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答案(高放).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答案(高放).

一.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

历史局限性:

1 空想社会主义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 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2 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 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

3 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 他们的设想便成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充满幼稚的思想。

4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论原性, 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缺乏科学性。

积极贡献:

1 空想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

2 在那个时代,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3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包含着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和许多精辟的思想及论证, 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二.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1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一个客观的、自然的历史进程。马克思和恩格斯分析了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 他们把生产方式的变革作为考查社会变迁与进步的基本范畴。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资本主义必然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2,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进化必须经过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自觉的长期的斗争才能实现。所谓的社会过渡并不是说不经过人的努力自然而然的实现的。人民群众和工人阶级在历史规律的支配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有目标有策略的坚持斗争,必定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3,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的解放。科学社会主义明确的吧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 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作为自己的目标。

4,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须要有社会主义、共

产主义政党的领导。能否建立一个自觉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党来正确的领导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斗争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

5,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必须掌握政权。无产阶级掌握政权才能运用国家力量对资本主义进行根本性的改造同时对社会主义社会进行奠基性建设。

6, 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 , 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掌握政权后, 还要经历几个历史阶段才能逐步建成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和恩克斯认为无产阶级掌权后将经历三个历史阶段:过度时期, 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

科学社会主义的六个原则是有机统一、缺一不可的是必须遵循,不可背离, 少有例外,长久有效但又不可过时的但这些原则又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的。三.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转变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

①要重视市场作用。承认和利用商品货币关系, 承认和利用市场的积极作用, 实现从产品生产向商品生产的转变, 才能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建立正常的联系, 活跃农业,振兴工业,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②要重视各种经济成分的作用。 1921年起实行租让制和租借制,还主张重视发展合作制,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存在,互相促进,经济繁荣,是落后国家逐步实现社会注意的真正便捷之路。

③要坚持并改善党的领导。要从严治党, 注意纯洁党的组织, 为了适应党的中心任务即搞好经济建设的要求, 党要改变领导方式, 党政之间应有各自的职权范围。

④要改革集权体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列宁非常关心在党和国家领带核心内建立有效的分权制度和监督制度, 把着眼点放在加强监督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上,强调要让工农群众参与和监督国家事务。

要客观地估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阶段性; 社会主义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利用商品和货币的关系; 通过合作制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正确看待和利用资本主义; 有步骤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反对官僚主义;加强执政党建设,改善党的领导。

四.试述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基本特征和重大弊病。

1、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历史成就

(1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化的新路,第一次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2、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特点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是过度集权, 表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对外关系等诸多方面。

(1政治方面的表现

第一,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

第二,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

第三,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

第四,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

(2经济方面的表现

第一,过度集中的全民所有制的国家所有制。

第二,过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第三,过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

第四,过分强调行政手段的管理经济方法。

第五,过分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

(3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现

第一,文化团体国家化。(过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体制

第二,领袖言论神圣化。(斯大林言论成为真理与错误的惟一标准第三,公共舆论一体化。

(4对外关系方面的表现

第一,大国主义和大党主义。(闭关锁国

第二, 热战中战胜德、日法西斯后, 转向与美国为首的世界资本主义阵营实行冷战对峙。

第三,大力推广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3、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弊病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重大弊病主要表现在一下四个方面:

(1 政治上过度集权,缺少民主与法治。

(2 经济上管得过死,缺少效率与效益。

(3 思想文化上管得过严,缺少独立与自由。

(4 对外关系中输出革命,盛行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

(5 斯大林模式还培植了一个党政军高薪官僚特权集团。

斯大林模式的五大弊病是十月革命后列宁开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化新路变成了歧路, 而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这条歧路还延伸到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五.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和历史教训?

苏联东欧的剧变, 给各国共产党人和世界人民留下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苏东剧变只是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失败和灭亡, 它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必然发展到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规律, 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苏联东欧的剧变,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1、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根本原因

(一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原因之一:原有苏联模式积弊太深

第一,苏共长期奉行“左”的指导思想和路线,在苏联形成了一套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模式, 严重违背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是苏共败亡的根本原因之一。

第二,苏共党内长期以来严重的教条主义,在苏联形成了僵化、封闭、保守的思想文化模式, 背离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苏共败亡的一条极为重要的原因。

第三,缺乏民主,破坏法制,极大地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声誉

第四, 苏共长期忽视民主政治建设, 在苏联形成了一套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模式并衍生出一个官僚特权阶层, 使党严重脱离群众, 逐渐失去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这是苏共失败的又一根本原因。

(二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原因之二: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要“根本改造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把民主化、公开性和多元论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三大要素; 在党的地位和作用上, 放弃苏共对国家的领导权,实行多党制;在政治体制上,实行议会制和总统制,从“全部权力归苏维埃”转为实行西方“三权分立”政体;在经济体制上,赞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自由市场经济; 在国家结构上, 走向主权国家的革新联盟; 在社会发展总目标上,走向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三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原因之三:西方从外部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西方长期宣扬的多党平等竞争、轮流执政的那种多党制在和平演变中起了重要的突破作用。它是针对社会主义国家一党制、缺少党内民主的弊病而起作用的。 2、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失败的历史教训

第一,要警惕右的,但主要是坚决彻底纠正“左”的错误。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主要弊病, 是“左” 的教条主义与封建专制主义残余相结合所形成的保守僵化的理论观念、过度集权的具体体制和急于求成的基本路线。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要彻底消除、根治“左”的流毒,遏制右的抬头,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

第二,改革必须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首先, 改革要把握正确的方向, 在理论上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认清不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 ; 其次,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相互关系 ; 最后,正确对待共产党的历史和社会主义实践。

第三,要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社会主义国家要防止被西方黑哦能够演变过去,就必须加快发展新科技革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自由。发展共产党党内民主, 发展人民民主,得到人民群众的切实拥护。

六.试述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探索的主要成果

答:中国自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端正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路线以来,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第一, 毛泽东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形态, 使中国开始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提花了宝贵的经验。第二 , 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理论形态和成果。它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么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第一次比较系统性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指导了党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取得成就。

第三,“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正是根据国内外的变化作出的新论断,是对马克思的新发展,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三阶段主要成果, 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 21世纪又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第四, 十六大以来, 我国领导人立足国情和总结了国内外的发展经验, 适应

新的发展而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 加强五个统筹,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对当代中国与世界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是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进行艰苦探索的结晶,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七.试述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和亟待解决的共同问题。

(一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对当代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新认识、新发展, 大体上有以下八个方面:1、在本国社会主义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问题上, 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都有清醒的认识, 认为本国的社会主义仍然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2、关于当代社会主义发展模式问题,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普遍认为,当代社会主义是发展道路多样化、发展模式多样化的社会主义。 3、在国家发展战略问题上, 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主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完成抛弃了过去以阶级斗争或政治斗争为纲的错误做法。 4、在所有制与分配制结构问题上, 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大都坚持以公有制与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经济成分与分配方式并存的多元化结构。 5、在资源配置方式问题上,当今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 强调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 实现了思想观念与当代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 6、在如何认识当代社会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在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同时, 也主张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友好的合作关系, 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7、在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革问题上,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在一些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上取得共识,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8、在治国理念与方略上, 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认识到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社会管理体制开始由过去的人治转为现在的法治。

(二亟待解决的十个问题:

1、坚定不移地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 如何实现政治与经济的统一, 如何正确处理客观存在的阶级矛盾问题?

2、在共产党一党执政 (民主党派参政

的条件下,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3、在进行重大社会变革的情况下,如何正确对待历史? 4、在发展私有经济的条件下,如何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 5、在发展市场经济(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如何坚持社会主义? 6、在各种思潮竞相出台并极力扩张各自影响的情况下,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7、在依法治国的条件下, 如何加强道德建设? 8、在需要开展反倾向斗争的时候,如何准备地把握反倾向斗争的重点、范围和力度? 9、在美国帝国主义推行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下, 如何维护国家的独立、统一和安全? 10、在新世界、新形势下, 如何正确、全面把握和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八.试述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世界社会主义前景的关系。

答案:全球化是 20世纪 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日益凸现的新现象, 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全球化”可概括为科技、经济、政治、法治、管理、组织、文化、思想观念、人际交往、国际关系十个方面的全球化。全球化还具有现代化和信息化的特征。

世界社会主义前景从当前世界社会主义和左翼力量的增长趋势和新世纪社会矛盾的发展来看, 社会主义力量肯定会有新的进展, 因为资本主义无法解决其自身的基本矛盾, 而社会主义经过长期的发展最终会强大, 但在此过程中资本主义国家会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各种形式的进攻。因此,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资本主义最终会被社会主义代替。

全球化与世界社会主义前景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社会主义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及所处的国际环境相适应, 使社会主义具有越来越显著的国家特色和民族形式; 二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将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三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逐渐突破计划经济模式; 四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社会主义将是对外开放的社会主义, 但又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五是各国社会主义在强调本民族特点和独立自主的同时, 会更加注重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力量之间的联系与协作。

九.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答案:所谓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就是指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新变

化, 尤其是指 20世纪 80— 90年代以后的新发展、新变化。这些新变化及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新科技革命的发生及其影响。新科技革命萌发于 20世纪 40年代二战, 源于美国, 后来扩展到西欧与日本。这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了以高消费为主要特征的“富裕社会”, 资本主义统治下的政治矛盾与社会矛盾也有所缓和, 社会呈现出相对稳定与繁荣的景象。这个时期社会主义国家因体制等方面的原因,生产力发展普遍较慢,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社会矛盾有所激化,最终发生了苏东剧变并导致世界社会主义的低潮。可以讲, 由于新科技革命推动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在“两制”力量的对比中,资本主义赢得了暂时的优势,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面临严峻的考验。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仅形成, 而且对经济与社会生活宏观调控的作用越来越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在这种机制的运作过程中, 形成了庞大的国家垄断资本, 国家对经济和生产的干预和调节成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规模与程度越来越高, 并且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国家可以利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 对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干预、管理和调节。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于克服当代资本主义所面临的政治与经济危机, 缓和社会矛盾, 缩小收入差距, 克服资本主义经济无序发展的状况, 保持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 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战后,在经济发展速度与综合国力方面,资本主义国家远远走在社会主义国家前面, 这样就对社会主义国家比较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 (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难以体现形成了严重的挑战。

(三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科技革命促进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 表现为包括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在内的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就产业结构来说, 第一产业即农业比重不断缩小; 第二产业即工业由 20世纪50— 60年代的上升到逐渐下降, 总的方向是缩减传统工业, 发展新兴的尖端工业 ;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迅猛发展。到了 20世纪末期, 从第二产业中崛起了新兴的以信

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群, 并逐步成为主导性产业。与产业结构的变化相适应, 就业结构也依次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和信息产业倾斜。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表明, 它们的经济结构开

始向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高科技产业倾斜与过渡。这种从物质经济向知识经

济的过渡对于当代资本主义从发达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对于增强这些国家的经济实力、模糊阶级矛盾与缩小社会差别以及对于迟缓资本主义变革, 都具有很难估量的作用。

(四阶级结构与阶级关系的变化。 20世纪下半叶,由于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以及生产力水平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结构与阶级关系都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具体地说:资产阶级表现为复杂化和多层次化。战后又形成了几个新的阶层, 即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被称

之为“行动的资本家”的高级经理阶层与高级专家官员阶层以及以巨额股息、利息为生的食利者阶层, 垄断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和政治统治大大加强, 中等资产阶级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工人阶级表现为扩大化与多层次化。无论在物质生产部门或非

物质生产部门都出现了新阶层与新集团; 新中间阶层的地位与作用在扩大。伴随

以小业主、小商贩、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为代表的传统的中间阶层的萎缩,以科研人员、教师、医生、社会福利人员、文艺工作者为代表的新中间阶层崛起。另外, 其它的阶层与集团如知识分子社会集团迅速扩大, 边缘阶层、流动阶层等的作

用也日益显现。

在阶级关系方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实施“人民资本主义”、“混合经济”和“福利国家”等措施和手段,使阶级矛盾得到缓和、阶级利益得到调整, 在阶级利益与阶级意识方面的所谓“一体化”和“趋同化”在加强。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与阶级关系的变化, 必然会对作为传统革命主体的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与革命性形成挑战; 在阶级关系方面的“一体化” 与“趋同化”对于“两个必然”的实现也会带来消极与不利的影响。

(五国家的职能与上层建筑的变化。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职能也发

生了明显的变化。战后,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随着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的作用逐步转变到非强制性的政治职能和意识形态职能上。另一方面国家的经济职能也大大加强, 国家不仅掌握经济命脉和大量的国有企业,而且还通过经济、行政、立法、金融等手段来调节经济,通过社会福利措施缩小社会差距, 保持社会的稳定, 以使资本主义制度得以“长治久安”。其次, 从上层建筑与法制方面来看, 资方阶级通过多党的议会民主制度来保持政权的民主性与稳定性。在社会管理领域,国家法制比较完备,管理机制比较成熟。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的国家职能和上层建筑的这些变化, 无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相对稳定与“长治久安” 起着重要的保护与推动作用, 使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和实行社会变革更加困难。

当代资本主义的上述五大新变化表明, 由于新科技革命注入了活力, 由于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由于资本扩张,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度过了重重危机, 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表现出更加稳定,更加具有活力。这确实给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论断形成新的挑战,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带来新的困难。十.在当今时代,科学这社会主义主要面临两大挑战?应该如何正确应对这两大挑战?

在当今这样的时代, 科学社会主义正面临两大时代性、全球性的挑战:其一是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 其二是民主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

第一,发达资本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1为什么腐朽、垂死的资本主义还能带头掀起以信息为先导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从而使资本主义更加发展和发达。(2发达资本主义是否仍处于腐朽、垂死的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或是发展到了什么新阶段?(3为什么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竞争不过当代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甚至倒退为资本主义。

第二,民主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挑战:(1为什么民主主义的影响越来越超过科学社会主义?(2应该怎么看待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及其趋势?(3苏联东欧各国的共产党为什么都社会主义民主党化,并从科学社会主义转向民主社会主义?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这两大挑战呢?首先这两大挑战也是科学社会主义能否获得新发展和大发展的重要机遇。其次在面对当代资本主义时, 我们应该开阔视野,充分利用资本主义的积极因素和经验,来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借鉴; 而在对待民主社会主义方面, 我们应该看到民主社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顺应世界客观发展的形势,逐步推进改良路线,多方发扬民主,不断调整政策,力争群众支持, 接受群众监督。科学社会主义应当也必须从民主社会主义中吸取经验来改善自发身。最后, 只要我们能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善于采取正确的对策,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就必定会达到新境界,开创新局面。

十一。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新战略包括哪些要点?其现实和理论依

据是什么?新战略要点:各国共产党的具体战略会因国情不同、处境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各有差别,但从世界全局着眼,一些带有共同性的新战略观念正在形成之中:第一,经过全世界人民持久不懈的斗争,新的世界战争可能避免,难以再依靠战争引起革命去实现社会主义。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取代了战争与革命,要在和平与发展的新历史条件下,通过和平与发展去推进世界社会主义。第三,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难以短期突进,短促突发。第四,现今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搞好本国建设,发展社会民主与自由,健全法制,切实尊重人权,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吸引力。第五,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处理好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这是决定世界社会主义命运的大事。世界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要调整关系,由对峙转向长期和平共处、对话、交流与合作。第六,各国共产党要立足于求同存异,联合和各类社会主义政党,尤其是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实行多党合作,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现实和理论依据:我们认为主要的依据是:各类国家社会主义的实现都不可能在短期内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再上升到理论高度,应该更新传统观念,认识到社会

主义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传统观念总是把社会主义看做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经过过渡时期就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这样就容易产生急于求成、急于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急于建成社会主义并且急于过渡到工产主义的错误。实践证明,不发达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需要更长的过渡时期、更长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