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和区域差异教学案 第一课时

区域和区域差异教学案 第一课时

区域和区域差异教学案 第一课时
区域和区域差异教学案 第一课时

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

<教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内容,了解区域的概念及特点。

2.结合图示,理解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利用景观图,学会分析比较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特点及其人类活动的差异。

●教学重点

理解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利用景观图,学会分析比较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特点及其人类活动的差异。

●教学难点

理解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利用景观图,学会分析比较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特点及其人类活动的差异。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述法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本节课是必修三的开篇之作,意在为日后各种类型区域的学习做以基础铺垫.

自主研习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1.区域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是一个的实体。作为一个实体,区域包含、、方面的许多要素,一个区域内各

要素之间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外部形态特征相似。

2.区域划分的指标有、和等某一方面的,也有

性的。相应的区域有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区等。

3.区域差异指。

4.研究区域和区域差异,主要是比较区域发展的、,从而为选择

、调整和提供依据。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5.决定区域差异的基本自然因素是和,自然区域的标志是

和。

6.中国自然区域差异的突出表现,就是、和这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7.三大自然区地理特征表

8.不同区域的人类活动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表现出相应的差异性:

思考:为什么青藏地区的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河谷地带? 教材知识梳理探究

探: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及地域差异表现和成因 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 由于受纬度位置(热量)、海陆分布(降水)和海拔高度(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区域的自然环境整体特征产生了差异。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具体如下所示:

2.地域差异的表现及成因

展:各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回答.老师补充点评.

点:

理解区域时常见的误区

(1)区域内部各要素具有相对一致性,但并非完全相同

区域内部的相对一致性,并不是说内部就不存在差异,只是求大同存小异罢了。例如,南方水田区作为一个区域,其耕地以水田为主,但内部也有旱地。

(2)区域≠区划

区域与区划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区域是区划的结果,区划是划分区域的过程。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对地球表面进行划分的空间单位就是区域。

(3)区域有边界,但有的界线明确,有的界线却是过渡性质

练:

一、单项选择题

我国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异很大,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兼跨内外流区域

B.都兼跨三级阶梯

C.都兼跨四类干湿区

D.都兼跨四个温度带

2.我国三大自然区与其最突出的区域特征组合,正确的是()

A.东部季风区——高温多雨

B.青藏高寒区——高寒

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炎热干燥

D.青藏高寒区——冰川纵横

3.下列叙述中,符合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特征的是()

A.从南向北,依次分布有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

带针叶林

B.由山脚至山顶,依次分布有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

C.由北向南,依次分布有因热量条件的变化而形成的各种自然带

D.从东向西,依次分布有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之间自然特征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了人类的生产活动。据此回答4~6题。

4.新疆瓜果特别甜,原因是()

A.云量多,光照弱,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B.降水少,瓜果水分含量少,糖分高

C.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消耗少,糖分积累多

D.晴天多,云量少,温差不大,有利于作物生长

5.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6.我国北方农业以旱作为主,是由于()

A.热量不足

B.水分不足

C.地势较高

D.土壤肥沃

二、综合题

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北地区地理要素关联图。

材料二:具有地理标志标识的农产品是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鉴定的产品,以其“无污染、无公害”而备受消费者青睐。目前新疆境内具有地理标志标识的农产品有哈密瓜、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梨、伽师瓜,其分布如下图所示。

(1)在西北地区地理环境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2)据甲图简述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的特征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3)乙图中四地发展具有地理标志标识瓜果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4)新疆瓜果品质优良,但是不能大规模发展,原因是

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

自主核对:

1.一定的地理位置可度量自然经济社会

2.自然经济社会综合

3.两个或者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4.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区域发展的方向区域产业结构空间结构

5.地形气候土壤植被

6.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道路纵横

经济、政治重心移入

/开放早

思考: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不利于人类活动的开展,而河谷地带海拔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且水源充足。

课堂练习:

1答案A解析我国三大自然区都兼跨内外流区域

2 答案B

4 答案C

5 答案B

6 答案B

7(1)气候

(2)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或位于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受到周围高山、高原的阻挡(或地形封闭);海洋湿润气流不易到达,降水稀少;干旱是本区最为显著的自然地理特征;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动植物耐干旱;河流流程短、水量小,绝大部分为内流河、内流湖。畜牧业为主,有水源的地方灌溉农业发达;人口密度小;村镇、城市(聚落)多呈带状或点状分布。

(3)均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积累,瓜果品质好;临近河流,有灌溉水源;环境洁净,污染小。

(4)新疆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环境承载量小

湘教版必修三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word教案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并能说出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范围 2、掌握并能懂得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差异的各项表现及特征 3、懂得并能分析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区域差异的原因 能力目标: 1、通过众多的文字材料、图片、图表等,采用感觉上强烈的对比冲击,学会比较和综合分析我国的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并分析其原因,提高地理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学习我国的区域差异,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和差异的能力,能对实际区域特征要素的空间结构、空间分布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我国三大经济区及南北方区域差异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的地理国情,明白中国要走向世界强国之林,东西部南北方要协调发展,让学生树立全局的观念。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情分析】 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认识并非是主体(学习者)对于客观实在的简单的、被动的反映,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建构过程中,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并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高一学生对感性知识接受能力较强,对于理性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正在逐渐加强。特别是在认知心理方面,高中学生已能形成空间表象和空间概念,并善于进行空间思维与空间想象。而且高中地理内容更注重与实际相结合,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式、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成为高中地理学习的主要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当学生获得知识的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 [教学重点] 分析、比较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 [教学难点] 分析形成东、中、西部区域差异的原因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方法、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小组讨论法 [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综合课 【教学新课】 [导入新课] 春节过后,各大城市候车室里旅客总是非常多,他们大多是前往东南沿海务工,提问学生他们为什么到东南沿海,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不远千里过来的? (东南沿海经济发达,能够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工资等遇)说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是很不平衡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区域发展差异。 【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P13页图1-12我国三大经济地带。思考:①我国东、

教学资源开发与整合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 例析初中人教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石家庄九中李劭辉 摘要:本文分析了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对“我们周围的空气”的目标要求,进行了在人教版教材框架下的教学活动设计,并探讨了其它两个现行版本教材的相关章节中素材如何借鉴应用到我们的课堂中,研究了在教学中如何进行不同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关键词:教学资源开发与整合空气课标其它版本教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新的教学理念迅速渗透,信息化教学、网络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不断增多, 如何更好地开发和整合教学资源,使之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求异创新、解决问题和实践能力;如何使教学资源开发活动更加切合实际,符合学生的特点和要求,以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已成为教师教学工作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下面我以初中人教版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为例,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我将分两个部分来对这块内容进行分析。第一部分: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第二部分:教学资源整合设计。首先我们来看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一、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2.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3.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 4. 了解自然界的氧循环 课标提出:“本主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一些身边常见的物质,帮助学生了解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会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初步认识物质的用途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标准》还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逐步学会探究。 本主题的教学要注意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用五彩缤纷的化学物质和丰富多彩的化学变化,让学生体验化学美。通过本主题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资源整合设计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几个不同版本教材的编排特点。 沪教版: 本部分知识出现在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第一节《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中。与人教版相比,沪教版教材在教学内容?章节结构上进行了大胆的处理,在内容编排上讲究分类学习,有关我们身边的物质——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性质活泼的氧气、奇妙的二氧化碳、自然界中的水等知识在第二章集中编排。而我们知道在人教版教科书中空气、水、二氧化碳是以独立单元的形式编排的。 教材的特点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选取学生熟

区域发展差异学案

学案3 区域发展差异(1)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我国四大地区包括的省级行政单位 2、从产业结构、工业化、城市化、对外开放程度四个角度比较四大地区的差异 3、简述南方和北方地区地理差异 4、简述西部大开发区位条件和意义 (第一课时)四大地区划分 基础知识 一、四大地区:根据全国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 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地区(经济区域) 四大地区东部地区(13个)中部地区 (6个) 西部地区 (12个) 东北地区 (3个) 范围(省级行政单位) 京、津、冀、鲁、苏、 沪、浙、闽、粤、琼、 港、澳、台 晋、豫、 鄂、湘、 皖、赣 内蒙古、陕、甘、宁、 青、藏、新、川、渝、 贵、云、桂 黑、吉、辽 划分 标准 自然条件优越较优越较差较优越 经济基础雄厚较薄弱薄弱较好 发展水平较高较低低较低 对外开放程度高较低较低较低 区分: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地理环境差异很大。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不同,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对应训练 1、在图中描出四大地区的界线,并分别标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地区所包含的省级行政单位。 2、你的家乡属于哪个地区,查阅资料,指出家乡在区域发展中具有哪些优势条件和哪些限制性条件? 3、对比我国四大地区和三大自然区两幅图,回答问题 (1)关于我国四大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区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 B.西部地区位于内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均属于沿边省区 C.重庆市属于东部地区 D.中部地区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摘要: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当前教育所面临的一大课题。当前学校教育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就需要学校大力度的开发、应用优质教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网络功能,搭建资源平台,促使学生素质的提高,使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关键词:优质教育资源校本课程开发信息技术 何谓优质教育资源?对优质教育资源进行界定,则是建立在对资源、教育资源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基础之上。“资源”一词最早源于经济学,然目前这一概念在经济学领域之外的使用已经泛化,它泛指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条件和基础,既包括从事某项活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包括从事该项活动的时间、空间和信息;既包括从事某项活动的制度、文化、理念,又包括对该活动有影响的经验、模式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凡是能够起到基础和条件作用,对某项活动正常开展有促进作用的因素,都称其为资源。根据《教育大词典》的界定,教育资源亦称“教育经济条件”,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指教育过程中所占用、使用和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即指教育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总和;二是指教育的历史经验或有关教育信息资料。三是如果按照资源的基础涵义进行逻辑推理,教育资源就是开展教育活动所需要的一切基础和条件。教育资源是一个复杂的资源综合体,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界定和分类。从教

育资源的形式上看,教育资源可分为有形教育资源和无形教育资源;从教育资源的内容上看,教育资源可分为教育人力资源、教育物力资源、教育财力资源、教育授权资源、教育空间资源、教育制度资源、教育学术资源、教育声誉资源;从教育资源的质量上看,教育资源可分为优质教育资源、一般教育资源、劣质教育资源;从教育资源的使用上看,教育资源又分为有效教育资源和无效教育资源。基于上述对“资源”和“教育资源”所做的界定,可以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概念做出如下规定:优质教育资源是指对教育教学能起到提升和促进发展作用的高质量教育资源。当然,该定义乃是就一般意义而言。这是因为,所谓“优质”的标准并非固定不变,它随不同主体的比较标准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具体到中外合作办学领域,并非所有的国外教育资源都是优质的,也并非所有的国外教育资源都是可引进的。因此,在中外合作办学实践中,面对众多教育资源,遴选合作专业和围绕选定专业引进相关的资源则是关键,同时还要考虑到输出客体的整体学术水平和本专业的学术水平和该客体所在国的教育输出政策等,而最为重要的则是,引进的教育资源要对引进主体在办学规模、学科结构、教育质量、办学效益等方面有促进作用,尤其要在质量和效益两个方面有明显提升。在质量评价方面,对输出客体和引进主体均用三个指标来衡量:教师资源质量、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就培养不出高质量的人才。在中外合作办学效益方面,主要用

高二地理学案 1.3 区域发展差异 第2课时 南方与北方及西部大开发

1.3 区域发展差异第2课时南方与北方及西部大开发学案(湘教 版必修3)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划分及区域发展差异。2.理解并掌握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意义。 一、南方与北方 。 一线 淮河 — 秦岭 ① : 划分界线 . 1 2.区域差异 南方和北方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二者具有不同的发展优 势、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北方南方 优 势 自然 条件 跨越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②平 原面积广阔,森林、③煤炭、石油、 ④铁矿等资源丰富 跨越⑤亚热带及少部分⑥热带地区, 热量丰富,⑦水分充足,⑧有色金属 矿产、生物资源、⑨水力资源等相当 丰富 社会 经济 条件 是我国主要的⑩重工业地区和? 能源基地 ?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发达, ?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存在问题 ?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严重等 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 形破碎等发展方向 调整?产业结构、扩大? 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 大力加强? 外向型经济建设,同时注意环境保护 二、西部大开发 1.目的:缩小?地区差异,加速西部地区的○ 21社会经济发展。 2.范围:西部地带的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中部地带的○22内蒙古自治区和东部地带的○23广西壮族自治区。 3.背景 (1)优势:自然资源、○24矿产资源、油气资源、○25水能资源、○26土地资源等丰富。 (2)劣势:○ 27基础设施落后,○ 28人才、技术、○29资金匮乏。 4.意义 ?? ? ? ? ??缩小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 推动○30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 加强○31民族团结 保持社会稳定与○ 32边疆安全 扩大国内市场需求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5.结果: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变为○ 33经济优势,将○34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探究主题一我国的南、北方差异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教案》高中地理湘教2003课标版必修三教案2813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地形、气候、河流、土壤、农业、工业等地理特征; 2.掌握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的基本地理特征; 3.理解地形对主要地理要素的影响; 4.学会结合相关资料、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有关地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大兴安岭地理意义的分析,了解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土壤、农业、植被等地理特征,并学会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区域特征; 2.运用比较法,了解北方地区南北差异,理解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3.通过读、写、比、记等,掌握我国北方地区的基本特征; 4.运用归纳、演绎、对比、讨论等方法,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情、态与价值观 形成一定的审美情操;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主义情怀;养成良好的学习思考习惯;培养区域可持续发展观。 学情分析区域地理知识基础薄弱是浙江省普遍的现状,我校结合生源情况,更加不容乐观,再加上区域是地理学科中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主干知识,因此高二学生识记+理解、苦干+巧干是学好地理的唯一出路。 高二课程多、内容多、知识点多是不争的事实。本学期除了继续巩固上学期的世界地理知识,落实中国区域地理知识,以中国地理为载体,进一步落实高一必修中的自然地理原理。从认识地球、地球仪、到认识地图、认识世界、认识区域、再到认识国家,区域地理一般认识方法总是这样:从大到小,先总后分,先概述后具体的逻辑次序逐步深入。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北方地区主要地理特征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导入】北方地区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师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3分钟) 出示“江苏淮安南北标志”图 教师讲解南北之争的背景。引出本课主题 1.指导学生填出(说出)图中区域内主要山脉的名称。 2.据图描述北方地区的地理范围及位置特征。 3.指导学生据图说明大兴安岭的地理意义。 4.结合相关知识,比较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自然地理特征的异同。 教师指导,学生配合完成(学生层次:中等偏上)。 抽查、诊断学生“旧知”掌握情况。 检查、规范学生“描述”地理位置特征的方法。 掌握北方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进一步掌握北方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及区域差异。 农业发展概况 5.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在我国商品粮基地中的优势和不足。 6.比较松嫩平原“小麦-玉米带”和美国“小麦-玉米带”区位条件的异同。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已经清醒认识到,要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数学教育,就必须整合数学课程内容,优化数学教学方法,开发出一套与数学教学紧密联系的能够促进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教学资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广大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和数学教师,都应该“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数学课程与教学资源”。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本身包含着教师大量的决策过程,而这个决策过程更是以一定的教学资源为支撑。研究表明,开发出丰富的教学资源,对于实施新课程,深化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充足而富有个性的教学资源可以优化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形成“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等。当今社会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很多城镇学校都把它作为数学课程与教学的重要资源,加以开发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师面临的课程教学内容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不断增加。我们必须寻求现代社会的最新信息与课堂教学方式的最佳结合点,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的分布,开发出一套完整的优质的数学资源,帮助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可以说,数学课程能否顺利实施,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二、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凡能支持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解决教学问题所必需的各种条件因素都是教学资源。它主要指教学活动场所、教学时间、学校设施、仪器设备、师资配备、图书资料、社会信息、校风班风、师生人际关系等,即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因素。但是,由于很多教学资源并不一定直接进入课堂教学,不能直接为教学所引用,不能直接进入学生学习活动范围或成为活动对象。所以,本课题所指的“教学资源”特指能够直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服务的,并能被师生直接利用,有可能成为教学内容的参考辅助资料。教学资源的开发,就是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课堂教学,并能与教育活动相联系的有用资源。一般地,教学资源并不能给教师的教学带来直接的利益,因为教学资源增多,意味着教师教学内容选择的余地加大,机会增多。这样在满足教学的多种需求的同时,也增加了教学决策的难度。因此,教学资源的利用研究正是要解决师生、教材、教参三者的关系,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三、理论依据: 1、心理学依据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生动形象的事例,这就决定了他们对现实世界中直观、生动形象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联的事物感兴趣。而生动丰富的教学资源是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它可以将一个个知识点转化为一个个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的生动活泼的事例,为学生喜闻乐见,从而开阔学生视野,降低知识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兴趣。 2、教育学依据 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学过程中的最佳组合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它首先表现在师生心理的最佳组合。教学资源的合理使用,有助于教师灵活地处理教材,丰富教学方法,从而促成师生最有效的活动,扩大知识容量,缩短教学任务完成的进程。教学中巧妙地使用教学资源,能树立学生的创造意向,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创造才干的发挥,使学生心理实现“想学要学”的质的飞跃,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3、系统学依据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1)同步备课教学案湘教版必修3

课时1 四大地区的差异 [学习目标] 1.了解四大地区的划分。2.针对两个典型地区,学会分析区域差异的方法。 1.四大地区 (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东部地区:①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台 11个省(市、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②中部地区:晋、豫、鄂、湘、皖、赣6个省区。 ③西部地区:陕、甘、宁、新、内蒙古、青、渝、川、贵、云、藏、桂12个省(市、区)。 ④东北地区:黑、吉、辽3省。 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1)总体特点:区域发展差异突出:东部地区经济社会相对发达、中部地区加速发展、西部地区各方面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东部地区在转方式、调结构、节能减排等方面成效显著。 (2)具体表现: ①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东北地区以重化工业为主导,但在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 ②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在东部地区,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但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仍然是以传统型工业为主体。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分布密度来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③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而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则比较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广大西部地区积极加强对外联系,尤其是成功地与周边国家进行了广泛的经贸合作。 思考有人说,我国四大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是造成四大地区差异的根本原因,对吗?答案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我国四大地区地带性差异是一系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条件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但不是决定性因素,社会经济条件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1.读教材P15图1-13“2012年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比较”,比较我国四大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并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再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答案第一产业的比重东部远小于其他三大地区,第三产业比重东部大于其他三大地区。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其他三大地区应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高中地理第三章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域发展差异时南方与北方及西部大开发学案新人教必修

3.1.3 区域发展差异第2课时南方与北方及西部大开发 题目 3.1.3 区域发展差异第2课时南方与北方及西部大开发第2课时 学习 目标 1.说出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划分及区域发展差异。 2.阐明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意义。 学习 疑问 学生填写 学习 建议 学生填写 【相关知识点回顾】 1、秦岭—淮河分界线的意义。 【知识转接】 1、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的背景。 2、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提出的背景。 【预学能掌握的内容】 一、南方与北方 1.划分界线:①一线。 2.区域差异 南方和北方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二者具有不同的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 北方南方 优 势 自然 条件 跨越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 ②面积广阔,森林、③、 石油、④等资源丰富 跨越⑤带及少部分⑥ 地区,热量丰富,⑦充足, ⑧矿产、生物资源、 ⑨资源等相当丰富 社会 经济 条件 是我国主要的⑩地区和 ?基地 ?和? 发达,?型经济发展迅速

【探究点一】我国的南、北方差异 〖合作探究〗 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为我国________地区,该地区主要地形是________。乙为我国__________地区,该地区在开发早期不利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土地利用方面比较甲、乙两地,完成下表 地区土壤类型耕地类型人均耕地水平(与全国平均比较)甲 乙 (3)甲乙两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请指出乙地与甲地相比,其在农业生产条件方面所具有的特点? 〖概括小结〗 1、综合地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区域 秦岭—淮河以南秦岭—淮河以北 项目 位置约32°N~34°N以南约32°N~34°N以北 地貌丘陵、低山为主平原、高原为主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校里教学资源中最直接、最亲密、最显现的资源就是教室、图书室、阅览室、文化宣传长廊、科技室、展览室等以及校园环境。因为这些资源方便、快捷,所以应充分挖掘,让可以利用的校园教学资源活起来。下面就让我具体谈一谈我对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优化教室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校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里度过的,大部分知识也是在教室里学到。我们要着力把教室建成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最丰富的课程资源中心。教室除了要有学校统一规范的布置外,还要有适合于本班实际的文化布置特色。如教室里特色角、学习园地、抬头标语要焕然一新;图书架上要摆放着各种图书,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里博览群书、增长知识;利用学校红领巾电视系统,为学生定期播放一些法制教育、环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宣传片以增强学生的法律道德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教师也可从学校音像馆租借一些和课文内容相关文化百科知识等的教育碟片来辅助教学增长学生文化知识。 2、发挥图书馆资源库的作用。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校图书馆收藏着大量的图书,其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医疗卫生、环境科学、少儿百科,是学校内教学的资源库。这里面也同样有和语文知识内容相关的图书。我校图书馆现存书三万多册,对每本书进行电子编号、分类存放。图书馆还建设了电子阅览区,让学生在广阔的电子书海中遨游。学校图书馆为学生全面开放,学生可凭图书借阅证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同时,每个班开设图书阅读课,通过图书阅读课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另外,每个班都建立了“图书角”、“阅读栏”,“我会读”“我真行”评比栏等有效激发学生你追我赶自主读书的热情。 3、开发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环境。 校园环境也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显性和隐性两部分。显现的校园景点中那碧绿的草坪、盛开的鲜花、逼真的假山、高大雕塑和壁画以及其他设备设施成为学生文娱生活、养育熏陶的好地方和学生进行文学创作的好素材。隐性的是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如丰富多彩的语文综

1.3 区域的发展差异第一课时 学案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一课时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划分的依据和具体内部的差异;通过阅读图1-12记住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分别包括的省级行政区。 2.明确东、中、西部发展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产业结构差异、工业化差异、城市化差异、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3.记住:我国东、中、西部存在着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是导致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 【重点】东、中、西部发展差异,尤其是产业结构差异。 【学习内容】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1.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划分的依据是什么?(A级) 2.通过阅读图1-12完成下面练习。 (1)请在左图上标出三大经济地带的分界线。(A 级) (2)请同学们在图上填写三大经济地带范围内的省 级行政区名称。(A级) (3)数一数:东部包括____个省级行政区;中部包 括____个省级行政区;西部包括____个省级行政区。 (A级) (4)你的家乡位于__________经济地带,它在经济 发展中存在哪些优势与限制性因素?为了加速家乡 经济发展,你有什么建议?(D级) 判断正误: 1.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的省级行政单位都临海。() 2.我国临海的省级行政单位都属于东部经济地带。() 单项选择:3.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 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1.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突出(如图1-13),其中一个原因是它们的发展机遇各不相同。有何不同?请同学们依据此图从国内生产总值、经济水平、经济增长速度等方面比较三大经济地带的发展差异。(A级) 2.导致三大地带经济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级) 请同学们通过填下表比较三大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差异

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导学案:13区域发展差异(无答案)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四大经济地带的范围。 2、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3、通过比较,分析我国的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 4、知道我国南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性因素和发展方向。 5、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第1课时 【预学自测】 一、四大地区的差异 1、四大地区(画出四大地区的分界线) 2、并填注各省市区的简称 经济地带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东北部经济带范围(包括的 省级行政单 位,写简称) 省级行政单位 数量 划分依据 自然条件 经济基础 发展水平 对外开放 程度 3、简述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合作探究】 〖见教材14活动1〗分析托克县区域发展的优势与限制因素和发展方向。 【拓展延伸】 田晓同学在他的《我的家乡》作文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尽,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 1.田晓的家乡位于 A.黄淮海平原B.东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渭河平原 2.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 3、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图五),完成下 列要求。 (1)写出三大自然区的名称:a , b , c 。 (2)a区与c区的界线与哪些地理分界线大致吻 合? (3)填写下表,比较a、c两区域自然特征的差 异。 图五 a c 主要地貌类型 气候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湿润 植被 水文河流较少,水量小 巧学速记:顺口溜记忆四大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差异 东部东北中部西,四大地区显差异分析原因可知底:东部平原地势低, 气候湿润人口集,交通发达区位齐; 西部地区距海远,山地崎岖气候干, 交通不便区位差,发展缓慢水平低, 地带经济不发达,国家西部大开发。

习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方案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建立资源利用意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但是长期以来,语文课程资源结构单一,教材常被视为课程教学的唯一资源,。 尤其是作文教学,目前不少教师只是为完成教材中的几次习作教学任务而教,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往往被教师抛之脑后,把大量的生活资源排除在自己的教学视野之外。总是觉得学生的生活单调,没有内容可写,。因此这样的作文教学内容狭窄,形式单一,严重影响了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写作水平的提高。实施新课改后,《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加大了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加大了师生创造的空间。特别是为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源泉。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在课程资源上有新的视野,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但重视现有课程资源的利用,而且要重视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2、改变作文教学现状,培养健全人格的需要。 长期以来,小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套话连篇,千人一面。作文没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体验,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造成学生文风不正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孩子们缺乏生活体验,缺少观察生活,捕捉写作素材的能力,无法从似乎每天一样的学习生活中找到可写的东西,只会从充斥市场的一些优秀作文中搬来套去。教师们也不善于开发学生身边有价值的其他作文教学资源,造成小学习作教学资源结构单一。这样的现状,不仅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不到提高,而且会对他们心理的健康成长,人格的正常形成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拓宽作文教学的渠道,我们研究组从习作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入手,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和健康人格的养成。 3、提高习作教学效率,促进教师成长的需要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也是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训练的重要方式之一。而教师始终没有深入去研究怎样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学生的生活资源、以及教材延伸的文本资源来引导学生扩宽视野,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思考、学会表达。以此课题带动教师能利用地域的优势,对不同内容的习作指导开展研究,促进课堂效率,同时也提高教师研究的能力,达到综合水平的提高。 二、本课题术语的界定 资源是指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习作教学资源是指习作教学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小学习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是把传统的习作教学从技巧训练的层面上解脱出来,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为显性目标,对习作教学过程中潜在的尚未被利用的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并使其发挥效能,以促进习作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这时习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重点是开发学生的

《§1.3区域发展差异》教案设计

《§1.3 区域发展差异》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四大地区的范围并对比分析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2、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3、知道我国南北方的划分界线及区域差异,限制性因素和发展方向。 4、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教学重点】 1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2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 3.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意义。 【教学难点】 1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2.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地图册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列举)2016年我国人均GDP排名前20名城市: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

(点拨)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区域间不仅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大,而且社会经济发展方面也存在着巨大差异。 〖授新〗 进入21 世纪以后,我国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 (板书)一、四大地区的差异 (一)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 (读图)P13图1-12“我国四大地区” (问题)P14活动——问题1:我国四大地区各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简称表示) (回答)略 (板书)(二)四大地区 1、东部地区(13个):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台琼、港澳 2、中部地区(6个):晋豫皖、鄂湘赣 3、东北地区(3个):黑吉辽 4、西部地区(12个):陕甘宁青新蒙、云贵川渝藏桂

(问题)P14活动问题2: (回答)家乡陇县在陕西,属于西部地区。 (承转)我国四大地区自然条件不同,发展差异突出,表现在诸多方面。 (板书)(三)发展差异 (读表)“我国四大地区基本情况”。 (问题)我国四大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何差异?为什么? (回答)东部>东北>中部>西部 (读图)四大地区经济发展比较 (问题)我国四大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有何差异?为什么? (回答)东部>东北>中部>西部 (板书)1、水平、速度差异: (读图)P15图1-13“2012年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比较” (问题)比较我国四大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再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回答) 差异比较:目前都为“二、三、一”结构;东部地区第三产业比重最大,最接近“三、二、一”结构;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最高;东部、东北地区二、三产业相对发达,中、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较大。 差异原因:中、西部、东北地区自然条件较差,历史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地带。 改进对策:中、西部、东北地区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如何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

如何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顾名思义是教学中有利于教学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因素。同时也应该包括一些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老师综合修养、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学模式的因素。对这些因素的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促进老师们的有效教学,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教学效率,也为创造有活力课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课程教学成功实施的前提条件和保障也是教学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开发为丰富教学内容提供条件和保障。与教科书相比,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联系学生生活、自然实际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就必须开发利用一切课程资源,为实施新课程提供环境,为教学的实施提供条件和保障,为探究性学习和实验教学提供条件和保障。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有重要意义。课程资源是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开发利用多种生物课程资源,对于实施新课程和深化中学生物教学改革具有多方面的作用。比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形成“ 探究式”学习方式等。而化学学科的独特性,又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比如:实验资源、多媒体资源、模型资源等,它们是保证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比如:可利用的学校课程资源有化学实验室及相应的仪器设备、化学文献、化学教学软件、投影仪、音像资料、生活经验等。从各种媒体中也可获得更广泛的化学课程资源。 在教学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老师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明确学科和

目标教师在使用资源之前,首先要明确学科的特殊性以及这节课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情感态度是容易被唤醒的,如果他们的学习活动能伴随着情感,那么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深刻、也更为主动。教师的语言、情感、教学内容连同渲染的课堂气氛,只要作用于儿童的心理,就能促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达到学生整体和谐发展的目的。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信息技术最可能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提供比较大可能性和比较好的视听觉效果。二、尊重学生,共享资源备课是一件比较繁琐的事情,上课前就要用大量的时间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而课堂上的使用仅仅只需要几分钟。如何使收集到资料能够有效运用呢?老师可以这样做的:课前让学生认真预习,要求找出概念、定义,读熟例题,可以参考相关辅导资料,有疑问的、有不同见解的地方在书上做出标记。每节课开始时让学生阅读教材,借此检查学生的课前阅读情况,在学生阅读时老师来回巡视,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阅读分析,同时也检查了学生对要学习内容的预习情况。这样做,大致了解了学生对数学概念、定义、应用题理解程度,还知道了学生在哪些方面比较困难,灵活调整教学的侧重点。而让学生参与到资源的收集与整理,提高了老师所准备的资料的时效性,也促使老师更加精心地去把握住教材与学生。从老师自身来讲,老师在备课、上课、与学生的互动中获得了更大程度的提升。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渴望从多方面去主动获取学习信息,并且在教学流程中地位是与老师平等的,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在学习中,学得积极、有趣,学习能力得到锻炼,为自主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三、灵活运用,注重生成当老师们手中拥有了大量的资源,就要合理灵活地利用这些资源,首先,老师们资源的使用是为了强调教学重点,

区域发展差异学案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第一课时) 第一部分 课前自主学习与问题发现 一、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 1.依据:① ;② ;③ ;④ 。 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1. 产业结构差异 东部:加工制造业和第 产业相对发达 产业结构 中、西部: 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 东部:以轻型或 型产业为主 工业结构 西部:以 产业为主 中部:表现出一定的 特征 总体基本特征: , 东部:工业化进程 ,工业产值 ,工业类型复杂 2.工业化差异 中西部:工业化滞后,工业产值 ,以 工业为主体 东部:城市化水平较 、城市综合实力 、 3.城市化差异 城市分布密度 。 中、西部:城市化水平较 、城市综合实力 、 城市分布密度 。 东部:开放时间 ,程度 ,吸纳外资能力 4.对外开放差异 中、西部:开放时间 ,程度 ,吸纳外资能力 第二部分 课堂重难点攻破 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工业结构“南轻北重,东轻西重” 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 主要原因是:区域开放程度

中、西部地带东部地带对外开放时间 对外开放程度 外资吸收能力 第二部分课堂、课后巩固训练 1、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A.土壤和植被B.气候和地形 C.水文和土壤 D.植被和水文2.下列四组省区全部属于东部经济地带的是 A.吉林、山西、湖南、海南 B.山西、内蒙古、陕西、广东 C.河南、黑龙江、江西、湖北 D.浙江、山东、辽宁、广西 3.下列省级行政区与其所属区与三个经济地带对应正确的是 A.吉林、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陕西、西藏——西部经济地带C.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地带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4.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将我国分为三大经济地带,南京与银川分别属于 A.中部、西部地带 B.东部、西部地带 C.东部、中部地带 D.西部、东部地带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显著。图二是“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图”,图三是“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图”。读图完成5-7题。 5、形成我国三大自然区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A.土壤和植被B.气候和地形 C.水文和土壤 D.植被和水文 6、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经济地带矿产资源最丰富B.中部经济地带面积最大 C.西部经济地带人口最稠密D.东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最高 7、比较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结论正确的是 A.都是第一产业比重最大B.都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 C.都是第三产业比重最大D.第一产业比重都占一半以上 8.图甲和图乙是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有关资料,读图回答问题。 图三 图二

必修三教案(三)区域发展差异

必修三教案(3)区域发展差异 一、综合区域的差异比较 1.据图1归纳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差异 区域 项目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自然条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 原均有分布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为主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植被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混 交林、针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 林 土壤 棕壤、黑土、钙质土、部分 盐碱土 红壤、砖红壤 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生 产 以旱地为主,东北地区是全 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以水田为主,长江流域和珠三 角是重要商品粮基地 工业生 产 以重工业为主轻重工业都比较发达 产业结 构 以传统产业为主,面临调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转型较快交通运 输 比较发达比较发达,河航运发达

对外开 放 开放程度相对落后开放程度高,对外联系方便 2.据图2归纳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差异 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围 辽、冀、京、津、鲁、、 沪、浙、闽、粤、桂、 琼12个沿海省、市、 自治区 黑、吉、、晋、豫、皖、 鄂、湘、赣9个省、自治 区 陕、甘、宁、青、新、云、 贵、川、渝、藏10个省、 市、自治区 自然特征 濒临海洋,地形以平 原、丘陵为主;水热条 件较好,气候条件优 越,多位于河流下游 距海近,地形以高原、平 原、丘陵为主;能源资源 丰富,气候条件较好 距海较远,地形以高原、 盆地、山地为主,地势较 高;矿产及水能资源丰富; 干旱和高寒地区广 地位 基础设施最好,城市 化、科技水平最高 位于中国腹地,起承东启 西的作用 位于西部边远地区,少数 民族聚居区 优势条件 为我国主要农业基地、 工业区;交通(尤其海 运)便利;经济的国际 化程度高 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是 农、林、牧产品重要产区; 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业 发达;交通运输以铁路和 河航运为主 70%的国界线,利于边境 贸易;能源、矿产资源前 景可观;其西南部水力资 源丰富 存在问题 能源、原料不足;北方 缺水;江河下游洪涝多 煤炭外运能力不足;黄土 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东北 林区过度砍伐;长江中下 游的洪涝问题;长城沿线 的风沙问题 工农业基础薄弱;交通落 后;科技文化不发达;西 北地区荒漠化严重,生态 恶化

《区域发展差异》教案

高中地理《区域发展差异》教案(湘教版必修3)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一)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 2、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3、通过比较,分析我国的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差异。 4、知道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和发展方向。 5、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二、学习重点 1、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2、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3、西部大开发的优势条件及存在问题。 4、区域差异比较的方法。 三、学习难点 1、东、中、西部产业结构差异。 2、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及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四、教育用具 导学案、课外材料 五、课时安排 四课时 六、教学时间 七、教学内容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导学】(自主深究并抽查回答) 一、东、中、西差异 1、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依据:、经济基础、和对外开放程度。 2、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1〉东部地带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和都比较高。 〈2〉中、西部地带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但由于和等方面的原因,总体发展水平还明显地落后于东部地带。 东部地带,和相对发达 〈3〉产业结中、西部地带,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 构差异从工业结构来说,我国大致上具有“”的基本特征。 东部地带,、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 工业化产业蓬勃发展,中、西部以为主体。 〈4〉与城市 化差异从城市化水平来看,东部地带远高与中、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吸纳外资的能力强中、西部对外开放程度比较低。 对外开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广大西部地区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加强对外联系,尤其 〈5〉放的区是成功地与周边国家进行了广泛的。 域差异1、有利于引进先进的和,与 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从而提高本地企业 响到区域经济增长原因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2、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融入国际市场,及时把握研发动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进而提高产品 的 【预习成果展示交流】(自主学习反馈) 【合作交流深究及活动题解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