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全景透视】2014届中考物理专题讲解第二讲声现象(含2013年新题)

【中考全景透视】2014届中考物理专题讲解第二讲声现象(含2013年新题)

【中考全景透视】2014届中考物理专题讲解第二讲声现象(含2013年新题)
【中考全景透视】2014届中考物理专题讲解第二讲声现象(含2013年新题)

第二讲声现象

【考纲要求】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速;

(2)声音的三种特性;

(3)噪声的来源及控制;

(4)声的利用;

(5)与声相关的探究实验;

(6)联系与声相关的实际问题。

【命题趋势】

近年来对声现象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怎样防治噪声、超声波(次声波)的应用、乐音的特征等内容上,其中噪声污染、超声波及次声波是新课标考试的热点,值得关注.

【考点探究】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

【例1】除夕夜,热闹的春节文娱晚会进行到午夜时,大家都会等待新年的第一声钟响,在人们敲响大钟后,有同学发现,虽然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大钟仍“余音不止”,其原因是()

A. 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 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C. 是人的听觉“延长”了时间

D. 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解析根据声音产生的条件可知,有声音发出,则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 题目中“余音未止”说明钟一直在发声. 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其效果与余声不同,听觉延长只是主观臆测,空气只能传播钟声,而不能产生钟声.

答案 B.

方法总结: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然可继续存在并传播.

考点二:声音的传播

【例2】如图1所示,两个中学生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对该实验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 用“土电话”通话,表明固体能够传声

B. 用金属丝代替棉线听到的声音就大些,是因为金属丝振动得快

C. 听到声音就能分辨出是谁,是根据音色不同

D. 实验时若不张紧棉线,对方就听不到由“土电话”传来的声音

解析在用“土电话”通话时,图1中听者的右耳会听到由“土电话”传来的声音,说明固体(细棉线、纸杯)能够传声,故选项A的说法是正确的;

用金属丝代替棉线听到的声音就大些,是因为金属传声的能力比细棉线强,而不是因为金属丝振动得快,故选项B错误;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我们根据不同的音色,能区分是谁发出的声音,故选项C正确;实验时若不张紧棉线,话筒方说出的声音无法通过线的振动传到听筒方,也就是说对方就听不到由“土电话”传来的声音,故选项D正确.

答案:B

方法总结:同学们对“土电话”并不陌生,甚至很多同学曾制作过. 试题考查的是最基本的物理知识,是中考经常考查的内容,试题呈现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将所要考查的知识融于具体的活动情境中这也引导同学们要勤动手、善动脑.

考点三:声音的特性

【例3】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从《星光大道》走出来的农民歌手阿宝,以其金属般的嗓音、极其罕见的高音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位专家在评价阿宝的演唱时说:“你的歌曲唱得很有味道,能唱到两个high C,比世界著名的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罗蒂还高出整整八度.”其中“金属般”和“两个high C”描述的是声音的和.

解析乐音的三要素是音调、音色和响度,演员在演唱时声音通过话筒传到机器放大后播放,这其中改变的是响度,而保持原有的音调和音色不变. 阿宝金属般的、极具穿透力的声音,描述的是与众不同的音色,而“两个high C”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答案:音色、音调.

方法总结:有关响度、音调和音色在中考中也是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点,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三者之间的区别: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是由声源振幅决定;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声源振动频率决定;音色是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也就是决定于自身.

考点四:有关声速的计算

【例4】我们看到闪电之后5s,听到了雷声,请问发生雷电的区域大约离我们有多远?

解析一次雷电过程中,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但是由于闪电是以光的速度传播的,非常快,而雷声是以声音的速度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相对于光的速度很慢很慢.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光从有限的距离传过来到达我们的眼睛不需要时间,所以我们就认为看到闪电之后声音才开始传播过来(实际上是同时传播的,只不过在我们看到闪电的时候,声音传播的路程可以忽略). 这5s是声音从雷电发生区域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所用的时间.

答案发生雷电的区域大约离我们的距离为s=vt=340m/s × 5s=1700m.

方法总结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如果涉及到回声的话,要考虑声音所走过的路程是实际距离的两倍. 比如利用声呐探测水中鱼群的位置,声音从发出到回传被接收到,实际走过的路程是距离的两倍.

考点五:声的利用

【例5】超声波是人耳听不见的声音,但它有广泛的应用. 在下列设备中,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是()

A. 验钞机

B. 微波炉

C. 电视遥控器

D. 潜艇上的声呐系统

解析验钞机是利用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

理制成的;微波炉应用的是电磁波中的微波使食物中的水分子剧烈运动,振动中,分子与分子互相摩擦,产生很多内能使温度升高从而快速将食物煮熟的原理制成的;电视遥控器应用的是红外线使被照射物体发热的原理制成的;声呐应用的是超声波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的,利用它发出的超声波碰到水下物体反射形成的回波来发现潜艇、鱼群等水下目标,还可以测位置.

答案 D.

方法总结 这道题要求同学们对多方面的科技知识有所了解,作为考试,一般同学能够凭借记忆作出正确答案,但是作为平常学习,除了要搞清所有基本知识点,还要认真阅读、理解课本中的“生活·物理·社会”及章后的“信息库”. 希望大家做个有心人,学会关注科学、技术、社会,如温室效应、热岛效应、以声消声、光污染、喷雾治伤、人工降雨、火箭、 卫星等,平时学习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考点一、

【经典考题】

1.(2分)(2013?黑龙江)雅安地震时,解放军及时赶到灾区进行救援.被埋者也要积极采取措施配合,方法之一是不断敲击周围坚硬物体,其目的是( ) 用声传递信2.(2分)(2013?锦州)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3.(3分)(2013?绵阳)时值仲夏,常听见“蛙声一片”、“声声蝉鸣”,有时觉得悦耳,有时又打扰我们的休息,为了减轻蛙声和蝉鸣的影响,我们常常紧闭门窗或者戴上耳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2分)(2013?深圳)“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5.(3分)(2013?柳州)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2分)(2013?沈阳)下列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1.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

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 A.这种超声波具有能量

B.这种声波的强度是145dB

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D.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一下成语进行解释,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

B.隔墙有耳——声音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

C.掩耳盗铃——固体可以传声

D.耳熟能详——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

3、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合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

B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

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

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

4.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能辨别主人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

5.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所发乐器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6.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人耳能听到各种频率的声音

C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声音不能在水中传播

7.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是( )

A.声音的音调 B.声音的响度

C.声音的频率 D.传播声音的物质

8、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噪声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10.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吉他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并能像光一样在真空中进行传播

B.用手指在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按压,可以弹奏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C.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合理利用噪声可以控制植物提前或推迟发芽,以此来除掉杂草

11、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房主本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的“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识别的

B、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参考答案【经典考题】

1.C

2.D

3. D

4.A

5.B

5.D

【模拟预测】

1. A

2. A

3. B

4.B

5. A

6. A

7.D

8.B

9.B

10.A

11.D

备战中考物理 声现象综合试题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 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D.引吭高歌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声音的有关知识。 【详解】 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而不是音调高,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2.如下图所示的实验,通过听声音的变化,能够达到“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这个目的的一项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A中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掉到鼓面上,一小球对鼓面的撞击力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也不同;B是研究声音的传播;C和D是研究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的关系.故选A 考点:音调;响度;声音的传播 3.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存环境越来越重视.下列有关声音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指音调高 B.声音在真空中传器速度为340m/s C.风吹树枝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详解】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因此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0m/s,故B错误;

全国中考物理声现象的综合中考真题分类汇总附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 1.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存环境越来越重视.下列有关声音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指音调高 B.声音在真空中传器速度为340m/s C.风吹树枝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详解】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因此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0m/s,故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风吹树叶发出声音,这是由树叶的振动发出的声音,故C 正确; 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 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声现象的基础知识,同时在学习物理的时候,中国的古诗词也含有很丰富的物理知识,所以学习物理是一个很综合性的知识。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和传播速度几个方面去分析同时还考查了声音三个特性的区分。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B.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 C.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的性质 D.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 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故B错误;

2020年中考物理《声现象》专项测试题(含答案)

《声现象》专项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小宇在同学生日宴会上,敲击注入高度水的几个相同玻璃杯,为同学演奏一曲优美动听的《生日快乐》歌,如图所示注入不同高度的水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医生利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超声波声音响度太大,所以人听不见 C.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D.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的音调低,响度大 3.在弹吉他前,需要先调节琴弦的松紧程度,这是在调节琴弦发出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传播速度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的响度如果越大,其音调也越高 B.人耳正常听不到次声和超声,因为它们都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合肥市区内某些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或按压不同笛孔的手指,是为了改变笛声的音调 5.地震、火山爆发时伴有次声波产生,次声波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相比,具有较小的() A.传播速度B.传播能量 C.振动幅度D.振动频率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C.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 m/s D.“B超”在医学上的应用说明声音可传递能量7.下图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者的音调不同 B.甲、乙、丙三者的响度不同 C.甲、乙、丙三者的音色不同 D.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 8.物理课上,老师用力吹一根较长的塑料吸管的同时,用剪刀一小段一小段地剪短吸管,如图所示.同学们听到的声音() A.音色变了 B.音调变了 C.是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D.后排同学与前排同学听到的声音的响度相同 9.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架桥两侧建有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吹笛子时,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色 C.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D.利用超声波可以测量地球与月球间的距离 10.自然界中有许多奥妙的声,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牙齿听声利用的是骨传导 B.用超声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利用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传递信息 D.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11.我校运动会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起跑枪声才开始计时,当运动员到达终点时,计时员秒表的读数为12.29秒,与运动员准确成绩最接近的是()A.12.29秒B.12.58秒 C.12.00秒D.12.18秒 12.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变成了超声波 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2018年中考物理第一轮检测试题(附答案)

2018年中考物理第一轮检测试题(附答案) 同学们都在忙碌地复习自己的功课,为了帮助大家能够在考前对自己多学的知识点有所巩固,下文整理了这篇中考物理第一轮检测试题,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单项选择题 12.下列有关粒子和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是整个宇宙的中心 B.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构成 C.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D.固体的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13.小明到医院探望生病住院的奶奶,见到医院走廊的墙上贴有禁止高声喧哗的标语,听到医护人员对病人低声细语,关怀备至。这里的高和低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14.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关于眼睛及其视力矫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 B.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 C.近视眼的眼镜镜片是凹透镜 D.远视眼看近处景物所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15.在我国北方,可观察到下列自然现象。其中需要吸热的现缘是 A.春回大地冰雪消融 B.夏天的早晨花草上有露水 C.深秋早晨大雾弥漫 D.初冬的早晨霜打枝头 16.2015年2月28日,前央视知名调查记者柴静推出了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引起了社会 各界的关注。改善空气质量,创造更加适宜的人居环境成为当务之急。以下措施不利于改善空气 质量的是 A.加快煤改电、煤改气,多使用清洁能源 B.改进消烟和除

尘装置,提高热机的性能 C.禁止秸秆露天焚烧,加强秸秆综合利用 D,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 17.图17是人们在生活用电中的几种做法,其中正确的是 18实验用电流表的内部构造主要包括金属线圈和磁铁,金属线圈悬置在磁铁的两极间,线圈同时与一根指针和一根蜗旋状弹簧相连,如图18甲所示。当线圈中有电流通过时,线圈就会转动并带动指针偏转,显示出电流的大小。 图18乙所示的四个实验中与这种电流表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19.如图19所示,是运动员们在使用一种弓形弹跳器完成跳跃动作.这种弹跳器独有的弓形弹片可以帮助运动员象袋鼠一样跳起很高的高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员能跳得很高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B.运动员跳到最高点时所受到的重力消失

中考物理复习声现象专项综合练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 1.如下图所示的实验,通过听声音的变化,能够达到“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这个目的的一项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A中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掉到鼓面上,一小球对鼓面的撞击力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也不同;B是研究声音的传

播;C和D是研究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的关系.故选A 考点:音调;响度;声音的传播 2.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存环境越来越重视.下列有关声音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指音调高 B.声音在真空中传器速度为340m/s C.风吹树枝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详解】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因此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0m/s,故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风吹树叶发出声音,这是由树叶的振动发出的声音,故C 正确; D.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汽车安装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 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声现象的基础知识,同时在学习物理的时候,中国的古诗词也含有很丰富的物理知识,所以学习物理是一个很综合性的知识。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和传播速度几个方面去分析同时还考查了声音三个特性的区分。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B.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 C.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的性质 D.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中考物理专题《声现象》综合检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 1.医生给病人检查身体时,经常使用到听诊器,可以听到心脏跳动发出的微弱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们平时不能听到心跳的声音,因为这个声音属于次声波 B.听诊器增大了心脏的振幅,从而增大了声音的响度 C.听诊器是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的原理 D.医生可以判断病人的病情,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我们平时不能听到心跳的声音,是心跳声音的强度太弱,故A错误; BC.听诊器前端实际是一个面积较大的膜腔,被体检者体内的声波振动后,听诊器内的密闭气体随之震动,传到耳塞的一端,由于腔道狭窄,气体的震幅就比前端要大很多,医生听到传来的声音也就大了很多,故BC错误; D.医生是根据声音传递信息来判断病人的病情,故D正确。 2.某校于2018年3月13日举行了“诵读经典致敬大师”为主题的诵读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诵读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B.诵读声一定不是噪音 C.使用话筒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D.诵读声是通过空气传进观众耳朵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或大小.(4)在日常生活中,凡是影响人们工作,生活休息及干扰需要听到的声音都是噪声.【详解】 A.诵读声是由学生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诵读声是优美动听的,但对于需要休息的人来说是一种噪音,故B错误; C.使用话筒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诵读声是通过空气传进观众耳朵的,故D正确. 3.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

中考物理声现象(大题培优)附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中“蝉声、鸟声”靠音调区分 B.诗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为了不惊动鱼”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音C.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钟声”是大钟振动产生的 D.诗句“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中“笛声”是靠笛子传播进入人耳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品质特征,可以区分声源,故诗句中“蝉声、鸟声”靠音色区分,故A错误; B.诗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为了不惊动鱼”是在声源处控制噪音,故B 错误; C.声音由振动产生,诗句中“钟声”是大钟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诗句中“笛声”是靠空气传播进入人耳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注意能正确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音色,其中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特征,由声源振动的材料、方式等决定,可以用来区分声源. 2.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入耳处减弱噪声 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 D.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一定是340m/s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城市路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因为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频率小于20赫兹,是次声波,人耳听不到,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声音在空气中不同温度时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15℃空气中声速约为340m/s,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最新中考物理声现象练习题及答案

最新中考物理声现象练习题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 1.如图所示,①②③④为探究物理规律的四个实验,abcd为物理规律的应用实例,箭头表示规律和应用的对应关系,其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①履杯实验是利用了大气压的作用,北京天坛回音壁是利用了回声的知识,二者关系不对应,故A错误;②U形管是连通器,连通器中装有同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液面保持相平,船闸就是利用连通器原理来工作的,二者关系对应,故B正确;③上面的实验说明了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而飞机的升力利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二者关系不对应,故C错误;④上面的实验说明了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而高压锅是利用了气压增大时沸点升高的原理,二者关系不对应,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结合图中的实验或应用,找出相关的物理知识,并对实验或现象进行解答,最终判断其规律和应用是否对应.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声波 B. 声音在任何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340m/s 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地面通信时利用的是电磁波,故A错误;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速度更快,故B错误; C、物体振动,我们不一定就能听到声音,只有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且达到一定响度的声音人耳才能听到,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导航利用的是电磁波;(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3)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物体发生振动;②介质向外传声;③良好的听觉器官;④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⑤有足够的响度;(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B.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 C. “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做功的本领 D. “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音调不要太高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错误.B、不同人说话的特点不同,即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故B错误. C、“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高频声波具有能量,即具有做功的本领,故C正确. D、“公共场所不要高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时响度不要太大,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声音的三大特征分别是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振幅有关.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频率有关.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4.经常归纳总结知识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下列四个选项是小夏所做的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B.

中考物理声现象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物理声现象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 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B. 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D. 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音色来控制电路的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人们利用超声波的能量,击碎体内的结石,故A错误; B、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进行减弱的,故B正确;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响度来控制电路的,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声音;(2)减弱噪声可以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接收处进行.(3)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声控开关是控制声音的响度的.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站在加速上升的电梯里的人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大于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 B. 测量体温前,用力向下甩体温计,是利用水银的惯性使它回到玻璃泡内 C.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D. 跳水运动员起跳后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 【答案】B 【解析】【解答】解:A、电梯地板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A错误; B、体温计在使用之前,需要先用力向下甩,里面的水银随着体温计一起向下运动,当体温计停下时,水银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就回到玻璃泡内了,故B正确; C、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别去拨动同一音叉时,力大时音叉振动的振幅比力小时的振幅大,两次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C错误; D、起跳后在空中运动时,做曲线运动,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改变.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1)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在两个物体上;(2)惯性是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3)声音的特征是音色、音调和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4)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的改变;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

中考物理专题练习声学试题

声学
一、选择题
1. (2015·娄底中考)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孩子们很容易辨别出爸爸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爸爸声音的
音调不同
B.蒙上双眼仅凭声音也能大致确定声源的方位是由于“双耳效应”
C.文明城市要求植树种草,树木和花草既能美化城市也具有吸收、减弱噪声的作用
D.古代行军宿营时,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
大地传声比空气快
【答案】A
2.(2015·遂宁中考)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回声可以测地球到月球间的距离
B.人们小声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一定低
C.在市区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答案】C
3.(2015·自贡中考)下列有关声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听录音时,调节音量旋钮实质是改变声音的音调
B.真空也能传声
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
【答案】D
4.(2015·荆门中考)2015 年 6 月 1 日晚,“东方之星”客轮在长江水域监利段发生翻沉,
客轮倒扣在江面上,为了尽快救出被困者,搜救队员用铁锤敲击露在水面的船体并将耳朵贴
在船体上听,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敲击船体是为了使铁锤振动发声
B.敲击船体是利用声向被困者传递能量
C.贴在船体上听是为了听到求救的超声波信号
D.贴在船体上听是利用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答案】D
5.(2015·宜宾中考)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
【答案】A
6.(2015·泰安中考)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
B.学业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声音音调要低一些
【答案】D
7.(2015·长沙中考) 长沙福元路大桥东入口采用了全封闭的隔音措施,如图所示,该设
施 长 175 m , 高 7 m. 由 隔 音 板 组 成 , 能 降 噪 20 分 贝 左 右 . 下 列 说 法 中 正 确 的 是
1

中考物理声现象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及解析

中考物理声现象试题类型及其解题技巧及解析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 1.关于声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利用声能够传递能量 B.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 声纹锁在只有房主说出暗语时,才能被打开,因为它能辨别声音的音调 D. 乐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噪声不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结石,利用了声具有能量并且能够传递能量,故A正确;B、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B错误; C、声纹锁在只有房主说出暗语时,才能被打开,因为它能辨别声音的音色,故C错误; D、乐音是由于物体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噪声是由于物体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声音的利用: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2)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3)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噪声也是声音. 2.下面四句话中正确的是() A. 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 医生使用的听诊器减小了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音调更高 C.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 摩托车发动机的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超声波是高频率高能量,所以可以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故A正确; B、听诊器可以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声更大,故B错误; C、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C错误; D、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3)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4)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中考物理声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

中考物理声现象真题汇编(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 1.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 A. 音调低,响度大 B. 音调低,响度小 C. 音调高,响度大 D. 音调高,响度小 【答案】 A 【解析】【分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 【解答】因为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所以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 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这里的“轻声伴唱”是指声音小;因为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所以说男低音比女高音响度大. 故选A. 2.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区各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古诗词诵读活动.下面是小欣同学对某些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 “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是以沉船为参照物 B.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C. “夜半钟声到客船”﹣﹣﹣﹣﹣客船上的人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的 D. “潭清疑水浅”﹣﹣﹣﹣﹣“疑水浅”是光的反射现象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运动是以沉船为参照物的,故A正确;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B错误; C、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来的,故C错误; D、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处发生光的折射而产生的现象,故D 错误. 故选A. 【分析】(1)判断运动是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变化;(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可以判断不同的声音;(4)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站在加速上升的电梯里的人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大于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 B. 测量体温前,用力向下甩体温计,是利用水银的惯性使它回到玻璃泡内 C.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备战中考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 1.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及声呐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有限。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体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声呐系统是超声波应用的一种,声呐发出声波碰到的目标如果是运动的,反射回来的声波(下称“回声”)的音调就会有所变化,它的变化规律是:如果回声的音调变高,说明目标正向声呐靠拢;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 (1)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 (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________。 (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___________。 (4)假设开始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发出的声波信号,在10s内接收到经B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此时信号频率不变,此时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为_____m(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且传播速度不变)。接下来停在海水中的潜艇A继续监控潜艇B,突然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说明此时潜艇B在向潜艇A______(选填“靠拢”或“远离”),且测出潜艇B的速度是20m/s,方向始终在潜艇A、B的连线上,请问声波频率变低1分钟后,潜艇B与潜艇A的距离为________m。 【答案】20Hz-20000Hz 能量真空不能传声 7500 远离 8700 【解析】 【详解】 (1)[1]由材料可知,人耳只能听到20Hz到20000Hz之间的声音,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2)[2]由于超声波具有能量,所以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 (3)[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月球上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4)[4]声波在水中传播的总距离为: s=vt=1500m/s×10s=15000m, 由于声波是反射回来的信号,所以两艘潜艇之间的距离 s1= 15000m 22 s =7500m; [5]由材料可知,如果回声的音调变低,说明目标远离声呐,潜艇A接到潜艇B反射回来的声波频率是变低的,说明此时潜艇B远离潜艇A; [6]1分钟后,潜艇B行驶的路程 s B=v B t=20m/s×60s=1200m,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

2008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 第五单元物体的运动 【知识要点】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_______,常用单位有千米(_____)、分米(_____)、厘米(_____)、毫米(______)、微米(_____)等,更大的单位是光年(______),约9.46×1012,_____更小的单位有纳米(_____)、埃(_____),分别为_______米和______米。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精密工具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_。正确使 用刻度尺要做到:一看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判断是否满足测量的要求;二要放置 __________,并让_______紧靠被测物体;三要在读数时让视线与尺_______;四要注意读出_________和________,并记下单位,还要考虑物体的起点是否对准了0刻度线。 3.遇到不能直接测量的长度还要用间接测量,如测一张纸的厚度可用__________法,地图上一段曲线的长度测量可借助棉线用____________法,测操场的周长可借助自行车用 ____________法,测量乒乓球直径可借助三角板用___________法。 4.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_________,其他单位关系是:1年=_______天= _______季=______月=__________时,1h=_________min=_________s。正确使用秒表测量 时间时,除要注意大盘每格表示的时间和小盘每格表示的时间,还要注意视线_________。 5.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这里的另一物体就是我们 假定为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不同,所以我 们应当选择___________的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 6.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的物理量,计算时用公式___________,就可以得出物体 在__________内通过的路程。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是________,它和常用单位之间有关系是:1m/s=__________km/h。 7._________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______相等,并且速度的大小与运动路程和时间_______ (填“有”或“无”)关:而变速直线运动 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_________相等,所以要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 大致快慢,数值与某段时间或某段路程__________ (填“有”或“无”)关。 【相关实验】 1.目测一张单人课桌的长、宽、高分别是________cm、________cm、_______cm。 2.如图所示的测量工具中,①是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 3.如图所示的秒表,大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____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__。小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_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_。画出记录时间为4分50秒时两指针的位置。

中考物理试题汇编-声现象

2011年中考《声现象》试题汇编 一、选择题 1.(2011杭锦旗)若把正在收看的电视机放在真空玻璃罩内,我们会发现( D ) A.图像和声音一样正常 B.图像和声音同时消失 C.可以听到声音,但看不到图像 D.可以看到图像但听不到声音 2.(2011盐城)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决定音调的因素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3.(2011自贡)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说话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D ) A.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 B.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 D.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4.(2011乐山)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 B ) A.声音越来越大 B.声音越来越小 C.声音大小保持不变 D.音调越来越低

5.(2011攀枝花)决定声音传播速度的是( C ) A.响度 B.音调 C.传播声音的介质 D.音色 答案:C 6.(2011 大连)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则鼓声(C) A.音调越高 B.音色越好 C.响度越大 D.越低沉 7.(山东临沂)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C) A.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 8.(2011武汉)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C )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2014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 第一课时声音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空气中最慢。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传递信息 4.声音的利用:传递能量 测量距离 检测物质是否存在缺陷 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 5.乐音的三特征:响度:由振幅决定 音色:由材料和结构决定。 次声波:频率小于20HZ 大象鳄鱼地震海啸等 6.声音的分类:可听声:20HZ----20000HZ 人说话的声音 超声波:频率大于20000HZ 蝙蝠海豚鲸B超 在声源处减弱 7.减弱噪音的途径: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在到达人耳处减弱 8.声音的特殊利用:利用音色和音调来鉴别物质是否存在缺陷。 二、习题:有一个山峡宽1200m,两旁都是峭壁,有人在山峡内大喊一声,他听到头两次回声的时间差是5s,求该人离峭壁的距离分别是多少? 第二课时光光的反射

自然光源:太阳等 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 人造光源:电灯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108m/s 。光的本质是电磁波。 3.光线: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线,箭头方向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实际上并不存在,是一种假想。 可见光 4.光的分类: 红外线:波长长,有热效应。(遥控器) 看不见的光 紫外线:波长短,有荧光效应(验钞器) 红、橙、黄、绿、蓝、靛、紫。 5.光的色散: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白色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黑色 6.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镜面反射:反射面光滑平整。 7.两种反射 都遵循反射定律 漫反射:反射面曲面粗糙。 8.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相交而成,用眼可看到也可用光屏接收到。 9.虚像: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用眼可看到,但不能用光屏接收到。 成正立、等大、左右倒置的虚像。 10.平面镜成像特点: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 根据反射定律作图:先画法线。

中考物理声现象-经典压轴题附答案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 1.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答案】C 【解析】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据此判断。 【详解】 正在发声的音叉与不发声的音叉的区别在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而不发声的音叉没有振动;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转换法”将这个实验效果进行放大;当把悬挂的泡沫塑料球紧靠在正在发声的音叉上时,音叉的振动将泡沫塑料球弹开,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泡沫塑料球的振动,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故选C。 2.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入耳处减弱噪声 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 D.声音在空气的速度一定是340m/s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城市路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因为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频率小于20赫兹,是次声波,人耳听不到,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声音在空气中不同温度时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15℃空气中声速约为340m/s,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如果你家附近建筑工地在施工,影响你的学习和休息,为了减小噪声的干扰,下列做法

中考物理声现象综合经典题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 1.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同样的力再次拨动钢尺,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出的音调。下列做法中所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A.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都伴有次声波产生,而人耳听不到次声波,不能准确预测灾害的发生。使用灵敏的声学仪器也能接收到它们产生的次声波,处理这些信息,可以确定这些活动发生的方位和强度 B.人们用噪声监测仪来监测噪声的强弱等级,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噪声 C.人们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D.取材质相同但质量与体积均不相同的松木块,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量筒量出它们的体积。通过计算得出“同种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相同”的结论 【答案】D 【解析】 【详解】 题目正文中使用的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A.人耳听不到次声波,使用灵敏的声学仪器也能接收到它们产生的次声波,处理这些信息,可以确定这些活动发生的方位和强度,采用的是转换法,故A不符合题意; B.人的耳朵不能直接监测噪声的强弱等级,人们用噪声监测仪监测噪声的强弱等级,采取措施,控制噪声,是转换法的应用,故B不符合题意; C.用光线描绘光的传播方向,光线实际并不存在,用光线描绘光的传播方向采用是模型法;故C不符合题意; D.取材质相同但质量与体积均不相同的松木块,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量筒量出它们的体积,通过计算得出“同种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相同”的结论,这种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D符合题意。 2.有一根长100米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 A.一次回声B.两次回声C.三次回声D.四次回声 【答案】B 【解析】 【分析】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最后是在气体中。 【详解】

中考物理声现象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

中考物理声现象技巧(很有用)及练习题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 1.下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用“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C. 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D. 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 A、道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A错误; B、“B超”即超声诊断仪,“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故B正确; C、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宇航员对话需借助无线电设备,故C错误; D、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1)减弱噪声的途径: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2)超声波的应用:回声测距、超声诊断仪等;(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4)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2.在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区各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古诗词诵读活动.下面是小欣同学对某些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A. “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是以沉船为参照物 B.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C. “夜半钟声到客船”﹣﹣﹣﹣﹣客船上的人能听出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辨别的 D. “潭清疑水浅”﹣﹣﹣﹣﹣“疑水浅”是光的反射现象 【答案】A

【解析】【解答】解:A、“沉舟侧畔千帆过”﹣旁边的船运动是以沉船为参照物的,故A正确;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说明是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B错误; C、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来的,故C错误; D、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在水面处发生光的折射而产生的现象,故D 错误. 故选A. 【分析】(1)判断运动是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变化;(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3)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根据音色可以判断不同的声音;(4)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3.超声波是一种频率超出人类听觉范围上限20kHz以上的声波.超声波的传播要依靠弹性介质,其传播时,使弹性介质中的粒子振荡,并通过介质按超声波的传播方向传递能量,这种波可分为纵向波和横向波,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 超声波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 B.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C. 超声波的音调很高,所以人听不到 D.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案】D 【解析】【解答】解:AC、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频率太高,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的音调很高,故AC正确; B、超声波可传递能量,故B正确; D、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可传递能量. 4.我国目前正在实施“嫦娥”登月工程.已知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磁场,低重力,假如你将来登上了月球做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实验现象仍会发生的是() A. (a)图:羽毛和石块同时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石块先落地 B. (b)图:用纸片覆盖盛满水的杯口然后倒置,纸片不会掉落 C. (c)图:给一直导线通电,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 D. (d)图:敲击右边音叉,靠在左边音叉上的小球被弹开 【答案】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