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型中俄石油贸易合作机制探析

新型中俄石油贸易合作机制探析

新型中俄石油贸易合作机制探析
新型中俄石油贸易合作机制探析

中俄贸易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中俄贸易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中俄两国都是世界大国,并且互为最大邻国,加强中俄经贸合作关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俄两国贸易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单一,贸易不平衡,贸易秩序混乱等影响了两国贸易的发展。而与此同时一些积极因素正推动着这些问题逐渐解决,同时中俄贸易结合度和中俄贸易的互补性为两国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双边贸易商品结构贸易结合度易互补性 普京总统2006年3月访华,出席中国“俄罗斯年”的开幕式,把中俄关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中俄两国在政治上有着许多的共同主张,在国际领域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上能够相互协调和支持。在经济上,两国关系都重视经贸合作的发展。中俄在经济方面成为长期的、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首先分析了中俄贸易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中俄贸易中的特殊因素阐述了中俄贸易的前景。 中俄贸易关系现状分析 中国与俄罗斯有着长期良好的经贸合作,现阶段更是发展迅速。200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119.3亿美元,2003年达到157.6亿美元,同比增长32.11%,到2005年,已达291.0亿美元。尽管中俄双边的经贸合作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两国贸易发展中仍然存在种种问题。 中俄双边贸易的贸易额与双方的大国地位相比仍然不匹配。2005年1-8月中俄贸易总额仅为177.4亿美元,仅占中国贸易总额的2.0%。两国贸易增幅虽大,但仍低于我国外贸平均增长水平,且在我国外贸比重有所下降。贸易规模偏小客观上使得两国的贸易关系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进一步导致双边贸易额增长缓慢。 长期以来,在中俄贸易中,中方一直处于大量的逆差状态。1992—2004年中国对俄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中方累计逆差已高达379.77亿美元。这主要是由于中俄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特点及进口量所造成的。我自俄进口的商品多为我国短缺而又需求量较大的资源性商品。而中方出口的商品主要是轻工、纺织服装类商品,具有货值低且不稳定性的特点。中俄贸易逆差如果长期这样发展下去将会对中俄贸易产生不良影响。

[经贸合作,视角,产业]基于产业关联视角下的中俄经贸合作研究

基于产业关联视角下的中俄经贸合作研究 摘要:区域产业关联理论是研究区域内各经济体之间要素流动和产业投入产出关联特征的一种重要方法。基于《2005年金砖国家国际投入产出表》的国际投入产出模型,利用BRICsIIOT 2005的数据,对中俄双边产业关联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中俄产业结构水平具有一定程度的差距,比较优势互补特征较为明显,俄罗斯在农林牧渔、采矿业水平上要高于中国,中国的比较优势在贸易及交通运输业上,俄罗斯对中国产业结构的依赖程度很高,而两国在制造业上各有优势;中国对俄罗斯各产业的需求拉力和供给推力都要大于其反向作用,中国对俄罗斯的能源和原材料有很大需求,两国的产业关联具有显著的非对称竞争压力。 关键词:中俄贸易;产业关联;经贸合作 引言 一、BRICsIIOT简介 本文使用的《2005年金砖国家国际投入产出表》,是由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和日本贸易振兴会(Japan External Trade Organization,JETRO)共同整理并发布的,包括巴西、印度、中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和美国7个经济体,并通过各国间的进出口,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数据关联[1]。 在投入产出表的内部,体现着完整的数量均衡关系。在不细分产业部门的前提下,行方向体现一个经济体所有产业产出的均衡关系(每一个单一产业部门均具有此均衡关系),即: Aij+Fij+Li+Qi=Xi (1) 将所有行向国家汇总,即可将上述均衡关系整合为: Aij+Fij+Li+Qi=Xi (2) 列方向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所需全部产业投入的均衡关系,即: Aij+BAj+A*j+DAj+Qj+Vj=Xj (3) 式(3)反映了任何一个经济体的总投入,即来自其他全部经济体的总供给,是由包括中间投入(Aij)7×7、附加值、从其他国家进口、运费保险、关税和统计误差共同组成。这表明任何一国的产业需求,除了由来自本国和其他国家的中间投入、本国和其他国家的附加值之外,还有一部分由关联外的国家和地区提供。 将所有列向国家汇总,即可将上述均衡关系整合为: Aij+BAj+A*j+DAj+Qj+Vj=Xj (4) 而由于任一国家或地区的总需求(总产出)和总供给(总投入)具有平衡的特征,所以

中俄经贸合作的历史沿革及前景分析

中俄经贸起始与发展 (2011俄语汪雪梅20111813310015) 【摘要】中俄经贸关系是中韩关系持久发展的基石,它先于两国政治关系而建立起来,并在推动中俄建交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建交后,两国关系也是以经济、贸易等实质性交流与合作为中心内容的,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绩。因此,一直以来中俄经贸关系是中俄关系发展的重要内容,中俄经贸交流史也构成中俄关系史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是把中国与俄国发展经贸关系的历史进行概述。 【关键词】经贸合作,贸易额, 1.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的起源 中俄经贸交流始于公元1240年前后,当时的俄罗斯被蒙古族设钦察汗国统治,同时他们还在中国建立了元朝。蒙古人在俄罗斯地区收取贡赋人口,因此中俄两国官民贸易的产生是必然的。 公元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始称沙皇,从1550年开始陆续派兵进攻鞑靼人的领土。到了16世纪末,俄国向东已经扩展到了额尔齐斯河,与明朝的刺蒙古部、鞑靼蒙古部接壤,为中俄直接进行贸易往来打通了道路。 2.清政府及抗战时期中俄双方经贸发展 清代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专制王朝。清兵入关之后,清政府和沙俄政府有了正式的接触。康雍乾时期,是中俄关系的开始、发展和深化阶段。《尼布楚条约》的签订,确定了中俄的东段边界,条约中规定:两国人可凭文票在边境进行贸易。《恰克图条约》的签订则确定了中俄的中段边界,为中俄边关互市的兴起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它也使古代中俄两国的贸易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康雍乾时期中俄两国关系是既相互对立又互相依存,沙俄为了经济上的巨大利益,不得不停止领土的扩张,而清政府也需要中俄边界的稳定来处理民族间事务。由于清初政权稳定,俄国的战略重点主要在欧洲,此时两国的交往大多数情况都处于平等的状态。

中俄石油贸易分析

中俄双边石油贸易分析 王勃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五班 201024204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稳定的能源供应从何而来,本文主要论述中俄石油贸易的原因以及存在问题。 一,中国的石油困局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在全国82个主要沉积盆地开展石油勘探,发现油田500多个,更缔造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大型油田。据2009年数据统计。我国石油探明可采量约67.91亿吨,待探明储量约144亿吨,占世界总量的1.4%,近中期正处于储量发现的稳步增长阶段。但是,我国的石油生产与消费局面并不乐观。 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作为工业的血液,石油的消费需求急剧增长,2009年国内石油表现消费量为4.0837亿吨,2010年国内石油消费突破4.5亿吨,达4.58亿吨。面对国内石油的刚性需求,1993年我国就已经石油进口量大于出口量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此后石油进口量成直线上升。2001年石油净进口7416万吨,2004年达1.1062亿吨,2009年突破2亿吨大关,2010年更是达到2.55亿吨,成为稳居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号石油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突破55%。国内石油产量虽然在2010年突破2亿吨,但相比之下,由于政策导向以及东部石油产区减产,西部产区开发缓于预期,海洋石油产量低等原因,面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巨大能源缺口,国内油田显然力不从心,海外购油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原油进口结构为:中东56.2%,非洲22.5%,欧亚地区21.3%,石油进口的一半以上来自中东,其次是非洲,两者之和高达79%。这种进口结构风险很大。自古以来中东以及非洲就非太平之地,民族宗教问题错综复杂,恐怖主义纷扰不断。石油时代来临之后,更成为各大国争夺的实力范围。20世纪美国“卡特主义”剑指波斯湾,而今,爆发在利比亚,埃及,也门等国的政治危机更加重了本区的紧张局势,石油开发面临极大的政治风险。 同时我国石油进口的运输渠道单一,从中东以及非洲进口的石油必须通过海运,提高了运输成本。从战略风险角度讲,海运通过波斯湾以及马六甲海峡,那

中俄经贸合作研究

中俄经贸合作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俄两国GDP的快速增长以及各自国内需求的迅速扩大,中俄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到2006年已连续8年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2006年3月胡锦涛主席借出访俄罗斯参加俄罗斯“中国年”活动之机,又带去了高达43亿美元的经贸订单,并在《中俄联合声明》中强调要提高双方经贸合作的质量与水平,提出中俄两国要“做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伙伴和共同创新的科技合作伙伴”。可以说,当前的中俄经贸关系正处在两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两国经贸合作前景广阔,但该水平与两国的经济实力和合作潜力仍有差距。对中俄经贸关系的现状及其前景做出评估,将有助于认清和充分挖掘两国之间的合作潜力,推动两国在合作与互补中共同走向繁荣。 关键词经贸合作中俄经贸关系双边贸易

目录 引言 (1) 1.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发展阶段分析 (2) 2.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现状分析 (2) 2.1.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取得的成绩及优势分析 (2) 2.1.1.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取得的成绩 (2) 2.1.2.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优势 (3) 2.2.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4) 2.2.1.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4) 2.2.2.中国与俄罗斯双边经贸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 3.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发展对策分析 (6) 4.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前景展望 (8) 结束语 (11) 参考文献 (12) 英文摘要 (13)

引言 中俄两国都是世界大国,并且互为最大邻国,加强中俄经贸合作关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俄两国贸易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单一,贸易不平衡,贸易秩序混乱等影响了两国贸易的发展。而与此同时一些积极因素正推动着这些问题逐步解决,同时无论从地缘因素,还是从人文因素上考虑,中俄两国边境毗邻地区的互补性都很强。在当前中俄经贸仍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中俄两国国家关系的持续良好发展,中俄边境贸易又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和发展趋势。本文从中国与俄国经贸合作的现状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为两国今后经贸合作取得长足发展提供参考。

中俄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中俄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中俄经贸合作的总体发展速度较快,双方的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层次不断上升,2008年双边贸易额已经向600亿美元大关迈进。但两国经贸合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中俄两国地缘经济利益依存度不对称 中俄两国在经贸合作领域的地缘经济利益依存度呈现出非对称性结构,导致中俄两国的双边经贸合作关系存在不稳定因素。近年来,中俄贸易摩擦不断发生,其主要表现形式是俄罗斯对中国部分商品征收较高额度关税,以及设置其他形式的非关税壁垒。俄罗斯对中国的纺织品、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存在高度的可替代性,在俄罗斯市场,中国商品遭到来自欧盟国家、日本、韩国、东盟国家同类商品的激烈竞争。当今世界各国对能源、原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原料供应日趋紧张,能源供应问题上升到关乎国家安全的程度。随着我国总体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对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原料商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国际市场依存度越来越高。因此,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原料商品对于中国来说,其可替代程度较低。在高科技合作领域,中国的回旋余地也较小。 中俄地缘经济利益依存度的不对称导致两国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呈现出某种不平衡性,成为两国经贸关系发展的不稳定性也是中俄两国贸易产生摩擦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中俄贸易规模相对较小,贸易结构尚待优化相对于中俄两国的总体经济规模,两国的贸易额还有待进一步提

高,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335 353亿元,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为39.161万亿卢布(约1.29万亿美元),中俄2009年的贸易额仅为395亿美元,这是与中俄两国的总体经济利益不对称的。 中俄两国的贸易结构虽然在近几年来有所改变,但基本特征尚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中国对俄出口仍以劳动密集型商品和机电产品为主,其中服装、鞋类、食品等传统的大宗商品在中俄贸易中仍占重要地位。俄罗斯对中国出口仍以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主要品种有石油及成品油、化肥、原木、有色金属及其制品、冻鱼等。由此看来,在中俄贸易中,原料产品、初级加工产品、低附加值产品仍占主导地位,而深加工产品、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较低。双边贸易结构有待优化,贸易层次有待提升。 (三)俄罗斯贸易政策多变,贸易壁垒较高 在俄罗斯,法律、政策多变,执行力度不强是很普遍的事。俄罗斯对外贸易政策经常发生重大调整,且在做出调整之前,一般不预留过渡期。这给中俄经贸合作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 此外,俄罗斯壁垒较高,并对中国部分进口商品采取歧视政策。近年来,俄罗斯对部分进口产品征收25%以上的关税,其中包括部分纺织品面料和服装等中国对俄出口大宗商品。俄罗斯还对来自中国的纺织品征收11%以上的高关税,而对其他国家进口纺织品仅收6%~7%的普通关税。这对中国商品对俄出口较为不利。目前,俄罗斯正在大力整顿“灰色清关”,对中国商品实施特别通关处理,包括减少通关口岸,对商品实施集中管理及加征关税。

中俄经贸合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第1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必须面对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更好的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从中国的发展看,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首先应该加快区域经济合作,目前最现实的选择就是中俄区域经济合作。另外,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也必许实现中俄经贸关系的战略升级。 2000年7月11日俄公布的《俄罗斯外交政策构想》指出:“俄罗斯与中国对国际政治的关键问题原则性态度是一致的,这是地区稳定和全球稳定在的主要支柱之一。俄罗斯将努力发展与中国在各方面的互利合作[1]。”2003年5月28日,胡锦涛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是提出要大力发展包括经贸合作在内的“全面战略协作,不断加固中俄关系的基础,促进两过世代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繁荣。”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中国和俄罗斯同为世界大国都是世界上大的供给来源和需求市场,两国互为邻邦,有4334公里的边界线,因而享有经贸合作的地缘优势,同时两国的经济结构有较大的差异,产业优势互补性较强。俄罗斯是一个人均自然资源充裕的国家,国内市场资源供大于求[2],中国的人均资源存量很低,是一个自然资源外部依赖性很强的国家。同时,俄罗斯有着巨大潜力和机遇,中俄两国在商品、技术、劳动力、资源、产业结构诸方面都有很大的互补性,因而贸易能增加两国福利,使两国内居民受益。俄罗斯的重工业、军事工业比较发达,但轻工业、农业相对落后,日用品、食品、蔬菜、肉制品的自给率在48%以下,而俄罗斯短缺商品正是中国生产的长项。中国的出口对于俄罗斯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是日用消费品(食品、服装、电器)的生产和出口大国,日用消费品在国内远远供大于求,非意愿存货较多,急于打开国际市场,出口俄罗斯正是解决之道。 加快中国和俄罗斯的经贸合作是巩固和发展两国政治关系,切实维护两国经济安全的需要,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中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研究中俄经贸合作问题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中俄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俄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俄两国关系经历了曲折发展。头十年是“中苏同盟”,但双方并不平等;继而是十年“论战”,“争”得不可开交;接着是十年武装对峙,双方关系极度恶化;随后是十年谈判,直到1989年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俄罗斯独立后,中俄关系渐入佳境,从“睦邻友好关系”、“建设性伙伴关系”发展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普京就任总统以来,中俄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当前的中俄关系政治上处于历史上的良好时期,但其他层面仍需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双方经贸关系方面。 一、中俄两国的经济发展 1.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很好的发展,经济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从2003年---2007年,中国国民经济连续五年实现10%以上的增长,比同期世界年平均增长4.9%高出5.5个百分点,2008年比2007年又增长9%多。2008年,中国全年GDP为43333.6亿美元,增幅9%,人均GDP为22640元,按当年汇率折算约为3263美元,增幅27.2%。2009年中国全年GDP受金融危机影响增速减缓,但仍保持8.7%的增长,这意味着2009年中国GDP相当于日本GDP 的96%,距离世界第二位仅有一步之遥,多方金融机构预测2010年中国GDP 超越日本必将实现。 其次,国际经济交流规模巨大。 2007年全年中国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下降0.3个百分点。出口12180亿美元,增长25.7%,回落1.5个百分点;进口9558亿美元,增长20.8%。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2008年进出口全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四季度增速回落较多,全年进出口总额256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出口14285亿美元,增长17.20%;进口11331亿美元,增长18.5%。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95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28亿美元。2009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2073亿美元,全年出口12017亿美元,进口10056

中俄能源贸易论文开题报告

经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中俄能源贸易发展现状、问题 及建议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毕业时间:2016年6月 经济学院教务办公室制

目录 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毕业论文指导日志

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目的、意义、学术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目的、意义 中俄两国作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在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新能源、节能环保)领域的合作越来越广泛,双方在能源领域开展了一大批合作项目,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关注中俄有关能源的投资项目、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探索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路径,因此,本文就中俄能源贸易现状、发展前景、障碍因素及建议等进行探讨,使广大的学生更了解中俄能源合作的重要性。 (二)学术价值 俄罗斯拥有完整的石油天然气工业体系,在世界油气格局中举足轻重,对世界能源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俄罗斯是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是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和出口国,天然气出口量占全球供应量的20%。中国则是能源消费大国,石油进口、原油消费和天然气消费均居世界前列,中俄两国油气合作具有很强的互利性和互补性。在向中国供应石油的国家当中,俄罗斯暂居第三位,位于沙特阿拉伯和安哥拉之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的建设,将会促进中俄全方位的贸易投资合作,提升贸易质量,扩大贸易规模,深化能源合作,促进投资领域多元化发展,提升两国在经济现代化领域的合作和发展。对中俄能源贸易现状、能源政策和能源投资环境的综合考察和研究,充分发挥两国关系中的合作优势潜力,采取有效措施,协调与俄罗斯的利益差异,理顺双方经贸合作关系。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俄罗斯有着天然的能源优势,是能源供应大国,而中国是能源供应大国,因此,中俄两国开展能源合作拥有广阔的前景。国内对中俄能源贸易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相关论述也比较丰富。 韩玉军在《中俄石油贸易中的障碍因素与策略选择》中指出,目前阻碍中俄能源贸易发展的因素有四点:①中俄两国石油贸易利益诉求存在差异性②中俄两国贸易发展依赖于石油贸易③中俄两国石油产业链缺乏进一步整合④美国与日本石油战略带来的负面影响。 刘晓音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中俄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影响》中指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借助这一战略,双方签署油气协议,扩大能源合作规模;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发挥能源经济互补性,促进合作多元化发展。 汪巍在《中俄油气合作发展特点及趋势分析》中指出,①油气管道项目成为中俄

中俄经贸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55749405.html, 中俄经贸合作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作者:王倩倩 来源:《对外经贸》2017年第09期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俄罗斯经济“向东看”的发展趋势,近年来中俄经贸合作日益密切,双边经贸发展取得了良好成绩,但仍然存在商品贸易规模小且结构单一、贸易服务体系不健全、直接投资规模小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受两国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俄罗斯宏观政治经济环境不稳定、双边贸易秩序混乱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以及中俄自由贸易区建设、积极完善贸易和投资制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俄经贸合作;战略对接;自贸区建设 [中图分类号]F75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9-0010-03 一、中俄经贸合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商品贸易规模小且结构单一 中俄两国经贸往来历史悠久,特别是近几年两国贸易额一直保持不断增长趋势,但是与中日和中美等国的贸易规模相比,中俄双边贸易规模还是比较小的,特别是相对于中国这个领土面积世界第三、人口世界第一的大国而言,中俄双边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例仍然较小,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2011—2015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例只有2%左右,而中日、中美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例分别在5%、10%以上,中俄贸易规模与中日和中美等双边贸易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另一方面,从中俄贸易商品结构来看,双边进出口商品的结构仍然比较单一。随着中俄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俄罗斯东部的自然资源储量丰富,所以我国自俄罗斯进口的商品以原油、煤炭、铁矿石等为主,这是俄罗斯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我国对俄出口的商品则以服装、鞋帽、农产品和纺织品为主,这些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低,且不利于形成规模优势,近年来科技密集型和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虽然有所增长,但所占比例仍然较低。 (二)贸易服务体系不健全

分析中俄两国在经贸方面各自的特点及未来发展方向

分析中俄两国在经贸方面各自的特点及未来发展方向 中俄两国是重要的经济贸易伙伴。在经受了2008年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冲击后,中俄两国经贸关系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在中俄政府总理定期会晤制度框架下,建立了两国经济合作对话与协商机制。近年来,中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能源领域的合作日益深化,相互投资不断增加,地区间的经济贸易关系全面发展。全面提升贸易质量,扩大贸易规模,增加相互投资,深化能源合作,推动地区间和边境地区经贸合作,加强经济现代化领域合作,将成为中俄经贸关系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中国在经贸方面的特点 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一大亮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经济贸易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产生了积极的效应。自01年入世以来我国的货物和服务进出口额都在呈现上升趋势,08-09年期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外贸企业受到严重冲击,订单量有很多,下降,导致出口额度出现逆转,出口不利的情况下,政府运用其经济调控能力,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以至于很多企业开始由外销改内销,在出口下降的同时进口额度亦出现下滑。并且进出口对比来看中国出口额>进口额故一直以来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都是出于贸易顺差的地位。 从总体来看,入世促进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一直是我国吸引外资、发展经济、提升经济结构、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一种主要方式。 2002年加工贸易进口1799.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1%,占我国对外贸易的比重已达到50%。占全部进口增量的54.6%。2003年1-7月加工贸易进口854.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2%。占进口增量的23%。加工贸易设备进口114.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9%。先进技术和短缺原材料占进口比重进一步上升。由于入世后我国完善和调整了吸引外资的政策,利用外资的结构进一步优化;我国进口管理制度和公平贸易体系进一步完善并发挥了积极作用,进口增长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有所加大。 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制成品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了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研究

对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存在问题的思考 1、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优势与意义 1.1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优势 1.1.1法律保障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具有坚定的法律基础,投资贸易环境不断改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为两国贸易战略性发展提供了法律保证。中俄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双边贸易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意味着双方将进行长期的战略协作,2000年7月普京把中国作为自己就任总统后出访的第一个亚洲国家,双方领导人都把加强双边经贸合作促进贸易发展看作充实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物质基础。至今,双方总理举行了七次会晤,俄方对参与中国西部大开发产生浓厚兴趣。《中俄睦邻友好条约》的签订为两国经贸合作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上的保证。《条约》所倡导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理念为中俄贸易推向战略高度创造了优良的社会环境。 1.1.2地缘优势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接壤,拥有3000多公里的边境线,25个开放口岸,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已经初步建立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基本形成了水、陆、空立体运输通道。 1.1.3科技互补性 俄罗斯的科技技术雄厚,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科技合作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重要领域。由于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科技发展水平不同,彼此的科技需求也是不完全一样,由此形成了需要互补。这种互补性可以表现在技术引进与输出相结合、科技合作与人才交流详解、引进技术与培养人才相结合。此外,俄罗斯虽在尖端科技领域中具有很强的开发能力,但是由于经济和科技体制等原因,只有30%的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进一步加强高科技合作和技术贸易,也有助于科研成果产品化。 1.1.4能源互补 自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的经济随同国家的经济一起高速发展,虽然黑龙

中俄天然气贸易带来的思考

中俄天然气贸易俄方态度研究 于渤涵 201306221 摘要:在长达二十年的中俄天然气贸易谈判中,受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俄国的态度不断发生着变化。本文通过对二十年中俄天然气贸易发展历程的研究,分析了影响俄方态度的几大因素,并探究了当今俄国对华天然气贸易的态度及原因。 关键词:天然气,俄罗斯,中俄贸易 2014年5月,俄国总统普京访华,中俄签订东线天然气合作协议,两国天然气贸易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一变化并非偶然,中俄天然气贸易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形势的变化决定了俄国对于推动天然气交易谈判的态度,也推动了贸易合作的达成。 一、中俄天然气贸易谈判发展历程中俄方态度变化 (一)中俄天然气谈判大事回顾 1994年:中俄签订天然气管道修建备忘录 1999年:俄天然气集团和中石油达成意向性天然气出口协议 2006年3月:中俄签署《供气谅解备忘录》 2008年:中俄建立副总理级常规天然气谈判机制 2009年6月:中俄元首签署《天然气合作谅解备忘录》 2011年10月:中俄天然气谈判陷僵局 2012年6月:普京访华,重启谈判 2012年12月:俄中双方就“西线”项目展开对话 2013年3月:习近平访俄,中石油与俄气签署初步共识协议 2013年10月:中俄双方基本商定供气的定价公式 2014年4月:俄气与中石油发表声明称,双方供气合同谈判进展显著 2014年5月:普京访华,中俄签订东线天然气合作协议 (二)俄国在二十年内的态度变化及原因分析 中俄天然气合作一波三折,双方合作的态度与意愿也屡经变化。经过多年反

复的利益博弈,双方在天然气合作上也逐渐变得理性务实。总体来看,按照双方态度来看,中俄天然气合作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博弈。 第一阶段:1992至2000年,此阶段的特点为中方消极俄方积极。 在这一时期,中方与俄罗斯就天然气合作保持了频繁的沟通与接触,建立了对话机制,也签署了系列文件。如1992年和1994年中俄双方分别签订了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科维克金气田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的经济技术论证总协定,以及可行性研究协议。1996年4月,中俄初步建立了国与国间天然气沟通合作机制。1997年,中俄签署了《关于铺设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到中国的天然气管道和开发俄罗斯凝析油项目的基本原则的谅解备忘录》。2000年11月,中韩俄三国共同签署了《共同开发伊尔库茨克州科维克金气田协议》。 但从上述合作事件中我们发现:双方签署的均是协议或者备忘录之类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两国在天然气合作上没有实质性进展。同时,在合作中还出现了中方冷淡俄方热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为以下几点: 其一、俄方急于利用能源外交重振经济。1991年俄罗斯经历解体后的经济衰退。1998年,又遭遇了金融危机,导致经济雪上加霜。此时,俄罗斯急于利用能源扩大国际市场,为俄罗斯换取经济发展急需的外汇,以达到重振经济,重返大国强国地位的目的。 其二、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相对弱化。这一阶段中国还没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还没有全面对外开放,无论经济总量还是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影响力均有限。因此,中国对俄罗斯构成的安全威胁可能性非常低。 第二阶段:2001年至2004年,特点为中方积极俄方消极。 俄方在此时期转变了对中俄贸易的态度,原因主要以下几点: 其一、全球天然气供需状况。在这一时期,全球天然气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天然气价格也进入上升态势。俄罗斯作为能源出口大国,在能源价格上涨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国力的恢复,使俄罗斯对中国要求合作的意愿表现出了消极的态度。 其二、地缘政治因素。由于中国的经济总量不断增长,在世界的影响力不断增加,中国威胁论等论调也成为此阶段影响中俄罗天然气合作的重要因素。俄罗斯朝野上下担忧中国强大对俄罗斯安全的不利影响,导致该阶段双方天然气合作

中美石油战略分析论文

中美石油战略分析论文 全球石油供需环境及中国石油安全战略 全球石油资源分布与消费概况 根据英国石油公司关于全球石油资源储量、产量及消费量的统计(BP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June2004,Oilsection),至2003年底,世界探明石油总储量为1567亿吨,主要分布在中东、南美、俄罗斯、北非及中亚等地,其中OPEC成员国储量为1204亿吨(约占总储量的79%)。在世界石油储量十强国家中,OPEC成员国就占了八席,其余两席为俄罗斯(95亿吨,居第七位)和美国(42亿吨,居第十位);前五名国家位于海湾地区,依次为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其储量均在130亿吨以上,约占世界的54%。因此,世界原油市场的产量和价格由沙特、伊朗、伊拉克等为首的OPEC组织所控制也似乎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中国的探明储量为32亿吨,约占总储量的2%,居第十一位。 2003年世界原油总产量约为36.97亿吨,其中欧佩克(OPEC)国家产量约为9.975亿吨(占27%),原油产量超过1亿吨的有:沙特阿拉伯(4.748亿)、伊朗(1.901亿)、委内瑞拉(1.534亿)、阿联酋(1.178亿)、科威特(1.102亿)、尼日利亚(1.072亿),伊拉克产量为0.659亿吨(受伊拉克战争的影响而大幅下降,2002年为1.015亿吨)。除了委内瑞拉(南美)和尼日利亚(非洲)外,其余都位于中东海湾地区,这与该地区富庶的石油资源储备极其相称。石油产量世界十强的非OPEC国家有:俄罗斯产量为4.214亿吨,美国3.411亿吨,墨西哥1.888亿吨,中国1.693亿吨,加拿大1.419亿吨。 2003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首次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达2.752亿吨,仅次于美国的9.143亿吨。从原油贸易的供给方面看,现今石油净输出国前十名中,中东占了5席(沙特4.681,伊朗1.361,阿联酋1.028,科威特0.965,卡塔尔0.395亿吨),俄罗斯居第二位(2.967亿吨),拉美北美各占一席(墨西哥1.062,加拿大0.455亿吨),北非中亚亦各占一席(阿尔及利亚0.69,哈萨克斯坦0.427亿吨),这也从供给能力上解释了当前石油战略争夺的焦点地区的所在。从原油贸易的需求方面看,就石油消费缺口而言,2003年中国排在第四位,为

中俄石油贸易

中俄石油贸易现状分析 摘要 今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十分之快,而石油问题与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由于各国能源禀赋不同,各大石油进口国和出口国在数次石油危机中逐渐认识到石油安全已经成为一个不能忽视的重大问题。虽然各国竞相在节约能源和开发石油替代资源上加大投资力度,但是仍然不能减少经济发展对石油资源的依赖。中国已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和重要外资来源国。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2015年中俄双边贸易额有所下降,但双边贸易的规模和质量不减反增。2015年,中国进口俄罗斯原油超过4000万t,同比增长28%。2016年,俄对中国出口石油4012万t,2016年俄对中国石油出口比2015年增长3%。中国的石油消费供不应求,中国政府必须采取必要措施克服石油安全问题。而俄罗斯作为中国毗邻,石油储量丰富,两国石油贸易合作对双方经济发展都有建设性作用,但多种制约因素减缓了合作力度。随着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如何实现石油进口的多元化、加强和俄罗斯石油贸易、保证海外石油资源的稳定供应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迫切问题。 研究背景 2017年3月21日,俄罗斯官方消息2017第24届俄罗斯(喀山)国际石油、石化机械贸易展会在俄罗斯的“石油之城”--喀山举办。这样的石油、石化机械国际展会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23届,是俄罗斯远东地区大有影响力的石油,石化设备贸易展览会之一。俄罗斯很大储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每年的石油及天然气产量巨大。而且每年都有新的油气资源勘探发现,俄罗斯及其他国家石油公司和政府也是积极引入国际合作伙伴,开发油气田资源,从而对石油机械及管道的需求量巨大,也是石油机械出口到俄罗斯的终用户。中国的石油机械企业有很大比重的产品出口到俄罗斯。此展会正是中国石油机械企业能真正在终用户和采购商面前展示产品并成交贸易的机会。同时,此展会也是促进中俄石油贸易的一个巨大的平台与机会。 二研究目的 (一)中国经济迅速增长,急需石油等能源作建设基础,研究中俄石油贸易合作,解决中国能源短板问题,确保石油供给安全,加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众所周知,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和欧盟陆续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范围涵盖对俄罗斯银行、能源、武器以及航运业类的制裁措施,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主要为两种:一种是限制银行资金往来,第二种是通过欧佩克压低原油出口价格。研究中俄石油贸易以解决两国石油贸易合作中的制约因素,提升中国亚洲地位和国际地位促进中国俄罗斯友好伙伴关系。 (三)分析中俄石油合作历程及现状,提出对策方案,丰富中俄石油贸易理论。 (四)通过研究问题,查询历史文献及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知识。增强中俄国际关系的认识。 三研究意义 石油合作有利缓解我国巨大石油供给紧张问题 (二)有利于我国石油来源多元化,确保石油安全 (三)有利于降低我国石油输入成本 (四)有利于巩固中俄友好合作的伙伴关系 (五)有利于维持亚洲石油价格稳定 (六)有利于俄罗斯经济增长与经济稳定

中俄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及前景分析

中俄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及前景分析 杨湛兰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412011) 摘要:中俄两国政治友好关系的发展,为两国在其他领域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在全球化背景下,中俄两国顺应全球贸易发展的趋势,逐步提升两国经贸合作层次。同时这也符合中俄两国各自的国家经济利益与安全利益的,中俄两国经贸合作的互补性将进一步推动中俄经贸合作向前发展。了解中俄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及合作的动因,更有利于中俄经贸稳定良好地发展,并对探析中俄经贸的合作前景提供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中俄经贸合作,发展历程,依赖性,互补性 作为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中俄两国不仅在地域上关系紧密,两国经济的互补性也很强,双边贸易潜在市场巨大。尤其是近年来,中俄两国领导人频繁地互访,中俄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推进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稳步发展的同时,两国经济出现持续增长,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两国在能源、科技、金融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全面、深入的合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对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正在走复兴道路的俄罗斯来说,对双边经贸关系的现状及其前景做出评估,将有助于两国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走向共同繁荣。 一、中俄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 从1992年至今,中俄双边贸易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92至1993年。这个时期正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寻求对外发展的新时期。中俄两国的贸易方式以政府协定贸易和企业间易货贸易为主。这个时期双边贸易发展快速主要是由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府采取激进的改革措施,迅速放开物价,但国内商品十分匮乏,急需从我国进口商品。加上我国鼓励与原苏东国家进行贸易,促使大量我国的消费品进入俄市场,因此贸易额大幅度增长,但 是这种增长不是贸易自然发展的结果,因此缺乏后劲。 第二阶段,从1994到1996年。这个时期中俄两国的双边贸易由易货贸易逐渐向现汇贸易过渡,贸易规模有所下降,1996年双边贸易额仅为68.4亿美元。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1993年俄方大幅度提高进口关税,使我国出口商品盈利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出口。同时,俄方又大幅度降低出口关税,鼓励出口,使得1995年、1996年我国对俄的进口额反而有所回升。 第三阶段,从1997到1998年。这个时期主要是上述原因的持续效应,双边贸易额继续下滑。1997年贸易额为61.2亿美元,与上年同比下降10.5%。1998年降至54.8亿美元。但这一时期两国边境地方贸易发展较快,1998年边境贸易额比1997年增长超20%,约占两国总贸易额的1/3。 第四阶段,从1999年至今。这个时期是双边贸易最乐观的时期,双边贸易额止跌回升,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增长(年均增幅达到31.1%),2001年突破100亿美元,2006年达到333.9亿美元,到2010年双边贸易额已超550亿美元。

新普京时代中俄经贸合作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新普京时代中俄经贸合作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摘要:在新普京时代,俄罗斯重视发展与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的经贸合作关系,这意味着中俄两国将继承过往建立的基础,在经贸合作上更进一步。本文阐述中俄经贸合作的发展现状,对中俄经贸合作的发展前景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升两国经贸合作水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俄经贸合作;现状;前景 20多年来,中俄相互走近,两国睦邻互利合作关系不断加强。在中俄两国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中俄建立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关系稳步发展,在两国的经济交流上可见一斑。2012年5月7日,普京宣誓就任新一届俄罗斯总统,“新普京时代”的大幕也随之正式拉开。在新普京时代,俄罗斯重视发展与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的经贸合作关系,这意味着中俄两国将继承过往建立的基础,在经贸合作上更进一步。 一、中俄经贸合作的发展现状 近20年来,中俄经贸合作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中俄双边贸易额增长14倍。进入新普京时代,中俄贸易额再创新高,2012年达到881.6亿美元。中国目前是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俄罗斯是中国增长最快的主要贸易对象。 在贸易结构方面,2012年,中国对俄罗斯主要出口商品继续快速增长,其中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幅分别达17.3%和15.7%,双边贸易结构呈现持续优化趋势。2012年,我国对俄出口机电产品220.9亿美元,占我国对俄出口总值的50.1%。俄罗斯市场在我国机电产品对外贸易中的份额进一步提升,已成为我国机电产品全球第11大出口市场。2011年10月两国总理会晤期间签署的《中俄政府间关于经济现代化领域合作备忘录》,明确了创新和高科技领域的大型战略性合作项目,为发挥两国经济互补性、优化双边贸易结构提供了新的动力。 在投资合作领域,两国企业相互投资和各类项目合作继续推进。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截至2012年底,中国对俄累计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4.2亿美元,近十年来平均增长40%以上。2012年我国对俄投资6.56亿美元,增长116.2%。为促进投资合作,两国还成立了中俄投资基金,能源、基础设施、林业等成为优先合作领域。可以说,俄罗斯已成为中国海外投资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在两国领导人的推动下,投资合作有所发展,尤其是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大。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中俄经贸合作的质量在提升,正在从商品贸易和资源型贸易向技术服务型贸易转变。 在地区合作方面,近年来,在中俄国家关系全面发展的背景下,中俄地方合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2012年,中俄边境贸易额达103.7亿美元,同比增长10.8%,占双边贸易总额的11.8%,首次突破100亿美元。中国对俄罗斯边贸出口商品主要是轻纺、农产品和小家电,进口以原木、原油、化肥等初级产品为主。

中俄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朝显阳.中俄经贸合作驶入快车道——访中国驻俄使馆公使衔参赞高锡云.光明日报,2007-07-17 [2]黄卫平,彭刚.国际经济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2 [3]M.E.Porter.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N.Y.Free Press,1990.72 [4]康曾奎.中俄贸易:萧条过后又是春.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1 论文题目:中俄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在快速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中俄两国作为相邻大国,不论在双边关系还是在地区合作以及国际舞台上都有着密切的协作,并且已经建立起比较稳固和彼此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标志着中俄两国的政治关系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但是,就目前来看,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中俄两国的双边贸易规模并不是很大,可以说中俄两国的贸易合作远远落后于政治合作。因此,在当前中俄经济加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双方有必要携手来推动两国经贸合作开创新局面、迈上新水平。两国加强经贸领域的合作,对促进中俄两国的经济发展,推动东北亚地区经济协作,以适应经济全球化这一发展总趋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研究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分析影响中俄贸易的因素和制定促进中俄贸易发展的对策,为加强中俄两国的贸易合作、改变中俄两国贸易量比较小的现状提供建议和支撑,以促使两国贸易沿着健康、稳定、有序、快速的轨道发展。【关键词】中国;俄罗斯;贸易关系;互补性李编辑修改发表论文QQ:528265165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中国和俄罗斯,一个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一个是世界上土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又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因此,两国在国际经济和政治舞台上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不仅如此,中俄两国还是依山傍水的邻国,有着4300多千米的共同边界线,两国发展贸易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从历史来看,早在17世纪两国就有了贸易往来,从1619年俄第一个使臣彼德林来到北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