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3940周之抽屉原理一题多解

三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3940周之抽屉原理一题多解

三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3940周之抽屉原理一题多解
三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3940周之抽屉原理一题多解

(完整word)小学三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三年级奥数举一反三 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75 ○=( ) △=( ) 2、将一张饼切一刀,最多可切成( )块,切两刀最多可切成( )块,切四刀最多 可切成( )块。 3、一篮鸡蛋,3个一数余1,5个一数余2,7个一数余3,这个蓝子一共有( )个鸡蛋。 4、小明家今年种菜的正方形的地比去年大,去年每边种105棵,今年每边多种出1棵, 那么今年比去年多种( )棵。 5、根据下列图形的排列规律,将每组的第三十个图形填在括号里。 ①○△△○○△△○○△△○……( ) ②△○○○△△○○○△△○……( ) ③○△△○△△○△△○△……( ) 6、有两个数:80和81920把第一个数乘以2,同时把第二个数除以2,( )次后两数相 等。 7、一本书有132页,在这本书的页码中,一共用了( )个数字。 8、五个连续单数的和是155,这五个数中最小的的一个是( )。 9、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现有5把钥匙5把锁,但不知哪把钥匙开哪把锁,最多要试 ( )次,才能配好全部的钥匙和锁。 10、两个两位数相加,其中一个加数是73,另一个加数不知道,只知道另一个加数的十 位数增加5,个位数增加1,那么求得的和的后两位数字是72,另一个加数原来是( )。 11、请你把31个苹果分装在五个盒子里,使得无论拿几个苹果都不用打开盒子,只要把 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盒子拿走就可以了,那么这五个盒子中,装苹果最多的盒子里有( )个苹果。 12、将1-9这九个数分别填入下图的九个圆圈内,使三角形每边的数之和是23。

1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字,使下面算式成立。 Ω ΩΩΩΩΩΩΩΩΩΩΩ 6 5 6 0 ? 14、下图中有( )个三角形,( )个正方形,( )个长方形。 15、1,3,5,7,9,11……999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得出一个多位数1357911131517…… 999,这个多位数是( )位数。 16、老师把一套竞赛题分给三名同学来完成,将这套题的一半还多5道分给了李强,将 剩下的一半少2道题分给了王红,最后剩下26道题给了杨光,这套竞赛题共有( )道题。 17、小明参加象棋比赛,胜一场得5分,平一场得3分,负一场得0分,他在16场比

小学三年级奥数:巧填算符解析

济南小学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解析:巧填算符 1.巧填算符 在+、-、×、÷、()中,挑出合适的符号,填入下面的数字之间,使算式成立。 ①9 8 7 6 5 4 3 2 1=1 ②9 8 7 6 5 4 3 2 1=1000 分析这两道题等号左边的数字各不相同,且从大到小排列,题目要求在每个数字之间都要填上运算符号,这是解题中要注意到的。 ①中,等号右边的得数是最小的自然数1,而等号左边共有九个数字。 解答:先考虑用逆推法:由于等号左边最后一个数字恰好是1,与等号右边相同,所以,可以考虑在1的前面添"+"号,这样如果前面8个数字的运算结果是0就可以了,观察注意到,前面8个数字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一个数小1,这样,只要把它们分成4组,每两数相减都得1,在两组的前面添"+"号,两组的前面添"-"号,即得到: (9-8)+(7-6)-(5-4)-(3-2)=0 或(9-8)-(7-6)+(5-4)-(3-2)=0 于是得到答案: 9-8+7-6-(5-4)-(3-2)+1=1 或9-8-(7-6)+5-4-(3-2)+1=1 再考虑用凑数法:注意到等号左边每一个数都比前一个数小1,所以,只要在最前面凑出一个1,其余的凑出0即可,事实上,恰有 9-8+7-6-(5-4)+(3-2)-1=1 凑数法的解答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试一试其他的凑法。 ②中,等号右边是一个较大的自然数1000,而等号左边要在每两个数字之间添上运算符号,考虑用凑数法。 由于等号右边是1000,所以,运算结果应由个位是5或0的数与一个偶数的乘积得到。 如果这个偶数是8,则在8的左、右两边都应该添"×"号,而9×8=72,而1000÷72不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三年级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三年级 一、知识要点 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叫做数列。如自然数列:1,2,3,4,……双数列:2,4,6,8,……我们研究数列,目的就是为了发现数列中数排列的规律,并依据这个规律来 填写空缺的数。 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只要从连续的几个数中找到规律,那么就可以知道其余 所有的数。寻找数列的排列规律,除了从相邻两数的和、差考虑,有时还要从积、商考虑。 善于发现数列的规律是填数的关键。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3,6,9,12,(),() (2)1,2,4,7,11,(),() (3)2,6,18,54,(),() 练习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2,4,6,8,10,(),() (2)1,2,5,10,17,(),() (3)2,8,32,128,(),() (4)1,5,25,125,(),() (5)12,1,10,1,8,1,(),() 【例题2】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15,2,12,2,9,2,(),() (2)21,4,18,5,15,6,(),() 练习2:按规律填数。 (1)2,1,4,1,6,1,(),() (2)3,2,9,2,27,2,(),() (3)18,3,15,4,12,5,(),() (4)1,15,3,13,5,11,(),() (5)1,2,5,14,(),() 【例题3】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2,5,14,41,()(2)252,124,60,28,() (3)1,2,5,13,34,()(4)1,4,9,16,25,36,() 练习3:按规律填数。

举一反三- 三年级奥数 - 第25讲 和倍问题

第25讲和倍问题 一、知识要点: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两个数间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像这样的应用题,通常叫做和倍问题。要想顺利地解答和倍应用题,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使数量关系一目了然,从而正确列式解答。 解答和倍应用题,关键是要找出两数的和以及与其对应的倍数和,从而先求出1倍数,再求出几倍数。数量关系可以这样表示: 两数和÷(倍数+1)=小数(1倍数) 小数×倍数=大数(几倍数) 两数和-小数=大数 二、精讲精练 例1学校将360本图书分给二、三两个年级,已知三年级所分得的本数是二年级的2倍,问二、三两个年级各分得多少本图书? 练习一 1、小红和小明共有压岁钱800元,小红的钱数是小明的3倍。小红和小明各有 压岁钱多少元?

2、学校将360本图书分给二、三年级,已知三年级所得本数比二年级的2倍还 多60本。二、三年级各得图书多少本? 例2小宁有圆珠笔芯30枝,小青有圆珠笔芯15枝,问小青给小宁多少枝后,小宁的圆珠笔芯枝数是小青的8倍? 练习二 1、红红有邮票80张,佳佳有邮票60张,要使红红的邮票张数是佳佳的4倍, 那么佳佳必须给红红多少张邮票? 2、甲水池有水69吨,乙水池有水36吨,如果甲水池中的水以每分钟2吨的速度流入乙水池,那么多少分钟后,乙水池的水是甲水池的2倍?

例3 被除数与除数的和为320,商是7,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 练习三 1、被除数和除数和为120,商是7,被除数和除数各是多少? 2、被除数、除数、商的和为79,商是4,被除数、除数各是多少? 例4两数相除商为17余6,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是479。被除数和除数分别为多少?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全三年级的.doc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全三年级 一、知识要点 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如自然数列: 1, 2, 3, 4,双数列:2, 4, 6,8,我们研究数列,目的就是为了发现数列中数排列的规律,并依据这个规律来填写空缺的数. 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只要从连续的几个数中找到规律,那么就可以知道其余所有的数. 寻找数列的排列规律,除了从相邻两数的和、差考虑,有时还要从积、商考虑. 善于发现数列的规律是填数的关键 . 二、精讲精练 【例题 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 ( 1) 3, 6, 9, 12,(),() ( 2) 1, 2, 4, 7, 11,(),() ( 3) 2, 6, 18, 54,(),() 练习 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 ( 1) 2, 4, 6, 8, 10,(),() ( 2) 1, 2, 5, 10,17,(),() ( 3) 2, 8, 32, 128,(),() ( 4) 1, 5, 25, 125,(),() ( 5) 12, 1, 10, 1, 8, 1,(),() 【例题 2】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1) 15, 2, 12, 2, 9, 2,(),() ( 2) 21, 4, 18, 5, 15, 6,(),() 练习 2:按规律填数 . ( 1) 2, 1, 4, 1, 6, 1,(),() ( 2) 3, 2, 9, 2, 27, 2,(),() ( 3) 18, 3, 15, 4, 12, 5,(),() ( 4) 1, 15, 3, 13, 5, 11,(),() ( 5) 1, 2, 5, 14,(),() 【例题 3】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1) 2, 5, 14, 41,()(2) 252,124, 60, 28,() ( 3) 1, 2, 5, 13,34,()( 4) 1, 4,9, 16, 25, 36,() 练习 3:按规律填数 . ( 1) 2, 3, 5, 9, 17,(),()( 2)2, 4, 10, 28, 82,(),()

三年级奥数典型题举一反三(1)

三年级奥数典型题复习卷(一) (寻找规律、数数算算、速算与巧算) 姓名 成绩 1.观察图形变化规律,在右边再补上一幅,使它们成为一个完整的系列。 2. 根据下列图形的变化规律,接着画下去。 3. 、D 、E 判断这个正方体上哪些字母分别写在相对的面上。 4.观察下面的数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数。 (1)2,2,4,8,14,( ),32 (2)1,3,7,15,31,( ),127,255 (3)1,4,16,64,( ),1024 (4)1,2,6,24,120,( ),5040 (5)1,4,9,16,( ),36,49 (6)1,1,2,3,5,( ),13,21 (7)1,3,4,7,( ),18,29 (8)2,18,4,15,6,12,8,( ),( ),6,12 (9)64,32,16,( ),4 (10)165,150,135,( ),105,( ) 5. 下面的每一项由3个数组成的数组表示,它们依次是(1,6,8)、(2,12,16)、(3,18,24)……请问第十二个数组内三个数的和是多少? A B C C D E

6. 数一数,下图中有多少条线段。 7.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有几个角。(注意,是数角,不是数锐角) 8. 数一数,下图中有几个三角形或正方形。 9. 数一数,下图中有几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 10. 用简便方法计算。 (1)572+398 (2)672-397 (3)1521-(427+521) (4)356+(178+644) (5)1000-583+283 (6)74-(35-16) A C1 C2 … C20 B

小学三年级奥数举一反三习题

小学三年级奥数举一反三习题 1?鸡兔同笼,共5个头,16条腿,有几只鸡?有几只兔子? 2?鸡兔子同笼,有8个头,22条腿,有几只鸡?有几只兔? 3?鸡兔同笼,共有14个头,38条腿,有几只鸡?几只兔子? 1?一辆自行车有2个轮子,一辆三轮车有3个轮子,车棚里放着自行车和三轮车共10辆,共26个轮子。自行车.三轮车各多少辆? 2?三轮货车和小轿车共有9辆,有30个轮子。三轮货车和小轿车各有几辆? 3?停车场停着大汽车和小汽车一共14辆,达汽车有9个轮子,小汽车有4个轮子,现在14辆汽车一共有72个轮子。问有几辆大汽车?有几辆小车? 1?辅导员老师带9名同学去种63棵树。辅导员先种下1棵,然后全部同学动手种。男同学每人种8棵, 女同学每人种3棵,这样刚好把树苗种完。这9名同学中,男女同学各有多少人? 2?老师带15名同学修理40桌椅,老师修理5,男同学每人修2,女同学每人修3,这15名同学中,男同学几人?女同学几人? 3?小红买了1枝钢笔和10枝铅笔共16元。一枝钢笔10元,一枝红铅笔9角,一枝黄铅笔4角。算一算10枝铅笔中红.黄铅笔个几枝? 1?一根木料长10米,工人把他举城2米长的小段,可以锯成多少段?要锯几次?

2?—根25厘米长的铁丝,把它剪成5厘米长的小段,可剪几段?要锯几次? 3.把一根6米长的电线,剪了2次,平均每段长多少米? 4?一根9米长的绳子,剪了2次,平均每段长多少米? 5?—根12分米长的铁丝,剪了3次,平均每段长多少分米? 6?—根绳子剪了2次后,平均每段长5厘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厘米? 1 ?一根绳子被剪了3次后,平均每段长8厘米,这根绳子原来总长是多少厘米? 2?—根铁丝被剪5次后,平均每段长6米,这根铁丝原来长多少米? 3.两根同样长的绳子重叠,被剪了3次后,平均每段长2米,你知道这两根绳子总长是多少米吗? 1?蓉蓉住的这栋楼共7层,每层楼梯20级,她家住在五楼,你知道蓉蓉走多少级楼梯才能到自己住的你一层吗? 2?小东住在大厦11层,他数了10层到11层有21级台阶,你能算出从底楼到小东家有多少级台阶吗?3?王师傅家住在六楼,他从一楼到三楼要走40级台阶,那么他从一楼到六楼要走多少级台阶? 4?小明爬楼梯,每上一层要走12级台阶,一级台阶需走2秒,小明从一楼到四楼共要走多长时间?1?在路的一侧插彩旗,每隔5米插一面,从起点到终点共插了10面,这条道路有多长?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全三年级)

三年级数学奥数培训资料 第1讲找规律 一、知识要点 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叫做数列。如自然数列:1,2,3,4,……双数列:2,4,6,8,……我们研究数列,目的就是为了发现数列中数排列的规律,并依据这个规律来填写空缺的数。 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只要从连续的几个数中找到规律,那么就可以知道其余所有的数。寻找数列的排列规律,除了从相邻两数的和、差考虑,有时还要从积、商考虑。善于发现数列的规律是填数的关键。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3,6,9,12,(),() (2)1,2,4,7,11,(),() (3)2,6,18,54,(),() 练习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2,4,6,8,10,(),() (2)1,2,5,10,17,(),() (3)2,8,32,128,(),() (4)1,5,25,125,(),()

(5)12,1,10,1,8,1,(),() 【例题2】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15,2,12,2,9,2,(),() (2)21,4,18,5,15,6,(),() 练习2:按规律填数。 (1)2,1,4,1,6,1,(),() (2)3,2,9,2,27,2,(),() (3)18,3,15,4,12,5,(),() (4)1,15,3,13,5,11,(),() (5)1,2,5,14,(),() 【例题3】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2,5,14,41,()(2)252,124,60,28,() (3)1,2,5,13,34,()(4)1,4,9,16,25,36,() 练习3:按规律填数。 (1)2,3,5,9,17,(),()(2)2,4,10,28,82,(),() (3)94,46,22,10,(),()(4)2,3,7,18,47,(),() 【例题4】根据前面图形里的数的排列规律,填入适当的数。

三年级奥数第30讲-一题多解(学)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 年 级:三年级 课 时 数: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奥数 学科教师: 授课主题 第30讲-一题多解 授课类型 T 同步课堂 P 实战演练 S 归纳总结 教学目标 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散思维。 授课日期及时段 T (Textbook-Based )——同步课堂 一题多解是指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答同一道题的思考方法,经常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使头脑更灵活。 例1、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四周种树,每边种8棵,每个顶点种一棵,每两棵树之间距离都相等。四周一共种了多少棵树? 例2、一瓶花生油连瓶一共重800克,吃掉一半油,连瓶一起称,还剩550克。瓶里原有多少克油?空瓶重多少克? 例3、 甲班有42人,乙班有35人,开学时来了25位新同学,怎样分才能使两班学生人数相等? 知识梳理 典例分析

例9、南北两城的铁路长357公里,一列快车从北城开出,同时有一列慢车从南城开出,两车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快车平均每小时行79公里,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多少公里? 例10、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开出2.5小时,行了15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再行驶3小时到达乙地。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P(Practice-Oriented)——实战演练 实战演练 ?课堂狙击 1、在一个正方形的菜地四周围篱笆,每个顶点插一根,每两根篱笆之间的距离相等,每边有12根篱笆,四周一共围了多少根篱笆? 2、有一个三角形花圃周围种松树,每个顶点种一棵,每边种10棵,每两颗之间距相等,四周一共种了多少棵?

三年级奥数(40讲)《举一反三》第40讲 一题多解

第40讲一题多解 一、专题简析: 一题多解是指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答同一道题的思考方法,经常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使头脑更灵活。 在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时,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首先确定思维的起点,然后沿着不同的思考方向,就能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在寻求一题多解时,还应该特别选择解决问题的简便方法和最佳途径。 二、精讲精练 例1: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四周种树,每边种8棵,每个顶点种一棵,每两棵树之间距离都相等。四周一共种了多少棵树? 练习一 1、在一个正方形的菜地四周围篱笆,每个顶点插一根,每两根篱笆之间的距离相等,每边有12根篱笆,四周一共围了多少根篱笆?

2、有一个三角形花圃周围种松树,每个顶点种一棵,每边种10棵,每两棵之间距离相等,周围一共种了多少棵? 例2:一瓶花生油连瓶一共重800克,吃掉一半油,连瓶一起称,还剩550克。瓶里原有多少克油?空瓶重多少克? 练习二 1、一袋大米,连袋共重50千克。吃掉一半后,连袋剩下26千克。大米重多少千克?袋重多少千克? 2、一筐苹果连筐共重85千克,倒去一半后,连筐共重45千克。苹果和筐各重多少千克?

例3:甲班有42人,乙班有35人,开学时来了25位新同学,怎样分才能使两班学生人数相等? 练习三 1、小明有18枝铅笔,小红有15枝铅笔,妈妈又买来13枝铅笔,怎样分,才能使两人铅笔一样多? 2、甲仓库有粮食420吨,乙仓库有粮食370吨,又运来粮食180吨,怎样分,才能使两仓库粮食一样多? 例4:从小青家经小红和小强家到学校有450米,从小青家到小强家有390米,从学校到小红家有320米。从小红家到小强家有多少米?

三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版)

第1讲找规律 一、知识要点 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叫做数列。如自然数列:1,2,3,4,,,双数列:2,4,6,8,,,我们研究数列,目的就是为了发现数列中数排列的规律,并依据这个规 律来填写空缺的数。 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只要从连续的几个数中找到规律,那么就可以知道其 余所有的数。寻找数列的排列规律,除了从相邻两数的和、差考虑,有时还要从积、商考 虑。善于发现数列的规律是填数的关键。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3,6,9,12,(),() (2)1,2,4,7,11,(),() (3)2,6,18,54,(),() 练习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2,4,6,8,10,(),() (2)1,2,5,10,17,(),() (3)2,8,32,128,(),() (4)1,5,25,125,(),() (5)12,1,10,1,8,1,(),() 【例题2】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15,2,12,2,9,2,(),() (2)21,4,18,5,15,6,(),() 练习2:按规律填数。 (1)2,1,4,1,6,1,(),() (2)3,2,9,2,27,2,(),() (3)18,3,15,4,12,5,(),() (4)1,15,3,13,5,11,(),() (5)1,2,5,14,(),() 【例题3】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2,5,14,41,()(2)252,124,60,28,() (3)1,2,5,13,34,()(4)1,4,9,16,25,36,()练习3:按规律填数。 (1)2,3,5,9,17,(),()(2)2,4,10,28,82,(),()(3)94,46,22,10,(),()(4)2,3,7,18,47,(),() 1

最新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三年级)精品教案-

最新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三年级 ) 优秀教案 第 1 讲找规律 一、知识要点 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起来的一列数,叫做数列。如自然数列:1,2,3,4,双数列:2,4,6,8,我们研究数列,目的就是为了发现数列中数排列的规律,并依据这个规 律来填写空缺的数。 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只要从连续的几个数中找到规律,那么就可以知道其 余所有的数。寻找数列的排列规律,除了从相邻两数的和、差考虑,有时还要从积、商考 虑。善于发现数列的规律是填数的关键。 二、精讲精练 【例题 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 1) 3, 6, 9, 12,(),() ( 2) 1, 2, 4, 7, 11,(),() ( 3) 2, 6, 18,54,(),() 练习 1: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 1) 2, 4, 6, 8, 10,(),() ( 2) 1, 2, 5, 10,17,(),() ( 3) 2, 8, 32,128,(),() ( 4) 1, 5, 25,125,(),() ( 5) 12,1,10,1,8,1,(),() 【例题 2】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1) 15,2,12,2,9,2,(),() ( 2) 21,4,18,5,15, 6,(),() 练习 2:按规律填数。 ( 1) 2, 1, 4, 1, 6, 1,(),() ( 2) 3, 2, 9, 2, 27,2,(),() ( 3) 18,3,15,4,12, 5,(),() ( 4) 1, 15,3,13,5,11,(),() ( 5) 1, 2, 5, 14,(),() 【例题 3】先找出规律,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 1) 2, 5, 14,41,()(2)252, 124,60,28,() ( 3) 1, 2, 5, 13,34,()(4)1,4,9,16,25, 36,()练习 3:按规律填数。 ( 1)2,3,5,9,17,(),()(2)2,4,10,28,82,(),()( 3) 94,46,22,10,(),()(4)2,3, 7,18,47,(),() 1 / 197

三年级奥数专题:递推法解题习题及答案(B)

十二、递推法解题(B卷) 年级班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某数加7,乘以5,再减去9,得51.这个数是 . 2.篮中有许多李子,如果将其中的一半又1个给第一个人,将余下的一半又2个给第二个人,然后将剩下的一半又3个给第三个人,篮中刚好一个也不剩,篮中原来有个李. 3.一个箱子里放着一些茶杯,几个小朋友从箱里往外拿茶杯,规则是每次总要拿出箱里的一半,然后又放回一个.按这样规则他拿了597次后,箱里剩2个杯,他原有个杯. 4.蜗牛沿着10米高的柱子往上爬,每天从清晨到傍晚向上共爬5米,夜间下滑4米,像这样,从某天清晨开始,它天才能爬上柱的顶端. 5.小明在一次数学考试时,把一个数除以 3.75计算成乘以 3.75,结果得337.5.那么,这题的正确结果是 . 6.一个数扩大3倍,再增加70,然后减少50,得80.这个数是 . 7.学生问陈老师今年几岁,他笑着说:“把我的年龄减去4后,被7除,加上6后乘以5,刚好是半百,”那么陈老师今年岁. 8.冰柜里的鸡蛋,第一天拿走了一半多两个,第二天拿走了余下的一半多4个,这时刚好拿完,求原来有个. 9.在做一道加法题时,小马虎把个位上的5看作3,把十位上的6看成了9,得出结果是210,正确的结果是 . 10.一捆电线,第一次用去全长一半多3米,第二次用去余下的一半少10米,第三次用去15米,最后还剩7米,这捆电线原来总长米. 二、解答题 11.有26块砖,兄弟俩拿去挑,弟弟抢在前,刚摆好姿势,哥哥赶到了.哥哥看到弟弟挑得太多,从弟弟那里抢过了一半,弟弟不服,又从哥哥那里抢回一半,哥哥不肯,弟弟只好给哥哥5块,此时哥哥比弟弟多挑2块,问最初弟弟准备挑多少块? 12.批发站有若干筐苹果,第一天卖出一半,第二天运进450筐,第三天又卖出现有苹果的一半又50筐,还剩600筐,这个批发站原有多少筐. 13.三人共有糖72粒,若甲给乙、丙各一些,使他们增加1倍.接着乙又给甲、丙各一些,使它们翻倍.最后丙也给甲、乙各一些,使他们翻倍.这时三人糖数相等,求三人原来各几粒? 14.袋子里有若干个球,小明每次拿出其中的一半,再放回一个,一共做了5次,袋中还有3个球,问原来袋中有几个球?

三年级数学举一反三 简单推理(一)

三年级数学举一反三简单推理(一) 专题简析: 数学课上,老师布置了一道题: □+△=28 □=△+△+△ □=()△=() 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就要进行分析、推理。学会了推理,能使你变得更聪明,头脑更灵活。数学上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和疑难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推理。 解答这类推理题时,要求小朋友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等式中几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寻找解题的突破口,然后再利用等量代换、消去等方法来进行解答。 例题1 下图中,□和△各代表几? □+△=28 □=△+△+△ □=()△=() 思路导航:根据□+△=28,我们可以得出□=28-△;由□=△+△+△得到28=△+△+△+△,4个△等于28,一个△等于28÷4=7;由□=△+△+△可求出□=7+7+7=21。 练习一 1,☆+○=18 ☆=○+○ ☆=()○=() 2,△+○=25 △=○+○+○+○ △=()○=() 3,○+□=36 ○=□+□+□+□+□ ○=()□=() 例题2 下图中□和△各代表几? □×△=36 □÷△=4 □=()△=() 思路导航:根据□÷△=4可知△为一份,□是这样的4份,即□=4△;又

根据□×△=36,可以得到4△×△=36,即△×△=9,进一步得到△=3,□=4△=4×3=12。 练习二 1,○和□各表示几? ○×□=16 □÷○=4 ○=()□=() 2,想想,填填。 ○×△=20 ○=△+△+△+△+△ ○=()△=() 3,□和○各代表几? □=○+○+○+○○×□=16 □=()○=() 例题3 下图中,□和△各代表几? □+□+△=16 □+△+△=14 □=()△=() 思路导航:16里面有2个□,1个△;14里面有1个□,2个△,16减去14等于2,即□-△=2,那么如果把△换成了□,则16需要加上2,即□+□+□=16+2,那么□=(16+2)÷3=6,△=16-6×2=4。 练习三 1,□+□+○+○=38 □+□+○=22 □=()○=() 2,□+□+□+△+△=52 □+□+△+△+△=48 □=()△=() 3,○+△+□+□=10

小学数学奥数举一反三3年级(全)

第一周数图形 专题简析: 小朋友,你想学会数图形的方法吗?要想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数出线段、角、三角形……那就必须要有次序、有条理地数,从中发现规律,以便得到正确的结果。要正确数出图形的个数,关键是要从基本图形入手。首先要弄清图形中包含的基本图形是什么,有多少个,然后再数出由基本图形组成的新的图形,并求出它们的和。

例题1 数出下面图中有多少条线段? D C B A 思路导航:我们可以采用以线段左端点分数数的方法。 以A 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AB 、AC 、AD 共3条; 以B 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BC 、BD 共2条; 以C 点为左端点的线段有:CD 共1条。 所以,图中共有线段3+2+1=6条。 我们还可以这样想:把图中线段AB 、BC 、CD 看作基本线段来数,那么: 由1条基本线段构成的线段:AB 、BC 、CD 共3条; 由2条基本线段构成的线段:AC 、BD 共2条; 由3条基本线段构成的线段:AD 只1条。 所以,图中共有3+2+1=6条线段。 练 习 一 1,数出下图中各有多少条线段? (1)E D C B A F (2)E D C B A 2,数出下图中有几个角。 D C B A O

例题2 数出下图中有几个角。 O D C B A 思路导航:数角的个数可以采用与数线段相同的方法来数。 以AO 为一边的角有:∠AOB 、∠AOC 、∠AOD 三个; 以BO 为一边的角有:∠BOC 、∠BOD 两个; 以CO 为一边的角有:∠COD 一个。 所以图中共有3+2+1=6个角。 小朋友,如果把图中∠AOB 、∠BOC 、∠COD 看作基本角,那应该怎样数呢?动动脑筋。 练 习 二 1,数出下图中有几个角? C B A O E D C B A O 2,数出下图中有几个三角形?

三年级奥数第30讲一题多解(学生版)

三年级奥数第30讲一题多解(学生版)学习目标 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散思维。 知识梳理 一题多解是指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答同一道题的思考方法,经常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使头脑更灵活。 典例分析 例1、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四周种树,每边种8棵,每个顶点种一棵,每两棵树之间距离都相等。四周一共种了多少棵树? 例2、一瓶花生油连瓶一共重800克,吃掉一半油,连瓶一起称,还剩550克。瓶里原有多少克油?空瓶重多少克? 例3、甲班有42人,乙班有35人,开学时来了25位新同学,怎样分才能使两班学生人数相等? 例4、从小青家经小红和小强家到学校有450米,从小青家到小强家有390米,从学校到小红

家有320米。从小红家到小强家有多少米? 例5、小青以均匀的速度在公路上散步,从第1根电线杆走到第10根电线杆共用了12分钟,如果她走24分钟,应走到第几根电线杆? 例6、一个打字员15分钟打了1800个字,照这样的速度,1小时能打多少个字? 例7、一艘轮船4小时航行108千米,照这样的速度,继续航行270千米,共需多少小时? 例8、幸福小学原计划买12个篮球,每个72元,从买篮球的钱中先拿出432元买足球,剩下的钱还够买几个篮球?

例9、南北两城的铁路长357公里,一列快车从北城开出,同时有一列慢车从南城开出,两车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快车平均每小时行79公里,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多少公里? 例10、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开出2.5小时,行了15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再行驶3小时到达乙地。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实战演练 ?课堂狙击 1、在一个正方形的菜地四周围篱笆,每个顶点插一根,每两根篱笆之间的距离相等,每边有12根篱笆,四周一共围了多少根篱笆? 2、有一个三角形花圃周围种松树,每个顶点种一棵,每边种10棵,每两颗之间距相等,四周一共种了多少棵? 3、少先队员表演节目,围成一个正方形,每个顶点站1人,已知每边站6人,一共站了多少人?

三年级奥数举一反三周期问题教案

第5讲: 周期问题 学生姓名 年级 授课教师 备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用寻找规律的方法来解决周期问题。 重、 难 考 点 研究这些简单周期问题时,我们首先要仔细审题,判断其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 教学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重复的现象,如:人的十二生肖,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一个星期七天等等。像这样日常生活中常碰到的有一定周期的问题,我们称为简单周期问题。这类问题一般要利用余数的知识来解答。 在研究这些简单周期问题时,我们首先要仔细审题,判断其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也就是找出循环的固定数,然后利用除法算式求出余数,最后根据余数得出正确的结果。 【例题1】小丁把同样大小的红、白、黑珠子按先2个红的、后1个白的、再3个黑的的规律排列(如下图),请你算一算,第32个珠子是什么颜色? 基础狂记 例题狂学

练习1: 1.如图,算出第20个图形是什么? ○△△□□□○△△□□□○△△…… 2.“数学趣味题数学趣味题……”依次重复排列,第2001个字是什么?【例题2】2001年10月1日是星期一,问:10月25日是星期几? 练习2: 1.2001年5月3日是星期四,5月20日是星期几? 2.2001年6月1日是星期五,9月1日是星期几? 【例题3】100个3相乘,积的个位数字是几? 练习3: 1.23个3相乘,积的个位数字是几? 2.50个7相乘,积的个位数字是几?

【例题4】有一列数按“432791864327918643279186……”排列,那么前54个数字之和是多少? 练习4: 1.一列数按“294736294736294……”排列,那么前40个数字之和是多少? 2.有一列数“7231652316523165……”,请问从左起第2个数字到第25个数字之间(含第2个与第25个数字)所有数字的和是多少? 【例题5】小红买了一本童话书,每两页文字之间有3页插图,也就是说3页插图前后各有1页文字。如果这本书有128页,而第1页是文字,这本童话书共有插图多少页? 练习5: 1.校门口摆了一排花,每两盆菊花之间摆3盆月季,共摆了112盆花。如果第一盆花是菊花,那么共摆了多少盆月季花?

小学三年级奥数举一反三之应用题(一)

一、知识要点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它需要我们小朋友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学好应用题的关键在于认真分析题意,掌握数量关系,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在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我们可以从条件出发,逐步推出所求的问题;也可以从问题出发,找到必须的两个条件。在实际解答时,我们可以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有时,借助线段图来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答就更容易了。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学校里有排球24只,足球的只数比排球 的2倍少5只,学校有排球、足球共多少只?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把24只排球看作1倍数,足球 的只数比这样的2倍还少5只,用24×2-5=43(只)可 以求出足球的只数,再用43+24=67只可以求出两种球的总只数。 练习1:1.小红每分钟跳绳25下,小军每分钟跳的下数比小红的3倍少16下,小军每分钟比小红多跳几下? 2.王奶奶家养鸡12只,养鹅的只数比鸡的只数的4倍还多7只。王奶奶家共养鸡、鹅多少只? 3.少先队员种柳树30棵,种的杨树的棵数比柳树棵数的3倍多14棵。少先队员种的杨树、柳树共多少棵? 【例题2】人民广场花圃中有180盆郁金香,比月季花盆数的3倍少15盆。月季花有多少盆? 【思路导航】从上图可以看出,把月季花的盆数看作1 倍数,郁金香的盆数是这样的3倍少15盆。如果郁金香再增 加15盆,就正好是月季花盆数的3倍。因此用(180+15) ÷3=65(盆)就可求出月季花的盆数。 练习2:1.小明的父亲每月工资1000元,比小明母亲每月工资的2倍少200元。小明母亲每月工资多少元? 2.饲养场养母鸭400只,比公鸭只数的7倍还多36只。饲养场养公鸭多少只? 3.水果店卖出9筐水果,平均每筐重45千克。卖出水果的千克数比剩下的3倍还多27千克,还剩多少千克水果?

三年级奥数 第四十讲 一题多解问题

辅导教案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奥数 年级三年级授课教师 课题一题多解问题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 专题简析: 一题多解是指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答同一道题的思考方法,经常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使头脑更灵活。 在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时,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首先确定思维的起点,然后沿着不同的思考方向,就能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在寻求一题多解时,还应该特别选择解决问题的简便方法和最佳途径。 例题1 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四周种树,每边种8棵,每个顶点种一棵,每两棵树之间距离都相等。四周一共种了多少棵树? 思路导航: 方法一:根据条件可知,每边种8棵,4边就是8×4=32棵,但每边起点一棵算了两次,一共多算了4棵,所以四周一共种了32-4=28棵树。 方法二:我们可以先数正方形的一组对边,包括两个顶点的,每边种8棵;再数另一组对边的,不数两个顶点的,每边种8-2=6棵。所以,一共有:8×2+6×2=28棵。 方法三:把正方形四边拉直,每边种8棵,就是把每边分成了7等份,4边共分成了28等份,每一等份对应一棵树,所以共有28棵树。 练习一 1,在一个正方形的菜地四周围篱笆,每个顶点插一根,每两根篱笆之间的距离相等,每边有12根篱笆,四周一共围了多少根篱笆? 2,有一个三角形花圃周围种松树,每个顶点种一棵,每边种10棵,每两棵之间距离相等,四周一共种了多少棵?

3,少先队员表演节目,围成一个正方形,每个顶点站1人,已知每边站6人,一共站了多少人? 例题2 一瓶花生油连瓶一共重800克,吃掉一半油,连瓶一起称,还剩550克。瓶里原有多少克油?空瓶重多少克? 思路导航: 方法一:根据条件可知,花生油和瓶的重量油800克变为550克,是因为吃掉了一半油,半瓶油的重量是800-550=250克,一瓶油的重量是250×2=500克,油瓶的重量是800-500=300克。 方法二:根据条件可知,半瓶油连瓶重550克,从550克中减去半瓶油的重量800-550=250克,550-250=300克即为瓶的重量,油的重量为:800-300=500克。 方法三:根据“并瓶油连瓶共重550克”可求出一瓶油和两个瓶共重550×2=1100克,所以瓶重:1100-800=300克,油重800-300=500克。 练习二 1,一袋大米,连袋共重50千克。吃掉一半后,连袋剩下27千克。大米重多少千克?袋重多少千克? 2,一筐苹果连筐共重85千克,倒去一半后,连筐共重45千克。苹果和筐各重多少千克? 3,一筐橘子,连筐共重45千克。先拿一半送给幼儿园,再拿出剩下的一半给敬老院的老人,余下的橘子连筐重15千克。橘子和筐各重多少千克?

三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第九周 周期问题-精华版

第九周周期问题 专题简析: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重复的现象,如:人的十二生肖,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一个星期七天等等。像这样日常生活中常碰到的有一定周期的问题,我们称为简单周期问题。这类问题一般要利用余数的知识来解答。 在研究这些简单周期问题时,我们首先要仔细审题,判断其不断重复出现的规律,也就是找出循环的固定数,然后利用除法算式求出余数,最后根据余数得出正确的结果。

例题1 小丁把同样大小的红、白、黑珠子按先2个红的、后1个白的、再3个黑的的规律排列(如下图),请你算一算,第32个珠子是什么颜色? ...... 从上图可以看出,珠子是按“两红一白三黑”的规律重复排列,即6个珠子为一周期。32÷6=5(组)……2(个),32个珠子中含有5个周期多2个,所以第32个珠子就是重复5个周期后的第2个珠子,应为红色。 练习一 1,如图,算出第20个图形是什么? ○△△□□□○△△□□□○△△…… 2,“数学趣味题数学趣味题……”依次重复排列,第2001个字是什么? 3,把38面小三角旗按下图排列,其中有多少面白旗? ......

例题2 2001年10月1日是星期一,问:10月25日是星期几? 思路导航:我们知道,每星期有7天,也就是说以7天为一个周期不断地重复。从10月1日到10月25日经过25-1=24天,24÷7=3(星期)……3(天),说明24天中包括3个星期还多3天。所以从10月1日开始过3个星期,最后一天还是星期一,从这最后一天起再过3天就应是星期四。 练习二 1,2001年5月3日是星期四,5月20日是星期几? 2,2001年8月1日是星期三,8月28日是星期几? 3,2001年6月1日是星期五,9月1日是星期几?

三年级奥数第30讲-一题多解(教)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编号: 年 级:三年级 课 时 数:3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奥数 学科教师: 授课主题 第30讲-一题多解 授课类型 T 同步课堂 P 实战演练 S 归纳总结 教学目标 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散思维。 授课日期及时段 T (Textbook-Based )——同步课堂 一题多解是指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解答同一道题的思考方法,经常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以锻炼我们的思维,使头脑更灵活。 例1、有一个正方形池塘,四周种树,每边种8棵,每个顶点种一棵,每两棵树之间距离都相等。四周一共种了多少棵树? 【解析】方法一:根据条件可知,每边种8棵,4边就是8×4=32棵,但每边起点一棵算了两次, 一共多算了4棵,所以四周一共种了32-4=28棵树。 方法二:我们可以先数正方形的一组对边,包括两个顶点的,每边种8棵; 再数另一组对边的,不数两个顶点的,每边种8-2=6棵。 所以,一共有:8×2+6×2=28棵。 方法三:把正方形四边拉直,每边种8棵,就是把每边分成了7等份,4边共分成了28等份, 每一等份对应一棵树,所以共有28棵树。 例2、一瓶花生油连瓶一共重800克,吃掉一半油,连瓶一起称,还剩550克。瓶里原有多少克油?空瓶重多少克? 知识梳理 典例分析

综合算式:1800×(60÷15)=1800×4=7200(个)。 方法三:因为“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而工作效率一定,所以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成正比例。 设1小时能打字x个。 x∶60=1 800∶15 x= x=7200 答:1小时能打字7 200个。 例7、一艘轮船4小时航行108千米,照这样的速度,继续航行270千米,共需多少小时? 【解析】方法一:先求每小时航行多少千米,再求航行270千米需要几小时,最后求出共需多少小时。 每小时航行多少千米? 108÷4=27(千米) 270千米需航行多少小时? 270÷27=10(小时) 共需多少小时? 10+4=14(小时) 综合算式:270÷(108÷4)+4=270÷27+4=10+4=14(小时)。 方法二:先求出共航行了多少千米,再求每小时航行多少千米,最后求出共需多少小时。 这艘轮船共航行了多少千米? 270+108=378(千米) 每小时航行多少千米? 108÷4=27(千米) 共需多少小时? 378÷27=14(小时) 综合算式:(270+108)÷(108÷4)=378÷27=14(小时)。 方法三:先求出继续航行的路程和原来航行的路程的比,再运用归一应用题的解法求出共需多少小时。 继续航行和原来航行的路程比? 270∶108=5∶2 共需多少小时? 4÷2×(5+2)=4÷2×7=14(小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