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宏观经济学

第二章 宏观经济学

第二章 宏观经济学
第二章 宏观经济学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

一、判断题

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经济的总体行为。()

2.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反映价格与产量之间关系的曲线。( )

3.投资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k=1/(1-β),β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4.如果投资对利率的反应程度越大,IS曲线就越陡峭。()

5.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越高,LM曲线越平缓;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度越高,LM 曲线越陡峭。()

二、单项选择题

1.提出“宏观经济学”概念的经济学家是( )。

A.魁奈 B.马尔萨斯

C.弗瑞希 D.凯恩斯

2.以下属于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的是()。

A. GDP

B. GNP

C. NDP

D. NI

3.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 )。

A. 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以上都不正确

4.乘数的概念最早是由经济学家提出的。( )

A.李嘉图 B.凯恩斯

C.马尔萨斯 D.卡恩

5.影响IS曲线斜率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是()。

A. 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

B. 边际消费倾向

C. 税率

D. 其他

6.货币需求主要包括()。

A.交易性货币需求 B.预防性货币需求

C.投机性货币需求 D.以上都正确

7.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一目标是()。

A.充分就业 B.价格稳定

C.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D.国际收支平衡

8.以下关于财政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B.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C.在IS曲线不变时,LM曲线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

D.在IS曲线不变时,LM曲线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

9.以下关于货币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越平坦,则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B.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越陡峭,则货币政策效果越小

C.当IS曲线不变时,LM曲线越平坦,则货币政策效果越小

D.当IS曲线不变时,LM曲线越平坦,则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10.财政政策中最有效地手段是()。

A. 改变税收

B. 改变转移支付

C. 改变政府购买水平

D. 以上都正确

三、多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表示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

B.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

C.大于0小于1

D.随收入增加,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2.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包括()。

A.充分就业

B.价格稳定

C.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D.国际收支平衡

3.财政政策的主要形式有( )。

A.政府购买B.政府转移支付

C.税收D.公开市场业务

4.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中,与挤出效应成正比的因素包括()。A.支出乘数的大小B.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C.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D.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

5.总需求由构成。( )

A.消费需求B.投资需求

C.政府需求D.国外需求

四、简答题

1.简述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简述古典总供给曲线。

3.简述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

五、论述题

试述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判断题

1.√

2.×【解析】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反映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3.√

4.×【解析】如果投资对于利率变化比较敏感,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就较小,即IS曲线较平缓。这是因为,投资对利率较敏感时,利率的较小变动就会引起投资较大的变动,进而引起收入较大的变化,反映在IS曲线上是:利率较小变动就要求有收入较大变动与之相配合,才能使产品市场平衡。

5.√

二、单项选择题

1.C【解析】宏观经济学来源于法国魁奈的《经济表》和英国马尔萨斯的“马尔萨斯人口论”。1933年,挪威经济学家弗瑞希首次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概念。而现代宏观经济学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后才迅速发展起来。

2.A【解析】GNP是指国民生产总值,NDP是指国内生产总值,NI是指国民收入。

3.C【解析】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恒等于1。

4.D【解析】乘数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卡恩在1931年提出的,后来被凯恩斯加以利用,成为凯恩斯主义和其它宏观经济学派用来分析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工具。

5.A【解析】影响IS曲线斜率大小的因素包括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边际消费倾向;税率,但其中最主要的是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原因是边际消费倾向比较稳定,税率也不会轻易改变。

6.D【解析】货币需求指经济主体(如居民、企业和单位等)能够并愿意持有货币的行为。现代经济理论认为,居民、企业等持有货币是出于不同的动机,它主要包括三种:交易性动机、预防性动机和投机性动机等。与此相对应,货币需求也可以分为交易性货币需求、预防性货币需求和投机性货币需求。

7.A【解析】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一目标。它在广泛的意义上是指凡是有能力并自愿参加工作者,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适当的工作。

8.D【解析】在LM曲线不变时,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 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反之,IS曲线越平坦,则IS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在IS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随LM曲线斜率不同而不同。LM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

9.D【解析】在LM曲线形状基本不变时,IS曲线越平坦,LM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即货币政策效果越大;反之,IS曲线越陡峭,LM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小,即货币政策效果越小。当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则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大。

10.C【解析】由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以及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因此西方学者认为,改变政府购买水平对宏观经济活动的效果要大于改变税收和转移支付的效果,改变政府购买水平是财政政策中最有效地手段。

三、多项选择题

1.ABCD【解析】边际消费倾向β是指增加的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即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用MPC表示。即MPC=△c/△y = dc/dy。其特点表现在: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MPC总是大于0小于1;随收入增加,MPC递减。

2.ABCD【解析】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约有四种:即: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3.ABC【解析】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政府支出有两种形式:一是政府购买,二是政府转移支付;

4.ABC【解析】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有:支出乘数的大小、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以及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等。其中,支出乘数、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及投资需求时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与挤出效应成正比,而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则与挤出效应成反比。

5.ABCD【解析】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四、简答题

1.简述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答:(1)一般内容: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1)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发经济理论。

(2)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

(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

(2)具体内容:

宏观经济学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面。涉及国民收入及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利息率,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算和赤字,出入口贸易和国际收入差额等。

2.简述古典总供给曲线。

答:古典学派认为,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直线。这表明,无论价格水平如何变动,总供给量都是固定不变的。古典总供给曲线基于下面的假定: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可以迅速或立即自行调节,使得实际工资总是处于充分就业所应有的水平。古典学派一般研究经济事物的长期状态,因此这条垂直的总供给曲线可以作为长期的总供给曲线,它表明:增加需求的政策并不能改变产量,而只能造成

物价上涨,甚至通货膨胀。

3.简述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效果。

答: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其效果表现在:(1)即使准备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2)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3)即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4)即使存款准备金维持不变,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五、论述题

试述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

答:对国民收入的核算可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常用的为后两者。其核算的理论基础是总产出等于总收入,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一)用支出法核算GDP

支出法指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等几方面支出的总和。公式如下:GDP=C+I+G+(X-M),其中消费C包括耐用消费品(如家电、家具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理发、旅游等),但不包括个人建筑住宅的支付,I表示投资,G表示政府购买,X-M表示净出口。(二)用收入法核算GDP

收入法指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价值。严格说来,最终产品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成本,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用公式表示为: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其中工资、利息、租金是最典型的要素收入。工资中还需要包括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利息是指提供资金给企业使用而产生的利息,所以需要剔除政府公债利息和消费信贷利息;租金除了租赁收入外,专利和版权的收入也应归入其中。利润是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红利、未分配利润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