运动时,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_________,一般研究地面上的物 体运动,时常取______作参照物。 2、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位移都相等,这种运动就 叫做______________运动,简称为__________运动;如果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____________运动,简称__________运动。 3、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___________运动或______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 惯性,一般可以说,______是物体惯性的量度,______越大,惯性越大。4、不均匀物体的重心位置,除跟物体的______有关外,还跟物体内______的分 布有关。 5、实验表明,弹簧发生形变时,弹力的大小跟弹簧__________________的长度 成正比。 6、摩擦力可以分为______摩擦力、______摩擦力和_____摩擦力。 7、同一个力可以分解为______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 8、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________成正比,跟物体的_______成反比,加速度的 方向跟____的方向相同。 9、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______,方向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_上。 10、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等于物体__________的变化,这个结论叫做_____定理。 11、10kg的物体以10m/s的速度做直线运动,在受到一个恒力作用4s后,速度变为2m/s。则物体在受力前的动量是_______;在受力后的动量是_______;物体受到的冲量为_______;恒力的大小为_______,方向是_______。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我们所说的“旭日东升”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 A、太阳 B、月亮 C、地面 D、云 2、.一同学沿跑道跑了400m又回到原处,他跑的位移是() A、400m B、200m C 、0m D、100m 3、下列物理量中属于标量的是() A、速度 B、加速度 C 、位移D、路程 4、炮弹以850m/s的速度从炮口射出,这个速度指() A、平均速度 B、即时速度 C 、线速度D、末速度 5、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一般取() A、9.8 m/s2 B、8.9 m/s2 C、10 m/s2 D、0 m/s2 6、物体的加速度大,说明物体的速度() A、一定很大 B、速度变化一定很大C 、速度变化一定很快D、无法判断 7、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有惯性 B、只有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 C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D、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有惯性 8、如果摩擦阻力忽略不计,玻璃球沿斜槽向下滚动,是什么运动?() A、匀速直线运动 B、自由落体运动 C 、匀加速直线运动D、匀减速直线运动 9、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处于什么状态?() A、超重 B、失重 C、完全失重 D、完全超重 10、哪一种平衡物体的重心不变?() A、稳定平衡 B、不稳定平衡 C、随遇平衡 D、无法判断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自由落体运动: 2、牛顿第一定律: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试卷1

2014—2015(下)高一春季学前教育专业《自然科学基础》期中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1. 甲、乙二人坐在行驶的轮船船舱里,甲说;“相对于船舱里的物体,我的位置没有变化,我是静止的”。乙从船舱的窗口看到岸边的建筑物说:“相对于岸边的建筑物,我的位置在变化,我是运动的。”你认为谁说的对?() A.甲正确,乙错 B.乙正确,甲错 C.甲、乙都错 D.甲、乙都正确 2. 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车厢内有一个人竖直向上跳起,结果仍落在车厢的原处,这是因为() A.人跳起后车厢地板给他向上的力,推他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B.人跳起后,车厢内的空气给他向前的推力,带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一定向后偏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更明显 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火车始终具有相同的速度 3. 在滑雪之前,往往在滑雪板上涂蜡。涂蜡的原因是() A.防止滑雪板侵湿 B.防止滑雪板磨损 C.增大摩擦力 D.减小摩擦力 4. 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是() =a/m =F/m =m/a D.以上都不正确 5. 一个作均匀圆周运动的物体,当所受的外力消失时,则可能() A.慢慢的停下来 B.仍做均匀圆周运动 C.做均匀直线运动 D.无法确定 6. 甲、乙两组同学举行拔河比赛,在比赛过程中的某段时间内,看到绳子被甲组同学匀速地拉过去,此时关于甲、乙两组同学对绳子拉力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组同学对绳子的拉力小于一组同学对绳子的拉力 B.甲组同学对绳子的拉力大于乙组同学对绳子的拉力 C.甲组同学对绳子的拉力等于乙组同学对绳子的拉力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存 7. 下列物理量中不是矢量的是() A.风力 B.速度 C.质量 D.位移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一位同学沿半径为20m的圆形跑道跑了半圈,在这一过程中,它通过的位移是(),他通过的路程是()。 2.在平稳行驶的列车车厢里,悬挂一个小球如果小球突然向行驶方向摆动,说明列车在做()运动;如果小球突然向反方向摆动,说明列车在()。 3.物体在月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约等于在地球上的1/6,在地球上重560N的人,在月球上的“重力”为(),在月球上这个人的质量为()。 4.实验表明:弹簧发生()时,在弹性范围内,弹性力的大小跟()成正比,这一规律被称为()。 5.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方向()、分别作用在()上,这一规律被称为()。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人推车运动时,人对车有力的作用。当人对车停止用力后,车会慢慢地停下来,这一现象证明了“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2.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惯性。() 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以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运动的速度就会越大。()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试卷完整版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试卷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1.甲、乙二人坐在行驶的轮船船舱里,甲说;“相对于船舱里的物体,我的位置没有变化,我是静止的”。乙从船舱的窗口看到岸边的建筑物说:“相对于岸边的建筑物,我的位置在变化,我是运动的。”你认为谁说的对( ) A.甲正确,乙错 B.乙正确,甲错 C.甲、乙都错 D.甲、乙都正确 2.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车厢内有一个人竖直向上跳起,结果仍落在车厢的原处,这是因为() A.人跳起后车厢地板给他向上的力,推他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B.人跳起后,车厢内的空气给他向前的推力,带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一定向后偏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更明显 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火车始终具有相同的速度 3.在滑雪之前,往往在滑雪板上涂蜡。涂蜡的原因是() A.防止滑雪板侵湿 B.防止滑雪板磨损 C.增大摩擦力 D.减小摩擦力 4.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是() A.F=a/m B.a=F/m C.F=m/a D.以上都不正确 5.一个作均匀圆周运动的物体,当所受的外力消失时,则可能() A.慢慢的停下来 B.仍做均匀圆周运动 C.做均匀直线运动 D.无法确定 6.甲、乙两组同学举行拔河比赛,在比赛过程中的某段时间内,看到绳子被甲组同学匀速地拉过去,此时关于甲、乙两组同学对绳子拉力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组同学对绳子的拉力小于一组同学对绳子的拉力 B.甲组同学对绳子的拉力大于乙组同学对绳子的拉力 C.甲组同学对绳子的拉力等于乙组同学对绳子的拉力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存 7.下列物理量中不是矢量的是() A.风力 B.速度 C.质量 D.位移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一位同学沿半径为20m的圆形跑道跑了半圈,在这一过程中,它通过的位移是(),他通过的路程是()。 2.在平稳行驶的列车车厢里,悬挂一个小球如果小球突然向行驶方向摆动,说明列车在做()运动;如果小球突然向反方向摆动,说明列车在()。 3.物体在月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约等于在地球上的1/6,在地球上重560N的人,在月球上的“重力”为(),在月球上这个人的质量为()。规律被称为()。 5.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方向()、分别作用在()上,这一规律被称为()。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人推车运动时,人对车有力的作用。当人对车停止用力后,车会慢慢地停下来,这一现象证明了“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2.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惯性。() 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以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运动的速度就会越大。() 4.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合力逐渐减小时,物体的速度逐渐减小。() 5.以卵击石,石头没损伤,而鸡蛋破碎了,是因为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小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自由落体运动 2.惯性 3.摩擦力 4.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5.牛顿第二定律 五、简答题(共30分) 1.汽车急刹车时,车上的乘客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当车突然开动时呢(8分) 2.两辆在公路上直线行驶的汽车,他们的距离保持不变,是说明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两辆汽车都是静止的以什么物体作照物,两辆汽车都是运动的能否找到这样一个参照物,一辆汽车对它是静止的,另一辆汽车对它是运动的(3分) 3.下列各种摩擦各属哪一种摩擦( 4分) (1)小朋友从滑梯上下滑时,小朋友与滑板之间的摩擦; (2)在地面上滚动的足球,球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3)擦黑板时,黑板擦与黑板之间的摩擦,手于黑板擦之间的摩擦;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学前教育专业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大纲 ( 60 学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综合基础课。本课程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及地学、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加以综合,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应用性和针对性。 二、课程教学目标 知识: 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 -从现代综合性的视野了解世界的物质性; …宇宙世界的形成和演化;太阳系结构、起源、特征、演化 …地球环境及演化、自然地理分异、环境科学与生态学 ??物质构造之迷、运动和力、分子运动和热、电磁与光 ??化学反应的实质及类型、无机界与无机化学、有机物与有机化学 …生命的起源、基本特征与结构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生物工程技术能力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员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了 解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及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拓宽学生知识面,形成的综合性的知识结构,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与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获得研究和探究相关学科的乐趣。用科学的方法及科学的态度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善于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基础模块 (一)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 1、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2、掌握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三大发现 3、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 (二)运动和力 1、了解机械运动、参考系、位移、质点、时间、重力加速度,了解静摩擦力,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质量,了解牛顿第三定律,了解超重和失重 2、理解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和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理解力、重力、弹力、滑动摩擦力、标量和矢量等概念,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同一直线上矢量的合成,理解动量、冲量的概念,理解动量定律,理解物体的平衡 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牛顿第二定律、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三)电与磁 1、掌握电场和磁场的基础知识,掌握直流电路中电压、电流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及运算 2、学会计算简单电路的电功、电功率以及导体中电流产生的热量,掌握电流的磁场和电磁感应现象 3、了解直流电动机和日光灯的工作原理,掌握安全用电常识,了解电视、雷达 和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掌握数字影碟机的使用和保养 4、学会运动电磁学的简单知识解释相关的自然现象和生活问题 (四)光、热、声 1、理解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以及光学仪器 2、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 3、掌握热传递规律,知道雨露霜雪的形成 4、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现象 (五)物质结构与能量守恒 1、掌握功、功率、功和能的关系,动能、势能及其相互转换,机械能守恒定律 2、理解分子的大小、质量,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内能 3、了解原子核式结构,天然放射现象、衰变、半衰期,反射性的应用、污染和 防护 4、了解核反应,裂变和聚变,核电站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试卷1

1. 甲、乙二人坐在行驶的轮船船舱里,甲说;“相对于船舱里的物体,我的位置没有变化,我是静止的”。乙从船舱的窗口看到岸边的建筑物说:“相对于岸边的建筑物,我的位置在变化,我是运动的。”你认为谁说的对?() A.甲正确,乙错 B.乙正确,甲错 C.甲、乙都错 D.甲、乙都正确 2. 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车厢内有一个人竖直向上跳起,结果仍落在车厢的原处,这是因为() A.人跳起后车厢地板给他向上的力,推他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B.人跳起后,车厢内的空气给他向前的推力,带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一定向后偏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更明显 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火车始终具有相同的速度 3. 在滑雪之前,往往在滑雪板上涂蜡。涂蜡的原因是() A.防止滑雪板侵湿 B.防止滑雪板磨损 C.增大摩擦力 D.减小摩擦力 4. 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是() A.F=a/m B.a=F/m C.F=m/a D.以上都不正确 5. 一个作均匀圆周运动的物体,当所受的外力消失时,则可能() A.慢慢的停下来 B.仍做均匀圆周运动 C.做均匀直线运动 D.无法确定 6. 甲、乙两组同学举行拔河比赛,在比赛过程中的某段时间内,看到绳子被甲组同学匀速地拉过去,此时关于甲、乙两组同学对绳子拉力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组同学对绳子的拉力小于一组同学对绳子的拉力 B.甲组同学对绳子的拉力大于乙组同学对绳子的拉力 C.甲组同学对绳子的拉力等于乙组同学对绳子的拉力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存 7. 下列物理量中不是矢量的是() A.风力 B.速度 C.质量 D.位移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一位同学沿半径为20m的圆形跑道跑了半圈,在这一过程中,它通过的位移是(),他通过的路程是()。 2.在平稳行驶的列车车厢里,悬挂一个小球如果小球突然向行驶方向摆动,说明列车在做()运动;如果小球突然向反方向摆动,说明列车在()。 3.物体在月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约等于在地球上的1/6,在地球上重560N的人,在月球上的“重力”为(),在月球上这个人的质量为()。 4.实验表明:弹簧发生()时,在弹性范围内,弹性力的大小跟()成正比,这一规律被称为()。 5.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方向()、分别作用在()上,这一规律被称为()。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人推车运动时,人对车有力的作用。当人对车停止用力后,车会慢慢地停下来,这一现象证明了“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2.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惯性。() 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以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运动的速度就会越大。() 4.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匀加速直线运动,当合力逐渐减小时,物体的速度逐渐减小。() 5.以卵击石,石头没损伤,而鸡蛋破碎了,是因为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小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自由落体运动 2.惯性 3.摩擦力 4.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5.牛顿第二定律

自然科学基础综合练习与答案

自然科学基础综合练习及答案 填空题 第一章 1.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__造纸术___、___印刷术__、___指南针___、__火药____。2.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了___古代____、___近代____和___现代____三个阶段。 3.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是___太阳中心说向神学的挑战___、___血液循环学说对神学的打击___和__伽利略为近代自然科学开辟道路___。 4.提出燃烧作用的氧化学说和确定质量守恒定律的是法国化学家____拉瓦锡______。5.19世纪的三大发现是:______细胞学说_________、______达尔文进化论_______和___ __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_____。 6.假说的基本特征是:____具有一定的科学根据____、___具有一定的猜测性___。 7.科学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___探索_______、____解释______和___检验______。 8.自然科学是以____自然___为研究对象的科学,__实验___是研究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9.科学是由一系列的___原理____、___原则____和___学说____组成的知识体系。 10.___原子____是参与化学反应的最小微粒。 11.逻辑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____概念____、____判断____、____推理____等思维形式对客观世界间接的、概括的反应。 第二章 12.地球的外部圈层由_____大气圈______、____生物圈_______、和____水圈_______组成。13.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称为___同位素_____。 14.海底地貌中深度和坡度很小的是____大陆架_______,坡度较大的是___大陆坡________;大洋的主体是____大洋盆地_______,深度很大但坡度很小。

《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试卷 -答案

2019下半年幼儿教育专业19秋幼师班《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下列不属于土地资源基本特征的是( d ) A.生产能力 B.面积有限 C.季节变化 D.随空间变化 2. 下列不是可再生资源的是( c ) A. 水资源 B. 生物资源 C. 矿产资源 D. 森林资源 3. 古希腊自然科学的主要特点是?( b ) A. 自然科学与哲学相分离 B. 把自然科学与哲学融为一体 C. 各派别之间争论激烈 D. 物理学已经有了一定发展 4.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指?( d ) A. 造纸、印刷术、彩陶、火药 B. 造纸、印刷术、圆周率、火药 C. 造纸、印刷术、火药、曲尺 D. 造纸、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5.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b ) A.走过不卫生的公厕,闻到臭味。 B.汽车驶过沙漠地带,沙尘飞扬 C.糖块溶于水中尝到甜味 D.往湖中排放有毒的化学废水,整片湖受到污染 6. 看见半生不熟的杏子时流口水是什么现象?( C ) A. 非条件反射 B. 神经调节 C. 条件反射 D. 体液调节 7. “仪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说的是什么现象?(B ) A.遗传 B.变异 C.生殖 D.发育 8. 下列属于一次能源的是?( C )。 A、电 B、汽油 C、煤 D、焦炭9. 下列不属于地球外能源的是?(D ) A. 太阳能 B. 水能 C. 风能 D. 地热 10. 下列科学家中对血液循环理论做出巨大贡献的是?( A ) A. 维萨里 B. 哥白尼 C. 伽利略 D. 布鲁诺 11.因宣传日心说被教会处以火刑的是?( B ) A、哥白尼 B、布鲁诺 C、塞尔维特 D、伽利略 12.21世纪人们关注的自然科学三大问题是?( A ) A、能源、环境、信息 B、能源、人口、粮食 C、人口、粮食、化工 D、环境、地震、人口 13.日食必定发生在什么时候?( B )。 A、农历十五 B、农历初一 C、农历十六 D、农历初二 14.臭氧层被破坏有什么危害?( b ) A、温室效应,温度升高 B、增加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生率 C、增加夜盲症的发生率 D、植被为减少土壤沙漠化 15.人体内蛔虫与人的关系是?( c ) A、共生关系 B、互生关系 C、寄生关系 D、共栖关系 二、判断题(每空2分,共20分) ( x) 1. 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 ( v) 2. 音量取决于声音所具有的能量,能量越大音量越大声音越小。( v ) 3. 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 ( x) 4. 现在的科学技术可以使人们提前的预知地震的到来。 ( V ) 5.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形成的。 ( X) 6. 人类是自然界的主人,可以创造自然,改变自然。 ( V) 7.社会经济条件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作用。 ( X) 8. 食品添加剂都是有害的,需要坚决抵制。 班级姓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