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查字典辞书_conv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4
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学习古代汉语,常常会遇到一些比较生僻的字和词,既不知道它们的读音,又不了解它们的意义;也常常会遇到一些字和词,它们同现代常见的意义差别很远;还常常会遇到一些成语典故,不大好懂。
这些都要依靠字典和辞书来解决。
因此,在学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必须学会使用几部常用的字典和辞书。
下面我们介绍几部常用的字典和辞书及其使用方法作为参考。
康熙字典这部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奉敕编纂的,书成於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
这书用的是部首排列法,分成214个部首,又根据十二地支把全书分成子 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集,每集又各分上中下;并把214个部首按照笔书数目分属在十二集里,具体分配如下:子集一画至二画如一部,乙部,二部,人部,入部,刀部,力部等。
丑集,寅集三画如口部,土部,大部,女部,子部,寸部,尸部,山部,巾部,弋部,弓部等。
卯集,辰集,巳集四画如心部,戈部,户部,手部,文部,斗部,斤部,方部,日部,曰部,月部,木部,欠部,殳部,毛部,水部,火部,牛部,犬部等。
午集五画如玉部,瓜部,瓦部,田部,皮部,皿部,目部,矛部,石部,示部,禾部,穴部,立部等。
未集,申集六画如竹部,米部,缶部,羊部,羽部,耳部,肉部,舌部,舟部,草部,虫部,行部,衣部等。
酉集七画如见部,角部,言部,豕部,豸部,贝部,走部,足部,车部,邑部,酉部等。
戌集八画至九画如金部,门部,阜部,雨部,革部,韦部,页部,风部,食部等。
亥集十画至十七画如马部,骨部,鬲部,鬼部,鱼部,鸟部,卤部,鹿部,麦部,黾部,鼓部,鼠部,鼻部,齿部,龠部等。
部首排列法实际上是按字的偏旁分类,例如“杜 杉杵杼杷”等字的偏旁都是木,它们都归在木部。
同部首的字再按笔画数目分列先后,例如“杜 杉”三字都是三画,排在一起,“杵杼杷”三字都是四画,另排在一起。
这部字典正集前面列有总目、检字、辨似、等韵等,正集后面附有备考、补遗等;备考收的是无从考据的字,补遗收的是按音义可增入正集但没有增入的字。
《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学习古代汉语,常常会遇到一些比较生僻的字和词,既不知道它们的读音,又不了解它们的意义;也常常会遇到一些字和词,它们同现代常见的意义差别很远;还常常会遇到一些成语典故,不大好懂。
这些都要依靠字典和辞书来解决。
因此,在学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必须学会使用几部常用的字典和辞书。
下面我们介绍几部常用的字典和辞书及其使用方法作为参考。
康熙字典这部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奉敕编纂的,书成於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
这书用的是部首排列法,分成214个部首,又根据十二地支把全书分成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集,每集又各分上中下;并把214个部首按照笔书数目分属在十二集里,具体分配如下:子集一画至二画如一部,乙部,二部,人部,入部,刀部,力部等。
丑集,寅集三画如口部,土部,大部,女部,子部,寸部,尸部,山部,巾部,弋部,弓部等。
卯集,辰集,巳集四画如心部,戈部,户部,手部,文部,斗部,斤部,方部,日部,曰部,月部,木部,欠部,殳部,毛部,水部,火部,牛部,犬部等。
午集五画如玉部,瓜部,瓦部,田部,皮部,皿部,目部,矛部,石部,示部,禾部,穴部,立部等。
未集,申集六画如竹部,米部,缶部,羊部,羽部,耳部,肉部,舌部,舟部,草部,虫部,行部,衣部等。
酉集七画如见部,角部,言部,豕部,豸部,贝部,走部,足部,车部,邑部,酉部等。
戌集八画至九画如金部,门部,阜部,雨部,革部,韦部,页部,风部,食部等。
亥集十画至十七画如马部,骨部,鬲部,鬼部,鱼部,鸟部,卤部,鹿部,麦部,黾部,鼓部,鼠部,鼻部,齿部,龠部等。
部首排列法实际上是按字的偏旁分类,例如“杜杉杵杼杷”等字的偏旁都是木,它们都归在木部。
同部首的字再按笔画数目分列先后,例如“杜杉”三字都是三画,排在一起,“杵杼杷”三字都是四画,另排在一起。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怎样查字典辞书(1)按音序排列。
按拼音字母次序怕列,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序,按平水韵106韵排列。
(2)按部首和壁画排列。
(3)按编码排列。
四角号码检字法(一)《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编纂,在明代梅膺祚的《字汇》和张自烈的《正字通》的基础上编成的。
按部首排列,分为214部,部首又按十二地支,分成子丑乙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集,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
笔画少的部首排在前面,同部首的字再按笔画数目排列。
“一二子中三丑寅,四卯辰巳五午未,六在未申七仔酉,八九戌部余亥存。
”收字47035个,是清代以前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
这部字典的释字体例是先音后义。
每字下面先列历代主要韵书的反切,然后解释字义,每义之下一般都引古书为证,有时也有古注,很少有编者自己的见解。
道光七年(1827年),王引之作《字典考证》,纠正了它的引述错误2588条:1981年王力作《康熙字典音读订误》,共八类五千九百多条。
《中华大字典》是由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用部首排列,收字四万八千多个,比《康熙字典》多收了一些近代的方言字和翻译用的新字。
全书在体例方面,注音主要采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释义也比较简单,并采用了一些清人的训诂研究成果。
(二)《辞源》《辞海》《辞源》是商务印书馆编印的,出版于1915年,编写者有陆尔奎、方毅等五十多人。
这是一部与词语为主,兼顾便可常识的大辞书。
这部书用的是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的214个部首,单字字头下大量收列古今的复音词和词组,先释单字,再释复音字。
单字先注音,后释义。
注音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的《音韵阐微》的反切。
释义基本上是先说明词义和用法,然后再引书证或综述引文大意,有的还引古注对书证进行解释。
“社”,“(一)土地神主也”是第一个释义,“(诗)以社以方”是引得《诗经》中的话作例证,“{疏}以后的话是唐代孔颖达对《诗经》”这句话的解释。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一、汉语字辞典的检字法
1、音序法
现代——按汉语拼音字母的次序排列按注音字母的顺序排列
古代——按平、上、去、入四声排列按一百零六韵次序排列
缺点:不知或读不准音则不能检字
白
普通话
山东话
鞋
普通话
山东话
湖北话
把同一部首的字归为一类,部首的次序据笔画而定,同部首的字也以笔画为序。
2、部首笔画法
缺点:●检字速度较慢
●有的字部首难确定
《说文》540部首《康熙字典》214
东
“木”部
东
“—”部
电
“雨”部
电
“曰”部
把同一部首的字归为一类,部首的次序据笔画而定,同部首的字也以笔画为序。
3、号码法按由笔形得来的数字号码排列汉字,最常见的是“四角号码法”。
四角号码笔形换数法:
横一垂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
七角八八九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
四角号码取角顺序:
左上→右上→左下→右下
端
2
1
2
0212
截
4
3
2
5
4325
二、古代的注音方法
1、譬况法
通过打比方或简单描写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来为汉字注音。
刘熙《释名》:“天,豫司兖冀以舌腹言之。
天,显也。
青徐以舌头言之。
天,坦也。
”
刘熙《释名》:“风,豫司兖冀横口合唇言之……青徐言风踧口开唇推气言之……。
”
何休《春秋公羊解诂》:“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齐人语也;见伐者为主,读伐短言之,齐人语也。
”
2、读若法
东汉时产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给汉字注音。
高诱《吕氏春秋注》:“渔,读如《论语》之
语。
”
许慎《说文》:“铗,读若夹。
”
3、直音法
不足:没有同音字的字无法注音。
如果同音字比被注音字还难认读,则无注音的作用。
用一个与被注音字音同的字来注音。
《汉书·高帝纪》:“沛公起如厕从间道走军。
”服虔注:“走,音奏。
”
《康熙字典》:“栭,并音而。
”
《康熙字典》:“西,音粞。
”
又:“是,音姼。
”
4、反切法
用两个汉字给一个汉字注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与声调。
毛——莫袍反
冬——都宗反
áo
ōng
d
顾炎武《音学五书》:“魏晋谓反切为‘反’,唐以后讳‘反’而谓‘切’。
”
5、叶音法
为读诗歌押韵临时改变一个字的读音注音。
亲结其缡,
九十其仪。
其新孔嘉,
其旧如之何?
《诗经·豳风·东山》第四章
缡:来母歌部[lǐa]
仪:疑母歌部[?ǐa]
何:匣母歌部[γa]
朱熹《诗集传》:“叶奚。
”
?掩盖了语音发展的真相。
?造成了汉字读音的混乱。
叶音的错误:
?没有看到语音是发展的。
三、几部常用的工具书
1、《康熙字典》
体例:
?用214个部首编排汉字,部首以笔画为序。
?将部首归入以十二地支命名的12集,每集又分上中下3卷。
?释字先注音,后释义,各义之下引古书为证。
不足:错误较多。
王引之《字典考证》
三、几部常用的工具书
1、《康熙字典》
体例:
?用214个部首编排汉字,部首以笔画为序。
?将部首归入以十二地支命名的12集,每集又分上中下3卷。
?释字先注音,后释义,各义之下引古书为证。
不足:错误较多。
王引之《字典考证》
采自《康熙字典》
2、《汉语大字典》
字形:
收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的代表形体。
注音:
收拼音注音、反切,注明中古声、韵、调和上古的韵部。
释义:
分义项收意义,并引用例及文献释义材料。
3、《辞源》、《辞海》
《辞源》:商务印书馆组织编撰出版。
始编于1908年,1915年出版。
大型综合性工具书。
●旧《辞源》、《辞海》的编写出版
体例:使用部首排列法,分为214个部首。
先解释单字的含义,再收录解释多音的词、词组和成语典故等。
《辞海》:中华书局组织编撰出版。
1936年问世,体例与收词的范围与《辞源》相同。
也是大型综合性工具书。
●《辞源》、《辞海》的修订
1958年开始修订,性质上有所分工。
《辞海》修订为综合性辞书。
《辞源》修订为阅读、研究古籍用的工具书。
4、《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版。
大型历史性汉语语文辞典,12卷,共收词目37万条。
5、《助字辨略》
清代刘淇着,1711年出版,共收虚字476个。
取材从先秦到元代,包括经传、诸子、史书、诗词、小说等。
按四声分卷,依韵排列。
6、《经传释词》
清代王引之着,1819年出版,收录虚字160个。
专门收录经传的虚字,东汉以后的一概不录。
按古代的三十六字母的次第排列。
7、《词诠》
近人杨树达编着,1928年出版。
收虚词500多
对每个虚词都先标明词类,再解释意义,再列举大量例句。
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列。
8、《诗词曲语辞汇释》
近人张相着,1953年出版。
全书收单字、词语共537项。
收集解释唐宋元明时期诗词曲中习用的特殊词语。
9、《古汉语虚词通释》
何乐士、王克仲、王海棻等编着,北京出版社1985年版。
收词549个。
对每虚词都释明词类、用法、意义,引有例句。
阅读一本介绍文史工具书的工具书,看看还有哪些和古汉语相关的工具书。
练习一中和工具书有关的题做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