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血管疾病营养处方专家共识

心血管疾病营养处方专家共识

心血管疾病营养处方专家共识
心血管疾病营养处方专家共识

心血管疾病营养处方专家共识

2015-02-10 16:04来源:中华内科杂志作者:常翠青

字体大小

-|+

膳食营养是影响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从膳食中摄入的能量、饱和脂肪和胆固醇过多以及蔬菜水果摄人不足等增加心血管病发生的风险,而合理科学膳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包括合理的膳食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基石。

医学营养治疗和/或生活方式治疗可减少LDL-C 和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作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措施之一,能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且经济、简单、有效、无副作用。因此,我国与许多国家的医学专业学会或协会都膳食干预和/或生活方式治疗纳入心血管疾病一级、二级预防和康复的内容。

一、膳食、营养因素与心血管疾病

流行病学研究、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与许多膳食因素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循证医学证据显示,鱼和鱼油[富含二十碳五烯酸( EPA) 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蔬菜和水果(包括浆果)、富含亚油酸和钾的食物、植物甾醇,以及规律的身体活动与减少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饱和脂肪酸(豆蔻酸和棕榈酸)、反式脂肪酸、高钠摄人、大量饮酒、超重和肥胖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维生素(Vit)E 补充剂与心血管疾病无关联。

α- 亚麻酸、油酸、膳食纤维(非淀粉多糖)、全粒类谷物、无盐坚果、叶酸很可能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膳食胆固醇和未过滤的熟咖啡很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硬脂酸与心血管疾病没有关系。摄人类黄酮和大豆制品可能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而富含月桂酸的脂肪、

B- 胡萝卜素补充剂和胎儿营养不良可能增加其风险。膳食营养因素与患心血管疾病风险研究证据水平见表1。

(一)膳食脂肪酸和胆固醇

1.饱和脂肪酸:大量关于膳食脂肪与心血管疾病尤其是与冠心病之间的动物实验、人群观察研究、临床试验和代谢研究均证明脂肪酸和膳食胆固醇与心血管疾病强相关。脂肪摄入量过高,尤其是饱和脂肪酸摄入增多可升高血TG、TC 和LDL-C 水平。这些饱和脂肪酸主要是存在于畜肉(特别是肥肉)、禽肉、棕榈油和奶制品中的豆蔻酸(C14:0)、棕榈酸(C16: 0)和月桂酸(C12: 0)。硬脂酸(C18:0)对血TC 没有显著影响,即不升高也不降低血TC 水平,且在机体内很快转变成油酸。

2.反式脂肪酸:常用植物油的脂肪酸均属于顺式脂肪酸。植物油部分氢化过程中产生大量反式脂肪酸。代谢研究和人群研究证明,反式脂肪酸摄入过多不仅升高血LDL-C,而且还降低HDL-C,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冠心病风险。

反式脂肪酸主要存在于氢化植物油(如起酥油、人造奶油)及其制品(如酥皮糕点、人造奶油蛋糕、植脂末)、各类油炸油煎食品、高温精炼的植物油和反复煎炸的植物油。目前,我国居民反式脂肪酸摄入量还很低,但还是推荐尽可能地减少氢化植物油及其制品的摄入,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

3.不饱和脂肪酸:代谢研究证明,用单不饱和脂肪酸和n-6 多不饱和脂肪酸代替饱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血TC 和LDL-C 水平,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单不饱和脂肪酸降脂效果更好。油酸是唯一的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茶油、橄榄油、菜子油和坚果。多不饱和脂肪酸包括n-6 和n-3 多不饱和脂肪酸。n-6 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在亚油酸,葵花子油、玉米油和豆油中含量丰富。n-3 多不饱和脂肪酸来自植物油的α- 亚麻酸和鱼及鱼油中的EPA 和DHA。

n-3 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广泛的生物学作用,对血脂和脂蛋白、血压、心脏功能、动脉顺应性、内分泌功能、血管反应性和心脏电生理均具有良好的作用,并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炎作用。EPA 和DHA 有较强的降血TG、升高HDL-C 效果,对预防冠心病有一定的作用。4.胆固醇:血TC 主要来自膳食胆固醇和内源性合成的胆固醇。动物食品如肉、内脏、皮、脑、奶油和蛋黄是胆固醇主要的膳食来源。尽管胆固醇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证据尚不完全一致,但是膳食胆固醇摄入过多升高血TC 水平,因此应尽可能减少膳食胆固醇的摄入。蛋黄富含胆固醇,但蛋黄不含饱和脂肪酸。如果能很好控制肉类食物的摄入量,就不需要非常严格地限制蛋黄的摄入。研究显示,每天不超过1 个蛋黄,对健康有益,但冠心病患者应减少摄入量。

(二)植物甾醇

植物甾醇广泛存在于植物油脂和植物性食物中,例如米糠油、玉米油、芝麻油、蔬菜、水果、豆类、坚果及谷物。临床试验和荟萃分析证实,植物甾醇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吸收可降低血清TC,每日摄入1.5-2.4 g 的植物甾醇可减少膳食中胆固醇吸收30%- 60%,平均降低血液LDL-C 水平10%-11%。2009 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 批准了健康声称(Health Claims)“每日最少摄人量为1.3 g 的植物甾醇酯(或0.8 g 游离甾醇)作为低饱和脂肪和胆固醇膳食的一部分,可以降低心脏病发生危险。

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已经批准植物甾醇为新资源食品,包括植物甾烷醇酯,摄人量<5 g/d( 孕妇和<5 岁儿童不适宜食用);植物甾醇,摄入量为≤2.4 g/d(不包括婴幼儿食品);植物甾醇酯,摄人量≤3.9 g/d(不包括婴幼儿食品)。现有的证据支持推荐成人摄入植物甾醇降低LDL-C。

(三)膳食纤维

许多研究显示,绝大多数膳食纤维可降低血TC 和LDL-C,高膳食纤维以及富含全谷粒的食物、豆类、蔬菜、水果的膳食可降低冠心病风险。

(四)抗氧化营养素(剂)、叶酸和类黄酮

荟萃分析病例对照研究和前瞻性观察研究结果显示,膳食Vit A 和Vit E 与心血管病风险

负相关。但心脏预后评估试验(HOPE) 临床干预研究结果显示,单纯补充Vit E 对男女心肌梗死、卒中或因心血管原因而引起的死亡无影响。对心脏保护的研究结果显示,高危人群补充Vit E、Vit C 和B 一胡萝卜素未见明显益处。

在许多用膳食Vit C 降低冠心病的研究中,增加Vit C 摄入似乎有一定作用,但目前尚无

确切的临床试验证据。观察性群组研究认为,类胡萝卜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4 个随机实验研究的荟萃分析结果却增加了心血管死亡的风险。因此,目前的证据显示,只有通过天然食物摄入的抗氧化营养素才有益于健康。

叶酸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多数是通过其对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得出的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很可能是一个独立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和卒中危险因素。血浆叶酸的下降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有很大关系,补充叶酸可以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护士健康调查显示,通过膳食和补充剂补充叶酸和Vit B6 可以预防冠心病。

前瞻性研究荟萃分析显示,通过饮食摄人较高的叶酸可以使患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下降16%,卒中的风险下降24% 。RCT 研究荟萃分析显示,补充叶酸对心血管疾病没有显著影响,对预防卒中可能有益。

类黄酮是多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各种新鲜蔬菜和水果、茶叶等食物中。前瞻性研究显示膳食类黄酮与冠心病负相关。

(五)钠和钾

钠摄入量与血压直接相关。据估计,每天的钠摄人量减少50 mmol/L 可以使需要降压治疗的人数减少50%,减少卒中死亡22%,减少冠心病死亡16%。前瞻性研究显示,24 h 尿钠排泄量与急性冠心病呈正相关,尤其是超重男性。

对32 项试验进行系统分析显示,每天减少70-80mmol/L 钠摄入量,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降低4.8 mmHg(l mmHg=0.133 kPa) 和1.9 mmHg,正常人血压分别降低2.5 mmHg 和1.1 mmHg。临床试验还证明从小限制钠的摄入,可使血压持续保持低水平到成年。包括中国在内的低钠膳食干预试验结果表明24 h 尿钠为70 mmol/L 左右的低钠膳食是安全有效的,干预组血压大幅度下降。

RCT 的荟萃分析证明,提高钾摄入量可使正常人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下降1. 8/1.0 mmHg,使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4. 4/2.5 mmHg。大样本人群研究发现,钾摄入量与卒中呈负相关。虽然证明钾补充剂对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有保护作用,但没有迹象显示必须长期使用钾补充剂才能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建议多摄入蔬菜和水果保障足够钾的摄人。

(六)Vit D

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人体内较低浓度的25- 羟基Vit D[25(OH)VitD] 与心血管疾病、癌症高发及全因病死率相关,但目前缺少干预研究证据,应用Vit D 防治心血管病时应慎重。

(七)食物

1.蔬菜水果:前瞻性研究显示,冠心病和卒中与蔬菜、水果摄入负相关。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每天多食用1 份蔬菜或水果(约100 g)可减少4% 冠心病的风险和5% 的卒中风险。在控制高血压的膳食法(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DASH) 研究证明

混合膳食有益于降压,但与对照组相比,蔬菜和水果膳食也能降压,收缩压/舒张压降低了2. 8/1.1 mmHg。

2.鱼:绝大多数人群研究证明吃鱼可降低冠心病风险。每周至少吃鱼1 次可减少冠心病

风险15%。一项系统综述表明,只有高危人群才能从增加鱼摄入量中获益。据估计,高危人群每天摄入40-60 g 脂肪含量高的海鱼可以使冠心病病死率减少约50%。第1 次心肌

梗死的生还者1 周至少吃 2 次脂肪含量高的鱼(fatty fish),2 年的病死率可降低29%。根据36 个国家的研究数据显示,吃鱼可以降低各种死亡危险以及心血管疾病病死率。3.坚果:大型流行病学研究证明,经常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坚果与冠心病低风险相关。荟萃分析显示,平均每天食用67 g 坚果,可降低血清TC 0. 28 mmol/L(约降低5.1%) 和LDL-C 0. 27 mmol/L(约降低7.4%);在高TG 血症的人群中,坚果更可以降低血清TG 0.54 mmol/L(约10. 2%) 。但坚果的能量密度较高,需要注意膳食能量的平衡,以防摄入能量过高。

4.大豆:大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不饱和脂肪酸、钙、B 族维生素以及异黄酮、植物甾醇及大豆低聚糖等,是我国居民膳食中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38 个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未患冠心病的人群中,每天摄入47 g 大豆蛋白可以使血TC 下降9%,LDL-C 下降13%。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摄人大豆异黄酮可以预防冠心病。美国FDA 1999 年通过了健康声称“每日摄入25 g 的大豆蛋白,并且保持低饱和脂肪酸和低胆固醇饮食,可以降低心脏病发生的危险”。

5.酒和酒精:有充分证据表明,适量饮酒可以降低冠心病风险。无论是啤酒、葡萄酒还是白酒,所有酒精饮品都只与冠心病低风险有关,并不适用于其他心血管疾病,也不提倡已经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饮酒。

6.咖啡:未过滤的熟咖啡可升高血TC 和LDL-C,因为咖啡豆含有一种咖啡雌醇的类萜酯。咖啡里的咖啡雌醇量取决于冲咖啡的方法,经过滤纸过滤的咖啡其含量为零,而未过滤的咖啡含量高。在芬兰,由饮用未过滤的咖啡改为饮用过滤的咖啡可大幅度降低血TC。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饮用过滤的咖啡不会增加冠心病的风险。

7.茶: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和动物实验研究表明,茶中的茶多酚及其茶色素类物质可调节血脂、血压并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保护心肌,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荷兰一项人群调查发现,每天喝1-2 杯红茶可使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降低46%,饮用4 杯以上红茶则危险性可降低69%。在日本、挪威等国家进行的人群干预试验也显示了茶及其有效成分对心血管疾病具有预防作用。

二、心血管疾病营养治疗原则

医学营养治疗(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MNT)是心血管疾病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营养治疗的目标是控制血脂、血压、血糖和体重,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同时,增加保护因素。鼓励内科医生自己开营养处方,或推荐病人去咨询临床营养师。对于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营养师作为多学科小组(包括医师、心理医师、护士和药剂师)的成员,通过提供医学营养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影响,对减少再入院和住院天数、提高对限制钠及液体摄入的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等心衰患者的治疗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营养治疗和咨询包括客观地营养评估、准确地营养诊断、科学地营养干预(包括营养教育)、全面地营养监测。推荐首次门诊的时间为45- 90 min,第2-6 次的随访时间为30-60 min,建议每次都有临床营养师参与。从药物治疗开始前,就应进行饮食营养干预措施,并在整个药物治疗期间均持续进行膳食营养干预,以便提高疗效。

医学营养治疗计划需要3-6 个月的时间。首先是行为干预,主要是降低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即减少肉类食品、油炸油煎食品和糕点摄入;减少膳食钠的摄入量,清淡饮食,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量。其次是给予个体化的营养治疗膳食6 周。在第2 次随访时,需要对血脂、血压和血糖的变化进行评估,如有必要,可加强治疗。

第2 次随访时可指导患者学习有关辅助降脂膳食成分(如植物甾醇和膳食纤维)知识,增加膳食中的钾、镁、钙的摄入量,此阶段需对患者的饮食依从性进行监控。在第3 次随访时,如果血脂或血压没有达到目标水平,则开始代谢综合征的治疗。当血脂已经大幅度下降时,应对代谢综合征或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和管理。

校正多种危险因素的关键是增加运动,减少能量摄入和减轻体重。通过健康教育和营养咨询,帮助患者学会按膳食营养处方计划合理饮食、阅读食品营养标签、修改食谱、准备或采购健康的食物,以及外出就餐时合理饮食。

极低脂肪膳食有助于达到降脂目标。在二级预防中,这类膳食也可以辅助药物治疗。这类饮食含有最低限度的动物食品,饱和脂肪酸(<30/0)、胆固醇(<5 mg/d) 以及总脂肪(<10%) 的摄入量均非常低,该类膳食主要食用低脂肪的谷物、豆类、蔬菜、水果、蛋清和脱脂乳制品,通常称之为奶蛋素食疗法。对于有他汀类药物禁忌证的患者可以选择极低脂肪膳食进行治疗,或由临床医师根据病情选择。

(一)总原则

1.食物多样化,粗细搭配,平衡膳食。

2.总能量摄入与身体活动要平衡:保持健康体重,BMI 在18.5-<24.0 kg/m2。

3.低脂肪、低饱和脂肪膳食:膳食中脂肪提供的能量不超过总能量的30%,其中饱和脂肪酸不超过总能量的10%,尽量减少摄入肥肉、肉类食品和奶油,尽量不用椰子油和棕榈油。每日烹调油用量控制在20 -30 g。

4.减少反式脂肪酸的摄人,控制其不超过总能量的1%:少吃含有人造黄油的糕点、含有起酥油的饼干和油炸油煎食品。

5.摄入充足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总能量的6%- 10%):n-6/n-3 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适宜(5%-8%/1%-2%),即n-6/n-3 比例达到4-5:1。适量使用植物油,每人每天25 g,每周食用鱼类≥2 次,每次150- 200 g,相当于200- 500 mgEPA 和DHA。素食者可以通过摄入亚麻籽油和坚果获取α- 亚麻酸。提倡从自然食物中摄取n-3 脂肪酸,不主张盲目补充鱼油制剂。

6.适量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能量的10% 左右。适量选择富含油酸的茶油、玉米油、橄榄油、米糠油等烹调用油。

7.低胆固醇:膳食胆固醇摄入量不应超过300 mg/d。限制富含胆固醇的动物性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鱼子、鱿鱼、墨鱼、蛋黄等。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同时也多富含饱和脂肪,选择食物时应一并加以考虑。

8.限盐:每天食盐不超过6g,包括味精、防腐剂、酱菜、调味品中的食盐,提倡食用高钾低钠盐(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9.适当增加钾:使钾/钠=1,即每天钾摄入量为70- 80mmol/L。每天摄人大量蔬菜水果获得钾盐。

10.足量摄入膳食纤维:每天摄入25- 30 g,从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中获取。

11. 足量摄人新鲜蔬菜(400- 500 g/d) 和水果(200-400 g/d):包括绿叶菜、十字花科蔬菜、豆类、水果,可以减少患冠心病、卒中和高血压的风险。

12.增加身体活动:身体活动每天30 min 中等强度,每周5-7 d。

各种营养素和膳食成分目标摄入量见表2。

(二)高血压

1.限制能量的平衡膳食,维持健康体重:适当地降低能量摄入有利于收缩压和舒张压以及LDL-C 的降低。体重超重和肥胖者,根据健康体重,按20- 25 kcal/kg(l kcal=4. 184 kj) 计算每天总能量,或通过膳食调查评估,在目前摄入量的基础上减少500- 1000 kcal/d。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例为蛋白质10%-15%,脂肪20%- 30%,碳水化合物55%-60%。

2.增加身体活动:每天≥30 min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5d。

3.严格控制钠盐:推荐每日食盐用量控制<5 g/d,提倡低盐膳食,限制或不食用腌制品。4.适当增加钾摄人量:3.5-4.7g/d,从自然食物中摄取。

5.足量的钙和镁:推荐饮用牛奶、食用蔬菜和水果。

6.限制饮酒:尽量少喝或不喝。

(三)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

1.针对目前主要的膳食问题进行干预:降低LDL-C,降低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降低总能量。鼓励n-3 脂肪酸以鱼类或鱼油胶囊的形式摄入,适当选择植物甾醇补充剂。

2.严格控制饱和脂肪和肉类食品,适量控制精制碳水化合物食物(精白米面、糕点、糖果、含糖果汁等),保证蔬菜水果摄入。

3.中度限制钠盐:盐摄入不超过6 g/d。

4.适量饮酒应因人而异,并取得医师的同意。不饮酒者,不建议适量饮酒。如有饮酒习惯,建议男性每天的饮酒量(酒精)不超过25 g,相当于50 度白酒50 ml,或38 度白酒75 ml,或葡萄酒250 ml,或啤酒750 ml。女性减半。

5.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忌烟和浓茶。

6.适量身体活动: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营养治疗基本要素见表3。

身体活动水平中等,体重正常的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患者可参考表4 制定膳食营养方案,参考表5 制定食谱。

(四)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为心脏疾病严重类型,及时进行抢救是治疗成功的主要关键。合理饮食措施对于患者康复及预防并发症发生有重要作用。急性心肌梗死的营养治疗应随病情轻重及病期早晚而改变。

1.制订营养治疗方案前:应了解患者用药情况,包括利尿药、降压药;血钠、血钾水平、肾功能、补液量及电解质种类、数量;了解患者饮食习惯等。根据病情和患者接受情况,征求主管医生意见,处方营养治疗方案,并通过随访适时修订。

2.急性期1-3 d 时:一般每天低脂流质饮食。根据病情,控制液体量。可进食浓米汤、厚藕粉、枣泥汤、去油肉茸、鸡茸汤、薄面糊等食品,经口摄入能量以500-800 kcal 为宜。病情好转,可渐改为低脂半流质饮食,全日能量1000-1500 kcal,可食用鱼类、鸡蛋清、瘦肉末、切碎的嫩蔬菜及水果、面条、面片、馄饨、面包、米粉、粥等。

禁止可能导致患者肠胀气和浓烈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豆浆、牛奶、浓茶、咖啡等)。避免过冷过热食物;少食多餐,5-6 餐/d,以减轻心脏负担。病情稳定后,可进食清淡和易消化的食品,营养素组成比例可参考冠心病饮食原则。

3.限制脂类:低脂肪、低胆固醇、高多不饱和脂肪酸饮食原则。病情稳定逐渐恢复活动后,饮食可逐渐增加或进软食。脂肪限制在40 g/d 以内,伴有肥胖者应控制能量和碳水化合物。4.注意维持血液钾、钠平衡:对合并有高血压或心衰者仍应注意限钠摄入。应用利尿剂有大量电解质自尿中丢失时,则不宜限制过严。镁对缺血性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作用,膳食中应有一定的镁,建议成人镁的适宜摄入量为300-450mg/d,主要从富含镁的食物如有色蔬菜、小米、面粉、肉、水产品、豆制品等中获取。

5.对于治疗后需要服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的患者,应注意Vit K 与抗凝药的拮抗作用,保持每天Vit K 摄入量稳定。Vit K 含量丰富的食物有绿色蔬菜、动物肝脏、鱼类、肉类、乳和乳制品、豆类、麦麸等。

心肌梗死患者食品宜忌见表6。

(五)慢性心衰

1.适当的能量:既要控制体重增长,又要防止心脏疾病相关营养不良发生。心衰患者的能量需求取决于目前的干重(无水肿情况下的体重)、活动受限程度以及心衰的程度,一般给予25- 30 kcal/kg 理想体重。活动受限的超重和肥胖患者,必须减重以达到一个适当体重,以免增加心肌负荷,因此,对于肥胖患者,低能量平衡饮食(1000- 1200 kcal/d) 可以减少心脏负荷,有利于体重减轻,并确保患者没有营养不良。严重的心衰患者,应按照临床实际情况需要进行相应的营养治疗。

2.防止心脏疾病恶液质发生:由于心衰患者增加能量消耗10%- 20%,且面临疾病原因导致进食受限,约40% 的患者面临营养不良的风险。根据营养风险评估评分,确定进行积极的肠内肠外营养支持。

3.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根据水钠潴留和血钠水平,适当限钠,给予不超过3g 盐的限钠膳食。若使用利尿剂者,则适当放宽。由于摄入不足、丢失增加或利尿剂治疗等可出现低钾血症,应摄入含钾高的食物。同时应监测使用利尿剂者镁的缺乏问题,并给予治疗。如因肾功能减退,出现高钾、高镁血症,则应选择含钾、镁低的食物。另外,给予适量的钙补充在心衰的治疗中有积极的意义。

心衰时水潴留继发于钠潴留,在限钠的同时多数无须严格限制液体量。但考虑过多液体量可加重循环负担,故主张成人液体量为1000 -1500 ml/d,包括饮食摄人量和输液量。产能营养物质的体积越小越好,肠内营养管饲的液体配方应达到1.5-2.0 kcal/ml 的高能量密度。4.低脂膳食,给予n-3 多不饱和脂肪酸:食用富含n-3 脂肪酸的鱼类和鱼油可以降低高TG 水平,预防房颤,甚至有可能降低心衰病死率。建议每天从海鱼或者鱼油补充剂中摄入1 g n-3 脂肪酸。

5.充足的优质蛋白质,应占总蛋白的2/3 以上。

6.适当补充B 族维生素:由于饮食摄入受限、使用强效利尿剂以及年龄增长,心衰患者存在Vit B.缺乏的风险。摄入较多的膳食叶酸和Vit B6 与心衰及卒中死亡风险降低有关,同时有可能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7.少食多餐,食物应以软、烂、细为主,易于消化。

8.戒烟、戒酒。

三、心血管疾病膳食营养处方的制定

(一)指导病人改变膳食习惯和生活方式4A 原则

1.评价(assessment):对患者日常膳食方式和食物摄人情况进行评价。

2.询问(ask):通过询问进一步了解患者的想法和理念,了解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障碍。3.劝告(advice):对患者进行指导,鼓励从现在做起,循序渐进,逐渐改变不良生活方式。4.随访(arrangement):为了加强依从性,要定期随访,巩固已获得的成果,并设定下一目标。

(二)膳食营养处方制定步骤

1.评估:包括营养问题和诊断,即通过膳食回顾法或食物频率问卷,了解、评估每日摄入的总能量、总脂肪、饱和脂肪、钠盐和其他营养素摄入水平;饮食习惯和行为方式;身体活动水平和运动功能状态;以及体格测量和适当的生化指标。

2.制定个体化膳食营养处方:根据评估结果,针对膳食和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制定个体化膳食营养处方。

3.膳食指导:根据营养处方和个人饮食习惯,制定食谱;健康膳食选择;指导行为改变,纠正不良饮食行为。

4.营养教育:对患者及其家庭成员,使其关注自己的膳食目标,并知道如何完成之;了解常见食物中盐、脂肪、胆固醇和能量含量和各类食物营养价值及其特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食品营养标签应用,科学运动等。

5.注意事项:将行为改变模式与贯彻既定膳食方案结合起来。膳食指导和生活方式调整应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考虑可行性,针对不同危险因素进行排序,循序渐进,逐步改善。(三)高血压患者营养处方制定

【案例】邓先生,50 岁。身高178 cm,体重98 kg,某公司总经理,高血压病史10 年,服用降压药物5 年。外出进餐较多,饮白酒平均每日约250 ml。吸烟30 支/d。生活不规律,睡眠较差。尚未发现明显的心脑血管疾病及肾脏并发症。

1.了解基本病情:询问现病史,测量血压;与血压相关的其他并发症,血糖、血脂、心功能、肾功能等;了解与营养相关的高血压发生危险因素(如肥胖、精神压力、外出进餐、饮酒、睡眠等)。

2.了解患者饮食和行为,评估目前膳食营养状况和身体活动水平: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 询问饮食习惯和喜好;(2) 每日吃几餐(包括加餐);(3) 主食摄入量;(4) 蔬菜、水果摄人情况;(5) 肉蛋、奶制品(全脂或脱脂)摄人情况;(6) 烹调油脂、坚果类摄人情况;(7) 家庭调味品(食盐、酱油、鸡精、味精、腌制品等的摄人情况);(8) 外出进餐的频率;(9) 饮酒的习惯,计算每日酒精摄入量(不可忽略的能量摄入);(10) 身体活动情况,目前身体活动水平在什么阶段;(11) 吸烟的时间、年限,是否准备戒烟(对于控制血压的益处)。3.制定膳食营养处方:(1)计算标准体重:身高(cm) -105。身高178 cm 的人标准体重为178 -105= 73(kg),实际体重为98 kg,超出标准体重30%,属肥胖。或按BMI<24 kg/ m2 计算,24 kg/m2×(1. 78 m)2=76. 04kg,即标准体重≤76 kg。身体活动水平低。(2) 计算每天能量摄人量:按每天20-25 kcal/kg 计算每日总能量:73 kg×(20~25)kcal/kg= 1460-1825 kcal; 或76 kg×(20-25) kcal/kg=1520-1900 kcal,即能量摄入最多不超过1900 kcal/d。

(3) 膳食处方:主食(粮谷类)225- 300 g/d(生重),其中粗杂粮50 g 左右;蔬菜500 g/d (叶菜和瓜类为主);水果为200 g/d 左右(低含糖量水果为宜);肉类50 g/d 瘦肉(鸡鸭类为主,减少畜肉类);鱼虾为50 g/d(海鱼为佳);蛋类每3—4 个/周;脱脂牛奶250ml/d;豆类及其制品适量,25- 30 g/d,相当于豆腐100- 150 g,或豆腐干50- 60 g,或豆浆500-600 g;烹调用植物油20-25 g/d;食盐:<5 g/d。

4.生活方式指导:(1) 饮食尽量清淡少盐,肥肉、油炸油煎食品尽量少吃;严格控制猪、牛、羊肉和火腿等畜肉摄入,可选禽肉,增加鱼类摄入。(2) 严格限制高钠食品的摄入,每天食盐摄人量不超过5g;除了注意食盐和酱油限量外,应特别注意鸡精、味精、饮料、罐头等含钠高的食品;尽量少吃或不吃加工食品。

(3) 增加日常蔬菜、水果和奶制品摄入,尤其是绿叶菜、各种水果以及根茎蔬菜、低脂乳制品、豆类和坚果类,以增加钾、钙、镁摄入。(4) 戒酒。如果不能戒掉,严格控制饮酒量,白酒一天不超过50 ml,或葡萄酒250 ml,或啤酒750 ml。

(5) 增加日常身体活动,坚持运动锻炼,每天步行或快走30~40 min,每周5-7 d。超重或者肥胖的高血压患者应该力求每天300-500 kcal,或者每周1000- 2000 kcal 的运动能量消耗,以促进减轻或者控制体重。在减重后还想进一步维持更低的健康体重者,可进行每天60- 90 min 中等强度运动活动。(6) 调整工作压力,生活放松。这有利于睡眠的改善,并协助控制血压。(7) 建议戒烟。评估戒断症状和戒断意愿。

5.营养教育:对患者进行食物营养教育,健康膳食选择;会看食物营养标签;认识高盐食物,知道如何避免过高的盐摄入量;认识运动的好处,减肥的重要性等。注意监测血压,并跟踪反馈。

专家组名单(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常翠青(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陈步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心内科);陈春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君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陈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丁荣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董吁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杜青(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内科);高炜(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

郭兰(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郭新贵(上海华东医院心内科);胡大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贾梅(中国营养学会科普委员会);荆志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李虹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李瑞杰(北京朝阳区第二医

院心内科);皮林(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心内科);史旭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心内科);孙建琴(上海华东医院营养科);孙明晓(卫生部北京医院营养科);

王乐民(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薛长勇(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杨晓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杨月欣(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张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张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营养科);张抒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赵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赵文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共识发起专家:胡大一

共识执笔专家:常翠青赵文华贾梅

文章摘自《中华内科杂志》2014 年2 月第53 卷第2 期P151

文章作者:常翠青

血友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血友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一、定义 血友病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可分为血友病A和血友病B。前者表现为凝血因子Ⅷ(FⅧ)缺乏,后者表现为凝血因子Ⅸ(FⅨ)缺乏,均由相应的凝血因子基因突变引起。 二、流行病学 血友病的发病率无明显种族和地区差异。在男性人群中血友病A的发病率约为1/5000,血友病B的发病率约为1/25 000;女性血友病患者极其罕见。血友病A占血友病患者80%~85%,血友病B占15%~20%。 由于医疗条件等各方面原因,血友病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及同一国家不同时期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我国1986至1989年在全国24个省市的37个地区所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的血友病患病率为2.73/10万。 三、临床表现与分型 1.血友病A和血友病B的临床表现相同,主要表现为关节、肌肉和深部组织出血,也可有胃肠道、泌尿道、中枢神经系统出血以及拔牙后出血不止等。若反复出血,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关节畸形和(或)假肿瘤形成,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2.外伤或手术后延迟性出血是本病的特点。 3.轻型患者一般很少出血,只有在损伤或手术后才发生出血;重型患者自幼即有出血,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中间型患者出血的严重程度介于轻型和重型之间。

4.分型:根据FⅧ或FⅨ的活性水平可将血友病分为轻型、中间型和重型(表1)。 表1 血友病A/B临床分型 四、实验室检查 1.血小板计数正常,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出血时间等正常,血块回缩试验正常,纤维蛋白原定量正常。 2.重型血友病患者部分激活的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轻型血友病患者APTT仅轻度延长或正常。 3.确诊试验:确诊血友病依赖于FⅧ活性(FⅧ∶C)、FⅨ∶C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的测定。血友病A患者FⅧ∶C减低或缺乏,VWF∶Ag正常,FⅧ∶C/VWF∶Ag比值明显降低。血友病B患者FⅨ∶C 减低或缺乏。 4.抑制物检测:若出现治疗效果不如既往,应该考虑患者可能产生了抑制物,应进行凝血因子抑制物滴度测定。有条件的患者应该在开始接受凝血因子治疗后的前50个暴露日定期检测抑制物。此外,患者接受手术前必须检测抑制物。 (1)抑制物筛选:

肠内营养治疗指南

肠内营养治疗指南 肠内营养治疗指南 营养是治疗疾病和健康长寿的保证。对患者来说,合理、平衡、及时的临床营养治疗极为重要。营养治疗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治疗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治疗,而前者又分为饮食治疗和管喂营养治疗。危重病人的营养治疗非常重要,俗话说疾病三分治,七分养”,营养即在 其中。任何时候都应遵循,如果胃肠存在,就应首先考虑使用肠内营养。与肠外相比,肠内营养经济、安全、方便,符合生理过程。 肠内营养制剂按蛋白来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氨基酸型和短肽型(要素型)制剂(冬泽力);另一类是整蛋白型(非要素型)制剂(冬泽全)。每一类型的制剂中又可分为平衡型和疾病特异型。肠内营养制剂在国外还包括组件式肠内营养制剂。 为提高临床营养治疗效果,规范临床营养治疗程序,在参照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冬泽特医专家的经验,制订营养治疗指南,供临床应用参考。 一、适应证 1、意识障碍、昏迷和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外伤、脑血管疾病、脑肿瘤、脑炎等所致的昏迷患者,老年痴呆不能经口进食或精神失常、严重抑郁症、神 经性厌食者等。 2、吞咽困难和失去咀嚼能力:如咽下困难、口咽部外伤及手术后、重症肌无力者等。

3、上消化管梗阻或手术:如食管炎症、化学性损伤等造成咀嚼困难或吞咽困难、食管狭窄梗阻、食管癌、幽门梗阻、吻合口水肿狭窄、胃瘫等。 4、高代谢状态:如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等所致机体高代谢、负氮平衡者。 5、消化管痿:通常适用于低流量痿或痿的后期,如食管痿、胃痿、肠痿、胆痿、胰痿等。对低位小肠痿、结肠痿及空肠喂养的胃十二指肠痿效果最好。 6、术前准备和术后营养不良:如术前肠管准备期间、术中有额外营养素丢失者等。 7、炎性肠管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Crohns病等。 8、短肠综合征:短肠综合征肠代偿阶段。

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一、二、三).pdf

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一、二、三) 一、前言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根据近年来抗血小 板治疗药物相关临床试验结果,综合美国心脏病学学会基金会(ACCF)/美同心脏协会(AHA)、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SC)、心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学会(SCAI)、欧洲卒中组织等权威机构发布的最新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科 分会等国内学术机构发布的指南和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现状,组织相关专家撰 写了本共识,以推进我国抗血小板治疗的规范化。共识制定过程:(1)全面复习各类心脑血管疾病涉及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研究证据;(2)综合评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临床研究证据,并考虑中国患者的临床特征;(3)讨论现有各类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指南中涉及抗血小板治疗内容;(4)综合评估证据。 二、抗血小板药物种类及药理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影响心、脑血管和外周动脉的全身系统性疾病。血小 板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常用抗血小板药物有以下几种。 1.血栓素A2(TXA2)抑制剂:阿司匹林或乙酰水杨酸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皿栓 素抑制剂,40年前发现其抑制血小板的作用,是目前抗血小板治疗的基本药物。阿 司匹林通过对环氧酶(COX)-1的作用直接抑制TXA2合成,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活性。阿司旺林其他作用包括介导血小板抑制的嗜中性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以及参 与各种凝血级联反应和纤溶过程[1-2]。阿司匹林口服后吸收迅速、完全,服用后1 h 达峰值血药浓度。在胃内开始吸收,在小肠上段吸收大部分。阿司匹林以结合代谢 物和游离水杨酸从肾脏排泄。嚼服阿司匹林,起效快. 2.二磷酸腺苷(ADP)P2Y12受体拮抗剂:ADP存在于血小板内的高密度颗粒中,与止血及血栓形成有关、血小板ADP受体调控ADP浓度,人类血小板有3种不同ADP

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00712132927).pdf

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3) 发布日期:2015-02-01 制定者: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Chinese Diabetes Society)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 出处:中华糖尿病杂志.2015,7(2):73-88. 内容介绍: 2010年,我国制定了首个糖尿病MNT(医学营养治疗)指南,近三年来,由于《制定循证指南的方法学》更 新,同时糖尿病MNT和代谢治疗领域也出现了诸多突破性进展,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 专业委员会于2013年启动了《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13)》的修订工作,涉及糖尿病营养预防、治疗及 并发症防治、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技术等诸多领域,并新增了“糖尿病外科手术治疗与营养治疗”章节,将“应激性 高血糖”章节扩展为“创伤与危重病:应激性高血糖”等。2013版指南依然坚持重点突出、简明扼要、科学性与实践 性并重,服务于临床的宗旨。以下是各章节的推荐意见一览。 1.任何类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均需依据治疗目标接受个体化MNT,建议由熟悉糖尿病治疗的营养(医)师指导下完成更佳(A)。 2.MNT可预防糖尿病,改善生活质量和临床结局,节约医疗费用(B)。 3.对于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强调改善生活方式,包括适度减轻体重(7%)和规律、适度的体力活动(每周>150 min)、合理饮食控制,能够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A)。 4.制定MNT方案时,应考虑患者具体需求、是否愿意改变及具有改变的能力(D)。 5.MNT能够改善肥胖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等指标(A)。 6.针对住院糖尿病患者MNT能够减少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住院时间及胰岛素用量(B)。 一、能量 1.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患者应接受个体化能量平衡计划,目标是既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又满足不同情况下的营 养需求(B)。 2.对于所有患糖尿病或有糖尿病患病风险的肥胖或超重个体,应建议减重(A)。 3.在超重或肥胖的胰岛素抵抗个体中,适当减轻体重可改善胰岛素抵抗(A)。 4.就减重效果而言,限制能量摄入较单纯调节营养素比例更关键(B)。 不推荐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接受极低能量(<800 kCal/d)的营养治疗(D)。 二、碳水化合物 1.推荐每日碳水化合物供能比45%~60%(B);如碳水化合物的来源为低GI食物,其供能比可达60%(A)。 2.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有利于血糖控制,但对于血脂仅观察到改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B)。 3.糖尿病患者膳食纤维摄入可高于健康成年人推荐摄入量,推荐25~30 g/d或10~14 g/1 000 kCal(B)。 4.蔗糖引起的血糖升幅并不比相同能量的淀粉引起的升幅更高,但摄入量太高时可能升高血糖及TG水平,不推荐常规摄入(B);不推荐在糖尿病饮食中常规添加大量果糖作为甜味剂,过量果糖不利于血脂代谢(A)。 5.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饮酒,如饮酒则需计入全日总能量,具体摄入量可参考:女性每天不超过1个酒精单位,男性每天不超过2个酒精单位,建议每周饮酒不超过2次(D)。 三、脂肪

营养专家共识[1]

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CSCO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 2011年9月16日

目录 前言 (2) 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及评定 (4) 非终末期手术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 (8) 非终末期化疗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 (12) 非终末期放疗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 (16) 终末期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 (20) 附表1:NCCN证据和共识的分类和牛津推荐意见分级(OCEBM)对照 (23) 附表2:NRS2002评分系统 (23) 附表3:病人提供-主观全面评定(PG-SGA)评定量表 (24) CSCO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名单 (26) 1

1前言 恶性肿瘤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延长了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使得恶性肿瘤逐步成为一种可控可治的慢性疾病,因此,重视患者的生存质量应该成为现代肿瘤学的重要领域。肿瘤营养学是一门研究恶性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探讨适合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和营养状况的评估方法,通过营养治疗以提高抗肿瘤治疗的疗效,并改善生存质量的新兴交叉学科。肿瘤营养学有异于一般意义的营养学,因为荷瘤机体的应激状态和肿瘤组织的不断增殖带来了晚期及终末期患者明显的异常代谢状态,而且营养治疗不同于手术、放疗、化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方法,对肿瘤细胞没有直接杀灭作用。因此,需要肿瘤学家和营养学家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不断推动其研究和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的肿瘤营养学科。 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已成为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规范对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放化疗期间及姑息治疗时期进行合理、有效的营养治疗,CSCO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广泛征求意见,多次组织讨论,几经修改,根据我国目前的肿瘤营养治疗情况,结合了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原为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SPEN)、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ASPEN)最新肿瘤营养治疗指南,从而形成专家共识。有关本共识中常用的名词解释定义如下: 1)营养治疗(nutritional therapy):一般认为包括经口、肠内或肠外途径为患者提供较全面营养素,并起到代谢调理的作用。 2)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指经消化道给予营养素,根据组成不同分为大分子聚合物(整蛋白)型和小分子聚合物(氨基酸、短肽)型。 3)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经静脉为无法经胃肠摄取和利用营养素的患者提供包括氨基酸、脂肪、糖类、维生素及矿物质在内的营养素,以抑制分解代谢,促进合成代谢并维持结构蛋白的功能。 4)营养不良(malnutrition):因能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缺乏或过度,对机体功能乃至临床结局造成不良影响。 5)营养不足(nutritional insufficiency):通常指蛋白质-能量缺乏型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指能量或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者,造成特异性的营养缺乏症状。 6)营养风险(nutritional risk):指现存的或潜在的营养和代谢状况对疾病或手术相关的临床结局(感染有关的并发症、住院日等)发生负面影响的可能。 7)营养风险筛查(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是临床医护人员用来判断肿瘤病人是否需要进一步进行全面营养评定和制定营养治疗计划的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 8)营养评定(nutritional assessment):由营养专业人员对患者的营养代谢、机体功能等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用于制订营养治疗计划,考虑适应证和可能的副作用。 9)恶液质(cachexia):是一种在癌症患者中存在的表现复杂的综合征,其特点为慢性、进行性、不知 2

HP治疗2012中国专家共识

幽门螺杆菌2012中国专家共识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Hp学组)1999年海南会议提出了《我国对Hp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海南共识》; 2003年安徽桐城会议提出《第二次全国Hp感染处理共识意见-桐城共识》; 2007年庐山会议提出《第三届全国Hp感染处理共识意见-庐山共识》; 2012 年4 月26日在江西井冈山提出《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2012年10月发布在《中华内科杂志》。 一.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适应证 1 .消化性溃疡 是根除Hp 最重要的适应证,根除Hp 可促进溃疡愈合,显著降低溃疡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根除Hp 使绝大多数消化性溃疡不再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而是可彻底治愈。 2 .胃MALT 淋巴瘤 是一种少见的胃恶性肿瘤,约80 %以上Hp阳性,早期(病变局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的胃MALT 淋巴瘤根除Hp后可获得完全应答,但病灶深度超过劲膜下层者疗效降低。根除Hp 已成为Hp阳性早期胃MALT 淋巴瘤的一线治疗。 (2012专家指南强烈推荐以上两种情况:根除Hp ) 3 . Hp 阳性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 根除Hp可使8%~20% 的Hp阳性FD患者的症状得到长期缓解,这一疗效优于其他任何治疗 4 .慢性胃炎伴胃粘膜萎缩或糜烂 Hp感染者中最终有< 1 %的人发生肠型胃癌,萎缩和肠化是从非萎缩性胃炎向胃癌演变过程中重要的病变阶段。反复糜烂后可发生萎缩、肠化生。尽管根除Hp预防胃癌的最佳时机是萎缩、肠化生发生前,但在这一阶段根除Hp仍可消除炎症反应,使萎缩发展减慢或停止,并有可能使部分萎缩得到逆转,但肠化生难以逆转 5 .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或手术胃次全切除 6 .需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者(PPI) Hp 感染者长期服用PPI可使胃炎类型发生改变,从胃窦为主胃炎发展为胃体为主胃炎。这是因为服用PPI 后胃内pH上升,有利于Hp从胃窦向胃体位移,胃体炎症和萎缩进一步降低胃酸分泌。胃体萎缩为主的低胃酸或无酸型胃炎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显著升高。 7 .胃癌家族史:除少数(约1%一3% )遗传性弥漫性胃癌外,绝大多数胃癌的发生是Hp感染、环境因索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胃癌患者一级亲属的遗传易感性较高,虽遗传易感性难以改变,但根除Hp可以消除胃癌发病的重要因索,从而提高预防效果。 8 .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

营养师简介

1. 职业定义:公共营养师是从事营养指导、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传播,促进社会公众健康工作的专业人员。 2. 行业定位:医护人员、药师、中小学卫生教师、幼儿园保育员、食品加工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社区保健人员、敬老院保健人员、宾馆、饭店营养配餐人员。 3. 适用人群:食品、医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上述行业相关从业人员。 4. 颁发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按规定办理和核发。 5. 证书性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一本证书 6. 证书分级:五个等级,即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专科生可考)、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本科生,研究生可考)、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持三级证的人员可考)、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持二级证的人员可考) 7. 培训机构: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授权的单位(ps. 太多了,呵呵,不过和社会相比大学还是比较稳妥的,学起来也方便!因为比较了解黑龙江,就写哈市大学里的培训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成教学院、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绥化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等都有)。 8. 考证成本:三级2700~3300元左右(社会力量往往价钱低些,不过可信性差些,表骂我,个人观点!这是北方价,南方听说还有5,6K的,太TM黑了);二级3000~3600元左右!其他级别因为人少就没写。 9. 考试时间:时间比较随意,随学随考;闭卷考试。 10. 证书点评:公共营养师是2005年列入新职业之一,其后发展迅猛,其实与食品专业相关的含金量很高的一个证书(ps. 从价钱上就能看出来),但是一些机构以挣钱为目的,有没有条件都上,而且鱼龙混杂,还有一些假证(不是人保部门发的,盖章要好好核对,一般有省级或省级以上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章和钢印),致使含金量有所下降,但据说国家马上要严格管理,关闭一些无资质的培训机构,就要规范了! 二、食品安全师 1. 职业定义:食品安全师是指具备食品安全管理的相关知识,运用相关技术方法按照国家标准实施食品安全管理的从业人员。 2. 行业定位: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流通企业负责人及职业经理、品控经理、培训经理、质检员、食品工程师、质量监督、化验员、食品研发人员等。 3. 适用人群:食品、公共卫生及相关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上述行业相关从业人员。 4. 颁发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统一核发;中国食品工业协会 5. 证书性质:两本证书,国家职业岗位培训证书(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CETTIC)和食品安全师资格证书(中国食品工业协会)。 6. 证书分级:三个等级,即助理食品安全师(专科生可考)、食品安全师(本科生,研究生可考)、高级食品安全师(持食品安全师的人员可考)。 7. 培训机构: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权的单位(ps. 管理的很规范,一般一个省或地区就一个培训中心,一个考试中心,考培分离,目前比较少)查了一些,如下(按音序): 东北农业大学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食品学会;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省食品工业协会;河南省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江苏常熟理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辽源市食品安全监管中心;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山东省食品工业协会;上海交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弄学院分院;上海理工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四川省食品工业协会;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西安工程技术学校;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8. 考证成本:助级1800元左右(专科生);中级1300~2500元左右(有在校学生价,食品安全专业学生最便宜,毕业了就贵了,呵呵,可能是因为挣钱了吧)!高级6000~7000元左右(这个还是挣两年钱再说吧,或者工作后让老板报销,呵呵)。

心血管疾病营养治疗原则——营养处方(二)总原则

心血管疾病营养治疗原则——营养处方(二)总原则 1、食物多样化,粗细搭配,平衡膳食。参见附录《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2、总能量摄入与身体活动要平衡,保持健康体重,体重指数(BMI)在18.5-24(kg/m2)。 3、低脂肪、低饱和脂肪膳食。膳食中脂肪提供的能量不超过总能量的30%,其中饱和脂肪酸不超过总能量的10%,尽量减少摄入肥肉、肉类食品和奶油,尽量不用椰子油和棕榈油。每日烹调油用量控制在20-30g。 4、尽可能的减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控制在不超过1%总能量。少吃含有人造黄油的糕点、含有起酥油的饼干和油炸油煎食品。 5、摄入充足的多不饱和脂肪酸(6%-10%总能量),n-6/n-3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适宜(5%-8%/1%-2%),即n-6/n-3比例达到(4-5):1。适量使用植物油(25g/人/天),每周食用1-2次鱼类,相当于200-500mgEPA和DHA。素食者可以通过摄入亚麻籽油和坚果

获取——亚麻酸。提倡从自然食物中摄取n-3脂肪酸,不主张盲目补充鱼油制剂。 6、适量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能量的10%左右。适量选择富含油酸的橄榄油、茶油、米糠油等烹调用油。 7、低胆固醇。膳食胆固醇摄入量不应超过300mg/d。限制富含胆固醇的动物性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鱼籽、鱿鱼、墨鱼等。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同时也富含饱和脂肪,选择食物时应一并加以考虑。 8、限盐。每天食盐不超过6g,包括味精、防腐剂、酱菜、调味品中的食盐,提倡食用高钾低钠盐(肾功不全者慎用)。 9、适当增加钾,使钾/钠等于1,即每天钾摄入量为70-80mmol。每天摄入大量蔬菜水果获得钾盐。 10、足量摄入膳食纤维,每天摄入25-30g,从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中获取。

慢性肾脏病蛋白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慢性肾脏病蛋白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近年来,全球终末期肾病患病率持续增长。这与人口老龄化、能够引起肾损害的疾病(特别是糖尿病) 的发病率增加以及透析治疗的普及有关。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费用也在增长,这对于全球特别是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经济问题。由全国肾脏病界和糖尿病界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在2004 年2 月召开了第一次《慢性肾脏病蛋白营养治疗专家共识》的制定会议,并于2005 年3月对其进行了再修订,旨在指出有关慢性肾脏病(CKD) 病人限蛋白饮食的治疗前景,提供合理的临床饮食治疗方案。 1 营养治疗对CKD 的意义 限制蛋白质饮食是治疗CKD、特别是慢性肾衰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行低蛋白饮食、尤其极低蛋白饮食治疗时,为防止营养不良,建议给病人同时补充复方α2酮酸制剂或必需氨基酸制剂。已有研究证明,补充复方α2酮酸制剂在延缓肾损害进展上疗效优于必需氨基酸制剂。低蛋白饮食加复方α2酮酸制剂治疗有如下益处: (1) 减轻氮质血症,改善代谢性酸中毒。 (2) 补充机体必需氨基酸,改善蛋白质代谢。(3) 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糖代谢。(4) 提高脂酶活性,改善脂代谢。(5) 降低高血磷,改善低血钙, 减轻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6) 减少蛋白尿排泄,延缓CKD 进展。 2 营养治疗的实施方案 2. 1 透析前非糖尿病肾病病人 2.1. 1 蛋白入量CKD 第1 期[ 肾小球滤过率(GFR) ≥90 ml/ (min?1. 73m2) ] 、2 期[ GFR60~89 ml/(min?1. 73m2) ]原则上宜减少饮食蛋白,推荐蛋白入量0. 8 g/ (kg?d) 。从CKD 第3 期[ GFR < 60 ml/ (min?1. 73m2) ]即应开始低蛋白饮食治疗,推荐蛋白入量0. 6 g/ ( kg ?d ) , 并可补充复方α2酮酸制剂0. 12 g/ (kg?d) 。若GFR 已重度下降[ < 25

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晕厥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病因很多,机制复杂,涉及多个学科。因此,规范晕厥的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发布。参照加拿大心血管学会有关晕厥的最新指导性文件并结合近年来的进展,国内本领域的专家撰写了《晕厥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发表于《中华内科杂志》。该共识旨在制定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晕厥诊断与治疗的指导性文件,帮助临床医生确立晕厥诊断,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共识摘要如下: 一、晕厥分类 1.神经介导的反射性晕厥: 反射性晕厥根据涉及的传出路径而分为交感性或迷走性。当直立位血管收缩反应降低导致的低血压为主要机制时,即为血管抑制型,当心动过缓或心脏收缩能力减弱是主要机制时为心脏抑制型,这两种机制均存在时则为混合型。 2.体位性低血压及直立不耐受综合征: 与反射性晕厥相比,自主神经功能衰竭时交感神经反射通路传出活性慢性受损,因此血管收缩减弱。起立时,血压下降,出现晕厥或近似晕厥。体位性低血压为起立时收缩压异常减低。

在病理生理上,反射性晕厥和ANF没有重叠之处,但二者的临床表现常有相同之处,有时会造成鉴别诊断困难。 直立不耐受是指直立位时血液循环异常导致的症状和体征。晕厥是其中一种症状,其他症状包括:头晕,先兆晕厥;虚弱、疲劳、心慌、出汗;视觉异常(模糊、光感、视野缩小);听力异常(听力受损、耳鸣);颈部疼痛(枕部/颈部周围和肩部区域)、后背痛或心前区疼痛。 各种临床直立位不耐受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见表1。其中也包括直立位为主要诱发因素的反射性晕厥。 3.心源性晕厥: 心源性晕厥包括心律失常性晕厥和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性晕厥。 (1)心律失常性晕厥:心律失常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心输出量和脑血流明显下降。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为窦房结自主功能异常或窦房传导异常。这种情况下,晕厥是由于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导致长间歇所致。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突然终止时经常出现长间歇(快-慢综合征)。 获得性房室传导阻滞的严重类型(莫氏Ⅱ型、高度以及完全房室传导阻滞)与晕厥相关。这种情况下,心脏节律依赖低位起搏点起搏或逸搏。因为这些起搏点开始起搏的时间较晚,容易发生晕厥。

心血管疾病营养处方专家共识

心血管疾病营养处方专家共识 2015-02-10 16:04来源:中华内科杂志作者:常翠青 字体大小 -|+ 膳食营养是影响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从膳食中摄入的能量、饱和脂肪和胆固醇过多以及蔬菜水果摄人不足等增加心血管病发生的风险,而合理科学膳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包括合理的膳食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基石。 医学营养治疗和/或生活方式治疗可减少LDL-C 和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作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措施之一,能降低冠心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且经济、简单、有效、无副作用。因此,我国与许多国家的医学专业学会或协会都膳食干预和/或生活方式治疗纳入心血管疾病一级、二级预防和康复的内容。 一、膳食、营养因素与心血管疾病 流行病学研究、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与许多膳食因素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循证医学证据显示,鱼和鱼油[富含二十碳五烯酸( EPA) 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蔬菜和水果(包括浆果)、富含亚油酸和钾的食物、植物甾醇,以及规律的身体活动与减少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饱和脂肪酸(豆蔻酸和棕榈酸)、反式脂肪酸、高钠摄人、大量饮酒、超重和肥胖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维生素(Vit)E 补充剂与心血管疾病无关联。 α- 亚麻酸、油酸、膳食纤维(非淀粉多糖)、全粒类谷物、无盐坚果、叶酸很可能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膳食胆固醇和未过滤的熟咖啡很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硬脂酸与心血管疾病没有关系。摄人类黄酮和大豆制品可能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而富含月桂酸的脂肪、 B- 胡萝卜素补充剂和胎儿营养不良可能增加其风险。膳食营养因素与患心血管疾病风险研究证据水平见表1。

肠内营养治疗指南(精校版本)

肠内营养治疗指南 营养是治疗疾病和健康长寿的保证。对患者来说,合理、平衡、及时的临床营养治疗极为重要。营养治疗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治疗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治疗,而前者又分为饮食治疗和管喂营养治疗。危重病人的营养治疗非常重要,俗话说“疾病三分治,七分养”,营养即在其中。任何时候都应遵循,如果胃肠存在,就应首先考虑使用肠内营养。与肠外相比,肠内营养经济、安全、方便,符合生理过程。 肠内营养制剂按蛋白来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氨基酸型和短肽型(要素型)制剂(冬泽力);另一类是整蛋白型(非要素型)制剂(冬泽全)。每一类型的制剂中又可分为平衡型和疾病特异型。肠内营养制剂在国外还包括组件式肠内营养制剂。 为提高临床营养治疗效果,规范临床营养治疗程序,在参照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冬泽特医专家的经验,制订营养治疗指南,供临床应用参考。 一、适应证 1、意识障碍、昏迷和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外伤、脑血管疾病、脑肿瘤、脑炎等所致的昏迷患者,老年痴呆不能经口进食或精神失常、严重抑郁症、神经性厌食者等。 2、吞咽困难和失去咀嚼能力:如咽下困难、口咽部外伤及手术后、重症肌无力者等。 3、上消化管梗阻或手术:如食管炎症、化学性损伤等造成咀嚼困难或吞咽困难、食管狭窄梗阻、食管癌、幽门梗阻、吻合口水肿狭窄、胃瘫等。 4、高代谢状态:如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严重感染等所致机体高代谢、负氮平衡者。 5、消化管瘘:通常适用于低流量瘘或瘘的后期,如食管瘘、胃瘘、肠瘘、胆瘘、胰瘘等。对低位小肠瘘、结肠瘘及空肠喂养的胃十二指肠瘘效果最好。 6、术前准备和术后营养不良:如术前肠管准备期间、术中有额外营养素丢失者等。 7、炎性肠管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Crohns病等。

ASPEN重症患者营养治疗指南(2009)

ASPEN重症患者营养治疗指南(2009) 一.开始肠内营养 1. 在开始肠内营养前,评估应包括入院前的体重减少、营养状况、疾病的严重程度、基础疾病情况及胃肠道功能(E)。 2. 不能自主进食的危重病患者应给予肠内营养支持(C)。 3. 危重病患者营养支持中,肠内营养支持优于肠外营养支持(B)。 4. 肠道喂养应在入室24~48hrs开始(C),争取在48-72hrs达到喂养目标(E)。 5. 营养支持应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开始” (E)。 6. ICU患者不将肠鸣音存在及是否排气作为开始EN指征的否定意见(B)。 7. 有误吸高风险及胃管喂养耐受不佳者,应将胃管放置于小肠内喂养(C)。胃管喂养有较多潴留者,应使用小肠喂养(E)。 二.肠外营养时机 1. 在住院7天后病人仍无法接受 EN时才开始进行 PN(E) 2.既往营养不良而又不能使用肠内营养者,入院后应尽早使用肠外营养(C)。 3. 术前存在营养不良的胃肠道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手术前即开始)应积极给予PN(B)。营养状况正常者,术后5-7天才能开始肠外营养支持(B)。病程预计大于7天者,才能予肠外营养支持。 三.肠内营养剂量 1.肠内营养支持的目标应根据开始肠内营养时的营养状况决定(C)。营养需求应根据预期公式或间接测热法决定(E)。 2.在住院第一周,肠内营养支持应提供目标热卡的50-65%(C)。 3.若肠内营养支持7-10后仍不能提供100%所需热量,应考虑增加肠外营养(E)。而在这之前增加肠外营养,不能增加疗效并可能产生损害性作用(C)。 4 BMI<30者,每日蛋白需要量为1.2-2.0g/kg,烧伤及多发伤者需求量要提高(E)。

世界著名心血管营养学专家

世界著名心血管营养学专家、美国心脏病学会副主席、波士顿塔夫兹大学心血管营养研究所所长列奇廷斯坦教授指出,为了保持心血管的健康,人们应该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经常吃以下九类食品。 一、有叶蔬菜,如:绿花椰菜,花菜,球芽甘蓝,卷心菜,芹菜等。有叶蔬菜提供大量的纤维、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以防止心脑血管硬化。 二、具有鲜亮色素的蔬菜,如:菠菜,莴苣,红薯,南瓜,西葫芦,胡萝卜,红辣椒,黄辣椒,绿辣椒等。这些亮色蔬菜中不仅富含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纤维,而且含有抗氧化的生物素,可以帮助降低血脂,防止血管硬化。 三、新鲜水果,如:苹果,桃子,葡萄,杏子,草莓,西红柿等。水果中富含微量元素、维生素、纤维和抗氧化生物素,可以帮助预防心血管疾病。 四、全谷类食物,如:含麸面粉做的面包,褐色糙米,燕麦片,爆玉米花等。这些全谷类食物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同样能降低低密度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 五、用菜油、豆油或橄榄油做菜,这些植物油中富含奥米加三类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和其他不饱和脂肪酸,可以帮助维持正常心脏血管功能。 六、低脂肪或不含脂肪的乳制品,如:低脂或无脂牛奶,低脂乳酪,酸奶等,以此来替代高脂肪乳制品,可以大大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七、深海鱼类,如:三文鱼,金枪鱼,沙丁鱼,剑鱼等。深海鱼类富含奥米加三类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八、豆类食品,如:豆浆,豆腐,豆腐干,鲜豆或干豆等。豆类中含有大量有益于心脏健康的植物蛋白、脂类和纤维。 九、低度酒,如:啤酒和葡萄酒等,也能帮助降低低密度胆固醇,从而减少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据说多吃洋葱对脑血管硬化有改善作用,特别是针对脑血管硬化引起的头痛偏头痛患者。 与心血管有关的疾病 心脏病是心脏及血管疾病的统称,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血管栓塞等一组疾病。他们的临床表现和特点各异。最关键的基础性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脑出血、脑血栓、心肌梗塞、心绞痛、心力衰竭、早搏等症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

鼻咽癌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共识、指南与标准· 鼻咽癌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抗癌协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1309200)通讯作者:石汉平,电子邮箱:shihp@https://www.doczj.com/doc/354131696.html, 摘要:鼻咽癌是一种发生于鼻咽部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约80%的NPC 发生在中国,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中国重点防治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疾病本身及抗肿瘤治疗的影响,营养不良成为NPC 患者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其中接受放疗的NPC 患者是营养不良发生率最高的群体之一,营养不良严重影响NPC 患者的预后。合理的营养治疗对于NPC 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有积极的影响。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最佳时机采取合适的营养治疗对保证患者放化疗的顺利进行起关键性的作用,并影响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应强调的是,无论采用何种营养治疗方式(肠内或肠外营养),均应该先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能量需要,制定适合于患者的营养方案,并根据体重及相关指标变化及时调整,以提高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能力,减轻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鼻咽癌;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Expert consensus on nutritional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er Chinese Anti-Cancer Association, Chinese Society for Oncological Nutrition and Supportive Care, The Committee of Rehabilitation and Palliative Care, Chinese Clinical Nutritionist Center, Chinese Nutrition Society of Clinical Nutrition, Electronic Journal of Metabolism and Nutrition of Cancer Abstract: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is a malignant tumor that occurs in nasopharyngeal mucosa epithelium. About 80% of NPCs occur in China, which seriously endanger people's health and life safety and NPCs are one of the malignant tumors that China focuses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alnutrition has become a common clinical complication in NPC patients due to the disease itself and anti-tumor therapy. Among them, NPC patients receiving radiotherapy are one of the groups with 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malnutrition. Malnutrition seriously affects the prognosis of NPC patients. Reasonable nutritional therapy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NPC.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condition, choosing the best time and taking appropriate nutritional therapy play a key role to ensure the success of patients with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and thus affect the patient's recovery and prognosis. It should be emphasized that no matter what nutritional treatment (enteral or parenteral nutrition) the patients should be evaluated first. The patient's nutritional status and energy needs should be formulated and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in weight and related indicators in order to improve patients' tolerance to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to reduce adverse reactions, and to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Enteral nutrition; Parenteral nutrition DOI:10.16689/https://www.doczj.com/doc/354131696.html,11-9349/r.2018.01.006 1 背景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 )是一种发生于鼻咽部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目前认为,NPC 的发生主要与EB 病毒(epstein-barrvirus ,EBV )感染[1]、遗传易感性和环境等因素有关。根据WHO 的粗略统计,约80%的NPC 发生在中国,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中国重点防治的恶性肿瘤之一[2]。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2003~2007年中国NPC 的发病率为4.20/10万,死亡率为2.24/10万[3]。 目前放射治疗和化疗是NPC 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疾病本身及抗肿瘤治疗的影响,营养不良成 为NPC 患者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其中接受放疗的NPC 患者是营养不良发生率最高的群体之一[4],营养不良严重影响NPC 患者的预后。研究表明,合理的营养治疗对于NPC 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有积极的影响[5]。因此,对于NPC 患者,为改善其预后,营养治疗是必不可少。2 证据 NPC 患者的营养不良主要表现为体重丢失、能量代谢异常、血浆白蛋白降低和免疫功能下降,其中体重明显降低是其最主要的临床特点。多个队列研究表明,NPC 患者在接受放化疗治疗后,短期内体重有大幅度的下降[6-8]。患者体重丢失是较长时间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不足的结果。2.1 NPC 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相关因素 2.1.1 治疗相关因素 放疗是NPC 患者首选治疗方 ·30·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 2018年3月9日第5卷第1期 Electron?J?Metab?Nutr?Cancer,Mar.?9,2018,Vol.?5,No.?1

2017版: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17版: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在《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0版)的基础上,参考国外诊治指南及近年相关文献,广泛征求专家建议和意见,重新制订了以下AA诊断与治疗新版中国专家共识。一、AA定义及发病机制 AA是一种骨髓造血衰竭(BMF)综合征。其年发病率在我国为0.74/10万人口,可发生于各年龄组,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AA分为先天性及获得性。目前认为T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功能亢进造成骨髓损伤在原发性获得性AA发病机制中占主要地位,新近研究显示遗传背景在AA发病及进展中也可能发挥一定作用,如端粒酶基因突变,也有部分病例发现体细胞突变。先天性AA罕见,主要为范可尼贫血(FA)、先天性角化不良(DKC)、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DBA)、Shwachmann-Diamond综合征(SDS)等。绝大多数AA属获得性,故本指南主要讨论原发性获得性AA。 二、AA的诊断建议 (一)诊断AA的实验室检测项目 1.必需检测项目: (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红细胞计数及形态、血红蛋白(HGB)水平、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血小板计数(PLT)和形态。(2)多部位骨髓穿刺:至少包括髂骨和胸骨。骨髓涂片分析:造血细胞

增生程度;粒、红、淋巴系细胞形态和阶段百分比;巨核细胞数目和形态;小粒造血细胞面积;是否有异常细胞等。(3)骨髓活检:至少取2 cm骨髓组织(髂骨)标本用以评估骨髓增生程度、各系细胞比例、造血组织分布(有无灶性CD34+细胞分布等)情况,以及是否存在骨髓浸润、骨髓纤维化等。(4)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CD34+细胞数量。(5)肝、肾、甲状腺功能,其他生化,病毒学(包括肝炎病毒、EBV、CMV等)及免疫固定电泳检查。(6)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7)流式细胞术检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克隆(CD55、CD59、Flaer)。(8)免疫相关指标检测:T细胞亚群(如CD4+、CD8+、Th1、Th2、Treg等)及细胞因子(如IFN-γ、IL-4、IL-10等)、自身抗体和风湿抗体、造血干细胞及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标志检测。(9)细胞遗传学:常规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del(5q33)、del(20q)等]以及遗传性疾病筛查(儿童或有家族史者推荐做染色体断裂试验),胎儿血红蛋白检测。(10)其他:心电图、肺功能、腹部超声、超声心动图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或CT等),以评价其他原因导致的造血异常。 2.可选检测项目: 有条件的医院可开展以下项目:(1)骨髓造血细胞膜自身抗体检测;(2)端粒长度及端粒酶活性检测、端粒酶基因突变检测、体细胞基因突变检测。 (二)AA诊断标准 1.血常规检查:

心血管疾病营养治疗原则(内容充实)

心血管疾病营养治疗原则 医学营养治疗(medical nutrition therapy,MNT)是心血管疾病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营养治疗的目标是控制血脂、血压、血糖和体重,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同时,增加保护因素。鼓励内科医生自己开营养处方,或推荐病人去咨询临床营养师。对于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营养师作为多学科小组(包括医师、心理医师、护士和药剂师)的成员,通过提供医学营养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影响,对减少再入院和住院天数、提高对限制钠及液体摄入的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等心衰患者的治疗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营养治疗和咨询包括客观地营养评估、准确地营养诊断、科学地营养干预(包括营养教育)、全面地营养监测。推荐首次门诊的时间为 45- 90 min,第 2-6 次的随访时间为 30-60 min,建议每次都有临床营养师参与。从药物治疗开始前,就应进行饮食营养干预措施,并在整个药物治疗期间均持续进行膳食营养干预,以便提高疗效。 医学营养治疗计划需要 3-6 个月的时间。首先是行为干预,主要是降低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即减少肉类食品、油炸油煎食品和糕点摄入;减少膳食钠的摄入量,清淡饮食,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量。其次是给予个体化的营养治疗膳食 6 周。在第 2 次随访时,需要对血脂、血压和血糖的变化进行评估,如有必要,可加强治疗。 第 2 次随访时可指导患者学习有关辅助降脂膳食成分(如植物甾醇和膳食纤维)知识,增加膳食中的钾、镁、钙的摄入量,此阶段需对患者的饮食依从性进行监控。在第 3 次随访时,如果血脂或血压没有达到目标水平,则开始代谢综合征的治疗。当血脂已经大幅度下降时,应对代谢综合征或多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和管理。 校正多种危险因素的关键是增加运动,减少能量摄入和减轻体重。通过健康教育和营养咨询,帮助患者学会按膳食营养处方计划合理饮食、阅读食品营养标签、修改食谱、准备或采购健康的食物,以及外出就餐时合理饮食。 极低脂肪膳食有助于达到降脂目标。在二级预防中,这类膳食也可以辅助药物治疗。这类饮食含有最低限度的动物食品,饱和脂肪酸 (<30/0)、胆固醇(<5 mg/d) 以及总脂肪(<10%) 的摄入量均非常低,该类膳食主要食用低脂肪的谷物、豆类、蔬菜、水果、蛋清和脱脂乳制品,通常称之为奶蛋素食疗法。对于有他汀类药物禁忌证的患者可以选择极低脂肪膳食进行治疗,或由临床医师根据病情选择。 (一)总原则 1.食物多样化,粗细搭配,平衡膳食。 2.总能量摄入与身体活动要平衡:保持健康体重,BMI 在 18.5-<24.0 kg/m2。 3.低脂肪、低饱和脂肪膳食:膳食中脂肪提供的能量不超过总能量的 30%,其中饱和脂肪酸不超过总能量的 10%,尽量减少摄入肥肉、肉类食品和奶油,尽量不用椰子油和棕榈油。每日烹调油用量控制在 20 -30 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